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务报告财务会计论文

2022-07-03

【摘要】目标就像一座灯塔,能为迷失的行船指明方向。会计目标对于会计理论与会计实践的发展就像前进中指明方向的灯塔。因此,建立科学的、有指导意义的会计目标就显得极为重要。文章基于系统论,主要阐述了会计系统内部关系,会计系统与会计环境的互动关系,并重点剖析会计环境对会计目标制定的影响,最后指出单一从会计系统内部出发制定会计目标的不足。今天小编给大家找来了《财务报告财务会计论文(精选3篇)》的相关内容,希望能给你带来帮助!

财务报告财务会计论文 篇1:

企业财务报告质量控制研究

摘要:财务报告是财务会计的“产品”,是对一定时期企业资产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的反映,以此向投资者、管理层、有关各方提供企业过去一段时间内经营的信息,以有利于其决策。虽然,根据国家相关会计准则和法律、法规的规定,财务报告的编制必须严格遵循真实性、可比性、重要性等原则,以保证其质量。但是,出于种种动机,企业财务报告造假的现象屡见不鲜,给投资者造成重大损失的现象也时有耳闻。究其原因,必然和企业的内部控制有关,也必然和企业财务报告的内部控制有关。当然,尽管企业内部控制运行相当完美,如果企业董事会指示财务造假,财务报告质量依然会失控。这说明,外部的监管也非常重要。

笔者依托自身多年的财务主管工作经验,拟围绕企业财务报告质量控制进行论述,希望有助于我国企业财务报告质量的控制与提高。

关键词:企业;财务报告;质量控制;实施;效果

一、问题的提出

在我国,财务报告通常由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现金流量表及附表、所有者权益变动表、会计报表附注等多部分共同构成。财务报告具有法律效力,是企业在一定会计期间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文书。企业财务报告的质量控制可以分为内部控制和外部控制,二者相互依存,不可偏废一方,前者主要在编制阶段和分析利用阶段控制,依赖于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后者主要体现在对外报出之前的控制,依赖于注册会计师审计。那么本文主要基于此两点,展开论述。

二、企业财务报告在编制阶段和使用阶段的质量控制

(一)财务报告编制过程中的主要风险

1、违法风险。企业财务报告在编制过程中,可能因为主观或者客观的原因违反了国家的相关财经法规、会计准则等。前者涉嫌故意造假,或者则是客观上导致财务报告违法,无论怎样,都会导致财务报告失真,会导致企业承担法律责任,对于上市公司而言还会让企业声誉受损,企业股价下跌,股东财富缩水。

2、利用风险。财务报告作为企业财务会计的“产品”,是对企业过去一段时间内经济业务的总结,企业如果不能有效利用财务报告,不能根据财务报告分析发现、发现、解决企业经营中存在的问题,就会进一步使风险加大,导致企业风险失控,甚至遭受重大损失或者破产的危险。

(二)财务报告编制环节的关键控制点和控制措施

1、坚持准则、不做假账。这是作为一个企业财务会计人员所必须遵循的。无论从国家统一的会计准则的规定还是会计职业道德而言,真实性、完整性都必须是最低的标准。

2、重点关注非常规会计业务的影响。作为编制年度财务报告的前提,清产核资、债权与债务核实、减值测试等工作是必须的。但是,要重点抓住重大非常规会计业务和重大交易和事项等常规会计业务,以规避风险,比如会计政策变更、会计估计、或有事项、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所得税会计等特殊事项等企业编制财务报告的影响,关注具有重大影响的交易和事项的合法性、合理性,关注这些重大事项的处理是否遵循了企业内部控制制度。

3、企业财务报告列示的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金额应当真实可靠。六大会计要素余额、发生额要真实。不得多计资产,少计负债。不得利用减值准备压低利润,也不得利用虚假交易粉饰利润。

4、附注是财务报告的重要补充,是重要组成部分,有利于财务报告使用者对企业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现金流量的理解与使用,对于报表中需要说明的事项,应当遵循会计准则做出清晰的说明。

5、企业集团应当依法编制合并财务报表,明确合并财务报表的合并范围和合并方法,如实反映企业集团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

6、利用信息化技术编制财务报告,以减少或避免编制差错和人为调整因素,提高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

