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英语启蒙后阶段

2022-08-15

第一篇:孩子英语启蒙后阶段

孩子英语启蒙不要错过语言敏感期

外教一对一

http://

孩子英语启蒙不要错过语言敏感期

案例:

在我家孩子小的时候,具体的说是6岁以前,都是中文的故事读得多,几乎没有涉足英语绘本。当时流行一种教育观点是,6岁以前不要对孩子进行过多的早教干预,要让孩子尽情的释放天性,尽情的玩。在这种教育理念的指导下,孩子等到上小学了,才开始接触英语,结果发现学起来特别的吃力。这个年龄段的孩子,对于简单的英文绘本没有太大的兴趣,只能够选择英文分级材料进行学习。

虽然现在孩子学的也非常的认真,但是我深深地感觉到,已经错过了英文启蒙的最佳时期。尽管在内心,我会安慰自己,任何时候开始都不算太晚。

汉普森英语专家分析:如果能够在孩子更小的时候,比如说学龄前,好好的利用亲子阅读这个契机,在陪伴孩子的同时,顺便给孩子进行一下英文启蒙,岂不是更好!既享受了愉快的亲子阅读时光,又培养了孩子的英文耳朵,一举两得。

Phonics绘本阅读启蒙课,趣味横生的课堂编排和丰富科学的学习内容,融合歌谣、游戏、故事等元素,充分激发幼儿的主动探知力;根据幼儿语音学习原理,通过在字母与字母间建立发音联系和拼读自然意识训练,成功拼读VC字母组合和CVC的单词,促使幼儿实现见词能读、听音会写,在准确发音、流利拼读的前提下,通过音词意三者的训练,熟悉高频阅读词汇,为今后的英语流利说和文章阅读打下坚实基础。

关于英语启蒙,现在普遍的观点是,越早越好。孩子在12个月以前都是世界公民,抓住语言敏感期进行启蒙,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文章来源:

第二篇:英语启蒙:不懂英语的家长辅导孩子效果佳

让不懂英语的家长和小学生们一同看VCD学习英语,其学习效果好于让懂英语的家长辅导孩子。

专家表示,这一观点是依据近年教育专家对脑科学、心理科学研究的新成果而提出的,由于人的大脑有自动加工的功能,所以能将听觉收集到的信号通过语言表达出来,这就是没有任何英语基础的孩子能跟读单词的原因。如果长期让孩子处于一种听说循环的英语环境中,他们的听力和口语能力就一定不会差。

如果按常规让懂英语家长来辅导孩子,大部分时间是家长在讲,孩子开口的时间很少,这种多听少说的状态也会反过来影响孩子的注意力,导致学习效果不佳。

如果让不懂英语的家长和孩子们一起学,孩子们的学习主动性就会明显增加,让不懂英语的家长和一年级的孩子们一起看英语教学VCD和通过电脑软件学习,结果是,家长学得远不如学生快,因为家长“不好意思”开口说,而孩子们反倒有了更多开口的机会,他们通过看VCD不断纠正自己的发音,一段时间下来,孩子们之间已经能够流利地用英语对话了。

更多学习英语方法:北京企业英语培训上海企业英语培训哪里好

第三篇:《不能错过的英语启蒙------中国孩子的英语路线图》读后感

《不能错过的英语启蒙------中国孩子的英语路线图》读后感 ——从这本书学英语的方法想到我们读国学的方法,有异曲同工的感觉

厦门贝贝妈G5岁

前几天在QQ空间里看到广州昕昕妈的日记,提到好几位妈妈向她推荐《不能错过的英语启蒙-——中国孩子的英语路线图》,我也很好奇,就上了一下当当网,发现当当网买过这本书的人都对这本书评价很高。我就在群里跟大家提了一下这本书,结果大家也很感兴趣,一致推荐我要找广州昕昕妈问一下,这书到底好不好。我特意打电话问了广州昕昕妈,昕昕妈甜甜的声音告诉我这书应该不错,值得买。所以我马上行动,上当当网把这书买回来看看。

厦门歆歆妈听到我买书的消息,建议我收到书后,好好看,然后叫我要写读后感在群里分享。我也不会写文章,看了这本书,有一种想法,就是把安妮鲜花教孩子学英语说过的一些总结,和赖老师以、毛老师和福州佳佳妈、广州昕昕妈他们说过的分享结合在一起,跟大家一起分享。

下面是我的分享:

首先介绍一下这本书:

书名:《不能错过的英语启蒙------中国孩子的英语路线图》

作者:安妮鲜花

出版社: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适合看的人群:0-6岁的家长

这本书的大概内容:

《不能错过的英语启蒙——中国孩子的英语路线图》,是一位妈妈陪孩子安妮在加拿大收获了宝贵的英语启蒙路线图,反思国内儿童英语启蒙的现状。作者发现:第一是孩子的兴趣和认知发展规律;第二是英语作为一门语言的规律、体系和习得次序,而这两点恰恰是安妮在北美英语启蒙路上最受重视的东西。将北美英语启蒙的方式和中文学习方式相结合,这就是本书提供的最佳英语启蒙方法。采用这种方法进行英语启蒙,孩子们享受的是乐趣,收获的是综合英语能力的提高和后劲的积攒。

接下来说说,我看这本书后的几个体会:

(一)作者说了英文输出的几个误区:

1、开始学英语就要让孩子认字母、背单词

2、听英语的同时就要求孩子去跟读

3、要求孩子像背古诗一样背英语

4、要求孩子和家长用英语对话

5、孩子用英文对话熟练之后才能开始阅读

6、认为找专门的外教练口语就能说一口流利的英文。

作者归纳了以上几个英文输出的误区后,告诉我们这样一个道理:输出的问题,归根结底还是输入的问题。总有人说:中国人在国内学英语和在国外学英语不一样,因为没有语言环境。但是语言环境是什么,说到底,就是情境对应。在中国目前真实的英语语音环境还不够好的情况下,重视孩子在家庭中的情境对应积累,多听原版儿歌,多看原版动画片,多听原版故事的音频,这些都是积累英语语音信号、训练韵律节奏和语感的有效途径。孩子的听力辨音能力、听觉记忆能力有了,才有可能听得懂别人说的是什么。复述是输出的第一步。

总有妈妈问,怎么才能知道孩子听没听进去呢?怎么才能知道他学没学会呢?要我说,这都不重要。只要孩子准备好了,就一定会给你惊喜!如果你一定要有个评价的标准,那就每天默默地计算一下你给孩子听了多少,看了多少,读了多少,就够了。

对于这段话,我深有体会:学英语是这样,我们读国学不也是这样吗?群里经常有家长在问:这么难的东西,孩子会懂吗?家长巴不得要求孩子马上就能把读国学的内容背出来。我们是不是也要算算我们给孩子听了多少,读了多少?

