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公关礼仪教育论文

2022-04-21

摘要:公关礼仪教育在中职院校的德育教育工作中占据着重要地位,其重要性的主要表现为培养学生的文明礼仪,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规范学生的日常行为以及锻炼学生的语言能力,对学生的未来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针对现阶段中职院校公关礼仪教育中的不足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优化措施,指明教师在其中的重要地位,为学生的全面发展贡献一份力量。今天小编为大家精心挑选了关于《中职公关礼仪教育论文(精选3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中职公关礼仪教育论文 篇1:

中职公关礼仪教育的问题与改进探究

摘 要:中职院校开展公关礼仪教育,不仅能够提高我国公关团队的整体水平,而且能够提高中职生的综合素养,提高中职生社会岗位竞争力。对此,文章结合实际,在简要分析中职公关礼仪教育存在问题的基础上,从三方面入手重点探讨中职公关礼仪教育的改进措施,以期为新时期中职教育改革提供有益参考与借鉴。

关键词:中职教育;公关礼仪;现状问题;改进对策

为了培养现代社会需要的专业化、高素质应用型人才,中职院校纷纷开设公关礼仪课程,这对广大中职生的个人形象、职业发展和品德修养的发展都有着非常重要的正面作用。因此,加强对中职公关教育现状与改进对策的研究,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指导价值。

一、中职公关礼仪教育存在的问题

目前,中职公关礼仪教育有以下两方面问题:

一方面,中职院校对公关礼仪教育的重视度不够,缺乏专业的公关礼仪课程教师,大多由负责教育教学管理的教师兼任,最终导致了教学理念落后、教学模式单一、教学内容陈旧、教学过程不规范、实践平台不足等问题,造成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甚至产生了抵触心理,严重制约了公关礼仪教育的落实。

另一方面,中职生普遍缺乏对礼节礼仪的正确认识,存在概念模糊、意识淡薄的问题,具体包括缺乏个人礼节礼仪常识、尊敬长辈和师长意识淡薄、不文明的习惯较多等。调查发现,许多中职生没有使用谢谢、您好、再见等文明用语的习惯,同时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也存在许多不文明行为,如乱扔垃圾、破坏公物、乱涂乱画等。

二、中职公关礼仪教育的改进对策

针对中职公关礼仪教育存在的问题,相关教育主体必须采取有效措施加以改进,以充分发挥中职公关礼仪教育的教学服务作用,为培养优秀中职人才提供保障。

1.列入必修,提高重视

由于中职院校培养的学生基本是应用型人才,他们的技能相对单一,且在身心发展方面不够成熟,再加上社会、家庭等因素的影响,导致他们存在许多不良行为习惯。为有效解决这些问题,促进中职生的全面发展,中职院校必须加强公关礼仪教育,最好将其列入中职生专业必修课程之内,将其与学分挂钩,提高学生对公关礼仪的重视度。同时,相关任课教师要进行严格管理,一旦有学生出现公关礼仪课不及格的现象,要坚决让其重修,进而在思想理念上促使学生强化礼节礼仪常态化概念。

2.理实结合,促进内化

在中职教育中,公关礼仪教育有别于专业教育,它具有非常强的实践性、实用性和功利性,所以,在开展公关礼仪教育时,教师必须全面落实理实结合的理念,让学生在理论指导下,将公关礼仪运用到實际生活中。一方面,在公关礼仪课上,学生应统一着装,然后教师讲解相关职业穿着技巧和生活礼节礼仪常识,并做好示范,让学生充分掌握未来生活和工作中各种场合的礼仪;另一方面,中职院校要为学生提供公关礼仪实践平台,加强公关礼仪教学基地和实训室建设,以促进中职生公关礼仪知识的内化与迁移。

