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助育人创新证明

2022-07-30

第一篇:资助育人创新证明

资助育人活动总结

黉阳中学关于开展学生资助育人主题教育

活动的活动总结

为广泛深入宣传党和国家资助政策,发挥资助育人功能,通过多渠道、多形式、多途径加大资助宣传力度,进一步提高资助育人的实效性,促进学生积极饯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按照市区统一部署,结合我校资助育人工作实际,在全校范围内组织开展了学生资助育人主题班会教育活动,先总结如下:

一、活动目的

通过开展以“励志教育、诚信教育、感恩教育、心理健康教育”为主题的班会活动,把资助宣传、资助育人与思想政治教育有机结合起来,逐步培养学生诚信意识、感恩意识、励志精神和健康人格,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二、活动时间:

2018年3月15日—3月21日

三、活动主题 资助育人、应助尽助。

四、开展情况

资助育人工作是学校德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促进学生成长成才的重要手段,“资助是基础,育人是目的”。学校高度重视此项活动,各班主任切实围绕“经济资助”这个基础,精心备课,认真组织,共计20个班召开了学生资助主题班会,900多名学生参加,确保了教育活动全覆盖努力达到促进学生“成长成才”的目标。

增强了同学们对国家助学政策的理解,使同学们意识到了作为学生尤其是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更应具有不畏困难、积极向上、奋发学习、自强自立的精神风貌。同时各班同学还积极分享了自己对“感恩、诚信、成才”的理解和体会,用他们自己的亲身经历阐明了爱与奉献是永恒的主题,爱是前进的动力,正是这份爱与关怀让他们变得更坚强,也让他们更加意识到了做人要懂得感恩和诚信的重要性,坚定了他们要认真学习,努力成才,以回报父母的养育之恩以及国家、社会和学校对他们的栽培、关怀和资助的信念。

学校高度重视学生资助工作,认真做好2017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和精准扶贫工作。我校按照《淄博市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办法》,组织班主任家访并向所有学生下发学生及家庭情况调查表,认真做好记录。经过家访,充分了解学生家庭状况,经班级民主推荐、级部评定、学校审核和公示,确定了28名“爱心一日捐”受助学生,受捐助的学生倍加感动,深受鼓舞,纷纷表示,今后要努力学习,练就过硬本领,感恩学校,回报社会。

同时,学校政教处、团总支也积极争取社会爱心人士,做好舆论宣传工作,最大可能的争取社会力量对我校学困生的资助。

黉阳中学 2018年3月15日

第二篇:发挥资助育人作用

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太原铁路机械学校

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工作是促进教育发展和公平的重要内容,是促进社会和谐的重要组成部分。国家资助政策体系实施后,太原铁路机械学校紧紧抓住这一有利契机,以促进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成长成才为核心,秉承“和谐、爱心、服务、育人”的工作理念,积极创造条件,不断创新工作,把党和政府的资助政策作为教育学生的新载体,把资助工作的全面落实作为学校发展的新动力,把资助管理的严格规范作为科室考核的新要求。同时在实施过程中,始终注重健全组织、完善制度、教育引导,收到了良好效果,得到了学生和家长的好评,起到了促进学校发展的作用。

一、 构建科学规范的学生资助工作机制

(一)健全组织、加强领导

学校成立了以校长为组长,主管副校长为副组长,主要部门中层干部为成员的学生资助领导组。下设以学生科、财务科、专业部人员为成员的资助管理中心,并明确了资助领导组和管理中心的责任及要求。具体工作中做到了领导组靠前指挥,学年初开会安排部署,学年末开会总结检查,日常工作抓制度、抓监督。学生资助管理中心全程参与。每月通报情况,每周周报总结,工作中逐步形成了自上而下的指导系统和自下而上的保障体系。

(二)奖助并行、健全体系

目前,太原铁路机械学校已基本形成了以国家助学金和省教育扶贫资助为主体,学校奖学金、勤工助学和顶岗实习并行的学生资助体系。至今,全校36128人/次享受国家助学金资助,资助金额达2709.5万元;1048人/次享受省教育扶贫资助,资助金额达209.6万元;3650人/次受到免学费资助,资助金额达333.72万元;7884人/次受到奖学金奖励,金额达111.92万元,帮助在校贫困学生解决了实际困难,顺利完成了学业。

