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修1导学案范文

2022-05-23

第一篇:必修1导学案范文

导学案苏教版必修1整理1.1

江苏省赣榆县海头中学2009-2010学高一生物导学案

第1章 生物科学与人类的未来

第1节 身边的生物科学

撰写人:万垒源 审定人:卢华香 编号 01 2009-08-29 【学习目标】

①尝试说出人类健康面临的挑战

②了解癌症的病因和预防措施,了解高发病率和高死亡率的几种传染病。 ③了解基因诊断、基因治疗的知识。 ④举例说出生物科学与社会的关系。 【学习重点和难点】基因治疗。 【学习过程】

人类社会现在面临哪些问题?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看看人类面临的健康问题, 人类健康面临哪些挑战?

一、癌症的病因和预防措施

首先我们一起来了解癌症对人类的威胁。请结合以下问题,阅读书本P2的内容。 (1)哪些因素会导致癌症的发生?

(2)事实1中发病率上升较快的有哪些?你认为是什么原因?

(3)为什么农村发病率上升比城市的高的多?

(4)事实2归纳的癌症发病率上升原因有哪些?结合事实分析癌症的预防措施。

进一步说明知识,与生活联系:

(1)生物因素是 ;物理因素主要是各种辐射,如 、 ;化学因素有 。

(2)讨论题3的原因可能还有农村原来的发病人数少,这两年增长的人数比起原有基数比例就显得大。

二、传染病的危害

1.指导阅读P3第一段,回答: 为什么传染病的发病率也很高?

第 1 页 共 4 页 江苏省赣榆县海头中学2009-2010学高一生物导学案

2.要求观察表1-1回答:

(1)发病率和死亡率最高的传染病分别是什么?

(2)你觉得是什么原因导致的?

3.进一步提问:

你了解常见传染病的传播途径吗?你知道怎样预防传染病吗? 分析、各抒己见

预防抓住三个方面: , 、 。

三、基因诊断和基因治疗

1.指导阅读书本3-4 页,讨论问题:

(1)基因诊断具有什么优点?可用于哪些疾病的诊断? (2)基因治疗的基本原理是什么? (3)基因治疗有几种途径?

【自学指导】

资料1-1-1 基因治疗的应用范围问题

生物技术的深入发展促进了医疗技术的提高。随着在分子水平上对遗传疾病致病机理的深入研究,最终可以用分子生物学技术将变异基因转变为正常的基因,这就是基因治疗。可以预测,基因治疗技术今后还将有更深入的发展和更广泛的应用。

从社会伦理和人类自身安全考虑,基因治疗仍然需要被限制或规范在一定的应用范围中。目前,基因治疗的应用仍有一些禁区。例如,对胚胎细胞或生殖细胞的基因治疗操作就存在社会伦理与安全问题。到目前为止,所实施的所有基因治疗病例都以病人的体细胞为转基因的受体或靶细胞,这种体细胞基因治疗只影响一个个体。同时,这种基因操作必须得到患者的同意。如果把基因治疗引入胚胎细胞或生殖细胞,这种涉及到后代(未出生婴儿)基因结构的改变虽然有可能彻底治疗某种遗传疾病,但这一改变将直接影响这个“未来人”,甚至影响到其后代。在这个“未来人”不知情也没有同意的情况下实施基因治疗本身就涉及到伦理问题。从伦理学角度看,一个人有权决定另一个人的基因结构或未来命运吗?更严重的是,万一这种基因操作失败了或者造成了将来才能发现的不可挽回的缺陷和后果,谁来承担责任呢?

