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需要关怀和鼓励

2022-08-14

第一篇:孩子需要关怀和鼓励

教育随笔:给孩子多点鼓励和表扬

课程学习中指出了现代教育要注重幼儿“大能力”的培养,的确,这也是幼儿园教师在日常教学中追求的目标。我觉得这种能力的培养渗透在一日生活的各个环节,一名好的幼儿园老师要给孩子创造机会,放手让孩子去做。平时,教师也要及时给予孩子表扬和鼓励,建立孩子的自信心。 在三个班级中,会遇到各种不同家庭教育出来的小孩子。他们有不同的性格,有很调皮的、有很听话的,有很内向的、有很活跃的,还有很独立的,或者是很娇气的。我一直都会试着和他们讲道理,告诉他们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可是有时我在想,当孩子做错事情了,难道就真的要通过骂、批评才行吗?我也去尝试了这么做,但是孩子是停止了调皮,但是只是停止了一会儿,过后还是忘记了,还会犯同样的错误。

这天下午在大一班带班,要午睡了,孩子们都乖乖躺下来不动了。只有张阳,一直在床上翻来翻去,一会坐起来,一会趴着。我就用讲道理的形式教育了他一番,睡觉了才会长高,不睡觉会没精神,你的小眼睛累了,你的小脚累了,要休息了。经过一番教育,他改正了一会儿又开始动来动去,我就开始用硬的了,批评他,“如果你不睡觉,就不给你回家”等话语。可是效果更差,张阳一会儿就哭了。过后我想还是要鼓励孩子吧,我就称赞他:“你真是个乖宝宝,快点躺下睡觉,睡好觉了我们就要做游戏了”经过一番称赞,他果然听话了,很快就睡着了。我深深的感到,孩子是需要鼓励的,就算他表现再不好,你也要压住怒气,通过鼓励来提醒他们没让他们改正,这样得到的效果会更好。后来我发现用这个种方法来鼓励和表扬孩子,他们都过得很愉快,也很愿意接受老师给他们提出的要求,还能尽量做好,想要得到老师的表扬。

我想作为一名好的幼儿教师,如何让孩子听你的话,更是一门学问。当孩子做错事情了,不要一味的批评他,给孩子一份鼓励,他会做的更好。有时候,要善于找到适合孩子的方法,肯定孩子的表现,多给予孩子表扬和鼓励,让孩子有信心去做自己想做的事。

第二篇:100句赞扬和鼓励孩子的话

1.

You’re on the right track now! 2.

You’ve got it made.

3.

You’re really working hard today. 4.

You’re very good at that.

5. You’re doing that much better today. 6.

You’ve just about got it. 7.

You’re doing a good job.

8.

You’re getting better every day. 9.

You really make my job fun. 10.

You did it that time! 11.

You haven’t missed a thing!

12.

You’ve got your brain in gear today. 13.

You’ve just about mastered it. 14.

You must have been practicing. 15.

You did that very well. 16.

You’re really going to town. 17.

You’re really improving. 18.

You’re doing beautifully.

19.

You know this inside out. (真透彻。) 20.

You did a lot of work today. 21.

Congratulations. You got it right! 22.

Now you have the hang of it. 23.

Now you have it! 24.

You’re doing fine!

25.

You are really learning a lot. 26.

You outdid yourself today! 27.

You figured that out fast. 28.

You remembered! 29.

There you go! (对,就是这样的!) 30.

That’s right! 31.

That’s good!

32.

That’s much, much better. 33.

That’s it!

34.

That’s quite an improvement. 35.

That’s the right way to do it. 36.

That’s the way to do it!

37.

That’s the best you’ve ever done. 76.

Good remembering!

38.

That’s not half bad. 39.

That’s the way. 40.

That’s better.

41.

That was first class work. 42.

That’s the best ever. 43.

That’s better than ever. 44.

That’s how to handle that. 45.

That’s a good (boy/girl). 46.

That’s really nice.

47.

That kind of work makes me happy. 48.

That’s coming along nicely. 49.

That sounds a good idea. 50.

Super!

51.

Good work! 52.

Well done! 53.

Well said! 54.

Exactly right! 55.

Great!

56.

Congratulations! 57.

Not bad. 58.

Nice going! 59.

Good job! 60.

Wow! 61.

Terrific! 62.

Sensational! 63.

Excellent! 64.

Perfect!

65.

Much better! 66.

Wonderful! 67.

Fine!

68.

Outstanding! 69.

Fantastic! 70.

Tremendous! 71.