听说读写,在中国目前的英语环境下,说(这里指的是能像母语一样自主表达)的滞后是不得不接受的现实。但是滞后不等于放弃,从听开始——听儿歌、看动画片、听故事音频,让孩子积累大量正确的语音信号,这些信号会内化成孩子的听力辨音、听觉记忆力并进而形成孩子的听力理解能力。赖老师提出的用137累积法学国学,也是一样的道理。只问耕耘,不问收获。老子的“无为而为”的道理在这一样,是通用的。

(二)阅读兴趣和阅读习惯的培养成为教育的目标

阅读兴趣和阅读习惯的培养成为教育的目标。首先,让孩子读书的第一个目的就是让孩子认识书,喜欢书,爱上读书。因此,操作起来,不要担心孩子从小不能理解、不能记住;让孩子接触到的书应该是很精美的,很吸引人的;和孩子一起读书要通过身体语言让孩子感受到读书是一种很温馨、很幸福的过程。其次,专注的学习习惯或者说工作习惯比学习内容更重要。这就是为什么赖老师一直提出:全家读经,不离社会,不离家庭。全家读经,孩子自然而然会被吸引过来。全家读经,孩子不想读都不可能啊。读书是一种很幸福的过程。

学英文,孩子们要学会阅读。孩子们要阅读,首先要解决的第一个问题就是流利性,然后才是提高阅读理解的水平。也就是说,流利性是基础,通过流利阅读所达到的不仅仅是见词就能拼读,而且是见词就能反应出整句话的情绪感觉,字面含义背后所隐藏的东西在流利阅读的训练中就已经感受出来了。

要说流利性,英文比中文更容易实现,有其内在的合理性。中文如果只有掌握200字,几乎没有书可以阅读。而英语是一种拼音语言,学会Phonics,理论上就有80%的英文词汇都能读出来,不管认识不认识。而且,相比中文字的数量,英文词汇量要高出一个数量级还要多!对于小孩子或者外国人学英语,如此大的词汇量,也只有用Phonics这种“单词本身就是拼音”的方法才能让阅读继续下去,否则必然总是停滞不前地查词典(正是我们中国人犯的典型错误之一),卡壳了!

正是这种区别,使英语具备了“先读出来,不管理解不理解”这种可能。而且,美国的研究认为,没有流利快速阅读,不可能有理解,因为如果孩子在拼读上卡壳,会导致单位时间内进入大脑的词汇量太少,在一个词上卡壳就会忘了刚刚读过的词,看了这句忘了上句,怎么可能理解好!到这里可以看出,人家所谓的阅读理解,和我们中国人说的阅读理解完全不是一回事!他不是我们中国人认为的阅读理解就是认识单词、搞清句子并翻译出整句话的意思,而是更高层面的对阅读内容全局的理解。我们做阅读理解关注的这些问题,人家通过大量阅读培养出的语感以及词汇量早就解决了。

从这想到我们读国学,很多家长会说:这么难的《易经》,孩子会懂吗?孩子会理解吗?赖老师提出孩子要从小学《易经》,从难的开始学。我们现在觉得《易经》难,其实是我们小时侯没有学过。如果我们的孩子现在不学《易经》,长大也和我们一样觉得《易经》难。如果孩子从小学《易经》,从难的入手,以后读别的书就不存在什么难不难的问题了。先读熟悉了,读多了自然就会背,长大了再来理解,再来运用。老子的“无为而为”的思想在这体现得非常好。

孩子是因为听多了,听熟悉了而喜欢的,而不是因为喜欢而熟悉。从小听多了,就自然而然会喜欢了,在孩子身上并不存在难不难的问题。对于孩子来说,难易之分,只是因为孩子的年龄的关系,有的句子长,有的句子短,长的句子有时孩子会跟不上音频,但是没有关系,听多了,孩子自然就会跟读得很好了,也会特别喜欢《易经》。

要读,就是要读经典。孩子应该从小学六经四书。读的内容多了,作文还不会写吗?读经典花的时间,每天半小时,累积下来,比去参加作文速成班好。表面上看,读国学是花了时间了,其实是“磨刀不误砍柴功”。读国学,坚持几年下来,到写作文时,自然而然,肚子里有东西可以写。这并不是外面的速成作文班所能学到的。外面的速成的作文班,老师给搭好了架子,孩子往里面套内容。要是离开了老师搭的架子,孩子作文也写不好了。

(三)语法该不该学?

语法该不该学?我觉得安妮老师的话还是很有道理的。英语不是我们的母语,所以我们必须通过语法了解它的一些规律。但是,这个过程不应该前置,尤其不应该用语法规则来学说话。语法是为写作服务的,而写作也不能全靠语法。书读得多了,知道的表达方式自然就多了。中国的语文老师也说,孩子小时侯阅读量少,高年级写作就上不去,是同一个道理。

要说我们差在语法上吗?不是,是差在语感上。而语法的先入为主,恰恰剥夺了我们体会英语语感的机会。把英语语法作为万能钥匙,死抠语法,忘记了吸收英文原版听力和阅读素材,这才是语法带给我们最大的危害!

(四)孩子能否走上正确的轨道,和妈妈的理念有关,和妈妈的方法有关,更和妈妈的坚持有关。

“不少妈妈本身英语并不好,但是孩子的英语却能够突飞猛进。孩子和妈妈之间,其实真正相差的就是一个正确的轨道。孩子能否走上正确的轨道,和妈妈的理念有关,和妈妈的方法有关,更和妈妈的坚持有关。剩下的就是一个手指头的力量了。”(摘自安妮鲜花所说的话)

看到作者说的这些话,我想到我看到的广州昕昕妈日记里提到的:

“读经需要灵活安排,而不是一成不变的,有时忙起来,忘记读了,就算了吧,明天多读一遍就行了。另外,有时孩子不听你的安排,总是不认真,就一直在原地踏步,非要等孩子读满了需要的遍数再继续增加新的内容,其实也不要这样,只要你自己坚持读了下来,就算孩子只是听听,也没有关系。读经就跟吃饭一样,有时是不想吃,就别硬往里塞。快乐读经,我们享受整个读经的过程,如果读得那么累,就暂时停停,休整一下,就象人饿了一样,自然会想吃饭的。

通过这半年的经验总结,这几条是很多刚开始读经父母们常犯的一些错,我也一样,在错误中总结经验,在错误中成长,犯错不要紧,最关键的是能在错误中回头。当我们读了一段时间后,回过来来看看,原来读经竟然是一件那么美好的事!

