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应对策略范文

2022-05-26

第一篇:高考应对策略范文

高考改革下应对策略

2015高考改革方案出来后,高中生的学习方案,高中课表,高中英语考试,高考采用全国卷等都有了改变,在这高考改革当下高中如何应对学习呢?

高考改革下高中学习应对策略

1.夯实所有学科基础,不让任何学科成为“短板”。

2.语文占高考的比例大幅增加,从现在开始应及其重视。

3.高中知识抢先学习,避免学习落差。新高一开学后,就将面临“分班考”,分班考将是抢占高中优秀师资的一个机会。很多学校都会拿高一期中试卷作为考卷。这就要求你,各门学科在暑期达到高一期中水平。

4.不要走入忽视英语的误区,从现在开始抓起,力争第一次英语社会化考试,就考最高分,减轻日后的学习负担。

5.提前树立目标,为“高校自招”做准备。 南昌雷式中学简介

雷式中学咨询电话:0791/88333738,咨询地点:南昌市青山湖区民安路388号或南昌市青山湖区江大南路188号雷式教育总校。 南昌雷式中学是一所与南昌市第三中协办的民办学校,具有小学、初中、高中学历办学资质。学校坐落在风景优美、交通便利的青山湖畔, 地处青山湖区民安路388号,离南昌三中500余米,占地面积26.8亩,建筑面积约12000平方,有教学楼4栋,宿舍1栋,食堂1栋,塑胶跑道、蓝球场、羽毛环场、排球场、沙坑、单双杠、户外乒乓球桌等体育设施完备。 理化生物实验室、图书阅览室、电脑房、舞蹈房、音乐房一应俱全。

第二篇:高考作文题型分析与应对策略

----------------- 为了扎实有效地搞好作文复习备考,我们就几种常考题型加以具体分析并给以写作指导,希望考生能够从中获得启迪。

一、关系型话题作文

关系型话题作文是近年考试的热点。2004年全国十五套考题就有十套是考关系型话题,2005年全国十六套考题又有近一半是关系型话题作文,今后几年还可能会考及。

写好关系型话题作文要注意以下几点:

整体把握

首先对话题题干及对话题核心词的把握要有整体意识,要分析出彼此间的紧密联系。比如面对多个核心词的关系型话题作文,考生必须具有整体把握各个核心词及其彼此关系的能力,丢掉任何一个核心词,或忽略了彼此之间的关系,写出来的作文都难以切合题意,甚至偏离题意。如2005年高考全国卷Ⅲ要求以“忘记与铭记”为话题写作,有的考生只抓住了“忘记”一词,全文阐述了该忘记什么,为什么要忘记等,其内容仅仅涉及了话题中的“忘记”一词;有的考生只抓住“铭记”一词,大谈人类应该记住什么,为什么要记住等。

其次对“关系”的把握要有统领主线,要有能够统领全文的清晰鲜明的观点。要做到这一点,必须首先找出这几个词语间的多种内在联系,并形成相应的观点,在此基础上筛选出一种自己最有把握阐述清楚的观点,围绕这一观点回忆相关的人、事、景、物、理等多方面内容,从中选出最贴切的内容作为统领所有核心词的主线,然后围绕这一主线展开记叙或论述,写出来的文章才会切合题意。还以“忘记与铭记”话题为例,“忘”是为了什么,“不忘”又是为了什么,“忘”与“不忘”的相通点是什么,最终归宿是否一致等,只有从深层次上把握了“忘记”与“铭记”二者间的关系,才能从中提炼出自己的观点和主张。也只有具备了这一点,才能使文章主旨鲜明,重点突出。

理性思维

关系型话题作文对学生的理性思维,特别是辩证思维能力要较高。而我们的考生在审题时最容易犯的一个毛病恰恰是割裂了两者的联:在行文时大谈一点,却对另外一点置之不理,以致造成偏题、离题。如2005年高考全国卷Ⅲ要求以“忘记与铭记”话题写作,有的考生的观点如“痛崔是应该忘记的,欢乐都是应该记住能”感情都是应该忘记的,理智才是应永远铭记的“等都显得片面,缺乏辩证思想。还有的考生在价值取向和审美向上存在一定的偏差,夸大地看待了会的阴暗面,或重新对历史加以评判;与社会主流观点不符等,在内容上显得偏激和片面。

关系型话题作文要突出二者关系的同时,还应该有侧重,要分清楚矛盾的主要方面与次要方面,要善于敏锐地捕捉重点,敢于突出重点,做到两点论与重点论的统一。如2004年高考全国卷话题作文“遭遇挫折和放大痛苦”,审题时考生当然应准确把握两个词组间的关系,但面对挫折,人们的选择有许多种,有人化解痛苦,有人放大痛苦,有人则以平常心视之。选择不同,人生的境界也大有高低。如果考生在审题时能以“遭遇挫折”为侧重点,能够从如何对待挫折这个角度切入去行文,而不是流于表面的在两者关系间泛泛而谈。那么文章将在深度和广度上得到有力的拓展。

二、命题作文

命题作文一直是高考作文的重要形式。从形式上看,命题作文一般没有明确具体的要求,看似宽松而自由,实际上它要求更高,写作起来也更难。因为其他作文在制定框框的同时,也往往或在审题上,或在立意上,或在选材上给你提供可供选择的信息,给那些“无话可说”“无东西可写”的考生开掘一下思路。命题作文则不同。它没有限制,也就无从参考,需要“另起炉灶”,在上述各方面动更大的脑子。

那么在考场上如何写好命题作文呢? 审文体

已规定文体的,按规定文体写作,如2005年北京卷“说安”,要求自选角度写一篇议论文;两种文体均可的,选择自己擅长的、准备最充分的。近两年高考命题作文大多要求为“除诗歌外文体不限”,那么,考生就要根据平时作文得分情况考虑哪一种文体自己最拿手。比如2005年高考重庆卷要求以“自嘲”为题写作,假如你擅长记叙,你不妨写一个善于自嘲的人的幽默故事;假如你擅长议论,你不妨分析评价鲁迅先生的自嘲本领,挖掘自嘲背后的无奈等。 未明确规定文体的,要审其隐含信息。带有“论”“谈”“说”一类字眼的,显然是议论文;带有“„„记”字眼的,显然是记叙文体。同时还要看题目“最”适合哪种文体。有些题目,虽未规定文体,但仔细分析,往往有“最佳文体”。如《时间啊,时间》,写成记叙文或一般议论文都不够完美,如果学习高尔基的《时钟》,写成散文化议论文,就可以取得形象化的说理效果,而且还可以多角度、多侧面、多层次展开论述。又如2005年天津卷“留给明天”,这个文题当然可以写成议论文,联系现实生活议论今天与明天的关系,提出怎样才算真正地为明天着想,批评一些人在政治上和经济上的短视。但最合适的文体莫过于记叙性的文章。不仅容易写出文采,而且构思上容易写出个性。 审立意

命题作文的审题,关键在于弄懂题目的含义。含义弄懂了,立意就有了方向性,有了基础。首先要分析题目的字面含义。其次是分析题目的语法结构,第三是分析把握题目中的关键词语,第四是挖掘其言外之意。如“留给明天”,主语、宾语的空缺,给了我们很大的联想、想象的空间。那么到底留什么给明天呢?留下时间?留下想象?留下遗憾?还是留下理想?留下和父母摩擦之后一直想说却没有说出口的道歉,清寒是青春期莫名甜蜜而又惆怅的情愫?今天享受前人成果的我们。又会给明天的子孙们留下什么呢?只要我们结合“留给明天”这个题目的结构特点,填补上这个主语、宾语的空缺,就会成功地化解这个大题、虚题,避免写得空泛、空洞。