(三)财务报告分析利用环节的关键控制点及控制措施

财务报告分析的范围包括:主要关注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现金流量表三张表。

1、企业财务报告给财务报告使用者提供了分析企业财务状况、现金流量、盈利能力、偿债能力等的物资基础,那么财务分析是相当于医疗机构的检测仪器,企业——提供财务报告的企业相当于参加“体检”的人,财务分析能发现问题,但是不能解决问题,解决问题还需要管理层根据财务分析的提示来研究对策,解决问题。所以,财务分析的重点在于发现。鉴于财务报告是定期报出的,财务分析也是定期进行。规范的企业要定期召开财务分析,也有的企业叫经济活动分析,就是充分利用财务报告所反映信息,分析财务指标、发现问题。财务总监或总会计师或者分管财务的副总经理在分析中其主导作用。

2、反映企业偿债能力、营运能力等常用的财务分析指标:资产负债率、流动比率、资产周转率。主要运用到资产负债表的数据。

3、反映企业盈利能力和发展能力的财务指标:净资产收益率、每股收益等。

4、加强资金管理,依托公司战略和财务战略分析企业经营活动、投资活动、筹资活动现金流量的运转情况,重点关注现金流量能否保证生产经营过程的正常运行,防止资金流断裂。

5、企业定期的财务分析应当形成分析报告,构成内部报告的组成部分。财务分析报告结果应当及时传递给企业内部有关管理层级,充分发挥财务报告在企业生产经营管理中的重要作用。

三、财务报告对外提供环节的关键控制点及控制措施

1、企业应当依照法律法规和国家统一的会计准则制度的规定,及时对外提供财务报告。

2、企业财务报告编制完成后,应当装订成册,加盖公章,由企业负责人、总会计师或分管会计工作的负责人、财会部门负责人签名并盖章。

3、财务报告须经注册会计师审计的,注册会计师及其所在的会计师事务所出具的审计报告,应当随同财务报告一并提供。企业对外提供的财务报告应当及时整理归档,并按有关规定妥善保存。

四、实施财务报告内部控制、保证企业财务报告质量

(一)企业在财务报告编制过程中要明确各岗位的职责

根据我国《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的要求,企业在实施内部控制的过程中,要严格遵循不相容职务相分离的内控原则。出纳、会计、资产管理等岗位不得兼任。各岗位的工作内容和人员权限要明确。各部门、岗位之间要形成一种相互监督、协同发展的关系。企业财务部门在编制财务报告时,其他各部门要随时要财务部门提供报告编制所需信息,在共同配合之下完成财务报告的编制。财务报告的合法性和合规性由企业法务部进行前期审核,财务数据的真实性与有效性由企业财务负责人进行审核,企业法人对整个财务报告负全责。

(二)企业要加强内部控制制度建设和风险控制,从而带动财务报告质量控制

财务报告质量控制本身就是企业内部控制的一部分,企业在加强内部控制建设的同时自然带动了财务报告质量控制的建设。企业其他层面控制和业务控制的质量无不和财务报告质量控制密切相关。比如资金活动控制,如果一个企业的投资、筹资、资金营运控制中的任何一个环节出现问题,那么财务报告质量势必难以控制。因为质量控制不仅仅体现在真实性,还要体现在质量高低上。

(三)企业财务报告内部控制要注意利用现代信息系统

在信息化高速发展的当下,几乎所有经济单位都开始施行会计电算化管理。电子技术的应用可以大大降低企业的人力投入,提高管理效率以及会计核算的准确性。但同时,企业还应针对会计电算化采取一定的安全措施,例如对相关财务人员设定相应的操作权限;定期进行帐套备份等等,以避免商业信息的外泄,保证财务信息的安全与稳定。

(四)提高财务人员尤其是财务总监的业务水平、提倡做懂管理会计的新时代会计领军人才

一个好的财务总监,尤其是具有国际视野熟练掌握一门以上外语,谙熟财务会计准则、熟练掌握税务操作、尤其是懂管理的财务总监对于企业意义重大。在财务报告都符合真实性的前提下,根据财务报告的编制质量,账务处理“艺术”以及财务分析水平的高低对于企业影响依然重大。要坚强财务人员的后续教育,重视财务总监的知识更新,更重视财务总监如何全程参与管理,而不是仅仅局限于事后核算。(作者单位:青岛澳柯玛股份有限公司)

