企业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2023-02-04

第一篇:企业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企业培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当前,世界多极化趋势不可逆转,经济全球化进程加快,科技进步日新月异,当今和未来世界的竞争,从根本上说是人才的竞争。而企业人才队伍的素质和创新能力的高低,同样关系到企业的兴衰和命运,关系到企业的生存和发展。企业培训的根本目的是要培养和造就一支使企业可持续发展的高素质人才队伍,这样才能使企业长久不衰、保持旺盛生命力。然而企业的员工大多数限于自身的素质和学习能力,因此必须依靠企业来组织培训,但由于各种原因,我国企业培训工作开展还相当不够,企业培训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较多,企业培训的作用还远远没有发挥到位。

一、企业培训存在的问题:

(一)对企业培训的认识不到位。一是存在培训无用论。很多企业培训的评价是赶形式、走过场,多是以育道德、建观点应付为主,缺乏明显的效果,长期以往使培训在企业和员工心目中处于可有可无的状态;二是存在培训浪费论。很多企业认为,培训是一项昂贵且得不偿失的活动,花钱搞培训完全没有必要。认为现在高校每年毕业生都很多,人才市场供过于求,用人完全可以到市场招聘,投资培训实属不必

- 1轰烈烈,但培训结束后能够落实到工作中的内容比较少,多数情况是培训时学到新知识,掌握新技能,但出了课堂到实际工作中还是按老套路行事,企业缺乏明确的跟踪、评价、考核等机制。

二、解决方案

企业培训既然这样重要,而培训活动的成本无论从费用、时间与精力来说,又不低,所以必须精心设计与组织。建设由人力资源部门统一管理;相关部门分工负责;党政工团齐抓共管;各级组织积极落实的人才培养工作的格局和运行机制。初步形成分层次、分类别、多渠道、多形式、 重实效、充满活力的培训格局;构建以需求为导向,以理论基础、战略思维、业务能力为框架的教育培训内容;进一步提高教育培训质量,优化配置培训基地、师资等资源,切实落实各项保障措施,强化激励和约束机制。

(一)进一步深化现代培训理念,使非制度化培训工作变为企业的福利之一,加快职工培训的制度化建设。培训对象应覆盖全体员工:上至高层管理人员,下至新进的普通员工都要接受培训,培训内容可涵盖企业科技开发、法制管理、财务管理、质量管理、企业文化建设等等,从上到下树立起“培训是员工最大的福利”的理念,并形成制度,贯彻到企业管理的各个层面。

(二)培训需求及项目的确定。根据企业战略方向对企

- 3施培训活动。培训中心负责培训活动前、中、后的支持与服务。

1、培训活动前的支持与服务:向培训提供者介绍有关的信息;向学员介绍培训的性质、目的和准备弥补的能力差距;协助培训双方能够相互接触。

2、培训活动中的支持与服务:为培训双方提供有关的培训设施、设备、文件、软件及食宿;为学员提供恰当的和充分的职业发展机会(向学员单位提出意见与建议);为培训双方提供有关信息的反馈。

3、培训活动后的支持与服务:从学员中收集反馈信息;从培训提供者收集反馈信息;向管理者代表(人力资源部、培训中心)及参与培训过程的人员反馈信息。

(五)培训效果的总结与评估。在企业培训的某一项目或某门课程结束后,一般要对培训的效果进行一次总结性的评估或检查,找出受训者究竟有哪些收获与提高。这不仅是培训的收尾工作,还可以找出培训的不足,归纳出经验与教训,发现新的培训需求。

(六)培训应与员工的职务、职称升迁紧密联系。将企业员工接受培训与其职务、职称升迁联系起来,是及时“兑现”企业和员工教育投入的重要环节。因此,要把企业培训与企业的人事管理紧密联系起来,设计一个“学习——提升”的闭环结构。即企业员工的每一次提升,都须经过相应等级

- 5

第二篇:县域企业改革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为进一步推动以产权制度为重点的企业改革向纵深推进,结合县级实际,提出如下对策和建议,具体来讲,就是做好上下内外四个方面的工作。

对上学政策、要政策,引导企业改革

要选拔一定数量的专业人才,组成强有力的工作专班,直接挂靠县体制改革办公室。其职责就是研究中央、省、市关于企业改革和结构调整的重大决策及相配套的各种政策;研究入世后县域企业面临的机遇和挑战;研究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的人才政策、产业政策、资金政策等,给地方政府和企业当好参谋,指导全县企业改革。

