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综合开发汇报

2022-07-11

汇报是与我们的工作、生活息息相关的,对于一项工作或者一个项目而言,汇报贯穿于任务的始终,但是在不同的阶段汇报的侧重点是不尽相同的,那么你明晰不同的阶段应该如何更好的撰写汇报吗?今天小编给大家找来了《农业综合开发汇报》,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第一篇:农业综合开发汇报

农业综合开发工作汇报

农业综合开发是1988年国家设立的支持和保护农业发展的重大专项。近年来,我市农业综合开发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始终围绕促进农业发展这个主题,规划和实施项目,呈现出“工作一年比一年好,投资一年比一年多,规模一年比一年大,质量一年比一年高”的良好态势。

农业综合开发在快速发展中取得了新成效

农业综合开发投

入不断增加。我市自1992年开始实施农业综合开发项目以来,开发县从一个已增至现在的八个,中央财政扶持的农业综合开发资金,从当初的130万元增加到去年的3925万元,至2008年,累计争取上级财政农业综合开发资金38911万元,农业综合开发资金已成为我市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要投入渠道。

项目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明显提高。农业综合开发坚持以中低产田改造为重点,近三年来,全市共改造中低产田建设高标准农田24.51万亩。通过综合治理,项目区长期存在的旱、涝、渍等生产障碍因素基本排除,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有了大幅度的提高。据统计,三年来项目区新增粮食生产能力4685.28万公斤,新增棉花生产能力491.4万公斤,新增油料生产能力639.3万公斤。

项目区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不断提升。全市农业综合开发坚持产业开发的原则,集中资金建设了一批规模化优势农产品基地。永修县的蔬菜、修水县的蚕桑、都昌县的珍珠都是在农业综合开发的扶持下不断发展壮大起来的。三年来我市还投入农业综合开发产业化经营项目资金 6244 万元,扶持了20 家有发展潜力农业产业化龙头文秘杂烩网企业,有力推进了农业产业化经营。

项目区农民素质有了新的提高。我市坚持依靠科技推动开发,积极开展对农民的科技培训。三年来共投入科技培训和示范推广经费796万元,培训农民 5.65万多人次;推广良种、良法示范面积达到3.12万亩,大大改进了传统的耕作栽培方式和施肥灌溉技术。广大农民得到了科学种田带来的实惠。

项目区新农村建设明显推进。在项目建设中,坚持把土地治理与农村水利建设、道路建设、生态建设和环境整治有机结合起来,多数项目区有了通达的道路网络,高标准的农田、完善的水利设施、优美的田园风光,成了农村亮丽的风景。

今后一段时期农业综合开发工作的思路

面对新形势、新任务,农业综合开发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进一步发挥自身特点和优势,开拓创新,更深入地探索一条符合科学发展、具有九江特色的农业综合开发新路子。努力开创我市农业综合开发工作新局面

加大投入,进一步发挥农业综合开发在促进九江农业发展中的生力军作用。多层次、多渠道、多形式筹措农业综合开发资金,努力增加资金投入。努力争取开发县立项;积极向上争取项目和资金,保证资金规模每年递增10%以上;严格执行“倒配制”,足额落实本级配套资金;提高农民和各种投资主体、金融机构对农业综合开发投入的积极性,多元化参与农业综合开发。

突出重点,抓好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继续加大中低产田改造力度,每年确保完成8万亩中低产田改造任务,在实施中低产田改造过程中,坚持集中连片、规模开发原则,力求开发一片,成效一片;坚持标准,提高质量,确保效益,努力把中低产田建设成为旱涝保收、高产稳产、节水高效的标准化农田。每个开发县要确保每年建成一个2000亩以上的高标准农田示范工程,为发展现代农业创造条件。

集中力量,努力做大做强农业优势产业。转变开发观念,由单一围绕水稻搞开发,向围绕优势产业搞开发转变;就全市而言,就是要在促进粮、棉、油等大宗农产品稳定发展的基础上,重点突出 “二水”(水产、水果)搞开发,全面提升产业竞争力。把中低产田改造项目与建设优势农产品基地紧密结合起来,建设规模化、标准化、特色化、品牌化生产基地,稳步提高基地的综合生产能力和原料供应能力。与此同时,围绕重点产业,以实施财政补贴项目和贷款贴息项目为切入点,做大做强一批龙头企业。力争通过3年的努力,培育2-3家产值超10亿元的骨干龙头企业,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

