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工作安排意见

2022-07-10

第一篇:民族工作安排意见

县民族宗教事务局统战工作总结及工作意见

2006年,我们统战部在县委、政府的领导下,在上级部门的帮助指导下,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大精神,,全国公务员公同的天地www wmxz.cn按照全市统战及民族宗教工作会议精神,围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突出工作重点,改进工作方法,积极开展好统战工作,为维护民族团结、社会稳定和国家统一服务,为我县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广泛的力量支持作出新的贡献。

一、主要工作成绩

(一)深入学习贯彻十六大精神,加强理论武装,打牢思想基础,明晰工作思路

我部认真组织全体干部职工学习贯彻十六大精神,把统战干部的思想统一到十六大精神上来,围绕我县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明确工作任务,突出工作重点,充分发挥统一战线在我县改革和建设中的法宝作用。一是把握十六大的主题、灵魂、精髓,深刻认识统一战线在新世纪新阶段党和国家工作大局中的地位作用。二是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上下工夫,结合我县的工作实际,明晰工作思路,确定了六个方面的工作重点,找准工作的切入点,扎扎实实开展工作。

(二)建立健全统战工作新机制,开创统战工作新局面

为了建立起党委领导、政府支持、统战部门协调抓总、各部门密切配合、全社会关心参与的统战工作新机制,进一步开创统战工作新局面,我们统战部主要抓了以下三个方面的工作:

1、建立统战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年初,我部报请县委同意,批准成立了xx县统一战线工作联席会议制度,由统战部牵头,有关单位参加,定期或不定期召开联席会议。今年主要与组织部、政法委、公安局、人事局等部门召开联席会议,协调处理了有关人事、民族、宗教等相关问题,加强了与有关单位的沟通、协调、配合,进一步提高了统战工作的质量和效率。

2、设置了统战委员,建立组织保障。按照《中国共产党xx市委关于进一步加强统一战线工作的意见》和有关会议精神,我部在总结过去工作的基础上,报经县委同意,在全县六个镇、一个管委会和县直有关单位共24家确定了一名分管统战工作的领导和一名兼职统战委员,具体负责本部门、本单位统一战线工作,加强与县委统战部的联系配合,使统战工作有了人员组织保障。

3、建立了县、镇、村民族宗教管理网络。一是成立了xx县民族宗教工作领导小组,明确了分管领导;二是各镇、禄充管委会成立了民族宗教工作领导小组,明确了分管领导和民宗专干;三是在各村明确了一名负责人具体负责民族和宗教工作。形成了层层落实,分级负责,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

(三)积极协助组织部门做好党外干部、党外人士的培养、选拔、安排和使用工作

在党外干部工作上,我们充分发挥统战部广泛联系党外人士的优势,积极协助组织部门共同做好党外干部的培养、选拔、安排、使用、考察工作,推进党外代表人士培养、选拔和使用工作的规范化和制度化。一是建立健全全县副科级以上党外领导干部档案,随时了解掌握党外干部情况,至2006年11月止,全县共有副科级以上党外领导干部45人,其中:副处级3人,正科级4人,副科级38人。二是落实了工商联会长由党外人士担任工作。三是配合组织部门在全县公开招考选拔副科级领导干部及后备干部,促进了非党领导干部的培养选拔和任用工作。四是与县委组织部联合提出了《关于进一步做好党外干部工作的实施意见》,县委已批转各有关部门执行。

(四)搞好民族宗教工作,促进我县民族团结、宗教稳定

1、实行目标责任管理,使民族宗教工作进一步规范化。年初,按照全市民族宗教工作会议要求,我们及时召开全县民族宗教工作会议,全面传达了会议精神,结合xx实际与六镇一管委会签订了2006年民族团结和宗教稳定目标管理责任书。11月,按照责任书的考核内容,对六镇一管委会的民族团结和宗教稳定工作进行了考评,通过实行目标责任管理,有效地推进了我县民族宗教工作的开展。

2、积极开展“示范村”活动,促进带动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发展。根据市委、市政府提出的加快建设小康社会,率先在全省基本实现现代化的目标,我县确定了海口镇松元村委会的石龙村为市、县两级的民族团结示范点。以“民族团结好、经济发展好、社会治安好、村容村貌好、教育科普好”等五项内容为主,积极开展民族团结示范活动,一是争取市民宗局的支持,投入资金2万元,建立了农业技校;二是协调市、县交通部门,投入资金16万元,解决了石龙村的交通难问题。通过一年来的工作,石龙村共新发展种植柑桔25000棵,桃李35000棵,新修了一条长840米,宽5米的村内混凝土道路,解决了过去“晴天一身恢,雨天一身泥”的状况。全村各民族之间的关系有了明显的好转,村容村貌也有所改变,全村形成了一个良好的团结氛围。

3、开展民族团结宣传教育活动,促进民族之间大团结。一是在全县各中小学中开展民族团结教育活动。我部积极协助县教育局

,在全县各中小学中开展民族团结教育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增长见识。活动中,共征订《中华大家庭》2223本、《民族常识》2045本、《民族政策常识》2700本。通过开展活动,使中小学生增长了民族知识,增强了民族团结。二是开展民族理论讲座。县委党校开设了一课民族理论和民族政策讲座,参加学习人员共52人,通过学习,使大家系统地了解了马克思主义民族观和有关的民族政策。三是及时调处民族矛盾。对一些影响民族团结以及民族地区发生的突发事件,做到及时了解情况,及时做好群众工作,及时化解矛盾,及时向上级有关部门请示汇报。四是积极参与民族节日活动。主要是配合松元彝族村举办好一年一度的火把节和组织县五套班子参加回族圣诞节活动等,通过这些活动,宏扬了民族文化,增加了民族节日气氛,使各民族之间相互了解,促进了民族的大团结。

