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教学论文

2022-05-11

今天小编为大家推荐《高等教育教学论文(精选3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摘要]内蒙古广播电视大学蒙汉双语开放教学虽然与传统蒙汉双语高等教学有区别,但从民族教育的文化内涵建设上来说是一致的。传统蒙汉双语高等教学以课堂为主阵地,蒙汉双语开放教学则以运用现代信息技术的网络教育平台为主阵地。双语开放教学在空间和时间上有着传统课堂教学无法替代的自由度,教学资源具有直观生动、信息量大等优点。

第一篇:高等教育教学论文

论成人高等教育商务英语教学中的西方文化教学

摘 要: 文章指出了成人高等教育商务英语教学课程中开设文化课的必要性和重要意义。在这基础上初步论述了文化课上应该教授的文化学内容。包括非言语交际文化和概念文化等。文章也探讨了文化任务型教学的教学层次和步骤:先从各种文化现象入手;接着使用各种案例来说明文化对商业的作用;最后探讨从哲学的层面去理解文化现象。

关键词: 成人高等教育 商务英语教学 西方文化教学

自从中国实行改革开放政策以来,商务英语一跃成为了各大全日制高校的热门专业,受到许多优秀学生的追捧。随着全球化进程的进一步推进,商务英语专业的重要性将与日俱增。与全日制高校的商务英语专业同步发展的是成人高等教育中的商务英语专业。目前,许多高校的成人教育都设置了商务英语专业,并建立了独立的商务英语专业课程体系。与商务英语专业的课程设置改革齐头并进,成人高等教育中的商务英语教学经历着不断的变革,从早期的商务语境下的词汇教学已经发展到现在以交际教学法为中心的全方位教学。笔者对部分高校的成人高等教育中的商务英语课程进行了调查,发现均没有开设独立的文化课程。笔者也对已有的商务英语课程进行了调查(如商务英语阅读),发现很少有涉及到文化领域的课文。也就是说成人高等教育商务英语教学中的文化教学是缺失的。在当今全球化加剧推进的背景下,在全日制高校商务英语教学由语言交际向文化交际转变的趋势下,成人高等教育中的商务英语教学也必须与时具进,意味着也要从语言交际教学向文化交际教学转变。

1.成人高等教育商务英语教学的文化教学现状

成人高等教育商务英语专业学生的文化现状及对文化的需要和期待决定了在多大程度上需要开设文化教学。为了突出大学成人高等教育中的商务英语教学中文化教学的必要性和重要性,笔者作了两项调查。调查一中,笔者设计了10道关于文化的选择题用来考察学生的文化知识和能力。其结果由以下图表显示。

第二项调查是调查成人教育商务英语专业学生对文化教学的必要性和可行性方面的意见,结果绝大多数的学生都赞成开设文化学课程。

从两项调查可以看出,成人高等教育的商务英语专业学生的文化基础薄弱。学生不能理解主要西方国家的一些文化现象。尤其是把西方国家的文化进行对比、比较的时候,学生更加束手无侧。学生也不知道如何利用文化知识帮助自己成功地进行跨文化交际或者商务谈判。正因为如此,学生对文化知识的渴求还是比较强烈的。他们也希望能够开设文化课程并用这些文化知识来指导商务实践。

2.文化教学内容

假如开设文化教学课程是必需的话,那么文化课的教学应该围绕着什么展开呢?笔者认为文化课教学内容的选材必须与商务结合,并能够帮助学生成功地进行跨文化交际。以下将围绕着成人高等教育商务英语教学的文化课内容进行探讨。

2.1知识文化和交际文化

关于跨文化交际中的文化差异,大部分学者把文化划分为两类:知识文化和交际文化。这种划分的根据是文化在交际过程中的作用。如果文化知识是两种文化的有效交流所必需的,就称作交际文化。否则就是知识文化。知识文化指的是某种文化的具体的言语或非言语的知识,它不会阻碍文化间的交流。知识文化跟语言有关,主要指的是表达或者行为的基本概念和意义。而交际文化指的是直接影响到不同文化的人们交流的知识。交际文化关注的是某种表达或者行为的文化意义,缺乏交际文化会导致交际中的误解,所以交际文化是商务英语教学的重点。

2.2交际文化的内容

交际文化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语言和实用交际文化、非言语交际文化和概念交际文化。具体来说,语言和实用交际文化涉及问候、祝愿、感谢和道歉等;非言语交际文化包括肢体语言和副语言等;概念文化包括宗教和价值观等。商务英语教学应该重视非言语交际文化和概念文化教学。

2.2.1非言语交际文化

非言语交流是人类交流的重要组成部分。赵爱国指出65%的信息是通过非言语交际的方式尤其是肢体语言传达的,而只有35%的信息才是通过言语传达(赵爱国:204)。[1]非言语的交流方式通常都是无意识的,但却表达出人们的真实情感。Mehrabian指出93%的有效信息都是通过非言语传达的(Mehrabian:51-52)。[2]当一个人的语言跟他/她的非言语表达相冲突时,我们倾向于相信他/她的非言语表达。

