识字8教学设计与反思

2022-10-02

第一篇:识字8教学设计与反思

苏教版二下《识字8》教学反思

二下识字8教学反思

褚燕

如何打造情趣盎然的语文课堂?我想是每一个有志于语文教学的教师思考的问题。

识字8要学的这三个偏旁,对我们班孩子来说,并不陌生。早在上册《登鹳雀楼》这一课时,学生就已了解到隹字旁与鸟有关。其它两个偏旁对已掌握一定字理的学生来说,更不在话下了。如果还是按教参里边的“观察图,学习偏旁”这样一个步骤,学生学习的兴致肯定会大打折扣。于是,我课前布置了学生先查查这三个偏旁及其组成的字。上课伊始,便让学生汇报,学生带着成功体验的兴奋进入课文的学习当中。

《识字8》是特殊偏旁的认识和识字,分成两个部分:第一二行是“鸟”和“隹”旁组成的新字,与鸟类有关;第三四行是带“月”旁的字,分别与月亮和肌肉有关。识字中还配有“鸟”、“隹”、“月”字旁的演变图,以及词语所指事物的具体形象图。四组词语连起来,是一篇适宜朗读的韵文,读起来琅琅上口。我所选的是第一课时,也就是和“鸟”类有关系的两组词语。那么,怎样把同学们很熟悉的内容上的既新颖又透彻呢?这次又少不了多媒体的帮助。在认真钻研教材之后,我收集了大量的资料,精心制作了一个多媒体课件。在课堂教学上,它充分的调动了孩子们的积极性,使他们在这节课中投入了无比的热情,新知识在无形当中渗透了进去。具体有以下几点的作用: 本课是形声字归类识字,课文由插图、四个生字组成的词语。主要是要让学生通过学习,进一步了解形声字的构字特点,激发学生学习汉字的兴趣,培养识字能力和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思想感情。我认为,上好这堂课的关键是要让学生积极的自主学习,在学习中创设情境。因此,在教学这一课时,我很注重这一点。首先我通过创设情境,认识偏“鸟”和“隹”,并通过观察图片了解偏旁的含义,从而导入新课,引导学生有方法的学习生字。其次,我指导学生“一看、二写、三比较”的方法进行书写,并让学生进行展示,说一说写得好的好在什么地方,还学要努力的,具体哪一方面还需努力。

当前,语文教学“倡简”形成了共识,给语文课“瘦身”的呼声越来越烈。很多教师怕自己的课堂上得太胖,结果很多都不敢讲了。我认为在《识字8》的教学中,增设关于杜鹃的传说,既可以让教学内容充满情趣,又可以让学生从字理的角度识记生字,学生的语言得到了发展,精神也得到了构建,很有益处。

当然,在教学中难免也有疏忽的地方,读得形式还不够多样化,在指导孩子学习生字的时候关键是让他们自己掌握规律,可能要比老师一位的讲解要好的多,还有课堂时间的把握不够得当,最后留给孩子书写的时间较少,今后一定注意。

第二篇:人教版一年级下册《识字8》教学反思

《识字8》教学设计反思

教材分析:

月初月亮弯弯,月中月亮圆圆,太阳东升西落,北斗能辨北南;蜻蜓低飞有雨,大雁北飞天暖;秋雨过后天寒,天冷人们穿棉。身边处处有科学,这是本课给学生的启迪。本课由5句谚语组成,不仅形象地介绍了一些简单的天文和气候等方面的知识,还让学生初步认识了谚语这一中华民族古老而质朴的艺术形式,从而引导学生注意发现和积累谚语,丰富自己的知识。本课虽为谚语,但韵文味道很浓,各句虽然意思独立,但从韵脚来看全文,一气贯通,体现汉语言文字的韵律美。

教学反思:

课前我仔细研究了教科书与教学参考书,精心进行教学设计,本课一开始的配乐范读一下子就把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到了课文的内容上,激发了学生学习本课的兴趣。在识字环节,我让班上的学生当小老师教读拼音,分析字形结构,小老师们教得像模像样的,赢得其他小朋友的阵阵掌声。利用“摘苹果”的游戏帮助小朋友们巩固新学的生字,学生读出苹果上的生字就可以获得一个苹果图案的奖励,小朋友们都积极参加,连平时很少发言的同学都把小手举得高高的。这种课堂中引入游戏的方法我觉得还真不错,以后可以多多尝试这种方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本课教学中也出现了一些问题与不足:备课不够充分,课件中出现两处明显的错误,显示课文内容时一个生字错误,摘苹果游戏时,一个苹果上的字偏旁错误。还有因为时间安排不够合理,所以让学生朗读的时间过少,组织教学

还有待提高。

第三篇:《识字6》教学设计与反思

课题:识字六

执教者:小学部邹利平 (手机号码:15886368308) 教学内容:《识字六》,本内容是二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的开篇之作。

一、教材分析:

《识字六》是人教版第三册第六单元里的第一课。本组教材以“关爱他人“为专题,这是一组与本组专题非常吻合的对子。强烈的对比,强烈的感情色彩,给人非常鲜明的印象。本课通过对对子的形式,让学生感受到情感的爱憎分明,感受到汉语言文字的魅力。一连串的反义词对举,如诗歌一般,读起来那么和谐,那么富有韵律感。学生可以在识字的过程中,知道美和丑、爱和恨、冷漠与热忱、索取与奉献,从而,在学生的心里埋下真、善、美的种子。

二、学生分析:

刚升入二年级的学生已经认识汉字1000个左右,并且有了一定的识字方法,但是他们好奇心强、活泼好动,善于模仿。有意注意的时间较短,所以在教学方法的选择上应主要采用游戏等多种形式,应注重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和已掌握的识字方法,营造愉悦、快乐的学习氛围,保持他们学习的欲望和兴趣,从而提高学习效果。

三、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认识生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初步感知词语的反义关系。

3、在识字、朗读的过程中,陶冶美好的情操,培养关爱他人的感情。

教学重点:识字、感知词语的反义关系。 教学难点:理解文中有关词语。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师:前面呀,我们学习了一篇关于自然景物的对子韵文,大家一起来读一读。(出示课件《识字3》)今天呀,我们又要来学习一篇对子韵文,看看这篇对子韵文写了什么内容?

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自主识记生字。

1、自读课文。

师:首先呢,请同学们打开书,翻到《识字六》。

师:请看大屏幕:自读课文,要求:自由朗读课文,一边读一边用笔圈出文中不认识的字。开始吧。(学生开始自由读课文,边读边圈出不认识的生字。)

2、小组读课文。 师:读完了吗? 生:读完了。

师:接下来,请同学们将刚才圈出来的不认识的字在小组内提出来,请小组内的同学帮忙解决,然后小组内轮流读课文,注意倾听,同伴读错的地方要及时纠正。

3、师生互动。

师:孩子们,你们还有不认识的字吗? 生:没有了。

4、检测。 ①读字。

师:那你们能接受老师对你们的考验吗?首先,让我们踏上“识字快车”去接受生字宝宝的考验吧! (出示课件:恨 漠 炭 贫 富 饥 索 奉 永) 师:小小火车开起来。 生:开到我们这里来。

开火车读(根据方言特点,扣住关键字,如:“奉”、“贫”、“恨”让学生区分前鼻音和后鼻音)。

②读词。

师:生字这一关通过了,接下来让我们一起走进“词语乐园”去接受词语朋友的考验吧!