(三)壮大队伍、培训骨干

为了提高资助工作的效率,及时准确的把资助金发放到位,学生资助管理中心配备了4名专职工作人员、4台专用计算机和1台打印机。中心成立以来,主动接受上级主管部门的指导,加强与兄弟学校的横向联系,以及校内各部门间的相互配合。为更好地开展工作,学校资助管理中心组织了有关人员进行了骨干培训,学习政策、熟悉业务、明确职责、提高要求,有效保障了太原铁路机械学校资助工作在国家资助政策体系的框架内高效运行。

(四)扩大宣传、注重引导

各类资助金及奖学金不仅是按规定发放,同时还要宣传好、管理好、使用好、监督好。太原铁路机械学校把宣传引导作为助学育人的重要内容。工作中逐步形成了学校宣传政策、学生科解释办法、专业部组织实施、班主任动员引导的四位一体宣传模式。让每个学生了解国家政策、感受党、政府及学校的关爱,从而真正发挥各类资助金及奖学金对中职学生的作用,进而保证资金的顺利发放。

二、建立公开透明的学生资助工作体系

(一)规范工作程序,把好发放关

首先,申请程序严格。对我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采取本人提出申请、班级民主评定、专业部初步审核、学校公示认定的申请程序。第二,学籍资助信息准确。学校自主开发了学生综合信息管理系统,实行“唯一学籍”,严把入口关和出口关,注重动态管理。学生学籍注册、退休转学、毕业等环节规范,及时更新上报,实现信息化规范化管理。贫困学生档案数据库,建立及时,信息准确,档案齐全。第三,管理工作及时。在工作中做到了五个“及时”,学生信息在学生入学时及时登记、审核、确认;每周及时对学籍异动学生进行变更;款项下拔后及时做好发放的通告、领取工作;学生银行卡丢失后及时补办;款项未到时及时做好解释工作。

(二)完善资助制度,把好监督关

做好学生资助工作,组织监督是保证。首先,用规章制度保监督。太原铁路机械学校建立健全了资助工作领导小组会议决策和运行制度、学生建档及动态管理制度、学生民主评议制度、资助结果公示制度、助后跟踪检查制度等多项制度。其次,用完善组织保监督。学校资助管理中心、各专业部、财务科三方相互协作监督。纪检部门实施全程监督,确保不违反国家政策,不侵害学生权益。再次,用透明公开保监督。及时公示受助学生名单,定期召开学生座谈会,随时抽查发放情况,杜绝了各类资金出现截留、挪用和发放不及时的现象。

(三)及时发现问题,把好使用关

太原铁路机械学校始终坚持“把好事办好,钱要花在刀刃上”原则。一是教育学校各级管理人员正确理解国家资助政策,严禁以评定和发放资助金来谋取私利或送人情、拉关系等不正之风。二是通过专题教育、座谈会、交流会等形式,在受助学生中广泛开展“有钱我该怎么花”的大讨论活动,教育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制止铺张浪费、吸烟酗酒、迷恋网吧等不良消费。三是所有受助学生书写承诺书,接受全校师生监督。四是多渠道与家长沟通,准确提供学校消费信息,及时反馈资助金发放情况,取得家长的配合和支持。

三、坚持教育引导,发挥学生资助工作的育人功能

在学生资助工作中,太原铁路机械学校紧紧围绕“服务学生成长成才”这一中心,在对学生进行经济资助的同时,更加注重对他们进行精神资助、心理的辅导、素质能力的提高,发展其良好的品行。

(一) 助学为先

学校以国家助学金和省教育扶贫资助金为主体,学生奖学金、勤工俭学、顶岗实习等多种手段为补充,分层次、有重点地开展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工作,保证不让一个困难学生因交不起费用而辍学。保证不让一个困难学生因为金钱所困而影响学习和生活。保证不让一个困难学生因为生病住院而成为经济负担。

