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教学的探索与实践

2023-05-24

第一篇:作文教学的探索与实践

初中作文教学的探索与实践

大家知道,语文教学是教学中的“老大难”,而作文教学是初中语文教学中的难中之难。上作文课,教师没谱,学生头痛。要改变作文教学这一现状,实现培养学生既会作文,又会“做人”的终极目的。我认为要在强化突出学生主体地位的前提下,优化教师的主导作用,依照学生身心发展规律,按照作文教学的特征,实施科学教学。下面就是我教学实践中的几点做法:

一、突出学生的主体意识

教学理论告诉我们:任何教学任务的完成都需要师生的双边活动,尤其需要学生的主动活动,作文教学更应该强调学生的主动活动。在这一点上处于承前启后发展关键时期的初中作文教学就显得更为突出。初中学生思想活跃,兴趣广泛,追求独立,讲究自尊,喜好表现。他们虽然生活在学校与家庭的“两点一线”的圈子中,但信息社会使他们的头脑中充满了新奇的思想。其语言的表达,关注的焦点、行为方式,都有很强的时代感。有许多“情绪”需要向社会、向他人宣泄、表达。作为教师就要因势利导,给他们以发挥、创造、发泄、表达的机会。每当此际我定会当仁不让。如每年春季学校组织的田径运动会和冬季组织的篮球运动会,规模大、观众多,广播台需要大量广播稿,弘扬“夺冠”精神,以震声威。我及时鼓励学生锻炼自己,帮助他们踊跃撰稿,投递广播台。大家兴致可高了,你一篇他一页的稿子纷纷播出,为运动员鼓了劲,加了油,为运动会添了彩。这一举

1 动,既锻炼了学生实地观察能力,分析判断能力,也培养了学生学语文用语文的兴趣和书面表达能力。学生的参与意识增强了,学生的主体作用显现了,教与学协调一体了。同样为突出强化学生的主体意识,我还经常组织辩论会、“诗歌朗诵评优”、“优秀作品赏析”等活动,给学生以表现的机会。如:我要求学生每周至少作一个读书笔记,抄写精彩语段、好词,并谈谈自己的感想。每周一收上来检查,发现好的语段在课上介绍并表扬,课后大家传阅,或誊好上“学习园地”供大家赏读。学生对这项活动倾注了极大的热情。他们努力收集对写作有帮助的文字,并进行深入理解,作出简要评析。他们还根据文章的内容分门别类地配以五光十色的封面和生动活泼的插图,令人爱不释手。学生主体作用的充分发挥,换来的是学语文爱老师、爱学校、爱生活、爱作文、爱文学的浓浓氛围,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代沟”消除了。师生关系融洽了,学生作文有话可写了,教师指导也有的放矢,得心应手了。实践使我认识到:作为语文教师如果忽视学生的主体作用,脱离学生实际,其结果必定是事与愿违,欲速则不达。鉴于此,我觉得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是搞好初中作文教学的首要条件。

二、优化教师的主导作用

现代化教学,教师必须力争登上时代和科学的制高点,才能有所作为,有大作为。正如常言所说:“打铁先得本身硬”。那么作为语文教师就应该以高尚的师德,过硬的业务功底,肯做扎实的基础工作等几方面强化自身、优化自己,最后达到优化教学的目的。因此我想:

2 在作文教学中教师的引导应该是适度、适时和得法。讲的过多,面面俱到,会妨碍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挥;讲的太少,如蜻蜓点水,隔靴搔痒,又起不到点技的作用。比如作文前的指导,要变教师讲为学生观察或讨论,变“一言堂”为“群言堂”,让学生主动参与、广泛加入,增强兴趣,活跃思维,以其达到从容成文之效果,如学习了《愚公移山》后,可让学生讨论“移山哪如搬家?”,学了《最后一课》,可让学生讨论“韩麦尔重返讲台后,小弗郎士该怎样学习?”,学了《猫》,让学生讨论“第三只猫的死说明了什么”,学了《废墟的召唤》,让学生讨论“你认为留下一部分废墟好不好?为什么?”等,大家经过讨论,既明白了范文的匠心,更觉得可写的内容很多,恨不得立竿见影,一吐为快。课堂气氛活跃,学生兴趣提高,作文的思路捋顺,下笔自然从容不迫了。实践表明这种“先说后写”的方法,有助于学生养成作文前认真思考的习惯,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从讨论中,学生明白了作文的目的,获得了许多可写的材料,受到了“谋篇”方法的启发,作文变得不再是难事了,学生肯定会“有的写”,“乐于写”。这样的“主导”就真为作文教学的整个过程起保驾护航作用了。

