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校沟通案例论文

2022-05-12

想必大家在写论文的时候都会遇到烦恼,小编特意整理了一些《家校沟通案例论文(精选3篇)》相关资料,欢迎阅读!孩子的良性发展,离不开父母的养育与老师的教导,更离不开父母与老师之间的有效沟通、共同配合。现代通讯工具让家长与老师的联系越来越方便快捷,而面对面的交谈越来越难能可贵。《家教与成才》认为:家长与老师是紧密的合作伙伴,四目相对的谈话,有利于彼此信任;坦诚相见的交流,有利于深层互动。

第一篇:家校沟通案例论文

初中阶段家校沟通的有效方式初探

摘要:初中教育对学生身心健康成长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初中阶段也是学生成长的关键阶段。但在此阶段中,有一部分初中生容易出现叛逆的心理,他们学习目标不明确,有问题不愿与家长和教师沟通,对学校的纪律也不放在眼里。为了提到德育教育效果,切实贯彻“立德树人”的理念,身为班主任就必须要找到做好家校沟通工作的有效方式,确保学生时刻处在有效管理中,这样才能提升教育管理品质,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关键字:初中阶段;家校沟通;有效方式

前言:

学校和家庭是学生接受教育的重要阵地,而更为有效的教育必然是学校及家庭教育相互作用的结果,二者缺一不可,不可分割。在初中时期如果家长和班主任能有效建立德育教育机制,在共商教育问题方面进行沟通,可以形成育人合力,教育效果定会有所突破。家庭与学校要成为一个管理整体,使学生不管是在家庭还是在学校,都在学校的管理网络中,避免产生教育真空情形出现,这样学生的健康成长才能有一个好的环境。

一、家校达成共识,营造沟通氛围

初中是学生的身心变化发展最快的时期,也是学生学习获得成绩进步最关键的阶段。其中有些家长对教育仍存在错误认知,认为孩子一旦步入学校,那么教育就应该是班主任和教师们的事,在学生出现不良行为,要么责怪班主任,要么给学校找麻烦。当家长发自己的孩子从听话懂事转变为桀骜不驯,由小学阶段的成绩优异在上初中后学习变得吃力,必定内心困惑,并急于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所以在初中生的教育上,班主任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业情况,还要依照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将德育适时融入,营造良好的沟通家校氛围,针对初中的学习方式及内容及时与家长达成共识,让学能拥有更健全的心理。

例如,当学生在班级出现学习退步情况时,一部分家长会懂得给学生及时的鼓励和支持,并在学习方法上也予以适当的指点。而另一部分家长则会针对成绩指责与批评孩子,还会连带班主任无故受到责难。当碰到这种情况时,班主任一定要学会克制可排遣心中的不良情绪,并以一种友好、接纳的心态去面对家长,待家长的心绪稳定之后,再积极与其主动的沟通和交流,在与家长互换意见的过程中,让家长真正感受到班主任对自己子女的关心程度,在此过程中家长也加深了对班主任的信任感。班主任也可在沟通中让家长明白自己的德育教育理念,让家长在日常生活中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让班主任的德育教育工作与家长始终保持一致状态,营造出育人向上的沟通氛围,使教育效果在学生身上有更明显和积极的作用。

二、多种交流方式,助力家校沟通

延时性是当前家校沟通所存在的问题,学校与家庭间难以形成有效及时的教育信息沟通,班主任只有在学生产生不良行为或犯错时才与学生家长电话沟通,而家长也只有在想了解学生具体学习情况和在校表现时才会和班主任交流,这大大降低了家校育人合力的及时性、有效性及目的性。因此,班主任须建立多种沟通渠道,来解决好延时性带来的一些问题。其中每一种沟通的方式都存在利弊,而班主任只要处理得当,做到适时的运用好沟通的方式,将会收到具有前瞻性的教育效果与意义。

例如,可以充分利用现代化信息技术手段,通过班主任和任课教师一起打造班级微信公众号,并要求用微信公众号来展示德育教育氛围、班级日常活动、学习经验分享、班风考风等内容,同时,将公众号的内容编排和更新交给值周小组手中,让学生集体的德育意识有进一步提高。通过学生自主将公众号信息发布给家长,从而引起家长的关注,可以让家长在信息下方写下自己的建议,班主任也能及时回复家长,让实时沟通变得更加便捷和顺利。又如,学校和班级可以利用家长会、书面沟通及网络等手段来开办家长学校,充分运用学习资源或邀请专家学者来与家长共同处理“促进亲子关系”、“学习方式转变”、“如何渡过青春期”等,进行多样化的德育心理咨询与辅导,让家庭教育更科学化、系统化,家长学校同样也为家长之间的沟通搭建平台,他们可以互相交流教育子女的心得与成功体验。通过开办好家长学校的形式,家长也能更加信赖学校和班主任的管理工作,这样有利于家校互动及班主任德育工作的顺利开展。