3.多元教学,强化兴趣

公关礼仪教育并非一门独立学科,而是一种实用性较强的礼节礼仪教育。所以,在开展公关礼仪教育时,教师必须摒弃传统教学理念,积极构建多元化教学模式,精心创设生活化礼仪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营造多维互动课堂,进而提高公关礼仪教育实效性。一方面,教师要结合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和微课优化课堂结构,营造轻松愉悦、活泼生动的课堂情境,以充分调动学生公关礼仪学习积极性;另一方面,教师要灵活创设问题式、生活式、探究式教学情境,引导学生以小组比赛的形式展开合作探讨、即兴表演等活动,为学生创造充分的自我展示与自我表达机会,以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应变能力;同时,教师要做好课堂评价,对表现优秀的学生予以及时肯定和奖励,这样才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让学生在持续兴趣支撑下将公关礼仪化为内在素养和习惯。

综上所述,面对中职公关礼仪教育存在的问题,既要将公关礼仪课列入必修,提高学生重视度,又要坚持理实结合理念,促进公关礼仪知识内化,同时要构建多元化教学模式,优化课堂结构,强化学生兴趣。

参考文献:

[1]韩爱群.浅谈对高职院校开展公关礼仪教育的思考[J].经营管理者,2016(28).

[2]李凤玉.中职公关礼仪教育现状分析与研究[J].科教导刊(中旬刊),2014(10).

[3]沈 虹.中职文秘专业学生礼仪教育培养的有效途径[J].新课程(中旬刊),2014(6).

作者:敖霞

中职公关礼仪教育论文 篇2:

公关礼仪教育现状与中职生素质优化之探讨

摘要:公关礼仪教育在中职院校的德育教育工作中占据着重要地位,其重要性的主要表现为培养学生的文明礼仪,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规范学生的日常行为以及锻炼学生的语言能力,对学生的未来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针对现阶段中职院校公关礼仪教育中的不足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优化措施,指明教师在其中的重要地位,为学生的全面发展贡献一份力量。

关键词:公关礼仪;教育现状;中职院校;学生素质;优化措施

C912.3-4;G712

公关礼仪是中职院校教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教学内容广泛,主要包含了学生的个人礼仪指导、社会礼仪教学以及公关专项活动理论知识等,涉及到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多种礼仪知识,良好的公关礼仪教学能够提升学生的个人修养,为学生塑造与众不同的气质,对学生踏入社会后建立人际关系以及工作开展具有重要作用。此外公关礼仪还能帮助学生掌握多种现代礼仪常识,展现优雅自己。但是当前大部分中职院校的公关礼仪教育中仍旧存在一些不足之处,导致公关礼仪课程教学质量偏低。

一、中职学生公关礼仪状况

(一)缺乏对该课程的重视

一直以来,中职院校更加注重学生的技能训练,旨在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技能,而忽视了人文素质教育对学生未来发展的重要意义,因此学校的公关礼仪课程课时偏少,课堂中教师仅仅是通过阅读课文的敷衍形式完成教学任务,若有闲余时间也是让学生自己查看课本中的相关内容,加之受到中职学生年纪较小,课堂秩序较乱等多种原因的影响,导致公关礼仪课程教学难以达到预期效果。

(二)教学方法单一,内容陈旧

现阶段大多数中职院校的公关礼仪课堂教学仍采用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法进行教学,更加注重理论知识的传授,并未进行深入研究,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公关礼仪的课程的教学更应该注重实践,使学生在实践中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掌握各种礼仪技能,但是在实际生活中,教师只是简单的进行课文阅读,学生虽然在课堂中很快掌握了知识,但是理解不深导致忘记的很快,并且也不会激发学生对学习的热情。

(三)学生素质的缺失

中职院校学生的年纪偏小,很多学生是95后,具有十分鲜明的个人特征,导致整体中职学生素质存在一定偏差,经常出现不文明行为,缺失基本道德素质,具体可表现为:课堂中有部分学生衣着不整、穿着拖鞋上课的仪表礼仪缺失,妆面过度浓艳、发型新奇的仪容礼仪缺失,遇见教师不打招呼、考试作弊、课堂上睡觉、玩手机等基本人文礼仪的缺失,对学生价值观、审美观以及人生观的形成产生了不良影响,严重阻碍中职学生的健康发展。

