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发展趋势论文

2022-05-12

今天小编为大家精心挑选了关于《互联网发展趋势论文(精选3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摘要:如何在农业与互联网之间找到平衡,如何借助网络的力量服务农业,都成为互联网+农业企业需要突破的课题。下面我们分析互联网+农业发展的五种模式和它们为农业带了的新变化。

第一篇:互联网发展趋势论文

移动互联网发展趋势的研究

摘要:近年来,移动互联网用户数量迅猛增加,逐步超越固定互联网用户规模,国内互联网规模日益壮大,移动互联网成为当前全球信息产业竞争的焦点。移动互联网业务的发展为移动网带来了无尽的应用空间,促进了移动网络宽带化的深入发展。本文首先简要介绍了移动互联网的定义、特点和发展,然后对当今形势下的移动互联网的发展趋势进行了研究,包括用户对移动互联网的需求趋势、新兴的移动互联网应用的产生,最后从各种角度对移动互联网的发展趋势进行了总结和展望。

关键词:互联网;移动互联网;运营商;用户需求;开放平台

The Study about the Trend of Mobile Internet Development

YANG Dong-liang

(China Tietong Anqing Branch, Anqing 246005, China)

Key words: internet;mobile internet;network operator; user needs; open platform

1移动互联网概述

随着Web应用技术的不断创新和宽带无线移动通信技术的进一步发展,移动互联网业务的发展将成为继宽带技术后互联网发展的又一个推动力,使得互联网更加普及,并以其随身性、可鉴权、可身份识别等独特优势,为传统的互联网类业务提供了新的发展空间和可持续发展的新商业模式。从最初简单的文本浏览、图铃下载等业务形式发展到当前的与互联网业务深度融合的业务形式,移动互联网业务正在成长为移动运营商业务发展的战略重点。

1.1移动互联网的定义

移动互联网是互联网与移动通信各自独立发展后互相融合的新兴市场,目前呈现出互联网产品移动化强于移动产品互联网化的趋势。从技术层面的定义,已宽带IP为技术核心,可以同时提供语音、数据和多媒体业务的开放式基础电信网络;从终端的定义,用户使用手机、上网本、笔记本电脑、平板电脑、智能本等移动终端,通过移动网络获取移动通信网络服务和互联网服务。

移动互联网的核心是互联网,因此一般认为移动互联网是桌面互联网的补充和延伸,应用和内容仍是移动互联网的根本。

1.2移动互联网的特点

虽然移动互联网与桌面互联网共享着互联网的核心理念和价值观,但移动互联网有实时性、隐私性、便携性、准确性、可定位的特点,日益丰富智能的移动装置是移动互联网的重要特征之一。

从客户需求来看,移动互联网以运动场景为主,碎片时间、随时随地,业务应用相对短小精悍。

移动互联网的特点可以概括为以下几点:

1)终端移动性:移动互联网业务使得用户可以在移动状态下接入和使用互联网服务,移动的终端便于用户随身携带和随时使用。

2)业务使用的私密性:在使用移动互联网业务时,所使用的内容和服务更私密,如手机支付业务等。

3)终端和网络的局限性:移动互联网业务在便携的同时,也受到了来自网络能力和终端能力的限制:在网络能力方面,受到无线网络传输环境、技术能力等因素限制;在终端能力方面,受到终端大小、处理能力、电池容量等的限制。无线资源的稀缺性决定了移动互联网必须遵循按流量计费的商业模式。

4)业务与终端、网络的强关联性:由于移动互联网业务受到了网络及终端能力的限制,因此,其业务内容和形式也需要适合特定的网络技术规格和终端类型。

1.3移动网与互联网的区别与联系

什么是移动互联网?对此,业界有两种观点,一种观点认为,移动互联网是互联网的延伸;另一种观点认为,移动互联网是互联网的发展方向。本文在这里对移动网和互联网的优劣势做了简要的比较,如表1-1。