三、重视学生感受,体现教育效果

在教育过程中是首先要始终秉承以生为本的理念,要以学生为教育的主体并充分重视学生的感受,但如果教育的主体不能很好接受班主任和家长的德育教育管理方式,家校沟通就此便失去了其实际意义。当有问题出现在学生身上时,班主任一般不能立刻与家长联系,那样在学眼里无异于是“告状”的行为。班主任首先要与学生进行适当沟通,在师生取得共识的前提下,学生能对自己今后的表现所做的承诺很好的履行。对于家长的介入,也最好让学生倾听班主任与家长的意见,首先要对学生在优点方面及时予以肯定,缺点和不足则由学生自己补充说明,然后家长和班主任再针对学生的问题进一步修订改正措施,这样的沟通方式不至于引起学生的反感心理,也让班主任的德育教育效果得到最大化的实现。

例如,班级里有个学生总是喜欢欺负其他学生,班主任经过了解后与其谈话也收效甚微。在将家长请来之后,班主任先要对学生平时在劳动、学习等方面的表现予以充分的肯定,在家长和班主任互相交换意见的前提下,让学生自述自己身上存在的过错和短处,这样让家长能具体了解自己的孩子在学校的表现,并针对这些表现与班主任一起商讨出解决方案与具体措施,并进一步让学生去践行这些措施。这样的方式学生乐于接受,家长也更能明确学生自身行为的不足之处,并以自身的言行教育与感化让其改正错误。事实证明,这位学生欺负其他学生的现象逐渐消失,在学校的优异表现也更加突出,这样就做到了学校教育教育与家庭教育的充分融合和有效沟通,真正尊重学生实际感受,让德育教育深入人心。

结论:

家校有效沟通的根本目的在于讓家长参与到学校教育中,并在教育过程中密切配合,教育理念及方法上要保持一致,因为只有在真正意义理解的前提下,才可实现交流与互动。而肩负着教育重任的班主任不仅要教育学生,还要构建与家长相互信任、相互理解的平台,对沟通的内容和方式不断加以改进,使家庭和学校始终朝着德育教育工作的方向不断迈进,形成强大的育人合力。

参考文献

[1]陈大伟. 例谈家校沟通的“有效”策略[N]. 中国教师报,2021-06-23(011).

[2]兰秀娟. 浅谈家校沟通的有效策略[N]. 张家口日报,2021-05-15(003).

作者:夏明珠 梁艳艳

第二篇:家校沟通顺畅,孩子快乐成长

孩子的良性发展,离不开父母的养育与老师的教导,更离不开父母与老师之间的有效沟通、共同配合。

现代通讯工具让家长与老师的联系越来越方便快捷,而面对面的交谈越来越难能可贵。

《家教与成才》认为:家长与老师是紧密的合作伙伴,四目相对的谈话,有利于彼此信任;坦诚相见的交流,有利于深层互动。

亲爱的家长,你知道自己与老师的沟通处于什么样的状态吗?根据下面十个问题,来做个简单的小测试吧。

家长自测:了解你的沟通现状

1、每一个新学年,你是否都主动去和老师沟通?

2、你是否以请教专家的态度和老师谈话?

3、你是否提供一些老师想了解的、孩子在家中的生活资料?

4、你是否接纳老师的一些想法和感受?

5、你是否理解老师的一些困难,包括牢骚?

6、你是否对老师的一些做法表示支持?

7、你是否很少打断老师的话?

8、你是否专注地听老师的叙述?

9、你是否相信老师的专业能力?

10、你是否在谈话结束前感谢老师的辛劳?

以上十题家长只需回答“是”与“否”。“是”在七个以上,你和老师的沟通会比较顺利而有效;“是”在四到六个之间,说明你和老师的沟通有点问题;“是”在三个以下,建议你诚实地面对问题——是工作太忙?是自认为懂得比老师多?还是缺乏和老师沟通的经验、能力和勇气?

