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产业发展互联网论文

2022-07-03

6月14日,2016年上海国际电影电视节“电影盛世巅峰论剑——互联网电影上海高峰会”在上海市普陀区举行。今天小编为大家推荐《电影产业发展互联网论文(精选3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电影产业发展互联网论文 篇1:

“互联网+”时代下的电影产业发展现状及产业链优化研究

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研修学院(培训中心)国际交流处,北京 100866

摘 要 电影市场的蓬勃发展以及信息技术、移动技术的进步推动了电影产业与互联网产业的融合。以阿里巴巴为代表的一批互联网企业着手布局电影产业,为电影产业注入互联网思维,实现了传统电影产业链的优化。事实证明,单个环节的优化已经无法激发价值链的利益最大化,如何利用众筹化的电影融资渠道,借助大数据的分析手段,开展电影全版权运营,进一步推动电影产业链优化升级,以实现产业间互惠共赢,是现代电影业需要面对和思考的问题。

关键词 “互联网+”;电影;产业融合;产业优化

最近十几年来,在政策大力支持、经济结构逐步优化升级、城镇化率日益提高的大背景下,我国电影业进入快速发展的关键期,多层次、多渠道、网络化、信息化的现代综合电影市场格局逐步形成,并成为全球电影市场的引擎。

尤其是最近几年,伴随电影市场的迅猛发展以及信息技术、移动技术的进步,电影产业与互联网产业呈现深度融合的趋势。以BAT为代表的互联网企业涉足影视产业,带来了新市场、新资金、新模式,电影制作、发行、放映等关键环节逐渐融合,这无疑为我国电影产业输送新鲜血液、注入新活力,也给“互联网+”时代中国电影业链带来巨大的冲击和影响。“互联网+”时代中国电影产业链在运营中会遇到什么问题,面临什么样的挑战,各关键环节应如何优化?本文通过分析在“互联网+”之后,我国电影产业的生态环境、政策环境及消费群体分析,试图寻求新环境下影视产业的发展策略。

1 中国电影产业发展现状

“十二五”以来,中国电影产业收入快速增长。2015年全国电影票房440.69亿,观影人次达12.6亿,见表1。相对“十一五”末,全国电影票房和观影人次分别增长333.24%和348.40%,观影人次增幅总体高于票房增长,这表明电影对观众的吸引力日益增强,电影产业规模逐渐扩大。

2015年,国产影片与进口影片形成类型互补、互相促进的态势。其中,国产影片票房271.36亿元,占比61.58%;全年票房前10名的影片中,国产影片有7部。以喜剧片为主的国产片取得较好的市场反响,《港囧》《夏洛特烦恼》《煎饼侠》等中小成本影片,取得较好的市场表现。

2015年电影制作生产更加活跃,生产各类影片888部,其中故事影片产量686部,见表2。其他各品类影片产量明显增长。

2 “互联网+”时代的电影产业链优化

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2015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了“互联网+”行动计划和国家大数据战略,引发各个行业的创新转型。“互联网+”已成为新常态下创新驱动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众所周知,电影产业的核心环节是制片—发行—放映。随着电影产业不断成熟、大电影概念的普及以及互联网的逐渐渗透,电影产业链也正在延伸和扩展,逐渐涵盖了电影立项、投融资、编剧以及衍生品开发等方面。新产业酝生新模式,新模式滋生新经济。互联网基因给电影产业输送了新鲜血液,互联网企业通过众筹、大数据分析、网络销售、衍生品开发等方式拓展广阔的商业利润空间。

2.1 互联网资本跨界涉足电影业

自2014年,以百度、阿里、腾讯为代表的互联网巨头从资本运作到业务战略合作等方面深度涉足电影业。这些企业凭借资本、技术、平台等优势,通过投资、并购和战略合作等方式,直接投资电影公司。例如,2014年阿里以62.44亿港元投资文化中国,并更名为“阿里影业”,阿里、腾讯联合平安资产管理公司、中信建投,向华谊兄弟投资36亿用于影视剧制作。2015年3月,阿里又投资24亿元认购光线传媒定增股。此外,传统视频网站也雄心勃勃,乐视成立乐视影业,优酷土豆成立“优酷出品青年导演电影基金”。

在融资方面,互联网企业充分发挥用户资源优势,通过电影众筹的模式将数量众多的网民转化成电影产业的投资人和“准粉丝”。例如阿里联合国华人寿推出影视及理财增值平台“娱乐宝”,第一期上线的电影有《小时代3》《小时代4》《狼图腾》等,投资总额达到7000多万。其中,影视剧项目投资额为100元/份,游戏项目的投资额为500元/份,并且每个项目每人限购两份。