发挥优势,服务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进一步增强服务意识,支持和服务新农村建设试点工作。将地处交通沿线、群众积极性高的试点村,给予优先扶持,适当集中资金,重点扶持,打造亮点。进一步拓展扶持范围,从过去扶持基础设施建设,向培植“一村一品”专业村,发展农村经济转移,大力推进“一村一品”强村富民工程。对试点村农民特别是特色种养大户和能人进行扶持,不断增强农村自我发展能力。

立足高效,不断提高农业综合开发科学管理水平。按照现代管理理念的要求,不断提高农业综合开发管理效率和管理效益。全面推行专家评审制、项目法人制、招投标制、工程监理制,财政无偿资金县级报账制;完善农业综合开发绩效考核制度,达到奖励先进鞭策后进的目的;完善检查监督机制。

加强领导,营造农业综合开发的良好氛围。把农业综合开发工作摆在农业和农村工作的突出位置,纳入重要议事日程和目标责任考核。相关部门要密切协作,互相支持,共同打好农业综合开发总体战。(

第二篇:山区农业综合开发汇报材料

巫山县位于重庆市最东端,地处三峡库区腹心,是典型的山区型农业县,农业资源丰富,生态条件良好。近年来,我县一直秉承结合山区实际,突出山区特色,围绕山区优势,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调优农村产业结构,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促进农民增收致富的开发治理理念,以生态综合治理为重点,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实施,加快推进生态涵养发展步伐,积极探索山区现代农业发展之路。2012年-2015,我县农业综合开发生态综合治理项目累计投入资金6123万元,实施生态综合治理面积6.83万亩,较好实现了改善农业生态环境,促进生态涵养发展的目标。

其主要做法是:

一、抓开发思路,制订切实可行的开发目标。 思路决定出路,科学合理的开发思路,不仅是做好农业综合开发工作的前提和基础,更是农业综合开发的奋斗目标和努力方向。随着农业综合开发进入新的历史时期,我县及时贯彻落实国家、市农业综合开发的新政策、新理念和新要求,调整开发思路:一是立足我县山区优势,紧紧围绕市委四届三次全会部署的“渝东北生态涵养发展区”的功能定位和县委县府提出的“两地一区一名片”的发展定位,努力打造生态农产品基地县、生态文明旅游大县和特色效益农业高地;二是明确了以生态综合治理为中心,积极争取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力求实现项目区“山水田林路”综合治理,努力做到“三个结合”,即农业综合开发与扶贫攻坚结合,农业综合开发与发展优势产业结合,农业综合开发与发展库区生态循环农业结合;三是提出了“因地制宜,流域规划、集中连片、逐年实施、规模开发,合理布局,突出重点、注重效益”的项目规划指导思想,在保障粮食生产的前提下,优化产业结构,提升农业竞争力、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促进产业发展,增加农民群众收入,抓好山区农业综合开发,加快巫山生态涵养发展。

二、抓典型设计,确保规划科学和设计合理。 规划是基础,“一流的规划”是保证项目效益的前提和关键。在基础设施规划方面,我县依据山区特色和产业发展需求,突出坡面水系建设和农田道路改造,实现项目区“水系”、“路系”网络化布局,做到泥土不下山,肥水不乱流,力争实现自流灌溉,农机人畜下田耕种方便,提高土地生产能力,降低农业劳动强度,推进现代农业和生态涵养发展。如在坡面水系规划设计上,我县充分考虑山区水资源立体分布、时间分布不均,水资源利用率低等特点,通过治理力求做到集水系统、蓄水系统、排水系统、灌溉系统的有机结合,实现分级拦截地表径流,防治农田冲刷和水土流失,做到立体蓄水、自流灌溉方便。在集水蓄水方面,做到集雨、引水结合,一是充分利用机耕道背水沟、耕作道背水沟、沿山沟等农田设施拦截坡面径流并引至就近蓄水池或山坪塘,实现就地蓄水,蓄水池或山坪塘溢水口与下一级排灌、蓄水设施紧密相连,做到长藤结瓜,提高水资源利用率,二是利用管道引用山泉水,确保水池复蓄次数;三是取水用水方便,为方便农户取水灌溉,节约灌溉用水量降低用水成本,我县大胆创新,自2012年开始,在项目区广泛采取了“管网+取水柱”的农田网格化取水系统,方便农户灌溉,受到项目区群众的普遍欢迎。此外,在工程设计方面尽量做到“沟路”结合节约用地,就地取材降低成本,设计标准科学合理、投资预算费省效宏。在产业发展方面我们抓住山区立体气候优势科学布局,在确保粮油生产同时,优化农业结构调整,大力推广“三带经济”模式,即在低海拔地区大力发展柑桔、蔬菜,在中海拔区域发展以脆李为主的优势小水果,在高海拔地区发展烤烟、巫山庙党为主的中药材,推动全县农业特色产业发展。

