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十三大学科门类

2022-08-18

第一篇:考研十三大学科门类

十三大学科门类

十三大学科门类包括:01哲学;02经济学;03法学;04教育学;05文学;06历史学;07理学;08工学;09农学;10医学;11军事学;12管理学;13艺术学

1、哲学 一级学科:哲学

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哲学、外国哲学、逻辑学、伦理学、美学、宗教学、科学技术哲学

2、经济学

一级学科:理论经济学(7个)

政治经济学、经济思想史、经济史、西方经济学、世界经济、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 一级学科:应用经济学(10个)

国民经济学、区域经济学、财政学、金融学、产业经济学、国际贸易学、劳动经济学、统计学、数量经济学、国防经济

3、法学 一级学科:法学

法学理论、法律史、宪法学与行政法学、刑法学、民商法学(含劳动法学、社会保障法学)诉讼法学、经济法学、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学、军事法学 一级学科:政治学

政治学理论、中外政治制度、科学社会主义与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中共党史、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国际政治、国际关系、外交学 一级学科:社会学

社会学、人口学、人类学、民俗学(含:中国民间文学) 一级学科:民族学

民族学、 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与政策、中国少数民族经济、中国少数民族史、中国少数民族艺术

4、教育学 一级学科:教育学

教育学原理、课程与教学论、教育史、比较教育学、学前教育学、高等教育学、成人教育学、职业技术教育学、特殊教育学、教育技术学 一级学科:心理学

基础心理学、发展与教育心理学、应用心理学 一级学科:体育学 体育人文社会学、运动人体科学(可授教育学、理学、医学学位)、体育教育训练学、民族传统体育学

5、文学

一级学科:中国语言文学

文艺学、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汉语言文字学、中国古典文献学、中国古代文学、中国现当代文学、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学、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 一级学科:外国语言文学

英语语言文学、俄语语言文学、法语语言文学、德语语言文学、日语语言文学、印度语言文学、西班牙语语言文学、阿拉伯语语言文学、欧洲语言文学、亚非语言文学、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

一级学科:新闻传播学 新闻学、传播学

6、历史学 一级学科:历史学

史学理论及史学史、考古学及博物馆学、历史地理学、历史文献学、专门史、中国古代史、中国近现代史、世界史

7、理学 一级学科:数学

基础数学、计算数学、概率论与数理统计、应用数学、运筹学与控制论 一级学科:物理学

理论物理、粒子物理与原子核物理、原子与分子物理、等离子体物理、凝聚态物理、声学、光学、无线电物理 一级学科:化学

无机化学、分析化学、有机化学、物理化学、高分子化学与物理 一级学科:天文学

天体物理、天体测量与天体力学 一级学科:地理学

自然地理学、人文地理学、地图学与地理信息系统 一级学科:大气科学

气象学、大气物理学与大气环境 一级学科:海洋科学

物理海洋学、海洋化学、海洋生物学、海洋地质 一级学科:地球物理学 固体地球物理学、空间物理学 一级学科:地质学

矿物学、岩石学、矿床学、地球化学、古生物学与地层学、构造地质学、第四纪地质学 一级学科:生物学

植物学、动物学、生理学、水生生物学、微生物学、神经生物学、遗传学、发育生物学、细胞生物学、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生物物理学、生态学 一级学科:系统科学 系统理论、系统分析与集成

8、工学 一级学科:力学

动力学与控制、固体力学、流体力学、工程力学 一级学科:机械工程

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机械电子工程 、机械设计及理论、界面科学与技术 一级学科:光学工程

平板显示技术与器件、光电子材料与器件、光通信网络与光信息处理、光电检测技术、激光与太赫兹波技术

一级学科:仪器科学与技术

精密测试技术与仪器、微机电系统技术及应用、现代测控技术及方法、计算机测试与控制技术、智能仪器与虚拟仪器技术 一级学科:材料科学与工程

材料物理与化学、材料学、材料加工工程 一级学科:冶金工程

炼铁原料及资源综合利用、炼铁新技术、炼钢新技术、凝固理论及浇注新工艺 一级学科: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

工程热物理、热能工程、 动力机械及工程、流体机械及工程 一级学科:电气工程

牵引电机及控制、智能化电器、电机电器动态分析及电磁场分析、电机电器参数设置及识别 一级学科:电子科学与技术

物理电子学、电路与系统、 微电子学与固体电子学、电磁场与微波技术 一级学科:信息与通信工程 通信与信息系统、信号与信息处理 一级学科:控制科学与工程

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检测技术与自动化装置、系统工程、模式识别与智能系统 一级学科: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计算机系统结构、计算机软件与理论、计算机应用技术 一级学科:建筑学

都市建筑设计及理论、历史建筑的保护与更新、建筑与城市绿色环境技术、城市设计方法及理论

一级学科:土木工程

岩土工程、结构工程、市政工程、供热、供燃气、通风及空调工程、防灾减灾工程及防护工程、桥梁与隧道工程 一级学科:水利工程

水文学及水资源、水力学及河流动力学、港口、海岸及近海工程、水工结构工程、水利水电工程

一级学科:测绘科学与技术

大地测量学与测量工程、摄影测量与遥感 一级学科:化学工程与技术 一级学科: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 一级学科:矿业工程

采矿工程、矿物加工工程、安全技术及工程 一级学科:石油与天然气工程

油气井工程、油气田开发工程、油气储运工程 一级学科:纺织科学与工程

纺织工程、 纺织材料与纺织品设计、纺织化学与染整工程、服装设计与工程 一级学科:轻工技术与工程 轻工技术与工程 一级学科:交通运输工程

道路与铁道工程、交通信息工程及控制、交通运输规划与管理、载运工具运用工程 一级学科:船舶与海洋工程 船舶与海洋结构物设计制造 一级学科:航空宇航科学与技术 飞行器设计、航空宇航推进理论与工程 一级学科:兵器科学与技术 武器系统与运用工程 一级学科:核科学与技术

核能科学与工程、核燃料循环与材料、核技术及应用、辐射防护及环境保护 一级学科:农业工程

农业机械化工程、农业水土工程、农业生物环境与能源工程 、农业电化与自动化 一级学科:林业工程 森林工程 、木材科学与技术 一级学科:环境科学与工程 环境科学、环境工程 一级学科:生物医学工程 一级学科:食品科学与工程 食品科学

9、农学

作物学、园艺学、农业资源利用、植物保护、畜牧学、兽医学、林学、水产、草学

10、医学

基础医学、临床医学、口腔医学、公共卫生与预防科学、中医学、中西医结合、药学、中药学、特种医学、医学技术、护理学

11、军事

军事思想及军事历史、战略学、战役学、战术性、军队指挥学、军制学、军队政治工作学、军事后勤学、军事装备学 、军事训练学

12、管理学(5个)

管理科学与工程 、工商管理、农林经济管理、公共管理、图书情报与档案管理

13、艺术学

艺术学理论、音乐与舞蹈学、戏剧与影视学、美术学、设计学 3,十三大门类学校推荐 哲学门类学校推荐

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武汉大学、复旦大学、南京大学、山西大学、南开大学、山东大学、中山大学、北京师范大学、清华大学、吉林大学、浙江大学、厦门大学、华东师范大学、黑龙江大学、东南大学、四川大学、湖南师范大学、华中科技大学、上海大学、南京师范大学 经济学门类学校推荐

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南开大学、复旦大学、厦门大学、上海财经大学、南京大学、浙江大学、武汉大学、西安交通大学、中山大学、东北财经大学、中南财经政法大学、西南财经大学、清华大学、中央财经大学、山东大学、吉林大学、华中科技大学 法学门类院校推荐

中国人民大学、北京大学、武汉大学、中国政法大学、吉林大学、清华大学、复旦大学、西南政法大学、南京大学、中山大学、华东政法大学、华中师范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厦门大学、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山东大学、浙江大学、南开大学、东北师范大学、华中科技大学、南京师范大学、苏州大学、上海交通大学、西北政法大学、四川大学、华东师范大学、湘潭大学、重庆大学、云南大学、郑州大学 教育学门类院校推荐

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华中师范大学、首都师范大学、东北师范大学、西南大学、陕西师范大学、华南师范大学、南京师范大学、湖南师范大学、北京体育大学、浙江大学、北京大学 文学门类院校推荐

北京大学、复旦大学、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南开大学、武汉大学、四川大学、浙江大学、山东大学、华中师范大学、中山大学、广东外语外贸大学、上海外国语大学、北京外国语大学、南京师范大学、暨南大学、中国传媒大学、华东师范大学、清华大学、黑龙江大学、湖南师范大学、河南大学、北京语言大学、浙江师范大学、上海交通大学、东北师范大学、厦门大学、上海师范大学、陕西师范大学、西南大学 历史学门类院校推荐

北京大学、南开大学、复旦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南京大学、华中师范大学、武汉大学、华东师范大学、中国人民大学、清华大学、四川大学、兰州大学、山东大学、西北大学、中山大学、厦门大学、陕西师范大学、东北师范大学、云南大学、吉林大学 理学门类院校推荐

北京大学、南京大学、复旦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浙江大学、南开大学、清华大学、兰州大学、吉林大学、厦门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四川大学、北京师范大学、武汉大学、山东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华中师范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大连理工大学、华南师范大学、苏州大学、中国海洋大学、同济大学、中国农业大学、湖南大学、中南大学、华东理工大学、华中科技大学、南京师范大学、华南理工大学、西安交通大学、东南大学、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工学门类院校推荐

清华大学、浙江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天津大学、大连理工大学、华南理工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华中科技大学、东南大学、西安交通大学、西北工业大学、同济大学、北京理工大学、中南大学、四川大学、山东大学、武汉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华东理工大学、吉林大学、重庆大学、电子科技大学、南京理工大学、北京科技大学、复旦大学、东华大学、湖南大学、东北大学、江南大学、北京化工大学、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农学门类院校推荐 国农业大学、南京农业大学、华中农业大学、兰州大学、中国海洋大学、北京林业大学、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浙江大学、扬州大学、吉林大学、上海海洋大学、华南农业大学、四川农业大学、东北农业大学 医学门类院校推荐

北京协和医学院(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北京大学医学部(原北京医科大学)、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原上海医科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原上海第二医科大学)、中山大学医学院(原中山医科大学)、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原同济医科大学)、四川大学华西医学院(原华西医科大学)、中南大学湘雅医学院(原湖南医科大学)、南方医科大学(原第一军医大学)、浙江大学医学院(原浙江医科大学)、首都医科大学、中国医科大学 军事学门类院校推荐

国防科学技术大学、解放军理工大学、解放军信息工程大学、后勤工程学院、解放军汽车管理学院、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军事交通学院、军事经济学院、解放军国际关系学院、解放军西安政治学院、解放军艺术学院 管理学门类院校推荐

清华大学、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武汉大学、南京大学、西安交通大学、浙江大学、中山大学、复旦大学、华中科技大学、南开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南京农业大学、重庆大学、天津大学、大连理工大学、华南理工大学、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北京师范大学、中南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厦门大学 艺术学门类院校推荐

中央音乐学院、中国传媒大学、中国美术学院、上海音乐学院、中央美术学院、清华大学、南京艺术学院、东南大学、北京师范大学、中央戏剧学院、中国音乐学院、北京电影学院、上海大学、上海戏剧学院、福建师范大学、西安美术学院、南京师范大学、首都师范大学

第二篇:艺术学科门类和一级学科调整研讨会在我校举行

南京艺术学院

2010-04-18

11月2日上午,中国艺术研究院孙建君、王列生、李心峰等五位专家一行来到我校,就艺术学科门类和一级学科调整事宜与我校专家组进行了深入而又广泛的讨论。按照教育部和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的要求和分工,中国艺术研究院和我校为艺术学一级学科目录修订工作的牵头单位。此次研讨会是学科目录修订的第一次会议。会议的主要任务是:在现行的研究生和本科学科目录的基础上,根据学科目录修订的基本原则,认真研究各单位提出的修订建议,科学系统地提出本学科升级的论证报告。

在上午的会议上,刘伟冬副院长首先代表我校对五位专家的到来表示热烈的欢迎,并向与会专家详细介绍了我校向国务院学位办、教育部所提交的学科目录修订方案的基本情况。接下来专家们围绕此次会议的中心议题展开了热烈的讨论。中国艺术研究院的专家们认为:艺术学作为一门学科,其所属各学科的基础理论、史学、批评都已独立成为体系,理论建设与实践成果的重要提升,使得现有艺术学下属学科数量充足,其自身建设取得了重大发展。艺术学自身分化与提升的同时,还与其他学科交叉,具有极大的社会发展潜力。艺术学科日益丰富的呈现状态,迫切要求艺术学地位的提升。因此他们认为应该将艺术学提升为门类学科,并建议将艺术学这个一级学科命名为一般艺术学。我校刘伟冬副院长则从艺术院校人才培养、毕业生就业、文化艺术应具有的对生产力的贡献等视角对艺术学一级学科的建设发表了自己的看法。他认为:艺术学一级学科和下属二级学科的设立应立足于我国的基本国情,以市场需求为先导、以艺术院校和科研机构现有的教学资源为平台,以培养能够将文化艺术作为产业、能为别人提供市场和就业机会的专门艺术人才为宗旨。在此基础上刘伟冬副院长进一步强调:艺术学科目录的修订要充分挖掘其中应用的成分,使应用艺术学和理论艺术学平分秋色,艺术学应该是两条腿走路,这样才能在这个文化产业大繁荣、大发展的时代永远处于主导地位。因此,我校的最后建议是将艺术学升格为门类学科,并在艺术学一级学科下面设立理论艺术学和应用艺术学两个二级学科。

经过上午热烈而又富有成效的讨论,下午与会专家就艺术学科门类和一级学科调整问题很快达成了共识并初步定为:将艺术学升格为门类学科,定名为艺术,艺术学成为其下的一个一级学科,下设三个二级学科,分别是理论艺术学、应用艺术学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国艺术研究院负责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方面的文件起草工作,我校则负责理论艺术学和应用艺术学两个部分的相关工作。会后,我校刘伟冬副院长、黄惇教授、李立新教授分别向中国艺术研究院的五位专家赠送了学校出版的学术著作。与会专家们对我校科研处为此次会议的召开所作的前期准备和会中的相关服务工作表示感谢。最后整个研讨会在热烈的掌声中圆满结束。

第三篇:2018考研农学门类联考考试大纲

数学 I.考试性质

农学门类联考数学是为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招收农学门类的硕士研究生而设置的具有选拔性质的全国联考科目。其目的是科学、公平、有效地测试考生是否具备继续攻读农学门类各专业硕士学位所需要的知识和能力要求,评价的标准是高等学校农学学科优秀本科毕业生所能达到的及格或及格以上水平,以利于各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择优选拔,确保硕士研究生的招生质量。 II.考查目标

农学门类数学考试涵盖高等数学、线性代数、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等公共基础课程。要求考生比较系统地理解数学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掌握数学的基本方法,具备抽象思维能力、逻辑推理能力、空间想象能力、运算能力以及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III.考试形式和试卷结构

一、试卷满分及考试时间

试卷满分为150分,考试时间为180分钟.

