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酒店业供给侧

2022-07-27

第一篇:中国酒店业供给侧

中国铁路总公司关于推进铁路供给侧改革深化现代物流建议

若干措施的通知

为了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供给侧改革的要求,适应企业货主降低物流成本的需求,充分发挥铁路运输绿色环保低能耗的优势,扩大铁路在综合交通运输体系中的市场份额,现就进一步深化货运改革工作通知如下:

一、扩大铁路局运价调整自主权。以煤炭、冶炼物资为重点,通过扩大铁路局运价调整自主权限,坚决实现货运量止跌回升。一是直通运输运价自主下浮幅度由现在的15%调整为30%,下浮幅度不超过30%时由始发局自主确定,超过30%报总公司审批;管内和邻局运价仍执行既有政策。二是煤炭运价下浮不超过20%,由铁路局自主确定(包括管内和直通),已经实行管内下浮的铁路局仍执行原管内政策。三是石油仍执行既有运价政策。四是氧化铝(0562)、铝锭(0561027)由总公司统一协商确定,目前暂时执行既有运价政策。五是对关联性强的港口金属矿石(04),运价下浮不超过20%由铁路局自定,超过20%时由总公司统筹协商确定。六是对焦炭(03)实行实重计费,并执行统一的运价下浮政策,敝车装运焦炭时禁止加装围挡,禁止收取围档杂费,并应装满敝车容积。七是对钢铁及有色金属产成品(钢锭钢坯0520、钢材0530、有色金属及其加工村057

1、半导体材料057

3、石油套管油管0574),实行实重计费,严格执行装载加固方案,并执行统一的运价下浮政策。八是原联动区域内高于可变成本且运价下浮超过30%的项目仍可延续。

二、统一合资铁路与国铁直通运价。对直通运价高于国铁的合资铁路,调整为国铁统一运价水平;经由国铁和合资铁路并有运价下浮的,国铁和合资铁路实行统一的运价下浮幅度。有关合资铁路的运价调整工作,由铁路局组织相关合资公司依法合规办理。

三、加快推进35吨敝顶箱运用。35吨敝顶箱是充分运用现在车辆能力,改进集装箱适用范围,提高集装箱运用效率,争取零散大宗货源、有效降低两端物流成本的有效手段。一是明确35吨敝顶箱计费方式。为保证合理比价关系,35吨敝顶箱按货物对应的整车计费方式计价,铁路建设基金等亦按整车相关政策执行。敝顶箱吊装费用免收。敝顶箱使用费占用费另行公布。二是加快购置35吨敝顶箱。鼓励铁路局和企业自行购置敝顶箱,对企业自备敝顶箱实行免费回空。三是各铁路局加快35吨箱办理站建设,对已有吊装设备达不到35吨的抓紧加入,非集装箱办理站抓紧配置简易移动吊。

四、加强专用线收费管理和建设运用。一是规范铁路部门的专用线收费,铁路局要制定规范合理的铁路部门代运营、代维护费用标准,统一收取费用,禁止各专业部门和下属单位向专用线产权单位收取任何费用降低专用线产权单位运营成本。二是3月底前完成管内所有专用线产权单位、经营单位、收费项目、收费依据的摸底,制定清单目录。三是大力协调地方政府和专用线产权单位,清理收费项目,降低收费标准,并签订相关协议,杜绝专用线产权单位高收费、多收费问题。四是加快路产专用线建设,积极协调地方政府和企业,努力推进“煤进厂”、“线进港”。五是积极引导和鼓励相关企业的社会资本修建铁路专用线,严格落实新出台的专用线建设管理办法,对违反“四公开、三不得、四不准”要求,阻碍专用线建设的严肃处理。

五、加强运价监督检查和指导。一是各铁路局要严格执行先降两端杂费、再降运费等相关要求,清理两端不合理收费。二是铁路局要制定避免价格不实和恶性竞争相关制度措施,严格下浮程序,狠抓规范操作。三是对铁路局利用自主定价权造成铁路内部恶性竞争的情况,要及时予以纠正并加大问责。四是制定制度,防止产生利用运价下浮、内外勾结的腐败问题。

六、推出新的激励考核措施。一是出台财务清算激励政策。铁路局要找准运价最佳平衡点,最大限度扩大市场份额、提高经济效益,总公司以全路实际完成的分品类大宗货物平均运价率水平为基准,对铁路局各品类大宗货物完成运价率高于全路平均水平的,按月奖励始发局。具体办法以财务部发文为准。二是加强货物发送量考核。为大力开发货源,将货物发送量纳入铁路局负责人经营业绩考核,以2015年各局货发送量为目标值,货物发送量较目标值增(减)1%加(减)1分。

七、建立到达端营销责任制。明确到大局为到达货物营销责任主体,到达局要对大宗原材料到达企业进行调查分析,通过货物到达梳理供给货源,通过到达端掌握供货企业,有针对性地开展营销,将铁路运输植入到达端企业供应链。对跨局到达货,总公司组织统一协调。

中国铁路总公司

2016年3月18日

第二篇:供给侧改革

我国经济增速自2010年以来波动下行,持续时间已有5年多,经济运行呈现出不同以往的态势和特点。其中,供给和需求不平衡、不协调的矛盾和问题日益凸显,突出表现为供给侧对需求侧变化的适应性调整明显滞后。这就需要在适度扩大总需求的同时加快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用改革的办法矫正供需结构错配和要素配置扭曲,减少无效和低端供给,扩大有效和中高端供给,促进要素流动和优化配置,实现更高水平的供需平衡。