读经不只是孩子的事,越来越发现,更应该学习的是家长。如果家长能真正体验到读经典的乐趣和喜欢,孩子没理由不喜欢,只是时间的问题。家长从各方面提升,孩子有样学样的会很自然进入状态。妈妈们如果把强化自己放在第一位,其次才是淡化孩子,慢慢影响和感染孩子及爱人,自己的恒定的心不变,无为而为的就会达到想要的效果。

很多家长,本末倒置,拼命要求孩子,把眼睛始终放在孩子身上,整天都在思考:不跟读怎么办,不愿意读怎么办,不坐好读怎么办,不指读怎么办„„这时候,妈妈累了,孩子也会累,这种损失太大了,兴趣也磨光了,还浪费了时间,得不偿失。这时候我们可以把眼睛收回来,放自己身上,注重自身的修养和学习,妈妈好好学习,宝宝天天向上。

《大学》里这样几句: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尽道矣。这几天理解这几句,感悟特别深,早教的路上也是这样,知道先后顺序,也会不急不躁不慌不忙;而生活上也是这样,衡量一下自己最注重的是什么,什么事情要最先做,什么可以稍作推迟,分得清轻重缓急,这样的生活也会愉悦很多淡定很多乐趣很多。不得不赞叹我们的祖先,多少年前就说的很清楚了,现在我们唯有学习学习再学习,学习经典,学习做人处事。找好我们的位置,努力吧,简单的招式练到了极致,那就是绝活。”(摘自广州昕昕妈的日记分享)

我在《朗读手册》中见过有这样一句话:“你或许拥有无限的财富,一箱箱的珠宝与一柜柜的黄金。但你永远不会比我富有-----我有一位读书给我听的妈妈。”

从作者的书上,广州昕昕妈的日记里,《朗读手册》,以及赖老师和众多家长的分享中,我想到我遇到的很多家长说过的话。他们跟我说:“我的孩子没有三分钟热度,屁股坐不住,好动,不爱读国学。”其实,这跟父母亲有很大的关系。如果父母亲认可读国学有好处,那孩子就一定能爱上读国学。父母亲能坚持,孩子就一定能坚持。如果父母亲认可的话,知道孩子喜欢什么,不喜欢什么,引导孩子喜欢读国学。从孩子身上,可以看出家长的问题。“行有不得,反求诸己”。不要去怪孩子,批评孩子不爱学习,是家长没有从小给孩子培养爱读书爱学习爱阅读的习惯。

(五)学英语需要讲究方法,读国学一样也是要讲究方法的。

读英语,需要大量的听读。这里的大量,不是说一天连续读好几个小时,而是细水长流,每天半小时,累积下来的。读国学其实还是要讲究方法的。方法对了,孩子才会喜欢,才能坚持。

那天福州佳妈分享的“杯子去水龙头接水”的一个例子,也是一样的细水长流的道理。有一天,佳妈用杯子去水龙头接水。刚开始,把水龙头开得很大,结果杯子里一直装也装不满。后来,佳妈,就把水龙头关小,让水龙头慢慢地,细细地流,不一会儿,杯子里就接满水了。学英语是要细水长流,读国学也一样要细水长流。“欲速而不达”啊!

下面一段是摘自广州昕昕妈的日记:

“有人觉得读经好,就把读经当成了教育的全部。想起了赖老师的一个比喻,读经就象吃饭,觉得吃饭好,那么让你一天吃十个小时的饭,吃上十年,受得了吗?不行的,对于孩子来说,每天半小时的读经时间就够了,剩下的该学什么就学什么,该玩就玩。昕昕除了读经以外,其它的时间可能会用在画画、学英语或玩轮滑等方面,或者在外面玩上一整天,与别的孩子相比,只多用了半小时来读经,不过暑假多了一点,现在大概读一小时左右吧。

在昕昕的读经的雪天使里,除了经典外,还有很多故事、儿歌、广播剧、唐诗宋词、英语、音乐等等,读经的同时还要有其它的来充实,才会觉得生活是丰富多彩,而不止是只有经典。”(摘自广州昕昕妈日记)

(六)国学教材版本的区别

其实在遇到育心教材之前,我也不觉得国学教材版本有什么差别。为什么非要选育心,不选别的版本的教材,而且别的版本的教材比育心教材还便宜呢?遇到毛老师后,我比较了好几种版本的国学教材,发现确实有差别。正如毛老师举例的“喝豆浆”的例子。

毛老师说过,之前家里有买过磨豆机,可以将黄豆磨好后,我们再自己煮一下磨好的黄豆,就是豆浆了。可是磨好豆浆,家里人不太喜欢喝。后来,家里买了一台九阳豆浆机,用九阳豆浆机磨出来的豆浆呢,比较细腻,口感也比较好。家里人都爱喝九阳豆浆机磨出来的豆浆。同样是豆浆,为什么磨豆机磨出来的豆浆家里人不爱喝呢?

在遇到育心之前,我也买过好几种版本的国学教材,而且别的版本的国学教材比育心的教材还便宜。最终,经过比较,我还是放弃原来的另两种版本的国学教材,换为育心的教材了。“不比不知道,一比吓一跳”。经过比较,我这才发现,其实三种版本的教材还是有差别的。

成长之屋的音频是爸爸妈妈孩子读的三种声音,加上背景音乐古筝,有一种全家读书的氛围。但是书是光面的,晚上读书时会反光。成长之屋指导手册上要求一张光盘,一天播放三遍,一遍差不多一小时,光听就要听三个小时。然后才是爸爸妈妈学会了,领读给孩子听,孩子跟爸爸妈妈跟读。如果是父母亲的口音不准,或者是说没有多少时间去预习功课,估计效果就没有那么好了。如果是还没有上幼儿园的孩子,估计在家有可能有时间能听足三个小时。上了幼儿园以后的孩子,不太可能一天听三小时的音频。成长之屋的理念是孩子先听熟悉了再来读,他们是从蒙学入手,比如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这些入手,一个月学一样,最后才来学易经,黄帝内经。

绍南文化的教材,只有一种声音,要不就是男音,要不就是女音,一种声音一直读下来,听久了觉得累,而且书的质量也不太好。绍南文化按照王教授的理论,是从论语开始读的,而且只提倡全天读经,老实读经,不讲方法,读久了,孩子会烦的。还是赖老师的137累积法比较简单,容易执行,能够坚持,这才是最长久的方法。

下面几段话是摘自赖老师说过的话:

赖老师曾经说过:

一、读经与雨水

读经很好,人生不能没有读经,犹如万物不能没有雨水。但是,如果天天暴雨,万物死矣。

二,读经与登山

登山,可以跑步,也可以慢慢走路。

小山跑跑可以,大山,如果要跑上去,不死就怪了。而读经显然是大山,用一生去读,绝对不是小山。

三、读经与开车

开车,有油门,也有刹车,还有方向盘。

读经,也同样需要油门,刹车,当然,方向盘更重要。油也重要,如同教材,油不好,车不好开,油不对,也许车就报废了;路也重要,高速公路,与烂泥路,区别太大了,如同读经的方法,不好的方法,就是烂泥路。高速公路小心超速,育心提醒您,注意脚下油门。有明师指引,就是路牌比较清楚,不会走错路。要是跟错了老师,如同看错了指示牌,那个冤枉路,不知要走多少。

四、读经与体育锻炼

有专业的运动员式的锻炼,也有业余的漫步,打太极拳。如果要夺冠军,也许专业的训练会比较有效;如果目标是得到健康,则未必,业余的更加有效。大量读经,全天读经,也许有短期的效果,但是长期的效果,真正的得到健康,一定是累积法。

