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写好消息范文

2022-05-31

第一篇:如何写好消息范文

新闻写作二:如何采访、写消息和通讯

采访者的素质

新闻记者是很多年轻人向往的职业,因为记者在社会生活中的特殊地位,有人称之为“无冕之王”,被很多人认为是一件风光威风的工作。如路遥小说《人生》中的主人公高加林,一当上记者,“立刻在县城成了一个引人注目的人物。”确实,在当今社会,记者工作是一件令人羡慕的工作,在七十二行中,应该算是一种好职业,但是很多人并不知道从事记者工作的酸甜苦辣,更不知道这门行业对从业者的要求。

高尔基公允地说:“新闻工作和文学工作一样,都是非常困难的职业。它们要求的学习和工作,不是少于而是多于其它任何职业。因此,这种工作是不能顺带做做,而是需要把整个身心献给它!”我国著名的新闻工作者邓拓也说:“报纸是古今中外、天文地理无所不包的。因此,新闻工作者一定要有广博的知识,知识的范围越广越好。”

记者不仅要有广博的知识,不仅要懂得新闻本行业的业务,而且要熟悉所要采访的行业的知识。如采访一个足球运动员,如果记者对足球知识一无所知,采访就不会顺利;采访人要懂得一些心理学;采访经济,应懂得一些经济学知识。

从事新闻工作必须有“新闻敏感”,敏感指对事物的分析力、理解力、洞察力和判断力。既有敏锐的眼睛,也有敏锐的头脑。只有具有高度的新闻敏感,才能在激烈的新闻行业的“抢新闻”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才能从事件中发现新闻价值。新闻敏感来自刻苦学习、长期实

践及经验积累。

较强的文字表达能力,采访的目的是为了写作新闻,虽然有人结论“七分采访,三分写作”,但采写是融为一体的。写新闻需要深厚的文字功底。新闻文体众多,新闻写作要求准确、鲜明、生动和感人。但是生动,就很难达到,必须讲究写作技巧。

斯大林把记者称为“社会活动家”,指出记者不仅要有新闻敏感,也要有社会活动家的敏感。作为一个社会活动家,必须善于处理各种人际关系,具有较高的公关水平,甚至应该“八面玲珑”,有阿庆嫂的“来的都是客,全凭嘴一张”的本事。一个木纳笨拙、羞于言谈的人

无法当好记者。 刘少奇说:“记者工作是独立的艰辛的劳动。”记者常常是独挡一面,孤军作战,要求有独立工作的能力和独立负责的精神以及独立生存的能力,要有独立的调查研究本领,特别要求

有处理突发事件的应变能力。

我国早期的名记者黄远生总结出记者的四能:脑筋能想,腿脚能奔,耳能听,手能写。可以归纳为“四勤”:脑勤想,脚勤奔,耳勤听,手勤写。

记者一定要吃苦耐劳,甚至敢于殉自己的新闻事业。记者郭超人为了写《英雄登上地球之巅》,曾同攀登珠穆朗玛峰的登山队员一起攀到海拔6600米的高度,这个高度和登山英雄攀到8848米相比较是小巫见大巫,但对非专业登山运动员的记者,却是了不起的高度,记者为此付出了很大的代价。在战场上,随军记者经常冒着枪林弹雨深入前线采访,受伤甚至牺牲的事件常常发生。在和平年代,也出现记者在采访中献出宝贵生命的动人事迹,如80年代中期一家青年报刊的记者采访黄河漂流队途中,被滚落的山石砸中,不幸殉职。

采访的特殊要求

新闻采访是一门艺术,也是一种职业性的社会调查活动。有别于常规写作(如记叙文、议论文和说明文写作)中的获得材料的社会调查。在常规写作中,调查搜集材料没有采访在新闻写作中重要。虽有“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形容材料对写作的重要性,但在常规写作中,是“三分调查,七分写作”。在新闻写作中,却是“七分采访,三分写作”。

新闻采访具有特殊性。采访的目的不仅是为了写成新闻,而主要是为了选择最有新闻价值的事实向大众传播;采访是采访者认识客观事物的活动,而不是采访者表达自己主观意向的活动。常规的调查研究是对客观存在的事物进行探索、考察、观察、体验、分析、研究,透过事物的现象,抓住事物的本质,总结出事物发展变化的规律;新闻采访的目的不是抓住抽象的本质或规律,而是寻找客观的新闻事实。因此新闻采访对采访者有以下几点特殊要求: 采访的重点应该放在分析、比较、选择和衡量事实上,寻找最富有典型意义的事实,通过解剖事实,发掘最大的新闻价值,为报道做好充分的准备。新闻采访的调查研究是以事实为根据,“事实至上”的调查研究,不能主题先行,为了验证某一理论,说明某一观点而去简单地寻找事例。真实是新闻的生命,新闻的真实是由客观事实决定的,而不是由抽象理论决定的。即使要论证某一政策的正确性,也必须“纵观全局,沙里淘金”地找出最有说服力的事

实。

兼听则明,偏听则暗。新闻的客观性决定了采访者不能“先入为主”地任意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采访者虽然有“聪明地启发”的灵活性,却不能喧宾夺主。采访者应该像一部录音机,需要全面客观地记录,不能有个人意志。因为客观事实是不以采访者的主观意志而存在的。正反的意见都必须听。只有全面客观地采访,才能综合各种事实做出客观准确的报道。 新闻采访的目的是为了写出准确的报道,要求采访时深入具体。新闻的时效性决定采访者不可能进行重复采访,因此要求一次调查成功。要保证一次成功,采访时必须细致认真,要特别重视事件的原因、结果、时间、地点、人物和背景等在报道中必须出现的内容。俗语曰:“平时多流汗,战时少流血”。采访时认真一点,就会减少写作时的许多麻烦。 美国名记者普利策说:“懒人是当不了记者的”;香港一位记者也形象地说:“记者的生活是铁脚马眼神仙肚”,意思是不怕跑断腿,不怕少睡觉,不怕挨饿。因此,新闻采访是特殊

行业的人的特殊的社会调查。

采访的方法

“面上找题目,点上做文章。”这是新闻采访这种调查研究和其他行业的调查研究的不同之处。“面上找题目”是指纵览全局,确定自己的采访的指导思想,再有的放矢地深入调查。“面”包括整个形势的发展趋向,被采访事物的普遍状况和进展的速度等客观材料,即普遍实施。“点上作文章”要求纵观全局以后再纵深发展,寻找出最有新闻价值的个别事实。“点”主要指典型事例。然后点面结合,把普遍事实和个别事实加以联系、分析、比较,从中发现值得报道的新闻事实。因为任何事物都是相互联系和发展的,没有孤立的、静止的事物,只有点面结合,才能够正确地认识事物,准确地发掘出新闻。

有比较才能有鉴别。纵横比较法也是新闻采访中最常见的方法之一。这种方法尤其适用于有特定对象的采访。“纵”的比较主要指对采访对象现状与过去的比较,“横”的比较主要指对采访对象与其他相邻事物的比较。例如采访一个改过自新的青年,要弄清“浪子回头金不换”的原因,必须要知道他的过去,将他的过去和现在比较。通过比较,就很容易发现他是怎样变成先进的。采访一个先进单位,应该弄清楚它好在什么地方。最好的办法是将这个单

位与其他相关的单位进行“横”的比较。

纵横比较既是采访者在采访前必须做的准备工作,通过比较,可以确定是否有必要进行采访和应该选择谁作为采访对象,还可以据此拟定采访的具体步骤及方法;也是采访者在采访后必须做的工作,只有将自己采访到的材料与其他材料比较,才能够判断出自己采访的事物的新闻价值的有无和大小,确定报道的方法、角度和分寸。在记者生涯中,常常出现这样的事情:采访前满以为某个事件很有新闻价值,特别是日常生活中的突发事件。一旦经过深入细致又全面客观的采访后,将该事物与其他事物一比较,才发现并不是一个重大新闻,甚至不是新闻,不值得报道,只好放弃。徒耗精力做无用功的主要原因是采访前没有做好纵横比较

的准备工作。

新闻报道的最终目的是以个性反映共性,采访必须抓住特点,用具体事实突出采访对象的个性特征,特别要重视有特点的事实,提问时要多涉及。

常用的采访方法有个别访问,开调查会,现场观察和蹲点调查等,将问、听、看、记、想五个环节紧密结合,在提问时要在尊重事实的基础上“聪明地启发”。

消息的特点

新闻写作的主要对象是“新近发生的事实”。怎样通过语言文字来表现这些事实?常写的表现方式有哪些?这些是记者必须知道的专业知识。

消息是新闻写作中最常见的问题。和通讯等其他新闻问题比较,消息的时效性最强、发表量最大、读者也最多。以报纸为例,现代报刊自十六世纪问世以来,主要任务一直是传播新闻。第一家中文的近代报刊是1815年8月在马来西亚的马六甲创刊的《察世俗每月统纪传》,在中国境内出版的第一家中文近代报刊是1833年在广州创办的《东西洋每月统纪传》。也都是以传播新闻为主的。随着人类进入信息时代,报纸的新闻性越来越重要,发表的新闻占全部的比例也越来越大。在这些新闻中,绝大多数是消息。新华社在八十年代初每天编发的“新闻稿”约六万字左右,其中消息占四万字以上。世界上最大的通讯社美国的美联社和合众国际社,在八十年代初,每天发稿量达300万字,其中三分之二是各类消息,英国路透社,法国法新社每日发稿量约70万字,消息所占的比例在60%以上。可以毫不夸张地说,没有