2.2 大数据挖掘电影受众需求

传统影视行业是以创意者为中心,“拍电影给观众看”,而互联网时代提倡受众导向创意者,“为观众定制拍摄电影”。特别是互联网时代,电影观众与互联网用户的重合程度较高,一方面,可以利用互联网对电影产业发展环境、目标市场、受众行为等因素进行分析,更加准确地捕捉观众的兴趣,歸集受众的喜好题材类型、主创及演员团队等,降低投资风险,提高项目成功率;另一方面,互联网积累的用户数据还可以反向输入到创作环节,有利于提升市场预估准确性,为电影项目的题材研发、内容生产、主创及演员团队的选择、受众规模预估等提供决策参考。

2.3 互联网IP为电影创意提供源泉

互联网时代,电影创作题材越来越丰富,网络知识产权产品成为电影创意开发的沃土,网络文学、网络游戏、网络小视频等互联网IP,成为创意之水的源泉。围绕这些IP资源,传统媒体和新媒体相互借力、融合创新,形成囊括游戏、小说、动漫等多种产品的新生态环境。《小时代》就是其中的典型代表,根植于原著的强大人气,电影未播先热,上映后也取得了不错的票房成绩。

2.4 互联网拓展电影营销空间

随着“互联网+电影”的迅速融合,互联网正在成为电影最主要的营销渠道。一是电子票务公司参与发行的影片数量多,成为电影营销主要推手之一。例如,电影联合院线在总结国内外互联网票务行业多年的发展经验基础上,基于电子认证技术,推出了业内领先的电子票务运营平台,实现订购、选座、支付、验票等全自助化营运模式。二是发行手法创新,取得了明显效果。猫眼电影作为《港囧》的互联网联合发行商,提前一个月预售电影票,并通过主导预售和排片助力影片成为华语电影首周票房冠军。三是社交网站成为电影营销的重点平台。很多电影发行公司利用微博微信等网络社交平台制造热门话题,配合线下相关活动,使影片宣传保持较高的话题热度。

3 研究结论

中国电影产业正处在一个全新的挑战与机遇共存的发展阶段之中。我们一定充分利用互联网的开放、合作思维,加强“电影产业+互联网”的融合,进一步优化中国电影的运营模式,为中国电影创作生产带来更大的创造力和想象力。唯有通过“电影产业+互联网”不断融合,完善众筹、大数据分析工具,将互联网的创新成果深度融合于电影全产业链,才能提升中国电影行业的创新力和生产力,构造现代化、国际化的电影创制营销体系,实现从电影大国到电影强国的转变。

作者:尚秋芬

电影产业发展互联网论文 篇2:

五大热点话题 互联网电影高峰会献策产业发展

6月14日,2016年上海国际电影电视节“电影盛世 巅峰论剑——互联网电影上海高峰会”在上海市普陀区举行。光线传媒董事长王长田、万达院线总裁曾茂军、爱奇艺副总裁李岩松、小米影业总裁唐沐、阿里影业首席运营官邓康明、华谊兄弟首席执行官叶宁、企鹅影业CEO孙忠怀、百度糯米影业总经理徐勇明、华策影视集团总裁赵依芳等23位业界大佬轮番上阵,围绕VR、IP、资本、在线票务以及社会责任五个主题,共同探讨互联网之于中国电影市场变革的深远影响。

电影巨头如何布局VR产业

光线传媒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王长田:

VR在中国是个新事物,每个人都在摸索,说实话我们并不知道VR未来会给我们带来什么,但我们现在能做的事是为它的最终到来进行各种各样的探索,为之做好前期准备。光线在几年前就投资了VR公司,在VR的基础技术里面,VR实时缝合技术在国际上处于比较领先的地位。同时也在VR的编解码、压缩、存储、分发等领域投资了一些国际上比较领先的公司。未来VR能够改变整个内容产业,光线想做的就是通过技术软件,来促进内容生产。

合一集团高级副总裁、阿里数娱总经理李捷:

VR是比电影业泡沫更大的行业,但在泡沫中充满了希望。VR作为下一代的计算平台,我们称之为多屏合一的另外一块屏,从PC到移动、到电影屏、到电视屏,最后到VR这块屏,这是未来的发展趋势。