第 2 页 共 4 页 江苏省赣榆县海头中学2009-2010学高一生物导学案

涉及基因治疗应用范围的另一个问题是基因治疗技术不仅限于疾病治疗,还可用于增强人的体能。例如如果某种可以增强人的体能特征的基因被确定和被克隆以后,是否可以通过基因治疗的操作来增加运动员的身高或短跑速度?这与运动员服用兴奋剂有什么本质区别?就目前来看,人们还不能接受将基因治疗技术扩展到用于增加人的体能方面,但不同的意见和观点仍然在激烈地争论着。涉及基因治疗应用范围问题争论的结果有可能影响到人类及其个体成员的命运。 资料1-1-2 生物科学与人类的未来

生命之谜,魅力无穷。有关生命起源、物种形成、基因表达与调控、衰老、光合作用、固氮作用的机制等,均属重大理论问题,都与人类及人类未来有着直接关系。

1.生物资源的利用与科学管理

人类生存必须依赖资源,其中包括生物资源,如动物、植物,它们为人类提供肉、奶、蛋、皮、粮食、蔬菜、果实、麻、棉、油脂、工业用橡胶以及与疾病进行斗争所需要的药物等。生物资源是可更新的资源。但是如果盲目滥用,如对森林乱砍滥伐,造成水土流失,则会给人类带来灾难,这在我国已有深刻的教训。而要做到对生物资源的合理利用,必须要有科学的管理,以维护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还必须深入研究生物种群数量变动的规律,以便进行科学调控。

2.生物科学与人类环境

随着人类生产活动的开展,不可避免地会给生物环境带来相应的污染。如工业生产中产生的“三废”、农业中的农药残液,均严重地危害着人类的健康和生存。生物与环境之间以及生物与生物之间存在着复杂的关系。人类在充分利用生物的特殊性能分解部分污染源的同时,还要大力维护生态平衡,保护人类的生存环境,使各类生物物种得以良性循环和生长,为人类造福。

3.生物科学与粮食

地球为人类提供的粮食是有限的,世界范围的粮食危机将直接威胁着人类的生存。据世界卫生组织报道,世界上每天都有人被饿死,通过对生物学中的植物生理学部分光合作用的研究,可以提高粮食产量,为解决世界粮食危机贡献力量。

4.生物科学与生物工程

21世纪将是生物科学的世纪。生物工程如蛋白质工程、酶工程、细胞工程、基因工程等各项技术在工业、农业和医药业的广泛应用,将为人类生活带来美好的希望。如大量克隆动物的问世,将为动物育种开辟崭新的途径,并且克隆的动物将更符合人类的需要。生物科学是生物工程的基础,生物科学水平的提高将给生物工程提供更新的理论基础。 【当堂检测】

第1章 第1节 单选题

(B级)1. 研究发现,传统的印染工人中膀胱癌与吸烟人群中肺癌的发生率比较高。导致这两种癌

第 3 页 共 4 页 江苏省赣榆县海头中学2009-2010学高一生物导学案

症的因素属于( )

A. 物理因素 B. 化学因素 C. 生物因素 D. 心理因素 (A级)2. 关于我国癌症状况的研究报告,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 上世纪末癌症死亡率呈现下降趋势 B. 胃癌属于发病率较高的癌症 C. 发病率下降最快的是肺癌 D. 鼻咽癌和乳腺癌发病率上升

(A级)3. 下列与导致全球癌症发病率增长无关的是( ) A. 人口老龄化 B. 吸烟 C. 体育锻炼 D. 环境污染 【巩固练习】

第1章 第1节 多选题

(A级)1. 人类的健康面临着严峻的挑战。下列疾病不属于癌症的是( ) A. 病毒性肝炎 B. 艾滋病 C. 白血病 D. 炭疽病 (B级)2. 目前,基因诊断技术已经发展到能够用于诊断( ) A. 遗传病 B. 肿瘤 C. 传染病 D. 所有疾病 第1章 第1节 非选择题

(C级)1. 引起人类发生癌症的因素很多,黄曲霉毒素、紫外线、单纯性疱疹病毒都可能导致癌症的发生。请回答下列问题:

(1)霉变食物中的黄曲霉毒素、过强的紫外线和单纯性疱疹病毒等致癌因素,依次属于 因素、 因素和 因素。

(2)上述致癌因素可运用基因诊断技术进行诊断的是 ,运用基因诊断技术诊断疾病的优点是 。

(C级)2. 有资料表明:与美国人群中常见癌症相比,我国男性和女性的胃癌发病率都比较高,而有些癌症如女性中的乳腺癌的发病率相对较低。请回答下列问题:

(1)胃癌的发生原因可能与 有关,《世界癌症报告》强调:禁烟和 可将癌症的发病率降低1/3。

(2)20世纪90年代,我国发病率上升的癌症主要是 。

第 4 页 共 4 页

第二篇:人教版语文必修1第五课《荆轲刺秦王》导学案

班级:

小组:

姓名:

组内评价:

教师评价:

2011-2012年高一上学期导学案

第5课

荆轲刺秦王

科目:语文必修1

主编:

审核:

编号:5 使用时间:2011/9/

4变徵之声:乐声中的徵调变化,常做悲壮之声。徵,古代五声之一。 预习自测:

1、给下列字注音:

淬(

)忤(

)徵(

)提(

)防

创(

)伤

拊(

)

使用说明与学法指导:

1先熟读课文,标记勾画重点字词、句子,再研读本学案。 2完成预习自测题目。

3将预习中不能解决的问题标示出来,并写到“我的疑问处”。 学习目标:

1扎实掌握重点实词、虚词的意义和用法,提升文言句子的翻译能力。

2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明确刻画人物的常用手法,学会在情节发展中分析人物的形象。

3激情投入,体会荆轲临别时悲壮的心情,学习荆轲的爱国精神。

课前预习案

一、走进作者:

《战国策》又称《国策》,国别体史书。是西汉刘向根据战国时候的史料编订的,全书共三十三篇,分为东周、西周、秦、齐、楚、赵、魏、韩、燕、宋、卫、中山十二策,反映了战国时期各国政治、军事、外交方面的一些活动和社会面貌,着重记载了谋臣策士的策略和言论。这部书写人十分生动,语言犀利流畅,既有重要的史学价值,又有很高的文学价值。原书没有标题,课文题目都是后加的。

二、了解背景

荆轲刺秦王的故事发生在战国末期的公元前227年,即秦统一六国之前的六年。当时,秦于公元前230年灭韩,又于公元前228年破赵,秦统一六国的大势已定。地处赵国东北方的燕国是一个很弱小的国家。当初,燕国为了结好于秦国,曾将太子丹交给秦国做人质。而“秦王之遇子丹不善”,太子丹于公元前232年逃回燕国。为了抵御秦的强大进攻,同时也为报“见陵”之仇,太子丹想派刺客去挟持秦王,“使悉反诸侯之地”;或者刺杀秦王嬴政,使秦“内有乱,则君臣相疑”,然后联合诸侯共同破秦。荆轲刺秦王的故事,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发生的。荆轲刺秦王失败后,秦大举攻燕,于公元前226年破燕,公元前222年灭燕。

三、涉及成语:

1切齿拊心:又作“切齿腐心”。形容痛恨到了极点。

2一去不复返:一去之后就不再回来。形容事物已成陈迹,不能重现。唐崔颢《黄鹤楼》诗:“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3图穷匕见:语出本文。比喻事情发展到了最后,真相或本意显露出来。

樊於(

)期

夏无且(

) 2找出下列句中的通假字并解释。 (1)秦王必说见臣 (2)今日往而不反者 (3)燕王诚振怖大王之威 (4)卒起不意 (5)秦王还柱而走

3找出古今异义词并解释。 (1)樊将军以穷困来归丹 (2)樊於期偏袒扼腕而进

(3)于是荆轲遂就车而去,终已不顾 (4)诸郎中执兵

(5)乃引其匕首提秦王 (6)左右乃曰

4解释下列句中的字。

(1)徵(

)太子言,臣愿得谒(

(2)秦王购(

)之金千斤 (3)诚(

)得樊将军首 (4)樊於期乃前(

)曰 (5)函(

)封之 (6)既祖(

),取道 (7)发尽上(

)指冠 (8)以(

)次进

(9)持千金之金币(

)物 (10)群臣怪(

)之

(11)侍医夏无且以其所奉囊提(

)轲 (12)断其左股(

)

