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震救灾先进事迹材料

2023-01-11

第一篇:抗震救灾先进事迹材料

抗震救灾先进事迹材料

“5.12”汶川大地震波及xx县,给全县人民群众生命财产造成了巨大损失,对原本是国列贫困县的xx人民,更是雪上加霜,沉重的灾难使全县人民面临十分严峻的困难和挑战。更多的人用实际行动表达对灾区人民的关怀,在自己的岗位上默默工作着,县委统战部副部长、民族宗教局局长申xx就是其中的一位,在抗震救灾工作开展以来,他就积极投身于少数民族乡村和各宗教活动场所,为抗震救灾工作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地震后第二天上午,申xx同志在单位召开了短时间的紧急会议,及时安排部署了民族宗教方面的抗震救灾工作,会后,他立即带领单位职工,首先奔赴灾情严重的新城子xx乡和城关镇乔家xx村检查灾情,又连续3天深入全县其他民族宗教乡村和宗教活动场所认真细致地查看了灾情。他用最快的时间向市局和县委、县政府汇报了灾情。

二、组织宗教界开展了募捐活动。灾情牵动了所有人的心,申xx同志组织县伊斯兰教、基督教、佛教等宗教活动场所管委会动员广大信教群众向灾区献爱心,开展了募捐活动,同时自己带头捐款,并组织单位职工捐款,共捐资1.72万元。

三、编制了灾后恢复重建规划。按照市民族宗教事务局和县委、县政府安排,申xx同志组织单位人员在了解少数民族、宗教活动场所地震灾害的基础上,加班加点,编制了xx县少数民族、宗教活动场所地震灾害基础设施恢复重建规划,上报了市民族宗教局和县政府。

四、多方争取了救灾物资。申xx同志心系少数民族受灾群众,他对受灾群众的困难,看在眼里,急在心里。他及时向市民族宗教局汇报灾情,得到了市民族宗教局局长马超的高度重视,市局马局长查看了xx灾情后,通过国内外友人关系,争取到阿联酋迪拜酋长基金会捐助xx县抗震救灾帐蓬500顶,争取到香港乐凯公司捐助xx县抗震救灾帐蓬40顶。争取到xx省xx市伊斯兰教协会捐款8万元,面粉2500斤、大米2500斤、青油500斤、衣服和鞋2000件。

五、驻村开展了灾后重建工作。按照县上安排,申xx同志作为第一批驻村抗震救灾工作队员、进驻新城子xx乡老树川村开展了抗震救灾工作。一是了解上报了灾情.二是制订了灾后重建规划。三是协助乡村为易地搬迁户选址定点,兼备物资,解决具体困难和问题。

在这次“5-12”抗震救灾中,申xx同志始终和县委、县政府及市局保持一致,时刻想着灾民,时刻参与救灾,以一个共产党员的一腔热情,体现了“地震无情、人有情”、“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中华民族优良传统。

第二篇:抗震救灾先进事迹材料(1)

先进事迹材料

2008年5月12日,汶川发生了7.8级地震。震后,依照江阳区卫生局的指示,我与其余四名卫生防疫人员迅速开赴四川省彭州市银厂沟重灾区执行卫生防疫工作。由于灾情和地形,当地交通、电力及通讯经常中断,食品、药品以及饮用水缺乏,再加上余震频繁、大雨持续,随时都可能暴发泥石流,环境异常艰苦,危险时刻相伴。进入灾区当日,根据江阳区卫生局领导指示精神,党支部就把“发扬江阳卫生精神,严密组织、细心消杀、严格培训、精心防控,确保灾后无大疫,打头阵、争领先”,作为江阳区党员卫生防疫队工作目标和指导思想。每次领任务,我队总是主动请战,要求到灾情最重、最危险的高山远地开展消杀防疫工作;每次请战,临时党支部总是主动要求争取急难险重任务;每次遇到危难险阻,支部总是及时召开党员会议,充分发挥集体智慧,攻破一个又一个难关。在临时支部的统一领导下,全队上下齐心协力,团结奋战,坚决服从指挥部和当地行政的统一指挥,圆满完成各项消杀防疫任务,得到了当地居民和政府部门的普遍认可与称赞。

