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科肺炎护理病例

2022-06-28

第一篇:儿科肺炎护理病例

儿科病例出院小结

新 生 儿 出 院 记 录

X线片号: MRI/CT号:

~~,女,24/30月 出生于2013年 第1胎第1产,胎龄39周在某医

院剖宫产,出生体重3.7kg,出生时无宫内窘迫,羊水较多,无胎膜早破,脐带正常,胎盘正

,Apgar评分:1min9分,5min10分、10min 10分。母亲孕期、生产时患病及治疗、用药情

:无动物接触史、糖尿病、高血压、胆汁淤积、先心病,母亲有妊高症病史,有“乙肝小 三阳”病史,其母孕期检查情况Torch弓形体、疱疹病毒、风疹病毒不详,输血前常规不详。

入院日期:

出院日期: 住院天数:48天

入院时情况:患者 日龄24/30月 因“咳嗽2天,气促1天”入院。查体: :37.2℃,P:142次/分,R:65次/分,WT:3.4kg,SPO2:80%)(未上氧下), 头围34厘米。足月儿貌、发育良好,反应欠佳,哭声响亮,无呻吟,面色、口唇有发绀。全身皮肤无黄染,无皮疹、皮下出血,前囟1.5×1.5cm

2、稍饱满,可触及骨缝,后囟未闭。巩膜无黄染,瞳孔等大同圆,对光反射灵敏。鼻翼无扇动,口周发绀,咽部粘膜正常。颈软,气管居中。三凹征(+),双肺呼吸音粗,双侧肺可闻及较多细湿性罗音。心前区无隆起,心尖搏动在左缘第四肋间,乳线外0.5cm,心浊音界正常,未闻及震颤,心音有力,心率142次/分, 律齐。腹隆软,未见胃肠型及蠕动波,无脐疝,脐带系新结扎,脐窝无渗血及分泌物,脐轮 无红肿,未触及包块,无肌紧张,肝肋下3.0cm可及,质软、边清,未触及包块,脾肋下未 及,肠鸣音正常。四肢肌张力可。神经系统:觅食反射存在、吸吮反射存在、拥抱反射存 在、握持反射存在。

入院诊断:1.新生儿肺炎2.呼吸功能不全?3.先天性心脏病?

住院经过:入院后予头孢哌酮舒巴坦钠(4月18日-4月25日)抗感染治疗,胸部CT提示 脓胸可能,予替考拉宁(4月21日-4月25日)抗感染治疗,予头孢曲松钠(4月28日-5月11 ;5月29日-6月3日)抗感染治疗。胸穿提示乳糜状胸水,予以禁食19天,奥曲肽(5月7日-5月9日)促进愈合治疗3天,4月25日行第1次胸穿抽出20ml乳糜状胸水。4月27日行第2次胸穿抽出40ml乳糜状黄色胸水。5月2日行第3次胸穿抽出45ml深黄色胸水。5月4日行第1次胸腔闭式引流,引流出60ml黄色胸水,从5月4日-5月8日均可引流出约60ml左右的液体,5月9日未见引流液流出并胸片未见积液,予以拔出引流管后;于5月11日予蔼尔舒 20ml Q3h开奶于5月13日逐渐加奶至50ml Q3h,5月13日患儿再次出现气促和呼吸困难情况,再次予第2次胸腔引流,可引流出100ml乳糜状液体,继续禁食(5月13日-6月6日)24天,患儿禁食1月时保守治疗疗效欠佳,建议患儿家属外科手术治疗,患儿家属暂不同意,仍要求继续保守治疗。5月14日-6月4日均可引流出约100ml左右的液体,期间5月9日根据血常规提示Hb 80g/L,予以悬浮红细胞75ml输注,纠正贫血。予复合辅酶、联苯双脂、葡醛内酯(5月16日-6月4日)口服护肝治疗20天,予熊去氧胆酸(5月21日-6月5日)口服改善胆汁淤积情况14天。予肝素钠(5月21日-6月5日)抗凝治疗15天。予生长抑素(12ug/Kg/h)(5月16日-6月4日)促进胸导管愈合治疗20天,监测生命体征等其他对症支持治疗。

实验室检查:

血气分析:

4月18日pH7.307,Corrected pCO2 53.2mmHg,Corrected pO2 51.2mmHg,HCO3act25.8 mmol/L,BE(B)-1.1mmol/L,O2SAT80.7%,

4月19日pH7.310,Corrected pCO247.9mmHg,Corrected pO286.1mmHg,HCO3act23.4mm ol/L,BE(B)-3.0mmol/L,O2SAT95.3%。 血常规:

4月18日 白细胞计数5.54×10^9/L,血红蛋白131g/L,血小板计数395×10^9/L,中性 粒细胞百分率32.5%,

5月7日:血红蛋白81g/L,血小板计数369×10^9/L,白细胞计数5.04×10^9/L,中性粒

细胞百分率46.5%,

5月21日血常规示白细胞计数6.84×10^9/L,血红蛋白107g/L,血小板计数575×10^9/

,中性粒细胞百分率60.3%,淋巴细胞百分率20.4%,

6月1日:血红蛋白82g/L,淋巴细胞百分率23.8%,中性粒细胞百分率35.6%,血小板计 469×10^9/L,白细胞计数6.34×10^9/L,大小便常规正常。 胸水检查:

4月25日颜色乳白色,透明度混浊,凝固性无凝块,粘蛋白定性试验2+,红细胞计数78 .00×10^6/L,白细胞计数21300.00×10^6/L,中性粒细胞0.09,淋巴细胞0.91;血培养+ 药敏无菌生长;胸水的脂蛋白(a)1962.4mg/L和甘油三酯29.4mmol/L;胸水培养正常。 4月27日:中性粒细胞0.13,淋巴细胞0.87,颜色黄色,透明度混浊,凝固性无凝块, 粘蛋白定性试验2+,红细胞计数2500.00×10^6/L,白细胞计数22300.00×10^6/L,并查血 脂示:总胆固醇2.53mmol/L,甘油三脂0.34mmol/L,载脂蛋白B0.33g/L,甘油三脂12.14mmo /L,胸水中脂蛋白-a1724.1mg/L,甘油三脂/总胆固醇7.68,胸水培养正常。