(13)事所以(

)不成者 5判断特殊句式。

(1)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 (2)见燕使者咸阳宫。

(3)秦王购之金千斤,邑万家。

)之

班级:

小组:

姓名:

组内评价:

教师评价:

(4)父母宗族,皆为戮没。 (5)燕国见陵之耻除矣。 (6)先言于秦王

(7)今日往而不反者,竖子也! (8)仆所以留者,待吾客与俱。 (9)此臣日夜切齿拊心也。

6请从下面的文言句中概括出一个成语。 轲既取图奉之,图穷而匕见。

我的疑问:

你有什么疑问,请写下来

探究案

探究一

1、阅读本文,全文可以划分为几个部分?

2文中涉及哪些主要人物?你最欣赏哪一位?简单谈一谈为什么。

探究二:1荆轲私见樊於期,为什么能让她慷慨献生?

2文章在描写“秦廷行刺”这一惊心动魄的场面时,运用了那些方法来刻画人物形象?

探究三:1本文成功地塑造了荆轲的形象,对于荆轲其人,历来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你觉得荆轲是怎样的一个人?请联系全文,谈谈你的看法。

2我们应该怎样评价荆轲刺秦王的行为?

当堂检测:

1解释下列加点的字。

(1)乃遂收盛樊於期之首,函(

)封之 (2)又前(

)而为歌之

(3)顷之未发,太子迟(

)之 (4)使使以闻(

)大王 (5)箕(

)踞以骂曰 (6)今行而无信(

),则秦未可亲也 训练案

1认真完成练习册的习题。 2熟读课文。

第三篇:山东省高中语文4.1.1《荷塘月色》导学案 苏教版必修2(xiexiebang推荐)

《荷塘月色》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荷塘月色》属于苏教版必修二模块“慢慢走,欣赏啊”专题“一花一世界”板块。重点是鉴赏分析写景状物类散文的意境美。

二、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了解这篇散文的写作背景。 识记重点的字音、字形和成语的意义

背诵精彩语段

2、能力目标 理清散文的结构层次,体会其思想感情。 分析写景方法,领悟情景交融的特点

3、情感目标 品味荷塘月色的宁静、淡雅、柔和与朦胧

三、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 :揣摩品味语言,学习作者高超的语言表达技巧。 难点:让学生走进作品的情感世界体会作者颇不宁静的感情

四、学情分析

《荷塘月色》是一篇以写景为主的抒情散文,作者用他的妙笔创造出优美的意境和精美的语言。学生在之前已经接触过写景抒情散文,具有一定的写景分析,情感体会,语言品味能力

五、教学方法

1、学案导学

2、新授课教学基本环节:预习检查 总结疑惑 情境导入 展示目标 合作探究 精讲点拨 反思总结 当堂检测 发导学案 布置预习

六、课前准备

准备资料

七、课时安排 1课时

八、教学过程

㈠、预习检查 总结疑惑 ㈡、情境导入 展示目标

导入

杨万里《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赞叹:“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接天莲叶无

用心 爱心 专心

- 1点拨:有淡淡的喜悦也有淡淡的哀愁蕴含在文中。作者因为心里颇不宁静,暂时忘却掉白天的身不由己,独自一人夜赏荷塘(一个"且"字写出了作者难得偷来片刻逍遥的喜悦之情),希望孤独、寂寞、郁闷的心得以暂时逃避,暂时超脱。但赏荷之后更加深了失望的心情,一个"但"字,表明绵绵的愁绪依然难以消解。 听录音,学生欣赏

3、朗读第4自然段(要求学生把本段所用的比喻划出来) 作者从哪几方面写荷塘的景色?

文章是怎样写出荷叶、荷花的动态的? "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运用了哪种修辞格?有怎样的表达效果?