三、重视学生的实践

经验告诉我们:任何成功的教师,没有不重视学生的实践的。我是这样认为和操作的:

1.重视学生的写作实践,首先需要教师唤起学生的写作欲望。没有欲望,就不会有推动个体活动达到一定目的的内部动力。因此,在作文实践中我设法让学生明确写作是他们生活的第一需要,是一种精

3 神享受,是记述自己,表达自己喜怒哀乐情感的一种方式,是整理自己思想,挖掘自己潜能的有效途径。投身其中,其乐无穷。

2、重视学生的写作实践,教师要激励学生“用心”生活,多方积累。作文的实践性极强,它既需要社会生活的砺炼,又需要学习技艺的磨练,因此,教师要鼓励学生投身生活,做生活的实践者、参与人。生活是作文的源泉,积累也是一个重要的方面。“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做诗也能吟”的古训说得极是。许多喜欢读课外书的学生作文好,就是由于课外知识丰富,所以才能做到遇难不惊,提笔成文。深入生活,绝不当旁观者,要积极参与,多留心观察,多分析、多总结、多积累。美国著名教育家杜威积极倡导参与社会活动。叶圣陶先生也告诫我们要多接触社会多感受生活,他这样打过比方:“生活就如泉源,文章犹如溪水,泉源丰盈,溪水自然活泼泼地流个不歇”。社会生活色彩纷呈,变幻莫测,但课堂时间有限,课本中反映现实生活的作品又较少,只有带领学生涉猎课外,才能拓展视野,增强兴趣。采用的方法常是①开展课前三分钟训练,给学生口头锻炼的机会。根据学习内容明确主题,如:古诗词鉴赏,我熟悉的一个人,新闻播报等,学生为了不在说的时候丢脸,往往会查找资料细心准备,准备的过程也成了积累的过程。②开展语文知识竞赛,如成语接龙、赛对联、猜谜语、新诗创作和辩论会等。③举办诗文朗诵比赛、表演课本剧等。这些活动,学生大都竞相参加,兴趣倍增,有了兴趣,还愁不爱语文、不爱作文吗?

3、重视学生的作文实践,还要让学生修改“自己”的作文。心

4 理学家研究表明:新奇的事物比刻板的、多次重复千篇一律的刺激容易引起人们的注意,传统的作文批改是语文教师全批全改,而结果是作文发下来,学生对教师的“辛勤劳动”连看都不看一眼,教师的辛苦白白付之东流。教学中我发现叫学生结对子或以组为单位评改“自己”的作文,学生兴趣很浓,觉得过瘾,于是我就试行了。但在学生活动中,我绝不是撒手不管,而是事先做好批改指导。告诉学生首先要纵观全篇,整体评判,包括体裁、中心、选材、结构、抄写等。其次着眼局部,重在推敲词句,表达方式和修辞方法的运用及标点的选择等。这样的具体指导,使学生有步骤地、有目标地进行修改,减少了修改时无从下手的被动局面,降低了学生活动的难度,体现了学生的主体意识和作文课的趣味性。同学之间还增强了团结,加深了理解和友谊。评改的步骤如下:首先是同桌互改,接下来小组互评互改,择优拿到全班念,师生共同评判,让大家充分发言,说明应该怎样,不该怎样,“作者在评判基础上再补充删改,最后教师择优选入班级优秀作文集。这样循序渐进,坚持不懈搞下去,就不愁文章改不好了。 总之“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要全面提高初中作文教学水平,迫切需要语文教师大胆地探索改革,从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出发,处理好学生的主体地位和教师的主导作用的关系,真正调动起学生的积极性,使之养成良好的作文习惯,扬长避短,在具体的写作实践中逐步地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让“作文教学是老大难中的老大难”永远地成为过去。

第二篇:新理念自主作文教学的探索与实践

小学生自主作文教学的探索

长兴中心校:王琴

今年我们语文教研组接受学校领导的建议,组织了年轻教师,参加了市作文教学科研课题,刚接手这项工作,我们小组成员都不知道该如何着手,经过多方专家的指导,以及到各地听课学习逐渐的有了一点点的思路。

这学年我们就以我们学校的课改模式开始自主作文教学,小学作文教学是教师引导学生运用语言反映客观现实,表达真情实感,以培养表达能力的综合训练过程,是学生作为主体能动地认识世界,并用语言表达自己的见闻和感受的练习活动。传统的作文教学一直延续着教师命题,学生作文,教师批改、评讲的单向循环模式。学生束缚太多,捆绑太紧,导致多数学生害怕作文,视作文为最难啃的骨头,生产出的作文也是千篇一律,毫无情感波涛,毫无个性色彩。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要求作文教学要激发学生作文的动机,激发学生写话、习作的兴趣,自主写作,自由表达。这种新理念的确立是针对传统作文教学忽视学生的主体性和语言表达发展规律,过于重视学生认识能力的发展而提出的。新理念的提出,给了作文教学以广阔的空间。作文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它涉及多方面因素:学生的语言储备,对生活的认知水平,作文时的心理因素等等。其实我们小组进行再探索过程中,也彷徨,也徘徊。现在将我们这年的探索过程简单的总结一下:

一、从教学环节入手,激发作文情感。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情感是写作的灵魂,更是写作的动力。一个害怕作文,视作文为畏途的小学生,无论如何是写不好作文的。因此,培养小学生的作文情感是每一个语文教师必须首先重视和做好的。而情感具有情境性,作文教学要努力创设作文情境,在情境中作文。为了帮助学生克服作文障碍心理,做到“言为心声”,我尝试的做法是:

1、变作文为阅读教学的延续。将作文与阅读教学紧密相联。小学语文教材中不乏优秀作品。有的文章句式整齐,意境优美。如我们三年级靴的童话一单元,学生体味到原来课文中的小动物或是小植物也和人一样,有各种情感,仿照课文形式编出了一篇篇优秀的童话故事。又如:四年级的学生在学习了未来的„„之后,学生通过不同形式查资料,找到自己想设计的未来需要的东西,减少了不同程度对地球或其他形式对人类的伤害等。通过仿写我们所学文章的形式,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又给学生创设了练笔的机会。

2、精心组织课外活动,努力创设情感激发点。

学校的生活是丰富多彩的。语文教师更要确立大语文观念,精心组织课内外活动,创设作文情境,捕捉情感激发点。如我校组织学生种花草,参加各种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积累、总结。

3、把目光投向校外,善于捕捉作文材料。 学生每天都在接触各种各样的人和事,或者会产生各样的想法和心理,让学生做简单的日记,记下当天自己身边所发生事,语文教师要善于放下架子,与学生心理交融,捕捉学生思想火花,发现学生的生活素材,并因势利导,写出一篇篇富有真情实感的作文。

二、不拘一格,引导自主表达。

《语文课标》要求学生“能具体明确、文从字顺的表达自己的意思。”我们知道,学生的学习往往经历“(具体)感知--(抽象)概括--(实际)运用”这样一个认识过程。而在这个过程中有两次飞跃,第一次飞跃是“感知--概括”,第二次飞跃是“概括--运用”。学生只有在学习过程中真正实现这两次飞跃,教学目标才能实现。作文教学也不例外,因此,在引导学生自主表达方面,我尝试了以下做法:

1、认识规律。培养学生作文的原认知能力是引导学生学会写作的有效途径。尽管小学生的认知水平并不高,但训练和培养学生原认知能力有必要。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习作能力的发展状况,让学生适度感悟有关写作的知识,帮助他们初步认识写作的心理特点、思维过程。在学生习作之后,也要趁势引导总结:你今天是怎样完成这篇习作的?经历了哪些步骤?你是怎样构思的?让学生在反思学习感悟与实践中,逐渐认识写作的规律和写作特点。

2、互助合作,引导自主构思。《课标》中关于写作提出了要求重视学生写作中的合作与交流,鼓励学生自由表达。研究发现:通过讨论而引发的思维有利于解决复杂问题。因此作文教学尤其是在作前指导中,我常采用讨论交流的方式,让学生自主交流写作素材,对于题材的感悟,讨论写作的特点„„为的是激活学生思维,获得写作的知识和技能。但是学生在构思过程中教师要适当点拨,不给学生画出圈,以免学生跳不出老师画的圆。

3、重视课外阅读,强调语言积累。要使学生真正做到“具体明确,文从字顺地表达自己的意思”,光有写作的热情与技能是不能实现的。教师在平时的课内外阅读中,要重视培养学生强烈的积累意识,注意教给学生积累方法,并开展辅助活动。如:摘抄名人名言、优美词句或段落,交流积累心得,开展接龙比赛,引导欣赏名篇佳作等,学习表达方法,增加语言储备。由于阅读的文章向学生提供了概括化的生活原型,因此学生还可以透过文章去认识世界,感悟人生,又学到了作者的观察方法,思维方法,甚至可以由仿到创,走一条写好作文的捷径。

三、引导自我评改,实现自主作文。 叶圣陶先生曾经指出:“作文教学要着重培养学生自改的能力。教师该如何引导和指点学生让他们养成这种能力,是值得共同研究的项目。”《语文课程标准》也提出“学习修改习作中有明显错误的词句。”“修改自己的习作,并主动与他人交换修改。”由此可见,作文的修改是作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作文指导的继续和深入。教师有针对性、富有启发性的批改是激活学生写好作文,不断提高作文水平的重要手段。同时,学生自主的修改自己的文章也是培养写作能力的有效途径。