5月2日:颜色黄色,透明度混浊,凝固性无凝块,粘蛋白定性试验2+,红细胞计数120 .00×10^6/L,白细胞计数6000.00×10^6/L,中性粒细胞0.10,淋巴细胞0.90,胸水细胞 学检查示:可见较多淋巴细胞,未见肿瘤细胞。5月4日胸水常规示:颜色黄色,透明度混

,凝固性有凝块,粘蛋白定性试验1+,红细胞计数1000.00×10^6/L,白细胞计数7000.00 10^6/L,中性粒细胞0.10,淋巴细胞0.90,胸水细菌培养无菌生长。

5月5日:颜色黄色,透明度混浊,凝固性有凝块,粘蛋白定性试验1+,红细胞计数100 .00×10^6/L,白细胞计数7000.00×10^6/L,中性粒细胞0.10,淋巴细胞0.90,胸水细菌 培养无菌生长。胸水细胞学检查:大量淋巴细胞及少量轻度异型上皮样细胞团。

5月13日:颜色乳白色,透明度混浊,凝固性有凝块,粘蛋白定性试验1+,红细胞计数200.00×10^6/L,白细胞计数6400.00×10^6/L,中性粒细胞0.05,淋巴细胞0.92,嗜酸性粒细胞0.03,胸水生化示:腺苷脱氨酶7.2U/L,葡萄糖5.0mmol/L,总蛋白40.4g/L,L-乳酸脱氢酶132.3U/L。

5月23日胸水常规:颜色淡黄色,透明度雾状,凝固性无凝块,粘蛋白定性试验1+,红 细胞计数190.00×10^6/L,白细胞计数11200.00×10^6/L,中性粒细胞0.20,淋巴细胞0.8 ,胸水生化示:葡萄糖5.45mmol/L,总蛋白25.1g/L,L-乳酸脱氢酶606.08U/L,腺苷脱氨 11.2U/L;胸水总胆固醇1.12mmol/L,甘油三脂0.27mmol/L,载脂蛋白A0.56g/L,载脂蛋 B0.16g/L;胸水细胞学检查:大量淋巴细胞及中性粒细胞。

5月28日胸水常规示:颜色淡黄色,透明度雾状,凝固性无凝块,粘蛋白定性试验1+, 红细胞计数210.00×10^6/L,白细胞计数6820.00×10^6/L,中性粒细胞0.13,淋巴细胞0.8 ,嗜酸性粒细胞0.02。

生化示:

4月18日:葡萄糖3.87mmol/L,β-羟丁酸676.796umol/L,肝肾功能基本尚可。心肌酶

:L-乳酸脱氢酶353.62U/L,余可。电解质正常。

5月7日:肝功能示:总蛋白46.9g/L,白蛋白34.5g/L,球蛋白12.40g/L,电解质正常。 5月13日:肝功能示:球蛋白9.90g/L,谷丙转氨酶117.9u/L,谷草转氨酶114.23u/L, 总胆汁酸308.4umol/L,心肌酶示:L-乳酸脱氢酶331.89U/L,余可。电解质和肾功能基本正 常。

5月21日 肝功能示:总蛋白36.7g/L,白蛋白29.3g/L,球蛋白7.40g/L,谷丙转氨酶5 .0U/I,谷草转氨酶49.1U/I,总胆汁酸78.5umol/L,6月1日肝功能示:总胆红素2.1umol/ ,间接胆红素1.30umol/L,球蛋白11.50g/L,谷丙转氨酶17.9u/L,谷草转氨酶29.73u/L, 总胆汁酸13.3umol/L。

4月26日血脂示:低密度胆固醇0.97mmol/L,载脂蛋白B0.4g/L,甘油三酯0.4mmol/L, 血清总胆固醇2.7mmol/L;总胆固醇2.62mmol/L,5月13日血脂示: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0.67 mmol/L,载脂蛋白A0.81g/L,5月23日血脂示:血清总胆固醇2.7mmol/L,载脂蛋白B0.4g/ 。

高敏C反应蛋白:4月19日0.17mg/L,5月8日高敏C反应蛋白5.97mg/L,5月15日高敏C反应蛋白0.62mg/L,5月21日高敏C反应蛋白0.45mg/L,6月3日高敏C反应蛋白7.27mg/L,4月19日免疫全套示:免疫球蛋白G10.40g/L,免疫球蛋白A0.26g/L,免疫球蛋白M0.42g/L,补体C30.41g/L,补体C40.12g/L。

4月19日肺炎支原体抗体阴性,肺炎衣原体抗体阴性,呼吸道病毒7项均阴性。4月20日 痰培养+药敏大肠埃希菌80%,痰培养正常菌群;4月26日血培养+药敏无菌生长;5月9日凝血 全套示:活化部份凝血活酶时间50.2S,抗凝血酶Ⅲ活性测定56.7%,D二聚体定量2.21ug/m 。5月13日凝血功能示:定量纤维蛋白原1.864g/L,活化部份凝血活酶时间52.4S,抗凝血

Ⅲ活性测定56.5%,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9.6ug/ml,D二聚体定量3.04ug/ml;输血前常 规阴性。4月26日Torch全套示:CMV-IgG2.2IU/mL,HSV1+2型-IgG17.9S/CO,Rubella-IgG4 .3IU/mL,余阴性。 影像学检查:

胸部CT示: 月20日右上叶支气管闭塞并肺不张,原因待查双肺炎症、发育不良左侧胸 膜腔积液(脓胸?)5月3日胸片示:左侧胸腔积液穿刺术后 左侧胸腔积液、积气双肺炎

。5月7日胸片示:“左侧胸腔积液穿刺术后 左侧胸腔积液、积气;双肺炎症”复查,与 老片对比,现床旁片示:左侧胸腔积液消失,左侧气体消失,左肺完全复张。

双肺炎症吸收消散。左侧见引流管。余况大致同前。5月8日胸片示:“左侧胸腔积液穿刺术 后 左侧胸腔积液、积气;双肺炎症”复查,与老片对比,现床旁片示:左侧

胸腔积液消失,左侧气体消失,左肺完全复张。双肺炎症完全吸收消散。左肺血管纹理走行 正常,左侧见引流管。余况大致同前。5月13日胸片示:左侧胸腔积液(大量积液)。5月18 日胸片示:“左侧胸腔积液(大量积液);纵膈疝?”复查,与老片对比,

