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语文教学探微

2022-07-30

第一篇:中职语文教学探微

小学语文教学探微

作为语文教师,不但要成为课堂教学中的主要载体,还有必要在新一轮的教学改革中充当教研的先锋。边教学,边研究,成为专家型,学者型的教师。应当说,在新课程标准下,对语文教师的要求是越来越高了。若是把握不好课改中的位置,不能扮演好自己的角色,那只会失去向,无所适从。因此我们应当转变教学理念,充分发挥学生的创造性,提升小学语文教学的有效性。

1.转化定位教师的角色

传统的教学中,教师是课堂上的主导者,学生处于被动地位,只能按教师的"指挥棒"转。新课程倡导教学中要体现"双为主",即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教师是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引导者。这就要求我们教师要转化角色,在课堂上起好组织者、引导者的作用。但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对自己的角色意识模糊,不能从根本上转变角色,对自己的角色定位存在偏颇,不知在教学中如何体现"双为主"。而实际上教师的"导"主要体现在激发兴趣,使学生爱学;营造氛围,使学生投入地学;给出足够时间,使每个学生扎扎实实地学;适当开展合作学习,使学生在探究中互相启发,互动地学;根据学情加以引导,使学生有目的、有层次、有实效地学。要做好这一点,教师应当绝对是学生学习伙伴,要融入学生的学习之中。这样才有资格做学习过程的指导者、引导者、诱导者、辅导者。这样学生主体地位得以确立,教师的主导作用得以发挥。

2.培养适合学生自己的学习方法

使学生在研究解决其学习任务时,表现出来的具有个性特色的方式,那就要改变传统教学中的过于强调接受性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鼓励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地学习,但常常不好操作,流于形式,缺乏在个体独立思考基础上的真正合作,在课堂中只有少部分同学能参与,其他同学仍是被动,没有表现的机会。有的学生合作学习时,不会倾听,不会合作。在课堂活动前,先明确分工,再合作。这样可以让每个学生都可以发挥自己的特长;也可以先独立思考,再分别说出自己的想法,最后形成集体的意见。在合作学习的内容中,要考虑学生之间不同的认识,不同的发现,这些内容往往是教学的重点或难点,是学生靠个体自主学习很难解决的,把学生的个体差异变成一种教学资源,学生就会积极参与合作学习中去。教师要对合作学习进行指导,不能袖手旁观,要真正关注学生,深入到合作学习中去,了解他们合作的效果、讨论的焦点、思考的疑难点。

3.提高教师素质,使教师成为搞活课堂的引导人

教师的教学活,才能带动学生的学法活。为此,小学语文老师需要做到以下三个方面

3.1灵活组织教学。传统的语文教学一般是一篇课文接一篇课文地教,而我试着打破常规,在三年级以上的语文教学中淡化课文间的严格界限,采用"单元整体教学法"。每个单元的课文都是因为有着某些方面的共同点才被组织到一块儿的,教师就可以利用这些共同点集中进行语言训练。教学时,我把一个单元看成一篇课文,从整体入手,先让学生自由读通每篇课文,然后由学生初步读懂自己所喜爱的课文内容,并有针对性地提出疑义,再结合本单元的训练重点组织教学,进行词语的组块、句子的组块、段落的组块及写法的组块,让学生同中求异,使知识得到内化与积累。这样,不仅提高了教学速度和效率,也提高了教师处理教材的自由度,减少了分析,注重了实践,使学生的语言训练得到充分的落实。

3.2精心设计问题。爱因斯坦曾说"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教师的提问是一门艺术,问题提得好,学生就想说、会说,也就能达到运用中理解的目的。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善于从新的角度进行提问,提出的问题要有新意,出乎学生意料,能促使学生带着浓厚的兴趣去寻求答案。