(二) 励志为重

学校经常通过讲座、培训、主题班会、致学生的公开信等形式,积极开展励志教育,鼓励学生奋发有为,克难奋进,自强自立。

(三) 感恩为导

太原铁路机械学校围绕“爱心助学,回报社会”这一主题,在贫困学生中广泛开展“爱心传递”等主题活动,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回报社会。如,组织受助学生到福利院、敬老院做公益活动等。现在,学校已经有数千名受助学生踏入社会,走向工作岗位,成为了企业单位的骨干和业务能手。

总之,太原铁路机械学校始终坚持“以生为本、帮困育人”的资助工作理念,认真落实国家资助政策,基本实现了学校广大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快乐学习、服务成长的工作目标,促进了学校校风、学风建设,为提高学校人才培养做出了积极贡献。

第三篇:资助育人班会设计方案

一、活动主题

活动以“资助育人”为主题, 以“立德树人”为主线, 结合校园文化建设、班级建设、社会实践、“我的中国梦”主题教育等活动, 广泛宣传国家助学贷款及其他资助政策, 普及征信、金融等相关知识, 宣讲诚实守信事迹, 倡导契约精神, 促使学生树立诚信观念、增强法律意识, 自觉履行国家助学贷款合同, 有效地将诚信教育转化为学生自觉的素养与行为.

二、活动地点 9.8 教室

三、活动方案

以班级为单位组织召开主题班会, 强化学生对诚信的认识和理解, 让学生们充分认识到诚实守信与实现自身价值的密切关系. 牢固树立诚信为本、操守为重, 守信光荣、失信可耻的信用意识和道德观念.

四、活动目的

根据本班实际情况开展资助育人教育相关活动, 把诚信教育落实到学生日常思想教育工作中, 从实践中引导学生树立诚信意识, 全面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强化资助育人效果, 进一步教育受资助学生树立勤俭节约意识, 强化节约光荣、浪费可耻的观念, 自觉抵制高消费或奢侈浪费行为, 珍惜国家、学校和社会各界的关怀和爱心.

第四篇:浅谈高校资助育人工作

摘要:随着社会的发展,我国的高等教育事业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随着高校招生收费制度改革的进一步深化,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高校贫困生逐渐成为了一个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

为帮助我国全日制普通高等学校贫困家庭学生顺利入学和顺利完成学业,在党中央、国务院的高度重视和关心下,经过教育部、财政部等有关部门多年的艰苦探索和高等学校等各方面的共同努力,到目前,我国已经基本建立起以奖学金、助学贷款、勤工助学、特殊困难补助和学费减免为主体的、多元化的资助贫困家庭学生的政策体系,对促进教育公平产生了重大意义。但具体实施还需要一定过程,目前与实际需要还存在很大的差距。以下是浅国家高校资助育人工作以及结合在当前高等教育的大环境背景,析论述我国贫困生资助体系存在的困境及难点,同时提出了一些对策建议。

一、高校资助工作局面出现的显著变化和取得的成效。

1、基本数据。近日,教育部对2004-2005学年全国公办普通高等学校资助贫困家庭学生各项政策的实际执行情况进行了统计。统计结果显示,2004-2005学年,全国公办普通高等学校在校生总数为1350万人,其中,贫困家庭学生约263万人,占在校生总数的19%,经济特别困难学生约122万人,占在校生总数的9%。

自2004年6月实施国家助学贷款新机制以来,全国已新增审批贷款学生65万多人,审批合同金额51.5亿元;连同以前几年办理的国家助学贷款,全国高校累计已审批贷款学生153万人,累计已审批合同金额122.5亿元。

其他各项措施用于资助高校贫困家庭学生的总金额约40亿元,共资助约420.3万人次。其中,用于资助高校贫困家庭学生的各种奖学金发放金额为17亿元,资助学生约149万人次;校内学生贷款发放金额为3.7 亿元,发放人数约10.7万人;勤工助学资助金额为8.9亿元,资助人数约138.7万人次;特殊困难补助发放金额为4.7亿元,发放人数约98.9万人次;学费减免金额为5.7亿元,减免人数约23万人。

