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资助管理实施办法

2023-04-01

第一篇:学生资助管理实施办法

勤工助学实施办法-中国农业大学学生资助管理中心

附件1 中国农业大学本科生勤工助学实施办法

中农大学字〔2009〕12号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加强和规范我校学生勤工助学活动,促进勤工助学活动健康、有序开展,保障学生的合法权益,培养学生自立自强精神,增强学生社会实践能力,帮助学生顺利完成学业,根据教育部、财政部有关文件精神,结合我校实际情况,制定本实施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所称勤工助学活动是指学生在学校的组织下利用课余时间,通过劳动取得合法报酬,用于改善学习和生活条件的社会实践活动。勤工助学是学校学生资助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和资助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有效途径。

第三条 勤工助学活动必须坚持“立足校园、服务社会”的宗旨,按照学有余力、自愿申请、信息公开、扶困优先、竞争上岗、遵纪守法的原则,由学校在不影响正常教学秩序和学生正常学习的前提下有组织地开展。

第四条 勤工助学活动由学校统一组织和管理。学生私自在校外打工的行为,不在本办法规定之列。

第五条

勤工助学工作分校、院二级管理,学生工作处负责管理协调全校勤工助学的总体工作,各学院负责本学院勤工助学的具体工作,有关学生组织配合学校和学院开展工作。

第六条

本办法适用于我校北京地区接受普通高等学历教育的本专科学生。

第二章

职责分工

第七条

学生工作处工作职责:

(一)组织、协调和实施全校的学生勤工助学活动,制定全校学生勤工助学工作实施办法;

(二)编制全校勤工助学经费预算、决算,配合学校财务部门共同管理和使用学校勤工助学专项资金,制订校内勤工助学岗位的报酬标准,并负责酬金的发放和管理工作;

(三)确定校级勤工助学岗位。协调职能部门、教辅单位等校属部门,引导和组织学生积极参加勤工助学活动,做好学生勤工助学活动的指导、服务和保障工作;

(四)指导、协调、监督各学院的勤工助学活动,对各学院负责勤工助学的工作人员进行培训;

(五)开发校外勤工助学资源,积极收集校外勤工助学信息,增加校外勤工助学岗位,并纳入学校管理。

(六)加强对勤工助学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督促学院和用工单位引导学生培养良好的道德修养,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努力在实践中增强才干。对在勤工助学活动中表现优秀的学生予以表彰和奖励。对在勤工助学活动中违反校纪校规的学生,按照学校相关管理规定进行教育和处理。

第八条

学院工作职责:

(一)制定学院勤工助学工作管理细则,编制学院勤工助学工作预算,并报学生工作处备案;

(二)建立、健全本学院学生勤工助学档案,做好学院勤工助学的岗位安排和岗前培训工作;

(三)负责学院用工岗位的审批,审查用工单位(或个人)的用工资格,考核用工单位和参加学生的工作情况;

(四)负责学院内部设立岗位工资的核定和发放;

(五)制定相应的奖励处罚办法,对本学院的学生勤工助学活动进行检查、考核和奖惩。

第三章 校内勤工助学的管理

第一节 岗位管理

第九条 设岗原则

(一)学生参加勤工助学的时间原则上每周不超过8小时,每月不超过40小时。

(二)勤工助学岗位的设立要本着实事求是的原则,不能超额设岗和设立超越学生能力的工作岗位。

(三)勤工助学工作要求在学生课余时间从事,不能影响学生正常的学习和生活。

第十条 岗位类型:勤工助学岗位分为固定岗位和临时岗位。

(一)固定岗位是指持续一个学期以上的长期性岗位和寒暑假期间的连续性岗位;

(二)临时岗位是指不具有长期性,通过一次或几次勤工助学活动即完成任务的工作岗位;