表1移动网和互联网的优劣势比较

2移动互联网的发展

IT技术发展已经进入移动互联网发展的早期阶段。技术发展周期一般会持续十年时间,技术发展周期已在2年前进入下一个重大计算产品发展周期,即“移动互联网”发展周期。图1为IT技术发展周期。

在最近几年里,移动通信成为当今世界发展最快、市场潜力最大、前景最诱人的业务之一。它们的增长速率是任何预测家都未曾预料到的。

图1IT技术发展周期

2.1中国移动互联网发展现状

中国的移动互联网发展经历了以下三次浪潮:第一次浪潮从1999年中国移动运营商引入日本的分成模式;第二次浪潮是从2004年开始,中国移动互联网进入发展飞速的时期;第三次浪潮在2009年,最重大的变化是运营商获得了3G牌照。

中国具有全球最大的移动用户群,正在进入移动互联网需求的高速增长。PC互联网从2000万到1亿用了6年,移动互联网用户从2000万到1亿用了2年。智能手机使用率、3G网络覆盖率和上网资费的快速下降有效激发了移动互联网的高速增长。andriod系统凭借开放和免费策略获得长足发展。

3移动互联网的未来发展趋势的研究

3.1移动互联网领域的竞争

移动互联网是全面的价值链竞争。移动互联网产业链不断裂变和细化,主体多元化,各主体在价值链上不断进行横向延伸,因此运营商在移动互联网领域的竞争不仅来自同质企业,更多来自异质企业,如腾讯的IM、微信,苹果向运营商分通信费。

“终端+服务”模式成为产业链链高价值回报区,拉动微笑曲线上扬,同时具有带动相关产业发展和影响移动互联网运营竞争格局的力量。运营商+设备商为核心的价值链模式受到严峻挑战。

图2电信价值链分配

3.2移动互联网发展的四大力量

终端厂商、系统平台、互联网应用和运营商是移动互联网发展的四大力量。如图3所示,这几大力量环环相扣、联系紧密。

图3移动互联网发展的四大力量

1)终端:围绕终端打造综合移动互联网服务能力。大力发展智能化,建立应用商店,把握互联网服务入口,同时参与应用运营,获得长期收益。终端制造商应当结合产业链能力,精选强势的操作系统合作伙伴,运营商伙伴等。

2)系统平台:系统平台是衔接移动终端及应用的关键环节,是移动互联网战略的制高点。结合产业链能力,将操作系统与终端的紧密结合。如NOKIA与微软的合作。建立应用商店,把握互联网服务入口。同时也参与应用运营,获得长期收益。

3)互联网应用:将优秀的桌面互联网产品和服务移动化。桌面互联网产品正逐步向移动互联网转移,如IM,移动搜索,微博等。互联网应用应充分利用运营商网络资源和能力,向运营商领域或定制终端渗透。例如,Google经营接入服务、推出G1终端,腾讯推出微信。

4)运营商:运营商整合产业链资源,将最好的互联网服务引入到手机上。英国电信Vodafone提出就mobile plus战略,与雅虎、Ebay、MySpace等合作,打造生态环境。运营商还可直接提供产品和服务,采用收购、兼并、投资等方式,选择热门互联网公司,以此提升互联网服务能力。

3.3用户对移动互联网业务的需求

用户对移动互联网业务的需求趋势是:玩(娱乐化)、看(媒体化)、用(实用化)。手机游戏是目前用户付费使用最多的移动互联网应用,体现用户对娱乐化应用的认可。移动互联网成为用户获取信息的重要途径。某种程度上代替了传统媒体的功能,现在已进入微博式媒体时代,随着微博的产生,UGC(User Generated Contend,用户生成内容)性质的用户参与的内容创造的兴盛,赋予了移动互联网新的媒体特质。

中国网民偏爱网游、音乐和视频等娱乐内容,而美国网民则偏向于邮件、购物、旅行等实用型应用;中国互联网还会经历从娱乐型向实用和商务型转变的过程,这其中蕴藏巨大的商机。58同城、大众点评、口碑网等在资本及产品上的迅速扩展,是这一趋势的重要表现。