(出示课件:真诚 虚假 爱心 奉献 冷漠 人间 索取 永远 雪中送炭 助人为乐)

请两个小组轮读词语。

(根据方言特点和学生认知规律,扣住关键词:“真诚”(区分前鼻音和后鼻音)、虚假(区别虎与虚)、雪中送炭(记住字形:山+灰—炭))

③读文。

师:词语朋友也难不倒大家,现在让我们进入“课文大闯关”。 请一个小组轮读课文,读完后学生评议。(这样可以养成孩子为了能正确评议而认真倾听的习惯。)

师:哪一个组能挑战他们这一组?(再请一个组挑战这一组,这样让学生充满竞争意识,充分调动孩子们的积极性。)

(设计意图:这是一个“自学—互动—检测”的小三段,通过自学课文,圈出生字,让学生发现自己真正的生字。通过合作读课文、师生互动,帮助学生解决生字,纠正字音。通过各种形式的检测,来检查学生的学习效果,巩固识字,并调动每一个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

三、再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1、自读课文。

要求:自由朗读课文,用“——”划出自己不理解的词语或句子。

2、小组学习。

要求:将自己不理解的词语或句子提出来与同伴交流。

3、师生互动

(1)师:孩子们,你们还有不理解的词语和句子吗? 预设:

真诚:真心诚意。 虚假:虚情假意。 冷漠:冷淡,不关心。 热忱:热情,热心帮助别人。饥寒:饥饿寒冷。温饱:穿得暖吃得饱。 索取:要求得到,讨取 。奉献:贡献,付出,不求回报。为别人默默付出,心甘情愿,不图回报。

雪中送炭:下雪的时候,给别人送去木炭取暖。比喻在别人特别需要帮助的时候,伸出热情的手。。

助人为乐:要乐于帮助别人,帮助别人的同时,也快乐了自己。人人献出一点爱,人间永远是春天:春天是一个温暖的季节,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心,世界就会变得很温暖。 。 师:是啊!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就会变得更加美好。(相机板书)

(2)师:你们还有不理解的词语和句子吗?你们还有什么新的发现?

反义词:

美——丑 真诚——虚假 爱——恨 冷漠——热忱 贫——富 饥寒——温饱 冷——暖 索取——奉献 近义词:

雪中送炭——助人为乐

对子:字对字、词对词、句子对句子 我还发现这些都是与爱心有关的词语。 (3)、轻松一刻:对对子

老师说出一个字或词,学生立即对出它的反义词对子。 (设计意图:通过这个小三段,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然后通过生生互动,师生互动让学生自己解决问题,以理解词语,感知课文内容。)

四、指导朗读,背诵

1、师:孩子们,你们的反应真快,那你们能不能快速地把它背诵下来?首先呢,让我们一起来读一读。读对子呀,要像读诗歌一样,注意语气的停顿,还要读出它的节奏和韵律,请大家自己试试。

① 自由朗读。

学生先自己练习朗读,接着指名读,然后再请几个学生挑战读,看谁读得最好。

② 指导朗读。

学生跟着老师的手势一起读,读出对子的节奏和韵律。(老师的手势有快有慢,有轻有重,让学生一看就知道哪些字该读得重,哪些字读得轻,哪些地方读得快,哪些地方读得慢……

③ 小组展示读。

2、背诵课文

(1)、填空读。(看句子的前半部分背句子的后半部分。) 师:同学们读得非常好,那这样你们还能读吗? 美对( ),爱对( )。真诚对( ),冷漠对( )。 雪中送炭见真情,助人为乐献爱心。

贫对( ),冷对( )。饥寒对( ),索取对( )。人人献出一点爱,人间永远是春天。

(2)、填空读。(看句子的后半部分背句子的前半部分) 师:那这样呢,你们还能读吗?

( )对丑,( )对恨。( )对虚假,( )对热忱。 雪中送炭见真情,( )。 ( )对富,( )对暖。( )对温饱,( )对奉献。 人人献出一点爱,( )。

(3)、背诵全文。(看着白色屏幕齐背)

师:如果这样你们还能读,那老师就真的服了你们。

(设计意图:通过各种形式的读,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在愉快的诵读、背诵中巩固识字,积累词语。)

五、拓展

师:看来,这些对子同学们都记住了,其实呀,我们学过许许多多的反义词,你能不能利用这些反义词也写几个对子呢!