另外,2004年,全国公办普通高等学校通过绿色通道办理入学手续的学生约29万人,占贫困家庭学生数的11%。

2.国家助学贷款的推进情况。中央部属高校已全部按新机制落实了国家助学贷款承办银行,凡符合政策规定的申请贷款学生基本上可及时得到贷款。部委属高校中工作开展较好的有中国农业大学、北京科技大学、兰州大学、四川大学、西南交通大学、中南大学、同济大学、江南大学、湖南大学、重庆大学、浙江大学、北京交通大学、中国石油大学(山东)、合肥工业大学、大连理工大学等高校。

地方高校的国家助学贷款工作也在逐步推进,绝大多数地方的高校按照新机制落实了国家助学贷款承办银行,并已开始贷款审批和发放工作。2004年6月以来,湖北、河南、山

东、辽宁、安徽、河北、广东、上海、云南9个省的贷款合同金额均已超过1亿元,另外,贵州审批合同金额达到0.95亿元,工作进展较快 。

二、当前高校资助育人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高校资助工作体系经历长时间的探索和实践,从很大程度上帮助大部分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完成了学业,取得了非常大的成效。随着高等教育的发展,高校贫困生群体越来越多,加之在实际操作的过程中环节过多,后期监督和资助后教育力度不够,难免存在一些问题,为资助工作的进一步开展增加了更多的挑战。

1.资助工作简单化。

一是部分学校和部分资助管理工作人员把资助育人工作简单化为“慈善资助”,认为资助工作的过程就是把国家、学校的相关资助费用、岗位发放和提供给家庭经济状况相对较差的学生,至于其他的一概不管。

二是部分学校和部分资助管理工作人员把资助育人工作简单化为“金钱资助”,认为资助工作的目的是为了帮助贫困学生解决入学费、生活费的困难,只要这个问题解决了就可以了,即往往视金钱为万能的。殊不知,简单的金钱资助只能解决受资助学生表面的困难,而忽略了伴随经济困难而可能产生的一些内在困扰,即并未从根本上解决贫困生的内在需求,无法从根本上达到育人目的。

2.资助项目难以确定。国家助学金是资助项目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但在资助过程中,由于贫困认定工作缺少统一的尺度,难以计量,因此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往往会出现以下一些不协调的现象。

(1)同学相互比穷。实际工作中,往往是资助面再广,申请的人也比分配的名额多,一些家庭状况尚可的同学也掺和进来,真假难辨。于是,申请的同学纷纷在班级同学面前哭诉,比穷,最终依靠投票决定助学金的归宿。

(2)老师直接确定。有的老师对同学的家庭情况了如指掌,根据名额多少,分轻重缓急,自行确定名单。但这种做法风险很大,一是若百密一疏,二是若有人质疑暗箱操作(即使准确),都会造成很坏的影响。

(3)依据证明材料确定。在开展助学工作时,所有申请资助的同学都要上交加盖当地民政部门公章的《家庭情况调查表》。按说,这种方法很有说服力。但是,“聪明”的家长会把调查表填在贫困线下,而当地干部也睁只眼闭只睁加盖公章,一起蒙国家的钱。

3.育人功能不突出。

在一定程度上,一些高校存在对资助体系的功能认识不足,对受助学生的激励教育还不够等问题。资助体系不仅具有经济的功能,更重要的是还具有不可忽视的教育功能。在勤工助学方面,一是勤工助学的岗位大多属“劳务型”工作,二是勤工助学只单方面为学生提供经

济利益,却忘记在这一制度中渗入激励学生自觉提高自身素质的成分;对于因各种原因导致的学生不愿意归还国家助学贷款的行为侧面反映了部分学生诚信意识不强。总之,各类奖助学金对促进学生全面成才的效用没有很好地体现出来,一方面是由于学校缺少相应的引导教育,另一方面则是因为学生片面理解了各项资助的内涵。