合一集团今年4月份已经正式被阿里巴巴全资收购,现在是阿里巴巴旗下数字娱乐的重要平台。在阿里巴巴集团内部大概有三四个不同的团队做VR的尝试。我们还不清楚VR未来在中国真正的突破口和机会在哪里,所以我们的策略叫做赛道多投。一个VR赛道,从硬件、播放器、内容的供应、后期、拍摄技术等多个方面,有不同的团队在做不同的尝试。

与传统的视频行业不同,VR行业的挑战在于资金的密集性以及技术的先进性缺一不可,必须在商业和技术上找到非常好的结合点。关于VR的商业模式,我认为VR从诞生的第一天起就不应该是免费的,因为VR提供了完全与众不同的体验。

小米影业总裁、小米路由器、小米探索实验室(VR)总经理唐沐:

VR是由硬件、硬件之上的软件系统,以及软件系统之上的内容三部分组成的,三者缺一不可。小米擅长的领域在于硬件和软件系统,在内容上则会与其他企业进行充分合作。目前小米有2.2亿块手机屏幕、1500万块电视屏幕,VR将会变成小米的第三块屏幕。

VR内容的好坏是关键。用户只会对真正的好内容感兴趣,而不是某种新鲜的视觉刺激。我认为评价VR内容好坏的标准就是能不能打动人心,以致于成为一个好的内容流传下来。

万达文化集团副总裁、万达院线股份有限公司董事、总裁曾茂军:

驱动电影行业发展的三大因素,首先是内容,其次是技术,第三是会员。这三大因素当中,内容和技术都与VR关系密切。VR要想真正落地,必须要靠消费,因此我们更加关注VR的技术和内容怎样与场景消费相结合。

中国的消费经历了几个发展阶段,十几年前进入体验式消费阶段,现在开始进入场景消费时代。在场景消费时代,过去两类非常好的行业——零售和餐饮,都在大幅滑坡。而VR有可能对场景消费产生重大改变。

目前万达正在尝试寻找全球最新的VR技术与电影相结合。一是用VR技术做电影推广;二是尝试将VR落地。我同样认为,VR不是免费的午餐,所以我们从第一天就将VR定位为消费的,万达的VR体验票价大约为50元,略高于中国电影平均票价。

苏宁文创副总裁、聚力传媒总裁米昕:

通过VR技术特别是相关的体感技术,完全可以逼真模拟现实的消费。既然VR是短时长消费,需要精良的制作内容去互动,因此我们非常看好线下的业态,这实际上是2B的业务。

在2C业务方面,目前VR还只是在做尝试。直播应该是个不错的选择,比如搏击之类的体育互动中,VR的震撼力相当不错,但目前仍然只是一些比较肤浅的尝试。未来如果VR能够成为一种普及型的终端设备,对于聚力传媒这样的流媒体播放平台来说,将是我们平台业务的延续。

爱奇艺副总裁李岩松:

过去两年,爱奇艺在VR内容、设备以及更核心的商业模型和结构方面都做了大量研究和探讨。现在市场上有大量的VR游戏和短视频,是由爱奇艺合作提供的。

一个重要的问题是,现在真正的VR商业模式其实并不在电影院,包括万达在内,VR只是电影院内的一个单独的体验店,还不是电影院售票体系的一部分,因为还没有非常清晰的付费商业模式。观众愿意为多长时长的什么样的内容买单?付费内容是线上的还是线下的?商业模型问题是未来两年内大家要探讨研究的关键。

我相信在很短的时间内,不会超过一年,会有非常好的商业模型出来。只有商业模式在2B、2C、线上、线下整体搭建完成之后,VR才能真正地在中国市场存活下去。

数字王国行政总裁及执行董事谢安:

VR在国内的未来一定是以视频网站为主。因为电影行业可能需要很长的时间寻找商业模式,而视频行业是不需要的,视频网站会员已经有了一定规模,有非常成熟的商业模式,包括不付费和付费。举例来讲,不付费的VR内容就是糖水视频(是传统技术派摄影师讽刺“新新人类”作品的一种称谓,比较典型的说法是“视觉感受良好,心理感受平淡”),如果要看高端VR内容就要付费,这样就会形成漂亮的商业模式。

如何打造IP产业链

华视娱乐投资集团股份有限公司CEO王琛:

华视的IP布局非常宽泛,无论是典型的流行小说《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还是经典文学《平凡的世界》,厚重题材的《激荡30年》,甚至完全来自互联网的IP《斗罗大陆》《龙族》等等,华视都有涉足。