Right on! 72.

Superb! 73.

Marvelous! 74.

Good thinking! 75.

Good going! 77.

Good for you! 78.

Way to go!(作得好!) 79.

Keep it up! 80.

Never lost heart! 81.

Take it easy! 82.

Snap out of it. Be strong! (振作起来吧。勇敢些!) 83.

Think like that! 84.

Good question! 85.

One more time and you’ll have it. 86.

Try your best. = Give it your best shot. 87.

Keep up the good work. 88.

I’m happy to see you working like that. 89.

I’m proud of the way you worked today. 90.

I’m very proud of you. 91.

I knew you could do it. 92.

I like that. 93.

I’ve never seen anyone do it better. 94.

I think you’ve got it now. 95.

I think you’re doing the right thing.

96.

It’s such a pleasure to teach when you work like that. 97.

Couldn’t have done it better myself. 98.

Aren’t you proud of yourself? 99.

Nothing can stop you now. 100. Now that’s what I call a fine job.

第三篇:让每个孩子都能感受到关怀和爱

——长宁中心幼儿园古慧霞教师先进事迹材料

人们把教师的事业比喻成神圣的事业,把教师比喻成蜡烛,燃烧自己,照亮别人;把教师比喻成园丁,播种知识,播种希望;把教师比喻成人类的工程师,为人类灵魂的塑造耗尽心血。古慧霞老师作为一名小班的主班老师,她在平凡的岗位上默默无闻地描绘着一个生机勃勃的世界。

一、让每个孩子都能感受到关怀和爱。

高尔基说:“教育儿童的事业是要求对儿童有伟大爱抚的事业。”对于一名的幼儿园老师来说,要真正爱上许许多多与自己没有任何血缘关系的孩子,且要爱得公平、爱得得法,那是不容易的。爱是做好工作的前提,是打开幼儿心灵之窗的一把钥匙。

秋季学期开学,古老师担任小班主班工作,班上28位孩子全是新生,刚入园时,班上95%的孩子出现哭闹现象,甚至害怕到园。孩子缺少的是安全感,是能够被爱的安全感。在她看来,语言的表达固然重要,但肢体语言的作用不容忽视。当清晨孩子来园时,她会给每一个孩子亲切的拥抱,让孩子感受到她的爱是亲切的;当孩子在午睡前想妈妈时,她会走到孩子的床前摸摸他的小脸,然后轻轻告诉他:“老师最喜欢你了!”让每一个孩子都能感受到关怀与被爱。开学一周内,她和配班老师走访了28位孩子们的家,了解孩子们在家生活

1 习惯,与孩子们拉近了爱的距离。班上有一名叫小雨的女孩子,一开始天天都在哭闹,一天三餐都不肯吃,家长说孩子上了几天幼儿园变了另外一个人,晚上还做恶梦,几天下来小雨瘦了很多,家长打算退学。古老师 一方面上门做家长的工作,另一方面给小雨更多的爱,一天三餐在她旁边鼓励她吃,游戏时,古老师主动牵她的小手,摸摸她的头,让孩子们跟亲近她,与她结伴玩耍,并耐心地教会她自理生活的能力,对她的点滴进步,总会在全班小朋友面前表扬她。功夫不负有心人,不久后,小雨渐渐地适应幼儿园的生活。从开始的不肯上幼儿园,现在每天都吵着上幼儿园,身体也慢慢地胖了。古老师的工作得到家长的应可。

二、爱岗敬业,勤于工作。

她自觉遵守幼儿园的考勤制度,几年来从无迟到、早退、请假。每天早出晚归,把买菜、做饭、照顾小孩等家务事都托乎给还要工作的丈夫。有一天早上,上班时间快到了,她骑着摩托车匆匆赶来,眼睛红红的,我以为她红眼病,上前去问她:“眼睛不舒服吗?” ,她说:“不是,小孩昨晚发高烧,现在还没退烧”。“你赶快回去照顾小孩吧”。“不!班上二十多个孩子不能没有我”。她爱岗敬业、勤于工作、乐于奉献、热爱孩子、从不计较个人得失等精神是许多年轻教师学习的典范。

