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梗后心绞痛相关医学论文

2022-04-25

[摘要]目的探讨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后ST段回落不良的相关因素及临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284例急性心肌梗死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患者心电图及临床资料,分为ST段回落(STR)组193例和ST段回落不良(STNR)组91例。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心梗后心绞痛相关医学论文(精选3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心梗后心绞痛相关医学论文 篇1:

心梗后心绞痛相关因素的分析

【摘 要】 目的:对急性心肌梗死后心绞痛相关的因素进行探讨。方法:對2009年到2012年我院所收治的100例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对这些患者的性别、年龄、发病时间、发病诱因、梗死部位、梗死前心绞痛、心功能、溶栓、心率失常以及合并症对心绞痛的影响进行总结。结果:这100例的患者中有29名发生过心绞痛,发生率为29%,患者的性别、年龄以及心率失常与发生心绞痛没有明显的关系,P>0.05;梗死前心绞痛、心功能、溶栓、高血压以及ECG的有无异常Q波与心绞痛的发生有着明显的关系P<0.05;结论;对心肌梗死后的患者发生心绞痛的相关因素进行充分的了解以及正确的分析,并且及时的进行正确治疗,对患者的预后进行有效的改善。

【关键词】 心肌梗死 心绞痛 相关因素

所谓的心肌梗死后心绞痛指的就是急性心肌梗死发生后的一天到56天之内,再次出现了心绞痛的症状,这主要是因为用于供血的冠状动脉发生了阻塞,产生了过多的多肽类的致痛物质或者是代谢所产生的堆积物刺激了末梢神经,从而产生了痛觉,除此之外,还有可能是因为部分冠状动脉因为供血不足而引发的病变。如果心肌梗死后的患者经常性的出现心绞痛的症状,一定要特别的注意,因为频繁的发生心绞痛及其容易出现心肌再梗或者是猝死的情况。心绞痛的发生率是非常高的,平均每一百个心肌梗死的患者中会有二十个到六十个患者出现心绞痛的症状。当心绞痛发生时,会降低患者的自理能力,情绪非常的不稳定,心肌的耗氧量不断的增加以及会出现烦躁不安的现象,因此对心绞痛应该起到足够的重视。本文对我医院2009年到2012年收治的心肌梗死后心绞痛患者的相关因素进行分析,现分析的结果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的资料

患者总共有100例,全部都是我院进行收治的心肌梗死患者,对入院的患者病史进行全面的询问、心电图检查、体格检查以及心肌酶学生化检查证实。在这100名患者中有男性患者有76例,女性患者有24例,年龄最小的患者是38岁,年龄最大的患者是74岁,平均的年龄是54岁,平均病程为(19±11)d。如果以心功能Killip为基准进行分级,那么有61例一级者,27例二级患者、6例三级患者和6例四级患者。24例下壁梗死患者,54例前壁梗死患者,17例下、前壁复合梗死患者,7例无Q波梗死患者。67例各种心律失常的患者,37例合并糖尿病的患者,49例高血压的患者31例心肌梗死前心绞痛,这100例患者中采用溶栓进行治疗的有53例。