又如辽宁卷“今年花胜去年红”,在这个题目中。“胜”就是“胜过”“超过”的意思,它实际上隐含着今天与昨天的对比。暗示着今天对明天的展望,而一个“胜”字,很斩截地告诉我们:世事在变化,时代在前进,无论暂时的情形是怎样的,我们的明天一定会更美好!所以这篇文章应该写得蓬勃乐观、积极向上,要肯定“今年花”的红艳度胜过去年。

立意方面还有两个很重要的问题需要注意,一要内容健康、充实,积极向上,杜绝不健康的庸俗的观点,特别是那腐朽错误的甚至是反动的观点。二要立意力求深刻新颖,同时,要处理好时代特征与传统继承之间的关系,不能一味地求新求活而失之偏颇。

三、给材料作文

材料作文(不包括漫画作文)是高考作文的重要形式,材料作文又是考生最感头痛,普遍反映无从下手的命题形式,有许多考生常常在这上面“栽了跟头”,出现较大的失误。其失误往往不是出在谋篇布局或语言表达上,绝大多数是审题立意上出了偏差。

材料作文,所给材料一般包括题干、基本素材和要求(包括注意事项)三部分。所谓审题,必须对这三方面做深入、仔细、全面的分析。这个分析,是“精读”,而非“略读”;是反复揣摩,而非不经意的浏览。立意在文章成败中的决定性作用决定考生必须在审题上使出很大的精力和一定的时间,考生要宁愿在审题上多花一点工夫,拿准了再动笔,也不要仓促上阵,写到“半截腰”发现立意错误再返工。精读意识、研究意识、揣摩意识必须牢牢树立在每位考生头脑中。

如何写好给材料作文呢? 分析挖掘本质

有些材料,原文并没有具体的议论,只有形象的甚至是零碎的语句。这就需要考生透过这些词语,分析挖掘它所包含的深层意蕴。如2005年上海高考文题,材料较多,审题的时候便需要多花一份力气。其实,大量的材料完全可以用一个话题来概括——文化生活与青年一代的成长,不能把选材统一到这上面来,就应该算作偏离题意了。材料中的提示是“需要对当今的文化生活作一番审视和辨析”,所以,写作的时候不宜对武侠言情小说、流行歌曲、卡通等做简单的肯定或否定,而应当结合社会需要、现实状况以及自己的亲身经历进行深入分析。可以谈谈金庸、梁羽生、古龙等小说对你成长的影响,可以谈谈琼瑶、三毛作品给你成长的启迪,可以谈谈高晓松、老狼的校园民谣对你成长路上心灵的撞击,可以写变形金刚、奥特曼动画片等给你童年带来的愉悦,而今这种心情的变迁。当然,水平更高、视野更的同学应该深入分析到这些流行文化所带来的深层影响和产生原因,从未来青年文化素养培植的角度冷静地评价它。

提炼概括观点

有些作文材料,特别是寓言和故事,它并不给你提供现成的观点,需要考生自己去提炼概括。这时可运用分析综合法。以1995年高考全国卷《鸟的评说》这首寓言诗为例,“麻雀说燕子是怕冷的懦夫,燕子说黄鹂,徒有一身美丽的装束„„苍蝇说麻雀寸光鼠目”。材料虽然很长,但仔细对每一种鸟的表现进行分析、概括,就会发现,它们犯了一个共同的错误。看问题的方法有问题。只看到人家的短处,看不到人家的长处。应该怎么办?答案是显而易见。于是论点出来了:不要只看到人冢的短处,不要求全责备。换一种角度看问题„„

如2005年湖北卷,提供的材料是清末学者王国维的一段论述。试题要求考生根据这则文字谈感悟,一直到结尾也没有给出话题,但这并不等于什么都可以写。因为仔细理解,材料中实际上仍然包含着一个隐蔽性的关系型话题——入乎其内和出乎其外。所以,只有在这样一个范围内谈自己的认识,阐明各自的内涵和两者的关系,在实际生活中找到事例加以佐证,才应该说是正确理解了材料。

四、独字题作文

近两年高考出现了一种新的题型,即文章的标题只有一个字,如2003年上海高考文题“杂”,2004年上海高考文题“忙”,我们把它叫做“独字题”。独字题一般词义明白清楚,看起来很简单。但由于没有修饰和限制,题目本身在文体、立意、选材以及其他方面没有任何导向,写起来往往要比多字题困难,尤其在审题和选材上难度更大,如何写好独字题作文呢?不妨从以下几方面人手:

辨别词性,确定文体

词性对文体有一定的制约作用,写前可以根据不同的词性来确定文体。一般来说,是动词的适宜于写记叙性文章,如《悟》《悔》《醒》《求》《盼》《恋》《追》《诱》《考》等,像《悟》这个题目,就可以通过一个具体事件的叙写,并领悟其包含的道理。是名词的,大多数是跨类题,即可以写成记叙类的。也可以写成说明类或议论类的,如《路》《虹》《窗》《桥》《锁》《镜》《药》《蚀》《雾》《煤》等。可根据自己掌握的材料、理解的深度、文体的特点和要求等方面而决定。 了解特性,把握内涵

一个可以作为题目的字,它的内涵往往是多方面的。既有它本质特性方面的意义,又大都有它比喻、象征方面的意义。如2003年上海高考文题“杂”,其内涵是相当丰富的,它既可以指具体事物的杂乱无章,也可以指情感的复杂多变,也可以指形势或矛盾的纷纭繁杂。在审题时,要尽可能了解得广一点,使自己有广阔的选择余地。

五、看图作文

看图作文题提供的主要材料不是文字,而是有一定意义的图画。作文的要求是把图中用线条、色彩描绘出来的形象及包涵在形象之中的思想感情用语言文字表达出来。写作时要注意以下几点:

仔细观察画面。这里所谓画面形象,包括画面上描绘出来的人物形象(面貌、表情、服饰、动作等)和景物、器物。看图时,要抓住人物、景物和器物的特征,对画面上提供的每一个细节都不能轻易放过。

领会把握主旨

要做到这一点,就必须在仔细观察画面形象的基础上。弄清人物与人物、人物与周围事物之间的关系。只有这样,才能体会到作者通过形象描绘表达了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发挥联想想象

对于看图作文,联想想象极其重要,这是图画材料自身的特点所决定的。图画它只表现事物一瞬间的形态,不能像文字材料那样描述事件发生发展的连续过程,不能像文字材料那样多侧面地刻人物,不能直接地表达思想和抒发感情。一些抽象的事物,如“社会风气”“道德水准”等,文字材料可以很方便地传达给读者,图画材料则难以胜任。正是图画材料的这些特点,决定了作文者必须根据画面上提供的线索,展开合理的联想和想象,进行种种必要的增补,这样才能做到上下文联贯,故事情节完整,人物形象具体丰满,主题思想鲜明突出。 ======================================== 相关资讯:

高考作文命题趋势最新预测 高考说明文写作四大要领 高考作文题型分析与应对策略 高考作文素材:精美仿写100例 高考话题作文精妙构思示范 高考考场作文素材贪乏应急绝招 高考作文游记写作技巧 高考话题作文满分绝技大放送 高考作文8个亮点稳定夺取高分 高考作文读后感写作突破诀窍 高考作文热点素材多角度解读 高考作文应急通关演练宝典 高考应试作文绝妙开头20招 高考作文设置亮点的绝招