家长在和老师沟通时会有什么心理,存在什么问题呢?让我们走近两位家长,听听他们的心声。

择校与自卑,我有了心理障碍

儿子刚上小学,我似乎就患上了“沟通障碍”。通过朋友鼎力相助,儿子进了南京非常有名的一所小学,师资强,生源好。校方通知我们面试的时候,我内心的恐慌绝对是大于喜悦:在这样的学校上学,儿子是否会在攀比中变得自卑?名校的老师见多识广,是否对背景一般的家长不屑一顾?一系列疑问让我们内心惴惴不安。

可能就是内心的暗示起了作用,自从儿子上了这所学校后,我和老师的沟通从来没有顺畅过。莫名的自卑感,使我处处躲着老师,开学近一个月了,竟没主动和老师说过一句话;即便感觉到儿子初入小学,有很多不适应,我也没勇气和老师沟通。

有一次,儿子在家里练习拼音,读到“O”这个字母时,我听他发的音是“噢”,我们小时候明明是读“喔”啊?我问他,他说老师就是这样读的。这可是打基础的时候,如果发音不准,可能会影响以后的学习。可我犹豫再三,最后还是没敢联系老师。

我知道有教育学者建议,最好一个月能和老师交流一次,了解孩子在学校的表现,如果经常不和老师联系,老师以为家长并不重视孩子的学习,他们因为精力有限顾不过来,也自然而然会忽略孩子。所以,我托帮忙择校的朋友向老师了解儿子的情况。朋友反馈的信息是:因为家长和老师缺少沟通,已经影响到孩子对自己的评价,他看到别的同学父母经常去学校和老师谈谈说说,而自己的父母从未去过学校,觉得父母并不在意自己,所以上课时经常心不在焉,作业也一般。听到这些,我心里很难受。

开学两个月后,老师给我打过一次电话。反映孩子书写不认真,横不平竖不直,歪歪扭扭,希望家长能给孩子提要求,以免耽误以后汉字的书写,并建议我有空时去学校一趟。

我赶到学校,一见到老师,心跳腾地加快,紧张极了。和老师交流时,我只会点头、微笑,不敢多说半句话,生怕哪句话说错,冒犯了老师。走出校门,我才发现,手心都是汗。这样的见面效果可想而知。

有一次,儿子数学考了59分。一年级数学非常简单,再差也不能考59啊?我没看到试卷,不知道哪里出了差错,我和先生都有些担心,两个人在家里急得团团转。决定打电话向老师请教一下。先生拨通了电话,一下扔给我,自己躲一边去了,我只好握着电话等。电话最后没接通,我一方面很失落,一方面居然有如释重负之感。

我经常以儿子成绩不好、我和丈夫都是没能耐的家长,老师工作很忙,不要再给老师添乱了等等借口为自己开脱。而这种一次次不良暗示,带来了一次次沟通障碍,造成我们和老师越离越远,无法及时了解儿子在班里的学习状态、和同学老师的相处等等情况,被边缘化的感觉让我们受尽煎熬……

言行误解,产生不良效果

“世骏最近成绩下滑得厉害,语文和数学考试都没有过80分,另外这孩子上课也不注意听讲,经常搞小动作,作业完成得也不好,说他几次,他也不改……”老师忧心忡忡地打电话给我,我顿时感到问题很严重。

这几年我和先生分居两地,都忙于工作,上四年级的儿子由奶奶照料。对他的家庭教育,我们基本上是“放羊式”,而且我们一直以为只要老师不打电话,不找家长,就应该没什么事,平时对儿子不闻不问,从未主动联系过老师,导致儿子出了这么多状况。

我特意请了长假在家管教儿子。刚开始,儿子有所收敛,可好景不长,老毛病就又出来了,不是把前座女生的发卡弄坏了,就是作业写得乱七八糟……老师又打来电话,谈话间她不断地叹气。我一个劲地请老师帮忙,希望老师对儿子有点耐心。可就这句“有点耐心”,竟把老师一肚子的苦水都倒了出来,最后她沉重地说了句“您还是对孩子多上点心吧”,就把电话撂了。我的心情亦无比沉重,还有些后怕,老师会不会因此对儿子更有看法,会不会因此不理不管儿子?

正在我彷徨时,邻居的一句话点醒了我。她说,自从给老师送礼后,老师对她家小强可好了。病急乱投医,我赶紧买了购物卡,忐忑不安地敲开了老师家的门。一阵寒暄后,我把购物卡递给了老师。老师一直微笑的脸瞬间变得非常严肃。我脸立刻就红了,声音也颤抖了,只顾一个劲地说:“老师,你收下吧。”一边说,一边把卡往老师兜里塞……

第二天儿子还是把卡拿了回来,老师打来电话,希望我对孩子用心,这比送卡强得多。经过这一波折,我羞于再给老师打电话了,有时去学校接孩子,都远远地站在校门外等。

期末考试,儿子成绩再次亮了红灯——语文不及格,作文竟然一个字没写。我气急败坏地揍了儿子一顿,儿子嚎啕大哭,我亦泪水涟涟。

家长会时,我坐在儿子的座位上,拿着他的卷子,头低得差不多要跟桌子齐平了。我尽量躲避着老师的目光,更不想和老师打招呼。可老师还是缓缓走到我的面前,温婉地说:“世骏的成绩不见起色,我会尽力帮助他,也请家长多多配合啊,要不我给世骏爸爸打电话吧……”我心一阵痉挛,看来老师对我彻底失望了。

我真恨不得时间能倒流,重新与老师建立良好的沟通关系,一起为孩子的成长努力。现在亡羊补牢,希望为时未晚。

两位家长的苦恼,一个缘自心理障碍而无法主动和老师沟通,一个选择错误沟通方式,让自己陷入窘境。导致孩子的教育变成了家长与老师各自为战,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没有良好的配合。那么,在沟通上,老师是不是也有疑虑和困惑呢?

