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员队伍情况分析

2022-07-13

第一篇:人员队伍情况分析

我县宗教教职人员队伍建设情况及存在的问题与对策1

汉阴县宗教教职人员队伍建设情况

及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民族宗教无小事”。宗教事务作为统战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与民族大团结、社会大和谐息息相关,对促进经济大发展至关重要。一般的说,做宗教工作就是做人的工作,就是做教职人员和信教群众的工作。在当今世界政治、经济、文化、思想意识呈多元化发展趋势的时代背景下,我们党高屋建瓴地提出了“以人为本、和谐相融、科学发展”等先进理念。如何紧抓“人”这一关键要素,切实加强宗教界教职人员队伍建设,逐步建立和谐社会建设所需要的宗教正常秩序,是新形势对宗教事务管理提出的新要求、新内容。科学发展宗教事务,需要理论的探讨和实践的深入。根据安民宗发[2011]31号文件要求,汉阴县统战部联合县民族宗教事务局,采取实地考察、听取汇报、交流座谈、走访调查等方式,就全县宗教教职人员队伍建设展开了广泛深入调研。

一、基本情况

全县主要有道教、伊斯兰教和天主教三种宗教派别,并分别都成立了各自的协会。现有经政府批准正式登记的寺、教堂4处,其中道教2处,天主教1处,伊斯兰教1处,信教群众11091人。全县现有教职人员9人,其中,道教教职人员5人,伊斯兰教教职人员1人,天主教教职人员3人,年龄结构、文化程度呈偏高

1 和偏低两极分化趋势。据统计:50岁以上的占

%,30岁以下的占

%,高中文化(含高中)以上占

%,初中文化(含初中)以下占

%。

二、主要做法

近年来,我县认真贯彻国务院《宗教事务条例》和《陕西省宗教事务条例》,从思想教育、制度完善、作用发挥入手,在宗教教职人员队伍建设方面做了大量工作。一是狠抓正面宣传。把马克思主义民族观、宗教观和党的民族、宗教政策作为宣传教育重点,利用电视、报纸、网站等媒体,采取在宗教场所悬挂标语,办专题办报,制作展板等方式进行多角度、多层面广泛宣传,重点加强宗教教职人员《宗教事务条例》等宗教法规政策、党的民族宗教路线、县域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大好形势的教育,增前宗教教职人员队伍的大局意识和民族团结意识,营造良好健康的宗教社会氛围。二是狠抓教育培训。举办宗教政策和法律法规培训会,使广大教职人员做到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制度,维护法律尊严,维护人民利益,维护民族团结,维护社会和谐;在宗教界开展“八荣八耻”、“爱国爱教”、“三个代表”、“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等教育活动,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利益观和人生观;奥运会、国庆阅兵、世园会、油菜花节等特殊时期、节庆,结合西藏、新疆发生的打砸抢事件,组织教职人员开展抵御境外宗教渗透宣传教育工作,让他们认清国内外“分裂势力”的真正面目。三是狠抓制度管理。指导宗教团体建立健全人员、

2 财务、会计、治安、卫生防疫、消防安全等场所规章制度,重点解决场所人事安排用人唯亲、教职人员文化层次低、财务管理混乱等问题。四是狠抓排忧解困。组织宗教界参与社会慈善事业,在2008年南方重大雪灾、四川汶川5.12特大地震和2010年玉树重大地震灾害过程中,全县宗教界人士踊跃献爱心,累计向灾区捐款

元,各宗教场所充分利用礼拜、庙会等方式举行了盛大的为灾民、为国运昌盛祈福活动,祈祷人类和平安康。关注教职人员就医难、生活压力大的实际困难,帮助他们参加新农合,解决低保,使其充分享受改革发展成果。

三、存在问题

虽然我县在宗教教职人员队伍建设方面有一定成效,但调研过程中,我们也清楚地看到,目前我县教职人员队伍建设中仍然存在着不少急需解决的问题,主要表现在:

一是宗教教职人员素质偏低,宗教信仰有所淡化。虽然这几年各宗教团体都通过各种形式的培训来提高教职人员的文化程度,但从整体看,从经济和社会文化发展的水平看,教职人员的综合素质仍然不高(尤其道教教职人员),还普遍存在文化层次低,自身修养不高等现象。一定的学历文化和道德修养是吸收新鲜事物、理解教义教规、贯彻执行党的宗教政策、适应社会发展的必要条件,而低文化必然给教职人员自身素质的提高,推进教会的民主管理带来不利的影响。随着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宗教又呈现世俗化的特征。虽然宗教的世俗化并

3 不完全是坏事,但过度的世俗化必然会对宗教产生负面的影响。由于受到多姿多彩现代生活的冲击,部分宗教教职人员的思想也在发生微妙变化,受到世俗思想的冲击而宗教信仰出现淡化趋势。一些宗教教职人员名利观念突出,滋长了一定的享乐主义、拜金主义,从而注重追求个人世俗利益,不能摆正自己的位臵,脱离了信教群众。一些宗教教职人员自身的教规戒律松弛,威信与威严感缺失。宗教信仰淡化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教职人员在信教群众中的威信,影响着教会的自身形象。

二是宗教教职人员年龄老化,思想观念落后。教职人员年事高,想干事、会干事、能干事的人少,缺乏开拓创新精神,是我县宗教场所的又一实际情况。教会管理 “家长制”现象普遍,内部争权夺利、拉帮结派,谁当家谁说了算,有的甚至视寺庙为“家庙”。人才选拔使用上,论资排辈,能上而不能下,严重挫伤了年轻有为教职人员的主观能动性。一些场所负责人观念陈旧,固步自封,对世俗生活自发抵触,过着足不出户的生活。他们把主要精力用于主持宗教活动或处理日常工作,很少参与社会活动,当然也说不上在适应社会主义社会新形势下对宗教教义教规进行改革。由于缺乏吸收新鲜事物的勇气,加上理解教义教规、贯彻执行党的宗教政策以及适应社会发展的能力有限,所以许多宗教场所尽管香火兴旺,但在弘扬宗教文化、传经颂德方面依然没有创新,严重阻碍了先进宗教文化的传播交流和对外交往。