(三)校内勤工助学岗位设置应以校内教学助理、科研助理、行政管理助理、技术服务、后勤服务、治安服务等为主。

第十一条 岗位申请

(一)校内各职能部门、教辅单位设立的岗位,用工单位填写《勤工助学固定岗位申请表》或《勤工助学临时岗位申请表》,经本单位负责人审核,报学生工作处审批后开设。

(二)各学院内部设立的岗位,用工单位填写《勤工助学固定岗位申请表》或《勤工助学临时岗位申请表》,经本单位负责人审核,报本学院学生工作组审批后开设。学院开设的岗位应报学生工作处备案。

(三)每学期初统一进行固定岗位的申请审批工作。固定岗位的有效期为一年,到期应重新审批。

第十二条 岗位聘用程序

(一)申请参加勤工助学的学生需填写《学生勤工助学申请表》,向学生工作处或学院提出申请。

(二)学生工作处或学院依据用工单位的勤工助学岗位需求,推荐符合要求的学生,并配合有用工单位进行选拔录用。

(三)用工单位对确定录用的学生进行岗前培训后,学生方可上岗工作。 第十三条

勤工助学岗位聘用原则上一人一岗,应优先考虑家庭经济困难学生。

第二节 工资管理

第十四条

资金来源

(一)学校职能部门设立的勤工助学岗位,工资由学校(或学院)支付;

(二)教学科研单位、教辅单位设立的勤工助学岗位,工资由学校(或学院)和用工单位各按照50%的比例共同支付;

(三)独立核算单位设立的勤工助学岗位,工资全部由用工单位支付。 第十五条

工资标准

(一)校内固定岗位按月计酬。学生每月工作时间应在25小时以上,不超过40小时。每月工资最低标准为400元,可依据工作难易程度向上浮动。

(二)校内临时岗位按小时计酬。每小时酬金一般不低于每小时12元。 第十六条

工资发放

(一)学生工作处负责学校各职能部门、各教辅单位开设的勤工助学岗位工资的核定和发放;

(二)各学院负责本学院内部各单位勤工助学岗位工资的核定和发放;

(三)勤工助学每月工资应在下月上旬通过银行卡发放。

第三节 用工单位的管理职责

第十七条 各用工单位需安排专人负责本单位学生勤工助学工作的管理,制定本单位用工计划,做好本单位用工考勤记录,按时报送本单位勤工助学工资报表。

第十八条 上岗同学须经学生工作处或学院推荐和备案,用人单位不得自行安排学生上岗。

第十九条

各用工单位报送的工资报表为书面版和电子版两种形式,每月20~25日报送到学生工作处或相关学院。

第二十条

用工单位应定期开展关于勤工助学的规章制度及各岗位职责的用工培训,保证参与勤工助学的学生有效地完成工作。

第二十一条

用工单位不得随意扣罚学生勤工助工资,各单位一律不得进行二级分配。

第二十二条

用人单位不得无故延长学生勤工助学时间,不得将职工的工作任务转嫁给勤工助学的学生。

第四章 校外勤工助学的管理

第二十三条

凡属国家法律、法规许可的各种营利性法人实体、企事业单位、劳务服务的社会团体,遵守国家法律、愿意服从学校管理、遵守学校有关规定的个人,可以申请办理用工登记手续。

第二十四条

校外用人单位(或个人)须实事求是地向学校、学生介绍自己情况;校外用人单位必须提供法人资格证书副本、主管部门证明等相关材料。

第二十五条

校外勤工助学酬金标准不应低于当地政府或有关部门规定的最低工资标准,由用人单位、学校与学生协商确定;用人单位应为学生办理安全保险,并对发生工伤的学生参照《劳动法》有关规定给予补偿。

第二十六条

校外用人单位(或个人)应保护勤工助学学生的健康和安全,努力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工作条件;对于有特殊要求的工作,校外用人单位(或个人)应对学生进行岗前培训。