文中还有运用“通感”这种修辞格的语句吗?说说它的表达效果?(让学生自己分析) 教师归纳:按照作者观察的角度、视线由近及远、由上而下描写荷塘的景色。先写满眼茂密的荷叶,次写多姿多态的荷花,最后写送来的缕缕的荷香。作者先展示三者的静态,用 贴切生动的比喻描绘它们的神韵。把荷花比作“一粒粒的明珠”,“碧天里的星星”,把缕缕荷香比作“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

教师归纳:文中运用“颤动”、“传过”、“闪电”、“霎时”等词,把一刹那间,往往不被人注意的动态,恰当地表现出来,把只能意会的细微之处,确切地言传出来,可见作者用词之精妙。

本自然段中多用比喻,是一个特点,把所要描绘的景物,生动、具体、真切地展现在读者的眼前,使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比喻,有时用一个,有时用两个。凡是连用两个以上比喻的,称为“博喻”。如本自然段中用“明珠”、“星星”比喻荷花就是。这种修辞手法,能够使事物的特征更加具体鲜明,起到加深印象的作用。

明确:通感(通感就是在描写客观事物时,凭借人们各种感觉间的息息相通,用形象的语言把某一感观上的感受移到另一感观上,是"一种感觉超越了本身的局限而领会到属于另一种感觉的印象"(钱钟书语)。表达效果:"清香"本来是属于嗅觉的,作者巧妙地把它转化为听觉上的"渺茫的歌声",使人把花散发出的清香若有若无、轻淡幽香与远处高楼里传出的歌声的时断时续、隐约缥缈的情形相沟通,从而产生出特殊而美妙的艺术效果。

明确:"塘中的月色并不均匀,但光与影有着和谐的旋律,如梵阿玲上奏着的名曲。" 是由视觉向听觉转移。月光与树影是宁静的,用“名曲”来形容,将读者带入一种幻境,光与影的白黑块,仿佛变成了活泼的、跳跃的音符,这是化静为动的写法激发读者的想像和联想;其次深处此境,提到梵婀玲,很容易让人联想到《小夜曲》之类的名曲,光与影的和谐分布与名曲的优美、悠扬有某种相通之处,两相烘托。也是意象的叠加,给原有的意境带来温馨、幽雅的氛围。

4、读第5自然段

作者是怎样写荷塘的月色的? 学生回答。教师归纳:作者先写月光如流水一般静静地泻在荷叶上的景色,作者活用“泻”、“浮”、“洗”、“笼”等动词,勾勒出十分迷人的梦一般的幻景。

作者用了静态动写的描写,把画面写活了。赏景的角度,也不断变换。 月光 (自上而下) (密集) 青雾 (自下而上) (泛开)

叶和花 (在瞬间视觉中改变了自然色,泛乳白色) (媒体显示)

5、自读第6段,看它写了什么内容?与写荷塘月色有什么关系? 明确:写了荷塘四周的景色。写了杨柳树、远山、灯光、蝉声、蛙声,目的是以树写月,

用心 爱心 专心

- 3

心态:我什么也没有(照应二) 淡淡的哀愁

四、回首江南采莲盛况,思乡情浓,心情依然不宁静(照应三)

十、课后反思

朱自清先生的《荷塘月色》是脍炙人口的名篇佳作。这一节课教学处处以学生为本,以促进学生个性的健康发展为本,学生的求知欲望得到满足,对语言的揣摩,对文章思想感情的领悟,均能打开思想的闸门,知无不言,又言无不尽,再佐以教师的推敲,因而,精彩纷呈,常闪发智慧的火花。教师始终与学生处于平等的地位,不以“权威”自居,而是作为学习课文的一员,积极参与讨论,谈自己的阅读感受。有时要言不烦,意在点睛,给学生以深深的启迪;有时明说“不过我也不知道,因为这可能永远是个迷”,(绝非搪塞,而是列举种种研究成果),意在留给学生思考的空间,继续学习的空间;有时提出“现在,我能不能也提几个问题啊”,意在深入开掘,弥补学生探究的不足。教师、教材、学生三维空间碰撞、交融,奏出了美妙、和谐的语文交响乐。