二、中职学生公关礼仪优化

(一)提升对公关礼仪课程的重视程度

中职教育属于职业教育,其教学目标是为社会培养并输送应用型技术性人才,但是不能仅仅注重专业技能的培养,还需要意识到人文素质教育对学生未来发展的意义,这就需要学校加强公关礼仪课程的教学,以此培养学生在踏入社会工作后的服务意识、敬业精神以及职业道德,提升学生的与人沟通能力和社会竞争力,提升学生的价值。

(二)扩展教学方法

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方法已经不适用于现代社会对学生的要求,因此教师需要扩展自己的教学方式,重视理論与实践相结合,促进学生的发展以及公关礼仪课程的教学质量。现阶段常用的具有新颖性质的教学方法包括案例教学法,即教师根据教材内容对一个教育情境进行描述,使学生在这个情境中去思考其中的礼仪相关知识,将平面式的书本教学转变为立体的情景教学,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

案例:在进行接待礼仪教学时,可为学生展示非常著名的1972年2月21日发生“尼克松访华”接待案例。将案例真实完整的为学生进行展示后提出“在客方来访时,应该由哪一方率先伸手做出握手姿势以示尊重?原因呢?为什么这个案例中是客方先伸手呢?”等问题让学生结合实际进行思考,在此过程中不仅能够培养学生发现问题、独立思考的能力,还能帮助学生掌握访问和接待的相应礼仪,拉近理论知识与实际生活之间的距离,增强学生的素质教育。

另一种教学方法就是角色演绎法,公关礼仪教育不仅仅是理论知识的教育,还需要学生能够将理论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具备应用能力。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注意公关礼仪教学的特点,例如礼仪的实用性、操作性等。但是每节课都带领同学们去各种社交场合进行实际联系是难以实现的,因此教师可根据教学内容创建相应情境,要求同学们扮演其中的每个角色,并进行相关礼仪表演,此意加深学生对公关礼仪的认识和记忆。

案例:在学习招聘和应聘礼仪时,可以让学生分别扮演面试官、应聘人员和接待人员,模仿真实招聘流程,让学生有真实的应聘感受,同时注意礼仪知识的运用。接待人员应该注重接待礼仪中手势、语言的应用,面试官与应聘人员之间的用语应符合实际生活等。

(三)打造良好的礼仪学习氛围

良好的礼仪学习氛围能够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提升学生的文化素养和礼仪修养,因此需要学校为中职学生创建一个良好的校园礼仪学习氛围,以此加强学生对公关礼仪知识和技能的掌握。因此学校可以通过黑板报、广播等方式提倡文明言行,传播公关礼仪知识等,通过良好的学习氛围感染学生的言行举止。

三、教师在中职学生公关礼仪中的地位

教师在中职学生公关礼仪中占据着重要地位,教师在教学工作中属于知识的传播者,也是学生行为举止的引导者,同时中职学生年纪小,心理发育不成熟,极易受到外界因素的影响,因此教师在日常生活中的礼仪举止情况对学生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这就需要教师以身作则,在教学过程中注意自己的仪容仪表、文明用语、待人接物等礼仪,通过良好的行为举止去影响学生的行为习惯,提升学生的礼仪素质。

四、结论:

中职院校的公关礼仪教育对学生毕业后的工作、生活均有着重要的影响,因此学校应注重公关礼仪课程的教育,通过教学思想、方式等的改变提升公关礼仪教学质量,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中职院校不仅仅要为国家培养技术性应用型人才,而是为国家建设提供高素质技术性应用型人才,促进国家教育事业的良好发展。

参考文献:

[1]吴国怀.公关礼仪教育现状与中职生素质优化之探讨[J].中学生导报(教学研究),2012(05).

[2]杜林梅.浅谈中职学校学生礼仪教育的重要性及途径[J].读写算(教育教学研究),2013(25).

[3]王芳,龚海珍.中职学校学生礼仪教育现状分析[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2(16).

[4]赵银芳.从中职生的礼仪缺失表现谈职校学生的养成教育[J].读写算(教育教学研究),2014(26).

[5]唐苏合.关于中职生礼仪和道德教育的思考[J].广西教育C(职业与高等教育版),2013(09).

