液化石油气安全管理论文

2022-04-15

摘要:近年来,我国安全事故发生率呈上升趋势,其中火灾事故占到2%-5%,液化石油气储罐区火灾是各种火灾隐患中相对严重的一种,此类灾害也是一个世界性难题的,这样的火灾往往造成重大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因而针对液化石油气储罐区的火灾、爆炸事故发生机理进行研究,对发展灾害预防控制技术,预防和控制此类火灾、爆炸事故的发生,减少伤亡事故,具有重大意义。今天小编为大家精心挑选了关于《液化石油气安全管理论文(精选3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液化石油气安全管理论文 篇1:

液化石油气储罐区设备安全管理

摘要:近年来,我国安全事故发生率呈上升趋势,其中火灾事故占到2%-5%,液化石油气储罐区火灾是各种火灾隐患中相对严重的一种,此类灾害也是一个世界性难题的,这样的火灾往往造成重大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因而针对液化石油气储罐区的火灾、爆炸事故发生机理进行研究,对发展灾害预防控制技术,预防和控制此类火灾、爆炸事故的发生,减少伤亡事故,具有重大意义。

关键词:液化石油气;储罐区;设备;安全

引言

随着大型液化石油气储罐区的增多,由液化石油气引发的火灾和爆炸事故时有发生。因此,研究液化石油气储罐的火灾和爆炸特性以及防火防爆措施很有必要,熟练掌握此类事故的普遍规律,采取正确的防火防爆措施,对预防此类事故的发生,避免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有着重要的作用。

1液化石油气储罐区的火灾危险性

1.1理化性

液化石油气(LPG)的主要成分为甲烷和丁烷,闪点低,热值高,比煤气(主要成分是一氧化碳)、汽油等物质更易燃,只需很小的點火能量即可点燃(丙烷最小点火能量为0.26mJ,丁烷为0.25mJ),在空气中一经点燃将产生迅猛的混合燃烧,火焰温度高达2120℃,轻易地就会把周围的易燃、易爆物质引燃、引爆,使火势蔓延。液化石油气的各组分几乎无毒,当空气中的浓度小于1%时,只有些许的麻醉性。但液化石油气燃烧时大约需要25~30倍的空气,当空气不够、燃烧不完全时,散发出的一氧化碳会使人中毒。

1.2扩散性

液化石油气泄漏时会随风向外围扩散,在空气中的浓度随着离泄漏点距离的增大而呈梯度减小,泄漏点附近的液化石油气的浓度远远大于爆炸上限,遇到火源会有爆燃现象产生。而在液化石油气扩散的外围,空气中的液化石油气浓度因和空气充分接触,易处于爆炸极限范围内,触及火花可能发生爆炸事故。所以,液化石油气发生泄漏时,最主要的措施是尽可能扩大警戒范围(至少100m),并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调整和扩大,禁止点火源带入泄漏区特别是泄漏云团的外围,以防止爆炸事故的发生

1.3产生静电

液化石油气各组分的电阻率大,泄漏时容易产生静电火花。若是发生小孔喷射,由于流速极快,易产生高电位静电可高达数千乃至数万伏,当含有其他微粒物质时,其静电危险性更大,易产生高温或放电火花而导致爆炸。

2液化石油气储罐区消防安全措施

2.1严格消防设计标准

储罐区储存的液化石油气量一般会超过重大危险源的临界量(储存区10t),形成重大危险源。因此,储罐区是液化石油气场所防火防爆的重点部位。液化石油气供应基地的储罐与周边建筑或设施的防火距离务必符合国家规范要求,具体如下:

(1)单个储罐容积小于或等于1000m3时,全压力式储罐与基地外建(构)筑物、堆场的防火间距应符合GB50028-2006《城镇燃气设计规范》(以下简称《城镇燃气设计规范》)的要求,基地外建(构)筑物和半冷冻式储罐的防火间距可以按照上面所说的规定执行。