三、立足本职,刻苦钻研业务。

古老师刚到我园,她活泼开朗,总喜欢和孩子们闹成一片,园领导有意识的锻炼和培养新人,凡参加县上的各种文娱比赛活动安排她

2 组织,并多次取得悦人的成绩。领导的表扬,同事们赞许的目光有些让她忘乎所以了。当她回到班上和孩子们一起组织活动时,才深深感受到:要想成为一名优秀的幼儿教师,只凭一些简单的技能技巧是远远不够的,要跟上教育改革的步伐,就要不断的提高自身的理论知识,适应形势发展对幼儿园教师的要求。在思想上,她树立了高度的责任感与奋斗目标,遵守园里的各项规章制度,遵守职业道德规范,把热爱教育事业放在首位,注重为人师表,加强职业道德修养,立足本职,勤奋钻研业务,努力提高文化专业知识和教育教学的技能。热爱幼教事业,坚持教养并重,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在工作中,针对自己刚入园,带班经验不足,她主动向园长请求,安排她和一位经验丰富的老教师搭班,吸取经验,园长答应了她的请求。当时园里实行的是分班制,她经常利用不带班时间观察主班老师的半日活动,用心记下有经验老师课上的每个环节、每句话甚至每个表情和语气,虚心向周围的老师请教,并认真阅读多种幼教书籍和报刊,从中吸取营养、完善自我、寻找差距、弥补不足,有时为了第二天的半日活动而反复修改计划直至深夜。俗话说得好:“一份耕耘,一份收获。” 她认真的工作态度也得到了领导和大家的肯定,成为了园内的骨干教师!

2007年7月

第四篇:家长该如何正确的表扬和鼓励孩子

家长该如何正确的表扬和鼓励孩子? 随着赏识教育的深入人心,越来越多的父母们开始懂得表扬和鼓励孩子。正确的表扬和鼓励可以促进孩子自信心和自尊心的发展,错误的表扬和鼓励则可能使孩子骄傲自大,目中无人。 妈妈讲述:应该怎样表扬和鼓励孩子

现在的父母都知道对孩子要多表扬、多鼓励,这样孩子才会心理积极向上。我一直是这样做的,可是总觉得效果不是太好。

儿子小斌在幼儿园上大班,前几天参加跳绳比赛时,他得了全班的第一名。放学后,兴冲冲地就跑过来跟我说:“妈妈,我得了全班跳绳比赛第一名。”当时,我正忙于做饭,随口就说了一句:“我早就知道你能做得很好。”小斌好像不是太满意我的回答,低下头一脸失望的表情。看到他这样,我赶紧又加了一句:“儿子,你真棒!”可是,小斌还是没精打采地抱着玩具自己去一边玩了。我不明白到底怎么了,我对儿子的夸奖难道错了吗?他为什么是这种反应呢? 孩子讲述:我不喜欢的表扬方式

父母给孩子表扬和鼓励,是帮助孩子建立自信、提高自我认知和肯定的方式之一,也是父母在表达对孩子的爱。但是,有的家长因为盲目的表扬和鼓励孩子,或是方式不当,反而会给孩子带来伤害和不利的影响。 我们来看一看哪些表扬和鼓励的方式是孩子们所不喜欢和不接受的。

1、父母对“我”好话坏说,明褒暗贬。

这类父母的口头禅是:“你今天终于没有做错,了不起!”“全部做好了,很好。从明天开始不要再做错了!”对于交给孩子的任务或是孩子做的事情,他们表现得很好,父母虽然心里满意,嘴里却说:“你这几天终于记住了自己该做的事,真是太阳从西边出来了!明天可别再忘了!”

这样的表扬很勉强,而且隐含着批评,无形中打击了孩子的积极性,让他觉得好事做了也白做,爸爸妈妈的眼睛总是盯在自己的薄弱环节上,不得翻身。

2、父母对“我”无的放矢,盲目比较。

这类父母的口头禅是:“你做得真棒,比××强多了。”孩子兴高采烈地拿着他在幼儿园画的画给父母看,他的眼神很期待,父母煞有介事地说道:“画得真棒,你一定是你们班上画得最好的!”

班上的孩子自身条件不一样,起点也不同,拿孩子与别人做比较,显然有失公平,况且今天你表扬了孩子是班里最棒的,而明天他没能达到今天的水平,内心会很沮丧,这无形中给孩子施加了压力。这样大而空的夸奖并不能给孩子面目清晰的感觉,反而可能造成他空中楼阁般的自信——也就是自负。他盲目地认为自己好,而不清楚好在哪里,进而难以形成对事物恰当的判断和分辨能力。

3、父母对“我”沉溺历史,苛刻要求。 这类父母的口头禅是:“你居然得奖了,真是妈妈的骄傲!你以后一定还能得到更多的奖!”父母对孩子以往取得的成绩整日挂在嘴上,并常对孩子唠叨。

