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识低碳经济发展之路

2023-02-13

第一篇:认识低碳经济发展之路

认识我国的低碳经济发展之路

一般认为,低碳经济是一种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和高效能、高效率、高效益为主要特征,以较少的温室气体排放获得较大的产出的新的经济发展模式。核心是能源技术和减排技术创新、产业结构和制度创新以及人类生存发展观念的根本性转变。是由英国政府在2003年的能源白皮书《我们能源之未来:创建低碳经济》首次提出。最早可追溯至1992年的《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和1997年的《京都协议书》。

全球气候变暖致使低碳经济、低碳技术日益受到世界各国关注。中国作为一个能源消费大国,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向低碳经济转型成了必然选择。我国在2006年底由科技部、中国气象局、发改委、国家环保总局等六部委联合发布的《气候变化国家评估报告》中明确提出中国要走“低碳经济”的发展道路。中国走低碳经济发展之路,不能照搬发达国家的模式,而应该建立一套合理自主的“中国模式”,结合实际,合理自主的发展符合中国国情的低碳产业和低碳经济,进而打造有中国特色的低碳生态国家。

2007 年 9 月 8 日,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在亚太经合组织(APEC)第 15 次领导人会议上,本着对人类、对未来的高度负责态度,对事关中国人民、亚太地区人民乃至全世界人民福祉的大事,郑重提出了四项建议,明确主张“发展低碳经济”,令世人瞩目。2008年6月5日“世界环境日”的主题为“转变传统观念,推行低碳经济”。2008年7月,G8峰会上八国表示将寻求与《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的其他签约方一道共同达成到2050年把全球温室气体排放减少50%的长期目标。

中国外交部2010年11月26日向世界宣布,到2020年国内生产总值单位GDP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将比2005年下降40—45%的约束性指标。

中国目前处于以资本和能源密集化为特征的工业化中后期,城市化水平与社会消费需求还在持续提升,低碳经济发展模式将带来我国就业的新机会。为了顺利实现低碳经济转型,一方面,应该积极推动为社会生产和居民消费活动提供各种社会服务的第三产业发展;另一方面,工业作为国民经济的支柱行业,担负着为社会经济发展提供物质基础的任务,在短期内不可能扭转以制造业为主的产业结构特征,需要通过高碳产业的低碳化来实现低碳发展。

“低碳经济”不仅意味着制造业要加快淘汰高能耗、高污染的落后生产能力,推进节能减排的科技创新,而且意味着引导公众反思哪些习以为常的消费模式和生活方式是浪费能源、增排污染的不良嗜好,从而充分发掘服务业和消费生活领域节能减排的巨大潜力。

自2009年以来,我国已超越美国成为世界上第一的温室气体排放国。由此,节能减排刻不容缓。对于目前的中国,低碳经济还处于探索发展阶段,“十二五”期间是我国低碳经济发展的关键时期。作为世界上的碳排放大国,中国必须在坚持可持续发展的前提下,积极调整产业结构及能源消费结构,促进整体经济健康发展。

低碳经济核心是能源技术和减排技术创新、产业结构和制度创新以及人类生存发展观念的根本性转变。在全球气候变暖的紧要关头积极发展低碳经济是实现中国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必经之路。低碳经济对中国既是压力又是挑战。中国发展低碳经济,需要政府主导,积极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制定长远其发展战略,鼓励科技创新、节能减排、可再生能源使用,通过减免税收、财政补贴、政府采购、绿色信贷等措施,来引领和助推低碳经济发展。低碳经济是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为基础的经济模式,是人类社会继农业文明、工业文明之后的又一次重大进步。

第二篇:中国的低碳经济发展之路

自2003年英国提出要用低碳经济发展模式替代当前的化石能源发展模式以来,低碳经济日益成为世界关注的焦点,特别是金融危机后,各国都在寻找新的经济增长点,试图将经济复苏与经济转型结合起来。而对于正陷入瓶颈的世界经济来说,在环境问题日益严重的今天,低碳经济是唯一最有希望成为引领世界经济再次摆脱低迷,走向繁荣的高峰的火车头。

“低碳经济”,这一名词首次出现在2003年英国政府发表的《能源白皮书》,题为《我们未来的能源:创建低碳经济》。

所谓低碳经济,是指在可持续发展理念指导下,通过技术创新、制度创新、产业转型、新能源开发等多种手段,尽可能地减少煤炭石油等高碳能源消耗,减少温室气体排放,达到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双赢的一种经济发展形态。