华视对于IP布局并不简单求大,而在于求好,也就是说IP要有正确的价值观、宏大的世界观、良好的粉丝基础,以及强烈的可看性和稀缺性。

华谊兄弟传媒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兼华谊兄弟电影有限公司CEO叶宁:

当下的IP热是个很好的现象,每个IP背后都代表着一个强大的消费群体。但是来自于文学、游戏的IP如何转变为电影?这一定是要经历一个再创作的过程,并非所有热门游戏IP和网络IP都可以顺理成章地变成电影IP。

电影故事的表达形式与文学的结构、游戏的结构有非常大的差别。如果是一个特别宏大的IP,还要平衡电影呈现的可能性,从某一个人物、某一个视线叙事的角度形成一个剧本,还要平衡预算等等很多东西,这是一个艰辛的过程,也是中国电影工业化面临的巨大挑战。

所以在热议IP的时候,我们还是要回归电影创作本身。这是一个硬功夫,需要我们沉下心来,掌握它的技法和逻辑所在,然后才会有可能出现中国电影的超级IP。

合一集团副总裁、合一影业总裁刘开珞:

网络视频平台能够给很多创作新人、年轻人提供内容和个人成长的空间,他们的作品经过网友的观看、点击,会自动筛选形成一些有价值的内容。作为优酷土豆旗下的电影公司,我们的一个主要工作就是从中寻找适合改编成电影的内容。

我们将一个IP搬上大银幕时需要做出很多取舍,除了对故事本身的考量,还要考虑视觉的东西。我觉得最核心还是在于情感的表达。无论哪一种艺术形态借鉴过来的,IP也好、品牌内容也好,都需要把核心的情感价值保留才有机会改编成好的电影。

腾讯公司副总裁、企鹅影业CEO孙忠怀:

无论是腾讯影业还是企鹅影业,我们对于电影还只能算是门外汉,到目前为止我们还没有在市场上特别成功的作品。依托我们的游戏、文学题材所做的新项目,很多筹备和开发工作也都是交给我们的合作伙伴公司去做,比如华谊等等,真正自己操盘的并不多。这样的策略相对保守,让我们不至于承担太大的风险。当然不亲自下水,永远不能学会游泳。腾讯也在考虑今年或者明年是不是真的跳下水去。

一个好的网络文学作品背后总有一个庞大的读者群,是比较好的起步点,但对于电影最终的成败,可能连10%的影响力都没有,所以我不觉得一个大IP或者特别畅销的小说就必然成功。

阿里影业执行董事兼首席执行官张强:

今天大家做电影最大的困惑是原创的、优质的东西太少了,远远供不应求。IP打开了另外一个渠道,通过零门槛的网络平台,通过市场淘汰机制,最后涌现出了一些优秀的、畅销的网络作品。特别是在今天,传统文学与网络文学之间几乎没有界限,网络只是一种表现方式而已。

但是网络文学改编电影也存在一些问题。一是大量的IP是改编不了的,三观有问题。二是网络文学的写作方式是想到哪写到哪,动辄几百万字,结构方式、思维方式跟电影完全不一样,因此很多网络文学注定改编不成电影。

中国资本竞相出海

对全球电影格局的影响

阿里影业首席运营官邓康明:

全球化是阿里影业的一个前进方向。作为互联网出身的新兵,阿里希望不断引进国外优秀人才、导演、制片人以及前沿技术,讲述中国的故事。一方面用先进技术改善中国电影工业的制作水平,同时引进优秀制片人帮助本土电影人才成长和发展。

博纳影业集团发行公司总经理刘歌:

中国资本进军好莱坞,对我们来说是迈出了一大步,但对于全球电影界只是很小的一步。我们的最终目的不是为了投资他们的电影和引进作品,而是运用我们的投资把他们最先进的技术、思维、电影的世界观以及主流价值观都引进到中国,用美国电影的技术、人才、设备等为中国电影走向世界做深层次的布局。

万达文化产业集团高级总裁助理、万达影视传媒有限公司总经理赵方:

大家看到的万达资本出海方式好像一路是买买买,其实背后有着我们自己的逻辑和策略。我们的目的是扎扎实实地学习做电影,从最开始的选择剧本、选择项目,到怎样搭班子、做拍摄计划和预算,一直到最后的宣传、发行,我们试图全程参与好莱坞电影制作的过程。

百度糯米影业发行总经理李阳:

中国资本怎样走向海外?我认为有两个关键词:一个是学习,一个是生态。如果降低风险,肯定要建立一个比较强大的掌控电影生态的能力。不管是让海外的人才或者资源更深入的走进来,还是把中国自己的核心竞争力借助国外力量走向全球去,我觉得这两个关键词都非常重要。