对下靠激励,营造改革氛围,清除改革障碍

--政策激励,挖掘潜力,推进企业改革。要通过制定各种激励措施,成立企业改革小组,明确职责和任务,调动全社会关心和支持改革,使改革工作真正成为社会工程、民心工程、温暖工程。--政策扶持,解决富余人员的去向问题。一是要加强就业引导,培植就业增长点,解决好职工的转岗和再就业。要引导待业人员认清就业形势,转变择业观念。二是政策扶持。一方面发挥地方教育部门人才、场地(学校)优势和劳动部门、企业主管部门熟悉企业用工优势,对下岗职工进行技能培训、新技术培训、委托培训,使整体素质得到提高,适应转岗需要;另一方面对于自谋职业搞经营的职工,可考虑免征税费,在所需场地、设施、资金等方面给予支持,劳动部门将其享受的救济金一次性支付给本人,作为启动资金,帮助发展生产。

对内抓创新,拉动企业改革

--加快企业产权制度改革。在改革的思路上,要使县域企业全部退出国有阵线,彻底实现民营化。在改革的深度上,要力求改规范、改到位,不能一步到位的,要积极创造条件,最终实现民有民营。对于严重资不抵债在短期内难以寻求和培育收购主体,条件尚未完全成熟的企业要慎重破产。在改革的广度上,要积极探索,大胆尝试新的改革形式,用新的运行机制,推进企业改革。--强化企业内部管理。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要下大力抓好职工的教育培训,造就更多的优秀管理人才;要采强有力的政策和措施,吸引更多的高素质人才到企业工作,改善企业人员结构、知识结构、能力结构;要强化管理手段,实现管理创新,要在基础管理、质量管理、营销管理、财务管理、人事管理、安全管理等方面有大的突破,增强企业造血功能,巩固改制成果。--加快配套制度改革。一是加快政企职能分开。县级政府一方面应通过制定和执行调控政策,搞好基础建设,提供社会服务,为企业创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另一方面应注重在制度上创新,政策上指导、舆论上强化,而不能脱离实际干预企业改革。企业要根据自身发展需要和现状进行改革。要按照公司制要求,建立规范的法人治理结构,形成科学合理运行机制。二是优化企业改革环境。首先,大力整治企业三乱,减轻企业负担。将企业的收费问题的列入县体制改革办公室统一管理,按收费标准向部门返还,对于部门的擅自收费行为,经查实后,县政策要追究相关单位主要领导责任。其次,整顿企业周边环境,加大依法治厂的力度。对于重点企业可进行挂牌保护;对于厂贼地霸要重拳出击,公开处理,营造良好的法制环境。再次,加强部门整体联动,增强为企业服务意识。计划、工商、财政、金融、税务、土地等部门要制定支持、引导、服务乡镇企业改革的配套政策和措施,解决好企业在资产评估、土地使用、债务处理等问题,特别要认真对待和妥善处理好企业改革中的债务悬空问题。三是加大社会保障工作力度。可通过以下办法解决:对于有能力缴纳而拒缴欠缴的企业法人要依法强制执行;公布职工个人帐户,让职工督促企业按时缴费;加快破产企业拖欠资金的回笼,力争清欠率达50%以上。同时还要加大扩面征缴力度,搞好城镇职工医疗保险制度改革,广筹资金,为企业改革保驾护航。

对外找出路,增强企业发展后劲

--实施引进来战略。要用足用好国家有关政策,下决心将招商引资工作做大、做实。在招商的形式上可采取以会引商、以节引商、以商引商、以友引商、网上引商。在招商内容上,要做到内资与外资一起抓、项目与品牌一起抓、技术与人才一起抓、扩大增量与盘活存量一起抓,通过多种形式嫁接,解决企业发展后劲不足问题。--实施走出去战略。一方面,要围绕我国加入WTO的机遇,加快技术改造和行业升

第三篇:企业现金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摘 要:企业经营的好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企业的财务管理水平,而现金管理作为一项重要的财务管理内容,对企业的各项活动与相应的经济效益起着举足轻重的影响。文章阐述了现金管理的目的并从不同角度分析和探讨了企业现金对企业运转的重要性,然后结合现阶段我国企业现金管理的现状以及存在的具体问题进行了分析,并且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方案。

关键字:现金管理 问题 对策

中图分类号:F27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6)04-158-04

一、现金管理的目的

现金是对其他资产度量的标准尺度。它作为一种通用的交换媒介,是企业资产的重要组成部分。会计学意义的现金有狭义和广义之分。狭义的现金仅仅指库存现金,即企业金库中存放的现金,是单位为了满足经营过程中零星支付的需要而保留的现金,包括人们经常接触的纸币和硬币等。广义的现金包括库存现金、银行活期存款、银行本票、银行汇票、信用证存款、信用卡存款等。本文论述的现金是广义的现金。

