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科课程教学基础会计论文

2022-04-24

摘要:以现代教育理念为指导,通过完善教学目标、整合教学内容、创新教学模式、优化考核方式等改革路径综合提升会计基础实训课程的教学水平,提升实训效果。而会计基础实训课程的有效教学,既便于后续课程的展开,又为培养财务管理专业高素质人才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本文主要分析财务管理本科会计基础实训课程教学改革研究。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本科课程教学基础会计论文(精选3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本科课程教学基础会计论文 篇1:

民办本科高校《基础会计》课程教学的探讨

《基础会计》是会计及相关专业的基础课程,是财会类专业大厦的基石,是支撑后续专业课程的支柱,在整个会计课程体系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教学过程中如何激活课堂,创建有效课堂,将学生带进专业之门,让学生了解和掌握《基础会计》这门课程,既是该课程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也是提高会计课堂教学质量的关键。

基础会计有效课堂教学方法教学质量

《基础会计》是会计及相关专业的基础课程,是财会类专业大厦的基石,是支撑后续专业课程的支柱。本课程主要阐述了会计的基本理论,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为会计专业课的学习打下基础。但由于该课程理论性、实践性和操作性比较强,而民办高校的学生尚未接触社会,对会计缺乏感性认识,学生往往会觉得乏味无趣,不易入门。同时,对于民办高校来说,不仅生源层次参差不齐,而且个别学生学习基础差,学习缺乏主动性、积极性,有的甚至三天打渔两天晒网,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也给学校的教学、管理带来了很大的难度。

因此,教学过程中如何激活课堂,创建有效课堂,让课堂活起来,让学生动起来,积极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让学生真正学有所得,学有所获呢?现结合笔者的教学经验,谈一下我的尝试。

一、提高认识,端正态度,明确学习会计的重要性

1.从个人发展的角度看

会计的教育或职业背景为业个人通往高层管理的地位奠定了极为有利的基础。有人对全球500强中首席执行官或总裁的教育背景或职业分布情况做了统计:其中来自于营销专业的占35.6%,会计29%,人力资源管理占19.6%,其他专业的占15.8%。由以上数字统计,我们不难看出,会计愈来愈成为人门所推崇的行业,会计师也愈来愈成为人门所羡慕的职业。

2.从社会发展的角度看

经济越发展,会计越重要。任何经济管理都离不开会计,大到一个国家,小到一个企业莫不如此。要胜任会计工作,必须进行系统的专业学习;要做好经济管理工作,必须具备一定的会计背景或拥有一定的会计知识。

所以,学好会计,具备一定的会计知识,对于同学们将来的发展是非常有必要的。希望同学们提高认识,端正态度,学好会计,为将来的学习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丰富课堂教学内容,创造课堂活跃氛围

课堂是教师与学生共同完成双边教学的过程。其课堂效果的好、坏,直接取决于课堂氛围。良好的课堂氛围可以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掌握知识。那么,如何让会计课堂活起来,是提高会计课堂教学质量的关键。

1.营造宽松的课堂教学环境

课堂教学中,老师不仅重视知识的传授,能力的培养,而且还要善于营造一种宽松、和谐、平等的学习氛围,使老师教学方法和学生学习方法二者有机的统一。课堂上鼓励学生积极思考、踊跃发言,引导学生从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这样可以使学生学得更灵活,课堂气氛更生动。

2.贯穿启发式教学,发挥启发式教学的优势

启发式教学,就是根据教学目的、内容、学生的知识水平和知识规律,运用各种教学手段,采用启发诱导法传授知识、培养能力,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

实践证明,启发式教学不仅有利于学生理解教材,领会知识,掌握概念,而且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思维活动,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效果良好。

3.采用现代化教学手段,使教学活动声情并茂

相对于传统教学而言, 现代化教学手段具有声情并茂的特点,使教学内容具体、形象,可以化抽象为具体,化呆板为生动,便于学生理解掌握。

三、突出重点,抓住关键,深入浅出,通俗易懂

《基础会计》专业性强,专业术语多,概念原理抽象枯燥,因此,对于新生来说学好这门课程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情。

