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力加强思想政治工作

2022-11-01

第一篇:大力加强思想政治工作

大力提升教师思想政治素质 全面加强师德师风建设

教育部教师工作司为深入贯彻落实全国思想政治工作会议精神,2017年教育部通过建制度、重宣传、抓教育、促改革,大力提升教师队伍思想政治素质,全面加强师德师风建设,深入推进“教师思政”工作。完善顶层制度设计。研制《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文件,2017年11月20日总书记主持召开十九届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一次会议,审议通过《意见》。《意见》就大力提升教师思想政治素质、全面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做出总体部署,明确提出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遵循教育规律和教师成长发展规律,全面提升教师素质能力,深入推进教师管理体制机制改革,形成优秀人才争相从教、教师人人尽展其才、好老师不断涌现的良好局面。加强典型宣传引领。贯彻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做好黄大年同志先进事迹学习宣传工作,追授黄大年同志“全国优秀教师”荣誉称号,会同中央组织部、中央宣传部组织全国巡回报告团,广泛深入开展向黄大年同志学习活动,组织开展全国高校黄大年式优秀教师团队创建活动,通过多种方式将学习宣传工作推向深入。大力宣传复旦大学教授钟扬、华中科技大学教授崔崑、北京大学教授潘文石、华南农业大学教授卢永根等高校教师的先进事迹,弘扬高尚师德,感召引领广大教师。联合中央媒体推选出吉林大学教授黄大年、清华大学教授钱易等“10 1”位2017年度全国教书育人楷模。对党的十八大以来200位优秀教师(集体)典型进行分层次、成系列的宣传,强化宣传感召,讲好师德故事、弘扬高尚精神,将榜样力量转化为广大教师的生动实践。注重师德师风教育。强化教师政治理论学习,加强师德师风教育,2017年,教育部通过组织高等学校新入职教师国培示范项目,培训中西部高校新入职教师2000余人,培训专设“高校教师职业规范和思想政治素养”课程模块,将学习贯彻高校思政会精神纳入培训内容,着力提升高校教师政治素养、师德修养,示范带动各地加强高校教师思想政治与师德师风教育,引导广大高校教师切实担负起教书育人的神圣使命。推进评价制度改革。按照党中央和国务院部署,加快高等教育领域“放管服”改革,2017年10月教育部会同人社部印发《高校教师职称评审监管暂行办法》,进一步落实高等学校办学自主权,做好高校教师职称评审权下放后的监管工作,明确要求高校教师职称评审工作必须认真贯彻落实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体现为人民服务、为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服务、为巩固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服务、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的原则,切实把师德评价放在首位。按照思政会议精神要求,深入推进《关于深化高校教师考核评价制度改革的指导意见》的贯彻落实,进一步强调把思想政治素质作为教师考核评价的基本要求,认定中国人民大学等40所“高校教师考核评价改革示范校”,以发挥典型引领和示范引领作用,推动各地各高校在教师评价中切实加强师德考核力度、突出教育教学业绩、完善科研评价导向、重视社会服务考核、引领教师专业发展,为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健康发展提供有力的人才保障。

第二篇:荣辱观大力加强思想道德建设的意见

胡锦涛总书记关于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的重要讲话,在全党全社

会引起强烈反响。各级党委政府高度重视,各地各部门迅速行动,广

大干部群众积极参与,形成了学习宣传实践社会主义荣辱观的浓厚氛

围。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加强思想道德建设,既是一项长期的战略

任务,是精神文明建设的基础性工程,也是当前一项重要而紧迫的工

作。要在前一段工作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强领导,明确要求,制定措

施,狠抓落实,不断深化社会主义荣辱观学习实践活动,大力推进思

想道德建设。

一、充分认识树立和实践社会主义荣辱观的重大意义

胡锦涛总书记提出,要引导广大干部群众特别是青少年树立社会

主义荣辱观,坚持以热爱祖国为荣、以危害祖国为耻,以服务人民为

荣、以背离人民为耻,以崇尚科学为荣、以愚昧无知为耻,以辛勤劳

动为荣、以好逸恶劳为耻,以团结互助为荣、以损人利己为耻,以诚

实守信为荣、以见利忘义为耻,以遵纪守法为荣、以违法乱纪为耻,

以艰苦奋斗为荣、以骄奢淫逸为耻。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

会主义荣辱观,是继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加强党的

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建设创新型国家、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之后,我们党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

高度,把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放到十分突出的位置,为提高人的素

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培育有理想、有道德、

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公民而提出的重要指导思想。社会主义荣

辱观与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紧

密相连、有机统一,是对马克思主义道德观的精辟概括,是对社会主

义道德的系统总结,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加强思想道德建设的

强大思想武器和重要指导方针。

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是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健康发展的重要保

障。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使全社会的思想观念和道德意识发生

了深刻变化。热爱祖国,开拓创新,锐意进取,科学文明,团结互助

已成为我国社会精神风貌的主流。但社会上存在的一些不明是非、不

知荣辱、不辨善恶、不分美丑的现象,败坏社会风气,影响经济社会

健康发展。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引导人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