低碳经济是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为基础的经济模式,是人类社会继农业文明、工业文明之后的又一次重大进步。低碳经济实质是能源高效利用、清洁能源开发、追求绿色GDP的问题,核心是能源技术和减排技术创新、产业结构和制度创新以及人类生存发展观念的根本性转变。

具体来说,“低碳经济”作为一种新型经济模式,与以往的高消耗、低效率和高排放的传统经济有本质上的区别。主要体现在:工业方面,高效率的生产和能源利用;能源结构方面,可再生能源生产将占据相当高比例;交通方面,使用高效燃料,低碳排放的交通工具、公共交通取代私人交通,并且更多地使用自行车和步行;建筑方面,办公建筑与家庭住房都采用高效节能材料以及节能建造方式等。

“低碳经济”的提出,是全球气候变暖对人类生存和发展的严峻挑战。然而随着全球人口数量的上升和经济规模的不断增长,化石能源、生物能源等常规能源的使用造成的环境问题及其后果不断地为人们所认识,近年来,废气污染、光化学烟雾、水污染和酸雨等的危害,以及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升高将带来的全球气候变化,已被确认为人类破坏自然环境、不健康的生产生活方式和常规能源的利用所带来的严重后果。在此背景下,“碳足迹”、“低碳经济”、“低碳技术”、“低碳发展”、“低碳生活方式”、“低碳社会”、“低碳城市”、“低碳世界”等一系列新概念、新政策应运而生。而能源与经济以至价值观实行大变革的结果,可能将为逐步迈向生态文明走出一条新路,即摒弃20世纪及以前的传统增长模式,直接应用新世纪的创新技术与创新机制,通过低碳经济模式与低碳生活方式,实现社会可持续发展。

发展低碳经济,一方面是积极承担环境保护责任,完成国家节能降耗指标的要求;另一方面是调整经济结构,提高能源利用效益,发展新兴工业,建设生态文明。这是摒弃以往先污染后治理、先低端后高端、先粗放后集约的发展模式的现实途径,是实现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保护双赢的必然选择。

早在2007年9月8日,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就曾在亚太经合组织(APEC)第15次领导人会议上,本着对人类、对未来的高度负责态度,对事关中国人民、亚太地区人民乃至全世界人民福祉的大事,郑重提出了四项建议,明确主张“发展低碳经济”,令世人瞩目。 他在这次重要讲话中,一共说了4回“碳”:“发展低碳经济”、研发和推广“低碳能源技术”、“增加碳汇”、“促进碳吸收技术发展”。他还提出:“开展全民气候变化宣传教育,提高公众节能减排意识,让每个公民自觉为减缓和适应气候变化做出努力。”这也是对全国人民发出了号召,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期待。胡锦涛主席并建议建立“亚太森林恢复与可持续管理网络”,共同促进亚太地区森林恢复和增长,减缓气候变化。

在全球气候变暖的背景下,以低能耗、低污染为基础的“低碳经济”成为全球热点。因此,低碳经济对中国既是历史机遇,同时也是严峻的挑战,我国在低碳经济方面落后于发达国家,能否抢占到低碳经济的战略制高点,抓住世界经济重新洗牌的历史性机遇,成为能否掌控21世纪经济话语权的关键。所以,发展低碳经济是中国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题中之意和必然选择。

一、低碳经济是应对气候变化和能源危机的根本途径 目前,气候变化和能源问题对经济社会的影响日益显现,已经成为国际社会共同关注的焦点。从本质上讲,低碳经济注重新能源技术、节能技术的创新突破,突出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长远实现零排放,达到经济社会与资源环境协调可持续发展,是应对气候变化和能源危机的根本途径。

二、低碳经济是实现绿色复苏和经济增长的重大引擎 未来全球的发展将面临碳排放空间的严重制约,对世界特别是发展中国家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将带来严峻挑战。而低碳经济的发展,不仅能衍生出一些新兴产业和技术,如新型材料工业、新能源产业、新能源汽车、节能环保产业以及由此产生的大量服务业需求,而且会促进一系列产业相互融合和集成创新,孕育着巨大的产业机遇。