在商务交际中,非言语信息尤为重要。因为在商务背景下,人们倾向于敏感。由于一方对于另一方来说是陌生的,所以商务交际中,双方非常注重观察对方的非言语表达,希望能从中了解对方的内心状态。贾指出,非言语交际研究应该包括空间价值、姿势、身体接触、外表、眼神接触等。

2.2.2概念文化(文化的深层结构)

概念文化具有暗含性的特点并对某种文化的人产生深远的影响。所有的文化行为都可以从文化的深层结构中找到它的根源。概念文化的构成要素指的是那些能够从深层次上并持续地影响信仰某种文化的人的东西,如宗教、价值观和时空观等。

2.2.2.1宗教

Nanda指出,“宗教探讨的是生与死,宇宙的起源,社会和种族的起源,人和群体的关系以及人和自然的关系等”(1994:349)。[3]宗教不仅影响到人的精神及心理需求,而且给我们指明了文化的社会性。以下我们用基督教和伊斯兰教作为例子说明宗教如何影响商业行为。

(1)基督教

首先,基督教徒相信有组织的礼拜。基督教的自我观是相互联系的自我。这种宗教管可以解释美国人喜欢归属于某个群体。他们更为公开地表达自己的情感。西方人的为人处世方式都可以从基督教中找到根源。再者,耶稣扮演环游世界的救世主的角色,这也可以用来解释为什么美国人喜欢扮演世界警察的角色。

(2)伊斯兰教

伊斯兰教影响着阿拉伯世界的所有生活。可兰经渗透到法律体制、社会体制、人们普通生活的方方面面。Esler指出,“伊斯兰传统导致了一个膨大的宗教律法体制、宗教道德、社会行为、商业及婚姻关系”(1992:257)。[4]所以要理解阿拉伯世界的商业行为就必须了解伊斯兰教。

总之,宗教对一个国家的影响是深远而全面的,同时也必然影响到其商业价值观和商业行为。所以,宗教这一类深层次文化结构必须贯穿到教学当中。

2.2.2.2价值体系

文化价值观的划分的根据是不同的主流文化的文化模式。由于我们都接受由于各种社会因素造成的原因,不同文化的个体差异性很大。从这个意义上说,文化价值观对人的行为的影响力最大。虽然社会在变,文化都在变,但是文化的深层结构是抵制变化的。文化系统有多个方面:Kluckhohn和Strodtbeck的时间导向、人性导向、行为导向和社会导向;Hall的高语境和低语境交际;Hofstede的个人主义和集体主义、男人气质和女人气质等。在这里,笔者举例说明Hofstede的个人主义和集体主义;男人气质和女人气质的价值观如何影响商业观念和商业实践。

(1)个人主义和集体主义价值观对商业思维的影响

个人主义和集体主义探讨的是社会个体的相互依赖程度。个人主义者偏向于喜欢较松的社会框架。在崇尚个人主义的文化中,社会普遍鼓励竞争,以及人们更多地依赖自己的观念和思想作出判断。这种文化强调个人推动力、个人成就和个人决策。Hofstede的研究结果表明,美国、加拿大、英国、澳大利亚、新西兰等国家倾向于个人主义。相反,集体主义的特点是有严格区分群体的僵硬的体制。“我们大家”的意识比较浓厚。集体主义者认为身份是基于社会系统。个人决定于社会机制和机构。崇尚集体主义文化的国家有中国、日本、韩国等。概括地说,个人主义和集体主义这种文化价值观往往能影响到某种文化里的人们的商业思维,如商业问题和困难的解决办法、商业人际关系的建立、企业的管理模式和体制、商业成就的认可、商业动机和推动力等。

(2)男人气质和女人气质对商业的影响

男人气质文化指的是很大程度上社会的主导价值观是以男人为导向的。日本、墨西哥等国的文化属于男性气质文化。在这样的社会里,男性占主导地位。男性占据了话语权和决策权。来自男性气质文化为导向的国家的商人是任务型和目标型的商人,他们比较直接和高效。而以女性气质文化为导向的国家强调体贴、关爱和修养,来自这种文化的商人比较保守并且重视合作伙伴之间的关系,因此,在谈判前跟他们建立好关系是必要的。

3.从文化现象到案例学习再到文化深层结构的渐进式教学

文化教学必须从熟悉和解释各种文化现象开始。教师应根据学生实际需要选取与商业有关的各种文化现象并把它们介绍给学生。在这一阶段教师需要学生理解各主要国家的文化差异。教师也需要将文化跟商业联系起来并让学生理解文化是如何对商业起作用的。为避免教学枯燥无味,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各种多媒体,如电影、电视、广告、互联网等。如教师可以将世界不同国家的麦当劳文化进行对比,解释麦当劳文化所带来的文化同化现象,然后解释本土文化对美国麦当劳文化本土化的作用。最后是文化的杂交与融合现象。