(2)单个储罐容积大于1000m3时,或总容积大于5000m3时,全压力式储罐与基地外建(构)筑物、堆场的防火间距应符合GB50160-2008《石油化工企业防火设计规范》(以下简称《石油规范》)的要求。为便于事故状态时的紧急处理,液化石油气供应基地的储罐区内全压力式液化石油气储罐不应少于2台。随着新材料、新技术、新工艺的迅速发展,液化石油气储罐制造技术得到了很大的提高,制造的常温储罐的容积也越来越大。目前,丁烷常温压力储罐(设计压力为0.79MPa)的单罐最大容量已达10000m3,丙烷、液化石油气常温压力储罐(设计压力设定为1.77MPa)的单罐最大容量已达3500m3,已远超过GB50016-2014《建筑设计防火规范》(以下简称《建规》)和《城镇燃气设计规范》中规定的1000m3最大容量。在这种情况下,《建规》和《城镇燃气设计规范》已不适用于液化石油气生产和储存装置的消防安全管理,只能参照《石油规范》的要求进行消防安全的管理和验收。

2.2加强日常消防监督管理

液化石油气储罐区内LPG的储存量很大,如果储存或操作不当,易引发泄漏、火灾和爆炸事故。尤其在收发和检修时更易发生泄漏事件,给人民的生命和财产造成极大的威胁。因此加强液化石油气储罐区的日常消防管理,完善并落实各项安全管理制度,在设计、施工、运行和维护的每一个环节中加强监控管理,提高设备和系统的安全性,有效预防事故的发生,是保障液化石油气储罐区消防安全的重要措施。

2.3储罐场所防爆措施

液化石油气爆炸危险场所的电力装置设计应符合GB50058-2014《爆炸和火灾危险环境电力装置设计规范》和《爆炸危险场所电气安全规程》的规定,其防爆基本措施有以下几方面:(1)限制爆炸条件同时存在。采取一切措施限制产生爆炸“三要素”的条件(即易爆物质、助燃物质和点火源)同步呈现,把爆炸的可能性减少到最低。(2)采用清除或缩小易燃物质的产生和积聚的方法。这些方法有:将液化石油气控制在密闭容器中;固定和缩小爆炸危险区域的范围,还需要把等级不同的爆炸危险区,或爆炸危险区与非爆炸危险区分开隔离在各自的厂房或界区里;使用以氮气或其他惰性气体置换和覆盖的措施;在工艺装置中布置安全联锁装置等。(3)防范液化石油气爆炸性气体混合物的产生,或是减少爆炸性气体混合物的滞留时间。比如,工艺装置最好使用露天或开敞式布置,液化石油气爆炸危险场所和码头的建筑尽可能采用开放式框架结构;设置机械通风装置,受条件限制采用封闭式建(构)筑物时,应在可能积聚液化石油气的地点,设置机械排风设施,其排风口的位置需要可以有效排除室内地坪最低处积聚的气体,排风量应满足设计的通风换气次数;对区域内易形成和积聚爆炸性气体混合物的地点,如储罐区、装卸区和机泵房等地设置可燃气体报警装置,当液化石油气的气态浓度靠近爆炸下限值的20%时,应该可以可靠地切断电源或发出信号。

2.4电气防爆措施

液化石油气生产区域内的电气设备大多布置在1区和2区爆炸危险区域内,故液化石油气爆炸场所内应使用防爆要求为隔爆型、温度组别大于T2、爆炸性气体混合物的分级大于ⅡA的防爆电气设施。通常,在液化石油气爆炸危险性场所,应该选用防爆等级为ExdⅡBT4的电气设施。电气线路需要在爆炸危险性较小的环境或离释放源远的地方设置。(1)当在液化石油气爆炸危险场所敷设时,电气线路需要在偏高处使用桥架、保护钢管架空敷设或采用管沟设置;当采用电缆桥架敷设时,电缆可与地上管道同架敷设,电缆桥架应设置可靠的保护接地,接地线的接地电阻应小于10Ω。当采用管沟敷设时,电缆沟内应全部填砂,埋深深度大于300mm,并在上面用水泥盖板封盖。(2)设置电气线路的钢管、沟道或电缆,穿过的不同区域之间墙或楼板处的孔洞,需要使用非可燃性材料严实封堵。电缆、电线的金属套管,丝扣必须拧紧,固定必须牢固,电缆、电线出管处应用胶泥封死。(3)电气线路顺着输送易燃气体或液体的管道栈桥设置时,电气线路应在液化石油气管道的上方。生产区内的电缆和生产厂房内的照明线需要布置在封闭严实的金属管里,全部的电缆、电线接头都需要连接良好以及做好绝缘措施。(4)在储罐上方不可以架设电力线,不可以设电力装置。(5)电气线路在1区务必使用铜芯电缆;在2区最好使用铜芯电缆;在架空桥架敷设时最好使用阻燃他电缆。