为此,教学中,根据本学科的特点,结合学生实际,主要采用启发式教学。突出重点,抓住关键,注重会计学的基本理论,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的培养,对教材的重要章节,重点内容,特别对于重要的概念、原理、方法等重点知识,结合实际,努力讲深讲透,力求做到深入浅出,通俗易懂,以便学生理解、消化吸收。

四、理论联系实际,注重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

个别学生之所以对会计望而生畏,除学科本身的特点外,学生缺乏实践,缺少感性认识,也是难寻入门之道的重要原因之一。为此,在教学中除实行启发式教学外,还注意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并注重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让学生通过填制凭证、登记账簿、编制报表等实务操作,不仅培养了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而且提高了学生学习会计的兴趣。

五、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理解和记忆相结合

《基础会计》专业性强,专业术语多,概念原理抽象枯燥,对于这些概念、原理如果不理解,只靠死记硬背是不行的,很难收到良好的学习效果。为此,要求学生学习《基础会计》时,一定要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理解和记忆相结合。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在记忆的基础上进一步加深对知识的理解、消化和吸收。只有真正理解了,才能印象深,记得牢,否则生吞活剥,就不能举一反三,融会贯通,达不到掌握教材的目的。

资产是会计王国里面的六大家族(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利润)之一,与负债、所有者权益共同构成了会计等式,成为会计的基础。作为这个概念,我们可以从以下5个方面来理解和把握:

首先,资产是一种经济资源,这也是资产的实质。说到资源,我们并不陌生,小学我们就学过,中国人口众多,地大物博。这里的人(人力资源)、地(土地)、物(物产)都是一种资源。以学院为例,我们学院的教学楼、办公楼,教室的桌椅板凳,还有教职员工……都是一种资源。那么这些资源是否都是企业的资产呢?让学生带着这个问题继续学习这个概念。

其次,资产必须是过去的交易或事项形成的。这句话强调资源形成的时间,是过去式,而不是将来时,是已经形成。也就是说,生米做成了熟饭,成为了事实。比如,计划中的经济业务是未来的交易,交易并没有发生,所以不确认为资产。

再次,资产必须为企业拥有或控制。拥有强调的是所有权,控制强调的是使用權。作为一项资源要成为企业的资产,要么你能够拥有,要么你能够控制,二者必居其一。比如,临时租入的一台设备,就不能作为企业的资产,因为你不能控制它。

最后,资产预期会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这句话强调了持有这种资源的目的,将来会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比如,腐烂变质的食品、已经报废的机器,就不能作为一项资产,因为它不能为企业带来经理利益。

俗话说,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因此,在会计课堂教学中,一定要从实际出发,以提高教学质量为前提,不断改进教学方法,尝试新的教学思路,创建有效课堂,让课堂活起来,让学生动起来,积极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从而促进会计教学质量的不断提高。

参考文献:

[1]邱雪英.提高基础会计教学效果的探讨[J].科技创新导报,2011,(18).

[2]张青玉.基础会计教学方法探讨[J].会计之友,2009,(01).

[3]杨淑媛.关于会计教学方法的探索[J].北方经贸,2010,(05).

作者:李西杰

本科课程教学基础会计论文 篇2:

财务管理本科会计基础实训课程教学改革研究

摘要:以现代教育理念为指导,通过完善教学目标、整合教学内容、创新教学模式、优化考核方式等改革路径综合提升会计基础实训课程的教学水平,提升实训效果。而会计基础实训课程的有效教学,既便于后续课程的展开,又为培养财务管理专业高素质人才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本文主要分析财务管理本科会计基础实训课程教学改革研究。