消息,就没有新闻。

这里的消息,指狭义的新闻。广义的新闻是指报刊的新闻栏里,广播、电视的新闻时间里经常使用的一大类文章体裁。所以,有人把消息也称作新闻。

消息在它的地位、作用、读者对象、报道要求和写作手法等方面都有自己的文体特点。根据消息的文体特点,可以给消息下这样的定义:是用概括性的叙述方式,以简明扼要的文字,

迅速及时地报道具有新闻价值的事实。

真实是新闻的生命,也是消息的最大特征。消息的真实,主要是指构成新闻五要素的时间、地点、人物、事件、原因必须真实。所用的材料,如史实、数字和资料必须准确无误。一切都要求用事实说话。如胡乔木所言:“学些新闻还叫我们会用事实来发表意见,要学会用事实说话,最有力量的意见乃是无形的意见。”不发议论或下结论。记者在消息里通常不用“我”、“我们”、“我的”、“我们的”等第一人称,只能以旁观者身份作理智的叙述。 简短是新闻文体形式上的最大特征,要用最少的语言将最生动、最能说明问题的事实告诉给受众,不许“有闻必录”。也不能因为追求简短而略掉消息的基本要素。

在报道要求上,消息必须及时新选,“抢新闻”主要是“抢消息”。在所有的新闻文体中,消息的时效性最强。“陈年老酒”、“马后炮”、“雨后伞”都与消息无缘。

消息的结构

作为一种特殊的新闻文体,消息有特殊的文体结构。

消息的特点是以直截了当的故事来打动读者,消息报道讲求短小、精粹、新鲜、迅速。长期以来,为了达到这一目的,新闻界做出了不懈的努力,逐渐完善了消息的文体结构。早在十九世纪八十年代,美联社就提出了消息写作应该遵循“新闻五要素”的原则,要求每则新闻有五个W,英文单词When(时间)、Where(地点)、Who(人物)、What(事情)、Why(为什么)的第一个字母均是W,“新闻的五要素”即这五个基本内容,习惯上简称为“五个W”。新闻的五要素最早是由美联社记者约翰·唐宁写的一条有关南太平洋沿岸遭受风暴袭击的消息而得名的。有人认为,还应该在五要素上加上How(如何),成为六要素。 为了一目了然地在消息中将新闻的五要素完美地表现出来。迄今为止,人们发现消息的最佳结构形式仍是“倒金字塔”式。它类似于记叙文体写作中的倒叙法。这种“虎头蛇尾”的结构,是将最重要、最精彩、最吸引人的新闻事实摆在最前面,按重要性依次递减地安排段落。这种方法恰当地照顾了人们的阅读心理特征:阅读兴趣由于阅读时间的延长而减少,外在的刺激和内在的兴趣是引起人的注意的主要原因,最重视的是第一印象。在信息大爆炸、生活节奏加快的现代社会,这种接受信息的心理特征更加明显。另外,阅读新闻的条件和要求都决定新闻受众的接受心理求急求快。有人形象地将“倒金字塔”式称为“吊胃口”式,利用读者重视第一印象的心理制造强烈的外在刺激,迫使受众“一见钟情”,再利用读者的好奇心理达到传播新闻的目的:看了标题即知道了新闻的大意,读了导语便被吸引,愿意继续看

下去。

最常见的消息有动态消息、综合消息、经验消息和述评消息。动态消息是关于发生或正在发生的国内外重大事件的报道;综合消息是一种综合反映国际国内不同地区,不同单位的同类或近似情况的新闻报道;经验消息又称典型报道,是对某地区、某部门或某单位在工作中取得新鲜经验的报道,有别于“工作总结”和“工作简报”;述评消息是一种夹叙夹议,边评边议,兼有新闻和评论两种作用的新闻体裁。最常见的消息是动态消息。

“倒金字塔”式的消息一般由新闻标题、导语、主体、背景材料和结尾等五个部分组成。每个部分都有自己的写作特点和要求。标题的任务是立刻抓住读者,给读者留下深刻的第一印象,是消息内容的精华,要求鲜明、生动、醒目地点明主题。新闻标题与一般文章标题的差异是,新闻标题具有多行性、层次性和直观性,不能像文学类文章采用意象性标题。消息的标题通常由正题、引题和辅题三项、正题与辅题、正题与引题组成,也可以只要正题。正题标在中间,用来点明消息的主要事实,不能省略。标在“正题”之上的题目叫“引题”,也称“眉题”、“肩题”,用来说明新闻事实的意义,揭示消息的内容要点、新闻来源、行为主体以及该条消息产生的条件、背景等,也可以用来烘托气氛,起引出正题的作用。排印在“正题”之下的是“辅题”,也称“副题”、“子题”,用来披露消息中的某些重要事实或

具体细节,对正题起补充作用。 导语,是消息的开头。要求用极简要的文字介绍消息的主要内容。主体位置在导语之后,要求以充足和典型的材料,对导语涉及的消息的内容进一步扩充,作深入的阐述和说明。背景材料是为了帮助读者理解消息,对产生消息的特定的历史背景和环境进行必要而适当的交代。如新华总社早在1948年就在通报中指出:“新闻不注意说明必要的背景,如它与周围事物的联系,它的特殊性与一般性,它在整体中的地位,其结果是故意不让人看。”如毛泽东在《中原我军占领南阳》的消息中,以具体的史实和民间传说作背景,点明南阳自古是兵家必争之地,说明了我军占领南阳的重大意义。结尾是消息的收尾部分,可有可无。常有概括性地小结消息内容、写出新闻事实的发展趋势和号召及鼓励等方法,对主题起升发作用,

切忌画蛇添足。

文无定法,消息也无定式。随着新闻业的迅猛发展,人们发现“倒金字塔”式并不是消息的唯一结构模式。人们甚至发现了采用顺叙的“反转倒金字塔”结构。国内外的新闻都逐渐向散文化、特写化发展,追求一气呵成的自然效果,消息与通讯的界限不再如过去泾渭分明。

怎样写导语

首先请看美联社记者约翰·唐宁写的一条消息的导语:

“萨莫亚·阿庇亚三月三十日电:南太平洋沿岸有史以来最猛烈、破坏性最大的风暴,于三月十六日、十七日横扫萨莫亚群岛。结果,有六条战舰和十条其它般只要么被掀到港口附近的珊瑚礁上摔得粉身碎骨,要么被掀到阿庇亚小城的海滩上搁浅。与此同时,美国和德国的一百四十名海军官兵有的葬身珊瑚礁上,有的则在远离家乡万里的无名墓地上,为自己找到

了永远安息的场所。”

这是世界新闻史上被奉为新闻五要素的经典之作的一则消息的导语。它的时间、地点、人物、事情、为什么五要素一应俱全,受到美联社的称道,该社随即要求各地记者以此为楷模发消息。数十年后,消息写作五要素的原则,被世界各地新闻工作者普遍承认和接受。直到今天,虽然消息的写作模式大大增加,传统的“倒金字塔”式结构受到现代的“反倒金字塔”结构的挑战,但是人们从来不曾怀疑过消息写作五要素的原则。

从约翰·唐宁的这则导语中可以窥见导语的写法。 晋朝文论家陆机在《文赋》中说:“立片言以居要,乃一篇之警策。”导语正是要达到这种效果,在消息中起着“一语定意”的作用。如刘勰在《文心雕龙》中言,“启行之辞,逆萌中篇之意。”记者写新闻时最见功力的就是写好导语。

导语最忌讳的是空泛、冗长和公式化。要求简短、生动,所介绍的消息要新鲜、确实。西方新闻界曾规定导语不得超过21个字。导语要精练,写进导语中的单位名称、专门名词、人名、头衔、事实、数字、细节不要太多,只要言之有物,五要素俱全或两三个要素俱备即可。 导语写作的常见方法有以下几种:概括式导语是把消息的各项内容概括归纳,浓缩成一两句话,适用于主题严肃、内容复杂的动态性消息和经验性消息;描述式导语,也可以分为叙述式导语和描写式导语两种。叙述式导语的特点是用概述的方法,简明扼要、开门见山地写出最重要、最新鲜的事实;描写式导语要求对主要事实或有意义的侧面作简练生动的特色描写;提问式导语是采用设问的方式,把新闻报道中已经解决的问题先用疑问句式鲜明地提出来,造成悬念,然后再用事实加以回答;评论式导语是先概述最重要的事实,然后发表评论,做出判断;对比式导语是通过对报道事物的纵横对比,达到“不见高山,不知平地”的效果;比兴式导语采用“即物起兴”的手法,通过引用诗句、谣谚或是比喻象征性的描写,再引出所要叙述的新闻事实,我国是诗国,古诗词佳句众多,常借诗起兴;摘要式导语常用摘取数据或有可比性事例的手法突出新闻的要点,与对比式导语相似。

导语的写法很多,应该因文(消息内容)和因人(接受者)而异。如比兴式导语的文艺性较强,但对接受者的文化水平要求较高。无论哪种方式,都必须坚持“立片言而居要”的基本

原则,不能因注重形式而本末倒置。

怎样写主体

先写导语,接着写主体。主体是消息的展开部分,也是消息的主题部分,主体的质量直接关系到整条消息的质量。因此,要高度重视。

写作主体的原则是要对导语所概括的事实进行详细的叙述,导语的目的是开宗明义,主体是用具体、典型的材料回答导语提出的问题,目的是揭示主题。必须围绕导语提出的问题展开。标题、导语、主体如同三个从小到大的环,大环包括小环,最小的环标题是新闻中最突出的事实。他们之间的关系不是单纯的环环相扣、后者补充说明前者的关系,而是在重复叙述同一新闻事实,叙述的方法有简繁差异,标题最简略,导语次之,主体最复杂。因此,三者的