现床旁片示:左侧大量胸腔积液消失。双肺未见实质性病变。心膈影正常。左侧见引流管。

胸部B超示:4月24日双侧胸腔积液;心脏彩超示:房间隔声像 考虑 卵圆孔未闭;腹部

超示:肝上界 6 肋间、肋下35mm;未见明显脏器畸形。

出院时情况:患儿稍气促,口唇无发绀,无咳嗽,无发热、呕吐、腹泻。大小便正常。 仍在禁食中。引流出胸腔积液约100ml/天。引流管通畅,无感染情况。体查:R50次/分,Wt .88Kg,神清,精神反应尚可,无呻吟,面色、口唇无发绀。全身皮肤无黄染,无皮疹、皮 下出血,前囟1.5×1.5cm2,平软,巩膜无黄染,瞳孔等大同圆,对光反射灵敏。鼻翼无扇

,口周无发绀,咽部粘膜正常。颈软,气管居中。三凹征(-),双肺呼吸音粗,双侧肺未 闻及啰音,心前区无隆起,心音有力,心率140次/分,律齐。腹隆软,肝肋下3.0cm可及, 质软、边清,未触及包块,脾肋下1cm可及,质软,边清,肠鸣音正常。四肢肌张力可。原 始反射存在。

出院诊断:1.新生儿乳糜胸2.新生儿肺炎3.呼吸功能衰竭(Ⅱ)4.贫血5.肝功能损害

出院医嘱:

1 、建议外院手术治疗。

2、如有不适表现,请随诊。

第二篇:儿科Pbl病例

患儿,女,2岁,因“咳嗽7天,发热3天,加重1天”入院。

患儿7天前受凉后出现咳嗽、流涕,初为几声轻咳、无痰,以后咳嗽逐渐加重,有痰声,曾在当地医院诊断为“支气管炎”,治疗不详。3天前开始发热,体温波动于38-39℃之间,发热无明显规律性,无畏寒、寒战,无惊厥、呕吐,无腹泻,无出皮疹,精神倦怠,食欲下降。昨天体温升高至40℃,咳嗽频繁,呼吸急促,烦躁不安,不肯平卧,尿量减少,今由急诊收治入院。

患儿为第一胎,足月顺产,出生体重3.0公斤,生后人工喂养,7个月添加米糊、粥,挑食,不喜吃蛋、鱼、肉类,7个月独坐,11个月扶站及出牙,1岁2月独行,按期预防接种。平素易患呼吸道感染,经常“感冒”,曾有3次“肺炎”病史,否认喘息病史,否认传染病史。

父母非近亲结婚,均体健,否认结核、肝炎等传染病史。

体格检查:T39.5℃,R62次/分,P186次/分,Wt9.5kg。发育正常,营养欠佳,神志清醒,精神烦躁。面色苍白,呼吸急促,鼻翼扇动,明显三凹征,口唇发绀。口腔粘膜光滑,出牙12只,双侧扁桃体Ⅱ0肿大,充血。颈软,颈部可触及数个绿豆大小淋巴结,质软,活动,皮肤无黄染及皮疹。胸廓无畸形,HR186次/分,心界不大,心前区无震颤,心律整齐,心尖部第一心音低钝,各瓣膜听诊区未闻及杂音。双肺满布中小水泡音。腹平软,肝肋下4cm可触及,质中,边缘钝,脾肋下未触及,腹壁皮下脂肪厚度0.5cm,肠鸣正常。四肢、脊柱、肛门、外生殖器未见异常。神经系统检查无异常。

辅助检查:血常规:WBC23.5×109/L,N 0.88,L 0.12,RBC3.2×1012/L,HB85g/L,MCV75fl,MCH25pg,MCHC0.28,PLT260×109/L。胸片:两肺纹理增粗,两下肺见斑片状阴影。

问题:

1、该病例的病例特点?

2、该病例主要症状的病理生理特点?

3、该病例的初步诊断及诊断依据?

4、该病例哪些检查需要进一步补充才能明确诊断与进一步治疗?

5、该病例是否需要紧急处理?如何处理?

6、患儿出现反复呼吸道感染的原因是什么?

第三篇:金毛犬大叶性肺炎诊治病例报告

金毛犬疑似大叶性肺炎诊治

学生姓名:于丹 学号:20091488 指导教师:王娅

专业:动物医学(小动医09-2)

1

1. 病例

种名:金毛犬 性别:男 年龄:7岁 体重:26Kg 时间:2012年3月29日 2. 发病原因

可能因为感染肺炎链球菌引起,也可能因为饲养管理不当,受寒感冒引起。 3.临床检查

犬瘟弱阳性,犬细小阴性。

猝然倒地,起来后精神状态不佳;体温38.6℃,食欲不佳,脓眼粪,脓鼻涕,轻度腹泻;脚趾角质化严重。 血常规分析:

白细胞显著增多:白细胞炎症性增多是机体对炎症的一种防御性反应。见于某些急性传染病,如炭疽、出败等,也见于某些化脓性疾病,如肺脓肿、化脓性腹膜炎、化脓性子宫内膜炎等;也见于急性炎症,如肺炎、胃肠炎等。 淋巴细胞下降:见于内源性皮质类固醇释放增多,如感染。 单核细胞升高:机体处于积极防御阶段。

嗜中性粒细胞显著增多:见于变态反应性疾病、寄生虫病、皮肤病、血液病、恶性肿瘤、某些内分泌疾病,也见于急性传染病开始恢复时。 平均血红蛋白含量(MCH)升高:机体一定程度的脱水。

