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镇银行发展状况

2022-06-25

第一篇:村镇银行发展状况

村镇银行发展自我见解

(四)竞争能力弱,需不断提升自身竟争力。营业网点少,需通过多种手段为客户提供便捷服务,社会信誉度不高,需提升社会的认可度

村镇银行抗风险能力弱,需提升风险控制能力。

一)村镇银行抗风险能力弱,需提升风险控制能力。 村镇银行作为

一家资本金较小的金融机构, 抗风险能力相对较弱。 截止 2009 年 6 月

末,平均每家的实收资本为 4000 万元左右,且均是这一二年设立的,相

对来说赢利能力也较弱。 特别是面对复杂多变的经济金融环境,必须从

以下几方面高度重视风险控制,一是引入责任心强、善于管理的经营人

才,注重经营中的信用风险和操作风险;二是依托主发起行,加强内控控

制的技术和管理水平的提升; 三是经营层全面接受股东的监督和约束;

四是监管部门加强指导监管。

(二)社会信誉度不高,需提升社会的认可度。 村镇银行作为新型农

村合作金融机构的代表,在社会和客户中的信誉度不高,客户的认同度

低,在组织存款和业务拓展的过程中会遇到一些困难。 因此提高社会信

誉度也迫在眉睫,须从以下三方面着手:一是加强自身建设,从硬软件进

行建设,营造良好的发展氛围;二是加强与政策相关部门的合作,利用政

府信誉提高村镇银行的信誉度;三是充分利用股东的资源。 村镇银行在

设立初期吸收的股东在当地具有一定的资源优势,要充分发挥股东的社

会知名度、信息渠道等优势来开展工作。

村镇银行设立的县域性,其根本是要成为该县域的金融中心,以村镇银行为中心形成本地的金融环流

因此村镇银行的发展不应仅仅模仿一般大型商业银行的经营模式,在遵守法律及相关规定的前提,应该因地制宜,形成多元化金融的经营方式

因此在发展初期,将资金分成几部分

村镇银行具有政策性和盈利性2部门政策

将初始资金分为几部分,主要2山东省农村农业发展,

第二篇:广西村镇银行发展问题研究

村镇银行是指经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依据有关法律、法规批准,由境内外金融机构、境内非金融机构企业法人、境内自然人出资,在农村地区设立的主要为当地农民、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提供金融服务的银行业金融机构。它是我国新型农村金融机构的重要组成部分,遵循盈利性、安全性、流动性的原则进行经营,自担风险、自负盈亏,具有商业银行的职能和特征。

为解决农村地区银行业金融机构网点覆盖率低、金融供给不足、竞争不充分等问题,推动农村地区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国家先后出台多项政策鼓励和引导社会资金进入农村地区。2006年12月20日,中国银监会出台了《关于调整放宽农村地区银行业金融准入政策更好支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并以四川、青海、甘肃、内蒙古、吉林、湖北六省为新型农村金融机构试点。2007年1月22日,中国银监会进一步出台了《村镇银行管理暂行规定》,规范了试点地区村镇银行的设立、公司治理及经营管理等问题。2007年10月12日,中国银监会把农村新型金融机构试点范围扩大到全国31个省市区。为了促进农村金融服务体系的建设,2010年5月18日,财政部颁发了《中央财政农村金融机构定向费用补贴资金管理暂行办法》,该办法规定:当年贷款平均余额同比增长、年末存贷比高于50%且达到银监会监管指标要求的村镇银行,按其当年贷款平均余额的2%给予补贴。2010年9月25日,财政部又颁发了《财政县域金融机构涉农贷款增量奖励资金管理办法》,该办法规定:财政部门对县域金融机构当年涉农贷款平均余额同比增长超过15%的部分,按2%的比例给

予奖励。对年末不良贷款率高于3%且同比上升的县域金融机构,不予奖励。2011年7月25日,中国银监会发布了《中国银监会关于调整村镇银行组建核准有关事项的通知》,进一步完善村镇银行组建的相关规定。在国家政策的引导下,各地都开始积极设立村镇银行,截止2011年第一节度末,全国开业的村镇银行已达400家,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农村地区金融供给不足的问题。