第二十七条

校外用人单位(或个人)须在学校政策指导下选择学生;须如实向学校总结评价学生工作情况及劳动表现。

第五章 法律责任

第二十八条 学生在校内开展固定岗位勤工助学活动的,由用工单位与学生签订学校统一格式的勤工助学协议书。校内临时岗位勤工助学活动一般不签订协议。

第二十九条

学生在校外开展勤工助学活动的,学生工作处代表学校与用人单位和学生三方签订具有法律效力的协议书。签订协议书并办理相关聘用手续后,学生方可开展勤工助学活动。

第三十条

勤工助学协议书必须明确各方的权利和义务,明确开展勤工助学学生如发生意外伤害事故的处理办法以及争议解决方法。

第三十一条

在勤工助学活动中,若出现协议纠纷或学生意外伤害事故,协议各方应按照签订的协议协商解决。如不能达成一致意见,按照有关法律法规规定的程序办理。

第三十二条

勤工助学活动必须遵守国家法律、法规,不得聘用学生从事任何形式的违法活动;不得组织学生参加有毒、有害和危险的生产作业以及超过学生身体承受能力、有碍学生健康的劳动。

第三十三条 学生的权利和义务

(一)权利

1. 在国家政策指导下,选择工作岗位的权利; 2. 接受学校各项指导、享受学校提供有关服务的权利; 3. 通过各种方式解决与用工单位(或个人)劳动争议的权利; 4. 拒绝从事国家规定禁止的特殊工作的权利。

(二) 义务

1. 上岗前进行登记和参加培训的义务;

2. 在勤工助学过程中遵守国家的法律法规、遵守学校及用人单位的规章制度,履行勤工助学协议的义务;

3. 自觉加强品德修养、信守合同、维护国家利益并做到明礼诚信,勤俭自强,自尊自重,自觉维护学校名誉的义务;

4. 实事求是向学校及用工单位(或个人)介绍自己情况的义务; 5. 参加勤工助学活动不影响学习的义务;

6. 参加勤工助学活动不影响其他学生正常的学习和生活的义务。

第六章

附则

第三十四条

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施行,其他学校有关规定与本办法不一致的,以本办法为准。

第三十五条

本办法由学生工作处负责解释。

第二篇:利济中心小学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实施办法

为切实保障农村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公平接受教育的机会和权利,促进教育均衡发展,进一步做好资助工作,实施办法如下:

一、帮扶对象。家庭贫困学生中的下列情况:

1、革命烈士子女

2、孤儿

3、残疾人(父母均残疾或其中一人残疾且家庭无经济来源)子女或学生本人为残疾;

4、父母一方去世且家庭无经济来源的学生;

5、家庭人均收入低于当地最低生活保证的学生及由于家庭成员常年有病,或因其他灾害造成家庭生活水平明显低于当地最低生活保障线的学生。

6、家庭无经济来源:农村,指父母没有从事种植业、养殖业、加工业、服务业,只有口粮收入;城镇,指父母下岗、劳动能力较差。

二、帮扶程序

家庭贫困学生助学金的审批、发放由县帮扶贫困中小学生领导小组办公室统筹,区教育局具体操作,学校负责本单位家庭贫困学生的调查、申报及助学金发放工作。资金必须坚持“扶持贫困、公正客观、保证效益”的原则。

(一)审批程序

1、每学期开学初,学校召开学生大会、学生家长(监护人)会,把帮扶家庭贫困生的对象、标准、程序等向家长(监护人)及社会公开。

2、由学生或学生的监护人自愿向所在学校提交书面申请,并将能证明申请理由的有效证件交申请学校。需提供的主要证件为;

革命烈士子女,需民政部颁发的《革命烈士证明书》 孤儿,需村民委员会(户口所在单位)出具的证明。

残疾人子女,需中国残疾人联合会颁发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证》

父母一方去世且家庭无经济来源的学生,需村民委员会(户口所在单位)出具的证明。 家庭人均收入低于当地最低生活保证的学生及由于家庭成员常年有病,或因其他灾害造成家庭生活水平明显低于当地最低生活保障线的学生,城镇户口的需提供《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证》和居委会出具的家庭贫困情况证明书。农村户口的需提供村民委员会(户口所在单位)出具的家庭贫困情况证明书。