平均血小板体积(MPV):继发性的见于急性感染、急性出血及急性溶血等。 据血常规推测,该犬患急性感染疾病,有强烈的炎症反应。

处理:速诺 1.5ml×3 支、拜有利1.5ml×3支、热痛冰2ml×3支、科特壮2.5ml×3支/SQ,一天一次连用4天 4月3日,进行住院治疗。

体温:39.3℃,5分钟后,体温38.6℃,精神状态不佳,几乎不能站立,心律不齐,心音无力,有铁锈色鼻液。

分析:短时间内体温较快下降,病理情况可能是体温中枢被侵害。

处理:(1)0.9%Nacl 500ml×1瓶(150ml)、维生素c2ml×3支、维生素B6 2ml×3支、肌苷2ml×3支、50%葡萄糖20ml×1支、10%葡萄糖酸钙10ml×2支(18ml)、10%KCL10ml×2支(15ml)/iv (2)干扰素200万×2支/im、血清4ml×6支/SQ、板蓝根2ml×3支/im、维生素B1 2ml×2支、维生素B12 1ml×2支/im

2 4月4日检查

精神状态不佳,动物呈昏睡状态。 血常规分析:

白细胞增多:急性炎症,也可能因为没有进食。淋巴细胞、单核细胞恢复正常。中性球细胞升高,见于急性传染病开始恢复时。

RBC稍低于正常值,打针后脱水状况一定改善,但是仍然不正常。血小板显著减少,脱水状态在改善,有出血状况。联系有红色鼻液,可能因为鼻粘膜损伤出血;有鼻息肉导致的出血;也可能为鼻咽喉、气管、支气管的出血;亦见于肺部的出血。根据体温中枢受侵害,推测可能是肺部出现问题。

生化分析:葡萄糖降低,没有进食,组织对葡萄糖的利用增加所致。白蛋白降低,可能原因:白蛋白丢失过多,如严重出血,大面积烧伤,胸腹腔积液;白蛋白合成功能不全,如慢性肝脏疾病,恶性贫血及感染;蛋白质摄入量不足。ALT、AST正常,否定肝脏疾病,肾功检查也属正常,推测是饮食减少导致摄入蛋白质减少造成的白蛋白减少。钙、磷检查正常。

处理:乳酸林格氏液500ml×1瓶/iv、50%葡萄糖20ml×2支/iv、维生素c2ml×3支、维生素B

6、ATP、肌苷各2ml×2支/iv、头孢曲松1g×2支/iv、im各一支、替硝唑100ml×1瓶iv、法莫替丁20mg×1支/im、糖盐水250ml×1瓶/iv、维生素B

1、维生素B12 2ml×1支/SQ、阿米卡星2ml×2支/SQ、地塞米松2mg×3支/SQ、止血敏2ml×2支/im另一支晚上或次日使用 4月5日检查

精神状态不佳,动物呈昏睡状态。 血常规分析:

WBC、中性球细胞依然维持在较高水平;淋巴细胞再次降低,感染加重。

RBC、血红蛋白、红细胞压积均降低,各种原因的贫血导致,推测动物机体存在严重的出血情况。血小板降低,印证出血情况的存在。 MCH、MPV升高,说明机体还存在一定情况的脱水。 处理:制止渗出,止血。 4月6日检查

精神状态不佳,输液后张口呼吸,呼吸困难,不能站立,铁锈色鼻液增多。 血常规分析:

3 白细胞再度升高,中性粒细胞、单核细胞均升高,炎症反应加剧。 RBC稍低于正常值,血红蛋白、血小板均恢复至正常,出血情况得以改善。 处理:头孢曲松1g×2支/SQ。

4月7日检查

白细胞、单核细胞、中性粒细胞依然维持在较高水平,体内炎症反应仍然存在。 淋巴细胞反常的升高,表明处在急性炎症的恢复期。 红细胞、红细胞压积降低,机体在一定程度上的贫血。

MCH、MCHC、PCT、MPV均升高,表明机体一定程度上有脱水存在。 4月8日检查 主要症状为气喘。

白细胞、单核细胞、中性粒细胞处于较高水平,淋巴细胞恢复正常。

红细胞、血红蛋白、红细胞压积、血小板压积、血小板均降低,机体又出现出血情况。 平均血红蛋白升高,机体一定程度脱水。 4.讨论与体会

大叶性肺炎,亦称纤维素性肺炎。患病动物体温迅速升高至40~41℃,呈稽留热型,6~9d后退至常温。脉搏加快,后期脉搏变小而且弱。呼吸迫促,频率增加,严重时呈混合型呼吸困难,黏膜潮红或发绀。初期出现干而短的痛咳,溶解期则变为湿咳。疾病初期,有浆液性、粘液性或黏脓性鼻液,在肝变期鼻孔流出铁秀色或黄红色的鼻液。胸部叩诊,充血渗出期,呈过清音或鼓音;肝变期,呈大片半浊音或浊音,可持续3~5天;溶血期,重新呈过清音或鼓音,随着疾病的痊愈,叩诊音恢复正常。肺部听诊,充血渗出期,出现干啰音;以后随着肺泡腔内浆液渗出,听诊可闻湿罗音或捻发音,肺泡呼吸音减弱;当肺泡内充满渗出物时,肺泡呼吸音消失;肝变期,肺组织实变,出现支气管呼吸音;溶解期,再度出现湿罗音或捻发音。最后,随疾病的痊愈,呼吸音恢复正常。 大叶性肺炎,马最易患,其次牛羊。犬很少有可能患大叶性肺炎,故只能根据临床症状,做初步推断进行用药,抗菌消炎,消除病因,制止渗出,止血,对症治疗,加强护理。 5.参考文献

[1]王俊东、刘宗平.兽医临床诊断学[M].2010(2):126 [2]王建华、邓俊良等.兽医内科学[M].2010(4):195-197 [3]陈杖留、袁宗辉等.兽医药理学[M].2009(3):248-251

第四篇:全国不明原因肺炎病例监测实施方案(卫生部)

全国不明原因肺炎病例监测实施方案(试行)

为筛查可能的SARS病例和人禽流感病例及其它传染性呼吸道疾病,早期发出预警并采取相应的防控措施,从而防范SARS疫情的扩散蔓延和可能出现的人禽流感疫情,特制定本方案。