目前,国内已有学者分别对我国农村金融服务体系中存在的问题[1],村镇银行的发展现状[2]和村镇银行的可持续发展[3]等方面的内容进行研究。李晓健根据广西农业特征、从拓展东盟市场的视角,提出要加快村镇银行的发展,从而支持广西特色农业的发展,增强广西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4]同时,他还对广西村镇银行的可持续发展问题进行了研究,给出了促进广西村镇银行可持续发展的建议。[5]

一、 广西村镇银行发展概况

随着全国农村新型金融机构的快速发展,广西也积极地进行村镇银行的组建,满足农村地区发展对金融服务的需求。2008年6月30日,广西首家村镇银行——平果国民村镇银行的开业拉开了广西农村金融体制改革的序幕。平果国民村镇银行注册资本为2000万元,是由宁波鄞州农村合作银行发起组建的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它的成立为广西农村金融市场带来了挑战、竞争和活力,并对广西农村金融改革产生了良好的示范效应,具有重大的意义。同年,注册资本为5000万元,由桂林银行作为发起人成立的兴安民兴村镇银行于11月26日开业。

截止2011年第二季度末,广西已有13家村镇银行,分别为:平果国民村镇银行、兴安民兴村镇银行、田东北部湾村镇银行、柳江兴柳村镇银行、东兴国民村镇银行、临桂国民村镇银行、钦州灵山泰业村镇银行、田阳兴阳村镇银行、桂林国民村镇银行、横县桂商村镇银行、南宁江南国民村镇银行、容县桂银村镇银行、宾阳北部湾村镇银行。其中,宁波鄞州农村合作银行发起成立的有5家,桂林银行发起成立的有3家,广西北部湾银行发起成立的有2家,柳州银行发起成立的有1家,广西兴安农村合作银行发起成立的有1家,东莞银行发起成立的有1家,如图1。

图 1 截止2011年第二季度末,各银行在广西发起成立村镇银行的数量(略)

至今,广西村镇银行取得了良好的发展,拓宽了农村地区的融资渠道,为三农、个体工商户、中小企业的发展提供了便捷的金融服务。比如,平果国民村镇银行始终坚持村镇银行“小额、分散、流动”的原则,根据该县的经济特点来开发贷款产品,先后开发了农户联户担保贷款、农户小额信用贷款、农业企业担保贷款、林权证质押贷款、个体工商户抵押贷款、小企业流动资金贷款、可循环流动资金贷款等产品,并根据产品特点采用不同的担保方式,有效解决平果县域的“三农”、个体工商户和小企业资金需求,增加了企业和农户的经济收入。2011年,平果国民村镇银行获得全国首届“十佳村镇银行”称号。截止2010年12月末,平果国民村镇银行各项存款余额20611万元,贷款余额22935万元,实现净利润856万元。户均贷款余额为34.82万元,其中贷款余额在50万元以下的有462户,占全部贷款余额的

73%;个体工商户贷款、农户贷款、小企业贷款占总额比例分别为44.23%、16.08%、14.26%,如图2。[6]广西兴安民兴村镇银行截止2010年12月31日各项存款余额6.41亿元,较年初增加3.31亿元,增幅106.96%;各项贷款累计发放742笔,贷款余额4.2亿元,较年初增加2.19亿元,增幅108.95%;其中涉农贷款余额2.98亿元,占贷款总额70.84%,贷款市场占比跃居全县第四位。[7]据《2010年广西壮族自治区金融稳定报告》中公布的数据,截至 2010 年末,广西村镇银行各项存、贷款余额分别为17.86 亿和 13.37 亿元,同比分别增长 186.18% 、和 135.47% ,存贷比为 74.86% ,同比下降16.17 %。

