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三上复习提纲

2022-07-08

第一篇:科学三上复习提纲

科学三上复习资料

第1单元 我们都是科学家

1、好奇心总是让我们去探究许多事物,想知道为什么会是这样、那样的,并驱使我们不断寻找问题的答案。我们这些经历其实和科学家的工作十分相似。

2、

2、

2、我知道的科学家有:

袁隆平:培育出杂交水稻新品种,他被誉为“杂交水稻之父” 居里夫人:发现放射性元素镭

爱迪生:发明电灯,被称为“发明大王” 李时珍:写出《本草纲目》

3、我知道的科学研究有:农业研究、医学研究、航天探索。

4. 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1)提出问题(2)作出猜测(3)寻找证据(4)得出结论。我们要进行科学研究首先要学会提出问题。

5科学研究就是提出问题并想办法寻找答案的过程。

5.1824年英国人罗杰特做了一个“会动小人” 的有趣的活动,英国医生罗杰特发现了人眼具有“暂时记忆能力”,电影就是根据他解释的原理制作的。 6.纸鹦鹉“站立”秘密是 上轻下重,保持左右平衡。

7、重心越低,物体越平稳。

11、如果一个物体(C)就不容易倒。

A 上重下轻 B 放在矮处 C 上轻下重 D 上下一样重

12、小丑为什么能在细线上表演杂技?这是() A解决问题 B作出猜测 C提出问题

13、走刚丝的杂技演员手里拿着长长的竿子是为了(B) A挡风 B 保持平衡

14、观察蚂蚁也是科学研究。(√)

15、科学只是科学家有关。(×)

16、科学是非常高深的问题,我们小学生不需要了解。(×)

17、想办法保持平衡能让各种物品站在你的指尖上。(√)

18、只要我们细心观察,从探究身边的问题入手,就可以进入科学的世界,成为一名小科学家。(√)

19、只要是从事科学研究工作的人,我们都称他们为科学家。(×) 20、我们所做的活动与科学探究没有关系。(×)

21、下面不属于科学探究活动的是(B) A.同学们一起研究课本中出现的一个问题 B.小明把电视机砸烂了

C.技术员在观察实验田中的玉米生长情况 D.小军在自己制作飞机模型

22、你认为做一名科学家,下列行为中(D)是不对的。 A.细心观察 B.善于思考 C.具有好奇心 D.不要怀疑大人的话

23、我们要进行科学研究,首先要学会(A) A.提出问题 B.作出假设 C.寻找证据 D.得出结论 第2单元 我眼里的生命世界

1.有生命的物体叫生物。生物分为动物和植物。如小草、花朵、黄瓜、小狗、小兔、种子等、

2没有生命的物体叫非生物。如白云、瀑布、机器人、石头等。

3.有生命物体的共同特征:(1)吃东西(2)需要呼吸(3)都能繁殖(4)都能长大(5)对刺激有反应(6)都能运动(7)会死亡(8)排泄

4.常见植物名称(生长环境):杨树(操场边)、浮萍(水塘里)、仙人掌(沙土里)、橡皮树(花盆)、爬山虎(爬在墙上)……

5.树叶生长方式 :对生 互生 轮生 生长叶子的地方称为“节” 对生的叶子: 如:桂花的叶子每节生长着两片叶子,两两相对 互生的叶子: 如:枊树叶子 每节生长着一片叶子,依次交互排列 轮生的叶子: 如:银杏叶子 每节生长着三片叶子

6、有的植物落叶,有的植物不落叶。如:杨树落叶,松树为落叶

7、植物的共同特征:依靠阳光进行独立生活,位置一般不移动,它不需要寻找食物。 8.给下列植物分类:(1.苦瓜 2.桦树 3.椰子树 4.苹果树 5.菊花 6.玉米 7.仙人掌 8.蒲公英 9.荷花 10.水稻) (1)按植物茎的形态分:

①木本植物:2 3 4 ②草本植物:1 5 6 7 8 9 10 (2)按植物的生态习性分:

①水生植物:9 ②1 2 3 4 5 6 7 8 10 (3)按植物的生活周期分:

①一年生植物:1 6 8 10 ②多年生植物:2 3 4 5 7 9

14、给植物分类:仙人掌、水葫芦、水草、望天树、椰子树、玉米、水花生、浮萍 陆生植物有:仙人掌、望天树、椰子树、玉米 水生植物有:水葫芦、水草、水花生、浮萍

9、蜗牛的形状:蜗牛有一个螺旋形的硬壳、身体柔软、头部有触角;当蜗牛受到惊吓或被触到会蜷缩到壳里,蜗牛喜欢生活在阴暗、潮湿的地方,蜗牛喜欢在夜间活动。在蜗牛的面前放上酒、醋等刺激物时,它会收缩触角。 蜗牛由头、胸、腹、壳四部分组成。

10、蜗牛是怎样爬行的?

蜗牛的肚子下的扁平的足实际上是一条条横纹,这些横纹像水波一样向后波动,蜗牛靠着横纹的波动,一伸一缩地向前推进。也就是蜗牛靠腹足爬行。蜗牛的黏液对它的爬行部分起保护作用。蜗牛靠齿舌吃食物。 要让蜗牛跑得快可以用苹果引诱

11、蚂蚁是群居动物,喜欢和同伴生活在一起,蚂蚁喜欢吃甜食和饼干。蚂蚁的身体分为头、胸、腹三部分。蚂蚁是动物中的大力士。它通过触角和分泌物的气体传递信息。

12、把不是“一家”的蚂蚁放在一起,尤其是数目不等时,它们会立刻咬起来,同窝的蚂蚁不但不咬,还会互相喂食。

7.蚂蚁的形态特征:蚂蚁的外部形态分头、胸、腹三部分,有六条腿。

蚂蚁的生活习性:蚂蚁在地下的巢穴里群居生活。一般在一个群体里有四种不同的蚁型:蚁后、工蚁、雄蚁、兵蚁。

8.鱼的形态特征:体表有鳞。鱼类的体型多数为纺锤型或扁平型、棍棒型,这样能减少在水中游泳的阻力。背部颜色深,腹部颜色浅,有利于隐蔽自己。 鱼的生活习性:用鳃呼吸,用鳍游泳,在水中产卵,体外受精。