3、由班主任在调查了解的基础上,填写《帮扶贫困中小学生助学金申请表》中的相应栏目。

4、由学校依据学生或学生家长的申请和班主任意见,深入到学生家长(监护人)所在单位(村),学生家庭进行调查了解。由学生家长(监护人)所在单位(村)在《帮扶贫困中小学生助学金申请表》的相关栏目中填写意见。学校在综合平衡的基础上填写意见并报新源县帮扶贫困中小学生领导小组办公室。

(二)发放程序

助学金划拨到学校5日内,各学校给被帮扶学生家长(监护人)发领导小组办公室通知书,告知学生家长(监护人)助学金发放金额、时间及相关事项。

三、助学金的使用、管理与监督

家庭贫困学生助学金主要用于补助家庭贫困学生的生活费及其他学生用品费。 资金严格按照“专户储存、专人管理、单独设帐、专项核算、专款专用”的原则,做到领导认识到位,管理措施得力,财务制度健全,取得显著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班主任要做好家庭贫困学生助学金使用的指导工作,学生的每笔支出必须有班主任签名。每学年结束,学校将助学金余额发放给学生本人,学生领取助学金时,要登记签名。

学校必须无条件接受审计、监察、财政、教育等部门的检查和监督,在专项资金实施过程中,对出现的违反财经纪律、虚报冒领、挪用或变更资金用途情况,视其情节,将追究有关人员的责任。每学期结束后,学校要将学生助学金使用情况明细账书面通知学生家长,上报县教育局,接受社会监督。

第三篇:杭州大学生创业资助资金实施办法(本站推荐)

杭州市大学生创业资助资金实施办法

(征求意见稿)

为进一步规范大学生创业资助资金的申报程序和使用管理,根据•杭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杭州市大学生创业三年行动计划(2017—2019年)‣(杭政办函„2017‟122号)文件精神,结合工作实际,特制定本办法。

一、资金来源

杭州市本级和区、县(市)财政每年安排一定数额专项资金用于资助符合条件在杭州市创业的大学生。

二、适用范围

本办法适用于大学生创业项目无偿资助和扶优资助。 对参加杭州市政府主办的大学生创业大赛并获奖的创业项目及选拔列入“杭州市大学生杰出创业人才培育计划”培育对象的创业大学生,有关资助按相关文件规定执行。对大学生创业经营场地的资助,由各区、县(市)根据情况制订具体的实施细则。

三、项目无偿资助

(一)资助对象及条件

项目无偿资助对象为在杭普通高校在校生及毕业后五年内(从毕业证书的签发之日算起)的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在杭州

— 1 —

市范围内创办企业(以在2008年1月1日以后取得工商营业执照为准),且必须符合以下条件:

1.创业项目应符合我市产业发展导向。申请资助企业注册满3个月以上。

2.大学生担任企业法定代表人并依法在该企业缴纳社保,且大学生创业团队核心成员出资总额不低于注册资本的30%。

3.在杭普通高校在校生申请创业资助资金的,必须持有在校期间接受孵化的证明,并且是在杭州市落地转化的创业项目。

4.申请资助的大学生创业者或创业企业应具有良好的信用状况。

5.申请企业和大学生创业者(含法定代表人及大学生股东)未获得大学生创业项目资助、留学生创业项目资助等专项资金(经费)项目资助

(二)申请流程

1.申请。符合条件的申请人填写申请表、准备相关材料,向纳税地人力社保局提出申请。

2.审核。区、县(市)人力社保局、财政局对大学生创业无偿资助申报项目进行初审,经实地考察后共同签署初审意见,并在每季度第3个月25日前将申报材料汇总上报市人力社保局,市人力社保局对申请人及其申报项目进行形式审查。