二、答题方式

答题方式为闭卷、笔试.

三、试卷内容结构 高等数学56% 线性代数22%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22%

四、试卷题型结构

单项选择题8小题,每小题4分,共32分 填空题6小题,每小题4分,共24分 解答题(包括证明题)9小题,共94分 Ⅳ.考查内容

高等数学

一、函数、极限、连续 考试内容

函数的概念及表示法函数的有界性、单调性、周期性和奇偶性复合函数、反函数、分段函数和隐函数基本初等函数的性质及其图形初等函数函数关系的建立

数列极限与函数极限的定义及其性质函数的左极限和右极限无穷小量和无穷大量的概念及其关系无穷小量的性质及无穷小量的比较极限的四则运算极限存在的两个准则:单调有界准则和夹逼准则两个重要极限:

函数连续的概念函数间断点的类型初等函数的连续性闭区间上连续函数的性质 考试要求

1.理解函数的概念,掌握函数的表示法,会建立应用问题中的函数关系. 2.了解函数的有界性、单调性、周期性和奇偶性. 3.理解复合函数及分段函数的概念,了解反函数及隐函数的概念. 4.掌握基本初等函数的性质及其图形,了解初等函数的概念. 5.了解数列极限和函数极限(包括左极限和右极限)的概念. 6.了解极限的性质与极限存在的两个准则,掌握极限的四则运算法则,掌握利用两个重要极限求极限的方法. 7.理解无穷小量的概念和基本性质,掌握无穷小量的比较方法,了解无穷大量的概念及其与无穷小量的关系. 8.理解函数连续性的概念(含左连续与右连续),会判断函数间断点的类型. 9.了解连续函数的性质和初等函数的连续性,理解闭区间上连续函数的性质(有界性、最大值和最小值定理、介值定理),并会应用这些性质.

二、一元函数微分学 考试内容

导数和微分的概念导数的几何意义函数的可导性与连续性之间的关系平面曲线的切线和法线导数和微分的四则运算基本初等函数的导数复合函数和隐函数的微分法高阶导数微分中值定理洛必达(L’Hospital)法则函数单调性的判别函数的极值函数图形的凹凸性、拐点及渐近线函数的最大值与最小值

考试要求

1.理解导数的概念及可导性与连续性之间的关系,了解导数的几何意义,会求平面曲线的切线方程和法线方程. 2.掌握基本初等函数的导数公式、导数的四则运算法则及复合函数的求导法则,会求分段函数的导数,会求隐函数的导数. 3.了解高阶导数的概念,掌握二阶导数的求法. 4.了解微分的概念以及导数与微分之间的关系,会求函数的微分. 5.理解罗尔(Rolle)定理和拉格朗日(Lagrange)中值定理,掌握这两个定理的简单应用. 6.会用洛必达法则求极限. 7.掌握函数单调性的判别方法,了解函数极值的概念,掌握函数极值、最大值和最小值的求法及应用. 8.会用导数判断函数图形的凹凸性[注:在区间(a,b)内,设函数f(x)具有二阶导数.当时,f(x)的图形是凹的;当时,f(x)的图形是凸的],会求函数图形的拐点和渐近线(水平、铅直渐近线).

三、一元函数积分学 考试内容

原函数和不定积分的概念不定积分的基本性质基本积分公式定积分的概念和基本性质定积分中值定理积分上限的函数与其导数牛顿-莱布尼茨(Newton-Leibniz)公式不定积分和定积分的换元积分方法与分部积分法反常(广义)积分定积分的应用 考试要求

1.理解原函数与不定积分的概念,掌握不定积分的基本性质与基本积分公式,掌握不定积分的换元积分法与分部积分法. 2.了解定积分的概念和基本性质,了解定积分中值定理,理解积分上限的函数并会求它的导数,掌握牛顿莱布尼茨公式,以及定积分的换元积分法与分部积分法. 3.会利用定积分计算平面图形的面积和旋转体的体积. 4.了解无穷区间上的反常积分的概念,会计算无穷区间上的反常积分.

四、多元函数微积分学 考试内容

多元函数的概念二元函数的几何意义二元函数的极限与连续的概念多元函数偏导数的概念与计算多元复合函数的求导法与隐函数求导法二阶偏导数全微分多元函数的极值和条件极值二重积分的概念、基本性质和计算 考试要求

1.了解多元函数的概念,了解二元函数的几何意义. 2.了解二元函数的极限与连续的概念. 3.了解多元函数偏导数与全微分的概念,会求多元复合函数一阶、二阶偏导数,会求全微分,会求多元隐函数的偏导数. 4.了解多元函数极值和条件极值的概念,掌握多元函数极值存在的必要条件,了解二元函数极值存在的充分条件. 5.了解二重积分的概念与基本性质,掌握二重积分的计算方法(直角坐标、极坐标).

五、常微分方程 考试内容

常微分方程的基本概念变量可分离的微分方程一阶线性微分方程 考试要求

1.了解微分方程及其阶、解、通解、初始条件和特解等概念. 2.掌握变量可分离的微分方程和一阶线性微分方程的求解方法. 线性代数

一、行列式 考试内容

行列式的概念和基本性质行列式按行(列)展开定理 考试要求

1.了解行列式的概念,掌握行列式的性质. 2.会应用行列式的性质和行列式按行(列)展开定理计算行列式.

二、矩阵 考试内容

矩阵的概念矩阵的线性运算矩阵的乘法方阵的幂方阵乘积的行列式矩阵的转置逆矩阵的概念和性质矩阵可逆的充分必要条件伴随矩阵矩阵的初等变换初等矩阵矩阵的秩矩阵的等价 考试要求

1.理解矩阵的概念,了解单位矩阵、对角矩阵、三角矩阵的定义及性质,了解对称矩阵、反对称矩阵及正交矩阵等的定义和性质. 2.掌握矩阵的线性运算、乘法、转置以及它们的运算规律,了解方阵的幂与方阵乘积的行列式的性质. 3.理解逆矩阵的概念,掌握逆矩阵的性质以及矩阵可逆的充分必要条件,了解伴随矩阵的概念,会用伴随矩阵求逆矩阵. 4.了解矩阵的初等变换和初等矩阵及矩阵等价的概念,理解矩阵的秩的概念,掌握用初等变换求矩阵的逆矩阵和秩的方法.

三、向量 考试内容

向量的概念向量的线性组合与线性表示向量组的线性相关与线性无关向量组的极大线性无关组等价向量组向量组的秩向量组的秩与矩阵的秩之间的关系 考试要求

1.了解向量的概念,掌握向量的加法和数乘运算法则. 2.理解向量的线性组合与线性表示、向量组线性相关、线性无关等概念,掌握向量组线性相关、线性无关的有关性质及判别法. 3.理解向量组的极大线性无关组和秩的概念,会求向量组的极大线性无关组及秩. 4.了解向量组等价的概念,了解矩阵的秩与其行(列)向量组的秩之间的关系.

四、线性方程组 考试内容

线性方程组的克拉默(Cramer)法则线性方程组有解和无解的判定齐次线性方程组的基础解系和通解非齐次线性方程组的解与相应的齐次线性方程组的解之间的关系非齐次线性方程组的通解 考试要求

1.会用克拉默法则解线性方程组. 2.掌握非齐次线性方程组有解和无解的判定方法. 3.理解齐次线性方程组的基础解系的概念,掌握齐次线性方程组的基础解系和通解的求法. 4.了解非齐次线性方程组的结构及通解的概念. 5.掌握用初等行变换求解线性方程组的方法.

五、矩阵的特征值和特征向量 考试内容

矩阵的特征值和特征向量的概念、性质相似矩阵的概念及性质矩阵可相似对角化的充分必要条件及相似对角矩阵实对称矩阵的特征值、特征向量及其相似对角矩阵 考试要求

1.理解矩阵的特征值、特征向量的概念,掌握矩阵特征值的性质,掌握求矩阵特征值和特征向量的方法. 2.了解矩阵相似的概念和相似矩阵的性质,了解矩阵可相似对角化的充分必要条件,会将矩阵化为相似对角矩阵. 3.了解实对称矩阵的特征值和特征向量的性质.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

一、随机事件和概率 考试内容

随机事件与样本空间事件的关系与运算概率的基本性质古典型概率条件概率概率的基本公式事件的独立性独立重复试验 考试要求

1.了解样本空间的概念,理解随机事件的概念,掌握事件的关系及运算. 2.理解概率、条件概率的概念,掌握概率的基本性质,会计算古典型概率,掌握概率的加法公式、减法公式、乘法公式、全概率公式以及贝叶斯(Bayes)公式. 3.理解事件独立性的概念,掌握用事件独立性进行概率计算;理解独立重复试验的概念,掌握计算有关事件概率的方法.

二、随机变量及其分布 考试内容

随机变量随机变量的分布函数的概念及其性质离散型随机变量的概率分布连续型随机变量的概率密度常见随机变量的分布随机变量函数的分布 考试要求

1.理解随机变量的概念,理解分布函数

的概念及性质,会计算与随机变量相联系的事件的概率. 2.理解离散型随机变量及其概率分布的概念,掌握0-1分布、二项分布B(n,p)、泊松(Poisson)分布P(λ)及其应用. 3.理解连续型随机变量及其概率密度的概念,掌握均匀分布U(a,b)、正态分布N(μ,δ2)、指数分布及其应用,其中参数为λ(λ>0)的指数分布的概率密度为 4.会求随机变量简单函数的分布.

三、二维随机变量及其分布 考试内容

二维随机变量及其分布二维离散型随机变量的概率分布和边缘分布二维连续型随机变量的概率密度和边缘概率密度随机变量的独立性和不相关性常用二维随机变量的分布两个随机变量简单函数的分布 考试要求

1.理解二维随机变量的概念,理解二维随机变量的分布的概念和性质,理解二维离散型随机变量的概率分布和边缘分布,理解二维连续型随机变量的概率密度和边缘密度,会求与二维离散型随机变量相关事件的概率. 2.理解随机变量的独立性和不相关性的概念,了解随机变量相互独立的条件. 3.了解二维均匀分布,了解二维正态分布的概率密度,了解其中参数的概率意 4.会求两个独立随机变量和的分布.

四、随机变量的数字特征 考试内容

随机变量的数学期望(均值)、方差、标准差及其性质随机变量简单函数的数学期望矩、协方差和相关系数及其性质 考试要求

1.理解随机变量数字特征(数学期望、方差、标准差、矩、协方差、相关系数)的概念,会运用数字特征的基本性质,并掌握常用分布的数字特征. 2.会求随机变量简单函数的数学期望.

五、大数定律和中心极限定理 考试内容

切比雪夫(Chebyshev)不等式切比雪夫大数定律伯努利(Bernoulli)大数定律棣莫弗一拉普拉斯(DeMoivre-Laplace)定理列维一林德伯格(Levy-Lindberg)定理 考试要求

1.了解切比雪夫不等式. 2.了解切比雪夫大数定律和伯努利大数定律. 3.了解棣莫弗—拉普拉斯定理(二项分布以正态分布为极限分布)和列维—林德伯格定理(独立同分布随机变量序列的中心极限定理).