在灾区的10天时间里,我们用自己的双脚走遍银厂沟景区的丛林,虽然每天长时的负重步行跋涉和太阳暴晒使每个队员都脚上起满血泡身上多层脱皮,但队员们每次都踊跃报名,积极参加险重任务。队员们每天背着30多公斤的消杀物资,在1000多米高的山上,攀着悬崖峭壁,沿着崎岖的山路,踩着塌方滚下的石块,每人平均每天步行5小时。在地震灾区开展防疫工作期间,随时面临着困难与危险。灾区昼夜温差大,队员们露宿帐篷,睡在用沙石或水泥板铺的地上,几个人盖一条被子,且经常遭暴雨侵袭,夜盖湿被;灾区缺衣少食,每

1天在强劳动力后都是用饼干或是方便面等充饥;灾区余震不断,执行消杀任务时,每时每刻都处于余震塌方和泥石流落石的危险之中。就是在这样艰苦的条件下,队员们从没有半句怨言,总是保质保量完成对每一处倒塌建筑、每一具遇难同胞尸体及灾区外环境进行无害化的消杀灭处理,指导和培训当地灾民,帮助他们基本建立起了卫生防疫常识,为确保当地灾后无大疫作出了有力贡献。

第三篇:李连生抗震救灾先进事迹材料

李连生同志现任青海红十字医院普外科副主任,中国共产党党员,青海省青年志愿者抗震救灾医疗卫生服务队队长。在玉树地震发生的当天,李连生同志就积极响应省卫生厅和团省委的号召,在当天夜晚就起程奔赴灾区,在玉树救援最困难的最初8天8夜间,李连生不畏高寒缺氧、不畏疲倦,忘我地投入到灾区救援工作中,一个帐房一个帐房地巡诊救治,还不顾个人安危、顶着余震危险跟随救援人员在灾区的残垣断壁中营救伤员,面对一个出生才28天的藏族婴儿严重脱水生命垂危,是李连生用注射器给孩子一滴一滴喂葡萄糖盐水,挽救了这个身处灾难中的小生命。

回想起在玉树灾区的8个日日夜夜,李连生的心始终无法平静。在玉树,李连生目睹了灾难的残酷,也感受到了生命的脆弱。然而,李连生同志以自己的行动履行了一个白衣天使的神圣职责,以救死扶伤为己任,见证了生命的坚韧与顽强。

大灾袭来,积极奔赴玉树灾区

2010年4月14日早晨7时49分,一场突如其来的灾难降临在美丽的三江源头,我省玉树州玉树县发生里氏7.1级地震,造成土木结构民房几乎全部倒塌,造成重大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这场地震给灾区的群众造成了巨大的创伤和痛苦,灾害突如其来,震撼着每个人的心灵,玉树灾区人民的痛苦和面临的巨大困难,深深牵动着李连生的心。看着受灾现场的残垣断壁,看着被埋生命在废墟中挣扎,看着无数灾区人民缺衣少药,每一位医护工作者心中都涌起无限悲情,在那一刻起李连生就下定决心,一定要赶赴灾区救治伤员。

天灾无情人有情。得知共青团青海省委、省青年志愿者协会招募志愿者的消息后,李连生找到医院团委,报名参加志愿者服务队。入选后的李连生激动不已,顾不上休息,立即准备了药品、绷带、石膏、夹板等灾区急需的救援物品和自己的随身衣物,于14日晚8点在团省

委副书记牛军的带领下一支来自全省各地7名医护人员志愿者组成的第一批医疗队,肩负团省委和西宁人民重托,携带价值40余万元的药品、设备、办公及生活用品,作为团省委首批应急医疗队的一部分,由西宁出发奔赴玉树灾区开展现场医疗救护工作。

经过一夜的奔波于15日上午抵达玉树灾区。到达灾区后映入大家眼帘的情景令人震惊,房屋大面积倒塌,路面严重损毁,道路崎岖不平,山体处处滑坡。到处是一片片废墟和瓦砾以及救援人员紧张忙碌的身影。尽管每个人都被这景象惊呆了,但更加坚定了李连生同志尽快投入到抗震救灾战斗中的决心,也更加激发了每一位救援人员对灾区同胞奉献爱心的力量。