3.3巧妙创设情境。教师根据文意创设情境,让学生通过表演、演示等活动入情入境地感悟、识记和品味语言,使情境的设置与语言的训练有机结合,融为一体,能够达到"寓教于乐,寓学于嬉"的目的。课堂上,我常随意捕捉或有意设置一些情境,让学生在无意中学会运用语言。如学完了《爬山虎的脚》,就让学生用"我"的口气对爬山虎的习性和特点作"自我介绍"。

4.突出主体,培养意识

人本主义者认为,必须把学习者视为学习活动的主体。教学和教育都应以学生为中心,尊重学生的个人经验,并创造一切条件和机会促进学生的学习和变化,从而使学生的学习更加深入,进度更快,并在生活和行为中普遍产生影响。忽视学生的主体作用,把学生看作被动接受知识的客体将会大大的减低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的目的主要在增长学生知识智能,培养创造意识和各方面的能力。认为课堂教学效果的好坏主要在于学生的配合程度的观点是极其错误的。有的老师课上砸了,埋怨学生"配合"不够。一堂成功的语文课取决于学生掌握知识和运用知识的程度,而不在于体现老师教学水平怎样,讲台毕竟不是舞台。

罗杰斯认为人类有机体是积极主动的,自我实现和自我指导的。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重视培养学生主体意识将有助于学生学习兴趣的提高。那么,怎样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呢?一是倡导民主的教学方式。教师应放下权威的架子,在教学研讨上应把自己放在与学生同等的位置。作为研究者的老师和研究对象的学生其目的是一致的,即提高学习者的能力,促进学习者掌握科学文化知识。因此,教师与学生应保持"平等协商"的关系,力避"一言堂"。二是引进竞争机制。竞争对于人的惰性,是一次真正粉碎性的打击。"笼鸡有食汤锅近,野鹤无粮天地宽"。竞争即是逼那些依恃"有食"而安于现状的"笼鸡"成为"无粮野鹤",竞争就是不断地充实和提高自己,靠实力去获胜。这样竞争就成了迫使人们挖掘自身潜力,不断追求进取的真正动力。

5.明确小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动者,而不是被动受教者

儿童教育家蒙台梭利认为,现代儿童教育存在的一个误区就是把儿童看成是一个空的容器,教育者的责任是用成人的知识和经验尽量装满它。其实,蒙台梭利和重视儿童内在潜能激发的思想家卢梭等人的观点是一致的儿童与生俱来拥有的灵性,正因为如此,儿童的发展才成为一种可能。而小学生的主要思维形式为形象思维。由此看来,小学生的积极主动的语文学习能力及其内在潜能都是小学语文教学中值得认真反思的。

小学生的语文学习包括一系列复杂的心理活动过程。影响小学生语文学习的心理因素,可以从包括感觉、知觉、记忆、想象与思维的智力因素和包括动机、兴趣、情感、意志、性格等的非智力因素两个方面来看。一般来说,小学生会在各种心理因素中表现得有强有弱。当学生的语文学习遇到困难时,教师应该能帮助学生分析困难产生的原因,对影响学生语文学习的心理因素做出适当的调节。另外,教师也应该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适时调整自己的教学安排。

6.我们要热爱语文

因为汉语是我们中华民族的母语,其实我们每时每刻都在生活中体验它、探索它、感悟它……我们的生活丰富多彩,我们的语言文字更是博大精深。我们都知道,小学阶段正是学习的起步段,小学生聪明可爱,活泼好动,好奇心强,所以,我们要在这个时候让学生爱上语文,喜欢语文,培养出学生对语文的感情,让这种情感在此阶段生根发芽,为以后学好语文打下基础。

第二篇: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策略探微

摘 要:新时期,随着社会的高速发展,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性逐渐体现。而小学语文阅读是小学语文教学的灵魂。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能够培养 和提高学生对语言文字的理解与表达的能力,对学生 语文综合素养的形成有着重要作用。为此,希望广大教育工作者引起足够的重视。