人生观、价值观,不断提升道德情操,构筑抵御不良风气的思想道德

防线,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是我们面临的紧迫课题。胡锦涛

总书记提出的社会主义荣辱观,明确了是非、善恶、美丑的界限,明

确了坚持什么、反对什么,倡导什么、抵制什么,为各民族、各阶层

和不同利益群体的人们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判断行为得失,确

定价值取向,做出道德选择,提供了基本规范,为构建与社会主义市

场经济相适应、与社会主义法律规范相协调、与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相

承接的思想道德体系指明了方向。教育引导广大干部群众牢固树立和

实践社会主义荣辱观,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加强思想道德建设,

形成良好社会风尚,提高公民文明素质和社会现代文明程度的重大举

措,对于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加快社会主

义现代化建设,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

的历史意义。

二、准确把握社会主义荣辱观学习实践活动的基本要求

开展社会主义荣辱观学习实践活动,要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

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三贴近”的

要求,以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加强思想道德建设为主题,以促进社

会风气不断改善为目标,形成“知荣辱、讲正气、树新风、促和谐”

的文明风尚。要把社会主义荣辱观学习实践活动与加强爱国主义教育

结合起来,与贯彻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结合起来,与未成年人思想

道德建设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结合起来,与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

动结合起来,与学习宣传先进典型结合起来,在深入人心上下功夫,

在联系实际上下功夫,在弘扬正气上下功夫,推动社会主义荣辱观学

习实践活动深入持久地开展下去,取得实实在在的效果。

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重在深入人心,重在联系实际,重在弘扬

正气。深入人心,就是要通过广泛深入的学习宣传教育,引导人们牢

记“八荣八耻”的基本内容,理解“八荣八耻”的丰富内涵,熟知“

八荣八耻”的行为规范,使“八荣八耻”家喻户晓,人人皆知,入耳

入脑入心,成为全体公民的广泛共识。联系实际,就是要立足自身,

注重言行,着眼养成,把社会主义荣辱观渗透到人们日常工作生活和

社会交往中,贯穿到各行各业的生产、经营和管理中,引导人们从自

己做起,从身边做起,从一点一滴做起,知行合一,言行一致,成为

全社会的道德规范。弘扬正气,就是要旗帜鲜明地崇尚真善美,抵制

假恶丑,扶正祛邪,扬善惩恶,着力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社会风气、

行业风气等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促进良好社会风气的形成和发展。

三、深化社会主义荣辱观的学习宣传教育

要推动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进机关、进单位、进军营。进一步加

强机关建设,把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作为机关理论学习和公务员培训

的必修课程,作为党的先进性建设的重要内容,纳入“创文明机关,

做人民满意的公务员”活动,使机关干部学在前面、做在前面。在企

事业单位广泛开展“树立正确的荣辱观、增强主人翁责任感”宣传教

育,利用党团员活动日、班前班后会、职工培训等方式,采取专题讲

座、演讲比赛、知识竞赛和文艺汇演等形式,大力宣传社会主义荣辱

观,开展向劳模学习活动,弘扬劳模精神,加强职业道德建设。在部

队广泛开展“学传统、知荣辱、明责任”主题教育,宣传普及“八荣

八耻”,把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作为部队理论学习和政治教育的重要

任务,同履行新世纪新阶段军队历史使命教育活动结合起来,贯穿到

教育、训练和日常生活之中。

要推动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进校园、进教材、进课堂。进一步改

进学校德育工作,结合目前正在进行的课程改革和课程标准修订工作,

将社会主义荣辱观的内容和要求体现到大中小学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和

思想品德课教材之中,贯穿到德育课程和相关学科的课堂教学之中。

要以倡导社会主义荣辱观为主要内容,组织开展专题读书活动和新童

谣编创传唱活动,唱响“八荣八耻”等反映社会主义荣辱观的优秀歌

曲,在校园形成健康向上的良好氛围。

要推动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进社区、进农村、进家庭。发挥基层

宣传教育阵地作用,充分利用市民学校、村民学校、民工学校、家长

学校等各类阵地,领导干部带头,组织干部、职工、专家、学者以及

老干部、老战士、老专家、老教师、老模范,广泛开展“八荣八耻”

宣讲报告活动。组织编写出版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通俗读物

和宣传挂图、宣传口号,发放到社区、农村和家庭。开展形式多样的

道德评议活动,引导群众对身边的道德行为展开评判,实现自我教育,

自我管理。

报纸、广播、电视等大众传媒和互联网、手机短信、移动电视等

传播工具,要始终坚持正确舆论导向,在新闻报道中体现社会主义荣

辱观的要求,成为“八荣八耻”的自觉实践者和积极推动者。要加大

宣传教育力度,运用言论评论、理论文章、通讯报道、专家访谈、群

众讨论等多种形式,深入阐释社会主义荣辱观的深刻内涵和精神实质,

充分报道学习贯彻社会主义荣辱观取得的进展和实效,及时宣传推广

各地各部门富有成效的好做法好经验。要认真总结和宣传践行社会主

义荣辱观的先进典型,注意发现和宣传普通人群中的道德楷模,发现

和宣传人们身边的好人好事,广泛开展向先进典型学习活动,激励人

们见贤思齐、积极向上。要制作播出一批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

的电视公益广告。在城市社区、乡村集市、公园广场、车站机场、港

口码头等公共场所设立宣传荣辱观的标识,让人们耳濡目染,受到熏

陶。要充分发挥舆论监督在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方面的作用,切实加

强对社会普遍关注的道德热点问题的引导,褒扬高尚品德,谴责不良

行为。

四、广泛开展社会主义荣辱观实践活动

要把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融入到各种形式的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

