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域性工艺美术研究论文

2022-07-03

摘要:工艺美术教育审美素质是工艺美术学生在接受教育和学习阶段所必须要努力养成的素质。工艺美术教育审美素质的培养绝大多数都存在于工艺美术教育的过程中,同时受到学生自身的教育影响和学生自身的学习过程制约。但是总的来说,工艺美术教育审美素质是后天形成的,是后天工艺美术教育审美素质教育的一个提升标志,是能够通过一定的手段和路径进行培养的。下面是小编精心推荐的《地域性工艺美术研究论文(精选3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地域性工艺美术研究论文 篇1:

利用大数据传承和发展民间工艺美术符号的路径

【摘要】本文基于对广西北部湾民间工艺美术符号元素的挖掘,分析传承和发展广西北部湾民间工艺美术符号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论述利用大数据传承和发展广西北部湾民间工艺美术符号的策略,提出开展数字化品牌设计,建立起北部湾民间工艺美术符号大数据系统,打造数字化推广平台,以扩大广西北部湾民间工艺美术符号的宣传力度、增强其知名度。

【关键词】民间工艺 美术符号 大数据 广西北部湾

利用大数据传承和发展民间工艺美术符号,就是在信息化时代运用大数据技术,如三维扫描、数据摄影、数据处理等,将民间工艺美术符号作品进行提取、处理和保存,并将民间工艺美术符号进行处理后运用到现代化领域,进一步推动民间工艺美术符号元素的传承与发展。在运用大数据继承和发展广西北部湾民间工艺美术符号的过程中,还存在工艺美术缺乏数字化特色、工艺美术符号留存率低、品牌意识薄弱等问题。本文充分结合大数据传媒时代的优势,依据广西北部湾民间工艺美术及其传承现状,积极借鉴已有的经验和做法,着力探究民间工艺美术符号传承和发展的有效途径,推动广西北部湾民间工艺美术产业的发展。

一、挖掘广西北部湾民间工艺美术符号元素

所谓“美术符号”就是人们对视觉的符号感受,“民间工艺美术符号”是呈现在民间工艺品的各种美术符号,往往积淀了一个民族的历史文化和独特的风俗习惯等,也体现了民族地区人们的审美取向、美术思考和对生活的美好向往等。北部湾民间工艺品种繁多,各具特色,北部湾民间工艺美术符号具有独特的民族性、地域性特点和审美特征,这些独特的审美符号与北部湾特定的文化环境相联系,凝聚了北部湾的文化审美特点。具体分析如下表所示:

二、广西北部湾民间工艺美术符号传承和发展现状的分析

(一)与大数据技术融合率低,工艺美术缺乏数字化特色

在现代化的信息时代背景下,人们对工艺美术品的欣赏品味逐渐升高,可以通过大数据技术快速整合、读取信息。但对于广西北部湾民间工艺美术符号的传承和发展,还是以传统的传播途径为主,原因在于与大数据技术融合率低,没有创新的艺术表现形式,导致工艺美术缺乏数字化特色,传播效率不高,人们对其感知度不高。

(二)工艺美术符号留存率低,长久运营困难

随着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大数据技术的日新月异,传统工艺美术面临着诸多危机。在社会现代化的推进过程中,传统手工艺文化无法自觉地转化为以工业文明为主体的现代城市文化。同样,手工艺作为生活艺术的传统功能也发生着变化,广西北部湾民间工艺美术符号丰富多彩,但缺乏有效的保存和传承渠道,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其传承和发展。目前,广西北部湾民间工艺美术符号通常保存在艺人手中或当地艺术馆,运用大数据技术进行深度、大量保存的现象并不多见。在相关工艺美术的传播和发展中,也有线上产品如公众号、在线学习工艺制作等,但传统工艺与现代技术相结合不够紧密,运用大数据技术留存率相对较低,影响工艺从业者的行业忠诚度,以及部分手工艺移动应用创业者的持续经营能力。

(三)品牌意识薄弱,推广渠道有限

广西北部湾民间工艺美术符号作为传统的民间手工艺文化,因其创作物料和传承方式的局限性而具有强烈的地域性,单个门类手工技艺的形成过程和存在形式,与其所在地区(或民族)的地理环境、文化习俗等密切相关。传统工艺美术强调手工生产,无法批量生产,难以满足大众需求,经济效益相对较低。在传播途径上,有些是代代相传,有的是地方人民相传,很少运用大数据技术进行推广传播,再加上文化艺术市场中的虚假宣传和仿冒品泛滥,也影响了广西北部湾民间工艺美术符号的传承与发展。