高考作文短期突破策略 高考语文急需突破的高频易混词语

高考语文最后冲刺黄金方案

高考作文短期突破:思维超越与独特构思 高考作文创新招术大全 高考高分作文决胜方略 高考命题作文审题点拨 作文写作技巧大汇萃01

作文写作技巧大汇萃02 最新热点素材大汇萃(专集) 新 ----

第三篇:高考话题作文的应对与训练策略

自1999年反映前沿科学动态的全国高考作文“假如记忆可以移植”开始,到2000年倡导突破思维定势的“答案是丰富多彩的”,2001年弘扬民族传统精神的“诚信”,2002年倡导正确的价值取向的“心灵的选择”,话题作文以其鲜明的时代性和较大的开放性受到了广大师生的欢迎和赞誉。它突破了命题作文、看图作文、材料作文(包括读后感)轮流坐庄的旧格局,创建了一种极富时代特色的作文形式。众所周知,在语文教学中,听、说、读、写四种能力,写作能力的档次最高、难度最大、综合性最强。在语文高考中,甚至整个高考中,就单题而言,写作题也是占分最多、用时最长、主观性最强、影响最大的试题。下面我就本次五市高三复习研讨会精神,结合《考试说明》,简单分析一下话题作文的特点和下一阶段我们具体的应对措施:

一、与传统的命题作文比较,话题作文具有以下特点:

1、立意自由

话题作文只提供了一个写作的由头,思路的源头,留给了我们一个自由的思维空间。我们只要敢于变换角度,突破常规,求异创新,就有可能写出一些新颖别致的文章。

2、选材广泛

话题作文只有“话题”而没有规定的题目,具有全开放的内容。它便于我们在较大的范围内选择自己最熟悉的题材写。学生尽可以写身边人,议身边事,绘身边物。学生看得见,摸得着,不感到陌生,写起来就会得心应手。

3、文体不限

话题作文大多是“除诗歌外,文体不限”,也有的对文体不作任何限制。这样学生可以选择自己最擅长的文体自如写作,或根据自己掌握的材料,选择与之相适应的文体来写,以表现自己的实际写作水平。

4、写法灵活

话题作文的“话题”只是一个引子。只要与话题相关便符合要求。因此,作文时写作方法可以多种多样,灵活运用。可记人叙事,可议论抒情,可作理性思考,也可展开联想和想象进行扩写、续写、补写等。

二、2003年高考作文命题的发展趋向

综合本次“苏、锡、常、镇、扬”五市高三语文复习研讨会以及国家教育部考试中心发布的“2003年高考命题七大趋势”“2002年高考语文试卷评价报告”中的“复习建议”,我们不难判断2003年高考作文的命题将可能呈现如下基本趋势:

1、保持延续性

话题作文在提倡发挥学生的想象力与创造性方面历经了四年的尝试和探索,已得到了广大教师、学生以及社会各界的认同。为此,2003年高考作文将会在以下四个方面保持其延续性:

1、命题原则:继续坚持“两个有利于”,即有利于高等学校选拔人才,有利于指导中学语文作文教学的改革。

2、命题方式:继续采用给广大考生以广阔的写作空间、广大的发挥余地的开放式的话题作文。

3、命题范围:继续提倡“三关注”,即关注社会、关注生活、关注人生。

4、命题要求:继续实施“三自政策”,即立意自定,文体自选,题目自拟。

2、加大限制性

高考命题中心负责人张伟明指出:“全方位的开放性作文题不是今后高考作文命题的方向,为了防止猜题、押题等错误的应试思想的蔓延,高考作文命题将会在开放的前提下加大限制性。”为了给考生一个公平竞争的机会,2003年高考作文将会在四个方面加以限制: ①、写作内容的限制。关于这一点,张伟明举了一个典型的例子:“比如以语文课为话题作

文,我们可以对语文课或语文老师在课堂上的表现发表议论,也可以记叙在语文课上发生的事情,但如果超出了这个范围,大写特写历史课或外语课那就被视为离题”。

②、立意底线的限制。2001年和2002年高考作文的话题都在立意上设立了底线。诚信而有信用作为人的基本道德修养,它不容你“一分为二”,这既是不可逾越的道德底线,也是作文立意的底线。“我们大家是怎样选择的呢?又应该如何选择呢?”写作要求中的“怎样选择”可能有千差万别,而“应该如何选择”只能是大路一条,那就是对真、善、美的选择,而不能是对假、丑、恶的选择。这些立意的底线并没有在文面上作出明文规定,而是隐含在话题的内涵之中,需要考生悉心揣摩。这是近两年来高考作文在立意要求上的新特点,应引起广大考生的高度重视。

③、写作重心的限制。2002年作文题“心灵的选择”在命题上有一个突出特点,那就是背景材料中有“面临的选择”(是什么)、“选择的过程”(为什么)“选择的结果”(怎么样),而“心灵深处翻江倒海之后”“毅然”等关键词已暗示考生:不管你采用何种文体,“选择的过程”都应成为写作的重心。它警告我们:对话题作文的背景材料需要悉心揣摩,以把准写作的重心,谨防旁逸斜出。

④、文体要求的限制。话题作文虽说“文体自选”,其实对文体还是有要求的,只不过不限定某一种,而是让考生自己选择而已。2002年高考“基础等级”中明确规定了“符合文体要求”的项目,并且在“说明”中说明:“符合文体要求,指符合考生根据题意和内容自选的文体要求。”2003年话题作文将继续体现这一命题思想,以杜绝“非驴非马”的“四不象”作文的滋生。为此,我们应告诉学生,一定要结合自身的写作特长,强化文体的合“格”训练,一定要做到“写什么是什么”,至少要做到“写什么像什么”。

三、话题作文的缺陷:

话题作文较以前的标题作文和材料作文,限制性小了,自由度大了。这样一来,它的先天缺陷也就很明显地摆在我们面前。

缺点

1、很难防范的模仿、套用和抄袭

话题作文使应试作文缩小了限制性,扩大了自主性。这有利于大多数考生在作文中发挥自己的写作才能。但也为少数人的套作、抄袭开了方便之门。在考场上选择相近的一篇改头换面硬套上去,而套作的作文都能看出痕迹,因为它是宿构,无法确定地是否反映了作者的真实水平,所以评卷时不会给它好分数。有的评卷场规定,穿鞋戴帽的套作只能在三等以下评分。其实,这些套作作文的考生,以他们的真实水平老老实实地在考场上完成一篇作文,分数一般不会比套作的低。比套作走得更远的是抄袭,近几年来比较厉害。这是因为有的考生无视考试纪律,心存侥幸。抄袭,是盗用别人的文章冒充自己的答卷,诱导评卷时给出高出实际的分数。在语文卷面上明确地规定了“不得抄袭”,还相应地设立了一条评分标准:“确认为抄袭的作文,"基础等级"在四等之内评分,发展等级不给分。”这就是说,抄袭而极为恶劣的作文可以评为0分。近年来被确认为抄袭的高分作文有:

《豆角与月亮》 2000陕西

《患者吴诚信的诊断报告》 2001四川

《一份猫族的申讨书》 2001江苏

《谏屈原书》 2002江苏

抄袭,破坏了考风,破坏了高考的公正性和公平性,是所有正直的教师和学生都深恶痛绝的。应教育学生千万不能冒这个险。

缺点

2、引发了胡编乱造之风

因为近年来话题作文可以编述故事,故大量的学生对话题重新创作,进行虚构,使得不少的考试作文成了“故事新编”“科幻故事”“戏说”作文。如:《夏洛克新传》《心,请你告诉我》《葛朗台的新生》等。这一类作文得高分的原因,高朝俊教授作了以下的分析:

①、受网络文学和社会上媚俗倾向的影响;

②、被文章表面的“文化含量”所迷惑;

③、少数老师甚至在这类文章面前有些胆怯。

高教授强调,故事新编必须具备以下的4个条件:

①、要吃透原著的精神;

②、人物性格要在新境遇中得到强化或有新的发展变化;

③、要找准与现实生活的契合点;