活动之中,充分调动和发挥人民群众参与道德实践的积极性、主动性。

创建文明城市、文明村镇、文明行业、文明单位、文明社区、文明家

庭等各类活动,都要突出人的思想道德素质,突出社会主义荣辱观,

使之贯穿创建活动全过程,覆盖到广大城乡基层。

开展社会主义荣辱观实践活动,要突出重点领域,集中解决公民

行为习惯和社会风气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在文明礼仪、公共秩序、社

会服务、旅游出行、城乡环境、文化市场、互联网管理等重点领域取

得突破,使一些群众反映强烈的不良风气得到改善。街道、社区、村

镇、学校以及各基层单位,要广泛开展礼仪宣传和实践活动,引导人

们懂礼貌、知礼仪、重礼节,养成文明言行,摒弃不礼貌、不文明的

粗俗行为。铁路、民航、交通、城乡公交等部门要在为乘客提供安全

正点、热情周到服务的同时,加强对乘客的文明提示,引导大家遵章

守纪,文明礼让,友爱互助,共同维护交通秩序。商业网点、医疗卫

生、公用事业、车站港口等窗口行业和公安、工商、税务等执法部门

要规范服务,诚信经营,文明执法,为全社会做出表率。建设、旅游

管理部门要加强对景区、旅行社、宾馆饭店的服务人员和导

游讲解人

员的教育管理,文明服务,文明讲解,主动热情地为游客排忧解难。

各类景区景点要继续深化创建文明风景旅游区活动,进一步提高景区

的建设和管理水平。旅行社在搞好优质服务的同时,要加强对游客的

文明礼仪教育,特别要加强对出国游客的礼仪规范培训,引导他们文

明旅游,礼貌交往,展示我国公民的文明风采。城管、环卫等部门要

加强对公共场所的管理,主动劝阻各种违背社会公德、污染环境卫生、

危害公共秩序等不文明现象,使广大公民养成文明卫生习惯,共同创

造整洁优美的城乡环境。新闻出版、文化、广电、公安等部门要切实

加强文化市场的管理,强力净化银屏声频,净化网吧,净化手机短信,

净化出版物市场,净化文化娱乐场所,促进社会文化环境的改善。外

宣、信息产业、公安等部门要进一步加强对互联网的管理,集中开展

网络清理,打击利用互联网传播淫秽、色情、迷信、赌博、暴力、欺

诈等有害信息的违法行为,营造安全健康的网络环境。

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党员领导干部要做表率。要把社会主义荣

辱观教育作为党员领导干部思想作风建设的重要内容,纳入党委(党

组)中心组学习计划,引导广大党员领导干部坚持党的宗旨,加强党

性修养,在本职岗位上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当好人民公仆,在

社会生活中严格要求、严于律己,以身作则,率先垂范,用良好的党

风政风促进社会风气的好转。要按照社会主义荣辱观的要求加强师德

建设,引导广大教师学为人师、行为世范,用自己的模范言行影响和

带动学生。要组织广大青少年开展各种形式的主题教育活动、社会实

践、公益行动、团队生活以及校园文化活动,使他们成为实践社会主

义荣辱观最活跃的群体,养成高尚的思想品质和良好的道德情操。

要以迎接北京奥运会和上海世博会为契机,大力推动社会主义荣

辱观教育实践活动,提高全社会公民思想道德水平。通过广泛开展“

迎奥运、讲文明、树新风”活动,树立和实践社会主义荣辱观,使广

大公民在文明用语、礼貌待人、讲究公德、遵纪守法、维护秩序方面

有明显进步,全社会文明程度明显提高。要以“公民道德宣传日”和

重要历史纪念日、民族传统节日、重要节庆活动为载体,运用丰富多

彩的形式,动员群众广泛参与,弘扬民族传统美德,倡导和树立社会

主义荣辱观,推动全社会的思想道德建设,提高人们的文明素质。

五、努力创造弘扬社会主义荣辱观的文化环境

书刊、音像等各类出版物以及各种文化艺术产品,要始终坚持社

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充分体现“八荣

八耻”的价值取向。广大文艺工作者和出版工作者要增强社会责任感,

深入基层,深入实际,用社会主义荣辱观指导创作,努力生产和推介

体现民族传统美德和鲜明时代精神的优秀文学作品、优秀影视剧和优

秀文艺节目,为人民群众提供丰富健康的精神食粮,丰富人们的精神

世界,增强人们的精神力量。各类娱乐节目、都市报纸、时尚杂志等

大众文化消费品以及商业广告,都要积极反映人民群众精神生活和道

德风貌的主流,反对和抵制庸俗低俗媚俗之风和愚昧迷信、消极颓废

倾向。要充分挖掘利用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资源,积极推介经典名

作,引导人们在欣赏品读中受到民族优秀文化和传统美德的熏陶。

要广泛开展弘扬社会主义荣辱观的群众文化活动,运用人们喜闻

乐见的方式和乐于参加的形式,活跃基层文化,把“八荣八耻”的要

求渗透在社区文化、村镇文化、企业文化、校园文化之中。要广泛开

展科普活动,弘扬科学精神、普及科学知识、传播科学方法、提倡科

学观念,形成学习科学、相信科学、依靠科学的良好氛围。爱国主义

教育基地,博物馆、文化馆、图书馆、科技馆等公益性文化设施和各

类基层宣传文化阵地,都要面向社会、服务群众,通过专题展览、知

识问答、动漫展示、影视展映、文体表演等形式,传播社会主义荣辱

观。

要按照社会主义荣辱观的要求净化社会文化环境。进一步完善文

化市场监管体系,加强执法队伍建设,提高综合执法水平,落实责任,

强化管理,逐步形成弘扬先进文化、抵制腐朽文化的长效机制。深入

持久地开展“扫黄打非”斗争,切实加强文化市场监管,严厉查处各

种与社会主义荣辱观相背离的不良行为,依法打击各种社会丑恶现象。

六、扎实推进以社会主义荣辱观为导向的“文明办网、文明上网”

