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镇银行金融力量

2022-06-25

第一篇:村镇银行金融力量

村镇银行涉农金融服务报告

XXX村镇银行

关于涉农金融服务进展情况的报告

XXX银监分局:

我行通过深入学习,依据《关于建立涉农、小企业贷款定期报送制度的通知》,现将目前我行涉农金融服务进展情况进行如下报告:

截至2012年03月31日,我行涉农贷款余额XXX万元,比年初增长XXX万元,增幅XXX%,涉农贷款占全部贷款(不包含贴现)比重达XXX%,其中农村中小企业贷款XXX万元,共XXX户,农户个人生产经营贷款XXX万元,共XXX户,非农户个人农林牧渔贷款XXX万元,共XXX户。农林牧渔业贷款余额XXX万元,其中包括农户农林牧渔业贷款XXX万元,农村企业农林牧渔业贷款XXX万元,非农户个人农林牧渔业贷款XXX万元。

成立一周年以来,我行积极响应党中央和国务院关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具体要求,认真贯彻落实“三个办法,一个指引”和“七不准”的前提下,急农户之所急,开展了农业短期抵押贷款、农业短期保证贷款、工业短期保证贷款和票据贴现业务,深入农村,深入农村中小企业,积极吸收农户和散户资金,帮助和解决了农户、个体工商户及XXX各农村中小企业在生产经营中遇到的融资难问题。

过去由于我行成立时间较短,授信额度较低,系统、网络、技术等方面尚不成熟,且贷款客户资金零散,所有贷款均受托支付的过程中确实存在一些困难。大额支付系统成功引进以来,我行建立起快速、高效、安全的支付服务体系,目前我行发放所有贷款,均严格按照“三个办法,一个指引”的具体要求执行,与此同时,我行怀着感恩的心回馈社会,免收电汇手续费,我行员工亦利用假期时间下乡走家串户,大力宣传,耐心解释,不仅逾越了我行开业时间短、知名度低的障碍,更为我行赢得了众多农户及农村中小企业的信赖。

我行贷款客户涉及林业、渔业、畜牧业、农林牧渔服务业等众多涉农行业,农户的贷款投向亦多种多样,主要包括园林绿化、花圃种植、畜牧养殖等。

对促进涉农金融服务工作的全面开展,我行建议实行“走出去,引进来”,建立健全各金融机构合作交流学习制度,从实际出发,促进各金融机构的交流合作和优势互补,同时可推动我行人员、制度、系统、技术、产品、网络及品牌等在内的全面的进步。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虽然三农以及农村中小企业在资金上具有“急、短、少、缺”的特色需求,但我行坚信,得民心者终能积少成多。深入农村、吸收农户和散户资金的同时,积极听取农户意见和需求,创新和开发对老百姓最贴心的金融产品,进一步扩大农村金融服务网络,增加农村金

2融供给,真正做到“取之于民,还之于民”,我行终将在上级部门的鼓励、引导、监督和帮扶下,创造出属于自己的“XX”品牌。

3 XX村镇银行2012年03月31日

第二篇:村镇银行年度金融扶贫宣传活动的总结

> 村镇银行年末工作总结 推荐度: 银行金融营销方案 推荐度: 银行征信宣传的年度总结 推荐度: 银行的年度总结 推荐度: 银行个人金融部专员工作总结 推荐度: 相关推荐

第三篇:村镇银行提升农村金融服务问题探讨

要:村镇银行是缓解农村金融服务不足,提高农村金融服务覆盖率的重要新型农村金融机构之一。本文通过对村镇银行提升农村金融服务所面临的主要问题进行了阐述,并提出了解决村镇银行提升农村金融服务的三方面措施,使其更好的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经济建设。

关键词:村镇银行,农村金融服务,新型农村金融机构

目前,我国农村基础设施相对落后,农业人口比重大,“三农”问题突出,农村经济的发展依赖于农村金融机构的支持,但农村金融体系变革滞后,金融需求抑制问题突出,农村金融服务不足,这些已经成为农村经济发展的严重羁绊。