三是宗教教职人员管理缺乏科学性,工作机制不完善。目前,

4 我县宗教教职人员队伍建设在三个环节上还没有形成一整套行之有效的日常工作机制。一是在教职人员队伍建设规划上缺乏目标和责任制。在调查中,不少人认为选拔培养教职人员缺少刚性,做到哪里算哪里。即使有了目标,在表述上也比较模糊,落实上乏力,操作性不强。同时,碍于“政教分离”层面上的考虑,对道观寺庙及场所负责人的任职考核,没有具体内容,没有形成一级抓一级的责任机制。二是教职人员“出入口”缺少畅通机制。首先是入口不畅,不能广泛择优,缺乏不拘一格荐人才、选人才机制。其次是出口不畅,由于缺乏竞争和考核评价机制,一些表现平平的教职人员没有及时退下来,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教职人员整体功能的发挥。三是教育培养上缺乏多层次多渠道机制。培训内容上,创新不力,没有完全做到与时俱进;培训投入上,捉襟见肘,教职人员不能经常受教育;实践锻炼上,不能根据教职人员的经历、专长及发展趋势来合理设计培养渠道。这样,导致培养和锻炼效果不明显。由于我县宗教教职人员队伍长期处于自发成长状态,加上普遍存在人员偏少、年龄偏大、文化偏低的弱点,因而施教能力十分有限。与此同时,大部分信教群众对宗教教义的理性认识不足,其信仰基本处于低级迷信状态,他们很难从中辨别真伪,去其糟粕,吸取精华。为此,以全面提升教职人员综合素质为切入点,有计划有组织地培养教职人员,切实规范宗教活动监督管理,是团结、教育、引导宗教界人士与社会主义相适应的首要任务。

5 四是农村宗教基础薄弱,教职人员履职环境不优。农村宗教工作缺少“抓手”,乡镇基层干部对党的宗教政策缺乏正确全面的理解,存在思想认识上的误区。一提到宗教,一些社会人包括一些党政干部就会很自然地说:那是宗教部门和宗教团体的事情。这种说法是片面的。持这种观点的人,面虽不大,但从一个侧面反映出我们以往的宗教工作宣传力度还不够,人们的宗教事务管理意识不强。他们有的视教职人员和信教群众为迷信愚昧,与其保持距离,“敬而远之”;有的片面理解信仰自由是公民的权利,对属地宗教活动,不敢大胆管理,主动宣传,主动介入,而是放任自由;有的将行政命令带入宗教工作中,用衙门习气对待教职人员、处理宗教事务,不但交不了“新朋友”,还疏远了“老朋友”,弱化了党的群众基础。认识、管理上的缺失,导致农村私设聚会点、乱建寺庙、自封传道人、借宗教大搞迷信活动等宗教非法活动严重。

四、解决对策

宗教事务管理离不开一支高素质的教职人员队伍。随着和谐、团结、发展理念更加深入人心,时代赋予了宗教教职人员在维护社会稳定、凝心聚力、支持有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等方面更为丰富更加神圣的职责。当前,必须把宗教教职人员队伍建设放在宗教工作的突出位臵,大力实施人才战略,不断加强思想建设、道风建设,努力建设一支“政治过硬、品德高尚、乐善好施、群众信赖、开拓进取”的教职人员队伍。

(一)科学规划。规划是工作的先导,要想教职人员队伍科学有序地开展,必须从规划入手,明确工作目标。

1、总量调足。我县现有信教群众11091人,经政府批准正式登记的道观、教堂4处,总结这些年我们推进宗教事务管理的基本经验,教职人员的配备应和信教群众形成合理的比例,达到教职人员和信教群众的比例适调。因此,我们要采取有力措施加大教职人员的培养力度,特别是要加大教职人员后备人才的培养力度,力争合理科学配臵宗教教职人员。

2、结构调优。当务之急是要立足于现实需要,切实抓好教职人员的结构性调整充实。教职人员队伍要以35-45岁的为主体, 35岁以下的教职人员不少于30%,其中30岁以下的不少于10%。教职人员队伍文化层次、学识结构要进一步完善。县级教职人员一般应具有初中以上学历,要注意发现和挑选一些政治上靠得住、学识上有造诣、品德上能服众的年轻优秀教职人员作为骨干力量,让其担当重任。

(二)合理培训。在实际工作中,我们要针对目前培养工作存在的不足,探索建立科学有效的培养途径,全方位、多渠道地开展教职人员的培养工作。

1、创新培训方式。我们认为,在培训的方式上要不断改进,广开渠道,注重各种方式的结合。一要注重短期集中培训班。调查中,许多教职人员认为自己的知识不够用,面临着知识更新的问题。因此要有计划地让教职人员每间隔半年或一年进行

7 一次专门集中培训。二要注重专业学习培训。我县教职人员队伍中,高学历人才稀缺,因而采取脱产或进行长期业务知识培训等形式显得非常必要。三要注重自学。理论业务培训在时间上安排比较困难,自学是教职人员最有效最可行的办法。对不同层次的教职人员要有针对性地规定学习内容,列出必读书目,提出明确要求,做到三年一个目标,一年一个计划。

2、丰富培训内容。积极探索和研究新时期教职人员培养的指导思想、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大力强化培训内容的全面性和系统性。不仅要坚持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而且要结合教职人员的特点,综合培训全面提高。一是要积极稳妥地开展政治理论和业务知识培训,提高政治素养和学识水平。二是要加大对市场经济、宗教事务管理、文化科学技术、法律法规知识和行政管理、组织协调等方面理论和知识的培训,不断更新知识层次。三是要注重改进工作方式和思维方法。不断更新思想观念和思维方式,提高业务水平,加强工作创新的能力,以适应与时俱进的形势发展的需要。四是要加强实践锻炼,提高管理能力和水平。

3、把握培训重点。首先是对教职人员进行系统的政策法规教育,主要包括《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外国人宗教活动管理规定》、《宗教活动场所管理条例》及《陕西省宗教事务条例》等;其次是进行爱国主义、社会主义教育,包括国情教育、近代史教育、民族团结和祖国统一教育以及国际国内形势教育;三是进行道德教育,培养宗教人士严于律己,品德高尚的道德情操;

8 四是进行宗教学识教育,主要包括《释经与讲道》、《三自与神学思想建设》、《解经》,引导教职人员面向现实,为经济建设服务;五是进行教会管理能力教育,重点涉及《教会管理》、《财务知识》等方面,加强民主管理和民主理财;六是进行抵制异端邪说和抵制境外渗透教育,利用“法轮功”等邪教组织和境外宗教对我渗透给人民群众生产、生活、身心健康带来危害的犯罪事实进行教育。