三、利用大数据传承和发展民间工艺美术符号的现实意义

广西北部湾民间工艺美术的价值,包含文化艺术价值和经济实用价值,是我国传统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且北部湾民间美术资源具有自身独特的特点,传达了当地民族淳朴自然的艺术气息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在信息技术快速发展的时代,我国传统工艺美术应以大数据技术的发展为支撑,在对传统工艺美术的继承和发展中应采用新的数据存储方法,既要注意保持传统工艺美术的文化特色和技术手段,又要运用符合时代发展的新技术,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建立工艺美术静态数据库,扩大网络宣传力度

一方面,在大数据、多媒体技术下,公众号、自媒体的宣传效果逐渐突出,将民间工艺美术在现代化媒体中进行宣传已经非常普遍,而在此基础上对工艺美术品的宣传不仅能够提高精准度,还有效加强对民间工艺美术的宣传力度,这样的宣传效果远远高于传统媒体的宣传。相关部门还可以在网络中创建工艺美术宣传平台,有效地将线上宣传与线下体验结合在一起,助力于民间工艺美术符号的传承与发展。

另一方面,要建立静态数据库。对于这项传统的技艺,相关部门通过访问和调查撰写调查报告,或记者的书面记录和视频来保存數据,这种记录方式在保存和传承工艺美术作品中起着重要的作用。然而在当前信息时代,随着大数据的出现,“互联网+”和其他信息传播的概念,传统的工艺品记录方法无法达到推广目的和快速传播,这些传统材料容易损坏和丢失,很难被长时间存储。因此,我们应充分利用新媒体的特点,构建工艺美术数据的数据库。数字数据库的建设,应根据不同的工艺以不同的方式进行采集,传统的工艺美术,如刺绣、漆画、剪纸等,需要利用高清数码相机或平面扫描仪对这些作品进行数据处理,然后转换成二维图像;之后,这些工艺美术品通过二维图像处理技术进行分类整理,并存入数据库。对于漆艺、雕塑、陶瓷等三维空间工艺品,需要使用三维扫描仪或多角度高清图片进行拍摄,并将其转换为三维模型,然后分别将对应数据的分析存入数据库。这些不同类型的数据用于显示工艺产品的材料特性、颜色特性和建模特性。这些特点的展示,不仅可以决定不同技术的运用,也方便人们快速寻找到不同类型的工艺美术作品。

(二)增强民间工艺美术符号的知名度

目前,很多关于生活、装饰等工艺美术品已经广为人知,但是一些涉及其他领域的公益美术品还不被人们熟知,如北部湾民间美术资源钦州坭兴陶、北流型铜鼓等。传统学徒制工艺美术教学的核心是手工艺品的生产。师徒的生产动作要素是导致这类工艺美术,特别是陶瓷艺术多样性的核心。我们通过对基本道具、场景、角色等进行基础模型数据采集,对原始场景的写实描绘,有利于捕捉制作动作,观察工艺细节。动作捕捉的建立有利于工艺美术的传承和保护,不会因传承人的死亡而造成工艺美术技术的消亡。加上物质信息在原工艺生产阶段的整合,为整个工艺制作奠定基础。最后,借助大数据的宣传与再现,许多互联网平台出现拍卖会等也被人们不断认识,使传统的北部湾民间工艺美术符号更接地气。

(三)助力民间工艺美术走向国际舞台

在当今互联网时代,民间工美术的数字化特色是产品应新时代市场化的要求而发展的,是时代发展的必然。在新时代,民间工艺美术的设计、宣传、销售等都需要新的理念、新的技术支持。中国传统的民间工艺美术充分利用互联网的便利走向国际市场,比如北部湾民间工艺美术“北海的贝雕”和“玉林羽毛画”远销国外市场,受到各国人民的喜爱。随着科技的不断创新,我国的民间工艺美术品将不断融合大数据技术进行创新发展,走向国际舞台。

四、传承和发展北部湾民间工艺美术符号的有效途径

(一)开展数字化品牌设计,创新北部湾民间工艺美术符号

在北部湾民间工艺美术符号的传承与发展过程中,我们要充分抓住时代赋予的发展机遇,与时俱进、创新发展。在对北部湾民间工艺美术符号的设计中,我们可以利用数字信息技术助力工艺美术的设计,使工艺美术融入现代工艺设计中,赋予当代设计别样的韵味,逐渐打造出民间工艺美术品牌,推动工艺美术产业的发展。比如根据本地区文化产业的发展需求,对北部湾民间工艺美术符号进行认真研究,做好品牌定位,根据工艺美术品的名称、图形、用途等方面进行规范性的设计,并根据品牌设计中的色彩比例、图形的繁简等特点,有效结合数字媒体的要求达到人们所需求的视觉体验,实现立体化、动态化的发展,提升用户体验,为北部湾民间工艺美术符号的传承与发展打下基础。