④、要与话题的内在意韵吻合。

缺点

3、在文体训练中走入歧途

①、导致不少考生文体意识淡薄;

②、反而出现了练习的“单打一”;

③、盲目“创新”现象严重,五花八门的文体层出不穷。

广告词、独幕词、采访录、选择题、古诗词(孔雀东南飞)等均都出现。高教授举了一个例子,《为官不恤民苦 绿松上访政府》以杂剧的形式来表现主题,,“叨叨令”不合文体,由开始认为的奇文最后被判为35分。

4、立意的空间狭窄

有的考生阅读面不广,文化积淀少,思想单一,思维不活跃,导致立意不高,思维空间狭窄,甚至走向了立意的反面。

5、难以把握开放与限制之间的张力

话题作文的命题形式:材料(故事)+提示语+话题+要求

话题作文与材料作文的区别:

材料作文——《纤夫的爱》 哥哥你坐船头,妹妹我岸上走

话题作文——《心中的太阳》:天上有个太阳,水中有个月亮

山上有棵大树,山下有棵小树

材料作文:由事(材料)入理的升华(契合)

话题作文:由一(话题)到多的发散(相关)

四、下一阶段话题作文的训练对策:

基于以上分析,结合会议精神,我们戴埠高中语文组在下一阶段的高三教学复习过程中,准备采取以下举措,对学生进行扎扎实实的训练,以期在不多的时间内,让学生的作文水平能有较大的提高。

1、让学生重新做一遍2002年的高考作文;

2、推荐部分优秀的话题作文,并作出相应的评价;采用精批和面批相结合的原则,重点抓班级前25名的学生作文的批改工作。力求后阶段的复习工作能真正起到实效,把训练的时间真正用到刀口上。

3、让学生总结自己的作文构思、立意跟优秀作文的差别,在此基础上,再重新做一遍。

4、选用同学中中规中矩的“伙伴作文”,要求学生细细地想,细细地比,认真对照,总结自己的经验,寻找与同伴的差距,这种方法对在短期内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有较大的帮助。

5、建立素材库:

话题作文不再对内容严加限制,看起来选材更容易了,但从另一个角度讲,正因为大家都觉得容易了,要写出不同于别人的东西就更难了。要不满足于习见的现象,不满足于习见的材料,则必须建立自己独特的素材库。

①:每周让学生读一点东西,特别是向学生推荐一些文质兼美的千字文,形成自己语言上的理性;

②:多推荐一些比同等水平略高的伙伴文章让学生读读,千万不要太注重才子作文;

③:提供能引起学生理性思考的片言只语,如冯友兰的《人生的境界》等;

④:选择优秀的高考作文,深入体会这些作文好在那里,妙在何处。

同时,要求学生平时要注意留心生活,博览群书,关注生活热点,积累鲜活的素材。要在某些方面作一点深入的研究,在面的基础上抓住一点作透彻的理解认识,以期从这一点想到他人所未想。比如足球、电脑等,你情有独钟,就可以多掌握这方面的材料,你研究得透彻了,作文时灵活运用,就可能成为你的一把杀手锏。当然这些研究透了的点要尽量多,如果单打独斗也是不行的。

6、利用材料作文,写好话题作文。

有些材料作文是可以转换成话题作文的。例如,有这样一则材料作文题:“美国著名作家海伦·凯勒从小就因病成了盲人,但她克服了常人难以想象的困难,成为举世瞩目的作家,她的《假如给我三天光明》一书,生动地展示了她的内心世界,表现了作家对生命、生活的挚爱,对光明的追求。读了这则材料,你有什么感想?请以此写一篇议论文,题目自拟,字数在600字左右。”这一则材料作文可以转换成一个话题作文,如“······”(材料同上),读了这则材料,请以“珍惜”为话题写一篇文章,题目自拟,文体不限字数在800字以上。如果是一篇材料作文,容易使学生产生对生命美好的种种联想,进而激发对光阴对生命的热爱、珍惜;或是萌生“逆境出人才”、“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等主题,这些都是求同思维的同向联想。话题作文则不同,“以珍惜为话题”可能衍生出这样一些内容:生命固然是最值得珍惜的,但我们的生活中还有很多值得珍惜的东西,如时间、感情、家庭、环境、朋友······甚至一次小小的机会;也可以从反面说明失去之后的思考过程,写遗憾,来揭示“珍惜”的主题,等等,要求的发散性思维的能力培养。材料作文的训练关键是把握材料中各意象即发散性思维的思维起点,思维起点的多样化决定着思维的多样化,之后再从各角度观察分析各意象,从多个点触发多样化思维,就能极大地拓展命题的立意范围。话题作文的发散性思维训练与材料作文不同,它的思维起点常常是单一的,训练关键是要在较大的范围、广阔的背景下,从一个点触发多方面、多角度、多层次、多途径、多结果的思考,进行类似性联想、对比性联想、相关性联想、相反性联想、因果性联想······。通过转换比较,可以让学生发现材料作文与话题作文的关系,即类与属的关系,一个材料作文的派生出来的内容其实是一个话题作文之下的一个方面:一个话题作文的衍生内容包括了许多个相关的材料作文包含的内容——话题作文的可写空间更宽泛。因此,可以这样说,话题作文是材料作文的放大、延伸,它们之间是类与属的关系,搞清了这一关系,面对话题学生就不至于束手无策。

第四篇:2007年高考作文命题特点及应对策略

我国的高考作文命题,自1999年开始采用话题作文,到2004年全国一些省市单独命题,这段时间,高考作文命题几乎是话题作文,因此,这是我国作文命题的话题时代。2005年全国各省市单独命题增多,作文命题中作文命题形式逐渐多样化,到2006年全国各省市高考语文共有十六套试题,作文命题演变为多种形式并存,开放又限制,但仍以话题作文命题为主,因此,称此时为后话题时代。

正是由于这种变化,不少考生和高三老师便有些担心,认为广东高考命题在连续三年使用话题作文之后,再加上今年是广东省新课程改革后高考的第一年,估计作文命题将会出现大的变化,心里没有了底数。这种担心虽有一定道理,其实没有必要。重要的是,我们要弄清命题演变的特点和规律,采用正确的科学的应对策略。

一、后话题时代的作文命题特点规律

(一)命题的形式变化

2006年全国出现十六套高考试题,作文命题呈现多种形式并存,开放又限制的变化趋势。题型包括话题作文、命题作文、新材料作文等。

1.话题作文

这是大家较为熟悉的一种命题形式。这里要指出的是,有的材料(或导语)对作文内容立意有限制作用;有的没有限制作用,只是起引导考生写作和开启考生写作思路的的作用。这在审题立意方面一定要认真辨析。对此,大家已比较熟悉,在此不再赘述。

2.新命题作文

这是相对“老”命题作文说的。老命题作文,一般限制较多,而新命题作文有了新的变化,和以往命题作文均限定文体不同,新命题作文大多不限定文体。例如,2006年北京高考作文题“北京的符号”,天津的“愿景”,上海的“我想握住你的手”等命题作文,都未限定文体。考生完全可以用自己擅长的文体写作。

3..新材料作

新材料作文,是相对前些年的“老”材料作文而言的。这是今年广东高考命题普遍猜测要使用的一种命题形式。对此,我们要积极备考,正确认识。

(1) 新材料作与老材料作文的区别

新材料作文,也是材料作文,但已经不是一般意义上的材料作文了。过去的材料作文,都是限定文体,而现在的材料作文,文体不限;过去的材料作文,一般有最佳立意,而现在一般可有多个立意,“可以选择一个角度、一个侧面写作”,不单单强调最佳立意;新材料作文,可以说是吸收了传统意义上材料作文和话题作文的长处,而形成的一种全新的作文命题形式。