三、抓工程质量,确保项目效益

多年的实践证明,抓好农业综合开发,强化项目管理,必须抓住工程质量这个关键点。为此,我们在项目建设管理过程中,除严格遵守执行农业综合开发政策制度和建设程序外,主要还从以下几个方便严格把控质量:一是严把“材料关”,不符合要求的材料严禁进入施工现场,从源头监管。二是严把“工序关”,前道工序验收合格后,方可进入下一道工序施工,不合格工程坚决予以返工。三是严把“验收关”。 为确保验收公正合理,今年我县农业综合开发项目聘请“中介单位”验收制度。由中介公司独立开展验收,监理单位、县农综办、项目镇村监督,规范了验收行为。此外,在项目区成立由项目乡镇分管领导、现场代表、监理单位及村社干部组成项目建设指挥部,把工作哨卡前移到一线和现场,有效提高了工程建设质量,促进了施工进度。

四、抓制度建设,确保项目顺利推进。制度建设是做好农业综合开发工作的重要原点。我县在积极落实项目招投标制、资金与项目公示制、竣工审计制、县级报账制、工程监理制等农业综合开发基本制度外,结合项目管理实际,我县还先后制定了《工程设计变更细则》、《工序验收制度》、《合同资金控制制度》、《工程先行示范制度》、《巫山县农业综合开发项目现场管理办法》、《现场代表目标管理责任制》等,切实做到用制度管人,用制度管项目,有效地提高了工程建设质量,促进了施工进度,确保了各类项目顺利推进。

五、抓队伍建设,强化责任落实。做好农业综合开发工作关键在人,从开发思路到项目规划,从工程设计到项目实施,从基础设施建设到产业发展指导,农业开发工作系统性强,涉及方方面面,必须要有一支理论水平高,业务素质强、经验丰富、训练有素的农业综合开发队伍才能保证工作的有效推进。为此我县加强队伍建设,一是充实人员数量,切实做到开发任务与开发队伍力量相适应;二是优化了队伍的专业、年龄、文化结构,实现专业互补,年龄梯级化,做到后继有人;三是通过技术培训,外出考察学习,传帮带等形式,培养技术骨干和团队精神;四是建立绩效考评制度,加强职工考核和交流,将工作任务分解到每月,实行层级管理,将工作责任落实到科室,工作任务落实到人头,充分调动干部积极性,做到工作主动。通过几年努力,目前我县开发队伍力量充足,经验丰富,年轻技术骨干已勇挑重任,团队精神正在逐渐加强,先进的规划设计、项目管理理念将得到继承和发扬,这些将为我县农业综合开发工作的顺利推进和健康发展奠定坚实基础和人才保障。

六、抓农综开发宣传工作,营造浓厚开发氛围。近年来,我们在扎实做好农业综合开发工作的同时,始终把农业综合开发宣传信息工作摆在重要位置。一是提高认识,强化责任,优化机制,努力营造全员参与的氛围;二是注重选材质量,贴近中心,大力烘托农业综合开发特色亮点;三是拓宽宣传渠道,除加强网络报道外,还主动与《巫山报》、《巫山电视台》联系,极大提高了农业综合开发宣传工作的覆盖面和受众率,明显提高了农业综合开发工作的地位。

第三篇:乡镇农业综合开发经验汇报材料

乡镇农业综合开发经验汇报材料 镇:搞好农业综合开发,做现代农业的开拓者

镇位于临沭县城的西南部5公里,东临县经济开发区,西靠市经济开发区,总面积平方公里,辖16个行政村,万人,万亩耕地。沭河、分沂入沭河纵贯全境,土地肥沃,水源充足。有脱水蔬菜、五金搪瓷、化工化肥、建筑材料等传统主导产业,获得“山东省脱水蔬菜特色产业乡镇”、“平安山东建设基层先进集体”等荣誉称号。

近年来,镇以“建设美丽、富强、文明、和谐新”为主题,确定了“加快土地流转,发展现代农业”的工作思路,以建设现代农业示范区为抓手,以农业综合开发为

平台,积极探索和创建农村土地流转新机制,大力加快土地流转,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实现了农业的规模化、标准化、品牌化发展。