以上所言生活道理,如果我讲得没有道理,欢迎任何人批评,指正。

太多迷途的家长,希望他们能够醒悟。

事实上,累积法的效果,一点也不比专业的大量读经的差,只要等三年,五年,十年,效果就完全看得出来。累积法培养的优秀人才,一定会十倍,百倍,千倍于大量读经的家庭。而且,仅仅从大量上说,我们的系统读经,所学到的经典,要远远高于那些只读某部经典的读经方法。所以,真正的大量读经,是累积法,也不是他们所提倡的全天读经的方法。

评论:读经不在大量,在每天累积;读经关键是读对真经,使用有效的理论和方法,使用好的教材;读经就跟日常生活一样,要遵循规律。累积式教育法重在科学读经、系统读经、全家读经、当下读经,不离社会、不利家庭、不离圣贤教诲、不离生活。137学习法就是读经最好的选择。”

当我看到烨烨妈买回来的育心教材时,比较了一下。童音跟读是吸引我的地方,加上还有赖老师的137的方法,每天只要半小时的读书时间,一天读三样,一样十分钟,七天换一次内容。赖老师的教材,表面上看是贵,但是他们的售后服务是没有收费的。有一个QQ群,可以让更多的家长一起学习,赖老师每天会给家长们上课,有好的方法会和大家一起分享。

(七)磨耳朵要不要抠单词:

磨英文耳朵的关键不在于听懂每一个单词,而在于熟悉英语的韵律节奏,培养语感。中国孩子从小就开始听各种中文儿歌童谣,英语国家的孩子也是如此训练语感的。我们的英语启蒙完全应该走同样的路。首先得让孩子大脑中储存足够多的语音信号,他们才能区分各种信号的不同,所谓的辨音能力就是这样形成的。

英语语音是重要的,但是,是不是在听的时侯要把每一个单词都抠出来?对于小孩子,一长句话,一大段文字,大人听着都混沌不清,孩子能听得懂吗?这样的听是不是无效输入呢?要解决这个问题,其实用中文对照着思考一下就可以。

想想孩子在会说话之前,他们的听力积累从哪里来?是不是需要我们把他所听到的每一句话都转化为他能理解的话语?还是我们只管说,一遍一遍地重复,而不是一个音、一个字?应该说,孩子在会说话之前,他们是储存了大量的声音信号在大脑中的。人的大脑如何处理这些语言信号我们不得而知,我们知道的是,孩子听得多了,达到了一定程度,再结合具体的场景,就能够自己说出来。开始可能是模仿,但又不仅仅是模仿。他们是按句子输出的,而不是按单字输出的。

对于孩子来说,他们在接触中文之初,也不知道每一个词的意思,我们成人并没有一个字一个字地解释,英文也是一样。孩子们需要的是理解整句话的意思,而这种理解,都是放在情境中去实现的,和情境对应得多了,理解能力自然就上来了。

(八)英语启蒙听力输入的关键——听什么,我们读国学,让孩子学传统文化的关键——要读的是什么。

放下单词,听那些原汁原味的英语国家孩子在听的东西,这才是英语启蒙听力输入的关键,也是听力辨音能力的基础。

说到这里,就不得不说说中式英语语音对孩子英语听力辨音能力的影响。有人问,我给孩子听的儿歌是中国人翻唱的,好不好?这好比外国人学普通话。很多外国人说的普通话都带有方言的特点。所以,孩子听的是什么,就会形成什么样的语音。原汁原味的英语底子很重要。

我们强调孩听力资源的原汁原味,是为了让孩子能从大量的相近的发音方法中得到正确的语音信号,尤其是韵律节奏方面的规律。这些输入达到一定的量后,孩子即使听到别的不规范的东西,也不至于被这些东西带跑。

而三明治英语,也就是中英夹杂的语言,设计之初应该是为了突出单词和句型,而且设计者先入为主地认为中国孩子不能看懂全英文的,所以要用中文吸引他。吸引没错,但是这类动画片对于培养孩子的英语语感无益。

(九)同样的资源在不同的孩子身上发挥的作用不一样,不是资源本身的问题,而是取决于妈妈的智慧。

抓住孩子兴趣的火花,及时提供他感兴趣的东西,在此基础上再立体地给予其他资源,这样,孩子兴趣的一个小火点才能一点点变成火花,变成火海。从这个意义上说,同样的资源在不同的孩子身上发挥的作用不一样,不是资源本身的问题,而是给予资源的时机和方法的问题。做得如何,取决于妈妈的智慧。

为什么有的妈妈,会说,这国学这么难,孩子会喜欢吗?为什么有的孩子一开始就特别喜欢佳佳的童音跟读,不由自主地跟读。这跟家长有很大的关系。家长能重视国学,觉得孩子读国学有好处,家长就会自己坚持爱读书,给孩子一个好的榜样,从而影响孩子,孩子自然也会坚持。把目光放在自己身上,而不是在孩子身上。把目光放在和孩子一起成长,而不是放在盯着孩子,你有没有读,妈妈是为你好啊。“身教胜过于言教。”

阅读兴趣和阅读习惯的培养成为教育的目标。首先,让孩子读书的第一个目的就是让孩子认识书,喜欢书,爱上读书。因此,操作起来,不要担心孩子小不能理解,不能记住;和孩子一起读书要通过身体语言让孩子感受到读书是一个很温馨、很幸福的过程。其次,专注的学习习惯或者说工作习惯比学习内容更重要。听从老师的指令,专注地听读,说的都是这一方面。

学英语是这样,我们读国学也是这样,首先,先不用管孩子听不听得懂,会不会理解。只要我们家长每天坚持陪孩子读国学,养成爱读书习惯,在读书的过程中,通过指读,就学会认字了。

会认字的孩子不一定爱读书,但是爱读书的孩子一定会认字。现在有的上小学的孩子,会认的字也不少,为什么不爱读书呢。很大方面的一个原因,就是孩子在上小学之前,在上幼儿园之前,家长没有提供给孩子一个爱阅读的环境,没有给孩子培养一个爱读书的习惯。对于小一点儿的孩子,我们可以想办法调动孩子的各方面的积极性,读书的过程中加入游戏的方法,多引导孩子,软硬兼施,各种方法都去试。对于大一点儿的孩子,完全可以要求孩子就是要好好读这些国学经典。

(十)读经是什么,重点在于一个是“读”,一个是“经”。

读经,最重要的是两点,一个是“读”,不要去要求孩子背诵,读多了,自然会背。不要求孩子背诵,孩子读书,才会有快乐。读了十遍,一百遍之后,孩子自然而然会背,就算不会背,也读起来很熟悉了。不要去要求孩子马上就能理解,长大了自然会理解,或者长大了再去找一些资料来帮助理解。读书百遍,其义自现。

正如广州昕昕妈分享过的《走出读经的误区》中所提到的:

“这是许多家长们常犯的错,总以为读经,不背出来就不继续加新的内容,象我以前就这样,《三字经》本来一个月就可以读完,竟然用了两年的时间还没有读完,原因是前面都背得滚瓜烂熟了,后面还背不出来,就慢慢读,结果一遍都没有读完过。

读经,只管读就好了,不要求背,有的孩子读七天就可以背出来,有的不行,下次复习的时候,就可以背出来,如果不行,再复习一次,如果还不行,起码孩子能做得熟读,这也不错了。所以只看重这个“读”字就可以。”(摘自广州昕昕妈的日记)

第二个是经,读的就是经典。比如《易经》,《黄帝内经》,《诗经》,《道德经(也称老子)》等。这是最精华的东西。

下面几段话摘自赖老师的上课内容,我觉得很好,摘出来和大家一起分享。

我们现在来讲一下,读经的一些问题,

1、什么是读经

读经,只有二个字,读+经。

读,就是读。可是很多人,很多机构,把这个字弄错了。开始说是读经,慢慢就变了,变成背经,解经。明明说是读经,结果要求孩子背诵,结果去给孩子讲解。读经,只有二个字,请大家务必记住,读经,读,就是我们要做到的,要坚持的,其他的,不是你能够做到的,也不是要你坚持的,这个读经的概念,弄不清楚,就会导致读经的失败。

再看第二个字,经。什么是“经”?这里不解释。经的概念是广义的,绝对不是指某一部经典,甚至一些不是经典的东西。但是在推广经典教育的机构中,这个概念经常被人为弄错。读经,弄成读《弟子规》,读《论语》,读《道德经》„„“经”是广义的,不是指某一部经典。某一部经典当然是要的,但是不能因此说其他经典不要。

这个就是“读”“经”,这二个字。我们每天说读经,但是我们自己就没有弄清楚,什么是读经,把读经派生出一大堆东西。最简单的你都做不好,你还要做这么复杂的其他的东西,试问你能做好吗?

2、读经的时机

如果我们能够认识到读经的重要,那么我们就应该立即让孩子开始读经。读经的时机,不是三岁,不是六岁,是现在,是当下,是今日。年龄的区别,效果会不同,但是如果不能当下行动,明日复明日,明日何其多?因此读经的时机是现在,是当下,不管你的孩子是三岁、六岁、10岁,都要马上行动,从现在开始就要读经。

3、读经的内容选择

我们反复说明,经典对人生,有不同的作用。我们把三字经、弟子规、千字文、论语、大学,这些经典比做人生的基础,一栋房屋的地基;把易经、孝经、黄帝内经、道德经,比做人生的结构,是房屋的栋梁,是承重墙;把诗词经典、文学启蒙经典、成语接龙,比喻成装修部分。

(家长插话)我已经30多岁了。跟孩子开始读经,也觉得自己和从前不一样了--对人生有了许多积极的认识和看法。

这些经典,尽可能地种植到孩子们的心田,把孩子培养成大格局、大结构、大思维,能够在生命听过程中克服任何困难,百折不挠,自强不息,这些经典的营养,会自然起到应有的作用。

这些观点,是之前我一直在各种时机,各种场合,给大家介绍的,现在我们着重讲一下兴趣的问题。

4、读经的态度

怎么看待读经?读经要不要兴趣?如果孩子没有兴趣怎么办?要回答这些问题,就一定要家长认识一下,读经到底是一种什么样的行为。

说实在的,我也不清楚这个问题应该如何去说明,去认识,但是我们反复说明,《易经》中有大智慧,《易经》会告诉我们怎么做,所以我们看一看《易经》怎么说。

《易经,系辞传》:一阴一阳之谓道,继之者善也,成之者性也。仁者见之谓之仁,智者见之谓之智。百姓日用而不知,故君子之道鲜矣!这句话就告诉了我们答案,可惜的是,连同这句话本身,我们都是日用不知。

什么叫日用不知?就是我们生活中一直这样做的,我们竟然不清楚。生活中我们每天遵守的规律,就是可以指导我们进行教育的规律。读经,是成长之必需,犹如吃饭、喝水,犹如上学、上班,岂有上学、上班,要先问你有没有兴趣之理?

我们再看一下农民种田。农民是我们的衣食父母,他们有太多的东西是值得我们学习。

春天来了,把田耕好了,我们要插秧了。不知这里有几个种过田的?种田,大家知道吗?种田,我们有没有问过,你有兴趣吗?有兴趣,我们就种,没兴趣,就不种,有这样的生活方式吗?

读经,就是种田,种的是心灵之田,把读经与快乐,兴趣相连,如同农民把种田与快乐,兴趣相连。读经是快乐的事吗?有兴趣的事吗?你问一下农民,种田是快乐的事吗?是有兴趣的事吗?

根本不应该混为一谈。但是现在的家长天天都问这样的问题。读经就是我们生活中的一部分,不可或缺,所以根本不是兴趣的问题,是认识的问题。农民能够认识到种田的必要,所以不管再苦,再累,都是要去完成这个种田的任务,谁喜欢种田呀?但是不是没办法吗?不种田我们吃什么呀?读经也如此,是没有办法的事。不读经,你如何成长自己的智慧?你如何知道做人的道理,做事的规律?这是没有办法的事,是一定要做的事,这个是读经的认识问题。

还有一个更高层的认识,我们也是需要知道的。我们需要培养的,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人?是一个好逸恶劳,没有毅力,没有责任的人吗?农民种田,长年累月,即使如此,他们也无怨无悔。

读经,我们远远没有这样艰苦,每天如一日,始有一年的收获。

我们把方法总结好了,告诉你一天只要半小时,甚至10分钟,你就可以取得同样的收获,结果你还是说,做不到,做不到。这一点点的辛苦,你都做不到,你还在找种种的理由,不坚持,你这样会培养出什么人来呢?一个半小时的努力,都做不到的人,将来能做什么大事呢?这个是对于读经的第二层认识。

还有,关于我们的教材,我也想谈一点认识。试想没有跟读的录音,没有方便可行的方法,大家会如何去完成这个读经过程?试想农民,如果不实行机械化,一切仍然是手工劳作,他的辛苦程度,以及他能够实现的收获,究竟有什么关系?这个就是一个性价比的问题。我们做的工作、努力,大家有目共睹,我们提供的教材,这些方便的手段,需要不需要珍惜?为什么没有其他的人做这样的工作,原因何在?我们以个人、家庭的力量,做能力所及的事,但是求全责备,仍然大有人在。我们不可能做人人都满意的工作,我们做的教材,仅限于我们对教育的认识,以及我们的能力所及。我说这句话的意思,是请大家能够珍惜。这些东西,只能说一句话,来之不易。但是很多家长,不理解这些东西是怎么来的。他们有很多问题,我们录了男音领读的,他的问题是:为什么不录女声领读的;我们录了中速的,他会说:为什么不录慢的,或为什么不录快一点的。基本上每天都有家长反复说这些问题,我们要反复去解释,去沟通。这是对我们的教材,解释一下,希望大家多一点包容、理解,尽量思考,我们在其中,能够做些什么,这也算是对读经的认识中,第三层的认识。因为只有认识到了,才会去珍惜,才会去行动。以前农民种田,这么辛苦都过来了,现在有机械化了,一天的劳作,半小时就可以完成了,这是多么了不起的事呀。不要放着这么好的东西不用,整天思考做不到的事,这就是知其先后的意义所在。

(以上摘自赖老师上课与大家分享的内容,我特别摘出来与大家再次复习一下。)

分享完毕,谢谢大家。

第四篇:家长应做好孩子的启蒙老师

孩子为什么不听话?因为你不会批评!