2006年12月22日,银监会发布《调整放宽农村地区银行业金融机构准入政策的若干意见》,在六省(区)试点新设了三类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即村镇银行、小额贷款组织和农村资金互助社。2007年3月1日中国首家村镇银行——四川仪陇惠民村镇银行正式挂牌开业,截止到2012年3月,全国已组建村镇银行740家,已开业665家,正在筹建75家。锦州地区共有村镇银行4家,其中3家由锦州银行作为住发起行。村镇银行的成立,充实了农村金融市场,打破了原来单一格局,形成并促进了农村金融市场竞争,对于解决农村金融服务不足,推动农村经济和县域经济中的小微企业快速发展起到了较大助推作用。

一、村镇银行提升农村金融服务面临的主要问题

村镇银行从政策设计上是服务“三农”和县域经济中的小微企业,虽然五年来在数量上大幅增多,较好的支撑农村经济发展,但目前实践中仍存发展缓慢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村镇银行等新型农村金融机构的政策扶持有待进一步加强。虽然为支持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发展,银监会、财政部、中国人民银行已经出台了多项政策,比如开展县域金融机构涉农贷款增量奖励试点工作和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定向费用补贴政策,但由于村镇银行等新型农村金融机构规模小,受制于区域经济环境发展缓慢,整体竞争力不高,短时间难以实现盈利,因此,更需要加大对其政策扶持力度。 2.村镇银行注册资本金额偏低,抵御金融风险能力不强。银监会制定的《农村中小金融机构行政许可事项实施办法》规定:村镇银行在县(市)设立的,注册资本最低限额为300万元人民币;在乡(镇)设立的,注册资本最低限额为100万元人民币。目前新成立村镇银行的注册资本金通常在几千万元,虽然远高于银监会要求的设立村镇银行注册资本的最低限额,但相比于城市商业银行,其注册资本规模明显偏低,不利于增强金融风险防范能力。

3.村镇银行服务能力不足,整体竞争力较弱。村镇银行受限于自身的规模和农村经济环境,其在网点布局、产品创新、信贷服务、结算网络等方面均存在局限性,吸收存款能力不足,制约着村镇银行的信贷规模和金融服务广度,削弱了农村金融市场的竞争力。

二、村镇银行提升农村金融服务的措施

(一)加大村镇银行政策扶持力度,增强村镇银行发展潜力

1.当地政府要协调财税部门,加快出台对村镇银行相应的财税优惠扶持政策,给予村镇银行存贷款利率一定的补给支持,创造出良好的社会环境以及政策环境。

2.延长村镇银行信贷风险补偿和财政定向费用补贴期限,对村镇银行涉农贷款业务继续给予一定比例的补偿,提高村镇银行增加涉农贷款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充分发挥财政对村镇银行信贷投放的杠杆撬动作用。

3.延伸金融基础设施服务领域。参照银行业金融机构的标准,对村镇银行开发征信系统并将其客户数据纳入征信系统管理,使村镇银行享受国有银行及城市商业银行的待遇。

(二)增加村镇银行资本金规模,提供民间资本参与村镇银行建设的发展动力

自2010年底以来,在持续收紧的货币政策下,金融市场的资金呈现缩减之势。但民间融资却汹涌澎湃,规模不断扩大。虽然民间借贷一定程度上起到优化资源配置,补充农村正规金融服务的作用,但由于其融资利率高、风险大,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宏观调控效果,影响正常的金融市场运行,加剧农村社会不安定因素。村镇银行作为农村金融市场上的新型金融机构,是民间资本合规化投资的可行路径。因此,吸引更多的民间资本参与村镇银行,一方面改变了民营资本投资的隐形壁垒,激发了民间资本所有者的投资积极性,使资本这一稀缺资源在农村金融市场上得到优化配置;另一方面扩大了村镇银行股本金规模,有利于村镇银行增强金融风险抵御能力,提高农村金融市场竞争力,增加涉农贷款的广度和深度,从而弥补农村金融服务不足。

(三)按照增量引机制、存量强服务的思路,大力推进村镇银行均等化服务 1.完善机构网点布局。按照“布局合理、功能全面、疏密有度、竞争有序”原则,统筹网点增设,持续加大乡镇及以下网点布设力度,对农村金融需求旺盛的行政村、自然村和中心社区优先增设机构网点,逐步扩大网点覆盖面,提高服务效能,稳步推进金融机构乡镇网点建设工作。