八日八夜,争分夺秒救治伤员

15日上午到达玉树后,李连生和医疗服务队的队员们顾不上路途劳累,立即投入到工作中,当天就在体育场灾民安臵点进行医疗救护,李连生看到已有医疗单位在那里设点救护,于是就决定深入灾民账房进行走访,李连生带领青年志愿者抗震救灾医疗卫生服务队队员们一个一个帐房巡访,为伤员进行伤口的清创、缝合、包扎、换药、骨折固定、输液、心理疏导等治疗,直到夜幕降临。当天救治各类伤员近132例,其中危重3例,转诊5例。

直到很晚才回到营地,大家吃过方便面,这时北京蓝天救援队的队员来到营地说:“在赛马场附近的账房里有重伤员需要救护”,于是李连生立刻出发随蓝天救援队队员一同前往进行救护,到达那里走进一间路边的帐房,里面住着五六口人,有一对年轻的夫妻躺在那里,表情痛苦,不断地呻吟,一位老太太坐在账房的一角嘴里不停地念叨着什么,一位十八九岁的小伙子则焦急的趴在两位伤者的身边为他们擦拭汗水,当看到李连生等救援人员进来后,小伙子用恳求的语气说:“叔叔:快救救我的姐姐、姐夫!”“别着急,我们来了”,于是李连生开始为他们量血压、查看伤情,医疗队中玉树籍护士梁红燕用藏语详细询问了受伤情况及伤势部位,了解到他们是地震时被倒塌的房屋砸

伤,年轻的男子头部、胸部、腰背部受到了不同程度的损伤,同时伴有血尿,经全面检查,头部、胸部无大碍,右肾区压痛明显,血压偏低,考虑右肾挫裂伤伴有脱水,李连生等医疗服务队的同志立即给予输液、止血剂治疗,而其妻子经检查为右足趾骨折,并为她进行骨折固定,直至凌晨2点患者血压平稳,精神明显好转,并详细交待清楚注意事项后大家才返回驻地。

回到驻地在潮湿寒冷的帐篷里李连生同志辗转难眠,凌晨时分又经历了余震的侵扰。

第二日、第三日除了每日大量的日常医疗救护外,李连生和他的队员们都会抽空去这位患者账房进行随诊治疗,直至病情明显好转后将其转回西宁进一步治疗。在一次搜救中,随某部队官兵参加抢救,在余震不断的情况下,李连生同志和队员们不顾个人安危,深入只能容一人爬行进入的废墟中抢救伤员,但是终因伤者被埋压时间过长,长时间缺水、缺氧,患者没能撑到救出他的那一刻,那一刻李连生和队员们瘫坐在废墟中欲哭无泪;当遇到衣着单薄的灾民时,在沙尘暴肆虐的天气下,队员们会将自己随身带的棉衣、毛裤,以及身上的毛衣脱下来送给了他们。在玉树工作8天里,在地震救援的黄金时期,李连生和队员们每日不知疲倦的工作着,饿了吃一口大饼、咸菜,渴了喝一口矿泉水,到了晚上回到营地时能吃上一碗热方便面就会感到满足,只要一接到命令不分时刻就会立刻赶赴现场进行救护。

远赴村镇,率先巡诊医疗盲点

李连生带领青年志愿者抗震救灾医疗卫生服务队除了在体育场、赛马场灾民安臵点进行定点医疗救治外,经过了解灾民分布情况,深入新寨村、隆宝镇等医疗救护相对薄弱和较偏远的村寨深入账房开展巡回医疗,为伤员进行伤口的清创、缝合、包扎、换药、骨折固定、输液、心理疏导等治疗。

在新寨村一灾民账房内一家有两名伤员,受伤后行动不便且离医疗救护点较远,只好自己做简单处理,一位患者下肢骨折,用自制的

夹板进行固定,因捆绑较紧,已出现患肢血运障碍,医疗卫生服务队发现后为其及时治疗,避免了下肢致残的危险。另一位患者头皮挫裂伤,自行包扎,因没有有效清创消毒,已出现严重感染,于是大家为其进行了彻底的清创、消毒、包扎,并为其注射了破伤风疫苗。

在李连生巡回医疗过程中许多灾民都说:“你们是到我们这里来的第一支医疗队,谢谢你们”。但在后来几天的工作中,抗震救灾医疗卫生服务队发现许多抢险医疗队大都集中在结古镇中心地区,还有很多灾区处于医疗盲点,再加上交通不便,有很多居住在偏远地区的伤员和病人得不到及时诊治。于是,从到达灾区的第4天起,李连生和医疗队员开着救护车,一个安臵点一个安臵点地转,一个村一个村地跑,一顶帐篷一顶帐篷地巡诊。并及时调整工作思路,由在固定医疗点等待医治伤员,变为主动上门就诊,实行巡回医疗服务。虽然巡回医疗工作很辛苦,但医疗队员们认为能为灾区人民做点事情再苦再累也是值得的。