在北部湾民间工艺美术符号钦州坭兴陶的创新设计中,我们可以将钦州坭兴陶的来源、制作、作品展示等做成清晰的视频模式,便于民众了解,并突出其特色,利用数字化技术将钦州坭兴陶上的图案纹样进行虚拟模拟、再创造,有效还原这些精美的公益美术品,给予用户以视觉上的冲击,有效满足人们对数字化民间公益美术的需求。

(二)建立北部湾民间工艺美术符号大数据系统,构建数字化管理体系

在對北部湾民间工艺美术符号的管理中,我们应充分利用大数据技术构建数字化的管理体系。通过地区政府的引导、政策的引领,笔者对北部湾民间工艺美术符号进行统计,建立工艺美术类型和艺术家技能信息数据库,通过数字摄影、数学建模、三维扫描等方法对作品进行数据处理,并根据工艺和传统技术将其分为静态数据库和动态数据库,形成数据集成、数据处理、数据存储和数据分析的可视化智库。

在北部湾民间工艺美术符号的智库构建中,我们还根据北部湾民间工艺美术符号的信息,如风格、种类、区域、背景等分类于静态资料库、传承人名堂、动态资料库,并归类材质、色彩、造型、场景描绘、动作捕捉、声音采集等方面,将手工艺品壮锦和绣球的精美图案、编制艺术,贝雕的雕刻艺术,京族哈节文化的民族服饰、舞蹈等元素,纳入北部湾民间工艺美术符号数据智库中,使其得以有效的保存与利用,便于人们查询和传承,促进北部湾民间工艺美术符号的传承与发展。

(三)打造北部湾民间工艺美术符号数字化推广平台,大力推广品牌产品

古往今来,好的东西、好的品牌是为了让更多的人熟知,这就需要强有力的推广来支撑。北部湾民间工艺美术符号要得到更好地发展,同样离不开有效的宣传推广。在现代化时代中,利用大数据媒体进行宣传推广已经成为必然选择,可以使用户得到多样化与个性化的体验。数字化的推广平台充分利用大数据技术,专门打造一个聚集民间艺人、技艺、工艺产品等民间工艺美术发展平台,通过大力推广扩大民间工艺美术的价值,激发人们对工艺美术的兴趣,这对民间工艺美术的传承与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

在对北部湾民间工艺美术符号的推广中,我们可以在大数据平台上开通北部湾工艺美术“传承人名录”端口,包括人物介绍、工艺美术制作流程、作品展示、作品交易等,将民间工艺与市场结合起来,为从事民间工艺的工匠提供平台,为将艺术向市场推广提供一个平台,实现民间工艺符号更好的线上线下传承和保护,并有效地将北部湾民间工艺美术符号融入人们的生活中,利用互联网数字化平台的便捷性、互动性等特点与用户有效沟通,促进北部湾民间工艺美术符号创新设计、生产、销售等环节的运作,全面推广广西北部湾民间工艺美术符号特色品牌形象。

【参考文献】

[1]季承.民间工艺美术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美术教育研究,2016(13)

[2]张浩.凤翔民间工艺美术的数字化品牌设计与推广[J].包装工程,2016(10)

[3]王刚,晨曦.广西北部湾地区民俗文化品牌建设研究[J].教育现代化,2017(19)

注:本文系2019年度广西高校中青年教师科研基础能力提升项目“大数据传媒时代北部湾民间工艺美术符号形态的研究”(项目编号:2019KY1177)的研究成果之一。

作者简介:赖兵(1978— ),壮族,广西宾阳人,副教授、硕士,研究方向:艺术设计、幼儿园品牌形象设计与环境空间设计。

(责编 杨 春)

作者:赖兵

地域性工艺美术研究论文 篇2:

论工艺美术教育审美素质的培养

摘 要:工艺美术教育审美素质是工艺美术学生在接受教育和学习阶段所必须要努力养成的素质。工艺美术教育审美素质的培养绝大多数都存在于工艺美术教育的过程中,同时受到学生自身的教育影响和学生自身的学习过程制约。但是总的来说,工艺美术教育审美素质是后天形成的,是后天工艺美术教育审美素质教育的一个提升标志,是能够通过一定的手段和路径进行培养的。本文正是基于这样的观念认识来论述工艺美术教育审美素质的培养的。