2.创新信贷产品。根据农村金融服务对象、行业特点、需求差异,细分客户群体,积极开发符合农村经济特点和农户消费习惯的金融产品。加强融资产品创新,满足不同客户的融资需求,科学运用微贷管理等先进技术,开发多样化有特色的农户、商户贷款产品,积极扩大小额信用贷款和联保贷款覆盖面,探索与银行卡授信相结合的小额信贷产品;创新涉农科技金融产品,切实加大对农业技术转移和成果转化的信贷支持;立足区域经济特点,围绕地方支柱行业、特色产业及其核心企业、产业集群开发产业链信贷产品,促进区域经济发展;开发促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和农业专业合作社发展的信贷产品,促进农业规模化发展和产业升级。

3.加大推广应用现代支付结算渠道。支持村镇银行推广应用现代支付结算渠道,积极接入大小额支付、同城票据交换系统,提高农村客户资金结算效率,降低资金在途成本,从而有利于增加村镇银行吸收存款能力,提升金融市场竞争力。

4.担保方式创新。在有效防范信用风险的前提下,创新开办多种担保方式的涉农贷款业务。扩大抵押担保范围,鼓励法律法规不禁止、产权归属清晰的各类资产作为贷款抵质押物;要因地制宜灵活创新抵押、共同担保、产业链核心企业担保、应收账款质押、商铺承租权质押、信用、联保等贷款担保方式;积极鼓励以政府资金为主体设立的各类担保机构为涉农业务提供融资担保。在全面调查农户信用状况等“软信息”基础上,适当降低担保门槛和抵押贷款比重。

5.商业模式创新。着力打造适应农村金融服务特点的商业模式,以全面满足“三农”客户需求、实现客户价值最大化为目标,整合内外部金融服务资源,探索“信贷工厂”、“一乡一村”等不同形式的特色信贷营销模式,形成完整、高效、具有独特核心竞争力、可持续运营的运行系统,实现对农户、农企、小企业的标准化、批量化、规模化的营销、服务和管理。

6.完善信用体系建设。完善区域信用评价体系,创新农户信息采集方式,建立农户信用信息共享机制。建立健全农户经济档案,全面记录农户贷款还款情况,加强各类信用信息的收集管理工作,引导增强农户信用意识,为开展产品服务创新打造良好外部信用环境。

7.创新服务渠道。拓宽授信业务申请渠道,利用通讯、网络、自助终端等科技手段广泛受理客户申请。鼓励有条件的村镇银行推广农户贷款“一站式”服务,开办自助循环贷款业务。加快推进农村地区支付服务基础设施建设,积极探索电话银行、手机银行、网上银行等灵活、便捷的服务方式,逐步扩展服务功能、延伸服务范围。

第四篇:村镇银行金融风险及管理研究开题报告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题目村镇银行金融风险及管理研究学院专业*******班级学生***学号**********指导教师*****

二〇一二年 四 月 十九 日

学院 管理学院专业 *****学生 ***学号 *********

论文题目 村镇银行金融风险及管理研究

一、 选题背景与意义

1.国内外研究状况

村镇银行作为新兴的农村金融机构,对农村金融市场的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是农村金融市场的重要补充。自2007年在我国6个省市首次试点以来,村镇银行发展势头迅猛,据银监局的相关资料统计,截止到2011年5月,我国村镇银行已有536家之多。然而由于其成立时间短、规模小等原因,在其经营中面临诸多金融风险问题,已经对村镇银行的可持续发展构成了严重制约和潜在威胁,也越来越引起国内外相关学者的重视。因此,当前研究和探讨村镇银行的金融风险及管理问题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由于国外的农村金融市场发展比较早,大量的学者都对此进行了相关研究,并形成了自己独特的理论体系,在指导农村金融市场发展完善的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Yaron(1997)提出由信息不对称和逆向选择带来的高风险和高交易成本是农村金融服务存在供求接口的根本原因,因此技术的创新和机构的创新应是减少金融中介成本和风险的关键。Hugh T.patrick(1995)提出具有代表性的两种农村金融模式:一是“需求先于供给”模式,农村经济主体的金融服务需求,导致农村金融组织及相关金融服务供给。而是“供给先于需求”模式,强调农村金融组织及相关金融服务供给先于农村经济主体的需求。这两种模式与农村经济不同发展阶段相适应,这两种模式之间存在一个最优顺序。Zeller(2003)认为市场自由化倡导者提出的“一个不被压抑的金融体制能够自身最优的发挥功能”命题并不正确,金融市场自由化仅仅是深化农村金融体制改革的必要条件但非充分条件。