为什么要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需求结构已发生明显变化。一是“住”“行”主导的需求结构发生阶段性变化。二是需求结构加快转型升级。随着收入水平提高和中等收入群体扩大,居民对产品品质、质量和性能的要求明显提高,多样化、个性化、高端化需求与日俱增。三是服务需求在消费需求中的占比明显提高。随着恩格尔系数持续下降、居民受教育水平普遍提高和人口老龄化加快,旅游、养老、教育、医疗等服务需求快速增长。四是产业价值链提升对研发、设计、标准、供应链管理、营销网络、物流配送等生产性服务提出了更高要求。

供给侧明显不适应需求结构的变化。一是无效和低端供给过多。一些传统产业产能严重过剩,产能利用率偏低。二是有效和中高端供给不足。供给侧调整明显滞后于需求结构升级,居民对高品质商品和服务的需求难以得到满足,出现到境外大量采购日常用品的现象,造成国内消费需求外流。三是体制机制束缚了供给结构调整。受传统体制机制约束等影响,供给侧调整表现出明显的黏性和迟滞,生产要素难以从无效需求领域向有效需求领域、从低端领域向中高端领域配置,新产品和新服务的供给潜力没有得到释放。

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供需结构再平衡的内在要求。供需结构错配是我国当前经济运行中的突出矛盾,矛盾的主要方面在供给侧,主要表现为过剩产能处置缓慢,多样化、个性化、高端化需求难以得到满足,供给侧结构调整受到体制机制制约。需求管理政策重在解决总量问题,注重短期调控,难以从根本上解决供需结构性矛盾,也难以从根本上扭转经济潜在产出水平下行趋势。当前,只有加快出清过剩产能,处置“僵尸企业”,推进资产重组,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服务业,建立有利于供给侧结构调整的体制机制,才能实现更高水平的供需平衡,增强我国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内生动力。

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国际背景

全球低增长困境的症结在于结构性改革迟缓。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爆发以后,美国、欧盟、日本等主要经济体都采取了史无前例的量化宽松政策,通过直接购买资产和债券、降低利率甚至实行零利率或负利率等方式,大规模增加市场流动性,提振市场信心。但从实际效果看,全球经济复苏迟缓,市场需求持续低迷,大宗商品价格大幅回落,主要经济体全要素生产率增速放缓。可见,单一的需求刺激并没有取得预期效果,需求管理的短期政策虽在抵御危机冲击上发挥了一定作用,但中长期结构性问题并没有得到根本解决,增强经济增长动力还需要推进结构性改革。

国际分工格局重构对结构性改革提出紧迫要求。过去一个时期,欧美国家是主要的产成品消费市场,东亚国家是主要的生产基地,中东、拉美、非洲等地区是主要的能源原材料输出地。国际金融危机后,这种“大三角”分工格局悄然发生变化。欧美国家信贷消费模式难以持续,转向推进再工业化战略,一些高端制造业出现回流;能源原材料生产国迫于新能源技术快速发展的压力,着力延伸产业链,提高产品附加值;人力资源丰富的国家凭借劳动力低成本优势,抢占劳动密集型产业的国际市场。全球分工格局加快调整,跨境资本重新配置,各主要经济体都力求通过结构性调整提升分工位势,争取更有利的分工地位。

加快结构性改革是打造我国国际竞争新优势的关键。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我国对外开放水平不断提高,国际竞争力明显增强。凭借低成本优势和较强的产业配套能力,我国在全球贸易中的地位迅速上升。但也要看到,随着我国要素成本逐步提高,传统比较优势逐步减弱,而新的竞争优势尚未形成,面临“前有围堵、后有追兵”的双重挤压态势。这就要求我国从供给侧发力,加快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培育建立在新比较优势基础上的竞争优势。

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要突出问题导向

着力减少无效和低端供给。产能过剩、库存过大是无效和低端供给的集中表现。2015年底,我国钢铁产能利用率已降至70%左右,煤炭产能利用率还要更低一些,产能过剩问题十分突出;商品房待售面积达7.2亿平方米,创下历史新高,尤其是三四线城市库存压力很大。过剩产能和积压的库存沉淀了大量的厂房、土地、设备和劳动力等生产要素,使得要素无法从过剩领域流到有市场需求的领域、从低效率领域流到高效率领域,降低了资源配置效率。去产能、去库存是减少无效和低端供给、提高经济运行效率的根本举措。

着力扩大有效和中高端供给。有效和中高端供给不足是导致国内消费外流、消费潜力难以释放等问题的主要原因。2015年我国居民出境超过1.2亿人次,境外消费达到1.5万亿元人民币,其中至少一半用于购物,而且购买的商品层次呈下移态势,从以往的高档奢侈品转向性价比高的日用消费品。这反映了我国供给体系和产品品质明显不适应市场需求变化,不适应居民消费结构升级的要求。必须通过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高供给的适应性和灵活性,提升有效供给能力。

着力推进体制机制改革。当前,行业准入限制阻碍了生产要素在行业间和行业内的自由流动;“玻璃门”“弹簧门”“旋转门”增大了民营企业进入障碍;金融市场不完善,降低了资金配置效率;市场诚信体系不健全、消费者权益得不到充分保护,致使消费者“用脚投票”,转向境外消费市场;知识产权保护不力,抑制了企业技术创新潜力的释放。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可以打通要素流动和再配置的通道,使生产要素从无效需求流向有效需求领域、从低端领域流向中高端领域,进而提高要素配置效率。