9.动物的共同特征:能够繁殖、长大、呼吸、吃东西、运动、排泄……

10.给下列动物分类:1.家鸽 2.海鸥 3.螳螂 4.斑马 5.乌龟 6.非洲象 7.娃娃鱼 8.蛇 9.大熊猫 10.蜻蜓 11.蛙 (1)按运动方式分:

①天上飞:1 2 10 ②水里游:5 7 11 ③陆上走爬跑:3 4 6 8 9 11.动物和植物的相同点:都需要阳光、空气、水、食物、空间等。 动物和植物的不同点:外形特征、生活方式、生活习性等。

12.动物和人的相同点:都是动物、呼吸、水分、繁殖、死亡、长大、需要一定空间等。动物和人的不同点:人能够直立行走、人的大脑发达、有语言、有思维、人会劳动等。.

3、有生命的物体都必须是能活动的。(×) 如:树木不活动 4蜗牛遇到危险和刺激会加速逃跑(×)

15、有些小动物不需要呼吸空气就能生存(×)

16、有些动物不需要水,例如蚂蚁从来不到河边喝水。(×)

17、观察是学习科学的有效的手段,那么观察是有目的地看并做好记录。 ▲

18、动物和植物都是有生命的,所以人们把它们统称为生物。

19、观察大树树皮的时候,可以用拓印的方法把观察树皮的结果记录下来。 ▲20、在下面圆圈里的恰当位置填写:人、动物、植物、有生命的物体。

4、在观察活动中,(C)是不正确的。

A.注意安全 B.不惊吓小动物 C.可直接触摸、抓举动物。D.保持安静 第3单元 生命之源—水

1.水是动植物体的重要组成部分,生命体的生命活动都离不开水。如动植物的生长、繁殖离不开水。

水对我们的身体非常重要,营养的吸收、废物的排泄都离不开水。我们能保持正常体温也多亏了水。一般情况下,如果连续5天不喝水,人的生命就会受到威胁。 2.人体65℅是水;鸡蛋76℅是水;鱼85℅是水;蔬菜90℅是水。

3、生命离不开水,水就像母亲的乳汁一样,哺育着地球上所有的生命。

4、我们在研究小草每天“喝水”时,在试管上滴几滴油的目的是防止水份蒸发。

3.认识物体常用的方法有:用眼睛看、用鼻子闻、用舌头尝、用手摸等。对不了解物体,为了安全起见,千万不能随便闻,更不能随便尝。

水会流动,没有固定的形状,像具有水这样特点的物体,我们把它叫做液体。

4.水的基本性质:没有颜色、没有气味、没有味道、透明、没有固定的形状,是一种容易流动的液体。

5.水的神奇之处:

(1)毛细现象(会“爬”的水——用粉笔吸墨水、潮湿的墙根、毛巾吸水、棉布吸汗) (2)表面张力现象(会“团结”的水——水黾在水面上滑行、草叶上的露珠) (3)水有压力(会“喷射”的水——水压机)

(4)水有浮力(会“托举”的水——船浮在水面、曹冲称象)

(5)溶解现象:(溶解:糖、盐、高锰酸钾、味精…… 不溶解:面粉、沙子、泥土、豆油……)

6.水在地球上的常见分布(江河湖海、冰川、暗河等)。在地图和地球仪上蓝色代表海洋,海洋的面积大于陆地面积。

7.地球上97℅的水是海洋里的咸水,只有3℅的水是淡水。而在这3℅的淡水中,约有2/3储藏在两极的冰川中,人类无法使用。

8.绝大多数的水污染是由人类活动引起的。(农业污染、工业污染、生活污染) 9.用过滤的方法净化水。

10.生活中浪费水的现象:(1)洗手、刷牙时不关水龙头;(2)洗澡涂肥皂时不关水龙头;(3)自来水管发生漏水或爆管未及时得到修理;(4)洗菜用“自来水冲洗法” …… 11.节约用水的方法:(1)用杯子装水刷牙,用盆装水洗脸;(2)用盆装水洗蔬菜、水果、餐具;(3)洗澡的水用来洗衣服、洗车、冲厕所、拖地等;(4)用完水后,要把水龙头拧紧;(5)淋浴时可间断放水,避免长时间冲淋。

5、水是生命的摇篮,水还是大自然的“空调器” (√)

2、一种物品的不同部位往往由多种不同特性的材料构成。(√) 第4单元 它们是什么做的

1、物品都是用材料做成的,材料按其来源分为天然材料和人造材料,天然材料直接来自大自然,如羊毛、木材、石料。人造材料是由加工处理天然材料,或使天然材料的性质发生变化后制造出来的。如纸、铁、玻璃和塑料都是人造材料。

2.生活中常见的天然材料:羊毛、木材、石料、陶土、棉花、蚕丝、麻、铁矿、沙粒、石油……

3.生活中常见的人造材料:毛线、纸、棉布、丝绸、麻布、铁、玻璃、塑料、尼龙、合金、油漆、……

4.纸的性质:结实程度不同、吸水性不同、透明度不同等。

5.纸的用途:书写、包装、印刷、做纸箱、卫生纸、手工、做装饰品等。

3、造纸术是东汉蔡伦发明的,造纸术是我国古代的四大发明之一。

6.纸的主要原料是木材;用废纸、稻草、旧棉布等也可以造纸。为了保护木材资料,我们要注意节约用纸。

7.常见的纺织材料:棉布、丝绸、羊毛、尼龙等。尼龙是世界上最早的合成纤维, 从石油中提炼出来的。伞就是尼龙做成的 8.棉布和尼龙的不同之处: 不同之处 棉 布 尼 龙 (1)结实程度 较结实 结实 (2)吸水性 强 弱

(3)燃烧后气味 散发焦肉气味 散发刺激气味

(4)燃烧后灰烬 灰烬飞散,颜色发白 灰烬成团,颜色发黑 9.金属的性质:

(1)金属有金属光泽。(2)金属有良好的导热性。(3)金属具有延展性。(4)金属一般都比较坚硬。

10.金属的用途:制作厨房用具、制作电线、制作奖牌、制作常见工具等。

11.塑料的优点:色彩鲜艳、重量轻、不易破碎、隔热、牢固结实、价格便宜…… 12.塑料的最大缺点:不易分解,造成环境污染。 13.塑料对环境的不好影响:

(1)占用土地。(2)威胁海洋生物。(3)影响生活环境。 14.减少白色污染的措施:

(1)少用或不用一次性塑料物品。(2)回收利用废旧塑料。(3)研制可以分解的塑料。 第5单元 提出问题

1、爱提问是人类好奇天性的一种表现,也是科学探究活动的起点。我们要不断地从爱提问发展为会提问。

2、课文要求我们尽可能多地提出问题,是因为提出问题是科学探究活动的起点。

3、科学问题的来源有三个方面,它们是: (1)在仔细观察的活动中; (2)对一些流行说法提出怀疑; (3)在进行科学小制作的过程中。

4、法布尔是世界上第一位在自然环境中研究昆虫的科学家,法布尔用毕生精力观察昆虫,著成《昆虫记》这部不朽的著作。

5、伽利略在比萨斜塔作实验,推翻了亚里士多德的“重量决定下落速度”的观点。

6、金鱼最常见的死因是贪得无厌,并不是它不知饥饱。金鱼不会捕食,所以它不会放过每一粒投向它的食物。

6、“冬虫夏草”又叫“黄金草”它兼有虫和草的处形,但非虫非草,属于菌藻类生物。它不会冬天变成虫,夏天变成草。

7、在科学探究中,寻到问题答案的方法有: (1)到图书馆或上网查资料---获得间接知识; (2)自己通过观察和实验找答案---获得直接知识。

8、为了加深理解和保持记忆,我们可以制作信息卡。

9、我们选择研究问题时,应该多提什么样的问题?

(1)多提可以通过观察、实验、调查能够找到答案的问题; (2)多提与科学知识有关的问题; (3)多提不涉及复杂知识的问题。

(4)当遇到暂时不能研究的问题时,我们要想办法把它转化成可以研究的问题。

10、当遇到暂时不能研究的问题时,我们要想办法把它转化成可以研究的问题。

11、我想要一双即能透气又柔软舒适的鞋子,你觉得应选择什么的材料?为什么? 答:胶底,因为牢固,柔软。布做鞋帮,因为透气,棉布吸汗。

12、科学家作出的结论都是正确的,我们不应该怀疑。(√)

13、科学家做的事情我们根本没法做。(×)

14、为了自己的研究需要,我可以看见什么喜欢的就采集回家研究。(×)

15、只要我们合理利用水资源,就不会面临水危机。(√)

16、很远的东西,用肉眼难看清楚,可以借助下列哪种工具(B) A.放大镜 B.望远镜 C.显微镜

17、当我们观察蚂蚁时,相要看得更清楚,可以借助下列哪种工具(A) A.放大镜 B.望远镜 C.显微镜

苏教版三年级科学(上册)总复习题

一、解释

1、科学:科学就是提出问题并想办法寻找答案的过程。

2、生物:有生命的物体就是生物。

3、毛细现象:水沿着有孔隙的材料往上“爬”或向四周扩散的现象,叫做毛细现象。

4、水的表面张力:水的表面有一种互相拉着的力,使其表面尽量缩小,这种力就叫做水的表面张力。

5、溶解:一种物质均匀地稳定地分散在另一种物质中形成溶液的过程,叫做溶解。

二、填空

1、琴纳发现了接种牛痘预防天花的办法。

2、科学家的探究步骤:提出问题→作出猜测→寻找证据→得出结论。

3、李时珍编写药物巨著《本草纲目》。

4、居里夫人证实了镭元素的存在。

5、1824年,英国人罗杰特发现了人眼具有“暂时记忆能力”,后来,电影就是根据罗杰特的解释原理制作的。

6、物体上轻下重就不容易倒。保持物体的重心,物体就会平衡。

7、物体包括非生物和生物两大部分;生物包括植物和动物两个部分。人属于动物里最高等的一个部分。

新 课 标 第 一 网

8、植物都长在水分充足、有阳光的地方。(即植物生长环境的特点)

9、鱼的身体分为头、胸、腹、尾四个部分,体表有鳞,用鳃呼吸,用鳍游泳。

10、动物分为哺乳类、鸟类、鱼类、爬行类、昆虫类、两栖类这六大类。

11、笔包括铅笔、钢笔、圆珠笔等,铅笔包括自动铅笔等;生物包括植物、动物,动物包括人等。

12、水在人体、动植物体内所占比例:人体65%是水;鸡蛋76%是水,鱼85%是水,蔬菜90%是水。

13、认识物体常用的方法有:用眼睛看、用鼻子闻、用舌头尝、用手摸等。

14、水的特点:无色、无气味、无味道,透明,没有一定的形状,能流动,有毛细现象,表面有张力、有压力、有浮力,能溶解许多物质。

15、地球上的水主要分布在海洋、河流、湖泊、冰川、地下暗河等。

16、地球上水的总量中,海洋和咸水湖中的水占97%,淡水只占3%。地球上的淡水中,水蒸气等占0.66%,河流、湖泊占0.34%,深层地下水占11%,浅层地下水占12%,以上共占24%;冰川占76%。

17、直接来自大自然的材料是天然材料,如羊毛、木材和石料等;由加工处理天然材料,或使天然材料的性质发生变化后制造出来的材料是人造材料,如纸、铁、玻璃、塑料等。

18、纸的用途是书写、擦拭、包装、印刷、装饰、广告、绘画等。

19、造纸术是我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

20、东汉蔡伦总结、发明了造纸的新技术。

21、从颜色、厚薄、牢固、毛边、吸水性、透明度等方面去辨别纸的不同。

22、纸有吸水、承受拉抻、承受弯曲的性能。

23、纸的主要原料是木材,用废纸、稻草、旧棉布等也可以造纸。我们要注意节约用纸。

24、常见的纺织材料有棉、丝、毛、人造纤维,和这些材料混合而成的材料。

25、世界上最早的人工合成纤维叫尼龙,它是从石油里提炼出来的。

26、金属有表面有光泽、能传热、能变形、能导电等性质。

27、塑料有不易分解、占用土地、污染环境、威胁生物等缺点;塑料的显著缺点也是它的最大缺点是不易分解(腐烂)。

28、伽利略在意大利比萨斜塔上做实验,推翻了亚里士多德的“重量决定速度”的结论。

29、信息卡由四个部分组成:

一、标题;

二、正文;

三、基本要点;

四、照片。

30、寻找问题的答案的方法:通过查资料、观察和实验找答案。

31、物体反弹高度和下落的高度有关。

三、判断(下面的说法,对的打√,错的打×)

1、袁隆平、爱迪生、琴纳、居里夫人、张衡、李四光、李时珍、牛顿是科学家。(× )

2、用种牛痘的方法来预防天花是爱迪生研究成功的。(× )

3、糖、洗衣粉、酒、酒精、醋、酱油、很多化学物品不能溶解于水。(× )

4、泥土、木屑、碳粉等能溶解于水。(× )

5、木板、玻璃、棉布是人造材料;石料、棉花、木头、铁矿、沙粒、石油是天然材料。( √)

6、动物有生命,植物没有生命。(× )

7、电影底片以每秒24张的速度通过光源投射到屏幕上,由于眼睛有视觉暂留现象,所以看起来就是动的影像了。(√ )

8、地球上大部分的水是咸水。(√ )

9、曹冲称象用的方法就是利用了水的表面的张力。(× )

四、下面两组物品中各有哪种物品吸水性强一些

硬纸( )——卫生纸( )

棉布( )——尼龙( )

3、下面导热性较好的物品是

金属( )——塑料( )

五、答问

1、为什么好奇心很重要?

答:因为好奇心让我们有问不完的“为什么”,并驱使我们不断地寻找问题的答案。

2、一些物体有什么共同特征,才属于生物?

答:都能长大,都能繁殖,都要吃东西,都需要呼吸,对刺激都有反应,都能运动,都会死亡,才属于生物。

3、植物有哪些共同特征?

答:都有茎、叶、花、种子等部分,都需要空气、阳光、水分,都能长大,都要呼吸。

4、怎样给植物分类?

答:可以按乔木、灌木、亚灌木、草本植物、藤本植物给植物分类(即植物的分类)。

5、蜗牛身体分为哪几个部分?背部有什么?

答:蜗牛身体分为头、颈、腹、尾四部分,背部有壳。

6、蚂蚁身体由哪几个部分组成?

答:蚂蚁的身体由头、胸、腹三个部分组成。

7、小动物有哪些共同特征?(答案见2题)

8、人和黑猩猩有什么相同之处和不同之处?

答:人和黑猩猩都吃东西,都会繁殖,都能运动,都需要水,都要呼吸,都会长大,都需要一定的生活或生长空间,都会死亡。但是,人会制造东西会劳动,会说话,能直立行走,大脑发达有思维,而黑猩猩却没有这些特征。

9、动物、植物与人之间有什么相同之处和不同之处?(答案见8题)

10、水有什么重要作用?

答:①水是生命物体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在人体和动植物体内占的比例很大;②人体、动植物的新陈代谢必须有水才能完成。

11、水有哪些特点?

答:水无色无气味无味道,透明,没有一定的形状,能流动,有毛细现象,表面有张力,有压力,有浮力,能溶解其它物质。(共计11个特点)

12、什么水可以被称为被污染了的水?

答:如果水中溶解了对人体和其它生物有害的物质,水就被污染了,这种水就可以称为被污染了的水。

13、水被污染的原因有哪些?

答:①对河边的植物喷洒农药;②向河里排放工业废水和生活废水;③井里的地下水被有毒物质污染等。

14、我们应该怎样节约用水?

答:①用水后关掉水龙头开关;②洗碗水存积起来浇花;③洗衣水淘菜水存积起来可以拖地板;④用帕子抹洗汽车而不用水龙头冲洗;⑤使用节水型器具等。

15、举例说明哪些属于天然材料或属于人造材料。

天然材料:石料、棉花、木头、砂料、矿石、原油等;人造材料:合成纤维、玻璃、塑料、金属、油漆、洗涤剂等。

16、纸的生产过程是怎样的?

答:剥去树皮→将木头切成小片→将木片煮烂成浆→搅拌纸浆→漂白纸浆→沥干水份→烘干水份后压成纸张。(共7个环节)

17、纺织材料的变化和发展经历是怎样的?

答:兽皮和树叶→麻、棉、蚕丝、毛→人工合成纤维。

18、比较棉布和人工合成纤维。

棉布:较结实,吸水性强,燃烧时散发烧纸张的气味,有白色灰烬;人工合成纤维:结实,吸水性弱,燃烧时散发刺鼻的气味,灰烬成团,颜色发黑。

19、塑料有什么优点?

答:轻便,透明,强度高,隔热性好,弹性好,不易破碎,经久耐用,价格便宜等。

20、提问题的意义是什么?

答:爱提问,是人类好奇天性的一种表现,也是科学探究活动的起点。

21、怎样才能多提问题(问题从哪里来,科学问题的来源)?

答:①在观察中提出问题;②在怀疑结论中提出问题;③在制作过程中提出问题。

22、选问题的标准和方法是什么?

答:①能找到答案;②书上能查到答案;③上网能查到答案;④通过观察能回答;⑤通过实验能回答。

23、如何选择我们能研究的问题(选择研究的问题时,应多提什么样的问题)?

(1)多提可以通过观察、实验、调查能够找到答案的问题; (2)多提与科学知识有关的问题; (3)多提不涉及复杂知识的问题。

(4)当遇到暂时不能研究的问题时,我们要想办法把它转化成可以研究的问题。

24、什么问题与科学知识有关?

1、和生物有关的知识;

2、和物体的运动变化有关的知识;

3、和地球天文有关的知识。

25、物体反弹的高度和下落的高度有关吗?