1、 写一写。

2、 说一说。

六、小结: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一篇对子韵文。同学们,请你们利用课余时间再去搜集一些对子丰富自己的知识。

四、教学反思:

识字教学是低年段的教学重点也是难点。《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1-2年级要认识常用汉字1600-1800个。识字量是比较大的,为了取得好的识字效果,在教学中利用分散识字与集中识字相结合,降低识字的难度,提高学生的识字兴趣就是我们教师首先要考虑的问题。《识字六》是一篇关于爱心的对子韵文,第一课时让孩子通过初读课文,读准字音,;再读课文,理解字义;读背课文,积累感悟。第二课时继续背诵课文,交流识字方法,识记生字,指导书写。这样从易到难,注意了字的层次,力求每一位学生都能在循序渐进的字词教学过程中掌握字音字形字义,实现了最基本的目标。带着这样一个教学理念开始了我的第一课时教学,上完课后,我认为以下几点做得比较好:

一、思路清晰,层次分明。 这节课我运用了三个小三段,从字音到字义再到积累,一步一步,循序渐进,教学思路清晰,层次分明。首先,我用一个小三段,让学生先自读课文,圈出自己不认识的字,再通过小组交流,解决不认识的字,小组轮流读课文,纠正字音,最后师生互动、检测,以达到解决字音的目的;接着又用一个小三段,让学生先自读课文,找出不理解的词语或句子,然后通过生生互动、师生互动,交流不理解的词语或句子,以达到解决字义的目的;理解了字义之后我又运用了一个小三段,让学生带着自己对词语的理解再去读课文,并说说自己的发现。让学生通过读读、说说、感知词语的反义关系、感受汉语言文字的魅力,从而在学生的心里埋下真、善、美的种子。最后我通过自由读、比赛读、填空读等各种形式鼓励学生背诵课文,从而达到巩固识字,积累词语的目的。

二、课堂检测,形式多样。

兴趣是激发儿童从事学习的动力。游戏是儿童喜闻乐见的形式,儿童好胜心强,喜欢表现。因此我在课堂上采用了各种各样的检测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检测字音时我运用闯关的形式,采用了开火车读,小组比赛读,指名挑战读等各种形式的读,让学生在闯关、比赛的游戏中接受检测;检测对词义的理解时我采用师生对对子的游戏,让学生在快乐的对对子中不由自主的接受了检测。最后检测朗读、背诵课文时我又采用各种形式的填空读。如:看句子前半部分读后半部分,看句子的后半部分读句子的前半部分,看前半句读后半句,看空白屏幕读全文,让学生有种跃跃欲试的冲动,他们的兴趣也就上来了。

三、以读为本,读中有悟。

“以读为本”是语文学科的主要特色。低年级语文教学的过程,实际上就是学生反复读文的过程,读中识字、读中理解、读中悟情。因此,本堂课我以读文贯穿课堂,如:在初读课文,自主识记生字时我以三个“读”贯穿整个环节,自读课文圈出生字,小组读文解决生字并正音,检测时采用读字、读词、读文的形式,进一步纠正字音,巩固识字。在再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时我又让学生自由朗读课文,圈出自己不理解的词语或句子。在读中理解,在读中发现自己不理解的地方。在最后我采用各种形式的读,如:学生自读,教师指导读,填空读,让学生在读中感悟词语的反义关系,在读中巩固识字,积累词语。这样让学生的读代替老师的讲,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

其实,这堂课优点很少,值得去改进,去磨练,去努力学习的地方很多很多,主要体现在以下三方面:

一、对学生的学情把握不够。

理解词语的意思时,一个学生问:“索取”是什么意思?而洪宇靖说:“索取”就是拥有的东西。潘胤好说:“索取”就是把东西通通索取起来。刘李力说:“索取”就是不给别人,只留给自己。其实刘李力已经快要说对了,老师如果顺势引导学生说说“取”是什么意思,然后再说说索取的意思就好了。可老师对学生的学情把握不够,总以为学生能回答得更好,于是再请学生回答,结果学生答不好,老师也开始乱了阵脚,以至于教师反复的引,学生也不乐意听,真是费力不讨好。

