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工作会上的讲话

2022-08-21

第一篇:农业工作会上的讲话

在农业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这次会议是区委、区政府决定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中心内容是,贯彻落实区委五届九次全会精神,回顾总结2001年的工作,安排部署2002年任务,统一思想,提高认识,自我加压,加快农业产业化发展步伐,开创我区特色农业经营新路,确保今年我区农业各项目标任务的圆满完成。下面,我先讲几点意见,最后丁书记、张区长还要作重要讲话。

一、2001年工作回顾及当前我区的农业形势

2001年,全区上下认真贯彻落实党在农村的各项方针政策,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统揽全局,结合各自实际,紧紧围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目标,着力改善农业生产条件,积极调整农业结构,加快农业产业化进程,农业经济呈现出良好的发展势头。

——结构调整步伐不断加快,农业产业化稳步推进。全年粮食总产量达到7.05万吨,蔬菜总产量达到18.3万吨,肉、蛋、奶、水产品产量稳中有增,农业区域布局、产量效益继续优化。

——造林绿化工作取得一定成效。林业发展坚持以生态林体系建设和经济林基地建设并重的方针,大力实施通道绿化和龙门山绿化工程,植树34.4万株。

——农业基地、园区建设得到巩固发展。规划并启动了隋唐遗址高效农业观光园、李楼夏庄生态农业园、裴村高效农业园区、刘富村蔬菜冷库等一批农业产业化项目。隋唐遗址高效农业观光园区建设初具规模。已有华以、先农、新桥、金桥等6家公司进园实施农业综合开发,已签订用地协议3300亩,引入资金4000余万元,园区建设形势看好。华以、先农、立丰、三江等一批龙头企业辐射带动作用更加显著。牡丹大观园投资1000多万元,已基本建成集牡丹研究、观赏、休闲、娱乐为一体的大观园。市定点屠宰工程“江泰肉联厂”建成投产,立丰公司为龙头的“千户养牛”工程顺利启动。

——农业生产条件进一步改善。累计投资700余万元,新增有效灌溉面积370亩,开发节水灌溉田400亩,实施干渠清淤74公里,分别完成了隋唐遗址农业园区和龙门西山绿化水利配套工程。

——农业社会化服务水平不断提高。全区农机总动力达129万千瓦,其中,联合收割机械拥有量继续保持稳定,大中型拖拉机和配套农机具使用率稳步提升,麦草打捆机等一批新型农用机械得到广泛推广,全区推广新式农机具达50余台。

——科技创新力度不断加大。精心编制了《洛龙区2001年—2005年农业结构调整策略》,通过送科技下乡、星火人才培训强化群众科技意识,实施科技兴区战略;民营科研企业管理得到加强,区科委被市政府授予民营企业管理先进单位称号。

——农民收入稳步增长,农村减负工作效果明显。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2436元,同比增长3.7%;农民人均负担23.20元,仅占上年人均收入的0.94%,保证了农村社会的稳定。

——农业投入进一步增加。积极申报亚行贷款1000余万元,大力扶持华以、立丰公司多方融资,扩大生产规模,提高生产效益。

这些成绩的取得,是在区委、区政府正确领导下,全区干部群众同心同德、拼搏奋进的结果。成绩是肯定的,但仍然存在一些不足。一是市对我区通道绿化工作先批评后表扬。二是龙门西山绿化工程先肯定后打折。三是隋唐遗址农业园区建设前紧后松,进度慢。四是优质专用小麦推广布置的多,完成的少。五是争取农业项目投入力度不大,落实不够。这些问题的存在,归根结底是我们有些同志,特别是领导干部,对农业形势认识不清,对重点项目重视不够,抓农业劲头不足,抓工作落实不紧,必须在今后的工作中加以改正,要认清农业形势,加压奋进,勇闯难关,实现农业经济的快速发展。

目前我区农业究竟是个什么样的现状呢?去年下半年,我们对全区农业情况进行了全面的调研,结果显示,近些年来,我区的农业发展呈现出五个特点:一是粮食作物比重大,优质品种少,经济作物少;二是畜牧业发展较慢,规模化养殖少,散户养殖多,食草动物养殖少,食粮动物养殖多;三是林业生产、管理滞后,重建轻管,成活率低,生态造林比重较小,经济林果发展不快;四是花卉种植粗放,露天种植得多,优质精品比较少;五是蔬菜品质不高,大路货多,特色菜少。希望在座的同志们认真搞好调研,有针对性地指导工作,改善农业生产。

当前,纵观区内区外,形势逼人催人。世界贸易组织的加入、结构调整步伐的加快、兄弟县区的你追我赶、新区建设的快速启动给农业发展带来极大的冲击和挑战。在这样的形势面前,不进则退,小进则退,必须迎头直追,开创性地开展工作。我们应该看到农业发展重担在肩,责任巨大,同时也应看到自身一些有利的条件:一是有政策。中央、省、市农村工作会议提出的“多予、少取、放活”,就是要增加对农业和农村的投资,加快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加大扶持力度,减轻农民负担,活跃农村经济,这些政策的放宽为我们大力发展农业提供了有力的保障。二是有基础。隋唐园区建设初具规模,李楼蔬菜基地得到巩固,永生挂面、巨尔乳业、立丰牛业、东兴食品等龙头企业的辐射带动作用不断增强,为我区农业发展夯实了基础,展示了前景。三是有优势。我区紧邻中心城区,交通便利,基础设施完善,在建的国家级大遗址保护区隋唐高效观光园区、精品牡丹园等农业产业化项目将对我区农业发展起到很大的带动作用。四是有实力。广大群众在生产实践中多年积累的经验,为解决新阶段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提供了条件;新区建设的起步,全区上下形成了凝神聚气,团结奋进的良好氛围,经济发展如箭在弦上,一触即发。只要我们紧紧把握这些有利条件,正确把握形势,进一步统一思想,坚定搞好农业的决心和信心,抓住机遇,迎接挑战,大力调整优化农业结构,发展特色农业项目,就能够实现我区农业经济的跳跃式发展。

二、2002年我区农业工作的目标任务及工作重点

今年全区农业发展总的指导思想是: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市农村工作会议及区委五届九次会议精神,围绕“振兴洛龙经济,建设洛南新区”,以市场为导向,以增加农民收入为目标,以优化产业结构、提高农产品质量为重点,依靠科技进步,发挥资源优势,加快畜牧业、花卉、蔬菜、农业园区和龙头企业发展步伐,培育具有区域特色的农业经济,全面提高农业整体效益,推动农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全区农业发展的主要目标是:农业增加值达到21500万元,比上年增长4%;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2550元,比上年增长4%;粮食总产量稳定在6.5万吨以上,蔬菜产量达到2.05亿公斤,肉、蛋、奶、水产品分别达到6890吨、4500吨、6500吨、1500吨;农民负担控制在国务院规定的限额之内。

按照这一指导思想和农业发展的主要目标,我区农业工作的重点是培育畜牧、花卉、蔬菜、小杂果和粮食五大主导产业,巩固、提高隋唐遗址高效农业观光园区等10大园区,扶持发展一批龙头企业,完成龙门山、辛店秦岭山区3000亩退耕还林、73公里通道绿化和45个村庄绿化任务。

(一)培育五大主导产业。

依托资源优势,确立主导产业,是发展农业产业化的重要前提。按照市有关会议精神,结合我区实际,要重点培育畜牧、花卉、蔬菜、小杂果和粮食五大主导产业,巩固我区农业发展基本框架,实现农业经济持续、健康、快速发展。一是巩固、加强以肉牛、奶牛、生猪为主的养殖业。要以立丰公司、巨尔集团、三江集团等龙头企业为依托,突出发展肉牛、奶牛、生猪养殖,使畜禽产品结构趋于合理。龙门、辛店、李楼、白马寺等乡镇要加强引导,搞好组织,分别建立龙头企业带动的畜牧养殖专业户、专业村,形成畜牧养殖基地。二是大力发展以牡丹为主的花卉业。要以安乐、古城为重点,在隋唐遗址农业园区以及洛宜南路两侧建立以牡丹为主的花卉苗木基地10000亩,形成集生产与旅游为一体的高效农业项目,使之成为洛阳市农业产业化发展的典范。三是提升以名、特、优、鲜、稀、嫩菜为主的蔬菜产业。要在引进名优特新品种、发展精细菜、反季节蔬菜、无公害蔬菜的基础上,提高李楼乡万亩、白马寺千亩蔬菜基地产出效益,丰富城镇居民菜篮子。从加强科学规范管理入手,积极争取无公害、绿色食品认证,抢占市场,争取份额,使蔬菜产品在市场上叫得响,卖得火。李楼乡还要在蔬菜精深加工上有大的动作,逐步创出李楼蔬菜的品牌。四是加快发展以葡萄、桃子、梨枣等小杂果为主的林果业。关林、李楼等乡镇要鼓励沿河村庄群众发展经济林果,分别搞好黑提葡萄、桃子等林果的集中连片种植,龙门、辛店要以国家实施退耕还林政策为契机,在山岭、坡地种植枣、柿子、梨等小杂果,从而增加农民收入,改善自然环境,迎合城镇居民水果需求,提高城镇居民生活水平。五是继续搞好以优质小麦为主的粮食生产。以古城、李楼、辛店为主抓好2万亩优质专用小麦种植。

(二)全力抓好农业园区建设。

农业示范园区建设是调动农民生产积极性,加快农业结构调整的切入点,是引导农民创收、农业增效的着力点,要发挥农业园区示范作用,以点带面,辐射带动,促进农业结构调整。一是重点抓好隋唐城遗址高效农业观光园区建设。园区以牡丹花卉为主,间有绿化苗木,经济林果,休闲垂钓,规划开发面积7000亩。安乐镇、古城乡要切实负起责任,协调组织好园区建设。区水利、农林等部门要与市相关部门加强配合,加大园内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共同建好道路、水系、通道绿化工程,为进区企业农业开发创造宽松环境,为进区项目提供优质服务。园区建设年底前要初具规模,绿化苗木、盆栽花卉要分别达到2500亩和500亩。二是加大扶持力度,抓好龙门裴村等10个农业示范园建设。龙门镇要完善裴村高效农业园区规划,完成1—2个项目入园,提高园区规模档次。李楼乡要抓好夏庄生态农业园区建设,完善基础设施,年底前发展蔬菜、林果、养殖等1000亩,建成精品展示区300亩。白马寺镇、安乐镇要分别协助正林公司牡丹大观园、华以公司、中华牡丹园搞好园内基础设施建设,确保花会前开园。先农、新桥绿化苗木园在3月底前完成栽植任务,年内要初具规模。相关乡镇要分别协助好金桥花卉展示园、绿茵蔬菜种植园、古城休闲娱乐垂钓园以及辛店畜牧养殖示范园搞好建设,确保各园区在年内有明显进展。

(三)扶持发展一批龙头企业。

培育龙头企业,发挥辐射带动作用是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的重要方式。今年,区里将大力发展农产品精深加工,重点扶持资产规模在500万元以上,年销售收入100万元以上、带动农户100户以上的龙头企业,促进企业上规模、上档次,增加产品种类,增强辐射带动能力。各乡镇要充分利用现有产业优势,大力推进“公司+农户”的发展模式,形成优势互补,拉长产业链条,实现农业综合效益。确立龙头企业,要实行动态管理,建立竞争和淘汰机制,做到可进可出,择优扶持,谁有能力当龙头就扶持谁。要利用李楼蔬菜基地、江泰肉联、龙门食用菌工厂化生产基地、青阳屯奶牛等产品的后续加工优势,发展农副产品精深加工业,要依托永生、立丰、三江等农字号龙头企业发展种植、养殖业,形成专业户、专业村。具体目标是:以永生集团为龙头,发展2万亩优质专用小麦种植;以刘富村蔬菜保鲜公司为龙头,发展订单农业,带动1000户农户发展蒜苔种植1000亩;以立丰公司为先导,发展肉牛专业户1000家,肉牛出栏量达到5000头;以三江集团为龙头,发展1000个养猪专业户,年出栏量达到10000头;以巨尔奶业为龙头,发展奶牛养殖专业户200户,奶牛存栏达到2500头。在大力发展养殖业的同时,要大面积示范推广高蛋白饲料玉米和优质牧草,为养殖业的发展开辟丰富的饲料资源。

(四)全力实施造林绿化工作。

2002年,我区按照计划又将完成龙门山生态林及辛店秦岭山区3000亩退耕还林、73公里通道绿化和45个村庄绿化工作任务。为高标准、高质量完成造林绿化工作,自去年冬季以来,区农口部门及各乡镇发扬连续作战精神,广泛发动,科学规划,精心安排,狠抓落实,稳步推进了各项工作的开展,目前市定我区的四条干道30余公里的绿化任务已率先高标准完成,3000亩退耕还林树坑已基本挖好。村庄绿化工作由各乡镇负责实施,试点村已经选定。现在,已进入春季,正是造林的大好时机,各乡镇和有关部门一定要统筹安排,突出重点,集中时间,集中力量,采取扎实有效措施,迅速掀起造林绿化高潮,确保全年各项绿化任务圆满完成。要突出抓好通道绿化和龙门西山、辛店秦岭山绿化建设,实行管护责任制,确保建一片、成一片、绿一片,为改善生态环境,再造秀美山川作出新的贡献。

三、强化农技推广,实施科技兴农战略,提高农业效率

今年在科技兴农方面,一要加大农业科技推广力度,大力推广优质高产高效技术、农产品精深加工及综合利用技术,尽快把基因工程、信息化技术、绿色农产品生产技术、有机农产品生产技术引入到农技推广中来。二要继续深入开展科技下乡活动,广泛开展技术咨询和技术培训,积极向农民普及先进实用的农业新技术,不断提高农民的科技文化素质,加快科技成果转化步伐。三要重点抓好“种子工程”、节水灌溉、生物防治、集约化养殖和农产品储运加工保鲜等实用技术的推广,提高农产品科技含量。要以区种子公司、辣椒研究所为龙头,以农科所、益农良种引育中心为骨干,坚持“公司+基地+农户”的种子工程道路,突出抓好辛店镇千亩优质种子繁育基地建设。四要全面调整农业机械化装备结构、作业结构和区域布局,继续引进麦草打捆机等新型机械,提高农业机械化水平,提高农业效率。要盘活存量,优化增量,加快高科技含量机械和农林各业所需机械的发展步伐,走量效并举、大中小机械有机结合、主机与配套机具协调发展的路子。今年,力争通过新型农机具的使用,做好秸杆还田和回收利用,实现秸杆全面禁烧。

四、强化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增强农业发展后动

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是农业实现持续发展的重要保证。要搞好以重点水利工程为主的农田水利建设,力争农业生产条件大大改善。要充分利用国家积极财政政策,积极向上争取资金,尽快启动88公里洛南干渠硬化工程,并沿线绿化美化,使之成为新区建设的一条绿色风景线。要多方筹集生态环境建设资金,搞好洛南灌区配套工程,加快河道堤防建设步伐和险工险段治理,完善我区防洪体系。搞好莲池沟小流域治理。大力推广节水灌溉工程,新发展节水灌溉2000亩,硬化渠道10000米,突出搞好隋唐遗址农业园区、龙门西山绿化水利工程。

今年,区里把招商引资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来抓,区委五届九次全会明确了引进区外资金5亿元,力争达到8亿元的目标,并对招商引资任务作了分解。我们要充分重视此项工作,把发展农业龙头企业与招商引资协调起来,加压奋进,实现千万元以上大项目的突破,增强农业发展后劲。要以高效农业开发为重点,立足区域优势、产业基础和发展需求,找准招商引资突破口,要在争取外资的同时,充分利用上级产业政策,争取上级资金投入,想方设法挖掘民间投资潜力,积少成多,集流成河。要以隋唐遗址农业园区2期工程为重点,认真组织农业项目参加牡丹花会招商活动,确保全面完成园区建设任务,力争实现农业产业的超常规发展。

