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冲锋号范文

2022-05-17

第一篇:强冲锋号范文

“七强化”吹响“全民防疫战”冲锋号

徐圩投资公司党委全面贯彻“坚定信心、同舟共济、科学防治、精准施策”的要求,坚持“早预判、早谋划、早行动”,强化组织、提前部署,“七强化”戮力吹响“全民防疫战”冲锋号。

强化调研:春节期间,该党委领导班子坚守岗位,通过关注媒体、多方人力资源交流及全覆盖深入基层一线调研,收集“疫报”,掌握“疫情”。强化组织:节前制定《防疫防护工作方案》《防疫小组工作职责》《应急预案》,强化责任,明确任务,时刻准备,科学应战。强化措施:通过工作QQ群、微信公众号、挂横幅、发传单、入户调查、车辆登记等措施将防控措施宣传到位。以各单位为“阵地”,对职工出入境、身体状况、“红白”家事申报等情况进行统计并及时上报。强化堡垒:该党委组织开展“亮身份、担使命,打响打赢全民防疫战”活动,6支党员志愿服务队、2支党员突击队先后深入社区、市场、新区交通路口、桥头等管控辖区,挂横幅20条,发传单500余份,走访110户业主,16个商户。谭立全、穆道玲、陈玉才三位退休老党员主动请战,每天坚持工作8个小时以上,无偿配合小区防疫工作人员开展工作。强化共防:该公司7大单位疫情防控工作人员,提前返岗,各司其职,尽心尽力将各项防疫措施高质高效落实到位。强化联防:应急大队配合徐圩街道社区联合设卡,对主要交通干道入区车辆进行检查,通过积极采取有效措施防止外源性疫情输入,筑牢疫情防控的第一道防线。强化后勤:利用各种渠道先后采购一次性口罩3700余只,三氯消毒粉300斤,桶装84消毒液200斤,瓶装84消毒液7箱,筹备防护服等相关护具4套,确保保障应急所需。

尽职尽责,同心同德,徐圩人持续用初心、责任、双手、构筑起一个个坚固的防疫堡垒而不懈奋斗。

第二篇:【标题】“冲锋号”助春耕一线服务解民忧

【导语】春耕大忙季节,襄河农场团委组织青年突击帮助职工群众解决春耕生产中遇到的困难。

在第五管理区晒场记者看到,今年荣获黑龙江省“优秀青年志愿服务集体”称号的襄河农场“冲锋号”青年突击队的青年志愿者们正忙着帮助种植户宋飞搬运种子、化肥。

【同期】种植户 宋飞:我现在正在种地呢,现在地里正忙着,人手不够,我自已回来装籽肥,正好青年突击队看着我装籽肥装籽肥人手不够,完了帮我把籽肥都装完了,感谢青年突击队。

襄河农场自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开展以来,将为民服务贯穿活动始终,各部门结合工作实际,帮民困,解民需。自春耕开始,襄河农场青年突击队就活跃在春耕生产一线,深入田间地头指导,服务职工群众科学耕种,帮助种植户义务检修农机具、扛种子、运化肥等,到处都能看到他们忙碌的身影。

【同期】“冲锋号”青年突击队队员 春播之即,我们“冲锋号”青年突击队到晒场、田间地头为职工百姓装籽肥、修理农机具,干一些我们力所能及的事,帮助他们解决实际困难。

第三篇:推动民企军工产业化,军工经济吹响冲锋号

对于民营企业来说,一直以来对军工领域的投资,都几乎是空白的。随着十八届三中全会的落幕,关于军工领域改革政策的细则浮出水面,超出了市场的预期。除了设立备受瞩目的国家安全委员会,会议还决定要推进军队政策制度调整和改革,推动军民融合深度发展。

纵观当下,中国、印度、日本等亚太国家,军工产业近几年飞速发展,特别是中国,军事科技研发在经过20年的潜心打磨后进入集中收获期。市场预计,在政策支持和经济实力的双重保证之下,未来五年中国军工产业将出现爆发式的上升。国防工业进入民营领域,对民企的发展会产生怎样的影响?中国大力发展军工产业,对国民经济的发展又有哪些重大的意义呢?