1、因势利导,教给修改方法。再引导学生修改作文的初始阶段,教师可创设氛围,讲一些“文从改出”的故事。如王安石改定“春风又绿江南岸”的传说„„让学生体会“好文章是改出来的”。然后教师可“下水示范”,通过典型评讲让学生直接感知老师批改的全过程,并引导鉴别“原稿”和“修改稿”的差异,感受自改后的效果,明白从何处着手,怎样修改,用什么符号修改等。

2、多方实践,培养自改能力。修改作文的方法有很多,可以边读边改,请教别人,也可以用规范性的修改符号进行自改。无论那种方法,都必须靠学生自己在实践中积累。因此,教师要乐于搭台,多给学生评改机会。教学实践中,我注意评改方式的多变性:有时让学生自读自改,有时把学生分成小组,以小组为单位集体评改,有时全班示范评改,有时评选评改能手,为全班同学评改。注意及时交流体会,总结修改方法,对每一处成功的修改,都及时鼓励,大大提高了学生自改作文的积极性。

3、尊重学生主体,遵循“多就少改”原则。根据儿童喜欢表扬的心理特点,评改作文时我尽力遵循“多就少改”原则,力求保持学生作文的原意,充分尊重学生的创造性劳动。多采取鼓励性评语,为他们的成功喝彩。学生从评语中看到自己的成就,才会更加发愤学习。教师也只有将自己的情感化作热情的批语,不断鼓励学生的信心,让学生感到成功的乐趣,学生的写作水平才会日益提高。

总之,作文教学自始至终要尊重学生主体,注重情感培养,让学生主动参与到作文中来,我们的作文教学才能真正实现作文教学的根本任务。

第三篇:初中作文教学实践探索与心得

一直以来,学生都对作文有着畏难、甚至恐惧的心理,写出来的作文大多是“任务式”的“瞎子”作文。学生不会在作文中说自己的话,更没有了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成了一个空心的人。

作文教学是初中语文教学中的难中之难。上作文课学生脑子中没有材料、无话可说,没有写作积极性;教师改着学生干巴巴的作文,也感受没情趣。为了改变这一现状,在作文教学中我做了如下试探和实践:

一、 正视学生的语文堆集。在阅读中培育起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做念书笔记的习惯。

二、凸起学生的主体意识。为调动学生的作文积极性,激发学生作文的乐趣。

三、优化教师的主导浸染。对学生进行适度的点拨指导。

四、放飞想象,促进学生个性化作文的发展。

一、正视语文堆集。

阅读和作文是相通的,培育作文能力,一靠多读,二靠勤练;然而在当前的语文教学中,正视组织学生多练而不年夜注重指导他们多读,却是存在着的现实问题。

阅读是作文的基本。阅读就是念书,经由过程念书可以体味前人堆集起来的常识和珍贵的糊口经验,可以领略前人考验成熟的思惟作风和合适纪律的思维体例,能够进修到前人来自糊口的经由加工的说话精髓和熟练的表达技巧。作文是对说话文字的运用,其中领受长短常主要的基本。教学生作文,必然要让他们体味念书的主要性,让他们热爱念书、学会念书、读更多的书,从阅读中多多领受说话常识和说话技巧。

(一)鼓舞激励学生多读多看。这是堆集的一个主要方面。"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做诗也能吟"的古训说得极是。良多喜欢读课外书的学生作文好,就是因为课外常识丰硕。书是常识的海洋,具有充实和培育人的丰硕资本和强年夜魅力。古今中外,凡有丰硕常识的学问家,写作成就卓越的文学家,无一不是孜孜不倦的博览群书者。对学生进行语文教育,也要鼓舞激励他们下功夫多念书,这是为了丰硕学生的常识。培育他们的阅读乐趣和阅读能力。全面提高语文教学效率的需要。

(二)指导学生勤记读书笔记。记笔记也是一种写作,对提高作文能力有着直接意义,徐挺拔同志有句名言"不动翰墨不念书",就是强调记念书笔记的意义。

二、凸起学生的主体意识。 教学理论告诉我们:任何教学使命的完成都需要师生的双向沟通。调动学生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养成学生的主体意识。

三、优化教师的主导浸染。

现代化教学,教师必需力争登上时代和科学的制高点,才能顺应时代成长潮水。正如常言所说:"打铁先得自己硬"。那么作为语文教师就应该以尊贵得师德、文德,过硬的功底,强化自己,优化自己,最后达到优化教学之目的。

四、放飞想象,促进学生个性化作文的发展。

作文教学是整个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部分。写作是作者利用语言文字符号将知识、思想、观点、态度表达出来,把心中之意化为笔下之意。新课程要求学生作文“说真话、实话,不说假话、空话、套话。这给初中作文教学指明了方向。那么,作文教学中怎样让学生书写真情,张扬个性呢?