经过一段时间给学生介绍和解释各种文化现象之后,教师可以再进一步:商业案例分析。具体做法是:教师给学生提供一些成功的商业案例,给他们展示“文化”对商业所产生的重要作用。如教师可以列举一些跨国企业在全球范围内经营的成功经验,证明对各国文化的理解正确与否决定了公司的成败。

无论是各种文化现象也好,案例分析也好,教师要完成的最后一步必须是理论化。也就是要从深度上挖掘文化现象背后的实质。比如,教师在讲解尊重文化多样化(cultural diversity)及反对文化民族中心主义(cultural ethnocentricity)这一话题里,应引导学生追溯中心主义在西方文化里的由来。教师可以把学生带回到柏拉图的中心说(Logocentrism),并详细讲解两千多年来这种中心文化根源对欧美等国文学文化的影响。再进一步解释商业文化如何受中心主义的影响。在理解了文化中心主义的由来之后,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如何打破这种本质主义和中心主义,提倡文化多样化和平等性。这时,为了把文化多样化和文化平等上升到理论的高度,教师可以引入语言学的解构主义(Deconstruction)和后结构主义思想(Post-structuralism)来解释打破中心主义的必要性。

文化教学经过这三个步骤之后,学生可以从中了解和熟悉了各种文化现象,以及这种文化现象对商业实践的重要作用;同时也可以从案例中得知在实际实践中如何利用对文化的正确理解来创造商业成就;更重要的是学生也能够从深层次、从文化学和哲学的角度理解各种文化现象。

4.结语

文章一开始就通过一定的调查研究,用证据证明了成人大学教育商务英语教学课程中开设文化课的必要性和重要意义。接着,文章初步论述了文化课上应该教授的文化学内容。包括非言语交际文化和概念文化等。最后,文章指出了文化任务型教学的教学层次和步骤:先从各种文化现象入手;接着使用各种案例来说明文化对商业的作用;最后探讨从哲学的层面去理解文化现象。

参考文献:

[1]赵爱国.应用语言文化学概论.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3.

[2]Mehrabian,A.Communicationwithout Words.Psychology Today,1968,2:51-52.

[3]Nanda,S.Cultural Anthropology.5th Edition.Belmont,CA:Wadsworth,1994.

[4]Esler,A.The Human Venture,2ndEdition.Englewood Cliffs,NJ:Prentice-Hall,1992.

作者:徐稳根

第二篇:高等教育蒙汉双语开放教学与普通教学的对比

[摘 要] 内蒙古广播电视大学蒙汉双语开放教学虽然与传统蒙汉双语高等教学有区别,但从民族教育的文化内涵建设上来说是一致的。传统蒙汉双语高等教学以课堂为主阵地,蒙汉双语开放教学则以运用现代信息技术的网络教育平台为主阵地。双语开放教学在空间和时间上有着传统课堂教学无法替代的自由度,教学资源具有直观生动、信息量大等优点。但传统双语课堂教学有着网络平台无法替代的直面互动、情感交流及现场身教的优势。

[关键词] 蒙汉双语开放教学;双语普通高等教学;对比;启示

蒙汉双语教学是内蒙古民族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蒙汉双语教学质量直接影响着整个自治区民族教育的发展水平。内蒙古广播电视大学在办学原则、教学安排、授课用语规定、学习资源建设、升学和学费待遇等方面,探索出一整套适合民族普通高等教育的办法,有效促进了蒙汉双语教育的发展。

当然,普通高校或民族院校的双语教学对象都是纯蒙古语授课并通过高考录取的学生,与内蒙古广播电视大学蒙汉双语专业学生的文化背景结构不尽相同,所以课题组对两者进行对比分析,旨在探寻出优势结合的教学模式。

一、普通高校或民族院校蒙汉双语教学模式

1.预科班模式

蒙汉双语预科教育是普通高校或民族院校,在当年参加普通高考、符合特定要求的受蒙古语授课的考生中按志愿择优录取组织预科班教学的模式。考生预期学习后,经考试合格直接进入本校本科或专科相关专业班学习,预科期一般为一年。在教学内容上, 预科教育的这一年实行 “以预为主, 以补为辅”, 查漏补缺 ,夯实基础 ,尽快使他们适应大学的学习,从而使他们在学习、心理、能力等方面都得到全面成长 。