(三)规范管理。管理是生命,管理出效益。要想稳步推进教职人员队伍建设,必须解放思想,更新观念,逐步建立“优胜劣汰、动态管理”的工作机制。

我们认为,对教职人员实行动态管理,下阶段要建立和完善三种制度。一要建立教职人员信息即时反馈制度。县民宗局在教职管理上要加强协调与沟通,定期分析研究教职人员队伍建设情况,及时全面地了解、掌握教职人员思想动态、意愿诉求、学习培训和工作情况。二是建立健全谈话和重大事项报告制度。根据属地管理的原则,同级党委(党组)领导原则上每年要与教职人员至少谈话一次,了解其基本情况,及时做好思想政治工作;发现缺点和不足,要及时进行帮助、教育。要把重大事项报告制度延伸到教职人员队伍建设工作中来,抓好落实。三是健全教职人员信息档案管理制度。教职人员档案工作必须要摆脱传统的、落后的工作模式,走信息化、网络化、自动化发展的路子。要使用规范的微机管理软件,逐步建立健全教职人员信息库,把所有

9 教职人员信息都纳入网络管理,实现教职人员日常管理工作的办公自动化。

(四)强化服务。我县教职人员队伍建设存在的问题与不足,其原因是复杂多样的,有的是一因一果,有的是多因一果,有的则是互为因果。我们认为,这当中既有教职人员自身的因素的影响,又有机制方面的制约,同时还有党政干部思想认识不足、服务管理缺位的原因。为此,让党政干部走出“与己无关”思想误区,切实创优服务管理显得十分重要。

1、齐抓共管要建机制。基层党政干部有效管理宗教事务,注重教职人员队伍建设,有助于形成朴实、崇尚科学、信教而不迷信的文明乡风,反之就会损害乡风文明。一要明确责任。实行宗教工作目标管理责任制,县宗教部门与各乡镇签订责任状,各乡镇与村委(居委会)签订责任状,把宗教工作纳入干部考核内容,层层落实,奖罚到位;建立健全宗教工作网络,进一步完善宗教工作三级网络两级责任制,全面加强依法对农村宗教事务的管理。二要提高认识和能力。加大宣传,举办专题培训,让广大基层干部充分理解党的宗教政策,了解宗教的自身规律及基本知识,掌握正确处理宗教问题的本领。三要明晰“抓手”。教职人员队伍建设及宗教事务管理到底抓什么,怎么抓,工作思路必须清晰。制定新农村建设规划时,要统筹兼顾宗教事务管理;要及时、准确掌握辖区宗教组织、活动场所、活动内容、教职人员和信教群众基本信息等情况,对正常宗教活动做到主动介入、

10 科学引导,对非法宗教活动,做到及时监控;要主动与宗教团体联系,研究制定具体、科学、操作性强的管理方案,切实用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武装教职人员和信教群众。四是严格奖惩。竞争出战斗力,激励出成绩。对各级领导干部要严格考核考评,视工作业绩实行严惩重奖,避免干好干坏一个样的现象发生。

2、抓作用发挥要出实招。宗教工作是群众工作,而且是特殊的群众工作,我们认为要坚持科学的观点和方法对待宗教,力争最大限度地发挥教职人员的作用。一是维护教职人员和信教群众的合法权益,正确处理好“五方面”关系。即处理好执行政策和依法管理的关系,做到政策手段和法律手段并行,执行政策和依法管理并重;处理好保护与管理的关系,依法保护公民宗教信仰自由权利,做到保护合法,制止非法,打击犯罪,抵御渗透;处理好依法办事与妥善做好教职人员工作的关系,既要严格执法,又始终不要忘记争取、团结、教育教职人员;处理好知法、讲法和守法、执法的关系,做到既不能失职不作为,又不能越权乱作为;处理好事前积极预防和事后妥善处臵的关系,要坚持维护和谐稳定这个大局,做到怨气宜解不宜结,事态宜疏不宜堵,群众宜散不宜聚,情绪宜顺不宜激。二是善于同宗教界人士交朋友。要主动与宗教教职人员多接触,多沟通,多交朋友。涉及宗教问题的决策时,要注意听取他们的意见,进行沟通和协商,尽量取得共识。对有些宗教界人士出现的思想认识问题,要及时掌握,坦诚交换意见,并帮助解决。三是强化宗教团体的桥梁作

11 用。宗教团体是党和政府密切联系教职人员的主渠道。在加大宗教团体培塑力度基础上,要通过宗教团体影响和教育教职人员,让他们不要把自己混同于普通老百姓,而应严于律己,宽以待人,发扬关爱人群、服务社会的优良传统,组织开展好扶贫济困、救助社会弱势群体等公益事业。四是让教职人员在实践中锻炼成长。要适当安排一些教职人员担任人大代表,并为他们对宗教开展视察、检查活动提供方便。认真办理他们提出的提案、意见和建议,发挥宗教界代表人士在参政议政、民主监督中的积极作用,发挥宗教界在“建设和谐社会,培育文明风尚,注重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中的积极作用。

3、抓扶助关怀要解燃眉。关心关爱宗教教职人员,切实解决他们工作和生活中实际困难,是党和政府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不断改善民生的题中应有之义,也是贯彻落实宗教信仰自由政策的重要体现。通过调查,我们认为当前主要应抓好以下几方面工作。一是重视一些宗教场所年久失修,房屋安全隐患大的问题。要多渠道筹集资金,帮助他们进行危房修缮和实施较为紧要的改扩建工程,营造舒适、安全的工作和生活环境。二是注重排查调处各类矛盾纠纷。在调查中,我们发现寺观教堂与周边村民之间矛盾纠纷错综复杂,时有发生。对此,我们要坚持预防为主的方针,将创建和谐寺观教堂等活动的普法宣传现场搬到纠纷发生地,以增强广大村民和教职人员守法意识和明辨是非能力,从源头上减少矛盾纠纷的发生。同时,要严格按

12 照属地管理和“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定期排查,并实行分级调处,小纠纷由宗教团体和寺管会调处,一般矛盾纠纷由乡镇统战委员调处,疑难纠纷由县委统战部、县民族宗教局出面调处;对于涉及多个部门或久调未决的矛盾纠纷,由县委统战部协调,各有关部门实行联席会议进行联合调处,制定调处方案,确保调处成功。三是妥善解决宗教教职人员的社会保障问题,使他们病有所医、老有所养。首先要依法做好认定工作,采集和备案所有宗教教职人员的信息;其次要将符合条件的宗教教职人员纳入城乡最低生活保障和农村五保供养范围,做到应保尽保;第三要做好宗教教职人员参加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或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工作,符合条件的还可享受医疗救助;第四要视情支持宗教教职人员参加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