新材料作文的材料也是多种多样的,可以是一则故事、一条新闻、一首短诗、几句名言、几则事例、一段对话、一个开头、一幅漫画等。

例如,2006年全国高考(山东卷) 作文命题,就是采用的新材料作文。其材料是一首短诗。请大家仔细看一下这道作文题。

阅读下面这首诗,根据要求作文。

星 星

雷抒雁

仰望星空的人,

总以为星星就是宝石,

晶莹,透亮,没有纤瑕。

2007年作文预测第 1 页 共 7 页

飞上星星的人知道,

那儿有灰尘、石渣,

和地球上一样复杂。

读这首诗可以产生不同的联想和感悟。请根据你的联想或感悟写一篇文章。

注意:①联想或感悟要与整首诗的寓意有关。②立意自定,题目自拟。③不少于800字。④除诗歌外,文体不限。

这道题的“立意自定,除诗歌外,文体不限”,与以前的材料作文限定写议论文或记叙文有较大不同;而可立意的角度也多了,考生可从材料的含意的某个角度立意写作,例如,从下面的角度立意写作均可。

①距离产生美;

②透过现象看本质;

③理想和现实是有区别和差别的。

再看2006年高考(全国Ⅰ卷河北、河南、山西、海南) 作文命题,也是采用的新材料作文,材料是一则故事。

阅读下面文字,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一只老鹰从鹫峰顶上俯冲下来,将一只小羊抓走了。

一只乌鸦看见了,非常羡慕,心想:要是我也有这样的本领该多好啊!于是乌鸦模仿老鹰的俯冲姿势拼命练习。

一天,乌鸦觉得自己练得很棒了,便哇哇地从树上猛冲下来,扑到一只山羊的背上,想抓住山羊往上飞,可是它的身子太轻,爪子又被羊毛缠住,无论怎样拍打翅膀也飞不起来。结果被牧羊人抓住了。牧羊人的孩子见了,问这是一只什么鸟,牧羊人说:“这是一只忘记了自己叫什么的鸟。”孩子摸着乌鸦的羽毛说:“它也很可爱啊!”

要求:

全面理解材料,但可以选择一个侧面、一个角度构思作文。自主确定立意,确定文体,确定标题;不要脱离材料的含意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这里的作文要求“全面理解材料”,和以前的材料作文一样,但“可以选择一个侧面、一个角度构思作文,自主确定立意,确定文体” 和以前的材料作文就不一样了。

审视以上作文题,全面理解材料含意,就要通过对乌鸦自不量力地模仿老鹰抓小羊的故事和牧羊人及其孩子的评论来分析,其主旨是,人要量力而行,也要有敢于尝试的精神。

但是,对同一个事情,从不同的当事人的角度去看,会有不同的发现。写作时“从一个侧面、一个角度构思作文”,就可以从以下不同的角度进行构思写作。

①从老鹰的角度看,有力量有技巧则能成功;

②从乌鸦的角度看,自不量力或盲目模仿,必然失败;

③从老鹰与乌鸦比较的角度看,有力量有技巧就能成功,反之必然失败;

④从牧羊人的角度看,可批评忘乎所以、自不量力之人的可笑;

⑤从孩子的角度看,尽管乌鸦自不量力,但还有敢于尝试的可爱的一面,人生要敢于尝试;

⑥从牧羊人和孩子比较的角度看,可写看问题要全面,或站在不同角度就会有不同观点和认识。 由以上分析可见,“选择一个侧面、一个角度”写作,与以往的材料作文就有了较大区别。

同时,评分的标准也体现了新材料作文的特点。请看下面一篇优秀作文:

太史公的歌

“快走!别污了大爷我的手!不就是一个受过宫刑的人吗?摆什么读书人的架子!”

被推推搡搡的,司马迁又一次被丢进牢笼,望着囚窗外那映亮了黑夜的汉家宫阙,欲哭无泪…… “别做一只忘记了自己叫什么名字的鸟!”

汉武帝的威喝在他耳边回响,朝臣们的讥讽在他眼前浮动。他颤抖着想要蜷缩在黑暗中的一角,用双臂抱住他的身体,却头一次发现,自己惯于握笔的双手是如此的无力。

难道他司马氏一族千年的责任只不过是成为皇权与帝王的工具,只不过是成为一只皇家听话的鹦鹉?鹦鹉?鹦鹉!

他狂笑着,笑声中却饱含着悲凉。

那么他的理想,他的抱负,他的坚持,他的苦读,他的一切都还有什么价值,他的史记……史记又还有什么意义?

他哭号着冲向案边,将那一卷卷史记撕得七零八落。竹签(注:当是竹简)"啪啪!"地掉落在他的四周,仿佛无数人无情的讥笑。他向着无边的黑暗张开双臂,象是要拥抱那无尽的堕落。

忽然,他碰到了他的笔。

笔?笔!笔!

对!他的笔还在!他的命还在!他的理想与抱负不允许他放弃,那些在历史长河中无数伟大的先行者不允许他堕落。权力算得了什么,荣华算得了什么,宫刑算得了什么,身份又算得了什么?当历史的波涛翻着可以洞穿黑夜的星海般浩瀚的光芒淹没一切时,后来者必定会发现,真正不朽的从来都只是伟大的灵魂与坚定的意志。

他猛地扑向案桌,他要写下一部真正属于他自己的史记,而他的名字,在他摊开的这一卷卷竹签面前,在他将要完成的史记面前,也将会同那些历史中的先行者们一样,列入伟大与不朽的行列。

他忽地高歌一曲:

“人生百年尔,谁得死其所?”

他越唱越高,刺破了那无尽的黑夜,也划破了中华文明的天空。

这是2006年高考的高分作文。作者抓住牧羊人的话发挥想象力,写司马迁决心实现自己的抱负,宁愿做一只“忘记了自己叫什么名字的鸟”,而不做皇家的“鹦鹉”,这样写,暗中照应了孩子的话“它也很可爱”。应该说,这种立意和构思是从一个角度、一个侧面来考虑的。如果按老材料作文“全面理解材料”,那么就要在文中点及向前人学习(鸦学鹰),这样才更吻合材料的全面含义。

而本文在写法上,直接叙写司马迁入狱的一段遭遇及其心理活动,具体生动,富有立体感,颇有创意。可以说该考生发挥了自己的写作优势,也得益于新材料作文的评分标准的宽松。

(2)新材料作文与话题作文的区别

这两种命题形式虽然有其相同点,都提供材料, 都意在给考生写作以较大的自由度,具体说,就是鼓励考生个性化写作和独立创新精神的发展:自主立意,自定文体,自定题目。

但其不同之处也非常突出:

① 审题要求不同

话题作文给考生提供一个话题,也就是限定了写作的一个范围,考生写作时,只要围绕话题写作,也就是“死死抱着话题打滚”就不会脱离题意,如2006年广东高考作文题,要求以“雕刻心中的天使”为话题,考生构思作文时,始终扣住这个话题,就会有基本分,审题难度相对材料作文来说,就低一些。

而新材料作文不提供写作范围和作文的话题,要求学生自己去“全面理解材料,选择一个侧面,一个角度构思作文”,难度显然较大。

②立意要求不同

话题作文提供的材料主要讲一个“话题范围”,往往是对话题得以具体诠释,写作立意对所给的材料一般不做要求,写作时可以用其中的一部分材料,甚至不用。如上述广东题,所给材料只提供一个雕刻家的例子,作文中可用可不用这个例子。而新材料作文的立意则不同,立意必须从材料的含意出发,因为材料作文的材料就隐含着作文要提取的观点,因此,必须仔细认真地分析材料的主旨、关系、事件乃至感情态度等等,而且,写作时必须把材料用到自己的作文中去。