图4中美网民移动互联网业务需求对比

3.4新的移动互联网应用的产生

无论全球还是国内,排名靠前的热点应用均来自互联网公司,没有运营商主导的应用进入前列。移动互联网领域,运营商搭建的有围墙的花园快速坍塌,其门户网站访问量急速下降,英国电信2007年57%,2008年下降至22%。

绝大多数移动互联网应用都兴起于互联网,而后延伸到手机终端,如搜索、视频、博客、综合门户、电子商务等。领军企业依靠产品创新创造和获取了巨大财富。

移动互联网应用日益丰富,但市场竞争的焦点在移动互联网的用户入口:手机浏览器,手机IM、手机SNS、手机搜索、手机门户网站、应用商店。移动互联网应用呈现出需求大、用户规模大、活跃度高的特性,具有高度可扩展性和整合能力。

3.5移动互联网平台能力呈开放趋势

移动互联网的平台开放成为趋势,运营商都在开放自身的资源能力,向第三方提供业务引擎,从而推动开发者应用移动优势能力开发新应用。

1)Telenor Content Provider Access:挪威的本土电信公司Telenor开放了SMS、MMS和WAP三类API,面向内容服务,一年创造约1亿美金的收入,占总收入的6%。

2)O2 Litmus:西班牙电信开放自身O2网络应用的API,提供手机终端开发平台,提供应用软件商店服务。

3)Orange Partner:法国Orange公司通过Mobit平台向第三方提供开发环境,使其快速开发出基于手机应用的Widget,并将Wid? get嵌入Web网站上,供最终端用户订购。

4总结与判断

1)从产业链竞争角度看,产业边界日益模糊,没有可通吃产业链的公司,单纯企业竞争已逐渐转移为由若干企业组成的产业链/产业网/生态系统的竞争。运营商发展移动互联网业务要有所为有所不为。运营商管道化的趋势不可避免,如何发展高价值的管道是移动运营商需要考虑的方向。

2)从用户需求角度看,传统的移动应用基本以移动特有业务为主,如短信,彩铃,彩信等,未来的移动应用应具备互联网特性,且以从下到上的需求满足主。日益丰富智能的终端是接触用户的第一界面。

3)从业务特点角度看,相比桌面互联网,移动互联网业务更加实用化和娱乐化。浏览器应用和客户端应用并存,客户端应用带来了更好的用户体验。传统互联网的社区是虚社区,手机则是实社区,具有实名、实时、个性化、准确性的特点,位置是关键。

4)从商业模式角度看,两网之间商业模式有着较大差异,运营商需要适应,并创造移动互联网的新商业模式。

5)从运营管理角度看,移动互联网的产品推出速度很快,对运营商的产品开发运营流程和机制提出全新挑战。

参考文献:

[1]侯自强.移动互联网:SP的未来之路[J].传媒,2007(10).

[2]常小兵.移动互联网背景下的商机[J].现代国企研究,2011(5).

[3]侯自强.互联网革命性发展的战略构想[J].科技促进发展,2009(1).

[4]彭旭知.中国移动互联网战略思想的三重转变[J].通信企业管理,2008(8).

[5]高智敏.融合通信应用火热中国电信积极应对移动互联网新形势[J].通信世界. 2011(32).

[6]戴建华,任锦鸾.移动互联网时代运营商3G业务能力提升策略探讨[J].移动通信,2011(17).

作者:杨栋梁

第二篇:互联网+农业发展趋势浅析

摘要:如何在农业与互联网之间找到平衡,如何借助网络的力量服务农业,都成为互联网+农业企业需要突破的课题。下面我们分析互联网+农业发展的五种模式和它们为农业带了的新变化。

关键词:互联网+;农业;发展

互联网能降低生产成本,提高农业经济效益,缩短产品到餐桌的距离,也同样能帮助农业解决信息不对称的滞销问题,减少农产品市场交易风险和经济损失。“互联网+农业”实际上已经深入到生产、加工和销售等农业产业链的各个环节。尤其在巨头和资本的推动下,“互联网+农业”显然已经站在风口上,这也正是互联网赋予农业的新机遇。