活动

要用社会主义荣辱观占领网络阵地,运用网络宣传普及社会主义

荣辱观,充分发挥网络在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中的重要作用。重点

新闻网站和商业网站要开辟宣传“八荣八耻”的网页、专栏,在各类

网上论坛组织“八荣八耻”学习讨论。校园网要从学生的学习生活实

际出发,针对学生道德行为中的具体问题,有的放矢地开展形式多样、

生动活泼的宣传教育,使校园网成为学校开展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的

重要渠道。

要继续推动“文明办网、文明上网”活动,把各项要求进一步落

到实处,使网络成为传播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阵地。有关单位要明确

责任,落实分工,各司其职,密切合作,确保活动扎实推进。要推动

参加“文明办网、文明上网”倡议活动的各类网站切实履行承诺,自

觉对照倡议内容,自查自纠不良网络行为,带头净化网络环境,带头

倡导网络文明。要进一步扩大“文明办网、文明上网”的参与面,把

各级政府网站、新闻网站,各类商业网站以及个人网站、博客等都吸

引到“文明办网、文明上网”活动中来,根据各自特点,发挥各自优

势,增强自律意识,自觉抵制不文明行为。要积极引导广大网民自我

约束,相互监督,做到文明上网。各相关监管部门要根据互联网管理

的有关规定,切实加强管理,组建社会网络义务监督员队伍,广泛发

动群众揭露举报有害信息和不良网络行为,加大监督查处力度,不断

提高网络信息的社会公信力,形成健康向上的网络文明新风。

七、切实加强对社会主义荣辱观学习实践活动的领导

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加强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是全党全社

会的共同责任。各级党委政府要把深入开展社会主义荣辱观学习实践

活动,作为践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

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作为加强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的重大举

措,列入重要议事日程,摆上突出位置,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建立完

善责任机制。各级文明委和党委宣传部要加强对活动的协调指导和督

促检查,及时总结推广基层和群众创造的新鲜经验,动员社会各方面

力量,形成强大工作合力。各有关部门要明确工作责任,各负其责,

相互支持,相互配合。各级工会、共青团、妇联、文联、作协、科协、

残联、红十字会等群众团体,要充分发挥自身优势,把工作做到各自

联系的人群中去。

要健全完善长效机制。要发挥政策对道德生活的导向作用,在制

定和执行各项政策时,充分体现社会主义荣辱观的要求,使“八荣”

的行为得到鼓励,使“八耻”的现象受到抵制。要发挥规章制度对人

们道德行为的激励约束作用,对照“八荣八耻”,修订完善市民公约、

乡规民约、职业规范等具体行为准则,把“八荣八耻”的要求具体化,

使“八荣八耻”的基本要求更好地渗透到社会管理之中。要发挥法律

法规对道德建设的保障作用,依法惩治违法行为,引导和规范社会道

德。要逐步形成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的激励机制。文明城市、文明村

镇、文明行业等各类创建活动,各类评比表彰活动,都要把“八荣八

耻”作为重要内容和评选标准。

要发扬求真务实精神,狠抓落实,务求实效,防止形式主义。要

立足深化,着眼长远,把原则要求变成可以操作的具体措施,把目标

任务变成实实在在的工作项目,锲而不舍、常抓不懈。要紧密联系干

部群众的思想和工作实际,针对道德建设中出现的新情况、群众提出

的新要求,创新形式、创新内容、创新手段,不断增强工作的针对性、

实效性和吸引力、感染力,以卓有成效的工作,把树立社会主义荣辱

观的各项任务真正落到实处。

第三篇:以“仁智”教育为载体,大力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

以“仁智”教育为载体 塑造学生健康品行

看庄中学

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是党和国家事业后继有人的重要保证,是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具体体现,更是涉及千家万户切身利益的现实需要。近年来,我校在各级领导的关怀帮助下,继承传统优势,不断开拓创新,依托邹城市厚重的儒家传统文化,吸取“亚圣”孟子的“仁”、“智”教育思想,引导师生用生命感受生命,用爱心滋养爱心,用智慧启迪智慧,用心灵体悟心灵,逐步形成“仁智”教育的核心理念,学校办学水平日益提高。特别是《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颁布实施及其上级有关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会议召开之后,我校高度重视,认真贯彻实施,进行了大量有益的探索和尝试,同时也得到了上级有关部门和领导的大力关心和支持,此项工作取得了一些成绩,现将我们的一些做法汇报如下。

一、打造学校“仁智”文化,大力营造“仁智”教育氛围。 “教育的真谛就在于通过营造一种良好的学校文化氛围,使学生在学校教育生活中不断地充实个体生命的内涵,提升生命的质量。”为此,我校从物质文化、制度文化、精神文化三个层面,精心打造学校“仁智”文化。对校园环境进行了集中整治,坚持环境创新,环境景观化。建起了高标准塑胶跑道的操场,架起了设计别致的过街天桥,命名为“仁智桥”。建造了花园,设立了孔子、孟子的塑像等等。墙壁、走廊、橱窗、

1 草木、道路都设置了激励奋进的名言、警句等,两座教学楼分别命名为“启智楼”和“育德楼”。在制度文化建设上,突出人本思想,“仁智”教育理念,形成了具有人文情怀的的现代学校制度。在构建学校的精神文化,我们立下了“诚、博、毅”的校训,创作了团结一致,齐心协力,引领学生,引导师生用生命感受生命,用爱心滋养爱心,用智慧启迪智慧,用心灵体悟心灵。