4、做好宗教工作,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按照“全面贯彻党的宗教信仰自由政策,依法管理宗教事务,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坚持独立自主自办原则”的宗教工作方针,积极开展我县的宗教工作,今年主要抓好了几项工作:一是建立了宗教工作协调机制,形成了县、镇、村宗教管理网络。二是认真开展了基督教情况调查。针对我县基督教发展较快、管理不规范等情况,我们开展了对全县基督教基本情况的调查,并写出调查报告,提出了进一步加强对基督教管理的措施和方法。三是及时召开宗教工作会议,宣传学习有关宗教工作方针政策,分析研究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找准工作的切入点,更好地开展工作。四是经常深入到全县各宗教活动场所,了解掌握情况,及时解决存在问题,保证宗教的稳定。五是认真做好制止零散朝觐工作,帮助穆斯林群众按规定参加朝觐。六是积极配合政法委、公安局对非法宗教活动进行打击,严防境外宗教势力的渗透。

5、组织召开民族和宗教界人士座谈会。年初,我部组织召开了全县民族宗教界人士座谈会,县政府高副县长全面总结了我县民族和宗教工作,充分恳定了全县各族人民和广大信教群众在县委、政府的领导下,认真执行党的民族和宗教政策,互相尊重、紧密团结,在工作中识大体、顾大局,为全县的经济发展、社会稳定和民族团结做出了应有的贡献。参加座谈会的各族和各界人士在座谈中纷纷表示,作为一个中国公民,不论是何民族,任何宗教组织,一定服从党的领导,按照宪法的规定,在法律所允许的范围内,积极做好团结工作,维护本地民族团结、社会稳定,尽职尽责地做好本职工作。

6、做好“非典”预防和防治工作。“非典”期间,我们按照要求,一是认真搞好本部门的预防和防治工作;二是积极配合有关部门对少数民族地区开展“非典”预防和防治工作;三是对宗教活动场所进行预防“非典”的宣传,并督促检查,有效地开展了“非典”的预防和防治工作。

(五)加强对工商联工作的指导,促进我县非公经济的发展

今年,我部按照全市统战部长会议精神,加强了工商联工作。一是根据工商联人员的变动情况,指导工商联对执委、副会长班子进行了调整和增补,落实了工商联会长由党外人士担任工作。二是积极做好工商联党组的组建工作,现各项工作已准备就绪,等待县委批准后即可实施。三是认真贯彻“团结、帮助、引导、教育”的方针,积极做好非公有制经济代表人士的思想教育工作,推荐了2名非公有制经济代表人士为云南省光彩事业促进会第一届理事会理事。四是积极开展非公有制经济的调查研究,对我县七户重点非公经济骨干企业发展情况进行了调查,并提交了调查报告,为进一步搞好非公经济代表人士工作,促进我县非公经济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六)做好台胞台属、侨胞侨眷工作。

我部按照上级部门的要求,充分发挥台办、侨办的职能作用,积极做好台侨工作,一是根据我县台胞台属、侨胞侨眷的情况,我部加强与他们的联系,关心他们的疾苦,注重掌握他们在生产生活中遇到的困难和难题,为他们排忧解难。二是在新年来临之际,对全县台胞台属、侨胞侨眷进行走访慰问,热情为他们办理相关的事务。三是开展了对全县归侨侨眷“危房旧房”情况的调查,向上级报送了调查报告及4户贫困归侨侨眷危房情况。

(七)认真贯彻落实党的统一战线政策,争取人心,凝聚力量

一是召开黄埔同学座谈会。6月15日,为庆祝黄埔军校建校79周年,我部召开了xx县黄埔军校同学座谈会,全县共10位同学全部到会,通过座谈,同学们了解了我县改革、开放、发展、稳定等各方面的情况,并表示要加强与其他各地黄埔同学的联系,尽力为全县的发展发挥作用。二是认真落实原工商业者生活费问题。我部根据来访原工商业者反映的情况,对全县原工商业者情况进行了调查,按照规定提出了《关于解决部分原工商业者生活费的意见》,交有关部门办理。三是认真落实增加国民党起义投诚人员生活费政策。我们按照云统发(2002)61号文件规定,与人事、财政、民政部门协调,联合形成文件,增加了起义投诚人员的生活费,有效地落实了党的政策。

(八)不断加强部门自身建设。

1、加强理论学习,促进工作开展。一是改进学习方式,确定学习的重点,理论联系实际地学习了党的十六大及十六届三中全会精神,增强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自觉性。二是加强统战业务知识学习,增强业务素质,提高工作质量。三是认真学习贯彻上级有关会议精神,按要求扎扎实实地开展好工作。

2、加强作风建设和制度建设。一是继续抓

好以“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教育活动为重点的作风建设。二是认真贯彻执行《云南省公务员八条禁令》。三是开展机关干部作风整顿。我们按照县委的要求,开展了以学习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精神为契机,牢记“两个务必”,切实加强机关干部作风建设的活动。四是加强制度建设。建立健全了岗位制度、纪律制度、政务公开制度。通过作风制度建设,营造了统战部门团结奋进、求实奉献、开拓创新、廉洁高效的工作氛围。

3、不断提高统战干部队伍素质。一是积极创造机会,组织干部职工参加各种学习培训,不断更新知识、开阔眼界、拓宽思路,以适应新形势下统战工作的需要。二是按照胡锦涛总书记提出的“牢记使命,勤奋工作;坚持宗旨,执政为民;改进作风,求真务实;加强学习,与时俱进”的要求,努力培养一支信念坚定、作风民主、知识广博、富有创新精神、人格好、人缘好、形象好、有能力、会做事、能吃苦,深受统一战线广大成员欢迎的合格的统战干部队伍。

二、存在问题:

1、结合统战工作开展调查研究不够。

2、由于人少事多、工作经费有限,有些工作开展得还不到位。

3、统战干部的素质还有待提高。

2007年工作意见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六大及十六届三中全会精神,在县委的领导和上级统战部门的指导下,围绕县委政府中心工作,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各项统一战线方针政策,把基层各方面统一战线成员紧紧团结在党的周围,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发挥他们的创造性,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服务,为维护民族团结、社会稳定和国家统一服务。