巡诊救治,28天婴儿喜获新生

在玉树工作8天,李连生带领的青年志愿者抗震救灾医疗卫生服务队救治及随访各类患者近1500余例,救治危重患者近百例,转诊患者150余例,救治对象中年龄最大者83岁,最小只有28天,该患儿是李连生在赛马场灾民安臵点遇见的,患儿母亲因受地震惊吓而没有乳汁来哺育婴儿,患儿父亲抱着患儿找到李连生同志救治点时患儿两天没吃东西,呈现较严重的脱水状态,精神极差,原本细嫩的皮肤已塌陷下去,需即刻补充液体,看着患儿父亲焦急的眼神,在当时的情况下输液没有条件,李连生和队员们就用注射器抽取葡萄糖盐水进行滴喂,看着患儿香甜的吸允着滴入口中葡萄糖盐水, 20分钟后,孩子有了精神,眼睛睁开了,大家都开心的笑了,待患儿精神状态好转后,医疗队员们就将带来的牛奶、葡萄糖盐水等食品送于患儿父亲并细心指导他正确哺育方法。孩子的父亲看着转危为安的儿子,眼中溢满了感激的泪水。

走过的每一个村庄、每一户人家,以及每一个孩子的笑脸,都深深地印在了李连生的记忆当中,青海青年志愿者的旗臶也在地震灾区上空高高飘扬。

在灾区工作的短短日子里,李连生和青海省青年志愿者抗震救灾医疗卫生服务队,这个团结而又坚强的集体,每一个人都用自己实际行动履行了医务人员的职责并书写了自己人生中最难忘最壮丽的一页!虽然生活条件很艰苦,每日的工作都是平平常常,没有惊天动地的壮举,但大家都感到能为灾区人民做点事、尽分力就感到很幸福、很满足。

李连生和青海省青年志愿者抗震救灾医疗卫生服务队全体队员决心今后不管什么时候,遇到什么困难,只要祖国需要我们,就会毫不犹豫地履行医务工作者的天职。同时也相信,有党中央的坚强领导,有全国人民团结一致,众志成城,不屈的中国人民决不会被灾难压倒!不屈的灾区人民一定能把家园重建得更加美好!

第四篇:抗震救灾事迹材料

抗震救灾事迹材料---青春是一首无悔的歌

四川省人民医院城东病区急诊科-乐磊

青春是一首无悔的歌!青春的美在于对事业的无限追求、在于默默的奉献,不求感天动地,但求无愧于心。当无情的灾难再次降临四川,美丽的芦山变得满目疮痍,作为国家卫生应急队的一员,我放下了发高烧中的3岁女儿,义无返顾的投身到了抗震救灾的第一线。用我的青春和汗水,为灾区的人民做出了应有的贡献。

一、快速反应、准备充分、合理协调

2013年4月20日08:02分,灾难再次降临到四川,灾情就是命令,时间就是生命。作为国家卫生应急队物资筹备和院前急救的一员,尽管命令还未到达,我还是第一时间赶到了医院,开始了“出征”的准备。由于时间是周末,医院后勤、总务、行政部门人员都在休息,赶到医院后我第一时间联系了总值班,并按照日常演练,开始协调医院各部门,按照首批次创伤500人开始准备紧急医疗救援物质,同时、协调医院营养食堂紧急准备40人3天的干粮和水等食品。一切的准备都在紧张和有序中进行着,9:00全体国家卫生应急人员接到了结集、出发的命令,第一梯队迅速出发,各应急队人员按照日常演练开始准备物资、结集待发。由于我的快速反应、提前准备和省医院城东病区各部门的大力配合、协调有力,我们的急救物资比平时提前2小时准备完备,尽早的出发了,时间就是生命、同胞我们来了。