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仍要做好需求管理

供给和需求是宏观经济管理的两个方面。供给和需求是对立统一的,保持总供给和总需求的动态平衡是经济增长的重要条件。供需不平衡、不协调、不匹配,会导致资源错配和结构扭曲,影响经济增长的可持续性。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并不意味着放弃需求管理。需求管理重在短期调控,重在引导市场预期。在国际金融市场动荡不定、国内面临经济下行压力的背景下,做好需求管理可以改善市场预期,增强人们对经济的信心,避免经济下行与市场悲观预期形成相互循环的放大效应。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离不开需求管理的配合。充分发挥需求管理的“稳定器”作用,可以避免经济增速短期快速下行激化各种矛盾和潜在风险,避免增大改革的难度和成本。当前,要把握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时间窗口,根据改革的总体部署、时序安排和推进节奏,拿捏好需求管理的尺度,营造稳定的宏观经济环境,为改革有序推进创造条件。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也能发挥提振需求的作用。当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主要任务是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最终落脚点是实现更高水平的供需平衡。比如,房地产“去库存”政策中的保障房货币化,在棚户区改造中以货币化形式鼓励搬迁住户购买存量房以及降低商品房首付比例等,在去库存的同时将拉动装修和家电等相关消费。“补短板”可以通过对贫困地区和农村地区增加投入、改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等来带动投资和消费需求增长。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还可以通过产品和服务创新提高产品品质和质量,吸引和创造更多的国内外需求。

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要立足当前、着眼长远

从化解当前突出矛盾入手。当前的产能过剩矛盾十分突出,部分行业出现周期性过剩和绝对性过剩的相互叠加,产品供给远大于需求,使得工业品价格持续回落,企业利润大幅下降,企业亏损面不断扩大。与此同时,三四线城市和部分二线城市商品房库存规模偏大的问题尤为突出,需要较长的消化周期。通过“去产能”,逐步化解工业领域的过剩产能,促进企业优胜劣汰,有利于工业品价格合理回归,扭转企业整体利润下滑的局面。通过“去库存”,减少资金无效占用,降低债务违约风险,保持房地产市场稳定,可以发挥房地产业体量大、关联度高、带动力强的作用,避免经济运行出现大的波动。

着力防范和化解风险。当前,我国企业的债务水平相对较高,特别是重化工和房地产领域债务高企,资金链紧张,违约风险上升。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一方面可以通过处置“僵尸企业”和不良债务,加快资产重组,提高资产收益率,改善资产质量,避免潜在风险的积累;另一方面可以通过“降成本”,减轻企业负担,改善企业财务状况和偿债能力,降低银行贷款不良率上升的压力,引导资金更好地支持实体经济发展,增强实体企业的活力,提高国民经济整体效益。

重塑中长期增长动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不仅要做好“减法”,还要做好“加法”“乘法”和“除法”。做加法,就是要促进产业转型升级,培育新一代信息技术、新能源、生物医药、高端装备、智能制造和机器人等新兴产业,使新增长点汇聚成强大的增长动力。做乘法,就是要转向创新驱动,加大研发投入力度,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完善科技成果转化的激励机制,提高技术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做除法,就是要提高单位要素投入的产出率,通过加大人力资本投资、加强职业技术教育,提高劳动者技能和在劳动力市场的竞争能力,提高劳动生产率;通过能源资源价格形成机制改革,引入市场化交易机制,提高能源资源利用效率,增强经济的可持续增长能力。

认识新常态、适应新常态、引领新常态,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经济发展的大逻辑,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适应和引领新常态的战略行动,为新常态下“怎么干”指明了方向。我们要深入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以五大政策支柱为依托,在适度扩大总需求的同时,着力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实现“十三五”良好开局,保持中高速增长,迈向中高端水平,努力实现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

第三篇:供给侧改革

经济增速取决于消费、投资、净出口“三驾马车”的理论,在中国流行已久,此理论在被许多经济学家奉为圭臬的同时,也一直存在着不同的声音。2015年11月10日,中央财经领导小组高层在会上,习近平提出:“在适度扩大总需求的同时,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堪称去年最重要指示。首提“供给侧改革”,简单五个字,透露信号重大,它预示着在高层的经济判断和治理思路中,在管需求还是管供给的左右纠结中,已有清晰定论。

一、什么是供给侧改革, 怎样理解供给侧改革相关概念?

“供给侧”与“需求侧”相对应。需求侧有投资、消费、出口三驾马车,三驾马车决定短期经济增长率。而供给侧则有劳动力、土地、资本、创新四大要素,四大要素在充分配置条件下所实现的增长率即中长期潜在经济增长率。而结构性改革旨在调整经济结构,使要素实现最优配置,提升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数量。

“供给侧改革”是指从供给侧入手而推进的改革;“结构性改革”是指针对经济结构性问题的制度性矛盾而推进的改革;“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指从供给侧入手、针对经济结构性问题的制度性矛盾而推进的改革;“供给管理”是指政府针对供给侧问题而进行的管理,如“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就属于供给管理的范畴;“供给政策”是指为进行供给管理和推进供给侧改革而制定的配套政策,像宏观政策要稳、微观政策要活、产业政策要准、改革政策要实、社会政策要托底就属于供给政策的范畴。