5 -

第四篇:【步步高,学案导学设计】2013-2014学年高中地理(人教版 必修1)第一章 第三节 地球的运动 训练1

第三节 地球的运动

训练1 地球运动的一般特点 太阳直射点的移动

[基础过关] 1.下图是一位天文摄影爱好者在某地用连续曝光拍摄的北极星空照片,该照片能证明(

)

A.地球自转

C.流星现象

B.地球公转 D.恒星运动

(

) 2.北京和上海两地的自转线速度和角速度相比较,叙述正确的是

A.两地的角速度和线速度都相同 B.两地的角速度和线速度都不相同 C.两地的角速度相同,线速度上海大于北京 D.两地的线速度相同,角速度上海小于北京

3.与诗句“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最接近的地点是

A.90°W,89°S

C.10°E,1°S

B.80°E,40°N D.180°W,71°N

(

) 4.下图是“地球表面自转线速度及海拔高度关联图”,根据图中a、b、c、d各点判断以下叙述正确的是

(

)

A.a点和b点的线速度相同,因此它们的纬度一定相等 B.c点的线速度最大,故其纬度一定最高

C.同纬度的两地,海拔越低的地点,其自转线速度就越大 D.海拔高度相同,低纬度地区自转线速度大于高纬度地区 5.当地球处于图中公转轨道A处时,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

A.地球公转速度较快 B.太阳直射点由南向北移 C.北半球为夏季 D.太阳直射点在南半球

读“黄赤交角示意图”,完成6~7题。

6.图中字母表示黄赤交角的是

A.①

B.②

(

)

C.③

D.④

(

) 7.当太阳光线从⑤处直射地球时,北半球节气为

A.春分

C.秋分

B.夏至 D.冬至

8.读“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示意图”,完成下列问题。

(1)图中四点代表的节气分别是:

A________,B________,C________,D________。

(2)从“教师节”到“劳动节”期间,太阳直射点的移动方向是___________________。 (3)太阳直射点回归运动的周期为一个__________。 [能力提升] 下图是“地球表面自转线速度等值线分布图”,读图完成9~10题。

9.图示区域大部分位于

A.北半球高纬度

C.北半球中纬度

(

)

B.南半球中纬度 D.南半球低纬度

(

) 10.图中a、b两点纬度相同,但地球自转的线速度明显不同,原因是

A.a点地势高,自转线速度大 B.b点地势高,自转线速度大 C.a点地势低,自转线速度大 D.b点地势低,自转线速度大

据科学考察:火星的运行确实与地球有着相似之处,它的自转周期仅比地球长41分钟,它的自转轴倾角也只比地球的黄赤交角大32分,火星上不仅有类似地球上的季节之分,还可明显地区分出“五带”。据此回答11~12题。 11.火星的自转周期是

A.24时41分

(

)

B.23时19分 D.23时15分4秒

(

) C.24时37分4秒

12.太阳在火星表面,直射点的移动范围是

A.23°26′N至23°26′S B.22°54′N至22°54′S C.23°58′N至23°58′S D.23°31′N至23°31′S 13.下图中GH⊥PQ,若PQ为地轴,一年中太阳直射点总是在图中MN所示平面上,则∠②的度数是

(

)

A.23°26′

B.46°52′

C.66°34′

D.不能确定

14.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图1 (1)在图1外侧弧线上添画箭头表示地球自转的方向。 (2)下列四幅图中,能正确表示地球自转方向的是

(

)

图2 (3)地球自转一周360°所需要的时间为____________,即一个________。

(4)图1A、B、C、D四点中,线速度最大的为________,角速度相同的是________。 15.阅读下列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英国古文明研究作家葛瑞姆·汉卡克在《上帝的指纹》中写道:“黄赤交角会发生周期性的变化,这个周期是41 000年,交角改变在22.1°到24.5°之间,准确性和可预测性不亚于瑞士钟表。”这个周期变化早在1911年巴黎国际天文历大会上就已经公布了。 (1)若此角度变为24.5°,太阳直射的范围将会如何变化?