1.2 相关因素的指标

对这100名心肌梗死的患者的年龄、发病诱因、性别、时间、梗死的部位、心功能、心肌梗死前心绞痛、合并症以及心率失常对心绞痛的影响进行分析。

1.3 统计的方法

使用SPSS11.0软件行统计学分析,t检验对组间统计学进行分析;计数的资料用卡方进行检验,以P<0.05,差异显著,有统计学的意义。

2 结果

2.1 心绞痛的发生几率

共100例患有心肌梗死的患者,其中有29例发生了心绞痛,因此发生率为29%。

2.2 心绞痛相关因素的分析

在这100例患者中,有20例患者是具有诱因的,50%以上的患者都是自发性的心绞痛。心肌梗死后7天之内发生心绞痛的患者有20例,7天到14天之内的患者有7例,14天以后发生的患者只有2例。心绞痛发作时ECG的表现:25例患者原部位供血不足,5例患者远部位缺血,20例患者ST段加重抬高或者再次抬高,其中有3例患者兼有两种异常的ST段,15例患者ST段缺血型下移。患者的性别、年龄和心律失常等状况与发生心绞痛没有明显的关系,P>0.05。患者在发生心绞痛的时候,下壁、前壁、中壁复合型梗死发生心绞痛的几率要明显的高于下壁梗死、前壁梗死和有Q波梗死,P<0.05;使用溶栓对患者进行治疗的情况,使用溶栓治疗之后,心绞痛的发生率要远远的高于常规治疗和溶栓后未再通,P<0.05;当心肌梗死的患者患有合并高血压和梗死前心绞痛时,其心肌梗死后心绞痛的发病几率要高于合并此类症状的患者,P<0.05;当心功能大于二级时,患者的心绞痛发生几率要高于≤二级的患者P<0.05.。所以高血压、溶栓、心肌梗死前心绞痛、ECG是否具有异常Q波以及心功能都与心绞痛的发生几率有着明显的关系,P,0.05。

3 讨论

当发生急性心肌梗死之后的一个月内反反复复发作的心绞痛就是心肌梗死后心绞痛,梗死后心绞痛是十分严重的,具有潜在的危险性。心肌梗死后的心绞痛是一种十分严重的心绞痛的发作形式,心绞痛的发生几率比较高。而且还非常的严重,容易使心肌梗死的范围扩大或者是再次发生心肌梗死的情况,预后很差,及其容易出现猝死和心率失常的情况,引起了越来越多的人的重视。本文中的心绞痛发生率是29%,与文献报道中的相差无几,本文的结果说了患者的性别、心率失常和年龄与心绞痛的发生率没有明显的关系P>0.05;而心绞痛发生率比较高的无疑是复合壁和前壁梗死的患者,复合壁梗死的患者发生心绞痛的几率又要远远的高于其他的患者,P<0.05;心肌梗死在发生的早期有无溶栓治疗,对于心绞痛的发生率也是有一定的影响的,溶栓再通的心绞痛发生几率要明显的高过常规的治疗和溶栓后没再通,P<0.05;心肌梗死前心绞痛以及心功能的减退都是容易发生心肌梗死后心绞痛的重要因素,P<0.05无Q波梗死发生心绞痛的几率要明显的高过Q波梗死发生率,具有高血压的患者心绞痛的发生率要明显的高过没有高血压的患者,P<0.05。因此,了解这些因素在针对心肌梗死后心绞痛的治疗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可以为早期预防心绞痛的发生及时的采取措施,并且可以有针对性的进行治疗,对于患者的预后改善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付丽新.急性心肌梗死后心绞痛78例原因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 2009(03) .

[2]刘忠民,刘海波,王育珊.青年与老年急性心肌梗塞临床差异性探讨[J]. 吉林医学. 2000(04) .

[3]张石革,马国辉. 氯吡格雷用于ST段抬高急性再发心梗获得全面新试验证据[J]. 中国医院用药评价与分析. 2006(01) .

[4]李延芳.梗死前心绞痛对急性心肌梗死面积及近期预后的影响[J]. 中国医疗前沿. 2010(20) .

作者:胡建波

心梗后心绞痛相关医学论文 篇2:

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后ST段回落不良的相关因素及短期预后

[摘要] 目的 探讨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后ST段回落不良的相关因素及临床预后。方法 回顾性分析284例急性心肌梗死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患者心电图及临床资料,分为ST段回落(STR)组193例和ST段回落不良(STNR)组91例。 结果 STNR组和STR组合并糖尿病、前壁心肌梗死、梗死前心绞痛、心功能Killip>II级的比例及Q波计数、心率、血糖、CK-MB、纤维蛋白原、Gensini评分、发病至再灌注时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前壁心肌梗死、心功能Killip II级、发病至再灌注时间是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后发生STNR的独立危险因素,梗死前心绞痛为保护因素(P<0.05)。STNR组梗死后心绞痛、心力衰竭、恶性心律失常、死亡、总心脏不良事件发生率显著高于STR组,住院时间显著长于STR组,两组左室射血分数、左室收缩末期内径、左室舒张末期内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急性心肌梗死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患者前壁心肌梗死、梗死前心绞痛、心功能Killip>II级以及发病至再灌注时间与术后STNR密切相关,STNR患者术后心脏不良事件发生率高,预后不佳。