图1 供需侧与经济增速关系

二、为何要进行供给侧改革

市场经济是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基础性作用,市场规律是市场经济的无形之手,进行供给侧改革,就是要正确处理好市场与政府的关系,按市场规律办事。 国家宏观调控的目标是,稳定物价,促进就业,促进经济健康发展,实现社会供给与社会总需求的平衡。进行供给侧改革,有利于完善科学宏观调控,在扩大内需,拉动经济增长,促进供给侧,也可以推动经济发展。 生产决定消费,实现供给侧改革,有利于更好地发展生产,保障供给,转变生产方式,调整产业结构。 科学发展观要求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必须以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调整产业结构为突破口。本质:经济主要矛盾发生变化。“供需不匹配”,是理解“供给侧改革”最基本的背景。

三、西方供给侧改革的理论与实践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凯恩斯主义占据了经济学的统治地位,西方国家普遍依据凯恩斯的理论制订政策,对经济进行需求管理,并取得了较大效果,凯恩斯主义盛极一时。

但是,凯恩斯主义人为地扩大需求,最后导致美国曾在20世纪70年代陷入滞胀,英国也在20世纪70-80年代面临滞胀叠加结构性问题的窘境。于是经济学界纷纷向凯恩斯主义提出挑战,并研究替代的理论和政策。供给学派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兴起的。

该学派认为,生产的增长决定于劳动力和资本等生产要素的供给和有效利用。个人和企业提供生产要素和从事经营活动是为了谋取报酬,对报酬的刺激能够影响人们的经济行为。自由市场会自动调节生产要素的供给和利用,应当消除阻碍市场调节的因素。

与西方有所不同的是,中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并非简单复制供给学派的“供给管理”,而是希望通过改革实现经济结构的调整和优化,从而避免潜在增速的大幅下行,其实质是三中全会“全面深化改革”在要素领域的延续和聚焦。

四、如何认识我国供给侧改革的实质和特点?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实质是着眼长远、从深层次解决造成经济结构性问题的制度性矛盾。过去多年里,每当遇到经济下行压力,很多人自觉不自觉地就想起了凯恩斯主义的需求管理政策,以实现经济增长的目标,建议用“面多了加水、水多了加面”的办法,来暂时掩盖深层次的矛盾和问题,结果是耽误了解决问题的最佳时机。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则是不回避矛盾,面对问题,并用改革制度的真办法,去解决深层次的结构性问题。与需求管理政策相比,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具有以下四个鲜明特点:

一是强调市场。需求管理政策主要强调发挥政府的宏观调控作用,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则强调充分发挥市场的决定性作用,强调激发企业和民众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激发市场的活力。

二是重视效率。需求管理政策强调通过投资拉动经济增长,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则强调通过提高全要素生产率来实现经济增长。

三是着眼长远。需求管理政策强调解决短期的宏观经济波动,故凯恩斯指出“长期,我们都死了”,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则强调经济的长期可持续发展。

四是侧重制度。需求管理政策强调政府政策的作用,故常常运用财税政策、货币金融政策来管理经济,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则强调制度的作用,强调优化各个主体之间的责权利关系,以化解深层次矛盾。

五、供给侧改革的落实

习主席在中央财经领导小组会议中明确指出,要促进过剩产能有效化解,促进产业优化重组;要降低成本,帮助企业保持竞争优势;要化解房地产库存,促进房地产业持续发展;要防范化解金融风险,加快形成功能健全的股票市场。中财办副主任杨伟民称之为推动经济结构改革的四个“歼灭战”。

打赢这四个“歼灭战”,供给侧改革将分别在劳动力、资本、创新、政府4条主线上推进。

1、优化劳动力配置

放开生育政策,补充人口红利。十三五规划建议提出,全面实施一对夫妇可生育两个孩子政策,这将成为未来劳动力要素改革的基础,在进一步释放生育潜力的同时,减缓人口老龄化压力,增加劳动力供给,补充人口红利。

户籍制度改革,化解地产库存。户籍制度改革将是劳动力要素改革的重中之重,其目的在于促进劳动力要素的跨地区流动。十三五规划建议明确提出户籍人口城镇化率加快提高。当前二三线城市地产库存居高不下,户籍制度改革和住房制度改革双管齐下,不仅有助于提供有效供给、加快城镇化进程,也将创造需求、消化地产库存。

服务业大发展,缓解就业压力。服务业是未来中国经济和社会的双重稳定器,淘汰落后产能意味着制造业部门就业承压,而服务业则可吸纳就业,因而创造条件、促成劳动力的跨部门流动,也将是未来劳动力要素改革的重要方向。

促扶贫重教育,提升人力资本。除增加劳动力供给、促进劳动力跨地区和跨部门流转外,提高劳动力素质也是劳动力要素改革的重要内容。其具体措施包括贫困人口脱贫,以及加大教育投入力度。

2、优化土地和资本配置

土地制度改革,加速确权流转。土地制度改革的核心方向是提高土地的使用效率。农村土地流转以确权为基础,以放活经营权流转为目的,从而提升土地要素的流动性。同时,放活农村土地经营权流转意味着未来廉价的农村、土地用地供给瓶颈将打开,也有助于抑制地产泡沫、加速地产库存去化。

降低四大成本,改善资本回报。一是继续推进资源品价格改革,降低企业原材料成本;二是实施减税降费和加速折旧,降低企业财税成本;三是推进利率市场化,结合降息降低企业财务成本;四是实施养老保险体系改革,降低企业人力成本。