二、难点没突破。

识字教学中理解字义是难点,本堂课总是让学生在读文理解后说说词语的意思,这对于低年级的学生来说太难了,以至于学生课堂上说不出来,对词语的理解仍然不到位。如果设计时,能出示几个句子让学生选择填空,或创设一个情境,联系生活实际让学生去理解词语那就容易多了。

三、解读文本不够深入。

这是一篇关于反义词的对子,教师由于解读文本不够深入,所以不会引导学生抓住反义词这个特点去理解词语,譬如当学生不理解索取的意思时,教师可引导学生说说奉献的意思,然后再恰到好处地引出索取这个反义词,然后把奉献和索取的意思进行对比,学生就不难理解了。

四、细节的处理,有待于加强。

1、教师上课时要注意自己的形象,就算再渴也不能在课堂上喝茶。

2、教师的评价语太少,不能激励学生。

3、教师的引导语,出现一些“填空式”的话语,自己说一半,让学生接下一个词,感觉很不舒服。这是一个坏习惯,破坏了语言的整体性,同时对学生的思维产生不良影响。

4、教师喜欢学生按照自己的预设回答问题,以致经常打断学生的话,而造成过多的牵引。

5、教师总喜欢重复学生的话,以致教师的语言显得啰嗦。

6、学生提出的共性问题没有适时地进行板书。

总而言之,《识字六》这课的教学,让我体会到了教学的不易,同时也发现自已许多的不足。哎,教学之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第四篇:《识字8》教后反思 - 一年级语文『苏教版』

《识字8》教后反思

《识字8》这一课,主要是让学生通过学习,进一步了解形声字的构字特点,激发学生学习汉字的兴趣,培养识字能力和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思想感情。《识字8》这课它采用归类的方法,分为了两个部分,教材的第一部分是用转盘识字的方法给基本字“青”加上不同的偏旁而组成的新字,是一串同类的形声字,并列出了六个相应的词语:清洁、晴天、眼睛、请坐、事情、蜻蜓。第二部分是儿歌和情境图。

考虑到学生的年龄小,因此,课伊始,我就采用学生喜闻乐见的猜字谜来导入新课,学生当然兴趣很足,精神状态也比较好,看到学生们的注意力这么集中,接着,我便乘热打铁,采用语文课堂上常用的教学方法——情境教学法,创设“青字宝宝”找朋友的故事情景,一一出示找到的好朋友而组成的新字,其中,我引导学生观察,你发现了什么,从而知道形声字的构字规律,课上并对新字组成的词语逐一讲解,让学生理解了词语的意思,且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选择其中的一个词说一句话,学生也能在课堂上展示了自己的说话能力。如:晴天——今天是个大晴天,妈妈把被子拿出去晒晒。也有的学生选择“蜻蜓”这一个词,说话内容是这样的:在一片大圆盘似的荷叶上,有只蜻蜓正飞来飞去捉蚊虫呢。类似的这些句子还有很多,这样的引导,学生的思维之门一下子也就被打开了,教学时也感觉比较轻松,激发了学生的识字兴趣。

另外,教学时我充分利用课文中的两幅彩图来吸引学生观察画面,练习说话,欣赏美文,然后图文对照,诵读儿歌,这样,既帮助了学生领悟儿歌,加深理解字义,又增加了语言的积累,学生通过朗读、理解、体会,不一会就记住了这首儿歌。看来,识字教学不光是识字,而更重要的是如何激发学生识字的兴趣,并且,在教学中,也要潜移默化地给学生留有时间让他们练习说话的机会,让他们每时每刻感受到学习语文的重要性。我想,只有这样,教学才是完美的。