语言要力求避免重复。

一篇新闻的主体常常具有两部分的内容:对导语提出的主要新闻事实、问题或观点,进一步用事实作具体的阐述和回答,使导语的内容更加明朗清晰,使新闻的诸要素更为明确和详尽;用附加的材料来补充说明导语中未涉及的新闻内容,通过背景材料说明新闻的来源、背景及意义,使新闻主题更加突出明确,新闻的内容更加充实饱满。

主体要求条理清楚,语言简洁。消息是记述性文体,叙述的常见方式有顺序、倒叙等,其中顺序又分为两种:按照事件发生、发展的时间的顺序进行叙述,按照事物的内在联系或是人们认识问题的逻辑顺序进行叙述。因此,消息主体部分的结构大体分为三种形式:根据事实的前后次序的排列层次,按时间顺序步步推进,层层深入,通过展示事实的全过程给读者明晰完整的印象,也可以由远及近地倒叙;按照逻辑顺序写作,根据事物的内在联系和问题的逻辑层次,通过展示点面关系、并列关系、因果关系、主次关系完成倒叙,可以依次阐述,也可以先突出结论性的事实,再交代产生这一事实的原因;将时间顺序和逻辑顺序结合来安排内容。由于消息体裁要求短小、单纯和简洁,特别是动态消息,不适作太多的分析渲染和叙述描写,一般不采用时间顺序和逻辑顺序相结合的方式写作主体。

主体写作的总原则是:材料充实,客观准确,用事实说话;语言简洁,力求生动,用易于传播的平实的大众化语言;篇幅紧凑,言简意赅,不要空泛议论。古人说:“文章要有曲折,不可做直头布袋。”诗人袁枚也说:“文似看山不喜平。”写作主体要适当运用倒叙、插叙等不同叙述手法,避免结构平淡、行文呆板。

通讯的起源和分类

通讯是详细报道具有新闻价值的人物、事件和情况的一种新闻文体,是新闻报道中常见的一种文体。通讯可以通过叙述、描写和抒情等表达方式,迅速、详尽和生动地反映现实生活,报道新闻事实的全过程,也可以采用议论手法作一定的分析,常常带有夹叙夹议的成分。 通讯是由消息演进而成的一种新闻写作体裁,有狭义和广义之分。狭义的通讯特指新闻通讯;广义的通讯包括新闻通讯、特写、访问记、游记、侧记以及报告文学等。十九世纪中叶,由中国人自己创办的第一批近代报纸中还有通讯。随着新闻业的繁荣以及邮电交通业的发展,新闻受众的接受心理发生了变化:不仅仅满足于通过消息了解新闻,还想“刨根问底”,了解新闻的详细情形来龙去脉,不再只满足于看见树干,还想看见枝叶繁茂的树,要求读新闻报道有一种身临其境的现场感。这就需要有一种比消息更详尽生动的新闻体裁,通讯应运

而生。

受电报、传真等现代化传播手段的影响,通讯文体逐渐发展和丰富,出现新闻特写、巡礼、侧记、纪实、小故事等种类,在二十世纪二十年代初又诞生了报告文学。

通讯是我国新闻界写作中所运用的名词,最早称为“通信”。在十九世纪七十年代,电报传入我国,成为最迅速的新闻传播手段,因为价格昂贵,只能用来传递简明扼要的消息报道,详细的报道只能通过邮寄方式传递,当时称通过轮船寄递的新闻报道为“通信”,后来改由电报送发或航空邮寄后,新闻界便将“通信”改名为“通讯”。西方新闻界“比消息更详尽的新闻”的“新闻专稿”的文体特性与我国的“通讯”相似:不像消息那样新闻五要素齐全,只求详细具体地报道新闻事实,文笔灵活,语言生动、内容丰富。美国新闻学院教授詹姆斯·阿伦森曾说:特稿“必须在有限的篇幅内提供尽可能多的情况”,使读者对新闻“有

一个纵深的了解”。

常见的通讯有多种,如以报道人物为主的人物通讯,具体形象地描述新闻事件的事件通讯,反映实际工作中的经验、问题的工作通讯,反映某地区、某部门或某单位的发展变化的情况、风貌的风貌通讯,对读者所关心的人、事、问题和风物作专题采访报道的专访,对某一新闻事件的过程、片断进行突出报道的特写和记者把采访中的见闻,用札记形式写成的采访札记。

通讯与消息的区别

通讯是比消息报道更详细的一种新闻文体,是从消息演进而来的。通讯和消息是新闻写作中主要的文体,都必须遵循材料真实、报道及时的新闻原则,即都具有新闻的真实性、新鲜性

和时效性。两者却有明显的差别。 从早期我国新闻业传递消息和通讯的方式中可以形象地看出两者在篇幅长短上的形式差别:十九世纪七十年代,电报传入我国后,消息使用电报传递,通讯则使用轮船寄递,原因是电报费用较高,发报必须精减新闻的字数。消息如同“电报”,写消息如同“发电报”,必须字字计较,压缩到最低限度。通讯如同“书信”写通讯如同写书信,虽然也力求简洁,但没有必要像拟电文那样字斟句酌,只求精不求全。通讯与消息的区别主要在于内容、结构、

篇幅、时效以及表现手法等方面。

在内容上,消息通常是作准确、概括的报道;通讯一般作具体详细的报道。消息侧重记事。绝大部分消息都以事件为中心,虽然也有消息性的新闻人物特写,但这种报道的数量少,写作上也很简略。消息通常只要求准确概括地叙述一件事。通讯可以详尽地叙述新闻事件的全过程,写比较多的人和事。通讯以写人物活动为主,人物是通讯的中心,写人旨在表现人物

的精神风貌。

在形式上,消息写作的程式性较强,如同“八股文”,限制极大,有固定格式,一般都是由多行标题、导语、主体(有时要穿插背景材料)和结尾几个部分组成,较难发挥写作者的主观能动性,也不容易打破这种固定模式。通讯却无定式,比较灵活,更不太拘泥于消息的固定格式。通讯的常用形式有围绕一定的中心来组织材料的横式和按时间顺序组织材料的纵式,但是可以根据写作对象的不同和写作者自己的擅长的叙述方法采取不同的形式。在结构上,消息常用倒金字塔式结构,通讯的结构却不拘一格,因题材而异,因内容而异,因记者的写作水平而异。在篇幅上,消息通常一事一稿,篇幅较短;通讯可以围绕一个主题,从多

方面去表现,一般篇幅较长。

在表现手法上,消息多用概括和举例的方法,主要用记叙,在细节和情节上不做过多的展开,要直截了当的叙述事实,以事动人,语言要高度浓缩凝练。通讯常综合运用叙述、描写、议论、抒情等手法,重视情节、细节,寓理于事,以情动人。语言形象生动,有一定的文学色

彩。

在时效上,消息要争分夺秒,时效性强,尽快地告诉读者发生了什么事情,刻不容缓,遇事即报;通讯要深入采访,以丰富的事实,确切生动地告诉读者事情的来龙去脉,报道时间可

略晚于消息。

通讯的特点

作为一种常见的新闻文体,通讯有自己的特点。

通讯既然是新闻体裁中的一种,也就具有新闻报道中各种体裁的相同特点。即通讯的最大特点是新闻性。通讯的新闻性主要是指新闻的真实性和新鲜性。通讯反映的是新闻的真实,所报道的内容必须是具有新闻意义的近期出现的真人真事,选材必须来源于新近发生的客观事实,不允许任何虚构和假想。通讯中不存在“合理想象”,不能为了追求报道的生动形象而不顾事件的真伪,要正确区分通讯和文艺作品的不同体裁的特点,不能塑造典型、虚构情节。通讯的新闻性要求注意时效,要迅速发现有新闻价值的事物,及时进行有针对性的报道。即使对同一事物进行连续性的报道,也应该每次都选取新的角度,不能总是使用同一的材料。即力求做到反映的客观事实要新鲜,报道的速度要快。

通讯是一种新闻报道文体,不是文艺作品,却具有文学性。通讯的文学性不只针对内容而言,而是指具有文学创造的表现手法和形式,即可以采用文学的描写、烘托、渲染、类比、比喻、拟人、象征、抒情、议论等多种手法,通过叙述、描写客观事实来表达“无形的意见”,新闻的倾向性“应当从场面和情节中自然而然地流露出来”。在保证通讯材料的真实性的基础上,不搞有闻必录,也不作纯客观的报道,而是借鉴文学的典型手法,在已有材料中选择具有典型意义的材料,如典型人物、典型情节和典型环境,特别要善于运用典型的情节表现人物、体现主题。还要选取精彩的典型细节,来突出主题。但是通讯的典型手法有别于文学,是在众多材料中实事求是地直接选取典型,如魏巍在《我怎样写<谁是最可爱的人>》一文中说:“在朝鲜时,我曾写过一篇《自豪吧,祖国》的通讯,里边写了二十多个我认为最生动的例子。带回来给同志们看了看,感到不好,就没有拿出来发表。因为例子堆得太多了,好像记帐,哪一个也说得不清楚,不充分。以后写《谁时最可爱的人》,我只选了几个例子,在写完后又删掉了两个。事实告诉我:用最能代表一般的典型例子来说明本质的东西,给人的印象是会清楚明白的,也会是突出的。”大诗人歌德说:“一个作家的才能不是看他写了什么,而要看他去掉了什么。”一个记者写通讯时,也要学会取舍材料。记住白居易的话:“凡人为文,私于自是,不忍于割截,或失于繁多。”文学创作中的典型常常采用“杂取种

种,合成一个”的方式。 通讯还具有评论性,指记者可以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根据客观事实发表自己的看法和抒发自己的感情,触景生情,缘情见理。无论抒情议论都要“缘事而发”。这就要求记者在写作通讯时要感情投入,不能作“冷静的叙述者”。