六、数理统计的基本概念 考试内容

总体个体简单随机样本统计量样本均值样本方差和样本矩X2分布t分布F分布分位数正态总体的常用抽样分布 考试要求

1.了解总体、简单随机样本、统计量、样本均值、样本方差及样本矩的概念,其中样本方差定义为

2.了解X2分布、t分布和F分布的概念和性质,了解分位数的概念并会查表计算. 3.了解正态总体的常用抽样分布. 化学 I.考试性质

农学门类联考化学是为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招收农学门类的硕士研究生而设置的具有选拔性质的全国联考科目。其目的是科学、公平、有效地测试考生是否具备继续攻读农学门类各专业硕士学位所需要的知识和能力要求,评价的标准是高等学校农学学科优秀本科毕业生所能达到的及格或及格以上水平,以利于各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择优选拔,确保硕士研究生的招生质量。 II.考查目标

农学门类化学考试涵盖无机及分析化学(或普通化学和分析化学)、有机化学等公共基础课程。要求考生比较系统地理解和掌握化学的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能够分析、判断和解决有关理论和实际问题。 III.考试形式和试卷结构

一、试卷满分及考试时间

本试卷满分为150分,考试时间为180分钟。

二、答题方式

答题方式为闭卷、笔试。

三、试卷内容结构 无机及分析化学50% 有机化学50%

四、试卷题型结构

单项选择题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 填空题35空,每空1分,共35分 计算、分析与合成题8小题,共55分 IV.考查范围 无机及分析化学

无机及分析化学考试内容主要包括:化学反应的一般原理、近代物质结构理论、溶液化学平衡、电化学等基础知识;分析误差和数据处理的基本概念,滴定分析、分光光度分析和电势分析等常用的分析方法。要求考生掌握无机及分析化学的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具有独立分析和解决有关化学问题的能力。

一、溶液和胶体

考试内容

分散系溶液浓度的表示方法稀溶液的通性胶体溶液 考试要求

1.了解分散系的分类及特点。

2.掌握物质的量浓度、物质的量分数和质量摩尔浓度的表示方法及计算。 3.掌握稀溶液依数性的基本概念、计算及其在生活和生产中的应用。 4.掌握胶体的特性及胶团结构式的书写。 5.掌握溶胶的稳定性与聚沉。

二、化学热力学基础 考试内容

热力学基本概念热化学及化学反应热的计算化学反应方向的判断 考试要求

1.了解热力学能、焓、熵及吉布斯自由能等状态函数的性质,功与热等概念。 2.掌握有关热力学第一定律的计算:恒压热与焓变、恒容热与热力学能变的关系及成立的条件。

3.掌握化学反应热、热化学方程式、化学反应进度、标准态、标准摩尔生成焓、标准摩尔生成吉布斯自由能、化学反应的摩尔焓变、化学反应的摩尔熵变、化学反应的摩尔吉布斯自由能变等基本概念及吉布斯判据的应用。 4.掌握化学反应的、、、的计算。

5.掌握吉布斯-亥姆霍兹方程的计算及温度对反应自发性的影响。 6.掌握化学反应方向的自由能判据。

三、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 考试内容

化学反应速率基本概念及速率方程式反应速率理论化学平衡及移动 考试要求

1.理解化学反应速率、基元反应、复杂反应、反应级数、活化分子、有效碰撞及活化能等基本概念。

2.掌握质量作用定律及化学反应速率方程式的书写。 3.掌握浓度、温度及催化剂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 4.掌握化学平衡常数的意义及表达式的书写。 5.掌握与的关系及应用。

6.掌握浓度、压力、温度对化学平衡移动的影响。 7.掌握化学等温方程式和平衡常数的有关计算。 8.掌握多重平衡规则。

四、物质结构 考试内容

核外电子的运动状态多电子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元素周期律及元素性质的周期性变化离子键和共价键理论杂化轨道理论分子间力 考试要求

1.了解波粒二象性、量子性(量子化)、波函数(原子轨道)、概率密度(电子云)、能级、能级组、屏蔽效应、钻穿效应、能级交错等概念。 2.了解四个量子数的意义,掌握其取值规则。 3.掌握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原理及方法。

4.理解原子结构和元素周期系之间的关系,掌握元素性质的周期性变化。 5.理解离子键与共价键的特征及区别,掌握a键和π键的形成及特点。

6.掌握杂化轨道(sp、、)的空间构型、键角及常见实例,不等性杂化轨道(、等)的空间构型。

7.掌握元素电负性差值与键极性、偶极矩与分子极性的关系,分子间力(色散力、诱导力、取向力)和氢键的概念及对物质物理性质的影响。

五、分析化学概论 考试内容

定量分折中的误差有效数字及运算规则滴定分析法概述 考试要求

1.掌握误差分类与减免方法,精密度与准确度的关系。

2.掌握有效数字及运算规则。

3.掌握滴定分析基本概念和原理、滴定反应的要求与滴定方式、基准物质的条件、标准溶液的配制及滴定结果的计算。

六、酸碱平衡和酸碱滴定法 考试内容

酸碱质子理论酸碱平衡缓冲溶液酸碱滴定法 考试要求

1.了解质子条件式的书写,掌握弱酸、弱碱和两性物质溶液酸碱度的计算。

2.掌握质子酸、质子碱、稀释定律、同离子效应、共轭酸碱对、解离常数等基本概念。 3.掌握缓冲溶液的类型、配制、有关计算,了解其在农业科学和生命科学中的应用。 4.掌握酸碱指示剂的变色原理,一元酸(碱)滴定过程中pH的变化规律及常用指示剂的选择。

5.掌握一元弱酸(碱)能否被准确滴定的条件,多元弱酸(碱)能否被分步准确滴定的条件。 6.掌握酸碱滴定的有关计算。

七、沉淀溶解平衡和沉淀滴定法 考试内容

沉淀溶解平衡溶度积原理沉淀滴定法 考试要求

1.掌握溶度积与溶解度的换算。

2.掌握由溶度积原理判断沉淀的生成与溶解。 3.掌握分步沉淀及其简单应用,了解沉淀转化的条件。

4.了解沉淀滴定法的原理、银量法[莫尔(Mohr)法、佛尔哈德(Volhard)法、法扬司(Fajans)法]滴定终点的确定。

八、氧化还原反应和氧化还原滴定法 考试内容

氧化还原反应电极电势及其应用元素电势图及其应用氧化还原滴定法 考试要求

1.掌握氧化数、氧化与还原、氧化态、还原态、氧化还原电对、原电池、电极电势、标准氢电极等基本概念。

2.掌握用电池符号表示原电池及原电池电动势的计算。

3.掌握能斯特方程式及浓度(或分压)、酸度对电极电势影响的相关计算。

4.掌握电极电势的应用(判断氧化剂或还原剂的相对强弱,确定氧化还原反应进行的方向、次序和程度)。

5.掌握标准电极电势与氧化还原反应平衡常数的关系。 6.掌握元素标准电势图及其应用。

7.了解氧化还原滴定法的特点,氧化还原指示剂分类。

8.掌握常用的氧化还原滴定方法(重铬酸钾法、高锰酸钾法、碘量法)及氧化还原滴定结果的计算。

九、配位化合物和配位滴定法 考试内容

配合物的基本概念配合物的化学键理论配位平衡配位滴定法 考试要求

1.掌握配合物定义、组成及命名,了解影响配位数的因素。

2.理解配合物的价键理论要点,掌握有关外轨型配合物(sp、、、)和内轨型配合物(、)的结构特征及性质。

3.掌握配位平衡与其他平衡的关系,掌握影响配位平衡移动的因素及相关的计算。 4.了解螯合物的结构特点及螯合效应。 5.了解配位滴定法的特点及EDTA的性质。

6.掌握单一金属离子能被准确滴定的条件,配位滴定所允许的最低pH及提高配位滴定选择性的方法。

7.了解金属指示剂的变色原理,常用指示剂及指示剂使用条件。 8.掌握配位滴定的方式和应用。

十、分光光度法 考试内容

分光光度法概述吸收定律显色反应分光光度计及测定方法 考试要求

1.了解分光光度法的基本原理。

2.掌握朗伯一比耳定律的原理、应用及摩尔吸光系数,了解引起偏离朗伯一比耳定律的因素。

3.了解显色反应的特点,掌握显色条件的选择。 4.掌握分光光度法的应用和测量条件的选择。 十

一、电势分析法 考试内容

电势分析法基本原理离子选择性电极 考试要求

1.了解电势分析法的基本原理。 2.理解参比电极和指示电极的含义。 3.了解离子选择性电极的测定方法。 有机化学

有机化学考试内容主要包括:有机化合物的命名、结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合成方法及其应用;有机化合物各种类型的异构现象;有机化合物分子结构与理化性质之间的关系,典型有机化学反应机制。要求考生掌握有机化学的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具有独立分析解决有关化学问题的能力。

一、有机化学概论 考试内容

有机化合物与有机化学化学键与分子结构有机化合物结构特点与反应特性 考试要求

1.掌握有机化合物中的共价键,碳原子的杂化轨道,σ键和π键,碳原子的特性及有机化合物分子的立体形象。

2.掌握有机化合物结构与物理性质的关系。 3.了解有机化学反应特征及基本类型。

二、饱和脂肪烃 考试内容

烷烃和环烷烃的结构、命名和理化性质 考试要求

1.掌握碳原子的杂化,伯、仲、叔、季碳原子的概念,烷烃分子的构象表示方法(Newman投影式和透视式),重叠式与交叉式构象及能垒,环己烷及其衍生物的构象。 2.掌握烷烃和环烷烃的系统命名法及习惯命名法。 3.了解烷烃和环烷烃的物理性质。

4.掌握烷烃的化学性质(卤代);了解自由基反应机制,掌握不同类型碳自由基结构与稳定性的关系。

5.掌握环烷烃的化学性质(三元环、四元环的加成反应,五元环、六元环的取代反应)。

三、不饱和脂肪烃 考试内容

烯烃、二烯烃和炔烃的结构、命名和理化性质 考试要求

1.掌握双键碳原子的杂化、烯烃的异构现象,三键碳原子的sp杂化,共轭二烯烃的结构、共轭效应。

2.掌握烯烃的命名,构型的顺、反和Z、E标记法,次序规则;掌握炔烃的命名。 3.了解烯烃和炔烃的物理性质。

4.掌握烯烃的加成反应(加卤素、卤化氢、水、硫酸、次卤酸、催化氢化、过氧化物催化下的自由基加成反应),氧化反应α-氢的卤代反应;了解亲电加成反应机制(Markovnikov规则);掌握不同碳正离子结构和稳定性的关系。

5.掌握炔烃的加成反应(加卤素、卤化氢、水、HCN),氧化反应,金属炔化物的生成。 6.掌握共轭二烯烃的1,2-加成和1,4-加成(加卤素、卤化氢)、双烯合成(Diels—Alder反应)。

四、芳香烃 考试内容

芳香烃的结构、命名和理化性质 考试要求

1.了解芳香烃的分类和结构,掌握苯和萘及衍生物的命名。 2.掌握苯的结构、芳香性及Huckel规则。 3.了解芳香烃的物理性质。

4.掌握苯和苯的衍生物的亲电取代反应(卤代、硝化、磺化、烷基化及碳正离子重排、酰基化),侧链的氧化反应,侧链的卤代反应;掌握萘的亲电取代反应(卤代、硝化、磺化),氧化反应,还原反应。

5.了解芳环亲电取代反应机制,掌握芳环上亲电取代反应的定位规律及电子效应的影响

五、旋光异构 考试内容

旋光异构的基本概念构型的表示及标记方法 考试要求

1.掌握偏振光与旋光性、旋光度与比旋光度、手性分子与手性碳原子、对称因素与旋光活性、对映体与非对映体、内消旋体与外消旋体等基本概念。

2.掌握旋光异构体构型的Fischer投影式和透视式;掌握构型的R/S和D/L标记法。 3.了解环状化合物和不含手性碳原子的手性分子结构。 4.了解旋光异构体的性质。

六、卤代烃 考试内容

卤代烃的分类、结构、命名和理化性质 考试要求

1.掌握卤代烷的异构、分类和命名。 2.了解卤代烷的物理性质。

3.掌握卤代烷的亲核取代反应(与H2O/Na0H、NaCN、RONa、氨或胺、AgNO3/乙醇反应)、消除反应(Saytzeff规则)、与金属Mg的反应。

4.掌握亲核取代反应的SN

1、SN2机制及立体化学特征;理解消除反应的E

1、E2机制。

七、醇、酚、醚 考试内容

醇、酚、醚的分类、结构、命名和理化性质 考试要求

1.掌握醇、酚、醚的分类、结构和命名。 2.了解醇、酚、醚的物理性质。

3.掌握醇与金属Na、Mg、Ca的反应,醇在低温下与浓强酸作用,醇的卤代反应(与HX、PX

3、PX

5、氯化亚砜、Lucas试剂的反应),醇的脱水反应及碳正离子重排(分子内、分子间脱水),醇的酯化反应,醇的氧化反应。

4.掌握酚的酸性及其影响因素,酚芳环上的亲电取代反应(硝化、磺化、卤代),酚的氧化反应,酚与FeCl3的显色反应。

5.掌握醚在低温下与浓强酸作用,醚键的断裂;了解醚过氧化物的生成、检验和处理。 6.环氧乙烷的开环反应(加水、氨或胺、醇、卤化氢、格氏试剂)。

八、醛、酮、醌 考试内容

醛、酮、醌的分类、结构、命名和理化性质 考试要求

1.掌握醛、酮、醌的结构、分类和命名。 2.了解醛、酮、醌的物理性质。

3.掌握醛、酮的亲核加成反应(与HCN、NaHS0

3、RMgX、ROH/H+、氨的衍生物、H2O的反应),a-氢的反应(a-卤代、羟醛缩合),醛的氧化和歧化反应(Cannizzaro反应),醛、酮的还原反应。

4.了解醛、酮的亲核加成反应机制。

九、羧酸、羧酸衍生物、取代酸 考试内容

羧酸、羧酸衍生物、取代酸的分类、结构、命名和理化性质

考试要求

1.掌握羧酸、羧酸衍生物、取代酸的分类、结构和命名(包括重要羧酸的俗名)。 2.了解羧酸、羧酸衍生物、取代酸的物理性质。

3.掌握不同结构羧酸的酸性,羧酸衍生物的生成,二元羧酸的受热分解反应,羧酸的还原反应,羧酸α-氢的卤代反应。

4.掌握羧酸衍生物的水解、醇解、氨解反应,Claisen酯缩合反应,酯的还原反应,酰胺的酸碱性,酰胺的Hofmann降解反应。

5.掌握各种羟基酸的脱水反应,a-羟基酸及a-酮酸的氧化反应,a-酮酸及β-酮酸的分解反应,β-酮酸酯的酮式一烯醇式互变异构,乙酰乙酸乙酯合成法和丙二酸酯合成法。