著名军事评论员姜安指出,相关的科研成果,能否尽快的转化成一种军事产品,实现军工产业化的问题,民营经济可以对其做有效的补充。

民营企业从研发、生产、销售到出口一种军用产品,一般要经过三个步骤。首先要获得准入机制,然后跟国家签订一份安全保密协议,最后通过第三方代理商卖给国际买家。

此前中国国防工业生产体系,还是处于半计划经济半市场经济状态,每年由总装备部向军工企业下达当年的军品生产计划任务,并按照成本加成5%的价格进行采购。由于客户单一,生产计划指令性强,因此军工企业产品普遍没有议价能力,而几十年不变的成本加成定价机制,也限制了军工企业的盈利水平。

姜安指出,中国现在并不是完全意义的一个真正市场经济国家类型的军工产业化的一种,这方面就限定了中国整个出口渠道和世界各国的进口渠道,双方在对口接口上来看出现了很多不流畅的状况。这种状况意味着中国整个市场化的军工产品的发展遇到非常大的阻力。这个阻力基于我们本身的技术需要进一步在全世界产生过硬产品,赢得技术的优势,这样就形成了拳头产品,形成技术优势。从制度和机制上来看,我们国家应当使我们军工原来的事业化真正变成军工产业化。

市场认为,随着三中全会确立开发民企“参军”,此前的状况有望改变,相比传统军工企业,民营企业船小好调头,管理成本低,技术更新快,引入民营企业参与军品竞争,不仅可提升装备质量,降低研发费用,缩短科研周前,还能助推军工企业加快技术升级。由后备役转向主力军,民企“参军”将为军工产业注入新的活力。

第四篇:第110期从江县吹响紧急“冲锋号”打好抗旱救灾“攻坚战”

从江县作风建设年活动简报

(110)

发往领导

州委作风建设年活动办公室杨文森

地址签批

从江县作风建设年活动办公室2011年8月30日

从江县吹响紧急“冲锋号”打好抗旱救灾“攻坚战”

今年6月下旬以来,从江县境内持续高温少雨,旱情严重,给人民群众生产、生活带来了严重影响。目前,从江县境内河流水位均呈下降趋势,发生干涸的山塘、水库达7座,全县农作物受灾面积63937亩,成灾面积1.2万亩,经济损失约1500万元,全县21个乡镇饮水困难群众人口数达12541人,饮水困难大牲畜13453头。

旱情就是命令抗旱救灾工作成为当务之急!

面对旱情,从江县委、县政府紧急部署,号召全县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冲锋在一线、抗旱在一线、救灾在一线。

7月30日,从江县召开全县抗旱救灾工作电视电话会议,会上对全县旱情形势进行通报,对抗旱救灾进行紧急部署,提出了“把抗旱救灾保民生作为当前压倒一切的中心任务来抓好抓实!”的响亮口号。

8月1日,县委办、县政府办下发《关于进一步做好当前抗旱救灾和“两防”工作的紧急通知》,要求各级各部门提高认识、通力协作、密切配合,按照“先生活、后生产”的原则统筹解决好人民群众的生活、生产用水,在确保生活用水的前提下,尽量对受旱的农作物抗旱保苗,减少损失。

随着,县委组织部下了《关于积极动员全县基层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投入当前抗旱救灾和“两防”工作的紧急通知》,要求全县基层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把抗旱救灾作为开展创先争优活动的实践课堂,积极投入到抗旱救灾和“两防”工作中来。

各级各部门紧密配合成为抗旱救灾工作强大合力!

全县各级各部门从“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的政治高度出发,及时落实县委、县政府会议精神和有关要求,把抗旱救灾作为开展创先争优活动的实践阵地,全面落实抗旱救灾和“两防”工作的各项安排部署、措施要求和工作制度,主要领导认真履行第一责任人的职责,做到亲自安排、亲自部署,迅速组织干部和技术力量深入实地、深入群众、深入第一线,把抗旱救灾和“两队”工作及时落到实处。

全县各乡镇紧急行动起来,贯洞、洛香、下江、停洞等乡镇及时成立抗旱救灾工作领导小组,主要领导亲自指挥抗旱工作;丙妹、西山、翠里等乡镇及时落实抗旱工作责任制,将抗旱重点村、组分配到每一位党员干部;加鸠、往洞等乡镇认真制定工作方案,积极开展“百名干部下村---查旱情、解民困”活动等多种主题实践活动,帮助群众解决生产生活实际困难。

县直机关单位各司其职,紧密协作。县农业部门组织技术人员深入基层搞好技术服务,指导落实农业生产补救措施;县农机部门组织专业队伍深入乡镇开展抗旱机具维护、技术指导;县水利部门启动全县供水设施维修建设工程,增建各种抗旱应急设施和水资源调配方案,确保人畜饮水、农业生产用水“两个优先”。县卫生部门深入乡镇开展水源卫生检测工作,坚决杜绝群体性中毒事件和传染病疫情的发生;县气象局对高炮装备等人工降雨设施设备进行全面检查,确定了炮点,抓住可能出现的每一次降雨机会开展人工增雨作业,全力缓解旱情;县民政部门开展灾情调查,及时组织旱灾的救灾救济,妥善安排受灾群众生活;县公安部门部署警力严防因争水导致的各类治安案件和群体事件;县建设部门加大对城镇供水和管网保护力度,合理调节,全力保障城镇供水安全;县电力、石油部门及时调度保证抗旱用电和油料供应;县武警官兵部队、防汛抗旱应急队伍制定了送水应急方案,做好为困难群众送水的前期准备,确保缺水群众的饮水供给;县文体广电部门大力开展抗旱救灾的宣传报道工作,为全县抗旱救灾工作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全县形成了党群同心、全民参与抗大旱保民生,部门协作、上下联动保生产促发展的强大合力。

领导干部作表率成为抗旱救灾一线主心骨!