二、急救技术过硬,工作任劳任怨

国家应急队移动医院,到达灾区后迅速的展开,开始抢救病人。这是一个不眠的夜晚,我们和灾区人民感同身受,病人开始不停的涌入移动医院的急救病房,当晚我负责的是危重患者的急救,每一位患者来后我们都要对他们进行生命体征的评估、检查、止血、包扎、治疗,由于自己平时从事的是急诊院前急救工作,创伤和危重症病人的救护专业技术扎实,同时,也有了很好的心理承受能力,许多病人在我们的努力下得到了转危为安。看着病人的痛苦在我们的帮助下有了减轻,我们忘却了疲惫,我们整夜无眠,但我们无怨无悔。

21日早晨8:00,刚拿着方便面的我,接到了出发的命令。上级决定要将危重的8名患者转回省医院本部,领导要求我负责带队,安全的将病人转运到医院。来不及吃饭,我开始了检查病人、协调车辆,安排转运事宜。9:00、8台救护车运送着伤员从芦山出发了,由于是地震后的第一天,沿途的山路飞石不断,我们不顾危险,安全的把病人护送回了省医院。放下病人,我们来不及休息,又踏上了返回芦山的征程,投入了接下来的战斗。

22日上午我又接到了出发的命令,这次是刚被抢通的宝兴县城。领导要我们做好思想准备,因为里面可能很艰苦、沿途的山路也十分的危险,如果有困难可以提出不去。身为党员的我,理应冲在第一线,我们快速的清理和准备了物资又出发了。去宝兴的路真的很危险,在路上我们能听见飞石砸在车顶的声音,我们大家都彼此相望着,鼓励着。道路坎坷,时走时停,短短的一段路我们走了4小时,冒着余震、顶着飞石,我们向宝兴挺进着。有了我们的坚持,国家卫生应急队成了第一支从地面挺进宝兴的医疗救援队,来到宝兴我们迅速的投入到宝兴县医院的救援工作中。饿了我就吃几口干粮,困了就在救护车上眯一会。

23日上午我接到了指挥部的命令,要求将一名危重伤员转往雅安县人民医院。一切为了病人,我们又踏上了出发的路,冒着湿滑的山路、顶着飞石出发了。经过大家努力,历尽8小时,我们终于安全、平稳的将病人送到了雅安。原本领导要求我们在雅安休整一晚再出发,可我们想想受难的同胞,我们又再一次踏回了芦山的路。

三、投身巡诊防疫,踏遍村庄每个角落

24日后我们的工作开始转入了卫生防疫和医疗巡诊中,我被分配到了芦山县龙门乡的五星村,开始在这里的6天工作。去往五星村的路,每天要背着20斤的急救包步行2公里才能到达,一天的工作从早晨8:00到下午18:00;从村口的铁索桥到村尾的18溪;每天要走遍7个小队,指导和督促卫生防疫工作;每日要巡诊近5千人;先后开展大小防疫消毒培训9次。

五星村是一个拥有7个小队,近5千人的村庄。饮水条件差,在地震前都有4个小队吃不到干净的自来水,由于地震吃水变得更加紧张了,自来水只能供应1个应急点,在我们来到五星村驻点前,许多村民因为喝了不干净的水导致了腹泻等许多病情。来到五星村后我主动联系了村支书与他沟通了关于卫生防疫和饮水消毒的问题,得到了村支书的全力配合。我们每小队选定了一名义务卫生防疫消毒员,我对他们进行培训后,开始了村上的卫生防疫消毒工作。我每天都要走村、串户,监督和宣传防疫消毒工作,先后教会了村民正确的使用消毒片、灭虫、自身防护等知识。

经过我们的努力,3天后腹泻的病人少了,每个安置点的蚊虫、苍蝇少了,大小便入厕了,防疫消毒每日2次落实了,村民的喝水健康了,人们脸上的微笑又重新有了,眼神里的希望又充满了。

四、帮助县医院,尽快恢复院前急救、门急诊工作

30日开始我们在五星村的工作被绵阳的医务人员接替了,我奉命被调到了芦山县人民医院参与急诊科的规划、筹建、恢复工作。由于从事3年的急诊管理工作,对于急诊科的建设我有一定的经验,结合芦山县医院的具体情况我们制定和规划了一整套可行的恢复重建方案,利用3天的最短的时间,帮助它恢复了院前急救系统,重新规划和建设了门急诊系统,初步构建了一个集院前急救、预检分诊、院内抢救、危重转运、急诊留观、门急诊输液、内外科急诊为一体的综合型急诊科构架。