关注点不同,不易达成共识

“朱老师,畅畅放学回家不做作业,我说了他几句,他就跑了。天都黑了还没回家,我们已经报警。”听着电话里畅畅妈焦急的声音,我连忙打开了班级QQ群和家校通平台,一边在群里发信息,一边给全班学生家长发短信。

畅畅,一个长得挺壮实的小帅哥。上课的时候,小眼睛总是转个不停,平时调皮捣蛋,作业本上的字总是东倒西歪,让任课老师伤透了脑筋。所幸小家伙确实聪明,上课没听多少,但考试成绩往往不错,学得很轻松。

由于畅畅很聪明,低年级的时候经常考满分,没要父母操心,这让他们感到很有面子,人前人后总说儿子聪明,成绩好,基本不管学习。在他们眼里,儿子一直很优秀。开家长会,他们没时间就不来,更别说平时找老师了解情况了。

四年级刚接班后,我发现畅畅经常抄别人的作业,考试时偶尔还作弊,便请畅畅妈到学校来一趟。谁知,她满不在乎地说:“哎呀,这孩子挺聪明的,以前也有过这种现象,但到最后考试都不错……就是平时有点小调皮,回去我跟他说说。”又半开玩笑地补充了一句:“不过,我认为,只要他能抄到,也是他的本事。最后考试不就看分数嘛!”很是为孩子骄傲的样子。面对畅畅妈的态度,我原先准备的一大堆关于如何帮助孩子成长的话,霎时被堵在嗓子眼,吐不出一个字来!

后来,我又打过几次电话,但每次畅畅妈的态度都是不咸不淡的,像是应付我,彼此不能进行深入沟通。渐渐地,我跟她联系少了。直到一个月前,英语老师打电话告知畅畅妈,畅畅被留在学校补课,要晚点回家,原因是畅畅这个学期英语成绩下降幅度很大。毕竟英语是需要花时间去读背的,光凭上课听一会儿很难考高分。每次老师留他补课,他总是有各种各样的请假理由,不是家中请客吃饭,就是有人生病,甚至还说家中有亲人去世!这个电话把畅畅妈弄得焦躁不安,她不能接受,甚至怀疑老师弄错了。第二天,畅畅妈特意赶到学校面见英语老师,看到儿子的试卷和作业本,她才相信老师所言不假。

自那以后,畅畅妈开始关注孩子学习了,但每次在QQ上和我交流情况,只问孩子考了多少分,至于孩子的兴趣爱好、与同学的交往、在班集体中的表现、学习的状态等等从来不问。每天总是很严厉地要求孩子,而已养成不良习惯的畅畅却不能一下子改正过来,母子间冲突不断,直至出现今天这样的状况。

晚上11点多,畅畅妈终于打来电话,孩子找到了,他藏在自家阁楼上睡着了。我长吁了一口气,真的很想马上和畅畅妈好好谈谈,可电话那端已经挂线。

有些家长只关心近期目标——孩子的成绩如何;至于决定孩子一生幸福的远期目标——孩子的为人处世、心理健康、学习生活习惯等,却都不太注重。如果我与畅畅妈之间能有效沟通,达成培养孩子的共识,也许,畅畅今天这样的事就不会发生。

学习上了正轨,也要继续沟通

我在乡镇小学工作了十二年。小镇的家长大多数不重视家校合作,他们将适龄孩子往学校一扔,就觉得教育孩子的事归学校了,自己再不用操心了。家长会也是能不来就不来,一年半载下来,老师基本上不认得家长。老师与家长之间的对话要通过孩子传达,可往往老师让带去的话如扔进无底洞的石头,听不见回声。但有时并不在意的一件小事,诸如要交某项费用或孩子挨老师批或挨同学打后,家长气势汹汹杀将过来,老师这才得见真人。

任教第二年,我接手四年级。老教师善意提醒我,学生小智的父亲不务正业,小智耳濡目染,在班里也吆五喝六,上课基本不听,作业基本不做。某天我实在气不过,狠批他一通,情急之下还用手推了他。小智又羞又恼,一溜烟跑得不见了人影。