五、落实农村政策,减轻农民负担,保持农村稳定

稳定和完善土地承包关系,是党的农村政策的基石,是维护农民权益,促进农业发展,保持农村稳定的基础。要按照省、市要求,认真解决好土地延包的遗留问题,3月底前要做到承包地面积、地块全部落实到户,4月上旬前做到30年承包经营合同和土地承包经营权证书全面签订、发放到户,市、区两级将进行抽查验收。要认真贯彻落实最近中央下发《关于做好农户承包地使用权流转的通知》,切实保障农户土地使用权流转的依法、自愿、有偿。各乡镇要分别建立以农业副乡镇长为主任,由农业、土地、城建、综治等有关人员为成员的中介机构,负责搞好土地流转和发展项目的规划、收集和发布供需信息,要规范土地流转程序,协调处理各方关系,为高效农业的发展提供良好的服务。

认真落实减轻农民负担的各项政策。省委已作出决定,在全省全面推行税费改革,我们要按照省里的统一部署,认真做好各项准备工作,积极稳妥地在全区推行。要继续对农村中小学乱收费、农村电网改造乱收费和农村报刊征订乱摊派等问题进行专项治理,坚决制止农村“四乱”。有关部门要严把统筹提留审批关,加大执法检查力度,做到收费项目、标准、使用方向三公开,坚决遏制农民隐情负担上涨势头,杜绝强收、强征等侵犯农民权益的行为。要继续实行减负工作“一票否决制”,严肃查处各类恶性案件和涉农负担案件,保护农民的合法权益,确保农村社会稳定。要进一步加大扶贫工作力度,充分用足用好上级优惠政策,搞好“三下乡”活动,做好边远地区的扶贫资金发放和项目落实工作。

六、加强领导,狠抓落实,确保我区全年农业工作任务的圆满完成

今 年我区农业工作的指导思想已经十分明确,目标任务已经分解下去,提出的措施也很具体,现在的关键问题是加强领导,狠抓落实,确保全年工作任务的圆满完成。

(一)进一步提高对农业基础地位的认识。

近几年,虽然我区的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有所提高,区划调整后城市化速度有所加快,但农业人口仍占总人口的76%,是典型的农业区,必须充分认识做好农业工作仍然是当前和今后我区不可忽视的一项重要工作。各级领导干部一定要从全局的、战略的高度看待农业发展问题,认真研究和解决农村工作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下大力气抓好农村工作。

(二)转变工作作风,加大督查力度。

各级领导干部要响应市委号召,实行“1/3”工作法,在科学安排好本职工作、确保正常业务不受影响的前提下,经常组织机关干部深入基层调查研究,严格实行三分之一时间做好本职工作、三分之一时间搞好下乡调研、三分之一时间抓好招商引资的工作机制。要按照区委五届九次全会要求,坚持发扬艰苦奋斗的吃苦精神、脚踏实地的务实精神、淡泊名利的奉献精神、团结一致的协作精神、知难而进的创业精神和敢争第一的进取精神,在全区农业战线形成你追我赶、全心奉献的工作局面。要深入实际,调查研究,了解农村,了解农民,扎扎实实为群众谋福利,办实事。要做到既干事创业,又量力而行,坚决反对各种形式主义和虚报浮夸,真正把各项工作做扎实,做出成效。要围绕中心工作细化目标,分解责任,一级抓一级,级级抓落实,把人力、物力、财力集中在攻坚和薄弱环节上,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要加大督促检查力度,狠抓工作落实。对农业工作的落实情况,区主要领导将定期听取汇报,实地查看,现场办公,随时抽查工作的进展和完成情况,奖优罚劣。在区目标办日常督查的同时,区政府将专门成立农口督查组,安排精干人员不定期对重点农业项目跟踪督查问效,保证工作进度。各乡镇及有关单位也要安排专人紧盯责任目标,对照时间安排督促工作进度,形成级级抓进度,层层抓落实的良好氛围。

近期的工作,就是要抓好春耕生产和造林绿化工作。要早着手、早动员、早安排、早落实。要切实负起责任,搞好自己职责范围内的工作;要从大局着眼,齐抓共管,通力合作,保障全区性工作的圆满完成。特别是退耕还林和通道绿化工作,各乡镇和区农口各部门都要加强组织协调,选好树种,科学栽植,加强管护,保证树苗成活,迎接市、区验收。要积极响应市绿化工作委员会号召,广泛动员,踊跃捐款,为再造洛阳秀美山川做出贡献。

(三)建章立制,创造良好的农业发展环境。

区委区政府对农业发展非常重视,已经制订了关于发展高效农业和结构调整的优惠政策,并计划拿出200万元,用于骨干企业的贷款贴息,市里也将拿出500万元对农业产(本文权属文秘之音所有,更多文章请登陆查看)业化龙头企业进行重点扶持,各乡镇及有关委局要以此为契机,积极争取资金,为农业产业化提供优质服务,为农业发展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土地、工商、税务等部门要在信息、优惠政策方面为农民提供优质服务;科研部门要积极研究、引进优良品种和高效农业先进技术;宣传部门要及时宣传报导农业、农村经济发展中好的典范,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通过全区上上下下、方方面面的共同努力,为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同志们,今年是新区经济和城市建设打基础的一年,是迎接党的十六大和我国加入WTO第一年。我们一定要振奋精神,开拓进取,抓住机遇,扎实工作,为促进我区农村经济快速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第二篇:市委书记在全市农业农村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县委书记在全县农业农村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在全市农业农村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2012年2月10日)

同志们:

这次全市农业农村工作会议是市委、市政府召开的一个十分重要的会议。会议的主要任务是,贯彻落实中央、省、孝感市农业农村工作会议精神,总结“十一五”时期及2011年全市农业农村工作,表彰在2011全市农业农村工作中涌现出来的先进典型,分析当前形势,安排部署2012年农业农村工作。周书记亲临会议并将作重要讲话,希望同志们认真领会,抓好落实。下面,我先讲三点意见。

一、总结成绩,把握形势,坚定做好新时期农业农村工作的信心和决心

“十一五”时期,全市上下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坚持发展现代农业,狠抓新农农村建设,扎实推进各项改革,积极化解社会矛盾和风险,实现农村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一是农业产业结构布局明显优化、农业质量效益显著提升。全面实施优质稻、畜牧、林果、特色蔬菜板块基地建设,形成具有安陆特色和较强市场竞争力的优势农业产业布局。建立健全农业质量标准体系、农产品质量检测体系,全面推行农业标准化生产,涌现出一大批名特优农产品品牌。粮食总产37.1万吨,生猪出栏90万头,分别比期初增加4.2万吨、46.8万头。二是农业生产条件明显改善、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显著提高。稳步推进以“三清五改”为主要内容的农村环境综合整治,我市被列为全省整市推进“清洁乡村工程”示范市。加大农业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力度,五年共实施中低产田

1

改造8.3万亩,农业有效灌溉面积达到48.5万亩;主要农作物生产机械化水平达到70%,农机总动力达到28.5 万千瓦。三是农业经营体制改革取得重要进展、农业经营方式加快转变。农村土地承包经营关系进一步稳定和完善,建成市、乡、村三级土地流转服务体系,农村土地适度经营规模明显扩大。农民专业合作社从无到有、快速发展,已成为带领农民与市场对接的重要组织。四是农民收入快速增长,农民得到实惠最多。全市农民人均纯收入突破5000元大关,年均增长10%以上。农村新型合作医疗、新型养老保险制度全面推进,农民生活质量全面提升。

2011年,面对自然灾害频繁发生、农产品市场异常波动、农业生产成本不断攀升的严峻考验。市委、市政府审时度势、科学决策,全市上下齐心协力、克难攻坚,有效应对各种挑战,积极推动农村经济社会持续发展,粮食生产再获丰收,农民收入较快增长,农村民生逐步改善,农业基础不断夯实,发展步伐明显加快。

一是农村经济发展态势良好。全市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 30.5亿元、农业增加值23.6 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3.3 %、4.9 %;粮食总产37.1万吨、生猪出栏90.3万头、家禽出笼2000万只、禽蛋产量8万吨、水产品产量4.9万吨,分别比上年增长0.7 %、2.5 %、24.7 %、1.6 %、9.6 %。打工经济稳步发展,劳务输出14万人,劳务收入突破30亿元。大力实施回归创业工程,新增回归项目183个,回归资金5.7亿元,提供就业岗位8000多个。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5878元,较上年增长16.9%。

二是特色板块农业不断提升。围绕四大主导产业,大力推进农业标准化生产,狠抓基地建设,农业“三品一标”认证达53个,白花

2

菜获原产地标志认证。农机装备总量不断提高,被评为“全国平安农机创建示范市”。粮食、畜牧两大支柱产业发展迅猛,我市被列为全省33个产粮重点县和全省畜牧大市。农产品加工园区加快建设,总规模达10平方公里,宝迪、美时园、钰龙白酒、潮汕食品创业园等一大批农产品加工企业和专业园区落户园区,市农产品加工园区被列为“全国农产品加工业示范基地”。农业产业化步伐加快,全市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企业发展到44家,神丹公司成长为全国最大的蛋品加工企业,禾丰公司在全省同类企业中排名第二。

三是农村基础设施持续改善。以功能镇、中心村建设和农村环境综合整治为抓手,整市推进“清洁乡村工程”,成效明显。完成村级建设规划72个,对316国道、烟应线、金李线100个村进行环境综合整治,建设下水道130公里,架设路灯2200盏。全市消除危房、土坯房310户,建成通乡通村道路169公里,完成27个重点村、30个中心村提档升级,创建省级生态村2个,建成精品村10个。完成农田水利建设680处,赵冲等7座小Ι型水库和幸福水库除险加固基本完工,新建骨干塘堰428口,增加蓄水630万方,解决农村6万人饮水安全问题。新发展农村有线电视用户4540户,兴建沼气池3500口,成片造林绿化3万亩,建设高标准农田1.96万亩,我市被评为“全国基本农田保护先进单位”。

四是农村各项改革深入推进。农村土地有序流转,形式多样,流转面积达8.85亩,占耕地总量的19.7%。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快速发展,新增农民专业合作社35家,注册登记达54家,基本实现行业全覆盖。认真落实各项惠农补贴政策,全市共向农民发放各项补贴资金6687万元。扎实推进水管体制改革和林业系统内部改革,水

3

管部门运行体制和服务体系进一步理顺,成功承办孝感市“林业系统抓基层、打基础”工作现场会。巩固农村综合改革成果,“三村”产权制度创新、“一事一议”财政奖补试点工作扎实推进。

五是农村社会事业全面发展。社会保障体系进一步完善,五项社保参保率达99.3%,新农保参保率达89.7%,新农合参合率达98.2%,6.49万名60岁以上农村老人首获养老金,全省新农保试点工作现场会在我市召开。大力推进科技创新工作,成功举办“湖北省科技县长安陆行”活动,我市被省科协命名为“2012—2015全省科普示范市”。教育投入不断加大,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扎实开展,公共文化服务体系进一步完善。计生工作再上新台阶,全省人口和计划生育科技现场会在我市召开,计生局被评为“全国计划生育工作先进集体”,计生服务中心、赵棚计生服务站被评为“全国计划生育优质服务示范站”。社会管理不断优化,成功创建“全国残疾人社区康复示范市”,棠棣李园社区被评为“全国综合减灾示范社区”,王义贞福利院被评为“全国模范敬老院”。突出积案化解,信访总量持续下降,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全面加强,第三方调解中心运行良好,社会政治大局保持稳定。

这些成绩的取得,是市委、市政府科学决策、有力领导的结果,是各乡镇街道、市直各部门通力合作、真抓实干的结果,是全市上下热情参与、大力支持的结果。特别是广大农村基层干部和涉农部门的同志,长期奋斗在工作第一线、基层的最前沿,为农业农村经济发展做出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在此,我谨代表市委、市政府向今天即将受表彰的对象表示热烈的祝贺!向长期关心、支持我市农业农村工作的同志们表示衷心的感谢和崇高的敬意!

4

发展的成就令人欣慰,取得的经验弥足珍贵。在充分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要清醒地认识到全市“三农”工作存在的诸多不利因素和薄弱环节,主要表现在:农业基础设施脆弱,特别是水利设施老化严重,效益衰减;农业产业化程度低,产业链还不够完整;农民市场意识不强,组织化程度不高,在农资价格上行压力加大、生产用工成本上升的双重制约下,农民持续增收面临严峻挑战;城乡二元结构还没有彻底打破,统筹城乡发展,实现城乡一体化任务艰巨;农村改革有待进一步深化,农村社会稳定压力仍然存在。当然,在看到矛盾、困难和问题的同时,我们更要看到农业农村发展的有利条件:一是加快农业和农村发展的“大气候”前所未有。中央连续8年的1号文件出台,夯实农业基础、统筹城乡发展力度加大,支农措施进一步增强。二是随着国际投资向国内转移,沿海产业向内地转移加速,消费结构加快升级,将为我市农业农村经济发展带来更大的空间。三是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农业农村工作,各级各部门形成支农强农共识。全市上下必须进一步振奋精神,坚定信心,努力在应对挑战中把握机遇,在战胜困难中赢得主动,在开拓进取中增创优势,统筹谋划,整体联动,全力开创农业农村工作新局面。

二、突出重点,明确目标,加快推进城乡一体化进程

2012年是实施“十二五”规划的开局之年,也是实现“三个翻番”目标的关键之年。做好今年的农业农村工作,对于保持农业农村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全面实现“十二五”规划目标,具有重大意义。今年全市农业农村工作的总体要求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中央、省、孝感市农村工作会议精神,以统筹城乡发展为主题,以发展现代农业为根本,以增加农民收入为核心,以新农村建设为抓手,

5

狠抓生产保供给,大兴水利强基础,力促增收惠民生,着眼统筹添活力,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加快推进城乡一体化进程。主要目标是:农业增加值增长6%,农民人均纯收入比上年增长15%。

围绕上述思路和目标,今年要突出抓好以下六个方面工作:

(一)发挥特色优势,构筑产业发展新格局

一是实施“特色产业提升工程”,提高农产品市场竞争力。围绕“保粮增渔强蔬菜、抓林促菌壮畜牧”的思路,着力抓好“一区三带”建设。“一区”即农产品加工园区;“三带”即以安京线、大安线沿线的陈店、李店、雷公等乡镇为重点的畜禽优质稻产业带,以烟店、南城、棠棣、巡店、辛榨等府河沿岸乡镇为重点的特色蔬菜产业带,以王义贞、孛畈、接官、赵棚等乡镇为重点的山区林果产业带。畜牧生产坚持以养殖小区为主体,突出抓好生猪和蛋禽生产,稳步发展奶牛生产,加强重大动物疫病监测,推进畜禽标准化规模养殖,今年要着力建成省级标准化养殖小区14处、万头以上猪场10个。优质稻坚持从品种定向、种子市场管理、企业订单生产等方面入手,大力推广优良品种和无公害生产、免耕栽培、配方施肥等新技术,建成优质稻板块基地40万亩。做大做强食用菌、特色蔬菜两大产业,建设府河西岸沿线10万亩蔬菜产业带,抓好吉阳大蒜、南乡萝卜、白花菜3个万亩基地、800万棒食用菌基地。继续建好8万亩银杏、淮山药、金银花等种植基地。渔业生产以低碳循环、生态高效为主攻方向,着力抓好10万亩生态水产养殖基地建设。

