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帝也疯狂2英文影评

2022-10-02

第一篇:上帝也疯狂2英文影评

上帝也疯狂影评

最单纯快乐的人

——《上帝也疯狂》观后感 为了表达自己的真实感情,我这篇观后感会多使用一些口语,望老师谅解。

说真的,如果是让我自己去选择,我是绝对不会去看这种类型的片子的,无论是比我还老的发行时间,还是对比现在电影简直是“渣”的画质。都不可能让我在第一时间提起兴趣。但是在一天的疲劳奔波后静静坐下来观赏这部片,我不得不说,那份在“大片”中难以寻觅的纯真实实在在的感动了我。那份来自灵魂的,上帝给予的难得的纯真。

在看这部电影前,The God Must Be crazy这个名字真的让我想多了,我甚至想到了这部电影会不会是深刻的剖析了人性的罪恶什么的,但是当电影一开始那纪录片般的拍摄风格证明了我确实想多了。不得不说,这部电影的拍摄风格与电影的内容二者完美的契合了。在没有经过处理的实景记录的画面上,一切都显得真实而质朴。

“上帝一定是疯了”是影片名称的字面翻译,这应该是以“男主角”(我认为的)基的口吻发出的感叹。一个对于都市生活的人熟悉不过的可乐瓶子,却在布希族小小的族群中引起“轩然大波”。这份“上帝”“赠予”的礼物打破了族人平静的生活。从初时发现这个“礼物”的惊喜,到不断发掘出其妙用的快乐,再到希望独占这份礼物的欲望的衍生。这俨然是对人类社会从原始社会向氏族社会,甚至阶级社会的过程的映射。“瓶子”是个好东西,就像权力,就像金钱。但在人们享受到它所带来的好处的时候,一些负面的东西悄然而生,它就像潘多拉的盒子。潘多拉是无罪的,瓶子也是无辜的,真正为祸的,是人们无法逃避的本性中的黑暗。

但事情并没有恶化,因为我们的男主角(还是我认为)明智的判断出,“瓶子”并不是上帝的礼物,这也许是上帝不小心掉下的,或者是上帝丢弃的不喜欢的东西。这个东西为他的族人带来了灾难,是不祥之物。上帝一定是疯了,才会把这个不祥之物丢下来。所以他决定到世界尽头去,把它还给上帝。

当看到这里,我想到一个问题,基认为他们是上帝的儿女,因此上帝一定不会给予他们不好的东西。为什么他们这么自信且单纯的认为上帝会一直对他们好呢?

也许就是因为他们是单纯而知足的一个民族吧,他们所生存的卡拉哈里是一个特别的地方,雨季短暂且降水会被干涸的沙地吸收,水源的极度缺乏使人类难以维持生存,但我们可爱,小巧又优雅的布希族(我喜欢这个形容)却快乐而惬意的生活着。食用树根块茎和昆虫,饮用昼夜温差形成的稀少的露水。这才是真正的“吸天地之灵气”吧。但他们相信这是母亲在以他自己的方式关爱他们,晴空闷雷是上帝在打嗝,飞机飞过的轰鸣声是上帝的肚子在咕噜咕噜叫。他们生活在母亲的注视下,他们与母亲亲密无间,这份亲近是我们这些疲于追求“接近自然”的都市人永远也无法感受到的情意。

回到故事中,基开始了去往世界尽头的旅程,我还记得在基走之前,他的小女儿一直在哭泣,有些人说那是因为她被瓶子砸着了,但我更愿意认为那是她对即将踏上未知旅程的父亲的担忧。基是个勇者,不加引号的,即使在我们来看这短旅程毫无挑战性可言,但对于布希族来说,这个壮举大概与哥伦布出航寻找新大陆可媲美吧。

值得注意的是,影片将布希族单纯而快乐的生活与距他们仅六百里的大城市中的人的生活进行了对比,在那里,人们想尽一切办法脱离自然,压制自然。人们指定规则并被规则束缚。当报社总编强调只能在报纸上刊登健康及美丽的文字时,我真的很好奇什么才是真正的“健康及美丽的”事物,也许只有布希族人那太阳赐予的肤色和自然赐予的强健的身体才算得上吧。