第五篇:8个教学反思品德与社会

《读懂爸爸妈妈的心》教学反思

《品德与生活》课程是一门以儿童生活为基础,以培养品德良好、乐于探究、热爱生活的儿童为目标的活动性综合课程。在本堂课的设计过程中,我也竭力试图将这一理念贯彻始终。在课的开始,我就带领学生走进他们的家庭生活,回忆、讲述自己的父母为家庭辛劳的事,感受父母对自己倾注的深厚的爱;配乐诗朗诵《妈妈的爱》把学生带入感人的日常生活回忆中;体验一下当父母的感觉这一活动,让孩子换个角度去看自己、看父母,得到不一样的感受,从而能理解、体谅父母的苦心;读读父母的信,使孩子和父母进行深入内心的交流和沟通。教学中,老师坚持“从学生的生活中来,又回到学生的生活中去” ,特别是课前让家长给孩子写一封信,在上课时,让孩子打开来读这封来自父母的信这一环节,真实地反映了家长对孩子的看法,让孩子了解自己在家长心目中的地位,加深了彼此的情感沟通,因而孩子们在说内心感受以及自己该怎样报答父母的养育之恩时,真情充分流露,说得也非常感人。

新的课程标准强调“回归生活,关注儿童现实生活”的理念,要让儿童直接参与各种课堂实践活动和课外实践活动,让他们在实际生活活动中去了解、感受、体验,让社会为他们提供接受教育的实际内容和实践阵地。为此,我设计了课后延伸的实践活动,并且将行为落实到“你最想做的一件事”这个虽小但很集中的目标上,并让家长参与评价,旨在进一步加深学生的道德认知和道德体验,真正引导学生热爱生活,懂得生活,学会做人 《来自社会的爱》教学反思

《来自社会的爱》教材以儿童喜爱的图片、文字形式,为大家提供了两个主题活动:第一,从儿童的生活实际——学校中为我们服务的人中引出问题:“我们每天大部分吋间生活在学校里。为了保证我们健康、愉快地成长,学校中有哪些人在为我们服务呢?教材内容准确、完整,富有开放性,体现了教育的综合性,体现了新课程标准。教材内容的设计不局限于课堂内的教学活动,而且体现课前、课中、课后、校内、校外连续完整的活动过程,给教师和学生都留山了拓展的空间。在栏目没计上注意了体现儿童特点,如“小记者在行动”“我们的观察记录”“瞭望台”。

课前,我布置了学生完成小调查,上课前十分钟,以小组为单位我又派出代表深入校园调查访问,在课上我也按照小组交流,班级展示等程序一关一关地进行了教学,但是虽然我做了充分的准备,但在上课的过程中,有部分学生并没有完全融入到课堂教学中,我组织学生小组讨论、学生回答时,部分学生在底下窃窃私语,没有认真听课,似乎只是老师和个别同学之间的对话,和他们没有关系。学生的积极性没有被我充分调动,学生的参与面太窄,这样教学效果就大打折扣,整节课的教学目标也会难以实现。今后我一定要严格要求学生,提高组织课堂的能力,多关注全体学生,安排活动时组织好学生,对学生进行指导,让他们都能积极的、有效的参与到课堂教学中。

《不一样的你我他》教学反思

“用教材教”胜过 “教教材”。

首先我将教材中的活动一:我的自画像内容改在了课前完成,一开课我就将他们上交的自画像拿出来让他们猜,引入第一个游戏,在猜测中对人与人之间的不同,能有一个感性的认识。

我还注意充分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作为课程资源。让学生交流自己调查的生活中人与人有哪些不一样?拓展了学生的思维。又如:让学生围绕自己的学校生活,回忆上学以来,班上有哪些多彩的小星星。这些话题应该都是孩子们经历过、熟悉的事情,通过孩子们自己的生活进行教育,在自身生活体验的基础上学习,努力调动孩子们已有的生活经验。把儿童自身生活经验作为教材资源,这样儿童在课堂上发挥的作用就很大。我觉得,这是我在教学这节课中自己的最大收获 新课程是教师和学生共同构建的课程生活,要了解儿童是不容易的,所以教师要变“备教材”为“备儿童”。尽管这次课也给我留下了不少遗憾,但在遗憾中我也收获了许多。我想,在今后的实践中我将不断的探索、前进!