二是实施“加工龙头培育工程”,拉长农产品加工产业链。“十二五”时期重点推进产业化经营“266工程”,即:着力发展壮大畜禽、林果两大产业集群,力争实现产值60亿元(其中畜禽产值50亿元、

6

林果产值10亿元),农民人均从中增收6000元。围绕上述目标,坚持以农产品加工园区建设为平台,以培育壮大农产品龙头加工企业为重点,通过“壮二促一带三”,拉长农产品加工产业链,形成完备的农业产业化体系,加快推进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市农产品加工园区基础设施配套建设重点完成发展二路、金秋大道北延和园区横贯道路建设及水电配套。龙头企业培育壮大重点加大宝迪二期、美时园等项目的服务协调力度,力争新增农产品加工企业5家以上。以宝迪、神丹、欣华禽业、安能、禾丰、午时药业、瀚思生物科技为龙头,建设畜禽、秸秆、粮食、中药材四大农产品产业化发展链。加大龙头企业新产品、新装备、新工艺开发扶持力度,努力提高精深加工水平,着力打造50亿元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和100亿元农产品加工县市。

三是实施“精品名牌创建工程”,提高农产品国际知名度。品牌是企业的无形资产和核心竞争力,是做大做强的重要条件。要以科技创新为先导,以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为依托,做好农业品牌的培育、整合、保护和推介工作,集中力量打造神丹蛋品、安药、德安府香米、宝迪冷鲜肉等农产品品牌,争创特色鲜明、质量稳定、信誉良好、市场占有率高的名牌。以推进农业标准化为突破口,突出产地环境监测、投入品质量监管、生产技术规范及市场准入等关键环境,引导实行标准化生产。大力推广合同、订单农业,引导龙头企业采取建立风险基金、保护价收购、利润返还等形式,为生产农户提供市场信息、生产资料和产品销售服务。2012年,力争新增精品名牌1个、著名商标2个,神丹申请为中国驰名商标。

(二)加快城乡统筹,营造生产生活新环境

7

坚持把统筹城乡和新农村建设有机结合起来,破除制约城乡融合的传统体制,解决影响发展的突出问题。

一是重点突破功能镇建设。按照“工业向园区集中、人口向城镇集中、土地向规模经营集中”的思路,以烟店、王义贞、雷公、伏水、巡店、棠棣、赵棚、李店等8个特色功能镇为重点,坚持因地制宜、错位发展的原则,着力建设旅游带动型、工业主导型、县域副中心型、工贸并举型功能镇。牢固树立“经营集镇”理念,走以地生财、聚集城镇建设资金的路子,吸纳社会资本和力量参与小城镇建设。依托区域特色产业,充分挖掘城镇资源,依托产业确立城镇功能定位,因势利导发展功能镇建设与发展。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做到“五个一”,即:建好一个综合性群众广场、一条商业特色街、一座水质达标自来水厂、一座简易污水处理厂和一个垃圾收运处理系统;实现“六个有”,即:有完善的镇级卫生服务体系、有公共文化活动中心、有福利院或敬老院、有品牌连锁超市、有农产品交易市场、有汽车客运站。2012年,启动伏水居住人口5万人的副中心城镇试点建设,力争伏水镇、王义贞镇进入全省100个示范功能镇行列,烟店镇进入全省100个旅游名镇行列,王义贞、雷公、巡店、棠棣、赵棚、李店进入全市功能镇建设示范行列。

二是着力抓好中心村建设。围绕“人口集中、产业集聚、土地集约、功能集成”目标,实行中心村建设与村庄整治、灾后重建、征地拆迁等有效结合,推广小区创建型、旧村改造型、城镇开发型三种建设模式。市确定的27个重点村和35个中心村,要立足全市抓提升,着眼孝感做示范、面向全省建试点,尊重自然美,侧重现代美,注重个性美,构建整体美,致力于推进环境、空间、产业和文明相

8

互支撑、一二三产业整体联动、城乡一体有机链接,建设生态家园、秀美乡村。中心村建设要严格执行“一户一宅”、“拆旧建新”的规定,引导农民集中居住,促进村庄布局优化,提高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共享率。严格控制农户建房新占耕地,鼓励进行旧村改造,对开展宅基地治理的村,市委、市政府统一实行“以奖代补”。“十二五”期间,全市完成100个中心村的建设任务,2012年每个乡镇街道各选择2—3个条件相对成熟、有工作积极性和推广价值的村先行试点。 三是深入推进清洁乡村工程。以“三清五改”为主要内容,着眼全面覆盖、功能提升、长效保洁,全面推进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加快村庄垃圾无害化处理、生产生活污水净化治理技术的推广应用,支持乡镇、有条件的村兴建垃圾处理场,逐步建立“户集、村收、乡(镇)运、市处理”的垃圾收集处理体系。在全面完成27个重点村环境综合整治的基础上,全力抓好汉十高速公路、316国道四里三角岛至伏水段、平伏线、安京线、大安线、烟应线、汉丹铁路复线和白兆山、钱冲银杏谷景区沿线、城镇周边的村湾环境整治,并逐步从单个村湾向整体连片整治推进。加快清洁能源建设,推进人畜粪便、生活污水、生活垃圾的综合治理和转化利用,支持集约化畜禽养殖场建设沼气工程,2012年完成3000户清洁能源入户工程,带动农户改厨、改厕、改圈。烟店镇作为全省新农村建设试点乡镇,要先行探索。其他乡镇也要培植2—3个整村推进的示范村,每个村要选取1—2个自然湾作为整湾推进的示范湾。2012年,力争创建省级卫生乡镇3个、卫生村9个、生态村3个,建设绿化示范村40个。 四是继续落实部门结对帮扶制度。今年,我市新农村建设驻村工作队按照大稳定、小调整的原则,从市直机关部门中,选派熟悉

9

农业农村工作的骨干力量,组建77支驻村帮扶工作队,派驻到35个新农村建设示范村开展驻村帮扶。工作队要着重帮助所驻村发展富民产业,理清发展思路,调整产业结构,制定发展规划;搞好基础设施、村庄规划、农田水利建设;抓好农村环境综合整治,改善村民居住环境;协助村“两委”做好驻村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发现苗头性问题及时化解;按照“五个基本”、“七个体系”的要求,帮助驻村加强村级班子队伍建设,协助抓好村级民主制度、村民议事会、村务公开等方面的工作。今年,每个工作队对所驻村的帮扶资金仍然不得少于3万元,资金直达到村。资金帮扶要选好项目,确保为当地做一件或几件让群众看得见,摸得着的好事、实事。驻村单位还要发挥行业优势,千方百计帮助所驻村向上争取项目资金和政策补贴资金,力争每个重点村都有1个新项目。今天会后,市新村办要迅速组织各新农村建设工作队到所驻村报到。

(三)完善基础设施,打造农业装备新优势

一是加强农田水利基本建设。今年中央和省委两个“1号文件”的主题都是加快水利改革发展。中央决定,今后10年全社会水利年平均投入比2011年高出一倍,这是继1998年长江防汛抗洪后的又一次重大投入。市委、市政府对这项工作高度重视,专门制发文件进行部署。我们要按照文件要求,抢抓历史机遇,大力开展“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年”活动,切实加强防洪工程、堤防整治、除险保安、水源建设、改水工程、农村安全饮水、提水饮水、水土保持等八大工程建设,逐步实现水资源安全、可持续利用。抓住我市被列为全国小型农田水利建设重点市的机遇,完成徐家河、郑家河、清水河、解放山、幸福水库、三合水库等灌区的改造升级。着力抓好2012年

10

小型农田水利安花路项目区项目建设,全面完成安平南项目区规划设计。加大水源地保护和水质安全监测力度,高标准建设乡镇中心水厂和供水管网,强化供水设施管理维护,着力解决5.2万人饮水安全问题。加快推进高产农田建设,高质量完成烟店新农村试点等一批土地整理项目。

二是大力普及先进农业技术。以科技进村入户为抓手,加大对新品种、新技术、新模式的引进和推广力度,大力探索和推广高产、优质、高效种养模式,力争全市农业实用技术入户率、到田率达到95%以上。建立健全动植物疫病防控体系,对猪口蹄疫、高致病性禽流感等重大动物疫病实行免费强制免疫,确保防疫密度达到100%。加强重大植物病虫害的预测预报,巩固壮大植保机防服务队伍,努力实现联机联防,专业操作,有偿服务。加强农业科技示范基地和样板基地建设,全面推行农业标准化生产,力争全年新增5个以上绿色(无公害)农产品。巩固“平安农机”创建成果,积极推进农业机械化,加快改善农机装备结构,力争2012年新增农机总动力1.8万千瓦,综合农机化率达到75%。

三是切实抓好农村重点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城乡路网建设,改造新建通乡道路28.6公里,完成大天线外迁,吉双线、周天线改造等重点工程,加强乡村断头路、循环路及机耕路建设。加快构建清洁实用的能源网,推动自来水、天然气管网向功能镇、中心村延伸,提高农村集中供水、供气普及率。加快农村生态建设,抓好天然林保护、水源涵养林保护、退耕还林、长防林等生态环境项目建设,加快推进低产林改造,积极发展木本生物质能源林,实现森林资源永续利用。2012年,全市植树造林2.5万亩,植树500万株,发展

11

木本生物质能源林5000亩。推进农村信息化建设,加强广电网、电信网、互联网“三网联合”,提升农民生产生活水平,实现农村宽带网络入户率8%以上,光纤通村率90%以上,新增有线电视用户4300户、宽带网用户1万户。

(四)加快农村改革,建立乡村发展新机制

一是认真落实各项惠农政策。按照政策要求,扎实做好各项惠农补贴资金的管理发放工作,确保各项补贴资金及时发放到户。进一步完善村民“议事筹资”程序,加强农民负担资金和涉农收费监管,确保农民负担不反弹。认真落实水稻保险、能繁母猪保险等农业政策性保险,切实提高农业抵御各种自然灾害和风险的能力。加强农村债务管理,建立村级债务档案,重点化解公益事业和“普九”债务。继续深化“三村”集体资产产权制度创新试点工作,加强农村“三资”清理和监管。深化农村综合改革,巩固完善“以钱养事”服务机制,加快推进村级“一事一议”财政奖补试点工作。

二是加快推进农村经营制度改革。加快农村土地流转步伐,注重提高流转土地的投入强度和产出率,积极引导土地向资金雄厚、技术先进、市场广阔的龙头企业、中介组织、种田大户和社会各界有经营实力的组织和个人集中,力争新增千亩以上种植大户10户。加大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创建力度。通过开展多种形式的宣传培训,引导更多的农民加入专业合作社,引导更多的组织和能人带头领办、创办农民专业合作社。2011年,力争土地经营权流转面积新增5万亩;新增农民专业合作社20家,培植示范社10家。

三是稳步发展农村劳务经济。整合培训资源,创新培训方式,提高培训质量,组织实施好“阳光工程”、“技能就业计划”、“雨露计

12

划”、“青春富康行动”、“温暖工程”等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工程。加强信息引导和动员组织,开展多种形式的劳务协作,提高劳动力转移的组织化程度。推进新型农民培训,重点培训种养能手、科技带头人、农村经纪人和专业合作组领办人。2012年,完成1.1万人培训任务,新增转移农村劳动力1万人以上。大力实施“回归工程”,通过党委牵头抓回归、招商引资抓回归、培植特色抓回归、政策支持抓回归等办法,完善优惠扶持措施,鼓励外出务工人员返乡创业。2012年,力争全市回归创业投资额在4.5亿元以上。

四是统筹发展农村社会事业。统筹发展城乡教育事业,促进城乡师资力量的合理流动配臵,全面提高区域教育教学质量,重点完成8所标准化中小学、4所标准化幼儿园建设。统筹发展城乡文化事业,完善市乡村三级公共文化服务网络,实施乡镇文化站建设工程、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农村电影放映工程、农家书屋工程、农民体育健身工程。深入开展文明户、文明村、文明集市和文明广场等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建立完善医疗救治、疾病控制、卫生监督和妇幼保健等医疗卫生体系,实施九类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巩固和完善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探索城乡卫生资源整合的有效方式,努力形成“15分钟卫生服务圈”。建立城乡联动的人力资源体系和就业信息服务体系,完善城乡养老、医疗、失业、工伤、生育“五位一体”的社会保险体系。全面实行居住证制度,把促进外来务工者融入城镇、有序转变为城镇居民作为统筹城乡发展的突破口,全面实行城乡一元化的户口登记制度。探索户籍管理新模式,推行以证管人、以房管人、以业管人,提升社会管理水平。

(六)突出春季生产,开创“三农”工作新局面

13

一要抓好物资调配。针对春耕所需,认真搞好备种、备肥、备苗等物资筹备工作。全面加强种子质量监管。对全市所有杂交水稻种子等农业生产资料实行登记备案和质量抽检,确保农民用上放心种、放心肥、放心药。

二要抓好技术指导。农口各职能部门要组织广大技术人员,深入村组农户、田间地头,搞好技术指导和培训,提高新技术、新品种的到户率和到田率。全面加强春季动物疫病防控工作,指导养殖户搞好春投春放春配春繁。着力抓好春季农业机械的维修保养和农机新技术、新机具推广应用,搞好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试验示范,落实各乡镇水稻机插面积。

三要抓好春季植树。全市上下要抓住当前有利时机,迅速掀起春季植树造林高潮。突出低产林改造重点,细化工作方案,落实计划面积。除无林地的乡镇外,每个乡镇要拿出一定面积,创办试点。

四要抓好水利建设。按照去年的农田水利建设方案,凡是没有动工的,要迅速开工;已经动工没有收尾的,要抓紧收尾;所有工程都必须在汛期来临之前完工,绝不允许带险入汛、带险渡汛;突出抓好农村末级渠系和小塘堰、小泵站等小型农田水利设施建设,重点提高农村抗旱能力。

三、加强领导,强化责任,真正把农业农村各项工作落到实处

做好新形势下的农业农村工作,关键在领导,根本在落实。当前,统筹城乡发展的任务十分艰巨,促进农民增收的任务十分紧迫,推进新农村建设的任务十分繁重。各级各部门必须强化责任意识,健全工作机制,狠抓落实,确保今年“三农”工作各项目标任务顺利实现。

14

(一)加强组织领导,在凝聚合力上下功夫。各级各部门都要充分认识到,农业基础仍然薄弱,还需加强;农村发展仍然滞后,还需扶持;农民增收仍然困难,还需加快。我们要切实做到加强“三农”的决心不动摇,扶持“三农”的力度不减弱,强化“三农”的工作不松劲,在政策制定、工作部署、财力投放、干部配备上切实体现“重中之重”的战略思想。对今年的“三农”工作,各级党政主要负责同志要亲自抓,尤其要把工作重心和主要精力放在“三农”工作上。各涉农部门要主动履行职责,该出台的政策措施要早出台,该批的项目要早批复,该下的资金要早下达,尽快发挥好效应,合力做好“三农”这篇大文章。各级干部要按照科学发展观和正确政绩观的要求,转变工作作风,深入调查研究,努力把握“三农”工作规律,不断提高领导“三农”全市各级组织要切实把农业农村工作作为重中之重,进一步落实工作的能力和水平。

(二)加大农业投入,在夯实基础上下功夫。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提出,要按照 “三个重点、三个确保”的要求,继续大幅度增加“三农”投入。今后一个时期,我们要采取四个方面的举措,积极支持农业农村工作。一是建立财政支农投入稳定增长的长效机制。按照中央和省农村工作会议“三个确保”的要求,今年在支农资金的安排上确保有较大幅度增长,重点对板块基地建设和新农村建设实行扶持。二是树立“项目兴农”的理念,全市上下要认真研究中央、省、市的投资导向,着手策划包装申报一批涉农项目,挤进上级的计划盘子,争取更多的农业发展项目和资金,缓解我市农业农村经济社会发展不足的问题。三是提高金融行业服务农村的能力。落实好扶持农业和农村发展的优惠政策,对领办和创办农业科技示范园、龙头企业

15

的社会团体和个人优先提供小额贷款和贴息贷款,切实解决农村发展资金短缺的问题。各金融机构要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的决策部署,转变观念,降低门槛,加大对农民群众的信贷扶持力度。

(三)创新工作方法,在务求实效上下功夫。深入推进“五个基本”、“七个体系”建设,积极探索加强村党组书记队伍建设的有效措施,加大从优秀村干部中招录乡镇公务员和事业编制人员的力度,稳步推进选聘大学生到村任职工作。扩大基层党组织覆盖面,深入开展“创先争优”和“城乡互联、结对共建”活动,构建城乡统筹的基层党建新格局。建立健全农村党风廉政建设长效机制,完善农村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推进村务公开和管理民主,重点抓好“难点村”治理。进一步畅通群众诉求渠道,搞好矛盾纠纷排查化解。深入开展农村平安创建活动,坚持群防群治,维护社会良好秩序,促进农村经济健康发展、社会和谐稳定。

同志们,加强农业基础,统筹城乡发展,增进农民福祉,是一项神圣的政治任务和历史责任,意义重大,使命光荣。让我们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以锐意创新的精神,脚踏实地的态度,求真务实的作风,克难奋进,锐意进取,扎实做好农业农村的各项工作,为全面推进统筹城乡发展、早日实现城乡一体化而努力奋斗!

