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历史文化遗产保护

2022-10-20

第一篇:城市历史文化遗产保护

城市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的意义

城市历史文化遗产包括能够表现城市个性与特征,体现城市丰富性的建筑及其类型,城市空间、界面以及其中的社会生活,建筑及城市的人工和自然环境等。

城市历史文化遗产是城市一笔伟大的文化财富,是城市发展的基础,城市发展的一种不可或缺的资源。他作为城市的集体记忆,见证了城市的历史文明,是城市历史的一种延续,它像是一条纽带,将城市的过去、现在、将来串联起来,使得城市的传统文化、民族特色得以延续。

然而在我国,城市的快速发展常以城市历史人文景观的丧失为代价,近年来,人们在经济上大获成功的同时,正日益意识到一个缺少文化底蕴的城市就如没有灵魂与精神的生命体,是不健全的。因而,城市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已成为许多城市的共识,但在当前保护工作中、观念上的含糊与行动中的种种误区又使得保护工作举步维艰,甚至适得其反,造成对城市历史街区的开发性破坏与保护性破坏并存,使得保护工作陷于一种两难之境。城市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并且刻不容缓。

对城市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是一种全民性质的工作,应该让每一个人都意识到保护历史文化遗产的重要性。在实际的保护工作中需遵循四个基本条件:原真性、整体性、可读性以及可持续性。

原真性。联合国对历史文化遗产保护所提倡的标准是原封不动的保存,即冻结保存。历史文化遗产首先要保证是真实的历史原物,要保留它所遗存的全部历史信息和面貌。在后期的整治中尽力做到梁思成先生提出的“修旧如旧”原则,修补要用原材料、原工艺、原样式,以求达到还原其本来的历史面目,使遗产能够“延年益寿”。

整体性。一个历史文化遗存是连同环境一同存在的。保护不仅仅是保护其本身,还要保护其周围的环境,特别是对于城市,街区,地段,景区,景点,要保护其整体性的环境这样才能体现出历史的环境。对于历史的街区和古城,要保留其整体的格局特征,还应包含其文化内涵和形成的要素。

可读性。历史遗物均要留下历史的印痕,我们可以直接读它的“历史年轮”,可读性即使在历史的遗存上应该读出它的历史,就是要承认不同时期留下痕迹,不能按现代人的想法去抹杀它,大片拆迁和大片重建就不符合可读性的原则。

可持续性。可持续性表现在保护历史遗存是一个长期的事业,保护古城不仅是为了保存珍贵的历史遗存,重要的是留下城市的历史传统,建筑精华,保护这些历史文化的载体,从中可以滋养出新的有中国特色的建筑和城市。可持续性还表现在协调好保护与利用的关系。首先对历史文化遗产的利用以不损坏遗产为前提,以继续原有使用方式为最佳,也可为博物馆等,作为景点要慎重,防止破坏。

以下具体阐述历史文化名城、历史街区和历史建筑的保护。

1、 历史文化名城

历史文化街区,又称历史文化保护区、历史地段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规范》中规定经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核定公布应予重点保护的历史地段,称为历史文化街区。1977年12月,《马丘比丘宪章》提出在对历史文化街区的物质实体予以保护的同时,还要保护城市的传统文化,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允许出现新的建筑物,但风貌上不与原有特征抵触,新建筑的加人是历史文化街区的发展过程。

历史街区的保护界限划定必须与城市的总体规划及土地使用规划相结合,在总体规划层 面对保护进行限定,使保护扩大到整个城市。应遵循以下原则:

1、历史文化保护区的范围划定应符合历史真实性、生活延续性及风貌完整性原则;

2、范围划定要考虑在历史文化保护区内实施环境整治,特别是政策实施的便捷性,规模不宜过小;

3、考虑保护管理的可操作性,保护层次设置不宜过多。

4、历史街区保护界线的划定应按下列要求进行定位:

文物古迹或历史建筑的现状用地边界;

在街道、广场、河流等处视线所及范围内的建筑物用地边界或外观界面;

构成历史风貌的自然景观边界。

苏州平江历史街区保护范围的划定

平江历史街区位于苏州古城东北角,是苏州古城内保存较为完整、具有典型苏州传统格局、水乡风貌特色和文物古迹相对集中的、以居住为主的街区。该街区反映了明清时期的特征,有较完善的历史环境、事件,保护强调外部整体环境风貌,内容上,不仅要保护物质形体,还要保护历史文化内涵,如民风民俗、传统商业、手工业;空间上,不仅要保护历史街区本身,还要保护周围一定范围内的景观环境,以及绿化、水体等划定保护范围。