企业进行现金管理的目的是协调好资金的流动性与资金的盈利性之间的矛盾,实现企业的利润最大化追求。现金管理主要包括三个方面:首先,遵守现金管理原则,保证现金流动的透明化;其次,保证资金充足,迅速为企业提供即时可用的资金;再次,避免企业资金冗余,保证企业资金发挥最大的功用。总之,现金管理的宗旨就是以最少的现金冗余量去实现最大的经济效益。

二、现代企业现金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一)企业现金管理理念缺失,管理者素质堪忧

1.企业的现金管理观念错误。目前,许多企业对现金管理存在观念性错误。部分会计人员误以为现金管理仅仅是为了控制成本,他们简单地统计日常现金流的流出而忽略了现金使用效率的重要性。这种忽略也使得现金的利用价值大幅度缩水,影响了企业的长远发展。与之相反,部分会计人员对效率的理解过于片面,他们出于提高资金周转为效率的目的,自己随意选择结算种类,不理解也不配合银行对现金支付的管理。其次,“紧急关头,用了再说”理念的盛行使得部分企业现金管理相对主观随意,主要表现在:滥用自有资金甚至是专项资金;消费基金和面子工程占用过多资金。此类行为使得资金的运用难以落实,财务管理制度陷入困境。

2.财务人员素质堪忧。财务人员的专业技能水准是企业财务管理水平提高的重要因素。但就目前而言,财务人员的专业素质普遍薄弱,这与企业领导任人唯亲和专业人员培训机制的缺失密切关联。会计从业人员只是单纯记录现金的流动而非去有效管理。甚至有些从业人员并未获得从业资格,这对企业成长的影响是极其恶劣的。

此外,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同样影响着企业的现金管理水平。会计人员在处理会计事务时应本着客观的原则以保证会计信息的真实性。而不少会计人员缺乏应有的责任心与道德心,对非法违规的行为视而不见,甚至自己也与其同流合污,互相串通,弄虚作假。此类行为大大影响了企业的管理秩序,不利于公司的有序运行。

(二)企业现金管理机制缺乏严谨性

1.对现金的使用过于随意。企业现金使用的随意性主要体现在:没有遵循《现金管理暂行条例》中1000元的限额;将库存现金用于不恰当的会计科目等。随意的使用必然导致管理的混乱。

2.存在“白条抵库”与“坐支现金”现象。企业在应对临时的应酬,支付出差人员的差旅费等情况下经常有人写下一纸欠条并挪用库存现金,这就是“白条抵库”行为。此类行为给企业带来了“账实不合”的困扰。与之相对的还有“坐支现金”的现象:单位用自己的现金收入直接支付各项支出的行为。很多企业为了方便省事,将收入直接用于其他开支而不存入银行,“坐支”现象时常发生。二者都影响了财务管理机制有效率的运行。

3.多头开户。企业以同一个身份在不同的金融机构或同一银行的不同网点开立多个户头办理存取业务以套取银行信用,方便大额贷款进而隐瞒收入和支出来逃避纳税。这就是“多头开户”。有的企业甚至通过这种方式进行债务逃避或者诈骗行为。此类行为无视库存现金限额的规定,一方面破坏了金融系统的秩序,另一方面也影响了国家的宏观经济体系。

4.私设“小金库”。违反国家财经法规及其他有关规定,侵占、截留单位收入和应上缴收入,且未列入企业财务部门账内或未纳入预算管理,私存私放的各项资金均属“小金库”。“小金库”的外观各异,内在复杂,性能各异,“小”已经难以掩盖其本质,在某些方面,它已经成为腐败的温床,严重干扰了企业对现金的管理。

5.岗位分工不明确。相容职务岗位的分离是内部控制的重要内容。但会计和出纳相互串通或者由同一人担任出纳和会计两个职务的情况屡见不鲜。这无疑增加了舞弊、掩盖错误和越权管理等行为发生的可能性,更起不到内部牵制的作用。

(三)资金运用效率低

1.闲置资金过多。现金管理涉及到企业资本的利用效率问题。这是财务管理中的一项重要内容。现金的持有不是越多越好,也不是越少越好。一方面,现金的持有要保证企业的日常开支和资金的周转;另一方面,由于持有现金不能直接给企业带来价值,故而闲置资金也要遵循效率最优和适度原则。在大多数企业中,现金的大量冗余仍然存在。这是一种资源的浪费,严重影响着企业市场目标的实现。