关键词:小学语文 阅读教学 思考 方法 生活化 评价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672-1578(2016)05-0161-01

众所周知,阅读教学一直是语文教学的重要部分,同样是 最容易被忽视的部分。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科 学技术的进步,现代教育技术手段不断改进,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显得格外重要。

1 学会思考,学会阅读

小学阶段语文阅读教学的重要性不言而喻。那么,作为新时期教育工作者如何开展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呢?我认为,阅读教学,首先要鼓励学生提出问题,不能盲目的阅读,要带着问题阅读。在以往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活动中,教师往往会对学生的思维能力和理解能力认识不足,常常担心学生对课文不理解,因此在教学中总是尽可能多的带领学生细致分析,教师讲授的比较多,留给学生思考和提问的机会比较少,造成课堂教学的实际效果很差。要改善阅读教学应该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学会探究。教师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应该给学生留出适当的思考空间。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必须避免提问的形式化。如果教师在提出比较难或多个问题后,不留出足够的时间让学生进行思考和讨论,匆匆的结束学生的思考状态,就很难真正的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把握,同时也不利于学生的自主学习。所以教师要在课堂上留给学生足够的思考和讨论时间。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鼓励学生质疑问难。教师要启发学生拓展思路,多思善想,让学生大胆提问。从而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从而有助于阅读教学有效开展。

2 科学阅读,重视方法指导

当前社会,小学阶段语文学科教育教学逐渐受到人们的重视。其中以对阅读教学的关注最多。因为阅读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中心环节,培养阅读能力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提高阅读教学的效率,是提高小学语文教学质量的关键。在提高阅读教学现代化方面,要依靠阅读科学技术,提高阅读教学效率。首先,应强化阅读的“科技”意识,阅读是读者与读物的现实统一。其次,应把握阅读的双重转化原理,尤其要注意由“得意”到“及物”的转化,这是物化、表达的过程。再次,应该重视精读法、略读法、快读法。小学阅读教学应以精读为主,但应降低难度、降低要求。略读与快读是补充,在教学中,应三者综合应用。在阅读一篇课文的过程中,三者应遵循快读到略读到精读的顺序。实验证明,从小学中年级开始进行快读训练,一直延续到小学高年级毕业,不但是有必要的,而且是完全可能的。为此,作为当下小学语文教师要正确认识科学阅读指导,从而有助于优质阅读有效开展。

3 生活化阅读有效进行

在新时期下,我国一直致力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模式的转型,大力推广素质教育改革,力求满足社会对教育事业发展所提出的新要求。小学语文是素质教育改革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而阅读教学又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点内容,必须予以高度重视,不容忽视。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应当转变传统的教学方法,树立现代化的教学理念,将生活融入教学内容中,以此来激发学生的语文阅读学习潜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带领学生走进生活、贴近生活、观察生活和感受生活,让学生能够将语文阅读文章与自己的生活相联系。在小学语文阅读文本中,有许多内容并不是学生这个年龄所能接受和认识的,与学生的生活相差太大,以致学生在理解的时候具有一定的难度。为此,教师应当调整教学内容,多采用一些与学生生活贴近的内容,可以让学生产生熟悉感,比如一些常见的生活现象或是事件等。如此便能够激发学生语文阅读学习的兴趣,让学生愿意去了解、倾听和认知。同时,作为教师的我们还可以.创设生活情境教学,让学生学会体验生活。小学语文阅读文本中的信息是与学生的生活密切相关的,是通过文字来传递生活信息,学生在进行小学语文阅读学习的过程中,可以通过教材中的图画、文字等形式来进行体会。同时,教师可以用朗读的方式来向学生传达感情,也可以让学生分成小组来演绎课文中的情境,以此增强学生的情感体验,刺激学生的各个感官,从而加深学生对语文文本的理解,使其能够从文本中体验出生活。