三、高校资助育人工作的应对策略。

一是创新贫困生资助机制,优化“奖、贷、助、补、减、”资助体系 。

1、奖(助)学金的考核机制 。

奖(助)学金制度作为贫困生资助的重要组成部分,受到各高校的高度重视和大学生的欢迎,发挥了积极的激励作用。在具体的工作实践中,每一项奖学金都有严格的评选制度,保证了奖(助)学金发放的公平、公正。一些高校在奖(助)学金管理中大都非常重视评选等发放前的管理,而忽视了发放后的跟踪管理,大学生用奖(助)学金的不理性消费也频频见诸于各种媒体。我校在保证各类奖(助)学金评选、发放的公平、公正,严格管理的同时,非常重视发放后的跟踪管理,制定了具体可行的考核办法,办法要求辅导员负有对获奖受助学生跟踪教育和管理的责任,要求获奖受助学生书写获奖受助年度的全面总结,把学生的学习成绩、表现情况、辅导员的跟踪意见和学生的总结作为考核的重要依据,并将考核结果与下一学年奖学金的评选和学费的减免挂钩。

2、困难补助基金的诚信贷款制度机制 。

在前几年我校困难补助的发放都是无偿的,这种无偿发放机制使得有的贫困学生因认为无偿地接受资助相当于受人施舍而羞于申请困难补助, 尽管经济上捉襟见肘也得不到及时资助;而有的非贫困生反而钻政策的漏洞, 用虚报家庭经济状况的方式获取困难补助金。这样,有限的资助经费就没有完全得到有效地利用。为了更有效地发挥困难补助金的效用,我校从2002年起对这种发放方式进行改革,将无偿资助转变为有偿资助, 实施贫困学生诚信贷款制度。

3、创新勤工助学的管理机制 。

勤工助学是学生参与社会实践的重要环节,是学生培养自立意识的良好途径,是解决贫困生经济困难的重要措施,是受到各高校普遍欢迎和重视的助学之路。为了改变现状,学校积极完善管理办法,通过管理重心下移、岗位公开招聘、勤工助学与学生科研活动相结合、加大校外助学岗位的开拓力度等形式,创新勤工助学管理机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4、国家助学贷款的贷后管理机制 。

国家助学贷款是目前资助体系中的主渠道。为了有效解决首批工商银行贷款学生违约率较高的问题,我校出台了《陕西师范大学国家助学贷款贷后管理办法》,通过以下途径开展诚信教育“两课”教学增加诚信教育的内容;诚信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相结合;学校结合助学贷款,开展专题讲座活动;新生始业教育及毕业生离校教育中专设诚信教育。教育贷款学生自觉积极履行信用关系,按时缴息、归还本金等。要让学生学会感恩、倾情报恩,首先把尚欠的贷款还完,这就是诚实守信的表现,成熟的表现。其次,在学校的就业网中可为国家助学贷款毕业生专设助学公告、友情提示栏目,提醒所有贷款同学按时还本付息。同

时积极探索国家助学贷款风险管理工作新举措,根据不同学生可提前半年分别给学生本人、学生家长及用人单位去信,以提醒督促学生按时还本,开展“1+1”结对子活动等形式,加强贷后管理。

二是育人与帮困相结合,建立帮困育人新模式。

帮困助学工作是育人工作的重要途径,育人工作是帮困工作的根本目的,所以两者应该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从而才能建立起帮困育人的长效机制。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实现育人与帮困的结合:

高校助学工作的基本目标是缓解乃至解决贫困学生的经济问题,但是我们应该知道,这项工作不仅仅是一项经济资助工作,它的重要意义在于实现教育公平和培养社会主义建设人才。以助困为契机,重视对贫困生的教育引导,做到资助与育人相结合,推动贫困生的健康成长与成才,全面实现助学目标,这不仅是社会主义教育办学目标所决定的,而且是高校助学工作发展的必然结果。

在高校助学的工作实践中,我们发现,高校许多贫困学生困为经济原因伴生了很多问题,根本无法和普通学生站在同条起跑线上,贫困学生成都路上充满艰辛。一部分贫困家庭学生宁愿在外边做兼职也不接受各种资助,严重影响了学习;有相当一部分贫困生不守承诺,严重失信;也有极少一部分学生对各种资助形成依赖;还有部分贫困生心理负担过大,自我封闭等。这些助学工作中出现的问题,影响到高校助学工作的健康发展,为高校工作者提出更高的要求。针对这种情况,我校学工部专门下发的《关于进一步做好资助经济困难学生工作的意见》中进一步明确提出帮困育人,加强对受助贫困生进行政治思想教育的工作思路,贫困生资助工作以贫困生的全面健康发展与成才为助学根本目标和指导思想,坚持自强自立教育为核心,育人工作以 “获奖思进、获助思源、奉献爱心、回报社会”为主线,做到三个结合,取得了良好的助困育人效果。贫困生资助体系的建立和机制创新,最大限度地发挥了各类助学资源的效用,同时也为贫困生的教育创造了非常好的时机。在贫困生的资助实践中,结合每项资助的特点和贫困生的实际,积极开展教育工作。