2.企业现金周转不顺。资金周转速度直接影响着企业的资金利润率、资金占用量。不顺畅的资金流转使得企业无法吸引足够的劳动力,无法购置固定资产以实现规模经济,进而影响企业收入和利润总额。造成企业资金周转不顺的原因一个是应收账款管理不当,一个是存货管理不当。

(1)应收账款管理不当。应收账款专指因出售商品或劳务,进而对顾客所发生的债权,且该债权尚未接受任何形式的书面承诺。随着市场竞争压力的增加,企业为了能占领更大的市场份额,战胜竞争对手,争夺客户,被迫采用赊销的手段。这种手段虽然可以增加账面上的收入与利润,但由于售出货物和客户还款之间存在时间差异,企业的现金数量并不能马上增加,这无疑影响了企业资金的运转。而且如果客户的信誉水平不高,偿债能力较差,那很可能造成财货两空的下场,“坏账”的风险也会更大。

(2)存货管理不当。存货是企业流动资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凡是企业为了营业活动所购买或制造的商品,都属于企业的存货。存货数量的控制很大程度上影响着企业的资金周转速度。过大的存货存量会占用很多流动资金与劳动力资源,增加企业的负担与风险。由此可见,企业资金的利用率与企业存货的管理水平息息相关,存货管理水平的降低必然会造成资金周转不顺。

(四)企业资金缺口加大

1.企业内部融资缺乏。目前,我国大多数企业对进行外部融资以利用财务杠杆减少赋税乐此不疲,而对内部融资的作用明显缺乏认识。所谓内部融资,就是把自身的储蓄用于经营和投资。该融资方式更倾向于利用内部资金,在企业内部进行现金的融通,它是外部融资的基础,共同满足企业对资金的需求。由于内部融资不需要支付利息,也没有融资费用,不会给企业带来偿债风险,所以相比外部融资,内部融资的成本要相对低很多,但是由于内部融资合法性的界定问题存在争议,且偿还压力较大,到目前为止我国企业的内部融资机制仍然处于初级阶段。

2.企业外部融资困难。我国企业资金主要来源于银行等金融机构。外部融资的企业中90%以上是中小企业。而银行等金融机构却更愿意放眼于国有企业或大企业,这造成了现在绝大部分企业都感觉借款难,融资难。究其原因主要有:第一,中小企业经营状况不稳定,这种不确定性给商业银行的放贷带来很大的风险;第二,中小企业缺乏足够的固定资产和票据进行抵押,缺乏担保机构进行担保,贷款项目往往泥牛入海;第三,银行大多青睐大型国有企业,中小企业在同样的评审标准下难以对抗大型企业。

外部融资的缺乏使得企业绞尽脑汁挪用现金,进而加剧了现金管理的混乱。

三、提高现代企业现金管理水平的重要对策

(一)增强现金管理意识,提高管理人员素质

1.提高现金管理意识。提高现金管理意识是对现金进行有效管理的前提和基础。管理意识的提高应该从管理层开始,企业领导要摒弃以前将营销、成本、利润放在第一位而忽视对现金管理的思想,认识并接受“现金为王”的理念。与此同时,管理人员要积极关注现金的流入、流出及运用情况,并及时总结现金流管理的经典案例和经验,然后通过宣传教育等方式让企业员工自觉注重现金管理,鼓励员工提出自己的意见和建议,共同加强企业现金管理团队的建设。

2.保证财务人员素质。高素质的财务团队是企业珍贵的财富。财会人员素质的保证需要企业做好以下几点:首先,企业要保证只有符合基本要求的员工从事财会工作,杜绝没有从业资格的财会人员。其次,企业要通过培训及再教育的方式纠正财会人员思想认识上的偏差,提升其业务素质与法律意识。知识的更新对于会计人员的成长是至关重要的,尤其是法律法规和职业道德的学习。与此同时,与会计领域相关的经济法和公司法也要称为会计人员必须娴熟的法律法规,进而可以提高其核算水平。最后,企业要完善奖惩制度,引导和规范员工的行为朝着符合企业需求的方向发展。

(二)健全企业内部控制制度

1.企业应明确职责分工。企业必须由不同的人分别承担不相容职位的工作,形成相互制约、相互协调、相互监督的氛围,杜绝舞弊或串通舞弊的行为,努力做到不犯错误或少犯错误。具体要求包括:钱、财、物要分管:负责仓库保管的人员只能对原材料、半成品和成品进行管理,而对它们的相关信息登记任务则要交给财务人员管理;某项经济业务的执行者不能同时担任审核人员和记录人员,而财务的保管者不能同时担任记录者;在入账方面,记录明细账或者日记账的财务人员要和记录总账的人员相分离;货币资金的收付和保管只能由特定的出纳人员负责,出纳人员不能同时负责总分类账的登记、非货币资产的登记、货币资金审批等工作,还应与稽核人员、档案保管人员相分离。