10月,镇万亩农业综合开发项目正式启动,项目区位于镇西南部,在现代农业示范区规划区内,涉及前醋庄、玉河、贺城、凤凰墩四个行政村,总人口12800人,农业劳动力7300人。项目总资金1075万元,其中财政扶持资金860万元,项目区农民自筹资金215万元。新建电灌站3座,修复电灌站4个,新打大口井9眼,开挖疏浚渠道71公里,新建桥涵418个,改良土壤10000亩,整修道路58公里,营造农田林网万亩,栽植树苗58000株。在项目实施中,我镇紧紧围绕“开发是基础,发展是目标”的思路,以开发引项目,加快推进优质农产品基地建设,为镇现代农业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和保障。

一、高标准规划,夯实现代农业发展的基础

科学规划是项目顺利实施的前提,也是预期效益得以实现的基础性工作。只有高起点规划项目布局,才能避免项目实施的随意性、盲目性,使农业综合开发在发展现代化农业上先人一步、快人一拍,确保农业综合开发的整体效益得到充分发挥。我镇在规划的现代农业示范区内,确定了水、土、生态环境资源条件相对较好,以前醋庄、玉河、贺城、凤凰墩四个行政村为主体的综合开发项目区。项目区规划建设高产粮田6500亩,油料高产田3000亩,新增蔬菜基地面积3500亩,改善蔬菜基地面积1500亩,新建葡萄基地亩。新增种植业产值1134万元。项目完成后人均收入将增加530元,示范、辐射带动周边15个村居4100余户、发展蔬菜5000余亩,增加农民收入4000万元。根据实际,确定实施了农田水利和科技培训等多项措施,本着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分区域合理布局配套机电井、地下管道、灌溉渠系、田间桥涵等设施,通过规划,项目区内形成

了集中连片,田成方、林成网,旱能浇、涝能排,沟、路、渠、桥配套的高标准农田模式,为高标准建设现代农业示范基地奠定了坚实基础。

二、强化基础建设,提供现代农业发展的支撑

发展现代农业的过程,实质上是改造传统农业、推进农业发展方式转型、不断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过程。而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提高首先取决于农业基础建设的好坏。实施农业综合开发,建设现代农业示范基地,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是重点。我镇立足实际,按照因地制宜、集中连片、规模开发的原则,按照综合治理的要求,着力提高项目区的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如在企业自控基地规划建设了优质蔬菜基地亩,在优质林果基地规划建设了优质林果6000亩,使原本靠天吃饭的传统农业,走上了现代农业发展的轨道。菲尔德公司、伊思德公司两家企业还向1100亩的绿色蔬菜生产基地投资300万元,用于基础设施建设和

农业生产,极大地改善了生产条件,提高了农业的抗风险能力。我镇还先后在示范区内规划建设了道路40公里,渠道8000米,排水沟60000米,桥梁46座,地下管道1米,小口井300眼,进一步提高了农业综合效益和竞争力。这些基础设施的规划建设,极大地改善了农业生产条件,为客商投资农业搭建了良好的平台,为农业健康、持续、快速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如今成为土面平整化、道路砂石化、方田林网化、灌溉节水化、种植区域化、管理科学化的优质农产品基地,农业综合开发发挥了重要作用。

三、推进农业产业化发展,搭建现代农业发展的载体

现代农业的根本出路在于农业产业化经营,农业综合开发通过打造优质精品项目,促进农业结构的调整优化和优质农产品基地建设,推动了农业产业化步伐。一是项目区为农业标准化生产提供了条件。我镇把实施农业标准化生产作

为增强市场竞争力、保障食品安全和建设现代农业的重要抓手,专门聘请和组织农业种植专家,成立了农业综合技术服务中心,每个基地都派驻了农技指导员,具体负责对各基地的经营管理和技术指导,特别是对基地经营操作过程和农药、化肥的使用,都建立了完备的标准化生产记录,实行农产品和食品全程追溯管理制度,净化了农产品生产环境。二是项目区为开展农产品质量认证提供了保证。项目区内各企业和合作社基地普遍采用了“六统一”的农业生产企业化运作模式,大力开展农产品认证工作。企业和专业合作社基地共获得了25种果菜产品的国家绿色食品和国家有机食品转化认证。三是项目区为特色农产品品牌的创建打下坚实的基础。我镇把“品牌兴农”作为发展精品高效农业的重要手段,着力规范和引导农产品生产加工企业和农户增强品牌意识,加大品牌塑造力度。目前,已成功申请注册了“武状元”、“琼浆果”、“御口甜”、“新蔬泥香”

等15个农产品商标品牌,增强了农产品的竞争力。农业综合开发项目的顺利实施,使我镇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主动参与项目区内现代农业发展,形成了“龙头企业+合作社+基地+农户”和“龙头企业+基地+农户”的农业产业化经营模式,企业得以迅速发展壮大。四是项目区的建设促进了农民增收致富。目前,全镇已流转土地面积15000亩,其中项目区内新增8000亩,获批市级农业标准化生产基地5000亩。加快了农业产业化、企业化进程。土地流转之后,农户方可以放心地从事