淘汰落后产能,提升资本效率。资本要素改革另一个方向是提升资本使用效率,其目的也同样是改善企业盈利。产能利用率和主营活动利润率高度相关。2013年新一届政府执政以来,产能去化就已开始,伴随去产能延续,未来企业盈利有望随产能利用率回升而得到改善。

3、提升全要素生产率

融资体制改革,提升创新意愿。全要素生产率的提高首先有赖于创新意愿的提升,而股权市场天然提供了鼓励创新的激励机制。而以创新著称的美国,也正是依靠资本市场哺育创新。值得注意的是,“四个歼灭战”中,习主席对建设股票市场的论述最为详尽:要防范化解金融风险,加快形成融资功能完备、基础制度扎实、市场监管有效、投资者权益得到充分保护的股票市场。这意味着,改革融资体制,促进直接融资发展,将是未来的重点方向。

鼓励两众两创,提升创新转化。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同样需要有便利的资源和宽松的成长环境,从而提高创新者的存活率和创新产品的转化率。一是推进产学研结合,从而提高创新成果工业转化率。二是为创业企业提供更为便利的资金支持,譬如私募股权和创业投资。三是实施针对创新型企业的税收优惠和费用减免,譬如研发费用抵税等。

4、政府自身如何落实“供给侧改革”

改革行政体制,降低制度成本。政府在“供给侧改革”中同样大有可为,一是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保护市场这只“看不见的手”。具体改革力度有强到弱依次是加强反腐、打破垄断、放松管制。中国企业不仅面对来自原材料、税费、财务、人力等领域的显性成本,更面临来自上述领域的隐性成本。

推进国企改革,实现强强联合。加速国企改革,发挥好“看得见的手”的功能和作用。国企作为中坚力量,通过合并重组提升竞争力,将为经济增长提供长期动力。

图2 供给侧改革的主要手段

六、供给侧改革的产业效应——服务业黄金时代到来

“供需错位”的矛盾格局下,“供给侧改革”根本上有两大任务,一是将资源要素从产能过剩的、增长空间有限的产业中释放出来,二是为提供中高端消费服务的“朝阳产业”输送更多的劳动力、资金、金融和技术。产业结构大变迁,意味着服务业的黄金时代已经悄然到来。

服务业是未来中国经济和社会的双重稳定器。一方面维持经济增长,另一方面提供就业岗位。第三产业每增长1个百分点能创造约100万个就业岗位,比工业多50万个左右。对政府保持经济增长和稳定就业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而当下服务业发展的根本瓶颈不是需求不足,恰恰是供给不足。在教育、医疗、金融、旅游等领域,一方面国内抱怨声不断,另一方面大批消费者源源不断地到国外消费。究其缘由,这跟国内服务业供给侧的乏力有关。因此,中央强调“供给侧改革”,加大力度扶持服务业自是题中应有之义。

中国首富王健林以体育产业为例,说明服务业在中国的巨大空间: 体育产业在中国只有两三百亿美金的收入,要做到美国现在的规模,还有几十倍的增长空间,现在中国人都追求健康、长寿,体育产业绝对有大前途。你如果能学会体育营销、体育经济、体育传媒等等,那一定不愁找工作,我们现在找这样的人都找不到。

王健林称,文化、体育和旅游等产业会成为中国经济的新亮点和投资的机会,这三个行业,起码今后十年之内,收入都会处在大幅增长的阶段,进入这三大行业就有大钱赚。

第四篇:供给侧改革

什么是「供给侧改革」?

老王本来是个卖西瓜的,后来城里每家人都买了他的西瓜,市场饱和,需求不足,他想扩大经营规模,挣更多的钱,已经不可能了。老王有一天突然豁然开朗,再围绕卖西瓜做文章,是不可能挣更多的钱的,思路得从怎么卖更多的西瓜,转向卖什么比卖西瓜更赚钱上面去。这叫供给侧改革。

老王瞅了瞅,发现扫帚比较好卖,马上关闭了西瓜厂,投资建了一家扫帚厂,开始生产扫帚。从产西瓜,转型为生产扫帚,这个叫做结构调整。

很快,大批的扫帚生产出来了,大获成功,老王又挣了很多钱。大家看老王卖扫帚这么挣钱,都纷纷加入扫帚行业,世面上竞争对手一下子多了起来。老王渐渐发现,卖扫帚的利润越来越低了。怎么办呢,老王灵机一动,决定发明一项黑科技来打击他的竞争对手,他把扫帚升级成了吸尘器。老王的吸尘器,大受欢迎,他又赚了很多钱。从生产扫帚到生产吸尘器,这个叫创新驱动。

老王发现,很少有农村人买他的吸尘器。他感到很奇怪,便到农村调研,发现农村人都不铺木地板,所以吸尘器根本没有市场。怎么才能让农村人购买老王生产的吸尘器呢,老王陷入了沉思。老王认为,要让农村人能买他的吸尘器,就得先把他们变成城里人,这个构想,就是小城镇建设。

给农村人建好了小城镇,发现吸尘器在这个几亿农村人口的大市场里还是销售不畅。老王又去调研,发现他们虽然居住环境改变了,但是他们的消费结构依然还是没有改变,因为他们购买力有限,不舍得买几千块的高级吸尘器,平时买个十块钱一把的扫帚对付下就行了。