二、工作重点

1、围绕经济建设中心积极发挥作用。

2、大力促进民族团结和进步。

3、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

4、教育和引导非公经济人士做合格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者。

5、积极协助县委有关部门做好党外人士的培养、安排、选拔、使用工作。

6、充分发挥党外知识分子在科技强县中的作用。

7、有重点地做好台侨和海外统战工作。

8、进一步加强调查研究和宣传信息工作。

9、继续抓好统战部门自身建设。

第二篇:县民族宗教事务局18年统战工作总结及18年工作意见

县民族宗教事务局2018年统战工作总结及2018年工作意见

县民族宗教事务局2006年统战工作总结及2007年工作意见2007-02-01 11:07:48

2006年,我们统战部在县委、政府的领导下,在上级部门的帮助指导下,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大精神,按照全市统战及民族宗教工作会议精神,围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突出工作重点,改进工作方法,积极开展好统战工作,为维护民族团结、社会稳定和国家统一服务,为我县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广泛的力量支持作出新的贡献。

一、主要工作成绩

(一)深入学习贯彻十六大精神,加强理论武装,打牢思想基础,明晰工作思路

我部认真组织全体干部职工学习贯彻十六大精神,把统战干部的思想统一到十六大精神上来,围绕我县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明确工作任务,突出工作重点,充分发挥统一战线在我县改革和建设中的法宝作用。一是把握十六大的主题、灵魂、精髓,深刻认识统一战线在新世纪新阶段党和国家工作大局中的地位作用。二是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上下工夫,结合我县的工作实际,明晰工作思路,确定了六个方面的工作重点,找准工作的切入点,扎扎实实开展工作。

(二)建立健全统战工作新机制,开创统战工作新局面

为了建立起党委领导、政府支持、统战部门协调抓总、各部门密切配合、全社会关心参与的统战工作新机制,进一步开创统战工作新局面,我们统战部

主要抓了以下三个方面的工作:

1、建立统战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年初,我部报请县委同意,批准成立了xx县统一战线工作联席会议制度,由统战部牵头,有关单位参加,定期或不定期召开联席会议。今年主要与组织部、政法委、公安局、人事局等部门召开联席会议,协调处理了有关人事、民族、宗教等相关问题,加强了与有关单位的沟通、协调、配合,进一步提高了统战工作的质量和效率。

2、设置了统战委员,建立组织保障。按照《中共xx市委关于进一步加强统一战线工作的意见》和有关会议精神,我部在总结过去工作的基础上,报经县委同意,在全县六个镇、一个管委会和县直有关单位共24家确定了一名分管统战工作的领导和一名兼职统战委员,具体负责本部门、本单位统一战线工作,加强与县委统战部的联系配合,使统战工作有了人员组织保障。

3、建立了县、镇、村民族宗教管

理网络。一是成立了xx县民族宗教工作领导小组,明确了分管领导;二是各镇、禄充管委会成立了民族宗教工作领导小组,明确了分管领导和民宗专干;三是在各村明确了一名负责人具体负责民族和宗教工作。形成了层层落实,分级负责,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

(三)积极协助组织部门做好党外干部、党外人士的培养、选拔、安排和使用工作

在党外干部工作上,我们充分发挥统战部广泛联系党外人士的优势,积极协助组织部门共同做好党外干部的培养、选拔、安排、使用、考察工作,推进党外代表人士培养、选拔和使用工作的规范化和制度化。一是建立健全全县副科级以上党外领导干部档案,随时了解掌握党外干部情况,至2006年11月止,全县共有副科级以上党外领导干部45人,其中:副处级3人,正科级4人,副科级38人。二是落实了工商联会长由党外人士担任工作。三是配合组织部门

在全县公开招考选拔副科级领导干部及后备干部,促进了非党领导干部的培养选拔和任用工作。四是与县委组织部联合提出了《关于进一步做好党外干部工作的实施意见》,县委已批转各有关部门执行。

(四)搞好民族宗教工作,促进我县民族团结、宗教稳定

1、实行目标责任管理,使民族宗教工作进一步规范化。年初,按照全市民族宗教工作会议要求,我们及时召开全县民族宗教工作会议,全面传达了会议精神,结合xx实际与六镇一管委会签订了2006年民族团结和宗教稳定目标管理责任书。11月,按照责任书的考核内容,对六镇一管委会的民族团结和宗教稳定工作进行了考评,通过实行目标责任管理,有效地推进了我县民族宗教工作的开展。

2、积极开展“示范村”活动,促进带动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发展。根据市委、市政府提出的加快建设小康社会,率先

在全省基本实现现代化的目标,我县确定了海口镇松元村委会的石龙村为市、县两级的民族团结示范点。以“民族团结好、经济发展好、社会治安好、村容村貌好、教育科普好”等五项内容为主,积极开展民族团结示范活动,一是争取市民宗局的支持,投入资金2万元,建立了农业技校;二是协调市、县交通部门,投入资金16万元,解决了石龙村的交通难问题。通过一年来的工作,石龙村共新发展种植柑桔25000棵,桃李35000棵,新修了一条长840米,宽5米的村内混凝土道路,解决了过去“晴天一身恢,雨天一身泥”的状况。全村各民族之间的关系有了明显的好转,村容村貌也有所改变,全村形成了一个良好的团结氛围。

3、开展民族团结宣传教育活动,促进民族之间大团结。一是在全县各中小学中开展民族团结教育活动。我部积极协助县教育局,在全县各中小学中开展民族团结教育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

增长见识。活动中,共征订《中华大家庭》2223本、《民族常识》2045本、《民族政策常识》2700本。通过开展活动,使中小学生增长了民族知识,增强了民族团结。二是开展民族理论讲座。县委党校开设了一课民族理论和民族政策讲座,参加学习人员共52人,通过学习,使大家系统地了解了马克思主义民族观和有关的民族政策。三是及时调处民族矛盾。对一些影响民族团结以及民族地区发生的突发事件,做到及时了解情况,及时做好群众工作,及时化解矛盾,及时向上级有关部门请示汇报。四是积极参与民族节日活动。主要是配合松元彝族村举办好一年一度的火把节和组织县五套班子参加回族圣诞节活动等,通过这些活动,宏扬了民族文化,增加了民族节日气氛,使各民族之间相互了解,促进了民族的大团结。