复星高科技集团(上海)有限公司影视娱乐事业部董事总经理黄竞彦:

美国工业化的电影制作体系一定要从源头控制,也就是说如果你在融资环节、在剧本撰写环节、在找制片人、演员、导演环节没有一定的话语权和控制力,要做到我们想要的中美电影的学习交流,是有一定难度的。我们在海外的布局实际上是希望为下一代、为今后5到10年,打造一个有特色的产业平台,帮助未来一代年轻人直接和美国对话。

在线票务平台的未来发展空间

淘票票副总裁万里:

淘票票作为一个互联网票务平台跟同行一样,一开始从票务入手切入到这个行业。另外一个角度,淘票票同时又是一个内容输出平台,在此平台上我们有数据,通过这些数据沉淀可以更好地服务于整个娱乐行业上下游。

百度糯米影业发行总经理李阳:

作为一家在线票务网站,如果我们只把自己当做卖票的,恐怕发展空间就很小了。我们要做的是电影产业的“水电煤”,从根本上说就是要抓住我们的最大优势——用户和海量粉丝。我们与爱奇艺的合作,就是要将爱奇艺的用户高娱乐属性与百度糯米的高交易属性融合,达成双方共赢。

猫眼文化运营副总裁康利:

在整个泛娱乐行业中,用户不仅在消费内容,也全程参与了内容传播的全过程,有评论,有转发,甚至还有二次创作等等,这些手段在互联网的大背景下变得非常丰富。我们注意到用户参与的过程其实产生了数据和价值,通过数据的沉淀可以把整个产业链打通,通过一些数据更好地服务产业的上下游。

“互联网+电影”的产业转型升级之路以及社会责任

华策影视集团总裁、创始人、董事赵依芳:

我们是影视产业的服务员,任务就是为大家服务。我特别期待的一个状态就是大家都会尊重这个行业的商业、科技,以及人才的发展规律。

猫眼文化CEO郑志昊:

服务产业占整个GDP大概70%,其中一半将会落到泛娱乐和体验经济上,尤其是以互联网+电影为主。再从整个产业链的角度来看,电影本身是艺术,技术只是赋予它的翅膀。艺术乘以技术,资本对接市场,人才对接土壤,这才是我们乐见的。

咪咕视讯科技有限公司CEO王斌:

未来四五年之内,IP网络发展的速度会更快。但是大家要注意的是不管任何时候一定是内容为王,因为我们所有人上网的目的一定是看内容。

阿里影业首席运营官邓康明:

中国电影人承载着很大的社会责任。今天主流观影人群基本上是85、90后,他们中的一些人现在只知道钢铁侠、蜘蛛侠,只知道去买大白、小黄,这一点是我很担心的。因为影视是一个民族传承文化的有效载体和手段,从社会责任的角度来讲,我希望我们的优秀导演们跟国际电影人合作,一块告诉中国观众除了老外的钢铁侠和可乐,我们民族还有类似孙悟空、炎黄等很多好东西。

作者:黄柏雪 王琳

电影产业发展互联网论文 篇3:

我国电影产业发展目前面临的问题与对策分析

摘要:我国的电影产业发展迅速,坐享全球第二大电影市场的声誉,但是因为我国电影市场发展的不成熟与不完善,存在影片成本投入畸形、产业链垂直垄断、融资渠道有限、票房泡沫、资本炒作等问题。通过借鉴美国好莱坞和印度宝莱坞电影产业发展的一些成功经验,提出了基于我国国情的电影产业发展对策。

关键词:中国电影产业;存在问题;发展对策

一、我国电影产业发展现状

(一)我国电影市场全球增长最快

根据广电总局官网公布的数据,我国电影市场票房从2002年的不到10亿元增长到2016年的457亿元,观影人次从2002年的不足7000万上涨到2016年的超过13亿人次,电影银幕数量从2002年的1845块增加到2017年的4.1万块,银幕数量已经超过美國成为世界第一,已连续数年成为全球第二大电影市场,有专家预测在2020年代我国将超过美国成为全球第一大电影市场。例如《摔跤吧!爸爸》的北美票房收入为1200万美金,约合8100万人民币,然而在我国突破了10亿人民币的票房。可见我国电影市场的巨大潜力。电影市场不仅是我国高速增长的行业之一,也是全球电影产业增长最快的市场,年复合增长约46%左右。虽然年电影票房457亿人民币的收入不到格力电器营业收入的一半,是一个小体量行业,但是目前处于空前繁荣的时期,吸引了大量的人才及资本。