2.过渡型双语教学模式

过渡型双语教学模式也是蒙古语授课班的教学模式,民族理论、思想政治及相关基础课程均用蒙古语授课,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以蒙古语授课为辅、汉语授课为主,一般第一年或前两年从蒙古语授课慢慢过渡到汉语授课。主要是考虑受蒙古语授课的学生对汉语授课的接受能力还不强。内蒙古师范大学、内蒙古农业大学和内蒙古财经大学均采取过渡型的教学模式。内蒙古广播电视大学曾经招录过普通专科蒙古班学生采取过渡型教学模式。目前内蒙古自治区普通高校或民族院校中采用过渡型教学模式的比例最大。

3.保持型双语教学模式

保持型双语教学模式也是针对蒙古语授课班的学生,但除基础课外部分专业课也是用蒙古语授课,汉语授课和蒙古语授课相对平衡。此类模式一般是像内蒙古农业大学的动物医学、动物科学、草原、畜牧等相关的特色老专业并且蒙古语教材建设相对完善、双语师资较雄厚的优势专业所采取的一种教学模式。这种模式的采用要以双语师资较雄厚、专业课程体系较合理、蒙古语教材等学习资源相对丰富为前提条件。

4.浸入型双语教学模式

浸入型双语教学模式是以蒙古语授课为主,但并不排除汉语教学的一种教学模式。一般是蒙古语言文学类及民族文化、民族医药类等民族文化特色浓和传承民族文化精髓的相关专业采用此类教学模式,比如内蒙古大学蒙古学学院、师范大学蒙古学学院、内蒙古医科大学蒙医蒙药学院相关专业采用。一些公共课程以外专业核心课程等主干课程均以蒙古语授课为主,也是使用蒙古语比例最高的民族教育模式。

二、蒙汉双语普通高等教育模式对我们的启示

普通高校或民族院校不管采取何种双语教学模式,都是基于教学对象的基本情况及自身教学条件来决定的。内蒙古广播电视大学蒙汉双语教学是学历继续教育的办学形式,在学员中有相当比例的汉族学生,除相关课程的蒙古语授课经验外并不适合双语预科班的模式。

内蒙古广播电视大学蒙汉双语教学是以汉语为主、蒙古语为辅的教学模式,但我们对学生的基本需求和文化背景的了解还不到位。目前,直接从专业课入手提供蒙古语资源,具有一定的唐突性和盲目性。蒙古语授课学员中我们应该进行相关文化背景调查,并根据调查详情灵活组织双语教学活动,发挥优势,也借鉴相关双语教学的成功经验,开创适合电大系统的双语模式,从基础课选修课入手开展双语教学,满足蒙古语授课学员的学习需求,减轻此类学员的学习压力。

(一)资源建设方面

内蒙古广播电视大学蒙汉双语教学资源建设是蒙汉双语教学的核心环节, 是开展双语教学的前提和基础,因此要根据社会需要、学习者的学习需求以及学校自身的发展条件科学评估,合理规划,有步骤地进行蒙汉双语教学资源的建设。

1.加大支持力度

为了促进蒙汉双语教学,我们要提高双语教学质量,通過开发、译制、引进等多种途径,来建设蒙汉双语教育资源库。区域和民族特色的双语教学资源的建设是保障蒙汉双语教学质量的关键因素。

内蒙古广播电视大学建设完整系统的能够满足双语教学需求的蒙汉双语教学资源需要大量的人力和财力支持,学校应该在蒙汉双语资源建设方面加大资金支持和人员配备,或应该设立双语资源建设专项款和双语资源建设专职来保障双语资源建设的顺利进行。

2.蒙汉双语教学资源建设要科学评估、长远规划

蒙汉双语教学资源建设要改变以往随意性的资源建设状态,应该科学评估学生的需求,进行长远规划。资源建设要按课程、按专业循序渐进,以建设系统完整的课程资源为目标。

我们认为在分析研究学习者需求的基础上,先决定从某专业、某个课程开始,在现有的条件和现有的蒙古语资源基础上,以建设课程系统蒙古语资源库为目标,逐步建设媒体素材库、单元辅导教学库、教学案例库、试题库、微课件库、视频辅导库、常见问题库、名词术语库、参考资源库、基础资源库等系统的蒙古语资源库。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够突破翻译式教学框架,所建设的教学资源才能够有针对性和实用性,也只有这样才能确立蒙汉双语特色课程和特色专业,能够重视进行区域和民族文化内涵建设,确定优势课程后再向其他课程进军,以至于特色专业的形成。

蒙古族文化特质决定了蒙汉双语开放教育的独特性。如果双语资源建设还是缺乏规划,处于盲目状态,所建设的双语资源无法形成课程和专业特色,那就无法进行区域和民族文化内涵建设,也无法保证质量,难以吸引学生,难以克服简单翻译式的弊端。