关键词:会计基础实训;高阶性;创新性;挑战度;移动互联

引言

财务管理本科的实训课程穿插在各个学期,懂会计才能懂管理,因此会计基础实训是财务管理专业的基础实训课,是第一门专业实训课,也是后续学习专业课程的敲门砖。基于教育部“金课”课程建设的高质量要求和移动互联时代的特征,结合会计基础实训课程的重要作用,对该课程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等方面进行改革及实践,将对提高财务管理本科人才培养质量有着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会计基础实训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教学目标不完善

目前绝大多数高校财务管理本科会计基础实训的教学目标包括知识目标、技能目标和素质目标。其中知识目标要求系统地掌握工业企业核算的基本程序和会计处理方法,熟悉会计岗位职责和工作流程;技能目标要求掌握工业企业会计核算的基本技能;素质目标强调培养学生诚信、遵纪守法等精神。但目前的素质目标涵盖范围较窄,仅仅概括性地提到了素质目标,没有体现出素质目标,更没有系统化地体现思政育人的目标。

(二)教学模式僵化

大多数财务管理本科会计基础实训课程的教学模式比较陈旧且僵化。教学模式陈旧体现在大多采用传统模式,即教师讲,学生听或观看操作视频,之后进行实操。但实训课程重在实践,应强调以学生为主,目前的教学模式及方法形式单一,课堂比较枯燥,授课效果差强人意。移动互联时代,教学模式的僵化不只体现在教学方法上,还包括教学软件上。大多数会计基础实训课程利用“科云”“网中网”等教学软件并在实训室集中开展,但目前市面上已经涌现出了“柠檬云”“筋斗云”等移动互联实训APP,完全可以脱离传统的实训室,在实训地点、实训手段上更加便捷,更加有效。

二、提升财务会计实训课教学质量的重要性

(一)培养实用型人才

会计是一门实用而全面的应用学科,在会计研究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此外,教育部提出的职业教育培训目标是培养具有理论知识和较强实践能力的实践型人才,这些人才能够站在基层、生产和服务部门的前沿,管理专业岗位。中等职业学校以就业为导向,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均以实践为导向。因此,财务会计培训课程对中职会计教学尤为重要,是促进学生从理论知识向实践能力转变的必要环节。在实践培训中,根据现行会计制度和学生实践开展的工作,将有助于他们更深入地了解会计知识,掌握会计技能,培养出具有优秀理论和实践的高素质人才。

(二)弥补学生校外实习的不足

当前,会计实践教学主要包括两种形式:校外实践和校园实践。但是,由于会计工作高度保密,工作内容比较严肃,即使学生参加校外实习,工作单位也很少满怀信心地安排学生的具体作业。校外教师大多是工作单位的员工,他们忙于自己的工作,因此很难有时间单独辅导学生。一般来说,他们只安排学生填写优惠券、记录发票、汇总文件等。他们的工作既简单又重复,缺乏全面性和连贯性。学生很难在有限的时间内获得提高的机会。开展会计培训可以模拟工作单位的业务流程和会计流程,为学生参与提供许多机会。如果在校外实践中不能尝试的话,甚至在校园培训中也可以这样做,以提高学生的会计能力。

三、提升财务会计实训课教学质量的策略

(一)建设会计专业实验培训基地,创新考核方式

当前,高职院校会计实训基地的传票和纸币计数等设备比较落后,大多数设备都安装在机房,这对注重会计的学生来说是不方便的。虽然有些学校设置了会计培训室,但实际申请时间较短,培训室被用作设置项目,妨碍了学校内外切实开展活动。为确保实践培训教学的有效实施,教师应做好管理和控制工作。根据会计岗位的基本要求,要建立就业岗位,完成实践培训技术,打破理论与实践的传统分离,把教学、实践与评价联系起来。借助信息技术,学生可以提前观察操作过程,然后进行口语测试、笔试和现场能力测试。在课堂上,老师根据教学过程确定一个或一组学生在现场示范。比如,教师应在“会计综合培训”教学评价体系中,从两个方面提高学生的专业素质和实践能力,一方面是对教学过程的评价,另一方面是对学生培训成果的评价。前者主要是模拟考试和培训;后者根据学生掌握的实际培训技能进行正确的评价和考试。会计实践评价与理论评价存在差异,要求专业教师全面考虑和评价实践中的具体情况,制定和理顺衡量标准,以反映实践过程中学生的整体表现。