影片以基的旅程作为引子,引出了动物学博士与女老师有趣的爱情故事。但我不想对这个

主线故事多加谈论。他们的故事的确很精彩,影片中男主角(官方的)的形象塑造的虽不太完美却很吸引人,女主角放着不提,就是片中的配角也给影片加分不少:时而暴躁时而深沉的汽车修理工,在基与社会人的沟通中起了很大作用;而“玩扑克大于一切”的两个反动分子,呆萌的守边士兵更是使影片更加搞笑。但这一切在我看来都只是过场。因为在影片中给人最深刻印象的只会是基,那个憨直的布希族人。而最震颤人心的,不会是那个被“无辜”吊起的车,也不会是那场“激烈”的“枪战”。真正能留在人心间的,是基走向世界尽头坚定地背影;是基对抢走不祥之物的人猿的谆谆教导;是基在捕获猎物后的致歉;更是基在高墙中凝望天空的沉默。

只要从基的角度稍加思索,就会发觉他一定不太喜欢他在旅途中碰到的“神仙”,因为他们竟不负责任的拒绝收回不祥之物,因为他们将他共享猎物的好意弃如敝履,因为他们为他真诚地帮助“付账”。他所做的一切都是随心而为,但明显这些“神仙”不是这样的。 当这段“鸡飞狗跳”结束后,基又踏上了去往世界尽头的旅程,在影片的末尾,男主角给予的钞票被风吹散,而离开的基还是那个单纯的基,这段经历也许教会了他一些技能,但不会改变他的性格,更不会动摇他送走不祥之物的决心。影片首尾用瓶子做了一个恰到好处的呼应,开头的飞行员丢弃瓶子是人类恶行的一种表现,而结尾基送走瓶子又表现了他摒弃恶行的决心。被丢入云海的瓶子会不会再引出一段有趣的故事?这对于基来说已经无关紧要了,他已经兑现了自己的承诺,他可以回家见他的族人了。

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

11级新闻班 杨安娜

2012年12月

第二篇:上帝也疯狂影评(范文)

从传播学角度分析《上帝也疯狂》

当我看到片名为《上帝也疯狂》时,心里顿时产生些许猜疑:上帝也疯狂?他是怎样一个疯狂?是喜剧片吗?„„?它和传播学能有什么关系?一连串的猜疑在我看完影片后边不觉为奇了。原来上帝真的疯狂了,而且和人类间的传播有着密切的关系,也明白了这部影片为何能成为一部经典的喜剧片。

我们都知道,符号是人类传播的介质,人类只有借助通过符号才能互相沟通信息,从而符号的基本功能也是不容忽视的,它具有表达和理解功能、传达功能和思考功能,只有达到这三种符号的功能,人类间把符号作为沟通的障碍就会减少了。而在影片中,这些功能表现的并不突出,只是从间接方面来表达各自的功能。

在影片中,每一个人物的对话都在传递着共通的信息。尽管在某个方面存在着隔阂,可是他们之间的动作、表情、状态都可以作为符号起到互通的作用。在片中,主人公基代表了原始社会的人物的特点,对于现代文明的事物感到及至陌生,当他来到现代文明的世界里,他的思想似乎没有受到想象中的冲击,而是表现出一种无知与好奇。在非语言符号的体系下,基通过动作、手势、表情、视线等等表现出他的庸俗与好奇。首先,基对事物的认识观不同。当基把人类认为危险的产物“枪”看成是树枝时,现代人却反映出危险的存在而不欢而逃,对此基表现出满脸的疑惑。观众们在此发笑无疑是正常的,而对于对陌生事物的人来说自然会感觉到不解,这就是一种沟通的障碍,是两个世界人的认识观的不同,对此人类在此时的沟通自然会产生制约与影响。其次是行为方式的不同。基把猎捕羊群中的羊作为晚餐,甚至把它与人类分享,然而作为现代文明世界的我们自然会觉得他违法了,可是基却不解他的行为受到了制裁,这种隔阂是显而易见的,作为观众的我们无疑会为他的无知而感到同情。最后,当基融入现代人的生活中时,他为史蒂在荒野中考察方式做出了很大的贡献。基的动作与姿势都与现代人产生了差异性,表现出很多的喜剧成分。然而,影片中最突出的障碍无非是语言符号了,对于基的语音符号与现代人的交流中是不相通的,因此只能借助第三方的转述,不乏会出现些许语言表达与内容的障碍。