三、教学要面向学生的生活实际,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实际的密切联系,教学空间不局限于学校和课程,应创设条件尽可能向社会延伸,以满足学生不同学习方式的需要。创造条件让学生积极参与社会实践,体验社会生活,在理解和感悟中受到教育,,逐渐提高认识社会适应社会的能力。

《换个角度想一想》教学反思

小学三年级的孩子,往往自我为“中心”的意识较强,平时生活中只会站在自己的角度上考虑问题,不会体察我们会给别人带来什么感受,而本课的教学目的是帮助学生学会运用换位思考的方法,了解他人的心情和感受,达成相互间的理解和包容。新课程要让学生参与到教学中来,让他们大胆活动,形成共识。在这堂课设计中,我不仅考虑要让学生动起来,更多的考虑是主体参与的广泛性。为此,我设计了四个小组活动环节:试一试(看课件体验),画一画(了解人的不同情绪)帮一帮(师生换位表演感悟),演一演(体验别人的感受)。在活动中,我创造了一种宽松、和谐的氛围,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及时给予鼓励和表扬,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教学中我联系生活实际,引导学生进行讨论,培养她们解决问题的能力。因为有些问题对孩子来说比较敏感,所以在通过举实例,“假如是我”等环节的教学后,我让学生们发表自己的见解,孩子们说要学会用自己的方式解决问题,在相互理解中友好相处。我觉得这个内容的设计非常及时,现在的学生遇到的家庭问题较多,特别是父母离异或者下岗后的家庭变化,因此对学生的换位教育显得十分必要。讨论时我还尽量安排一些虚拟的实例,通过积极引导,学生领悟到应该对这些同学同情和关爱,尊重他们的情感和人格。他们还提出了合理解决问题的方法,明白了事非,懂得了宽容别人,理解别人是一种美德。相信同学们在生活中遇到类似问题,肯定能做。

《分享快乐》教学反思

本活动的设计思路是:行为认知——行为判断——行为练习。 在行为认知这一环节,我自编了一个虽简单但很具有教育意义的故事《小兔子的故事》,并将它绘制成学生喜欢的图画,让学生一起和老师来看、说、猜、想,从中让幼儿认知到分享给小兔子带来的乐趣,并确立了自己的行为准则,同时通过这一环节,也培养了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

在行为判断这一环节,我收集了一些行为图片:分享食物、抢玩具、一起看书等,以ppt的形式展示出来,并通过游戏的方式,让幼儿来当小老师,对图片上宝宝的行为来进行判断,如果认为他们做得对,就送一个笑脸,反之,就送一个笑脸。另外,如果课件中送笑脸的方式,能做成动画的形式,我想更能受孩子的欢迎。

最后行为练习这一环节,也是本次活动的难点。认知和判断对于幼儿来说都比较容易,难得是体验,只有真正让幼儿感受到分享的快乐,这样幼儿才能真正明白为什么分享是一种好行为。在这一环节,我摆出事先让幼儿从家里带来的最喜欢的玩具,让幼儿玩玩,孩子们都很兴奋,这时我一边巡视,发现有两个幼儿没去玩玩具,我立即询问,原来是他们没带玩具,借此契机,我立刻抛出问题,谁来帮帮他们,幼儿都能主动地去邀请他们一起分享自己的玩具。 我觉得这次活动还是很合适小班的孩子,可以促进幼儿将认知转化为行动,让幼儿充分体验到分享的快乐。 《说声谢谢》教学反思

本节课我围绕教学目标精心设计了四个活动:

(一)回忆生活,说声“谢谢”;

(二)真情播放,送出谢谢;

(三)表里一致,行动谢谢;