十、胺 考试内容

胺的结构、分类、命名和理化性质重氮盐的制备及应用尿素的性质 考试要求

1.掌握胺的结构、分类和命名。 2.了解胺的物理性质。

3.掌握不同结构胺的碱性,烷基化反应,酰基化反应,磺酰化反应(Hinsberg反应),与亚硝酸的反应,芳香胺的制备(芳香硝基化合物的还原)及亲电取代反应(卤代、磺化、硝化)。

4.掌握重氮盐的制备及反应(与H2O、H3PO

2、CuX、CuCN反应),重氮盐的偶联反应。 5.掌握尿素的碱性,水解反应,二缩脲的生成及反应。 十

一、杂环化合物 考试内容

杂环化合物的分类、结构、命名和理化性质 考试要求

1.掌握呋喃、吡咯、噻吩、吡啶、嘧啶、喹啉、吲哚、嘌呤及其衍生物的命名。 2.掌握呋喃、吡咯、噻吩、吡啶的结构与芳香性的关系,结构与亲电取代反应活性的关系。

3.掌握吡咯和吡啶的酸碱性,呋喃、吡咯、噻吩、吡啶的亲电取代反应(卤代、磺化),还原反应,吡啶侧链的氧化反应。 十

二、糖类 考试内容

糖类的分类、结构、命名和理化性质 考试要求

1.掌握核糖、2-脱氧核糖、葡萄糖、甘露糖、半乳糖、果糖的链状结构(Fischer投影式)、变旋现象和环状结构(Haworth式和构象式)。

2.掌握核糖、2-脱氧核糖、葡萄糖、甘露糖、半乳糖、果糖及其糖苷的构型及命名。 3.掌握单糖的异构化、氧化、还原、成脎、成苷、醚化和酰基化反应。

4.掌握麦芽糖、纤维二糖、乳糖、蔗糖的结构和组成,二糖的理化性质(还原性和非还原性)。识别二糖的连接方式。

5.了解淀粉和纤维素的结构、组成及连接方式,淀粉的鉴别。 十

三、氨基酸、肽 考试内容

氨基酸的分类、结构、命名和理化性质二肽和三肽的命名 考试要求

1.了解氨基酸的分类、结构和命名,了解氨基酸的物理性质。 2.掌握α-氨基酸的两性性质和等电点,氨基酸的化学性质。 3.了解二肽的生成及二肽和三肽的命名。 十

四、脂类 考试内容

油脂、蜡、磷脂的组成和结构油脂和高级脂肪酸的命名油脂的理化性质 考试要求

1.掌握油脂、蜡、磷脂(脑磷脂、卵磷脂)的组成和结构,油脂和高级脂肪酸的命名。 2.掌握油脂的皂化反应及皂化值的计算。 3.了解皂化值、碘值、酸值的概念。

植物生理学与生物化学 I.考试性质

农学门类联考植物生理学与生物化学是为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招收农学门类的硕士研究生而设置的具有选拔性质的全国联考科目。其目的是科学、公平、有效地测试考生是否具备继续攻读农学门类各专业硕士学位所需要的知识和能力要求,评价的标准是高等学校农学学科优秀本科毕业生所能达到的及格或及格以上水平,以利于各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择优选拔,确保硕士研究生的招生质量。 II.考查目标 植物生理学

1.了解植物生理学的研究内容和发展简史,认识植物生命活动的基本规律,理解和掌握植物生理学的基本概念、基础理论知识和主要实验的原理与方法。

2.能够运用植物生理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综合分析、判断、解决有关理论和实际问题。 生物化学

1.了解生物化学研究的基本内容及发展简史,理解和掌握生物化学有关的基本概念、理论以及实验原理和方法。

2.能够运用辩证的观点正确认识生命现象的生物化学本质和规律,具备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III.考试形式和试卷结构

一、试卷满分及考试时间

本试卷满分为150分,考试时间为180分钟。

二、答题方式

答题方式为闭卷、笔试。

三、试卷内容结构 植物生理学50% 生物化学50%

四、试卷题型结构

单项选择题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

简答题6小题,每小题8分,共48分 实验题2小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 分析论述题4小题,每小题13分,共52分 IV.考查范围 植物生理学

一、植物生理学概述 (一)植物生理学的研究内容 (二)植物生理学的发展简史

二、植物细胞生理 (一)植物细胞概述 1.细胞的共性 2.高等植物细胞特点

(二)植物细胞的亚显微结构与功能 1.植物细胞壁的组成、结构和生理功能 2.植物细胞膜系统 3.细胞骨架 4.胞间连丝

(三)植物细胞信号转导 1.细胞信号转导概述 2.植物细胞信号转导途径 3.胞间信号 4.跨膜信号转导 5.胞内信号转导

钙信号系统,磷酸肌醇信号系统,环核苷酸信号系统。

三、植物水分生理

(一)水分在植物生命活动中的意义

1.植物含水量及水在植物体内的存在形式 2.水分在植物生命活动中的生理作用 (二)植物细胞的水分关系 1.水势的基本概念

2.水分的运动方式:扩散、渗透、集流 3.植物细胞的水势 4.植物细胞的吸水 5.植物水势的测定方法 (三)植物根系对水分的吸收 1.土壤的水分状态 2.根系吸水的部位与途径

3.根系吸收水分的机制:被动吸水、主动吸水 4.影响根系吸收水分的土壤因素 (四)植物蒸腾作用 1.蒸腾作用的概念与方式 2.气孔蒸腾

气孔的形态结构与生理特点,气孔运动的调节机制,影响气孔运动的外界因素。 3.蒸腾作用的指标及测定方法 4.影响蒸腾作用的外界因素 (五)植物体内水分的运输 1.水分运输途径及运输速度 2.水分运输的机制 (六)合理灌溉的生理基础 1.植物的需水规律 2.灌溉的指标

四、植物的矿质营养

(一)植物体内的必需元素 1.植物必需元素及确定方法

2.植物必需元素的主要生理功能及缺素症 (二)植物对矿质元素的吸收与运输 1.植物细胞跨膜吸收离子的机制 2.植物根系对矿质元素的吸收 3.影响根系吸收矿质元素的因素 4.地上部分对矿质元素的吸收 5.矿质元素在体内的运输和利用 (三)植物对氮、磷、硫的同化 (四)合理施肥的生理基础 1.植物需肥特点 2.施肥的指标

五、光合作用

(一)光合作用的概念及其重要性 (二)叶绿体及光合色素 1.叶绿体的超微结构及功能 2.叶绿体的化学组成与光合色素 3.影响叶绿素代谢的因素 (三)光合作用光反应的机制 1.光能吸收与传递 2.光合电子传递链 3.光合磷酸化

4.光能的分配调节与光保护 (四)光合碳同化

1.光合还原磷酸戊糖途径(C3途径)

2.光呼吸

3.光合作用的C4二羧酸途径(C4途径) 4.景天植物型酸代谢途径(CAM途径) 5.光合作用的产物 (五)影响光合作用的因素 1.光合速率及测定方法 2.影响光合速率的因素 (六)提高植物光能利用率的途径

六、植物的呼吸作用

(一)呼吸作用的概念和生理意义 1.呼吸作用的概念 2.呼吸作用的生理意义 3.线粒体结构与功能 (二)植物呼吸代谢途径

1.植物呼吸代谢类型: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 2.植物呼吸代谢途径的特点

(三)植物体内呼吸电子传递途径的多样性 1.细胞色素电子传递途径 2.交替氧化酶途径及意义 3.其他末端氧化途径及意义 (四)植物呼吸作用的调节 (五)影响呼吸作用的因素 1.呼吸速率与呼吸商 2.呼吸速率的测定 3.影响呼吸作用的内外因素 (六)呼吸作用的实践应用

1.呼吸作用与植物栽培 2.呼吸作用与种子贮藏 3.呼吸作用与果蔬保鲜

七、植物体内有机物质运输与分配 (一)同化物运输

1.运输途径、方向、速度 2.运输物质的形式 3.运输途径的研究方法 (二)韧皮部运输机制

压力流动学说及其实验证据,胞问连络束与胞质泵动假说,P蛋白收缩推动假说。 (三)同化物的装载与卸出 (四)同化物的配置与分配

八、植物生长物质

(一)植物生长物质的概念和种类 (二)植物激素的发现、化学结构

生长素、细胞分裂素、赤霉素、脱落酸、乙烯、油菜素内酯。 (三)植物激素的代谢和运输 1.生长素代谢和极性运输 2.细胞分裂素代谢途径 3.赤霉素代谢途径 4.脱落酸代谢途径 5.乙烯的代谢及其调控 (四)植物激素的生理作用

1.生长素、细胞分裂素、赤霉素、脱落酸、乙烯和油菜素内酯的生理作用 2.植物激素的协同和颉颃作用 (五)植物激素的作用机制

1.植物激素作用模式

2.植物激素结合蛋白和受体蛋白 3.植物激素对基因表达的调控 (六)植物生长调节剂 (七)植物激素的常用测定方法

九、植物生长生理

(一)植物生长和形态发生的细胞基础 1.植物细胞生长分化的规律 2.细胞分化的条件及调控 3.细胞全能性与组织培养技术 (二)植物的生长 1.生长的基本规律 2.生长分析的指标及应用 (三)生长的相关性 (四)环境因子对生长的影响 (五)植物生长的调控 1.基因的调控作用 2.植物激素的调控作用 3.环境的调控作用

环境刺激和胞外信号,信号传递过程。 4.光对生长的调控作用与光受体

光敏素及其作用,光敏素的作用机制,蓝光受体及其作用。 (六)植物的运动 1.植物运动种类 2.向光性运动及其机制 3.向地性运动及其机制

4.膨压运动及其机制

十、植物生殖生理 (一)幼年期与花熟状态 (二)成花诱导生理

1.光周期现象及光周期反应的类型 2.光周期诱导及感受部位 3.光敏素在光周期反应中的作用 4.光周期诱导的机制 5.光周期理论的实践应用 (三)春化作用

1.植物感受低温的部位 2.春化作用的机制

(四)植物激素及营养物质对植物成花的影响 (五)花器官的形成

1.花器官形成的生理生化变化 2.花器官形成的条件 3.植物的性别分化 4.花器官发育的基因调控 (六)受精生理 1.花粉和柱头的活力 2.花粉和柱头的识别作用 3.受精过程中雌蕊的生理生化变化 十

一、植物的休眠、成熟和衰老生理 (一)种子的休眠和萌发 1.种子休眠的原因

2.种子休眠与植物激素的关系 3.种子休眠解除及萌发 4.环境条件对种子萌发的影响 5.种子生活力的测定方法 (二)芽的休眠和萌发 1.芽的休眠和萌发过程

2.芽的休眠和萌发与环境条件的关系 3.芽的休眠和萌发与激素的关系 (三)种子的发育和成熟生理 1.种子发育及基因表达 2.种子发育过程中的物质变化 3.种子成熟过程中的生理变化 4.影响种子成熟的外界因素 (四)果实的生长和成熟生理 1.果实成熟时的生理生化变化 2.呼吸跃变期 3.果实成熟的机制

(五)植物的衰老生理和器官脱落 1.植物衰老的表现形式与意义 2.衰老的生理生化变化 3.衰老的机制

4.环境条件对植物衰老的影响 5.叶的脱落与机制 6.果实的脱落

十二、植物的逆境生理 (一)逆境和抗逆性 1.逆境的概念及种类

2.植物抵抗逆境的方式 3.植物对逆境适应的生理机制

生物膜与抗逆性,逆境蛋白与相关基因,渗透调节与抗逆性,脱落酸与抗逆性,植物的抗氧化系统。

(二)水分逆境对植物的影响

1.干旱的类型和植物体内水分亏缺的度量 2.植物对水分胁迫的生理反应 3.严重干旱对植物的危害

4.植物的抗旱性与提高植物抗旱性的途径 5.水涝对植物的危害和植物的抗涝性 (三)温度逆境对植物的影响 1.冷害和抗冷性 2.冻害和抗冻性 3.提高植物抗寒性的途径 4.热害和抗热性

(四)盐害生理与植物的抗盐性 1.植物抵抗盐害的机制 2.盐分胁迫对植物的危害 3.提高抗盐性的途径 (五)植物抗逆性的研究方法 1.渗透调节物质的测定 2.膜透性的测定 3.抗氧化酶活性的测定 生物化学

一、生物化学概述

(一)生物化学研究的基本内容

(二)生物化学的发展简史

二、蛋白质化学

(一)蛋白质的概念与生物学意义 (二)氨基酸

1.氨基酸的基本结构和性质

2、根据R基团极性对构成蛋白质的20种氨基酸进行分类

3、构成蛋白质的20种氨基酸的三字符 (三)蛋白质的结构与功能 1.肽的概念及理化性质 2.蛋白质的初级结构

3.蛋白质的高级结构(二级结构、超二级结构和结构域、三级结构、四级结构) 4.蛋白质的结构与功能的关系 (四)蛋白质的理化性质 1.蛋白质的相对分子质量 2.蛋白质的两性电离及等电点 3.蛋白质的胶体性质 4.蛋白质的紫外吸收特征 5.蛋白质的变性及复性 (五)蛋白质的分离与纯化 1.蛋白质的抽提原理及方法