二、加强德育队伍建设,走班主任专业化成长的道路。

通过开展“教育质量服务年”活动,成立“师德自律委员会”,实施“树形象工程”,坚持师德专项考评并纳入综合量化,开通学校热线,发放家长问卷调查表,有效提高了教职工的服务意识和职业道德素养。班级是学校实施教育的最基层的单位,是德育工作的一个载体。在一个好的班集体里,每个成员都处在积极向上的状态中,他们主动学习、互相帮助、团结友爱、共同进步。同时,班级又是学校工作最基础的实体。因此,我校大力加强班主任队伍建设,走班主任专业化成长的道路,有效提高了我校班主任的业务素质和工作能力。

三、加强教育信息化建设,增强“仁智”教育的效果。

我校非常重视教育教学现代化的建设,大力推进教育信息化建设。现在,所有教室都安装了高标准的多媒体教学设备。各类音像素材、资源库总容量已达400多G。图书室藏书4万多册,教学参考书和报刊杂志300多种。语音室,微机室,电子备课室,多媒体教室,千兆到楼、百兆到桌面的校内计算机局域网,学校电视台,学校网站、高标准的理化生实验室等,这些都标志着我校的教育现代化步伐已经走在了全市的前列,为教师们运用高科技手段教育学生提供了强有力的物质支持,增

2 强了“仁智”教育的活动效果。

四、突出主阵地,在课堂教学中积极渗透“仁智”德育教育。 我们一是制定并落实了课堂教学德育教育目标责任制,要求每位教师在教学中都要向学生进行相应的做人、做事方面的引导,把教师执教过程中的“仁智”德育渗透情况作为推荐优质课、评选教学能手、评选优秀教师的重要内容;二是积极开展寓“仁智”德育教育到各科教学中的研讨,根据学生年龄特点和学科特色,每个教研组都要定期对教材中的“仁智”德育因素进行讨论,每周一的教研活动时间,由学校进行统一指导,对教师在“仁智”德育工作中的困惑和难题予以指导解决。

五、创新家庭教育模式,形成家校合力。

随着时代的发展,传统的家庭教育已不能更好地与教育改革相适应,带来了家庭教育现代化的教育理念,家庭教育也就赋予了新意,扩大了内涵。我校启动了家庭教育现代化实验,确立了“建设学习型家庭”子课题进行实验研究,成立了家庭教育指导中心,办好了传统家长学校。改革传统家访模式,大量通过电话家访、QQ留言或聊天、手机短信等现代化的方式进行家访。改革传统家长会,建立了网上家长学校,实施“家长开放日”制度,实施争创“学习型家庭”活动。通过家庭教育现代化实验,家长树立了现代家庭教育理念,密切了家校联系,形成了家校合力,促进了学校工作,形成了双赢的局面,并于09年11月,圆满完成了“全省家庭教育现代化实验试点工作经验交流会议”邹城现场会的任务,充分展示了邹城教育的良好形象。

六、依托各种活动载体,开展德育实践,积极探索“仁智”工作的新途径、新方法。

3 我们利用各种重大节日、纪念日,组织入团宣誓、征文等活动,对学生进行教育;利用学校的网站、广播、黑板报、宣传橱窗等安排丰富的德育内容,宣传优秀师生事迹,倡导校园文明新风;开展“周周插红旗,月月送喜报”活动、争当“五好”少年系列活动教育、开展“一帮一”、“手拉手”结对子活动和“课堂坐姿达标”、“提倡课桌文明,清除书包垃圾”评比等活动规范学生行为;以学生干部为主组建“校园文明监督岗”和“卫生保持监督员”,使校规校纪落到实处;深入开展学雷锋活动,多次组织青年志愿者清扫校园卫生死角、开展了“校园小明星”、“我们班的活雷锋”的评选、“校歌比赛”等活动;开展遵纪守法教育和理想前途教育,注重学生心理教育和疏导,利用寒暑假组织学生进行社会实践活动等。

总之,通过“仁智”教育,我校的德育成效显著,形成了良好的学风、班风和校风。学生的思想品德操行优秀率达到85%以上,合格率达到了100%。,逐渐养成了懂礼仪、守秩序、有纪律、讲卫生、有爱心、爱学习的良好习惯。学生也在各级各类比赛活动中纷纷获奖。在全市中小学运动会上,均取得了优异成绩。学校也被评为“山东省文明单位”、“山东省优秀家长学校”、“山东省关心下一代工作先进单位”、“济宁市规范化学校”等荣誉称号。

第四篇:大力加强法治工作队伍建设

中国法学会副会长 张文显

------------------- -

一、加强法治工作队伍建设的重大意义

总书记在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上指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建设一支德才兼备的高素质法治队伍至关重要。”笔者理解,其重要性体现为以下三个方面:

第一,加强法治工作队伍建设是社会主义法治急需的组织和人力保障。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总目标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包括完备的法律规范体系、高效的法治实施体系、严密的法治监督体系、有力的法治保障体系和完善的党内法规体系。其中,有力的法治保障体系包括政治保障、思想保障、组织保障和运行保障。坚持党的领导是社会主义法治的政治保障,保障社会主义法治的政治方向;贯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是社会主义法治的思想保障,保障社会主义法治的科学发展;建立科学的法治建设指标体系和考核标准并有效实施是社会主义法治的运行保障,保障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各项任务的细化和落实;建设宏大的法治工作队伍是社会主义法治的强有力的组织和人才保障,保障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监督守法、全民普法的实现。

