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课程改革管理论文

2022-04-16

【摘要】高等数学既是一门基础学科,又是一门工具学科,其在高职院校专业课的教学、学生的在校学习和未来的发展中具有其它学科不可替代的作用。准确认识高等数学课程改革的必要性,认真分析高职院校高等数学课程改革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明确高等数学课程改革的目标,加快高等数学课程改革的探索,对于促进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今天小编给大家找来了《数学课程改革管理论文(精选3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数学课程改革管理论文 篇1:

浅谈医学院健康服务与管理专业高等数学课程改革

【摘 要】基于健康服务与管理专业的生源构成、数学基础及后续课程开设等问题,论文针对高等数学的开设及教学方法给出了一些改革意见。

【关键词】健康服务与管理;高等数学;课程改革

1 引言

高等数学是所有理工科、管理学专业的一门基础必修课,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健康服务与管理专业作为管理学的新型专业应运而生,该专业为响应国家“健康中国”建设的号召,结合 “大健康,大数据”战略方向发展的新兴特色专业,重点突出健康管理方向,培养熟悉医药卫生基本知识且具备现代管理理论、技术和方法的知识和技能,掌握健康管理理念,熟悉健康管理的基本特点、评估方法、管理体系和运作规律,能在健康、卫生、社会保险等企事业单位从事健康管理与服务工作,掌握卫生保健、统计分析、信息处理等相关知识与技能,从事健康管理专业方面工作的高层次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

2 健康服务与管理专业的特点

健康服务与管理专业核心数学类课程有:高等数学,运筹学、卫生统计学。健康管理是通过健康数据采集、健康检测、健康评估等统计分析方法得出的管理体系,而这些方法,都离不开高等数学与统计分析,因此高等数学在健康管理专业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本专业面向全国文理科同时招生,因此学生的数学基础存在较大的差异,文科生数学基础普遍稍差,这在一定程度上直接影响着班级的授课情况。

3 现阶段健康服务与管理专业高等数学的学习情况

首先,由于高数具有一定的难度且教学进度稍快,大部分学生适应不了,学习不主动,需要老师随时随地监督学习。

其次,高等数学是该专业的必修课,学时64,学分3,通常在大一第一学期完成,主要内容包括:函数(一元函数与二元函数),极限,导数与积分。作为管理类专业,仅要求学生掌握相关的定义及简单的计算。该专业高等数学教学内容、授课学时,考核内容与本一药学专业相同。近年来,该专业在高等数学的期末考试成绩上并不理想,以2017年试卷分析[1]为例。本套试卷主要包括选择题、填空题和计算题,分析结果如下:

①成绩分布情况

②统计指标分析

③试题难度、区分度分析(表3)

由上表可知,选择题的难度系数整体偏高,即选择题偏简单,计算题难度稍大,试卷难易度及区分度适中,标准差15.54,即整体间的差距偏大,这是文理科学生数学基础不同所致;其次不及格的学生人数百分比为40.3%,优良学生人数占比偏低,较不理想。

4 健康服务与管理专业高等数学课程改革

针对该专业高等数学教育教学存在的一些问题,以下提出一些新的改革方法。

第一,学生的学习方法需要改进,本科学习的内容比较多且以自学为主,大部分同学一直还延续中学老师、家长监督式的学习模式,学习不主动,不积极。因此要摒弃以前的被动学习方式,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在此我们倡导思维导图学习法,运用图文并茂的技巧,把各级主题的关系用相互隶属与相关的层级图表现出来,把主题关键词与图像、颜色等建立记忆链接,例如学习极限时,可以把与极限有关的内容都呈现出来。

第二,将数学建模融入高等数学教学中。高等数学的教学目的是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和通过数学理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但是在课堂上,老师只是专注于讲解数学理论与基本的计算方法,并没有把数学与现实生活结合在一起,与现实完全脱节,从而导致整个课堂枯燥无味,出现学生不想学的情形。而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比赛,为学以致用提供了强有力的工具和动力,实现了理论与现实的紧密相连。数学建模将数学完全置入現实世界中,培养学生灵活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而作为健康管理专业学生,医学实例模型,人体健康分析模型较为常见,因此对此类模型的分析有助于加深对高等数学的学习,真正感受到数学在实际生活中的美与魅力。