二、三产业或者外出打工,增加了收入。我镇的一些农民将土地流转给企业和合作社后,每年除了有固定的每亩620-700元的地租收入外,还可以到企业打工,一年平均工作6个月,月均收入900元,年打工收入5400元,流转土地的农户年收入可达6000多元,是传统种植收入的8-10倍。对于企业来说,形成了规模经营,提高了科技投入,实现了自主管理,产品达到了客户的要求,

亩产值可达5000-7000元,纯收入2500-4000元。项目区的建设,促进了我镇多种优势特色产业协调发展的良好格局的形成,放大了项目区示范、辐射、带动效应。同时,按照农业产业化经营的思路,着力扶持带动力强的农业龙头企业和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利用其在开拓市场、科技创新、带动农户和促进项目区经济发展方面的重要作用,壮大产业规模,做强产业链。在项目区建立各种农业合作组织45个,发展各类优质农产品生产基地30个1亩,形成了体制健全、带动力强的合作组织形式,如“企业+合作社”、“企业+基地+农户”等,较好地发挥了组织生产、致富农民的示范带动作用。

四、培育新型农民,激活现代农业发展的主体

农民是农业综合开发的主体,农民科技文化水平的高低、实用技能的掌握程度,直接影响科技在农业中的应用和推广。为此,只有加大对农民的科技普及和实

用技能培训,才能不断增强农民投身基地建设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确保现代农业发展拥有源源不断的智力和人力支撑。在农业综合开发中,我们特别注重新型农民培训,通过多种途径,采取集中授课与现场指导相结合、印发资料与观看录像相结合、能人示范与参观学习相结合、专家指导与信息咨询相结合的形式,大力开展测土配方、农作物标准化生产、病虫害防治、设施蔬菜栽培及安全越冬管理等技术培新,引导农民转变观念,增强市场意识、科技意识,全面提高农民科学种田的能力和科技应用水平。截至目前,累计举办各类培训班20期,培训农民万余人次,使农民科技致富本领大幅提高,在建设现代农业示范区中发挥了主力军的作用。

“栽下梧桐树,引来金凤凰”,通过实施农业综合开发,使农业综合生产能力进一步提高,农业基础进一步加强,现代农业体系进一步健全,促进了农业稳定发展、农民持续增收,成为引领现代农业

发展的开拓者。

第四篇:2009年农业综合开发工作汇报

2009年度濮阳县农业综合开发工作

汇 报

尊敬的各位领导:

首先,我代表濮阳县农业综合开发办公室对阎主任一行三位领导的到来,表示热烈的欢迎。(简单自我介绍)

濮阳县2009年度农业综合开发工作,紧紧围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这一基本任务,以改造中低产田为重点,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建设一流精品工程,打造高标准基本农田”的工作目标,在县委、县政府的直接领导下,在省、市农发办的精心指导下,周密组织,强力推进,科学创新,经全体同志和县直有关部门以及项目乡镇广大干群的艰苦努力,较好地完成了各项建设任务。现将工作情况汇报如下:

一、统筹安排土地治理与产业化经营有机结合,努力实现农业增效企业增收。

2009年农业综合开发中低产田改造项目为土地治理与产业化经营两类项目有机结合试点,总面积2.3万亩。其中胡状(八公桥)项目区为1.3万亩中低产田改造项目与优质小麦良种产业化基地新建项目有机结合试点;徐镇项目区为1万亩中低产田改造项目与年产6万吨粳米加工仓储配套项目有机结合试点。项目总投资3312.56万元:其中中低产田改造项目投资1742万元;神农种业优质小麦良种

- 1

完成项目总投资716.33万元,占计划的100%,其中:财政资金256万元,群众自筹264.33万元(含投劳折资141.33万元),整合资金196万元。

(1)项目区整修生产道路52公里,挖填土方29万方,完成群众投劳折资141.33万元;

(2)田间主干道硬化11.9公里(其中整合3.4公里),完成投资294万元,其中:财政资金98万元,整合资金196万元;

(3)新建种子仓库1100平米,完成投资108万元,全部为财政资金; (4)购置大型联合收割机12台,80拖拉机配中型旋耕机8台套,完成投资173万元,其中财政补贴资金50万元。

3、林业措施

完成项目总投资35万元。占计划的100%,全部为财政资金。营建农田防护林网2.3万亩,植树14万棵。

4、科技措施

完成项目总投资84万元,占计划的100%。分项目如下:完成《濮阳县玉米高产示范技术推广》项目面积2千亩,财政资金35万元;《濮阳县有机小麦研究与推广》项目面积500亩,财政资金15万元;《濮阳县特优水稻新品种红光粳1号示范推广》项目面积1千亩,财政资金15万元;《濮阳县无公害水稻新品种新丰2号示范推广》项目面积3千亩,财政资金19万元。科技示范推广项目共举办各类技术培训班12期,培训人员5300人次,印发技术资料2万份.