(二)树立现代职业教育教学观念

构建现代职业教育教学体系最重要的是树立正确的教学理念,因为理念是基础和基石,教育理念对教育行为具有不可逆转的影响。因此,中等职业学校应改变教学观念,加强实践培训课程,使学生能够在社会上应用学校学到的知识。教学过程中,教师应首先树立正确的现代职业教育教学理念,注重培养充分发挥学生主体性的学生,积极营造有利于学生学习和提高能力的环境,通过自己的教学理念影响学生树立良好的榜样。第二,教师在教学方法上应加强师生互动,帮助学生在社会上立足。最后,教师应特别重视理论与实践的衔接,以提高教学质量。

(三)将工作流程和教学内容相互结合

传统的教学模式是先在课堂上进行教学,然后再实践教学。随着

现代社会的发展,财务会计的内容也发生了變化。传统教学过程中,教师首先解释教学中教材的内容,然后解释工作场所可能出现的问题,最后,教师创建测试工作,得分较高者被认为是会计领域的精英。这种教学模式不利于学生今后在职场的成长。因此,为了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教师应首先让学生亲身体验会计师在工作场所授课时应了解的测量方法和科目设置,然后让学生给出实例和练习总结。这种教学过程可以使学生达到亲身体验的目的,使学生能够快速掌握业务的准确性。

(四)加强实践环节培养

随着社会时代的发展,财务会计广泛应用,就业形式理想。学校在培养学生财务会计能力时,不仅要重视理论知识的传授,还要提高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教学的主要目的是将学到的知识应用于今后的工作。因此,学校真的应该实现与企业的相互合作,为学生创造极好的实践环境,让学生提前感受到职场的工作氛围。教师应加强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不仅注重让学生掌握实践能力的知识学习,让学生通过实践发现各个方面的不足之处,及时纠正错误。

(五)设计学习场景

为了更快地让学生进入工作场所,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教师应在教学过程中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进一步提高学生的专业知识和技能,使学生能够更快地进入工作场所。同时,教师可以设置情景营造报告,将课堂转变为企业的生活环境,让学生感受工作环境,快速投入角色,讓学生充分把握知识的应用,真正将课文内容应用于工作实践。这样学生就可以快速进入职场,从而减少学生的绕道。因此,教师可以在创造教学情境方面设定一定的困难,让学生了解危机,感受自身的不足,及时纠正,增加使用技能和知识,这将大大有助于他们今后进入职场。

结束语

总而言之,提升财务会计教学质量,增强学生的专业技能是我国中等职业教育改革的要求,需要中职学校和学科教师加强中职学生会计实际工作能力的培养,积极采用现代化的信息教学方式,适当增加财务会计实训课时,建立会计实训室进行模拟实训并充分发挥会计技能比赛的促进作用,多措并举,共同达成良好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吕伶俐.“课程思政”视角下《会计学基础》课程教学改革探索[J].产业与科技论坛,2020,19(24):144-145.

[2]刘慧娟.“岗证赛”引领会计基础实训课程改革的探索与实践[J].商业会计,2017(11):124-125.

[3]彭斌.《财务管理》移动教学实践与思考[J].时代金融,2019(23):109-110.

[4]郭展.中职财务会计实训课教学模式创新探讨[J].科学咨询(科技·管理),2020(8):177-178.

[5]王娜.中职财务会计实训课教学模式创新分析与探究[J].科技经济导刊,2020,28(8):144,147.