2.完善审批制度。企业应建立严格的审批机制,加强对会计人员与管理人员的约束,避免权力的滥用。审批人应对资金业务的授权审批采取谨慎的态度,认真规定经办人在处理事务时的工作要求与职责范围,并将这些要求形成书面文件要求经办人必须遵守。对现金支付的审批也是重中之重,单位应严格按照《现金管理暂行条例》的规定确定企业的现金开支方式与范围,严格遵守法律法规,着力控制资金支付,尤其是大额现金的支付,以便及时发现违法资金收付行为。

3.完善审计工作。审计是一种独立的监督、检查和评价行为,内部审计部门只从属于企业最高的管理部门。对现金的内部审计主要针对内部牵制制度的执行是否充分有效,管理部门制定的现金管理目标是否合理可行,目标是否已经达到,会计信息是否真实、完整、合法,各项经营业务的执行是否到位等进行审计。这些信息可以直接报告到企业最高的管理部门。企业还要定期进行外部审计,以保证现金使用有效,内部控制系统有效。外部审计与内部审计相互配合更有助于企业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4.做日清月结,并定期盘点。为了防止挪用现金、贪污腐败、舞弊或串通舞弊,保证现金安全,相关人员应定期进行账实核对,账账核对,并对现金进行盘点,如果发现账实不符或账账不符的情况,应立刻查明原因,并及时处理。

(三)提高资金使用效率

1.加强投资管理,减少闲置资金。第一,申购新股。为了避免高风险,获得稳定的收益,企业可以将短期资金投入到一级市场来申购新股,而不必购买收益很诱人的高风险股票。第二,购买国债。国债流动性很强,参与者也较多,如果企业不愿长时期持有某一债券,那购买国债相比购买其他债券更容易及时脱手。因为国债由国家发行并具有较高的信誉度,再加上上市国债的品种都具有较高收益性,所以最安全的投资方式便是购买国债。第三,委托理财。专业的理财机构拥有专业的理财专家,面对现代复杂的经济环境和证券市场,企业与其自己投身于二级市场进行投资,委托信誉良好、经验丰富、规模较大的理财机构要更加保险一些,也能更大地减少企业风险,保障企业利益。第四,培养理财人员。当企业拥有一定的财力与规模时,可以考虑聘用或培养优秀的理财专家或理财团队,让他们随时观察货币市场与证券市场的变化、研究利率走势并为企业提供最新信息,帮助企业高效利用现金,合理制定计划。

2.控制现金收支平衡。企业对现金收支的控制主要方式有以下几种:第一,加快应收账款的回收速度,通过制定以信用条件、信用标准和收账政策为主要内容的信用政策,根据客户的经营状况以及以往的交易信息来对其进行信用评级,然后对不同信用程度的客户采取不一样的应收账款回收策略。第二,增加预收账款也是加速现金周转的有效方式,客户先付款企业后发货,这样可以减少坏账损失,有利于企业现金的回流。第三,尽量推迟偿还应付账款,争取充分利用对方的现金折扣等优惠政策,但在不影响企业信用的情况下可以尽可能晚的付货款。第四,加强存货管理。过多的存货存在往往伴随着较高的人工费用,这无疑会增大企业的管理成本和利息支出,还会造成货物积压,面临跌价或者毁损的风险,所以控制存货数量可谓十分重要。采用优惠的信用政策促进客户进行赊购,以此来减少库存,减少资金占用。

(四)提高公司融资能力

1.加强企业内部融资。对于中小企业来说,由于企业规模和信誉的问题经常不能从银行得到所需数量的贷款,所以进行票据贴现是从银行得到资金的有效途径,而且商业票据大多是企业间交易时买方开给卖方的,贴现行为也可认为是变相的提前获得货款。资产典当融资就是企业对拥有的动产、不动产或者财产权利进行典当而获得的资金,这是民间融资的主要渠道。资产典当具有灵活性,企业可以用作抵押的资产多种多样,抵押给典当行以后只要在一段时间内赎回即可,期限最多可以达到半年,赎回后可以再次抵押。资产抵押对融资者的信用度要求很少,所以资产典当融资十分方便。商业信用融资是指企业可以利用自己的商业信用向自己的客户筹集资金,比如向客户收取预收账款、定金,延缓向购货方支付货款等。但也伴随着还款期限短,压力大等风险。