(二)产业化经营项目完成情况

- 3

司、濮阳县史军面粉有限公司的两个项目进行了扶持,均达到了预期目标。

四、两类项目充分结合,综合效益得到显著提高。

通过对项目区实行水、土、田、林、路综合治理,并与产业化经营项目有机结合,使项目区农业生产条件和生态环境得到了较大改善,农业生产结构进一步优化,较好地达到了项目预期效益,具体体现在如下方面:

(一)经济效益

首先是通过土地治理项目的实施,田间工程得到很好配套完善,使该区新增灌溉面积0.55万亩, 改善灌溉面积1.75万亩;新增除涝面积0.6万亩,改善除涝面积1.7万亩;新增节水灌溉面积0.75万亩,年节水103.5万立方米。通过优质良种的引进和推广,项目区的良种覆盖率达到100%。优质农产品种植面积达到2.3万亩,优质农产品品质率提高90%。项目区受益人口1.76万人,年新增优质稻麦368万公斤,新增种植业总产值852万元,直接受益农民年纯收入增加总额465万元。

其次优质小麦良种产业化基地新建项目建成后,通过两类项目的有机结合,把胡状项目区1.3万亩中低产田改造成了优质小麦良种繁育基地,较上年每亩增产100公斤,加上良种增价,可以带动2600户增加收入391万元。同时企业新增固定资产386万元,年新增总产值1400万元,年实现净利润140.5万元。

第三年产6万吨粳米加工仓储配套项目建成后,公司优质无公害

- 5

镇。县农业综合开发领导小组认真总结前几年工作经验,按照“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高效益开发”的原则,协调县农开办、财政局、水利局、农业局、林业局等部门,组成专业的项目规划设计工程技术队伍,于2月22日到3月20日近一个月时间,深入项目区,在充分认清制约当地农业生产主要因素的基础上,对项目区的地形、地貌、地质结构等进行了全面实地勘察,现场测量,实行专家与群众相结合、室内材料与现场勘察相结合、上级要求与当地实际相结合的办法,统筹规划、打破行政区域界限,该冲开的道路、该疏通的渠道全部开通,形成统一的网格框架和完整的灌排体系,并把所有的建筑物、机井、道路、硬化渠道定点、定位、达到规划科学、布局合理。

(二)精心组织,抢抓进度

市农开办经常深入项目区进行指导,并指派一名副主任牵头组成督导组常年驻扎项目区,协调乡、村农民搞好项目工程建设。县委、县政府严格按照“建设标准要高、工程质量要严、时间安排要早、建设速度要快”的总体要求,开展创建设一流精品工程、打造高标准基本农田活动,主管副县长更是长期坚持在项目区工地,深入工程第一线,靠前指挥,有力地推动了工作的开展。首先是安排高要求。项目计划批复后,领导小组组织技术人员研究制定了《濮阳县2009年度农业综合开发实施计划》,对路、沟、渠的标准都作了严格规定,并明确县、乡、村及县直有关部门在各个时期、每个阶段的具体任务、目标要求,确保项目实施中的每个环节有人抓、有人管,做到时间、任务、标准相统一。其次是工作高效率。我们在项目区分别成立“前线施工指挥部”,选派业务能力强,懂技术的工

- 7

资质的省级招标公司代理。招标范围面向全国,项目招标公告在《中国采购与招标网》上公开发布,打破了一往在市、县范围内招标的封闭单一状态,而且开标评标过程由市县农开办、市县财政局、县纪检监察、审计、检察等部门领导现场监督。经过规范、合法、有序、公平、公正、公开招投标活动的开展,保证项目工程的质量、工期,为我县农业综合开发按时按质完成年度开发任务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其次是严格落实工程监理制,按照省农发办要求,我们对每座建筑物、每眼机井、每条硬化渠道、砂石道路等工程的规格、型号、标准进行准确定点、定位列表上报,在市统一组织监理的基础上,我们组织14名工程技术人员常驻项目区监督检查工程质量,同时又聘请项目乡村的老党员、老干部或懂技术的专业人员为义务监督员,充分发挥受益群众的监督职能,形成由专业监理公司、县直部门技术人员和受益群众三方共同监理的体系,有效地确保了项目工程建设质量。