通讯的类别

从报道的内容分,通讯可以分为人物通讯、事件通讯、工作通讯、概貌通讯、主题通讯和小

通讯。下面分别介绍各自的特点及写法。

人物通讯是以写有新闻意义的典型人物为主的一种通讯,通过人物的动人事迹,给人们以教育和启发。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人物通讯主要是用来报道先进人物的先进事迹与先进思想。如列宁所言:“要使大家熟悉并大力宣传任何一个多少有点出类拔萃的地方工作人员,使他们成为大家的榜样。”(《列宁读报》,苏联《新闻工作者》1980年第3期)建国后,我国先后报道过黄继光、雷锋、焦裕禄、王进喜等先进人物,使之家喻户晓。一篇人物通讯可以写一个人或几个人,主要写人物的思想、言行和事迹,在求实的基础上抓住人物特点,不要贪大求全,无论是写人物的行动、语言,还是写景致、情感,都要实事求是,真实准确,特别是写隐形的心理活动时更要力求真实。还要“于细微处见精神,平凡中见伟大”,注意具体生动的细节。发表议论要恰到好处,通常是先叙后议或者夹叙夹议。既可以按时间顺序,也可以按空间的转换或逻辑意义的分类组织安排材料。

事件通讯以事情、事件为写作的主要对象,以记叙事件为主。报道的事件必须是具有新闻性的事件,而不是一般的故事,更不是虚构的故事。要求完全真实,讲究时效。报道的事件一般比较详细,如在六十年代极有影响的通讯《为了六十一个阶级兄弟》。事件通讯的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表现手法多姿多彩。写作事件通讯的要求是:叙事要有明确的目的性,即有新闻的倾向性,如刘熙载所说:“叙事要有寓理,有寓情,„„无寓,则如偶人矣。”(《艺概·文概》)叙事要清新自然,生动形象,善于抓住事件的矛盾,层层推进,环环相扣,详略得当,突出重点。在叙事中还要选好和写好人物。周立波在《谈通讯报道》中说:“必须选择几个重点,用特写镜头加以描绘,来概括其余。”报道事件时还要注意角度,最好用一条单纯、明朗的主线贯穿全篇。叙事容易冗长,要用简洁的笔法。 工作通讯是直接反映和指导当前实际工作的重要体裁,要善于抓住具有普遍指导意义的内容,如实报道,多运用典型、生动的第一手材料,不要写成工作报告和工作总结。要带有一定的评论色彩,做到虚实结合,根据事实分析议论,得出正确的结论,文理并茂。 概貌通讯常常是通过形象的描述,勾勒出报道对象的基本面貌。常有点面结合、鸟瞰全景、移步换形、分类描写等写作方法。要抓住特点写见闻。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的教授麦尔文·曼切尔在《新闻报道与写作》一书中认为记者运用观察的方法通常有两种:不引人注目的观察和体验式的观察。记者要写出有现场感的概貌通讯,应该同时采用这两种观察。概貌新闻要在“新”和“变”字上作文章,通过对比衬托出新面貌和新变化。如果写风光景物,要寓情于景,寄情于物,记者不能像摄影记者那样冷静,最好是“缘物寄情抒心怀”,将写景叙事

抒情融为一体。

主题通讯又称“集纳通讯”,要求围绕一个主题,集纳一组新闻材料集中报道,目的是为了突出主题。要注意材料之间的关系,分清主次轻重。

小通讯也可以称为“新闻小故事”,内容集中,情节性强,生动活泼。写作时求精不求全。 通讯的分类和文体的分类一样,都是相对而言的。有时独立,有时相互使用。应该因文而异、

因人而异。

通讯的结构

通讯不像消息,有一定的格式,结构模式单一。但是作为一种已经成熟的新闻文体,仍然有常见的结构方式。不管什么体裁的文章,都要按照客观事物的发展规律组织结构。由于通讯体裁容量大、题材范围广和写作方法灵活多样,通讯不可能有固定不变的结构形式,更要求写作者思路清晰,取材得当,逻辑严密,构思巧妙,布局合理。

安排通讯的结构的基本原则是:必须围绕主题思想进行,材料的取舍、文章的层次、段落以及着墨都要为表现主题服务。托尔斯泰认为:“组织材料是最困难的任务,有时细节会使作家离开主题;有时相反,主要的东西没有体现到必要的形式中。”通讯是以客观事实为基础的,在结构布局时更要会组织材料,弄清楚骨干材料和一般材料,处理好情节和细节,不要因为材料丰富而舍不得舍弃非重要的材料,更不能因为采访搜集材料很辛苦,而对材料倍加

珍惜,不敢忍痛割爱。

可以将通讯结构方法归结为四句话:一要善于突出,二要波澜起伏,三要过渡自然,四要首

尾兼顾。

通讯的结构方式常见的有纵式、横式和纵横式三种。纵式结构是将时间发展的顺序、情节展开的顺序或者作者对事物认识由浅入深变化的顺序作为表达全文的线索,然后采用“红线串珍珠”的方式,写出全文。这种结构的优点是便于读者了解事件发展的全过程,一目了然,有条不紊,最适合事件通讯和小通讯。缺点是如行云流水,虽然自然,却平淡无奇,缺少波澜起伏,感染力不够。横式结构是利用空间变换或按照事物的性质来安排材料。优点是概括面广,最适合工作通讯和概貌通讯。缺点是容易面面俱到,突不出重点。纵横式结构是以事件顺序为经,以空间变换为纬,两者有机结合。适合于涉及的事件多、时间跨度长、地点较广的通讯。需要作者有较强的驾驭材料的能力,紧扣一条主线,否则会杂乱无章,漫无头绪。 无论哪种结构,都要做到以下几点:善于突出,详略得当,主次分明,缓急适当;层次分明,波澜起伏,富有变化,特别要精心安排高潮;过渡自然,照顾周全,使结构天衣无缝;首尾兼顾,耐人寻味,最好有“凤头,猪肚,豹尾”。开头要引人入胜,如明末清初著名的传奇作家和戏剧理论家李笠翁在《闲情偶寄》中所言:“开卷之初,当以奇句夺目,使之一见而惊,不敢弃去,此一法也。”结尾最好寓理于事,余音缭绕。

通讯的写作方法

通讯既要材料充实,内容具体,又要言之有物,有的放矢。必须讲究写作方法,适当地使用

语言。

通讯写作的第一步是从采访获得的大量材料中,精心提炼具有新闻意义的主题。一般情况下,新闻写作忌讳主题先行。在实际新闻中,也有新闻单位先确定报道主题,然后再派记者深入实际采访。要提炼出正确、深刻、鲜明、集中的通讯主题,必须重视新闻角度,挖掘出新闻细节。选择新闻角度要抓住特点,如果报道事物,要弄清事物的本质特点;如果报道人物,要抓住人物的个性。力求新意、新鲜,有针对性地进行深入开掘。这个过程可以归纳为选择典型、提炼素材和深化主题,三者相辅相存,贯穿整个写作过程的始终。由于采访得到的材料众多,不同材料反映的主题也较多,因此,通讯的主题不能面面俱到,只能“攻其一

点,有其纵深”。

通讯大多以写人为主,人活则文活,要写活人物,展现精神。正如歌德所言:“艺术的真正生命正在于对个别特殊事物的掌握和描述。”(《歌德谈话录》)人物的思想面貌揭示得越清晰、深刻,人物的言行及通讯报道的新闻事实就越真实可信。写活人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通过人物行动的具体描写,抓住特征,突出个性,显示人物的精神风貌。如同高尔基所说:“为了使艺术作品有说服力,有教育的力量,要尽可能地使人物多行动,多说话。”写人物的言行,可以使用生动活泼的语言;写人物的肖像,可以使用白描等手法。通过具体、生动的细节描写,反映人物的性格和心理活动。细节描写要真实、仔细、精确。“真”必须符合生活真实,严禁凭空杜撰新闻事实;“细”既指取材本身要细小而具体,也指描写要细致入微;“精”要求不要堆砌细节,如杜鹏程所说:“从一百个细节中选取一个细节”。要

选取能够传神的细节。

消息反对作者议论和抒情,通讯需要虚实相生,要有适当的议论和抒情。议论者要有高屋建瓴的洞察力,发的议论要一针见血,力求深刻,不要泛泛而论,也不要故作深沉;抒情要真挚,反对矫情。无论是议论或者抒情,都必须尊重新闻事实。

写好通讯还要灵活地运用文学笔法,融形象、情愫、哲理于一炉,汇文学性与真实性于一炉。但是应该分清新闻文体与文学文体的差别,不要滥用文学笔法。

通讯写作要运用多种表现方法,通讯的语言却有一定的特殊性,如诗歌语言因有别于散文等其它文体的语言而被称为“诗家语”。新闻通讯语言的基本要求是准确严谨、简明扼要、鲜明生动、通俗易懂,直截了当地叙述新闻事实,多用确切有力的动词表现运动状态的事物,谨慎使用形容词和附加语,形容事物时要注意分寸。采用朴实无华的笔调,如老舍所言:“文字不怕朴实,朴实也会生动,也会有光彩。”力求清新自然,少用矫揉造作的书面语,多用利于传播的群众语言。在不影响传播的条件下,尽可能富有浓郁的感情色彩和文采。无论使

用什么语言,都要字斟句酌。

通讯常用的表现手法

写好通讯,应该掌握一些常见的表现手法。这些表现手法主要是文学手法,但在使用时又不能完全与文学的表现方法混为一谈。通讯是以文学的表达方法来处理新闻题材的,应该采用新闻性与文学性的有机统一的表现手法。新闻性与文学性的差别在于前者要求必须尊重客观的新闻事实,在写作内容上严禁妙笔生花,后者强调作者的主观愿望,允许作者充分发挥自己的艺术创造性。新闻性和文学性的高度统一要求在写作内容上坚持新闻性,不主观臆造任何新闻事实,在表现形式上偏向文学性,凭借文学手法给通讯罩上美丽的外套,达到“文质