第二篇:医务人员出诊情况分析评价

2016年第一季度门诊医师出诊情况分析评价

一. 我院门诊医师出诊每月由各科室排班后将排班本上报门诊 部,由挂号室、导医台、专家门诊就诊一览表及门诊大厅电子屏滚动播出医师出诊情况。并要求医务人员在完成本岗位工作后能主动指导患者进入下一步诊疗环节。

二. 为确保门诊出诊医务人员按时上班,门诊部每天上班前必须在门诊就诊区域巡查。其次,挂号室、导医人员如发现未按时出诊的科室,及时上报门诊部。由门诊部通知所在科室主任安排出诊人员。以确保门诊患者及时就诊。

三. 门诊医务人员如有特殊情况不能按时出诊或无法出诊的情况下,参照医务人员无法出诊替代制度执行,以确保科室人员不缺岗,保障医疗工作有序进行。

四. 门诊设立导医台,由导诊人员随时为就诊患者提供咨询服务,如遇年迈者或无自理能力的患者,有导诊人员送到所就诊科室并帮助完成辅助检查、交费、取药等就诊流程。

五. 为不断完善门诊服务及时发现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更好的改进医疗质量,制定出门诊满意度调查表,从1月份开始由导医台发放,并由导诊人员每月统计结果,由门诊部根据病人满意度调查情况反馈给所在科室及分管院长,以作为绩效考评依据。 存在问题:

通过对门诊医务人员出诊情况的分析、检查各门诊就诊病人登记本及门诊挂号室情况的对比, 1. 个别科室大夫存在上班晚点现象, 2. 门诊病人就诊时分不清专业,时有乱号现象。 整改措施:

1、门诊部所在科室依据管理方案给予相应处罚。

2、增加导诊人员随时给予就诊指导,以持续改进出诊服务。

3、继续强化医师出诊和替代制度的学习。

2016

年4月6日

第三篇:企业退休人员居住分布情况调查与分析

一、调查统计的目的本次调查统计是我国建立养老保险制度以来首次对企业退休人员居住分布情况进行全面摸底,对于掌握企业退休人员居住分布情况,确定社会化管理服务工作的重点、难点群体,加强分类指导,制定具体的检查评估标准,更有效地推动工作,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二、调查统计的指标与时点我们按照管理体制和居住地分布情况,设计了以下调查统计指标:(1)省级直管企业和地方企业。省级直管管理是指由省、自治区、直辖市社保经办机构直接管理养老保险关系的企业;地方企业指由副省级、地市级或县级城市社保经办机构管理养老保险关系的企业。(2)本地居住人员。本地居住人员是指退休之后仍在社会保险关系所在地居住的企业退休人员。包括在地级以上城市城区居住人员,在县镇城区(县级市、区的城区)居住人员,在城区外(农村和山区)零散居住人员,在城区外企业集中生活区居住人员。(3)异地居住人员。异地居住人员是指退休之后离开社会保险关系所在地到其他地方居住的企业退休人员。包括省内异地居住人员(本省范围内跨统筹地区居住人员),跨省异地居住人员,定居调查统计的时点为XX年底数。

三、调查统计的结果(1)全国基本情况XX年底,全国共有企业退休人员3282.5万人,其中本地居住人员3074.2万人,异地居住人员208.3万人。本地居住人员中,在地级以上城区居住人数为1884.9万人(其中,企业集中生活区469.1万人),在县镇城区居住人数为750.2万人(其中,企业集中生活区174.0万人),在城区外企业集中生活区居住人数为203.9万人,在农村和山区零散居住人数为235.2万人。异地居住人员中,省内异地居住人数为115.8万人。跨省异地居住人数为89.4万人,定居港、澳、台及国外人数为3.2万人。(2)省(区、市)直管企业基本情况XX年底,省级直管企业共有退休人员589.1万人。其中,本地居住人员509.2万人,异地居住人员79.9万人。本地居住人员中,在地级以上城区居住人数为289.8万人(其中,企业集中生活区150.5万人),在县镇城区居住人数为121.7万人(其中,企业集中生活区59.4万人),在城区外企业集中生活区居住人数为72.5万人,农村和山区零散居住人数为25.2万人。异地居住人员中,省内异地居住人数为43.8万人,跨省异地居住人数为35.8万人,定居港、澳、台及国外人数为0.3万人。(3)地方企业基本情况XX年底,地方企业共有退休人员2693.4万人.其中,本地居住人员2564.9万人,异地居住人员128.5万人。本地居住人员中,在地级以上城区居住人数为1595.1万人(其中,企业集中生活区318.6万人),在县镇城区居住人数为628.5万人(其中,企业集中生活区114.6万人),在城区外企业集中生活区居住人数为131.4万人,农村和山区零散居住人数为209.9万人。异地居住人员中,省内异地居住人数为72.0万人,跨省异地居住人数为53.6万人,定居港、澳、台及国外人数为2.9万人。

四、相关分析:难点群体调查统计表明有四类群体是推进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服务难点群体。--省直管企业和地方企业在农村和山区零散的本地居住人员(以下简称第一类群体)。这一群体共有235.2万人,占全部企业退休人数的7.2%,绝对数量虽然不多、但分布很广,且居住地没有街道社区等管理服务机构,经办机构也没有精力管理这个较为分散的群体。--省直管企业和地方企业在省内异地和跨省异地居住人员(以下简称第二类群体),共有205.1万人,占全国企业退休人数的6.2%,目前,多数地区对本地居住人员社会化管理服务已经制定或正在制定规范的实施办法,但如何实现省内异地和跨省异地居住人员的管理服务仍是推动工作的难点。--省级直管企业中,未在企业集中生活区的本地居住人员,不包括农村和山区零散居住人员(以下简称第三类群体)。共有201.6万人,占全国企业退休人数的6.1%,社会保险关系由省级经办机构进行管理,虽然在居住地域上来讲可以纳入社会化管理服务,但地方政府难以承受实行管理服务所带来的经费压力。对这类人员,虽然已经确定属地化管理原则,但在具体落实中估计难度比较大。--定居港、澳、台及国外的共有3.2万人(以下简称第四类群体),占全国企业退休人数的0.1%。这部分人不用列入我们开展社会化管理服务的范围之内。以上四类人员共计有645.1万人,占全部企业退休人员的19.7%,其中前三类群体属于缺乏社会化管理服务条件或困难较大的工作对象,在工作部署上可以向后放一放,因此这三类人群又可称为较难覆盖群体。[1]