(二)我国电影产业竞争力不强

在我国的电影市场上,国产片上映数量远超进口片,但是进口片的票房贡献率只稍逊于国产片。以2016年为例,全国共上映国产电影476部,总票房约为267亿,占比约为585。进口电影上映90部,其中分账片39部,批片51部,总票房约为190亿,占比约为42%。虽然国产片的电影数量是进口片的5倍多。但是票房收入并未占有优势。

单银幕产出指标体现了影院和观众之间的供求关系。根据广电总局官网公布的数据,我国的银幕数截至目前已经有41179块,超过了美国电影协会统计的美国银幕数40759块,成为全球第一,且银幕数一直在增长中。我国的电影总票房也是逐年上升。特别是2015年的增幅巨大。但是2016年的单银幕票房却从139万元每块跌至111万元每块,下跌幅度超过20%,竞争力大幅下降。反观美国,2016年的单银幕产出为27.97万美元每块。相比于2015年的27.23万美元每块还略有上升。对比中美两组单银幕产出的数据,美国电影市场的银幕供应量与需求大致匹配,但我国银幕数量的增长显然已经远远超过了实际需求。

(三)我国电影在海外表现不佳

我国每年引进外国电影的票房收入远超我国电影在海外的票房收入,我国电影的难以“走出去”一直是电影产业的“痛”,“走出去”的能力十分薄弱,海外市场认可度不高。主要体现在我国电影的出口市场单一,集中在东南亚、日本、法国、美国、韩国等;其次是影片的类型也很单一,海外市场对中国电影的主要印象是功夫片,许多国内精良制作的文艺片、喜剧片等基本没有海外市场。近年来我国电影贸易逆差持续增加,每年在我国上映的国外电影数量仅占全国上映电影的20%一30%,票房收入却占据了我国国内电影票房总收入的405左右。2012年的电影贸易逆差为77.37亿元,2016年上升至152.24亿元。

二、我国电影产业存在的问题分析

(一)我国电影拍摄成本投入存在演员片酬过高的问题

我国电影的成本主要是演员片酬,因为当前投资人、导演、电影公司关注的焦点是当红明星,认为最热门的明星是票房的保证。图2显示我国电影成本构成一半以上是演员成本,15%的市场费用,15%的融资成本,真正用在电影的日常制作、特效和场景搭建的费用只有20%左右。如2017年8月上映的《三生三世十里桃花》首日票房拿下1.75亿,但豆瓣评分却低至4.2分,观众评价影片质量低下。首日影片票房火爆的主要原因是热门电影IP及当红影星带来的效应,而不是因为电影作品质量上佳。因此在我国电影市场上出现一种怪象,一部电影只要有大IP和当红影星便可保证票房,而至于影片的质量则是次要的。所以抢夺当红影星导致一部分明星的片酬成为我国电影最大的负担,明星片酬在一部影视作品中占比50%以上的情况在我国屡见不鲜,是电影市场最大的一个获益者和泡沫所在。相比较于美国、日本、韩国等影视行业,如此高的片酬比例却几乎不可能,日本最大牌的明星片酬占比也不超30%。

(二)我国电影行业产业链处于垂直垄断状态

我国电影产业链基本是依循“制作+发行+放映(院线+影院)”的垂直一体化路径,以及附带产业链相关的后产品开发、植入广告、版权交易等行业。随着电影市场崛起以及产业稚嫩带来的丛林化,大公司全面参与到产业链上、中、下游,资本市场成熟以及对新兴产业的热情也鼓励了这一趋势。电影公司要么是从制作、发行进入院线,如华谊兄弟传媒股份有限公司;要么是从相反的方向发展,如万达院线,先建设影院,再进行电影的制作发行。从而形成了我国的大电影公司如华谊、万达等都有自己的制片公司、发行公司、院线等。以大连万达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为例,该公司于2004年开始涉足电影产业,从建设电影院线起家。截止2016年底,公司拥有影院401家,其中国内影院348家,国外影院53家,公司拥有3564块银幕,其中国内3127块,境外437块,是我国拥有最多影院的公司,亦是排名全球前列的电影院线。伴随着资本的扩张,万达逐渐进入电影的制作和发行。2017年4月万达院线更名为万达电影,成为一家大型的贳通产业链上下游的电影公司。虽然电影产业的垄断已成事实,我国也早在2008年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反垄断法》,但是目前未有相应的措施制约电影产业的产业链垄断发展。这势必会带来一系列后果,如电影产业成为少数公司和少数行业人的地盘,抑制了行业的创作活力及多元化,有可能使百花齐放的艺术盛况成为不可能。