③材料寓意程度不同

材料作文提供的材料总有一定的寓意,而且从不同角往往可以提炼出不同的观点;而话题作文提供的材料往往指向明确,寓意显豁,常常一目了然。

(二)命题内容特点

对命题内容特点的推断和探究相对要难一些,但还是有规律可寻的,我们首先要了解高考作文命题的指导思想,即了解作文命题的依据。

作文内容的命题依据如下:

(1)鼓励健康表达和积极向上的思想感情,体现文化主流和时代精神,引导正确的文化取向和价值判断。例如,2006年全国高考(2卷)作文命题是从“图书读书和网络阅读”题材内容角度命题的。

(2)对中学作文有正确的导向作用。例如,肯定要考学生的思想素质、思维素质和表达素质。

(3)命题坚持有意义原则。命题针对社会性现象,解决具体的思想和社会问题,但又回避热点问题。

(4)命题内容贴近高中学生生活,又要有能力和思维思想的区分度。

(5)命题让学生猜不着而又让绝大多数人有话说。

二、今年作文备考策略

(一)学会正确的审题方法并增强审题意识

许多同学不明此理,缺少正确的审题方法和良好的审题意识,以致作文严重时分。

例如,2003年全国高考作文题是以“感情的亲疏与对事物的认知”为话题,写一篇作文。南京金陵中学的才女费滢滢曾在首届全球华人少年写作大赛中获金奖,然而,她写的作文《人情与季节》,只得了25分,主要原因是文章的观点不符合题意,他的观点落在“对感情的淡漠”和“对人情疏远上”了。而这篇高考作文的题意应该是阐明感情的亲疏与对事物的认知的关系,阐明感情的亲疏与对事物的认知、处理方面的影响。

费滢滢同学的高考作文写作实际告诉我们:审题一定要细心、全面,要准确理解命题题意,既要照应到材料或导语内容,又要针对话题和要求,不可抓其一点不顾整体。

(二)要研究新材料作文写法

1.学会全面准确把握材料内涵

写好材料作文,关键是要读懂材料。这不仅指一般的认知,而是要理解材料的实质,并且要能提炼出具有普遍意义的观点。因此,平时审题构思时,要注意从整体上把握理解材料含意,不能只抓一点不及其余,要思考材料的主旨是什么,材料分几个层次(如上面2006年全国作文题就可分两个部分,第一部分是故事,第二部分是评论),材料中有几个角色,他们的行为或言论分别表达了怎样的意思和价值取向等等。坚持这样的审题练习,把握材料内涵的能力必然会大为提高。

2.熟悉材料作文的构思方法

“引、议、联、结”是写好材料议论文的基本模式。

引,就是引用材料。若选择写议论文一开头即要引述材料,论证时还要回扣材料。但引用不等于照抄,而是对原材料进行分析后,或概述,或摘要,不可过长,三五句话概括即可。

议,是对材料中提供的信息进行分析议论。如对人物关系的分析,对结果的预测,对原因的追问等,并由此确立出鲜明的中心论点。这里的论点表述一定要明确,最好用判断句或复句的形式加以表述。

联,就是联系历史人物、历史故事、现实生活进行分析论证。或正面举例,摆事实,讲道理;或反面举例,分析危害。这一环节是文章写作的中心部分,要写深入,只有深入分析,析原因,说危害,才能以理服人。对这部分的联系分析的方法,请参考下面的具体讲解。

结,就是总结全文,这里要对论述的问题加以深化或拓展,或重申论点,照应材料,或提出解决办法,或发出号召。

新材料作文,当然可写成记叙文,例如,前面我们看到的《太史公的歌》一文即是;也可以写成其他文学样式,如剧本、小说、故事新编等。但这都要注意在文中照应文题材料。限于篇幅,不再赘述。

(三)学会运用因果思维的分析方法

高考发展等级评分标准规定,“认识深刻”“揭示事物的因果关系”是获取发展等级分数的重要因素,因此,我们有必要练好因果思维的分析方法。

请看下面一段文字:(略)

(四)学会组织文章结构的方法

文章结构的安排巧妙是获取高分的必要因素,不管写新材料作文、命题作文,还是写话题作文,都要讲究文章结构的安排。例如,并列式结构、递进式结构、蒙太奇式组合结构等。

限于篇幅,只讲并列式结构。请看下面一作文:

人生如树(议论性散文)

我常常与一棵棵大树对视,譬如黄山的松、泰山的柏、西湖的柳、家乡的槐。参天的树、婆娑的树、俊逸的树、伟岸的树,树放飞着我的思绪,树检阅着我的人生,我由衷地感到人生如树。

人生犹如一棵落定尘埃的树。一粒树种,不管是风吹来的,还是鸟衔来的,不管是从高山上随泥沙流淌过来的,还是从大海的波涛里沉淀下来的。不管命运之神把它放在那里、山涯也好、峡谷也罢、黑土也好、红壤也罢,它就会在那里发芽、生根、长成一棵大树。

人生也是这样,无论你是呱呱坠地的婴儿,无论你是顶天立地的汉子,无论你从那里来,无论你到那里去,你总会在这个世界上找到属于你的一席之地,一块赖以生存的土壤。有了这块落脚谋生的地方,才能繁衍生息,代代相传。

人生犹如一棵历经坎坷的树。一棵大树的坎坷经历常常令我感动不已,大凡游览过黄山的人莫不为千姿百态、苍然挺立的黄山松所吸引、所陶醉。如果没有风的裁剪,雪的修饰,如果没有雨的沐浴,霜的浸染,如果没有烈日的烤灼,严冬的磨练,我们能看到那一棵棵历经数百年沧桑而雄姿勃发傲然屹立的巨松吗?人生亦如此,在几十年的人生苦旅中,求知的不易,谋生的艰辛,病痛的折磨,灾害的侵袭,战争的恐怖,亲人的离散,坎坷多舛,命运无常。还有那变幻不定的政治风云,时常给人的心头蒙上一层层阴影。因此佛家认为一个人来到世上就是受苦受难的,我想人如果没有大树一样的经历,没有大树一样的磨难,又怎能成其为人呢。

人生犹如一棵无私奉献的树。在数以万计的不同树种中,它们的一个共同点就是默默地向人类奉献自已的一切。有的用片片绿叶为人类编织浓浓绿荫、有的用阵阵花香去陶醉自然界的一切、有的用累累硕果向大地母亲作出深情的回报、有的用强健的身驱去成就无数高楼大厦。人生的价值就在于奉献,一个人的能力有大小,但是只要象大树那样把自已仅有的一份光和热无私地奉献给人类社会,就是一个高尚的人。古往今来,多少热血男女、多少能人志士、多少英雄豪杰,为了人类自由平等解放、为了社会进步繁荣发展,不惜血染沙场,马革裹尸,不惜春蚕到死,蜡炬成灰。演绎着犹如大树一样的壮丽人生。

人生如树,树若人生。人有坚定意志,树有不屈精神;人有桃李满园,树有硕果累累;人有沧桑经历,树有坎坷遭遇;人能置死地而后生,树能化腐朽为神奇;人从远古洪荒走来,树在原始森林扎根。有人的地方必有树,有树的地方多有人,十年树木,百年树人,人树相依,人树相伴。一棵棵大树使我驻足流连,感慨万千。

这篇作文共五个自然段,作者精心安排文章结构,在每个层次之前都设置一个分论点,从而使全文层次分明,结构巧妙,阅卷老师一见就会眼前一亮,怎会不获得高分呢?