很快,正上课时,一个赤裸着上身的男人冲进门来,手指着我,说要杀我,还要杀我老公和孩子。我霎时蒙了,不过潜意识里还记得自己未婚未恋。校长出面后,小智父亲悻悻离校,剩我一人向隅而泣。有些家长真不好惹,很久很久之后,那份被侮辱与被伤害的痛才淡去。

工作久了,也习惯了与家长当面锣对面鼓叫阵的场面,只要他们有理而来,我一般都有礼相待,一番较真说道之后,大多数家长都能听进我的话。后来,县里开通网络问政,常常有家长在上面质问这质问那的。我的心脏在百般历练后变得强大,慢慢地开始理解家长的心情与言行。

2011年,我重新任一年级的班主任。第一学期的家长会上,我就跟家长掏了回心窝,留了手机号码。初时,电话极多,常常是我方到家,电话就开始响个不停。

尤其是小宇妈,因为她识字不多,而且是一个人带孩子,小家伙又属“左耳朵听右耳朵冒”的类型,他妈就基本上每天都来电话。常常在我吃饭、带小孩睡觉时,电话兀地响起,令我皱起眉头,说话时还不能流露出不悦。

与小宇妈的交往有个高原期,后来知道了她的不易,我儿子生病住院时她又热心来看望,我很感动。于是,再不像以前那么头疼见到她了。

过了初入学的坎,大多数家长都把心放下了,只在有事时才联系我,铃声响得少了。

与孩子、家长们相处了一年,较之前得到了更多的尊重与温暖,当然,我仍有抱怨。就如一个糟糠妻,常会对老公说:你看,我付出了这么多……老师的心理也是如此,总觉得家长配合得少,或者是理解得不够。尤其是孩子的学习上了正轨,家长觉得自己可以全身而退,与老师基本上不沟通了,孰不知这只是万里长征的第一步。因此,我真切希望家长们保持与老师沟通交流,以便了解孩子新状况,跟上孩子成长的脚步,千万不能怕烦而疏于家校联系,把孩子给跟丢了。

良好的长期的沟通可以使父母与老师之间保持教育的一致性、同频率,有利于共同教育、培养优秀孩子。如何让家校沟通通畅起来呢?

特邀嘉宾的建议:

张中秋(扬州市江都区郭村中心小学副校长)

主动是有效沟通的开始

老师管理的学生多,有时实在抽不出时间主动与家长沟通,因此家长的主动就显得尤为必要了。这不仅有利于家长了解自己的孩子,也是体谅老师的一种做法。老师发现孩子在校期间出现问题,邀请家长到学校沟通,家长要尽量及时与老师见面,避免给老师留下家长不太关心孩子的印象,否则会影响老师交流的积极性。

体谅是有效沟通的灵魂

有些家长害怕与老师沟通,将与老师的交流视为对自己的批评,觉得“面子”上挂不住。确实,个别老师的说话方式欠妥,让家长有如坐针毡的感觉。但家长最主要的是从交流中领会老师交流的主旨:老师的任何言语都是指向孩子的未来和发展。家长领悟了老师交流的主旨,配合老师理智地分析原因,才能两方配合,采取正确的教育方法,积极引导孩子的行为。

尊重是有效沟通的钥匙

老师希望得到家长的理解,获得家长的配合,赢得家长的尊重与信任。老师都经过数年的专业培训,具有较高的道德修养和专业素质,家长要积极地理解和配合老师的教育行为,对老师的意见和建议作出正确回应。

当然,老师对孩子的教育和意见有时也存在偏颇之处,此时,更要学会讲究沟通的方法与技巧。将意见置于赞美之中,老师往往都能发现教育中的失误,并及时纠正。家长切不可兴师问罪,或者到校长室“讨公道”,导致家长与老师之间产生隔阂,加深误解。

王金战(全国优秀教师,北京市中青年骨干教师)

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也是终身的老师,学校与老师是孩子品行与学业成长的课堂与导师。家长与老师努力合作的目标是共同托举明天的太阳。

每一个负责任的家长都应该与老师多沟通,从老师那里多了解孩子在校的学习情况,并听取老师的一些建议,从而做到对孩子的情况心中有数,有的放矢加以管教。同时也可以向老师介绍孩子在家中的表现,让老师对学生有全面了解,有重点地加以引导。

事实证明,家长配合好学校和教师的工作,对孩子的学习和成长都非常有益。值得注意的是,良好沟通是需要家长提前做功课的,一个班里有几十个学生,老师不可能跟每位家长都保持热线联系,所以,家长跟老师交流要有明确的目标。先跟孩子有充分的交流,对孩子的情况有个全面客观的把握,然后带着问题去跟老师交流。

面谈当然是最好的沟通方式。通过与老师零距离谈话,双方更容易达成共识。在老师时间有限的情况下,家长主动预约老师,可以让双方都有充分的准备时间,也会达到比较好的沟通效果。