父母这样做无非就两个目的:一是满足自己的虚荣心,二是用一次好成绩为孩子确立一个“高标准”,要求孩子每次都必须达到,否则就是“骄傲、退步”。此时的表扬实际上已经成为了孩子身上的“包袱”,成为了孩子的“紧箍咒”,给孩子造成了极大的心理压力。

4、父母对“我”以偏概全,“浮夸”无度。

这类父母的口头禅是:“这件事你也能做好,真是个好孩子。”“你居然考了第一,真是个聪明的孩子。”孩子考了第一或是做了件好事,父母就对其大加夸赞。

这样的表扬是父母最常说的,表面上看是对孩子有一定的鼓励作用,可是这样随意的话说多了,会使孩子顺着父母的思路推理:我做了一件好事,因此我是好孩子;我考了一个高分,因此我是聪明孩子。 但是,孩子按照家长的思路,还可能进一步做出“相反”的推理:我如果做错了一件事情,那我就是一个坏孩子;我在一次考试中得了低分,就是一个笨孩子。这种“以偏概全”式的奖励,会使孩子错误地把一件事情成败的评价,当成了对自己整体的评价。而且过度的表扬,会造成孩子错误地认为自己“十分完美”,在日常生活中经不起外界的批评,在竞争中经不起挫折与失败,对孩子造成所谓的“捧杀”。

5、父母对“我”夸奖的言不由衷。

这类父母的口头禅是:“你真棒!”“你真是个好孩子!”孩子在向父母分享成功和喜悦时,父母表情淡漠,语气敷衍地表扬和鼓励孩子几句,对孩子来说是模糊和夸张的。

模糊而夸大事实的表扬,听起来,有一种满足感,却经不起推敲,容易让孩子变得自负,认为自己就是最好的。延迟、淡漠、敷衍的表扬不会迸发出激励的效果,会让孩子的喜悦减掉大半。父母表扬和鼓励孩子时的语气与方式很重要。 爸妈可以这样做:

家长对孩子的表扬方式和方法很重要。其实,人在3岁之前还缺乏自我评价能力,直到7岁后才渐渐有一个自我评价的雏形。在这段时期,基本上大人说孩子是什么,他就认为自己是什么。所以说,家长肩负着帮助孩子建立良好自我认知的重大责任。激励是让孩子产生良性的自我认知的最好方式。当孩子的行为做“对”了,家长及时表扬才能使孩子的行为固定下来,使他日后再接再励。孩子每天、每星期总会有优良的行为,或者取得不错的成绩,家长都应及时进行表扬。对于一个孩子来说,被表扬意味着被认可,他的自我价值就会上升,自信心就会增强。

肯定性评价会使孩子获得愉快的心理体验,产生好的激励作用;否定性评价则会使孩子心理不愉快,一方面可能反思问题,努力改正,另一方面也可能减弱自信,产生自卑。任何一个人,渴望被肯定的心理需要都大大超过被否定的心理需要,因此,家长要坚持以表扬、激励为主的教育方式。

1、不要吝啬你的表扬和鼓励。

尤其是对年龄小的孩子,父母常用成人的眼光去看待孩子的行为,认为没有几件事是值得表扬的。其实,对于年龄小的孩子做好一些“简单”的事已经很不容易了,而良好的习惯和惊天动地的成绩也是由这些“简单”的行为累积成的。因此只要有助于培养孩子良好的习惯,增强自信心,父母就要慷慨地给予表扬和鼓励,年龄愈小表扬愈多,随年龄的增长逐渐提高表扬的标准。

2、抓住表扬和鼓励的时机。

对应表扬和鼓励的行为要及时表扬和鼓励。否则,孩子会弄不清楚为什么受到了表扬,因而对这个表扬不会有什么印象,更提不到强化好的行为了。因为在孩子的心目中,事情的因果关系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年龄越小,越是如此。

3、表扬和鼓励孩子的时候,不要只盯着学习一个方面。

孩子的性格、文明礼貌、劳动表现、动手能力、卫生习惯等都可以进行评价,家长考虑的面宽了,就不难找到表扬和鼓励的内容。

4、表扬和鼓励不仅要看结果,还要看过程。

家长表扬什么,就表明强调什么,孩子也就由此重视什么。在学习的过程中,要注意孩子是否专心,是否有一些“创造性”的发现,是否能提出有意思、有质量的问题,是否能想出独特的方法„„这些都是比结果更重要的东西,值得家长去发现,去表扬。