(三)我国电影产业的融资方式有待完善

电影产业属于资本密集型产业,一般制作一部大电影须有高额的资本投入。我国电影产业的融资方式主要有以下四种。一是以股本融资为主,由投资者出资制作电影,并由这种以独立投资者和联合投资者作为电影制作提供资金的主要渠道,不仅使投资者承担更多的风险,而且使电影很难兼容艺术性与商业性,造成我国电影业的“恶性循环”。二是依赖国家电影相关基金资助,如国家电影专项基金、新青年导演计划、电影投资论坛、影视互济资金、国家的专款补助资金等,但享受资助资金的电影质量往往不佳,使得基金资助成为某些国有影视单位的“救济金”,未达成资助的有效性。三是股市成为电影产业资本聚本的主要场所,诸多影视公司通过门槛低的”新三板“上市,据Wind数据统计,2016年以来,电影娱乐类上市公司被誉为收购“主力”。由于我国影视公司股市资本操作模式尚不成熟,也存在较大的潜在风险。四是版权质押银行贷款,由银行向影片提供融资,如《金陵十三钗》曾获民生银行1.5亿元贷款;《龙门飞甲》曾获北京银行1亿元“打包”贷款,虽然有一些银行贷款的成功案例,但从银行获得电影贷款的门槛非常高,且大都以房產抵押为主、以版权质押为辅的担保方式。

(四)我国电影产业的票房存在很大泡沫

当下我国电影观众的购票渠道主要依赖线上方式,使用如微票、猫眼等方式线上购票,这使得我国的票务市场聚集度变得越来越大,随着它的聚集度的扩大以后,被操控的可能性也就大量地增加。第一个票房泡沫是随着线上电子购票方式而出现的“票补”方式造成的,票补是指BAT三大互联网巨头的在线票务市场公开竞争使用的“价格战”策略,一般而言电影的发行方和影院商定的最低电影票价在30元到40元之间,但是电子购票平台的电影票价低至9.9元,而在计算票房时,电影票价仍按30到40元计算,所以票补市场成为了我国票房当中非常隐秘而庞大的部分。第二个票房泡沫是午夜包场,又称“幽灵场”,即电影院在午夜密集地排放一部电影,并没有电影观众观看,但是能够产生几十万的票房,例如《港囧》、《叶问3》等影片在上映后的前几日票方表现都非常不错,但被观众和媒体质疑安排“幽灵场”取得虚假票房,“幽灵票房”事件对电影及电影产业都造成了非常不良的影响。

(五)电影产业的资本炒作问题

随着创业版上市门槛的降低,越来越多的影视公司争取上市。而影视公司在过去两年里成为我国资本市场被炒作最大的题材之一。例如光线、华谊兄弟等影视公司的市值在过去两年中曾经达到过500亿至600亿人民币左右。即一家公司的市值相当于整个行业营业收入的总和,这其中存在具大的资产泡沫。电影产业成立以来,欧美电影公司是很少上市的,这是由于电影票房受市场波动非常大,电影本质上是一个非标品,无法持续保持票房的号召力。因此电影公司在全球资本市场上并不是一个很好的标的物。即使上市,电影公司的市盈率也非常低,如在香港上市的电影公司的市盈率约为10倍左右、但在过去两年中,内地上市的一些影视公司的市盈率曾达到过100多倍。上市影视公司以各种各样的题材进行炒作,在股市获得资本,由此导致影视行业存在被收购标的是空壳公司或被收购标的高估值问题,诸多此类资本运作的问题让影视行业存在巨大的潜在风险,不利于产业健康有序发展。

三、我国电影产业发展的对策分析

(一)调整电影拍摄投入比倒。制作高水准的电影

以印度宝莱坞电影《摔跤吧!爸爸》为例,该片2017年在全球上映的票房刷新了印度电影票房新纪录,而这部电影的投资费用构成当中,日常制作费占到了30%,特效占15%-20%,场景搭建占15%,利息和融资成本10%,市场费用5%,演员成本只占15%-20%,其演员成本还不到我国电影的一半。

参考外国电影制作的投入,不管是好莱坞还是宝莱坞的电影制作,演员的片酬都不是投入最多的,对于我国当红影视明星高片酬的怪象,应从整个行业健康发展的角度,减少这一怪现象,拍摄更多质量上佳、口碑与票房俱佳的作品。比如2017年8月份上映的《战狼2》,是典型的口碑与票房俱佳的代表作品,截至8月22号票房已突破50亿元,不一定要花费巨额的成本在演员片酬一样能拍出观众认可票房高的作品。