4、做好宗教工作,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按照“全面贯彻党的宗教信仰自由政策,依法管理宗教

事务,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坚持独立自主自办原则”的宗教工作方针,积极开展我县的宗教工作,今年主要抓好了几项工作:一是建立了宗教工作协调机制,形成了县、镇、村宗教管理网络。二是认真开展了基督教情况调查。针对我县基督教发展较快、管理不规范等情况,我们开展了对全县基督教基本情况的调查,并写出调查报告,提出了进一步加强对基督教管理的措施和方法。三是及时召开宗教工作会议,宣传学习有关宗教工作方针政策,分析研究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找准工作的切入点,更好地开展工作。四是经常深入到全县各宗教活动场所,了解掌握情况,及时解决存在问题,保证宗教的稳定。五是认真做好制止零散朝觐工作,帮助穆斯林群众按规定参加朝觐。六是积极配合政法委、公安局对非法宗教活动进行打击,严防境外宗教势力的渗透。

5、组织召开民族和宗教界人士座谈会。年初,我部组织召开了全县民族

宗教界人士座谈会,县政府高副县长全面总结了我县民族和宗教工作,充分恳定了全县各族人民和广大信教群众在县委、政府的领导下,认真执行党的民族和宗教政策,互相尊重、紧密团结,在工作中识大体、顾大局,为全县的经济发展、社会稳定和民族团结做出了应有的贡献。参加座谈会的各族和各界人士在座谈中纷纷表示,作为一个中国公民,不论是何民族,任何宗教组织,一定服从党的领导,按照宪法的规定,在法律所允许的范围内,积极做好团结工作,维护本地民族团结、社会稳定,尽职尽责地做好本职工作。

6、做好“非典”预防和防治工作。“非典”期间,我们按照要求,一是认真搞好本部门的预防和防治工作;二是积极配合有关部门对少数民族地区开展“非典”预防和防治工作;三是对宗教活动场所进行预防“非典”的宣传,并督促检查,有效地开展了“非典”的预防和防治工作。

(五)加强对工商联工作的指导,促进我县非公经济的发展

今年,我部按照全市统战部长会议精神,加强了工商联工作。一是根据工商联人员的变动情况,指导工商联对执委、副会长班子进行了调整和增补,落实了工商联会长由党外人士担任工作。二是积极做好工商联党组的组建工作,现各项工作已准备就绪,等待县委批准后即可实施。三是认真贯彻“团结、帮助、引导、教育”的方针,积极做好非公有制经济代表人士的思想教育工作,推荐了2名非公有制经济代表人士为云南省光彩事业促进会第一届理事会理事。四是积极开展非公有制经济的调查研究,对我县七户重点非公经济骨干企业发展情况进行了调查,并提交了调查报告,为进一步搞好非公经济代表人士工作,促进我县非公经济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六)做好台胞台属、侨胞侨眷工作。

我部按照上级部门的要求,充分发挥台办、侨办的职能作用,积极做好台侨工作,一是根据我县台胞台属、侨胞侨眷的情况,我部加强与他们的联系,关心他们的疾苦,注重掌握他们在生产生活中遇到的困难和难题,为他们排忧解难。二是在新年来临之际,对全县台胞台属、侨胞侨眷进行走访慰问,热情为他们办理相关的事务。三是开展了对全县归侨侨眷“危房旧房”情况的调查,向上级报送了调查报告及4户贫困归侨侨眷危房情况。

(七)认真贯彻落实党的统一战线政策,争取人心,凝聚力量

一是召开黄埔同学座谈会。6月15日,为庆祝黄埔军校建校79周年,我部召开了xx县黄埔军校同学座谈会,全县共10位同学全部到会,通过座谈,同学们了解了我县改革、开放、发展、稳定等各方面的情况,并表示要加强与其他各地黄埔同学的联系,尽力为全县的发展发挥作用。二是认真落实原工商业者

生活费问题。我部根据来访原工商业者反映的情况,对全县原工商业者情况进行了调查,按照规定提出了《关于解决部分原工商业者生活费的意见》,交有关部门办理。三是认真落实增加国民党起义投诚人员生活费政策。我们按照云统发(2002)61号文件规定,与人事、财政、民政部门协调,联合形成文件,增加了起义投诚人员的生活费,有效地落实了党的政策。

(八)不断加强部门自身建设。

1、加强理论学习,促进工作开展。一是改进学习方式,确定学习的重点,理论联系实际地学习了党的十六大及十六届三中全会精神,增强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自觉性。二是加强统战业务知识学习,增强业务素质,提高工作质量。三是认真学习贯彻上级有关会议精神,按要求扎扎实实地开展好工作。

2、加强作风建设和制度建设。一是继续抓好以“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教育活动为重点的作风建设。二是认真贯

彻执行《云南省公务员八条禁令》。三是开展机关干部作风整顿。我们按照县委的要求,开展了以学习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精神为契机,牢记“两个务必”,切实加强机关干部作风建设的活动。四是加强制度建设。建立健全了岗位制度、纪律制度、政务公开制度。通过作风制度建设,营造了统战部门团结奋进、求实奉献、开拓创新、廉洁高效的工作氛围。

3、不断提高统战干部队伍素质。一是积极创造机会,组织干部职工参加各种学习培训,不断更新知识、开阔眼界、拓宽思路,以适应新形势下统战工作的需要。二是按照胡锦涛总书记提出的“牢记使命,勤奋工作;坚持宗旨,执政为民;改进作风,求真务实;加强学习,与时俱进”的要求,努力培养一支信念坚定、作风民主、知识广博、富有创新精神、人格好、人缘好、形象好、有能力、会做事、能吃苦,深受统一战线广大成员欢迎的合格的统战干部队伍。

二、存在问题:

1、结合统战工作开展调查研究不够。

2、由于人少事多、工作经费有限,有些工作开展得还不到位。

3、统战干部的素质还有待提高。

2007年工作意见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六大及十六届三中全会精神,在县委的领导和上级统战部门的指导下,围绕县委政府中心工作,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各项统一战线方针政策,把基层各方面统一战线成员紧紧团结在党的周围,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发挥他们的创造性,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服务,为维护民族团结、社会稳定和国家统一服务。