物体反弹的高度越高

物体下落的高度越高 占地球上水总量

一、实验

1、金属的导热、延展、导电实验

实验题目:金属的导热、延展、导电性质实验。

实验器材:烧杯、粗细相同(或是较为接近)的铜丝、铁丝、铝丝、木棍、塑料棍、热水、砧板、锤子、粉笔、一节1.5伏的电池、一个小电珠、一段长导线。 实验目的:认识金属的性质 实验一:金属具有导热性

实验方法:先用手捏捏各种棍状物体,感觉一下它们没有放进热水前的温度。然后往烧杯中加入半杯热水,把粗细相同的铜丝、铁丝、铝丝、木棍、塑料棍同时放入水中,过一会儿,再用手捏捏各种物体,感觉它们现在的温度,经过放进热水前、后温度的对比,我们发现,铜丝、铁丝、铝丝等金属制品比木棍、塑料棍温度升得快。 实验结论:金属具有良好的导热性。

※ 如果实验物体不是棍状物,而是平时生活中的常用物体,选择时一定注意金属物体比非金属物体大些,这样在相同情况下金属先热,更能说明金属的导热性能好。 实验二:金属具有延展性

实验方法:用手捏住把铁丝、铜丝的一端,把另一端放到砧板上用锤子用力锤打,随着锤打次数的增加,我们发现金属丝在慢慢变扁、变宽、变长。放下它们,再分别锤打木棍、粉笔,发现它们在锤打时碎了、劈裂了,这个现象告诉我们,金属具有延展性。 实验三:金属具有导电性。 实验方法:将一端裸露出金属的导线缠绕在电珠的螺旋壳上,然后把电珠黑色的突起接在电池的铜帽上,拿起导线另一端露出金属的部分与要检验的物体捏在一起,用物体接触电池的锌片,注意不要让导线接触到电池的锌片,以免干扰学生的正确认识。依次检验后,我们发现:将金属物品连接在电路中,小电珠都能发光。而木棍、玻璃等不能使电珠发光,因此实验后我们的结论是:金属具有导电性。总结以上三项实验,我们的结论是:金属具有导热、延展、导电的性质。实验完毕,整理用具。

2、使沉在水里的物体浮上来的方法实验

实验题目:使沉在水里的物体浮上来的方法实验

实验器材:橡皮泥、水槽、水、土豆(鸡蛋、苹果、梨)、大烧杯、药匙、盐、搅拌棒、泡沫板(没有泡沫板可用别的能漂浮的物体代替。如木板、或是挖掉侧面的塑料瓶等)

实验目的:知道用改变形状、增大体积,水中加盐、增大水的浮力,借助漂浮物这三种方法能使沉在水里的物体浮上来。

实验一::用改变形状、增大体积的方法使沉在水里的物体浮上来

实验方法是:把捏成团的橡皮泥放入水中,看到橡皮泥是沉在水里的。捞出橡皮泥,把橡皮泥捏成船形或碗形,再放入水中,看到橡皮泥浮上来了。

实验结论:在不改变物体重量的情况下,改变其形状尽量增大它的体积,就会使在水中下沉的物体就会浮上来。

实验二:用水中加盐、增大水的浮力的方法使沉在水里的物体浮上来

实验方法:把土豆放入装水的大烧杯中,看到土豆沉在水底。捞出土豆,向水中加入两药匙盐(视土豆大小,决定加盐的匙数)用搅拌棒搅拌后,再放入土豆,我们看到的现象是,土豆浮起来了(土豆如果不能浮起,就向水中慢慢加盐、搅拌,直至土豆浮起来。)这个实验说明:向水中加盐、增大水的浮力的方法能使沉在水里的物体浮上来。 实验三:借助漂浮物使沉在水里的物体浮上来 实验方法是:把橡皮泥放入水中,看到它在水中是下沉的状况后,将其放到漂浮的泡沫板上,这时我们会看到橡皮泥借助泡沫板受到的浮力漂浮在水面上(如果现场提供的物体较大、泡沫板较小可以把几块泡沫板固定在一起)。这个实验说明:水中下沉物体借助漂浮物也可以浮上来。不过要注意的是:漂浮物受到的水的浮力,一定要大于漂浮物自身的重量加上下沉物体的重量,否则就会因超重使两个物体一块沉入水底。实验完毕,整理用具

第二篇:小学科学课件,反思,教案,复习提纲,试卷

五年级科学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洪溪小学科学教研组

8、地球仪上连接南北两极,只是南北方向的线叫做纬线 ( ) 9

一、选择题(20分)

1、下面 动物已经濒临灭绝。 A 麻雀 B 乌龟 C 藏羚羊 D鲨鱼

2、、地球自转的方向是( )。

A、自西向东 B、自东向西 C、自南向北

3、生物和非生物相互联系、相互影响,是一个统一的整体,我们把它们叫做 系统。A 系统 B 生态 C 生态系统

4、同一个物体,滚动和滑动比较,滚动时的摩擦力要( )。 A、比较小 B、比较大 C、一样大

5、 F1赛车的轮胎很窄,可以 与地面的摩擦力。 A、减小 B、增大 C、变小

6、下列动物中是杂食动物的是 。 A 蚯蚓 B 蚜虫 C 蝴蝶

7、下列城市中,一天中最先迎来黎明的城市是( )。 A、北京 B、杭州 C、乌鲁木齐

8、橡筋被拉长时产生的力叫________。 A、弹力 B、拉力 C、摩擦力

9、当北京奥运会开幕的时候,美国纽约的人们将会在 通过电视观看到盛大的 开幕式直播。

A、上午 B、下午 C、晚上

10、天文学家哥白尼的伟大著作是( )。 A《天体运行论》 B 《天论》 C《八十天环游地球》

二、判断题(对的打“√”,错的打“×”):(20)

1、喷气式飞机是靠反冲力运动的物体。 ( )

2、当手表或者时钟出现计时不准时,最好的校对时间方法是与同学对表 ( )。

3、太阳的东升西落昼夜交替,正确的解释是太阳不动,地球围着太阳转 ( )。

4、创立“

尼( )。

5、世界各地新年的钟声都是同时敲响的。 ( )