(五)强化维管,效益长久

强化建后管护工作是确保各建设项目发挥长久效益的关键。为此,我们首先坚持“高质量施工,高标准管理”的原则,把建后工程的管护列入开发工作的重要日程,办公室增设了“工程管护股”,主要职责是完善制定各项目工程管护制度,检查督导项目区工程管护措施的落实以及损毁工程的维修等。切实加大对建后工程管护工作的领导力度。其次,督促项目区政府成立工程管护队伍,选择一些思想进步、责任心强、技术过硬,在群众中有较高威信的老党员、老干部任管护员,由乡镇统一管理,管护经费在筹集上坚持“谁受益,谁承担,

- 9

第五篇:县农业综合开发办工作情况汇报

县人大常委会把评选“人民满意单位和人民不满意单位”的活动摆上工作日程,是对全县各个领域各方面工作的关心和重视,也是对我们农业综合开发工作的一次重要检验。我们将以此为契机,以诚恳、务实、负责的精神,积极配合此项活动的开展,努力把全县农业综合开发工作推向一个新的台阶。现将我县农业综合开发办公室近两年来的工作情况汇报如下。

一、近两年工作情况

1、争资争项目工作有新成绩。按照早部署、早行动的原则,我办积极加强与上级业务部门的联系,至20xx年6月底争取了县以上财政无偿资金1372万元。所申报的土地治理大桥镇中低产田改造项目获得批准立项,争取存量资金计划1290万元,其中:中央财政资金860万元,地方财政配套344万元,自筹资金86万元;争取何市火石土地治理项目增量资金140万元,与20xx年相比增幅达到12%。产业化项目申报的双井杭山茶叶合作社茶叶加工项目获得了批准立项,财政补助28万元。现在正在全力争取水毁工程补助资金和产业化项目资金。我县申报的农业综合开发产业示范园区有望立项批准。

2、20xx土地治理项目顺利完工。20xx土地治理项目为太阳升万亩桑园基地项目和马坳镇黄溪村千亩桑园、蔬菜基地项目,项目总投资1290万元,其中:中央财政资金860万元,地方财政配套344万元,自筹资金86万元。施工队伍克服不利天气,抢抓进度,截止2012年6月底两个项目区已完成新修拦河坝2座,提灌站3座,现浇灌溉干渠4064.2米,现浇灌溉支渠24266.6米,现浇主排水渠7897米,现浇排水支渠7809米,新修机耕道26444米。两个项目区完成土地平整2500亩,改良土壤5000亩,植树1.5万株,解决了当地农业发展的主要制约因素。水毁工程全面修复,完成维修拦河坝2座,现浇灌溉渠9997.2米,现浇排洪渠1573米,维修机耕道314米。由于组织得力,修复及时,得到了当地干部群众的一致称赞,全面提升了当地农业防灾抗灾的能力。目前两个项目区已顺利通过市级验收。产业化项目实施情况良好,产业化经营贷款贴息项目由江西修水一家实业有限公司顺利实施完成,产业化经营财政补助项目由大椿玉叶茶叶专业合作社实施,大椿乡利用该项目实施的契机,整合大椿茶叶资源,引进江西南洋茶业带动当地茶业的再发展。

3、认真做好项目建设前期准备工作。2012年国家农业综合开发大桥中低产田改造项目10月份即将启动,开展了项目区前期土地测量、登记、流转等相关工作,印发了项目建设实施方案,现在正在开展招投标,网上报名正在开展,9月中旬可以确定施工单位,有望于2012年10月份开始实施。根据农业综合开发“十二五”规划,提前谋划,认真做好编报2013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建设计划的前期准备工作。安排项目股干部深入乡镇认真考察,对项目区水源情况、基础设施情况、开发效益、开发的积极性等各方面进行考察,完成了2013年项目区的调查、可研、评估,6月份全办干部连续半个月吃住在村开展了2013年项目区的测量,高标准高质量完成2013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建设计划编报工作。

4、全力配合做好县委县政府部署的有关工作。2012年我办的扶贫挂钩点是漫江乡杜市村。我办负责人多次深入该村召开村组干部会,听取基层干部、群众意见,制订了《XX县农业综合开发办包村帮扶漫江乡杜市村工作2012年计划》和《帮扶杜市村三年规划》,确定帮扶新建村部综合办公大楼、完善下湾新农村建设、扶助产业发展新扩茶叶100亩。在“5.12”水灾发生时,我办立即派出工作组赶赴该村,与该村干群奋斗在一线,并及时给予2万元的资金支持。在全县林业整顿工作中,我办选派精兵强将组成驻村工作组,吃住在村,协助做好林业整顿工作。