图 2 2010年末,平果国民村镇银行贷款余额构成情况

二、 广西村镇银行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一) 社会信誉低,吸存能力差

村镇银行是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公众对其了解还不够,部分人认为村镇银行是“私人银行”,缺乏信誉,不愿到村镇银行存款,而更愿把钱存到国有商业银行、农村信用社、邮政储蓄银行等。这导致村镇银行在吸收存款的业务上处于劣势,竞争力不如其他农村金融机构。

广西村镇银行的社会信誉低究其因,主要有三个原因:一是,广西村镇银行2008年才成立,成立时间较短,还未形成足够的影响力,实力有待进一步的提高;二是,宣传力度不够,公众对村镇银行的定位、意义及其金融产品缺乏足够的认识;三是,村镇银行的注册资本比较低,各出资人均以其出资额为限承担责任,这与以国家信用为后

盾的商业银行相比缺乏“安全感”。另外,村镇银行主要设立于农村地区,居民收入水平不高,农户和中小企业的闲置资金有限,客观上造成了村镇银行筹资困难。目前,村镇银行还存在支付清算渠道不畅通,网点少等问题,这导致其便利性不足,对潜在存款客户的吸引力下降。

(二) 经营成本高,盈利水平低

广西村镇银行的客户主要是农民,个体工商户和小企业较多,利润率本身较低,而风险较高。农民居住比较偏、散,客户贷款具有频繁、额度小等特征,导致经营成本高,影响村镇银行的经济效益。村镇银行机构的小型化、分散化,在应对储户提现和其他日常运营问题上,所需的高流动性资产与总资产的比例相对较高,形成活期存款、各种汇兑头寸较少,资金成本相对较高。与国有商业银行、农村信用社等金融机构相比,广西村镇银行经营规模偏小,缺乏规模效应,盈利水平比较低。

(三) 面临情况复杂,经营风险较大

广西村镇银行所面临的风险主要有信用风险、农业自身的风险政策风险和政策风险农业自身的风险。信用风险是由信息不对称造成的,村镇银行的主要客户是农户、个体工商户和中小企业,这些对象的信用记录不完善,大多未纳入征信系统,因此无法运用传统的评估方法对客户的信用状况进行评估,这使村镇银行面临的信用风险高于一般商业银行。政策风险主要是由于村镇银行的成长时间比较短,相关的政策具有不稳定性和不确定性。比如,人民银行对村镇银行的存贷款利率浮动区间是否放宽这一问题并未给出明确的规定。2010年5

月,财政部在《关于农村金融有关税收政策的通知》中规定“农户小额贷款的利息收入,免征营业税,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按90%计入收入总额”,然而其有效期为2009年1月1日至2013年12月31日,不具有可持续性。在组建村镇银行的挂钩政策方面,中国银监会在2011年7月25日下发的《关于调整村镇银行组建核准有关事项的通知》中规定“在地点上,由全国范围内的点与点挂钩,调整为省份与省份挂钩”,也是政策不确定性的表现。农业对自然环境依赖程度比较高,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比较低,具有较大的风险。另外,广西在农业生产方面还缺乏科学的规划,未能按市场的需求进行规模化生产,农业发展存在盲目性趋同性,而且农业生产具有很强的季节性。这些特定因素都将会对农民按时还款的能力产生影响,给村镇银行的发展带来风险。

(四) 贷款投向难以保证,偏离目标定位

在《村镇银行管理暂行规定》的第三十九条中指出:“村镇银行在缴足存款准备金后,其可用资金应全部用于当地农村经济建设。村镇银行发放贷款应首先充分满足县域内农户、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需要。确已满足当地农村资金需求的,其富余资金可投放当地其他产业、购买涉农债券或向其他金融机构融资。”这并未对村镇银行的资金投向给出强制性的规定,很难保证村镇银行的资金流向。村镇银行的目标定位是为“三农”服务,缓解农村地区金融供给不足等问题,但同时它也是以盈利为其经营目标,由于农业具有收益低、风险大的特点,因而这两个目标是存在一定矛盾的。作为村镇银行的股东,他们的目标就是赚钱,为了实现利润最大化,村镇银行他们将会把贷款