第四篇:行政执法人员渎职犯罪的情况分析及防范对策

行政执法人员渎职犯罪的情况分析

及防范对策

行政执法人员渎职犯罪的情况分析及防范对策

在质量技术监督局讲课稿

渎职犯罪已成为一个十分严重的社会问题。它的泛滥成灾,危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妨碍国家机关职权效能的正常发挥,严重败坏党和政府在公众中的形象,并引发一系列的社会矛盾和问题。而行政执法人员担负着国家的法律、法规执行者的角色;代表政府机关行使管理社会的责任。行政执法人员正确地履行其职责,对于正常的社会管理活动是十分有益的,它不仅能提高国家机器的运转效率,而且还能极大提高政府在群众中的威信,提升国家

机关的信誉和形象。相反,行政执法人员如果滥用职权、玩忽职守、徇私舞弊,则不但妨碍了国家机关的正常管理秩序,严重的还会使国家、集体和人民利益遭受重大损失。所以对行政执法人员的渎职犯罪应引起重视。因此,在打击和惩治的同时,如何在源头上解决或减少渎职犯罪问题,成为一个重要课题,极具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行政执法中暴露的普遍问题

行政执法是行政机关及其他行政主体为执行有关法律法规,依照法定职权针对特定的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作出的影响其权利和义务的行为。其中行政处罚是国家行政管理中常见的行政执法行为之一,被广泛运用于行政执法领域。它一方面是维护行政权威不可缺少的手段和工具,另一方面又是一种侵害性很大的具体行政行为,且因留有充分的自由裁量权,如不约束容易被滥用。近年来从行政执法的情况看,主要暴露出以下一些问题:

1、摆不正法与情的位置,办人情案、关系案多。行政执法人员不是生活在真空中,而是和一般人一样有着各种各样的社会关系和人际关系,尤其是当他们作为行政执法人员身份在处理具体违章、违规、违法个案时,亲朋好友、同学邻居等各种人际关系千方百计托请过来,甚至有时是各级领导直接、间接的打招呼。在“哥们义气”、“人情难却”、“领导关照”的理由下,往往容易把握不住自己而“放一码”,造成重过轻罚,轻过不罚,甚至让应受刑事追究的人逃避法律制裁。如陈玉林杨小飞徇私枉法案.

2、经不起诱惑见利忘法。行政执法涉及的面很广,行政执法人员同社会上不同层次的人打交道,其中有小本经营的个体户,也不乏资金雄厚的大老板。有的执法人员在金钱诱惑下利用行政执法自由裁量权的空间,在处理经济违法案件中见利忘法随意扩大或缩小事实,以致收受贿赂导致职务犯罪。如顾小明案。

3、滥用行政处罚权谋求部门私利。无论集体或个人,违了法就要接受行政处罚,一旦涉嫌犯罪就必须移交司法机关追究刑事责任。这连普通百姓都知道的道理,却被一些行政执法机关打折扣变成了“以罚代刑”。这一点,2001年7月国务院310号令颁布的《行政执法机关移送涉嫌犯罪案件的规定》中早就明确。 然而,国务院令在一些地区执行得并不理想。在一些地方,违法犯罪行为之所以猖獗,一些犯罪分子之所以气焰嚣张,都与执法不严、“以罚代刑”不无关系。由于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是法律赋予行政执法机关的一项重要权力,被基层行政执法机关在执法中广泛运用。不可否认,行政处罚背后具有可观的经济利益,一些行政机关或行政执法人员在小团体和个人利益的驱动下,出于不正当的考虑,容易利用自由裁量权的空间,滥用行政处罚权,对行政相对人的轻过施以重罚、严罚。使得一些行政相对人为了自身的利益和行政执法人员交

朋友,请客送礼,吃喝玩乐,奉为“座上宾”。今年四川南充技监局以稽查分局局长,队长为首5人明知他人非法收购生产销售病死猪而以罚代刑以徇私舞弊不移交刑事案件罪被捕

4、执法随意,裁量不公。在市场经济大潮中,经营者经营理念、管理手段和竞争能力的差别,可以使经营状况的好坏、获得的利润相差很大。一些民营或私人企业由于管理混乱,运作不规范,往往违规违法较多,但又对行政处罚不认帐。碰到这种情况,有的行政执法人员在查处时,对一个罚则档次内就高还是就低不看具体违规违法事实、程度,而是看他经营状况的好坏或者看“人头”。对经营状况好的或老实人、好讲话的人就以上限为标准多罚点,经营状况差的或刁蛮的、不好讲话的人就以下限为标准少罚点。可见行政处罚的随意性较大而导致裁量不公。

二、行政执法人员渎职犯罪的原因:

对行政执法中暴露的问题,既有个人思想认识、意志品德、执法理念等方面的因素,也有在执法环境和条件上亦存在不足,初步分析有以下几点:

1、从主观上讲是这些行政执法机关的干部思想上执法为民的“公仆”意识淡簿,受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思想的侵蚀和影响。尤其是一些年轻人,刚参加工作,社会经验少,自制力不强,进入国家行政执法机关后,认为手中有权,就有些忘乎所以。同时,他们又不注重世界观的改造,不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一味追求“虚荣”和“金钱”,很容易就被别有用心的坏人利用。

2、行政执法人员的执法行为,缺少有效的监督。这主要表现在二个方面。一是由于行政机关的执法程序不够透明,加之个别干部、个别岗位的权力过于集中,造成了罚与不罚、罚多罚少全有一人说了算。二是由于行政机关的领导监督不力,造成个别执法者为所欲为。在办案实践中,我们发现正是这些发案

单位的疏于内部控制,才造成了某些不该发生的渎职案件的发生。

3、行政处罚的宽严幅度及弹性过大。现代行政执法管理的复杂多样性要求法规对行政相对人的过错或违法行为尽量作出具体的细则规定,这对执法者和行政相对人都是有利的,但目前法律还有不完善之处.这是我们行政处罚法规中的一大弊端,由于我们过去对行政处罚法条文科学性的研究不够,造成许多条款的规定不够严密。比如在税收、工商等法规中都有“罚款50元至5000元”、“罚款一倍至五倍”等类似条款。这就给哪些别有用心的渎职犯罪分子有了可以以权谋私的伸缩余地。