(二)教学模式方面

目前我们的双语教学模式是基本上执行开放教育的统一要求和标准、以汉语教学为主蒙古语教学为辅的教学模式,实际运行中套用生硬,做法死板,缺乏主动灵活性。内蒙古广播电视大学蒙汉双语学生中的相当比例至今仍使用着蒙古语和蒙古文字,多数蒙古语授课的学员一直在边远少数民族地区生活和工作,虽然有一定的汉语日常应用水平,但如果直接以汉语授课教学的话会有很大的难度,所以大力发展蒙古语授课开放教育既符合地域差异性民族文化发展的要求,也符合建设有区域和民族特色的内蒙古开放大学的基本指导思想。

1.构建多元有效的教学内容与形式

开放教育小组学习模式,其实更适合双语教学中双语学生存在的文化差异和语言层级的学习形式,提前对学生文化背景进行详细调查了解,课程教学活动中我们则依据学生的差异性采取针对性的多元教学形式,比如采取基础课以蒙古语授课教学,提供系统的蒙古语学习资源,选修课和专业必修课则以汉语授课教学的形式。这样的分类管理,分组教学模式充分考虑到了学生的学习需求和学习接受能力,同时也发挥双语教学中的民族特色。当然,我们也可以采取灵活的教学组织活动,比如:用汉语组织教学,用蒙古语讲解难点;用蒙古语组织教学,用汉语讲解难点等等。

2.进行蒙汉双语课程体系改革

实际上有些国家开放大学和内蒙古电大放权于蒙汉双语教学部门的环节上,比如相关双语教学模式及实践教学管理、考试管理等等,正是我们要发挥民族教育特色和优势的地方,我们更加重视并主动申请开设地方课程。当然,在目前的体制下先从基础选修课入手更具可行性。

国家开放大学每年度都接受地方电大教学和课程改革的相关方案,我们应该积极提出相关课程改革方案,应该把优秀的蒙古族文化相关课程纳入蒙汉双语专业课程体系中,诸如蒙古族民俗文化课程、蒙古族风俗文化课程、蒙古族礼仪文化课程、蒙古族技艺文化课程、蒙古族信仰文化课程、蒙古族节日文化课程等等。当前这方面内蒙古电大蒙语教学部门做得还不到位,我们可以先从基础课、选修课入手,将有区域和民族特色的热门课程引进来。我们的双语教学中的课程安排应考虑到民族性和文化价值性。

3.强调定期短期面授

空间和时间的自由是现代远程教学的一个基本特点,人机交互便可实践教学和学习活动,以突出学生的认知主体地位和学习的主动性、适合个性化学习为主要优势。但这又使得网络成为教师和学生之间直面交流的障碍,使师生之间缺乏面对面的情感交流,而这恰好又是课堂教学的优势所在。

网络教学不利于教师在课堂上发挥主导作用,也不利于师生的情感交流。加上内蒙古广播电视大学蒙汉双语教学平台运行过程中网络互动功能缺失,以及整个管理制度的原因,使得双语教师和学生从始至终没有互动,没有交流,也没有反馈,整个双语教学活动显得没有生机。因此,课题组主张我们在加强网络教学的同时要开展定期的短期面授教学活动,以此弥补师生互动不足的状态。加强与学生间的情感交流,培养学生的双语思维,充分利用两者优势互补的关系,让我们双语教学开展得有声有色。开放教育以“开放、优质、灵活、便捷”为办学理念,面授教学增加了师生互动,这种灵活的教育模式使我们更具备应变能力,我们的教学才不会停滞不前。

(三)进行双语教学管理体制改革

完善双语管理体制,建立有效的双语教学运行机制。要明确相关管理责任,建立约束机制,加强双语教学督导职能,为双语开放教育教学的落实提供规范化的运行环境。如果责任不明确,管理会出现问题,甚至造成混乱状态。从组织教学开始,到教学评价,加强责任心,要有规范的操作,要有规划和目标,各环节的工作才能做到位,才能使得双语教学向前发展。

完善双语教学规章制度。重视和加快双语教学模式改革和教学管理改革,为内蒙古开放教育特色专业发展提供制度保障。应强化蒙汉双语教学管理工作制度,实现双语教学常规督导,成立双语教学管理职能团队,制定相关双语教学的规范性文件,如《蒙汉双语教学管理规程》《蒙汉双语教学质量评价标准》等。

建立有效的培训机制和激励机制。重视师资培训,建立长期有效的培训机制,提高双语教师的专业化水平和对双语教学形式的认识。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加强资源建设,促进教学评价制度改革。没有改革就没有发展,没有完善就没有进步,也将无从谈起双语教学质量。

我们不必与双语普通高等教育太过分离,只是普通蒙汉双语教学的主战场是课堂,我们的蒙汉双语开放教育的主战场是网络教学平台而已,双语教育中民族文化特质内涵是具有共性的。所以,双语开放教学中重视学生差异性问题的同时,以普通双语高等教育的经验出发从基础课程入手,根据需求采取分组教学分类管理。总之,加强蒙古语教学建设、提升蒙古语教学能力,深化双语教学改革、创新适应民族文化发展方向的新培养模式,探索民族语言教学瓶颈问题的解决途径、 推进民族开放教育是我们当前不可推卸的责任。

参考文献

[1]呼达古拉.国外现代远程教育的经验与启示[J].内蒙古电大学刊,2015,(2).