[关键词] 急性心肌梗死;心电图;ST段回落不良;经皮冠状动脉介入

[Key words] 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 Electrocardiogram; ST segment non-resolution; 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

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发病12 h内均具有机械性再灌注的指征,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治疗已经被广泛应用于急性心肌梗死的救治中。ST段抬高心肌梗死在介入治疗后罪犯血管血流达TIMI 3级但仍不能认为心肌缺血状态得到积极改变,部分患者心肌仍可能独立于TIMI血流分级之外存在微循环障碍,心肌缺血状态持续,而心电图表现为介入治疗后ST段回落不足50%,称为ST段回落不良(STNR)[1-3]。有调查显示,STNR与患者近期、远期心脏不良事件和死亡率有关[4-6]。本文对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后ST段变化差异相关因素及其对近期临床预后的影响进行分析研究,为临床判断和及时干预提供参考依据。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收集2011年1月~2013年12月在我院住院的首次发病ST段抬高型急性心肌梗死并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患者284例,男179例,女105例,年龄35~78岁,平均(62.93±8.93)岁。梗死部位:前壁196例(前壁68例,广泛前壁45例,前间壁43例,前壁合并下壁40例),非前壁88例(下壁35例,下后壁24例,高侧壁19例,下壁合并右心室10例)。纳入标准:胸痛入院,胸痛持续≥30 min;心电图符合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表现,至少2个相邻导联ST段抬高≥0.2 mV;发病12 h内进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后罪犯血管残余狭窄<30%,TIMI血流达到3级[7]。排除标准:已行溶栓治疗者;既往陈旧性心肌梗死史或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史;完全性左束支传导阻滞、安装起搏器、预激综合征等影响ST段疾病;急性感染、恶性肿瘤、肝肾功能异常、凝血功能异常;临床资料不完整者。根据手术前后心电图变化分为ST段回落(STR)组193例(67.96%)和ST段回落不良(STNR)组91例(32.04%)。

1.2心电图分析

由心电图专业医生阅读术前及术后1 h内18导联心电图,以TP段为等电位线,J点后60 ms处起,前壁梗死测量V1~V6、aVL导联,非前壁梗死测量Ⅲ、aVF、V5~V9导联的ST段抬高幅度,mm为单位,以ST段抬高幅度最大导联为准。STR率=(术前相应导联ST段抬高值-术后相应导联ST段残余抬高值)/术前相应导联ST段抬高值×100%,STR率≥50%为STR,<50%为STNR。两位专科医生独立分析,不一致处共同讨论或第3位核定。

1.3研究方法

所有患者均接受常规术前检查和预处理,在发病12 h内进行股动脉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后常规抗凝、调脂、扩血管等药物治疗。收集患者年龄、性别、病史、梗死部位、Q波计数、术前的血糖、心率、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纤维蛋白原、梗死前心绞痛、心功能Killip分级、Gensini评分及发病至再灌注时间等临床资料,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以上因素与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后STNR的关系。收集术后住院期间临床预后即心脏不良事件包括梗死后心绞痛、心力衰竭、心房纤颤、恶性心律失常、心血管病相关死亡、住院时间,术后1个月超声心动图检查结果。

1.4 统计学处理

所有数据录入计算机建立数据库,采用SPSS18.0进行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单因素分析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单因素分析采用t检验,多因素分析采用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两组患者临床资料比较

STNR组和STR组合并糖尿病、前壁心肌梗死、梗死前心绞痛、心功能Killip>II级比例及Q波计数、心率、血糖、CK-MB、纤维蛋白原、Gensini评分、发病至再灌注时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STNR相关因素多因素分析