《家教与成才》友情提醒:

做一个受老师欢迎的家长,切忌以下五条:

1、忌望子成龙太心切。

2、忌牢骚满腹太气盛。

3、忌“官迷心窍”太功利。

4、忌“有理”取闹太失礼。

5、忌不闻不问太淡定。

做一个受家长欢迎的老师,注意五个"不"

1、为人师表,不与家长做交易。

2、师者仁心,不急躁不粗暴。

3、沟通有术,不自以为是。

4、相互体谅,不频繁请家长。

5、一视同仁,不偏不倚。

《家教与成才》友情出招: 与老师的沟通策略

一、不要等到孩子有了严重问题才去找老师。在轻松气氛下互相认识的老师和家长,在对孩子的问题交换看法时,相互之间很少保留意见。

二、不宜武断地认为自己的孩子是好的,犯错误是偶然所为。所有家长都认为自己对孩子最了解,每当老师对孩子提出不同看法时,家长往往很不高兴。其实,孩子在学校的表现和在家时完全不一样,是经常发生的。老师和家长经常交换意见,有助于双方更好地全面了解孩子。

三、即使很生气,而且很有理,在同老师交涉之前,也要先充分肯定老师的长处,感谢老师的付出。不要伤害老师的面子,要相信老师真正意识到家长的看法正确时,是能够接受并妥善处理问题的。

四、不要因为不好意思而不谈一些比较重大的家庭问题,尤其是影响到孩子平时表现的家庭问题,当然要做到这一点是不容易的。只有这样,才能在孩子出现异常时,得到老师的理解与介入教育。

五、感觉老师不愿意与自己沟通交流时,可以先与其他家长互通情况,了解老师状况或者原因,必要时向校方求助,以便及时解决问题。

图片由本文作者提供

作者:本刊编辑部

第三篇:中国家校沟通研究之热点与前沿分析

[摘 要]通过对我国近二十年有关家校沟通的研究进行梳理,并结合Citespace可视化软件进行分析,结果发现:我国家校沟通研究起步发展缓慢、基数小,但随着人们认识的不断深入,逐渐被学界所关注,并集中于尊重、家长、学校、校讯通、新媒体、微信群、“独二代”家长等主题;近年来家校网络沟通逐渐成为热点话题,但家校沟通研究理论体系仍不健全,对学生在沟通中的主体地位认识不清,并缺乏有效的提升策略研究。在此基础上,研究者对家校沟通研究的发展方向提出了建议。

[关键词]家校沟通;Citespace;家校网络沟通;研究热点

一、引言

苏霍姆林斯基认为,教育的效果取决于学校和家庭教育的影响的一致性。家庭和学校作为影响儿童社会化最大的两个系统,整合二者的教育功能并使其发挥最大作用,是促进学生发展的应有之义。近年来,家校协同育人的意义日趋凸显,并成为政策研究的焦点。教育部继2012年发布《关于建立中小学幼儿园家长委员会的指导意见》后,于2015年又印发了《关于加强家庭教育工作的指导意见》,明确指出:“进一步明确家长在家庭教育中的主体责任,充分发挥学校在家庭教育中的支持作用,加快形成家庭教育社会支持网络,推动家庭、学校、社会密切配合,形成教育合力”。2016年,国家九部委联合印发的《关于指导推进家庭教育的五年规划(2016—2020年)》中提出:“到2020年,基本建成适应城乡发展、满足家长和儿童需求的家庭教育指导服务体系。”

“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2018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将我国教育事业的功能定位提升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强调办好教育事业,家庭、学校、政府、社会要合作共育[1],激起了社会对大教育观的新一轮探讨。家校社合作,不仅是加强家庭教育的一项措施,更是教育思想、培养模式、学校制度的三个根本性转变,是研究人的培养模式转变的重大课题,是人才培养体制改革的创新探索[2]。为了统筹家校教育系统,家校沟通尤为重要。

二、家校沟通研究的趋势与热点

以家校沟通为关键词在中国知网查阅2000年1月1日至2019年8月31日的文献,最终筛选出符合此次研究要求的文献共311篇,其中中文期刊论文267篇,核心期刊论文22篇,占发刊文章的8.2%;硕士研究生毕业论文44篇,无博士研究生毕业论文(见图1)。

1.研究增长趋势

由图1可知,2000—2019年间,有关家校沟通研究论文的年发表量总体呈上升趋势。前十年发展缓慢,年均不足两位数,2006年出现一个阶段性小高峰。后十年的年均发表量呈增长显著,2015至2019年的总发表量超过前十五年发表量的总和。此外,2017—2018年成为家校沟通研究的顶峰,这两年的发表量占二十年发表总量的1/3。由此可见,我国家校沟通研究起步发展缓慢、基数小,但随着人们认识的深入及政策的推动,受关注程度迅速增长。