围绕县“项目决战年”积极开展招商引资工作,去年签约的“康食府”面食项目,今年新进资2000万元。去年签约的“仪缘家具”项目由于市场用地的制约而无法开工,我们又积极与广东省工商联副主席姚亮沟通,县委黄书记于今年6月7日赴该园考察。县政府于6月份向对方发出了邀请考察函,广东省工商联副主席姚亮一行于8月24日至26日组织8位广东省知名企业代表赴修考察洽谈,有望达成亿元以上投资项目。县农业开发办服务的XX市富华制衣有限公司服装生产加工项目,指派专人负责,提供保姆式的服务,不管是帮企业招聘工人,还是解决企业的各种困难,农业开发办都做到了有求必应、贴心服务。现在富华制衣有限公司有员工150多人,在今年经济形势相对紧张的情况下,做到了产销两旺。

积极支持县重点工程建设,近两年本办先后整合资金200多万元支持柯龙线改造、修铜线改造、白岭河治理、垃圾处理厂以及双井旅游项目建设。建设标准高,进度快,满足了重点工程建设的需要。对于县委、县政府安排的其它任务均按时按质完成,从不推不拖。

6、资金管理日趋规范,队伍建设不断加强。农业综合开发项目资金是参照世行贷款项目管理模式进行制度设计的,这些制度包括项目申报前的评估制度、项目招投标制度、工程项目监理制度、项目竣工验收制度,项目资金实行“三专”(专人、专帐、专款专用)XX县级报帐制、资金公示制,这些制度十分严密,其核心是严格执行项目资金计划,做到专款专用,使项目资金效益最大化。我县在执行农发项目资金制度方面是十分严肃和认真的,曾两次代表全省接受国家财政部及财政部驻江西专员办的专项资金检查,受到省市农发办的多次表扬。农业开发办十分重视干部队伍建设,结合全县开展的“集中整治影响发展环境的干部作风突出问题活动”,成立活动领导小组,认真组织开展活动。我办规定每月第一周的星期一上午为集中学习的时间,全办干部根据安排表轮流讲课,既提高了干部的政治素质和业务水平,又锻炼了干部的表达能力和胆量。同时采取“请进来、走出去”的方式,学习先进地区的工作经验,不断提高农业综合开发人员素质和工作能力。作为做好农业综合开发工作主力军的县农发办,成立时间虽然不长,目前只有9名干部,人手少,工作任务重,但开发办每一位干部都能始终保持高昂的斗志和良好的精神状态,项目建设期间吃住在村,和乡镇村一道调剂土地,推动产业发展,并指导项目区成立项目管理理事会,参与工程质量监督,抓好建后管护工作,确保项目安全、资金安全。几年来,农发项目未出现过一起工程质量事故和安全事故,也未出现过一起违法违纪案件,所涉及的工作未发生过一起群体上访和越级上访。可以说,农发项目资金总量虽然不大,但农发项目所到之处,农业生产条件都会得到不同程度的改善,产业得到不同程度的发展,群众参与公益事业、公共事务的积极性得到了不同程度的提高。

二、下步工作计划

1、巩固20xx土地治理和产业化项目建设成果,对项目建设进行回头看,对发现的问题抓好整改。做好20xx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建设实施相关工作。9月中旬前完成招投标相关工作,选择好施工能力强、信誉度高的施工队伍,为项目区正式开工做好准备。10月正式开工建设,确保2013年5月份完成项目建设,顺利通过省市验收。

2、立足于“早、精、细”,开始2013年的项目申报准备工作。2013年申报的两个项目区分别是上奉镇沙洲村及山口镇桃坪村,目前正在组织土地治理项目的测量、可研等具体工作。围绕蚕桑、茶叶和粮食加工等我县优势产业,做好产业化项目申报准备工作。

3、积极开展20xx争资争项目工作。

4、做好包村帮扶和全县统一安排部署的其他各项中心工作。 我县农业综合开发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这些成绩的取得,是县委、县政府正确领导的结果,是县人大、县政协监督、支持的结果,更是全县各相关单位、部门团结配合、共同努力的结果。同时,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农业综合开发办公室的工作,与各位人大代表的期待、与全县人民的期盼,还有不小的差距。今后,我们将继续加强农发干部队伍建设,进一步加大争资争项的力度,加强资金管理,更加注重项目建设的质量和效益,为我县的农民增收、农业发展、农村繁荣作出自己应有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