(五)学会加工材料的方法

许多同学写作文时常常感到手头缺少论据,这一方面是因为阅读积累不够,另一方面是不会对作文材料进行加工。这里给大家讲三种材料加工的方法,供大家练习写作时参考。

1.具体材料的加工

这就是根据话题或作文题目或作文的观点,对一个完整的材料做具体的分析处理,使之证明自己的观点。

例 略

2.概括型材料的加工

例略

3.泛指型材料的加工

例略

(五)加强备考强化训练

明确了高考作文的规律和应对方法,并不一定能在高考中写出高分作文,只有将这些方法运用到具体的作文实践中,提高了考场应试的写作能力和水平,才会获取高分,才会夺得高考作文的成功。

下面给大家提供几道作文模拟题,希望大家认真运用上述方法加以写作训练,从而夺取高考的高分。

1.阅读下面的寓言,全面理解其寓意,但写作时可从一个角度、一个侧面构思,立意自定,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作文。

从前有两个仙人,常到山上的一棵大树旁下围棋。一只猴子长年累月躲在树上观看,学到了一手高超的棋艺。后来,这只猴子下山找人挑战,结果没有一个人是它的对手。

这个国家的国王知道后,他想:全国这么多围棋高手,竟然战胜不了一只猴子。于是召集专门会议,研究战胜猴子的办法。此时,一位大臣自告奋勇,要求与猴子对弈。国王问他:“你有把握吗?”他说,绝对有把握,但是,比赛桌上一定要放一盘水蜜桃。

比赛开始了,猴子与大臣执棋对弈,猴子总是盯着那盘鲜美诱人的水蜜桃,结果大臣赢得了比赛。

2. 阅读下面的材料,全面理解其含意,但写作时可从一个角度、一个侧面构思,立意自定,题目自拟,文体自选,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作文。

曾有人问周恩来总理怎么没有写一部回忆录,他说如果有时间的话,他倒想写一部像卢梭那样的忏悔录。

犹太人每年都要过一个“赎罪节”,到这天,所有的人都要到教堂里去祈祷,为自己的罪过做由衷的忏悔。

3.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嫁给幸福

汪国真

有一个未来的目标

总能让我们欢欣鼓舞

就像飞向火光的灰蛾

甘愿做烈焰的俘虏

摆动着的是你不停的脚步

飞旋着的是你美丽的流苏

在一往情深的日子里

谁能说得清

什么是甜

什么是苦

只知道

确定了就义无反顾

要输就输给追求

要嫁就嫁给幸福

请以“追求与幸福”为话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立意自定,文体自选,标题自拟,所写内容必须在话题范围之内。

4. 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个经历过社会炎凉的企业家说:“人的尊严靠财富。”

—个经历过冤案折磨的老年人说:“人的尊严靠法制。”

一个经历过艰辛研究的学者说:“人的尊严靠知识。”

一个经历过几十年探索的哲人说:“人的尊严靠思想。”

看来,不同经历的人,对“尊严”各有各的理解。你是如何理解“尊严”的呢?

请以“尊严”为话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立意自定,文体自选,标题自拟,所写内容必须在话题范围之内。

5.仔细辨析下面的作文题,全面理解其含意,根据题目确定文体,为每个作文题写出构思提纲,然后任选一两题作文。

①说真

②什么是苦

③我看网络文化

④主动与被动

⑤生存与生活

⑥生活的真谛

⑦谈气度

⑧垃圾是放错了位置的财富

⑨仰望

⑩人生如河

⑾境由心生

第五篇:高考作文教学的注意事项及应对策略

2006年江苏省高考结束后,我有幸参加了高考作文的阅卷工作,在前后十多天的阅卷过程中,我有很多感触。今年江苏省的高考作文已由原来的话题作文改为命题作文,“人与路”的题目不怪不新不偏,应该说学生都有话可说。可我在阅卷的过程中,却发现考生的作文大都存在一些问题,本来应该是很好的文章却因一些本可以避免的缺点而影响了质量,让人叹息。我深切感到我们平时的作文教学中有的地方是被忽视了,还有一些注意事项需要我们去改进,具体如下:

一、不能忽视端正的考试态度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学生在作文中,“能考虑不同的目的要求,以负责的态度陈述自己的看法,表达真情实感,培养科学理性的精神”。在这次阅卷过程中,我发现有不少考生的态度存在一些问题,就是说没有用一个严肃、端正的态度来对待考试。首先表现在文字的书写上,有近两到三成考生的字不要说美观了,但就认清楚都感到很吃力,而书写潦草难认的,又影响到卷面的整洁,这些在一定层面上也折射出考生的语文水平,也反映了考生态度的不端正。其次还表现在文章的写作过程中,语言表述随意、干巴、俗套,甚至低级,废话连篇,内容浮浅,大而化之。如有的考生在文章一开头就写到:“人长着两条腿是干什么用的呢,答案很清楚,人的腿是用来走路的”“为什么人有两只脚,因为一只脚站不稳,三只脚又是那么别扭,两只脚就自然达到平衡了”。这样的语言没有内容,罗嗦苍白,反映出作者思维的简单、幼稚。有的考生在文章中通篇很随意的叙述一件很简单的故事。考生应该知道,在如此正规的高考中,作文怎么能就随便的讲一个简单的故事了事呢?高考作文是考核学生的语文综合素质和思想认知水平,考生通过文章的写作,来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思想,体现自己的人文涵养,它需要考生认真的对待,谨慎而周密的思考,文章中的语言表达、素材的运用,以及结构的安排,都能体现作者的匠心, 1

这些都是考生用心思量的结果。但有的考生就忽略了这些,文章简单化、幼稚化、随意化,有的还乐此不疲描述一个不雅观的故事情节,甚至把生活中的一些粗俗的话语也写进文章里来,让人看后连连摇头。这些问题的出现,归结到一点,就是考生没有用端正的态度来对待高考。所以教师在平时的作文教学中,不能忽视对学生作文写作态度的强调。

二、不能忽视材料运用的“撞车”现象

写作文是作者表情达意、抒发性灵的需要,是作者情思和才华的集中体现,在这个过程中,当然不能缺少材料的支撑和选择,因为好的素材是文章的重要组成分,是构成文章的血肉,可以有力地证明作者的观点,所以同学们都要重视素材的选择。但是在写文章的时候,素材的选择不是随意的、无序的,既要注意素材选择的典型性,还要注意其时效性和独特性,避免选材雷同,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精。在这次的高考作文中,出现了一个很重要的问题就是素材的“撞车”现象很严重。“人与路”的高考作文题是一个老话题,生活中类似的事例和材料也很多。我们说作文的素材要有时效性,很多同学也正是从这个角度出发,搜集了一些事例,但大家关注的焦点过于集中,以致素材的选择出现惊人的“雷同”。如这次的江苏高考作文中,考生文章中素材出现频率很高的主要有:洪战辉带着没有血缘关系的妹妹上大学的故事,丛飞舍己助人救济贫困无私奉献的精神,袁隆平耐得住寂寞安心在田间地头研究自己的杂交水稻,司马迁为了写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的《史记》而含辛茹苦忍辱负重等等,所有这些事例,应该说都是很典型的论据,都可以用来证明自己的关于“人和路”的观点。但如同好菜吃多了也就没有了味道一样,再好的素材用的人多了也就没有了新鲜感,失去了文章应有的个性。所以同学们在平时积累素材的时候,教师要告诉他们,既要注意素材的典型性,还要考虑到别人的关注情况,尽量避免素材“撞车”情况出现在自己的文章中。