高校网络课程:高校网络课程[2]主题明确,内容精炼,容易理解,学生只需下载相应的APP,即可随时在线观看网络课程,在线提问、练习、答疑等等,不懂的问题及时得到解决,为学生温习功课,答疑解惑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第三,教师授课内容及教学方法的改革。

授课内容:该专业除高等数学课程外,后续数学类课程包括专业必修课运筹学与卫生统计学,而这两门课程都必须以高等数学为基础。运筹学是管理类专业的专业课程,需要掌握线性代数的基本知识:矩阵的概念,矩阵的四则运算,矩阵的秩等等。但是该专业并没有开设线性代数课程,所以理应在高等数学这门课程中加入线性代数初步,才能为后续课程打下坚实的基础。同样卫生统计学也必须具备较强的高等数学基础。由于该专业后续课程开设的特点,所以应该在高等数学原有内容:函数(一元函数与二元函数)、极限、导数与积分的基础上加入线性代数初步。此时要相应地增加学时,由于线性代数初步所用学时大致为6个学时,则总学时应该由64延伸到70个学时。

教学方法: 首先,传统的教学方法是教师授课,学生听课,但健康管理专业的学生本来数学基础就很薄弱,这种被动式的授课方式只能让学生越来越厌倦高等数学,故不再适用于今天的大学课堂,那么就应该把学生由被动听课转变为学生与老师互相探讨式学习,这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效率也能得到有效提升。其次,高校教师不仅要熟知自己学科领域的知识及相关的背景,也要关注学科领域外的知识变化及更新对本学科的影响,这样学生会收获更多更新的信息。最后,高校教师应该努力发展自己在本学科的科研能力,成为知识构建和知识创新的探索者,才是一名合格的高校教师。

第四,考核方式的改革。

试卷:首先,由于健康管理专业(二本)期末高等数学考试试卷与药学(一本)专业相同,这就导致同一套试卷管理专业的难度增加了,因此,必须区分专业层次,有针对性地出题;其次,试卷内容在原来的基础上适当加一些应用题,真正做到学以致用。

考核方式:一直以来,一卷定性制多少有些不公平,应把平时及期末成绩综合在一起考虑,虽然学校一直都提倡这种考核方式,但并没有落到实处,所以平时需要考核,期末也需要考核,多次考核成绩综合才相对公平、合理。

5 结语

针对健康服务与管理专业的生源构成、学生数学基础及后续数学类课程的开设,理应合理地调整高等数学的课程,区分不同专业的层次,有针对性地教与学;其次,数学建模、网络课程、思维导图等等都有助于数学基础的加深;最后,打破传统一卷定性制的考核方式,增强教师的科研创新能力,真正成为知识构建和知识创新的探索者,从而更好地教导学生。

【参考文献】

【1】王琳,刘耿华.高职高专高等数学教学改革的若干问题分析[J].考试周刊,2018(24):102.

【2】唐小勇,李小春.高等数学微资源教学研究[J].现代商贸工业,2018(08):158-159.

作者:孙玲玲

数学课程改革管理论文 篇2:

基于国家示范院校建设的高职高等数学课程改革研究

【摘要】高等数学既是一门基础学科,又是一门工具学科,其在高职院校专业课的教学、学生的在校学习和未来的发展中具有其它学科不可替代的作用。准确认识高等数学课程改革的必要性,认真分析高职院校高等数学课程改革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明确高等数学课程改革的目标,加快高等数学课程改革的探索,对于促进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高职院校 高等数学 课程改革

“高等职业教育是我国高等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我国职业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随着高等教育的跨越式发展,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取得了长足的进步。”[1]为在全国高等职业院校中树立改革示范,经国务院同意,在“十一五”期间实施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计划,以带动全国高等职业院校(以下简称高职院校)办出特色,提高办学水平。我院被教育部、财政部确定为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建设单位。随着我国高等职业教育规模的迅速发展、高等职业教育体系和结构的不断完善以及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建设计划的实施,人们日益深刻地认识到高职院校高等数学课程改革的重要性。使高职院校学生掌握好数学知识并培养学生的数学能力,为学习专业课打好基础,是高职院校高等数学课程改革的基本目标。高职院校高等数学课程改革如何适应新时代的需要,已成为目前高职院校数学教师研究的重要课题。本文在黑龙江农业工程职业学院高等数学课程改革实践的基础上,对高职院校高等数学课程改革进行了深入的探索与实践。