[2]韩华.基于学习型社会的远程教育发展的思考[J].中国远程教育,2007,(4).

[3]李静等.内蒙古开放大学特色专业的建设[J].内蒙古电大学刊,2013,(6).

[4]赵玉宝.远程高等教育蒙古语授课的实现条件[J].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4,(1).

[5]郝克明,季明明.构建国家终身学习体系的战略举措[N].中国教育报,2012-7-30.

[6]納生乌日图.开放教育中“蒙汉双语专业”建设的可行性分析[J].内蒙古电大学刊,2015,(3).

责任编辑 邓 振

作者:宝全 图亚

第三篇:启发式教学法在高等教育教学中的运用研究

[摘 要] 相较于传统式教学理念,启发式教学法具有调动学生积极性、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开拓学生思维等优势,已成为提升高等教育教学水平的重要方法。立足于系统学理论,从高校教师视域出发,首先明确启发式教学法的内涵,然后分析启发式教学法在高等教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成因,最后从启发式教学法的准备阶段、实施阶段和反馈阶段提出促进高等教育教学水平提升的对策,以期为推动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提供有益借鉴。

[关键词] 启发式教学法;高等教育;教学

[基金项目] 2019年度苏州大学本科教学团队基金项目“哲学核心课程群教学团队”(5831501220)

[作者简介] 杨 静(1981—),女,辽宁沈阳人,博士,苏州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讲师,主要从事高等教育和教学组织研究;吴 彬(1998—),女,浙江丽水人,硕士,厦门大学2020级课程与教学论专业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课程与教学论。

一、引言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二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对“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远景目标进行了全面部署,明确指出要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建成教育强国[1]。高等教育作为一个国家发展水平和发展潜力的重要标志,是推动教育体系高质量发展的核心要素[2]。而高等教育教学水平的提升是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关键。从现实角度来说,依靠高校教师的课堂教学方法是提升高等教育教学水平的重要渠道之一[3]。启发式教学法相较于传统式教学理念,具有改善课堂教学氛围、提升学生创造性思维以及调动学生积极性等优势,逐渐成为高等教育教学研究的热点。目前,学者围绕启发式教学法与高等教育教学的关系进行了较为广泛的研究,为本文研究奠定了基础[4-6]。但现有研究主要集中于探讨启发式教学法在某一具体课程的实践,而从整体角度系统探究启发式教学法在高等教育教学中的运用还较为缺乏,不利于全面把握二者的关系。基于此,本文立足于系统学理论,从高校教师视域出发,首先明确启发式教学法的内涵,然后梳理启发式教学法在高等教育教學运用中存在的问题及成因,最后提出启发式教学法促进高等教育教学水平提升的相关对策,以期为推动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提供有益借鉴。

二、启发式教学法的内涵

启发式教学法历史悠久,在西方最早可追溯到古希腊时期苏格拉底的助产术,在我国可追溯到春秋时期孔子提出的“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7]。到了近代,历久弥新的启发式教学法仍然是教育学领域研究的热点。从字面上看,“启发”由“启”与“发”组成。“启”意为开导,常见遣词如启蒙、启示等;“发”意为领悟、产生,常见遣词如发现、发明等。因此,有学者认为启发式教学法是指受教育者在教育者的启发引导下,主动获取知识、陶冶个性,进而形成完满人格过程的方法[8]。有学者则指出启发式教学法是在正确发挥教师主导作用的条件下,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并从教材和学生实际关系出发,有步骤地引导学生通过自己的思考和活动去理解、巩固和运用知识的方法[9]。

综上,启发式教学法是一种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方法,需要教师根据教学目标进行问题情境设置,引导学生主动学习和思考,开拓学生创造性思维,进而实现教学水平的提升,其关键核心在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10 ]。启发式教学法中常见的启发方式大致可分为直观启发、语言启发和逻辑启发三大类。直观启发是指通过展示直观的文字、图片、表格、音频、视频、实验等进行启发;语言启发是指充分发挥语言作用进行的启发,如教师通过提问、反问,讨论、辩论,以及比喻、拟人等语言方式实现启发;逻辑启发则是依托学生的逻辑思维,通过对比、归纳、演绎、联系实际等方式进行启发。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需要选择单个启发方式或多种启发方式组合,以达到最佳的启发效果。

三、启发式教学法在高等教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成因

高校教师和高校学生作为高知识高水平群体的代表,是高等教育教学中非常重要的主体。将启发式教学法运用在高等教育教学中具有重要意义。目前,已有若干高校教师在高等教育教学中运用启发式教学法,在取得显著效果的同时,也存在明显的问题,制约着学生学习效果与课堂教学效率的提升。