参考文献:

[1]吴士英.企业财务报告内部控制相关问题探讨[J].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2012(10)

[2]陈留平,张霞.企业内部控制对财务信息影响的探讨[J].会计之友.2011(14)

作者:刘玲玲

财务报告财务会计论文 篇2:

基于系统与环境互动的会计目标思考

【摘要】 目标就像一座灯塔,能为迷失的行船指明方向。会计目标对于会计理论与会计实践的发展就像前进中指明方向的灯塔。因此,建立科学的、有指导意义的会计目标就显得极为重要。文章基于系统论,主要阐述了会计系统内部关系,会计系统与会计环境的互动关系,并重点剖析会计环境对会计目标制定的影响,最后指出单一从会计系统内部出发制定会计目标的不足。

【关键词】 系统论; 会计系统; 会计环境; 会计目标

一、会计目标的厘清

目标是指从事某项活动预期所要达到的境地或标准(《现代汉语词典》)。周仁俊认为会计目标是会计行为主体在一定的社会环境中通过会计实践希望达到的结果(周俊仁,1997)。《会计目标》课题组认为,会计目标是在一定的会计环境中,人们期望通过会计活动达到的境地或结果(《会计目标》课题组,2005)。可见,在会计目标的定义中都汲取了对目标的基本释义,并强调三个方面:境地、标准和结果。据此,我们界定会计目标是在一定的会计环境中,会计行为主体在会计实践中预期达到的境地或结果。它建立在会计本质和会计职能的基础上,并连接会计环境,主要回答会计为谁提供服务,提供什么服务以及怎样提供服务等问题,是会计系统与会计环境的纽带,是会计理论与会计实践的桥梁。

一般情况下,人们将财务报表目标、财务报告目标、财务会计目标、会计目标互相使用、互相替代,导致论述混乱,论证有失严密性。显然,这些目标既不同量、又不同质,而是依次拓宽、逐层放开的关系。究其原因,主要是现代会计划分为财务会计和管理会计两大类。在其各自涉及的厉害关系人以及各厉害关系人对会计要素的要求和关注程度来讲,对财务会计的关注远远超过了管理会计。人们自然会对财务会计给予更多的研究力量,从而将会计目标的研究重点放在财务会计目标上,淡化了对管理会计目标的研究。因此,在会计中就会将财务会计目标的研究视同于会计目标的研究,甚至在一定的环境下,财务会计目标等同于会计目标。财务会计的目标是通过财务会计的报告来实现的,而财务会计报表又是财务会计报告的核心内容,就导致了财务报表目标等于财务报告目标,财务报告目标等于财务会计目标。基于上述分析,本文所论述的会计目标是整个会计基本理论体系的目标,包括财务会计、管理会计在内的整个会计。

二、系统论下会计系统与会计环境的互动

系统论创始人冯·贝塔朗菲(Von.Bertalanffy)定义系统为“处于相互作用中的要素的复合体(complex)”,钱学森定义系统为“由相互作用相互依赖的若干组成部分结合成的具有特定功能的有机整体”。系统的定义可以归纳如下:系统是由若干个可以相互区别、相互依存、相互联系与作用的要素(或部分)所组成,具有某种结构和特定功能,处在一定的环境中,以达到某种预定的目标的有机整体。会计是一个系统,称为会计系统。会计系统论目前存在两种观点:信息系统与控制系统。现代会计已不再简单的等同于财务会计,会计目标也不等同于财务会计目标(正如上文所述),信息系统仅反映信息的真实性,控制系统还反映信息的合意性,这是信息系统所不具备的。正如杨时展教授精辟的论述:现代会计是一个控制经济活动使它符合目标的控制系统。会计本质、会计职能(或会计功能)是会计系统中的重要概念,是支撑整个会计理论体系的基石理论。一般系统论认为,本质是事物固有的性质,是一事物区别于他事物的种差属性。结构是系统内部组分和要素之间相互联系、相互作用方式的总和。本质刻画结构,结构决定功能,功能是本质和结构的外在表现,本质、功能都具有客观性、静态性、稳定性。会计本质、会计职能属于会计系统内部概念,它们具有一般系统论的基本特征:客观性、静态性、稳定性,在一定时期内、一定环境下,会计系统是相对稳定不变的。系统具有目的性(目标),这是系统特定功能的表示,反映了系统功能的方向性。目标是功能的具体化,具有什么样的功能才能完成什么样的目标。系统的行为及内部要素的相互关联不仅取决于现有状态,也依赖于系统未来的终极目标。