(2)若此角度变为0°或90°后,地球将怎样绕日公转,太阳直射点还有没有回归运动。

答案

1.A 2.C 3.C 4.D 5.C 6.A 7.D

8.(1)夏至 秋分 冬至 春分

(2)先向南,12月22日直射南回归线,之后再向北 (3)回归年

9.C 10.B 11.C 12.C 13.C

14.(1)标注略(为逆时针方向)。 (2)A (3)23时56分4秒 恒星日 (4)A A、B、C、D 15.(1)太阳直射点在24.5°N~24.5°S之间移动,太阳直射范围变大。

(2)0°时:地球正着绕日公转,太阳一直直射赤道,无回归运动。90°时:地球“躺”着绕日公转,太阳一直直射极点,无回归运动。

第五篇:【步步高,学案导学设计】2013-2014学年高中地理(人教版 必修1)第二章 第四节 全球气候变化

第四节 全球气候变化

[基础过关]

树木年轮是气候变化的历史证据。读“某地树木年轮示意图”,完成1~2题。

1.该地近百年气候的变化是

(

) A.寒冷——温暖——寒冷交替变化 B.温暖——寒冷——温暖交替变化 C.暖干——暖湿——暖干交替变化 D.湿冷——干冷——湿冷交替变化 2.在M时期,该地最可能出现的自然现象是

A.雪线上升

B.暖冬频繁

D.河流水灾常年发生

(

) C.海平面下降

下图示意的是全球可能发生的某种“环境变迁”,读图回答3~4题。

3.该“环境变迁”最可能是

(

) A.海平面上升,低地被淹没 B.火山、地震频发 C.荒漠化日趋严重 D.臭氧层空洞扩大

4.使图示“环境变迁”可能发生的根本原因是

A.冰川融化

C.海水膨胀

B.全球变暖 D.地面沉降

(

) 北极圈里的爱斯基摩人看着不断融化的冰川,高兴得手舞足蹈;而远隔数万千米的图瓦卢人,却越来越日夜难眠,北极不断融化的冰川就像一个巨型炸弹,随时都会将他们轰入海底永远再难见蓝天。结合所学知识,完成5~6题。 5.爱斯基摩人“手舞足蹈”的最主要原因是

(

) A.冰川下沉睡了数千万年的石油等矿产将会带给他们更加富裕的明天 B.气温变暖,生活更舒适 C.可以拥有更多的淡水资源 D.渔业资源增加

6.图瓦卢人“日夜难眠”的最主要原因是

A.气候炎热难耐 B.家园将被淹没 C.风暴潮加剧

D.赤潮发生的频率和强度增加 7.下列对策可缓解全球气候变暖的是

①减少化石燃料的使用量

(

)

(

)

②大面积植树造林

③发展技术,提高能源的利用率 ④开发新能源,改善能源结构 A.①②③

C.①②

B.①③④ D.①②③④

(

) 8.下列关于全球变暖对人类健康的影响,你认为可能的是

A.因为人类具有非常强的适应能力,所以全球变暖对人类的健康将不会有太大的影响 B.全球变暖只会对低纬度地区的人类健康产生影响

C.全球变暖会增加疾病的发病率,还会使疾病的传播范围扩大 D.全球变暖只会对高纬度地区的人类健康造成影响 9.读材料和漫画,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 纯净的海滩、一碧无顷的海水、温暖的阳光,马尔代夫一直被人们视为度假天堂。但你能想象,这样美丽的地方要在2100年彻底变成一片汪洋吗?事实上,如果人类再不控制碳排放,改善与自然的关系,这样的悲剧就会上演。面临被淹没命运的国家不止马尔代夫一个。如果人类不重视全球变暖问题,它们的消失,或许只是时间问题。 (1)根据全球气候变暖的成因与危害之间的关系,写出下列表格中各字母所表示的内容。

a________;b________;c________;d________。

(2)澳大利亚研究人员测量发现,按近20年二氧化碳排放平均速度,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应增加29.95%,但实际只增加了0.03%,简述其原因并提出可以减缓全球变暖趋势的措施。