关键词:工艺美术;教育;审美素质;培养

工艺美术教育审美素质是衡量工艺美术教育的一个核心标准,工艺美术教育审美素质的提高需要经过不断地促进与培养。审美是工艺美术教育的一个核心思想内容,是工艺美术教育发展的一个高层次标准。如何评价和判断工艺美术教育的审美素质与价值内涵需要不断提高教育水平,加强学生对工艺美术的认知与理解。工艺美术教育审美素质的培养需要多种途径,其一是加强工艺美术教育审美的课程安排。审美课程是最为基础的理论课程,通过沟通理解审美能力,加强工艺美术教育审美素质的统筹与安排,才能够不断提升工艺美术教育的素质能力。其二是加强工艺美术实践教育中的理论指导。实践教育离不开理论指导,尽管当今工艺美术多为实践操作式的指导,但是缺少理论指引灵魂的实践操作仅为简单的重复和模仿,并不具备更多的艺术价值和艺术含义。工艺美术教育审美素质的培养实际上多为工艺美术教育审美能力的提高。

1 工艺美术教育审美的含义

工艺美术教育审美审的是工艺美术自身,美化的工艺美术作品自身。审美的含义在工艺美术这样的艺术环节当中依然是重要的,依然是停留在审美素质上的。工艺美术教育审美实际上是一个动词,工艺美术教育的实施者是教师、艺术家。如何使工艺美术学习者和欣赏者体会到工艺美术的美感是十分重要的环节。比如手工制作的饰品,不论采用的机械有多少,其原始内涵中保留的手工痕迹已经手工程序都会让饰品具有十分特别的粗糙质感,这种质感实际上是手工制作保留下来的一个重要审美内容;再比如当今的壁毯设计,完全的在网络图片库寻找基础素材,然后通过将基础素材加工,找到工厂进行壁毯编织,试问这样的壁毯即便是机器制作效果再好,图片再精美,整个制作过程却没有任何的人工痕迹,这样还能够叫作工艺吗?显然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这样的壁毯依然属于工艺,但是这样的工艺如何展现和表达审美价值,我们就需要认真地去诠释工艺美术教育审美的内涵。其基本出发点应该具备三个方面:一是工艺美术的价值;二是工艺美术的艺术美感;三是工艺美术的创作美感,三者缺一不可,才能够完全构筑起工艺美术教育的审美内涵。工艺美术教育审美的含义往往还说明了工艺美术教育充斥着诸多美学的探讨,正如上述我们在壁毯工艺的实例中所列举的那样,在壁毯完全的电脑和工厂处理下,这样的壁毯美在何处,可能要从工艺美术教育中的理论审美来探讨,也就是现代化的壁毯装饰性。从装饰性看工艺美术的审美,需要架构在工艺美术教育的点滴基础之上,在工艺美术教育的具体外物叠加上,认可工艺美术教育审美的种种内在表现和处理的相应过程与机遇,我们认为工艺美术教育审美也要充分体现出这方面的感念和意义,其中既包括工艺美术的基础观点也包括工艺美术的全称跟踪式美学含义,让审美与装饰结合到一起,即把现代的工艺美术与现代的装饰结合起来看,才能够具备现代派系下的审美。

2 工艺美术审美素质的内涵

工艺美术审美的素质体现在三个方面,对工艺技艺的审美素质、对艺术价值的审美素质、对艺术美学的审美理念。所谓的工艺美术实际上是从传统手工工艺发展而来,现代依然还能够完全保留,并且突破现代化的阻滞的是西方的皮革工匠以及金属工艺匠人。这些匠人的工艺基本上都是手工的,甚至一些专业的器具也是手工的,这就构成了纯手工的传统技艺,实际上这样的技艺在传统中国工艺美术当中也是比比皆是。只不过因为失去了传统工艺创作的土壤,在现代化过程中无法在市场经济中获得认同,故而失去了前进的价值和能力,也就逐渐地消失在现代化的发展当中,但是我们依然希望能够在现代的工艺美术中找到中国传统工艺美术的各种价值存在和价值感。现代化是从西方延续发展而来,所以现代工艺美术对于西方世界来说,没有任何的违和感,甚至完全是一脉相承,如德国的木工工具和铁匠工具,其专业的工艺工具制造实际上本身就是工艺美术的一种延伸,自身也是工艺美术的代表。我们从传统工艺美术的境界中推断出工艺美术的特征,实际上就是要从这些基础要素出发来判断当代工艺美术在教育中应该具备哪些必不可少的素质,那么刚刚论述的这段认知论实际上就是工艺美术审美素质的一个体现,如果不能够对现代工艺美术的发展历史有一个清晰的认识,那么我们也就不可能完全将这些工艺美术的技艺内容包含着去看、包容着去看整个历史过程,也就不可能把握当代,知道现代的美从何来,如何去理解和把握美。