(一)、创设情境,营造放飞空间。对新鲜事物好奇与好问,是学生的天性。作文教学可以利用生活、实物、图画、音乐、语言、表演等途径,创设丰富的、形象生动的情境,然后引导学生对情境进行细致观察。这样,既提供了丰富的写作素材,又使学生获得愉悦的感受。充满情趣的活动情境,全方位地调动学生的手、脑、口,使学生全身心地沉浸在活动过程中。

(二)、积极评价,激发表达欲望 学生都是好表扬、爱模仿的。教师只有善于运用评价,才能拨动学生的情感之弦,激发他们强烈的表达欲望。

(三)、注重生活实际,放飞理想和希望 长久以来,课堂成了语文教学唯一的场所,教学被校园围墙围住而与大自然、与社会隔开了。其实,生活与语言息息相关,密不可分。 在习作中,倡导向生活开放的习作素材观,指导学生习作要重视生活这源头活水, 从生活中去摄取,学生的习作就不会坐而论道,闭门造车。我们可以利用孩子爱玩的天性,引导他们在丰富多彩、生动活泼的课余活动中选择习作素材,让他们在游戏中完成习作。

(四)、积极引导,让学生养成良好的作文习惯 学生作文,尤其是在考试的时候,大多是很随意的,漫无目的的写到哪就算到哪,写作前缺乏周密细致的思考和布局,那如何才能做到高效率的写作呢?我认为作文前的准备工作必不可少:第一步,要认真审题,把握好文章的方向。第二步,确立文章的主旨中心,主旨中心要结合实际,要反映一定的社会现实或给人以启迪,一定要符合题目的要求。第三步,围绕中心选材,所选的材料一定要为主旨中心服务,要具有代表性和典型性。第四步,组织材料列提纲,提纲视其时间而定,可详可略,但一定要注意,必要的步骤一定要说清楚。第五步,文学体裁的确定,表达方式的运用。第六步,修辞手法的选取,根据不同的内容选取最合适的修辞手法。第七步,文章结构的安排、布局,从全篇和局部都要有所考虑。第八步,精心拟定题目,一个好的题目也是作文成功的关键。俗话说得好“磨刀不误砍柴工”,做好作文前的准备工作是写好一篇优秀习作的基本要求和有力保障。

作文教学的探索任重道远,只要我们每一位语文教学工作者不畏艰辛、不惧力微,从大处着眼,小处着手,一点一滴地累积,相信可以改变目前学生 “任务式”的“瞎子”作文这种状况的。一定可以让学生产生浓厚的写作兴趣,最终会写出令人满意的优秀作文来。

第四篇:小学‚童心作文‛的实践与探索

充满 ‚童心‛的自主作文洋溢着生气和乐趣,充满着智慧的挑战和对好奇心的刺激。因此‚童心‛的本质是建立在自由、开放、快乐和纯真之上的,‚童心‛作文和自主作文在本质上是相通的、协调的。本文针对当前小学生‚被作文‛的现状,从充满童心童趣的视角谈谈自主作文对小学作文教学的认识、通过现状分析,提出‚让‘童心’作文浸润一份灵性与美丽‛的教学构想,提出追求真性、情性、感性、理性、童性等若干教学策略。以此来引导、唤醒、激活学生习作的兴趣点和动情点,让作文成为学生抒发个性情感最自由的天地,找回儿童习作应有的本色。

(1)“童心作文”深陷在死板的命题中,缚住了学生灵动的思维

以往孩子的作文经历大都以命题作文为主。孩子作文失去真情实感,一个重要原因是教师把作文教学框得太死。我们知道,许多老师教学作文的策略是撰写命题作文,让学生围绕题目进行苦思冥想、反复操练。并不是命题作文不能运用,关键是命题作文的内容容易离开学生的实际,很多时候命题作文的完成过程其实是孩子杜撰生活的过程,练笔虽然很多不仅使孩子的作文内容枯竭,思路无法展开,情感更无从生成,所以,孩子为了得高分,在作文中的虚假现象愈演愈烈,他们或虚情假意,矫情做作;或无中生有,联想牵强;或套话连篇,似懂非懂。站在考试层面上的传统作文教学,给学生带去的,更多的是胆怯、害怕、伤害、挫败、自卑乃至耻辱。 (2)“童心作文”徘徊在虚假的怪圈中,扼杀了学生真情的表达