彬彬”的写作境界。

通讯常常采用描写、抒情、叙述和议论等表现方法,有时单独使用,有时综合使用。不同种类的通讯偏重于不同的表现方法。山水画式的游记及人物通讯偏重于描写,事件通讯格外重视叙述,主题通讯更需要议论„„关键是要根据新闻事实的特点灵活运用。

叙述是通讯最基本的表现方法,要力求具体实在,生动活泼,脉络清楚,一目了然。不论采用顺叙、倒叙、插叙哪种叙述方式,都要求突出新闻的五要素,叙述的主线要串好这五颗“珍珠”。叙述要生动,最好的办法是选择典型的事例和感人的情节,避免空洞无物的议论,让

事实说话才最具有说服力。

人物通讯在新闻通讯中占的比例较大,在事件通讯中,也常常离不开人。因此人物描写在通讯写作中十分重要。主要从肖像、行动、语言、心理活动和细节几个方面对新闻人物进行描写和刻画。通讯的人物描写必须真实,与新闻人物相符合,不能没有胡子写成有荷西那样的大胡子,把身材矮小的南国奶油小生写成人高马大的北方汉子,反对“脸谱化”描写,好人坏人一出场亮相就一目了然,必须在真实的基础上追求传神。鲁迅说:“要极省俭的画一个人的特点,最好是画他的眼睛。”通讯的人物描写也要学会“画眼睛”,抓住特点,突出性格特征。在描写人物的心理活动时更要求真实,不能凭空杜撰,用自己的想法去取代新闻人物的思想。总之,描写人物要使读者如闻其声,如睹其行,如见其人。景物描写要使人身临其境,常与抒情融合,但抒情的成分没有文学作品中景物描写中的多。通讯中的描写只是一种为了使通讯生动活泼、具体真实的手法,不能本末倒置,为描写而描写。

古人曰:“缀文者情动而辞发”。写新闻反对作者太“情动于衷而形于言”。为了增强通讯的可读性,需要适当的抒情。作者最好以强烈的感情、形象的语言表达出对所写的新闻事实或人物的感受。这种感受必须因事而生,真实正确,以事实为中心,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即通讯的抒情是有条件的抒情,是为了更好地表诉新闻事实的抒情,人的主观能动性较小。有时为了突出事件的真实,不得不让作者自己的感情委曲求全,甚至根据事实作“无病呻

吟”。

通讯中的议论更是有条件、有节制的议论,议论的目的是为了引导读者认识通讯的主题,起画龙点睛的作用,表达作者的观点是次要目的,因此必须通过事实材料和逻辑推理,准确地议论。议论不能太多,要点到为止,因为新闻通讯不是新闻评论,只能用生动的形象和具体

的事实反映主题。

因此,在通讯的写作中,无论哪种表现手法都必须重视新闻性,尊重新闻的客观性,以事实

为依据。 述评性新闻的特点

由于新闻的客观性的限制,新闻写作一般忌讳议论,特别是反对作者大发议论。在消息写作中,作者几乎是一位隐形的旁观者,他的任务是不带主观意见地、冷静地陈述新闻事实。在通讯写作中,为了启发读者的思维,需要配合着内容进行议论,但议论也必须恰如其分,不能离开事实。除了消息和通讯两种主要的新闻文体外,还有一种不排斥议论的新闻体裁,可以把它称为述评性新闻。如我们在报纸上常见的“新华社述评”。 述评性新闻是一种介于消息报道和新闻评论之间的新闻写作体裁,如同散文诗在十九世纪产生是为了突破诗和散文在文体形式上的“专横”,为了弥补散文在抒情上的弱点和诗在叙事上的弱点,而产生出一种介于诗与散文之间的独立文体。述评性新闻也是为了既借鉴消息报道和新闻评论的两种文体的优点,又去除消息报道缺乏对接收者的引导性和新闻评论

容易空洞说教的缺点而出现的新闻体裁。

评述性新闻是信息时代信息几乎泛滥成灾的产物,是适应读者的需要应运而生的。在信息大爆炸时代,人们面对眼花缭乱的新闻无所适从,需要新闻报道传播方面适当地引导。第一次世界大战前,西方新闻界主要使用消息报道新闻。不久出现国际性的政治、经济大动荡,重大的新闻事件层出不穷,令读者琢磨不透,无法理解新闻事件的实质。有理智的读者不仅要求知道发生了什么事件,而且要求知道事件的原因及其与政治、社会的关系。这就需要一种深层次的消息报道,很多西方新闻学者如美国的韦伯·斯拉姆认为:“越来越多的从业人员赞同单纯报道新闻是不够的看法。”(《报刊的四种理论》)本世纪二十年代,美国《时代》周刊专门辟出综述专栏,对一周来的新闻综合性分析,帮助读者理解国内外形势。由于述评性新闻可以拆分发挥新闻的倾向性,有利于新闻发布的舆论导向,通过对新闻事件的分析、议论和评介,可以更好的影响、干预和控制舆论,比采用新闻时采用的“用心地启发,聪明地表达”更自由、更巧妙和更透彻地表达观点。所以述评性新闻很快受到新闻单位的欢迎,三十年代便形成独立的新闻文体,风行全球。抗日战争时期,重庆《新华日报》专门辟有“国际述评”、“经济述评”、“国内大事述评”等专栏。1982年7月份的《人民

日报》总共有70多篇述评性新闻。

述评性新闻有两个特点:客观的叙述新闻和较详细的介绍背景材料;围绕新闻事实进行分析、议论和评介。它包括新闻综述、新闻述评、新闻分析、记者述评、采访札记、工作研究、调查报告以及某些读者来信等。它发展迅速,种类仍在不断增加,越来越展示出旺盛

的生命力。

述评性新闻的写作

述评性新闻是介于消息报道和新闻评论之间的新闻文体,是取消息和新闻评论的长处组合而成的,也受通讯的一些影响。因此,写述评性新闻首先要弄清它和消息、新闻评论以

及通讯的区别。

消息只客观的报道新闻事实,述评性新闻不仅客观报道新闻事实,而是比消息更重视新闻背景材料和相关的事实,以此为依据对新闻事实加以解释和分析。消息只采用事实说话,避免记者的议论和评介。述评性新闻要在事实的基础上议论是非,评介得失。消息的目的是告诉读者发生了什么,述评性新闻在此基础上还要告诉读者新闻发生的原因,实质以及于此相关联各种关系。消息是用事实来打动读者,述评性新闻还要用高明正确的观点来吸引读者。消息的时效性强,述评性新闻的时效性较弱。

通讯采用文字的表现方式,用形象的手段突出新闻事实和新闻人物。述评性新闻极少甚至不用文学手法,只用简明概括的文学,有时也采用叙述、描写、抒情等手法,目的是为了更好地陈述事实,恰当议论。通讯的内容一般以人物为中心,述评性新闻是以事件为中心,

但也不排斥人。

新闻评论以议论为主,是代表新闻出版单位的观点的新闻言论,主观性强,所用的新闻事实是为了阐明观点的。评述性新闻仍是一种新闻报道,叙述新闻事实是主要任务,新闻的客观性强,议论必须围绕新闻事实进行,议论的目的不是为了阐明论者的观点,而是为了

报道新闻事实服务。

述评性新闻是对新闻事实作深入的报道、分析和评介的新闻体裁。分析和议论必须用材料和事实进行,要客观公正,讲究新闻价值,注重新闻的时效性和可续性。 写述评性新闻,首先要选好主题,主题明确,写作时才能深入,如同古人所说:“立意高远而境界自出。”要重视搜集和运用背景材料,否则会出现“巧妇难作无米之炊”。必须花大力气调查采访获得背景材料,还要善于在日常生活中积累背景材料,通过博观等方式加强业务修养,掌握理论材料。要掌握好述与评的关系,评是为了述,最好夹叙夹议,不要让议论脱离事实,成为无源之水和无本之木。叙述简明准确,一目了然;议论贴切深刻,一针见血。消息写作中“不可以有我”,述评性新闻中不可以无我,但不能自以为是,以主观意志决定客观事实。述评性新闻的语言要求单纯、朴素、明快和集中。

第二篇:新闻消息怎么写

1、消息是一种新闻体裁有短平快的特点是对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讲究真实、及时

2、消息的要素一般包含五个“W”即以下五个词的英文的第一个字母都为“W”什么时间、什么地点、什么人、什么事、为什么。

3、消息的结构标题有的会加上引题或副题、消息头、导语、主体、结尾。例 某某公司张三荣获“省劳动模范”荣誉称号标题 本报讯 记者李四 报道消息头 某月某日省政府在某某会堂召开省第某届劳动模范表彰大会会议总结了„„并对„„进行了表彰。某某公司张三等45位同志被授予“省劳动模范”荣誉称号导语。 评选省劳动模范是省政府加强精神文明建设、促进„„的有力举措„„主体。 据了解„„。结束语]

具体的消息写法把握新闻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遵循消息结构标题、导语、主体、背景、结语。一篇消息要求达到“凤头、猪肚、豹尾”。

1、标题标题是消息的眼睛消息的标题必须简明、准确地概括消息内容帮助读者理解报道的事实。消息标题有主题(正题)、引题(眉

2、导语导语是指一篇消息的第一自然段或第一句话。用最简明的语言把消息的基本的、核心的内容告诉读者像诱饵一样把受众吸引住使他们有兴趣往下看欲罢不能。这就是所谓的“凤头”。