2.蛋白质分离与纯化的主要方法:电泳、层析和离心 3.蛋白质的定量方法

三、核酸化学

(一)核酸的种类和组成单位 (二)核酸的分子结构

1.DNA的分子结构:DNA的一级结构、二级结构、三级结构

2.RNA的分子结构:tRNA的结构、mRNA的结构、rRNA的结构 (三)核酸的理化性质 1.核酸的一般性质 2.核酸的紫外吸收特征 3.核酸的变性及复性 (四)核酸的分离纯化

四、酶

(一)酶的基本概念和作用特点 (二)酶的国际分类和命名 (三)酶的作用机制 1.酶的活性中心

2.酶的专一性和高效性机制 (四)影响酶促反应速度的主要因素 (五)别构酶和共价修饰酶 (六)同工酶 (七)维生素和辅酶 (八)酶的分离纯化

五、糖类代谢 (一)生物体内的糖类 (二)单糖的分解作用 1.糖酵解 2.三羧酸循环 3.磷酸戊糖途径 (三)糖异生

六、生物氧化

(一)生物氧化的基本概念 (二)电子传递链 1.电子传递链的组成 2.电子传递的抑制剂 (三)氧化磷酸化 1.氧化磷酸化的类型 2.氧化磷酸化的机制 3.线粒体穿梭系统

七、脂质代谢 (一)生物体内的脂质 (二)脂肪的分解代谢 1.脂肪的酶促水解 2.甘油的降解和转化 3.脂肪酸的β-氧化分解 (三)脂肪的生物合成 1.甘油的生物合成 2.饱和脂肪酸的从头合成 3.三酰甘油的生物合成 (四)甘油磷脂代谢 (五)固醇的生物合成

八、氨基酸和核苷酸的代谢 (一)氨基酸的代谢 1.氨基酸的分解代谢 2.氨基酸的合成代谢 (二)核苷酸的代谢 1.核苷酸的分解代谢 2.核苷酸的合成代谢

九、核酸的生物合成 (一)中心法则 (二)DNA的生物合成 1.原核生物DNA的复制

2.原核与真核生物DNA复制的差异 3.逆转录

4.DNA的损伤与修复

5.DNA一级结构分析与PCR技术 (三)RNA的生物合成 1.RNA的转录及加工 2.RNA的复制 3.RNA的转录调控

十、蛋白质的生物合成 (一)遗传密码 (二)多肽链的合成体系

(三)原核生物多肽链生物合成的过程 (四)原核与真核生物多肽链合成的差异 (五)肽链合成后的折叠、加工与转运 动物生理学与生物化学 I.考试性质

农学门类联考动物生理学与生物化学是为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招收农学门类的硕士研究生而设置的具有选拔性质的全国联考科目。其目的是科学、公平、有效地测试考生是否具备继续攻读农学门类各专业硕士学位所需要的知识和能力要求,评价的标准是高等学校农学学科优秀本科毕业生所能达到的及格或及格以上水平,以利于各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择优选拔,确保硕士研究生的招生质量。 II.考查目标 动物生理学

1.系统地掌握动物生理学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实验技能,能够从细胞和分子水平、器官和系统及整体水平理解动物机体的各种正常功能活动及其内在机制。 2.能够运用动物生理学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分析和解决有关理论和实际问题。 生物化学

1.了解生物化学研究的基本内容及发展简史,理解和掌握生物化学有关的基本概念、理论以及实验原理和方法。

2.能够运用辩证的观点正确认识生命现象的生物化学本质和规律,具备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III.考试形式和试卷结构

一、试卷满分及考试时间

本试卷满分为150分,考试时间为180分钟。

二、答题方式

答题方式为闭卷、笔试。

三、试卷内容结构 动物生理学50% 生物化学50%

四、试卷题型结构

单项选择题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 简答题6小题,每小题8分,共48分 实验题2小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 分析论述题4小题,每小题13分,共52分 IV.考查范围 动物生理学

一、动物生理学概述

(一)动物生理学的研究对象、研究任务和研究方法 (二)机体与内环境

1.生命现象的基本特征

2.机体的内环境、稳态及生理意义 (三)动物机体生理功能的主要调节方式 1.神经调节 2.体液调节 3.自身调节

(四)机体生理功能的控制系统 1.非自动控制系统 2.反馈控制系统 3.前馈控制系统

二、细胞的基本功能

(一)细胞膜的结构特征和物质转运功能 1.细胞膜的结构特征 2.细胞膜的跨膜物质转运功能 (二)细胞的跨膜信号转导

1.细胞信号转导的概念和一般特性 2.跨膜信号转导的主要途径 (三)细胞的兴奋性与生物电现象 1.细胞的生物电现象及其产生机制 2.细胞的兴奋性及其周期性变化

3.动作电位的引起和兴奋在同一细胞上的传导 (四)兴奋在细胞间的传递 1.化学突触(经典突触和接头突触) 2.电突触 (五)骨骼肌的收缩 1.骨骼肌细胞的超微结构

2.骨骼肌的收缩机制和兴奋-收缩偶联 3.影响骨骼肌收缩的因素 (六)实验

1.蛙坐骨神经一腓肠肌标本制备 2.刺激强度、刺激频率与肌肉收缩的关系

三、血液

(一)血液的组成和理化特性 1.血液组成和血量 2.血液的主要机能 3.血液的理化特性 (二)血细胞及功能 1.红细胞生理 2.白细胞生理 3.血小板生理

(三)血液凝固与纤维蛋白溶解 1.血液凝固 2.抗凝系统

3.纤维蛋白溶解与抗纤溶系统 (四)血型

1.红细胞凝集与血型 2.输血原则及交叉配血 3.动物血型 (五)实验

1.出血时间、凝血时间的测定 2.红细胞沉降率测定 3.血红蛋白测定 4.红细胞脆性实验 5.血细胞计数 6.血液凝固

四、血液循环 (一)心脏生理 1.心肌的生物电现象 2.心肌的生理特性 3.心脏泵血功能 (二)血管生理

1.各类血管的结构和功能特点

2.血流动力学:血流量、血流阻力和血压 3.血压及影响因素 4.微循环与物质交换 5.组织液和淋巴的生成与回流 (三)心血管活动的调节 1.心脏的神经支配及其作用 2.血管的神经支配及其作用 3.心血管活动的调节 4.体液因素 (四)实验 1.离体蛙心灌流 2.期前收缩与代偿性间歇 3.蛙心起搏点观察 4.蛙的微循环观察 5.动脉血压的测定

五、呼吸

(一)肺通气 1.肺通气的原理 2.肺容量与肺通气量 (二)肺换气与组织换气 (三)气体在血液中的运输 1.氧的运输 2.二氧化碳的运输 (四)呼吸运动的调节 (五)实验

1.呼吸运动的调节 2.胸内压测定

六、消化 (一)消化概述 1.消化与吸收 2.消化方式

3.消化道平滑肌的生理特性 (二)口腔消化

1.摄食方式、饮水、咀嚼和吞咽 2.唾液的性质、组成和生理作用 3.唾液分泌及其调节 (三)单胃消化

1.胃液的性质、组成与作用 2.胃液的分泌及其调节 3.胃的运动及其调节 4.胃的排空 (四)复胃消化

1.前胃运动及其调节 2.反刍及其机制

3.瘤胃及网胃内的消化与代谢 4.瓣胃消化 5.皱胃消化 (五)小肠消化

1.胰液的生理作用及其分泌调节 2.胆汁的生理作用及其分泌调节 3.小肠运动及其调节 (六)大肠内消化

大肠的消化功能及排粪反射。 (七)吸收

主要营养成分的吸收部位及其机制。 (八)实验

1.小肠吸收和渗透压的关系 2.胰液、胆汁的分泌 3.胃肠运动的直接观察 4.离体小肠平滑肌的生理特性

七、能量代谢和体温 (一)能量代谢

1.食物的热价、氧热价和呼吸商 2.影响能量代谢的主要因素 3.基础代谢与基础代谢率 (二)体温

1.体温的概念及正常变动 2.产热与散热的平衡

3.体温调节 (三)实验

小动物能量代谢的测定。

八、泌尿

(一)肾脏的结构与功能 1.排泄的概念 2.肾单位

3.肾血流量及其调节

(二)肾小球的滤过作用及影响因素 (三)肾小管和集合管的泌尿功能 (四)肾脏泌尿功能的调节

1.抗利尿激素的作用及其分泌调节 2.醛固酮的作用及其分泌调节 3.肾素一血管紧张素一醛固酮系统 (五)尿液的浓缩与稀释 (六)实验

影响尿液生成的因素。

九、神经系统

(一)神经纤维传导兴奋的特征 (二)神经元活动的一般规律 (三)突触传递 1.兴奋性突触后电位 2.抑制性突触后电位

3.突触传递的过程、特点和原理 (四)中枢抑制 1.突触后抑制

2.突触前抑制

(五)神经系统的感觉功能 1.感受器及一般生理特征

2.特异性投射系统和非特异性投射系统 3.脑干网状结构的上行激动系统 (六)中枢神经系统对躯体运动的调节 1.脊休克 2.牵张反射 3.去大脑僵直

4.基底神经节对躯体运动的调节 5.小脑对躯体运动的调节

6.锥体系和锥体外系对躯体运动的调节 7.大脑皮质对躯体运动的调节 (七)中枢神经系统对内脏活动的调节 交感和副交感神经系统的结构与功能特征(八)脑的高级功能 (九)实验 1.反射弧的分析 2.脊髓反射

3.大脑皮质运动区的机能定位 4.去大脑僵直

十、内分泌 (一)内分泌概述 1.内分泌和激素的概念

2.激素作用的一般特征及其作用机制 3.激素分泌的调节

(二)下丘脑和垂体 1.下丘脑的内分泌功能 2.垂体激素的生理作用 3.腺垂体激素分泌的调节

(三)甲状腺激素的生理作用与分泌调节

(四)甲状旁腺素、降钙素和1,25-二羟维生素D3的生理作用及分泌调节 (五)肾上腺

1.肾上腺皮质激素的生理作用及其分泌调节 2.肾上腺髓质激素的生理作用及其分泌调节 3.应激与应急

(六)胰岛激素的功能及分泌调节 (七)实验

1.胰岛素、肾上腺素对血糖的调节 2.切除肾上腺(或甲状腺)对动物的影响 十

一、生殖与泌乳 (一)雄性生殖生理 1.睾丸的生理功能

2.雄性激素的生理作用及分泌调节 (二)雌性生殖生理 1.卵巢的功能

2.雌性激素的生理作用及分泌调节 3.发情周期及其调节 (三)生殖过程 1.受精与授精 2.妊娠 3.分娩

(四)泌乳 1.泌乳的概念 2.乳腺的发育及其调节 3.初乳及其对幼畜生理意义 4.乳的生成过程及乳分泌的调节 5.排乳过程及其神经-体液调节 生物化学

一、生物化学概述

(一)生物化学研究的基本内容 (二)生物化学的发展简史

二、蛋白质化学

(一)蛋白质的概念与生物学意义 (二)氨基酸

1.氨基酸的基本结构和性质

2、根据R基团极性对构成蛋白质的20种氨基酸进行分类

3、构成蛋白质的20种氨基酸的三字符 (三)蛋白质的结构与功能 1.肽的概念及理化性质 2.蛋白质的初级结构

3.蛋白质的高级结构(二级结构、超二级结构和结构域、三级结构、四级结构) 4.蛋白质的结构与功能的关系 (四)蛋白质的理化性质 1.蛋白质的相对分子质量 2.蛋白质的两性电离及等电点 3.蛋白质的胶体性质 4.蛋白质的紫外吸收特征

5.蛋白质的变性及复性 (五)蛋白质的分离与纯化 1.蛋白质的抽提原理及方法

2.蛋白质分离与纯化的主要方法:电泳、层析和离心 3.蛋白质的定量方法

三、核酸化学

(一)核酸的种类和组成单位 (二)核酸的分子结构

1.DNA的分子结构:DNA的一级结构、二级结构、三级结构 2.RNA的分子结构:tRNA的结构、mRNA的结构、rRNA的结构 (三)核酸的理化性质 1.核酸的一般性质 2.核酸的紫外吸收特征 3.核酸的变性及复性 (四)核酸的分离纯化

四、酶

(一)酶的基本概念和作用特点 (二)酶的国际分类和命名 (三)酶的作用机制 1.酶的活性中心

2.酶的专一性和高效性机制 (四)影响酶促反应速度的主要因素 (五)别构酶和共价修饰酶, (六)同工酶 (七)维生素和辅酶 (八)酶的分离纯化

五、糖类代谢 (一)生物体内的糖类 (二)单糖的分解作用 1.糖酵解 2.三羧酸循环 3.磷酸戊糖途径 (三)糖异生

六、生物氧化

(一)生物氧化的基本概念 (二)电子传递链 1.电子传递链的组成 2.电子传递的抑制剂 (三)氧化磷酸化 1.氧化磷酸化的类型 2.氧化磷酸化的机制 3.线粒体穿梭系统

七、脂质代谢 (一)生物体内的脂质 (二)脂肪的分解代谢 1.脂肪的酶促水解 2.甘油的降解和转化 3.脂肪酸的β-氧化分解 (三)脂肪的生物合成 1.甘油的生物合成 2.饱和脂肪酸的从头合成 3.三酰甘油的生物合成

(四)甘油磷脂代谢 (五)固醇的生物合成

八、氨基酸和核苷酸的代谢 (一)氨基酸的代谢 1.氨基酸的分解代谢 2.氨基酸的合成代谢 (二)核苷酸的代谢 1.核苷酸的分解代谢 2.核苷酸的合成代谢

九、核酸的生物合成 (一)中心法则 (二)DNA的生物合成 1.原核生物DNA的复制

2.原核与真核生物DNA复制的差异 3.逆转录

4.DNA的损伤与修复

5.DNA一级结构分析与PCR技术 (三)RNA的生物合成 1.RNA的转录及加工 2.RNA的复制 3.RNA的转录调控

十、蛋白质的生物合成 (一)遗传密码 (二)多肽链的合成体系

(三)原核生物多肽链生物合成的过程 (四)原核与真核生物多肽链合成的差异

(五)肽链合成后的折叠、加工与转运

第四篇:2018年考研农学门类联考考试大纲(完整版)

数学

I.考试性质

农学门类联考数学是为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招收农学门类的硕士研究生而设置的具有选拔性质的全国联考科目。其目的是科学、公平、有效地测试考生是否具备继续攻读农学门类各专业硕士学位所需要的知识和能力要求,评价的标准是高等学校农学学科优秀本科毕业生所能达到的及格或及格以上水平,以利于各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择优选拔,确保硕士研究生的招生质量。 II.考查目标

农学门类数学考试涵盖高等数学、线性代数、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等公共基础课程。要求考生比较系统地理解数学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掌握数学的基本方法,具备抽象思维能力、逻辑推理能力、空间想象能力、运算能力以及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III.考试形式和试卷结构

一、试卷满分及考试时间

试卷满分为150分,考试时间为180分钟.