结束语

随着储存罐区储存能力的扩大和单体球罐体积的增大,储存的危险物料数量也越来越多,一旦发生事故,造成的后果极为严重。因此,对LPG储罐区设备的安全管理就显得越来越重要,要求现场相关人员要加强日常管理、日常检查和维护,确保设备本体及其附件始终处于良好状态。建议应用基于风险的检验风险评估技术,掌握重点部位设备风险状态,使设备长周期运行更加可靠。

参考文献:

[1]俞昌铭,,熊音.一种冷爆炸现象的物理数学分析初探[J].工程热物理学报,2015,(16):3.

[2]淮秀兰,俞昌铭.盛有液化气的压力容器在高温环境下的热响应[J].油气储运,2014,4(12):18-22.

作者:张林生

液化石油气安全管理论文 篇2:

液化石油气储罐区设备安全管理

摘 要:近年来,我国安全事故发生率呈上升趋势,其中火灾事故占到2%-5%,液化石油气储罐区火灾是各种火灾隐患中相对严重的一种,此类灾害也是一个世界性难题的,这样的火灾往往造成重大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因而针对液化石油气储罐区的火灾、爆炸事故发生机理进行研究,对发展灾害预防控制技术,预防和控制此类火灾、爆炸事故的发生,减少伤亡事故,具有重大意义。

关键词:液化石油气;储罐区;设备;安全

1 液化石油气储罐区的火灾危险性

1.1理化性

液化石油气(LPG)的主要成分为甲烷和丁烷,闪点低,热值高,比煤气(主要成分是一氧化碳)、汽油等物质更易燃,只需很小的点火能量即可点燃(丙烷最小点火能量为0.26mJ,丁烷为0.25mJ),在空气中一经点燃将产生迅猛的混合燃烧,火焰温度高达2120℃,轻易地就会把周围的易燃、易爆物质引燃、引爆,使火势蔓延。液化石油气的各组分几乎无毒,当空气中的浓度小于1%时,只有些许的麻醉性。但液化石油气燃烧时大约需要25~30倍的空气,当空气不够、燃烧不完全时,散发出的一氧化碳会使人中毒。

1.2扩散性

液化石油气泄漏时会随风向外围扩散,在空气中的浓度随着离泄漏点距离的增大而呈梯度减小,泄漏点附近的液化石油气的浓度远远大于爆炸上限,遇到火源会有爆燃现象产生。而在液化石油气扩散的外围,空气中的液化石油气浓度因和空气充分接触,易处于爆炸极限范围内,触及火花可能发生爆炸事故。所以,液化石油气发生泄漏时,最主要的措施是尽可能扩大警戒范围(至少100m),并根據具体情况进行调整和扩大,禁止点火源带入泄漏区特别是泄漏云团的外围,以防止爆炸事故的发生

1.3产生静电

液化石油气各组分的电阻率大,泄漏时容易产生静电火花。若是发生小孔喷射,由于流速极快,易产生高电位静电可高达数千乃至数万伏,当含有其他微粒物质时,其静电危险性更大,易产生高温或放电火花而导致爆炸。

2 液化石油气储罐区消防安全措施

2.1严格消防设计标准

储罐区储存的液化石油气量一般会超过重大危险源的临界量(储存区10t),形成重大危险源。因此,储罐区是液化石油气场所防火防爆的重点部位。液化石油气供应基地的储罐与周边建筑或设施的防火距离务必符合国家规范要求,具体如下:

(1)单个储罐容积小于或等于1000m3时,全压力式储罐与基地外建(构)筑物、堆场的防火间距应符合GB50028-2006《城镇燃气设计规范》(以下简称《城镇燃气设计规范》)的要求,基地外建(构)筑物和半冷冻式储罐的防火间距可以按照上面所说的规定执行。

(2)单个储罐容积大于1000m3时,或总容积大于5000m3时,全压力式储罐与基地外建(构)筑物、堆场的防火间距应符合GB50160-2008《石油化工企业防火设计规范》(以下简称《石油规范》)的要求。为便于事故状态时的紧急处理,液化石油气供应基地的储罐区内全压力式液化石油气储罐不应少于2台。随着新材料、新技术、新工艺的迅速发展,液化石油气储罐制造技术得到了很大的提高,制造的常温储罐的容积也越来越大。目前,丁烷常温压力储罐(设计压力为0.79MPa)的单罐最大容量已达10000m3,丙烷、液化石油气常温压力储罐(设计压力设定为1.77MPa)的单罐最大容量已达3500m3,已远超过GB50016-2014《建筑设计防火规范》(以下简称《建规》)和《城镇燃气设计规范》中规定的1000m3最大容量。在这种情况下,《建规》和《城镇燃气设计规范》已不适用于液化石油气生产和储存装置的消防安全管理,只能参照《石油规范》的要求进行消防安全的管理和验收。

2.2加强日常消防监督管理

液化石油气储罐区内LPG的储存量很大,如果储存或操作不当,易引发泄漏、火灾和爆炸事故。尤其在收发和检修时更易发生泄漏事件,给人民的生命和财产造成极大的威胁。因此加强液化石油气储罐区的日常消防管理,完善并落实各项安全管理制度,在设计、施工、运行和维护的每一个环节中加强监控管理,提高设备和系统的安全性,有效预防事故的发生,是保障液化石油气储罐区消防安全的重要措施。

2.3储罐场所防爆措施

液化石油气爆炸危险场所的电力装置设计应符合GB50058-2014《爆炸和火灾危险环境电力装置设计规范》和《爆炸危险场所电气安全规程》的规定,其防爆基本措施有以下几方面:(1)限制爆炸条件同时存在。采取一切措施限制产生爆炸“三要素”的条件(即易爆物质、助燃物质和点火源)同步呈现,把爆炸的可能性减少到最低。(2)采用清除或缩小易燃物质的产生和积聚的方法。这些方法有:将液化石油气控制在密闭容器中;固定和缩小爆炸危险区域的范围,还需要把等级不同的爆炸危险区,或爆炸危险区与非爆炸危险区分开隔离在各自的厂房或界区里;使用以氮气或其他惰性气体置换和覆盖的措施;在工艺装置中布置安全联锁装置等。(3)防范液化石油气爆炸性气体混合物的产生,或是减少爆炸性气体混合物的滞留时间。

2.4电气防爆措施

液化石油气生产区域内的电气设备大多布置在1区和2区爆炸危险区域内,故液化石油气爆炸场所内应使用防爆要求为隔爆型、温度组别大于T2、爆炸性气体混合物的分级大于ⅡA的防爆电气设施。通常,在液化石油气爆炸危险性场所,应该选用防爆等级为ExdⅡBT4的电气设施。电气线路需要在爆炸危险性较小的环境或离释放源远的地方设置。

结束语

随着储存罐区储存能力的扩大和单体球罐体积的增大,储存的危险物料数量也越来越多,一旦发生事故,造成的后果极为严重。因此,对LPG储罐区设备的安全管理就显得越来越重要,要求现场相关人员要加强日常管理、日常检查和维护,确保设备本体及其附件始终处于良好状态。建议应用基于风险的检验风险评估技术,掌握重点部位设备风险状态,使设备长周期运行更加可靠。

参考文献

[1] 俞昌铭,熊音.一种冷爆炸现象的物理数学分析初探[J].工程热物理学报,2015,(16):3.

[2] 淮秀兰,俞昌铭.盛有液化气的压力容器在高温环境下的热响应[J].油气储运,2014,4(12):18-22.