6、摆长越长摆的速度就越慢,摆长越短摆的速度就越快。 ( )

7、原子钟是计时精确度最高的计时工具。 ( )( )

10、“傅科摆”可以证明地球在自转 ( )。

三、填空题(20分)

1、在一定限度内,橡筋下端挂的钩码越多,橡筋产生的弹力 。

2、地球自转的方向是 。

3、太阳的东升西落昼夜交替,是因为 。

4、以 为食物的动物叫植食动物,以 为食物的动物叫肉食动物,两种食物都吃的动物叫 动物。

5、在地球的南极、北极附近,太阳升起就不落下去的日子叫 ; 只有黑夜而没有白天的日子叫 。

6、生物和非生物相互联系、相互影响,是一个统一的整体,我们把它们叫做 系统。

7、我国古代把一昼夜分为 时辰,每个时辰合现在的 小时。

8、麻雀、鹰、小麦这些生物构成了田野生态系统的一条食物链,在这条食物链中,生产者是 ;消费者是 。

四、填图题(20分)

1、看图回答问题

如果大量捕杀青,会产生什么后果?

(2)如果没有蔬菜,会发生什么情况?

六、问答题(20分)

1、请写出五种野生保护动物的名称。

2、请你谈谈我们应该如何保护野生动植物?

第三篇:六年级科学下册第二单元复习提纲

六年级科学下册第二单元魏铭洋

1、我们生活在物质构成的世界里,所有的物质都在不停地运动,还会发生变化。

2、世界是物质构成的。

3、我们能直接或间接观察到的实际存在的东西都是物质,整个世界都是由物质

1、我们身边的物质构成的。

4、我们身边的书、本子、桌子、电灯、动物、植物,包括我们自己都是由物质构

成的。空气、电、火、风、声音也是物质。

5、物质都会发生变化,有的物质变化快,有些物质变化比较缓慢。

1、混合沙子和豆子的实验,两种物质基本没变,属物理变化。

2、观察到“没有明显变化”跟观察到“明显变化”的现象同等重要。

3、在加热白糖的过程中,白糖先是由固体的糖变成液态的糖,这属于物理变化;

接着液态的糖由透明变成黄色、红色、褐色,最后变成一种黑色物质——炭,

并伴有焦味,这属于化学变化。

2、物质发生了什么变化

4、加热白糖的过程中,蜡烛既发生了物理变化,也发生了化学变化。

5、物质的变化可以划分为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两类,它们的区别在于是不是产生

了新的物质。

6、一些物质在变化过程中,既会发生化学变化又会发生物理变化。

7、物理变化只改变了物质的状态、形状、大小等,没有产生新的物质的变化。

8、化学变化产生了新的物质的变化。

1、在咀嚼米饭时,米饭中的淀粉与唾液中的酶发生化学变化产生了麦芽糖。

2、米饭、淀粉遇到碘酒,颜色发生了变化,生成的蓝色物质是一种不同于米饭和

淀粉的新物质,利用这一特性可以检验食物中是否含有淀粉。

3、米饭淀粉和碘酒的变化

3、制作神秘信件时,调制淀粉液要用热水,因为淀粉不溶于冷水。

4、滴管的正确使用方法:①用手指把滴管橡皮囊中的空气排干净;②放入液体中,

松开橡皮囊;③从容器中拿出滴管,把液体滴入要实验的材料中,注意滴管不

能碰到实验材料。

1、做小苏打和白醋混合实验时,小苏打和白醋的比例是1:3。

2、做小苏打和白醋混合实验时,盖玻璃盖是为了防止产生的气体因操作不当散失。

3、做小苏打和白醋混合实验时,产生的气体可以使燃烧的细木条熄灭。

4、做小苏打和白醋混合实验时,实验后的玻璃杯比实验前要凉一些。

4、小苏打和白醋的变化

5、二氧化碳是一种不助燃、比空气重的具有特殊性质的气体。

6、小苏打和白醋混合,会迅速产生大量的气体——二氧化碳,反应后留下的液体

是醋酸纳。

7、我们喝的一些饮料中,就含有二氧化碳气体,当打开汽水瓶盖时,冒出的气泡

就是二氧化碳;我们呼吸时呼出的气体中也含有少量二氧化碳;蜡烛燃烧也有

二氧化碳气体产生。

8、小苏打和白醋混合实验属于化学变化。

六年级科学下册第二单元魏铭洋

1、铁生锈是一种化学变化,铁锈是一种不同于铁的新物质。

2、铁生锈是水和空气共同作用的结果。

3、在平常生活动中,铁生锈的快慢与水的多少关系很大。

5、铁生锈了

4、把铁与水、空气隔绝开是防止铁生锈的好方法。

7、控制铁生锈的速度

5、铁在盐水中生锈的速度最快,这是因为盐水能帮助铁更快地完成电化学腐蚀,

导致生锈速度加快,因此在海边的铁皮屋比在其他地方的铁皮屋生锈更快。

6、控制、减缓铁生锈的方法:①涂油脂;②刷油漆;③电镀;④用完后擦干水分;

⑤放在干燥处。

1、化学变化会伴随各种现象,根据这些现象可以初步判断物质是否发生了化学变

化。

2、铁钉放入硫酸铜溶液中,浸入硫酸铜溶液中的部分会生成红褐色的物质——铜,

没浸入硫酸铜溶液中的部分还是银灰色;蓝色的硫酸铜溶液颜色会慢慢变浅,

放置在空气中一段时间后,溶液会逐渐变成红褐色。

3、硫酸铜溶液和铁钉的反应,伴随有颜色改变、产生沉淀物的现象,属于化学变

6、化学变化伴随的现象化。

4、在化学变化过程中,常常会伴随产生一些现象——①改变颜色;②发光发热;