工艺审美的素质是可以看出工艺美术的各种基础内容的,也就是从自身来看待工艺美术的发展,这些都需要我们认真对待实践当中所遇到的各种工艺案例,在大量的专业积累下才能够形成和培育出一个具备发现美的双眼。我们看待这样的工艺美术,从工艺的细节,如切割、抛光、纹路、用料、细节设计等等各种细节的元素都说明了工艺美术审美的具体内容需要从自身来看,需要把握好自身的种种问题。这些问题的研究重要性在于引导我们把握工艺美术本身所存在的价值体系,在这些我们认可的价值体系中,如何判断工艺属性的内涵,把握其深刻的事物本质,实际上是在不断地推动价值审美观念提升的重要方式。观念的不断攒机,实际上是在重重内涵方式认可的前提下,我们认为把握价值审美的关键要素在于把握住工艺美术的价值核心,并不是现代化的市场经济要求,而是纯粹的艺术追求和人文价值,这是我们所需要衡量和权衡的重要发展点。

3 工艺美术教育审美素质的培养

在明确了审美的内涵以及审美素质的提升两部分重要前提内容后,我们才能够更加深刻地体会到工艺美术教育审美素质提升的路径。这其中包括工艺美术审美思想的提升,一个用煤气炉废物制作的烤箱,通过焊接把手制作金属支架,其涵盖的内容肯定是美术价值的一种极端体现。在工艺美术教育的审美素质培养体系中,我们会不断加深对这种能力的培养,是基于美学审美素质上的价值再创造,没有基本的价值创造也就不会存在基础的教育素质培养体系,建构这样的体系需要全面的,从理论铺垫,再到艺术实践,真正能够让人体会到的是工艺美术教育审美素质的不断提升,其价值基础来源于审美素质全方位的能动性。所以,我们的结论是工艺美术教育审美素质的培养,根本上是深厚理论基础的铺垫,全面实践下的创新思维推动,最终通过不断地利用审美能力的有力促进和提升,带动工艺美术教育审美素质的全面培养。这也是我们强化工艺美术教育审美素质培养的有效路径。

参考文献:

[1] 陈启雷.论民间工艺美术的审美功效[J].湖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0:23.

[2] 徐丽云.论传统工艺美术对当下地域性居民审美意向建构对策——以芜湖铁画为例[J].美术教育研究,2015:76.

[3] 彭博.从实用与审美看工艺美术历史发展的规律性问题[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87.

作者简介:龙辰,就读于哈尔滨师范大学美术学院美术教育系工艺美术专业。

作者:龙辰

地域性工艺美术研究论文 篇3:

关于“技?道与中国工艺美术的未来”

“Skill·Doctrine and the Future of Chinese Arts andCrafts” is theme of Academic Seminar on “ChineseContemporary Arts and Crafts Biennale (2016 Beijing)”organized by the Chinese National Academy of Arts, Iserve as academic chair. Nearly 200 guests attend thisevent, including nationwide arts and crafts masters andpractitioners, as well as the leaders, experts and scholars.

“技·道与中国工艺美术的未来”,是本人作为学术主持人,为中国艺术研究院主办的“中国当代工艺美术双年展(2016·北京)”设计的学术研讨会主题。该学术研讨会于2016年7月11日在中国艺术研究院顺利召开。有来自全国各地的工艺美术大师和从业者,以及有关领导、专家、学者近200人与会。

“技道关系”探讨,由来已久

在中国工艺美术史上,对“技道关系”的探讨,大致可以分为实践层面和理论层面等两个部分。从实践层面上讲,“技道关系”是一直与工艺美术同在、须臾不离的。只要工艺美术在,就一定有“技道关系”的探讨在。过去如此,将来也不例外。十分遗憾的是,由于其探讨者多为民间工匠,致使其探讨结果,难能通过文字记载的方式传承,而更多的是通过师傅徒弟之间口口相传的方式传承。据现有考古发掘资料表明,中国工艺美术至少已有七八千年的发展史,即是说中国人从实践角度探讨“技道关系”至少已有七八千年的历史了。相对而言,作为理论问题,或者说文人们介入“技道关系”的探讨,则要晚得多。据现有历史文献资料判断,中国人以文字记载方式从理论上探讨“技道关系”最早应始于战国时期,至今已有两千三百多年的历史。显然,我国“技道关系”的理论探讨史已经很长了,但相较于实践探讨史却晚了五千年左右。在理论产生之前,中国工艺美术已经辉煌了五千年之久。又一个“先有实践,后有理论”的有力证据。