问题的症结找到了,想要让这几亿人都买他的吸尘器,那么就得想办法让这些人的购买力增加才行。怎么才能让农村人变有钱呢,让农村人变得和城里人一样有钱,这个理念,叫共同富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光有理念还不行,还得落地变成现实才行。怎么才能让农村人变得和城里人一样富裕呢,靠农业现代化。三农问题的解决,在于农村的消失,农民的消失,原始农业的消失。看来人口的大聚居,才是大势所趋,小城镇建设那一套,可能行不通了。这需要一套整体解决方案,这套方案,就是农业3.0。

农业现代化解决了,几亿农村人口被从土地上解放出来,开始全面城市化,现有的城市硬件建设,远不足以满足新进城的农民的居住和生产生活需求,怎么办呢,这时候要解决这个问题,就需要对中国进行全面的城市化建设。这个概念,叫做三纵两横,多中心城市。

沿海的一部分先富起来的人民,发现内地城市化程度越来越高,人口和土地,资本和技术,都齐备了,那么他们就可以把生产的活,转移给这些没活干的地区,它们专门负责设计,创意和服务。这个叫做,产业转移,沿江经济带承接区。

老王的吸尘器生意越来越好,但是有一个问题一直在困扰他。他为了卖吸尘器,在每个城市每个街道和小区和商场,都得租一个店铺,成本压力太大,严重的侵蚀了老王吸尘器生意的利润。老王觉得把实体店关掉,把销售从线下搬到了线上,这样成本的大幅度消减,让老王又多赚了很多钱。这个叫互联网+。

隔壁卖肉夹馍的老李,看老王从一个卖西瓜的,到转型为卖吸尘器的,生意做的这么成功,也深受启发,也开始了生意转型,这个现象,叫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老王需要转型,老李需要转型,那么推而广之,是不是各行各业,都需要这样的转型呢。答案是肯定的。那么要对各行各业,都进行这样的升级和转型,对于整个国民经济来说,就需要一次顶层设计。

经过顶层设计之后,整个国民经济的操作系统,都需要升级换代,迭代后的版本,就叫经济新版本。

虽然生意越来越好了,但是老李还是开心不起来。有一件事,让他发愁,那就是库存问题。世界上存在一种,可以一劳永逸的永远消除库存的生产方式吗。如果打通销售和生产的壁垒,让他们连成一张网,让生产和销售实时互动,消除信息孤岛,让制造全面信息化,那就可以永远的消除库存。这个构想和规划,叫做中国制造2025。德国人把这个工业互联网叫做工业4.0。

吸尘器的库存问题,终于解决了。那么推而广之,有没有可能,让国民经济的每一个环节,都不产生库存和过剩呢,答案是有的。把所有的人,产品,流程,事物,都连接起来,这样就可以永远的消除库存和生产过剩,永远的消除经济危机。这个构想,叫做万物互联。

现在老王手里有了三张网,互联网,工业互联网,万物互联网。整个国民经济日新月异,万象更新,一日千里。但还是有一件事,让老王心理不痛快,那就是以前他开西瓜厂,积压下来的库存和技术储备,都闲置浪费了。老王放眼一看,发现很多国家还在吃草,穷的吃不起西瓜。老王打算把西瓜厂的技术,设备,产能,库存,都输出到这些国家去,让们也尝尝西瓜的滋味,这个计划叫一路一带。

那些吃草国的酋长说,开西瓜厂,对发展我们的经济的确是个好事,但问题是我们没有钱投资开办一座西瓜厂。老王说,没关系,不要为钱的事发愁,我借钱给你。为了借钱给这些吃草国,老王建立了一个专门的银行,叫亚投行。

吃草国学会了生产西瓜之后,开始变得有钱了,老王的吸尘器,也就可以倾销到这些吃草国了。把吸尘器卖到其他国家,这属于国际贸易,一个吸尘器值多少钱,用什么计价呢,因为中国是吸尘器生产第一大国,所以必须得用人民币来计价。结算用什么货币呢,双方秉承着尊重平等,睦邻友好,团结合作的原则,经过愉快的协商,一致同意,使用人民币进行贸易结算。

人民币成了计价货币,结算货币之后,这些国家为了发展和中国的贸易,就得储备更多的人民币,这样以来,人民币就成了储备货币。从计价货币,到结算货币,再到储备货币,这个货币输出过程,叫做人民币国际化。

人民币国际化,大获成功,这抢了小美帝美元的大生意。一条街上,显然不可能同时容下两个收保护费的组织。美国拎着砍刀就来约架了,中国抱着胳膊冷冷一笑,这年头打架打的都是钱,你砍刀倒是挺不错,问题是你有钱吗?小美帝听闻此话,顿时嚎啕大哭,刀是最炫酷的刀,可是没钱打架谁都不敢砍啊。小美帝悲痛欲绝的滚回家了。失去了保护费这块收入,小美帝回家后,不久便一病不起,一命呜呼。

小美帝死后,中国开始了一个全球化新时代,万邦来朝,四夷威服,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人民币成了国际通用货币,汉语成了国际通用语言,孔子学院,取代了蛮夷们的教堂和寺庙。世界终于实现了天下大同,车同轨,书同文,人同伦。战争,永久的消失了,人类终于实现了永久和平的梦想和希望。中国人都过上了好日子,中华民族完成了伟大的民族复兴。这个构想,叫做中国梦。

强大起来的中国承诺,中国永远不称霸,因为中国要称的是王,以王道莅天下。以道莅天下,其鬼不神;非其鬼不神,其神不伤人;非其神不伤人,圣人亦不伤人。夫两不相伤,故德交归焉。霸道害而不生,王道生而不害,在王道的沐浴下,人类终于过上了永久太平和幸福的生活。