2.家校沟通研究领域热点

(1)关键词词频分析。关键词的频次高低可以反映出一个领域的研究热点。本研究采用Citespace对检索到的文献进行了关键词词频共现分析。家校沟通研究领域的高频次关鍵词如表1所示,从高到低依次为“家长会”“家校合作”“学校”“沟通”“班主任”“班级管理”“家庭教育”“家长”等。

(2)关键词聚类。关键词共现可反映在某一学科领域的研究主题中专业术语共同出现在一篇文献中的情形[3]。某一领域中关键词共现的频次越高,表明关键词之间关联度越高[4]。对检索文献进行关键词聚类,得到如图2的可视化图谱。聚类参数Modulariy=0.5271,MeanSihouette=0.6952,说明此次聚类的内相似性较强。这一结果反映了我国家校沟通研究的一个特点:研究主题涉及广泛,但同一主题内研究视角较为接近。采用LLR方法对聚类结果进行标签化操作,共得到“#0 尊重”至“#6‘独二代’家长”等7个聚类标签,说明这些是比较热门的研究主题。

(3)家校沟通研究关键词时区图分析。CiteSpace可将时间因素加入知识图谱的绘制,即先划分时间段,然后再合并起来一起分析,更直观地显示研究热点的演变过程。根据图像调整反映,将时间段按照3年划分,可呈现明显的阶段性特征。据此绘制的家校沟通研究关键词的时区图如图3所示。由于2005年之前的论文发刊数太少,且一些针对家校沟通的研究并未给出关键词,所以时区图中没有形成2005年之前的图形,而是以出现的第一个关键词为时间起点。由图3可知,家校沟通在论文中以关键词形式呈现最早见于2005年。2006—2009年间,家校沟通研究较注重从沟通双方主体和以家访、家长会为代表的传统沟通方式进行探究。2009—2012年间则主要关注家校合作的问题,家庭教育的作用也逐渐受到重视。2012—2015年对家校沟通的认识程度加深,由探究宏观的“学校—家庭沟通”转向微观的“班级—家庭沟通”;同时,对家校沟通问题与策略的研究是该时期受到关注。2015—2018年间,研究范围有扩大趋势,主要集中于网络家校沟通,同时特殊沟通对象(科任老师、“独二代”家长、后进生)及家校沟通过程中的人际氛围(尊重、关爱、自信)也成为研究热点。2018年后,研究更加深入,由对微信、QQ等沟通媒介的研究转向对“互联网+”、信息化等网络发展趋势和特性的探讨,沟通关系在此时期也得到了更为细致全面的剖析。

3.家校沟通研究热点的发展脉络

研究者在对家校沟通研究发刊状况及Citespace可视化研究的基础上,结合对所搜集文章内容的分析,归纳出以下脉络。

21世纪第一个十年(2000—2009年)为家校沟通研究的探索期,国内相关研究少且较为基础,多关注沟通过程中的双方主体和模式,如改家访为校访[5]、建立“家长代言人”制度[6]等。此外,该阶段对网络媒介在家校沟通中适用的探究刚刚起步,采用网络进行家校沟通的建议最早见于2006年[7],博客、校讯通等媒介在当时被认为是进行家校沟通的有效工具。

2010年后,家校沟通研究迎来发展的黄金时期,按年文献发表量可分为快速发展期和爆发期。在快速发展时期(2010—2014年),家庭与班级间的沟通和交流成为热点问题。随着研究不断深入,对沟通问题及提升策略的研究数量也不断增加。除传统模式创新外,对网络在家校沟通中应用的研究进入探索期,网络与家校沟通关系的研究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现有网络媒介的作用、新兴网络沟通平台的搭建成为该时期研究的新问题。在爆发期(2015—2019年),家校沟通研究的数量大大提升,主要集中在新型技术的应用,积极沟通关系的塑造等。在新型技术的应用上,国内研究者开始重视以微信为代表的网络社交平台在提升家校沟通水平、促进家校合力方面的作用;运动沟通、NLP技术、恳谈会等新方式也成为新型家校沟通方式的一部分。对沟通积极关系建立的探讨也逐步受到关注,平等、尊重、真诚、热心逐渐成为积极沟通关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还有一些如学生心理健康、积极心理学、教育管理者、“独二代”家庭等以往研究未曾关注的因素也逐渐进入研究视野。可见近5年对家校沟通的研究范围越来越广,并关注了更多教育和社会现象。