第一级:沿街沿河风貌保护地段

一纵四横,五条河路两侧一至两进范围内地带。保护范围面积为8.68公顷。这类地区基本的保护原则是:

 普遍保护沿街沿河风貌。以沿街沿河为平江历史街区重点保护地段,严格控制沿街沿河的建设活动,尽量保持原有的建筑形式和风貌,并对不符合风貌要求的违章乱搭建的建筑和设施以及一些物件整治和清理。

 保护整体空间环境。以沿街沿河室外空间环境为重点,保护历史街区室外环境设施,包括桥、栏杆、河驳岸、水埠、船鼻子、古井、铺地和古树名木绿化等。整治和清理不符合风貌要求的设施,特别注意其空间环境的传统氛围的保护。

 逐步改善居住环境。改善居民室内设施,在满足风貌要求的前提下,使居民室内设施现代化,重点为居民的卫生环境设施。解决居民的卫生设施和保护区的污水排放和处理,确保河水的洁净。 第二级:平江历史街区

指平江街区内具有较高历史价值的沿河沿路建筑,古宅院、庙、观、祠堂、园林等,这一级有较高的历史文化价值,保护范围面积为23.83公顷。这类地区风貌已有一定程度的损坏,部分民居已修建或改建,但该地区传统街巷和民居相对较为集中、连片,其中许多属历史保护建筑。

这类地区的保护整治有两个层面的要求:

 从风貌层面上。首先要求恢复原有立面风格(包括第五立面——屋顶的形式),其次要注意与14处文物、古建筑风貌的协调;

 从生活设施改善层面上。要注意改善民居的内部环境以求适应现代化的生活要求,同时还须注意通过协调、维持其原有生活氛围和旧的邻里关系。 第三级:平江历史风貌保护区

这一级保护区包含了整个平江街区。保护范围面积为42.94公顷。

平江街区内既有具有传统水乡民居的特色地区,又有与历史街区特色不相符的地区,对历史街区的风貌有极大的影响,如振亚丝织厂、染织二厂等工厂及仓库,同时又有一定的规模,对于这类地区逐步通过功能置换重新开发,要求其在建筑形式、风格上与原有风貌相协调,功能上应与历史街区的文化性质相吻合。

第二篇: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与城市更新的比较

历史文化遗产保护 城市更新,保护性质的。进行比较相同点与不同点

历史文化遗产保护案例:苏州

苏州的古城保护不仅意味着一个文物古迹或历史地段的保护,而且还包括对

城市经济!社会!和文化结构中各种积极因素的保护,/保护的基本目的不是要

留住时光,而是要敏锐地调适变化的力量"保护是作为历史产物和未来改造者对

当代的一种理解。

苏州的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分为物质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两部分。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包括古城、古镇、古村,主要从整体格局,传统地段,文物古迹三个方面进行保护。整体格局包括:空间格局、河道水系、道路街巷、建筑形式。传统地段包括:历史街区、历史地段、传统风貌区。文物古迹包括:名胜遗迹、古典园林、寺观楼阁、传统民居、古城墙、城门、古塔、古桥、古井、古牌坊、古树名木。非物质文化遗产包括:文化艺术、传统工艺、民风民俗、传统饮食。文化艺术包括:昆剧评弹、吴门书画、木刻版画、园艺盆景四个方面、传统工艺包括:苏绣、雕刻制扇、玉器乐器、红木家具。

历史文化名城保护涉及物质实体范畴和社会文化范畴两方面内容,根据我国

十六年来的名城保护实践,物质实体保护具体包括文物古迹的保护,历史地段的

保护及古城风貌特色的保持与延续三项内容,不但包括对传统建筑或街区的复原

或修复及原样保存!对城市总体空间结构的保护,还广义包括对旧建筑!历史风

貌地段的更新改造!以及新建筑与传统建筑的协调!文脉继承和特色保持等方法

问题,以下从文物古迹!历史地段!整体风貌格局!历史文化的展示四个方面概

述苏州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实施以来的保护状况"