1 高职院校高等数学课程改革的现状

由于高职院校数学教师对专业课教学所需要的数学知识和数学能力要求把握不准、教学时数的减少以及高职院校高等数学课程改革工作滞后等因素,高等数学课程教学依然沿用本科院校或是普通专科院校的教学模式,同时也存在着高等数学教学与高中数学脱节的现象。

近几年来,各高职院校都在不同程度地进行高等数学课程的改革,在这些高等数学课程改革中,往往是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事实上,“教育的真理并不在事情的两端,而是在中间地带的某个‘平衡点’。有所强调是可以的,全盘丢弃则是不可取的。”[2]因此,为了防止高等数学课程改革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我们要敢于正视这些问题,找到这些问题的“平衡点”。“平衡”不是激进,也不是回到老路,“平衡”是为了更好地前进。

2 高职院校高等数学课程改革的意义

目前,我国高等职业教育规模发展迅速,内涵建设不断加强,质量不断提升。人才培养模式、课程体系改革和师资队伍建设是示范性高职院校建设的重点。高等数学课程作为高职院校的一门重要基础课,也必将与此改革相一致。我们建设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实现“培养面向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下得去、留得住、用得上’,实践能力强、具有良好职业道德的高技能人才。”的培养目标,就必须以工学结合为切入点,改革高等数学课程内容、结构和教学方法。高职院校高等数学课程的改革有利于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有利于专业课程体系内容、结构的调整、有利于解决高等数学内容体系与专业及实际应用的需要、有利于解决高等数学教学方法单一、学生学习兴趣不浓的问题,对于促进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3 高职院校高等数学课程改革的探索与实践

“高职院校的培养对象,与普通高等学校的培养对象相比,在智能结构与智能类型方面存在着本质的区别。”[3]智能类型大致分为抽象思维和形象思维。教育实践和科学研究证明,高职院校学生的形象思维强于抽象思维,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的抽象思维强于形象思维。但这种差异没有智力的高低之分,只有智能的结构与类型的不同,他们是同一层次不同类型的人才。因此,对高职院校学生的智能类型的准确定位,将有利于高等数学课程的改革、有利于增强学生学习高等数学课程的信心。

3.1 课程内容的改革

“如果选择课程内容时能够注意到学生的兴趣、需要和能力,并尽可能与之相适应,这不仅有助于学生更好地掌握科学文化知识,而且还有助于他们对学校学习形成良好的态度。”[4]打破高等数学课程学科知识体系,根据具体专业需要,更新教学内容,优化高等数学课程知识体系,强调高等数学在各专业中的应用。

3.2 课程结构的改革

结合各专业所需要的高等数学知识和数学能力,分析各专业所需高等数学课程教学内容,按照模块化、任务驱动和项目教学的思想,进行“高等数学学科体系的解构与服务于专业课教学需要的知识体系的重构”,建立了高职院校高等数学课程知识结构和体系架构。

3.3 教材建设的改革

针对高职院校高等数学教材存在的体系问题、内容问题、与高中数学衔接问题、教材载体单一等问题,遵循“实用为主、够用为度”服务专业的原则,构建适应专业课教学需要的高等数学教材体系,准确把握高等数学教材为专业课教学和学生学习服务的角色定位,开发了高职院校高等数学纸质教材、电子教材。

3.4 教学方法的改革

为提高高等数学课程的教学质量,认真研究每个教学内容应该采用的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作用,并根据教学内容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方法。用“案例教学法”引入数学概念;用“问题驱动法”展开教学内容;用“讨论法”展开习题课的教学;用“对比法”引入新的数学概念与运算。

3.5 教學手段的改革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教材是学校重要的课程资源,是学生学习的重要依据,很明显它不应该是学生课程活动的惟一来源。”[5]结合我院高等数学省级精品课程的建设,课堂教学采用多媒体课件与板书相结合的教学手段,充分利用网络教学资源,教学中在为学生提供充足的高等数学课下学习材料后,让学生利用网络教学平台的内容进行学习和自测。采用课堂教学、课外辅导、学生自学相结合等手段,以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