投向悄悄转向城市地区,从而背离了村镇银行设立时的目标定位,支农效应被削弱。因此,必须制定相应的政策、制度以使村镇银行有足够的内在动力为农村经济发展提供金融服务,保障实现其目标定位。

(五) 业务种类单一,缺乏吸引力

根据银监会的规定,村镇银行拥有许多与普通商业银行基本相似的功能。 但在实际中,与一般商业银行相比,村镇银行的业务种类还比较单一,其业务处理系统还是基于简单的内部网络。目前,广西的村镇银行还没有接入中国人民银行的清算系统,现代银行的结算方式还没有形成,信用卡及电子银行等业务都很难开展。另外,村镇银行的网点也比较缺乏,无法给客户带来便捷的服务,这些都使村镇银行的吸引力减弱,无法跟普通商业银行竞争。

(六) 管理水平不高、人员素质较差

广西村镇银行从业人员管理水平与业务素质是制约村镇银行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目前,村镇银行在管理水平和从业人员素质方面与一般商业银行有一定的差距,。以广西柳江兴柳村镇银行为例,今年8月12日其在网上发布的招聘信息中对学历的要求为大学专科(含)以上学历,而一般商业银行大多要求要本科(含)以上学历。然而,农村金融问题比较复杂,这对从业人员的管理水平与业务素质提出了更高要求。这两者之间的矛盾使村镇银行无法根据其市场定位和农村金融需求的特点进行金融创新和提供有效的金融服务。

三、 促进广西村镇银行发展的建议

(一) 结合广西特色农业,加强金融产品创新

自2010年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成后,当年广西与东盟贸易双边额达到65.3亿美元,比上年同期增长31.9%,这将给广西带来巨大的商机。广西拥有丰富的农产品,具有发展特色农业的优越条件,这也为村镇银行在广西农业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提供了基础。因而,广西村镇银行应努力结合东盟市场、结合特色农业进行金融产品创新,支持特色农业的发展,增强广西农产品的竞争力,从而形成金融、经济之间相互促进式的发展。在日常经营管理中,村镇银行要“以市场为主导,以客户为中心”,结合特色农业进行金融产品创新,以灵活的方式提供更能满足客户需求的金融服务。

(二) 提高吸存能力、扩展资金来源渠道

政府和村镇银行要利用各种媒体和平台向公众加大宣传力度,介绍村镇银行的性质及其开展的相关业务,增进社会公众对村镇银行的了解。建立存款保险制度,从而使客户能放心的把钱存到村镇银行。存款保险制度是一种保护存款人的利益、维护银行的信用、稳定金融秩序的制度。它指的是由各类存款机构按一定存款比例向存款保险机构缴纳保险费,建立保险准备金,一旦成员机构发生经营困难或倒闭时,即可受到存款保险机构的救助,从而起到保护存款人利益的作用。该制度对不同规模、性质、背景的存款机构的保护程度都是相同的,因此提供服务的优劣,将成为客户选择存款银行的主要因素,这更加有利于促进存款银行的良性竞争和健康发展。另外,为进一步扩大村镇银行的资金来源渠道,人民银行可给予村镇银行一定的支农再贷款,扩大村镇银行的资金实力。在资产业务方面,村镇银行应加强自身的业务水平,积极与农村信用社和邮政储蓄银行等金融机构进行竞

争,争夺市场份额。同时,村镇银行应当培养自身优势,重视其他银行所不擅长的小额贷款业务,填补市场空白。

(三) 加大政策扶持力度

由于村镇银行起步晚,实力有限,盈利水平低,因而政策支持在村镇银行发展过程中是必不可少的。在税收政策方面,国家应给予村镇银行的营业税率与农村信用社的优惠税率相同,即3%,从而减少村镇银行经营成本。同时,政府还应提供一定的财政补贴政策来提高村镇银行开展农村业务的积极性。一方面要对完成目标的银行给予奖励和补贴,另一方面对有违规行为的银行进行处罚,建立一套完整的奖、罚激励机制。中央银行可放宽村镇银行的利率政策,使其定价更加灵活,帮助其拓展市场。针对农村金融高风险、低收益的特征,政府通过建立这种风险和收益相称的激励机制,在很大程度上可以激励村镇银行农村金融服务的开展。