2.政府加大扶持力度。为了缓解对中小企业的融资约束,国家政府部门应该重视出台相关政策、法律并大力贯彻实施来为其提供帮助,比如出台专门针对中小企业的税收优惠政策、减少行政事业性收费或者实施结构性减税,也可直接为其提供财政支持。另外国家应该通过强制力大力保证金融市场的公平,纠正银行业对中小企业的歧视。银行不应只注重不动产类型的抵押担保方式,中小企业的资产结构不同于大企业,对于中小企业可以考虑让其以存货或者应收账款等动产进行抵押,企业也可以借助其他担保公司进行担保,企业间互相提供担保。另外,银行应转变观念,将对企业的评估更多地转变到对企业的还款能力和还款意愿的分析上来,不要拘泥于形式上的“企业分析”。

(五)银行加强对企业现金流的管理

首先,银行根据被监督企业的现金使用情况、违规使用现金情况等方面进行具体分析,并对可能产生问题的方面进行特别的关注,比如私设“小金库”、坐支现金等,并以此为突破口坚决纠正现金管理工作,同时对违反规定使用现金的企业进行罚款并追究相关人员的责任。其次,银行应严格管理企业多头开户的行为,按照规定一个企业只可在一家银行的一个营业机构开出基本存款账户,在基本存款账户以外只可以办理临时存款账户进行转存款收付。最后,企业减少(下转第163页)(上接第160页)现金交易而使用转账的结算方式可以减少现金交易产生错误的概率,银行可以对除用于发放工资、福利或者采购农副产品等行为以外的现金提取收取一定数额的手续费,为了节约成本,企业便会放弃使用现金结算转而使用转账方式。

参考文献:

[1] 邓一帆,企业现金管理的问题探讨及对策[J],经济视野,2013(12)120-122

[2] 顾丽,企业现金管理相关问题研究[J],中国电子商务,2012(07):125-126

[3] 万怡,现阶段我国企业现金管理问题研究[J],中国商贸,2012(08)063-064

[4] 陈巧楠,加强企业现金管理对策探讨[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2(12)278-279

[5] 薛明芳,企业现金管理状况分析[J],会计师,2011(05)039-040

[6] 刘海林,企业现金管理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中国林业经济,2014(01)070-071

(作者简介:邵名童,女,天津财经大学研究生院,研究方向:财务管理)

(责编:赵毅)

第四篇:企业内部审计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摘 要】随着企业规模越来越大,经济业务越来越复杂,企业层级越来越多,迫切需要加强、完善各业务环节、企业各层级之间内控制度的建设,而公司内部审计则适应这一要求。目前规范的内部审计工作已成为国内企业上市成功重要条件之一,这充分说明了内部审计在企业内控部中的重要性地位。根据内部审计在企业不同环节发挥的重性层度,及结合我国国内企业实际情况,展开分析企业内部审计存在的总题,及相应对策。

【关键词】内部审计;监督;对策

一、内部审计的重要性

1.内部审计促进企业内控制度的不断完善

企业内部控制涉及销售及收款、采购及付款、生产、存货、研发、固定资产、资金、会计税务等各个环节。要做好内控的工作,除了明确规定内部控制的风险管理规定外,还需要通过建立内部审计机制来降低内控的风险,从而不断提炼、完善内控制度,防患风险,提高企业经营效益。如,内部审计人员通过对一些内部控制系统控制点进行测试,分析各控制点是否存在薄弱点,是否需要整改,以及评价内部控制系统在实际业务活动中运行情况,同时审查各项管理制度在执行中落实情况。

2.内部审计有利企业良性运作

企业价值观是指企业及其员工的价值取向,是指企业在追求经营成功过程中所推崇的基本信念和奉行的目标。对战略管理的影响作用是渗透在每一个阶段的每一个步骤中的,甚至可以渗透到每位员工身上,是企业判断是非的唯一标准。为了让企业全体或多数员工一致赞同企业的价值观,则需要借助内部审计规范企业经营活动每个环节的经济秩序,发挥内部审计最基本的经济督导职能。通过监督手段,推动、灌输全体员工坚守诚实、守信等价值观,可以帮助管理建立和完善各项制度,降低、防患舞弊行为,从而提高企业良性运作。

3.内部审计可以提高企业经营水平

内部审计贯穿企业整个经济活动过程,对关键指标进行对比分析,揭示差异,分析差异形成的原因,评价经营业绩,总结经济活动效益,提出改进观点,从而推动企业内部人员降低成本,提高企业经营能力和经营水平。