作者:张林生

液化石油气安全管理论文 篇3:

论小型液化石油气储配站的安全管理

一、前言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的发展,液化石油气作为优质能源自上世纪八十年代起逐步在我国城乡推广应用以来,价格体制、经营形式以及供应竞争等发生了巨大变化,也使得安全管理问题凸显而出。笔者在十年的燃气管理工作中发现小型液化石油气储配站的安全问题尤为突出,必须应用更有效的管理手段来确保运行安全。

二、小型液化石油气储配站存在的问题

①设备陈旧,安全设施配套不完善

小站由于建立时间早加上历史原因,先天条件就不足。有些站重要工作平台如装卸处、泵房处没有可燃气体报警器;有的站安全距离如防火堤离储罐处、储罐与围墙之间的防火间距不符合要求;有的站没有设置贮罐高液位报警装置或高液位自动联锁切断进料装置;有的消防用电设备未采用单独的供电回路;有的没有集中回收残液装置等等。

②安全管理制度未建立或落实

由于小型液化气储配站大部分是私人经营,部分经营者多年经营下来,站内未发生过重大事故,思想开始有所麻痹。为了追求经济效益,尽量少的投入设备维护资金及安全配套设施,管理制度形同虚设,日常管理非常松懈,主要表现在一些细节方面。如大部分液化气站未配备应急救援器材,即使有应急预案,也未进行操作演练;消防器材集中摆放,不便于取用;没有完整的设备检查记录运行记录;运瓶车槽车进入充装区,不戴防火帽;手机火柴化纤衣物等随意进入充装区。

管理制度的不执行最严重表现在充装过期钢瓶上。经营者为了追求效益,抱着“我这里不充,别的气站也会充”的思想,从来不执行钢瓶充装前后检查制度;为了达到某种目的,甚至对钢瓶塑封进行造假,非法使用其它气站的塑封等,这样的行为严重扰乱了行业的健康发展。

为了寻找以上问题产生的根源,运用科学的方法及早解决,避免发生重大事故,我们先来对安全管理工作的核心进行分析。

三、安全管理工作的核心

安全工作不是一个独立工作。它是技术工作、管理科学和人员素质在实施安全预备方案的过程和结果。安全管理的目标是保证企业无事故运行。要使这个目标得已实现,必须是管理严谨、技术完好缺一不可,而这两条落实在人员素质根本因素上。在安全监管过程中,笔者发现,部分液化石油气储配站隐患的发现往往是所谓大检查,而按照企业的制度,为什么本单位多次检查不能奏效?其根本原因是人员素质不到位,从事安全管理的人员不懂燃气技术和管理知识,满足于应付检查,而气站负责人安全意识淡薄,片面追求经济效益,这是安全管理工作出现问题的关键所在。

四、安全管理的主要方法

根据大量事故原因分析结果显示,事故的发生主要是由于设备上缺乏安全技术措施,管理上有缺陷和教育不够三个方面原因而引起。因此,必须从技术、教育、管理三个方面采取措施,并将三者有机结合,综合利用,才能有效地预防和控制事故的发生。现有的小型液化石油气储配站存在的问题可以说都是事故发生的隐患,必须采取有效措施加强管理。

①安全技术措施

对现有的小型液化石油气储配站正在运行的装置和设备定期进行检查,找出薄弱环节。一是对所有压力容器上的安全阀、压力表、温度表、法兰及各类管道,要经常进行检查、维修、保养。需检测的,要及时进行检测;需更换的,要立即更换;需改进的,要制定整改方案,并抓紧落实,确保站内设施、管线完好,严禁带病运行;二是对站内的避雷装置,特别是储罐接地装置等,要按规定要求,定期进行检测,及时消除存在的隐患;三是对消防水系统(喷淋装置)及灭火装置、器材进行检查,发现问题,立即整改。

通过以上检查和整改,减少潜在危险因素,降低潜在危险性的程度,增强安全系数。

②安全教育措施

安全教育是对气站负责人、管理人员及操作工进行安全思想教育和安全技术教育。通过教育提高这些气站人员的安全意识和法制观念,牢固树立安全第一的思想,自觉执行各项法律法规。