三、低碳经济是我国实现跨越式发展的可能路径

我国技术水平参差不齐,研发和创新能力有限。这是我们不得不面对的现实,也是我国由“高碳”经济向“低碳”转型的最大挑战。近年来,我国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产业呈快速增加之势。如果加大投入,大力发展低碳经济,我国可以实现这个领域的跨越式发展。

四、低碳经济是抢占产业制高点和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抉择 从经济领域看,低碳技术与经济是未来20年内国际竞争的制高点,谁在低碳经济道路上走得好、走得快,谁就站在历史的制高点,谁就拥有国际竞争力。我国必须抓住金融危机引发的产业调整机遇,尽快转向低碳经济发展模式,争取在以低碳经济为核心的全球竞争中建立优势,进一步提升国际地位。

然而,从中国实际情况看,短期内我国发展低碳经济还面临许多困难和挑战。

首先,能源需求加速增长,以煤为主的能源结构难以改变。近年来,我国能源消费持续呈现快速增长的态势,据预测,到2020年我国能源需求量将达到50亿吨标准煤以上。从能源消费结构看,煤炭消费所占比重过高。2007年全球一次性能源消费构成中煤炭仅占27.8%,发达国家煤炭消费比例大多不到20%,而我国煤炭消费所占比重高达69.5%,经济发展过程中“高碳”特征明显。

其次,产业结构调整进展缓慢,提高能源效率短期难以实现。我国产业结构严重不合理,三大产业仍停留在1∶5∶4的比例状态,经济增长过于依赖第二产业,工业特别是重化工业比重偏高,低能耗的第三产业和服务业发展滞后。钢铁、有色、建材、化工和电力等高耗能行业发展过热,部分行业仍存在工艺和装备落后、资源利用率低的中小企业,部分地区高投入、高消耗、低效率问题仍然突出。

再次,缺乏有效激励机制,低碳技术发展面临一些困难。在我国,尽管相关主管部门曾制定并出台了一些与低碳技术研发有关的优惠政策,但有些鼓励政策名存实亡,部分政策因难以执行而未执行。与此同时,我国低碳技术项目特别是大规模示范项目投资,还没有形成稳定的政府投入机制,金融系统对低碳技术项目支持还不够。

虽然我国低碳经济发展还面临困难,但必须重视其重要性,逐步促进经济发展向低碳方式转变。我国在低碳经济领域不占优势,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有很大差距,因此,要想抢占低碳经济的战略制高点,必须在相关方面下足功夫。我认为,具体要实施留六步战略:

1、构建低碳能源体系。一是加大清洁能源的开发利用,推动风能、太阳能和生物质能的规模化、产业化和商业化;提高天然气比重;适当扩大外来电的规模。二是加强传统化石能源的低碳化利用,积极发展碳捕获、封存和利用技术,实现能源高效、清洁利用。三是提高能源系统效率,大力发展智能电网,积极发展分布式储能,全方位推广能源智能化应用,减少能源损耗,提高能源使用效率。

2、建立应对气候变化的法律法规,形成低碳发展的长效机制。

走低碳发展之路,制度创新和技术创新是关键。因此,我国应开展“应对气候变化法”立法可行性研究。在相关法规修订中,增加应对气候变化的有关条款。如可以在规划、项目批准、战略环评的技术导则中加入气候影响评价的相关规定,逐步建立应对气候变化的法规体系。应加强管理能力建设,提高各级政府、企业及公众适应和减缓气候变化的能力。

探索建立有利于应对气候变化的长效机制与政策措施,从政府、企业和公众参与等方面推动低碳转型。借鉴国外发展低碳经济的经验和教训,制定气候变化国家规划,在条件相对成熟时创建碳市场,研究制定价格形成机制;制定财税激励政策,综合考虑能源、环境和碳排放的税种和税率,引导企业和社会行为,形成低碳发展的长效机制。

3、建设低碳城市和基础设施,为我国未来的低碳发展创造条件。 将低碳理念引入设计规范,合理规划城市功能区布局。在建筑物的建设中,推广利用太阳能,尽可能利用自然通风采光,选用节能型取暖和制冷系统;选用保温材料,倡导适宜装饰,杜绝毛坯房;在家庭推广使用节能灯和节能电器,在不影响生活质量的同时有效降低日常生活中的碳排放量。我国一些地方特别是有些城市发展低碳经济的热情很高,应该出台相关的指导意见,规范低碳经济的内涵、模式、发展方向和评价体系等。