4 优质阅读评价有效开展

评价,很多学校,乃至教师往往忽略其重要性。然而,殊不知,教学评价对于教学的重要性非常之大。特别是小学阶段语文阅读教育教学。在阅读教学过程中,科学的教学目标是教学评价和学生学习测评科学性和有效性的保证。只有设定了科学合理的教学目标,教师的阅读教学活动是否有效开展,学生的阅读学习效果如何,才会拥有评价标准,即教学目标既测评教师的阅读教学效果同时也检查学生学习效果。对教师阅读教学效果的测评一般是指在一节课或一篇文章的教学结束后,课程对阅读教学活动的实施情况、阅读教学结果预期的实现程度,语文阅读教学目标是评价语文教学最基本的准则。语文教师将阅读教学目标的实现情况及时反馈到到教学过程中,并及时调整教学措施或策略,纠正不当与弥补不足。阅读教学目标帮助学生检查自己的学习收获是指学生以教学目标位参照标准,测评自己的学习水平是否已经达到目标设定的要求,并据此及时调整自己的学习方向与策略。为此,希望广大教育工作者能够引起足够的重视。

综上所述,新时期,对于小学阶段语文阅读教育教学,作为教师的我们要引起足够的重视。在阅读教学过程中,积极培养学生爱思考的习惯,科学阅读方法的合理指导,生活化阅读有效开展,以及优质阅读评价,从而真正的提高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效果。

第三篇:初中体育有效教学探微

摘 要:体育有效性教学是指学生通过体育课堂教学后,在运动能力、运动技能、运动参与、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方面获得实实在在的进步、发展。课堂教学有效性以学生进步和发展为标准,以学生学习方式转变与促进学生有效地学习为条件,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关键词:初中体育;有效性;教学

在初中教学活动中,教学效率是评价教师教学活动的主要标准。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初中体育教学活动也呈现出素质化发展趋势,在有效教学理念的影响下,初中体育课堂改革取得了一些实实在在的收获,有了一些显著的进步。

一、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是有效性教学的前提

1.教师要不断提高自身的能力

教师在课堂上采用的方式方法对于学生的学习效果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不断地学习,增强我们的教学水平,使我的课堂具有艺术性,使学生每节课都如沐春风,体验到运动的快乐,那么课堂的效果一定非常棒。用心去听课是提高自己的一种很好的途径。平时多利用网络、杂志、书本知识努力提升自己,做个好学有钻研精神的老师;有机会多听课,同学科的、不同学科的,都要听,学习每个教师的闪光点,比如有的教师把握课堂的能力非常强,有的教师教学方法比较新颖、教学设计比较合理……从每位老师身上得到适合自己的一些东西,最终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

2.教师要注重学生的实际

开展“因地制宜”的教学。教学过程中我们不能够做到对每个学生面面俱到,但是我们应该在教学过程中多去观察学生的学习情态,观察学生的实际情况,针对不同的个性采取不同的教法,让每位学生都能感受教师的关怀,那么课堂上一定会收到更好的效果。

3.教师要坚信“亲其师而信其道”,要努力取得到学生的认可,这一点至关重要

只要学生认为你是一个好老师,那么他就会积极地参与你的教学,积极推动你的教学。想要得到学生的认可就要有好的教学能力,首先让学生认可你是一个优秀的教师,你的课十分愿意上,再就是你对学生的关爱,让学生既爱你又敬你。教学就是教中学、学中教,只有提高我们的教学水平,才能提高学生学习的实效性。

二、教学目标制订的合理性

新课程要求,目标引领内容,在课堂教学目标的定位上要具体化、层次化,针对不同的学生提出不同的要求,选定一个合理的目标,然后根据目标选取教学内容。一节课目标的制定,首先要根据学生的情况制定好切实可行的目标,明确这节课要解决一个什么问题,然后为达成这个目标,采用更合理、有效、实用的手段。学生也只有明确了适合自己的具体的、层次化的教学目标,才能认定目标,集中注意力,进行有的放矢的、切实有效的学习,才能避免学习陷入盲目性和随意性,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益。