作者:沈姝均 周星雨 范文青

本科课程教学基础会计论文 篇3:

非会计专业《会计原理》课程教学的思考

摘要:如何把握高校非会计专业《会计原理》课程教学中教学内容的侧重点,选择恰当的教学方式一直是教学改革中的一个难点问题。本文根据对参与课程教学的部分高校教师和学生的调查进行统计分析,针对目前非会计专业教学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及产生的原因进行了研究,在此基础上从教学目标、内容、方式、团队、成绩考核等方面提出了改革的思路。

关键词:非会计专业 教育创新 能力培养

《会计原理》这门课程主要介绍会计的基本概念、核算原理、程序和操作方法,是学习会计知识的入门课程。非会计专业学生作为潜在的市场参与者,在大学阶段通过这门课程的学习,一方面可以掌握必要的会计原理,丰富专业知识结构;另一方面通过所掌握的会计知识,增强获取重要会计信息、评价经济业务活动和从事经营管理工作的决策能力。

一、目前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根据对长沙八所本科院校展开的调查,各高校的财政、金融、证券、投资理财、电子商务等专业均开设了《会计原理》课程,但目前该课程的教学内容和方式被普遍认为难以取得理想的效果,在教学中还存在着以下不足。

(一)教学目标不明确

各高校没有将会计专业和非会计专业《会计原理》课程的教学目标进行严格区分,对非会计专业教学目标的认识模糊,对学生应掌握哪些知识、培养哪些能力等问题表述不清。教学目标的制订流于形式,对任课教师的教学工作并没有过多的指导作用。整个教学过程没有明确的培养目标,忽略培养学生获取会计信息、分析经济活动的能力。对于非会计专业学生来说,开设这个看似与专业不相关的课程,大部分学生不能了解掌握会计知识的用处,如何提高学习会计课程的效率,以及遇到业务难题时如何解决;在课堂上也很难找到确切的答案,使其不愿在教学中积极地配合任课教师。

(二)教学方式单一

该课程教学一般包括理论教学和实验教学两个过程。理论教学的普遍做法是教师讲解、学生做题。大部分课堂时间由教师进行讲解而学生则作为听众,讲解过程中一般借助PPT或粉笔板书的形式。但是这两种手段均存在着不足之处,PPT的形式虽然多样、具有吸引力,但由于切换时间较快使得没有充足的时间供学生理解、消化每堂课的新知识,特别是对于难度较大的知识而言;粉笔板书在黑板中停留的时间较长,虽然能够给予学生留下充分的消化时间,但是缺乏特色、很难集中学生的注意力。

此外,虽然实验教学过程既具有极大的吸引力,又是学习效果最佳的环节,但是就目前非会计专业的状况而言,基本未将实践环节安排在教学活动当中,学生在课堂上很难接触到仿真的会计资料,更加无从动手体验,使其对会计知识的认识停留在模糊的概念层面,不能产生形象的思维,使很多学生失去了进一步学习的动力。

(三)教学内容缺乏特色

目前各高校暂未编写非会计专业专用的《会计原理》教材,所选用的《会计原理》教材与会计专业一致,教学内容以工业企业会计为模板,介绍会计核算的基础理论,内容较为单一,且并未根据各个专业的实践需要来安排与会计专业相关的知识点,没有介绍手工会计需要掌握的原始凭证、账簿资料和核算程序,没有描述其他行业的会计特征,更没有介绍关于会计核算软件、会计电算化等内容。就考取会计从业资格或在将来工作中充分利用会计信息分析相关的问题两个方面而言,课程所提供的学习内容均与现实需要存在一定的差距。

(四)教师实践教学经验有待提升

各高校《会计原理》任课教师普遍具有较高学历和扎实的理论功底,但大部分教师毕业之后直接进入高校工作,具体会计业务的实践操作能力和运用会计信息分析实际问题的能力都较为欠缺。此外,任课教师对于非会计专业的专业内涵并不熟悉,不能恰当地向学生解释未来的职业前景及会计在其职业生涯中的作用,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开展的教学活动未能体现专业特色,没有针对非会计专业设计适当的实践操作内容,更没有向非会计专业学生提供动手、分析、思考的机会。