16

第三篇:农业局局长在全市农业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宁波市农业局局长 鲍尧品

(二〇一〇年一月十九日)

同志们:

· 这次全市农业工作会议的主要任务是,贯彻落实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和全国农业工作会议精神,分析当前农业农村经济形势,总结2009年农业农村工作,部署2010年重点工作,农业局局长在全市农业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 刚才,11个县(市)、区作了发言,交流了各有特色的工作经验,很好很实在,值得各地学习借鉴。在会议材料中,市局5个职能部门对去年几项重要工作进展情况进行了通报,有助于各地开展横向对比,进一步推进各项工作。

· 下面,我代表局党委讲四个方面意见。

·

一、2009年农业农村工作回顾

· 2009年,是新世纪以来我国农业农村经济发展十分困难的一年。我市农业部门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落实“创业富农民、创新强农业”要求,以加快农业产业转型升级为工作重点,夯实基础,改革创新,不断提高我市现代农业发展水平,努力克服国际金融危机影响、国际国内农产品市场剧烈波动和灾害天气频发的不利因素,坚定农业稳定发展、农民持续增收不动摇,齐心协力,扎实工作,圆满完成了全年各项任务,农业农村经济好于预期,实现了持续稳定发展。

· --粮食生产稳定增长。据农业部门预测,2009年全市粮食播种面积为231万亩,比上年增加0.3万亩;总产89万吨,比上年增加0.58万吨。扣除灾害天气影响,早晚稻效益平均达到350元左右,农民种粮积极性高。

· --畜牧业趋稳向好。生猪生产稳定发展,禽蛋供给充足,规模化养殖水平继续增长。全年累计出栏肉猪152万头,出栏家禽2900万只,分别比上年同期增长3.83%和1%;畜禽养殖规模化率达到90%以上。预计全年肉类总产量17.20万吨,肉类自给率保持在45%左右,发言稿《农业局局长在全市农业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 --农产品质量安全保持较高水平。全年开展部、省、市级蔬菜质量安全监测16次,全市地产蔬菜、生猪等主要农产品质量检测合格率分别达到98%和100%,生鲜乳三聚氰胺监测合格率100%。全市已拥有无公害农产品580个、绿色食品209个、有机食品9个。

· --农产品出口逐步回暖。去年是我市农产品出口最为艰难的一年。全市农产品进出口总额18.25亿美元,同比下降17.81%,其中出口8.81亿美元,下降4.78%,但降幅不断收窄,11月份出口额同比增长了10.68%。

· --农民收入持续增长。预计全年农民人均纯收入同比增长10%。其中工资性收入在二季度开始走出一季度不景气状态,三季度高速增长,全年收入占总收入的58%;非经营性收入由于实施农村养老保险制度,在房租收入下降的情况下保持比例在12%;一产收入持平,占到总收入的14%。

· 总体说,2009年的农业农村经济工作为我市“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作出了重大贡献,为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大局发挥了重要作用,这得益于各级政府的强农惠农政策,得益于各级农业部门干部职工和广大农民群众的辛勤工作。

· 一年来,我们主要做了以下工作:

· 一是积极推进粮食生产功能区建设。按照三年建设80万亩粮食生产功能区的要求,各级农业部门深入开展调研,制定实施方案,做好功能区落地上图和种植模式、生产技术确定等基础性工作,加强服务组织建设,实施“双千”工程,超额完成建设任务。全市共建设粮食功能区120个,面积27.04万亩,占总任务数的33.8%,其中市级功能区52个,面积19.93万亩,占目标数的49.6%。共新建、修缮机耕路、进水沟和排水沟30万米、17万米和14万米。建立粮食生产服务组织71个,服务面积超过11万亩。落实粮食高产示范方49个,实行农技人员挂牌服务,尽管受到早晚稻收割期间灾害性天气影响,仍有16个高产示范方达到“双千”目标。

· 二是加快农业产业基地建设。进一步加强项目安排、资金落实、指导督查和验收工作力度,保证建设进度。全年有21个基地通过验收,22个基地开工建设,新申报2010年建设项目20个。现全市已完成和在建的农业产业基地数量85个,核心区面积7.02万亩,总面积77.52万亩,其中51个基地已通过验收。目前,建成基地基本实现规模化经营、集约化投入、标准化生产。种植业产业基地的平均规模达到1.21万亩;平均拥有大棚1500亩、喷滴灌1700亩;95%的基地与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开展产学研结合;100%拥有品牌;大部分实施“公司+基地+农户”的经营模式,优势主导产业区基本形成。

· 三是健全土地流转服务组织。按照“稳定总量、整合存量、提高质量”的思路,以规范土地流转行为来巩固土地流转成果,不断健全县、镇、村三级土地流转服务组织,建设乡镇 《农业局局长在全市农业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第四篇:在全市农业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强化改革创新

深化开放融合 坚定不移走好精品农业发展之路

——在全市农业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陈 志 良 (2017年1月24日)

同志们:

这次会议的主要任务是,深入贯彻中央和省市农村工作会议精神,回顾总结过去一年的工作,表彰先进,交流经验,部署安排今年的目标任务和关键举措,动员全系统广大干部职工振奋精神、坚定信心,强化改革、深化融合,集聚资源、集成创新,凝心聚力、精准突破,打响常州“精品农业”品牌,推动全市现代农业发展实现新的跨越。下面,我根据市农委党组研究的精神,讲四点意见。

一、全面践行新发展理念,“十三五”现代农业发展实现良好开局

2016年是实施“十三五”规划的开局之年,也是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攻坚之年。面对复杂多变的经济形势、重发频发的自然灾害和艰巨繁重的改革任务,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全市农业系统广大干部职工坚守发展定力,坚持新发展理念,坚定推进改革创新,积极应对风险挑战,扎实推进农业现代化建设,实现了“十三五”现代农业发展的良好开局。根据全省农业基本现代化进程监测报告,我市农业现代化建设水平位居全省第三,比上年提升一个位次,农业现代化工程水平指数稳居全省第二,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水平走在全国前列,高分通过国家水产养殖综合标准化示范区验收,圆满承办全国主要农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推进行动现场会,成功摘取国家森林城市桂冠。

一年来,我们在创新发展上锐意进取,释放了现代农业发展新活力。坚持向改革要动力、向创新要活力。一是着眼于思想观念创新,以“迈上新台阶、率先现代化”的总体目标来统领全局,以“放心、赏心、开心”的发展导向来鼓舞人心,以“优化整合、深化融合、强化联合”的工作方式来打开格局,以“清醒清白、同心同德、群策群力、善作善成”的新农人形象来凝聚力量, “精于谋划、勇于创新、敢于担当、乐于奉献”的新时期常州农业精神引起广泛共鸣、得到生动实践。二是着眼于体制机制创新,健全完善了“先建后补、以奖代补”为核心的农业项目管理新模式,推动建立了“政银保担”农业贷款保证保险合作机制,两项开创性工作均得到了省级层面的高度关注和示范推广。基本完成了畜禽屠宰管理体制改革和农业综合执法体制改革,组建了农委第一家副处级参公事业单位,在全省率先组建了市级农业会计服务中心。三是着眼于方式方法创新,全面实施“重点工程突破年”“能力素质提升年”“作风建设深化年”三大主题年活动,形成“一体两翼”同步推进的良好局面。全面开展规划、职能、项目、资金、制度等“五项梳理”,牵头编制出台了全市“十三五”现代农业发展、农业区划布局、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畜牧业绿色发展等一批重点规划,初步构建起“个人无权、集体有权、规则用权”以及“资金跟着项目走、项目跟着规划走”的管理格局。

一年来,我们在协调发展上全面发力,增强了现代农业发展新支撑。坚持全面统筹的系统观,协同推进现代农业三大体系建设。一是加快构建以产业融合为特征的产业体系。优质稻米、花卉苗木、精品茶果、特种水产等优势主导产业进一步发展壮大,大灾之年保持了粮食生产的基本稳定,全市水稻单产达617公斤。农产品加工业提质增效,77家市级以上农产品加工型龙头企业实现销售收入112.8亿元、利税8.6亿元,同比均增长5%。休闲农业人气旺、商机浓,全市各农游景点全年接待游客710万人次,营业收入约22.8亿元,同比分别增长7.6%和5.3%,金坛区获评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天宁区牟家村荣获中国美丽休闲乡村称号。农产品电子商务如火如荼,全市农业网络营销额突破22亿元,同比增长45%,淘宝特色中国•常州馆开馆运营,成为我市首家农产品OTO体验店。二是加快构建以先进物质装备技术为支撑的生产体系。全市新建高标准农田4.3万亩,新发展高效设施农业1.87万亩、高效设施渔业1.05万亩,全市生猪规模养殖比重达到66%,粮食产地烘干能力超过70%,金坛成为全国首批粮食生产全程机械化示范县区。获评省级农业科技综合示范基地1家,认定首批市级农业科技综合示范基地10家。三是加快构建以新型经营主体为骨干的经营体系。全年培训培育职业农民1.32万人次,新认定市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区7家,5家省级园区均获得良好以上等次,新培育“联农惠农”十佳龙头企业和“一村一品”十佳示范点各10个,新发展市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合作社)22家,106家市级以上农业龙头企业实现销售收入(或交易额)增8.3%,实现利税、带动农户数分别较上年增5%以上。组织开展农机专业合作社分类评选活动,33家农机合作社获评省级以上农机合作社示范社,全市农机合作社作业面积占比达到77%。

一年来,我们在绿色发展上勇担使命,拓展了现代农业发展新空间。坚持把绿色作为农业发展的鲜明底色,着力拓展农业生态功能。一方面,全面打赢国家森林城市创建攻坚战。三年累计造林15.3万亩,创成1个国家级森林公园、获准新建2个国家级湿地公园、获批1个省级湿地公园,溧阳市获评全国森林旅游示范县,市民创森支持率和满意度均超过98%,实现了大地植绿、心中播绿、全民享绿的和谐交融。另一方面,全面推进农业面源污染治理行动。先后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强农业面源污染治理推进全市农业生态文明建设的指导意见》和《常州市种植业面源污染防治行动方案》,较好完成了中央、省环保督查组对我市农业生态工作的督查迎检。指导各地全面完成畜禽养殖“三区”划定工作,有序推进禁养区畜禽养殖场关停和非禁养区养殖场整治提升,目前,全市已关闭畜禽养殖场1454家。全力抓好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全市农作物秸秆、规模化畜禽养殖场粪便综合利用率均达95%以上。此外,组织开展“护渔活水,绿色发展”渔业资源增殖放流活动,全年放流总量超过2700万尾。

一年来,我们在开放发展上快马加鞭,打开了现代农业发展新局面。坚持优势互补、开放交流、合作共赢,广泛汇聚各方力量、各界资源投入农业建设。一是着力打造开放型工作格局。牵头整合了农业部门实施的“市级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和水利部门实施的“高标准农田水利设施建设项目”,显著提升了项目建设成效;借助“全市生态文明在行动”点评会平台,推动建立了“一月一督查、两月一例会、三月一点评”的创森推进机制。与公安部门建立打击农业违法行为联动工作机制,与市教育局、市文明办联合评选认定农耕文化营地教育基地,与市司法局等7部门联合打响全市“七五普法”第一枪,与团市委和常州大学合作开展农产品电商培训,现代农业日益呈现出蓬勃发展之势。二是着力发展开放型农业。支持农业企业“走出去”“引进来”,全市新增出口企业3家,新增农产品出口基地备案企业1家,成功举办第四届全市乡村年货大街,完美绽放2016国际家庭花卉园艺展和2016中国(夏溪)花木节两项全国性花事盛会,先后组织351家次企业参加各类农产品交易会和推介活动7次,共有9家企业参加了海外国际性会展,金坛区金昇集团在乌兹别克斯坦投资1亿美元项目。先后引进中以合作常州创新园农业合作项目、邹区现代农业产业园1亿美元投资项目等重大项目,全市共吸引“三资”投入农业40.6亿元。

一年来,我们在共享发展上不懈追求,提升了现代农业惠民新高度。坚持让更多市民共享现代农业发展成果。一是加强农产品质量建设,筑牢群众“舌尖上”的安全。大力推进农业标准化生产和品牌化建设,全市新增“三品”162只,新增“农字头”中国驰名商标2个,社渚镇被中国渔业协会认定为“中国青虾第一镇”。全面实现农产品质量网格化监管模式乡镇(涉农街道)全覆盖,建设重点乡镇(街道)标准化检测室41个,地产农产品抽检合格率保持在99%以上,实现农产品质量安全事故的“零发生”。新关闭和取缔不合格生猪屠宰场点8家,金坛区、武进区、天宁区、钟楼区全面完成关闭任务。此外,统筹抓好农机安全监理、重大动物疫病防控、森林防火等各项工作,保障了农业安全生产。二是科学抗灾应变,提振农户复产信心。针对夏收夏种和秋收秋种连阴雨以及洪涝灾害侵袭,全市农业系统迅速应变、积极作为,深入一线、抗灾救灾,精心指导服务,组织调度机械、物资,及时筹措拨付农业救灾复产补助资金2433万元,有力支撑农业复产工作,最大限度地挽回了农业生产损失。此外,我们在全省农业系统率先制定出台了《常州市重大农业气象灾害突发事件应急预案(试行)》,为抗灾有序进行提供了科学指导。三是激活农业多元功能,造福城乡百姓。着力促进农业生产、生态、生活资源有效整合,为城市和农村、市民和农民搭建交流互动、共享成果的载体平台。2016年,精心打造了“早春到乡村去踏青”“端午到农家品美食”“仲秋到田间去采摘”等15条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精品线路,精心绘制了由25个旅游点组成的全市森林旅游地图并免费发放给市民,同时,积极开展休闲农业重磅惠民活动,既给市民提供了休闲娱乐的好去处,也激发了休闲农业的消费热潮。每年一届的乡村年货大街已经成为农企的节日、市民的盛会,给双方带来了实惠。

成绩彰显精神,发展凝集汗水。一年来,全市农业工作的变化是深刻的,进步是有目共睹的,既赢得了上级组织的充分肯定,更得到了农户群众的广泛认同和社会各界的普遍赞誉。所有这些,都将激励着我们为推动现代农业又好又快发展更加不懈地去努力。同时我们也深深地知道,这些成绩的取得归功于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得益于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取决于全系统广大干部职工的团结奋进和广大农民群众的辛勤劳动。在此,我谨代表市农委党组,向为全市现代农业发展作出贡献的社会各界和全系统干部职工,致以诚挚的感谢和崇高的敬意!