第二,加强法治工作队伍建设是人才强法的根本举措。人才强法是人才强国的重要组成部分。从四中全会《决定》的逻辑结构来看,第二部分至第六部分分别论述和部署立法、执法、司法、守法、队伍建设,所以,全面推进依法治国从基本布局出发,就是要形成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人才强法全面推进的良好局面。

第三,建设一支优秀的法治工作队伍,才能实现良法善治、法正民安。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主体是人民,人民是推进依法治国的根本动力和力量源泉。但同时也要看到,法治工作核心是依法治理国家和社会,处理公共事务,尊重和保障人权,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促进社会和谐稳定,保障经济长期持续发展,其基本内容是政治性、思想性、智慧性、专业性、技术性相当复杂的事务,需要高级专门人才。特别是进入新世纪之后,随着科学技术进步、社会转型和利益格局的巨变,新型案件、疑难案件、涉外案件、知识产权案件层出不穷,征地拆迁、土地承包纠纷、社会保险、教育医疗、消费者权益等涉及民生问题和群体性利益的案件逐年增加,与人格权、生存权、环境权、发展权等人权问题关联的诉讼也呈现攀升趋势。这就需要大批受过良好专业训练、具有救济权利、定分止争、制约公权实践理性和实践经验的法律专家。

二、法治工作队伍建设的主要任务

法治工作队伍,也就是法治队伍。过去,我们常说法律工作者、法律工作队伍,在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和法治国家的今天,我们要与时俱进地改称呼为法治工作者、法治队伍。法治队伍,涵盖的范围比较广泛,举凡在党政军机关、司法机关、人民团队、社会各领域专职从事涉法工作和法治工作的人员,都可称为法治工作者,都隶属法治队伍。四中全会《决定》提出:全面落实依法治国,必须大力提高法治工作队伍思想政治素质、业务工作能力、职业道德水准,着力建设一支忠于党、忠于国家、忠于人民、忠于法律的社会主义法治工作队伍。

笔者认为,最核心的一支队伍是法治专门队伍。总书记指出:“我国专门的法治队伍主要包括在人大和政府从事立法的工作人员、在行政机关从事执法的工作人员、在司法机关从事司法工作的人员。全面推进依法治国,首先要把这支队伍建设好。”立法、执法、司法这3支队伍既有共性又有个性,都十分重要。立法是为国家定规矩、为社会定方圆的神圣工作。立法人员必须具有很高的思想政治素质,具备遵循规律、发展民主、加强协调、凝聚共识的能力。执法是把纸面上的法律变为现实生活中的法律的关键环节,执法人员必须忠于法律、捍卫法律、严格执法、敢于担当。司法是社会公平正义的最后一道防线,司法人员必须信仰法律、坚守法治、端稳天平、握牢法槌、铁面无私、秉公司法。要按照政治过硬、业务过硬、责任过硬、作风过硬的要求,教育和引导立法、执法、司法工作者牢固树立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恪守职业道德,坚持党的事业、人民利益、宪法法律至上,忠于党、忠于国家、忠于人民、忠于法律。要畅通立法、执法、司法部门干部和人才相互之间以及与其他部门之间具备条件的干部和人才交流渠道。推动法治专门队伍正规化、专业化、职业化,提高职业素质和专业水平。

法律服务队伍主要包括律师,也包括公证员、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人民调解员以及法律服务志愿者等。律师队伍是依法治国的一支重要力量,要大力加强律师队伍思想政治建设,把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拥护社会主义法治作为律师从业的基本要求。这条要求不能放松,更不能放弃,决不能在其中产生出以“法治”、“维权”作为招牌反对四项基本原则的异己力量。要构建社会律师、公职律师、公司律师等优势互补、结构合理的律师队伍。建立激励法律服务人才跨区域流动机制,逐步解决基层和欠发达地区法律服务资源不足和高端人才匮乏问题。

一支通晓国际法律规则、善于处理涉外法律事务的涉外法治队伍也是必不可少的。《决定》的第七部分专门设立一节部署加强涉外法律工作,必须有一支更高素质的涉外法治人才队伍才能做好日益增多和复杂的涉外法律工作。必须承认,我们目前仍然缺乏,不是一般缺乏,而是十分缺乏这样的人才。

法学专家队伍对于探索和形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学理论体系、法治理论体系和法治话语体系,用马克思主义法学思想占领法治意识形态阵地,至关重要。《决定》强调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体系、制度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根本遵循。必须从我国基本国情出发,同改革开放不断深化相适应,总结和运用党领导人民实行法治的成功经验,围绕社会主义法治建设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推进法治理论创新,发展符合中国实际、具有中国特色、体现社会发展规律的社会主义法治理论,为依法治国提供理论指导和学理支撑。”这既指出了创新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的极端重要性,也指出了建设马克思主义法学理论队伍的极端迫切性。为此,《决定》要求要重点打造一支政治立场坚定、理论功底深厚、熟悉中国国情的高水平法学家和专家团队,建设高素质学术带头人、骨干教师、专兼职教师队伍。

三、创新法治人才培养机制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法治人才培养工作取得了巨大成就。但是,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建设法治体系、法治国家和法治中国而言,我们的法治人才培养机制还很不适应、很不符合。其中,最大的不足当属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教育的薄弱。从客观上讲,我国社会主义法制建设起步较晚,我们的社会主义法治理论体系、法治话语体系也是最近逐步开始形成的,所以,西方法治理论一度在教材和教学中占据了主导地位;从主观上来讲,我们还没有牢固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的道路自信和理论自觉,对西方法治模式和法治理论可能产生的负面影响和危害认识不足。现在中央强调,坚持用马克思主义法学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来教书育人,作为整个法学教育的指导思想,这是有的放矢,非常重要的。为此,《决定》提出要着力“创新法治人才培养机制”,“培养造就熟悉和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的法治人才及后备力量”。主要措施包括:

第一,坚持立德树人、德育为先导向,坚持用马克思主义法学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全方位占领高校、科研机构等法学教育和法学研究阵地,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形成培养社会主义法治人才的良好制度环境、理论环境、人文环境和舆论氛围。

第二,加强法学基础理论研究,形成完善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学理论体系、学科体系、课程体系,从培养社会主义法治人才、治国理政、建设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和法治国家的需要出发建构我们的法学理论体系、学科体系、课程体系。

第三,深入实施卓越法治人才培养计划(该计划原名称是“卓越法律人才培养计划”)。社会主义法治建设不仅需要一大批法律人才,更需要卓越的法律人才。提高法律人才培养质量已成为我国高等法学教育改革发展最核心最紧迫的任务,要把培养应用型、复合型法律职业人才作为实施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养计划的重点,把培养涉外法律人才作为培养应用型、复合型法律职业人才的突破口,把培养西部基层法律人才作为培养应用型、复合型法律职业人才的基础工程。

第四,大力推进法学教育的国际交流与合作。我们是在全球化背景下推进法治中国建设,也必然是在全球化背景下推进中国法学教育改革。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出政治立场坚定、通晓国际法律规则、善于处理涉外法律事务的涉外法治人才队伍。要积极探索涉外法治人才培养多样化机制,包括完善与国外院校交流、双学位联合培养、国际组织实习等项目,加强对外交流合作,拓展法治人才国际化视野。

第五,深化高等法学教育体系和管理体制改革,充分发挥法学教育在法治建设中的基础性、先导性作用,为加快建设法治中国提供强有力的人才保证和智力支撑。为此,要全面启动法学教育体系和管理体制改革,建立由中央政法委统一领导,由教育部、司法部、人事部、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中国法学会共同参与的法学教育改革领导小组,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雷厉风行地出台法学教育改革的相关意见,报中央批准后推行。

第六,切实抓好法学教师队伍建设。创新法治人才培养机制,培养大批德才兼备的法治人才,建设好教师队伍是关键。为此,我们要更加重视普通高等学校和职业培训机构教师队伍建设。首先,要按照比自然科学和其他人文学科更高的思想政治标准加强法学教师队伍的思想政治建设,要求法学教师必须忠于党、忠于国家、忠于人民、忠于宪法法律,必须以爱岗敬业、尽职尽责、尽善尽美的职业精神从事教书育人工作。其次,要健全政法部门和法学院校、法学研究机构人员双向交流机制,实施高校和法治工作部门人员互聘计划,重点打造一支高素质学术带头人、骨干教师、专兼职教师队伍,吸收更多有丰富实践经验和一定理论素养的专家型法官、检察官、律师上讲台、当导师。

第五篇:大力加强监督工作努力提高监督实效

近年来,XX区人大常委会始终坚持把行使好监督权作为依法履职的重点,深入贯彻《监督法》及《湖北省实施〈监督法〉办法》,大力加强和改进监督工作,充分运用法定监督手段增强监督实效,取得明显成效。

一、突出“五个监督重点”,促进经济社会发展

区人大常委会坚持把人大工作作为党的工作的一部分,紧紧围绕党的中心任务,突出“五个监督重点”,努力支持和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推动“五个XX”建设。

一是围绕推动经济发展开展监督。我区提出并实施“5311”的发展战略,即着力推进五大园区、三大商圈、天兴生态绿洲和XX科技一条街建设,努力将XX建设成为先进制造业基地、现代服务业聚集区、科技进步示范区和全国一流生态宜居城区。区人大常委会也紧紧围绕推进“5311”发展战略实施和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开展监督,推进“现代XX”建设。

二是围绕推进城市建设与管理开展监督。我区城乡一体,城市建设与管理任务重。我区把加强城市建设与管理,打造“美丽XX”作为一项重要工作任务,着力增强城市服务功能,提高城市综合管理水平。区人大常委会也积极围绕推进城市建设与管理开

1展监督,推进“美丽XX”建设。

三是围绕解决民生问题开展监督。发展为了人民,发展的成果应让人民群众共享。我区提出要进一步保障和改善民生,切实改善百姓的就业、创业、居住、医疗、教育等保障,突出解决好失地农民的保障和就业问题,提高发展的协调性。区人大常委会也坚持围绕督促解决民生问题开展监督,努力促进人民群众生产生活环境的改善,推进“宜居XX”建设。

四是围绕维护社会稳定开展监督。稳定是发展的前提。区委提出要全力维护社会稳定,为加快发展营造和谐的环境。区人大常委会也始终围绕维护社会稳定,加强对依法治理工作的监督,积极营造良好的法治环境,促进维稳长效机制的形成,推进“平安XX”建设。

五是围绕促进政府依法履职开展监督。政府机关的工作质量和工作效率直接关系到党和政府在人民群众中的形象。区人大常委会注重加强对政府依法履职的监督,认真受理人民群众对政府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的申诉,促进政府不断改进工作,推进“和谐XX”建设。