三、家校沟通研究的不足与展望

1.理论反思与建构

当前,家校沟通研究的理论不足。国内关于家校沟通尚未形成统一的定义,对家校沟通理论内涵的探究还不够深入。此外,国内学者在开展家校沟通研究时的视角仍局限于将其视为家校合作研究的附带品,即影响家校合作的重要因素之一,很少对家校沟通的概念内涵及其特征进行深入探讨。家校沟通的要素有哪些?每种要素在结构中发挥着怎样的作用?如何使这些要素组合实现效果的最大化?如何通过操作化使其直接影响或落实到真实教育情境以促进学生发展?这些都有待进一步研究与探讨。

2.学生的主体作用以及良好沟通关系的建立

作为家庭教育系统和学校教育系统的直接参与者,学生天然受到这二者的影响。传统研究多考察“家长—教师”“家长—学生”“教师—学生”等单向沟通格局下的教育效果,学生长期处于消极被动地位,参与度不高,难以积极真实地表达自己的意愿。当二者沟通后所采取的教育措施与作为主体的学生的情况不符甚至冲突时,教育的正向作用将无法有效发挥,甚至对学生的学业或心理发展造成难以修复的伤害。因此,如何营造和谐的家校沟通关系,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沟通过程,值得研究者进一步思考。

3.对家校沟通策略有效性的探讨

许多研究者已开始关注良好的家校沟通模式提出了构建策略,阐述了家长和教师在沟通过程中应具备的态度和社交技巧。然而,这些策略是否具有操作性?在真实的沟通情境中能否发挥所期待的教育效果?研究者在加大对家校沟通策略有效性的研究力度,给出自己设计的家校沟通模式的同时,也应对其作用和评价加以分析,为探讨有效家校沟通的要素与模式积累经验。

4.新型沟通模式之家校网络沟通

(1)网络沟通的模式探究。与传统家校沟通不同,网络媒介兼容了大众传播和人际传播的特点。在网络沟通中,学校和班级既拥有向所有家长传递教育管理信息的能力,又可以与家长实现实时一对一、一对多,甚至多对多的沟通和交流。此外,网络媒体多种多样,家校间可选择的沟通方式也越来越丰富,这一切都要求研究者对网络时代下的家校沟通模式和规律进行新一轮的探讨。如何才能使网络更好地促进家校沟通和教育合力的提升?何种网络沟通方式所带来的教育效果更好?应如何构建一套家校网络沟通体系?是基于已有的社交平台?还是由教育部或学校出面构建独特的家校沟通系统?这一系列的问题都将是未来研究需要的。

(2)网络沟通的技巧和方式。与传统沟通方式不同,网络空间作为一种独立于物质世界和精神世界的第三空间,研究其中的行为和问题不能完全照搬过去已有的范式。除传统家校沟通中适用的人际技巧外,在家校網络沟通时是否需要交流者考虑网络空间的特征而调节自己的沟通策略和技巧,值得研究者关注。

(3)网络沟通所带来的教师压力。与传统家校沟通相比,采取网络进行家校沟通,一方面可以极大地便捷家长和教师之间的交往行为,但从另一方面来说,也加大了教师的工作压力。由于沟通成本的降低,当家长遇到教育问题时,可以选择通过网络一对一地向教师求助,这必然会极大地增加教师的工作量。教师在课后的时间和精力是有限的,在这段时间内被要求解读家长对学生教育的困惑和问题,无疑将带来一种脱离课堂的新型压力。这种伴随网络而来的职业压力已在其他行业中有所体现,教师如何妥善处理线上沟通所带来的工作与休息之间的平衡,是一个正在兴起的家校沟通的新问题。

参考文献

[1]习近平在全国教育大会上强调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发展道路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N].人民日报,2018-09-11.

[2]新时代对家庭教育有哪些新要求[J].少年儿童研究,2019(6):78-79.

[3]米欣.近二十年产业技术研究院研究的现状、热点与前沿趋势——基于CNKI 1999~2018年文献的知识图谱分析[A].中共沈阳市委、沈阳市人民政府、国际生产工程院、中国机械工程学会.第十六届沈阳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经管社科)[C].中共沈阳市委、沈阳市人民政府、国际生产工程院、中国机械工程学会:沈阳市科学技术协会,2019.

[4]张勤,马费成.国外知识管理研究范式——以共词分析为方法[J].管理科学学报,2007(6):65-75.

[5]郑祥震.校访——一种新的家校沟通方式[J].教学与管理,2005(14):35-36.

[6]金绍荣,王德清.“家长代言人”制度:家校沟通与合作的有效途径[J].教学与管理,2006(8):27-29.

[7]张传鹏,刘炜.搭建起家校沟通的虹桥[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6(2):54-56.

(责任编辑 姚力宁)

作者:丁峰 李玉华

上一篇:鲁迅与孔乙己论文下一篇:环境保护低碳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