系统处于环境之中,环境是与系统有关联的事物的总和。系统是动态的系统,开放的系统,系统与环境无时不进行着物质、能量、信息的交换。普里高津的“耗散结构”理论认为,一个远离平衡态的开放系统通过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能量和信息的交换,自行组成有序结构,同轴输出熵,也即从原来的无序状态转变为有序态。一个系统要存在和演化,就要同环境保持这种物质、能量和信息的交换,否则,它就会瓦解。由于影响系统的环境因素复杂且多样,可以将这些环境因素划分为直接环境、间接环境,强环境、弱环境,内环境、外环境等。会计目标受会计环境的影响,政治、经济、文化、教育、法律等会计环境对会计目标都有一定的影响。但它们对会计目标的影响是分层次、分程度的,有些因素影响着会计目标的存在,有些因素影响着会计目标的定位;有些因素的影响是决定性的,有些因素的影响则是非决定性的(梁爽,2005)。因此,我国会计目标的设定必须考察本国的经济环境,并重点关注那些决定性的影响因素。

会计目标在会计理论体系中具有特殊性,是会计系统与会计环境的纽带,是会计理论与会计实践的桥梁,它建立在会计系统理论的基础上,又要联系客观环境,它属于理论范畴,又要联系会计实践,具备指导性、可控性和可实践性。会计本质、会计职能是没有空间差别的,西方对此的研究亦适合于中国,而会计环境却是千差万别的。由于会计系统内部要素的客观性、静态性、稳定性,只要会计目标符合会计系统内部理论要素的逻辑演绎合理性后,会计环境对会计目标的影响就显得极为关键。可以说,在会计系统相对稳定下,有什么样的会计环境就有什么样的会计信息供给与需求,从而就有什么样的会计目标。因此,会计目标是一个时间、空间含义的概念,美国的会计目标不等同于我国的会计目标,我国的会计目标也不是一成不变的,在制定我国的会计目标时必须考察现实经济环境。

三、关于会计目标的“两论”学说环境探析

目前,关于会计目标存在两种学说:决策有用论与受托责任论(经管责任论)。决策有用论的完整体现是美国FASB1978年发布的SFAC NO.1“Objectives of Financial Reporting by Business Enterprises”,即“企业财务报告的目标”。这里定义的是财务报告的目标,并未界定为会计目标,目前流行说法为会计目标。决策有用性在企业财务报告中虽不是惟一也是最主要的目标,这是贯穿于FASB Concept No.1的主要精神(葛家澍,2009)。美国FASB第一辑概念公告在论述财务报告目标前详细介绍了环境对会计目标的影响,如Environmental Context of Objectives目下par.9-16,可见他们是将环境作为会计目标的重要制约因素来考虑的。对于决策有用的会计目标产生环境上,学者基本形成一致看法。赵德武(1995)认为,决策有用学派是在证券市场日益扩大化和规模化的历史经济背景下形成的。葛家澍(2009)认为,美国的概念框架把财务报告的目标定位于决策有用性上是由美国的投资环境和高度发达的资本市场所决定的。美国是高度发达的市场经济(而我国的完全市场经济地位还未被承认),企业主要通过发行权益证券和债券筹资,会计信息使用者主要为投资者和债权人,因此设定会计目标为决策有用是由美国的投资环境和高度发达的资本市场所决定的。