一、监测目的

1.及时发现、控制SARS、人禽流感及其它传染性呼吸道疾病疫情。

2.了解不明原因肺炎报告病例数的动态变化。

二、监测内容

(一)监测医院

县及县以上各级各类医疗机构均要开展不明原因肺炎病例的监测报告。

(二)监测对象及病例定义

1.不明原因肺炎病例

同时具备以下4条不能作出明确诊断的肺炎病例:

(1)发热(≥38℃);

(2)具有肺炎或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的影像学特征;

(3)发病早期白细胞总数降低或正常,或淋巴细胞分类计数减少;

(4)经抗生素规范治疗3-5天,病情无明显改善。

2.SARS预警指标

符合以下情况之一的不明原因肺炎病例可定为SARS预警病例:

(1)地市级专家组会诊不能排除SARS的不明原因肺炎病例;

(2)两例或以上有可疑流行病学联系的不明原因肺炎病例;

(3)重点人群发生不明原因肺炎病例:

①医疗机构工作人员中出现的不明原因肺炎病例;

②可能暴露于SARS病毒或潜在感染性材料的人员中出现的不明原因肺炎病例(如从事SARS科研、检测、试剂和疫苗生产等相关工作人员);

③接触野生动物的人员发生的不明原因肺炎病例;

(4)不明原因的肺炎死亡病例。

3.人禽流感预警病例:

符合以下情况之一的不明原因肺炎病例可定为人禽流感预警病例:

(1)接触禽类人员(饲养、贩卖、屠宰、加工禽类的人员、兽医、以及捕杀、处理病、死禽及进行疫点消毒的人员等)中发生的不明原因肺炎病例;

(2)可能暴露于禽流感病毒或潜在感染性材料的人员中出现不明原因肺炎病例。

(3)已排除SARS的不明原因的肺炎死亡病例。

三、不明原因肺炎病例的报告

医疗机构的临床医务人员发现符合不明原因肺炎定义的病例后(乡镇、社区基层医疗机构发现不明原因肺炎病例后,必须立即将其转至县级以上医院进行诊治),应立即报告医院相关部门,由医院组织本医院专家组进行会诊和排查,仍不能明确诊断的,应立即填写传染病报告卡(空白处注明“不明原因肺炎”)进行网络直报,并电话报告当地县级卫生行政部门。尚不具备网络直报条件的医疗机构,应在6小时内电话报告当地县级卫生行政部门,同时报至县级疾控中心,县级疾控中心应立即进行网络直报。

县级卫生行政部门接到报告后,应尽快组织本辖区内的专家进行会诊。县级专家会诊后,仍不能明确诊断的,应立即报请地市级专家组进行会诊。做出明确诊断的,由报告单位订正为诊断疾病。

地市级专家组无法排除SARS和人禽流感的,应做出预警病例诊断,由原报告医院在2小时

内进行订正报告(将原报告不明原因肺炎的病例更改为SARS预警病例或人禽流感预警病例)。可以排除SARS和人禽流感的,由报告单位订正为诊断疾病或“其它不明原因疾病”。 各级医疗卫生机构对符合SARS预警病例定义中第

2、第3种情形的和人禽流感预警病例定义的不明原因肺炎病例,应立即作出预警病例报告。

四、预警病例的排查

发现预警病例后,县级疾控机构要立即开展流行病学调查,并按照《传染性非典型肺炎实验室检测工作程序》或《禽流感实验室检测技术方案》采集临床标本送符合条件的地市级疾控中心、省级疾控中心(必要时,送国家疾控中心)进行相关检测。

省级卫生行政部门接到预警病例报告后,立即组织省级专家诊断小组按照卫生部下发的《传染性非典型肺炎诊疗方案》、《人禽流感诊疗方案》进行SARS或人禽流感鉴别诊断。

五、预警病例的隔离与处理

(一)预警病例的隔离治疗

对SARS和人禽流感的预警病例,应立即进行隔离治疗,直至明确排除SARS、人禽流感及其它需要隔离的传染病。

(二)预警病例的流行病学调查和密切接触者追踪

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接到SARS和人禽流感预警病例报告后,应立即对病例开展流行病学调查,同时,对SARS和人禽流感预警病例的密切接触者进行追踪和登记, 告知其自我隔离并每天自行测量体温,一旦有发热、呼吸道症状,及时报告县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三)预警病例的标本采集、检测

医疗或疾控机构专业人员负责标本采集并填写标本登记表,采集标本时应按照有关规范做好个人安全防护。

1、SARS预警病例的采样:采集标本的种类应尽可能包括病例的血清、血凝块、鼻咽拭子(或咽拭子)、粪便(或肛拭子)、尿液和尸体解剖等多种标本,如条件有限,则至少应采集鼻咽拭子(或咽拭子)、粪便(或肛拭子)和血清三种标本。必要时对死亡的SARS预警病例进行尸体解剖,并送检尸检标本。

对SARS预警病例应每隔3天采集一次标本,进行病毒核酸和血清抗体检测,如果出现阳性结果,立即按卫生部有关要求进行报告和处理。如检测结果为阴性,但临床上仍无法排除SARS和禽流感的,应持续采样至病例发病后27天( 病程两周后,可每隔5天采样一次),检测结果如仍为阴性,则予以排除,并解除隔离。

2、人禽流感预警病例的采样:应采集患者发病后1~3天的咽、鼻拭子或含漱液,发病后7天内的急性期血清以及死亡病例的尸检肺组织、气管分泌物,进行病毒分离、病毒核酸和血清抗体的检测。如果出现阳性结果,立即按卫生部的有关要求报告和处理,如果检测结果阴性,临床上仍无法排除人禽流感的,应采集患者发病后2~4周的血清标本,抗体仍为阴性的,则予以排除。