城市更新案例:伦敦

对于传统街区的价值保护与城市更新,伦敦的保护规划可以成为很好地借鉴。伦敦是一个逐渐扩张的众多城市碎片以艺术方式相结合的拼凑物,城市中许多美丽的部分各自孤立,不能与周围相融合。伦敦建设保护区的目的主要是改善和提高保护区的价值,但可以改变保护区内的建筑,以适应现代生活的需要。主要规划内容包括:消除影响保护区特色的因素;积极控制新建筑的使用性质和设计;防止为了增加保护区的商业吸引力,人为地“美化”保护区;反对肤浅的、抄袭式的仿古;在维护和修缮时,考虑采用自然材料,避免使用模仿材料。同时,避免使用材料种类过多、过杂,严格控制建筑外立面细部和街道小品等。在保护区,对建筑设计的控制也逐渐总结出一套成熟的方法,即主要从特色和环境两个方面对新建筑予以控制。但由于特色不易把握,一般都是从城市环境的历史演变、空间形态、建筑类型、尺度、材料色彩、建筑立面的虚实比例及门窗比例等方面对新建建筑进行控制。

第三篇:“中英城市复兴高层论坛”——历史文化遗产应分清保护层次——王景慧教授谈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精选]

摘自:中国建设报 2005-3-7

历史文化遗产应分清保护层次——王景慧教授谈历史文化遗产保护

在前不久召开的“中英城市复兴高层论坛”会上,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历史文化名城规划学术委员会主任王景慧教授发表了题为“我国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层次”的演讲,受到中外专家、学者和与会代表一致好评。

他在谈到我国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层次时指出,按我国现行的法律、政策,可以把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分为三个层次,即文物保护单位、保护历史文化街区、保护历史文化名城。这种分层次的保护方法是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多年来的经验总结,是解决保护与城市发展矛盾的有效途径。

第一层次是保护文物古迹。包括古文化遗址、古墓葬、古建筑、石窟寺、石刻、壁画、近现代重要史迹和代表性建筑等。《文物保护法》规定要根据它们的历史、科学、艺术价值,定为各级文物保护单位。文物古迹是一般名称,“文物保护单位”是法定保护的名称。目前对文物价值的损害,大量是反映在对文物环境的破坏上。所以《文物保护法》规定,要在文物的保护范围之外,再划定一个“建设控制地带”,通过城市规划对这个地带的建设加以控制,包括控制新建筑的功能、建筑高度、体量、形式、色彩等。保护文物古迹的历史环境,不只是为突出文物建筑的观赏价值,还有多方面的意义。它可以完整体现文物建筑历史上的功能作用,可以让人们认识文物建筑原来的设计匠心和艺术效果,还可以让人们全面准确地理解当时的历史事件。

王教授在谈到第二个层次即保护历史街区时指出,1986年国务院规定,对文物古迹比较集中或能较完整地体现出某一历史时期的传统风貌和民族地方特色的街区、建筑群、小镇、村落等,应予以保护,划定为地方各级“历史文化保护区”。新的《文物保护法》规定的是:“保存文物特别丰富,具有重大历史价值和革命意义的街区(村、镇)定为历史文化街区(村、镇)。”关于历史文化街区的确定,建设部在文件中提出,要注意以下三点:第一,有真实的历史遗存物,反映历史风貌的建筑、街道等是历史原物,不是仿古假造的。整个地区内会有一些后代改动的建筑存在,但应只占一小部分,且风格上基本统一。第二,有完整的历史风貌,能够反映城市历史上的典型特色。第三,有一定的规模,视野所及风貌基本一致,能够造成一种环境,使人从中感受到历史的气氛。针对当前大量历史街区被破坏的状况,2003年11月,建设部公布了《城市紫线管理办法》,将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中的“历史文化区”,省级人民政府公布的“历史文化街区”,以及历史文化街区以外经县以上人民政府公布的“历史建筑”划出保护界线,称为“紫线”。《办法》规定了紫线要包括保护的核心地段和外围建设控制区,紫线范围内确定的保护建筑不得拆除,建筑物的新建和改建不得影响该区的传统格局和风貌,不得破坏规划保留的园林绿地、河湖水系、道路和树木。

总结前一阶段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实施,可以认为,凡是需要保护的地区,就不能按房地产开发的方式进行运作,其保护整治是不能要求就地平衡资金。一些城市的经验证明,在历史文化保护区中即使制定了好的保护规划,但若由开发商来主导建设,为了平衡资金、追求利润,只能是不断修改规划,其结果是,达不到保护的目的。

正确的做法是由政府主导,按照规划的要求制定相关政策,保障按规划实施。

历史文物保护区内整治,不可大拆大建。要采取逐步改善的方式,尊重居民的意愿,保护居民利益,保证社会的稳定。这样做还可以调动居民的积极性,政府出资为主,居民出资为辅,按“政府主导,居民参与,公司运作,渐进改善”的方式,做好保护区的保护整治工作。