受托责任论认为会计的目标就是以适当的方式有效反映受托人的受托责任及其履行情况。赵德武(1995)认为,经管责任学派形成于公司制盛行之时,他的发展与公司和产权理论的发展休戚相关。周仁俊(1997)认为受托责任学派形成于商品经济条件下公司制盛行之时。这一观点的产生在于企业资产所有权与经营权的分离。委托方(资源所有者)将资源委托给受托方(资源的经营者)进行经营,并且这种委托—受托关系是很直接的。在这种情况下,会计通过对经营者(受托方)的经济业务活动的确认、计量与报告,向所有者(委托方)报告其经济资源的利用情况,所提供的会计信息一方面如实反映企业的经济活动,另一方面监督经营者对其受托责任的履行情况。也就是说,会计应向委托人报告受托人的经营活动及其成果,并以反映经营业绩为其评价中心。从这两方面出发,企业在提供会计信息时,强调计量结果的客观性与可靠性,计量模式的选择也主要采用历史成本计量模式。D·索罗蒙斯在论及财务报告的目标时曾说:如果发展中国家的准则制定者忠心的拥护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的概念(决策有用的目标),就会成为错误的举动。可见,经管责任似乎更适合我国的国情。

基于上述系统论原理与美国设定会计目标的启示,我们认为建立我国会计目标应遵循以下原则:(1)能够作为会计理论的最高层次,确立会计系统的运行方向,有效地指引会计理论与会计系统的发展;(2)来源于、适应于、服务于会计面临的现实客观环境,具有指导性、可控性和可实践性;(3)能从其它抽象范畴进行推理演绎,连接会计理论与会计实践,会计系统与会计环境。

《会计目标》课题组(2005)在考察了我国的相关经济环境和我国主要的会计信息使用者及其需要的会计信息后认为,目前企业应主要为管理型投资人提供真实可靠的财务会计信息。从相当长的一个历史时期来看,为管理型投资人提供真实可靠的会计信息基本上可以满足我国各类信息使用者对会计信息的需求。到目前,我国的市场经济又有深远的发展,原来的会计目标是否仍然适用?现实的经济环境又是怎样的,现实的会计信息需求主体有什么变化呢?由于笔者能力的有限,这些还需学者深刻的阐述研究。

四、单一从会计系统内部出发制定会计目标的不足

会计目标在整个会计基本理论体系中有其特殊性,正如上文所述,它连接会计理论与会计实践,会计系统与会计环境(这也是会计目标作为起点论的一个重要原因),会计本质、会计职能都属于规范范畴,从规范到规范只能合乎推理演绎的合理性,而没有实践性,必然也不具有任何的现实价值。从1973年特鲁伯特研究小组发表“财务报表的目标”报告始,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会计界把会计目标作为会计理论研究的重点,会计目标成为理论研究的热点话题,并产生了“两论”学说,对会计理论与会计实务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会计理论的繁荣在于研究方法的创新,在会计理论体系构建上,西方理论的流行就在于多角度的思维方法,既有理论的演绎,又有对现象环境的积累和观察。我国会计理论研究方法单一化,多是传统的演绎法,从理论到理论、从政策准则出发进行再解释。从会计本质、会计职能出发构建会计目标,始终没有走出理论范式,脱离实践的理论难以具有解释预测功能,因而也不会揭示实践的客观规律。而环境的千差万别为会计目标的思考提供了契机,拓展了会计研究的广阔空间,研究领域的深度与广度的拓展就会带动研究方法的创新,从而大大推动会计理论与实践的发展。在理论范式中的演绎即使具备合理性,也不能跳出理论的局限,最终走向片面、僵化,致使解释、注释流行成为科学。●

【参考文献】

[1] 周仁俊.关于会计目标的思考[J].会计研究,1997(12):43.

[2] 苗东升.系统科学大学讲稿[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

[3] 《会计目标》课题组.对我国会计目标定位的思考[J].会计研究,2005(8):23-24.

[4] 梁爽.会计目标与会计环境逻辑关系剖析[J].会计研究,2005(1):55.

[5] 赵德武.论西方会计目标理论不同学派的会计思想——兼论我国会计理论的困惑和选择[J].会计研究,1995(4):10-11.

[6] 葛家澍.试评IASB/FASB联合概念框架的某些改进——截至2008年10月16日的进展[J].会计研究,2009(4):5-6.

[7] 汪树玉,刘国华,等.系统分析[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02.