标本采集、保存、运送和检测参照《传染性非典型肺炎实验室检测工作程序》(暂行)和《禽流感实验室检测技术方案》的要求进行。

(四)病例的最后诊断与排除

预警病例一旦诊断为SARS疑似病例或临床诊断病例或实验室确诊病例,按照《2003-2004全国卫生系统传染性非典型肺炎防治工作方案》的要求开展防治工作。

排除SARS和人禽流感预警病例的,由原报告单位订正为诊断疾病或“其它不明原因疾病”,如病例显示有传染性,则继续隔离诊治。

六、职责分工与报告流程

(一)组织结构与职责

1.监测医院

由医院预防保健科(院内感染控制科)组织内科(呼吸)、儿科、传染科、门诊、急诊、发热门诊等相关科室按照监测方案的要求报告不明原因肺炎病例和预警病例

在县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指导下对预警病例进行标本采集或协助县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对预警病例进行标本采集

协助县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对预警病例进行流行病学调查

对预警病例进行隔离治疗

2.各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1)县(区)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对报告的预警病例进行流行病学调查

对报告的预警病例的密切接触者进行追踪和医学观察

指导监测医院对预警病例进行隔离治疗

将采集到的病例标本按时送省级实验室或有条件的地市级实验室

及时将预警病例的实验室检测结果反馈至报告医院

定期对监测医院相关科室进行预警病例的主动搜索

定期分析、汇总辖区内的监测数据并报告监测结果,也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不定期分析

2)地市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定期分析、汇总辖区内的监测数据并反馈监测结果

定期对辖区内医院和县级疾控中心进行督导、检查和质量控制

3)省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开展预警病例的实验室检测工作并反馈实验结果

各省首例病人得出实验室阳性结果后,需将同份标本送国家参比实验室进行确认 定期分析、汇总、上报、反馈本省的监测结果

定期对监测医院、地市级和县级疾控中心进行督导、检查和质量控制

4)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组织对各省监测专业人员的培训

组织对监测系统的督导、检查和评价

负责各省人禽流感和首例SARS病例的实验室确认工作

对各省实验室进行考核和质量控制

管理、维护全国数据库

定期分析、汇总、反馈全国监测结果

3.卫生行政部门

1)卫生部:组织实施全国不明原因肺炎监测工作

2)各省卫生厅:组织实施本省不明原因肺炎监测工作

3)市、县级卫生局:

负责监测工作的组织实施、督促检查、质量评估等

接到预警信息后应立即组织临床、流行病学、检验等相关专家会诊、调查、分析

一旦出现SARS和禽流感疑似或确诊病例,立即组织相关专业人员按卫生部有关方案开展防治工作

(二)诊断、报告流程

预警病例报告、诊断、处理

县及县以上医疗机构死亡病例监测实施方案(试行)

为及时发现诊断不明的、可能死于传染病的病例,及早采取措施控制疫情,为传染病和新发传染病监测和预警提供基线数据,同时了解全国县及县以上医疗机构死亡病例的死因构成,分析其动态变化趋势,为制定卫生工作政策和规划提供依据,特制定本方案。

一、监测对象

县及县以上各级各类医疗机构门(急)诊及住院的死亡病例。

二、报告内容

按照《死亡医学证明书》(见附件一)的格式和死因推断的有关规范,进行网络直报,报告内容包括:

(一)基本信息:姓名、性别、年龄、职业、发病日期、诊断日期、报告日期、报告单位;

(二)死亡信息:死亡日期、死亡原因(直接死因、根本死因、与传染病相关的死因及不明死因)。

(三)对于不明原因死亡病例,医疗机构要在《医学死亡证明书》背面〈调查记录〉一栏填写病人症状、体征;如果是呼吸系统不明原因死亡病例,须填写体温是否超过38℃,是否有咳嗽、呼吸困难、抗生素治疗无效及肺炎或SARS的影象学特征,以及白细胞是否正常。

三、报告单位

县及县以上各级各类医疗机构和疾病预防控制机构。

四、报告程序与时限

(一)患者死亡后,由诊治医生填写《死亡医学证明书》;

(二) 医疗机构指定相关部门专业人员按照ICD-10要求统一进行死因编码;

(三)医疗机构应在开具死亡证明书后7天内完成死因编码及网络直报;

(四)不具备网络直报条件的医疗机构,应于7天内完成死因编码,并将填写完整的《死亡医学证明书》送交辖区内的县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县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应在当天完成网络直报。

五、数据审核

报告单位死因编码人员应对医生填写的《死亡医学证明书》进行审核,对报告中存在的问题(项目填写不清或不完整、死因填写不规范或存在逻辑错误等)应及时向诊治医生进行核对。 县(市、区)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应在每个工作日上网审核辖区内责任报告单位报出的死亡病例信息质量(错项、漏项、逻辑错误、死因编码等),对有疑问的卡片必须及时向责任报告单位查询与核对,确认后的卡片参与各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的统计汇总。

六、死亡信息分析与利用

(一)数据分析

各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按周、月、年进行动态分析,重点分析内容包括:

1.传染病死亡在所有死亡病例中构成。

2.不同传染病死亡在所有传染病死亡病例中的构成。

3.聚集性传染病死亡和不明原因死亡病例的分析。

4.对死亡和死因的异常波动进行动态分析。

(二)信息的利用

对在死亡报告数据分析中发现的异常情况,卫生行政部门应及时组织有关人员进行调查。

七、医疗机构死亡病例监测报告系统组成及职责

医疗机构死亡病例监测报告系统由国家、省(自治区、直辖市)、地(市)、县(区)疾病预

防控制机构以及县及县以上各级各类医疗机构组成。

各部门职责如下:

(一)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负责全国死因登记报告工作的方案制定、业务指导、技术培训、质量控制和督导。具体任务有:

1.建立医院死亡信息报告网络直报系统,并指定专门人员进行网络维护和死亡资料分析;

2.制定、修订县及县以上医院死因登记报告工作规范、质控方案、评价方案;

3.制定死因登记报告系统人员培训计划,组织开展分级培训,提供技术指导;

4.汇总、分析死亡资料,编制死亡周报、月报和年报,上报、反馈有关部门。

5.定期开展现场督导,了解死因登记报告工作开展情况;

(二)省、地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

负责辖区内死因登记报告工作的组织实施、业务指导、技术培训、质量控制和日常管理。具体任务有:

1.根据国家死因登记报告工作规范和有关方案,组织开展辖区内死因登记报告工作;

2.根据实际情况制定各类相关报告人员的培训计划,并组织开展培训;