成绩代表过去,未来仍需努力。我们十分清醒地看到工作中还存在着不少问题和不足:农产品供给与消费升级矛盾突出,农业多功能开发总体偏弱,农产品安全隐患仍然存在,绿色优质农产品供给不足;资源环境压力不断增加,农业发展空间有限,并呈刚性减少,农业生态环境建设任务日益突出,拼资源拼投入的传统老路已难以为继,转变农业发展方式任务艰巨;生产要素制约日益凸显,农业劳动力呈整体紧缺、结构失衡特征,农业投入成本持续走高,抗风险能力不强,实现农业持续增效和农民持续增收难度增大;体制机制约束还有待破解,产学研结合不紧密、社会化服务组织规范化程度不高,部分强农惠农政策落地难,财政及金融支农政策体系有待进一步完善。这些问题都需要我们以强烈的担当精神,积极作为、攻坚克难,闯出一条改革创新、革故鼎新的破题之路。

二、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努力开辟常州精品农业发展新路径

2017年是实施“十三五”规划的重要一年,也是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深化之年。最近,中央和省市农村工作会议、全国和全省农业工作会议等一系列重要会议相继召开,对做好农业农村工作提出了明确要求,作出了系统部署。我们要认真抓好贯彻落实,坚持用新发展理念来引领发展方向,用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工作主线来明确重点任务,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建设,为建设“强富美高”新常州作出积极贡献。

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市决策部署,适应新形势新任务,2017年全市农业工作总体思路是: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以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特别是关于现代农业建设的重要论述为根本遵循,以提升质量和效益为中心,以绿色发展为导向,以改革创新为动力,全面开展“精准突破行动年”活动,加快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加快构建更加协调、更加高效、更富活力的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现代农业生产体系、现代农业经营体系,奋力开拓富有常州特色的精品农业发展之路。主要目标是“三个持续两个走在前”:即绿色优质农产品供给持续增加,农业生态环境持续改善,农业效益和农民收入持续提升,确保农业现代化建设走在全省前列,确保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走在全国前列。

——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牢固确立“三心”农业发展导向,让更多群众共享现代农业发展成果。要顺应人民群众日益升级的消费需求,把增加绿色优质农产品供给放在突出位置,切实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和品牌建设,保障人民群众“舌尖上的安全”,让居民能够拎上“放心”的“米袋子”“菜篮子”;要顺应人们亲近自然、回归自然、感知农耕文明的精神向往,努力拓展农业的生态涵养、休闲养生、文化教育等功能,让市民能够走进“赏心”的“绿园子”;要顺应广大农民增收致富的渴望,延伸产业链、提升价值链,提高农业综合效益,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让农民能够鼓起“开心”的“钱袋子”。

——要坚持创新驱动战略,突出改革创新核心动力,不断构筑农业发展新动能。着眼于资源配置方式和科技运行机制两个方面创新,重点实施“集聚资源、集成创新”的“双集”战略,努力提升现代农业发展质态。集聚资源,就是要通过主动整合、主动融合、主动联合,顺势而为、借势发力、造势破局,广泛聚合各方资源投入农业发展,培厚现代农业发展的资源土壤。集成创新,就是要着眼于提高农业全要素生产链和全产业价值链,大力推进农业科技研发、推广、应用的纵向整合,加快构建“农科教、产学研”有机结合的协同创新工作格局;大力推进新品种、新技术、新模式、新装备的横向整合,加快形成一批增产增效并重、良种良法配套、农机农艺结合、生产生态协调的农业科技集成转化成果。

——要坚持开放互动、跨界协作的发展思维,瞄准深度融合着力方向,紧抓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重要机遇以及消费结构升级的市场潜力,推动农业跨行业跨领域融合发展。要加快推进产业融合,推动农业生产、农产品加工、农产品销售、休闲观光及社会化服务有机整合,促进农业生产、生活和生态功能综合开发,提高农业附加值。要加快推进城乡融合,大力培育家庭园艺、休闲养生、认种认养等体验农业,促进农业的城乡互动、双向交流,把有钱有闲的市民引进广阔田园,让农业形态业态走进城市的万千家庭。要加快推进农信融合,推动信息技术在现代农业的深度应用,大力发展农产品电子商务、农业物联网以及大数据、云计算,全面提升现代农业生产管理效率、市场营销效率和为农服务效率。

——要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的工作方式,努力把握“四性”工作重心,通过政策倾斜、项目引领,加大对公益性、前瞻性工作的扶持力度。要突出生态性,推行以绿色生态为导向的农业补贴制度,重点围绕“两减六治三提升”专项行动,从制约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点难点领域入手,实施集中攻关,提升农业绿色发展水平。要突出基础性,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加强高标准农田、农业机械化、农技推广体系等农业物质装备和公益服务体系建设,提升农业生产条件现代化水平。要突出创新性,培育一批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的“四新”经济典型,着力打造一批引领创新发展的主体。要突出示范性,立足农民“看得见、摸得着、学得会、用得上”,建设提升一批现代农业产业园区、农业科技综合示范基地、职业农民培育基地,为新型经营主体搭建学习平台和实践基地。

——要坚持以提高农业供给体系质量和效率为改革目标,致力精品农业的结果追求,扩大农产品有效供给和中高端供给。要以精到创意为魂,充分发掘我市丰富的人文和自然资源优势,把科技元素、文化元素、历史元素、设计元素融入农业,形成具有常州特色的创意农业品牌;要以精深加工为骨,围绕优势主导产业,依托骨干农业龙头企业,发展农产品深加工,打造农产品加工集中区,提高农业附加值;要以精准管理为干,加快构建为农信息服务体系和农业智能决策体系,实现远程监控可视化、管理决策智能化、生产控制自动化;要以精美呈现为貌,做靓产品形态,做深产品体验,做美产品包装,使消费者能够产生遐想、分享体验、传播“口碑”。最终培育形成以品质为根本、以品味动人心、以品牌赢市场的常州优质特色农产品,使农业成为既有产出也有效益的“体面产业”。

三、致力实施精准突破行动,确保全市现代农业发展再上新台阶 蓝图重在落地,理想贵在实干。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一项长期性、系统性工作,不可能一蹴而就,也不能盲目用力。要坚持有限目标、重点突破,坚持久久为功、持续发力,着力补短板、厚优势,确保每年都有新进展、新成效。围绕总体思路,着眼精准突破,2017年全市农业系统要重点组织实施好现代农业发展九项行动:

(一)实施农业生态环境治理保护行动。推进农业生态环境治理与保护,是实现农业绿色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要以“两减六治三提升”专项行动方案为指针,以“一控两减三基本”为重点任务,全力打好农业面源污染防治攻坚战。一是推进种植业清洁化生产。深入开展化肥施用量减量和化学农药施用量零增长行动,探索政府购买社会化服务方式,全面推行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农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水肥一体化技术和节水灌溉技术,大力推广使用商品有机肥和农作物专用配方肥,推广使用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和生物农药,全年化肥施用量较2015年减2%、化学农药施用量实现零增长。二是推进养殖业综合整治。深入开展畜禽养殖污染综合防治,重点推进禁养区内列入关闭清单的畜禽养殖场关停和非禁养区养殖场的整治提升,推进规模化养殖场治污设施与利用设施配套建设。开展水产养殖污染管控,推进池塘标准化改造,大力推广池塘循环水养殖技术,加强水质监测,促进养殖尾水达标排放和循环利用。三是推进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完善秸秆综合利用奖补政策,推进秸秆多种形式利用和秸秆收贮体系建设,全市新建10处以上村级秸秆收贮点。年内建成病死动物无害化处理中心和配套的收集转运体系,构建起“场户送交、镇设站点、辖市区收集、市集中处理”的动物卫生处理模式。开展畜禽规模养殖场粪污治理工程,鼓励实施以本地畜禽废弃物为原料的有机肥生产应用、沼气发电、生物质能源等项目。探索推进农膜等废弃物回收途径与机制,提高农膜等废弃物回收率。全市农作物秸秆和规模化畜禽养殖场粪便综合利用率均达96%以上。四是开展生态循环农业创建。以各级农业园区、生产基地为重点,建设培育一批农业污染控制示范区;对太湖一级保护区农业生产现状展开调查,重点推进雪堰镇农业面源污染综合治理示范区建设。按照农牧结合、生态平衡、就近利用的要求,在种养业空间以及产业内部实行生态化布局,开展农牧结合、种养结合试点,构建产业循环链条,促进资源循环利用,打造一批主体小循环、片区中循环、区域大循环典型。

(二)实施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市创建行动。保障“舌尖上的安全”是农业工作的基本底线。要以创建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市为抓手,坚持产管结合、全程溯源、共建共治,全面筑牢农产品质量安全防线。一是进一步落实农产品质量安全责任主体。强化政府属地管理责任、部门行业监管责任、生产经营者主体责任,开展农产品质量“创牌立信”活动,建立农产品质量安全“红黑名单”制度,探索生产经营主体分级分类监管模式,推动建设农产品质量安全诚信体系。二是大力推进农业标准化生产。组织制订地方特色农产品标准和生产操作规程,积极申报省级农业地方标准。加快推广标准化生产技术,普及高效、生态种养技术和模式。积极开展粮食绿色高产高效示范片、园艺作物标准园、水产健康养殖示范场、畜牧业生态健康养殖示范创建,全力争创农业部粮食绿色高产高效整县制推进县、全国水稻全程机械化生产标准化示范区、农业部水产健康养殖示范县(区)和省畜牧业绿色发展示范县,积极开展农业部动物疫病净化示范创建。三是不断完善全程化监管。健全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体系,着力提高基层检验检测能力,建立健全村级协管员队伍,全面推行网格化监管模式。加强农产品产地准出和市场准入衔接,组织开展农产品产地证明试点,推动建立从农田到餐桌的农产品质量安全全程可追溯体系。加大农产品抽检抽查和专项整治力度,强化例行检测、风险监测和信息公开。出台加强全市农业投入品规范化管理的意见,加大对农产品质量安全的源头管控。扎实开展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强化动物疫病监测和应急处置,有序推进动物防疫支持政策改革,全面清理和关闭不合格生猪屠宰场点,积极稳妥推进家禽和牛羊定点屠宰。四是深入推进品牌化建设。采用以奖代补的方式,鼓励农业生产经营主体申报“三品一标”农产品、申报“三名”(知名、著名、驰名)商标、创建市级以上名(优)农产品。引导推进品牌创建和整合,着力打造一批有影响力、有文化内涵的优质农产品区域公共品牌。全年地产农产品抽检合格率达到98%以上,确保不发生重大农产品质量安全事件。

(三)实施新型经营主体培育行动。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培育是破解“谁来种地”难题的治本之策,要让新型经营主体成为农业结构调整的主力军。一是加快培育新型职业农民。制定出台加快培育新型职业农民的意见以及配套的认定管理办法,加快探索和构建职业农民教育培训、规范管理和政策扶持体系,启动新型职业农民建档立卡工作,以生产经营型、专业技能型和专业服务型三类新型职业农民为重点开展制度化教育培训。2017年全市培育认定农民培训实训基地10家左右,培训培育新型职业农民5000人以上。二是培优培强农业龙头企业。一方面抓“强龙”培育,选择10家左右上规模、有发展潜能的农产品加工型龙头企业实施有针对性地精准扶持,力争通过3-5年的努力,打造一批旗舰型加工龙头企业,2017年新培育省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3家。另一方面抓“强基”提升,继续开展“双十佳”创建工作,年内新发展“联农惠农”龙头企业和“一村一品”示范点各10个。同时,积极培育家庭农场,大力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推动各类新型经营主体与农民建立紧密利益联结机制。三是推进现代农业产业园区建设。以工业化的理念、以奖代补的方式,新建提升5家左右农业产业园区,重点加强园区基础设施建设、功能配套完善和招商引资,增强园区吸纳优质资源、承载重大项目的能力。四是实施开放型农业典型培育。加快农业“走出去”步伐,鼓励引导农业企业、科研院所等抱团出海,到“一带一路”沿线、非洲等国家和地区建立农产品基地和农业园区。着力创新出口示范基地和示范区建设模式,鼓励农产品出口量较大的金坛区探索建立农产品出口质量安全区域化管理模式。提升农业“引进来”质量,鼓励并支持引进优良品种、先进装备、关键应用技术以及高新技术与专利。创造条件组织境外宣传推介,扩大品牌产品的国际市场知名度。全年新增3家以上开放型农业企业。

(四)实施国家森林城市建设行动。全面巩固国家森林城市创建成果,启动实施国家森林城市建设三年行动计划。以总体绿化与珍贵化、彩色化、效益化相结合为主线,以“扩绿、提质、保护、富民、文化”为重点方向,加快推进森林城市生态体系、产业体系、生态文化体系和支撑保障体系等四大体系18项工程建设。2017年完成造林3.2万亩,其中成片造林1.1万亩,种植珍贵树种250万株,创建省级绿化示范村40个,打造“三化”示范片3个、“三化”示范村35个、“三化”示范单位200个。增挂(设立)乡镇林业工作站15个以上,完成市级湿地公园保护条例立法调研。在工作机制上,要着重强化目标管理、责任落实、督查验收、资金奖补和宣传引导,实行对标督查、精准督查的推进机制,确保目标任务全面完成。

(五)实施农机农艺融合发展行动。把农机农艺融合作为推进农机化全面协调发展的关键举措。一是建设高水平粮食生产全程机械化。补齐高地隙自走式植保机、小麦条播机、联合收割机等粮食生产全程机械化短板,探索建立农机抢收抢种应急保障机制,支持金坛区参加全国主要农作物(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主题示范行动。二是加大园艺业机械化试验示范力度。出台加快推进全市园艺业生产机械化的指导意见,扶持建设一个园艺业机械化展示培训中心和10个左右园艺业农机农艺融合示范基地,围绕设施大棚耕整地,蔬菜起垄和收获,茶叶中耕、修剪和采摘,果树施肥和修剪,苗木挖掘等重点环节,开展农机新机具、新技术的研发引进和试验示范,探索建立融机械化、标准化于一体的可复制、可推广的园艺业机械化模式,不断提高园艺机械的使用率。全市农业机械化水平力争提高1个百分点。

(六)实施高标准农田建设区域化推进行动。高标准农田建设是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和抗灾减灾能力的重要举措。要按照《常州市农业综合开发高标准农田建设实施方案(2015-2020)》持续加大建设力度。一方面要联动建设。在积极争取上级农业综合开发项目的基础上,深化与水利部门的项目整合,加强与发改、国土等相关部门的沟通协作,整合多方项目资源集中开展田水路林综合治理。另一方面要精准建设。突出革命老区、贫困地区、开发成效较好地区、产业融合发展较好地区和地方积极性较高地区等五类重点区域,根据农田分布情况,合理确定项目规模,科学安排项目投向,对连片规模较大的区域,优先安排省以上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对零散地块,集中市、辖市区两级项目资源开展整村整镇整区域建设,实现连片治理、不留死角。全年新建高标准农田4万亩。此外,加快发展高效设施农业(渔业),全年分别新增高效设施农业1万亩、设施渔业6500亩,改造标准化鱼塘2万亩,新建工业化生态养殖系统1.1万平方米以上,生猪大中型规模养殖比重达69%。