第五篇:供给侧改革

什么是供给侧改革?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就是从提高供给质量出发,用改革的办法推进结构调整,矫正要素配置扭曲,扩大有效供给,提高供给结构对需求变化的适应性和灵活性,提高全要素生产率,更好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的需要,促进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就是用增量改革促存量调整,在增加投资过程中优化投资结构、产业结构开源疏流,在经济可持续高速增长的基础上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与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就是优化产权结构,国进民进、政府宏观调控与民间活力相互促进;就是优化投融资结构,促进资源整合,实现资源优化配置与优化再生;就是优化产业结构、提高产业质量,优化产品结构、提升产品质量;就是优化分配结构,实现公平分配,使消费成为生产力;就是优化流通结构,节省交易成本,提高有效经济总量;就是优化消费结构,实现消费品不断升级,不断提高人民生活品质,实现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

供给侧改革有多重要?

习近平对新常态下中国经济的判断一针见血:“结构性问题最突出,矛盾的主要方面在供给侧。”推进供给侧改革是形势所迫,是问题倒逼的必然选择。改革攻坚,这个坎必须跨过去。

当前中国经济正在经历一个变化的节点,长期的发展积累了庞大的经济总量,基数抬高,连续多年的两位数增长已经不可重复了。中国经济正进入呈L型走势的中高速增长时期。这一阶段必须坚持把改革发力点转到调整经济结构上,在保持总量增长的同时,实现结构优化。

随着我国由中等收入国家向高收入国家迈进,各种矛盾集中爆发。而各种矛盾的产生往往是因为发展存在诸多短板,出现结构性问题。推进结构性改革就是协调发展过程中的重大关系,在破解难题、补齐短板的同时又巩固和厚植原有优势,是让中国经济健康发展、行稳致远的一项重大举措。

习近平指出,国内经济现在面临“四降一升”。结构性改革必须进行,而重点就在供给侧。

当前的问题主要是传统门类生产过剩。传统门类出现生产过剩不是因需求不足,或没有需求,而是需求变了。但供给的产品却没有变,质量、服务跟不上,已不能满足需求的变化。比如,我国一些行业和产业产能严重过剩,同时大量关键装备、核心技术、高端产品还依赖进口;有的农产品生产缺口很大,而有的农产品增产则超过了需求增长;一些有大量购买力支撑的消费需求在国内得不到有效供给,消费者将大把钞票花费在出境购物、“海淘”上。

这种结构性问题单纯依靠刺激内需难以解决,必须改善供给结构,实现由低水平供需平衡向高水平供需平衡跃升,不断创造和引领新的需求。因此,推进供给侧改革是全面深化改革的决定性战役。 供给侧改革改什么?

供给侧改革改什么,习近平说得很明确,就是改结构。习近平特别强调,“结构性”三个字十分重要。

习近平说,我们讲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同西方经济学的供给学派不是一回事,不能把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看成是西方供给学派的翻版,更要防止有些人用他们的解释来宣扬“新自由主义”,借机制造负面舆论。

西方供给学派过分突出税率的作用,思想方法比较绝对,只注重供给而忽视需求、只注重市场功能而忽视政府作用。

习近平指出,放弃需求侧谈供给侧或放弃供给侧谈需求侧都是片面的,二者不是非此即彼、一去一存的替代关系,而是要相互配合、协调推进。

我们说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既强调供给又关注需求,既突出发展社会生产力又注重完善生产关系,既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又更好发挥政府作用,既着眼当前又立足长远。改革的内涵是增强供给结构对需求变化的适应性和灵活性,不断让新的需求催生新的供给,让新的供给创造新的需求,在互相推动中实现经济发展。

习近平强调,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要从生产端入手,重点是促进产能过剩有效化解,促进产业优化重组,降低企业成本,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和现代服务业,增加公共产品和服务供给,提高供给结构对需求变化的适应性和灵活性。简言之,就是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

供给侧改革怎么改?

改革的要点就是在具体工作中落实好“三去一降一补”五大任务。

权威人士指出,去产能,要加大各种门槛准入、制度建设和执法力度;处置“僵尸企业”,该“断奶”的就“断奶”,该断贷的就断贷,坚决拔掉“输液管”和“呼吸机”。去杠杆,要在宏观上不放水漫灌,在微观上有序打破刚性兑付。去库存,要加大户籍制度改革力度,建立健全农民工进城的财税、土地等配套制度。降成本,就要把整体税负降下来,把不合理的收费取消掉,把行政审批减下来。补短板,就要注重脱贫攻坚的精准度,扎实推进科技创新和生态文明建设,完善基础设施建设“钱从哪里来、投到哪里去”的体制机制。

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不仅不能削弱政府宏观调控职能,而且要把供给管理和需求管理更好地结合起来,这样才能完成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任务,以最小的代价实现结构调整优化。

国有企业作为国民经济发展的中坚力量,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要发挥带头作用,模范执行各项改革决策,成为改革的主力军和先行者。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须用“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来引领。把新的发展理念体现到政策制定、工作安排和任务落实的各个方面。

五大发展理念中,“创新”居于首位,习近平强调,推进供给侧改革,必须牢固树立创新发展理念,推动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蓬勃发展,为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内生动力。