3、主体这是消息的主干部分。要毫不矫柔造作极少形容雕琢、清晰无误地把事情说清楚 内容要足信息量要大。所谓“猪肚”。应按“时间顺序”或“ 逻辑顺序”写作。

4、背景新闻背景又称为“事实背景”。背景分为四种人物背景、地理背景、历史背景和事物背景。写消息有时要交代背景目的在于帮助受众深刻理解新闻的内容和价值起到衬托、深化主题的作用也就是回答五个“W”中的Why为什么。

5、结尾结尾对消息来说不是很重要。马克吐温说“故事一讲完文章即结束。”事实写完文章就止结尾就在事实之中。所谓“豹尾”。消息的结尾有小结式、启发式、号召式、分析式、展望式„„等等。题)、副题(次题)三种。

第三篇:基层通讯员入门:怎样写消息

头重脚轻便取舍 短小精干见真功——谈谈怎样写消息 作者:贺江堂 信息来源: 广州建设 发布日期:2006-2-10

消息是世界上使用频率最高,读者面最广的一种文体。所谓消息,就是用概括的叙述方式,比较简明扼要的文字,迅速及时地报道新近发生的、有价值的、群众关心的事实。一般来说,消息分动态消息、典型消息、综合消息和述评消息四类。通讯员在报道本单位本部门发生的新闻时,消息体裁所占的比例最大。用简洁的语言、准确地叙述刚刚发生的事实,看似简单,写起来是不大容易的,要写得好更是困难。

纵观通讯员来稿,符合消息体裁要求的稿件不多,有一些通讯员尚没有掌握基本的消息体裁写作的要领。有的缺少导语,没有把要说的事实概括一下,或者将事实中最重要的部分先在导语中提到,以引起读者的注意;有的事无具细,把自认为重要的事实一股脑堆砌在一起,眉毛胡子一把抓;有的干脆将单位的总结、讲话之类的材料报上来,让编辑看着办。消息一般由标题、导语、主体、结尾、背景材料五个部分组成。消息标题有单行、双行、三行标题之分。三行标题中间一行是正题(又称主题、母题),是标题的核心,用来揭示主题或概括最重要的新闻事实;正题上面一行是眉题(又称引题、肩题),用来引出正题,说明事实,交代背景,烘托气氛,揭示含义;正题的下面一行是副标题(又称辅题、子题),是用来补充说明情况或说明正题的标题。导语是消息的开头部分,它用一句话或一个段落将消息中最有价值、最重要、最吸引人的内容简洁地表述出来。这是消息区别于其它新闻体裁的明显标志。因报道的题材、立意、角度和表达手法的不同,导语的表现形式也是灵活多样的,常用的有叙述型、描述型、提问型、结论型、引语型、对比型、抒情型、悬念型等等。主体是新闻的主要部分,是在导语之后具体、详尽地表述新闻内容的部分。可以按时间顺序组织段落,也可以按逻辑顺序组织段落。背景材料是指对人物或事件产生作用的历史背景、现实背景及客观条件,一般有对比材料、说明性材料和诠释性材料三类,是为充实内容,烘托和突出主题服务的。背景位置不固定,既可在主体部分出现,也可在导语或结尾部分出现。结语是消息的最后一段或一句话。阐明消息所述事实的意义,使读者对消息的理解、感受加深,从中得到更多的启示。消息的结尾方式有小结式、评论式、希望式等。有的消息,事实写完,文章就止住了,结尾就在事实之中。

在消息的写作中,倒金字塔式结构是最常用的,其特点是头重脚轻,虎头蛇尾,最重要的材料放在篇首即导语,然后按事实重要性递减的顺序来安排,最不重要的材料放在篇末,借以突出最重要、最新鲜的事实。这种结构方式,写好导语尤为重要,并且它的结尾一般都表现为自然而止。这种结构的优点是易于材料的组织、利于突出新闻的特点、行文简洁明快、方便读者阅读、便于编辑处理。

篇幅短小、简明扼要是消息区别于其他文体的主要标志。所谓简短,就是“三言两语,记清事实,寥寥数笔,显出精神,概括而不流于抽象,简短而不陷于疏漏”,用笔简洁利落,内容集中精炼。采用开门见山的倒金字塔结构,是新闻得以写短的诀窍。

第四篇:和通讯员谈怎样写消息--第四讲

七、消息要“强”、“快”、“短”

强,是指要有思想性、政策性和针对性,要有深度。但这“强”不是声嘶力竭的强调,而是通过材料的精心选择、排列,旁敲侧击地表达自己的主题。举一个例子:

1999年4月14日,北约飞机轰炸科索沃难民返乡车队。新华社记者写这条消息时,引用了南联盟电视台披露的飞行员谈话录音带内容。消息写到:

下午3时许,当由拖拉机和各种民用车辆组成的车队行进在路上时,北约一架预警飞机发现了它。

预警飞机飞行员当即与正在该路段附近上空飞行的一架F-16战斗机飞行员进行了以下交谈:

F-16说:“天气不错,我正在第80号位置上,没有看到下面有什么动静。如果看到南斯拉夫的红米格战斗机,请告之。”

预警飞机说:“朝西北方向飞行。现在没有红米格。”

F-16说:“好,我正在3000英尺高度飞行。”

预警飞机说:“你在10分钟后会得到支援。贾科维察南部可能会有有趣的事情发生。” F-16说:“我穿出了云层,仍看不到下面有什么目标。”

预警飞机说:“继续向北飞行。”

F-16说:“我正在3000英尺高空。下面有一队轿车和拖拉机。是吧?请指示。”

预警飞机说:“你看到坦克了吗?重复,坦克在哪里?”

F-16说:“我看到了拖拉机,我想南斯拉夫人不会把坦克伪装成拖拉机。”

预警飞机说:“胡说八道!这是南斯拉夫人玩的把戏。摧毁目标。”

F-16说:“我该摧毁什么目标?拖拉机还是坦克?重复,我没有看到任何坦克,请在指示。”

预警飞机说:“这是军事目标,是完全应该打击的军事目标,摧毁它们。重复,摧毁它们!”

F-16说:“明白。发射导弹。”

结果,70多名南联盟难民惨死在北约的导弹爆炸声中。北约的这一野蛮行经遭到世界舆论的强烈谴责。”

除最后一段外,记者完全照录北约飞行员对话。但从预警飞机飞行员粗暴、武断、不顾事实的指挥中,读者完全能看出,北约的做法完全是有意的,是置国际公理于不顾的野蛮行经。

除材料的选择外,消息的深度还和作者的思维方式有关。如果一个人老是矮子观场,人云亦云,写东西肯定也是大路货。关于思维方式我只强调一点,就是逆向思维对新闻工作者的重要性。能不能从“一边倒”的叫好声中发现问题,决定着能不能写出与众不同的稿子。我举一个例子,大家想必都知道舟舟,一个被大众媒体树为身残志坚、残而不废的弱智指挥家。但是西安一家报纸的记者没有随波逐流,他从艺术的角度对舟舟“火爆”提出置疑。我们看他写的消息:

交响乐的悲哀:弱智儿客串指挥

本报讯英国南安普顿青年交响乐近日在西安演出。让人惊奇的是,“客串指挥”竟是一个已22岁但智力仅相当于3岁儿童的弱智儿舟舟。他在本场音乐会上,指挥了一曲他并不了解内涵的管弦乐合奏《瑶族舞曲》。

观众对此报以掌声,这似乎是对一个残疾人“残而不废”的奇迹许以赞叹,似乎也是对这种滑稽劳动表以谢意。然而许多业内人士对此心存已见,颇有微辞――让一个身高不足

1、4米的弱智儿“依葫芦画瓢”指挥一台交响乐,不能不说是交响乐的悲哀。

一位老音乐工作者说:“音乐学院花费十年甚至几十年的时间来培养交响乐指挥,而舟舟没上过一天专业学校,仅仅依靠不长时间的记忆,就上台模仿来指挥交响乐,功夫不到呀。”一位中年音乐人说,舟舟凭着模仿来指挥交响乐,让行家看来倒象是乐队在指挥着“指挥”。交响乐是高雅艺术,而这样做的结果会使优秀的音乐形象和神圣的主题在观众心目中打折扣。

逆向思维更多见于杂文和评论。我们平时可以多读些这方面的范例,学学人家怎样看问题。如果大家有兴趣,我建议抽时间看看《南方周末》上鄢烈山的文章(他的作品也结集出版了)。他有几篇逆向思维的文章,如《对余德顺们说不》、《江珊的命运》、《“温泉浴室”前三思》写得非常棒。当然他的好文章不只这些。

快“快”是新闻的生命。原《人民日报》总编辑范敬宜,曾说过这样精辟的话:“拖拖拉拉,慢慢吞吞,五日一山,十日一水,是新闻工作者的大忌。”作为新闻的轻骑兵,消息更应该以快著称。

为了快,有些传统的新闻观念就显得不全时宜。有人因此主张记者应该改改“文章不怕千次磨”的传统观念,改改“多次反复采访就是深入”,应该出口成章,落笔成文,按键成稿。

1986年11月18日,新华社发了一条快讯。全文如下:

金日成前往机场迎接巴特蒙赫来访

朝鲜领导人金日成今天上午前往机场,迎接蒙古领导人巴特蒙赫来访。金日成看上去身体很好,时而同周围人交谈。

这条49字的消息,背景是前一天不少西方通讯社,包括韩国媒体都报道了金日成“遇刺身亡”的消息。一时间,金日成“遇刺身亡”成了全世界一个新闻热点。这种情况下,作为国家通讯社的新华社遇上两难选择:假如真有此事,不及时报道,会引起新闻用户的读者的不满;假如没有此事,把谣言当事实宣传,那就会尤为一大丑闻。这种情况下,当时的新华社副总编辑南振中要国际部接通驻朝记者电话,询问朝鲜当天有无重要新闻。驻朝记者回答,18日蒙古领导人到朝鲜访问,朝领导人要去机场迎接。听了这一介绍,新华社领导初步判断金日成“遇刺身亡”可能是谣言。于是马上指示驻朝记者,在机场一见到金日成,立即发快讯。结果总社把这条消息当“特急稿”处理,比朝鲜媒体还快,世界各大媒体纷纷采用,澄清了谣言。后来这篇稿子还获得中国好新闻一等奖。