二、工作重点

1、围绕经济建设中心积极发挥作用。

2、大力促进民族团结和进步。

3、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

4、教育和引导非公经济人士做合格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者。

5、积极协助县委有关部门做好党外人士的培养、安排、选拔、使用工作。

6、充分发挥党外知识分子在科技强县中的作用。

7、有重点地做好台侨和海外统战工作。

8、进一步加强调查研究和宣传信息工作。

9、继续抓好统战部门自身建设。

第三篇:关于进一步繁荣发展少数民族文化事业的实施意见

各市、县(区)人民政府,省政府各部门:

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进一步繁荣发展少数民族文化事业的若干意见》(国发〔2009〕29号)精神,进一步促进我省少数民族文化事业繁荣发展,不断开创少数民族文化工作新局面,结合江西实际,制定如下实施意见。

一、认清形势,深化认识,进一步明确繁荣发展少数民族文化事业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目标任务

我省是少数民族杂散居省份。近年来,在各地、各部门的高度重视下,全省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经济社会事业得到全面发展,少数民族文化事业取得长足进步。民族地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不断加强,少数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得到保护、传承和弘扬,少数民族群众文化生活逐渐丰富,少数民族题材文艺作品不断涌现,少数民族文化事业呈现出良好的发展局面。但是,由于受历史、社会、自然条件和经济发展水平等因素影响,我省的少数民族文化事业基础仍比较薄弱,发展还面临一些困难和问题,有的地方少数民族文化事业投入不足,民族地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相对滞后;有的地方少数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存在流失现象,文化遗产保护难度加大;有的地方少数民族文化人才队伍建设还比较薄弱,少数民族文化事业发展水平与社会发展水平存在较大差距。全面推动少数民族文化事业繁荣发展,不仅关系到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群众文化素质的整体提高,而且关系到党和国家民族政策的全面落实以及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经济社会事业的全面发展。各地、各部门一定要站在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战略高度,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中央、国务院的要求上来,切实采取有效措施,促进少数民族文化事业迈上新的台阶。

(一)指导思想。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牢牢把握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紧紧围绕“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民族工作主题,始终把握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这根主线,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推动文化创新,完善体制机制,全面提升我省少数民族文化事业发展水平,不断满足各族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要,为实现“促进民族团结、实现共同进步”的根本任务,加快江西崛起新跨越做出积极贡献。

(二)基本原则。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方针,保护、继承、弘扬少数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充分发挥政府和市场的作用,生产出更多更好的少数民族群众喜闻乐见的优秀精神文化产品;坚持因地制宜、分类指导、优先支持,不断完善扶持少数民族文化事业发展的政策措施,切实保障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各族群众的基本文化权益;坚持保持民族性、体现时代性、注重多样性、把握规律性,推动少数民族文化不断创新,为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全面发展提供不竭动力。

(三)目标任务。通过五年努力,全省民族地区公共文化基础设施基本完备,建立起覆盖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主要指标达到或超过全省平均水平;普及开展群众性少数民族文化活动,推出一批体现民族特色、反映时代精神、具有较高艺术水准、适应各族群众需要的优秀文化作品;加大对全省少数民族文化遗产的挖掘、整理和保护力度,少数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得到传承和弘扬;全面增强少数民族文化管理和服务职能,建立健全少数民族文化工作体制机制,完善有利于少数民族文化事业发展的政策法规,加强少数民族文化工作队伍建设。

二、突出重点,狠抓落实,全面促进少数民族文化事业繁荣发展

(一)加快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公共文化基础设施建设,积极推动重大文化项目的全面实施。大力推进少数民族乡、村文化设施和文化活动场所的新建和改扩建工程,全面实施和巩固农家书屋工程、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以及农村文化“三项活动”等重大文化项目建设。到2010年底,全省每个少数民族村都建成一所标准化书屋,落实民族地区图书馆、基层文化站、文化室的图书配备政策,所有少数民族村都纳入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村级服务点建设体系。到2012年底,完成全省20户以上自然村“村村通”广播电视工程。到2015年,在实现民族乡和辖有民族村的乡镇有综合文化站、民族村有文化活动室的基础上,少数民族乡、村文化基础设施全部达到省颁标准。继续开展农村文化“三项活动”,积极推出内容新颖、形式多样、数量丰富的少数民族文艺演出、展览、电影放映等活动,更好地满足民族地区各族群众多层次、多方面、多样化的精神文化需要。

(二)加大文化创新工作力度,积极开展群众性少数民族文化活动。各级各类媒体要加大对全省少数民族工作的宣传报道力度,全面宣传党和国家的民族政策和少数民族先进典型,努力营造各民族和睦相处、和衷共济、和谐发展的社会氛围。各级出版部门和报刊、电台、电视台对优秀少数民族题材文艺作品,在出版、刊发、播出、宣传、评奖等方面要给予重点支持和鼓励。积极扶持我省重点新闻网站建设少数民族类栏目。开展少数民族文化与赣文化、红色文化、生态文化相结合的研究以及畲族精神的发掘和弘扬。加大对少数民族文化工作的扶持力度,鼓励文艺单位和广大文艺工作者深入群众、深入生活,积极创作少数民族题材的优秀文艺作品,推出一批体现江西地域特色和民族特色、反映时代精神、具有较高水准的文学、戏曲、影视、音乐、舞蹈等文化艺术作品,对优秀少数民族文化作品及有突出贡献的文化工作者给予奖励和表彰。精心组织全省畲族文化艺术节、少数民族文艺调演和参加全国少数民族文艺汇演等重大活动,积极支持少数民族传统节日、民风民俗文化活动的开展,广泛开展丰富多彩的村寨、社区、校园少数民族文化活动。

(三)加强对少数民族文化遗产的挖掘、整理和保护,弘扬少数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结合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和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查,组织开展全省少数民族文化遗产调查登记工作,将少数民族文化遗产的保护和利用纳入全省文化遗产保护体系,对濒危少数民族重要