由于我国农村金融市场发展比较晚,与此相关的研究也刚刚起步,随着村镇银行的成功试点和发展壮大,对村镇银行金融风险的研究也进一步深化,越来越具有针对性。

薛林、卫倩倩(2011)认为当前我国村镇银行面临的主要金融风险主要有信用风险、流动性风险、操作风险、自身经营风险、五险集中的风险、联保贷款的风险;村镇银行监管中存在诸多问题,如监管难度大,监管机制不健全,基层监管基础薄弱等。应该通过完善农村信用体系,加强农村自身风险管理,不断创新服务方式,建立完善的联保风险防范机制,建立存款保险制度,加大政府财税支持,推动农业保险制度发展等方面进行应对。王亚敏(2009)认为应通过放宽村镇银行准入机制,开放更多融资途径,明确村镇银行的经营目标和市场定位以及完善银行内部风险控制机制来预防和控制金融风险,增强村镇银行的抗风险能力,实现可持续发展。武晓芬(2011)

- 1 -

济南大学

认为应该进行银行风险控制和化解方式的创新,正确识别风险,开展多途径的风险化解方式,放宽银行外监管,加强内部监管来有效化解村镇银行风险,实现又好又快发展。

尽管诸多学者专家都对此问题进行了研究,但村镇银行的金融风险管理问题仍需进行深层探讨,并借鉴国外先进经验,形成更加适合我国国情的可行性对策和建议,促进我国村镇银行的更好更快发展。

2.选题的目的、意义:

目的:村镇银行作为新兴的银行业金融机构,是农村金融市场的重要补充,对农村经济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但由于其规模小,发展时间短,金融风险日益突出,严重制约了其发展壮大。因此,本文期望通过对村镇银行金融风险及管理问题的研究,提出有效防范村镇银行金融风险的可行性建议,促进我国村镇银行的可持续发展。

意义:村镇银行是农村金融市场的重要补充,对农村经济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通过本次分析和探讨村镇银行金融风险与管理问题,我们可以有效树立村镇银行的风险意识,提高其预防和控制金融风险的能力。因此,我认为该研究课题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研究内容与目标

研究内容:

(一)前言

(二)我国村镇银行发展现状及面临的金融风险

1. 村镇银行的发展现状

2. 村镇银行面临的金融风险

(三)我国村镇银行金融风险产生的原因

1.村镇银行融资困难,融资流动性风险高

2.村镇银行内部监管机构不够健全

3.专业人才匮乏

4.农村金融政策法规不健全,外部监管乏力

5.市场准入及退出制度不够健全

6.农村信用信用制度建设滞后

(四)有效防范村镇银行金融风险和提高管理水平的对策建议

1.进行准确的市场定位,增强吸储能力

2.建立健全内部监管机构

3.吸引专业人才,加强人才培养

4.健全农村金融政策法规,加强外部监管

5.健全市场准入及退出机制

6.加快农村信用体系建设

- 2 -

济南大学

7.加快建立存款保险制度

(五)结论

三、研究方法与手段

将以货币银行学为指导,运用宏微观经济学的知识,对村镇银行的金融风险及其表现进行概述,通过对金融风险成因的深层探究,为村镇银行树立风险意识和预防金融风险提出具体的建议和对策,以促进我国村镇银行更好更快发展。

主要的研究方法有:

1.调查研究法:针对这一项目,通过收集资料、数据、以及现场观察,经过整理、归纳、统计分析,作出规划。

2.文献归纳法:收集社会上已经发表的文献资料,包括自己亲身体验、相关研究成果、统计资料,加以分析、整理、归纳,从而找出有价值、可借鉴吸取的观点。

3.个案研究法: 通过对几个经典相关案例的研究,得出一些可借鉴的经验及教训,并提出更合理的对策和建议。

四、参考文献

[1]刘玲玲,杨思群,赵冬青:中国农村金融发展研究[M].清华大学出版社,2008

[2]韩俊:中国农村金融调查[M].上海远东出版社,2009(5)