1、把自强自立教育与勤工助学相结合 。

勤工助学是一种由资助者提供劳动机会和劳动报酬,从而使学生能够通过劳动获得报酬,解决学习费用的资助方法。勤工助学是培养学生树立劳动光荣的思想,培养学生自立自强精神的重要手段,同时勤工助学也是大学生进行社会实践的重要部分,它拉近了学生与社会的距离,是大学生了解社会、认识社会的很好途径,同时在实践中也锻炼了自己的能力。目前学生从事的勤工助学项目大多是由学校自身创造和联系的一些适合学生业余工作的岗位,就我校而言,有家教、学工组助理、办公室助理、科研助学等,这些都是帮助学生自食其力克服困难的有效途径。学校组织贫困生走自立自助的道路,通过勤工助学工作,一方面学生通过自身的辛勤劳动,获取一定的报酬,改善自己的生活,另一方面通过知名教授的治学经历讲座、身残志坚人士励志讲座、成功校友、知名人士奋斗经历讲座及优秀贫困生事迹的学习讨论等系列活动,广泛开展自立自强、艰苦奋斗教育,从舆论上支持和鼓励贫困生通过自身的劳动收益来解决经济困难,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培养学生自立自强、艰苦奋斗的意志品质。

2、把诚信教育与国家助学贷款相结合 。

具体的做法可以是:

一、营造诚信的校园氛围,这是加强诚信教育的前提。

二、加强正面的诚信教育,这是诚信教育的重点。

三、深入诚信教育的实践活动,这是加强诚信教育的关键。

四、完善诚信方面的各项机制,这是加强诚信教育的保证。从2003年开始,学校把每年四月份设立为“诚信教育月”,通过开展诚信演讲赛、辩论赛、诚信名言征集等系列主题活动,设立大学生诚信档案、构建诚信评估机制、建立诚信奖惩机制等来引导学生以诚待人,以信立身,使学生在亲身参与中感受理解了诚信,提高诚信立身的自觉性和积极性,逐步养成了学生“诚信待人,诚信处事,诚信学习,诚信立身”的素养,学生贷款履约率有了大幅度的提高。由此可见,高校在帮困助学的同时也达到了育人的效果。

3、把感恩教育与社会公益活动相结合 。

贫困生是通过社会各界的爱心资助才顺利完成学业,是社会爱心的直接受益者,他们应该比其他人更懂得社会爱心捐助对贫困生顺利完成学业的重要性。虽然爱心捐助方不图回报,但是受助者不应该将接受爱心捐助理解为理所当然,,自己有能力的时候,理应有所回报。为了加强学生的感恩教育,培养学生的奉献精神,并使学生懂得饮水思源、回报社会的道理,我校积极开展“奉献爱心、回报社会”为主题的贫困生教育活动。通过开展针对西安市贫困家庭的义务“一帮一”家教活动、知识援助活动、陕西三原敬老院贫困生帮扶活动、贫困生关心孤寡老人活动,使贫困生把自己的受助与对社会的回报结合起来,把自身的成长和社会的发展结合起来,增强了社会历史责任感。学生纷纷表示,在不影响学习的前提下参加一定量的公益劳动是自己回报国家、社会和学校的一种良好途径,在回报的过程中也使自己的能力得到了锻炼。可见,公益劳动将育人与帮困得到了良好的结合,也教会学生饮水思源、回报社会。