(一)存在的问题

1.启发的频次不合理。在实践中,启发式教学法是一种以高校教师为引导、学生为主体的方法。在高校教师完成了“启”这一步骤后,还需要给学生一定的时间进行探索与思考。伴随着启发频次的提升,学生需要的思考时间也随之增加,但由于课时的有限性,留给学生的思考时间必然是有限的;因此,高校教师应综合考虑,合理控制启发频次,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2.启发的方式不恰当。一是提问失当。高校教师设置的问题过于直白,学生无须做过多思考,启发意义明显弱化,尤其是理论性质的学科。反之,如果高校教师设置的问题过于复杂,在一定程度上会降低学生探索新知识的欲望与信心。另外,提问失当还表现为问题设置缺乏针对性。提问应当与所学课程、时事政治、生活实际等相联系,调动学生充分参与并思考。二是启发过程不完整。一个完整的启发过程是以“启”为重点,以“发”为关键,二者缺一不可。但现状是高校教师“启”而不“发”。部分高校教师虽然能够根据教学内容,利用图片、视频、语言等进行“启”,但对“发”的作用不够重视。三是启发时机失当。“不愤不启,不悱不发”的意思是,不到学生百思不得其解时,不去开导他;不到学生领会了意思却无法用言语表达时,不去启发他。合理的启发时机应是学生思考但没有答案时、领会但无法用言语表达时。但在实际高等教育教学中,并非所有的高校教师都能够把握恰当的启发时机对学生开展启发活动。

3.启发的能力不充分。就启发的能力而言,部分高校教师存在着课堂控制力较弱、无法应对学生随机反应的问题。启发式教学法旨在开拓学生的思维,而当学生的思维高度活跃时,课堂上出现意外的可能性也增加了。高校教师应给予恰当引导,回归教学内容。启发的能力不充分还体现在与其他教学方法组合的失当。纯理论性质的知识学科,传统式讲授法的教学效果可能会更好。因此,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不能盲目使用启发式教学法,而应与其他教学法进行优化组合,才能更有效地促进高等教育教学水平提升。

(二)问题产生的成因

启发式教学法是以高校教师的“启”为重点,但部分高校教师的个人素质不足以支撑其出色地完成启发式教学活动。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对启发式教学法的认识不足。启发式教学法的关键在于通过高校教师的“启”,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自觉主动地加以探究和思考,最后学生有所“发”。但是很多高校教师却将“启发”与“提问”等同起来,认为通过提问引导学生给出预期的回答便是启发式教学,忽略了启发方式的多样性。只有了解并善于应用其他启发方式,才可能真正发挥启发式教学法的作用。

2.对教学理论研究不够。高校教师在走上教学岗位之前,应系统学习教学理论并具备教学驾驭能力。而目前大部分高校教师对教学理论缺乏重视。只有吃透教学理论,才能知道在教学过程中何时启发、怎样启发;只有掌握教学驾驭能力,才能把握时机进行启发和采用合适的方式控制启发。

3.缺乏对学生的具体了解。教师与学生保持一定的距离,有助于树立教师的威信,但过远的师生距离不利于启发式教学法的运用。目前高校教师与学生普遍存在着一定的距离感,使得教师缺乏对学生的具体了解,从而导致启发式教学法在高等教育教学中的运用效果一般。

四、启发式教学法促进高等教育教学水平提升的对策

在利用启发式教学法促进高等教育教学水平提升的过程中,高校教师扮演着极其重要的角色。只有高校教师切实提高教学素质,启发式教学法才能够充分发挥其作用,推动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运用启发式教学法促进高等教育教学水平提升的对策具体可分为三个步骤:准备阶段、实施阶段和反馈阶段。

(一)启发式教学法之准备阶段

在启发式教学法的准备阶段,高校教师可以针对自身的弱势进行改进,提高自身的教学素质。

1.增强对启发式教学法的认识。一方面要掌握启发式教学法的特征,以高校教师的“启”为重点,以学生的“发”为关键,注重师生之间的交流以及新旧知识的联系;另一方面,充分认识启发式教学法方式的多样化,不可与“提问”混为一谈。如“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课程在教授“思维与存在的关系”这一知识点时,高校教师可以请学生分为两组就“思维与存在何者具有第一性”这一问题展开讨论,让学生在讨论中受到启发,这是语言启发;在教授“价值的创造与实现”这一知识点时,高校教师可以给学生讲讲郭明义、屠呦呦等人的事迹,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受到启发,这是逻辑启发;在教授“价值规律”这一知识点时,高校教师可以向学生展示价格波动折线图,让学生观察价格的波动,从直接的观察中受到启发,这是直观启发。

2.掌握启发式教学法的相关理论。启发式教学法涉及布鲁纳的发现学习、学习动机以及人本主义等相关理论。这些理论是高校教师教学素质提升的基石。通过教学实践,不仅可以加深对启发式教学法相關理论的理解,还能够增强对启发式教学法的运用能力。