我们设想一下,如果在场的新华社记者觉得这条消息是独家新闻,为了表示重视,使劲往长里“抻”,反反复复地修改,那还会发这么快,产生这么大效果吗?关于这点,《人民日报》总编辑范敬宜说得好:“时效性、竞争性强的稿子,一定要先声夺人,宁粗勿迟。”

“抢”新闻这块儿,我有过体会。唐山“俏夕阳”舞蹈队在央视元宵晚会的精彩表演,是我在唐山最先报道的。要知道,业余演员上央视“两节”晚会,这可是开天辟地头一遭。虽然在她们之前,有一家四口以业余演员身份表演节日,但马上网上有人揭了老底,原来那两口子都是专业歌手,一个在台湾,一个在大陆,还出过专辑呢。所以唐山老大妈确实不简单!当我得知俏夕阳要上元宵晚会后,立方与她们联系。她们的节目是提前一天录制的,老大妈们从北京刚回来,我就把她们一起邀到报社座谈。这样,元宵晚会刚完,我的稿子就见了报。随后才是晚报、开滦日报。

我写老大妈们的稿子先在我们报纸,后在《河北日报》发表。后者比前者写得要好得多。前面那篇,正所谓“萝卜快了不洗泥”,显得很粗糙。但却被我们报纸评为A稿,我想是在奖励我的“快”吧。

遗憾的是,像这种“快”的时候并不是很多。现在国内除新华社和个别新闻网站外,许多媒体“抢”新闻的意识也不是很浓。有人对全国各省市报纸上的100条消息做过统计,时效特快的“急电”占1%;“今天”、“昨天”的报道占11%;发表时间比新闻事实发生晚了3天至15天的占33%;完全是上一年的事拿来当新闻报道的占2%;而用含糊的“这几天”、“日前”、“近日来”、“最近”等等占27%;还有26%的消息没有明显时间。

造成这些情况的原因,有些是作者本身采写就慢了半拍;有些是由于寄稿过程或是报纸出版周期造成延误。前者需要作者努力加强自身修养;后者可以充分利用现代化通讯工具或往报纸之外的媒体,如电台、电视台、通讯社投稿。拿我来说,为赶时间,现在往外发的稿子基本上用电子邮件。有些稿子,新华社发的比我们报纸还快。

再来说“短”。咱们先列举一下消息写长了会出现什么毛病:

1交待背景过多,叙述过繁;

2 程序化、三段论;

3不是按事物本身的逻辑写消息,而是观点加例子;

4不是靠事实说话,而是插入作者的说教、议论或解释,又无新意;

5事例堆砌,陈言套语,数字成串;

6不适当地概括某些经验,好处,重复冗长;

7材料混杂,甚至文不对题;

8新闻事实已经讲完,还要拖一条尾巴。

想要消息写得短,要注意几方面:

一是对所写的新闻人物和事件在全局中的位置了如指掌。新闻必须交待的要素不能遗漏,关系不大的内容大胆省略。《天安门事件完全是革命行动》这篇著名的消息,如果不是做了大胆的取舍,不可能成为脍炙人口的名篇。

二是精选典型事例,突出一点,不及其它。不拐弯抹角,不搞穿靴戴帽。

三是讲究消息题文互补,消息中不应重复出现同样的句子或大意相同的话。这点在会议消息中最为关键。我们报纸上会议消息长,一个重要的原因是记者忽略了标题、导语、正文各自的功能互补,它们之间碰撞、交叉、重复。不仅文字长,而且令读者倒胃口。

四是一语多关,力争使每一句话都能“满载”。金山追悼会的消息中“他半个世纪前便结下革命情谊的挚友阳翰笙在会上说”一句,让定语修饰词承载更多的信息的尝试值得借鉴。 五是要善于化整为零,多搞连续报道,跟踪报道,变总结式为进行式。要学会一事一报。 不知大家手头有没有《河北日报》,这张报纸可以说是短消息的倡导、实践者。以它的第三版为例,上面不发通讯,除议论外,只发消息,文字最长800字,大都是200至400字的短消息。因为字数少,发的稿子就多,这版信息量就大,读者很爱看。

八,消息的语言

消息的语言,我想可以用六个字概括:通俗、具体、准确。

通俗包括两点,一是记者避免用生疏、生僻的词语和专业词语,学会专业语言通俗化。这我在前面背景部分讲过了,就不重复了。二是多用群众语言。大家都有这种感觉,就是来源于生活的原汁原味的老百姓的话最生动、最精彩。用在消息中,特别是人物消息中,这种语言会增色不少。

我在《七旬老太街头征婚寻找真爱》中,用了么洪兰大娘的原话,像:“现在是新社会了,

离婚也不寒碜,再婚也不丢人”、 “抽烟的、打麻将、邋遢的、长得寒碜的我都不喜欢”等等,描写出一个没有多少文化的老大妈的性格特点。

我们来看一篇获得第12届中国新闻奖二等奖的消息,题目叫《四个月没死人村干部丢了官》。这是篇广播新闻,说得是曲周县农村殡葬改革,怕农民还搞土葬,于是按千分之五的自然死亡率给每个村下火化指标,差一个罚村里5000块钱。可巧,这县河南疃镇朱口村1100多口人,四个月一个人没死,这个指标自然完不成。于是镇上要罚他们一万二,村长被镇党委副书记孙守现叫去挨“撸”。记者在这引用了村长的原话――

“孙书记说,没多有少哩。一万二没有就拿一万,一万不中拿八千。我说别说八千,八分我也没有。村里不死人,我上哪儿给你弄这个火化费呀?咋为这个我还得给你弄死两口子不成?我说的不好听,孙书记一家伙急了眼,说河南疃镇34个村都有人死,咋就你们这儿人都吃了长寿药了,贵贱一个也不死?没钱儿,赶明了你给我写辞职报告!”

听了这段对白不少人哭笑不得,形式主义搞到这份上真要逼死两口子人了。这条消息能打动人很大程度上要归功于记者用了地地道道的老百姓语言。

具体就是形象化。要求在词语上多用实词,少用虚词;在手法上多用形象描述,少抽象记述。长江上葛洲坝船闸的闸门之大,堪称一绝。许多报纸在介绍它时,直书它有多少米长,多少米宽。中央电台记者在介绍时,没有说这些,而是说它“有一个兰球场那么大”。这就比较形象,比较具体了。

在我们报纸上一些经验性消息中,常可以见到这样的句子:“为了什么什么”、“在什么什么活动中”,这是典型的公文语言。公文中可以用,但消息中却应该尽可能避免,因为它是抽象的、语调平板的,说了等于没说。

我们来看国外消息中的语言。法新社记者形容联合国文件之多,用了这样的话:“联合国去年印发的文件,首尾相连长度达27万公里,逐页连铺起来,两年可达到月球。”一个“27万公里”,一个“两年可铺至月球”胜过多少形容词!

不少人形容某人讲话受欢迎时,爱用“热烈掌声”或“长时间的掌声”,其实这是很空洞的。有的记者就很高明,像1992年老布什在共和党的演说,记者写道:“在长达50分钟的讲演中,布什博得了60多次掌声、8次起立鼓掌和6次对民主党人的一片嘘声。”这就比前者具体得多。

具体,还表现在写作方法上。我们一块设想一下,如果让咱们写一条国家发行新版人民币的消息,咱们会怎样写?会不会纠缠在技术层面,写用了多少防伪技术,工序又是多么复杂。如果真这样写的话会给读者多少印象?又有多少人去看?

我们看一个国外的例子:

为美钞整容

英国泰晤士报消息:如今,连过世的总统们都要整容了。

最近,美国财政部不断收到公众打来的质询电话,因为大家对新版5美元和10美元纸币上亚伯拉罕林肯和亚利山大汉密尔顿的肖像产生了疑惑。钞票上的这两个人,看上去就好像做过了整形手术。

从来没有人认为林肯是个长相不错的人。所以,在过去10年里印制的钞票上,人们也没有把他描绘成美男子。但是,在新版5美元钞票上,他突然变成了一个轮廓清晰、颇有政治家风度的人,看起来还把自己的胡子修理了一下,而且有明显迹象表明,他做过头发移植手术。 作为华盛顿在独立战争时期左膀右臂的汉密尔顿,在原来10美元的钞票上看上去又疲惫又憔悴,就好像这都是因为在漫漫长夜里,在打字机上敲打出联邦党人文章造成的。现在他那满是皱纹的额头、松垂的面颊和噘起的双唇都消失了。

他目光清澈,面颊光滑,面带微笑,鼻子高挺。

本周,《新闻周刊》从纽约许许多多整形外科医生中选出一名,来评估林肯和汉密尔顿如果

在电视时代该为他们的新面孔花费多少钱。林肯将要支付

1、41万美元,包括6000美元做鼻成形术。汉密尔顿则要花费

2、86万美元。

当然,实际上,他们应感谢美国印刷局里心灵手巧的人们为他们塑造了英俊的相貌。

此次重新设计钞票是为了打击伪造货币行动的一部分。越来越复杂的复印技术给当局带来了困难。新版钞票具有许多安全特征来防伪,其中包括重复人像上的面容水印和构成肖像背景的细小数字和单词。

准确就是消息语言不含糊、不模糊,确切、科学。文学中,可以说“飞流直下三千尺”或是“燕山雪花大如席”,并且公认是佳句。消息中也这么写,就会让人笑掉大牙。因为它不符合实际。