[能力提升]

全球气温升高和生态环境恶化是人类面临的共同问题。据此回答10~11题。 10.就全球气温升高对今后100年内地球环境的潜在后果,表述不正确的是

A.山地0℃等温线将上移150 m~500 m B.森林带将向两极推移 C.全球将普遍变得干旱 D.海平面将上升10~95 cm 11.在造成生态环境恶化的多种原因中,难以人为改变的是

A.高消费、高浪费、大排放的生活方式 B.对资源、能源的掠夺性开采 C.生产工艺水平低 D.自然资源的有限承载力

下图为“某城市某月清晨低层大气纵剖面图”,读图回答12~13题。

(

) (

)

12.图中气温分布异常的层次是

A.①②

B.②

(

)

C.③

D.①③

13.该城市工业高度集中,当天发生了严重的烟雾事件。关于造成这一事件原因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城市“热岛效应”

B.工业燃烧煤、石油、天然气等燃料,排放大量的CO2,出现“温室效应” C.地势低洼,烟尘太多,空气对流被抑制等因素综合作用 D.商业区、居民区所处的低洼地势 14.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全球大气人为产生CO2的排放量与平均气温变化(图甲)和世界主要排放CO2国家的人均CO2排放量(图乙)。

材料二 煤、石油、天然气燃烧后的CO2排放量差别很大,燃煤的CO2排放量最大,天然气在作为汽车燃料时,尾气中排放的CO2比燃油汽车少90%,还可降低噪声40%,而且不会产生苯、铅等致癌物质。

材料三 《京都议定书》是1997年12月在日本京都召开的联合国气候大会上通过的。该议定书规定,在2008年至2012年期间,发达国家温室气体排放量要在1990年的基础上平均削减5.2%,其中美国7%、欧盟8%、日本6%。

(1)图甲中两条曲线之间的总体趋势关系是________,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大气中CO2含量增加除与______消费的增加有关外,还与________面积的减少有关。 (3)CO2排放量的增加主要是由于________国家(发达或发展中)所致。目前和今后CO2排放量可能将要迅速增加的是________国家(发达或发展中)。

(4)结合图乙可以看出,世界上人均CO2排放量最多的国家是______,排放CO2总量最多的发达国家是______。 15.读下图,完成下列问题。

(1)1950~2000年世界气候明显变________,影响因素主要有________和________因素。 (2)从空间分布看,我国气候变暖有明显的__________,其中,中纬度地区________,低纬度地区________。

(3)气候变暖对我国东部沿海地区可能带来的影响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至少列举3点)。

(4)近年来我国政府提出了“节能减排”的号召,请你说一说“节能减排”的重要意义。

答案

1.B 2.C 3.A 4.B 5.A 6.B 7.D 8.C

9.(1)毁林 燃烧矿物燃料 极地冰川融化 沿海低地被淹 (2)原因: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消耗掉大气中的一部分二氧化碳。 措施:植树造林,禁止乱砍滥伐。 10.C 11.D

12.B 13.C

14.(1)呈正相关(或CO2量排放越多,平均气温越高) CO2是主要的温室气体,对地面的长波辐射吸收增加,使气温升高

(2)矿物能源(或煤、石油、天然气等) 森林 (3)发达 发展中 (4)新加坡 美国 15.(1)暖 自然 人为

(2)地域差异(或区域性) 明显变暖 变暖不明显

(3)海水入侵,淹没土地,风暴潮加剧,海岸侵蚀加强,陆地污水排放受阻,土地盐碱化,港口、航道功能受影响等

(4)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的重大举措,是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必然选择,是推进经济结构调整,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必由之路,是维护中华民族长远利益的必然要求,有利于环境保护,减缓大气增温的速度。(主要从资源利用、环境保护、控制全球气候变暖等方面分析)

上一篇:ps教案免费范文下一篇:4篇读书笔记范文

本站热搜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