4、行政执法与政府职能间的矛盾。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改善投资环境加大招商引资及发展经济是地方政府的首要任务。外来开发商到区域内“筑巢”,经商的根本目的是要赚钱,在创业或经营过程中,往往有部份工商业者在资质、环保、卫生、质量、经营范围、手段等

方面不符合要求或不守规矩,甚至违规违法。按照处罚规定,依法行政是对执法人员的基本要求,但在具体操作上如何把握尺寸比较难,执法力度大了会影响区域内的招商引资,执法力度不到位甚至不罚有悖职业精神和公正执法。因此服务经济大局为重还是依法行政为本形成矛盾。如安徽劣奶奶事件瀑光后,我省仓南泰顺嵊州对技监局人员因监管不力立案5人(泰为正副局长)

5、机构编制不统一,影响执法人员思想。近几年随着政府机构改革,撤并后的一些职能部门编制发生变化,人员有的列入公务员编制,有的属事业单位编制,也有的参照公务员管理,但不享受公务员待遇。编制上的不统一带来经济待遇的差别,直接影响执法人员的工作积极性,思想情绪波动大,由此也间接影响公正执法。我县情况看至少有近半执法部门的执法人员属于事业编制,且执法素质参差不齐,直接影响着执法的质量。

6、某些领导干部法制观念不强,或多或少干扰行政执法。由于行政执法的对象基本上不会涉及刑事犯罪,行政执法者和行政相对人的法律地位也是平等的。因而在查处行政违规违法案件中,领导干部出面为行政相对方求情、打招呼的也不在少数。种种请托、关照到了承办人那里,能不给点面子吗?俗话说“不看僧面看佛面”,虽然自由裁量权有空间,当然就低不就高,能不罚就不罚,既给了领导面子又不违法。行政执法中人治大于法治的现象仍未完全杜绝。

7、渎职即犯法”的观念未深入人心 。一些领导干部、国家机关工作人员严重渎职,他们的顶头上司却理直气壮地到处走动说情。据说,顶头上司不去说情,还会被本单位、本部门的干部群众看作“没有人情味”“不爱护干部”。对于纪检、监察和检察部门的调查,不少地方和部门百般隐瞒,极不配合。渎职不算犯罪,法律上没有这样的规定,可在官场上却有这样的“约定俗成”。要不然,

为什么阜阳市的某工商所副所长在接到劣质奶粉的举报后,却敢于听之任之?甚至在当事人向他们出示了劣质奶粉检测报告的情况下,仍然置之不理,直到吃出了那么多“大头娃娃”,以至吃出了人命呢? 保护人权被写入了新宪法,但生活中哪些现象才算是侵犯了人权,非专业人士恐怕很难说得清楚。按照国家行政学院教授吴江的说法,官员的玩忽职守和渎职造成的对公民人身权利、民主权利和财产权利的侵犯,是对人权的严重侵犯.

三、 行政执法人员渎职侵权犯罪的防范对策:

如何预防职务犯罪,我们认为要克服一个认识,做到一个具有,五个坚持。

克服一个认识是:不贪污不受贿就不能犯罪的模糊认识。在工作中超越职权处理其无权决定、处理的事项或严重不负责任,不履行或不认真履行自己的管理职责,致使公私财产遭受重大损失或造成人身伤亡的严重后果也是犯罪。

人们对于渎职犯罪存在哪些认识误区呢:其一,哪怕损失再大,“钱不进个人腰包不犯罪”;其二,“为公不犯罪”,甚至美其名曰“好心办坏事”;其三,“失误在所难免”,造成重大损失是“交学费”;其四,“法不责众”;其五,“集体研究无责任”或者“领导决定无责任”。

一个具有:即具有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避免在工作中由于不认真履行职责而犯罪。

五个坚持:一要坚持职业道德教育,“物必自腐后生虫”职务犯罪案件的发生,首先执法人员本身价值观念的质变。一个执法人员要想实施贪污、贿赂、徇私舞弊等犯罪任何看似严密的监督的机制和严惩措施都是苍白无力的。因此,每个单位都要根据自己实际情况,对执法人员进行理想信念、职业道德教育,强化执法人的自律意识。自律是最好的自我防腐剂,也是预防渎职犯罪的根本措施,每个执法人员要严于律已,清心寡欲,树立良好的职业道德,勿以善小

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切不可轻小节,而忘乎所以,所谓小洞不堵,大洞受苦,千里之堤,溃于蚁穴。每个人犯罪都是从少到多,从小到大,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因此,我们在执法中,要正确使用自已手中的权力,不越权不失职,树立爱民意识,全心全意为服务对象服务,做依法行政的楷模。

二要坚持法规学习,要坚持所执法及相邻法规的学习,熟悉本行业务,掌握法律法规的基本知识,增强行政执法能力。如技监部门的执法人员不仅要学习产品质量法、安全生产法及有关法规政策,还要学习行政处罚法、其他法规政策及有关刑事法规等,做到执法中不越权。当前正在开展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请务必结合。

三要坚持制度监督。教育不是万能的,预防职务犯罪每个单位、每个行业都有自己的管理特点和规律,要针对本单位或本行业的特点、分析容易滋生腐败的部位和环节,建立健全执法制度,

规范程序,明确责任,加强监督,减少漏洞,并确保落实。如建立执法告知制度、案件内部监督制度、企业抽查人机结合。

四要坚持执法公开。执法标准、程序要公开化。每个单位执法权力都有自己的程序、特点和规律,外部力量很难介入,成为执法权力运作的封闭性,群众很难监督。无数事实证明:职务犯罪最重原因是对权力约束不力,行使权力缺乏公开性和透明度,失去制约权力越大,发生职务犯罪的可能性也就越大。因此,执法部门既要公开裁量标准,将执法标准、程序向社会公开,又要将处罚公开,便于群众监督、防止执法人员权力滥用及失职。

五要坚持联系制度。要与有关部门建立联系制度,请司法部门给予授课,进一步增强执法人员法制观念,使工作人员,知道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与有关部门及当事人建立联系制度,接受社会舆论监督。

通过上述措施,增强执法工作人员的事业心和责任感,减少滥用职权、玩忽职守的动因,在主观上和客观上形成自律机制,遏制和减少职务犯罪的发生,促进廉政建设和依法行政,增强公众对党和政府的信任度,从而促进社会稳定,保障经济发展的顺利进行。