3.评审。市人力社保局和财政局等部门一般每季度第一个月组织专家评审会,评审上季度受理的项目。对四区三县、市 — 2 —

的申报项目可以根据申报情况在当地集中组织评审。评审专家根据创业团队及其投入、创新能力与科技含量、商业模式与市场前景、可行性及经济社会效益等方面进行评分。对60分以上的项目分为六个等级进行资助:2万元、5万元、8万元、10万元、15万元和20万元。

4.公示。对拟资助对象和资助金额在杭州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网上进行公示,项目申请受理部门在拟资助对象的单位或所在社区同步进行公示,公示期为5天。

5.公布。经公示无异议的,由市人力社保局、财政局联合发文公布。

6.拨付。主城区范围内(上城区、下城区、江干区、拱墅区、西湖区、杭州高新开发区(滨江)、杭州经济开发区、杭州西湖风景名胜区、杭州大江东产业集聚区)创业项目无偿资助金额由市、区两级财政各承担50%;四区三县(市)创业项目无偿资助金额由当地财政按承担,并由市财政再按当地财政项目无偿资助额50%的标准给予追加资助。区、县(市)财政局在收到市本级资助资金后一般应于15个工作日内将市本级资助资金及时、足额拨付至各受助企业,不得截留、挪用市本级资助资金。

(四)申报材料

1.杭州市大学生创业项目无偿资助申请表(附件1); 2.杭州市大学生创业项目无偿资助项目情况表(附件2); 3.申请大学生创业项目无偿资助项目简介(需单位盖章),

— 3 —

主要内容为:企业概况、创业团队及其投入、创新能力与科技含量、商业模式与市场前景、预期的经济和社会效益等;

4.大学生法定代表人和出资大学生股东的身份证明、户籍、学历证明复印件,需核对原件(在校生提供校方出具的在校生证明及在校接受项目孵化证明原件);

5.企业工商注册登记证明、公司章程复印件,需核对原件; 6.最近三企业资产负债表、利润表和纳税证明(原件); 7.如企业变更,还须提供工商变更证明;

8.具有代表性的产品订单(销售)合同(复印件); 9.员工花名册;

10.其他能证明公司技术、经营情况等方面的材料(如:专利、软件著作权等)。

(五)其他

1.对市场前景好、科技含量高、我市急需引进的大学生创业项目,可采取“一事一议”的办法,经市人力社保局、财政局等相关部门审核和专家评审后,最高给予50万元的项目无偿资助。申请“一事一议”资助的创业项目,填写•杭州市大学生创业项目无偿资助申请表‣,由市人力社保局、财政局统一组织评审认定,申请流程和申报材料参照上述条款。

2.获资助大学生创业企业变更注册地址,若资助资金涉及不同城区的,按其变更后的纳税地落实资助资金。

四、扶优资助

— 4 —

(一)资助对象及条件

资助对象为杭州全市范围内大学生创业企业(在2008年1月1日以后取得工商营业执照,且企业成立时间距离法定代表人毕业时间不超过5年),且必须符合以下条件:

1. 年税收100万(含)以上或带动就业100人(含)以上(以企业年均参保人数为准);

2. 申请资助的大学生创业者或创业企业应具有良好的信用状况。

3.申请企业和法定代表人未享受过大学生创业项目扶优资助。

(二)资助金额

经市人力社保局、市财政局审定,由市财政给予一次性10万元资助。

(三)申请流程

1.申请。申请人于每年6月25日之前向企业纳税所在区、县(市)人力社保局提出申请。

2.审核。区、县(市)人力社保局受理并会同当地财政(地税)部门对申报材料进行初审,经实地考察并共同签署初审意见后,在每年8月25日前将申报材料报送市人力社保局。

3.审定。市人力社保局、财政局对上报材料进行审定,原则上每年集中进行一次。

4.公示。对拟资助企业在杭州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网上

— 5 —

进行公示,受理部门在拟资助企业所在社区同步进行公示,公示期为5天。

5.公布。经公示无异议的,由市人力社保局、财政局联合发文公布。

6.拨付。市财政局将资助资金全额拨付到区、县(市)财政局,由区、县(市)财政局将资助资金拨付至受助企业。

(四)申报材料

1.杭州市大学生创业企业扶优资助申请表(附件3); 2.法定代表人和出资大学生股东的身份、户籍、学历证明(复印件,需核对原件);