第五篇:抗震救灾突击队先进事迹材料

各位领导、同志们: 今天从抗震救援一线来到这里,向你们汇报我们抗震救援的情况。我汇报的题目是:不负重托,抗震救援当先锋。

5月18日,在四川汶川八级特大地震发生后的第六天,接到安徽省建设厅选派赴四川汶川抗震救援的指示,以及局党委关于组建抗震救援突击队的通知后,公司党委勇敢地承担了这一光荣而艰巨的任务,立即组建了一支由38名员工、13名党员组成的抗震救援突击队,冒着余震不断、山体滑坡的威胁,日夜兼程赶赴灾区,先于其他救援队伍,第一个投入到抗震救援之中。

县擂鼓镇是这次地震的重灾区,也是我们网抗震救援的主战场。为了充分发挥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打好抗震救援这一仗,还没等救援人员、施工机械全部到位,就成立了由我任书记的抗震救援突击队临时党支部,下设现场救援和后勤医疗两个党小组。

我们救援的主要任务是疏通道路、清理废墟、平整场地、搭建帐篷、安置灾民,共调集挖掘机、装载机、吊车等12台机械设备,以及必需的救灾物资。

5月21日,我们从成都一路急行军200多公里,直奔灾区。我们从安县到擂鼓镇沿途所看到的是满目疮痍,废墟连片,所听到的是伤亡惨重、家庭破碎,我们的心情很悲痛,但更多的是一种急迫的心情、奋不顾身的勇气、高昂不屈的斗志。

晚上9点抵达救援现场后,我们顾不上休息,就开始平整场地,搭建帐篷,半夜12点便按照当地指挥部的要求,投入到紧张的救援之中。

5月22日一早,党支部就召开党员大会,动员全体党员发扬“不屈不挠、众志成城、友爱互助”的抗震精神,以神圣的使命感、高度的责任感,誓夺抗震救援斗争的胜利。全体共产党员郑重宣誓:“灾情就是命令,灾区人民的企盼就是我们的使命。”纷纷在党旗上签名,决心以自己的行动展示党的先进性。

擂鼓镇作为灾区县政府过度性临时驻地,县各部门、中小学以及众多灾民要安置在这里,小镇人口由5000多人激增到4万多人。看到那么多灾民淋在雨中,风餐露宿,我们非常着急,立即将现场救援队员分成两个组,配合机械设备投入战斗,一支清理废墟、平整场地;一支打通周边公路。尤其是危房拆除中,楼房高、危险大,考验着每一个救援人员。每次拆除前,我们都要研究拆除方案,排查安全隐患,确保队员人身安全,确保灾民财产不再遭受损坏。

在关键时刻和危险部位,都有共产党员的身影。我作为抗震救援突击队临时党支部书记、前线指挥长,连续十多天一直盯在现场,每天最多只休息

四、五个小时。恶劣的环境和超负荷的劳累,使我的支气管炎严重复发,要靠成把成把的药来稳定病情。党支部副书记李伟自进入擂鼓镇以来,每天往返于救援现场和市、县指挥中心,保持联系沟通,确保了救援工作的顺利进行。党支部委员、救援队总工牛子民白天深入工地,了解掌握危房情况,对危房结构和损坏程度做出全面鉴定,晚上则在地铺上研究制定拆除方案。潮湿的环境、不规律的饮食,使他胃病复发,但牛子民同志忍着疼痛,一直坚守在工作岗位。

5月25日晚9点,我们接到武警水电某部的请求,需立即修建一座1200平米的停机坪,用于米格26直升机吊运唐家山堰塞湖抢险机械。共产党员、局工管中心总工胡根友立即带领突击队员察看地形寻找地块,组织机械平整场地,拼抢3个多小时胜利完工,随后又连续奋战24小时,吊卸工程机械42台套,保证了武警水电部队唐家山堰塞湖抢险的需要。

煤矿受灾严重,救援突击队要打出一条救灾通道,突击队副指挥长、党员尹长江每天工作长达14个小时,衣服淋湿了、腿磕破了,他无暇顾及,累了困了就在现场迷糊一会。他和队员们不顾山体滑坡、余震不断的险情,开辟出400多米的便道,抢出被山体掩埋的6台机械,为煤矿恢复生产创造了条件。