第五篇:在质量技术监督局讲课稿-行政执法人员渎职犯罪的情况分析及防范对策

更多精彩范文点击主页搜索

在质量技术监督局讲课稿-行政执法人员渎职犯罪的

情况分析及防范对策

行政执法人员渎职犯罪的情况分析及防范对策

渎职犯罪已成为一个十分严重的社会问题。它的泛滥成灾,危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妨碍国家机关职权效能的正常发挥,严重败坏党和政府在公众中的形象,并引发一系列的社会矛盾和问题。而行政执法人员担负着国家的法律、法规执行者的角色;代表政府机关行使管理社会的责任。行政执法人员正确地履行其职责,对于正常的社会管理活动是十分有益的,它不仅能提高国家机器的运转效率,而且还能极大提高政府在群众中的威信,提升国家机关的信誉和形象。相反,行政执法人员如果滥用职权、玩忽职守、徇私舞弊,则不但妨碍了国家机关的正常管理秩序,严重的还会使国家、集体和人民利益遭受重大损失。所以对行政执法人员的渎职犯罪应引起重视。因此,在打击和惩治的同时,如何在源头上解决或减少渎职犯罪问题,成为一个重要课题,极具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行政执法中暴露的普遍问题

行政执法是行政机关及其他行政主体为执行有关法律法规,依1

更多精彩范文点击主页搜索

照法定职权针对特定的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作出的影响其权利和义务的行为。其中行政处罚是国家行政管理中常见的行政执法行为之一,被广泛运用于行政执法领域。它一方面是维护行政权威不可缺少的手段和工具,另一方面又是一种侵害性很大的具体行政行为,且因留有充分的自由裁量权,如不约束容易被滥用。近年来从行政执法的情况看,主要暴露出以下一些问题:

1、摆不正法与情的位置,办人情案、关系案多。行政执法人员不是生活在真空中,而是和一般人一样有着各种各样的社会关系和人际关系,尤其是当他们作为行政执法人员身份在处理具体违章、违规、违法个案时,亲朋好友、同学邻居等各种人际关系千方百计托请过来,甚至有时是各级领导直接、间接的打招呼。在“哥们义气”、“人情难却”、“领导关照”的理由下,往往容易把握不住自己而“放一码”,造成重过轻罚,轻过不罚,甚至让应受刑事追究的人逃避法律制裁。如陈玉林杨小飞徇私枉法案.

2、经不起诱惑见利忘法。行政执法涉及的面很广,行政执法人员同社会上不同层次的人打交道,其中有小本经营的个体户,也不乏资金雄厚的大老板。有的执法人员在金钱诱惑下利用行政执法自由裁量权的空间,在处理经济违法案件中见利忘法随意扩大或缩小事实,以致收受贿赂导致职务犯罪。如顾小明案。

3、滥用行政处罚权谋求部门私利。无论集体或个人,违了法2

更多精彩范文点击主页搜索

就要接受行政处罚,一旦涉嫌犯罪就必须移交司法机关追究刑事责任。这连普通百姓都知道的道理,却被一些行政执法机关打折扣变成了“以罚代刑”。这一点,2001年7月国务院310号令颁布的《行政执法机关移送涉嫌犯罪案件的规定》中早就明确。 然而,国务院令在一些地区执行得并不理想。在一些地方,违法犯罪行为之所以猖獗,一些犯罪分子之所以气焰嚣张,都与执法不严、“以罚代刑”不无关系。由于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是法律赋予行政执法机关的一项重要权力,被基层行政执法机关在执法中广泛运用。不可否认,行政处罚背后具有可观的经济利益,一些行政机关或行政执法人员在小团体和个人利益的驱动下,出于不正当的考虑,容易利用自由裁量权的空间,滥用行政处罚权,对行政相对人的轻过施以重罚、严罚。使得一些行政相对人为了自身的利益和行政执法人员交朋友,请客送礼,吃喝玩乐,奉为“座上宾”。今年四川南充技监局以稽查分局局长,队长为首5人明知他人非法收购生产销售病死猪而以罚代刑以徇私舞弊不移交刑事案件罪被捕

4、执法随意,裁量不公。在市场经济大潮中,经营者经营理念、管理手段和竞争能力的差别,可以使经营状况的好坏、获得的利润相差很大。一些民营或私人企业由于管理混乱,运作不规范,往往违规违法较多,但又对行政处罚不认帐。碰到这种情况,有的行政执法人员在查处时,对一个罚则档次内就高还是就低不看具体违规违法事实、程度,而是看他经营状况的好坏或者看“人头”。对经营状况3

更多精彩范文点击主页搜索

好的或老实人、好讲话的人就以上限为标准多罚点,经营状况差的或刁蛮的、不好讲话的人就以下限为标准少罚点。可见行政处罚的随意性较大而导致裁量不公。

二、行政执法人员渎职犯罪的原因:

对行政执法中暴露的问题,既有个人思想认识、意志品德、执法理念等方面的因素,也有在执法环境和条件上亦存在不足,初步分析有以下几点:

1、从主观上讲是这些行政执法机关的干部思想上执法为民的“公仆”意识淡簿,受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思想的侵蚀和影响。尤其是一些年轻人,刚参加工作,社会经验少,自制力不强,进入国家行政执法机关后,认为手中有权,就有些忘乎所以。同时,他们又不注重世界观的改造,不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一味追求“虚荣”和“金钱”,很容易就被别有用心的坏人利用。

2、行政执法人员的执法行为,缺少有效的监督。这主要表现4

更多精彩范文点击主页搜索

在二个方面。一是由于行政机关的执法程序不够透明,加之个别干部、个别岗位的权力过于集中,造成了罚与不罚、罚多罚少全有一人说了算。二是由于行政机关的领导监督不力,造成个别执法者为所欲为。在办案实践中,我们发现正是这些发案单位的疏于内部控制,才造成了某些不该发生的渎职案件的发生。

3、行政处罚的宽严幅度及弹性过大。现代行政执法管理的复杂多样性要求法规对行政相对人的过错或违法行为尽量作出具体的细则规定,这对执法者和行政相对人都是有利的,但目前法律还有不完善之处.这是我们行政处罚法规中的一大弊端,由于我们过去对行政处罚法条文科学性的研究不够,造成许多条款的规定不够严密。比如在税收、工商等法规中都有“罚款50元至5000元”、“罚款一倍至五倍”等类似条款。这就给哪些别有用心的渎职犯罪分子有了可以以权谋私的伸缩余地。