我们孩子的作文内容往往遭受“思想性”检验。以往的作文教学,我们老师总是过高地看重作文内容的思想性。当然,助人为乐、拾金不昧等有意义的好人好事自然可以引导学生去写,但是学生没有那么多的生活体验,没有那么多的生活题材可以挖掘。于是学生开始造假,作文呈现着一种“虚假或空洞”的感觉。追求思想,结果反而被思想淹没。

(3)“童心作文”迷失在应试的形式里,熄灭了学生想象的翅膀

其实,小学生的想象力是很丰富的,学生的思维是灵动的,鲜活的,有个性的,甚至是有些另类的,但绝对的与时俱进。但是因为教育的激烈竞争,有一种非常强烈的思想在我们教师头脑中固执地生长着,那就是让孩子获得一个高分。为了达成这一目标,我们总是集中精力在写作技巧上下功夫,强调注意文章修辞手法、结构、切入点,结果忘了引导孩子如实记叙身边发生的事情。于是,我们经常会有意无意地否定学生那些充满个性的,想象奇特夸张的文章,认为是太过荒唐,或因为学生的文章有许多不足,而全盘否定,并且死拉活扯地拉到我们预定的轨道上来,久而久之,学生想象的翅膀就夭折了。

1. 童心作文,给予儿童温暖的情怀

快乐的童年对什么都容易产生好奇!你是不是曾梦想飞上遥远的天际、幻想进入美丽的海底世界?是不是曾经想去远航?童真世界,让我们的童心快乐飞扬!“只拣儿童多处行(冰心)”。有儿童的地方往往就是春色最浓的地方,儿童本身充满生气和活力,就像春天一样美好。我们老师的幸运在于能伴着这些天真烂漫纯真可爱的儿童共同成长。

2. 童心作文,赋予儿童习作的灵性

有人说:“心灵,只有在感动的天地中徜徉,才能够编织出灿烂的云锦。”在自主作文中,学生的心灵沉浸在自由的童心海洋里,它的体验是鲜活的,是独具个性的,是极富变化的,写作时没有

- 1

灵。使学生在实践、感悟和习作中得到情感的熏陶,受到良好的自我教育,促进学生语文综合实践能力的发展。但同时我们也发现了一些矛盾,如语文整体写作兴趣的提高与学生的个别差异扩大之间的矛盾,大班环境下如何使每位学生都得到发展和教师工作量之间等矛盾引起了我们的思考。但是我们相信只要我们在不断的实践与反思,那么《基于自主的小学“童心作文”的实践与探索》这一课题将更加完善,能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从而提升学生的整体写作水平。

第五篇:实践化教学的借鉴与探索

3月22日我校在白卿宫会议室,召开了“实践化课程教学理论研讨会”。董事长徐伟浩、执行董事周广有、校长于存雷、副校长孙永新、丛东华、建工学院院长胡铁明、机电学院院长李连德、会计学院院长郝桂岩、酒店管理学院院长丁旭、基础教学部主任李建华、教务处处长李晓桥参加了研讨会,。校领导对课题小组的研究成果给予了充分肯定。李晓桥处长、李建华主任分别作了即席发言。

校课题组:王娇、孟蕾、耿立言、郭仁东、芦丹、郭鸣宇、张健、孟军红、李娜、刘淑伟、付洋、孙伟、李野、李立田、白阳15位老师参加研讨会并发言。建工学院毕艳葵、张吉松老师,机电学院杨柠嘉、衣连滢、刘丹丹、李婷雪、耿立明作为学院课题组的老师参加了研讨会,并在会上发表了自己的实践化课程研究成果。

为了推动各学院实践化课程教学研究,推进我校实践化课程教学研究成果的教学应用,现将校董事会研发中心概括整理的《实践化教学的借鉴与探索——实践化课程教学研讨会理论观点综述》一文转发给各学院和各位老师,供大家研究实践化课程教学时参考。

实践化课程教学的借鉴与探索

----实践化课程教学研讨会理论观点综述

校董事会研发中心

(2014年3月22日)

认真学习了董事长徐伟浩老师,关于实践化教学的讲话精神,逐一阅读了学校课题研究小组各位老师的论文,参加考察了澳大利亚几所大学的课程教学,概括这几个方面,谈

1 一点看法,算作实践化课程教学研讨会理论观点综述。

一、能力培养与知识传授

国外课程教学活动的起点和终点都是以培养学生课程能力为目的。这里所说的能力,不是动手操作能力,而是动脑思辨能力。全部课程教学手段的运用,都是为了调动学生应用课程知识与理论,去发现、认识、分析、解决与课程相联系的实际问题。课程知识和理论的传授,是在课程问题探究和论证的过程中完成的。试想学生已经能够回答和解决相关的课题了,还能说他没有掌握课程知识和课程理论吗?