内部审计除了发挥服务与监督两机制外,同时为企业经营决策和管理提供强有力的信息反馈,并积级主?庸娣镀笠的诳刂贫攘鞒獭⒎阑嘉蠢捶缦眨?提高企业经营效率。

二、企业内部审计的存在的问题

1.企业对内部审计重视度不高

很多企业认为外部聘请的第三方审计机构可以完成本企业的审计职能,认为设置内部审计人员或机构不但增加人力成本,而且没有外部审计机构的水平专业,发挥不了外部审计机构的专业水准。如,有些企业在发展初期未设置内部审计人员,在发展中期就算设置内部审计人员或内部审计机构,但往往在企业组织架构中不突显、不重视其机构的职能,导致业务部门在经营运作过程中,存在不相容职务未分离,最终产生贪污、行贿等舞弊行为,从而腐败企业。

2.内部审计机构人员素质相对低

内部审计人员的素质高低和能力大小直接关系审计工作质量的高低和成败。如企业价值观的践行需要一支高素质的内部审计团队进行推动,而往往很多企业的内部审计机构人员本身的综合素质能力较差,往往缺乏良好的职业道德素养、心理素质、沟通协调能力及法律、预算、信息技术等综合专业背景的知识。

在企业内部展开经济审计时,若内部审计人员无法做到自觉抵御经济利益的诱惑,且内心缺少强烈政治思想博弈时,往往因为一步之差的念头,做出违背内部审计客观、公正的原则,不但无法发挥内部审计的作用,而且失去自我正确的价值观,让自己走上错误的人生。

3.内部审计缺少客观性、独立性、公正性机制

企业若不授予审计机构的独立性,则将无法发挥内部审计的客观性、公正性的价值,而客观性、独立性、公正性是企业内部审计的基本原则,是内部审计人员开展工作的基本前提。企业在发展的经营中,往往误将审计人员或审计机构设置在财务或职业执行总经理下,如将负责全国销售审计工作的机构,设置在销售总经理下等,因销售审计团队的绩效KPI由销售总经理点评,销售审计团队担心个人经济利益的影响,从而使销售审计团队在业务执行过程中无法客观、独立、公正的工作,从而无法发挥销售审计的价值,甚至失去销售审计机构真正存在的意义。

4.民营企业审计定位局限,内部审计内容狭窄

民营企业内部审计往往偏向账务审计,如财务人员账务记账是否存在错误,发票报销审核是否严格按公司标准、流程、制度报销和审核等,而这块往往财务主管、经理等角色人员已做把关,审计人员对此进行二次复审,不但难以再审查出问题,反而增加成本。而公司生产采购、营销渠道或终端的资源,是否真实投放、投放的金额大小是否真实等,审计人员却未介入监控审查,但往往这两块费用是占公司主要的成本费用,而且是构成账务处理的原始依据,审计人员不应仅对产生后的单据的数据简单的相加减复核。

三、完善企业内部审计的对策建议

1.设置内部审计机构,给予充分的授权

董事会下设审计委员会,在行政系统经营管理系统设置审计机构,这样有利于审计人员独立工作。如营销审计机构隶属集团董事长下,而非在销售部经理管辖下,以集团的角色充分授予销售审计机构权限,且其组织地位超然独立于企业的任何管理部门,发挥集团授权的权威性功能。这样有利于销售审计机构发挥独立性的作用,且有利于内部审计工作中各项所需资源得到充分的保证。

2.重视内部审计人员的综合素质,注重培训

内部审计人员是一支权威而独立审查的监查部队,他有区别于其他职能管理人员,在企业内部,职能管理人员和审计人员在执行同一政策,实现同一目标时,管理人员往往仅限管辖部门范围的局限,而审计人员可以无限地渗透到企业管理的各个环节,工作领域非常广阔、甚至无界,那则必须要求内部审计人员向多学科、多智能的方向发展,同时具备较高的职业素质、强大的内心素质及良好的沟通能力等综合素质水平。如营销审计人员在对营销渠道门店、经销商的费用投放进行审查时,不仅需要懂财务内控专业水平,而且懂营销的商业政策、渠道的操作模式等营销专业知识,同时时刻具备独立性思想,不受他人干扰、不受他人行贿等经济诱惑,必须具备财务、业务、法律等综合素质水平。

而上述这些综合性强的营销审计人员,集团需要对内部审计人员进行从业资格考试和不定期政治素质教育及考核,,加强对内部审计人员内部梯队的后续教育培养,使内部审计计人员的知识随业务模式、政策制度的改变而提升,不断掌握新的内部审计手段、方法的新技能,让销售审计人员不仅懂财务知识、而且熟悉审计业务、又具备经济法律等各方面知识的复合型人才,从而提高内部审计人员内部审计的工作质量,且发挥审计机构的审查价值。