作者:潘松剑 余迎春

财务报告财务会计论文 篇3:

试论现行财务报告的局限性及其改进措施

摘 要: 财务报告是财务会计系统中用于输出最终信息结果的环节,对企业的正常经营起到了重要作用。随着经济全球化和国际化的加剧,市场竞争日益激烈,市场竞争主体——企业的会计环境遭到冲击,也相应发生变化。本文就目前我国财务报告存在的局限性进行简要论述,并就其改进措施进行探讨。

关键词:财务报告;局限性;改进措施

自我国实行改革开放,尤其是加入WTO以来,经济实现了飞速发展,经济体制不断完善。但是,受计划经济体制的长期影响,我国现行的企业财务报告一般是作为企业上交政府部门审核监督的文件,过于形式化,并没有起到实质作用;而由于政府和企业对其缺乏重视,财务报告存在信息披露不完整,缺乏有效性、前瞻性、滞后性等局限,使之无法满足新的经济环境变化的需求,给企业的发展造成了一定影响。

一、财务报告现行状况所表现的局限性

目前我国财务报告的局限性主要表现在:信息披露不全面、形式单一、报告滞后、缺乏准确性和前瞻性等等。

1.财务报告信息披露不完整

信息披露是财务报告最基本的内容,是反映企业经营业绩的最终数据。我国《企业会计准则》第 57 条将财务报告定义为:“财务报告是反映企业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书面文件,包括资产负债表、损益表、财务状况变动表(或者现金流量表)、附表及会计报表附注和财务情况说明书”。企业也由于自身需要,对财务报告的信息披露仅局限在企业资金等货币数据,而对非货币信息,如衍生金融工具等特殊业务信息、市场动态及同行业竞争者信息、企业的社会行为、知识产权等软资产信息;企业融资方式和未来发展等表外信息;企业内部人力资源信息等披露明显不足,信息披露不够全面,不利于企业掌握企业和市场的真实情况和作出决策。

2.信息的陈旧无法准确预测和前瞻企业未来状况

现行财务报告是一种过去式的报告,即立足于历史信息,基于历史成本模式,在已发生的确定性交易和事项上进行会计数据总结。这种报告信息可靠性较强,但是却缺少对企业未来发展状况的预测,无法满足企业进行前瞻性的预测。在新的《企业会计准则》中,尽管规定了提取各项资产减值准备,减小了历史成本与现行市价形成的差距,但对现金流量预测性等未来信息却仍不在财务报告体系之列。“一种向后看的会计报表, 它对使用者决策所需信息的相关性较低。”

3.财务报告内容组织单一

现行财务报告的仍采用通用的标准报告模式,即以企业股东为服务对象,将财务信息报告给企业的直接使用者,供其了解决策之用。这种模式能够直接、有效的帮助企业者了解企业经营信息、及时作出正确决策。但是,企业并不是一个独立的个体,它与政府、债权人、员工以及社会都有着密切的联系,这些与企业有利益关系的不同使用群体在一定程度上维持并推动着企业的发展,而这些群体对了解企业财务信息也有一定的需求。报告内容组织单一,缺少多样化,使企业快速发展受阻。

4.报告的滞后性

及时有效的反映信息是企业对财务报告的基本要求,尤其是在市场经济瞬息万变的情况下,及时报告是企业者及时作出正确决策的重要保障。传统会计惯例是实行财务报告的年度披露,即企业的年度财务报告要求在年度4个月内报出, 中期财务报告要求在中期结束后两个月内报出。这种年度报告是对企业经营对整体发展情况的形式化了解,信息披露周期短,时限长,往往是在状况发生后进行总结,难以达到及时的信息反映;且在此期间,企业的幕后交易也极易发生,使得决策成功的可能性也相对减小。

5.难以确保报告的真实性

现行的财务报告真实性不强。一方面,现行的财务报告(多指报表)大多用于企业上交政府审查之用,所以大多企业在进行财务总结时会形成“双报表”,一份用于上交审查,是形式化报表,另一份则用于企业自身了解真实经营状况之用;另外,企业为获得债券人的支持与信任,吸引投资者,或在财务上夸大企业的财务情况;另一方面,在企业对过去的财务信息进行总结成表时,因企业需要或工作人员的职业素质不强,常常会出现粉饰报表的情况。而会计人员的确认、统计、整理等工作又带有强烈的主观性,在企业领导者的要求下粉饰真实信息,“作假账”,所以财务报表的真实性有待质疑。