作者:趙文红

中职公关礼仪教育论文 篇3:

中职德育工作探索

德育工作是中职学校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是以职业学校学生为对象,以学校的培养目标和人才素质标准为依据,遵循教育规律、学生身心发展规律以及品德形成规律进行的教育活动。笔者认为,中职学生必须先行抓好道德内化的养成,才能成人;必须在职业技能教育中进行职业角色定位,在社会实践中发展能力,才能成才。

一、中职德育工作应首先抓好行为习惯的养成

德育工作是学校各项教育工作的基础,无论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还是在保障和提高教学质量方面,德育工作的基础性作用都是显而易见的。

从理论上看,学生在成长过程中,德育是其各方面的动力、保证和思想基础,如果学生没有良好的思想基础和心理素质作为前提,其他各种教育总会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因此,德育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过程中起着基础性的作用。

根据近年来对中职学生进行的学习心理问卷调查,发现接近七成的学生认为自己的家庭没有帮助自己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正确的人生态度,部分同学还认为家庭、父母对自己的教育有负面影响。部分学生缺乏家庭教养,从小养成恶习,和父母缺少思想和情感的交流,缺乏爱心,到学校后,行为和心理表现为个性化和刚性化,不易被学校的行为规范管理所感化,从而造成学校教育要求和学生个性习惯的矛盾冲突。如果学生的不良行为习惯得不到有效的矫正,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就难以推进。因此,中职的德育工作应首先抓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打好基础,再逐步提高德育目标要求。所以,养成教育在中职德育中处于极为重要的地位。中职学校的养成教育应该如何进行呢?

1.从基本道德素质抓起

《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倡导的“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的20字“基本首先规范”,是对全体公民的基本要求,当然也是中职生的基本道德行为规范。道德素质养成自然要从这些最基本的道德素质要求的培养抓起,要求他们人人皆知、人人践行,将这些规范作为自己生活的基本准则。从切实可行抓起,逐渐提升中职生的道德层次和水平。

2.注重以活动为载体,吸引中职生积极参与道德实践活动

道德建设是教育与实践相结合的过程,养成教育尤其强调教育和实践活动的有机统一。为此,应注意以活动为载体,吸引广大中职生普遍参与,在自觉参与中深化道德认识,践行道德规范。坚持在各种类型的道德实践活动中突出德育内涵,强化道德要求,并与丰富多彩的兴趣活动和文体活动结合起来,使中职生在自觉参与中,道德情操得到陶冶,道德习惯得到养成,道德境界得到升华。

3.家庭、学校和社会凝成合力

家庭是人们接受道德教育最早的地方,家庭中长辈的思想、品德、观念和言行作风,对子女潜移默化地发生着熏陶作用。家长应充分意识到这一点,给予孩子积极正面的示范,为他们树立良好的榜样,帮助孩子从小培养良好的道德素质。

学校德育是思想品德教育的主要阵地。学校德育具有德育内容系统性、途径方法综合性、德育管理规范性等特点,学校道德教育具有主导性作用,要科学规划不同年龄段学生及各学习阶段道德教育的具体内容,坚持贯彻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坚持不懈地把道德养成教育放在整个学校教育的重要地位抓紧抓好。

社会德育是家庭和学校德育的延伸、补充和拓展,而且其德育资源丰富、感染力强,应该充分利用社会德育的资源,培养良好的社会文明风尚,建设有利于学生优良品德生成的环境氛围。

4.与规章制度建设相结合,并辅以必要的法律手段

科学、合理、严明的纪律与规章制度可以促进各项道德规范在实践中的落实,为中职生道德建设提供有效的制度保障。中职生道德养成还必须始终注意利用法律对其行为进行调节和规范,因为法制是推进道德建设的有力手段和重要保证,中职生良好道德素质的养成总要经历一个由他律到自律、由不自觉到自觉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法律的约束是绝对必要的。要在中职生中普及法律常识,增强法制观念,使他们明白自己的权利和义务,自觉约束不道德、不文明的行为。