3.6 教学模式的改革

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因其注重学生实际动手能力的培养而被高职院校广泛采用。高等数学课程为更好适应这种人才培养模式,我们围绕岗位、专业的需要安排教学内容,突出“实用为主,够用为度”的原则;采用“体验式”教学方法,使学生由“要我学”到“我要学”;最后教材编写按照“六步法”安排体例,变枯燥的理论为形象生动的图表。通过实践,使高等数学课程走出了被边缘化的境地,真正成为学生素质、能力教育的排头兵。

3.7 教学观念的改革

高职院校高等数学课程改革呼唤新的教学观念,这对承担高等数学课程改革的高职院校数学教师提出了更高要求。因此,高职院校数学教师必须树立为学生的学习、生存和发展服务的教学思想、更新教育观念、培养创新精神,探索新的教学方法、完善自身的知识结构,提高数学教育专业理论素养以及教育科学研究能力。

4 高职院校高等数学课程改革需要处理好的三个关系

在高职院校高等数学课程改革实践中,实现高职院校学生掌握好数学知识并培养学生的数学能力,为学习专业课打好基础,必须处理好以下三个关系:

4.1 课程内容设置的基础性与应用性之间的关系

“学数学是为了用数学。”[6]高等数学课程是高职院校的一门重要基础课,其基础性尤其突出,它是学生学习专业课的前提、基础和必备工具。同时在高等数学课程改革中还应体现应用性的特点,在高等职业教育中,由于培养目标和专业课教学的要求,高等数学课程的教学目标集中体现为使学生掌握学习专业课必要的数学知识和数学能力。因此,高等数学课程的教学除了传授知识、能力,发展思维能力,保证高职院校学生具有适度的数学基础和素养外,还要根据专业课教学的发展需要,挖掘自身潜力,增强应用性,为专业课的教学服务。

4.2 提高课程内容的现代化水准与学生的可接受性之间的关系

随着现代社会的进步,发展中的劳动岗位呈现边际岗位的趋势,要求劳动者具备跨岗位的本领,这就要求高等数学课程必然呈现出综合化和现代化趋势。“他们应该学习那些能够运用于未来学习和工作的知识和技巧,这些知识和技巧能够帮助他们开放思维,理解概念,解决实际问题。”[7]因而,高等数学课程教学难度也就越来越大。这使得高等数学内容的更新、提高,与学生的可接受性之间不可避免地产生尖锐矛盾。显然,我们不应该为了迁就学生的接受能力而不提高高等数学课程内容的现代化水准,但是,我们也不应该不顾学生的实际数学水平而片面地追求高等数学课程内容的现代化水准。要处理好高等数学课程内容的现代化水准与学生的可接受性之间的关系,必须做到在学生可接受的前提下,追求最大限度地提高和更新高等数学课程内容的现代化水准。

4.3 高职院校数学教师与专业课教师之间的合作关系

高职院校数学教师要实现对专业课教学所需要的数学知识和数学能力的准确把握,其最佳途径是与专业课教师的直接合作。这是因为,专业课教师在长年的教学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专业课教学经验,对所教专业课需要的高等数学知识与能力了如指掌,对所教学生的实际数学知识水平与能力水平更是一清二楚。因此,要增强高职院校学生在专业课的学习和实践中应用高等数学知识的意识和应用能力,提高胜任未来职业岗位的职业素质,高职院校数学教师必须加强与专业课教师的合作关系,以保证高等数学课程的教学为学生学习专业课及时地提供必要的数学知识与数学能力。

总之,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计划的实施,为高职院校高等数学课程改革提供了一个新契机,我们应清醒地認识到高职院校高等数学课程改革的探索与实践不是短期性的潮流化的活动,而是一个“与时俱进”的、动态的、变化着的课题。因此,高职院校数学教师要认真总结我国高职院校高等数学课程改革的经验和教训,切实落实科学发展观,从我国高职院校数学教育的实际情况出发,在继承优良传统的基础上进行改革与创新,实现高职院校高等数学课程改革的继承、改革与创新的良性循环。此外,高职院校数学教师必须树立教育新理念、合理运用教育、教学规律,大胆尝试与时俱进的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和教学模式,提高自身的教学能力,为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新发展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1] 教育部高教司.点击核心——高等职业教育专业设置与课程开发导引[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序.

[2] 赵小平.创新教育下的“教师主导作用”[J].数学教学,2006,(8):封底.