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从根本上要靠供给侧推动。一次次科技和产业革命,带来一次次生产力提升,不断创造供给能力。社会化大生产的突出特点,就是供给侧一旦实现了成功的颠覆性创新,市场就会以波澜壮阔的交易生成进行回应。

创新能力不强,被习近平喻为我国这个经济大块头的“阿喀琉斯之踵”。他指出,通过创新引领和驱动发展已经成为我国发展的迫切要求。习近平指出,要以重大科技创新为引领,加快科技创新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加快构建产业新体系,做到“人有我有、人有我强、人强我优”。这十二个字可谓创新之“魂”。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五大任务是一个系统设计,每项任务都很吃重,各项任务之间有关联互补作用,要统筹兼顾,动态优化,积极推进。“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理念都需要贯穿始终。

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精神专题研讨班上的讲话中,习近平跨越古今中西,用大篇幅对“五大发展理念”分别阐释。这不是“碎碎念”,而是“重要的问题讲N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一场深刻的自我革命,要让改革始终沿着正确的方向前进,必须牢固树立科学的发展理念。

【通稿1】

习近平主持召开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十二次会议

研究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方案、长江经济带发展规划、森林生态安全工作

李克强刘云山张高丽出席

新华社北京1月26日电 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组长习近平1月26日下午主持召开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十二次会议,研究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方案、长江经济带发展规划、森林生态安全工作。习近平发表重要讲话强调,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根本目的是提高社会生产力水平,落实好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要在适度扩大总需求的同时,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从生产领域加强优质供给,减少无效供给,扩大有效供给,提高供给结构适应性和灵活性,提高全要素生产率,使供给体系更好适应需求结构变化。

„„

习近平在讲话中指出,制定好方案是做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基础。要把思想认识统一到党中央关于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决策部署上来。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是工作重点,关系到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开局、关系到“十三五”的开局。各地区各部门要坚定信心、坚决行动,抓紧抓好抓实,切实取得实效。

习近平强调,做好工作方案,一是情况要摸清,搞清楚现状是什么,深入调查研究,搞好基础数据测算,善于解剖麻雀,把实际情况摸准摸透,胸中有数,有的放矢。二是目的要明确,搞清楚方向和目的是什么,把握好手段,防止就事论事甚至本末倒置。三是任务要具体,搞清楚到底要干什么,确定的任务要具体化、可操作。四是责任要落实,搞清楚谁来干,做到可督促、可检查、能问责。五是措施要有力,搞清楚怎么办,用什么政策措施来办,政策措施要符合实际、有效有用、有操作性,让地方和相关部门知道怎么干。

„„

【通稿2】

习近平主持召开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十三次会议强调

坚定不移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在发展中不断扩大中等收入群体

李克强刘云山张高丽出席

新华社北京5月16日电

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组长习近平5月16日上午主持召开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十三次会议,分别研究落实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扩大中等收入群体工作。习近平发表重要讲话强调,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综合研判世界经济形势和我国经济发展新常态作出的重大决策,各地区各部门要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中央决策部署上来,重点推进“三去一降一补”,不能因为包袱重而等待、困难多而不作为、有风险而躲避、有阵痛而不前,要树立必胜信念,坚定不移把这项工作向前推进。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在全社会大力弘扬勤劳致富、艰苦奋斗精神,激励人们通过劳动创造美好生活,不断提高生活水平。

„„

习近平指出,党中央作出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决策后,各地区各部门认识不断提高、主动开展工作,有关部门出台了一些政策措施,许多地区研究制定了综合性方案和专项方案,成效逐步显现,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贡献。同时,有些政策措施需要进一步研究制定,有的地方还没有有力行动起来,有的工作抓得还不精准。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关系全局、关系长远,一定要切实抓好。要深刻理解时代背景,当前我国经济发展中有周期性、总量性问题,但结构性问题最突出,矛盾的主要方面在供给侧。要准确把握基本要求,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根本目的是提高供给质量满足需要,使供给能力更好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主攻方向是减少无效供给,扩大有效供给,提高供给结构对需求结构的适应性,当前重点是推进“三去一降一补”五大任务;本质属性是深化改革,推进国有企业改革,加快政府职能转变,深化价格、财税、金融、社保等领域基础性改革。要发挥好市场和政府作用,一方面遵循市场规律,善于用市场机制解决问题,另一方面政府要勇于承担责任,各部门各级地方政府都要勇于担当,干好自己该干的事。要突破重点难点,坚持重点论,集中攻关,以点带面。要把工作做细做实,有针对性制定政策、解疑释惑;具体工作要从实际出发,盯住看,有人管,马上干。要平衡好各方面关系,把握好节奏和力度,注意减少风险隐患。

习近平强调,扩大中等收入群体,关系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的实现,是转方式调结构的必然要求,是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国家长治久安的必然要求。扩大中等收入群体,必须坚持有质量有效益的发展,保持宏观经济稳定,为人民群众生活改善打下更为雄厚的基础;必须弘扬勤劳致富精神,激励人们通过劳动创造美好生活;必须完善收入分配制度,坚持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制度,把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结合起来,处理好政府、企业、居民三者分配关系;必须强化人力资本,加大人力资本投入力度,着力把教育质量搞上去,建设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必须发挥好企业家作用,帮助企业解决困难、化解困惑,保障各种要素投入获得回报;必须加强产权保护,健全现代产权制度,加强对国有资产所有权、经营权、企业法人财产权保护,加强对非公有制经济产权保护,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增强人民群众财产安全感。

„„

上一篇:中国民间美术教案下一篇:整改工作情况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