人类间的传播并不是孤立存在的,他需要五个要素构成,即传播者、受传者、讯息、媒介和反馈的过程,在人类传播的过程中,如果缺少一方,不仅会使信息不能传达,而且会出现另一种传达效果。在影片中,基与史蒂在与布哈一伙的斗智中表现的比较突出。史蒂作为传播者向基受传者发出讯息,但是由于语言符号的不相通,必须通过史蒂的朋友作转述。他的朋友在其间转述的作用是相当大的,他不仅作为媒介的话语者,而且作为反馈传达讯息的回应者,讯息的精确性也需要通过媒介与反馈给史蒂传播者和基受传者。在这一传播过程中,基与史蒂及他的朋友表现得很一致,并不存在太大的隔阂,以至最后成功的打败布哈一伙,救出凯特小姐和孩子们,也最终以胜利的结局为此影片落下帷幕,符合观众们的心理。

人类间的传播是一种交流和交换信息的行为。影片中出现的两个不同时代人的交流,即原始人和现代人的交流,他们之间的交流也并不是人们想象中的困难,各种符号为彼此的交流画上了等号。因此,我认为影片能够如此完美,能受到大众的欣赏,在这一方面也是被大家赞同的,它为观众传播了优秀的文化。

第三篇:上帝也疯狂

《上帝也疯狂》观后感

社会学1001班李乾 观看了一部《上帝也疯狂》,给我印象最深刻的不是文明人流落荒野的惊险而又搞笑的经历,而是那些淳朴的布希曼人,和那个既是上帝恩赐也是不祥之物的瓶子。

卡拉哈里沙漠是世界上最奇特的沙漠,在两季之后的雨季,这里将出现长达9个月的干旱季节。所以尽管那里很美,但人们仍像躲避瘟疫一样躲避它。除了卡拉哈里沙漠里的一群小人——可爱娇小又优雅的布希曼人。布希曼民族是最知足的民族,在那里没有犯罪与刑法也没有暴力与法律,没有警察法官或者老板。他们相信上帝供给的皆是好用的。在他们的世界里充满了善与美。她们都是离群索居,因此他们没有见过甚至听过所谓的文明,尽管距离现代化的大都市只有六百公里。片中有一个这样的描述:有时在万里无云时听到打雷,他们会以为上帝吃多了在打饱嗝;有时飞机飞过,他们会以为上帝肠胃不适;在卡拉哈里,日子随你高兴的过,高兴的话天天都是星期天,不需要以时钟或日历来决定作息。由此可见这个民族是多么的纯洁。生活在这个民族的孩子也是极具创造里,他们创造出各种可爱的游戏。当看到一群小孩蜷着腿一块转圈玩时,我们都笑了,因为这样的游戏,身在“外边”的我们也玩过,正如同学当时所说:游戏无国界。

然而,一个“从天而降”的瓶子却改变了这一切。

这只瓶子是布希曼人见过的最硬、最光滑的东西。他们发现用它可以做很多事情,本来不需要的东西突然变成了必须的。于是,人们争相使用它。但是,他们在感激上帝的同时也认为上帝很粗心,因为他只送来了一个瓶子。人们的心中生除了一种从未有过的念头:只想占有,不想分享。为了争夺使用瓶子的权利,布希曼人第一次有了争执,更是第一次发生了争斗。继而,为了抢玩瓶子,姐姐第一次用它伤了弟弟„„瓶子的出现似乎使整个民族矛盾重重。在这种情况下,捡到瓶子的凯决定把瓶子带到世界的尽头扔了,因为他认为它是不祥之物,不属于凡人。这是搞笑的一幕又再次出现,因为帕布说:世界的尽头会很远,我想你应该要走二十多天„„由此可见布希曼人的与世隔绝以及对文化与文明的了解之少。

看完后我不禁联想,如果凯没把瓶子带走会发生什么样的事件:抢夺矛盾会加剧,最后会有一个胜出者享有对瓶子的掌控权。然后由他来分配瓶子的使用权。最后这个人成为他们的族长,瓶子自然而然成为他家族世袭的标志。有了这样不公平的待遇就会导致反抗,这时法律、刑法也会产生。当别的家族的人知道这样一件东西的存在时也会因为想占有而去抢,在他们没有战争意识的情况下战争可能就会爆发。有了等级阶级也会产生,剥削、压迫也往往伴随而来。再后来,布希曼人慢慢产生自己的文明、文化。所有国家出现的文明变迁在布希曼这里都会得到重演。

凯的决定可能会使布希曼暂时得到安宁,但发展是历史的大潮,对于任何人任何民族都是不可阻止的,这一点和我们的老祖先差不多的。凯“今天”扔了一只“瓶子”,明天另外一只“瓶子’很有可能会以另外一种形式出现。我想这样的一只瓶子可能只会在我们所说的社会主义社会里出现!