5、表扬和鼓励孩子需要制定一个合理的标准。

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孩子,只要细心观察,每天都会发现他进步的地方。纵向比较孩子自身的进步,而不要拿别的孩子最优秀的方面作为参照物,与孩子横向比较。这并不是对孩子放低标准,因为那样比是不客观不现实的,除了打击孩子的自信心之外,不会有更好的作用。通过客观比较,在发现不足的同时,也要肯定优点,这样才不会偏颇,孩子才会信服,保持信心的同时激发他向上的动力。

6、表扬和鼓励的形式可以多样。

家长可以采取口头表扬、手势动作表扬、书面表扬和物质鼓励相结合,依孩子的特点和表扬内容而定,尽量让每次表扬和鼓励都能将激励功能发挥到最好。

7、表扬和鼓励的内容要具体。

表扬和鼓励越具体,孩子就越容易明白哪些是好的行为,越容易找准努力的方向。例如,孩子看完书后,自己把书放回原处,摆放整齐。如果这时家长只是说:“你今天表现不错。”表扬效果就会大打折扣,因为孩子不明白“不错”指什么。你可以说:“你自己把书收拾这么整齐,我很高兴!”而一些泛泛的表扬,如“你真聪明”、“你真棒”等,虽然暂时也能提高孩子的自信心,但孩子不明白自己到底好在哪里,为什么受表扬,就容易养成骄傲、听不得批评的坏习惯。

8、表扬和鼓励时要注意孩子的个性。

对性格内向、个性懦弱、能力较差的孩子就要多肯定他们的成绩,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反之,对虚荣心理强、态度傲慢的孩子则要有节制地运用表扬,否则将会助长他们的不良性格,影响他们的进步。

9、表扬和鼓励的目的要明确。 为了激励孩子进步,表扬和鼓励的目的要明确,要激励儿童进步。不能将表扬的原因归因为考试成绩比某某同学好或让某某老师很满意等。表扬和鼓励应该严格限于孩子的进步和优点,以此来将孩子引向重视能力、品行、态度和创新意识上等多方面。

表扬和鼓励孩子并不是刻意地去堆积华丽的辞藻,当父母将孩子的好行为一一看在了眼里,并适当地予以肯定,让孩子感受到父母的注目才是最重要的。

第五篇:题目:需要事实更需要人文关怀

通俗地说,人文关怀就是关心人、爱护人,关注人的生存状况、生存价值和人生命运,尊重人的理想、个性与尊严、隐私,把人作为观察一切事物的中心的价值取向。在大力倡导构建和谐社会的今天,人文关怀应是媒体义不容辞的一项社会责任,应是衡量新闻作品优劣的一项硬指标。

然而,令人遗憾的是,近年来,尽管多数媒体口口声声高呼“关注民生冷暖”、 “倡导人文关怀”的口号,由于从业人员职业道德和人文关怀意识的缺失,导致不少新闻作品频频出现违反人性、侵犯他人隐私与尊严、令人反感等不良后果。归纳起来,最为常见的情形大致有以下几种:

俗话说,一个典型一面旗,一位劳模一盏灯。典型人物报道作为我国新闻宣传战线上的一枚“重型武器”,在弘扬时代主旋律、引导社会舆论和理想信念方面,曾起到十分积极的作用。不过,长期以来,社会片面倡导 “自我牺牲、乐于奉献”的道德理念,典型人物报道也总是被赋予过多的政治需求和说教成份,因此,大量报道树立起来的典型人物,多数仍未摆脱“高大全”的脸谱化形象,他们往往只有优点、不见缺点:理想崇高,形象完美;工作是骨干,道德是模范;毫不利己、专门利人,只讲奉献、不计报酬;只谈工作、不会生活,只顾事业、不要家庭;见困难就上见荣誉就让,遇到危险挺身而出。如果被报道对象没有诸如此类的典型事例,有的记者不是进行人为拔高,也要挖空心思杜撰出来。 这样的典型人物报道,无形中把工作和生活隔裂开来,把事业和家庭、人性对立起来,对于读者来说,让人觉得难以理解,高不可攀,缺乏亲近感,甚至产生排斥和反感的心理。对于被报道对象来说,则毫不顾及其个人感受与心理压力,往往成为他们日后工作和生活的思想包袱和精神负担,甚至还会对他们和社会产生误导,误以为当了“典型”、成了“先进”,就应该牺牲家庭亲情、休闲娱乐、兴趣爱好等普通人所拥有的一切。数年前,被科学界誉为“中国杂交水稻之父”的袁隆平曾到武汉市硚口区与中小学生进行面对面交流。一个中学生说,他看过一篇报道,说袁院士累倒在稻田里还不放弃研究,非常敬仰。袁隆平连忙澄清:“一定别受误导,累倒还工作不值得提倡。身体才是最重要的。另外,我也从来没有累倒在田里,那是耍笔杆子的人杜撰„„”