(四) 健全风险监控机制

借鉴平果国民村镇银行的成功经验,村镇银行可以用农户联户担保贷款、农业企业担保贷款、林权证质押贷款、个体工商户抵押贷款等多种方式控制农村信贷风险。在具体的实践当中,应结合本地区的实践情况,建立符合实际的担保机制,进一步扩大农村抵押担保品范围。根据制度经济学的观点,明晰产权,建立公开透明的农村土地使用权、牧场及其他不动产的抵押登记、交易制度,扩大抵押品的范围,从而使农村的金融需求更容易得到满足,进一步优化资源配置。另外,为了分散农村地区生产经营中的风险,可以引入保险机构进入农村金融市场,为农业提供保险服务,降低农业生产的风险。最后,要完善

农村地区信用记录,加快农村信用体系建设,为资金需求者的信用风险评估、监控奠定基础。

(五) 切实加强金融监管

金融监管机构应按照2007年银监会出台的《关于加强村镇银行监管的意见》中提出的“宽进入、严监管”的标准,严格根据其中规定的监管内容对村镇银行进行监管。村镇银行的经营具有高风险性和较低抵御风险能力的特征,监管部门应要求村镇银行建立起合理的法人治理结构,建立健全风险控制机制。对村镇银行发展中出现的偏离“三农”目标的问题加强监管,保证村镇银行将绝大部分的资金用于农村建设,保障辖区内的农户、个体工商及小企业对资金的需求。

(六) 加强员工培训

金融业是知识密集型的服务性行业,员工职业素质和服务水平的高低对村镇银行的竞争力有重大的影响。因而,村镇银行应重视对员工的理论知识、业务技能、服务态度进行全方位的培训。理论知识是从事金融行业所必备的基础,对员工的工作质量及其自身发展有重大的作用,同时也是村镇银行培养中高层经营管理人才必不可少的内容。在为顾客提供服务的过程中,员工的业务技能和服务态度综合反映了村镇银行的整体实力和形象,是员工培训中的重要内容。(作者单位:武鸣县财政局,广西大学)

第三篇:村镇银行发展现状[1]

“新政”试点运行良好2006年12月21日,银监会制定发布了调整放宽农村地区银行业金融机构准入政策的新政,允许各类资本在农村地区设立村镇银行等新的农村银行业机构。2007年3月1日,全国首家挂牌开业的村镇银行——仪陇惠民村镇银行在四川仪陇落户,这标志着一类崭新的农村银行业金融机构在我国农村地区正式诞生。随即,吉林东丰诚信村镇银行等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如雨后春笋般地在中西部地区“扎根发芽”。2007年10月,经国务院同意,银监会决定将试点省份从现在的6个省(区)扩大到全部31个省市区。“5·12汶川大地震”后,银监会特批四川省都江堰、绵竹、什邡等9个灾区县新设的9家村镇银行也相继开业。2008年12月26日,注册资金达2.5亿元的国内资本规模最大的村镇银行——中山小榄村镇银行在广东省小榄镇正式开业