技术主管、党员齐锋波,始终坚持在现场,不仅指挥危房拆除、灾民临时居住点场地平整、吊卸作业等,还带领队员挨家挨户清理人员和物品。小齐只有23岁,老家陕西也遭受了地震,母亲有病,一年没见面的未婚妻打电话要他回家,接到赶赴的命令,他把请假条揣了起来,立即赶赴前线。未婚妻鼓励他说,“挺得住,你能挺得住,我也能挺得住。”

5月27日,救援队正在拆除擂鼓镇办公楼危房,突然遇到余震,队员们紧急疏散,刚一平静,大家就投入到战斗中,经过4小时的清理,将镇政府9枚公章全部找齐,在废墟旁举行了简短的交接仪式,镇党委书记李正林连声说:“我们亲如一家啊”。6月21日,正是救援队到达擂鼓镇整整一个月的日子,安徽省建设厅李健副厅长、局李学明副总经理赶到抗震一线慰问救灾英雄,李正林书记向厅、局领导和全体救援队员宣读了感谢信:“你们的每一份爱心、每一份力量、每一份支持,都是无私的帮助,擂鼓人民感谢你们。”

共产党员在抗震救援中的先锋模范作用,感动着队员、激励着队员。

在抢修通往麻柳湾的乡村公路时,一面是湍急的麻柳河,一面是陡峭的山体,再加上余震不断,随时都会有泥石流和滑坡的发生,危险始终威胁着我们。5月28日,我们在抢修一段跨塌的路段时,突然发生了5.4级余震,两块直径2米的巨石滚落下来,距领工员张林仅仅4米,但他临危不惧,在排除危石后,又继续和同志们投入战斗,打通道路,把被阻隔的二炮部队的大型机械抢了出来。负责材料供应的周志刚同志,每天到3公里以外的加油站排队买油,最多时来回

5、6次,保证了机械用油。一有空还主动承担起后勤服务工作。一个多月来,先后有4名队员向临时党支部递交入党申请书,张林等3名队员被列为发展对象,周志刚同志火线入党。

救援队中的党员联系群众、奉献爱心的感人事迹随处可见。

6月12日,汽车司机、党员梁雨生从县城返回时已经很晚了,疲惫不堪,在距离驻地3公里处,一个中年妇女突然跪在路中间,老梁停下车,上前打听情况,当得知她家中有病人需要紧急抢救时,老梁二话不说,把病人送到医院办理了住院手续,回来时已经凌晨5点多钟了。

副指挥长、党员尹长江自地震发生后,他先后捐款、交纳特殊党费1000元。在这次救援中,他又掏出500元救助一名读初三的女孩。老尹说:“我不能看到孩子受苦,我做了心里会好受一些。”女孩对老尹说:“叔叔你救助了我,我感到很温暖,我不再害怕了,真的,我不再害怕了。”

在抢修通往苏保乡的道路时,党支部副书记李伟遇到了一个叫王岩玲的4岁小女孩,与家人失散了,光着脚丫,一个人从山上下来。李伟带她来到驻地,给她做饭吃,还买了一双球鞋给她,又把小岩玲送到八一幼儿园。几天后,李伟带着糖果、牛奶去看她,小岩玲一下子扑过来,天真地说:“叔叔,我给你唱首歌吧,刚学的。”“我们的祖国是花园,花园的花朵真鲜艳„„”她的歌声时断时续,可我们能感受到歌声中的力量,只要我们的心在一起,就会有希望。

为使灾区的孩子过上灾后第一个儿童节,我们积极参与八一幼儿园建设,该幼儿园是县目前唯一灾后重建的临时幼儿园,附近百余名幼儿将入园接受教育。5月28日,我们的抗震救援队立即投入挖掘机、装载机等大型机械,对幼儿园选址所在地进行平整,面积约2200平方,土方量为230方,为幼儿园按时开学提供了条件。“六一”儿童节前夕,我们还自发地捐款3500元,购置了书包、文具和图书,捐给幼儿园,得到了当地政府和老师、家长的高度赞誉。幼儿园园长张丽请求给他们拍一张幼儿园的全家福,看到孩子们灿烂的笑容,看到孩子们在欢快地游戏,让人不禁为之动容。

6月14日,擂鼓镇天降大雨,灾民安置点内积水猛涨,帐篷浸泡在水中,我们立即调用挖掘机挖掘排水沟200多米,铺设排水管道100多米,一直冒雨从早上5点战斗到下午3点,同时,救援队还搬迁帐篷50顶、转移群众300多人。