批评为什么不管用

-----孩子犯了错,上帝都会原谅。家长之所以总不能原谅孩子,大概是因为离上帝太远了吧!

每个人都会犯错,可惜在现实中,只有孩子犯了错可能更容易招致批评。

为什么呢?

因为孩子常犯错?不对!

因为孩子小不懂事情,容易犯错?不对!

因为我们父母的眼光总是跟随着孩子的身影。是啊!孩子所有的举止基本上都不能逃脱父母的掌握。一不留神在地上摔倒了,母亲就会说:“怎么这么不小心!”如果考试成绩不理想,就会有声音响起:“你看看,怎么考的这么差。”倘若不小心丢了东西,就会有个声音说:“怎么搞的你,总是丢三落四的。”对于刚遭受了打击的孩子,还没有从难过、委屈、痛苦甚至耻辱的情绪中走出来,往往就紧跟着一阵暴风雨一样的批评,心中甚觉不快,可也没有什么办法!只好也只能默默地默默地忍受,胆大的或许会顶几句嘴,但这更会招来痛骂,实在委屈了也许会抽泣一下。哦!这下可更不得了,父母又会嚷着“哭什么哭!有什么好哭的!”而您有没有想过?为什么您从早到晚总是不停地批评?为什么常常会对同样的问题进行批评?难道就是因为孩子不听话?不懂事?毛病太多?

您有没有想过:您的批评为什么不管用?

有人感叹,做人难!做女人更难!我想您现在一定还想说,做母亲更难更累啊!

我每天都到传达室去取订阅的杂志和报纸。有个值班人是一位老太太,她的孙女下学后也常来这里。有一天,我照例去取报纸,进去后看见那个小姑娘正趴在桌子上写作业,而老太太正在教训她的小孙女:“唉!你是怎么搞的,写的字都这么难看!这个重写,那个也得重写!”边斥责边用手愤愤地拨拉小女孩的手,似乎对小女孩用橡皮擦的动作都嫌太慢。而那个小女孩紧紧地抿着嘴唇,眼里还默默地噙着泪,很不情愿地擦掉刚才写过的字。我好奇地上前看了看,原来是那种练习生字的作业,每个字要求写很多遍,而且是把生字写在米字格里,看得出来,这个小姑娘刚上学不久。有的字写的还不错,有的字写的就确实比较难看,不是在米字格里倾斜地挂着,要不干脆就把“腿”钻出去了。我心里暗想,写成这样也难怪,刚开始嘛!我和老太太比较熟,连她的这个小孙女的名字我都知道,叫莺歌。

于是我就说:“大娘,您别着急,我和莺歌说说。”老太太很高兴地说道:“对,你是搞教育的,你和她说说。”

我说:“莺歌啊,做作业呢?我看看!”

小姑娘似乎还在不愉快中,闷闷地应声说:“噢!”

我拿起她的作业本说道:“噢!是练习写生字啊,写的还真不错啊。”

小姑娘仿佛一下来了精神,便伸着头一起与我看她的本子。

我接着又问道:“对了,你给我指指看,哪个字你写得最好?”

小姑娘赶紧浏览了一下,快速地用稚嫩的手指按住其中的一个字。

我一看那个字的确还是不错的,接着又问道:“噢,那哪个字又最不好看呢?”

我拖长了声音问着,还未等把话全部说完,小姑娘快速地从我手中夺走作业本,把其中一个写的不好的字赶忙擦掉了。

我赞许地点点头讲:“莺歌,我想你一定可以写出一个比那个最好的字还好的字来!是吗?”小姑娘用力地点了点头,在本上很快又写出了一个字,是那种很饱满、顶天立地的好字。我轻轻拍着她的头说:“好极了!你慢慢做吧,奶奶的话你不要不开心啊!”没有三分钟,小姑娘的表现判若两人。

老太太惊讶地说道:“赵老师,这丫头怎么这么听您的话?”我对她讲:“骂并不是最好

的办法啊!鼓励比批评效果好得多啊。”

俗话说“玉不琢不成器”,对于孩子来说亦是如此。

批评作为一种教育手段,目的就是让孩子能够知道错误的原因,以后能够避免或改正。但实际上,许多家长有这样的体会,和孩子好好地说、讲道理不管用,批评也不管用,着急了打一顿也还是不管用,怎么做效果都不好!反正就是:说不听,骂没用!打一顿,管一阵!

现在又是家长思考的时候了。孩子犯错了,到底该如何管?如何教育孩子?错了就该批评吗?

1、无用的批评

让我们先看看家长在批评孩子时的几种现象与特点。

(1)批评情绪化

一旦孩子出现过失的时候,家长的表现通常是情绪激动,脸色发青,手舞足蹈,念念有词,眼睛发直,声音分贝高,语言速度快,一阵狂风暴雨,真可谓酣畅淋漓!好了,说完了,骂完了,心里也痛快了,也平衡了。而您可能不知道,当家长大费口舌的时候,大多孩子心里算计的却是:“现在是骂到一半了!”“再忍耐一下,就快骂完了!”家长在呵斥孩子的时候也会突然停下来问:“你听明白没有?”孩子马上反射说:“听明白了!”“记住了没有?”“记住了!”“以后还犯不犯?”“不犯了!”这时候如此痛快地敷衍只是为了早点结束这场暴风雨。如果有摄像机的话,家长看看自己的表情和表现,真可以说是不堪目睹啊!

而孩子对您说的话往往不是能倒背下来,就是根本不知道你说过什么。只知道一点:我错了,所以你骂我!就连错误带来的愧疚、不安也随着批评的咆哮声烟消云散了。因为他们很明白一点,骂完了一般也就没事了!孩子惟一做的和感兴趣的事就是等待,等待这番责备的结束!最后的结果就是“口服心不服”,“你骂你的,我做我的”。

您能指望这种更多带着个人情绪化的宣泄,主观的批评有多大作用呢?其实,很多时候,沉默远比这样的批评更有效。

批评的目的是为了让孩子认识到自己的问题,理解和接受正确的建议,并在行动中改正。作为对一次过失的分析和评价应该是非常理性的。在这个过程中,发点脾气难免,发点牢骚也能接受,发泄就有失分寸了。

试想,这样的一种情绪如何博得孩子的尊重,如何使孩子信服,又如何能让孩子听从呢?