(五)考核方式缺乏科学性

非会计专业课程考试成绩包括平时成绩和期末考试成绩,构成比例为二者分别占30%和70%,该比例构成与会计专业相同。其中,平时成绩的评定依靠课后作业的完成情况、课堂出勤的次数等,并未引入会计业务案例总结、分析和评价;期末课程考试的知识点、题型、题量与会计专业学生的考核差别不大,很多高校甚至采用相同的试卷。这种考核模式不能反映非会计专业学生与会计专业学生在会计学习中的差别,更不能真实反映非会计专业学生对会计知识的了解情况和运用会计信息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会计原理》课程教学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一)未能转变教学理念

会计法规、知识更新很快,课程教学理念却没有随之发生显著的变化。这种滞后的状况表现如下:第一,许多高校仅就《会计原理》课程下达教学任务,没有重视非会计专业对该课程的特殊要求,认为教学内容和教学时间应尽量一致,未能针对会计专业和非会计专业课程分别提出明确的要求;第二,就教师而言,许多教师依然在课堂上采用传授课程知识的教学方式和“满堂灌”的理念,没有意识到客观环境的巨大变化以及非会计专业学生需求的多样化、独特性。

(二)任课教师责任意识淡薄

目前任课教师很难全身心投入课程教学的原因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第一,大学教师教学压力不大,教学效果的好坏对其影响不大。由于缺乏有效的奖惩措施,非会计专业任课教师主要为了完成教学任务,而对于课程教学缺乏创新的动力。第二,目前各高校专业教师的压力主要集中在科研方面。学校对教师考核重在科研成果,职称的晋级也主要以此为依据,使得任课教师将平时的工作重心放在如何提高科研水平以及怎样申请更多的课题、发表文章等方面,而普遍地将较少时间分配于非会计专业该课程教学中。

(三)教学经费不足

实验教学所必备的教学资源包括配套的教材、记账凭证、会计账簿、复写纸、印章、结算凭证等原始凭证、装订打印材料、实验分析报告等,这些实验材料需要一定的经费支撑。然而,目前各高校均将大部分实验教学经费用于支持与各专业直接相关的教学实验。对于非会计专业学生来说,《会计原理》实验教学不属于与其专业直接相关的课程,很难获得学校的配套经费支持。

三、课程教学改革方向探讨

高校本科教学工作的重点在于培养学生的职业执行能力和职业判断能力,强调综合素质的提高。在非会计专业《会计原理》的课程教学过程中,提高教学质量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制订明确的教学目标

具有针对性的教学目标有助于教学工作的顺利开展。各高校可以根据不同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制订非会计专业《会计原理》课程统一的教学目标,该目标应从本质上与会计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相区分,至少应包括以下三个方面的要求:第一,了解常用的会计专业术语和会计核算原理,能够理解会计信息的生成过程。第二,熟悉会计基础工作规范,了解目前企业会计岗位的设置、分工及与其他部门的联系。第三,认识会计工作中出现的会计凭证、会计账簿、会计报表的种类和内容,并能够将会计信息与会计主体的日常管理工作有机地联系在一起。此外,每一个教学环节均应设置明确的子目标和子任务。

(二)合理调整课程教学内容

大多数非会计专业学生在未来就业中直接从事会计工作的可能性较小,因而在该课程中需掌握的知识与会计专业相比应具有较大的差别。课程内容应强调会计知识的针对性,重点引导学生如何从管理者的角度学习会计学的基本理论及知识,使会计核算、会计监督内容与企业管理相融合。可设置以下教学单元:第一,介绍会计学科特点和框架,使学生了解会计学习可能涉及的课程和学习进程安排;第二,阐释主要会计专业术语的内涵、会计核算的基本方法、程序及会计信息的生成过程;第三,结合简单的会计案例,重点介绍会计凭证、账簿信息的获取和运用。此外,最好能够结合不同专业有针对性地讲解一些专题内容。