在抗旱救灾中,各级领导干部率先垂范,亲临一线,靠前指挥。哪里有灾情,哪里就有领导干部的身影。

连日来,县委书记王之政深入到贯洞、洛香等乡镇现场办公,在一线指导检查抗旱工作;张广渊县长深入到丙妹、西山

等乡镇了解当前的旱情,帮助乡镇研究抗旱措施;县四大班子领导纷纷深入到挂点联系乡镇,了解灾情,指导抗旱,组织带领党员干部和群众共同打好抗旱救灾攻坚战。

县委、县政府的高度重视,县“四大”班子亲临一线指挥,进一步坚定了全县基层党组织和广大党员群众抗旱救灾的信心和决心。

在加鸠乡,面临着5378人和3960头大牲畜饮水困难、近

80%水稻面积受灾的情况,该乡开展了“百名干部下村---查旱情、暖民意、解民困”活动,组织全乡党员干部深入到村、组、户了解旱情,对各村人畜饮水、农业受灾情况进行全面摸底统计,组织各村民兵应急分队确保五保户、孤寡老人、残疾人等弱势人群的生活用水,确保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截止目前,全乡投入抗旱救灾工作5300人次、抗旱资金1.5万元,新修建农用水渠2000米,架设人畜引水管道12800米,新建人饮工程2处,灌溉秧田面积600亩,解决3000人和2200头大牲畜饮水困难。

在加榜乡,该乡党委书记武廷光带头深入村寨组织群众开展生产自救,及时制定出提水、引水、送水等措施帮助苗族群众饮水困难。同时严格实行领导包片、部门包村、村干包组、组干包户的“四包”抗旱责任制,全乡领导干部深入农村一线,帮助群众解决饮水困难,指导群众开展抗旱救灾工作。

在受灾的重点村寨---贯洞镇贯洞村,该村支书吴道杰组织党员干部顶着酷热,为“望天水田”铺设引水管道800多米,组织全村150台抽水泵,组成5支党员义务抽水突击队活动在

田间地头,为缓解全村水稻旱情、降低损失连续工作了40多天,成为了全村抗旱自救的“顶梁柱”。

在从江,全县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正在带领群众如火如荼地开展抗旱救灾工作……

从县机关到各乡镇,各级领导班子成员纷纷下基层,开展

实地调查、走访群众,亲临一线组织指挥抗旱救灾。各基层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日夜奋战在抗旱救灾第一线,为基层群众送饮用水、送物资、送温暖,帮助基层群众抓生产、解难题、促发展,充分发挥了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处处彰显了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本色。(吴家辉)

第五篇:【深度分析】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冲锋号”有关“建设世界一流大学和学科”话题的舆论分析

【深度分析】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冲锋号”——有关“建设世界一流大学和学科”话题的舆论分析

编者按高教传播与舆情监测研究中心在对高教领域的舆情事件进行监测的基础上,每期选取有代表性的事件进行舆情深度分析,以提供舆情的发展脉络、事件背后的深度思考,为相关部门的决策提供借鉴。1事件概述2015 年 11 月 5 日,国务院印发《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 科建设总体方案》(以下简称《总体方案》)。该方案于 8 月 18 日中 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 15 次会议上审议通过。另外,《中共中央 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提出了“使若 干高校和一批学科达到或接近世界一流水平”的目标,《总体方案》针 对这一目标进一步明确了任务与路径。

《总体方案》的出台引发了人们对我国高等教育中历久弥新的话题 “中国什么时候才能拥有一批世界一流大学”的再次关注和热议。2事件焦点

《总体方案》包括五大部分十八条。其中,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的基本原则包括坚持以一流为目标、坚持以学科为基础、 坚持以绩效为杠杆、坚持以改革为动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 的建设任务有五项:建设一流师资队伍、培养拔尖创新人才、提升科学研究水平、传承创新优秀文化、力推进成果转化;改革任务也有五项: 加强和改进党对高校的领导、完善内部治理结构、实现关键环节突破、 构建社会参与机制、推进国际交流合作;在支持措施方面,政府将在总体规划和分级支持、强化绩效和动态支持、多元投入和合力支持这三个 方面进行政策引导和投入支持:在组织实施方面,除加强管理以外,还提出了具体的有序推进措施,包括善配套政策、制度建设方案、开展咨 询论证、强化跟踪指导。