几年来我们学校创新了PST—CCE岗位实境化人才培养模式,我理解其主旨是培养学生的岗位动手操作能力,这切中了实验、实训、实习课的教学目标。实践化课程教学与国外教学模式接轨,旨在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认识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这是实践化课程教学的目的。实践化课程教学,应当针对不同的课程设定十分具体的课程能力指标,“教”与“学”均统一于预设的课程能力指标,应当认识到课程能力指标是“两个能力”教学目标的分解和实现途径。这个问题说的是实践化课程教学目的。

二、有教材与无教材

我们常听说国外大学有些专业课程没有教材,乍听起来匪夷所思。没有教材,课程的教学内容从何说起呢?原因如下:一是国外教师基本都是博士身价,课程的任教者或是这个学科领域的领军人物,或是对这个学科具有独到研究成果的人。二是国外教师对任教的专业课程乃至学科领域的前沿、现状、社会需求及生产应用等等,了如指掌。三是对课程所涉及到的课题乃至学科领域的课题,了然於胸。通过设

2 置系列化的课程问题,引导学生去认识、分析、解决,就能考察出学生是否掌握和能够运用这门课程的知识和理论。所以人家没有教材,仅通过课程问题,链接和贯穿教材内容。

我们是用别人写的教材去讲课。实践化课程教学,对我们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做到国外那种程度,我们或指日可待,但是眼下还不行。我们应当做到以下几点:

1、熟悉本门课程的教材。

2、了解本课程与相关专业课程的关联。

3、掌握本课程学术前沿。

4、掌握与本课程相关的参考书目和期刊。

5、针对教学需要,能够设计出足以使学生把握这门课程的课题,自己对这些课题进行了研究。

6、善于引导和启发学生通过研究课程问题,学习和掌握课程的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这个问题讲的是教学内容问题,也涉及到实践化课程教学对教师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三、问题导向与探究式学习

什么是问题?就课程教学而言,问题就是这门课程涉及到的知识、理论的应用点,学生通过研究和探讨这些问题,就能够基本具备认识、分析、解决相关课程问题的能力。问题的表现形式是什么呢?问题可以是项目、案例、情境、论题等等,要求学生们围绕这些问题,进行设计、分析、研究、体验、论证,这就是以问题为导向。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解决这些课程问题,单单由某一个学生独立完成是有困难的。为了集思广益、取长补短,培养学生的协作能力和团队意识,国外大学一般采取分组研究和分组作业的形式,完成这些课程问题。分组是一种探究式的学习形式,这种学习形式所取得的实际效果,是发明者始料不及的。在这种学习形式之中,学生们互相启发、借鉴、竞争,提高了学习兴趣和学习的主

3 动精神,有助于课程能力的形成。简要的说,这些构成了课程的教学方法。

我们通常所理解的实践化课程教学方法,诸如:项目、案例、情景、分组等等,都是实践化教学方法的形式,其本质与核心是课程问题,以及透过这些课程问题所承载的课程的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所以我们的实践化课程教学,应当牢牢的抓住设置课程问题、分析课程问题、解决课程问题这个“牛鼻子”,同时善于运用项目、案例、情境、分组等形式组织教学活动。

从教学方法的角度,还应当解决两个问题。一是应当打教学方法的“组合拳”,不能搞“单出头”。实践化课程教学重视具有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特征的教学方法,但是并不排除各种教学方法的综合运用。如:最基本的传授式教学法,同样有用武之地。结合不同的课程,应当探索和运用最为有效的教学方法。二是国外大学十分重视学术研究方法和课题论证方法的教学,很多大学专门开设学习与研究方法的课程。我们目前尚不具备这样的条件,但是我们应当认识到教学方法是“教”的方法与“学”的方法的有机统一,用什么方法教,应当告诉学生用什么方法去学。应当教会学生掌握项目设计、案例分析、情境研究、分组讨论等学习技巧。学生掌握和运用这些方法,带着问题去学习,就是研究型的教学了。或可过去学的有关知识忘记了,或需要更新了,但是掌握的学习和研究问题的方法却受益终生,这是“可转移能力”的重要内容。

针对我校的实际情况,在实践化课程教学过程中,应当以设立课程问题、撰写课程论文为主要教学手段,形成以课

4 程论文为载体的的实践化课程教学特色。一是每门课程都要设立几个课程问题。二是要求学生独立完成或分组研究完成。作为学习成绩考核或作为课程作业的问题,都可以独立完成或分组研究完成。三是形成课程论文、学期论文、学年论文、毕业论文相结合的实践化课程教学特色。通过以问题为导向的论文形式,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专业能力和可转移能力。