重视低碳交通的发展方向。加强多种运输方式的衔接,建设形成机动车、自行车与行人和谐的道路体系;建设现代物流信息系统,减少运输工具空驶率;加强智能管理系统建设,实行现代化、智能化、科学化管理;研发混合燃料汽车、电动汽车等新能源汽车,使用柴油、氢燃料等清洁能源,减轻交通运输对环境的压力

4、优化能源结构,发展可再生能源和清洁能源。许多国家已将可再生能源作为投资和扩大就业的重要领域,并作为国际竞争的焦点。因此,要逐步降低煤炭消费比例,改变以往过度依赖煤炭现象,提高煤利用率,清洁高效地利用煤炭;保障石油安全供应,大力发展新能源汽车,控制石油消费过快增长;加速发展天然气,提高天然气在能源消费中的比重;积极发展核能、风能、太阳能、地热、潮汐、生物质能和可再生能源,调整现有能源结构。发展超导技术,淘汰传统高能耗设备,支持智能能源系统发展。

5、加强教育宣传,引导公众参与。建立低碳生产、消费方式是发展低碳经济的关键。推行低碳标识,制定低碳产品的技术标准。政府通过低碳产业规划与财政、税收、金融融资支持等手段,引导企业发展低碳技术,实现技术升级。开展低碳经济宣传,使各阶层人群在生活中优先选择低碳产品。引导厉行节约,鼓励选择高效利用能源和交通资源、少排放污染物、有益健康的出行方式。加强低碳教育,将低碳经济知识引入教科书,推广低碳经济理念和模式。

6、加强国际合作,形成低碳研发技术体系。

走低碳发展道路,技术创新是核心。应采取综合措施,为企业发展低碳经济创造政策和市场环境。应研究提出我国低碳技术发展的路线图,促进生产和消费领域高能效、低排放技术的研发和推广,逐步建立起节能和能效、洁净煤和清洁能源、可再生能源和新能源以及森林碳汇等多元化的低碳技术体系,为低碳转型和增长方式转变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撑。应进一步加强国际合作,通过气候变化的新国际合作机制,引进、消化、吸收先进技术,通过参与制定行业能效与碳强度标准、标杆,开展自愿或强制性标杆管理,使我国重点行业、重点领域的低碳技术、设备和产品达到国际先进乃至领先水平。

发展低碳经济、构建低碳城市不仅是政府、专家的事,积极树立低碳生活理念也是每一个公民的责任。作为大学生的我们也要为祖国、为世界尽自己的一份力。

“低碳经济”不仅意味着制造业要加快淘汰高能耗、高污染的落后生产能力,推进节能减排的科技创新,而且意味着引导公众反思哪些习以为常的消费模式和生活方式是浪费能源、增排污染的不良嗜好,从而充分发掘服务业和消费生活领域节能减排的巨大潜力。低碳生活,是一种自然而然去节约身边各种资源的习惯。我们应该积极提倡并去实践,注意节电、节油、节气、垃圾回收以及绿色出行,从点滴做起,从身边的每个节能细节做起。很多低碳生活方式,大家都是可以做到的,即使是再小的一份力量,都是对发展低碳经济、构建低碳社会的一种支持。

第三篇:浅谈中国低碳经济发展之路

在国家发改委去年推出低碳省区低碳城市试点和发展以低碳为特征的战略性新兴产业成为“十二五”重要工作内容的背景下,2011年,由中国投资协会、中国投资杂志社、中国低碳网共同主办的中国城市低碳发展投资峰会将于十月底在北京隆重举办。此次峰会主题为应对气候变化与投资发展,旨在配合“十二五”规划,实现应对气候变化、保护环境与经济增容增速、GDP包容性增长的可持续协调发展,促进投资生产和各地城市的低碳发展。

为突出推动低碳产业发展的务实功能,峰会将努力为一批具有代表性、示范性的重点城市和重点企业提供与国家相关部委的政策解读、咨询对接,为城市与领军企业、投资机构在招商引资、投资建设方面提供直接、高端的优质对接;并特别邀请在低碳产业领域有明确招商引资需求的10座城市和有明确投资意向的100家领军企业重点互动并促成签约合作。