[3] 姜大源.职业教育学研究新论[M].教育科学出版社2007.5-9.

[4] 施良方.课程理论——课程的基础、原理与问题[M].教育科学出版社,1996.114.

[5] 范兆雄.课程资源概论[M].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2.19.

[6] 张奠宙、宋乃庆.数学教育概论[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137.

[7] 于天龙[译].学会关心——教育的另一种模式[M].教育科学出版社,2002.12.

作者:朱国权 杨凤翔

数学课程改革管理论文 篇3:

关于高职数学课程改革的思考

摘要:针对高职数学教育面临的问题,通过分析课程的四种组成成分,提出了高职数学课程改革的思路,并以“课程内容”、“课程实施活动方式”、“课程评价”作为切入点,探索高职数学课程改革的有效方法。

关键词:高职教育;数学课程;改革

作者简介:周垒(1980-),男,江苏常熟人,江苏省常熟职业教育中心校经贸管理系,二级教师,主要研究方向:教学教育。(江苏 常熟 215500)

一、高等职业教育数学课程改革的背景

高等职业教育属于职业技术教育,是培养高等技术应用型人才的教育。高等职业教育的目标是:“培养符合社会经济生产服务第一线需要的高素质高技能型技术应用型人才”。高职教育以培养较强的实践动手能力和分析、解决生产实际问题能力的高职人才区别于普通高等教育;以较宽的知识面和较深厚的基础理论区别于中职教育。而当前我国高等职业教育中的课程基本上是在普通高等教育学科系统化课程模式的基础上进行简化或压缩而形成的,这就造成了高职院校中大量实施的课程不能摆脱普通高等教育学科系统化课程模式的影响,使高职教育的实际培养效果与本科趋同,不能满足市场对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实际需求。因此,实施课程改革,构建以就业为导向的高职课程体系已成为我国高等职业教育改革面临的核心任务,是高职教育改革成功与否的决定性因素。

另外,近年来普通高校连年扩招,导致高职院校的学生生源质量降低,学生普遍基础较差。学生基础差,而教学内容多、进度快,无疑增加了学生学习难度,使学生的数学学习雪上加霜,给学生的学习带来了更多的障碍和困难,使高职数学课程不及格率普遍偏高,高职数学课程的教与学陷入了困境,因此,对高职数学课程实施全面改革已成为高职教育改革中刻不容缓的课题。

国家教育部2006年16号文件中明确提出:“课程建设与改革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核心,也是教学改革的重点和难点。高等职业院校要积极与行业企业合作开发课程,根据技术领域和职业岗位(群)的任职要求,参照相关的职业资格标准,改革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高等数学作为一门公共基础文化课,如何适应“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使学生在学中做,在做中学,使应用数学的能力明显增强,如何更加注重服务性,使数学与各专业更为融合,如何更多地采用多媒体技术和网络技术,明显提高数学教学的效率和水平,即如何改革原有的教学观念和课程体系,如何调整教学方法和课程内容,使之既能为各专业教学提供必要的理论工具,又能培养出具有较强实践能力较高技术运用素质的应用型人才,是高职数学课程改革的重点问题。

二、高等职业教育数学课程改革的思路

数学课程是“由一定的数学课程目标、数学课程内容、数学课程实施活动方式及数学课程评价方式组成的媒体,而此媒体能用以指导学校为实现育人目标制订数学教育计划和引导学生认识数学的特性、认识学习数学的意义和作用、提高自己的数学文化素养和应用数学于实际的能力。”

数学课程由四种成分组成: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实施活动方式、课程评价。这四种课程成分之间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相互制约,协调地构成一个整体。

数学课程目标是一切数学教育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属。数学课程改革也应紧紧围绕实现课程目标进行。根据高职数学课程目标,围绕数学课程的四种组成成分,高职数学课程的改革应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

1.树立正确的课程理念,以专业“必需、够用”为原则,整合教学内容

由于现行的高职高专《高等数学》规划教材的课程内容体系都是从基础课的角度来组织编排的,而对如何把数学这一工具应用于学生所学专业却很少涉及。虽然教材中都编有一定量的实际应用题,但由于高职教育专业种类繁多,不同的专业有不同的特点,对数学的教学要求亦有差异,数学知识在各专业中实际应用也不一样。这使《高等数学》教材很难做到兼顾各专业;另外,由于从事高等数学教学的教师对实用技术了解不多,在教学过程中缺乏专业背景,教学内容多以书本内容为主,使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难免偏重于讲授数学的理论知识,强调基础训练,忽略了数学知识、方法、思维在专业中的实际应用,从而导致数学课教学重理论知识、轻实际应用,与学生所学专业脱节。