3.负责日常技术指导,定期开展现场督导,了解、检查死因登记报告工作开展情况,协调解决报告工作中出现的问题;

4.制定死因登记报告质控计划,组织定期质控检查;

5.及时审核数据质量,定期分析死亡数据,提供有关部门参考利用,并向基层反馈。

(三)县(区)疾病预防控制机构

落实死因登记报告工作,负责信息的收集、汇总、审核、整理、反馈、分析、上报,组织各类监测培训,对医院死因登记报告工作进行督导、质控和考核,开展内部质控和评价。具体任务有:

1.组织辖区内的县级及以上医疗机构进行死因登记报告;

2.审核、分析、反馈死亡相关信息并及时上报,负责医疗机构送交死亡资料的管理与保存;

3.开展医疗机构死亡漏报调查;

4.定期对临床、防保等各类有关人员进行技术培训和技术指导;

5.对医院死因登记报告工作进行督导、质控和考核。

6.对辖区内医院报告死亡的异常变化进行调查,并采取相应预防控制措施。

(四)县及县以上各级各类医疗机构

1.对死亡案例进行死因医学诊断并填报《死亡医学证明书》;

2.指定专门的部门或人员对死亡原因按照ICD-10进行编码,并通过网络上报。尚不具备网络直报条件的单位应将《死亡医学证明书》按规定时限送交县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

3.做好原始死亡医学证明书的保存与管理;

4.协助县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开展相关调查工作。

八、实施与监督

各级卫生行政部门对死亡报告工作进行统一的组织实施,保证监测网络的正常运行;对辖区内县级及以上医疗卫生机构、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死亡信息的报告和管理情况进行经常性的监督、检查。

要注意已开展死亡原因统计工作地区此项工作的协调。

第五篇:护理病例讨论.

护理病例讨论 时间:2015.11 主持人:黄明霞 主讲人: 参加人员:

一、病例 1.基本信息

床号:监1床>5床姓名:张文照性别:男年龄:79岁民族:汉职业:入院时间: 2.简要病情

患者张文照,男,79岁,因头昏倒地3小时,于12:00由120推送入院。来时神志清楚,精神差,双侧瞳孔等大等圆,对光反射存在,既往有糖尿病病史,患者入院时生命体征为:T:36.20c,P:80次/分 R:21次/分 BP:138/74mmHg,血氧饱和度为98﹪,舌红而干、无苔,脉虚,细数。遵医嘱告重,上心电监护,吸氧2L/分,使用5%葡萄 250ml建立静脉通道。于12:05遵医嘱查即刻血糖2.9mmol/L,后给予50%葡萄糖20ml口服,并于12:35和13:35两次复查即刻血糖分别为4.4 mmol/L和7.1 mmol/L,提示病情反复,后给予5%葡萄糖及谷红共265ml静滴等输液治疗。14:30患者仍神志清楚精神差,持续心电监护及吸氧2L/分,血氧饱和度99%,检查静脉输液持续通畅,无渗漏。15:00后给予10%葡萄糖100ml,生理盐水250ml和新朗欧3g,并遵医嘱查即刻血糖11.8mmol/L,检查静脉输液持续通畅, 无渗漏。16:15患者输液完毕,于18:15遵医嘱护送患者至内分泌科进一步治疗。

3.诊断

中医:晕厥、虚风 西医:糖尿病合并低血糖 4.治疗及护理

中医治则:益气回阳固脱

西医治则:暂时停用胰岛素和降糖药的治疗,静脉输入葡萄糖盐水,治疗中要注意观察血糖变化。

护理措施: 1.根据病情程度纠正低血糖:消除症状;减轻低血糖后高血糖。

对于轻度低血糖者可补充吸收快的含糖食品如含糖饮料、糖果、饼干、点心馒头等,量不宜多,饮料50-100ml,糖果2-3个,饼干2-3块,点心1块,馒头半两-一两。低血糖时不宜喝牛奶,无糖巧克力、瘦肉等以蛋白质、脂肪为主的食品; 对于中重度低血糖者或有意识障碍者或口服受限者可静脉输入葡萄 糖液体,严密监测血糖变化,观察治疗效果。 2.查明低血糖发生的原因

①进食量减少或运动量增加:及时补充含糖物质。

②胰岛素用量过大:减少胰岛素用量。(注意:低血糖后常有高血糖发生,故不应盲目减少胰岛素用量,可以根据血糖水平进行调整。

③糖尿病是一种慢性病,随着病情的发展出现各脏器功能损害及各种并发症。患者由于长期控制饮食、长期服药带来的恐惧,对合并症的忧虑,以及患者又由于内分泌紊乱易烦躁、激怒、情绪激动等引起内分泌异常致血糖波动。因此,护理人员

应关心、鼓励患者讲出自己的感受,耐心倾听,指导患者解除忧恐情绪,消除外来干扰,帮助他们建立有利于治疗的最佳心理,使患者以积极的心态面对生活。

3.中医特色操作

针灸疗法:气虚阳脱型可取人中、百会、足三里、内关等穴,针灸并用,针用补法,灸至病情缓解为止。

食疗法:人参100克、龙眼肉100克、白糖500克。人参煎汤会渣(渣可另用,与龙眼肉同煮再与白糖一起熬成龙眼糖。低血糖常发者可于餐后1小时左右服用,每次10克。阴虚有热者不宜。

简便方:黄芪50克、当归10克、大枣20克,水煎服,每日l剂,适用于低血糖症反复发作,心脾两虚者。

4.健康教育及预防

①制定适宜的个体化血糖控制目标。

②进行糖尿病教育:包括对患者家属的教育,识别低血糖,了解患者所用药物的药代动力学,自救方法等。

③充分认识引起低血糖的危险因素: 1定时定量进餐,如果进餐量减少应相应减少药物剂量,胰岛素注射后必须进餐,禁止注射后拒食空腹; 2运动前应增加额外的碳水化合物摄入; 3酒精能直接导致低血糖,避免酗酒和空腹饮酒。 ④调整降糖方案:合理使用胰岛素或胰岛素促分泌剂。