通过峰会的主题不难看出,其实质主要是低碳经济的发展之路,也许有一些人对这里的低碳经济有所疑问,那么低碳经济指的到底是什么呢?,所谓低碳经济,其实是指在可持续发展理念指导下,通过技术创新、制度创新、产业转型、新能源开发等多种手段,尽可能地减少煤炭石油等高碳能源消耗,减少温室气体排放,达到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双赢的一种经济发展形态。其目的是以减少温室气体排放为目标,构筑低能耗、低污染为基础的经济发展体系,包括低碳能源系统、低碳技术和低碳产业体系。它的起点在于统计碳源和碳足迹。其实质是经济发展的碳排放量、生态环境低价及社会经济成本最低的经济,是一种能够改善地球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的可持续性很强的经济。

低碳经济最早的政府性文件是英国在2003年的能源白皮书《我们能源的未来:创建低碳经济》。英国由于其地理和资源的限制,以及气候变化带来的威胁,使其能源供应由自给自足走向了主要依靠进口的时代,而在2006年,前世界首席经学家尼古拉斯·斯特恩牵头做出的《斯特恩报告》更是指出,全球以每年GDP1%的投入,可以避免将来每年GDP5%—20%的损失,呼吁全球向低碳经济转型。 面对越来越迫在眉睫的全球气候变暖,走向低碳化时代是大势所趋。发展低碳经济,其意义不仅仅在于积极承担环境保护责任,完成国家节能降耗指标的要求;更是调整经济结构,提高能源利用效益,发展新兴工业,建设生态文明。这

是摒弃以往先污染后治理、先低端后高端、先粗放后集约的发展模式的现实途径,是实现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保护双赢的必然选择。现任国家环保局总顾问、中国环境与发展国际合作委员会秘书长,兼任中国可持续发展研究会副理事长的张坤民认为:“采用低碳经济的战略应对气候变化,如果能在中国付诸实施,许多环境与发展问题都可能迎刃而解。”

2007年9月8日,国家主席胡锦涛在亚太经合组织(APEC)第15次领导人会议上,郑重提出了四项建议,明确主张“发展低碳经济”,令世人瞩目。他在这次重要讲话中,一共说了4回“碳”:“发展低碳经济”、研发和推广“低碳能源技术”“增加碳汇”“促进碳吸收技术发展”。 同月,国家科学技术部部长万钢在2007中国科协年会上呼吁大力发展低碳经济。

然而中国作为发展中国家,在欧美国家大力推行以高效能、低排放为核心的“低碳革命”,着力发展“低碳技术”,并对产业、能源、技术、贸易等政策进行重大调整,以抢占先机和产业制高点时。却面临着压力和挑战。

其挑战来源于四方面:一,中国是发展中国家,大规模国家基础建设带来的能源消耗处于快速增长阶段,而“高碳”所带来的“发展排放”,则成为了中国可持续发展的一大制约。

那么在既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又不牺牲环境谋发展的问题上,中国面临着严峻的挑战。二,由于中国地理和资源的限制,导致中国的能源结构是以煤为主,低碳能源资源的选择上非常的有限,而煤的大规模使用对环境的威胁,是不可忽视的。三,中国的能源消耗的主要部门是第二产业的工业,资料显示,工业能源消耗占能源消耗总量约70%,其中钢铁、电力等高耗能工业,更是占了工业能源消耗的64.4%,而如何调整经济结构,提升工业生产技术和能源利用水平,也是一个重大难题。四,作为发展中国家,中国整体科技水平落后,技术研发方面的能力有限,而这也成为了中国向低碳经济转变的最大制约。而在技术方面的发展需要的巨额资金更是加重了中国经济的负担。

从本质上,低碳经济既是应对气候变化对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必然要求,本身也成为应对气候变化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低碳经济对中国传统行业的既有发展模式也将遭到严峻挑战,除了传统的钢铁、水泥、电力、铝业等排放大户外,航空业也将可能遭受挑战。鉴于全球航空业每年大约排放6.5亿吨二氧化碳的现实,欧盟已经做出规定,在2012年以前,所有进出欧盟市场的全球2000多家航空公司都必须承担减排责任。这意味着包括国航、东航、南航在内的11

家拥有欧洲航线的国内航空公司都将付出巨额成本。

那么如何实现发展低碳经济呢?答案是:加快建立低碳经济体系。作为一个高能耗的发展中国家,我们需要从节能减排和低碳发展的内在规律出发,摒弃建筑节能、煤的高效利用等“用”的层面的具体技术问题及消费拉动经济增长理论的负面影响,城乡空间布局、国民生活方式等方面存在的巨大浪费的“体”层面所存在的痼疾。坚持体用结合,创新思维、改变观念,从全局观、系统论的角度来正确认识并加快低碳经济的发展。