二、答题方式

答题方式为闭卷、笔试.

三、试卷内容结构 高等数学56% 线性代数22%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22%

四、试卷题型结构 单项选择题8小题,每小题4分,共32分 填空题6小题,每小题4分,共24分 解答题(包括证明题)9小题,共94分 Ⅳ.考查内容 高等数学

一、函数、极限、连续 考试内容

函数的概念及表示法函数的有界性、单调性、周期性和奇偶性复合函数、反函数、分段函数和隐函数基本初等函数的性质及其图形初等函数函数关系的建立

数列极限与函数极限的定义及其性质函数的左极限和右极限无穷小量和无穷大量的概念及其关系无穷小量的性质及无穷小量的比较极限的四则运算极限存在的两个准则:单调有界准则和夹逼准则两个重要极限:

函数连续的概念函数间断点的类型初等函数的连续性闭区间上连续函数的性质 考试要求

1.理解函数的概念,掌握函数的表示法,会建立应用问题中的函数关系. 2.了解函数的有界性、单调性、周期性和奇偶性. 3.理解复合函数及分段函数的概念,了解反函数及隐函数的概念. 4.掌握基本初等函数的性质及其图形,了解初等函数的概念. 5.了解数列极限和函数极限(包括左极限和右极限)的概念. 6.了解极限的性质与极限存在的两个准则,掌握极限的四则运算法则,掌握利用两个重要极限求极限的方法. 7.理解无穷小量的概念和基本性质,掌握无穷小量的比较方法,了解无穷大量的概念及其与无穷小量的关系. 8.理解函数连续性的概念(含左连续与右连续),会判断函数间断点的类型. 9.了解连续函数的性质和初等函数的连续性,理解闭区间上连续函数的性质(有界性、最大值和最小值定理、介值定理),并会应用这些性质.

二、一元函数微分学 考试内容

导数和微分的概念导数的几何意义函数的可导性与连续性之间的关系平面曲线的切线和法线导数和微分的四则运算基本初等函数的导数复合函数和隐函数的微分法高阶导数微分中值定理洛必达(L’Hospital)法则函数单调性的判别函数的极值函数图形的凹凸性、拐点及渐近线函数的最大值与最小值 考试要求

1.理解导数的概念及可导性与连续性之间的关系,了解导数的几何意义,会求平面曲线的切线方程和法线方程. 2.掌握基本初等函数的导数公式、导数的四则运算法则及复合函数的求导法则,会求分段函数的导数,会求隐函数的导数. 3.了解高阶导数的概念,掌握二阶导数的求法. 4.了解微分的概念以及导数与微分之间的关系,会求函数的微分. 5.理解罗尔(Rolle)定理和拉格朗日(Lagrange)中值定理,掌握这两个定理的简单应用. 6.会用洛必达法则求极限. 7.掌握函数单调性的判别方法,了解函数极值的概念,掌握函数极值、最大值和最小值的求法及应用. 8.会用导数判断函数图形的凹凸性[注:在区间(a,b)内,设函数f(x)具有二阶导数.当时,f(x)的图形是凹的;当时,f(x)的图形是凸的],会求函数图形的拐点和渐近线(水平、铅直渐近线).

三、一元函数积分学 考试内容

原函数和不定积分的概念不定积分的基本性质基本积分公式定积分的概念和基本性质定积分中值定理积分上限的函数与其导数牛顿-莱布尼茨(Newton-Leibniz)公式不定积分和定积分的换元积分方法与分部积分法反常(广义)积分定积分的应用 考试要求

1.理解原函数与不定积分的概念,掌握不定积分的基本性质与基本积分公式,掌握不定积分的换元积分法与分部积分法. 2.了解定积分的概念和基本性质,了解定积分中值定理,理解积分上限的函数并会求它的导数,掌握牛顿莱布尼茨公式,以及定积分的换元积分法与分部积分法. 3.会利用定积分计算平面图形的面积和旋转体的体积. 4.了解无穷区间上的反常积分的概念,会计算无穷区间上的反常积分.

四、多元函数微积分学 考试内容

多元函数的概念二元函数的几何意义二元函数的极限与连续的概念多元函数偏导数的概念与计算多元复合函数的求导法与隐函数求导法二阶偏导数全微分多元函数的极值和条件极值二重积分的概念、基本性质和计算 考试要求

1.了解多元函数的概念,了解二元函数的几何意义. 2.了解二元函数的极限与连续的概念. 3.了解多元函数偏导数与全微分的概念,会求多元复合函数一阶、二阶偏导数,会求全微分,会求多元隐函数的偏导数. 4.了解多元函数极值和条件极值的概念,掌握多元函数极值存在的必要条件,了解二元函数极值存在的充分条件. 5.了解二重积分的概念与基本性质,掌握二重积分的计算方法(直角坐标、极坐标).

五、常微分方程 考试内容

常微分方程的基本概念变量可分离的微分方程一阶线性微分方程 考试要求

1.了解微分方程及其阶、解、通解、初始条件和特解等概念. 2.掌握变量可分离的微分方程和一阶线性微分方程的求解方法. 线性代数

一、行列式 考试内容

行列式的概念和基本性质行列式按行(列)展开定理 考试要求

1.了解行列式的概念,掌握行列式的性质. 2.会应用行列式的性质和行列式按行(列)展开定理计算行列式.

二、矩阵 考试内容

矩阵的概念矩阵的线性运算矩阵的乘法方阵的幂方阵乘积的行列式矩阵的转置逆矩阵的概念和性质矩阵可逆的充分必要条件伴随矩阵矩阵的初等变换初等矩阵矩阵的秩矩阵的等价 考试要求

1.理解矩阵的概念,了解单位矩阵、对角矩阵、三角矩阵的定义及性质,了解对称矩阵、反对称矩阵及正交矩阵等的定义和性质. 2.掌握矩阵的线性运算、乘法、转置以及它们的运算规律,了解方阵的幂与方阵乘积的行列式的性质. 3.理解逆矩阵的概念,掌握逆矩阵的性质以及矩阵可逆的充分必要条件,了解伴随矩阵的概念,会用伴随矩阵求逆矩阵. 4.了解矩阵的初等变换和初等矩阵及矩阵等价的概念,理解矩阵的秩的概念,掌握用初等变换求矩阵的逆矩阵和秩的方法.

三、向量 考试内容

向量的概念向量的线性组合与线性表示向量组的线性相关与线性无关向量组的极大线性无关组等价向量组向量组的秩向量组的秩与矩阵的秩之间的关系 考试要求

1.了解向量的概念,掌握向量的加法和数乘运算法则. 2.理解向量的线性组合与线性表示、向量组线性相关、线性无关等概念,掌握向量组线性相关、线性无关的有关性质及判别法. 3.理解向量组的极大线性无关组和秩的概念,会求向量组的极大线性无关组及秩. 4.了解向量组等价的概念,了解矩阵的秩与其行(列)向量组的秩之间的关系.

四、线性方程组 考试内容 线性方程组的克拉默(Cramer)法则线性方程组有解和无解的判定齐次线性方程组的基础解系和通解非齐次线性方程组的解与相应的齐次线性方程组的解之间的关系非齐次线性方程组的通解 考试要求

1.会用克拉默法则解线性方程组. 2.掌握非齐次线性方程组有解和无解的判定方法. 3.理解齐次线性方程组的基础解系的概念,掌握齐次线性方程组的基础解系和通解的求法. 4.了解非齐次线性方程组的结构及通解的概念. 5.掌握用初等行变换求解线性方程组的方法.

五、矩阵的特征值和特征向量 考试内容

矩阵的特征值和特征向量的概念、性质相似矩阵的概念及性质矩阵可相似对角化的充分必要条件及相似对角矩阵实对称矩阵的特征值、特征向量及其相似对角矩阵 考试要求

1.理解矩阵的特征值、特征向量的概念,掌握矩阵特征值的性质,掌握求矩阵特征值和特征向量的方法. 2.了解矩阵相似的概念和相似矩阵的性质,了解矩阵可相似对角化的充分必要条件,会将矩阵化为相似对角矩阵. 3.了解实对称矩阵的特征值和特征向量的性质.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

一、随机事件和概率 考试内容 随机事件与样本空间事件的关系与运算概率的基本性质古典型概率条件概率概率的基本公式事件的独立性独立重复试验 考试要求

1.了解样本空间的概念,理解随机事件的概念,掌握事件的关系及运算. 2.理解概率、条件概率的概念,掌握概率的基本性质,会计算古典型概率,掌握概率的加法公式、减法公式、乘法公式、全概率公式以及贝叶斯(Bayes)公式. 3.理解事件独立性的概念,掌握用事件独立性进行概率计算;理解独立重复试验的概念,掌握计算有关事件概率的方法.

二、随机变量及其分布 考试内容

随机变量随机变量的分布函数的概念及其性质离散型随机变量的概率分布连续型随机变量的概率密度常见随机变量的分布随机变量函数的分布 考试要求

1.理解随机变量的概念,理解分布函数

的概念及性质,会计算与随机变量相联系的事件的概率. 2.理解离散型随机变量及其概率分布的概念,掌握0-1分布、二项分布B(n,p)、泊松(Poisson)分布P(λ)及其应用. 3.理解连续型随机变量及其概率密度的概念,掌握均匀分布U(a,b)、正态分布N(μ,δ2)、指数分布及其应用,其中参数为λ(λ>0)的指数分布的概率密度为 4.会求随机变量简单函数的分布.

三、二维随机变量及其分布 考试内容 二维随机变量及其分布二维离散型随机变量的概率分布和边缘分布二维连续型随机变量的概率密度和边缘概率密度随机变量的独立性和不相关性常用二维随机变量的分布两个随机变量简单函数的分布 考试要求

1.理解二维随机变量的概念,理解二维随机变量的分布的概念和性质,理解二维离散型随机变量的概率分布和边缘分布,理解二维连续型随机变量的概率密度和边缘密度,会求与二维离散型随机变量相关事件的概率. 2.理解随机变量的独立性和不相关性的概念,了解随机变量相互独立的条件. 3.了解二维均匀分布,了解二维正态分布的概率密度,了解其中参数的概率意 4.会求两个独立随机变量和的分布.

四、随机变量的数字特征 考试内容

随机变量的数学期望(均值)、方差、标准差及其性质随机变量简单函数的数学期望矩、协方差和相关系数及其性质 考试要求

1.理解随机变量数字特征(数学期望、方差、标准差、矩、协方差、相关系数)的概念,会运用数字特征的基本性质,并掌握常用分布的数字特征. 2.会求随机变量简单函数的数学期望.

五、大数定律和中心极限定理 考试内容

切比雪夫(Chebyshev)不等式切比雪夫大数定律伯努利(Bernoulli)大数定律棣莫弗一拉普拉斯(DeMoivre-Laplace)定理列维一林德伯格(Levy-Lindberg)定理 考试要求

1.了解切比雪夫不等式. 2.了解切比雪夫大数定律和伯努利大数定律. 3.了解棣莫弗—拉普拉斯定理(二项分布以正态分布为极限分布)和列维—林德伯格定理(独立同分布随机变量序列的中心极限定理).

六、数理统计的基本概念 考试内容

总体个体简单随机样本统计量样本均值样本方差和样本矩X2分布t分布F分布分位数正态总体的常用抽样分布 考试要求

1.了解总体、简单随机样本、统计量、样本均值、样本方差及样本矩的概念,其中样本方差定义为

2.了解X2分布、t分布和F分布的概念和性质,了解分位数的概念并会查表计算. 3.了解正态总体的常用抽样分布.