⑤定期监测血糖,尤其在血糖波动大、环境、运动等因素改变时要密切监测血糖。

⑥饮食结构应合理,避免偏食只食用蛋白质和脂肪。

二、护理体检

T:36.20c P:80次/分 R:21次/分 BP:138/74mmHg 患者神志清楚,精神差,双侧瞳孔等大等圆,对光反射存在,既往有糖尿病病史,舌红而干、无苔,脉虚,细数。

三、讨论 (一护士长提问

1.糖尿病合并低血糖发生的病因有哪些? 答:糖尿病是一种以高血糖为特征的综合征,但在其长期的治疗过程中,尤其是在运用胰岛素和胰岛素促泌剂类药物治疗过程中,低血糖是其比较常见的不良反应,亦是常见的急症之一。

①胰岛素

(1胰岛素剂量过大常见于糖尿病治疗的初期和糖尿病的强化治疗期间。 (2运动如运动量过大未及时调整胰岛素剂量常可因此导致运动后低血糖,尤其当胰岛素注射在运动有关的肌肉附近部位时,还可明显促进胰岛素吸收,因此,准备运动前胰岛素的注射部位以腹部为较好。

(3不适当的食物摄取注射胰岛素后患者未按时进食或进食减少是胰岛素治疗的糖尿病患者发生低血糖的最常见的原因之一,这可发生在患者外出就餐或旅行时,此时患者可随身自带一些干粮以防止低血糖;生病时食欲不佳应适当减少胰岛素剂量,如不能进食应静脉给予补液、葡萄糖和胰岛素。

(4其他注射部位局部环境变化,合并肾功能不全,糖尿病胃瘫痪,并发低皮质醇血症等。

②口服降血糖药物

所有促进胰岛素分泌的口服降血糖药物(包括磺脲类和非磺酰脲类胰岛素促分泌剂均可导致低血糖,其中以格列本脲和氯磺丙脲(半衰期最长可达35h,国内已停用导致低血糖的危险性最大和最严重。相对而言,D860、美吡达、格列喹酮、格列美脲(如亚莫利和一些非磺酰脲类胰岛素促分泌剂如瑞格列奈和那格列奈等低血糖的发生

率较低。临床单独应用双胍类、α-葡萄糖苷酶抑制剂、噻唑烷二酮衍生物(胰岛素增敏剂和纯中药制剂,一般不至于导致低血糖,但如与胰岛素或磺脲类药物联合应用,则可能增加低血糖发生的机会。某些中成药(如消渴丸可能因其含有磺脲类药物,应用时应注意避免低血糖。

③联合应用某些药物

许多其他药物与胰岛素或磺脲类药物治疗的糖尿病患者联合应用可 能增强胰岛素或磺脲类药物的降血糖作用而诱发低血糖: (1乙醇乙醇可抑制肝脏的糖异生作用,饮酒可掩盖低血糖的警觉症状,因此,糖尿病患者尽可能避免饮酒,尤其应避免在空腹情况下饮酒。

(2水杨酸盐水杨酸类药物具有一定的降血糖作用,曾一度被用作降血糖的药物,该类药物的降血糖的机制不十分明确,可能与其大剂量刺激胰岛素分泌有关;另外,它们可置换与蛋白结合的磺脲类药物,使磺脲类药物治疗的糖尿病患者低血糖发生的机会增加。如糖尿病患者需同时应用水杨酸类药物如阿司匹林等进行解热止痛,应从小剂量开始,并注意监测血糖。

(3β受体阻滞剂应用β受体阻滞剂,尤其是非选择性β受体阻滞剂治疗的糖尿病患者,低血糖发作的机会可能增加,在某些患者可导致严重低血糖。由于β受体阻滞

剂阻断了低血糖时肾上腺素的反调节作用,常使低血糖的恢复延迟。另一个比较重要的问题是由于β受体阻滞剂抑制了低血糖时肾上腺素能介导的心动过速和心悸等重要的体征和症状,从而降低了患者对低血糖的警觉,因此,对应用β受体阻滞剂治疗的糖尿病患者应给予适当的注意。

(4其他有些药物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单胺氧化酶抑制剂、苯妥英钠、三环类抗抑郁药物、磺胺类药物和四环素等与降血糖药物联合应用也可能导致糖尿病患者低血糖发生的机会增加。

④过量应用胰岛素或磺脲类药物

少见的情况是一些糖尿病患者可能过量应用胰岛素或磺脲类药物而 导致人为的低血糖。如果是由于外源性胰岛素所致,患者常表现为高胰岛素血症,而血浆C肽的免疫活性受到显着的抑制。

⑤2型糖尿病

2型糖尿病患者早期因B细胞对葡萄糖刺激的感知缺陷,早期胰岛素释放障碍,导致餐后早期高血糖,胰岛素释放的高峰时间延迟且胰岛素的释放反应加剧,而常在餐后3~5小时出现反应性低血糖,又称迟发性餐后低血糖。

2.糖尿病合并低血糖发作时的临床表现有哪些? 答:低血糖的临床表现受血糖下降的程度、低血糖发生的速度、发作的频率、患者的年龄、有无合并自主神经病变和有无联合应用某些药物(如β受体阻滞剂等多种因素的影响。

1.交感神经兴奋的症状和体征

临床上可表现为出汗、心悸、饥饿、焦虑、紧张、面色苍白、肢体震颤和血压轻度升高等。血糖下降速度越快,则交感神经兴奋的症状越明显。临床上常可见一

些糖尿病患者虽表现为明显的低血糖时交感神经兴奋的症状,而血糖测定并不低,可能与其血糖下降速度过快有关。

2.神经性低血糖症状

最初为心智和精神活动轻度受损,表现为注意力不集中,反应迟钝和思维混乱。继之以中枢神经功能抑制为主的一系列神经精神症状,临床可表现为视物模糊、复视、听力减退、嗜睡、意识模糊、行为怪异、运动失调、语言含糊、头痛和木僵等,一些患者可表现为抽搐或癫痫

样发作或肢体偏瘫等不典型表现,最后严重时可出现昏迷和呼吸循环衰竭等。 3.

上一篇:二上数学质量分析下一篇:儿童言语语言障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