事实证明,采写典型人物报道也应该具有人文关怀意识,用常人的标准衡量典型人物,写出典型人物作为普通人的喜怒哀乐,这样既可亲可信,又挖掘出了真实的人性美。

突发性、灾难性事件报道:片面追求眼球效应,过度报道悲惨细节,时常违反人道主义原则 。在追求新闻真实性原则、满足公众知情权的同时,如何处置好灾难性事件新闻,好比是一面镜子,真实地折射出新闻媒体和从业人员的精神境界与职业操守。近年来,为数不少的媒体在愈演愈烈的新闻大战中,逐渐丧失了自己的人道主义立场。有的记者采访矿难、海难事件遇难者家属,伸出话筒问的第一句话却是:谈谈您失去亲人的心情,好吗?有的媒体报道性侵害案件,过细地描写受害者遭受侵害的全过程,对受害者的面部头像保护也不充分,简直就是又一次的精神折磨。有的媒体为追求煽情的情节、逼真的细节,刊出被大火烧得面目全非的烧伤者、被重物压得血肉横糊的死亡者的大幅画面,其效果无异于一场视觉暴力。有句古话:小胜靠智,大胜靠德。固然,能否在灾难性事件发生的第一时间,最快发出、最能吸引受众眼球的新闻,是对新闻记者能力的一大考验。但在社会日趋进步的今天,人文精神更是用以考量新闻记者素质的一把标尺,用以度量媒体文明与成熟的一项“软实力”。因为只有饱含人道主义精神的作品,才具有撼动人心的力量,只有拥有人文关怀意识的记者,才能赢得社会的尊重与景仰。

社会救助报道:带着居高临下的优越感,不尊重受助对象的家庭隐私与人格尊严。近年来,一些政府部门和社会机构对贫困家庭实施社会救助,或者年终岁尾向贫困家庭开展送温暖活动时,为扩大社会影响,往往都会邀请众多媒体进行采访报道。这原本无可非议,但问题是,为数不少的社会救助报道,不仅毫无保留地公布了受助者的姓名,而且总是喜欢把报道处理成这样的模式:领导发完长篇大论后,冲着镜头面带微笑,然后慢慢地将救助金送到受助者手中;或者在接过受助金的那一刻,给眼泪横流、不停感恩的受助者来个大特写。

每每看到这样的新闻,稍有良知的人都会心感不安。首先,救助贫困是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必然体现,是公平社会的必然要求,也是政府部门的应尽职责,因此政府部门在实施社会救助的过程中,决不该带有施恩者的优越感;参与报道的新闻媒体,也决不能站在居高临下的位置审视被救助对象。其次,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尊严与苦楚,可以说,贫困家庭由于长期处于艰难、困顿的生活状态,其心理比一般人更为敏感、精神也更为脆弱。如果媒体从业人员在处理社会救助报道时,毫不体谅贫困家庭的难处,毫不顾及其隐私,新闻作品就容易变成贫困者的“曝光台”,好比将其最脆弱的一面展示于众。

“接受救助为什么一定要上电视、上报纸?”越来越多的受助者发出了这样的疑问?这是因为,缺乏人文关怀的社会救助报道令受助对象反感,而且这样的新闻常常给他们带来不快和不便。其实,媒体从业人员如果能胸怀人文关怀意识,多替受助者着想,我想曾经发生过的女孩两次拒绝接受社会救助的类似情况就可得以避免。比如,在采访之前,征求一下受助者的意见和想法;采用受助对象可以接受的报道方式和报道角度;见诸报刊时,受助者尽量采用化名;出现在镜头中时,尽量采用侧身或者在面部打上马赛克等。

新闻人同时也是社会人。因此,采访中,记者一定要学会以社会人的眼光思考问题,千万莫以新闻的名义,干扰了他人的工作和生活,侵犯了他人的隐私与尊严,伤害了他人的权益与感情。党报党刊等主流媒体更理当成为维护人的尊严的典范与标杆,始终谨记人道主义原则,为全社会特别是贫弱者献上真诚的人文关怀。

上一篇:举办迎国庆活动简报下一篇:基层创新党支部案例

本站热搜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