二、财务报告的改进措施

财务报告是企业者作出决策的重要依据,关系到企业的运营和发展,因此必须改进和完善现行财务报告体系。

1.完善财务报告内容

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复杂化对信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现行财务报告信息披露的货币信息在新的市场形势下已无法满足企业发展的进一步需求。因此企业必须完善采取报告内容。除现有的财务报表表内信息外,要增加表外信息(非财务信息)的披露范围,如市场份额,新产品的开发、用户反映评价、企业管理当局的分析评价、企业的社会印象、企业经营业务、资产范围与内容、主要竞争对手以及企业发展目标等等;对企业内部人力资源信息、股东信息、企业资源信息、等信息的披露;期货、期权等未来经济利益的权利或义务的衍生金融工具日益兴起,尽管这类金融工具没有实际交易,却会影响企业未来财务状况、盈利能力的变化,所以要重视对衍生金融工具所产生的收益和风险信息的披露,等等,这些非财务信息的披露与领导者的决策有很强的相关性,充分了解这些信息,对企业整体把握市场动态,综合分析企业状况、作出正确决策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同时也要扩大财务报告的服务范围,满足不同使用者的信息需求。

2.编制专用财务报告以及全面收益表

传统的报告模式是服务于企业决策者的报告,无法满足多个使用群体的需求。在改革财务报告体系中,要转变此模式,编制专用财务报告和全面收益报告。专用财务报告,就是按地区、行业和产品类别等将企业所有附属机构的财务信息进行分类,从而向不同的使用者提供企业不同分部的财务信息,了解具体的财务状况。

全面收益报告,包括对已经确认和实现的收入、费用、利益及损失等净收益和已确认而未实现的其他全面收益的信息报告。全面收益表可以较好的报告具有价值实现可能的金融交易,对市场价格变动而引起的未实现收益也能较好地确认,是反映企业总收益的有效信息。我国可以参照美国FASB鼓励企业的报告模式编制全面收益表:①扩充收益表,使其涵盖财务业绩的全部项目;②单独编制全面收益表,以补充传统收益表之不足;③同损益变动表合并,共同报告全面收益的各个组成部分。

3.提高财务前瞻性信息和背景信息

企业在全面财务报告历史信息披露的同时,还应提高其前瞻性信息和背景信息。前瞻性信息, 即“企业面临的机会、风险和企业管理部门的计划”。企业要对企业风险等未来信息进行预测报告,即通过收集市场信息和企业内部信息,依据企业历史及现实情况,进行比较,对企业未来的发展方向作出合理的预测。编制预测报告也是企业内部管理的需要,一般可采用上年、本年和下年三栏结构来编制预测资产负债表、预测损益表。背景性信息,是企业的经营目标和战略,包括“企业的经营业务、企业资产的范围和内容、主要竞争对手及产业结构对企业的影响”,提高背景信息,就是要及时了解市场新动态和竞争对手信息以制定新的策略。

4.改进会计计量模式

会计计量是对企业投入成本和价值进行的直接计算,关系到企业的经济效益。传统的财务报告以成本计量为基础,具有一定的可靠性。但是这种计量模式对企业的价值,即价值的形成与增值未能有较好的报告。随着时代的发展和人们需求的变化,以历史成本数据进行计量的模式难以适应时代需求。所以在历史成本属性之外,企业计量应针对不同项目,允许“公允价值”、“成本与市价孰低”等多种计量属性并存;对于无法以货币量化的信息,则应选择适当的非货币计量属性,从而大大提高信息的相关性,更好的反映企业价值。

三、总结

财务报告是会计工作的主要内容,也是企业工作的重要环节,对企业领导者了解企业运行状况、作出决策等都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企业要想在新形势下应对国际挑战,就必须对企业财务报告实行改革。政府和企业要重视财务报告工作,推动财务报告体系的改革,完善报告内容,提高财务报告的专业性、准确性和预见性,完善财务报告体系,使之成为企业提高市场竞争力的有效手段。

参考文献:

[1] 王劲梅. 试论现行财务报告的局限性与改进措施[J]. 青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6(06)

[2] 王修灵. 试论现行财务报告的局限性及其改进措施[J]. 中国经贸导刊. 2010(03)

[3] 逯平霞. 试论我国现行财务报告的局限性及改进措施[J]. 魅力中国. 2010(05)

[4] 张鹏. 现行财务报告的局限性及改进措施[J]. 黑龙江生态工程职业学院学报. 2011(01)

作者:郑惠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