大灾之后防大疫。救援队带去了1万多元的医疗器械和药品,加强卫生防疫工作,在江苏省防疫队到达之前,我们承担了周围0.5平方公里的防疫任务。在清理废墟过程中,防疫小组3名党员跟班作业,不顾自身安危,进行消毒,防止疾病传播危及灾民,他们还对灾民点生病的群众进行医治,使7名病患者恢复了健康,对2具遇难者的遗体进行了处理。驻地周围环境潮湿、蚊虫多,他们就背着药箱做好消毒工作,防止大家感染疾病。党员张敏是队里唯一的女同志,她把3岁的孩子交给婆婆,毅然决然地奔赴前线,她克服生活上的不便,对生活用水进行漂白,对各类食物进行消毒,有效地防止了疾病的传播。

在拆除一座危房中,我们挖到了一个银碗和一张4万元的存折,马上交给了镇政府,失主认领回去后,逢人便说:“铁四局就和解放军一样,不拿群众一针一线。”镇上一个五金商人出价5000元,请我们抢运他的货物,我们按照镇的部署去做,坚决拒绝了他的酬谢。镇领导高度评价我们,你们铁四局守规矩,代表了安徽的形象。

在救援中,我们和灾区群众建立了深厚的鱼水情。柳林村的一对夫妇被我们安置后,他们将家中的电视、冰箱提供给我们用,还义务帮我们做饭,当起了临时炊事员,看到队员的衣服破了,从自己的帐篷中拿来针线缝缝补补。端午节这天,我们特地请擂鼓镇领导来驻地过节,镇长袁家会说:“当年大禹治水在擂鼓镇擂响了大鼓,让河流改道,这只是个传说,现在你们第一家来到了我们镇,擂响了大鼓,真的很感谢你们。”说完,他将杯中的酒一饮而尽,脸上已满是泪水。

我们救援队生活条件十分艰苦,一个多月来,51个人挤在10顶帐篷里,每个帐篷只有8平方,要挤

4、5个人,开始几天吃的是方便面,喝的是瓶装水,天气多变,时而暴雨如注,时而骄阳似火,雨水灌进帐篷,潮湿无比,很多人得了湿疹,天晴时帐篷内的温度高达42度,难以入睡。

再艰苦的条件也动摇不了我们救援的决心,再多的余震也无法撼动我们不屈的斗志,我们只有一个信念,那就是为了灾区忘我的战斗!到6月26日,经过36天的顽强拼搏,我们圆满地完成了这次抗震救援任务。救援队共打通道路2.6公里;平整场地12万平方米;清运建筑垃圾2万多立方;拆除危房5.7万平方米;挖出被埋车辆8台;抢运救灾机械物资300余吨;清理遇难者遗体2具;建厕所3个,为受灾群众搭建帐篷百余顶,为63户受灾群众搬迁了财产,为擂鼓镇派出所、县公安局、幼儿园、山东援建单位、江苏卫生防疫队、绵阳气象局服务队等10余家单位的安摊临建平整了土地。救援队以共克时艰、不屈不挠的精神得到了灾区人民的普遍赞誉,为中铁四局树立了良好的社会形象。

全国总工会授予我们“全国抗震救灾重建家园‘工人先锋号’先进集体”称号。

中国中铁股份公司党委授予我们“中国中铁抗震救灾先进集体”称号。

安徽省建设厅领导来到抗震一线,送来了价值一万元的慰问品。

局副总经理李学民代表局党委、局送来了慰问金。

辽宁国营8271厂抗震救灾队写来了感谢信。

擂鼓镇党委、政府写来了感谢信,送来了锦旗。

县屈县长到擂鼓镇看望我们时,有的同志已经疲惫得入睡了,他交代说,他有两个敬意要表达,一是向中铁四局的领导表达敬意,带出了这么好的队伍;二是向这些已经入睡的好同志表达敬意。屈县长握住支部副书记李伟的手,久久不愿松开。

我们自豪,不负重托,抗震救援当先锋。我们骄傲,擂鼓镇重建有我们的辛劳。我们敬礼,擂鼓这片我们曾经战斗过的不屈的土地!。

谢谢大家!

上一篇:开展专项整治活动总结下一篇:临安市质量技术监督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