植物生理学与生物化学

I.考试性质

农学门类联考植物生理学与生物化学是为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招收农学门类的硕士研究生而设置的具有选拔性质的全国联考科目。其目的是科学、公平、有效地测试考生是否具备继续攻读农学门类各专业硕士学位所需要的知识和能力要求,评价的标准是高等学校农学学科优秀本科毕业生所能达到的及格或及格以上水平,以利于各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择优选拔,确保硕士研究生的招生质量。 II.考查目标 植物生理学

1.了解植物生理学的研究内容和发展简史,认识植物生命活动的基本规律,理解和掌握植物生理学的基本概念、基础理论知识和主要实验的原理与方法。

2.能够运用植物生理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综合分析、判断、解决有关理论和实际问题。 生物化学

1.了解生物化学研究的基本内容及发展简史,理解和掌握生物化学有关的基本概念、理论以及实验原理和方法。

2.能够运用辩证的观点正确认识生命现象的生物化学本质和规律,具备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III.考试形式和试卷结构

一、试卷满分及考试时间

本试卷满分为150分,考试时间为180分钟。

二、答题方式

答题方式为闭卷、笔试。

三、试卷内容结构 植物生理学50% 生物化学50%

四、试卷题型结构

单项选择题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 简答题6小题,每小题8分,共48分 实验题2小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 分析论述题4小题,每小题13分,共52分 IV.考查范围 植物生理学

一、植物生理学概述 (一)植物生理学的研究内容 (二)植物生理学的发展简史

二、植物细胞生理 (一)植物细胞概述 1.细胞的共性 2.高等植物细胞特点

(二)植物细胞的亚显微结构与功能 1.植物细胞壁的组成、结构和生理功能 2.植物细胞膜系统 3.细胞骨架 4.胞间连丝

(三)植物细胞信号转导 1.细胞信号转导概述 2.植物细胞信号转导途径 3.胞间信号 4.跨膜信号转导 5.胞内信号转导

钙信号系统,磷酸肌醇信号系统,环核苷酸信号系统。

三、植物水分生理 (一)水分在植物生命活动中的意义 1.植物含水量及水在植物体内的存在形式 2.水分在植物生命活动中的生理作用 (二)植物细胞的水分关系 1.水势的基本概念

2.水分的运动方式:扩散、渗透、集流 3.植物细胞的水势 4.植物细胞的吸水 5.植物水势的测定方法 (三)植物根系对水分的吸收 1.土壤的水分状态 2.根系吸水的部位与途径

3.根系吸收水分的机制:被动吸水、主动吸水 4.影响根系吸收水分的土壤因素 (四)植物蒸腾作用 1.蒸腾作用的概念与方式 2.气孔蒸腾

气孔的形态结构与生理特点,气孔运动的调节机制,影响气孔运动的外界因素。 3.蒸腾作用的指标及测定方法 4.影响蒸腾作用的外界因素 (五)植物体内水分的运输 1.水分运输途径及运输速度 2.水分运输的机制 (六)合理灌溉的生理基础 1.植物的需水规律 2.灌溉的指标

四、植物的矿质营养 (一)植物体内的必需元素 1.植物必需元素及确定方法

2.植物必需元素的主要生理功能及缺素症 (二)植物对矿质元素的吸收与运输 1.植物细胞跨膜吸收离子的机制 2.植物根系对矿质元素的吸收 3.影响根系吸收矿质元素的因素 4.地上部分对矿质元素的吸收 5.矿质元素在体内的运输和利用 (三)植物对氮、磷、硫的同化 (四)合理施肥的生理基础 1.植物需肥特点 2.施肥的指标

五、光合作用

(一)光合作用的概念及其重要性 (二)叶绿体及光合色素 1.叶绿体的超微结构及功能 2.叶绿体的化学组成与光合色素 3.影响叶绿素代谢的因素 (三)光合作用光反应的机制 1.光能吸收与传递 2.光合电子传递链 3.光合磷酸化

4.光能的分配调节与光保护 (四)光合碳同化

1.光合还原磷酸戊糖途径(C3途径) 2.光呼吸

3.光合作用的C4二羧酸途径(C4途径) 4.景天植物型酸代谢途径(CAM途径) 5.光合作用的产物 (五)影响光合作用的因素 1.光合速率及测定方法 2.影响光合速率的因素 (六)提高植物光能利用率的途径

六、植物的呼吸作用

(一)呼吸作用的概念和生理意义 1.呼吸作用的概念 2.呼吸作用的生理意义 3.线粒体结构与功能 (二)植物呼吸代谢途径

1.植物呼吸代谢类型: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 2.植物呼吸代谢途径的特点

(三)植物体内呼吸电子传递途径的多样性 1.细胞色素电子传递途径 2.交替氧化酶途径及意义 3.其他末端氧化途径及意义 (四)植物呼吸作用的调节 (五)影响呼吸作用的因素 1.呼吸速率与呼吸商 2.呼吸速率的测定 3.影响呼吸作用的内外因素 (六)呼吸作用的实践应用 1.呼吸作用与植物栽培 2.呼吸作用与种子贮藏 3.呼吸作用与果蔬保鲜

七、植物体内有机物质运输与分配 (一)同化物运输

1.运输途径、方向、速度 2.运输物质的形式 3.运输途径的研究方法 (二)韧皮部运输机制 压力流动学说及其实验证据,胞问连络束与胞质泵动假说,P蛋白收缩推动假说。 (三)同化物的装载与卸出 (四)同化物的配置与分配

八、植物生长物质

(一)植物生长物质的概念和种类 (二)植物激素的发现、化学结构

生长素、细胞分裂素、赤霉素、脱落酸、乙烯、油菜素内酯。 (三)植物激素的代谢和运输 1.生长素代谢和极性运输 2.细胞分裂素代谢途径 3.赤霉素代谢途径 4.脱落酸代谢途径 5.乙烯的代谢及其调控 (四)植物激素的生理作用

1.生长素、细胞分裂素、赤霉素、脱落酸、乙烯和油菜素内酯的生理作用 2.植物激素的协同和颉颃作用 (五)植物激素的作用机制 1.植物激素作用模式

2.植物激素结合蛋白和受体蛋白 3.植物激素对基因表达的调控 (六)植物生长调节剂 (七)植物激素的常用测定方法

九、植物生长生理

(一)植物生长和形态发生的细胞基础 1.植物细胞生长分化的规律 2.细胞分化的条件及调控 3.细胞全能性与组织培养技术 (二)植物的生长 1.生长的基本规律 2.生长分析的指标及应用 (三)生长的相关性 (四)环境因子对生长的影响 (五)植物生长的调控 1.基因的调控作用 2.植物激素的调控作用 3.环境的调控作用

环境刺激和胞外信号,信号传递过程。 4.光对生长的调控作用与光受体

光敏素及其作用,光敏素的作用机制,蓝光受体及其作用。 (六)植物的运动 1.植物运动种类 2.向光性运动及其机制 3.向地性运动及其机制 4.膨压运动及其机制

十、植物生殖生理 (一)幼年期与花熟状态 (二)成花诱导生理

1.光周期现象及光周期反应的类型 2.光周期诱导及感受部位 3.光敏素在光周期反应中的作用 4.光周期诱导的机制 5.光周期理论的实践应用 (三)春化作用

1.植物感受低温的部位 2.春化作用的机制

(四)植物激素及营养物质对植物成花的影响 (五)花器官的形成

1.花器官形成的生理生化变化 2.花器官形成的条件 3.植物的性别分化 4.花器官发育的基因调控 (六)受精生理 1.花粉和柱头的活力 2.花粉和柱头的识别作用 3.受精过程中雌蕊的生理生化变化 十

一、植物的休眠、成熟和衰老生理 (一)种子的休眠和萌发 1.种子休眠的原因

2.种子休眠与植物激素的关系 3.种子休眠解除及萌发 4.环境条件对种子萌发的影响 5.种子生活力的测定方法 (二)芽的休眠和萌发 1.芽的休眠和萌发过程

2.芽的休眠和萌发与环境条件的关系 3.芽的休眠和萌发与激素的关系 (三)种子的发育和成熟生理 1.种子发育及基因表达 2.种子发育过程中的物质变化 3.种子成熟过程中的生理变化 4.影响种子成熟的外界因素 (四)果实的生长和成熟生理 1.果实成熟时的生理生化变化 2.呼吸跃变期 3.果实成熟的机制

(五)植物的衰老生理和器官脱落 1.植物衰老的表现形式与意义 2.衰老的生理生化变化 3.衰老的机制

4.环境条件对植物衰老的影响 5.叶的脱落与机制 6.果实的脱落

十二、植物的逆境生理 (一)逆境和抗逆性 1.逆境的概念及种类 2.植物抵抗逆境的方式 3.植物对逆境适应的生理机制

生物膜与抗逆性,逆境蛋白与相关基因,渗透调节与抗逆性,脱落酸与抗逆性,植物的抗氧化系统。

(二)水分逆境对植物的影响

1.干旱的类型和植物体内水分亏缺的度量 2.植物对水分胁迫的生理反应 3.严重干旱对植物的危害

4.植物的抗旱性与提高植物抗旱性的途径 5.水涝对植物的危害和植物的抗涝性 (三)温度逆境对植物的影响 1.冷害和抗冷性 2.冻害和抗冻性 3.提高植物抗寒性的途径 4.热害和抗热性 (四)盐害生理与植物的抗盐性 1.植物抵抗盐害的机制 2.盐分胁迫对植物的危害 3.提高抗盐性的途径 (五)植物抗逆性的研究方法 1.渗透调节物质的测定 2.膜透性的测定 3.抗氧化酶活性的测定 生物化学

一、生物化学概述

(一)生物化学研究的基本内容 (二)生物化学的发展简史

二、蛋白质化学

(一)蛋白质的概念与生物学意义 (二)氨基酸

1.氨基酸的基本结构和性质

2、根据R基团极性对构成蛋白质的20种氨基酸进行分类

3、构成蛋白质的20种氨基酸的三字符 (三)蛋白质的结构与功能 1.肽的概念及理化性质 2.蛋白质的初级结构

3.蛋白质的高级结构(二级结构、超二级结构和结构域、三级结构、四级结构) 4.蛋白质的结构与功能的关系 (四)蛋白质的理化性质 1.蛋白质的相对分子质量 2.蛋白质的两性电离及等电点 3.蛋白质的胶体性质 4.蛋白质的紫外吸收特征 5.蛋白质的变性及复性 (五)蛋白质的分离与纯化 1.蛋白质的抽提原理及方法

2.蛋白质分离与纯化的主要方法:电泳、层析和离心 3.蛋白质的定量方法

三、核酸化学

(一)核酸的种类和组成单位 (二)核酸的分子结构

1.DNA的分子结构:DNA的一级结构、二级结构、三级结构 2.RNA的分子结构:tRNA的结构、mRNA的结构、rRNA的结构 (三)核酸的理化性质 1.核酸的一般性质 2.核酸的紫外吸收特征 3.核酸的变性及复性 (四)核酸的分离纯化

四、酶 (一)酶的基本概念和作用特点 (二)酶的国际分类和命名 (三)酶的作用机制 1.酶的活性中心

2.酶的专一性和高效性机制 (四)影响酶促反应速度的主要因素 (五)别构酶和共价修饰酶 (六)同工酶 (七)维生素和辅酶 (八)酶的分离纯化

五、糖类代谢 (一)生物体内的糖类 (二)单糖的分解作用 1.糖酵解 2.三羧酸循环 3.磷酸戊糖途径 (三)糖异生

六、生物氧化

(一)生物氧化的基本概念 (二)电子传递链 1.电子传递链的组成 2.电子传递的抑制剂 (三)氧化磷酸化 1.氧化磷酸化的类型 2.氧化磷酸化的机制 3.线粒体穿梭系统

七、脂质代谢 (一)生物体内的脂质 (二)脂肪的分解代谢 1.脂肪的酶促水解 2.甘油的降解和转化 3.脂肪酸的β-氧化分解 (三)脂肪的生物合成 1.甘油的生物合成 2.饱和脂肪酸的从头合成 3.三酰甘油的生物合成 (四)甘油磷脂代谢 (五)固醇的生物合成

八、氨基酸和核苷酸的代谢 (一)氨基酸的代谢 1.氨基酸的分解代谢 2.氨基酸的合成代谢 (二)核苷酸的代谢 1.核苷酸的分解代谢 2.核苷酸的合成代谢

九、核酸的生物合成 (一)中心法则 (二)DNA的生物合成 1.原核生物DNA的复制

2.原核与真核生物DNA复制的差异 3.逆转录

4.DNA的损伤与修复

5.DNA一级结构分析与PCR技术 (三)RNA的生物合成 1.RNA的转录及加工 2.RNA的复制 3.RNA的转录调控

十、蛋白质的生物合成 (一)遗传密码 (二)多肽链的合成体系

(三)原核生物多肽链生物合成的过程 (四)原核与真核生物多肽链合成的差异 (五)肽链合成后的折叠、加工与转运

动物生理学与生物化学

I.考试性质 农学门类联考动物生理学与生物化学是为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招收农学门类的硕士研究生而设置的具有选拔性质的全国联考科目。其目的是科学、公平、有效地测试考生是否具备继续攻读农学门类各专业硕士学位所需要的知识和能力要求,评价的标准是高等学校农学学科优秀本科毕业生所能达到的及格或及格以上水平,以利于各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择优选拔,确保硕士研究生的招生质量。 II.考查目标 动物生理学

1.系统地掌握动物生理学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实验技能,能够从细胞和分子水平、器官和系统及整体水平理解动物机体的各种正常功能活动及其内在机制。

2.能够运用动物生理学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分析和解决有关理论和实际问题。 生物化学

1.了解生物化学研究的基本内容及发展简史,理解和掌握生物化学有关的基本概念、理论以及实验原理和方法。

2.能够运用辩证的观点正确认识生命现象的生物化学本质和规律,具备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III.考试形式和试卷结构

一、试卷满分及考试时间

本试卷满分为150分,考试时间为180分钟。

二、答题方式

答题方式为闭卷、笔试。

三、试卷内容结构 动物生理学50% 生物化学50%

四、试卷题型结构

单项选择题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 简答题6小题,每小题8分,共48分 实验题2小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 分析论述题4小题,每小题13分,共52分 IV.考查范围 动物生理学