一、互联网+农业发展的五种模式和它们为农业带了的新变化

(一)注入资本,强势打造新型农产品品牌

产品的附加值一直是国内农业发展中的痼疾,而农业企业多数都被成本与管理压得抬不起头来,很少有资源和能力去探索品牌化的成长道路。不过,随着互联网向农业领域的延伸,这些问题都开始得到解决,也出现了如褚橙、潘苹果、柳桃这样的高端农产品品牌,还有三只松鼠、獐子岛等果品海鲜电商品牌。

以联想为例,资料显示,联想控股于2010年开始涉足现代农业投资领域,并于2010年7月正式成立农业投资事业部,2012年8月9日佳沃集团正式成立。公司当前聚焦于水果、茶叶等细分领域进行投资,“佳沃”蓝莓每公斤定价超过500元。目前,佳沃已经成为国内最大的蓝莓全产业链企业和最大的猕猴桃种植企业。联想目前采取的方式未来肯定是很多互联网公司的道路,通过资本注入和品牌塑造,互联网企业与农产品结合起来,走上农业产业化的新道路。不过,这样的道路也许只适合大型的互联网公司,特别是屈指可数的这些国内IT业巨头,而且风险系数很大,需要有足够的抗风险能力和渠道布局水平,否则易功亏一篑。

(二)改造传统,创造农业经济的线下体验

互联网技术让农产品实现从“田间”到“餐桌”的全程透明化,让农业公司从中看到广阔的“钱景”。比如,一些农业大棚通过物联网实时监测,应用大数据进行分析和预测,就能够实现精准农业,能够降低单位成本,提高单位产量。与此同时,还可以将大棚种植与农业体验经济结合,推出类似偷菜一样的采摘体验,如果再将社区经济和社交应用结合起来,必然具有很好的未来前景。

(三)全面下乡,渠道网络借助互联网进行升级

互联网本质上属于一种渠道,传统企业可以借助这种渠道将原来难以组织的农村渠道组织起来,充分发挥互动性和高效率,这将让很多传统的涉农企业受益。比如,新希望是国内最大的农牧企业之一,2015年1月29日,公司同南方希望、北京首望共同出资设立慧农科技,将做强农业互联网金融上升为企业的未来战略之一。公司在已有的养殖担保和普惠担保金融创新模式基础上,挖掘和整合各渠道资源,打造千企万家互联互通的农村金融服务网络,未来将业务延伸至农资服务需求、农村消费需求等。

(四)网络下沉,抢滩农村市场“第二战场”

在互联网+农业大潮中,电子商务企业自然是排头兵。数据显示,2016年农村电商市场规模将达到4600亿元,谁也不想掉队。资料显示,去年以来,商务部已会同财政部在河北、河南、湖北等8省56县开展了综合示范工作推动阿里、京东、苏宁等大型电商和许多快递企业布局农村市场,鼓励传统的供销、邮政等实体企业在农村积极尝试线上线下融合发展。目前,有24个省市31个地县在阿里平台设立了“特设馆”,在淘宝网正常经营的注册地为乡镇和行政村的网店更是达到163万家,其中经营农产品的网店已经接近40万个。

电子商务企业在农村的发展是互联网+农业的重要内容,但如何将农产品卖出去让农民增收一直是难以解决的大问题,谁率先找到出路谁就能获得农民的喜爱。

(五)扎根基层,打造农村营销根据地

从全国来看,中国移动很早就开始的农信通借助运营商的渠道曾取得不错的市场结果,中国电信的信息化农村建设也在很多地方获得农民的欢迎。现在,各种各样的农村网站也在兴起,全国涉农的网站已经超过了3000个,村村乐、万村网、三农网、新农网、村村通网等逐渐形成了自己的核心资源。农村市场非常广阔而分散,需要长期的扎实的工作来稳步推进,而且,农村市场的渠道具有很强的排他性,谁先站住了就会拥有先发优势,后来者的成本会很高,所以,拥有互联网上的农村渠道网络资源,就等于掌握了农村互联网发展的关键点,未来可以大展拳脚。