4、行政执法与政府职能间的矛盾。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改善投资环境加大招商引资及发展经济是地方政府的首要任务。外来开发商到区域内“筑巢”,经商的根本目的是要赚钱,在创业或经营过程中,往往有部份工商业者在资质、环保、卫生、质量、经营范围、手段等方面不符合要求或不守规矩,甚至违规违法。按照处罚规定,依法行政是对执法人员的基本要求,但在具体操作上如何把握尺寸比较难,执法力度大了会影响区域内的招商引资,执法力度不到位甚至不罚有5

更多精彩范文点击主页搜索

悖职业精神和公正执法。因此服务经济大局为重还是依法行政为本形成矛盾。如安徽劣奶奶事件瀑光后,我省仓南泰顺嵊州对技监局人员因监管不力立案5人(泰为正副局长)

5、机构编制不统一,影响执法人员思想。近几年随着政府机构改革,撤并后的一些职能部门编制发生变化,人员有的列入公务员编制,有的属事业单位编制,也有的参照公务员管理,但不享受公务员待遇。编制上的不统一带来经济待遇的差别,直接影响执法人员的工作积极性,思想情绪波动大,由此也间接影响公正执法。我县情况看至少有近半执法部门的执法人员属于事业编制,且执法素质参差不齐,直接影响着执法的质量。

6、某些领导干部法制观念不强,或多或少干扰行政执法。由于行政执法的对象基本上不会涉及刑事犯罪,行政执法者和行政相对人的法律地位也是平等的。因而在查处行政违规违法案件中,领导干部出面为行政相对方求情、打招呼的也不在少数。种种请托、关照到了承办人那里,能不给点面子吗?俗话说“不看僧面看佛面”,虽然自由裁量权有空间,当然就低不就高,能不罚就不罚,既给了领导面子又不违法。行政执法中人治大于法治的现象仍未完全杜绝。

7、渎职即犯法”的观念未深入人心 。一些领导干部、国家机关工作人员严重渎职,他们的顶头上司却理直气壮地到处走动说情。据说,顶头上司不去说情,还会被本单位、本部门的干部群众看作“没6

更多精彩范文点击主页搜索

有人情味”“不爱护干部”。对于纪检、监察和检察部门的调查,不少地方和部门百般隐瞒,极不配合。渎职不算犯罪,法律上没有这样的规定,可在官场上却有这样的“约定俗成”。要不然,为什么阜阳市的某工商所副所长在接到劣质奶粉的举报后,却敢于听之任之?甚至在当事人向他们出示了劣质奶粉检测报告的情况下,仍然置之不理,直到吃出了那么多“大头娃娃”,以至吃出了人命呢? 保护人权被写入了新宪法,但生活中哪些现象才算是侵犯了人权,非专业人士恐怕很难说得清楚。按照国家行政学院教授吴江的说法,官员的玩忽职守和渎职造成的对公民人身权利、民主权利和财产权利的侵犯,是对人权的严重侵犯.

三、 行政执法人员渎职侵权犯罪的防范对策:

如何预防职务犯罪,我们认为要克服一个认识,做到一个具有,五个坚持。

克服一个认识是:不贪污不受贿就不能犯罪的模糊认识。在工作中超越职权处理其无权决定、处理的事项或严重不负责任,不履行或不认真履行自己的管理职责,致使公私财产遭受重大损失或造成人身伤亡的严重后果也是犯罪。人们对于渎职犯罪存在哪些认识误区呢:其一,哪怕损失再大,“钱不进个人腰包不犯罪”;其二,“为公不犯罪”,甚至美其名曰“好心办坏事”;其三,“失误在所难免”,造成重大损失是“交学费”;其四,“法不责众”;其五,“集7

更多精彩范文点击主页搜索

体研究无责任”或者“领导决定无责任”。

一个具有:即具有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避免在工作中由于不认真履行职责而犯罪。

五个坚持:一要坚持职业道德教育,“物必自腐后生虫”职务犯罪案件的发生,首先执法人员本身价值观念的质变。一个执法人员要想实施贪污、贿赂、徇私舞弊等犯罪任何看似严密的监督的机制和严惩措施都是苍白无力的。因此,每个单位都要根据自己实际情况,对执法人员进行理想信念、职业道德教育,强化执法人的自律意识。自律是最好的自我防腐剂,也是预防渎职犯罪的根本措施,每个执法人员要严于律已,清心寡欲,树立良好的职业道德,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切不可轻小节,而忘乎所以,所谓小洞不堵,大洞受苦,千里之堤,溃于蚁穴。每个人犯罪都是从少到多,从小到大,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因此,我们在执法中,要正确使用自已手中的权力,不越权不失职,树立爱民意识,全心全意为服务对象服务,做依法行政的楷模。

二要坚持法规学习,要坚持所执法及相邻法规的学习,熟悉本行业务,掌握法律法规的基本知识,增强行政执法能力。如技监部门的执法人员不仅要学习产品质量法、安全生产法及有关法规政策,还8

更多精彩范文点击主页搜索

要学习行政处罚法、其他法规政策及有关刑事法规等,做到执法中不越权。当前正在开展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请务必结合。

三要坚持制度监督。教育不是万能的,预防职务犯罪每个单位、每个行业都有自己的管理特点和规律,要针对本单位或本行业的特点、分析容易滋生腐败的部位和环节,建立健全执法制度,规范程序,明确责任,加强监督,减少漏洞,并确保落实。如建立执法告知制度、案件内部监督制度、企业抽查人机结合。

四要坚持执法公开。执法标准、程序要公开化。每个单位执法权力都有自己的程序、特点和规律,外部力量很难介入,成为执法权力运作的封闭性,群众很难监督。无数事实证明:职务犯罪最重原因是对权力约束不力,行使权力缺乏公开性和透明度,失去制约权力越大,发生职务犯罪的可能性也就越大。因此,执法部门既要公开裁量标准,将执法标准、程序向社会公开,又要将处罚公开,便于群众监督、防止执法人员权力滥用及失职。

五要坚持联系制度。要与有关部门建立联系制度,请司法部门给予授课,进一步增强执法人员法制观念,使工作人员,知道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与有关部门及当事人建立联系制度,接受社会舆论监督。

9

更多精彩范文点击主页搜索

通过上述措施,增强执法工作人员的事业心和责任感,减少滥用职权、玩忽职守的动因,在主观上和客观上形成自律机制,遏制和减少职务犯罪的发生,促进廉政建设和依法行政,增强公众对党和政府的信任度,从而促进社会稳定,保障经济发展的顺利进行。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