[3]李树生,何广文:中国农村金融创新研究[M].中国金融出版社,2008(12)

[4]张琪:我国社区银行发展模式研究[D].青岛大学,2008(6)

[5]高思:中国村镇银行总体现状与发展建议[J].商业现代化,2008(9):12-1

3[6]石丹林:村镇银行:农村金融服务体系的重要补充与完善[J].湖北农村金融研究,2007(3):7-8

[7]熊玉军:从美国社区银行看我国村镇银行的市场定位[J].金融电子化,2008(5):17-18

[8]李莉莉:关于村镇银行制度设计与思考[J].金融改革,2007(7):29-32.[9]张杰:中国从村金融制度:结构、变迁与政策[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

[10]高伟:对我国农村金融的风险分析[J].中国集体经济,2009(7):17-19.[11]马伯龙:我国村镇银行的现存问题及对策—基于孟加拉乡村银行的成功经验[J].华商,2009(60):11-13.

- 3 -

济南大学

[12]郭素贞:关于村镇银行运行状况的几点思考[J].经济纵横,2008(6):13-15.

[13]柳松,刘春桃:村镇银行研究文献综述[J].重庆工商大学学报,2009,(12).

[14]王双正:中国农村金融发展研究[M].北京:中国市场出版社,2008.

[15]高凌云,刘钟钦:对村镇银行信用风险防范的思考[J].农业经济,2008,(5).

[16]程凯,张庆亮:对我国村镇银行监管的思考[J].时代金融,2010,(6).

[17]刘诗娇,谭文雯:村镇银行信用风险防范创新模式分析[J].中国商贸,2009,(7).

[18]张传良:村镇银行金融风险控制及其防范[J].福建金融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0,(2).

[19] Berger AN, Udell G F. The economics of small business finance: The roles of private equity and debt markets in the financial growth cycle. [J].Journal of Banking andFinance 1998(8):22-25.

[20]Keeton W, Harvey J, Willis P. The role of Community Banks in the US economy [R].Federal Reserve Bank of Kansas City Economic Review 2003.

- 4 -

济南大学

五、指导教师评语

六、审核意见

- 5 -

济南大学

第五篇:村镇银行在农村金融发展中的作用

摘要:本文分析村镇银行试点对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作用及运行过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建议。

关键词:村镇银行;农村;建议

从2007年3月1日全国首家村镇银行——四川仪陇惠民村镇银行成立至今,新型农村金融机构试点已满一年。截至今年3月底,银监会已累计批准34家新机构开业,其中,村镇银行22家,贷款公司4家,农村资金互助社8家。注册资本金从800万元到上亿元不等,设立主体包括国家开发银行、农村信用社、汇丰银行等中外资银行类金融机构。2007年末,吉林东丰村镇银行在考虑退税的情况下,赢利20多万元;甘肃庆阳瑞信村镇银行赢利达101万元,成为全国同类金融机构中规模最大、经营效益最好的银行;四川惠民村镇银行则出现轻微亏损。目前来看,村镇银行试点的总体情况是好的,对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

一、村镇银行在农村金融发展中的作用

(一)村镇银行的设立有利于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村镇银行的设立正赶上我国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关键时期,其建立是由于农村地区金融网点覆盖率低、金融服务供给严重不足。以往农民主要是依靠农村信用合作社来解决融资问题,但审批时间长,容易使农民错过最佳发展时机,使许多农民无法实现投资需求。村镇银行向农民提供一定的无需担保的小额贷款,为新农村建设提供了资金保证。据中国银监会的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07年12月底,三类新型机构(村镇银行、贷款公司、互助社)共筹集各类资本12726.65万元,其中,银行资本6480.21万元,占比50.9%,产业资本1953.89万元,占比15.4%,个人资本4292.55万元,占比33.7%。而其资产总额也达到了32446.16万元,累计发放贷款22008.43万元。