三、课堂教学是有效性教学的重要途径

1.建立良好师生关系,激发学习兴趣

作为新时期初中体育教师,不仅要增强体育技能水平,还要熟知心理学知识并熟练运用。教师要与学生之间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不能讽刺挖苦学生。教师在教学中,一定要对学生和声细语地讲道理,耐心细致地做工作,真正走进学生内心,而不是以简单粗暴的方式,以教师的威信打压学生。其次,教师要激励学生。对于学生体育训练中表现出来的优良品质,要在全班给予肯定评价,通过激发学生内心积极的情感,提高学生训练积极性和投入度。另外,教师还要尽可能帮助学生。学生动作技巧掌握不到位,教师要给予点拨,遇到其他方面的困难,也应当尽可能给予帮助,为学生全身心投入体育训练活动营造良好的环境。

2.注重分层开展教学,兼顾全体学生

运用分层教学的主要原因,是立足于学生存在的个体差异性。在教学活动设计与组织环节,教师应当结合学生的差异性进行相关教学目标的评估。在对学生身体素质、能力基础进行客观分析的基础上,制定针对性的训练目标,让学生能够依靠自己的努力实现训练目标。在分层实施体育训练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还可以让学生分成不同的小组,每一个小组里面都是与自己能力基础相近的学生,既便于分层教学活动的实施,同时也能够在小组成员之间形成你追我赶的竞争态势,有助于教学目标的全面落实和成效提高。实践证明,实施分层教学对于兼顾学生整体发展方面作用较为明显,只有为学生量体定做训练目标和采取相应难度系数的训练活动,才能够保证学生学习训练的积极性。

3.借助各种手段促进教学成效提高

体育教学有效性离不开各种资源与手段的配合。教师在教学中可以将信息化手段的作用发挥出来,一方面可以在室内课教学中补充大量训练信息,满足学生对体育知识的需求。如向学生介绍奥运会的起源、体育明星介绍以及最新体育赛事等等,通过这样的方式让学生获得丰富的体育知识,拓宽了体育课堂信息量。教师还可以运用多媒体手段对疑难动作进行分解示范,要求学生观看动画模拟课件,让学生对于疑难动作的技巧难点具有直观形象的认识,结合室外课的示范训练,能够提高学生学习训练的技巧掌握效果。另外,教师还应当将校本课程的作用发挥出来,以此作为优化教学的重要方式。如结合本地区体育发展传统,增加学生感兴趣的训练内容,也可以结合当前社会治安状况对学生进行防身术的传授,以及向学生教授健身操等,让学生增加对体育学习训练的兴趣爱好,由此实现教学有效性的提升。

总之,课堂教学必须是一种有目的的、讲求效益的活动。有效性才是教学的生命;要想提高体育课堂教学的效率,体育教师必须牢固树立有效教学的理念,确立有效教学的学生观;体育教师必须正确理解和把握体育课程的核心理念,并把体育课程的核心价值知识有梯度地融入体育课堂中去,保证教学的有效性。

第四篇:初中物理概念教学探微

初中物理是启蒙学科,这个阶段的教学很大程度上是概念教学。物理学中很多规律和定律的表达形式都是由若干个概念构成的,因此,这些概念的教学直接影响学生以后物理的学习与发展。那么,怎样进行概念教学呢?