(四)总结升华,心存谢谢。这些活动都是在深入了解学生兴趣、需要、体验和能力基础上设计出的活动方案,这些“活动” 力求很好地为实现“目标”服务,增强活动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教学时感情投入不够,缺少教学激情。一节成功的课首先肯定是教师要能在教学时自己打动自己,特别是思想品德课,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教师如果不能百分之百感情投入,不能打动感染自己,也很难打动感染学生。思想教育的效果肯定会大打折扣。我觉得我这节课,作为教师的我完成这节课好像是为了完成一项任务,因此一节课中我感觉自己好像游离于课外,课堂情绪状态不佳,学生也或多或少受影响,课堂气氛不够活跃,参与不积极主动,影响了我课堂教学的效果,以后在这方面一定要注意改正。

(2)时间把握不够合理 ,课堂上时间分配也不好。课的前半部分花时间过多,节奏慢,而后半部分特别是在如何用行动表示谢谢 这一内容时节奏快,甚至有些仓促,结果还拖了一会堂。

总的来说,这一节课上完以后,心里很空捞,觉得不足之处很多。希望大家多提意见,多多指正,在此我也向大家说声“谢谢”!

《我们的生活需要谁》教学反思

“我们的生活需要谁”是人教版《品德与生活》(三册下)第三单元的第一个话题。品味这一话题的提法──我们的生活需要谁,就可以发现其中的关键词“需要”,也就是说不仅让学生发现相关的人,更要引导学生在生活中感受到“需要”。“需要”是一种体验,在学生的体验培养中既要有情感的投入,也要有思维的介入,情理交融才能使感悟深刻丰富。

1.生活体验──让孩子用自己的眼睛去看

“走进社会”是品德与社会课程的重要理念,家庭、学校、社会都是孩子们生活的舞台,也是他们成长的课堂。因此,引导他们从熟悉的生活实际、社会现象出发,学会用自己的眼睛去观察,不但可以由近及远、由浅入深地认识社会、了解社会,而且可以帮助他们逐渐体验到人与社会的关系。通过引导学生观察体验自己一天的生活,让学生认识人们生活离不开从事各种服务的劳动者,感受他们的劳动给人们生活带来的方便。

2、模拟场景,展开角色体验

组织学生开展一次以“社区生活的一天”为主题的模拟活动,模拟你所扮演角色一天的生活,看看你与他人之间有什么关系,让学生体验到在我们生活中,人与人是相互依赖、互相服务的。

通过活动体验,激发了学生们尊重并感谢劳动者的情感,效果较好。

《我生活的社区》教学反思

我在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以小组合作的方式走进学生熟悉的社区人文环境,用自己的眼睛去观察,去发现,用自己的心灵去体验,去感悟。充分地利用了社区的文化资源,使学生喜爱社区丰富多彩的民俗、文体活动,更为自主的参与,所获得的教育远胜于平铺直白的说教。

1、在教学中,我以学生的生活经验为基础,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组织教学,较好的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2、通过讨论活动,引导学生认识家居环境与人们的生活、工作的关系。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进行教学,一方面拉近了学生与教学内容的距离,另一方面,通过探究,帮助学生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

3、通过制定“我是社区小主人”社会实践行的计划,使学生增钱了责任感和公民意识。这个环节的设计意在摆脱空洞的说教,使学生在制定计划并在实实在在地落实计划的过程中得到情感体验,提高教学的实效性。

4、构建了开放的课堂,为学生提供了自主选择、互助合作的机会。在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中,学生根据自身的需要选择认知、探索、实践的对象,在讨论的基础上合作完成实践活动。

本文来自 360文秘网(www.360wenmi.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识字8教学设计与反思】相关文章:

识字8教案教学设计08-01

《拼音与识字yw》反思性说课04-16

语文识字教学反思07-25

微课识字教学反思07-18

二下识字7教学反思08-01

二下识字5教学反思08-01

端午粽识字教学反思08-07

识字教学片断及反思08-27

上一篇:农机安全工作总结4篇下一篇:文化生活教学计划

本站热搜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