3.注重对启发式教学法的灵活运用。对于理论性较强的课程,启发式教学法的常规运用效果往往不太明显。此时,高校教师应采用灵活多样的启发式教学法。一方面,明晰课程的知识结构,把握知识点之间的关联度,确定每一课时的三维目标及重点和难点;另一方面,与学生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主动了解学生的知识、兴趣和生活等,推崇“寓情于教、教学相长”的启发方式,实现理论知识的生动易懂,进而提升高等教育教学水平。

(二)启发式教学法之实施阶段

启发式教学法因其独特的优势往往可以在教学中取得较好的效果,但启发式教学法的应用次数与应用效果之间并不完全成正比。在实施阶段,启发式教学法应用次数的增多会提升其应用效果,但达到一定峰值后,二者可能会呈反比例变动趋势。鉴于此,高校教师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实施启发式教学法。

1.确定实施启发式教学法的时机。孔子言:“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7]宋代朱熹对此的解释是:“愤者,心求通而未得之意;悱者,口欲言而未能之貌。启,谓开其意;发,谓达其辞。”[ 11 ]“愤”是学生意欲了解某一问题但尚未领会的阶段,“悱”是意欲表达某种思想但不知如何表述的阶段;因此,学生“愤”“悱”的时候就是启发的最佳时机。具体来说,其一,高校教师教授课程的重点和难点时。重点和难点一般是晦涩难懂的知识,启发式教学法能够让晦涩难懂的知识变得生动易懂,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其二,学习与旧知识相联系的新知识时。高校教师应找到新旧知识的交汇点,采用启发式教学法,帮助学生在旧知识的基础上完成新知识的学习。其三,高校学生困惑时。学生的困惑说明传统式教学法无法明晰知识点,高校教师应转变教学方法,采用启发式教学法。

2.创设巧妙的问题情境。巧妙的问题情境应具备吸引力大、针对性强、难度适宜等特点。其一,提升吸引力应善于使用语言艺术。富有感情的语言往往更能打动学生,引起共鸣,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其二,问题的针对性要求理论必须与实际相关联,不仅注重知识本身,还要匹配学生的实践经历。其三,问题的难度适宜要求高校教师在充分了解学生所掌握的知识水平、能力素质、心理特征的基础上,力图增加学生的参与度。

3.多媒体与板书的配合启发。多媒体与板书因其各自所具有的优点已成为高等教育教学中非常重要的方式之一。启发式教学法的运用需要多媒体与板书的有效配合,通过多媒体技术,能够将知识点以图片、音频、视频等直观的方式呈现给学生;通过板书设计,针对性地弥补关键知识点,实现启发效果的最大化。

(三)启发式教学法之反馈阶段

启发式教学法的反馈阶段是高等教育教学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通过课后反馈,能够检验启发式教学法在准备阶段和实施阶段的可行性与科学性。高校教师可以通过自我反思与自我总结等方式,遵循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脉络,实现对教学全过程的反馈;同时,高校教师可以通过学生的直接反馈(如问卷、谈话等)和学生学业成绩的间接反馈等方式,探究最优化的启发式教学具体路径。

五、结语

本文对启发式教学法在高等教育教学中的运用进行了系统性研究,进一步明确了启发式教学法的内涵,分析了启发式教学法在高等教育教学中存在的启发频次不合理、启发方式不恰当、启发能力不充分等问题及成因,并提出了启发式教学法促进高等教育教学水平提升的相关对策,以期为推动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提供参考。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N].人民日报,2020-11-04.

[2]王定华.为“十四五”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提供根本保证[J].中国高教研究,2021(4):1-3+27.

[3]彭芬,刘李豫.基于问题的启发式教学方法与实践——以“组织行为学”本科教学为例[J].中国大学教学,2013(3):65-67.

[4]張莹.启发式教学法在高校声乐信息化教学中的应用——评《数字化音乐教学软件设计与制作》[J].科技管理研究,2020,40(20):270.

[5]刘洋.启发式教学法在高校声乐教学中的运用[J].文教资料,2020(30):237-238+182.

[6]吴静寅.试论启发式教学法在高校声乐教学中的应用[J].山东社会科学,2016(S1):548-549.

[7]孔子.论语[M].北京:中国纺织出版社,2015:91.

[8]熊梅.启发式原理研究[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8:34-35.

[9]车文博.论少而精和启发式[J].江苏教育,1965(8):34-35.

[10]邓秋柳,邓秋枝.探析启发式教学法在“社会保障学”课程思政改革中的运用[J].教育教学论坛,2020(17):275-276.

[11]朱熹.四书章句集注[M].杭州:浙江古籍出版社,2012:75.

作者:杨静 吴彬

上一篇:发表教育教学论文下一篇:大学成果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