一, 转变生活方式,倡导绿色消费、经营的理念,形成低碳的生活方式。个人培养节约的美德,改变浪费的陋习;企业推行绿色经营的理念,树立企业公民意识,改变错误认识。

二, 大力发展低碳产业,并且打造新型的低碳产业链。首先缩短一些高碳产业所引申出来的产业链条,比如钢铁、化工、交通等,实现产业的“低碳化”;其次,调整高碳产业结构,逐步降低高碳产业在整个国民经济中的比重,推进产业和产品形成自主知识产权和品牌与销售网络,提高核心竞争力,使国民经济的产业结构最终趋向低碳经济的标准。同时,要推进全球碳交易市场的发展。碳交易市场从资本的层面入手,通过划分环境容量,对温室气体排放权进行定义,延伸出碳资产这一新型的资本类型,而碳市场的存在则为碳资产的定价和流通创造了条件。碳交易将金融资本和实体经济联通起来,通过金融资本的力量引导实体经济的发展,因此它本质上是发展低碳经济的动力机制和运行机制,是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的有机结合,代表了未来世界经济的发展方向。

三, 大力发展和研发低碳技术,培养发展低碳经济型人才。在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调整经济结构、向低碳经济转型的同时,大力发展低碳产业。低碳经济的发展不仅需要技术的支持,同样需要前沿科技人才的支撑。低碳技术包括其可再生能源及新能源、以及其他能源的高效利用和勘探开发等领域的新技术。在科技人才方面,以低碳经济中的风电产业来说,其中接受过长期专业技术培训的人不超过50个。

四, 调整中国的能源结构,提高节能减排的效率。中国能源消耗形式主要为动力消耗、农村采暖和城市集中供暖消费、电能消费3种,其中大约有68%的能源是由各种能源转化为电能后被消费的。而我国电力系统普遍存在着低效率运行和严重能源浪费问题,重点推广配电用电领域的重大自主

创新项目,可极大提高节能减排效率。

五,

制定出台相关政策,保证“低碳经济”快速健康的发展。吸纳国际先进经验,制定出台产业导入政策;土地使用配套政策;资金配套政策;完整的技术理论;系统的产业、产品认证及检测标准以及加速人才培训。 六, 成立的专门机构指导“低碳经济”。发展低碳经济,需要的是全社会的通力合作,需要改善环境,形成一个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经济发展模式,需要行政、法律、经济手段并重。行政手段是引导,法律手段是规则,经济手段是平衡。因为环境问题的本质是发展问题,最终是要靠经济规律和市场机制来解决。为确保全社会都步调一致、齐心协力使“低碳经济”沿着正确的轨道前行,并顺利完成这一艰巨而伟大的彻底改变人类社会经济秩序和生存方式的革命,国家完全有必要成立“低碳经济指导机构”。 七, 进行试点应用,树立典型作用。目前,深圳是国家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批准的第一个国家低碳生态示范市,着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行政手段是引导,法律手段是规则,经济手段是平衡。因为环境问题的本质是发展问题,最终是要靠经济规律和市场机制来解决。为确保全社会都步调一致、齐心协力使“低碳经济”沿着正确的轨道前行,并顺利完成这一艰巨而伟大的彻底改变人类社会经济秩序和生存方式的革命,国家完全有必要成立“低碳经济指导机构”。

我国经济快速增长,各项建设取得巨大成就,但也付出了巨大的资源和环境代价,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的矛盾日趋尖锐,群众对环境污染问题反应强烈。这种状况与经济结构不合理、增长方式粗放直接相关。不加快调整经济结构、转变增长方式,资源支撑不住,环境容纳不下,社会承受不起,经济发展难以为继。

而低碳,有助于我国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有助于我国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低碳还有利于人民的生活质量的提高,在一定程度上有解决啦民生问题。有利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低碳经济是可持续发展的经济,同时也符合我国接与资源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我们要大力发展低碳经济。让我们的天更蓝,水更绿,我们的生活更美好。