在中国典籍文化史上,有据可查的,最早从理论上探讨“技道关系”并得出理想结论,进而对后世产生深远影响的,恐怕非战国时期的周庄莫属了。周庄也叫庄子。在《内篇养生主第三》中,庄子给人们讲了一个大名鼎鼎的经典故事——“庖丁解牛”。“庖丁为文惠君解牛,手之所触,肩之所倚,足之所履,膝之所踦,砉然响然,奏刀騞然,莫不中音,合于桑林之舞,乃中经首之会。”庖丁之炉火纯青的解牛技艺,使文惠君顿时目瞪口呆:“譆,善哉!技盖至此乎?”对此,庖丁得意地向文惠君解释道:“始臣之解牛之时,所见无非牛者;三年之后,未尝见全牛也;方今之时,臣以神遇而不以目视,官知止而神欲行。”何以能如此?庖丁总结道:“臣之所好者道也,进乎技矣”。

在《庖丁解牛》中,庄子已经将“技道关系”阐述得十分清楚:由技入道,是“解牛”的不二选择和唯一途径!无“技”便无“道”,因为“技”是基础、手段、方法、路径……炉火纯青的“技”是艺术家和艺术创作双双入“道”不可或缺的前提条件。而“道”则是人类至高无上的追求,它能使“技”的生命力得到完整的体现与延伸。无“道”之“技”必然苍白乏力。追求“技道关系”的和谐与统一,是中国工艺美术的最高境界!

二千三百多年来,由于文人们在记载和论述中国工艺美术时始终惜墨如金、语焉不详,结果致使今天的人们在面对七八千年工艺美术史时,不仅难以“知其所以然”,甚至连“其然”都不甚清楚,而且越往前追溯越迷糊不清,更不要说文字产生之前的工艺美术史了。但是,可以十分肯定的是,自庄子之后,文人们便开始从不同的角度、以不同的方式展开了对“技道关系”的探讨,而且这一探讨从来没有停止过。然而,从学术发展史角度讲,后人的探讨能对庄周进行成功突破的寥寥,许多探讨仍然停留在对庄周观点的延伸和注释上。今天人们常用的“技进乎道”,正是源自庄子的“道也,进乎技矣”。作为学术话题,“技道关系”具有历久弥新的特点,由此也可见一斑。

这些正是我们何以要将“技道关系”确定为这次学术研讨会主题的重要历史原因。

“技道关系”,成就辉煌历史

几千年来,特别是文人占据了绝对的话语权以来,工艺美术与生俱来的民间性、乡间性等特征,致使其一直被主流视为“下里巴人”之作。而与其相对应的则是文人们“阳春白雪”的“诗书画印”或“琴棋书画”之类。直到今天,工艺美术界的同仁们对长期的“低人一等”仍然表现得愤愤不平。为了让工艺美术不再“下里巴人”,而能“阳春白雪”起来,他们一直在努力提升工艺美术的“艺术性”与“思想性”。殊不知,几千年来,在孜孜追求“技道关系”的和谐与统一之中,我国的工艺美术不仅成就了自己的辉煌历史,而且建构了自己完整而独特的艺术体系:它既是中国传统社会的制造业主体,也是中国传统艺术不可或缺的核心内容,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它构建了不同于文人艺术的独特审美特点和审美体系。

大量历史事实已经证明,中国历史上的手工艺就是“工”。它无异于“工业革命”之前的“制造业”。它是中国古代社会“士、农、工、商”四大基本主体职业体系中的重要一系。难以想象,没有“工”的创造与制造,中国古代文明还会有如此完整的辉煌?需要特别说明的是,“工”不仅创造了中国历史上高度的物质文明,而且因其一贯追求的“生活艺术化”和“艺术平民化”等特征,还创造了高度的精神文明,成为我国民间文化的杰出代表。从概念上讲,手工艺与工艺美术,虽然称呼不同,但实质相似,是一枚硬币的两个面。