一、概念的引出

概念的引出为理解、掌握概念拉开帷幕,会把学生的注意引向对该概念的认识上来,为进一步理解、应用概念奠定了基础。在长期的初中物理教学中,我是用以下几种形式来引出概念的。

1.从问题中引出概念

提出问题有时比解决问题更重要,因为“学起于思,思源于疑”,疑是思的火种,思维以疑为起点,有疑问才有思维,经过思维才有解疑,有所进取。因此,问题的提出能激发学生积极去认识和思考,也能激起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欲望。如在“相对静止”的教学中,课本举了一个法国飞行员在一次飞行中手抓飞行子弹的故事,这时老师就顺势提出问题:“飞行员手抓飞行的子弹结果没有受伤,这是为什么?”这个问题的提出极大引起了学生的兴趣,整个教室突然“沸腾”起来,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最终为分析解决“相对静止”这个问题带来了方便,提高了教学效率。

2.从实验中引出概念

物理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很多概念也是实践的产物,并在实践过程中逐步形成。尤其是有的概念较抽象,难于理解,而初中生的生活经验缺乏,物理感性认识不足,知识肤浅、抽象思维能力弱,而实验就成为这些学生感性认识的来源,打开神秘金库的金钥匙。如在“比热容”这个概念的引出时,就设计一个相同的加热器(酒精灯)给相同质量水和沙子进行加热,结果沙子的温度上升得快,从中引出比热容这个概念,这样引得自然,学生接受得轻松,能起到顿悟的作用。所以在概念教学之前,首先通过演示实验或学生实验,然后指导学生去观察和分析有关的物理现象,使学生能透过现象的发生、发展过程去认识事物,找到其本质,最终形成概念。

3.从旧知识的复习中引出概念

复习巩固旧知识,然后推陈出新也是老师常采用的方法。如在“内能”这个概念的引出时,先复习“机械能的知识”,又复习分子热运动与分子间的相互作用,有了这些旧知识的支持,引出“内能”就顺理成章。

4.从生活众多事例中引出概念

先请学生列举生活中相关的事例,然后对这些生活经验进行分析,找出它们的共性,引出概念。如在“动能”这个概念的引出时,引导学生举出奔流的河水能冲断桥梁、飞行的子弹能击穿铁皮等例子,从而得出奔流的河水、飞行的子弹能够做功,引导学生找出这里的河水和子弹的共性,这样“动能”的引出就紧密联系了生活,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5.从情景引出概念

物理概念教学中,教师如果通过实验或多媒体技术为学生设置诱人的教学情境,使学生如身临其境,就容易引出相应的概念,从而也能激发起学生的积极思维和探索物理现象的兴趣,为深入理解概念的内涵带来积极的因素。如在教学“声音的特性”时,采用多媒体播放出各种各样的声音,一下子把学生吸引住了,他们都纷纷聆听,然后自主思索:为什么每个人、每种乐器的音质不一样?自然而然就想知道究竟。这时,教师分别引出音调、响度、音色的概念,过度非常自然。

二、概念的理解

概念引出以后,寻找事物的本质特征,然后根据这些特征用精准词项给它下定义,这是概念的形成过程。因此,我们在概念教学时要注重引导学生对概念的正确表达,这是学好概念的根本。抓住每一概念所反映的特有属性,搞清概念的物理意义和适用范围,盯住关键“字眼”,针对有的学生表达不清、不完整等情况,应在概念的表达上进行严格的训练。如在理解“扩散”这个概念时,学生会理解为两种不同物质相互接触时物体彼此进入对方,但其实应理解为物质分子彼此进入对方才恰当,强调其中的“分子”两字。又如,电磁感应现象,学生在理解时经常会丢掉“闭合电路”或“切割磁感线”等,这样的例子在教学中经常会碰到,应想尽办法引起学生的注意。另外,教学中还可通过新旧概念对比,启发学生分清异同,以便掌握新概念,如学习“蒸发”时我们很自然会把“蒸发”与“沸腾”联系起来,学习“内能”时会把“内能”与“机械能”联系起来……总之,概念教学应注重理解,避免死记硬背。