③产生气体;④产生沉淀物。

5、化学变化过程中,不一定伴随颜色的改变,不一定有气体产生,不一定发光发

热,不一定产生沉淀物。

6、打开电灯(发光)用毛皮摩擦橡胶棒(发热)、打开汽水瓶(气体跑出)、氧气

变成蓝色的液氧(颜色改变)等变化,虽然也伴随了一些现象,但没有新物质

的生成,因此这些变化都还是物理变化。

1、物质发生化学变化过程中一定发生了物理变化。

2、物质发生物理变化过程中不一定发生化学变化。

3、玉石加工、泡茶、加工桌椅、水银温度计、泡糖水等物质变化都属于物理变化。

4、食物被人体吸收、放烟花、煅烧石灰石、点燃火柴等物质变化都属于化学变化。

5、水泥的生产过程,包含一系列的复杂的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6、由于煤、石油等化石燃料消耗量的急剧增加,产生了大量二氧化碳,使空气中

8、物质变化与我们的二氧化碳含量不断增加,导致全球气候变暖、土壤沙漠化、大陆和两极冰川

融化,给全球环境造成巨大的压力。

7、物质的变化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

8、制作橙汁饮料的过程属于物理变化;制作柠檬汽水的过程属于化学变化。

9、物质之间的变化是常见的,物质变化后产生了新物质,它不会消失,物质是不

灭的,只不过转变成了其他物质。

10、火药的发明和古代的炼丹术有很大的关系,是古代炼丹士发明的。

第四篇:六年级科学下册第三单元复习提纲

科教版小学六年级下册科学期末总复习资料(各单元知识点)

第三单元 宇宙

1、月球是地球的(卫星),它的半径大约为地球半径的(四分之一),它的引力是地球的(六分之一),体积是地球的(四十九分之一),质量是地球的(八十分之一)与地球之间的平均距离约(38万千米),昼夜温差(310℃)。

2、1969年7月,美国的(阿波罗11号)载人飞船成功地在月球上着陆。第一个踏上月球的人是美国的(阿姆斯特朗)。

3、月球环形山的形状大多是(圆形),有(单个)的,有几个(挤叠在一起的),也有(大环套小环的)。

4、月球环形山形成原因的推测中,公认的观点是(陨石撞击说)。

5、月球围绕地球(自西向东)逆时针方向运行。

6、月球是一个(不发光)(不透明)的球体,我们看到的月光是它反射(太阳)的光。

7、月球在圆缺变化过程中出现的各种形状叫做(月相)。

8、月相实际上是人们从地球上看到的月球被(太阳)照亮的部分。

9、古代人们对月相有特别的称呼,“初一”称为(新月),“十五”称(望月)。

10、月相在一个月中的变化规律是(上半月由缺变圆,下半月由圆变缺)。

11、日食有(日全食)(日偏食)(日环食)三种,月食只有(月全食)(月偏食)两种;日食发生在(农历初一),而月食发生在(农历十五或十六)。

12、太阳是太阳系中唯一的一颗(恒星),太阳的直径约是(140万)千米。

13、当月球运动到太阳和地球中间,如果三者正好处在一条直线上时,就会发生日食。当月球运动到地球的背面,如果三者正好处在一条直线上时,就会发生月食。

14、太阳系是以(太阳)为中心,由(八大行星及其卫星)、(矮行星)、(小天体)组成的一个天体系统。这些行星与太阳的平均距离由近及远排列依次是(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

15、人们把看起来相互之间距离保持不变的星星分成一群,划分成不同的(区域),并以(人、动物或其他物体)的形状命名,人们把这些区域称为(星座)。其中有一个星座的流星雨特别有名,这个星座就是(狮子星座)。

16、大熊星座的明显标志就是我们熟悉的由七颗亮星组成的(北斗七星)。在北部天空的小熊座上有著名的(北极星)。

17、“夏季大三角”是指:天津四(天鹅座)、织女星(天琴座)和牛郎星(天鹰座)。

18、天空中闪亮的银河光带,实际上是由(1000亿—2000亿)个(恒星)组成的恒星集团,被人们称为(银河系),它的直径大约有(10万光年)。银河系不是宇宙的全部,类似银河系这样的星系还有(100亿)个,人们把它们成为(河外星系)。

19、光的传播速度是每秒(30万千米),(光年)是光在一年中所走的距离。

20、我国是世界上公认的(火箭)发源地,早在距今1700多年前的(三国时代)的古籍上就出现了(火箭)

21、我国的航天技术在世界上占重要位置,(神州)飞船圆了中国人的飞天梦想,(嫦娥一号)探月卫星又发射成功,将来我国宇航员还将(登月考察)。

第五篇:教科版四年级科学上册期末总复习提纲

一、《天气》单元

1.我们可以通过云量、降雨量、气温、风向和风速等天气特征来描述天气。

2.记录每天各种天气现象的表格叫做天气日历。

3.天气日历的作用:记录和分析气象信息,总结以往的气象规律,预测今后的天气变化。

4.天气日历中,用简化的风速等级来划分风速:0是无风,1是微风,2是大风。

5.认识常见的天气符号:晴、多云、阴、雨、雪等。会作气温数据柱状图。

6.使用温度计时,要等到温度计里的液柱停止上升或下降后,才能读数。

7.室外阴凉通风处的温度更能反映当地的气温。

8.一天中的气温变化规律是先上升后下降,清晨和晚上温度最低,午后温度最高。

9.风向是指风吹来的方向,如北风是由北向南吹的风。风向可以用风向标来测量。风向标箭头指向的方向就是风向,如箭头指向南,就是南风。可以用八个方位来描述方向。

10.风的速度是以每秒行进多少米来计算的。风速仪是测量风速的仪器。气象学家把风速记为13个等级。(书本P10的等级表读一读)

11.常见的降水形式有:雨、雪、冰雹等。雨量器是测量降水量多少的装置。降水量的单位是毫米。直筒容器可以用来做雨量器。(书本P13降水量等级表记一记)

13.天空中漂浮的云实际上是由千千万万的小水滴或冰晶组成的,它们的形状千姿百态。

14.根据云量的多少可以划分晴天、多云、阴天。(会画四幅图,在书本P14)