他在谈到第三个层次即保护历史文化名城时指出,《文物保护法》规定,对“保护文物十分丰富,具有重大历史价值和革命意义的城市,由国务院核定公布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历史古城是一般名称,历史文化名城是法定保护的名称。在建设部和国家文物局起草的《历史文化名城保护条例(送审稿)》中规定,历史文化名城在市区范围内应拥有一个以上历史文化街区,还规定历史文化名城若不再符合规定条件,原批准机关应将其列入濒危名单,确实不能挽救的,则撤消其历史文化名城称号。关于历史文化名城的保护原则,既要使城市的文化遗产得以保护,又要促进城市经济社会的发展,不断改善居民的工作生活环境。城市是有生命的有机体,有成千上万人在那里生活和工作。城市的经济要发展,设施要改善,生活水平要提高,要实现现代化。保护历史文化名城还要积极利用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充分发挥它在城市经济、社会、文化等多方面的促进作用。在历史文化名城中,除有形的文物古迹之外,还都拥有丰富的传统文化内容,如传统工艺、民间艺术、民俗精华、名人轶事、传统产业等,它们和有形文物相互依存相互烘托,共同反映着城市的历史文化积淀,共同构成城市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为此提出继承和发扬优秀历史文化传,深入挖掘、充分认识其内涵,把历代精神财富流传下去,既作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也作为扩大对外交流,促进城市经济发展的重要手段。

第四篇:“中英城市复兴高层论坛”――历史文化遗产应分清保护层次――王(精)

摘自:中国建设报 2005-3-7 历史文化遗产应分清保护层次 —— 王景慧教授谈历史文化遗产保护 在前不久召开的 “ 中英城市复兴高层论坛 ” 会上, 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历史文化名城规划学 术委员会主任王景慧教授发表了题为 “ 我国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层次 ” 的演讲,受到中外专家、 学者和与会代表一致好评。

他在谈到我国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层次时指出, 按我国现行的法律、 政策, 可以把历史文 化遗产的保护分为三个层次, 即文物保护单位、 保护历史文化街区、 保护历史文化名城。 这 种分层次的保护方法是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多年来的经验总结, 是解决保护与城市发展矛 盾的有效途径。

第一层次是保护文物古迹。包括古文化遗址、古墓葬、古建筑、石窟寺、石刻、壁画、 近现代重要史迹和代表性建筑等。 《文物保护法》 规定要根据它们的历史、 科学、 艺术价值, 定为各级文物保护单位。文物古迹是一般名称, “ 文物保护单位 ” 是法定保护的名称。目前对 文物价值的损害,大量是反映在对文物环境的破坏上。所以《文物保护法》规定,要在文物 的保护范围之外,再划定一个 “ 建设控制地带 ” ,通过城市规划对这个地带的建设加以控制, 包括控制新建筑的功能、建筑高度、体量、形式、色彩等。保护文物古迹的历史环境,不只 是为突出文物建筑的观赏价值, 还有多方面的意义。 它可以完整体现文物建筑历史上的功能 作用, 可以让人们认识文物建筑原来的设计匠心和艺术效果, 还可以让人们全面准确地理解 当时的历史事件。

王教授在谈到第二个层次即保护历史街区时指出, 1986年国务院规定,对文物古迹比 较集中或能较完整地体现出某一历史时期的传统风貌和民族地方特色的街区、 建筑群、 小镇、 村落等,应予以保护,划定为地方各级 “ 历史文化保护区 ” 。新的《文物保护法》规定的是:“ 保存文物特别丰富, 具有重大历史价值和革命意义的街区 (村、 镇 定为历史文化街区 (村、 镇 。 ” 关于历史文化街区的确定,建设部在文件中提出,要注意以下三点:第一,有真实的 历史遗存物, 反映历史风貌的建筑、 街道等是历史原物, 不是仿古假造的。 整个地区内会有 一些后代改动的建筑存在,

但应只占一小部分, 且风格上基本统一。 第二, 有完整的历史风 貌,能够反映城市历史上的典型特色。第三,有一定的规模,视野所及风貌基本一致,能够 造成一种环境,使人从中感受到历史的气氛。针对当前大量历史街区被破坏的状况, 2003年 11月,建设部公布了《城市紫线管理办法》 ,将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中的 “ 历史文化区 ” ,省 级人民政府公布的 “ 历史文化街区 ” ,以及历史文化街区以外经县以上人民政府公布的 “ 历史 建筑 ” 划出保护界线,称为 “ 紫线 ” 。 《办法》规定了紫线要包括保护的核心地段和外围建设控 制区, 紫线范围内确定的保护建筑不得拆除, 建筑物的新建和改建不得影响该区的传统格局 和风貌,不得破坏规划保留的园林绿地、河湖水系、道路和树木。