5、把创新教育与科研奖励相结合 。

通过开拓学生科研助学岗、参与老师科研项目、学校科研立项申报等方式,促进了勤工助学工作岗位由劳务型向科研型的转变,同时制定和完善《学生科研成果奖励办法》、《大学生研究与创新训练项目实施办法》等规章制度,加大对学生的科研支持力度和奖励力度,给与学生在科研项目获奖、学科竞赛获奖以及发表文章等给与表彰和奖励。以旅游与环境学院为例,2002级黄芳、张奕君两位同学积极参与赵景波老师、葛淼老师的科研项目,分别在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哈尔滨师范大学学报等核心期刊发表论文3篇,学院不仅为其报销了调研、打印等费用,而且分别给与个人鼓励300元。从2005年到2006年9月,学院学生共有13篇科技论文发表,其中在《中国沙漠》、《干旱区研究》、《干旱区地理》、《中国岩溶》等核心以上期刊占80%以上。通过科研奖励、科研助学等方式,不仅解决了贫困生的生活问题,而且提高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帮困工作是育人工作的重要途径,育人又是帮困工作的根本目的。对经济困难的学生在一定程度上给予经济上的资助和支持,使他们能够自立自强、品学兼优、全面发展和成才,是帮困工作的宗旨。然而,不让一个学生因家庭经济困难而辍学只是帮困工作的最低目标,,们工作的最终目标是使他们能健康、全面地成长和发展,成为符合社会主义建设需要的合格人才,即达到育人的根本目的所以,高校充分将育人工作与帮困工作紧密结合,建立起完善的帮困育人长效机制是做好贫困生工作的当务之急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教育部.教育部介绍资助高校贫困家庭学生工作的有关情况.中国网; 徐克选.高校贫困生心理健康现状分析与对策研究;

李华明.新形势下完善高校贫困生资助体系的探讨.法制与社会,2008。

第五篇:采撷资助音符 谱写育人赞歌 ——建湖县育红实验小学城东校区资助育人工作案例

采撷资助音符

谱写育人赞歌

——建湖县育红实验小学城东校区资助育人工作案例

资助育人工作是中小学德育工作重要的组成部分,是促进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成长的重要手段,也是推进教育事业健康持续发展的有力保障。多年来,我校根据地处城市偏远郊区,留守儿童、贫困特困家庭居多实情,积极开展资助育人工作。全校上下形成“采撷资助音符,谱写育人赞歌”行动热潮,将有形的“资助”与无痕的“育人”思想完美结合,促进受资助学生的德、智、体全面发展,培养他们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此番举措形成了强有劲的正能量,鼓舞人心,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赞誉。

一、细致入微,寻摸资助对象

在当今社会,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也在逐年改善与提高,但是对于我校是城乡结合部的特殊办学体制,学生与学生,家庭与家庭之间仍然存在着方方面面的差异。为了让资助工作落到实处,真正让资助的阳光与雨露播撒到孩子的心田,从而激励他们乐观生活、励志图强,我校采取了一系列的寻摸排查工作。

班主任需要在平时生活中自然状态下观察孩子的行为、态度和情感等,这样既可以得到最直接的调查资料,也极大的保护了孩子的自尊。

有了观察的基础资料后,下面进行广泛听取别人的客观评价阶段。听取对象包括往年班主任、任课老师、同学及周围邻居等,这是间接获取有效资料的最佳方法,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继续保护了调

1 查对象的自尊。

学校每年进行多次全员式问卷调查,让困苦的学生借助笔纸吐露内心的忧伤与无助,各班老师从答卷中逐一遴选出与调查结果相符的贫困学生,保密建立班级档案资料。

访

有了前期充分而准确的调查工作,家访工作是寻摸资助学生的最关键一步。教师通过走访家庭可以真切感受家境状况,同时能够准确获悉家庭贫困缘由与评定资助类型。(留守儿童型送关爱;父母离异型送温暖;家境特殊型送希望)

通过观——闻——问——访四步工作细致入微的有序进行,可以寻摸出资助对象,建立校级档案,从而实行精准资助。

二、多多益善,采撷资助音符

确立了资助对象后,进入寻求资助资源阶段。资源需求包括多方面,如物质、情感、精神等,所以学校通过广泛宣传,老师纷纷众路采撷资助音符,为学生共同撑起一片爱的蓝天。

1.政府资助是后盾。近年来在省委省政府领导的关心下,义务教育学生资助政策不断改善,全面免除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学杂费,免费提供教科书、作业本,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提供生活补助,同时推行农村学生营养改善计划等。