第四篇:观《上帝也疯狂》有感

——原始与文明的碰撞

在观看这部影片之前,我甚至没有听说过它。这部70年代西方电影喜剧的颠峰之作让同学们前仰后合、忍俊不禁,度过了愉快地一下午,这就是这部电影本身的魅力所在!这是一部令人无法抗拒的电影,它运用陌生化的语言和非凡的叙述风格带给我们愉悦的享受,影片中三条主线互相穿插,丰富了电影的情节,而且搞笑背后的深刻内涵引领我们思考影片的更高价值所在。

好莱坞的导演们总喜欢把镜头聚焦于非洲的贫穷落后,却很少有人注意这片大陆的魅力,原始的森林风光、浩瀚的沙漠,美丽的风景背后充满了奇妙和趣味,《上帝也疯狂》就是这样一部以非洲大陆的土著人为主人公,讲述了在纳米比亚的沙漠中的布希族过着与世无争的生活,但一天玻璃瓶从天而降,他们以为这是上帝赐给他们的神器,为了争夺这唯一的瓶子,这个没有“私有”和“罪恶”的部落开始有了争吵和嫉妒,因此主角西索决定走到世界边缘扔掉这个瓶子,一路上他遇到了一个一见到女性就语无伦次的生态学家、一个美丽的女教师、一个会说布希族语言的司机,甚至还参与了一次解救人质的英勇行动 ,总之这是一次妙趣横生的冒险。

现代社会与《上帝也疯狂》中的非洲部落相比之下,布希族是那么肮脏混乱而荒唐,没有任何物质生活,但却幸福知足,每个族人都天真烂漫、朴实可爱,他们生活在一个没有犯罪、没有阶级、互帮互助的和谐社会,让人无限向往。透过他们的纯真眼神,看到的是人类对社会原始状态的赞美,虽然电影中乌托邦一般的原住民社会是当代人们的一种超完美超现实的解读,但从深层上是一个高度发达文明社会对一个落后文明的怜惜和对自身的反省。试问当今社会文明真的随科技而进步了吗?事实上发展的科技带来的是日益退化的文明,现在的人类根本不懂什么是生活,每天遵循着模式化的生活方式,成为了一群生活在单调的冰冷的钢筋水泥森林里的人,每当夜幕降临我们都曾想过为什么“我”这么孤独?很少有人懂你内心里到底在想什么,过去人与人之间的关心温暖渐渐地被隔阂算计所取代,人们越来越找不到生活的价值。

在内涵方面,电影通过一个个普通却幽默的情节警示我们在这奢华的物质文明中,切莫忘记人性的根本,切莫疏忽文明的进步。也许文明是进步了,但与此同时我们失去了什么,比如没有贪婪,没有战争、没有自私„„上帝是公平的,在给予你一样东西的时候就会拿走另一样,但西索懂得将那不祥之物丢掉,我们呢?如今

的我们已不能放弃,当我们的眼睛被越来越多的物质所蒙蔽的时候,我们早已没有时间再去享受上帝所给予我们的一切,甚至开始怀疑上帝的存在,开始怀疑上帝本身最大的错误就是创造了人类伟大的文明。即使我们知道做错了,但还是笑得很得意,对自然不加节制的索取,不珍惜原有的那份美好,所以说上帝让我们失去了最珍贵的东西。如果上帝真的存在,不知它是否会为我们的自私、贪婪与无知而皱眉叹息。如果上帝真的存在,不知他会赐予地球多少年的生命?在那时间的尽头,我们又将何去何从?