将表1有统计学意义的相关因素带入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校正其他因素,前壁心肌梗死、心功能Killip>II级、发病至再灌注时间是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后发生STNR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梗死前心绞痛是保护因素(P<0.05),见表2。

3讨论

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约50%在发病后1h在未接受抢救情况下死亡,死亡率极高严重威胁患者生命[8]。急性心肌梗死的抢救争分夺秒,发病12 h内在首诊具备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条件下及早完成介入球囊扩张罪犯血管使心肌获得再灌注,改善梗死部位心肌血液循环,临床预期应使血流恢复TIMI 3级[8]。术前心电图显示ST段抬高程度将在术后随着心肌再灌注改变缺血缺氧状态而明显回落,但临床上存在部分血流评估良好而心肌微循环恢复不良的患者,术后1 h内心电图可见ST段抬高降幅不足术前50%。本研究回顾分析的284例患者中91例发生ST段回落不良(STNR),占32.04%,国内研究均表明介入治疗后存在较高发生率STNR,为30.5%~42.9%[9-11]。

心电图所反映的STNR采用心肌声学造影可见左室功能和心肌微循环障碍表现,呈现心肌水平的再灌注障碍,与灌注血流评级无明显相关,且逐渐被临床重视。心电图作为简单、无创、便利的优势可迅速及时进行评价,具有良好的临床实用价值。国内研究中,STNR患者术后住院期间和随访1年心绞痛、心律失常、再发心梗、心源性猝死等不良事件发生率均明显高于ST段回落良好患者,不良事件发生风险约增加3~5倍[5,6]。本研究对284例患者住院期间预后结果进行分析,STNR组梗死后心绞痛、心力衰竭、恶性心律失常、死亡、总心脏不良事件发生率显著高于STR组,其中总心脏不良事件发生率约为STR组的4倍,近期临床预后明显降低,住院时间明显延长,表明患者术后心脏功能恢复效果较差,不仅康复难度大,还增加患者身体痛苦、经济和精神负担。

STNR患者预后不佳,但早期诊断和干预仍可增加患者心肌获益,促进术后功能恢复。本研究对STNR相关临床因素进行分析,合并糖尿病、前壁心肌梗死、梗死前心绞痛、心功能Killip>II级,Q波计数、心率、血糖、CK-MB、纤维蛋白原、Gensini评分高,发病至再灌注时间延迟均可能与STNR发生有关。其中前壁心肌梗死、梗死前心绞痛、心功能Killip>II级、发病至再灌注时间可能是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后发生STNR的独立危险因素。心电图出现病理性Q波是诊断心肌梗死的指标之一,Q波计数增加表明患者冠状动脉狭窄范围、程度加重,梗死面积范围更广,Gensini评分高,同时CK-MB、纤维蛋白原等生物标志物明显升高。糖尿病病史、发病时的高血糖对血管毒性作用对心肌微循环可能产生严重破坏导致再灌注不良[12],高血糖病史不利于心肌梗死再灌注预后。而以上因素对STNR发生的影响需要多因素共同作用,不是独立危险因素。

前壁心肌梗死患者由于前壁涉及心室范围大,梗死面积和心室壁应力更高,同时侧支少,导致需氧量供给失衡[13],心肌再灌注效果差而是STNR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前壁可能存在心肌重构造成的左心室肥大等病变,导致ST段回落阈值降低,回落幅度减少[16],也可能是STNR原因之一,应结合其他检查综合分析。心功能Killip>II级患者心脏基础功能差,心肌重构导致心肌耗氧量增加和微循环障碍在发生梗死后可能加重血液灌注需求和阻力,发生心肌水平的再灌注障碍增加STNR风险影响预后[14]。在心肌梗死再灌注治疗中时间是被强调的关键因素,因此延迟接受机械性再通将延长心肌缺血状态和毒性损害过程,心肌细胞及组织结构破坏严重,冠状动脉再灌注后心肌细胞恢复供氧效率降低[15]。术后1个月超声心动图检查结果表明STNR组心脏功能恢复缓慢,效果较STR组差。Marcin等[16]研究结果表明,梗死前发生心绞痛患者术后STNR发生率相对较低,本研究得到相似结果,可能与缺血预适应效应有关,导致梗死部位缺血损伤减轻,有利于术后恢复,本研究结果显示,其可降低STNR发生率可作为保护因素。