不准确还表现在滥用形容词。由于作者的语言和想象力的贫乏,不少词已成了陈词滥调。比如“明珠”一词,我搜集到的就有:形容煤矿是“太行山麓的一颗明珠”,形容旅游区是“娘子关上的一颗明珠”,形容旅游点是“渤海湾的一颗明珠”,形容小水电是“浙东夜明珠”,形容建设工程是“黄埔江畔的明珠”,形容湖泊是“青藏高原的明珠”,形容水电站是“贵州高原上的明珠”等等。

真应了那句话:“第一个把女人比喻成鲜花的是天才,第二个把女人比喻成鲜花的是蠢才。”一个词汇放之四海而皆准,哪还有什么精确性可言。

要做到准确,一是对事实的描述要恰到好处。尤其对表示程度、时间的副词,表示语气、肯定与否定的副词,用时要十分谨慎,把握住分寸。最、极、万分、十分、非常、统统、始终等等,使用时必须细致斟酌。

二是对事实的概括要恰如其分。关于事实的概括,记得新华社记者吴锦才说过这样一句话,叫“说有容易说无难”。说有,有一件事,再小,也就是“有”;而说无,99件事都排除掉了,只要还剩一件,它就决不是“无”。所以,当我们说“无”的时候要格外小心。

另外,在概括某些事实时,也要加小心。像写某市政部门服务好,说“群众打电话求助,维修人员30分钟内一定赶到”,这就有些绝对化了。如果有一天因故迟到或没到,怎么办?三是辩证使用模糊语言有些消息失实,其实是作者不考虑精确措辞、滥用模糊语言和文学语言造成的。《新华每日电讯》总编辑解国记,当年在报道这条消息时,因直接提到农药是某药厂生产的,被药厂起诉,惹来很大麻烦。药厂称是别处假冒该厂产品。他后来在反思这件事时说,其实只要换种说法,说:“有关部门从印有某某药厂字样的药袋里取样化验,结果是„„”就可以免去麻烦。因为我写的完全是事实,并没有肯定是你厂生产的。谁假冒你,你找他们去。

这样的错误其实在我们写消息时最容易出现。前年我市举办第一届房展会,我写了一条消息:《富庄平改楼不搞“一言堂”》。写得是开发区一个叫富庄的村子,村干部筹划平改楼的时候,听取群众意见,组织村民代表上房展上取经的事。本来这是件好事,并且我采访的挺到位,不仅采访了房展上的村民代表,而且亲自到村里和村民座谈,掌握了一手材料。可消息中一句话惹来点儿麻烦,这句话是“得知市里要开房展,5月2日开展这天,村里常设的26个村民代表在村委会主任吴占云带领下,呼呼啦啦全去了。”就是这句带点描写颇有动感的句子,村里个别不愿意平改楼的村民找到报社纠缠,说根本没有“呼呼啦啦全去了”的事。后来,好不容易才解释清楚。从那儿我长了一个教训,消息中慎用文学手法。

描述一件事时有不同说法,我们应该寻找最精确表达自己意思的哪个词,像贾岛一样反复推敲。大家看最近的伊拉克战局报道。大多数国家,包括中国发表声明时,都说美国“进攻”伊拉克。不说措辞更尖锐的“侵略”,不说态度更平和的“进入”,而说“进攻”,这就很精确地表明这些国家的中立立场。

但有些时候,为了达到客观、公正,又需要我们善于使用模糊语言。上世纪80年代,中国引进美国出版的《简明不列颠百科全书》,双方谈判时约定,涉及中国的条目由中国自己重新撰稿。但在撰写“朝鲜战争”这一条目时,双方产生分歧。美方认为他们涉足朝鲜战争是“解放”朝鲜人民,而中国习惯说法则是“侵略”朝鲜。最后达成一致,改成双方都认可的中性词汇“进入”。在为里,应用模糊语言更恰当。

现在,十卷本的《简明不列颠百科全书》就摆在我家书柜里,偶尔翻到这个条目,我就想,搞文字工作实在不是件容易的事呀。

第五篇:企业微信消息会话如何使用

企业微信如何使用群聊?

发起群聊:

1、手机移动端点击点击右上角【+】->【发起群聊】可通过最近联系人或企业通讯录勾选参与的成员。

2、客户端添加,点击【+】->【发起群聊】勾选需要添加的企业通讯录成员。

温馨提示:

1、单个群聊成员最多2000人,目前群数量没有上限。

2、目前暂不支持手机端上传文件功能,可通过客户端发送文件,收藏至手机企业微信里。

3、若会话记录在会话框上移除,可以在会话框上方搜索该会话并选中会话后,会话会重新出现在会话列表上,并保留了所有的聊天记录。

限制成员发起群聊:

管理员可在电脑端登录企业微信,在网页登录企业微信的管理后台,在我的企业->聊天管理->设置群人数上限,最低可设置5人,设置后,发起的群聊人数不能超过5个。 或在我的企业->通讯录管理->设置查看权限,成员看不到通讯录的权限,就无法选择其他成员发起群聊。

我可以创建部门群聊吗?

当某个部门人数大于等于3个人,该部门中某一员工登录了企业微信,系统就会创建一个部门群。

开启方法:点击【我的企业】->【设置】->【自动创建部门群】点击开启即可。

注:

若没有部门群,可能有以下3种情况:

1、管理员开通部门群,旧部门不会创建;

2、成员在部门群创建后才加入公司,不会自动进入部门群;

3、部门群随着聊天记录过期而过期,用户找不回部门群。

企业微信录制语音时提示:检测到录音失败,需要开启权限怎么办?

企业微信需要在手机系统获得语音操作授权才可以录制语音。

ios设置方法:【设置】->【隐私】->【麦克风】->选择企业微信设置麦克风权限。

android设置方法:【设置】->【其他应用管理】->【企业微信】->【权限管理】->【录音】->【允许】。 如何解决iOS手机收不到消息提醒?

1、请检查【企业微信】->【设置】->【新消息通知】,消息提醒设置是否打开,是否启动有仅启动重要联系人提醒。

注:电脑登录时,如果需要手机收到提醒的,请先设置成“手机始终接收通知”。

2、iOS系统设置,【设置】->【通知】->【企业微信】,开启允许通知。

企业微信如何发送标注图片?

1、请登录手机端企业微信打开聊天会话框点击->“+”->选择需要编辑发送的“图片”。

温馨提示:点击图片才可看到标注,请勿勾选图片。

2、点击“标注”,可自行选择工具对该图片进标注。

3、选择工具可对该图片进行箭头/文字/马赛克等标注,可选择颜色放大缩小,完成之后点击发送即可。

企业微信在电话会议中支持会议记录吗?

暂不支持直接会议记录,可以发起群聊的方式记录会议要素。

1、点击右上角群聊按钮后通话页面将自动最小化,建立包括通话中所有企业内成员的普通群会话。

2、点击通话页面左上角按钮可将通话页面最小化,一边通话一边处理企业微信消息。

企业微信如何使用消息提醒?

设置了提醒可以提醒自己稍后处理某条消息,或者对某个群设置活动提醒。 设置方法:

1、输入框右侧“+”号->“提醒”-> 设置提醒时间点->输入提醒内容->发送。

2、长按已发送的消息->“提醒”-> 设置提醒时间点。

3、已发出的提醒支持删除或修改时间

温馨提示:

a、 “稍后”是默认稍后1小时提醒,“明天上午”是默认明天早上9:00提醒,“明天下午”是默认明天14:00提醒,“选择时间”是可以选精确的时间点提醒。

b、稍后/明天上午/明天下午的默认时间点都可以在“我”->“功能”->“提醒”里更改或查看。

c、提醒时间最短间隔15分钟,支持修改已经推送出去的内容提醒时间。

企业微信如何使用回执消息?

发送回执消息,可以知道会话成员是否阅读该消息。 并可以对未读成员一键建群,提高沟通效率。 发送回执消息:

1、点击会话输入框右侧的“+”号,选择回执消息按钮。

2、输入框中出现【回执消息】,输入想要发送的消息,回执消息支持文字和表情。

企业微信云消息保存时间是多久?

目前云端消息保存最长可设置180天。

企业微信已发送消息支持撤回吗?

支持撤回5分钟内发送的消息;

支持撤回语音、文字、图片、视频、名片、位置、分享的链接消息;

消息撤回后,双方都可以在会话框看到提示;

消息撤回方法:长按已发送的消息->撤回,可将已发送的消息撤回。

企业微信如何使用收藏功能?

支持收藏的内容:

目前支持收藏文字、语音、图片、视频、地理位置。

转发收藏的内容:

请点击“我”->“收藏”->选择需要分享或转发的内容,点击右上角“...”三个点->转发给其他成员。

搜索收藏的内容:

请点击“我”->“收藏”->在页面上的搜索框中根据输入关键字搜索。

删除收藏内容:

若需要删除某条收藏,请点击“我”->“收藏”在需要删除的某条收藏内容上,向左滑动屏幕或长按收藏的消息,会显示“删除”按钮,点击删除即可。

企业微信群聊天记录可以保存多久?

群聊本地记录无过期时间系统将一直保存,若在管理端设置云端记录时效,云端同步的信息内容将在有效期过期(180天)后自动清空。

温馨提示:聊天记录只支持本帐号查看。

本文来自 360文秘网(www.360wenmi.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如何写好消息范文】相关文章:

怎样写好消息稿范文06-20

好消息赞美诗歌范文06-11

故事如何写范文05-19

教案如何写范文05-20

如何写教案范文05-21

如何写剧本范文05-21

如何写自传范文05-21

如何写检查范文05-21

如何写好字范文05-21

如何写作文范文05-21

上一篇:肉鸡养殖标准范文下一篇:如何科学戒烟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