三、不能忽视文章的结构

文章的结构反映了作者的思路,体现了文章的说理顺序。好的文章应该在结构上有条不紊,清晰井然,让人读来清清爽爽,不拖泥带水。考生无论是按照自己的情感发展来展开文章,还是按照“起”“承”“转”“合”的顺序来组织语言,总之文章一定要有自身的内在逻辑。同学们在平时训练作文的时候,应该把文章的结构安排放在一个重要的位置上去考虑。因为好的文章结构,能直接体现作者的逻辑思维,反映作者的写作水平,文章哪里叙事,哪里议论,哪里抒情,都是一个自然安排的结果,是水到渠成的,所有这些都有一个目的,那就是服务于整篇文章的写作表达需要,从而体现作者的精心构思与匠心独运,这也是我们每一个写作者追求的目标。但是在这次的高考阅卷过程中,我就发现不少的考生没有注意到文章的结构问题,不少同学的文章结构混乱,说理不自然,想到什么写什么,东一榔头西一棒,一会儿说到时下的青少年盲目追星之路,一会儿说到古人历经坎坷的治学之路,一会儿又说到自己的家庭现状,表示要走出父母的生活之路,事例与事例之间缺少必要的铺垫与承接。如此这些,说明了一个问题,那就是有些考生在文章的写作过程中还没有抓住要点,或者说没有掌握关键的写作要素,忽视了文章结构的重要性,从而使自己的文章零散破碎,让人读来不敢恭维。所以教师在作文的训练中,要告戒学生不能忽视文章的结构。

以上的这些方面是我们教师在平时的作文教学过程中需要注意的。当然,要写好一篇文章也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它在很多方面对我们提出了要求。针对高考作文的写作,也要有一些应对策略,具体如下:

一、要求学生阅读各类文学作品,多多积累

《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学生多读书,“学会正确、主动地选择阅读材料,读好书,读整本书,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提高文化品位。课外自渎文学名著及其他读物,总量不少于150万字”。中学生只有多接触多阅读各种文体,才能培养自己对各种文体的感知和认识。既要博览群书,扩大自己的视野,又要对文学精品或者自己特别欣赏的作品细细咀嚼,反复揣摩,有的文章还要摘抄并且把它背诵下来。学生通过各种途径,使自己积累尽量多的经验和素材,为自己今后的创作打下坚实的

基础,为写作灵感的出现准备好湿润的土壤。新课标强调写作教学要让学生用真情实感表达出对社会、对人生的独特感受和体验,重视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鼓励有创意的表达,为发展健康的个性,逐步形成健全的人格奠定基础,但所有这些目标的实现,并不是一蹴而就就能实现的,它需要学生在多学习多积累的基础上形成个人的知识和见解,进而有所创新。例如中国传统的思想素材有很多是前人智慧的结晶,但随着时代的发展,有的观点又有了新的内涵。如古人提倡“头悬梁,锥刺骨”“凿壁偷光”“囊萤夜雪”等刻苦学习的典范,今天我们已注入了创新思维、终身学习、勤学巧干的观念。又如古人提倡要向一切邪恶势力做斗争,爱憎分明,今天我们则提出了要勇于并善于同坏人作斗争,尤其是未成年人更应如此。所以我们在素材积累的时候要注意传统和时代相结合,既要学习古人的经典思想,又要关注时下报纸新闻中的社会热点焦点问题等,在积累的基础上丰富自己。学生在积累学习的过程中受到自觉的熏陶,积淀了情感,并将自己的意韵和情趣移植到写作中去,或用诗歌激情澎湃,或用散文含蓄蕴藉,或用小说回肠荡气,或用杂文辛辣犀利,或用科幻展开想象,用各种文体来表现自己的创意,用一双充满情感的眼睛关注生活中的美的事物,在喜爱、欣赏、感动中使情感纯正,在积累、运用、表达中使情感丰富,进而形成个性化的自己。

二、要求学生掌握一些创作的手法和技巧,多多借鉴

学习并借鉴文学名著或经典佳作中对生活的观察、感悟和思考的方式来表达自己对自然、人生以及社会的看法和感受,是我们学生要掌握的重要技能。例如茅盾在《白杨礼赞》中运用象征的手法,赞颂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广大军民保卫祖国的英雄气概和团结向上的精神;高尔基在《海燕》中也运用的象征主义的表现手法,热情歌颂了俄国无产阶级革命先驱者;施耐庵在《鲁提辖拳打镇关西》中,运用了动作描写的方法;契诃夫在《变色龙》中五次运用了语言和细节描写的方法;吴敬梓在《范进中举》中, 鲁迅在小说《孔乙己》中,都运用了对比衬托的方法,前者着重刻画了范进中举那天癫狂的丑态,以及周围各色人等趋炎附势的嘴脸;后者则用哄笑声来衬托孔乙己的悲剧,有着特殊的艺术效果。如此种种的艺术表达技巧,值得我们好好去借鉴学习,并加以运用。如在2006年江苏高考《人与路》的命题作

文中,有一个同学在文章中就运用了对比和衬托的手法,作者先是列举了胡长青、陈希同之流利欲熏心、贪赃枉法,置国家与人民的利益于不顾,最终走上了一条背弃人民的不归路;然后列举了焦裕禄、孔繁森等人,同样是在和平建设的年代,他们殚精竭虑,勇挑重担,不图名利,始终把人民的利益挂在心头,他们走的是真正为人民服务的道路。作者由此引用臧克家的诗《有的人》中句子说“骑在人民头上的,人民把他摔跨;给人民做牛马的,人民永远记住他”。全文对比强烈,内涵深刻,可以看出作者写作方法运用的娴熟,从而很好的表达了自己的写作意图。

三、要求培养学生的个性与锐气,多多创新

所谓“创新”,就是学生在写作的过程中,要敢于突破各种条条框框的束缚和限制,面对纷繁复杂的现象和材料,作者要独立思考探幽发微,努力表达出自己独到见解。教师要尽力培养学生的个性,呵护学生的锐气,从某种意义上讲,创新就是一种‘标新立异’的过程,是一种求异思维,它离不开学生的个性与锐气。没有个性与锐气,就不可能有独到的发现,就不可能对事物有独到的见解,也就不可能有真正意义上的创新。学生的创新意识一旦被激活,就能闪现出耀眼的光芒。因此在作文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在“自主”“真实”“创新”的氛围中引导学生进行作文写作的新探索,在个性化的旗帜下,使学生走出传统作文的写作模式,放开手脚,跳出框框,以全新的思维品质去体味个性化的写作魅力,让学生在无据无束的天空任意驰骋,挥洒自己的情思,跌荡自己的情感,展示自己的智慧,表现自己的才华,在立意、表达和构思等方面展示自己独到之处,努力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新”。如有个学生写了一篇作文,题目叫《雨中情》,作者就是按照顺向思维的方式,叙述了一个陌生的学生在“我”没有带雨具而又遇到暴雨的时候,打伞送“我”回家的故事,这本是一件很老套的事情,但这位学生却写出了新意:故事的结尾,这位学生拿出了一个小本子,要求“我”写上名字,以证明他做过这件好事,为以后能评上“三好学生”留下“证据”。如此的结尾出人意料,又在情理之中,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很有独创性。2006年江苏高考作文是命题作文,在命题作文中,大家的思路很容易接近,这时候“创新”的思路就显得尤其的重要。只有“创新”才能写出

新意,往往能平中见奇,俗中见雅,作者的个性特点才能得到全新展示。

总之,通过这次的高考作文阅卷,我受到了很大的启发,明确了针对高三学生作文训练中的注意事项和应对策略。我相信只要我们能抓住“高考大纲”这根引线,避免不足,弥补硬伤,大胆尝试,勇敢地放飞自己的想象和思维,多多积累,多多借鉴,多多创新,你就会发现:在看似狭窄的命题作文中,还存在着很大的表现主题的空间;在看似平淡的行文逻辑中,也能酣畅淋漓地抒发自己独特的情感,在看似简单的素材选择中,却能使自己的文章散发出别具奇妙的光彩和灵性,充分展示作者的个性与才华。

上一篇:骨科医师培养范文下一篇:各国影视作品范文

本站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