据了解,外资银行将根据内地农村市场的特点,开发和提供量身定制的农村金融服务,以满足当地市场的需求。不同于传统的抵押贷款,汇丰村镇银行的贷款更注重对现金流和还款能力的分析,以此解决中国农村的企业和农户缺乏抵押品的瓶颈问题。如按照“公司+农户”的价值链模式提供融资。这一模式是基于与当地农业龙头企业的合作,为农户和经销商提供贷款,这些龙头企业与农户或经销商通常有长期的合作关系。国家开发银行、农业银行、建设银行、交通银行、民生银行、浦发银行等在中西部省份设立13家村镇银行。汇丰银行、花旗银行、渣打银行先后设立了6家村镇银行,开启了外资进入农村金融市场的先例。“这些中外资银行没有简单照搬移植现有的管理模式、运行机制和激励约束制度,而是利用自身公司治理结构完善、风险内控机制健全、管理技术领先和客户网络产品完善等优势,引入多样化、有特色的金融产品,创新服务品种和抵押担保方式,努力将服务延伸到更广大的县城和村镇。”对外经济贸易大学金融学院卫新江教授如此说。诸多问题需要实践中探索十七届三中全会和2009年中央一号文件上都明确要求加快发展新型农村金融组织。因此,试点新型农村金融机构是为破解我国城乡二元难题在农村金融领域实施的一次重大改革创新,进一步加快发展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加大对“三农”金融的支持,意义尤为重大。但在试点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困难也引起政策制定和监管部门的重视。服务“三农”能否真正落实为村镇银行的根本宗旨。作为独立企业法人—村镇银行的发起人,“利润最大化”是其追求最终目标,与“三农”经济的风险高、效益低存在冲突和矛盾。村镇银行的风险控制问题仍然比较突出。村镇银行服务对象是当地的农户或者涉农类小企业,以信用贷款为主要的金融产品比较容易发生风险损失。村镇银行的资金来源相对匮乏。来自新疆新疆五家渠国民村镇银行信息显示,农牧团场棉农生产费资金缺口达到3—4亿元。村镇银行的发展与高素质的管理人员缺乏矛盾比较明显,操作人员与后台业务培训、辅导平台的缺乏影响和制约了自身的发展。村镇银行技术支持远远落后于其它农村金融机构。目前,在异地结算、大小额支付、信用卡、网上银行、区域通存通兑、柜面通等功能的实现存在不少的困难。村镇银行监管难度较大。村镇银行主要设于农村地区,经营规模和业务复杂程度不同,监管难度大、费用高。国家将给予更多的扶持政策科学规划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发展目标。目前,银监会已初步编制完

成了《新型农村金融机构2009年-2011年发展规划》,近期将上报国务院批准。初步思路是,在范围上,扩大开放面,提高开放度,使试点范围覆盖我国大部分县及县以下农村地区;在布局上,继续鼓励试点向金融网点覆盖率低、金融服务不足的农村地区倾斜,同时支持在中小企业较为发达的东部地区和中西部经济较为活跃的县域适量布局;在进度上,在防范风险的前提下,大规模增加试点机构数量,争取再通过3年的努力,与现有农村金融机构一起,基本实现县(市)及以下乡镇、行政村金融服务全覆盖。各银监局要提前做好准备工作,待规划批准后立即部署实施,统筹安排好试点机构的类型、数量、布局和进度。调整完善新型机构准入试点政策。在坚持审慎原则基础上,一是研究完善村镇银行管理体制。探索组织管理新模式,允许试验主发起行参照银行小企业金融服务专营机构模式,组成专司村镇银行管理事业部性质的专业化机构,以解决投资一定数量以上的新型机构出资人管理成本高、管理效率低等问题。二是制定银行业金融机构到中西部不发达地区发起设立新型机构的监管激励政策。探索“东西挂钩、城乡挂钩”的准入办法。三是协调人民银行、财税、工商等部门制定有关政策。现在,人民银行已明确了货币、支付结算、会计和征信管理等方面的政策,财税政策总体确定,工商登记注册政策也基本达成共识。着力强化对新型机构风险监管工作。一是合理调配监管资源,加强基层监管力量,建立属地监管局和并表监管局的联动机制。二是指导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加快建立与其业务性质、规模及复杂程度相适应的风险管理框架和组织机构,建立规范主要业务的内部控制制度。三是落实主监管制度,建立监管日志和定期现场走访制度,重点强化对大额贷款的风险监管,督促机构对大额贷款逐笔逐户落实风险防范措施,确保主要风险指标在任何时点均达到监管要求。四是允许村镇银行、农村资金互助社的存贷比指标在开业5年内逐步控制在75%以内。