高职数学教学属于文化基础教学任务,教育部明确提出高职理论课“教学内容要突出基础理论知识的应用和实践能力培养,基础理论教学要以应用为目的,以必需、够用为度。”因此,高等数学课程的内容必须紧紧结合专业培养目标按“必需、够用为度”的原则进行取舍,遵循“加强基础,培养能力,突出应用”,尽量避开定理的高深逻辑推理过程,侧重讲解其在解决问题中的使用意义。根据专业的需要,基于上述教育理念,对教学内容进行重新整合,将数学建模的思想渗透到教学中,采取模块教学模式,体现数学的应用性。可将高等数学课程分为三个模块,即基础模块(建模基础)、应用模块(建模应用)、提高模块(建模提高)。各个模块在保证一定的系统性的前提下应小型化,相对独立,便于不同的专业选用。教学模块的主要特色是:使数学课程体系结构更适合高职人才培养目标;通过分模块化的教学,在达到基本要求的情况下,实现课程为专业服务的目标。高职数学课程体系结构、各模块的学科及开课课时如下:基础模块80至90学时,在第一学期开设,应用模块、专题模块80学时,在第二学期讲授。

高职数学教学贯彻“必需、够用”的原则,紧密结合专业培养目标取舍高职数学内容,突出培养专业人才的能力。可以把一元函数的微积分作为各专业的必学内容,其他数学内容根据专业需要有选择地讲授,同时各专业增加数学实验课,以提高应用数学工具的能力。即使在必学内容的部分,即基础模块,也应适当取舍。比如管理专业的学生在今后的工作中与一元微积分的曲率、函数图形的描绘、功、压力、微分方程等问题很少接触,也就没有必要花很多时间来学习这些内容。而把时间花在他们今后工作中天天都要接触的单利、复利、税收、边际、弹性、最大收益、最小投入、最佳方案等知识点上(当然,在应用模块中,还应该选学概率统计、线性代数和线性规划等内容),对他们来说更实用、更有价值。电子类专业应删掉与专业关系不大的曲率、曲率半径等内容,重点讲解正弦型曲线、拉普拉斯变换等内容。这样,既可以使学生在以后专业课的学习中,不致出现因没有相应的数学基础而影响专业课程学习的现象,满足了不同专业的需要,也保证了数学作为一门重要的基础课,使学生在素质、能力上达标,使学生的基本能力、工作能力与创新能力得到培养,为学生适应岗位(群)、实现终身可持续发展、接受未来延伸教育提供必要的文化基础和综合素质。

2.改变教学理念和教学形式,在信息技术支持下,改进课程实施活动方式

传统的高职数学课程教学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基本知识、基本方法的训练。课程教学一般遵循从概念讲解到定理证明再到例题、习题,教学方式多采用 “注入式”或“填鸭式”,教学手段也多是传统的“粉笔+黑板”,这种教学方式已不适应高职教育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需要,不利于学生数学素质和创造性思维的培养。

建构主义代表着当代教育心理学发展的方向和主流。建构主义认为“学习是学习者以自身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为基础的主动建构活动”。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相适应的教学模式为以学生为中心,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起着组织者、指导者、帮助者和促进者的作用,利用情境、协作、会话等学习环境要素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首创精神,最终达到使学生有效地实现对当前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的目的。

因此,高职数学教师应改变教学理念和教学形式,在教学的各个环节采取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师生互动共同研讨式的教学方法。变学生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在教学中,要注重学生理解能力、运算能力、分析问题的能力以及自学能力的培养。注重良好的学习心理、创新意识和科学精神的培养。在数学学习过程中,运算好比行走能力,在行走过程中能更好地领悟数学思想,加深概念的理解,所以在教学中,要分出一大块时间进行课堂练习。将一元微分学中的求极限、求导数、求微分、求不定积分、求定积分等运算作为基本运算要求学生掌握。学生能做的由学生自己完成,老师决不代替,增强学生在课堂的参与。对于一些问题采取启发式、讨论式的教学方式,鼓励学生独立思考,激发学习的主动性。在教学中对于数学概念、数学方法和数学定理的教学注重几何直观和在生活中寻找感性认识,淡化理论推导。