(二)村镇银行的设立有利于促进农村新金融竞争格局的形成,由此形成村镇银行与农业发展银行、农业银行、邮政储蓄银行、农村信用社及各种非正规金融机构同时并存的局面。村镇银行的进入对我国传统的农村金融机构起到促进作用,增加一条支持“三农”的金融渠道,可以弥补商业银行撤离农村地区所形成的空白,还可解决国有商业银行贷款因审批严格、手续繁琐、门槛高而对“三农”和中小企业支持不足的问题,有利于“三农”和地方经济的更好发展。中外资商业银行进驻农村金融市场,增大了农信社的竞争压力。由于涉农贷款机构的增多,农信社已经开始主动上门服务了。这对于农信社的发展、进步而言,无疑是一个好的开始。

(三)村镇银行的设立为农村金融创新提供了舞台。首先,为农产品企业或者个体业主提供金融服务。长期以来,这类企业或者个人融资需求较大,而且基本上是通过民间融资(非正规金融)完成的,村镇银行的出现无疑拓宽了融资渠道,从而为形成规模化农业经营提供一定的资金保障。其次,村镇银行的出现可开拓我国农村消费信贷需求。农民生活支出中教育、医疗比例较大,村镇银行可在这方面做出一定的探索,从而促进农村消费信贷市场。再次,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农民收入增长较快、生活水平日益提高,一些农民拥有一定的闲余资金,村镇银行的出现可以满足广大农民的理财需求。

(四)设立外资村镇银行——汇丰村镇银行是创新农村金融的有效举措。有利于扩大开放领域、优化开放结构、提高开放质量,创新利用外资方式,从“开放”的角度深化农村金融改革。党的十七大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关于农村金融体制改革的总体战略,注重统筹利用国内国际资源,积极引导外资金融机构参与农村新型金融机构的试点工作,进一步推进农村金融体制改革,构建多种所有制和多种经营形式并存、结构合理、功能完善、高效安全的现代农村金融体系。

二、村镇银行运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一)市场定位偏离服务“三农”的目标。银监会《村镇银行暂行管理规定》显示,村镇银行是在农村地区设立的主要为当地农民、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提供金融服务的银行业金融机构。农村低收入人群的小额信贷需求一直未能被信用社很好的覆盖,这是农村金融的空白点,也是最需要解决的难题,村镇银行在这方面的能力也比较弱。部分村镇银行无意“高风险、高成本、低收益”的三农业务,而将目光放在贷款金额比较大的小企业主及出口企业上,某种程度上偏离了当时设立村镇银行的初衷。

(二)村镇银行信誉度不强。商业银行法规定,村镇银行发放贷款的金额不得超过存款余额的75%,如果没有资金来源,村镇银行的贷款业务也无从做起。一些村镇银行人士介绍,他们行在村民中的信誉度还比不上其他银行甚至农信社,吸存十分困难。在我国首家村镇银行——四川仪陇惠民村镇银行的南充市仪陇县,仪陇县乡村发展协会小额信贷的名义利率是8%,实际利率在13%以上,比村镇银行和信用社都高,但农户却更愿意到协会贷款,而不是村镇银行或者信用社。出现了协会资金不够贷,村行、信用社资金贷不出的情况。另外,该银行现在只有一个网点,没有加入银联,村民存款、取款都必须要到网点来,让客户感到不便。

(三)缺乏差别化金融产品,创新性不足。很多村镇银行目前开展的贷款业务与当地信用社业务基本重合,由于规模经济原因,其信贷能力远弱于信用社。因此,实际工作中常与信用社“撞车”,从而引发村镇银行存在必要性的质疑。

三、解决村镇银行运行中存在问题的建议

(一)充分认识村镇银行的独特性,明确村镇银行的定位。组建村镇银行有一个最大的政策背景,就是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按照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已经富裕起来的群体扶持弱势群体的指导思想适时组建村镇银行,让具有优势的金融机构把信贷支持延伸到村镇,并通过股份制吸收和引导民间资本,从而为农民、农业和农村经济提供更便利、更充分、更有效的金融服务,让贫困农民尽快富裕起来,让弱质产业尽快升级换代,让农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是符合十七大精神、具有长远意义的战略决策。当前农民状况可分为三类,一类是在贫困线以下的农民,农田不多,收成不好,没什么技术,也没有打工的经济来源,勉强维持着生计。二类是正在脱贫致富的农民,他们从事个体经营,成为种植、养殖