第四篇:村镇银行运行问题与发展思路

徐军

中国经济发展存在着明显的“二元化”结构,由此带来城乡融资的“二极化”,即城市融资享受“普惠”制,而“乡下”镇融资享受不到公平待遇。对此,2006年12月20日,银监会出台《关于调整放宽农村地区银行业金融机构准入政策、更好支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简称《意见》),2007年1月22日印发了《村镇银行管理暂行规定》(简称《规定》),村镇银行应运而生,但在运行过程中出现了一些共性的问题,应当引起相关部门的高度重视。运行中的问题

建立村镇银行的初衷是解决中国现有农村地区银行业金融机构覆盖率低、金融供给不足等“金融抑制”问题的创新之举,对于促进农村地区投资多元、种类多样、覆盖全面、治理灵活、服务高效的新型农村金融体系的形成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但在发展中还存在一些问题。

首先是制度设置的问题。由于《规定》规定了“村镇银行最大股东或惟一股东必须是银行业金融机构”等要求,所以要防范控股行试图垄断经营,有违设立初衷的问题。此外,小股东关爱的程度不深,地方政府关注程度也不够。其次是政策扶持的问题。尽管银监部门颁发了《意见》和《规定》,并出台多项新型农村银行业金融组织的行政许可及监管细则,但相关部门没有出台明确的配套政策。

此外还有业务经营和防范风险的问题。村镇银行信贷投向主要是“三农”,而“三农”对自然条件的依赖性很强,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较弱,救助机制也较

差。此外,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虽然有,但大多是喜好为“成长型”中小企业担保,而对分散类农户不愿意提供担保。

最后是金融监管的问题。村镇银行是新生“婴儿”,还不适应银监部门“三个办法一个指引”的“严监管”。控股的股东希望村镇银行移植自己的经营理念管理制度,村镇银行难以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

发展中的思路

村镇银行作为中国银行[2.92 0.00% 股吧 研报]业的新生力量,在增加农村金融供给、增强竞争活力、完善农村金融服务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但也必须正视发展过程中存在的上述问题,力求做大做强做优村镇银行。

首先是法人治理合理化,放宽参股领域,允许证券、信托、企业和自然人参股,满足不同层面的金融需求,还要完善法人治理结构,充分发挥好董事会、理事会的作用。最后是实行全方位市场化运作,保证村镇银行的科学发展。第二是政策扶持多元化。推行优先扶持政策、要落实财税政策,对人民银行在支付结算、征信系统、现金供给、支农再贷款等方面给予大力支持。

第五篇:村镇银行发展亟需解决三个问题

一、服务“三农”的目标设定与商业银行行为的管理方式冲突

国家设立村镇银行的目的主要是为“农民、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提供金融服务”。而各地银监局对村镇银行的管理完全依照对商业银行的管理方式进行,对注册资本金、存贷比等指标实行严格管制。这样目标设定和管理方式之间就发生了冲突和矛盾。农业是弱质产业、农民是弱势群体和分散的个体、农村地区是欠发达地区,它们使对“三农”的贷款风险要大于对工商业的。利用对以非农存贷为主的商业银行管理方式,让村镇银行去经营比非农存贷为主的商业银行所经营产品——工商业存贷风险都大的产品——涉农存贷,即使利率高一点的前提下,这也是不公平的而且也很难做到。所有村镇银行对此都有反映。因此让村镇银行今后能够生存下去,或是国家主动改变当初对村镇银行的目标设定,但这是不可能的。如果改为服务非农,就违背了国家设立村镇银行的初衷,村镇银行也就没有存在的必要了。或是村镇银行被动改变国家对其的目标设定,主要服务工商业及城市。当前一些村镇银行已开始有这种趋向。但这与国家设立其的目标是相悖的,国家也决不会让其长期、大规模进行甚至会把其撤消掉。