2.学校资助是力量。学校每年把贫困学生、留守儿童的资助工作放在首位。逢年过节,学校以活动为载体,给予了建档的贫困学生真切的关怀与真诚的资助。一笔笔无私的资助款,一件件漂亮的衣服,一本本崭新的书籍如约而至地递到了孩子的手中,温暖了童心,赋予

2 了爱的力量,让他们对生活充满了信心与希望。

3.教师资助是真爱。爱是教育的灵魂,没有爱就没有教育。老师要用爱培育爱、激发爱、传播爱,通过真情、真心、真诚拉近同学生的距离,滋润孩子的心田。在学校资助工作的感染下,老师们积极争做学生的良师益友,给贫困生、留守儿童多一点赞许的目光、关爱的话语、温暖的行动,让学生在爱的氤氲中感受老师的精神资助,激励他们微笑面对每一天的生活。

4.外界资助是幸福。人与人之间互帮互助是一种社会和谐音符;是一种中华传统美德;是一种温暖人心幸福。为了扩大资助力度,让更多的人参到资助工作,学校做了大量的宣传工作。近年来,有许多单位或个人积极加入到了学校资助工作中来,如无锡惠山区粮食局向我校贫困生进行资助;《家教周报》向我校留守儿童捐赠图书;张志芳、吴勤等女士积极加入了我校“爱心妈妈”团队中等,他们的善举给我校资助工作注入了正能量,让孩子感受了社会大家庭的温暖与和谐,幸福、快乐地成长着。

三、甘心情愿,谱写育人赞歌

多年来我校将无形“资助”与无痕“育人”工作相结合,真正能够让贫困学生在温暖的关爱中积极向上,奋发有为,争做一名品学兼优的少年。当然在他们的成长过程中,有着这样一群甘心情愿、无私奉献的引路人。他们以实际行动,用真情、真爱与真心温情相待每一位贫困学生,谱写了一首又一首育人赞歌。

1.冯明明:让心灵洒满阳光。

3 冯明明班上有一个学生叫小蔡(化名),父亲去世,母亲改嫁,小蔡随祖母生活,家庭的变故给孩子的心里蒙上了巨大的阴影。由于缺少父母的关爱,孩子在课堂中无心听讲,对学习失去了兴趣,对生活失去了热情。冯明明决定凭借自己的绵薄之力去关爱小蔡,给孩子一个“新家”。每逢星期六,冯明明会把小蔡接到自己温馨的宿舍,冯明明辅导作业,女友准备着可口的饭菜。到了下午,三个人会一起去公园散散心,去商场买必须的文具,漂亮的衣服,他们大手牵小手,小手拉大手,不是一家人,却胜似一家人的幸福„„被爱与幸福包围着的他变得积极乐观,学习勤奋刻苦,对生活和未来充满希望。

2.金桂华:为留守儿童搭起精神家园。

城东校区每学年留守儿童较多,为了让这些留守儿童健康成长,学校专门建立了留守儿童亲情驿站,金桂华也成了亲情驿站的爱心妈妈。金桂华与孩子在温馨对话坊里通过交谈了解到:有些孩子认为家里穷,有怨恨情绪和偏激想法,多数孩子进取心不强,纪律涣散,再加上家里无人辅导,学习成绩普遍较差。金桂华先教育孩子们要学会正确评价自己,要善于发掘和发展自己的优势;然后她对孩子们进行抗挫折能力培养。金桂华告诉孩子遇到挫折时应进行冷静的分析,从主客观、目标、环境条件等方面找到受挫的原因,并采取有效的补救措施。最后她对孩子进行合作交流能力的培养。她鼓励孩子克服自闭心理,试探着主动与人交往,慢慢获得成功的体验。

„„„„

雨润桃李花千树,风举鲲鹏路万程。资助育人虽是一项繁琐而无

4 私的工作,但却流露着人性的光辉与美好。资助可以驱逐贫困孩子心灵的贫寒,育人可以激励贫困孩子拼搏的志气,资助育人的政策为贫困孩子扬起了希望的风帆,面向幸福远航,砥砺前行,直抵成功的彼岸。

上一篇:财务科长述职报告下一篇:自主招生面试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