15.气象学家把云分成三大类:积云、层云、卷云。积云像棉花,晴好天气,会下雷阵雨;层云一片灰色,在低空,会下雨;卷云像羽毛,在高空,由冰晶组成。

二、《溶解》单元

1.溶解是指物质均匀地、稳定地分散在水中、没有沉淀、没有漂浮、不能用过滤方法分离。

2.过滤时一贴指滤纸贴住漏斗内壁;二低是指滤纸低于漏斗边缘,漏斗内液面低于滤纸;三靠是指溶液烧杯靠住玻璃棒,玻璃棒靠住三层滤纸一侧,漏斗底端靠住烧杯内壁。

3.能溶解于水的物质有糖、盐、味精、小苏打、高锰酸钾、酒精、蜂蜜、洗手液、洗发水等,不能溶解于水的物质有面粉、沙子、石头、塑料、油、水银等。

4.不同的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是不同的,食盐的溶解能力比小苏打的溶解能力要强。

5.水除了能溶解固体和液体之外,还能溶解少量的氧气、二氧化碳等气体。

6.加快物质在水中的溶解的办法有:加热、搅拌、粉碎。

7.研究水温对物质的溶解快慢的实验中,不同的条件是:一杯热水、一杯冷水。相同的条件是:水量一样、食盐量一样、食盐颗粒一样、同时倒入水中、都搅拌或者都不搅拌、杯子一样。

8.100毫升水大约能溶解36克食盐。

9.分离溶解在水中的食盐可以用蒸发的方法,比如:放在阳台上暴晒、放在锅子里烧、放在酒精灯上加热等。

10.酒精灯的火焰分为外焰、内焰、焰心三个部分,外焰的温度最高,内焰次之,焰心最低。

11.点燃酒精灯不能用燃着的酒精灯对火。

12.用完酒精灯熄火时,用灯帽将其盖灭,盖灭后需再重盖一次,以避免以后使用时灯帽打不开。绝对禁止用嘴吹灭火。

13.万一有洒出的酒精在灯外燃烧,不要惊慌,可用湿抹布或沙土扑灭。

14.分离食盐与水的装置材料有蒸发皿、石棉网、三角架、酒精灯、火柴等。

15.一杯浓盐水的底部还有未溶解的盐,我们可以用加水的方法让它溶解。

16.“可乐”“雪碧”等碳酸饮料溶解了大量的二氧化碳。

三、《声音》单元

1.音叉是一种发声仪器,用来调试乐器和测试音高。

2.一个物体(比如音叉、钢尺、橡皮筋、铁钉等)在力的作用下,不断重复地做往返运动,这种运动称为振动。声音是由物体振动而产生的。

3.声音的强弱可以用音量来描述。振动幅度越大,声音越强;振动幅度越小,声音越弱。

4.声音的高低可以用音高来描述,物体振动得越快,发出的声音就越高;物体振动得越慢,发出的声音就越低。

5.大铁钉发出的声音高,小铁钉发出的声音低;橡皮筋拉得紧,发出声音高,拉

得松,发出声音低;敲击不同水位的水杯,浅水杯发出的声音高,满水杯发出的声音低;吹不同水位的试管,满水试管发出的声音高,浅水试管发出的声音低;

6.用力拨动尺子,尺子振动的幅度大,声音强;轻轻拨动尺子,尺子振动的幅度小,声音弱。

7.尺子伸出桌面长,发出的声音低,尺子伸出桌面短,发出的声音高。

8.声音的传播方向是向着四面八方的。人说话的声音是由声带振动而产生的。

9.声音可以沿着固体、液体、气体传播。声音是以波的形式传播的。

10. 人耳分为外耳、中耳、内耳三部分。外耳有耳道;中耳有鼓膜和听小骨;内耳有耳蜗和听觉神经。

11.用棉线连接两个杯子做一个“土电话”,这个土电话是利用棉线来传播声音的。

12.这些材料传播声音的能力由强到弱依次是木尺、铝箔、尼龙线、棉线。

13.空气是传播声音的重要物质。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月球上没有空气,所以月球上不能听到对方的讲话声,他们是通过无线电设备来进行通话的。

14. 耳道是将声波传输到中耳;鼓膜是将声波转化成振动;听小骨是传递振动到内耳;耳蜗是将振动转化成听觉信号;听觉神经是将听觉信号传递到大脑。

15. 控制发生罐发出的声音变轻的方法:装满物质、用手紧紧捂住罐壁、罐内壁贴软物、固定物质在罐内壁、罐子悬挂在真空当中、放入水中摇晃、物质外面包上厚纸。

四、《我们的身体》单元

1.从外形上,人体一般可以分为头、颈、躯干、四肢。

2.人体骨骼的作用是支撑身体,保护内脏器官,进行各种各样的活动。

3. 运动后人体的呼吸和心跳都加快了。运动时人体需要更多的氧气。

4.呼出的气体和吸入的气体相比,氮气不变,氧气减少了,二氧化碳增加了。

5.人体需要的氧气由肺吸入后进入血液,再由心脏通过血管输送到全身各处。

6.心脏在两次跳动的间隙都有短暂的休息。心脏长期处在快速的跳动下会感到疲劳。

7.人体的呼吸器官包括:鼻腔、气管、支气管、肺、横膈膜。

8.人的呼吸实际上是在进行 气体交换,使氧气进入血液,同时排出二氧化碳。

9.人体的消化器官包括:口腔、食道、胃、小肠、大肠。血液循环器官包括:心

脏、血管。

10.口腔是使食物破碎,并消化少量淀粉;食道是把食物运输到胃里;胃是暂时储存食物,分解、搅拌食物,使食物成为食糜;小肠是消化和吸收养分最主要的地方;大肠是吸收食物残渣中的水分,储存干燥的未消化的食物(粪便)

11.食物在口腔里的有良好的初步消化过程,会利于整体消化器官的工作。

12.牙齿、舌头和唾液共同参与了食物在口腔里的消化过程,他们的功能各不相同。牙齿有咬碎食物的作用;舌头有搅拌的作用;唾液有湿润食物的作用。

13.牙齿有门齿、犬齿和臼齿三种,不同的牙齿有不同的功能。门齿有咬断食物作用;犬齿有撕裂食物作用;臼齿有磨碎食物作用。

14.人体的各种器官都是相互协同工作的,它们之间有相互联系的作用。

上一篇:科学实践活动报告下一篇:矿小组长岗位职责

本站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