第四篇:我对低碳发展和低碳发展的认识

低碳发展概念,在2003年由英国政府根据世界学术会议的倡议,正式提出来的。日本有较强烈的低氮发展意识,1995年,日本人从西欧荷兰获得脱氮细菌,如获至宝,立即着手改良基因,应用在有机氮污染治理上。在低氮发展上做得最好的是日本,把低氮和低碳相结合做得比较系统的,仍然是日本。2002-2010年,西欧沙龙厌氧氨技术和日本式的沙龙厌氧氨技术终于在世界范围内成立了产业化基地并经过实践检验。至今世界上也只有6个国家实施了产业化。未来的15年(2018-2033)将是推广使用的高峰期。日本在确立低氮和低碳统一发展的概念以后,对于有机氮的污染,采用总氮TN排放合格与否一票制验收工程,简言之,一票否决制。

自03年起,以日本为代表的学者,在国际上统一了低氮和低碳发展的新概念。广义的低氮发展就是降低水体和大气两项流体中的有机氮和无机氮两种存在方式的氮素的污染。广义的低碳发展就是降低水体和大气两项流体中的有机碳和无机碳两种存在方式的碳素的污染。

Denase工艺的确是世界领先。要想干掉总氮TN,必先干掉无机氮,要想干掉无机氮,必先干掉有机氮,要想干掉有机氮,必先干掉无机碳,要想干掉无机碳,必先干掉有机碳,要想最终干掉颜色,必先干掉金属离子。

4 低氮发展和低碳发展互为因果

低N发展导致低C发展,高N发展导致高C发展

 如果使用新工艺,水体中N化合物变为N2溢出,同时碳水化合物变成细

菌,CO2减排90%.

 传统脱氮工艺导致更多的N化合物滞留水体中,同时大量的CO2排入大

低C发展导致低N发展,高C发展导致高N发展

 CO2减排导致硝酸型酸雨减少,水体中N素减少

 煤和石油燃烧产生氮氧化物(NOx),每年5300-9000万吨,通过氧化和

光化学作用等形成局部酸雨(硝酸,每年大约有7000万吨硝酸)酸雨使得局部水域含N量富集,形成水体富营养化

5

1. 全新的观念,确立在骨子里面

美丽中国提出“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废水绿色循环使用,正是时候。专家解释,绿色发展,循环发展重中之重就有低氮发展。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位居低碳发展之前,是有充分科学根据的,低碳发展的落脚点在哪里?其实就在“低氮发展”的这个点上。日本早就找到了。

6 桂电Denase技术同时作到低氮和低碳发展。

 雾霾是大气中的N化合物和C化合物超标; 微小无机物颗粒,N化合物,C化合物相互混合凝聚成有毒微粒; N化合物和C化合物有毒气体吸入肺部; 有毒微粒小于2.5微米的,渗入到细支气管和肺泡; 引发哮喘,支气管炎和心血管疾病; 雾霾降低能见度,影响交通和车祸频发。

低碳(C)锦蓝天

低氮(N)绣碧水

第五篇:怎样认识低碳经济

低碳经济

1. 什么是低碳经济? 所谓低碳经济,是指在可持续发展理念指导下,通过技术创新、制度创新、产业转型、新能源开发等多种手段,尽可能地减少煤炭石油等高碳能源消耗,减少温室气体排放,达到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双赢的一种经济发展形态。

2. 低碳经济的目标是什么? 低碳经济的目标是低碳高增长,核心是技术创新、制度创新和发展观的转变。

3. 怎么样发展低碳经济? 发展低碳经济,必须依靠政府的管理和政策引导,如将低碳经济发展纳入战略规划,加大对低碳技术和产品研发的投入,采取减免税收、财政补贴、政府采购、绿色信贷的措施等。

4. 低碳经济的意义是什么? 发展低碳经济,一方面是积极承担环境保护责任,完成国家节能降耗指标的要求;另一方面是调整经济结构,提高能源利用效益,发展新兴工业,建设生态文明。这是摒弃以往先污染后治理、先低端后高端、先粗放后集约的发展模式的现实途径,是实现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保护双赢的必然选择。

5. 结合自身情况,自己的看法? 未来低碳生活是一种优质、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推行“低碳”生活方式绝不是导致人们生活质量降低,而是要求人们在生活中减少对化石能源的消耗,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减少环境污染,从而达到节约能源、保护大气碳平衡、优化生态环境的多重目标。低碳生活方式,体现人与自然、当代与未来的和谐,是一种更加文明和质量更高的生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