文化遗产进行抢救性保护。加强对畲族“铁书”、“样式雷”、瑶族“花棍舞”、“盘王节”等我省少数民族文化遗产以及第一次反“围剿”纪念馆、瑞金苏维埃旧址等全国民族团结教育基地的保护、管理和利用。加强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挖掘和整理工作,加大对各级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的宣传和保护力度,推进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申报工作。加强全省少数民族古籍的抢救、搜集、保护和整理出版工作,切实抓好《江西省畲族志》编纂工作。扶持少数民族文艺团体、民族民俗博物馆或陈列室的建设,在有条件的少数民族乡村开设本民族语言课程。积极开展少数民族文化生态保护工作,对少数民族传统文化生态保持较完整并具有特殊价值的村落或特定区域进行整体性动态保护,扶持少数民族特色村寨建设。充分发挥少数民族文化资源优势,积极引导和鼓励少数民族文化产业多样化发展,促进具有少数民族特色的文化产业与旅游、商贸、体育、教育等领域联动发展,努力形成一批具有江西特色的少数民族文化产业品牌。

三、加强领导,形成合力,为少数民族文化事业繁荣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一)建立健全促进少数民族文化事业发展的体制机制。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要高度重视少数民族文化事业的发展,把少数民族文化工作纳入重要议事日程,纳入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纳入科学发展考核评价体系。在党委统一领导下,建立健全政府统筹协调、有关部门各司其职、社会各界广泛参与的少数民族文化工作格局。加强对少数民族文化工作的调查研究,关心支持少数民族文化工作部门的建设,及时研究解决工作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建立省少数民族文化工作联席会议制度,由省民族宗教事务局牵头,省发改委、省财政厅、省教育厅、省文化厅、省广播电影电视局、省新闻出版局、省旅游局、省文物局等部门参加,协调解决少数民族文化事业发展中的重大问题。省少数民族地区建设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单位要把对少数民族乡村的文化帮建工作纳入各自的对口支援工作范围,切实推动受援少数民族乡村少数民族文化事业的发展。

(二)完善少数民族文化事业发展的政策法规,加大对少数民族文化事业的投入。加强少数民族文化法制建设工作,研究制定有关少数民族文化保护和发展的法规和政策措施。在制定文物保护、文化资源开发、知识产权保护、文化市场管理和文化产业发展等方面的政策法规时,要充分考虑少数民族文化的特殊性,予以统筹兼顾,切实保障。省财政设立少数民族文化事业发展专项资金,重点用于扶持民族地区公益性文化事业、保护重要少数民族文化遗产、支持少数民族文化创新和精品生产。进一步完善与少数民族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发展相关的优惠政策,扶持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发展。积极鼓励社会力量参与少数民族文化建设。

(三)切实加强少数民族文化工作人才队伍建设。加强少数民族文化工作者队伍,少数民族文化专业技术人才、经营管理人才、艺术拔尖人才队伍以及少数民族优秀民间艺人、濒危文化项目传承人队伍的建设。积极完善人才培养机制,营造有利于少数民族文化优秀人

才脱颖而出的社会环境,努力造就数量充足、素质较高的少数民族文化工作者队伍,抓好人才库建设。做好人才培训工作,对全省民族地区基层文化队伍开展重点培训和普遍轮训,努力提高其整体素质。加大高等院校和各类少数民族文化基地的人才培养力度,支持各类高校和科研机构参与少数民族文化研究,加强相关学科建设。全面推动少数民族教育事业的发展,做好少数民族文化人才队伍建设的基础性工作。

各地可根据本实施意见,结合实际,制定具体实施办法。有关部门要加强对本实施意见贯彻执行情况的督促检查。

第四篇:重庆关于贯彻落实国家民委推进武陵山片区创建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实施意见的通知

市民宗委关于贯彻落实国家民委推进武陵山片区创建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实

施意见的通知

发布时间:2012-6-14 来源:渝民宗委发〔2012〕31号

黔江、丰都、武隆、石柱、秀山、酉阳、彭水等区县(自治县)民宗委(局、办):

国务院《武陵山片区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规划(2011-2020)》作出了要把武陵山片区建成“扶贫攻坚示范区、跨省协作创新区、民族团结模范区、长江流域重要生态安全屏障区”的战略定位。为此,国家民委下发了《关于推进武陵山片区创建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实施意见》),该《实施意见》明确了推进武陵山片区民族团结进步创建示范区的重大意义、指导思想、总体目标、基本原则和重点工作任务。市民宗委根据国家民委《实施意见》和市领导批示精神,提出了推进我市武陵山片区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的具体要求,相关区县(自治县)民族工作部门要结合实际,认真研究实施。现将有关事宜通知如下:

一、认真学习领会国家民委《实施意见》的深刻内涵,明确推进武陵山片区创建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的重要意义

在全面启动武陵山片区区域发展和扶贫攻坚规划的同时,大力推进武陵山片区创建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活动意义重大,也是创新民族工作的具体实践,对进一步推进我市民族团结进步事业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地处武陵山片区的黔江区、丰都县、武隆县和石柱、秀山、酉阳、彭水自治县,是实施创建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的主体地区,必须深刻认识创建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的重要意义,把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作为实施《武陵山片区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规划》的重要内容和重要载体。在贯彻实施中,要发扬各民族团结和睦、休戚与共的优良传统,紧紧围绕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主题,广泛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巩固和发展各民族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共同推进经济社会发展的良好局面。

二、明确示范区创建活动基本思路和目标,突出创建重点和特色

(一)基本思路。结合我市特别是武陵山片区实际,推进我市武陵山片区示范区创建活动的总体思路是:分级实施、分步推进,突出重点、注重特色,边试边创,大胆推进,以点带面、整体覆盖,将我市武陵山片区打造成为民族团结进步模范区,并与周边地区有机连接,相互促进、相得益彰。