以上总结的五种互联网+农业的商业模式未必全面,但基本概括了目前具有可落地执行的基本策略。不管是大型的互联网公司,还是涉农的强势企业,甚至仅仅在农村成长起来的农村信息网站,农村的广阔天地,都是大有可为。唯一需要牢记的是坚持坚持再坚持,农村市场不是一天就可以建成的。

二、互联网+农业为农业带来的变化

(一)解决了农业生产的标准化的问题

农产品生产无法标准化,一直是制约农业发展的重要因素。而互联网+的技术应用能够解决采集农业生产现场的光照、温度、湿度等参数及农产品生长状况等信息,再将采集的参数信息汇总整合,最后通过智能系统进行定时、定量、定位处理。互联网+可以从生产环节彻底改造农业,使农业自动化、精准化、减少人力、降低成本,并最终实现农产品生产的标准化。

(二)解决了廉价、高效的销售问题

农产品通常没有品牌,导致农产品附加值低、农民盈利空间狭小。通过互联网的微博、微信、QQ等新型的社交工具媒介,推出了如褚橙、柳桃、潘苹果等农产品,解决了农产品打造品牌的作用。

互联网+农业的营销运用大数据精准定位目标客户,避免地毯式营销,建设性的改变了以往高端农产品的居高不下的销售费用,降低了成本,提高了农户的收益水平。

(三)解决了农产品的安全可溯源问题

如何解决食品安全和食品信誉问题?互联网+使农产品可追溯成为可能,通过一个二维码,消费者就可以在手机扫描后看到这个产品的追溯信息,哪里耕种、何时采摘、谁来采摘、包装日期等一应俱全。而这些都需要互联网、物联网、网络视频以及云计算等技术的支持。用互联网技术实现农产品生产过程的全程可溯,再加上质检等权威机构的合作,就为广大人民群众创造出真正的透明、安全的供应链条。

未来,互联网在打造食品安全和现代农业品牌,进而通过品牌运作对种植、养殖、加工、物流、营销等产业链各环节进行垂直整合,再进一步向休闲农业、循环农业、高科技农业、有机农业、旅游农业甚至农业金融等方面进行横向拓展,这方面必然孕育着更大的市场价值机会。“互联网+”给农业现代化的加快发展带来了历史性的机遇。

作者简介:许江伟,2000年毕业于中国煤炭经济学院,中共三门峡市委党校,讲师。

作者:许江伟

第三篇:互联网通信技术的发展趋势

摘 要: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进步,我国逐渐进入到信息化时代中,在先进的网络技术支持下,信息能够高效、快递的传输,大大改善了沟通和交流效率,社会效益也得到很大的提升。本文主要对互联网通信技术进行了概述,分析了互联网通信技术的发展趋势,并探究了稳定、安全的互联网与通信网络的建立,以期推动互联网通信技术的发展,满足人们对信息通信的要求。

关键词:互联网;通信技术;发展趋势

依托于计算机科技的互联网技术为人们的互动交流提供了极大的便利,促进了企业同外部的交流,有利于市场经济的发展。研究互联网通信技术的发展趋势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能够为互联网技术的发展指明方向,提高互联网通信技术的应用范围和利用率,为相关研究提供参考意见。

一、互联网通信技术概述

通信社交软件、社会性网络服务软件及即时通讯软件等是当前互联网通信技术的主要应用方向,在人民群众中具有极高的普及度,为未来通信应用的发展提供了坚实的保障。目前互联网通信技术的应用体现在社会性网络服务应用、微博通信和社交软件这三个方面。其中微博通信应用率最高,互动性和信息传播速度极快,给用户提供了一个发布信息和沟通交流的平台,其特殊的评论、专访功能,也有助于微博通信应用范围的扩大[1];应用、内容、关系链和用户属性共同构成了社会性网络服务应用,在商业网站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使企业能够获取相关客户信息,提高了企业的综合实力;手机用户是社交软件的主要应用群体,该通信软件同用户的通讯录整合了起来,更加便于查找联系人,进行实时性的沟通和交流,其最大的优势在于方便、快捷,备受广大用户的青睐。