(七)实施创意休闲农业升级行动。创意休闲农业是农业产业融合发展的综合体和现代农业发展的新引擎,要加快创意元素在农业生产经营中的运用,拓展农业多元功能。一是抓好创意休闲农业产品开发。着力推进创意农业与历史经典产业发展、重要文化遗产传承、特色小镇培育、美丽乡村建设相结合,突出发展科技型、文化型、功能型、生态型、服务型等创意农业“五种模式”,着力培育一批创意农产品、创意农田景观、创意包装、创意节庆、创意饮食、创意农居等。二是开展创意休闲农业示范创建。继续落实奖补政策,争创一批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示范点(星级企业)和中国美丽休闲乡村、中国美丽田园农事景观、全国十佳休闲农庄以及十佳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精品线路等,打造一批主题创意农业园。三是打造创意休闲农业营销推介平台。组织开展休闲创意农业宣传口号征集、休闲农业体验师海选、创意农业讲故事大赛以及最美创意农园主题评选活动,全力办好阳台园艺布置大赛、最美家庭园艺赛、最受欢迎的阳台园艺展示评选活动,继续实施休闲农业惠民卡工程,办好一系列具有地域特色的休闲农业节庆活动,新认定一批休闲农业教育培训基地,不断放大常州创意休闲农业的影响力和美誉度。

(八)实施科技创新引领行动。科技创新是农业现代化建设的核心动力。要加快构建链条完整、功能互补、开放共享的农业科技创新与推广应用体系。一是加强农业科技创新研发平台建设。加强与市现代农业科学院的合作,协同推进中科院遗传资源研发中心(南方)、中国-以色列常州创新园农业技术转移中心、国家农业信息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苏南工作站建设,组织好农业科技产学研活动,支持有实力的农业企业与科研院所共建产学研合作平台,围绕农业重大科技需求开展协同攻关,在农机装备、生物技术、良种培育、农牧结合、绿色防控技术集成应用等领域取得一批科技成果。二是加强农业科技转化应用体系建设。组织实施好国家农业技术推广体系改革建设项目,加强基层农技人员教育培训,进一步提升乡镇农技推广机构服务效能。依托现代农业产业园区、高标准农田规模区、设施农业集中发展区,培育建设并认定5家左右市级以上农业科技综合示范基地,推动新品种、新技术、新模式进村入户到田。三是大力推广农业科技服务云平台。推广使用江苏“农技耘”APP,完成溧阳全省农业科技服务云平台建设试点任务,加快推进我市各项基础信息和数据与江苏省云平台的对接,建立健全市、辖市区、镇三级农技推广人员档案库。四是加快推进现代种业发展。研究制定常州现代种业发展意见,重点抓好本土优质种质资源的保护、开发和利用,外来新品种的引进、示范和推广,以及新品种的培育,切实增强种业产业的核心竞争力。

(九)实施智慧农业提速行动。“互联网+”是推动现代农业转型升级最活跃、最有潜力的手段。要深化互联网在农业领域的应用,构筑农业新的竞争优势。一是加快推进物联网技术应用。在现代农业产业园区、农产品集中加工区、“菜篮子”工程蔬菜生产基地、水产养殖基地、畜禽规模养殖场等示范普及设施智能化生产、精准化监测控制等技术应用,全市新建10个左右农业物联网技术应用示范基地,规模设施农业物联网技术应用面积占比达16%以上。二是深入推进农业电子商务发展。探索推进“一村一品一店”模式,支持“淘宝特色中国•常州馆”建设运营,鼓励各地建设农业电子商务产业园,抓好农资电商试点工作。继续开展“淘农行动计划”,加大对农业电子商务从业人员的业务培训。2017年培育市级以上农产品电子商务示范企业10家左右,培育市级以上农产品(农村)电子商务示范村3个左右,全年实现农业网络营销额达25亿元以上。三是加强为农管理服务信息平台建设。建立完善农业项目管理、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农业综合执法、农业投入溯源、农业统计等管理系统,打造12316为农信息服务统一品牌。试点开展动物卫生监督移动执法和屠宰检疫印章激光灼刻,开发完成市畜禽屠宰肉品质量安全综合监管平台和病死动物无害化处理监管平台,推动实现从养殖到餐桌的全程可追溯管理。

四、着力推进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不断提升为农服务新境界

当前,经济发展处于新常态,农业发展进入新阶段,各项工作面临新挑战。我们必须以变应变、以动制动,不断创新工作理念和方式方法,积极推进农业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以严实作风和过硬能力引领新常态、争创新业绩。具体抓好五项建设:

(一)以文化建设塑风貌。把文化建设作为提升党性修养和人格涵养的重要手段,不断培优农业系统的良好文化生态,汇聚起推动发展的强大正能量。着眼于提升政治修为,深入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以坚定的看齐意识抓好意识形态工作,严格落实全面从严治党“两个责任”,不断强化农业系统党风廉政建设。全面推进党建带三建等党群共建活动,组织开展党员“亮身份、树形象”“让党旗飘扬在田间地头”等主题活动,加快建构适应政治新生态、具有农业部门特色的政治文化。着眼于提升道德修为,持续深化道德讲堂的示范效应,积极发掘并宣传好农业系统的模范典型,广泛开展各类志愿服务活动,引导全系统干部职工遵守社会公德、恪守职业道德、弘扬家庭美德,不断加强个人品德修养,培养保持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和高雅向上的兴趣爱好,打造道德文化建设新高地。着眼于提升职业修为,深化新时期常州农业精神大实践活动,依托“农本讲坛”等文化平台,传播农业知识、传承农业文明、传递农业人改革进取的时代精神,打造独具一格的农本文化品牌。同时,运用好“两微一端”等新兴媒体,讲好常州农业故事,为全市现代农业健康发展营造良好氛围。

(二)以制度建设促规范。把制度建设作为推进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的重要任务,围绕权力运行制约和监督,进一步完善决策用权体系。去年以来,市农委全面开展制度梳理,对已有的制度进行评估完善,对缺失的制度进行填空补缺,共梳理出党建工作、组织人事、计划财务和行政管理四大类34项制度,把各项规矩立了起来。各级农业部门也要注重加强制度建设,特别是要把不适应新形势的政策及时调整,把实践中行之有效的做法及时固化、转为制度,切实用制度规范行为,用制度管理事务,用制度推动工作。制度建设重在执行。要坚持严格教育和严格管理并举,构建制度落实责任传导机制,严格执纪问责,在落小落细中完善配套措施,在抓严抓实中推动制度落地,真正使制度成为干部职工做人做事的标尺。

(三)以机制建设增活力。把机制建设作为激发干事创业活力的重要引擎,积极探索新形势下提高组织整体功能、发挥群体优势的新路子、新办法。一要构建阳光透明、公平公正的运行机制。在项目管理、强农惠农政策落实等方面,充分引入社会监督力量,最大程度实现对公权力的制约,确保权力在阳光下运行。二要构建运转有序、监管有力的内控机制。在机构设置、财务管理、内部审计、工作督查、工作路径等方面,积极推进规范化建设,促生内在制约力,形成权责分明、相互协作、相互监督的运行格局。要全面推行“目标化管理、工程化推进、全程化跟踪、绩效化评估”工作组织机制和“清单化、标准化、痕迹化”工作推进机制,确保各项目标任务能落地、见实效。三要构建统分结合、内外联合的合力机制。农业系统内部之间要上下齐心、同向发力,既立足于各地资源禀赋创特色,也围绕共性目标齐攻关,推动全市农业工作均衡协调发展。同时,要加强对外整合的魄力,以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为平台,引导用途相近、支持方向不同的支农资金集中投入,提高财政资金惠农效益。此外,广泛联合部门、企业、农户、媒体以及社会力量,在金融支农、机制强农、服务助农、法治护农上探索新思路、推动新举措,增强农业从业主体的经济实力和发展活力。

(四)以能力建设提效能。把能力建设作为提升决策水平、创新意识和执行效率的重要途径,不断提升农业干部谋划发展、引领发展、推动发展的综合素质。一要提升学习能力。要时刻保持“知识恐慌”“本领恐慌”的危机意识,牢固树立“终身学习”理念,努力成为既懂政治、又懂经济,既懂管理、又懂业务的复合型人才。特别是要加强调查研究,善于向基层学习、向群众学习、向实践学习,不断提升破解难题、推动发展的本领。二要提升创新能力。要有敢为人先的锐气,努力打破迷信经验、迷信本本、迷信权威的惯性思维,摒弃不合时宜的旧观念,以思想认识的新飞跃打开工作的新局面。要正确把握创新的方式,做到从大处着眼、小处着手,既要总体上把握事物发展的趋势,又要钻研具体的工作方法,掌握行之有效的工作技巧。三要提升执行能力。要坚决贯彻落实上级指示和政策要求,做到领会意图快,提出建议快,传达部署快,推进落实快,报告反馈快。要正确处理抓与放、主与次、缓与急的关系,做到突出重点、保证质量。要善于团结协作、融合互通,充分调动各方积极性、主动性,形成工作合力。要强化绩效评价,注重校正策略,推动工作更好开展。

(五)以法治建设强保障。把法治建设作为护农兴农、履职尽责的重要保障。要严格落实党章党纪党规各项要求,把守纪律、讲规矩挺在前面,把廉政勤政、公道正派立为准则,坚守政治定力,坚定政治信念,坚持政治操守。要坚持依法行政,牢固树立“法定职责必须为,法无授权不可为”的法治理念,深入推进农业行政权力清单标准化建设,做到“清单外无权力”。严格实行重大事项集体决策制度,建立完善法律顾问制度,注重加强对重大决策的风险防范。深化农业综合执法体制改革,健全农业综合执法体系,切实履行“双随机一公开”工作职责,提升农业执法规范化水平。加大农业执法力度,严厉查处涉农违法行为,切实保护农民群众的合法利益和消费者权益。

同志们,成绩记入历史,精彩献给未来!在这个产业变革浪潮迭起、“双创”活力奔腾涌动、全民梦想熠熠生辉的伟大时代,让我们号准时代的脉搏、踏准时代的节拍,胸怀凌云志、勇向潮头立,锐意创新、担当有为,向着“强富美高”新常州的美好蓝图,向着农业现代化建设的理想彼岸,向着广大农民群众梦想中的美丽田园,扬帆奋进、坚毅前行,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十九大胜利召开!

第五篇:在农业农村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同志们:

今天,市委、市政府召开全市农业农村工作会议,主要目的是总结分析~年农业农村工作形势,研究部署~年农业农村工作。这是我市农业农村工作一次十分重要的会议。刚才,市农业局、水利局、林业局、气象局四个单位的领导分别就各自职能工作作了发言,我很赞成,请各县(市、区)结合本地实际,认真抓好落实。我相信,只要全市上下齐心协力,真抓实干,~年我市农业农村工作就一定能够再上一个新台阶。下面,我就有关问题谈几点意见:

一、~年我市”三农”工作的总体情况

~年,是农业农村工作迎接新机遇、接受新挑战的重要的一年,也是经受严峻考验的不平凡的一年。一年来,各级各部门认真贯彻落实中央1号文件和中央、全国农业农村工作会议以及盛市农业农村工作会议精神,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围绕”建设粤北经济强市、争当全省山区发展排头兵”的目标,按照市委、市政府”工业强市、农业稳市、第三产业旺市”和”招商引资、城市建设、民营经济”三大战略的工作部署,切实加大解决”三农”问题的工作力度,把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发展作为农业农村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结合韶关农村的实际,采取了一系列切实有效的措施,战胜了高致病性禽流感疫情、”五十年一遇”夏秋冬连旱和局部龙卷风、冰雹等自然灾害,赢得了农业农村经济持续发展、农民收入稳步增长、农村社会保持稳定的良好局面,较好地完成市委、市政府年初制定的农业农村经济目标。预计全市农业增加值(当年价)达58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3461元,扣除物价因素,实际分别比上年同期(下同)增长3.6%、3.8%。

成绩来之不易。这是市委、市政府正确领导的结果,也是各级各部门和全市人民共同努力的结果。综观全市农业农村工作,我想,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特点:

(一)政策驱动,为农民增收创造了良好的社会环境

年初,中共中央、xx发出了高含金量的”一号文件”,这充分体现了党和政府对”三农”工作的高度重视,体现了科学发展观指导下新的”重农”思想,给农民平等的权利,给农村优先的地位,给农业更多的反哺,为农民增收创造了更加优惠的政策环境。一年来,国家和盛市出台的一系列扶持农业生产的政策、措施,从~年起,我市农业税税率再降低3个百分点,对30亩以上的种粮农户实行直补,制定了粮食最低收购价,并在财政支农方面加大支持力度,全年从市级预算中安排农业投入资金5250万元,争取中央和省财政资金3.23亿元,仅少缴农业税一项,农民人均纯收入增加10多元。由于政策的驱动,广大农民群众的生产积极性空前高涨,生产季节提前,投入增加,效益明显,从而促进了农民增收。

(二)抗灾减灾,确保大灾之年农民不减收

~年,我市各地遭受了高致病性禽流感疫情、干旱和局部龙卷风、冰雹、雷雨大风等多种自然灾害的影响,特别是上半年高致病性禽流感疫情和下半年”五十年一遇”夏秋冬连旱,给农业农村经济带来较大的冲击,但在灾害面前,我市领导高度重视,集中精力,集中时间,集中人力、物力、财力,精心组织,周密部署,做到认识、领导、措施”三到位”,有效地减轻了灾害对农业农村经济的损失。在抗击高致病性禽流感疫情的工作中,全市投入防治专项资金225万元,其中市财政100万元,在短时间内,有力、有序、有效地防止高致病性禽流感疫情的发生与扩散。在抗击”50年一遇”夏秋冬连旱的工作中,全市投入抗旱救灾经费2635万元,其中市级安排抗旱救灾资金180万元,抗旱高峰期,全市组织出动抗旱人员40多万人次,出动抗旱机械1.37万台套,组织开展人工增雨作业30多次,发射增雨火箭弹170枚,增加降水量19亿立方,直接经济效益3.8亿元。经过两个多月的努力,全市受旱面积减少了20.76万亩,严重旱情得到有效遏制,把冬种作为一造来抓,把灾害损失减少到最低限度。可以这么说,在各种灾害面前,各地工作是积极主动的,措施比较有力,效果也比较明显,保护了广大人民群众的生命和财产安全,维护了正常的生产生活秩序和社会稳定,减轻了灾害损失,为确保市委、市政府年初制定的农业农村经济各项目标、任务的顺利完成奠定了坚实的基矗

(三)价格拉动,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从~年我市主要农产品价格情况看,除部分农产品受季节影响,价格有起有落外,大部分农产品销售畅通,价格稳中有升,特别是粮油产品价格升幅较大,不存在积压烂市、菜贱伤农现象。据调查,我市大宗农产品市场价格普遍较上年增长10%以上。其中粮食价格上升幅度最大,普通早稻谷收购价为每担78元左右,优质谷在93元以上,樟市的马坝油粘高达98元,比上年同期每担谷可增收20--25元,升幅高达40%左右。其它肉类、鱼类、蔬菜类农产品价格较去年同期有所提高,升幅在5%左右。其中每头生猪出栏毛重每50公斤400元,同比增加50元,增幅达15%以上。农产品合理的市场价格,促进了农业增效,确保了农民增收。