(二)总体目标。2012年~2013年,用2年的时间,在武陵山片区打造128个民族团结进步示范点,其中包括50个民族团结进步示范村、30个民族团结进步示范社区、20个民族团结进步特色村寨、8所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学校、7个民族团结进步示范企业、6个民族团结进步传统文化体育示范基地、2个民族团结进步示范镇、1条民族团结进步特色旅游示范带、1个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军营、1个民族团结进步现代物流工业示范园、1个民族团结进步边界示范点、1个少数民族流动人员服务管理示范基地等,为推进武陵山片区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创建活动奠定坚实的基础。

2014年~2016年,用3年左右时间,充分发挥示范点辐射和带动作用,武陵山片区各地乡镇、企业、机关、学校、军营等大力开展和全面推进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

2020年前,片区各区县(自治县)成功创建民族团结进步模范区县(自治县),实现片区建成民族团结模范区的总体目标。

(三)基本方法。按照中央宣传部、中央统战部、国家民委《关于进一步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的通知》和国家民委《实施意见》的要求,采取上下结合、同步推进的方法,确定一批市级创建项目,市、区(县)共同打造,形成精品示范。各地还要按照总体要求,自行确定一批示范项目,建成区县本级示范。具体如下:

1.市级示范项目

(1)石柱冷黄民族团结进步旅游示范带建设。在石柱自治县冷水镇至黄水镇省际边界沿线,重点发展黄连、莼菜等特色产业,依托大黄水景区,发展特色乡村旅游,加大传统土家民居保护力度,整治村寨风貌,开展民族文化活动,提高村级公共服务水平,巩固和发展土家苗汉各族群众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民族关系。(由市民宗委经济处协调指导)

(2)秀山民族团结进步边界示范点建设。依托秀山自治县洪安镇,建设重庆、湖南、贵州三省(市)民族团结进步边界示范点,建立民族团结进步边界协调工作机制,维护和发展和谐边界,促进三省(市)交界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巩固团结和谐的边界民族关系。(由市民宗委经济处协调指导)

(3)酉阳民族小学和彭水民族中学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学校建设。以酉阳民族小学和彭水民族中学为依托,在学校大力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把党和国家的民族政策及民族知识、民族团结文化和爱党爱国教育活动列入教学内容,组织丰富多彩、情趣交融的联谊活动,建成民族团结进步学校的重点示范。(由市民宗委文宣处协调指导)

(4)渝东南地区“三馆三中心”民族文化示范建设。重点推进重庆民族博物馆、秀山花灯博物馆、酉阳摆手舞博物馆、彭水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集训中心、石柱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集训中心、石柱民族文化演艺中心等“三馆三中心”提档升级和基础设施建设,扩充创建活动的文化内涵和功能效用。(由市民宗委文宣处协调指导)

(5)黔江区少数民族流动人员服务管理体系示范建设。按照国家民委统一部署和市委办公厅《关于做好来渝少数民族群众服务管理工作的意见》(渝委办发〔2012〕16号)有关精神和要求,加快推进黔江区少数民族流动人员服务管理体系建设,不断探索和总结经验,为做好片区乃至全市少数民族流动人员服务管理工作,维护少数民族群众合法权益发挥示范带动作用。(由市民宗委民族处协调指导)

(6)黔江区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军营建设。由黔江区有关部门与黔江消防支队联合开展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军营建设,推进军地共建、军民共建活动深入开展,充分发挥部队在维护祖国统

一、民族团结、社会稳定和抢险救灾、扶危济困等方面的特殊作用。(由市民宗委民族处协调指导)

(7)秀山民族团结进步现代物流工业园示范建设。将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向企业推进,着力打造秀山民族团结进步现代物流工业园,充分展示外来少数民族人员与本地群众团

结融合、携手发展的精神面貌。(由市民宗委经济处协调指导)

(8)武隆仙女山民族团结进步示范镇建设。结合仙女山AAAAA级景区和国家森林公园独特魅力及旅游业开发的日臻成熟、人气聚集力强的实际,把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融入仙女山镇旅游经济发展和社会事业建设,将仙女山镇建成民族团结进步示范镇。(由市民宗委经济处协调指导)

(9)丰都名山民族团结进步示范镇建设。发挥三峡旅游重点景区及全国最大人文景观等旅游资源优势,将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融入名山镇经济建设和旅游开发中,将名山镇建成民族团结进步示范镇。(由市民宗委经济处协调指导)

2.区县(自治县)本级示范项目

(1)示范村建设。黔江区选择8个、其他各县(自治县)分别选择7个基础条件好的行政村,按照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总体要求,以培育特色产业、建设特色村寨、发展特色文化为重点,以促进群众增收致富为目的,在促进示范村“经济快速发展、基础设施完善、群众生活富裕、群众精神生活充实、社会稳定、生态环境优良、民族关系和谐、基层组织有力”八个方面先行先试并取得实效,集中建设50个示范村。

(2)示范社区建设。按照国家三部委《关于进一步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的意见》和市民宗委制定的《民族团结进步示范社区创建验收标准》,黔江区选择6个,石柱、秀山、酉阳、彭水自治县各选择5个,丰都县、武隆县各选择2个基础条件好、干部素质高的社区开展示范社区创建活动,集中建设30个示范社区。

(3)示范特色村寨建设。按照“保护为主,发展第一”的原则,突出“特色民居保护、特色产业发展、特色文化传承、优良人居环境”的要求,大力实施少数民族特色村寨保护与发展工程。黔江区选择5个,武隆县和石柱、秀山、酉阳、彭水自治县各选择3个民族特色浓郁的村寨,集中建设20个少数民族特色村寨。

(4)示范企业建设。除秀山自治县外,片区各区县(自治县)各选择1个条件较好、基础扎实、少数民族员工较多的企业,开展民族团结进步进企业活动,吸纳少数民族员工进入企业工会领导班子,切实维护少数民族员工合法权益,组织开展民族联谊活动,集中建设一批民族团结进步示范企业。

(5)示范学校建设。除酉阳、彭水自治县外,片区其余区县(自治县)都要选择1所学校(可以是大专以上学校,也可以是中小学校)按照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的有关要求,开展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学校创建活动。