在教学手段的改革中,更应该将传统教学手段与现代教育技术相融合。一方面,教师应用计算机多媒体技术根据教学目标为学生创设生动活泼、虚拟似真的数学问题情境,展示问题发生、发展的过程,充分调动学生的兴趣和学习积极性。由于多媒体技术集成了文本、图形、动画、视频、声音等多种媒体的优势,信息容量大,表现形式生动灵活,为创设教学情境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相对于传统的“板书、挂图”形式而言,多媒体教学形式新颖生动,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有利于提高教学效果。另一方面,应用现代信息技术制作与模块教材配套的多媒体课件,使教师在课堂上节省了大量的板书时间和工作量,教师可以适当地对教学内容进行补充拓宽来进一步加强对重点、难点的讲解,以增加教学的信息量,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同时, 由于多媒体课件能方便地再现教学内容, 与传统 “粉笔+黑板”式教学相比,更有利于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巩固与复习。

3.改革考核方式,建立评价目标多元、评价方法多样的评价体系

对学生的考核历来是检验教与学的主要方式。长期以来,高职数学课考核方法一成不变,已经不适应高职教学的特点。高职数学课的考试考核形式都是限时笔试方式,试题基本上就是课本例题的翻版。这种规范化的试题容易使学生养成机械地套用公式、定理、定义解决问题的习惯,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独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容易产生“高分低能”;而有一些思维灵活、具有创造力但又不善于死记硬背的学生却不适应这样的考试方式,常常因此而失分。显然,这种考试方式并不能检查学生理解和获得知识能力的真实情况,更无法检验通过训练后学生学会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效果。这种考试方式只能使学生消极被动地应付考试,增加对学习数学的恐惧感,达不到数学教学目的。

笔者认为改进数学课考核办法应加强过程控制,强化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意识,高职数学课考核成绩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综合评定:(1) 平时成绩占20%。主要考查学生平时的学习、到课率、提出问题、上课发言及作业情况。(2) 开放式考试占30%。要求学生在学期末完成一篇1000~3000字的数学学习小论文,题目可自定,也可选择教师拟定的课题,完成某项数学建模课题,以此考查学生对数学思想知识的理解程度或数学在各专业领域中的应用能力。(3) 闭卷考试占50%。这部分以考核学生基本概念、基本计算能力为主,题目内容应注意以下原则:“重视基础,突出重点;注重思维,淡化技巧;注重应用,考察能力。”按传统的考试方式,限时完成。

高职院校高等数学考试的主要目的不是为了选拔人才,而是为了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经历, 激励学生的学习和改进教师的教学。实践证明,通过采取这样的综合考查,才能全面地考核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掌握、理解和应用情况,可以改变记分册一片“红灯”和不及格率逐年增加的现象,有利于学生端正学习态度,克服学习数学的恐惧感;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为终身学习打下基础;有利于培养学生用数学原理、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创造力。

三、总结

在我国,高职数学课程的改革虽然取得了一些成效,但尚处在探讨摸索阶段,它的改革将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需要经过教学实践的检验和不断完善;需要紧跟专业课程改革的脚步,不断创新,真正把数学教学与专业教学融为一体,实现数学教学服从、服务于专业需要的目标;这就需要我们在改革中不断地提高认识,不断地总结经验。

参考文献:

[1]王荣琴.高职数学课程改革的研究与实践[J].昆明大学学报,2008,(3).

[2]刘汝臣.高职数学课程改革研究[J].辽宁省交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9,(2).

[3]于海波.高职数学课程改革的再思考[J].中国校外教育,2009,(2).

[4]朱懿心.高职高专教师必读[M].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04.

[5]赵洪,邓丽曼.改革考试方式,提高教学水平[J].化工高等教育,2003,(1).

[6]花向东.高职高专数学课程改革的探讨[J].职业技术,2009,(1).

[7]武焕志.对职业院校《高等数学》课程改革的思考[J].河北旅游职业学院学报,2008,(4).

(责任编辑:苏宇嵬)

作者:周 垒

上一篇:初中语文新课分析论文下一篇:阅读教学改革管理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