一、动物生理学概述

(一)动物生理学的研究对象、研究任务和研究方法 (二)机体与内环境 1.生命现象的基本特征

2.机体的内环境、稳态及生理意义 (三)动物机体生理功能的主要调节方式 1.神经调节 2.体液调节 3.自身调节

(四)机体生理功能的控制系统 1.非自动控制系统 2.反馈控制系统 3.前馈控制系统

二、细胞的基本功能 (一)细胞膜的结构特征和物质转运功能 1.细胞膜的结构特征 2.细胞膜的跨膜物质转运功能 (二)细胞的跨膜信号转导

1.细胞信号转导的概念和一般特性 2.跨膜信号转导的主要途径 (三)细胞的兴奋性与生物电现象 1.细胞的生物电现象及其产生机制 2.细胞的兴奋性及其周期性变化

3.动作电位的引起和兴奋在同一细胞上的传导 (四)兴奋在细胞间的传递 1.化学突触(经典突触和接头突触) 2.电突触 (五)骨骼肌的收缩 1.骨骼肌细胞的超微结构

2.骨骼肌的收缩机制和兴奋-收缩偶联 3.影响骨骼肌收缩的因素 (六)实验

1.蛙坐骨神经一腓肠肌标本制备 2.刺激强度、刺激频率与肌肉收缩的关系

三、血液

(一)血液的组成和理化特性 1.血液组成和血量 2.血液的主要机能 3.血液的理化特性 (二)血细胞及功能 1.红细胞生理 2.白细胞生理 3.血小板生理

(三)血液凝固与纤维蛋白溶解 1.血液凝固 2.抗凝系统

3.纤维蛋白溶解与抗纤溶系统 (四)血型

1.红细胞凝集与血型 2.输血原则及交叉配血 3.动物血型 (五)实验

1.出血时间、凝血时间的测定 2.红细胞沉降率测定 3.血红蛋白测定 4.红细胞脆性实验 5.血细胞计数 6.血液凝固

四、血液循环 (一)心脏生理 1.心肌的生物电现象 2.心肌的生理特性 3.心脏泵血功能 (二)血管生理

1.各类血管的结构和功能特点

2.血流动力学:血流量、血流阻力和血压 3.血压及影响因素 4.微循环与物质交换 5.组织液和淋巴的生成与回流 (三)心血管活动的调节 1.心脏的神经支配及其作用 2.血管的神经支配及其作用 3.心血管活动的调节 4.体液因素 (四)实验 1.离体蛙心灌流 2.期前收缩与代偿性间歇 3.蛙心起搏点观察 4.蛙的微循环观察 5.动脉血压的测定

五、呼吸 (一)肺通气 1.肺通气的原理 2.肺容量与肺通气量 (二)肺换气与组织换气 (三)气体在血液中的运输 1.氧的运输 2.二氧化碳的运输 (四)呼吸运动的调节 (五)实验

1.呼吸运动的调节 2.胸内压测定

六、消化 (一)消化概述 1.消化与吸收 2.消化方式

3.消化道平滑肌的生理特性 (二)口腔消化

1.摄食方式、饮水、咀嚼和吞咽 2.唾液的性质、组成和生理作用 3.唾液分泌及其调节 (三)单胃消化 1.胃液的性质、组成与作用 2.胃液的分泌及其调节 3.胃的运动及其调节 4.胃的排空 (四)复胃消化 1.前胃运动及其调节 2.反刍及其机制

3.瘤胃及网胃内的消化与代谢 4.瓣胃消化 5.皱胃消化 (五)小肠消化

1.胰液的生理作用及其分泌调节 2.胆汁的生理作用及其分泌调节 3.小肠运动及其调节 (六)大肠内消化

大肠的消化功能及排粪反射。 (七)吸收

主要营养成分的吸收部位及其机制。 (八)实验

1.小肠吸收和渗透压的关系 2.胰液、胆汁的分泌 3.胃肠运动的直接观察 4.离体小肠平滑肌的生理特性

七、能量代谢和体温 (一)能量代谢

1.食物的热价、氧热价和呼吸商 2.影响能量代谢的主要因素 3.基础代谢与基础代谢率 (二)体温

1.体温的概念及正常变动 2.产热与散热的平衡 3.体温调节 (三)实验

小动物能量代谢的测定。

八、泌尿

(一)肾脏的结构与功能 1.排泄的概念 2.肾单位

3.肾血流量及其调节

(二)肾小球的滤过作用及影响因素 (三)肾小管和集合管的泌尿功能 (四)肾脏泌尿功能的调节

1.抗利尿激素的作用及其分泌调节 2.醛固酮的作用及其分泌调节 3.肾素一血管紧张素一醛固酮系统 (五)尿液的浓缩与稀释 (六)实验

影响尿液生成的因素。

九、神经系统

(一)神经纤维传导兴奋的特征 (二)神经元活动的一般规律 (三)突触传递 1.兴奋性突触后电位 2.抑制性突触后电位

3.突触传递的过程、特点和原理 (四)中枢抑制 1.突触后抑制 2.突触前抑制

(五)神经系统的感觉功能 1.感受器及一般生理特征

2.特异性投射系统和非特异性投射系统 3.脑干网状结构的上行激动系统 (六)中枢神经系统对躯体运动的调节 1.脊休克 2.牵张反射 3.去大脑僵直 4.基底神经节对躯体运动的调节 5.小脑对躯体运动的调节

6.锥体系和锥体外系对躯体运动的调节 7.大脑皮质对躯体运动的调节 (七)中枢神经系统对内脏活动的调节 交感和副交感神经系统的结构与功能特征 (八)脑的高级功能 (九)实验 1.反射弧的分析 2.脊髓反射

3.大脑皮质运动区的机能定位 4.去大脑僵直

十、内分泌 (一)内分泌概述 1.内分泌和激素的概念

2.激素作用的一般特征及其作用机制 3.激素分泌的调节 (二)下丘脑和垂体 1.下丘脑的内分泌功能 2.垂体激素的生理作用 3.腺垂体激素分泌的调节

(三)甲状腺激素的生理作用与分泌调节 (四)甲状旁腺素、降钙素和1,25-二羟维生素D3的生理作用及分泌调节 (五)肾上腺

1.肾上腺皮质激素的生理作用及其分泌调节 2.肾上腺髓质激素的生理作用及其分泌调节 3.应激与应急

(六)胰岛激素的功能及分泌调节 (七)实验

1.胰岛素、肾上腺素对血糖的调节 2.切除肾上腺(或甲状腺)对动物的影响 十

一、生殖与泌乳 (一)雄性生殖生理 1.睾丸的生理功能

2.雄性激素的生理作用及分泌调节 (二)雌性生殖生理 1.卵巢的功能

2.雌性激素的生理作用及分泌调节 3.发情周期及其调节 (三)生殖过程 1.受精与授精 2.妊娠 3.分娩 (四)泌乳 1.泌乳的概念 2.乳腺的发育及其调节 3.初乳及其对幼畜生理意义 4.乳的生成过程及乳分泌的调节 5.排乳过程及其神经-体液调节 生物化学

一、生物化学概述

(一)生物化学研究的基本内容 (二)生物化学的发展简史

二、蛋白质化学

(一)蛋白质的概念与生物学意义 (二)氨基酸

1.氨基酸的基本结构和性质

2、根据R基团极性对构成蛋白质的20种氨基酸进行分类

3、构成蛋白质的20种氨基酸的三字符 (三)蛋白质的结构与功能 1.肽的概念及理化性质 2.蛋白质的初级结构

3.蛋白质的高级结构(二级结构、超二级结构和结构域、三级结构、四级结构) 4.蛋白质的结构与功能的关系 (四)蛋白质的理化性质 1.蛋白质的相对分子质量 2.蛋白质的两性电离及等电点 3.蛋白质的胶体性质 4.蛋白质的紫外吸收特征 5.蛋白质的变性及复性 (五)蛋白质的分离与纯化 1.蛋白质的抽提原理及方法

2.蛋白质分离与纯化的主要方法:电泳、层析和离心 3.蛋白质的定量方法

三、核酸化学

(一)核酸的种类和组成单位 (二)核酸的分子结构

1.DNA的分子结构:DNA的一级结构、二级结构、三级结构 2.RNA的分子结构:tRNA的结构、mRNA的结构、rRNA的结构 (三)核酸的理化性质 1.核酸的一般性质 2.核酸的紫外吸收特征 3.核酸的变性及复性 (四)核酸的分离纯化

四、酶

(一)酶的基本概念和作用特点 (二)酶的国际分类和命名 (三)酶的作用机制 1.酶的活性中心

2.酶的专一性和高效性机制 (四)影响酶促反应速度的主要因素 (五)别构酶和共价修饰酶, (六)同工酶 (七)维生素和辅酶 (八)酶的分离纯化

五、糖类代谢 (一)生物体内的糖类 (二)单糖的分解作用 1.糖酵解 2.三羧酸循环 3.磷酸戊糖途径 (三)糖异生

六、生物氧化

(一)生物氧化的基本概念 (二)电子传递链 1.电子传递链的组成 2.电子传递的抑制剂 (三)氧化磷酸化 1.氧化磷酸化的类型 2.氧化磷酸化的机制 3.线粒体穿梭系统

七、脂质代谢 (一)生物体内的脂质 (二)脂肪的分解代谢 1.脂肪的酶促水解 2.甘油的降解和转化 3.脂肪酸的β-氧化分解 (三)脂肪的生物合成 1.甘油的生物合成 2.饱和脂肪酸的从头合成 3.三酰甘油的生物合成 (四)甘油磷脂代谢 (五)固醇的生物合成

八、氨基酸和核苷酸的代谢 (一)氨基酸的代谢 1.氨基酸的分解代谢 2.氨基酸的合成代谢 (二)核苷酸的代谢 1.核苷酸的分解代谢 2.核苷酸的合成代谢

九、核酸的生物合成 (一)中心法则 (二)DNA的生物合成 1.原核生物DNA的复制

2.原核与真核生物DNA复制的差异 3.逆转录

4.DNA的损伤与修复

5.DNA一级结构分析与PCR技术 (三)RNA的生物合成 1.RNA的转录及加工 2.RNA的复制 3.RNA的转录调控

十、蛋白质的生物合成 (一)遗传密码 (二)多肽链的合成体系

(三)原核生物多肽链生物合成的过程 (四)原核与真核生物多肽链合成的差异 (五)肽链合成后的折叠、加工与转运

第五篇:考研数学三大题型答题技巧总结

承载梦想 启航为来 只为一次考上研

考研数学三大题型答题技巧总结

考研数学的题量较大,时间却是有限的,想要在有限的时间内取得最高的分数,除了自己的实力之外,应用答题技巧是十分必要的。按照科学的答题顺序作答,对最后成绩也是很有好处的!

一、选择题答题技巧

在做选择题的时候大家还是有很多方法可选的,常用的方法有:代入法、排除法、图示法、逆推法、反例法等。

代入法:也就是说将备选的一个答案用具体的数字代入,如果与假设条件或众所周知的事实发生矛盾则予以否定。

演算法:它适用于题干中给出的条件是解析式子。

图形法:它适用于题干中给出的函数具有某种特性,例如奇偶性、周期性或者给出的事件是两个事件的情形,用图示法做就显得格外简单。

排除法:排除了三个,第四个就是正确的答案,这种方法适用于题干中给出的函数是抽象函的情况。

反推法:所谓逆推法就是假定被选的四个答案中某一个正确,然后做反推,如果得到的结果与题设条件或尽人皆知的正确结果矛盾,则否定这个备选答案。

如果考试的时候大家发现哪种方法都不奏效的话,大家还可以选择猜测法,至少有25%的正确性。

二、填空题答题技巧

填空题的答案是唯一的,做题的时候给出最后的结果就行,不需要推导过程,同样也是答对得满分,答错或者不答得0分,不倒扣分。

这一部分的题目一般是需要一定技巧的计算,但不会有太复杂的计算题。题目的难度与选择题不相上下,也是适中。

填空题总共有6个,一般高数4个,线代和概率各1个,主要考查的是考研数学中的三基本: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方法以及一些基本的性质。做这24分的题目时需要认真审题,快速计算,并且需要有融会贯通的知识作为保障。

三、解答题的答题技巧

解答主观大题目一定要学会放弃不会做的题,每道题思考时间一般不应超过10分钟,否则容易导致概率和线性代数等部分的题目无法解答,不要为了一道题目耽误了后面20~30分的内容。 承载梦想 启航为来 只为一次考上研

解答题属主观题,其答案有时并不唯一,要能看到出题人的考核意图,选择合适的方法解答该题。

计算题的正确解答需要靠自己平时对各种题型计算方法的积累及掌握的熟练程度。如二元函数求最值的方法和步骤,曲线积分、曲面积分的计算方法及其与重积分的关系,以及格林公式、高斯公式等,重积分的计算方法及一些特殊结论(如积分区域对称,被积对象具有一定的奇偶性时的情形)等都需要非常熟悉。

证明题是大多数考生感到无从下手的题目,所以一些简单的证明题在考试中也会得分率极低。证明题考查最多的是中值定理(微分中值定理及积分中值定理),其次从题型来说就是不等式的证明,方法却比较多,但仍然是有章可寻的。这就需要考生在平时多留意证明题的类型及其证明方法。

数学科答题注意事项概括如下:

1)合理地安排好答题的答题空间,答题时尽量不要跳步,因为每一步都是有步骤分的。

2)合理的安排好自己的答题顺序,千万不要将大把时间浪费在分值较小的题上,这样会得不偿失。

3)该放弃的就放弃,尽快调整好自己的心态,要相信自己做不好的题别人很可能也做不好;自己没有做出的题,别人很可能也做不出。

上一篇:烤烟生产阶段性总结下一篇:开展亲子活动的意义

本站热搜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