三、概念的具体化

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我们应牢记“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生活”这个理念,学习概念也要体现“学以致用”的精神,加深对概念的理解。每学完一个概念,教师都应相应举一些典型例子,如果是允许的情况下也可举一些反面例子,从中启发学生对概念的灵活运用,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如学习了“惯性概念”后,请学生列举生活中与惯性有关的例子,然后分析哪些是利用惯性的例子,哪些是防止惯性的例子,让学生认识到有些事物的两面性……这样就能进一步巩固概念,同时还能渗透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教育。

概念教学方法多种多样,以上只是我的一些浅见,我们这些在教学第一线的“战士”更应更新观念,努力探索,不断进取。

(作者单位:广东省河源市龙川一中初中部)

第五篇:计算机教学探微

在中学里,计算机是一门新颖的课程,已列入教育计划,高一年级为必修课。由于计算机技术的迅速发展,计算机学科的教学内容、方法、设备及计算机辅助教学如何适应现代社会的需要,这是教育工作者必须研究探讨的。开设计算机课程的目的,主要是培养学生在计算机上使用现成软件的能力,应该从单一的计算机语言教学转变为重视计算机应用教学,使学生了解计算机的基础知识,学会计算机的基本操作和应用软件能力。能用计算机进行简单的数据处理和编制一些简单程序,掌握一些简单程序设计技巧。

动手是本学科的特点。在整个教学中占有重要地位。上机实习要求掌握计算机基本操作和技能,包括安装计算机,开机、停机,使用磁盘操作系统,学会使用一两种软件,能掌握程序的输入、编辑、修改、运行的方法。通过人机对话、思索判断的思维活动来培养自学能力。在程序高度运行过程中遇到问题时,教师不要马上指出其错误,而要让学生观察研究程序的每条语句乃至标点符号,再参照出错信息的意思找出错误原因后进行修改,到正确运行为止。磁盘操作系统的使用,是计算机实际操作中重要一环。如何引导DOS,磁盘中的程序如何才能调入内存应用,怎样将内存中程度存入磁盘中,如何列出磁盘中的文件目录等操作命令的使用,条件许可最好边讲边让学生操作,这样有利于学生牢固掌握。

在计算机教学中,对于学生来讲最难莫过于程序设计,而这一内容又是贯穿在整个学习过程中,但极大多数学生以后在工作中,只是使用计算机软件,并不需要亲自编程序,所以根据实际情况,教师在教学实践中,遇到程序设计内容,决不要盲目压给学生。而是要循循善诱地让学生进行模仿,启发学生思考,并在教学过程中,以模块结构去掌握程序的设计方法。程序中的交换、累加、累积、分类、排序、删除、标志设定等都可看成是一种固定的模块。对这些模块熟悉后,读程序就容易了,一段段的读。

写程序也是按模块一个个地拼接起来,写起来不会感到太吃力、且有条理,思路也会较清晰。当然习题中过难过深的程序设计教师要索性舍去。但是怎样使学生熟悉这些有用处的模块呢?那就是引导学生把注意力放到读懂各种类型的程序,把例题上的程序进行解剖分类,在对计算机语言的语句、定义符、命令、和对具体问题的描述方法相当熟悉时,教师就要带领学生一面阅读程序,一面讲解,把程序分割成常见的几个模块,而各种模块又包含了一些基本的编程方法。这些模块的积累,无论在阅读程序或在设计程序中都可派用常当然也不是一帆风顺的,在遇到较复杂难读懂的地方要鼓励、引导学生克服学习上的困难和心理上的障碍,指导帮助学生在学习上获得成功。

中学计算机教学不仅在于计算机知识的传授,而是通过计算机基础知识的传授,从分析问题解答问题入手,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在上课时针对教材中的重点、难点设计一系列问题,启发学生综合运用各种语句。上机时除了完成作业外还需引导学生正确掌握思维规律,通过上机实践鉴定自己的思维是否正确,经过实践认识,再实践,能使思维活动日趋完善,自学能力得到加强。

上一篇:重症监护病房环境下一篇:财务工作个人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