3.企业工商注册登记证明(复印件,需校对原件); 4.企业上资产负债表;

5.税务部门开具的的企业上完税证明; 6.员工花名册。

五、监督与管理

(一)市人力社保局、财政局负责创业资金使用的管理监督和绩效评估工作。

(二)大学生创业企业提供的申报材料须按要求准确如实填写,并由法定代表人签名并加盖单位公章。

(三)受资助对象应履行以下义务:

1.对获得的创业资金加强财务管理,资助资金应用于经营成本、研发成本等实施项目的相关费用,不得用于与生产经营 — 6 —

无关的个人消费支出。

2.获得项目无偿资助的,自资金拨付之日起半年内应向区人力社保局、财政局递交资金使用情况的财务报告和项目运行情况报告;

3.接受有关部门对资助资金使用情况的监督检查和审计。

(四)大学生创业企业获得资助的两年内(以资助文件印发之日算起)变更法定代表人或变更股权后不符合大学生创业资助条件的,不再享受本资助办法。

(五)在资金拨付过程中,被举报投诉的大学生创业企业资助项目,资助资金暂缓下拨,待调查清楚后确定;已经拨付的按相关规定进行处理。

(六)资助对象须诚实创业,遵纪守法,如采取弄虚作假方式,骗取创业资金的,将纳入“杭州信用”管理系统黑名单,并按照国家•财政违法行为处罚处分条例‣的有关规定,由市财政、审计、监察机关作出相应处理。涉嫌犯罪的,依法移交司法机关处理。

(七)负责创业资金管理的工作人员违反本办法,滥用职权、玩忽职守、徇私舞弊的,由市财政和监察机关等按照•财政违法行为处罚条例‣对责任人进行处理。涉嫌犯罪的,依法移交司法机关处理。

(八)创业资金属专项经费补助,按•企业财务通则‣(财政部令第41号)的有关规定,作为企业收益处理。

— 7 —

六、附则

(一)本办法中的高校毕业生,是指全日制普通高等学校专科以上毕业生。经教育部学历学位认证的留学回国人员,取得高级以上职业资格证书的技工院校毕业生,特殊教育院校职业教育类毕业生同等享受高校毕业生创业政策;高级工、技师培养阶段的技工院校全日制在校生同等享受在校大学生创业有关政策。经教育部学历学位认证的外籍大学生和港澳台大学生同等享受高校毕业生创业政策。

(二)本办法由市人力社保局、财政局负责解释。

(三)各区、县(市)可以参照本办法制订相关大学生创业资助资金实施办法。

(四)本办法自2018年*月*日起施行。原•关于印发†杭州市大学生创业资助资金实施办法‡的通知‣(杭人社发„2013‟651号)和•关于印发†杭州市大学生创业企业扶优资助实施办法‡的通知‣(杭人社发„2014‟503号)同时废止。

附件:

1.杭州市大学生创业项目无偿资助申请表 2.杭州市大学生创业项目无偿资助项目情况表 3.杭州市大学生创业企业扶优资助申请表

— 8 —

第四篇:优秀大学生(推免生)科研训练资助项目实施办法

第一条“优秀大学生(推免生)科研训练资助项目”是针对拟以推荐免试方式被安徽大学录取的学术型研究生,资助其在进入研究生学习阶段之前进行科研训练的项目,侧重于实验性学科。该项目旨在鼓励推免生提前参与科研创新工作,引导推免生积极投身富有挑战、创新性强的科研课题。

第二条全校每年资助一定数量的推免生参与科研训练项目。为每位学生提供3000~5000 元的经费资助,主要用做学生的实验耗材、交通、住宿、会议报名费等。

第三条每年9月初开始接收拟录取推免生申请,9月下旬截止申请。

第四条申请科研训练资助项目的推免生应具备以下条件:

1. 已确定为安徽大学的学术型免试推荐研究生;

2. 已基本修完本科阶段所有课程,成绩优良;

3. 已确定研究生指导教师。

4. 本人提出申请,相关院(系)根据需要进行推荐。

第五条申请项目推免生需从研究生院网站下载填写《优秀大学生(推免生)科研训练资助项目申请书》(附件),首先向拟录取院(系)申报,然后由院(系)汇总初选名单交研究生院最后审定,确定下拨经费数额。

第六条研究生院根据各学科特点,每年于10月31日以前确定资助学生名单和资助额度,并通知相关院系做好学生的接纳安置工作。

第七条获得资助的学生,必须在安徽大学实施科研训练项目。训练

期间,研究生院将不定时抽查科研训练项目进展情况。

第八条对未按计划、要求参加科研训练的学生,需退还部分或全部资助资金。情节严重者可取消入学资格。

第九条本实施办法自公布之日起施行,由研究生院负责解释。

第五篇:利辛县中职学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工作实施办法

利辛县中职学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

资助工作实施办法

根据《亳州市普通高校和中职学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工作实施办法》(教助„2010‟26号)和《利辛县人民政府关于实施三十三项民生工程的通知》(利政„2010‟26号)文件精神,现就利辛县中职学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工作制定如下实施办法。

一、主要目标与基本原则 ㈠主要目标

加大财政投入,落实各项助学政策,扩大受助学生比例,提高资助水平;逐步实行中等职业教育免费,从制度上基本解决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就学问题。

㈡基本原则

加大财政投入、经费合理分担、政策导向明确、多元混合资助、各方责任清晰。

1.加大财政投入。按照建立公共财政体制的要求,大幅度增加财政投入,建立以政府为主导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政策体系。

2.经费合理分担。国家励志奖学金、国家助学金和中等职业教育免学费补助资金由中央与地方按比例分担。我县承担部分的分担原则是,分级分担,职责明晰;结合财力,区别对待;鼓励支持民办教育。 3.政策导向明确。在努力使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公平享有受教育机会的同时,鼓励学生刻苦学习,接受职业教育,学习国家最需要的专业,到艰苦地区基层单位就业;鼓励学校面向农村扩大招生规模。

4.多元混合资助。统筹政府、社会等不同资助渠道,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采取奖、贷、助、补、减、免等多种方式进行资助。

5.各方责任清晰。县、各相关部门及学校明确分工、各司其职、落实责任、完善制度,操作办法简便易行,并接受社会各界监督,确保各项政策措施顺利实施。

二、主要内容

㈠中等职业学校国家助学金管理、发放工作

1、我县国家助学金资助的对象为一职高等四所中等职业学校中所有具有中等职业学校全日制正式学籍的在校农村学生(含县镇学生)和城市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标准为每生每年1500元,资助期限为两年,第三年实行学生工学结合、顶岗实习。

2、我县中等职业学校国家助学金所需资金由中央、省和县按比例分担,其分担比例为60%、32%、8%。

3、按照《中等职业学校国家助学金管理暂行办法》(财教„2007‟84号)的规定,我县中职学校国家助学金按学年申请和评定,按月发放。每年8月,各中职学校应将《中等职业学校国家助学金申请表》及《中等职业学校国家助学金申请指南》随同入学通知书一并寄发给录取的新生。新生和二年级学生在新学年开学一周内向就读学校提出申请,农村户籍的学生和县镇非农户

- 2取5%的经费,用于学费减免、校内奖助学金和特殊困难补助等。继续执行并不断完善现有的校内贫困生资助政策,不得因政府加大资助经费投入抵减校内资助。

㈢农村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和涉农专业学生免学费工作 根据《财政部国家发展改革委教育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关于中等职业学校农村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和涉农专业学生免学费工作的意见》(财教„2009‟442号)和《关于2009年秋季学期中等职业学校农村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和涉农专业学生免学费工作有关问题的通知》(皖教秘„2010‟111号)精神,从2009年秋季学期起,我县中等职业学校全日制正式学籍