七八千年来,在实现“生活艺术化”和“艺术平民化”的道路上,工艺美术不仅成了民间艺术的绝对主力,而且也在所谓的“纯艺术”中占有半壁江山。1989年由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的《中国美术全集》(古代部分)是我国目前规模最大、学术地位最高的一套美术全集。“全集”是对数千年中国美术史的集大成之作,前无古人。在“全集”中,中国工艺美术在中国美术史中的重要历史地位得到了客观而公正的展示与评价。“全集”共60册,除1册“目录”外,正文包括“绘画编”(含卷轴、壁画、石刻画、版画等)21册、“雕塑编”(含石窟雕塑、寺观雕塑、墓葬雕塑等)13册、“工艺美术编”(含陶瓷、青铜、玉器、漆器、印染织绣等)12册、“建筑艺术编”6册、“书法篆刻编”7册等。乍一看,“工艺美术编”仅有12册,只占“全集”的1/5稍强。但是,稍微细心的读者很容易发现,“全集”除了“绘画编”和“书法篆刻编”以外,其他内容如“雕塑编”和“建筑艺术编”等等,几乎可以说都是古代手工艺人的创造物或制造物。将它们归入工艺美术的范畴是顺理成章的事。即使是“绘画编”也有可以纳入工艺美术的内容,如壁画、画像砖、石刻线画等等。事实上,深研中国古代美术史就会发现,其许多作品都具有多重属性。如秦始皇兵马俑,固然它是我国古代了不起的雕塑作品,但是由于它具有“泥塑”与“火烧”的特性,因而也是陶瓷艺术作品。此时此刻,雕塑和工艺美术是一个物体的两种称呼而已。类似的现象在《中国美术全集》里比比皆是。据初步统计,在《中国美术全集》里,属于工艺美术的内容要超过全集的1/2强。即是说《中国美术全集》用大量的不可辩驳的事实告诉人们,在中国美术史上,工艺美术与绘画、书法等虽然在创作主体、欣赏主体、传承路径等方面有明显的不同,但工艺美术与绘画、书法等一样都是艺术。而且其在规模数量、创造主体、欣赏主体等各个方面都要大大超越绘画与书法等艺术。

不仅如此,作为艺术的中国工艺美术,在几千年发展史上,还创造了不同于文人艺术的五大审美特征:材质美、技法美、造型美、意境美、思想美等。如果我们将工艺美术之“材质美”、“技法美”、“造型美”等大致归入“技”的范畴的话,那么“意境美”和“思想美”就是当然的“道”了。即是说,七八千年来,中国工艺美术对五大审美的追求,实际上就是对“技道关系”的高度和谐与统一的追求。这是其他艺术形式所不具备的特殊气质,也是中国工艺美术的根本生存之道。换句话说,在成就我国数千年工艺美术之辉煌历史的过程中,“技道关系”功不可没。

这些告诉我们,工艺美术界没有任何理由拒绝深入研讨“技道关系”。

“技道关系”,未来的核心话题

近来,受西方艺术的影响,有种“唱衰”中国工艺美术的说法充斥着各种字里行间,其实这是根本不了解中国工艺美术发展史所致。理性而客观地讲,中国工艺美术史的辉煌,不仅表现在古代社会,也表现在1949年以后,特别是新时期以来。改革开放30多年来,在政府的扶持和艺术品市场的繁荣等双重因素强烈作用下,中国工艺美术的繁荣程度丝毫不亚于历史上任何时期,并未出现所谓的“衰象”。据权威统计数据表明:2014年,我国工艺美术主营业务收入高达10472亿元。其中,广东省最为突出,其工艺美术主营业务收入为2991.53亿元,占全国的28.56%,占当年全省GDP的4.9%……数据有力地说明,中国工艺美术仍在延续着几千年的历史、传统和辉煌,不仅具有强烈的产业特点,成为当下中国文化发展和产业发展都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成为当今中国“文化自信”的重要方面,因为在工艺美术里仍然较多地保留有中国传统文化最为浓重的血脉、最具生命力的因素。中国工艺美术的辉煌犹在!