大户,已经解决温饱问题,成为农村经济活动中的有生力量。三类是已经富裕起来的农民,他们办企业,办商场,办学校,从事一切有利可图的规模化的经营活动,基本实现小康水平,走在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前列。村镇银行的根本任务,是要帮助农民脱贫致富,首先应该为欠发达地区尤其是农村最贫困、最需要扶助的人提供帮助,否则,它就不能算是真正意义上的村镇银行。

(二)加强监管。村镇银行市场定位与政策目标的差异应得到及时矫正,否则,试点效应一旦扩散,再来进行规范就比较被动。要从农村经济平衡发展的大局出发,站在国家的整体利益上,定位贷款的投向。金融监管部门应设立相应的指标体系进行或阶段性考评,对不符合市场定位要求的村镇银行提出改进措施,直至责令退出农村金融市场。村镇银行的组建和运行虽然是经济现象,但要看到它关系到民生问题。

当的优惠政策,促进村镇银行可持续性发展。要建立健全村镇银行相关法律法规,对村镇银行实行适当的优惠政策,比如推动完善法人治理结构、减免税收、降低存款准备金率、给予政策性贷款利差补贴、允许申请央行再贷款、提供征信服务、及时解决支付结算等方面的障碍问题,等等。对外资金融机构组建或参股我国村镇银行,要积极引导鼓励,并利用其成熟的管理技术和小额信贷经验,来增强我国农村金融机构的服务意识和效率意识。

(四)产品及服务创新。要推出适合农村中低收入阶层的产品,没有好产品的推出,就没有生命力。村镇银行可以在寻求合作的道路上积极探索,主动加强与政府各部门的联系,了解当地重点发展农业产业的相关政策和规定,同时与当地经济合作组织接洽,把握本地农村经济发展特征和农户金融需求特点,针对不同需求的农户和农村小企业,探索并开发相应的金融产品。另外,除有贷款的需求外,部分农民也有理财需要,村镇银行可借鉴城市银行的理财经验,设计适合农民的理财产品。在提供金融服务上,应把村镇银行建设成为“田野上的银行”,让农户觉得这是他们自己的银行。在村级层面将金融与生产、流通、采购结合起来,更有利于金融服务水平的提高和创新。在降低信用风险方面,对村镇银行来说,可以由三个途径来强化这方面的工作:提高信息的对称程度;创新担保方式;与专业合作社进行融资担保合作等。村镇银行要真正深入基层,了解收集大量客户资料,降低因对客户信息的不知情而导致的信贷风险;寻求和开发新的担保方式;对专业合作社的社员贷款时可要求专业合作社提供担保等。

(五)放开农村信贷利率限制。放开利率限制是农村金融得以健康全面发展的重要条件。目前,农村信用社贷款利率的浮动区间为基准利率的0.9~2.3倍。对于信贷供给方,关心的是成本收益,考虑到农户居住偏远、分散,借款额小、借款频率低等因素,要想使农村金融商业化可行,2.3倍的贷款利率上限还是太低,应该实现利率市场化。对于信贷需求方,最迫切的问题是“贷款难”而不是“利率高”。

(六)建立农村存款保险体系,规范农村金融机构的竞争。我国目前没有存款保险制度,一直由国家承担隐性担保。在金融市场逐步开放、所有制和产权制度日益多元化的背景下,再由国家承担隐性担保已不合时宜,建立存款保险制度势在必行。在鼓励发展各种农村金融机构的同时,为保护存款者的合法权益,可先在农村试点,探索建立农村存款保险制度。存款保险制度与金融监管当局的审慎监管、中央银行的最后贷款人功能一起被认为是支撑金融安全网的三大基本要素,它可以提高存款人对农村金融体系的信心、抑制个别金融机构倒闭造成的“多米诺骨牌效应”。通过该制度,运用存款保险机制对有问题的农村金融机构采取及时监测和早期纠正措施,有效防止农村金融机构只能存活、不能退出市场的情况发生,促进农村金融机构规范健康发展。

总之,发展适合中国国情、适合广大农村地区不同需求的农村金融,需要打开思路,勇于创新和探索,走出新的路子,创造出可持续的多种新模式来发展农村经济,建设新农村,这对于整个金融行业来说是一个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