这些讲的是实践化课程教学方法的问题。

四、课前、课中与课后

国外大学研究式、探究式、讨论方式的专业课程教学,包括:课前、课中、课后,功夫在后台,不在前台。课前布置学生预习的内容和需要研究的课程问题,推介参考书目和资料,要求学生预习和探究。课中(课堂上)辅导、释疑、互动、总结。如:澳洲大学专门开设辅导课,解答学生提出的问题。课中(课堂上)深化了对问题的认识,课后进行再研究,或在课后结合课程作业研究课题或分析案例、或设计项目等等,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知识应用能力。这些是以能力培养和能力形成为课程目标的教学特点。

我们应当清楚的认识到,实践化课程教学的课堂已经延伸到课前、课中和课后,这是一个完整的、统一的概念,不如此就不是全面的实践化的课程教学,或者说就无法达到实践化课程教学的目地。我阅读了在座的各位老师的论文,每篇研究的都是课堂中的实践化教学,而没有涉及到课前和课后,这是极其片面的。设计实践化课程教学,必须设计课前和课后学生预习、探讨、研究的课程问题,这样才能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调动学生主动研究问题的积极性。这里说的是

5 实践化课程教学的设计问题。

五、考试与不考试

我们常听说国外大学生不重视考试,不像我们的学生面对考试,压力很大。也听说国外大学有的课程根本不考试,学生就得到了学分。为什么呢?因为学生在学习这门课程的过程中或撰写了课程论文、或设计了课程项目、或进行了典型案例的分析、或在小组讨论中进行了论证表述、或在课堂上专题作了总结、或已经有了新的发明和发现等等,总之老师通过学生在过程中的学习和研究,已经认定他不仅掌握了这门课程的知识和理论,而且已经具备了认识、分析、解决相关问题的能力。所以考试就成为了不重要。

实践化课程教学和国外大学的课程能力目标是一致的,通过学习和研究,学生是否已经具备了相应的课程能力的考核,不是通过单一的文字笔试所能验证的。我们应当在实践化课程教学实践中,不但探索和创新行之有效的考核方法和考核形式,应当十分重视过程考核和效果考核,建立以过程考核为主,过程考核与笔试考试相结合的考核方式。

与这个问题想联系的是实践化课程教学的评估问题。我校实践化课程教学,总体上讲尚处于研究阶段,全校30个专业,1000余门课程,今年仅有8个学院的130名教师申报了实践化教学课程,而且是否能如期实现还有待努力。针对这种情况,应当制定有区别的课程评价标准,建立适当的激励机制,通过制度导向,大力推进实践化课程教学。这个问题讲的是教学考核与评估的问题。

六、课程思想要实现革命性的变革

传统的教学模式是以知识的传授为主,通过概念、定义、

6 原理、公式的课堂讲解,实现传授知识的目的。实践化课程教学是以能力培养和能力形成为目标,通过启发式、探究式、讨论式、互动式的教学活动,实现能力培养的课程目标。两者都围绕专业建设的课程目标、课程设置、课程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评估等要素展开,但是教学运作方式却有天壤之别,需要实现课程思想的革命性变革。实现课程思想的变革,最主要的是要破除长期以来形成的惯性的教学思维定式,跳出自己头脑中自然形成的安排课程教学的思维顺序,适应实践化课程教学的本质要求,进行思维方式的重新编码,进而实现实践化课程教学的创新发展。这个问题是制约实践化课程教学深化推进的主要障碍。

七、坚定不移的走教学实践化之路

2013年11月1日董事长徐伟浩老师,在系主任培训会议上发表了《教学改革的重点是实践化教学》的讲话,继而校办以《自主学 动手学》为题,正式发布了徐老师关于实践化教学的系列讲话,并加注了【校长按语】。以徐老师的讲话为标志,我校开始了以“实践化课程教学”为主要内容的新一轮教学改革。

2009年8月以来,我校在探索中前进,在创新中发展,不断创造着属于自己的应用型教学特色。如果说过去几年的教改,我们致力于解决的是“教什么?”“怎么教?”的问题,那么徐老师所说的“实践化教学”,所要解决的是“学什么?”以及“怎么学?”的问题。以学生为主体,站在学生的角度,调动学生探索、研究问题的主动意识,是实践化课程教学的精髓。

7 经过几个月的探索研究,经过对国外大学的考察学习,透过大家的论文和初步的教学实践,证明徐老师讲话所指出的教改方向是正确的、超前的、有光明前景的。

我们应当坚定不移的走实践化教学改革之路!

上一篇:作文选材逆向思维教案下一篇:政务服务中心规章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