(2)批评泛滥化

有时候,我们的家长在批评孩子的时候,声音慷慨激昂,语速飞快,大脑活跃,思维跳跃,联想丰富,上纲上线。比如说本来就是个打了碗的事情,就能从这件事想起从前丢钥匙、丢钱、丢面子(因为测验考砸了),还能扯到打架、看电视、玩游戏等。总之,只要能想起来的事就可以像电影镜头一样重放。真可谓,旁征博引,引经据典,直说得孩子眼皮一翻,嘴角一撇,脖子一扭,脑袋一低,心想:你爱说啥说啥吧!也不嫌口渴?哼!

批评要有针对性,对当前的问题有什么说什么,就事论事就好了,而绝不可责备这次过失,连带以前老账也一并算上。这种把“陈年老账”重提的做法只会让孩子对家长感到厌烦、讨厌和憎恶,而且由于其他事情拉扯得太多,冲淡了当前主题,主要矛盾就容易被弱化和忽视。令人失笑的是,往往有家长说着说着就停下来了,怎么了?原来是一下子忘了该说什么了!只好自我解嘲地说道:“哼,看看你,把我都气糊涂了!”

试想,这样令孩子怀恨又游离主题的批评怎么可能有利于问题的解决?

(3)批评简单化

很多时候,孩子犯错后,家长的表现往往是该批评的时候不批评,不该批评的时候乱批评。很多家长都遇到过孩子赖床的现象,往往是一边催促,一边数落,而孩子却把这当作是背景噪音。根本没有起到批评的作用。因为孩子很清楚一点,如果走着上学会迟到的话,家

长一定会有办法让孩子按时到学校的,有车可以送,没车可以打车啊。

曾有个家长问我这种情况怎么办?我说很简单,你不管他就完了,迟到了自然会有学校批评他。就是因为你有种种办法可以不让他迟到,是承担孩子赖床后果的挡箭牌,所以他才有信心地沉着地赖床,你骂他何用?

像这类的情况有很多,就是家长只对现象做批评,而没有采取实际有效的解决办法。(有的家长会说,你等着让孩子到学校挨老师批评,家长也会一起挨批!其实想想这也不失为一个好办法,家长和孩子一起接受批评,一下子立场就站到孩子一边了,可以引起孩子的同情和反思吧。)

(4)批评急躁化

有许多时候是这样的,孩子甚至还没意识到错误即将或已经来临,还不能深刻意识到错误能带来什么样的后果,我们的家长却已经急不可耐,气不打一处来,通常是眼到、口到,甚至手也到了。

“人非圣贤,孰能无过”?再者“不知者还不为过”呢!

人犯错误是正常的,而头一次经历某些事情的时候犯错更是正常的!但家长却没有给孩子足够的时间和空间去体验错误,尝试挫折,孩子甚至都不知道犯了什么错,批评和责备就已经接踵而至。这种急于求成、急功近利、急躁冒进的批评,往往扼杀了孩子的创造力,限制了孩子的发展。

为什么有很多孩子对学习缺乏兴趣呢?就是由于家长在学习活动中过早地干涉、过多地介入、频繁地干预、琐碎地品评、莫名地批评,导致孩子对学习产生了恐惧、厌倦和逆反的心理。(别老说你是为了孩子好,其实你也有私心,谁不想自己的孩子让人羡慕呢;要真的为孩子好,让她犯些小错,给她机会尝试艰苦,她会懂得甜和幸福的滋味)

2、什么时候批评

当孩子第一次犯错误后,您只需要告诉他为什么错了,怎么做是对的就行了。在指导的时候,对孩子保持尊重的态度可以让他也尊重您的意见,耐心细致的讲解让他明白错误的原因及后果,善解人意的情绪让他不会被失败的阴影束缚。

如果孩子再次犯了类似的错误,也许是孩子还不太熟悉正确的方法,也许教训不够深刻让他忽视。我们首先应该对他的原因进行分析,如果是前者的话,就要讲清楚,把事情说明白,再给他机会去做;如果是后者的话,才应该对他做适当的批评。

3、应该批评什么

在孩子开始或接触新的事物的时候,由于认识不深,准备不足,行为表现不太合理,出了偏差和错误也在情理之中。这时候需要的是帮助,而不是批评!

第一次错了可以理解,第二次错了可以谅解,再错就不能容忍了。(我闺女四岁多,当我说“妈妈已经是第四次提醒你穿上拖鞋了”的时候,闺女回应“知道了,妈妈,再说就是第五次了,你就该爆发了”)在这个时候进行批评是合理的!我很喜欢一句话,“态度决定一切”,错误频频出现就是更多是由于态度的问题而产生的。所以批评是针对态度的,不是针对事情本身的;批评是针对重犯和再犯的,要给孩子第一次改错机会。但是我们的家长往往表现在首犯时就批评,这会让孩子感觉很委屈!

而当错误和问题再次出现后,比如不理想的成绩单拿回来后,家长不是心平气和地与孩子一起分析原因,更多是对成绩本身进行埋怨,为自己的不满向孩子发泄,而这种盲目的批评是很不利于孩子接受和改正的。

4、怎么进行批评

让我们举个实际的案例来说明,有个初中的男孩很爱玩电子游戏,经常逃课,为此很影响功课,家长非常着急,那么该怎么办呢?

(1)首犯要说理

这个孩子虽然学习成绩还可以,但自制力比较差,对后果预见不足,所以在有可能的时候就想跑出去玩游戏。当出现这种情况后,家长应该耐心说明这样做的后果,还要表达对孩子的信任和期望。重要的是要孩子明白这样的做法有什么不当之处!而切不可大发雷霆,动辄打骂!约翰·洛克说的“说理是对待儿童的真正办法”就是这个意思。

(2)重犯要约定

可是这个孩子又遇到能出去玩游戏的机会,而禁不住诱惑,又偷着跑出去玩游戏。家长就应该严厉告诉他这样做是不行的。鉴于他再一次出现了这样的错误,就要和孩子约定一个方案,并要求孩子作保证,并表示如果再犯,他将接受什么样的惩罚。(请注意是约定不是通知)当然是双方都可以接受的办法。同样切不可大发雷霆,动辄打骂!

在这里我要特别说明的是,孩子要比大人更讲“义气”的。在这样的信任和尊重下,孩子很难再犯,即使想玩,事先也会与家长打招呼的。

(3)再犯要惩罚

当然孩子毕竟是孩子,他又犯错了。

但家长有两种选择,一是保持沉默,并让他明白您已经知道发生的一切,并告诉他你保留采取惩罚的权利,但现在还不打算实施。或是根据约定,让孩子践诺,接受惩罚,并再次让他说出如果再犯,他该怎么办!同样切不可大发雷霆,动辄打骂!

通过以上的做法,孩子哪里好意思再犯错!当然,我曾和这个男孩谈了很多,了解到他的父母根本不让他玩,所以我与他的父母也做了协商,就是每周在固定的时间容许他玩游戏,在具体实施的过程中,情况也有过反复,但过了不久,孩子就不再旷课逃学了,就连规定时间内的游戏也玩的少了。后来,这个同学告诉我,他以前去玩游戏不仅是因为高兴,而且还是想气气他家人!