二、在开放教育方式下寻求道德内化是最经济的方法

幼儿的道德认知是依靠大人告诉他什么是对的、什么是错的,这是一种封闭教育方式。到了学生时期,随着年龄的增长和知识面的扩大,封闭的教育方式已经落后于他的认知能力水平,他再也不会简单地听从大人的道德价值判断。中职学生独立自主意识较强,需要教育工作者改变教育策略,运用开放的教育方式去引导学生。从道德认知过程上看,这种开放教育方式就是开放道德认知控制,让广大学生在许多现象面前辨识是非、认识真伪,创造一个大家基本认同的价值观念,营造一个良好的班风和校风,让学生生活在一个良好校园风气氛围下,自然地道德内化。

为什么一定要开放认知控制呢?因为道德信息的获得不仅仅是个体的认知过程,同时也是群体相互影响的过程。任何人的社会观点和品德都是他已有经验和观点与他所在群体共同影响的结果。在很多情况下,道德知识与信息不是在课堂上获得的,也不是学生自己从阅读中获得的,而是在集体和小团体的日常生活中,不自觉地观察道德现象,慢慢被这些道德所同化,并内化为自己的道德观念。笔者看到部分学生在干干净净的一件校服上画满了画或写满了字,就问他们是好看呢还是其他原因,他们回答说,许多同学都这样所以我也这样。这种现象在心理学上称之为“从众心理”,可见,群体影响个体的作用是相当大的。这种影响作用的大小,因年龄而异。年龄越小,个体受群体影响越大,已有经验和自主意志的作用就越小。职校生基本上是未成年人,受群体的影响作用不可低估。引导群体的观念去影响个体的思想,应该是道德内化较有效和最经济的途径。

三、德育工作应该与职业技能教育紧密结合

职业学校的德育工作与普通高中相比,教育对象相同而培养目标不同,它们之间既有相同之处,又有各自的特点。中职生与普高生年龄相同,心理特征相似,因此在德育内容、途径、方法等各方面都有很多相同之处,但是,中职学生的理想比较具体,学习行为、品德培养的目的性较强,近期动力受社会就业动向影响较大,面向社会迎接竞争与挑战的压力较为突出,从而决定了职业学校德育工作有其自身特点。

要强调职业意识和职业角色教育。职业学校的德育大纲和教育计划要有职业特色。通过心理课、职业法规课、各种教育讲座、技能考核、劳动课、社会实践等各种课内外活动和训练,达到强化职业行为规范和职业技能教育的目的,通过职业道德课、公关礼仪课、就业指导课以及上岗实习等活动,强化学生的职业纪律,提高职业道德水平,加速职业角色的心理适应和认同,使学生离校后能很快适应社会和就业岗位的需要,成为社会有用的人才。

四、职业学校的德育应该把社会作为大课堂

1.引导学生走出校园,参与社会实践活动,积极探索社会发展和人生成长规律

学校要积极组织学生参加社会义务劳动以及顶岗实习劳动等,使学生在接触社会过程中去辨别各种社会现象,提高是非辨别能力和适应社会的能力。每一次活动结束后,学生都会比原来成熟和理智。

2.关注社会经济发展,使学生在注意社会职业岗位变化过程中增强学习新技术和提高技能水平的欲望

中职生的学习生活比较丰富,除了学习文化知识外,还要学习专业理论和专业技能;除了参加教育活动外,还要参加社会实践,学习职业技能。所以,中职生遇到的问题多,思想复杂、变化快。中职学生比普高学生更加关心社会的发展、科技的进步、政策的变化等与自己将来就业有关的社会问题,他们获得的社会信息量较大,要求德育内容更贴近社会,更具有时代气息。在短短的两三年时间里,要解决许多复杂的认识问题和思想问题,学校一定要把德育工作与社会结合起来,把社会视作最好的课堂。学生的思想问题一定是社会现象的反映,必须要在社会这个大课堂中寻找答案。

总之,在当今信息社会和市场经济条件下,去寻找更适应中职学生的德育方法和规律,才能满足现代中职生的德育需要。

(责编 周继平)

作者:韩顺成

上一篇:护理信息管理制度论文下一篇:艺术市场营销管理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