(四)加大招商引资力度,为农民增收注入新的活力

我市各地坚持把招商引资工作作为经济发展工作的重中之重来抓,树立”招商引资人人有责”、”人人都是投资环境”的意识,积极改善投资环境,不断创新招商引资的方式、方法,采取一系列的优惠政策,着力抓好园区招商、产业招商、中介招商和小分队招商,并积极组团参加盛市组织举办的国内外各种交流会、洽谈会、产品展销会、推介会,吸引了一大批外商、外资参与我市农业开发和建设,取得了显著成效。~年全市农口招商引资(含农业、林业、水利、气象)项目108宗,合同投资金额10.45亿元,实际到位资金5.06亿元。合同投资1000万元以上的有10多宗。争取中央和省级农业项目(含农业、林业、水利、气象)80项,已兑现的项目资金2.84亿元。农业招商引资和上级农业项目资金的引进,为我市农业注入了新的活力,带动了农村经济的发展及农民收入的增加。

&n

bsp;

(五)农业各项工作稳步推进,从农业内部促进农民增收

1、农业产业化成效显著,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不断加强

一年来,我市各地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突出抓好农业七大主导产业的农产品基地建设,积极培育新兴特色产业,努力培育和发展壮大农业龙头企业,积极开展农业实用技术培训和新品种、新技术推广,全面实施品牌战略,大力发展无公害、绿色、有机食品,精心打造韶关特色的驰名农产品品牌,涌现出一批专业镇、专业村、专业户,农业产业化水平逐年提高。~年全市主要农作物良种覆盖率均达88%以上,三元杂交猪和优质家禽覆盖率80%。优质鱼种及时得到繁育和组织供应。推广各种实用技术的面积超过500多万亩次。全市通过无公害产品认证的农产品有17个,经认证的面积近2万亩;通过绿色食品认证的农产品有18个,经认证的面积7万多亩;通过有机食品认证的农产品1个。30家市级农业龙头企业的辐射带动能力不断加强,紧密带动农户14万户,带动农户户均收入2000元以上。乳源、新丰两县已创建全国绿色食品示范县,韶关市无公害蔬菜、新丰佛手瓜、曲江沙田柚三大生产基地成为省级农业标准化示范区。农业七大主导产业的产值已占农业总产值的80%以上,成为我市农业的主要经济支柱。

2、造林绿化工作成绩斐然,资源保护和利用水平不断提高

一年来,我市林业工作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关于加快林业发展的决定》和全省林业工作会议精神,围绕创建森林生态市这一中心工作,坚持林业分类经营方针,大力加快生态公益林和商品林基地建设,加强森林资源的保护和管理,实现了资源增长、生态环境优化、效益提高的林业建设目的。~年全市共完成造林作业面积24.06万亩,其中荒山造林14.59万亩,低产林改造1.36万亩,迹地更新8.11万亩,完成义务植树320.8万株。城区出口造林完成1.95万亩,绿色通道工程造林2.5万亩,生态公益工程造林3.2万亩,全市活立木总蓄积量为6600万立方米,森林覆盖率达71.1%。市林业局、仁化县政府、新丰县政府、始兴县深渡水林业站被评为全省林业先进集体。继仁化县后,始兴县、新丰县通过了省森林生态县检查验收,成为广东省林业生态县。

3、水利水电建设和水资源管理工作扎实有效,防洪抗旱能力不断加强

一年来,我市水利工作坚持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科学发展观,按照建设水利现代化的目标,踏踏实实地抓好水利水电建设与水资源管理,推进全市防洪体系建设,为全市社会经济发展、农业生产和农村经济提供了可靠的保障和有力的支撑。~年完成水利水电建设工程量:土方98.39万立米,石方467.62万立米,砼30.14万立米,建设总投资达7.5亿元。新增灌溉面积0.42万亩,改善灌溉面积11.04万亩,治涝面积0.06万亩;小型水库除险加固99宗,恢复灌溉1.23万亩;水电新增装机17.5万千瓦。水利水电建设保持良好势头,城乡水利防灾减灾工程建设进展顺利,水利基础设施不断改善,防汛抗旱能力不断加强,农村食水困难逐步改善。

4、加强气象现代化建设,气象保障服务能力不断提高

经过不懈的努力,气象现代化建设取得了新成果,初步形成了由一部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天气雷达、8个气象遥测站、39个气象自动站及较先进的通信网络组成的气象探测网,进一步提高了我市的气象监测水平和服务能力。~年,我市气象工作坚持把防灾减灾气象服务放在首位,把为农业服务、公众服务作为工作重点,按照温家宝总理提出的”一年四季不放松,每次过程不放过”的要求,充分发挥气象现代化设备和技术的作用,尽可能将气象服务做到”优质、准确、及时、高效、超前”,最大限度地降低气象灾害所造成的损失和影响。出色地做好了春节活动、2月上旬末至中旬初时任中央军委主席江泽民同志视察韶关、7月5日丹霞山世界地质公园挂牌活动的气象保障服务以及”五一”、”十一”黄金周的气象保障服务,还充分利用手机、电视、电话、电台、报纸、网络等媒体做好公众服务,全市每天有30万人通过手机短信获得气象信息服务,全年约100万人次通过”121”气象信息服务系统获得气象服务。

5、扶贫开发工作继续加强,促进山区贫困地区全面协调发展

~年,我市各地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省扶贫开发的工作部署,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扎扎实实开展扶贫开发和老区建设工作,取得了较大成效。一是在全面推进农房改建工作的同时,着重抓好京珠高速公路韶关段沿线两侧500米范围1500户贫困户危房改造和农村安居工程整村拆旧建新示范试点工作。全市计划改造危房户8445户,已完成建房4920户,正在建设的2850户,占计划动工的92%。其中纳入省”百村万户”安居工程计划2375户,完成和在建的2249户,面上开展农村安居工程6070户,完成5521户。创办整村折旧建新安居工程示范点10个,帮扶贫困户改造危房1037户。二是积极抓好农村沼气工程建设,成立机构,明确职责,落实责任,突出重点,分步实施,稳步推进。今年全市建设(含在建)沼气池1.44万个,取得了我市农村沼气工程建设开门红。三是认真组织”大禹杯”竞赛活动,做好农村贫困家庭子女免收杂费工作和智力扶贫工作,继续加强老区建设和贫困瑶区移民安置工作,做好沿海市对口帮扶工作,努力促进山区贫困地区全面协调发展。

(六)加快农村劳动力转移,从农业外部促进农民增收

~年,各地切实把加快农村劳动力转移工作摆在农业农村工作的突出位置,加大农村劳动力培训工作力度,加快建立农村劳动力信息资源库,加强劳动力输出与输入的信息服务,加强对外出务工农民的技能培训,加强组织管理,不断扩大农村劳动力输出规模和转移渠道,促进农村劳动力有效转移。主要措施是:一是继续引导农民积极参与产业化经营的各个环节,促进农村劳动力向农业产业化经营转移。二是继续调整、优化、改造乡镇企业,提高企业经营水平,吸纳更多农村劳动力转移到农村

二、三产业上来。三是充分利用各地加快推进

农村工业化、城镇化的机遇,组织更多农民进厂务工、入城经商。四是继续做好向珠三角等经济发达地区的劳务输出工作,为农民外出就业提供及时、准确的就业信息服务。五是加强职业技能培训,按照”培训一人,就业一人,脱贫致富一户”的目标,加强与企业、个体工商户联系,切实为农村劳动力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年全市培训农村劳动力8000多人,组织农村外出务工人员达28.5万人,劳务输出收入10.94亿元,增长3.3%。

(七)全面落实党在农村的各项政策措施,促进农村社会和谐稳定

去年,我市各地认真贯彻落实中央一号文件和全国、全省农业农村工作会议精神,坚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按照《广东省~年减轻农民负担工作实施意见》的要求,坚决执行”多予、少娶放活”方针,把减轻农民负担、增收农民收入工作作为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反~和农业农村工作的重要内容来抓,加强领导,完善制度,加强监督。进一步落实减轻农民负担责任制度,进一步落实涉农收费公示制度和规范收费行为,切实抓好农村居民电价的管理工作,认真贯彻落实省有关村级订阅报刊费用限额制的规定,进一步规范农村中小学收费,认真做好农民负担来信来电的处理工作,认真开展检查督促,有效地防患了农民负担的反弹。今年以来,全市没有发生因农民负担问题的严重事(案)件。

(八)加强农口系统行风建设,确保完成市委、市政府制定农业农村经济目标

去年,我市农、林、水、气各部门坚持从农业农村工作的实际出发,”两手抓、两手都要硬”,切实加强农口系统行业行风建设,不断提高农口系统干部政治思想觉悟和业务水平。一是认真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学习教育、示范教育和警示教育活动,教育党员干部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树立正确的金钱观、权力观、利益观,筑牢拒腐防变的思想防线。如市农业局配合纪律教育学习月活动,组织开展了服务观大讨论,并于10月20日举行了服务观演讲比赛,在农业局系统全面树立领导就是服务、管理就是服务的意识,确立所有部门都是服务部门,所有岗位都是服务岗位,所有公务员都是服务员的观念,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二是加强党风廉政建设,认真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建立健全各种规章制度,加强内部管理,防止和杜绝~现象发生。三是认真落实政务公开和行业行政执法的各项工作。农口各部门都制定了政务公开工作方案,认真开展行业行政执法工作,促进依法治农。仅农业局系统共出动农业行政执法人员300多人次,印发宣传资料30000多份,受理举报投诉案件65宗,检查农资市场142个,农资企业490个,立案查处违法违规案件31宗,查获违法经营种子1598公斤,假冒伪劣农药260公斤、肥料175吨、兽药105公斤、饲料及饲料添剂310公斤、农机及零配件330件,涉案货值总额15.9万元。林业系统切实抓好林地林权登记换发证工作,依法加强木材采伐加工和流通管理,积极开展了征占用林地清理整顿大检查和代号为”森保行动”的严打整治行动,全市森林公安机关共受理各类破坏森林资源案件1908起,侦破、查处1897起,查处率为99.4%。共处理各类违法人员及对犯罪嫌疑人采取强制措施计2749人(次),依法收缴非法木材15910立方米,收缴野生动物18166只(头),为国家挽回经济损失251.1万元。水利系统切实抓好水法规宣传教育,加强水政监察,加大河道非法采砂的打击力度。良好的行风建设,为农口部门赢得良好的声誉,为农口部门树立了良好的社会形象。

但是,我们也要清醒地看到,一些长期困扰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深层次矛盾还没有根本解决。同时,由于农村内外部环境和条件的变化,又产生了许多新情况和新问题。这既是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性矛盾的现实反映,也是国民经济发展长期积累的深层次矛盾的集中体现。从农业农村自身来看,主要存在”五个不适应”:一是农产品结构不尽合理、质量水平不高,不适应市场日益多样化、优质化和精细化的需求;二是农村二三产业发展水平不高,不适应农民多渠道扩大就业和增加收入的需要;三是农民进入市场的组织化程度不高,不适应市场竞争特别是参与国际竞争的要求;四是农业投资渠道不足,农业基础设施薄弱,不适应农业农村经济发展需要;五是农业管理体制和经营体制不适应服务型政府的要求。所有这些问题,都有待于我们在今后的工作中加以研究解决。

二、~年我市”三农”工作的总体要求

~年,是全面实现”十五”规划、研究制定”十一五”规划的承前启后的重要一年,也是我市建设粤北经济强市争当全省山区发展排头兵的关键性的一年。从国内外经济大环境看,世界经济发展环境进一步好转,国际经济进入新一轮更为稳定的复苏期;国家进一步实施宏观调控政策,我国经济保持持续稳定协调发展,处于经济周期性上升期;我省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泛珠三角”区域合作正式启动,全省经济发展进入了新一轮经济快速增长周期;我市作为广东区域协调发展战略的重点扶持地区之一,”泛珠三角”核心圈通往腹地的”黄金通道”,加上丰富的资源、良好的生态优势和日益改善的基础设施建设,为我市加快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机遇。各级党委、政府和各有关部门必须认清形势,统一思想,把握全局,抓住全市和当地农业农村经济发展的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突出重点,统筹安排,及早准备,抓根本、抓关键,早规划、早部署、早行动,全面推进我市”三农”工作再上一个新台阶。这里,我就~年我市农业农村工作谈五点意见:

(一)认真贯彻落实中央”一号文件”,全面落实农业农村各项政策、措施

最近,党中央、xx以”中央一号文件”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工作,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若干政策的意见》,这是继~年后党中央、xx在新世纪发出的第二个”一号文件”,~年”一号文件”的核心是促进农民增收,~年”一号文件”的核心是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两份文件是一脉相承的,都是为了解决新的历史发展阶段农业、农村、农民问题的重大举措。各级各部门要迅速掀起学习高潮,认真贯彻落实中央”一

号文件”的精神,把学习贯彻中央”一号文件”作为新一年农业农村工作的首要任务,学习好、领会好、掌握好、贯彻好,切实转变作风,狠抓工作落实,真正把”三农”问题当作全部工作的”重中之重”,树立科学发展观和正确政绩观,求真务实,创造性地开展工作,把中央的政策和本地的实际结合起来,细化、实化、具体化,确保不折不扣落实到位,让农民真正得到实惠。并结合本地区、本部门的实际,制定全面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促进农民增收具体方案,周密安排,突出重点,区分层次,精心组织,抓好落实。要动员全社会的力量,以实际行动真情关爱农民,真诚对待农民,真心帮助农民,努力营造支农护农的良好氛围,尽快实现”三农”工作有新突破,开创农业农村发展的新局面。

坚持”多予、少娶放活”的方针,不断深化农村各项改革,稳定、完善和强化各项支农政策,全面落实农业农村各项政策、措施,促进农村社会各项事业全面发展。一是要继续加大”两减免、三补贴”等政策的实施力度,调动农民生产积极性。二是要全面完成农村土地延包工作。去年底,省委省政府已召开专门会议,要求近期内全面完成农村土地延包工作。针对我市目前一些地方农村土地延包工作未到位,部分地方存在”两田制”、农户承包土地经营权证书未到户等情况,各地要组织人员深入开展调查研究进行摸底,摸清情况,查漏补缺,尽快解决”两田制”问题,尽快落实”四到户”,对承包土地年限不足30年的,要补签承包期30年的合同,对于没有印发由县级政府颁发的农村土地经营权证书的,县(市、区)政府要尽快拿出资金按要求印发到户,对于已印发但证书仍滞留在镇、村、村小组的,要尽快清理下发到农户手中。全市农村土地延包工作必须在2月底前全面完成,以迎接省组织的检查。三是以依法、自愿、有偿为原则,依法推进农户承包地使用权流转,坚决杜绝和防止违背农户意愿强行将其承包地使用权流转的违法行为发生。四是全面组织推进农村财务管理工作。要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抓好农村财务审计和公开工作,建立健全民主理财制度,全面完成会计代理制,全面实行电算化。五是要切实做好减轻农民负担工作,巩固农村税费改革成果。取消农业税后,各地要加大减轻农民负担监督管理力度,严格落实村内事务”一事一议”制度,不能把”一事一议”变相为固定收费项目或随着收费的项目。严格执行涉农收费”公示制”、农村义务教育收费”一费制”、镇村和学校公费订阅报刊”限额制”以及涉及农民负担案(事)件的”责任追究制”四项制度。督促落实《广东省减轻农民负担工作部门责任制》工作,建立起减轻农民负担的长效机制。