(二)避免产业链垄断及大资本聚集问题,维护电影市场秩序

1920年代,美国好莱坞电影在经历了兴盛的发展期后,大电影公司聚集了资源并形成行业垄断,如派拉蒙、米高梅、华纳兄弟、环球等八大公司不但控制了好莱坞的电影的生产,同时拥有整个北美院线80%的播出厅,占到北美80%的票房。1949年,美国通过了《派拉蒙法案》,强制规定以派拉蒙电影公司为代表的大电影公司在电影行业中只能专注于产业链中的某一环。自此在好莱坞有了一条制作、发行与院线彼此分立的原则。《派拉蒙法案》让更多独立的制作公司和经纪公司得以产生,使得美国的电影产业得以百花齐放和繁荣发展。而今,依托于成熟的反不正当竞争法和反垄断法,再加上美国FCC(美国联邦通讯委员会)的监督管理,美国已经在影视行业反垄断方面做得很完善。

我国目前电影产业垄断的趋势已经让很多电影人不安,并呼吁监管部门改变这种现状,尤其是在我国没有具体的相关法案,也没有建立起成熟的电影市场的背景下,电影行业真的需要一部《派拉蒙法案》。否则大公司既控制了资本、又控制了明星、院线,我国电影行业真正具有独立精神、小成本的中小电影公司无法得到发展。这不仅是维护市场公平竞争的责任,也是为我国电影产业更健康地成长护航。

(三)丰富融资渠道,提高资本选投电影的质量

好莱坞电影具有享誉世界的名声,每年都能制作出票房口碑俱佳的大片,需要雄厚的资本投入。因此,好莱坞也形成了一套成熟的电影资本融资体系,其主要的融资方式有以下几种:一是拼盘投资,即由一家银行或投资公司建立起一支电影基金,从私人或机构投资者募资:二是中间层融资,即在还款义务没有按期完成的情形下,借贷者有权利将债务转换为股份,它的还款时间在优先债务之后;三是股份融资,投资者按其投入资金在整个拼盘中的比例占据相应的股份及相应利润;四是预售融资,即通过对发行权、音像出版权等权利的预售合同质押进行融资。美国的资本利用专业人士投资电影行业。形成工业化和职业化的系统。

虽然我国电影制片领域的融资能力在近几年来得到了明显提高,融资渠道增多,包括电影产业自有资金、银行资金、专项电影基金、公开发行股票、私募基金等。但是能多方融资成功的影片仍属少数,例如从PE(私募股权)基金及银行手中融到资的片方寥寥无几。主要是考虑到电影投资的回报率问题,因此一定程度上可借鉴好莱坞的融资模式降低投资方风险,我国很多资本缺乏对电影行业的了解,电影投资人更要学习或借鉴这些途径选择高质量的电影进行投资。

(四)扩展多元利润获取渠道,降低票房收益的权重,保障电影援资收益

好莱坞电影的巨额资金投入,大都是通过多元回收机制实现降低投资风险的,所谓多元回收机制包括两个维度:一是围绕电影本身的发行;二是基于电影的衍生品开发。好莱坞票房收入一般只占一部电影全部收入的1/3,其余2/3的收入来自电视等版权和后电影产品的收益等,如屯影的发行利用“扩窗发行”模式,即电影沿着不同的影院、音像、电视、新媒体以及海外市场等窗口依次发行,让位居前列的窗口可以享受一定的独占期;电影的衍生品开发包括电影版权拥有者授权某一领域的商家生产的基于电影主题元素的商品,以及后电影产品的DVD、在线视频下载及音乐、主题歌等产品的开发。

我国电影的收益渠道主要是来自电影的票房分账,这种较为单一的资本回收渠道也增加了目前大多数电影投资机构的风险。应借鉴好莱坞电影收益多元回收机,结合我国市场实际,利用新媒体营销方式和大数据的挖掘,扩展电影的收益回收渠道。例如随着网络视频网站及手机应用程序的发展,网络成为我国电影的另一主要播放渠道,虽然付费点播的发行模式在我国市场仍未成熟,但已经在发展完善中,电影的网络版权已经逐渐成为除影院收入之外的第二大资金回收渠道。

作者:罗艳

上一篇:小学美术与民族艺术论文下一篇:化刺参养殖技术分析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