(三)采用恰当的教学方式

恰当的教学方式是课程能否吸引学生的关键。课程组教师可以相互合作,利用多媒体技术,开发实用的教学软件,将会计账簿、会计凭证图片汇制成多种形式的教学课件。在讲授之前,教师应向学生介绍会计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以及会计学与其所学专业课程的联系,使其认识到会计常识是从事经济管理工作所需掌握的必备工具,从而产生学习兴趣。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多加引导,采用启发式、互动式的教学方法,图片、文字、音像资料并用,适当的添加形象、具体的会计案例分析,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也需要注意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教学过程应以学生为主体,组织学生利用所学知识针对常见的、熟悉的业务开展模拟交易,通过交易了解会计知识的运用、识别交易双方的会计处理、理解所产生的会计信息在决策中的作用。

(四)加强课程教学团队建设

应建立一支年龄结构合理、专业素质过硬、实践经验丰富的非会计专业《会计原理》教师队伍。一方面,学校可以从企事业单位聘请会计工作经验丰富而且风趣幽默的专业人员作兼职教师,在课程教学后期为学生举办定期或不定期的讲座,内容可以包括筹资、生产、销售、投资、业绩评价等方面,强化非会计专业学生对所学会计知识在未来实际工作中如何运用的预期;另一方面,学校可以加强与兄弟院校、校外实践基地的合作,定期将年轻教师外派进行校外进修、锻炼和实习,在提高其理论水平的同时强化解决实际会计业务的能力。通过外引内培、合作及交流的方式,形成一个稳定、优质的教学团队。由这一优秀的教学团队集思广益,共同讨论设计非会计专业《会计原理》课程教学,协商备课的内容、教学的方法、应该使用的语言等,从而促进非会计专业《会计原理》课程教学创新,实现教学质量的飞跃。

(五)优化实践环节教学

结合非会计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和教学时间安排,开发一套适用于非会计专业学生的实践教学课件。具体内容包括:第一,认知会计循环与核算程序,通过设置二十笔左右的简单会计业务,结合仿真原始凭证和记账凭证的应用,涵盖会计循环的基本环节。第二,结合非会计专业介绍相关专业的企业会计岗位的设置以及各岗位的工作要求。第三,熟悉会计凭证、账簿的内容与作用;第四,理解会计信息的重要性与应用价值。就前三个方面而言,可以在理论教学的过程中同步完成,从而节约时间。第四个方面则可根据前三个方面的成果在课堂上集中训练。此外,可让部分兴趣浓厚、专业基础扎实的非会计专业学生参观校外会计实习基地,现场观摩不同会计岗位人员的财务工作、聆听经验丰富的教师介绍会计信息的流转和使用。

(六)创新考核方式

对于非会计专业学生来说,创新考核方式并不意味着放松考核,严格的考核是对非会计专业《会计原理》教学质量的保障。创新考核方式应体现在考核内容与形式和会计专业学生有所区别,不应将考核的重点放在“死记硬背”方面,而是要充分重视在掌握基本概念的基础上,考核会计知识的理解和运用能力并评价学生的创造能力。考核方式可在实验教学的基础上,以案例的分析和评价作为依据,突出考核学生的方法和观点、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X

参考文献:

1.胡世强.高等会计教育目标与会计本科教学改革初探[J].成都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9,(1).

2.刘桂君.对我国会计教育理念和会计教育方法的思考[J].齐鲁论坛,2008,(6).

3.李晓慧.会计教学体系研究:来自英国大学的借鉴[J].会计研究,2009,(10).

4.迈克尔·戴尔蒙德.新形势下的会计教育、研究与实务[J].会计研究,2005,(12).

作者:李军

上一篇:城管执法部门公共关系论文下一篇:平面构成人物形象设计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