综上,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后STNR发生率较高,严重影响预后,前壁心肌梗死、梗死前心绞痛、心功能Killip>II级以及发病至再灌注时间与STNR发生有关,应予以重视采取干预方案改善预后。

[参考文献]

[1] 李美红,王勤,朱强锋. 急性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患者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再灌注时间对ST段回落的影响[J]. 岭南心血管病杂志,2013,19(4):402-404.

[2] 邱俊英,彭清臻. 急性心肌梗死再灌注后心电图ST段回落不良的临床意义及远期预后影响[J]. 内科急危重症杂志,2013,19(1):16-17,20.

[3] 孙王乐贤,赵洁,刘会玲,等. 急性前壁ST段抬高心肌梗死患者的心电图表现及心肌酶峰与近期左心功能的相关性[J]. 中华医学杂志,2014,94(3):187-190.

[4] 张晓丹,赵红丽,李潞. 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患者直接PCI前后Tp-e/QT变化及ST段回落对预后的影响[J].实用医学杂志,2013,29(17):2812-2814.

[5] 李美红,李晓苏,朱强锋.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PCI术后ST段回落不良的影响因素及其预后[J]. 心血管康复医学杂志,2013,22(3):297-299.

[6] 张云,黄文珠,许端敏,等. 急性心肌梗死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后ST段回落不良的相关因素[J]. 中国医药,2013,8(4):448-450.

[7] 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中华心血管病杂志》编辑委员会. 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诊断和治疗指南[J]. 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10,38(8):675-690.

[8] 贾庆哲,朱铁兵,王连生,等. 心率和血压对前壁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病人死亡率的影响[J].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14,12(2):142-144.

[9] 唐良秋,徐新,马绍春,等. 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再灌注早期缺血修饰白蛋白的变化对预后的影响[J].中国心血管病研究,2014,12(2):136-139.

[10] 师树田,聂绍平. 欧美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指南解析[J]. 中国医刊,2014,49(2):98-101.

[11] Brahmajee K,Nallamothu.A race for the base:ST-segment-elevation myocardial infarction systems of care in low- and middle-income countries[J]. Circulation,Cardiovascular Quality and Outcomes,2013,6(1):5-6.

[12] 宋文奇,高航,司志燕. 急性前壁心肌梗死急诊介入治疗患者住院期间心力衰竭原因的分析[J].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2014,16(1):8-11.

[13] 史云桃,蒋廷波. 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患者合并心力衰竭的危险因素分析[J].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2014,16(2):151-154.

[14] 严山,张学锋,田晓沂,等. 血清胱抑素C与介入治疗非ST段抬高型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预后的相关性[J].中华医学杂志,2014,94(1):10-13.

[15] 王小维,贾大林,齐国先. 急性心肌梗死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后早期ST段回落程度的临床价值[J]. 中国医师进修杂志,2013,36(22):23-26.

[16] Marcin Sadowski,Agnieszka Janion-Sadowska,Mariusz Marek,et al. Higher mortality in women after ST-segment elevation myocardial infarction in very young patients[J]. Archives of Medical Science,2013,9(3):427-433.