在前言里我就谈过,孩子的错误更多是由于家长教化不当造成的。因为错误和失败,孩子已经受到了惩罚,已经感受到痛苦和不幸了,做家长的不找自己的原因,怎么还好意思向孩子发火?所以出了问题后,家长的反应和表现非常重要,如果更多的是主观愿望的责备,情绪失控、生气和打骂,那么是很失礼和无能的,是缺乏风度、缺乏理解、缺乏信任、缺乏教育能力的表现,这样的做法只会让孩子看不起。

所以所谓的批评还是以对话和交流为主,不过是更偏重于对错误的思想和行动的思索和检查,为了解决问题和避免错误再次发生,批评也是一场有约定和要求的对话。

当孩子犯了错误之后,家长应该先想想自己有什么不对!自己有什么做得不足?所以我经常建议家长,能否和孩子先说一声“对不起”。有很多家长听取我的建议,后来告诉我说,当对孩子说了“对不起”后,在表达了对孩子的内疚后,批评教育的效果特别好,甚至母子抱头大哭,那一瞬间,所有的不快和隔阂都也被这泪水冲洗掉了。

只要家长说得在理,那时候孩子想不听您的话也难——

第五篇:放下手机,陪孩子一起读《科学启蒙》

----带领孩子走进全新科学世界

(浙江教育出版社 浙江 杭州 310013)

前不久,青少年教育学家“知心姐姐”卢勤,讲了这样一个例子。在“给联合国秘书长写封信”的少年写作比赛上,不少中国孩子表达了这样的内容:我妈妈是“手机控”,回家不理我,就抱着手机看,我妈妈变成手机妈妈了,希望联合国帮着想想办法,把妈妈还给我!

我们不得不说,手机的普及是科技的进步,给人们带来了极大的便捷,但也带来了更多的焦虑,我们不得不对其带来的问题加以审视。因为手机可以随时拿起,孩子却不能随意放下;因为孩子的成长需要您陪伴,而不是孩子陪着您看手机。

“5+2=0”代表着什么呢?这里所说的“5”是指五天的学校教育,“2”是指星期六与星期日这两天的家庭教育。意思是说,学生在学校五天里所受到的良好教育和两天在家庭所受的不良影响相抵消了。虽然这种说法似乎有些偏激,但不得不说,教育孩子是学校、家庭与社会一起努力的成果。实际上,有很多人认为教育孩子是学校的事,可当我们持有这样一种观念时,我们已经无形中扮演着“破坏者”的角色。在孩子成长的道路上,父母对孩子的成长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因为家庭教育是其他一切教育的基础。教育的最终目的是实现每个人的自我教育,我们与其抱怨教育资源的不公平,还不如想着为孩子未来的成长做些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比如,当孩子放学回家或假期在家时,我们可以陪孩子一起阅读,可以培养他们自我阅读的习惯,因为当孩子学会阅读时,他也就学会了成长。

今年2月份,教育部发布了关于印发《义务教育小学科学教育课程标准》的通知,并明确指出,从2017年9月起,我国的小学科学课程将从一年级开始开课。相比西方发达国家的科学教育,我们应学习与借鉴西方教育的精华,更应重视低年级儿童的科学启蒙教育。就小学科学课标的落地情况与小学科学教学面临的现状而言,我们如何做好小学一二年级与三年级科学内容的衔接,如何结合小学的实际现状开发一套体系完整且符合“新课标、新观念、新学法”的科学教材,如何做好低年级学生的科学启蒙教育,并为学生具备科学素养与终身发展的理念打下坚实基础。基于此,介绍一套科学味十足的《科学启蒙》就显得尤为重要。

《科学启蒙》是目前美国小学科学的一套主流教材,是完全根据美国国家科学教育标准的要求编写的。丛书由美国科学家、教育家共同编撰,由麦克米兰公司出版,是浙江教育出版社引进的一套美国小学科学教材。丛书根据科学内容分为物质科学、生命科学、地球科学三大学科知识,共18本。其中,每个学科知识分为6本,而书目中的

1、

2、

3、

4、

5、6对应小学的6个年级。丛书的主要特点是知识内容全面而丰富,图文并茂,可读性极佳;注重科学能力训练,操作性、实用性强;时刻关注科学态度与价值观的熏陶;强调学科综合化,紧密结合当前的STEAM教育理念。

从知识内容讲,丛书内容学科知识全面、体系完整,内容选择与日常生活紧密结合,内容呈现方式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为抓手、以科学家发现知识的过程与方法来再现学科的知识、充分遵从学生的认知识规律。从科学能力的训练来讲,丛书内容技能目标明确、实验方案操作性强。从科学价值观的熏陶来讲,丛书内容关注学科知识的意义和对人类的重要性。从学科的综合化来讲,丛书内容的每一课之后有“艺术链接”“文学链接”“写作链接”和“数学链接”等,这样的教材设计思路与当前的STEAM的教育理念紧密相关。

重要的是,有了这样的教材,阅读变成了一种享受;学习科学,也变得趣味盎然。同时,我们的儿童就能像科学家那样阅读与思考,像科学家那样探索与发现。此外,这套丛书不仅可以作为我国小学《科学》教材的拓展与延伸,而且这套教材已被北京、杭州、西安、昆明等地的国际学校作为主流教材而使用。这套教材不仅受到教育研究者的关注与重视,同时也受到一线科学教师和诸多家长的肯定与青睐。针对书中的内容,现以两个具体的案例来加以说明。

案例1:

如果有一只水鸟站在水边,通过对画面的观察和分析,推理这张照片是天热时还是天冷时拍摄?如何测量水鸟的身长?动物为什么要迁徙?预测气候变暖会发生什么现象?

从这个案例中可以看出,在此过程中儿童会经历连续的思考,会纠结于问题的答案,会通过观察、比较、阅读、推理、使用工具、收集信息、调查、交流与写作等方法来进行分类归纳,进而提高了自己的观察力、思考力与沟通力等。

案例2:

就以上面的火车模型比喻电流为例,它不仅很好地区分了“电能”与“电流”的概念,也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因为在我国的小学《科学》教材中没有对电流做更多的要求,而初中《科学》对电流的知识也不够详细。与此同时,我们的儿童对类似的概念都存在错误概念,一旦拥有错误概念,那小学科学老师在教学中也很难纠正过来。为此,不论从知识衔接性上讲,或重要的科学概念来讲,我们的孩子都有必要拥有一套体系完整和内容全面的科学读物。

总之,选择好的科学读物,对儿童进行科学启蒙就显得尤为重要。因为世界在21世纪进入了知识经济、全球化和信息化时代。面对互联网时代带来的海量信息,该如何甄别信息,如何做出选择,如何创造价值,这一切都需要科学思维方式的引导。

上一篇:家长道德讲堂讲座稿下一篇:酒吧运营年工作总结

本站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