在目标设定和管理方式发生冲突的情况,从上述分析可以看出,改变管理方式对管理方——国家和被管理者——村镇银行来讲,都是最好的选择。在管理方式改变方面,村镇银行希望在现有管理方式的基础上,政府能够给予有别于其他商业银行的政策,在注册资本金使用和存贷比方面对它们放宽点、税收优惠的年限能够长点等,使其能够在和其他发展已久、实力雄厚的商业银行竞争中先生存下来。其实最好的解决方法是建立涉农贷款风险补偿机制,降低对涉农贷款的风险。由于涉农贷款风险比较大,保险公司不愿意对涉农物质保险,因此这种风险补偿机制应该在政府的主导下,由政府、村镇银行和保险公司参加。

二、“三农”概念的扩大与否

“三农”是村镇银行的主要服务对象,各地银监会对与此相关的贷款有明确的指标要求。据调研情况来看,涉农贷款额占总贷款额的比例最低要求也在55%以上。涉农贷款风险比较大,村镇银行为这种躲避风险,就随意扩大“三农”尤其是“农民”和“农村”的概念。农民以户籍上的农业人口为准,农业人口进城创业和从事非农产业也计算在涉农贷款之内;农业,包括在城镇里进行的农产品加工;农村就直接定位在县域之内。村镇银行这种扩大“三农”概念的行为,使吸储的农村地区存款再回到城镇特别是县城所在镇、所发放的贷款再多为工商业服务,不能真正起到服务“三农”的作用。“三农”概念的大小成为当前村镇银

行和国家相博弈的焦点,也成为村镇银行的国家设定目标能否达到的关键。如果不能及时对“三农”概念做一个妥切的界定,就会重蹈当年中国农业银行和农村信用社逐渐从农村地区撤出来的覆辙,背离国家设立村镇银行的国家目标。目前这是一个非常值得担忧的问题。

政府对此应该早点对“三农”概念做清晰界定,阻止村镇银行随意扩大“三农”概念的行为。我们建议:对于农民的界定,应该以职业为准,限定为从事农业的生产经营者;农村的地域范围,因为县城所在镇比较发达而且其发展所需资金也比较容易从国有商业银行获得,所以限定在此之外的区域比较好;相应地,农业指在县域范围内的生产经营和在县城所在镇外进行的加工。

三、认知度低造成吸储难

吸储难是所有村镇银行当前遇到的最大问题,这也是关系其能否生存的另一个关键问题。没有存款自然就无法贷款,村镇银行也就无法运转。从调查统计数据看,目前几乎所有村镇银行的存款都依赖于地方政府给予支持的对公存款,占其存款总额的90%左右。而对银行发展至关重要的个人、企业存款很少,占其存款总额超过10%的很少。究其原因,村镇银行认为除网点少、有折无卡、农村剩余资金有限等因素外,重要的是存款者对它们的认知度低。国有商业银行经过多年经营,在人们心中已留下根深蒂固的良好印象,而村镇银行刚开始创办,人们对这一新生事物不熟悉,在心理上还不十分愿意接受。同时他们认为村镇银行是民办银行,在其处存款没有在国有商业银行处存款保险。基于这些因素考虑,人们往村镇银行存款的愿望不是很强,行为也不是很积极。吸储的多少决定着放贷能力的大小,因此吸储难成为制约村镇银行进一步发展的主要因素。

要打破这种困境,村镇银行应该在建立一年后赶紧在乡镇设立分支机构,方便人们办理存贷款业务;选择合适的媒体(包括电视、广播、网络、报纸等),积极宣传自身具有的优势,让人们尽快认识、了解村镇银行的性质和服务内容;建立行业协会,联合起来和人民银行协调,早日建立银行支付结算系统、加入人民银行企业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和个人信用报告查询系统,提高存贷款的办理速度。这些措施可以提高村镇银行的知名度,促进人们对其的信任度,进而提高人民到村镇银行存款的意愿。另外,政府也可允许村镇银行在地级市设立分支机构,用于专门吸储,把吸储来的存款投放到“三农”上来。

上一篇:初中作文写作方法下一篇:初中数学反思周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