(收稿日期:2014-04-02)

作者:寿晔 蒋跃绒

心梗后心绞痛相关医学论文 篇3:

两种溶栓方法治疗42例心肌梗死的临床疗效分析

心肌梗死是冠状动脉闭塞,导致供血区域的心肌细胞急性坏死。治疗上应尽快开通血管和再灌注心肌,但静脉溶栓操作简便,在基层医院即可开展,可以尽快挽救心肌梗死者,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资料与方法

2011年5月~2012年5月收治急性心肌梗死患者42例,进行溶栓治疗,均符合中华心血管学会颁布的诊断1,其中男28例,女14例;年龄41~78岁,平均61.45岁;梗死部位:前壁(包括前间壁、广泛前壁):18例,下壁(包括下后壁、下侧壁)13例,下壁+前壁7例,前间壁+高侧壁4例。随机分为阿司匹林组和氯吡格雷组,各21例,两组的年龄、性别、心梗部位等临床情况比较差异性,P>0.05具有可比性。

治疗方法:两组均给予吸氧、心电监护、卧床休息。给予常规治疗,包括降脂、扩张血管、利尿等治疗。在入院30分钟给予静滴生理盐水100ml+尿激酶150万U。在溶栓后2小时后复查心电图,12小时后给予持续5天的低分子肝素钙5000U治疗。①阿司匹林组:给予口服阿司匹林0.3g,1次/日,3天后剂量减少到0.1g,1次/日。②氯吡格雷组:给予口服氯吡格雷300mg,1次日。第2天改为75mg1次/日。

溶栓成功标准2:①用药后胸痛在2小时内迅速缓解或基本消失;②相关导联S-T段持续抬高;③出现再灌注心律失常表现;④血清肌酸磷酸激酶峰值提前在14小时内。具备上述两条或两条以上判断为成功溶栓冠脉再通。

统计学处理:所有数据采用SPSS15.0进行分析处理,均用t检验,以P<0.05为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

溶栓成功情况:阿司匹林组成功12例(57.14%);氯吡格雷组成功15例(71.43%);氯吡格雷组成功率明显高于阿司匹林组,P<0.01具有统计学意义。

两组1个月内发生心血管不良情况比较:氯吡格雷组1个月内在梗死后心绞痛、心律失常、肺水肿、再发心梗和死亡率明显低于阿司匹林组(P<0.01),见表1。

讨论

冠心病死亡的主要因斑块破裂诱发局部血栓形成而发生血管急性闭塞引起急性心肌梗死,并且随着近年来生活水平的提高,发生率越来越高3。目前治疗方法以疏通堵塞的冠状动脉,并尽早再灌注保存坏死心肌,维持心肌功能为主要原则4。

阿司匹林通过阻止血栓素A2(TXA2)的合成,从而抑制血小板合成和释放,其能在消化道迅速被吸收,并且在60分鐘内达到抑制血小板的效果,尤其是在高剂量的情况下,能够抑制血小板聚集并且舒张血管,达到溶栓效果。不过血小板仍可通过A2(TXA2)依赖途径产生聚集和血栓,故用药必须加大量。但是阿司匹林治疗中最大的风险就是发生出血事件,所以在治疗过程中,必须严重控制其剂量,监控血压5

而氯毗格雷不可逆地通过抑制血小板糖蛋白的活化,从而抑制血小板的聚集,同时还能抑制抑制凝血酶和胶原诱导的血小板聚集。本研究表明,其与尿激酶共用,能够提高溶栓效果,且1个月内梗死后心绞痛、心律失常、肺水肿、再发心梗和死亡率等不良情况明显较少,十分适合在基层医院治疗心梗的应用。

参考文献

1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分会,中华心血管病杂志编辑委员会,中国循环杂志编辑委员会.急性心肌梗死诊断和治疗指南[J].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01,29:710.

2中华心血管病杂志编委会.急性心肌梗死溶栓疗法参考方案[J].中华心血管病杂志,1996,24:328.

3秦进侠.急性心肌梗死溶栓治疗的体会[J].陕西医学杂志,2010,39(4):496.

4张军彩,吕军民.疏血通注射液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疗效观察[J].陕西医学杂志,2008,37(8):1059.

5侯伊玲,储毓舜,曾山.不同阿司匹林起始剂量对ST段抬高心肌梗死患者溶栓治疗的影响[J].武警医学院学报,2009,18(2):125-126.

作者:汤志华

上一篇:计算机规范化软件开发论文下一篇:装备制造企业技术创新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