各地的创建工作特别是示范点建设,要按照“结合实际、突出特色、务求实效”的原则,扎实推进,使其真正发挥示范带动作用。各地在创建活动中既要加强对各示范点的协调指导,又要注意充分发挥基层单位在创建活动中的能动性和创新性。

(四)检查验收。被确定的市级示范点,由市民宗委与创建地共同组织验收,并由市民宗委命名颁牌。各地确定的本级示范点,由各地组织检查验收并命名颁牌。各地所确定的本级示范点及创建方案,请于6月30日前报市民宗委备案。

三、加强领导,强化保障,确保创建活动有序推进

为加强对创建活动的组织领导,保证创建活动有序推进并收到实效,市民宗委成立创建活动领导小组,谭建祥同志为组长,王云生、向远道同志为副组长,政策法规处、民族事务处、经济发展处、文化宣传处负责人为成员。创建活动领导小组将推进武陵山片区创建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工作纳入市民宗委的重要工作内容,加强对示范区创建活动的组织领导,研究解决创建活动中的重大问题,对各地创建工作进行检查测评,及时推广各地创建工作先进经验。

片区各地要成立由党委、政府分管领导牵头,相关部门参加的示范区创建活动工作机构,明确工作职责,落实组织、人员、经费等各项保障措施,强化措施落实,强化工作落实,强化创建实效,确保创建活动有效推进。

重庆市民族宗教事务委员会

二0一二年五月三十一日

第五篇:钦南区民族中学民族教育工作总结

钦南区民族中学位于钦南区黄屋屯镇圩,该镇居住有壮、汉、苗等民族,少数民族人口5万多人,占全镇总人口的83%。黄屋屯镇有着悠久深厚的文化底蕴,各少数民族都有着自己独具特色的民族文化和民族民间活动。黄屋屯中学建校后,一边搞好教学常规,另一方面,不断探索这些丰富的民族民间文化,充分发挥其特色优势,引进课堂,对学生进行文化熏陶和教育。

近年来,黄屋屯中学在不断探索的过程中,进行收集和整理,终于实现民族民间文化和体育进课堂的愿望。现将我校开展民族民间文化和体育进课堂的教育工作作一个小结,如下:

一、工作回顾

(一)制定规划,成立机构

坐落在有着丰富文化底蕴的黄屋屯中学,为了继承和发扬少数民族优秀文化,利用这些优秀民族文化来丰富教学内容,增强学生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情感,学校在制定未来发展规划时,把民族民间文化进课堂作为学校发展规划的一项重要内容。在市、区各级部门的大力提倡和支持下,黄屋屯中学成立民族民间文化进校园工作领导小组,由语文组负责民族民间文化进课堂,由体育教师负责民族传统体育训练,进一步搞好民族民间文化进校园工作,丰富校园文化生活。

(二)开展工作

1.由学校语文教研组负责民族民间文化进校园工作,主要是负责民族民间文化教材《跳岭头风俗》的编写、教学等工作。2013年底,语文教研组开始对黄屋屯镇民族民间文化进行收集、整理,主要围绕黄屋屯镇历史建筑遗迹、民族风情、人物事迹、壮族特色民族民间艺术、民族语言等多个民族民间文化项目进行收集、整理。

根据上级相关要求,在保证国家教育部门规定课程和课时安排的基础上,黄屋屯中学结合自己学校实际,每周安排1课时,由语文教师负责乡土教材《跳岭头风俗》授课,经过课堂教学的开展,学生学习积极性特别高,都说“虽然自己生活在这片土地上,却不知道有那么多东西自己不知道的”,现在知道了很多。

2.由体育教师负责民间体育车铁圈、踩高跷、抛绣球等传统体育项目的训

练。学校进行有计划、有组织的训练,首先,学校购买了100对高跷,把高脚竞速训练作为体育课课堂教学的内容,让这一民间体育真正走进校园,另外,组建校高脚竞速队,利用课外活动时间进行强化训练,提高高脚竞速水平和技能。

二、取得成绩

经过将民族民间文化引进校园,进入课堂,并有计划、有组织的进行训练和开展教学,一方面,经过民族民间文化进课堂活动的开展,既丰富校园文化生活,又能将本土优秀文化加以继承和发扬,还实现对学生热爱家乡、建设家乡的情感教育,这也是培养学生爱国主义教育的一种直接、有效方式。另一方面,经过训练后,民间体育技能得到提高和加强,在今年三月三民族传统体育项目比赛中,我校很多学生成绩优秀,受到领导的表扬。

三、存在问题和今后打算

(一)存在问题

1.黄屋屯中学引进的这两项民族民间文化(包括民间体育),都有着深厚的民众基础,开展起来容易,但要提高就比较困难。《跳岭头风俗》虽然走进了课堂,但还不完善,当中所收集的优秀民族民间文化只是凤毛麟角,还有很多收集工作要做,尤其有的民间艺术和历史遗迹缺乏科学保护,受损较严重,有的甚至在逐渐消失,另外,要将这些民族民间文化加以研究,探索其真正内涵,才能发挥其文化育人功效,这些都需要大量人才、技术和资金的支持。

2.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引进课堂,并进行有计划的训练,但训练场地还不规整,设施奇缺,不能开展大规模普及,需要进一步改进设施和训练的经费。

(二)今后打算

1.在开展好民族民间文化进校园、进课堂的基础上,继续收集、整理更多的民族民间优秀文化,完善民族文化教育的内容,争取有关部门和社会在经费上的支持,完善民族传统体育项目训练场地和设施,在硬件上提供条件。

2.成立相应机构,加强管理,在现有条件下,发挥资源最大优势,同时,对所引进的民族民间优秀文化(包括民间体育)进行科学研究,寻找规律,挖掘其真正内涵,提供科学理论依据,以便改进方法,促进民族民间文化教学和训练的发展。

总之,黄屋屯中学将民族民间文化引进校园、走进课堂,既丰富学校教学内 2

容、营造浓郁的文化育人环境,又是对民族民间优秀文化的继承和弘扬。尽管存在种种困难,但通过努力,一定会取得更大成绩。

钦南区黄屋屯中学

2016年7月6日

上一篇:内部审计整改意见下一篇:民族精华千年古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