总结前一阶段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实施, 可以认为, 凡是需要保护的地区, 就不能按房地产 开发的方式进行运作, 其保护整治是不能要求就地平衡资金。 一些城市的经验证明, 在历史 文化保护区中即使制定了好的保护规划, 但若由开发商来主导建设, 为了平衡资金、 追求利 润,只能是不断修改规划,其结果是,达不到保护的目的。

正确的做法是由政府主导,按照规划的要求制定相关政策,保障按规划实施。 历史文物保护区内整治, 不可大拆大建。 要采取逐步改善的方式,尊重居民的意愿, 保护居 民利益, 保证社会的稳定。 这样做还可以调动居民的积极性, 政府出资为主, 居民出资为辅, 按 “ 政府主导,居民参与,公司运作,渐进改善 ” 的方式,做好保护区的保护整治工作。 他在谈到第三个层次即保护历史文化名城时指出, 《文物保护法》 规定, 对 “ 保护文物十 分丰富,具有重大历史价值和革命意义的城市,由国务院核定公布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 ”

历史古城是一般名称, 历史文化名城是法定保护的名称。 在建设部和国家文物局起草的 《历 史文化名城保护条例(送审稿 》中规定,历史文化名城在市区范围内应拥有一个以上历史 文化街区, 还规定历史文化名城若不再符合规定条件, 原批准机关应将其列入濒危名单, 确 实不能挽救的, 则撤消其历史文化名城称号。 关于历史文化名城的保护原则, 既要使城市的 文化遗产得以保护, 又要促进城市经济社会

的发展, 不断改善居民的工作生活环境。 城市是 有生命的有机体, 有成千上万人在那里生活和工作。 城市的经济要发展, 设施要改善, 生活 水平要提高, 要实现现代化。 保护历史文化名城还要积极利用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 充分发 挥它在城市经济、 社会、 文化等多方面的促进作用。 在历史文化名城中, 除有形的文物古迹 之外,还都拥有丰富的传统文化内容,如传统工艺、民间艺术、民俗精华、名人轶事、传统 产业等, 它们和有形文物相互依存相互烘托, 共同反映着城市的历史文化积淀, 共同构成城 市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 为此提出继承和发扬优秀历史文化传, 深入挖掘、 充分认识其内涵, 把历代精神财富流传下去, 既作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 也作为扩大对外交流, 促进城市经济发展的重要手段。

第五篇:保护文化遗产

保护文化遗产,弘扬名族精神

我们中国地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最能体现我们中国博大精深文化。有表演艺术、社会风俗、传统的手工工艺技能等等。而今,又有几个人能表现出中国最纯粹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呢?

先说说这表演艺术把,最让人称赞的就是京剧把,可现在又有多少是正真为此去用尽一生去研究呢,现在许许多多的选秀节目。唱的都是京剧么?不是。那唱的多的是什么呢?是英文歌曲。现在只我们的爷爷奶奶那老一辈才对戏曲情有独钟。一个个朝气蓬勃的青少年会去看看么,就算有,那也是百里挑一了。

再来说说这社会风俗把,中秋节是我国为了祭奠屈原而由来的节日。现在过中秋有很多很多家人没能团聚在一起,这个理由那个理由。我们也渐渐不重视起来。可是在韩国中秋节是被韩国人认为最重要的一个日子。中秋节不仅是韩国人一家团聚的节日,也是人们对祖先尽孝的重要节日,因此韩国人无论多忙,也要尽量在中秋节赶回家里。

最后我们再来说说这传统的手工工艺技能把。剪纸——中国的民间艺术瑰宝,是民间艺术的一朵奇葩,看了让人羡慕不已,啧啧称赞。它体现了民间艺人的心灵手巧,它是劳动人民聪明才智的智慧展示,是民间传统文化艺术的结晶.可现在有有多少人还回去学习它,能领悟到这想工艺的精华。

中国拥有五千多年的历史,孕育了多少多少的伟人。留下了多少多少文化遗产。可又只有多人吸取到了精髓。请让我们一起去领略领略京剧的独特韵味,让我们一家人一起开开心心的过每个中秋,让我们除了学习之外空余的学习学习剪纸,好好的珍惜那民间传统文化艺术的结晶。

让我们大家一起,走进中国博大精深的文化。一起去保护文化遗产,弘扬名族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