(二)与时俱进,明确~年我市农业农村工作思路

当前,农业农村经济已经进入新的发展阶段,农产品供求关系、农村劳动力就业格局和转移动因、农民增收的主要来源、农村发展对城镇和国民经济的依赖程度、农业和农村发展的内涵都发生了重大的变化。这既为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带来了许多新气象和新机遇,也带来了不少新课题和新挑战,对农村经济增长方式、运行机制和管理体制的转变提出了新要求和新任务。各地要认真贯彻落实中央”一号文件”和十六大以及十六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统筹城乡发展的方略,坚持”多予、少娶放活”的方针,稳定、完善和加强各项支农政策,切实加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建设,继续调整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进一步深化农村改革,努力实现粮食稳定增产、农民持续增收,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全面发展。

~年,我市农业农村工作必须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统筹城乡发展,把推进农村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产业化进程作为解决我市农业、农村、农民问题的根本途径,强化农业基础地位,加大农村支持力度,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加强农业综合能力建设,切实抓好粮食生产,继续优化农业结构,突出特色,做大做强做优农业主导产业,不断提高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农业组织化的协作能力和农业可持续发展的能力,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不断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农村经济全面发展,加快实现农业产业化、农民组织化、农村城镇化。发展的主要目标是:实现农业增加值增长4%;农民人均年纯收入增长4%;农村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各项事业不断进步。

各地要根据市的要求,结合本地的实际制定和完善当地农业农村工作意见。要从全局的、战略的高度看待农业问题,进一步提高对农业农村工作重要性的认识,统一思想,做到在思想上切实加深同农民群众的感情,尊重农民,爱护农民;在作风上更加扎扎实实,深入农村,了解农村;在工作上真正把农业放在重要位置,关心农业,支持农业,解决农业在发展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这是全面贯彻落实中央农业农村工作会议精神的需要,也是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争当山区发展排头兵、努力跟上全省率先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步伐的需要。

(三)抓住重点,实现我市农业农村工作新突破

农业农村工作涉及面很广,是一项繁杂巨大的系统工程。因此,我们在考虑研究和组织实施农业农村工作时,很难做到面面俱到。但是,我们可以在总结分析以往农业农村工作的基础上,根据形势发展需要,找出制约当地农业农村经济发展的带有根本性、全局性的关键环节,抓住重点,制定措施,因地制宜,狠抓落实,促进发展。~年我市农业农村应突出抓好如下几方面工作:

1、以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为目标,进一步优化农业结构,做大做强做优我市农业七大主导产业,努力推进农业产业化、农民组织化、农村城镇化

(1)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促进农业增效。充分发挥我市资源优势和特色优势,以七大主导产业为重点,切实抓好粮食生产,发展粮食经济,切实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确保粮食安全。进一步做强做大做优我市优质稻、优质蔬菜、黄烟、优质畜禽、优质鱼、特色水果、竹类七大主导产业,逐步形成有规模、有品牌、有市尝有效益,逐步建立具有韶关特色和市场竞争力的

产业带、产业群,不断提升韶关农业竞争力。~年,各地要围绕七大主导产业,不断优化优质品种结构和区域布局,扩大其产量和产值规模,发展区域特色经济,并选择2-3个乡镇发展专业镇,提高七大主导产业效益,促进”一乡一品”和专业镇的发展。重点是抓好黄烟、蔬菜、三元杂交猪、黑山羊等一批基础好、特色突出、优势明显的产业的发展。要继续扶持市级30家农业龙头企业,以企业办基地带农户为模式,支持鼓励农业龙头企业建立农产品生产、加工和出口基地,增强企业市场竞争力和辐射带动力。每个县(市、区)扶持1-2家农业龙头企业做大做强。

(2)大力推进农民组织化,促进农民增收。坚持”民办、民管、民受益”的原则,鼓励涉农公司组织、大户牵头、农村能人,以专项为主,以”公司+基地+农户”、”公司+协会+农户”的模式,培育和发展专业协会或合作社,诸如以三华李、张溪芋头、佛手瓜、马蹄等产品为纽带,成立专业协会或合作社,把千家万户分散经营的小生产与大市场结合起来,通过推广新品种,使用新技术,把传统生产方式变为现代化组织模式,通过培育农民专业合作组织,推广农业标准化生产,带动信息化”进村入户”,带动农民增收。各县(市、区)要围绕七大主导产业选择2-3个专业乡镇培育发展2-3个农民专业合作组织,按照公司+协会+农户的模式,为农户提供种子、化肥、农药、技术、管理、销售等领域的服务。

(3)大力推进农村城镇化,提高农民生活质量。正确处理经济与社会、城市与农村、发展与稳定、效率与公平方面的关系,把促进农村人口向城镇聚集作为统筹城乡发展的一项根本任务,不断优化农民进城的政策环境,引导和鼓励农村人口向城镇转移,逐步减少农村人口。认真研究分析有关农民进城务工就业的新情况,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加快建立农村劳动力信息资源库,加强劳动力输出与输入的信息服务,加强对外出务工农民的技能培训,加强组织管理,不断扩大农村劳动力输出规模和转移渠道,促进农村劳动力有效输出。~年力争全年劳务输出突破30万人,增加1.5万人,劳务收入增长6%。坚持”以人为本”,不断完善农业科技推广体系建设,加强科技宣传和普及,提高农民科学文化素质。当前,对农民培训既要重视继续抓好农业技术培训,进一步提高农业产业化水平;又要重点抓好

二、三产业生产经营技能培训,增强农民在城镇

二、三产业就业谋生的技能,适应城镇社会的生产生活。继续推进乡镇企业改革,调整乡镇企业发展战略和发展模式,加快技术进步,加快体制和机制创新,重点发展农产品加工业、服务业和劳动密集型企业,大力发展农村私营企业等非公有制经济,促进农村多种经济成分共同发展,增强农村

二、三产业吸纳农村富余劳动力就业能力,增加农民收入。

(4)加快农村社会事业发展,加快小康建设步伐。一是坚持以农房改造为重点,精心组织实施农村安居工程,制定规划,落实措施,切实把农房改造与建设农村小康、发展经济、农村”五改”(改厕、改水、改灶、改人畜混居、改路)、扶贫开发有机结合起来,加快农村安居工程建设步伐。~年,全市实施农房改造的农户达1万户以上。二是坚持”政府引导、政策推动、农民为主、自建自用”的原则,明确职责,落实责任,突出重点,分步实施,稳步推进,加快我市农村沼气工程建设步伐。~年,全市新建沼气池4万个左右,其中石灰岩地区和始兴县新增10%以上农户,其它地区每年新增8%左右的农户。

2、以建设森林生态市为中心,加强生态公益林建设管理,抓好森林防火工作,促进森林资源的有效保护和利用

(1)继续抓好森林生态市建设。进一步加强森林生态市宣传,认真组织开展创建森林生态示范镇、村活动,重点抓好北(东)江水涵养林工程、珠江防护林工程、绿色通道工程等生态公益林工程的建设,继续加大力度全面完成市区城区出口造林工作任务。~年力争完成荒山造林7100亩,疏残林造林2800亩,幼林抚育29000亩。

(2)进一步加强生态公益林建设管理和效益补偿工作。进一步落实生态公益林管护目标责任制,层层签订并落实生态公益林管理目标责任制,落实管护人员,明确管护责任,切实加强生态公益林管理,积极探讨采取统一经营、承包经营的经营形式,努力探索生态公益林经营管理机制,拓宽经营管理空间。目前,国家级和省级生态公益林区划界定已全面完成,全市国家级生态公益林面积272.91万亩,省级生态公益林面积548.58万亩,各地必须按《广东省生态公益林建设管理和效益补偿办法》的要求,确保生态公益林补偿资金到位。

(3)切实抓好森林资源保护管理工作。继续做好森林资源二类调查,认真实施《韶关市林地利用总体规划》,实行林地总量平衡控制,继续贯彻执行征占用林地审核批准制度,继续落实森林采伐限额制度,加强木材经营加工流通管理,加强林地保护管理,加快自然保护区的规划、建设和管理,认真做好危险性森林病虫害的防治检疫工作,扎实抓好森林防火工作,突出建设长1100公里、面积18750亩生物防火林带工程,从源头上杜绝山火发生,保护森林资源,提高森林利用率。

3、以防汛抗旱为重点,加快城乡水利防灾减灾工程建设,加强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城乡居民用水条件,解决农业生产用水问题,满足社会经济发展需要

(1)立足于抗大旱、防大汛,确保水安全。加快推进城乡水利防灾减灾工程建设,努力完成我市22宗城乡水利防灾减灾工程建设任务,加紧做好湾头、乐昌峡这两个控制性枢纽工程的前期工作。加强水利信息化建设,认真落实防汛行政首长负责制,建立有效的防汛责任监督机制,继续完善防洪预案,切实抓好各项防汛抗旱措施的落实。

(2)加强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满足农业生产用水需求。重点抓好三项工作:一是小型水库的除险加固。进一步加强这项工作,在确保安全基础上,充分发挥小型水库的效益,保障农业生产用水需求。~年小型水库的除险加固50宗,工程总投资为5866万元。二是机电排灌。加大工作力度,重点解决目前我市机电排灌存在站点

损毁严重、设备残缺不全、管理不到位、生产成本高等问题。~年维修加固项目59宗,投资2030万元。三是山塘加固。要抓住当前群众兴修水利积极性较高的有利时机,因势利导,掀起以山塘加固、渠道清淤等为重点的农田水利建设高潮。~年计划小型农田水利维修加固项目共1612宗,总投资5853万元。

(3)加快农村饮水工程建设,解决农村饮水困难问题。农村饮水工程是广东省十大民心工程之一。目前韶关除乳源、乐昌外各县(市、区)城区均已用上水库的清洁水源,由水利工程供水的乡镇达20多个。我市将进一步加大改善城乡居民用水条件的工作力度,力争用三到五年时间,使全市三分之一的乡镇喝上水库清洁水。~年我市实施农村饮水工程项目181宗,工程规划总投资7577万元,受益群众达18.19万人,农村饮水困难将逐步改善。

(4)切实抓好水库移民、小水电和水土保持工作。抓住实施民心安居工程的机遇,重点抓好移民新村建设,改善移民区生活基础设施,提高移民的生活水平。~年共有60宗水库移民项目,工程总投资5374.458万元,其中省投资1108.8万元。继续抓好小水电的管理,建立健全小水电的安全审查与持证上岗制度,清查整顿违章小水电,消除安全隐患,继续做好水土保持工作,同时继续抓好浈江、武江的规划,加强河道挖沙管理,提高全市通航能力。蒙里电站的建成后,100吨船舶能直达韶关,力争用五年的时间,实现50吨的货船能通往乐昌、始兴、南雄。

4、以提高预测预报准确率为重点,加强天气气候监测,加强气象服务,积极做好人工增雨作业,更好地为社会经济服务

气象事业是科技型、基础性社会公益事业。气象事业对~、社会进步具有重要的基础性作用,对经济社会发展具有很强的现实性作用,对可持续发展具有深远的前瞻性作用。~年,气象工作着重抓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一是加强天气气候的监测,提高预测预估水平。二是积极做好人工增雨作业,开展经常性的人工增雨作业,实现人工增雨工作从过去应急型抗旱向计划统筹型防旱转变,更好地为社会经济服务。三是做好气象安全生产工作的监督和管理,加强防雷减灾和施放气球的组织管理、安全督查和事故调查鉴定等工作。四是加强气象基础设施建设,加强气候资源的开发利用,五是加强气候资源的开发,满足社会经济发展需要。

5、以产业招商为重点,努力实现农业招商引资工作新突破

招商引资是市委、市政府提出的”三大战略重点”之一。各级各部门要在总结近几年招商引资工作经验的基础上,抓住沿海地区产业转移的有利时机,继续把招商引资工作摆在战略位置上来抓,做到农业招商引资与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农业产业化经营、农业农村经济发展、农民增收以及农村小城镇建设相结合,充分利用我市土地、气候、区域、交通和劳动力等资源优势,进一步落实科学发展观,统一思想,提高认识,突出重点,统筹安排,做到早准备、早规划、早部署、早行动,全面推进我市农业招商引资工作再上一个新台阶。~年,我市农业招商引资工作的重点:一是配合我市规划建设100万亩优质蔬菜产业化经营项目,引进外资建设以发展无公害蔬菜、反季节蔬菜为主的资源开发与利用的生产、加工基地;二是配合我市规划建设300万头三元杂交瘦肉型猪的产业化经营项目,引进外资建设三元杂交瘦肉型猪的繁育、养殖基地;三是大力发展具有韶关特色的水果、白毛茶、高山花卉、盆景、白果等园艺作物,建设以观赏、摘果、采制茶、享受田园生活、销售为主的名优特新产品基地和观光休闲基地;四是发挥资源优势,大力发展以蔬菜为主的农副产品加工业,建设农产品加工流通型基地;五是以三雄农业科技有限公司为龙头,辐射带动周边发展农科教相结合,工科贸一体化具有科学示范、教育引导功能的农业科技教育基地。六是以发展非公有制林业为重点,按照”谁造谁有、合造共有”,通过产业扶持和政策优惠,吸引社会资金投资林业建设,发展林业经济。七是以发展民营水利为重点,吸引外资和民营资本投资我市水利建设,解决我市水利投入严重不足的问题。

(四)巩固农业基础地位,切实加大农业投入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是弱质产业。其重要性和弱质性决定了必须加大政府对农业的投入。要继续完善以财政为引导,以民营投入为主体,以金融信贷为支撑,以社会参与为补充的多元化新型农业投入机制。建立健全财政支农资金的稳定增长机制,切实加大财政支农力度。大力推行农村小额信贷,健全农业贷款担保基金,积极筹措农业发展资金。同时,要充分调动社会各方面的积极性,积极运用贴息、补助、奖励、税收优惠等多种手段,推动各类社会资金参与开发农业,参与发展农村经济社会事业。要加大”跑部进厅”步伐,积极争取国家级、省级农业项目,增加农业投入总量。切实巩固农业基础地位,认真抓好农田基本建设,实行”山、水、田、林、路”综合治理,不断提高农业抗御自然灾害的能力。继续抓好农业综合开发,最大限度发挥综合效益。严格执行基本农田保护制度,切实保护耕地。切实加强农田水利建设和管理,确保农业用水的需要。合理利用水资源,防止水土流失。加强农业生态环境保护,走农业可持续发展道路。

(五)依法行政,全面提高执政能力

依法行政是建设”廉洁、务实、勤政、高效”政府的要求。各级各部门要以提高执政能力为重点,全面推进农业农村各项工作。一是加强队伍建设,提高农口系统干部队伍素质。认真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学习教育活动,加大对干部职工教育培训力度,加强职工道德建设,全面提高人才素质。深入开展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和”三有一好”的教育活动,坚持用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武装头脑,坚定理想信念,不断增强党员干部队伍和党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二是认真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加强机关作风建设,强化服务意识,切实为”三农”服务。三是实行政务公开,依法行政,保护农民利益,树立文明的行业形象。四是切实提高为”三农”服务的水平和质量

。切实转变思想观念,改变思维和行为方式,以战略的眼光,正确把握形势,深入开展调查研究,发现新问题,制定新举措,实行新办法,推进新发展。五是加强部门协调,共同树立农口的形象。只有这样,才能确保农业农村各项工作的贯彻落实,才能确保目标任务的如期实现。

同志们,~年农业农村工作十分繁重。我相信,只要大家齐心协力,与时俱进,开拓进取,真抓实干,我市”三农”的工作一定能够再上一个新台阶。

最后,在春节将要来临之际,祝大家新春愉快,身体健康,工作顺利。谢谢!

上一篇:农业生态园立项申请下一篇:逆向工程的毕业设计

本站热搜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