二、改进“五种监督方式”,切实增强监督实效

监督方式直接关系到监督工作的实际效果,我们着力改进“五种监督方式”,努力增强监督实效。

一是改进专项工作评议方式,提高专项工作评议实效。听取和审议专项工作报告是《监督法》赋予人大常委会的一项主要监

督形式。我们根据《湖北省实施〈监督法〉办法》的规定,结合听取、审议专项工作报告,组织常委会组成人员和列席会议的区人大代表采取投票表决的方式,按满意、基本满意、不满意三个档次对三项专项工作进行了满意度民主测评,并通过常委会公报和区机关大楼电子显示屏公布测评结果。同时,加大专项工作测评后的督促整改力度,对测评结果较差的专项工作,责成相关机关认真进行整改,并在规定时间内向常委会书面报告整改情况,有力地促进了专项工作开展。

二是改进主任会议听取政府工作情况汇报后的处理方式,提高主任会议实效。为了解决主任会议纪要或简报不具有法律效力的问题,我们探索性地把提高主任会议实效和提高代表视察、调研活动实效结合起来,根据常委会依照《代表法》、《省实施〈代表法〉办法》制定的《XX区人大代表视察活动暂行办法》的规定,主任会议就代表在会前视察活动中提出的意见、建议进行讨论后,对切实可行的代表意见、建议提出办理要求,以文件或《人大代表视察意见书》的形式交有关国家机关研究办理,并跟踪督促其办理落实,切实增强了主任会议的效力。

三是改进对财政专项资金执行的监督方式,提高财政预算审查监督实效。为了推进依法理财,我们已连续多年对财政专项资金执行进行监督并听取、审议上年财政专项资金执行情况及当年细化安排(草案)报告,取得了较好成效。近两年我们又进一步加强对财政专项资金执行的跟踪监督和绩效评价,积极探索在常

委会会议之前或者不通过常委会会议解决财政专项资金执行和细化安排中存在问题的机制,提高了常委会的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

四是改进执法检查方式,提高执法检查实效。为了进一步提高执法检查的效果,我们对拟作执法检查的法律法规,通过常委会网站和书面公布等多种形式告知人大代表和人民群众,广泛征求他们对法律法规实施情况的意见和建议,便于找出法律法规实施中存在的问题。检查时,改集中检查为分多个小组分散检查,采取变换检查路线、事先不打招呼、不要陪同的检查方式,便于了解法律法规实施的真实情况,提高执法检查实效。

五是改进对人大选任干部的监督方式,提高履职实效。我们在结合听取和审议专项工作报告、执法检查、工作视察等对选任干部加强监督的基础上,还要求选任干部年底认真撰写年度履职情况报告,并将全体选任干部履职情况报告装订成册,书面征求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的意见并如实向选任干部进行反馈,从而促进了选任干部及时改进工作,更好地履行职责。

三、完善“五项监督机制”,努力提高监督水平

健全、完善的监督机制有利于提高监督工作的效率和质量。我们着力完善五项监督工作机制,努力提高监督水平。

一是完善督促落实人大及其常委会决议、决定和审议意见的工作机制。我们不断加大对区人大及其常委会决议、决定和审议意见的督促落实力度,根据《XX区人大常委会审议意见办理办

法》的规定,建立、完善了常委会及各工作委员会跟踪督促落实决议、决定和审议意见的工作机制,确保决议、决定和审议意见能及时落到实处。

二是完善组织代表开展监督的工作机制。由于我区代表结构比较特殊,来自“三大单位”(大专院校、大科研院所、大企业)的代表较多,代表工作活跃,不仅活动多,而且形式多样。为了提高代表视察活动的实效,近年来我们按照《XX区人大代表视察活动暂行办法》的规定,将代表视察活动中提出的意见、建议整理后以书面形式转交有关国家机关研究办理,并要求其及时反馈办理情况,确保代表意见、建议能得到有效落实。同时,我们把提高代表活动实效与提高常委会会议、主任会议质量结合起来,年初将常委会会议和主任会议的时间、议题印发全体代表,组织代表围绕这些议题进行视察、调研,并要求代表将视察、调研中了解的情况通过常委会网站和电话、书面等方式及时向常委会组成人员和工作机构反映,便于常委会组成人员和工作机构全面掌握情况,审议好相关议题。

三是完善人大议案和代表建议督办工作机制。为进一步维护代表权利,近年来我们坚持采取各工委跟踪督促所联系单位办理议案、建议;常委会领导带领有关工作机构跟踪督办议案和重点建议;常委会年初听取政府议案、建议办理方案,年中全面检查议案、建议办理情况和年中、年末两次听取政府关于议案、建议办理情况的报告;组织常委会组成人员和人大代表组成督查小

组,跟踪督查一些办理难度大,但经过努力可以落实的议案、建议等办法督办议案、建议,有效保证了议案、建议办理质量。同时,我们还完善闭会期间代表提出建议的督办机制,将闭会期间代表提出的建议与会议期间代表提出的建议同等对待,加强督办,确保这些建议落到实处。

四是完善信访工作机制。受理人民群众对国家机关和国家工作人员的申诉和意见,是人大常委会的一项重要职责,也是人大常委会联系人民群众的一条重要渠道。我们不断加强人大信访工作,切实完善人民群众信访件的接收、交办、转办、督办、反馈机制,认真督促并解决了群众反映的一些实际困难和问题。

五是完善规范性文件备案审查工作机制。规范性文件备案审查是人大常委会开展法律监督的主要形式,有利于维护国家法制统一。我们根据《监督法》及《省实施〈监督法〉办法》的规定,积极建立、完善规范性文件备案审查工作机制和工作流程,保证了规范性文件备案审查工作的有效开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