二、互联网通信技术的发展趋势

从整体上来看,当前互联网通信技术应用的共同点即高效、即时,在传统通信基础上更加便于用户进行情感交流,也是互联网通信技术未来主要的发展趋势。在社会性网络服务平台(SNS)应用范围日益扩大的过程中,互联网通信技术一方面会起到应用内容的承载作用,另一方面还会作为其他类型通信应用的操作系统。就拿社交网络服务网站的典型代表—Facebook来说,其作为社交工具,是第三方应用的关键运行平台,实现了多种应用的整合[2]。除此之外,在微博通信应用方面,用户层次和结构更加细化,这类即时通信工具包括常见的MSN、QQ,实现了大众通信应用向小众群体应用的转化。微博通信应用同手机通信录的社交软件(KIK)、Web产品的融合度不断提升,以手机通讯录为基础,形成了一种新型、有效的通信方式,从最初的媒体工具转型为重要的沟通工具。手机平台具有非常广阔的发展前景,同时也为SNS和微博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条件,逐步向着电子商务应用服务的领域开拓和发展[3]。

互联网技术的完善为通信应用的发展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动力,将全球范围内的高效沟通、交流提供了平台。新型通信技术在未来的发展过程中必须要紧紧依靠互联网技术,加大设计和开发力度,强化同外界的沟通,有层次、有步骤的推進互联网通信技术的应用发展。

三、构建稳定、安全的互联网与通信网络

当前建立在互联网基础上的通信网络仍存在一定的弊端,设计不够优化,并未实施统一的标准规定,再加上用户人为因素的影响,最终取得的效益不高。为了有效的解决这一问题,提高产品质量,应强化对互联网与通信网络的安全管理工作,结合互联网的基本特点,对通信网络维护管理人员的行为进行限制和约束,保障通信网络的稳定运行[4]。同时,还应将互联网与通信网络安全防护意识灌输到每位用户和网络管理人员心中,合理利用安全技术,消除软、硬件方面存在的安全隐患,对通信网络进行定期的检测,发现漏洞问题后进行及时、有效的处理。

在建立安全性较高的互联网与通信网络的过程中,必须要从根本上做好防护工作,合理的运用多种先进的技术措施。基于互联网的通信网络建设过程中,安全防护措施包括以下几种:1)网络隔离技术。要提高对传统网络隔离技术的重视,将其同其他多种安全防护手段结合起来,有效提高通信质量;2)数据加密技术。通过对信息交流过程的加密处理,借助密钥技术的优势,将通信技术安全程度提升到一个新的层次,改善了通信网络结构的可靠程度[5];3)防火墙技术。利用防火墙技术限制用户的权限,在授权的情况下才可以进行访问操作,有效排除外来不稳定因素的干扰。

四、结语

互联网技术已经在多个行业领域中实现了普遍应用,产业链逐步优化和升级,具有很强的互通性和开放性,向着更加标准化、规范化的方向发展,为我国信息化建设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当前人们的日常生活和工作离不开互联网通信技术的支持,该技术增强了各方面信息的整合度,可以将多元化的数据信息呈献给用户。在这种发展趋势下,必须要加大对互联网通信技术的研究和开发,在实践应用中不断创新和改革,优化互联网通信格局,实现全方位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常其刚.互联网通信技术的应用研究[J].电脑知识与技术(学术交流),2012,11(06):259-260.

[2]陈红兵,李俊兵,黄婷婷.互联网通信技术的应用研究[J].信息技术,2009(05):129-130.

[3]张磊.基于新型互联网通信应用技术以及发展趋势分析[J].新应用,2013,11(21):214-215.

[4]何激扬.关于互联网通信技术的应用研究[J].无线互联技术,2014(06):34-36.

[5]马永.浅谈互联网通信技术的发展趋势[J].信息技术,2013(14):176.

作者:刘悦

上一篇:工程项目质量控制论文下一篇:大学生服务员毕业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