在艺术上,电影的情节设计总是在不经意间让人会心一笑,快镜头的多次运用也增加了搞笑的效果。片中有马大哈似的男主人公,有笨笨的土著人,有不同文化间的误解碰撞,有女主人公对男主角的频频误会。它最重要的手法就是讽刺,作家们总喜欢用诙谐幽默的手法去讽刺社会的肮脏黑暗,而在这部电影中也包含着讽刺的味道,而讽刺的来源就在于电影中那个重要的线索——可乐瓶。当可乐瓶从天而降时,象征着工业文明的触角到了原始部落,两种截然不同的文化因为可乐瓶进行了激烈的碰撞,这是原始对文明的碰撞,也是原生态对工业社会的碰撞。人类在享受工业革命给人带来的舒适生活的同时也产生了不良的反应,族人们为争夺它而起了摩擦,贪婪、嫉妒、甚至仇恨的情绪开始在这个淳朴的民族中蔓延,而这一切却是由——可乐瓶所造成的。这既是一种对比,更是一种讽刺,一种对现代文明的讽刺,讽刺文明的工业社会是用原始文明消亡的巨大代价所换来的。

随着影片尾声的到来幽默背后的寂寥也凸显了出来,现代文明与原始文明的强烈对比,原始的纯净与现代文明的堕落,让我们在羡慕他们的同时也惭愧自己的行为。物欲横流中奔走的现代人,贪婪的欲望正黯然滋长,但我始终相信,纯良的内心是人们所共有的。古语有言“人性本善”,人与人之间没有绝对的仇恨和不可调和的矛盾,就像影片中没有一个真正的反面人物,即使是恐怖分子也只是丑角,而并非反角。现代人的些许行为只是为了保护自己,他们内心的美好品质并未遗失,或许只是躲藏在内心某一块纯净的土壤,期待在合适的机会被发觉出来。所以不管生活的节奏如何紧张,我们都要稍稍停下脚步,等等我们的精神世界,留意身边美好的风景,否则除了碌碌无为的人生我们会一无所获。我想,这也是导演所希望告诉人们的。

观《上帝也疯狂》有感

课程名称:学号:姓名: 院系:文学与新闻传播专业:

第五篇:上帝也疯狂读后感

《上帝也疯狂》观后感

刚开始看这部电影时,由于画面比较粗糙,而且开头很平庸,我以为是讲述关于非洲的贫穷以激励我们的励志片或者介绍非洲的纪录片.可是看到大约十几分钟,介绍完这批与世隔绝的土著人,故事有了转机,一只从天而降的可口可乐瓶子,打破了土著人平静的生活。故事情节曲折有趣,结构不乏精巧,以偶啰嗦滴笔调不知道几时能写完,只是有几个片断让我印象很深。导演用他独特而另类的视角给我们勾画了一个不同的非洲。

在人们眼中,非洲是贫困,饥饿,疾病,痛苦的代名词,我也一直这么觉得,但是影片中却不是,在影片中,布什族人非常感激上天赐他们的点点滴滴的水源和少之又少的食物,他们只因饥饿而捕食,从不贪婪,他们捕杀到一只羚羊,认真的跪在它面前,废一大堆话,向它道歉,告诉它并不想杀它,是为生活所迫,他们互帮互助,没有仇恨,没有竞争,没有嫉妒,虽然物质生活并不丰富,但是他们认为生活很美好,一切都是上帝赐予的,所以也不会贪婪,懂的满足和感恩. 尽管他们或许不懂得什么叫文明,可土著人比文明人显得更文明,他懵懂的捕杀了牧羊人的羊,还大大方方的招呼牧羊人过来一起分享, 在他看来,牧羊人喊来的警察把他所猎的羊独占了,他很生气,可他并没有争执,而是转身去另外捕一只.警察把他送上法院,尽管也许他认为他受尽委屈,可他仍然保持微笑的面对那些文明人,可惜没有人给他回应.

政治在本片内我觉得仅仅是笑料,无论恐怖分子还是政治人物都错漏百出,说话也幽默…在经历了各种支线插曲,收到几个心地算善良的现代人的帮助下,布什人终于在”世界尽头”抛出了给族人带来厄运的可乐瓶,满地完成了这次重任,回到了族人身边,重新过起快乐的生活。 看完电影,被这群光屁股滴土著人感动了,他们因感恩而富有,因无知而快乐,因善良而可爱,他们是幸福的,只希望老天不要再跟他们开玩笑,什么时候又来个不讲道德滴飞行员,从飞机里乱扔垃圾又刚好砸在这片净土上…….

张文权

201131140528

上一篇:台州7名干部任前公示下一篇:七年级历史下册教案

本站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