一、

二、三年级在校生中农村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艺术类相关表演专业学生除外)和涉农专业学生逐步免除学费。其中农村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按中职学校在校生的15%确定;涉农专业为2000年教育部发布的《中等职业学校专业目录》(教职成„2000‟8号)中的农林类所有专业以及能源类的农村能源开发与利用专业和土木水利工程类的农业水利技术专业等2l类专业。

对学校因免除学费导致学校收入减少的部分,通过财政给予的补助和学校开展校企合作及顶岗实习获取的收入来解决,以保证学校正常运转。第

一、二学年学校因免除学费导致的运转经费缺口,由财政按免除的学费标准给予补助。第三学年学校因免除学费导致的运转经费缺口,原则上由学校通过校企合作和顶岗实习等方式获取的收入予以弥补。对涉农专业和经认定顶岗实习有困难的其他专业由财政按一定标准给予补助,补助标准按国务院相关部门出台的具体办法执行。

- 4心和县财政局,由县财政局通过银行卡打卡发放各校要完善制度,严格程序,细化管理,确保助学资金及时发放、专款专用。

各中等职业学校必须建立严格的预决算制度,将各项收入全部纳入学校预算,按部门预算要求,编制综合预算;严格按照规定的范围与标准支出;加强学校财务管理和资产管理等基础性工作,建立健全会计账簿,规范会计核算;加强内部控制和审计制度,确保免学费资金使用的规范和有效。

㈢严格收费审批,规范收费管理

各校要进一步严格教育收费立项、标准审批、收费公示管理工作,规范学校收费行为,坚决制止乱收费。县教育、财政、审计、监察部门将加大对服务性收费和代收费的监督力度,切实减轻学生及家长负担。绝不允许一边加大助学力度,一边擅自提高收费标准、擅自设立收费项目。对教育收费实行严格的“收支两条线”管理,规范支出管理。根据《国务院关于建立健全普通本科高校高等职业学校和中等职业学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政策体系的意见》(国发„2007‟13号)的规定,2012年秋季学期前,中等职业学校的学费、住宿费标准不得高于2006年秋季学期相关标准。

㈣按时足额规范发放

我县国家助学金发放将严格按照国家和省有关规定,采取动态管理、通过银行卡形式逐月发放,学校不得将国家助学金打入饭卡或校园卡,更不得以实物或服务形式抵顶或扣减国家助学金。各校要按政策界定资助对象,规范中职学校学生信息系统数据填报,做好学生资助信息的月报和学期报告工作。要定期、不

- 6作的好经验、好做法,推动资助政策全面贯彻和落实。

四、监督检查

自2010年春季学期开始,县教育局将组织本部门有关人员或会同财政、审计、监察等部门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经费安排使用、贫困学生认定、学校收费等情况进行定期或不定期监督检查,切实提高资金使用的安全性、规范性和有效性。县教育局和所属中职学校设立举报投诉电话,长期受理群众的举报投诉,广泛接受人民群众的监督。各校要按照公平、公正的原则,建立科学可行的资助(免学费)对象评审机制,加强资助(免学费)对象评定工作,严格把握资助(免学费)的条件,保证资助(免学费)资金真正用到符合条件的学生身上,最大限度地发挥资助功能。县人民政府将把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和免学费工作,作为教育督导的重要内容,抓实抓好。对虚报学生人数,骗取国家专项资金等违规行为,按照《财政违法行为处罚处分条例》(国务院令第427号)等有关规定严肃处理,并追究相关学校领导的责任。

各类奖、助学金实行专款专用、专账核算,并接受审计、监察部门的检查和社会的监督。对弄虚作假、套取财政专项资金或挤占、挪用、延压发放国家助学金的行为,以及不能按时、足额发放学生资助资金者,将追究直接责任人和相关领导的责任。

- 8 -

上一篇:学术研讨会议领导致辞下一篇:系统开发需求分析报告

本站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