3.明确内部审计机构的职能,加强内部审计管理办法

任何企业的内部审计工作运行好坏,取决于企业管理当局的重视度和所赋予的权力大小,也就是对企业给予内部审计部门的定位高度决定内部审计的质量。但给予的定位高度或权力大小必须从独立性的角色思考,即设置的内部审计部门在执行任何审计工作时,可以不受任何外界的干扰和威胁,这样才能保证审计工作的公正和客观性。

内部审计部门设置后,需要明确内部审计机构的职责,即不仅有经济监督职能,还要有经效益和战略发展目标服务的作用。明确职能后,再梳理清楚审计人员的工作内容,建立内部审计各项规章制度,跟进内部审计机构运行的情况,对审计人员审计输出的成果进行评估,是否真正有效发挥监督角色的功能,是否提升企业的整体内控管理水平等,即从全方位提升内部审计管理办法来提升和发挥内部审计的作用。

4.拓宽内部审计领域,积极实行营销内部审计。

内部审计工作不应仅局限审查账务处理是否正确、财务报销审核是否符合内控等财务领域的事项,而应延伸业务的前端或终端。如耐用、快消品等行业往往在网络媒体、电视广告、市场渠道等不同方式,进行大量的营销宣传活动而费用投放,而这块资源投放的真实性,必须一支懂业务、审计两多角色内部销售审计机构进行监督审查。所以根据企业的特性,经济重要性角度评估,必须拓宽内部审计的领域,重视营销审计机构,积极充分发挥营销审计的价值,帮助企业提升营销内控管理水平。

一家成功上市的企业或基业常青的企业,企业必须高度重视内部审计工作的重要性,重视培养审计人员的成长性,发挥内部审计与时俱进,及时调整审计方法,更新审计内容。同时,内部审计未来必须朝着服务与监督方向发展,为企业经营决策和管理提供强有力的信息反馈,并积级主动规范企业内控制度流程、防患未来风险,提高企业经营效益。

参考文献:

[1] 祁志刚.企业内部审计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西部财会,2017年(9):73-75.

[2] 马雁,邱兆学.我国企业内部审计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中国管理信息化,2013(10):18-20.

[3] 王桂云.浅谈企业内部审计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现代商业,2015:102-103.

[4] 刘建丽.我国企业内部审计存在的问题及对策.财会与金融,2013:69-70.

第五篇:企业成本控制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当前企业成本控制中存在的问题

①成本控制思想落后,成本控制不完善,传统的成本控制是以是否节约为参考,仅仅强调成本的降低,节省费用开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这种以“成本节省“为主导的成本控制,一方面会挫伤企业为未来绩效而支出某些短期看来是高昂的费用的积极性,从而影响企业的技术革新和产品的更新换代;另一方面还会因顾及局部要求而损害企业的整体目标。同时还只注重了成本生产过程的控制忽视供应和销售过程的控制,只注重投产后的成本控制,忽视投产前产品设计和生产要素合理组织的成本控制。在成本的具体核算中,只注重财务成本的核算,缺少管理成本的核算。

②成本控制缺乏驱动因素分析。

③成本控制方法和手段落后

树立成本控制的效益思想。

运用多动因理论加强成本控制的分析与研究。

首先要将成本控制思想作为企业文化的一部分,让员工们觉得他们是企业必不可少的一部分,让他们把企业当做他们的企业。把员工很好的融合进企业里面来。让他们知道企业的利益就是他们的利益。现代社会讲究民主,在企业管理中也需要发扬民主,要让员工真正的成为企业的一部分,一切企业政策和战略方案的制订和实施,需要取得广大员工的认同,传统的官腔十足的命令式管理已经不能适应现代企业管理的需要。树立了“抱住西瓜,不丢芝麻”,“省下的就赚下的”成本观念,进而形成了人人重视成本管理和控制,人人为企业降成本、增效益做贡献的良好氛围。

二是在企业中成职工的自主管理意识。在平时的组织生活中,运用科学合理、人性化的手段,在职工中建立起内在的自我约束与激励机制。这种机制的引入,目的是为了注重人的内在心灵追求,以自我激励重点,基础是靠员工的自觉与资源,从内心的追求出发,主动的提高自我和约束自我。如果能够实现自主管理,这是实现成本控制,将其控制在最低水准的最有效管理模式。

大力加强企业成本的系统管理

①打破成本管理界限

②加强对非物质产品成本的研究。

③拓展成本管理范围。

在成本管理中,重视和加强对这些管理决策成本落畴的研究分析,可以避免决策失误给企业带来的巨大损失,为保证企业作出最优决策、获取最佳经济效益提供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