当然,我们也没有必要刻意回避中国工艺美术所面临的诸多挑战与危机。有关中国工艺美术面临的挑战与危机,眼下有多种不同的说法。但从文化发展战略的高度来看,其主要面临的挑战与危机基本有四:之一,传统消费群体正在快速解体。众所周知,历史上,工艺美术的消费主体在广大乡村,它是几千年中国乡村美化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今随着中国大量农民工进城,尤其是城镇化趋势的加速发展,农村“空壳化”现象越来越严重,传统的农村社会已然不在。“皮之不存,毛将焉附”?之二,资源性危机日益加剧。千年来,“以天然原材料为主”进行艺术创作是工艺美术的一贯主张。它还是工艺美术作品“材质美”的基础。然而,在片面追求经济效益、市场化速度过快的背景下,几乎所有的工艺美术门类都面临着显性或隐性的资源性危机,而尤以象牙雕刻、玉石雕刻等门类最为严重。工艺美术将面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之尴尬。之三,诸多传统技艺濒临失传。传统技艺是工艺美术的身份与名片,是其民族性、地域性特点的主要呈现方式。没有传统技艺,工艺美术便没有了身份,也就失去了在人类总体文化中存在的意义和价值。然而,在全社会追求“短平快”的今天,尤其在西方现代艺术的负面影响下,立志学习和掌握费时又费力的工艺美术之传统技艺的人已越来越少。一些市场效益较差的传统技艺已经失传即是明证。之四,作品思想的时代性困扰。理性地讲,在作品题材上,几千年中国工艺美术更多地在坚守“以不变应万变”的原则,并未或很少恪守“笔墨当随时代”的创新和发展精神。面对瞬息万变的当代社会,追求题材的当代性是工艺美术贴近时代的主要突破口,更是作为艺术的工艺美术与生俱来的人文性特征使然。然而,当下中国工艺美术人总体文化水平偏低的现状,会在相当程度上影响和局限其全面而正确地理解人类共通的普适的而非局域性的“人文性”内容与特点。总之,如何理性面对并合理解决好这四大挑战与危机,直接关涉到中国工艺美术的未来。

在前述四点挑战与危机中,如果说前两点基本属于外部性因素的话,那么后两点则可以说是工艺美术的内部性因素。显然,外部性因素由外部去解决,而内部性因素必须由工艺美术人来解决。而“诸多传统技艺濒临失传”和“作品思想的时代性困扰”相对应的正是“技”与“道”这对工艺美术的内部性因素。无疑,正确处理好了这两者的关系,就为解决好“技道关系”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也就从根本上解决好了当代工艺美术之“保持民族性,体现现代性”的首要创作法则。十分遗憾的是,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我国工艺美术创作界和理论界虽然也召开过不少学术研讨会,但许多会议都以研讨外部性因素为主,甚至时常发生业界一边倒地对外部性因素进行声讨、鞭挞等怪现象,似乎工艺美术的一切挑战与危机都来自外部性因素,而对自身问题的自省与检讨等内部性因素的研讨非常欠缺。没有深刻内省的行业,肯定不可能有美好的未来。我们希望以“技道关系”的研讨来全面开启中国工艺美术的内省之路。因为中国工艺美术史已经告诉我们,作为内部性因素的“技道关系”的和谐与统一,已经造就了辉煌的过去。而今天研讨“技道关系”,正是为中国工艺美术拥有一个美好的未来而助力。

本届“中国当代工艺美术双年展”,在作品数量和作品质量等多方面都胜过历届、空前无比,成绩卓著,有目共睹。然而,仔细分析近千件参展作品,不难发现一个新现象,即工艺美术“纯艺术化”趋势越来越严重。其实,中国工艺美术虽然一直在为“生活艺术化”服务,但它从来就不缺乏“艺术性”,甚至本身就有不少纯艺术作品,是实用性与艺术性高度完美的统一体。何况,工艺美术还有自己独特的发展史、独特的审美体系……所有这些都是工艺美术明显有别于纯艺术的重要方面。毫无疑问,工艺美术追求“艺术化”并没有错,但如果因此而放弃自身传统和特征等,则未必就是最理想的出路了,这是值得整个工艺美术创作界和理论界认真思考的新的学术问题。

小结

“夫学术者,乃天下之公器也”。真正健康的学术研究必须远离心血来潮、心浮气躁,而关注历久弥新的话题正是解决好这一缺陷的最佳方法。这次我们研讨了一个延续数千年的“技道关系”话题,应该说是一个比较理想的选择。拥有历史就拥有今天,而拥有今天必将拥有未来。中国工艺美术在妥善处理“技道关系”中已经创造了辉煌的历史和繁荣的今天,我们坚信它定将拥有辉煌的未来,但前提是中国工艺美术人一定要像老祖宗那样数千年持之以恒地坚守“技道关系”的和谐与统一。

(作者为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员,文化学者。)

作者:侯样祥

上一篇:实践活动中初中英语论文下一篇:环境监测下环境治理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