③安全管理措施

要做好一项工作,要有一套制度来规范行为。首先,企业法人要明确自己是第一安全责任人。法人要与企业内部各个岗位的负责人及操作工层层签定责任状,明确各自的职责和发生事故所要承担的后果,要根据站内工艺流程的具体安排,分类明确管理范围,责任区、责任人、管理方法以及预案。一句话,任何一个管理活动,都要具体化;其次,各项安全管理制度的执行一定要有可供考核和监督的依据,如每天都要有设备安全检查记录、维修记录、人员出入登记、钢瓶充装前后检查记录等,各项记录必须有相关责任人签名;最后,每个站必须制定完善事故应急预案。预案所针对的问题要具体、准确、清楚,不能大而化之。预案一旦制定,要演习校正。修改后,作为企业制度明确落实到人,到岗。

以上三方面措施的根本因素在于人。从气站法人代表到每个工种,人人明确自己的责任,实现自己的任务,才能保证安全工作的顺利进行。法人代表作为安全生产第一责任人,要把安全费用的投入作为重点,第一时间落实。安全员操作工等要积极学习专业知识,接受安全教育,做到全员持证上岗,平时在工作中要按规范操作,把各项制度落实到位。

五、安全管理工作的监管

燃气管理部门的监管对这些小型液化石油气储配站安全工作的实现起很大的作用,从目前的形势来看,主要做到以下几点。

①贯彻落实有关法律法规,努力提高依法行政、依法管理的能力和水平。

燃气管理工作存在一定的问题,如燃气管理部门的监管力量不足,上下贯通的燃气安全监管体系还未健全等。要从根本上解决这些问题,必须用法律法规加以规范和调整,把燃气管理纳入法制轨道。江苏省在2005年颁布了《江苏省燃气管理条例》,今年省条例还将进行修改重新发布,为本地燃气管理部门的日常监管工作提供了法制依据。各级燃气行政主管部门可依据条例内容,紧紧围绕“保障供气、安全用气、有序监管和文明服务”的工作方针,不断探索适应本地区燃气安全管理工作的新思路,努力提高依法行政、依法管理的能力和水平,促进燃气事业健康有序地发展。

②认真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加强安全生产工作的组织领导。

一是燃气管理部门必须与各气站法人代表签定燃气行业管理目标责任书,与各站内部签订的责任状结合,形成严密的安全管理网络,把安全生产责任制从管理部门层层落实到基层,落实到班组及个人;二是认真贯彻落实上级部门安全生产会议精神,定期组织气站负责人召开研讨会,研究解决安全生产中存在的问题;三是制定全市重大燃气事故应急预案,定期组织各气站轮流进行本企业内部燃气事故预案演练。

③突出防范重点,严密控制薄弱环节。

在燃气管理部门的安全检查工作中,一定要针对各气站的薄弱环节制定切实有效的检查计划。一是针对建成时间较长的气站,要严格监督其设施的改造和维护;二是针对季节特点有重点的检查,如注意防范雷雨季节燃气装卸作业中易发事故的产生,全面落实暑期降温、冬季防寒保暖等各项制度等;三是针对隐患进行整改的追踪管理,建立隐患档案,积极督促气站高效有质完成隐患的整改工作,严防各类燃气事故的发生。

④成立燃气协会,充分调动各气站的主观能动性。

通过成立燃气协会,让气站作为会员单位实行自主管理,提高气站负责人参与全行业燃气管理的积极性,从而加大了行业管理的力度和灵活性。一是通过燃气协会这个平台可以使全行业加强经验交流,研究制定新的经营管理模式,建立稳固的合作伙伴關系,避免恶性竞争,无序发展;二是行业协会在政府与企业间架起沟通和交流的桥梁,及时反映企业的需求,便于行业主管部门的服务和监管。

(作者单位:镇江市燃气管理办公室)

作者:张鹏

上一篇:高校大学生网络舆情论文下一篇:社管本科生毕业设计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