此外,《总体方案》还提出建设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要每五年为一个周期,2016 年开始新一轮建设。同时,制定了建设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的时间表:

到 2020 年,若干所大学和一批学科进入世界一流行列,若干学科进入世界一流学科前列。

到 2030 年,更多的大学和学科进入世界一流行列,若干所大学进入世界一流大学前列,一批学科进入世界一流学科前列,高等教育整体实力显著提升。

到本世纪中叶,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的数量和实力进入世界前列,

基本建成高等教育强国。

但是,《总体方案》并未对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的标准给出明

确说明与界定。3高教界的回声

《总体方案》作为中国高等教育未来发展方向的总体规划,自然在 高教界引起关注。在《总体方案》公布一月有余后,高教界对此的舆论 回应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充分肯定并高度赞扬《总体方案》对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重要意义,并表达高教界为实现这一目标的决心。

哈尔滨工业大学校长周玉撰文《高等教育发展的又一个里程碑》于11月5 日当天(上午 11 点)发表在中国经济网,这当属在《总体方案》 公布后高教界最快的反应。紧随其后的当属我国一流学府的代表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网对北大校长的采访于当日 12 点 22 分刊出。北大校长林建华表示,北大也有一个“三步走”的战略设想,力争在 2030 年左右 率先进入世界一流大学的前列。但他也强调,北大还存在着诸多的不足 和发展瓶颈。同样表达争创世界一流大学信心的还有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的校长万立骏院士。中国科大新闻网 11 月6日转发了万立骏院士的《瞄准世界一流 全面改革创新 努力创建独具中国科大风格的世界一流大学》,文中表示中科大要秉承国家使命,在“统筹推进两个一流”中成为先锋高校。

第二,热烈讨论世界一流大学的标准。

苏州大学校长朱秀林11月5日在接受人民网教育频道的采访时指出“世界一流大学有两个核心特点:一是拥有世界一流水平的教师和学生;二是有一套完善的制度体系,为教师培养人才、科学研究提供支持和高效的服务”。上海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上海交通大学党委书记姜斯宪应邀做客人民网时也提出相似意见。

然而,随着建设世界一流大学这一话题在过去一个多月间的不断发酵,高校校长们对世界一流大学评判标准却表现出莫衷一是又不断碰撞 的态势。在中国科学院院士、北京理工大学校长胡海岩看来,建设世界一流大学不能采用比拼大学排名的这种奥运金牌战略;重庆大学副校长孟卫东认为,ESI 收录排名等评价体系重视国际影响力、基础研究、工程科学,而轻视行业社会影响力、应用开发研究、工程技术,简单采用 ESI 收录排名等作为世界一流大学的评价指标,不利于国内工科优势突出的高校开展“双一流”建设;东南大学副校长沈炯担忧的是,国内部分高校按大学排行榜的某些指标规划发展,导致趋同化;中国科学院院士、同济大学校长裴钢表示,建设世界一流大学要以每一所大学自由而全面的发展为前提,结合其在国家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中肩负的责任,发挥每所高校的学科优势,努力维持教育的多样性,避免“千校一面”。

第三,针对热议话题的冷静思考与建议。

当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冲锋号”吹响后,来自高教界的回声中还有一种冷静的思考。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矿业大学(北京)副校长姜耀东在接受人民政协网的采访(11 日刊出)时表示:《总体方案》实施应避免如下几个误区:一是不要把建设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搞成政绩工程,少一点行政干预和各种评估;二是处理好建设若干所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与整体高等教育水平提高的关系;三是要关注科技进步特别是信息技术和互联网技术对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的潜在影响,要坚持创新驱动来建设世界一流大学,推进管理创新和制度创新,积极探索中国特色的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之路。

厦门大学高等教育发展研究中心主任别敦荣、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 研究员储朝晖、北京大学中国教育财政科学研究所副所长魏建国等人表达了对一流大学建设中财政支持怎么分、如何花、如何监管的忧思。魏建国表示以往支持资金分配很固化,基本是按照学校层次下拨不同的拨 款数额,更多的是出于政治决定和政策考量,而非客观的标准,这导致了一些学校的不满。别敦荣认为需要警惕过度重视科研的现象。储朝晖提议,应该有专业的人员进行资格审查与监管,合格的专业人员和高校 才可以拿到资金,不要再在财务上过度约束。

4媒体的声音在各类媒体都充分报道了《总体方案》与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相关议 题。除了上述的对高教界人士的采访以外,媒体作为反映和引导舆论的 重要组织机构也表达了它们对该议题的观点。

主流媒体,如新华社、《人民日报》、《光明日报》等,均站在民

族高等教育事业长远发展的高度来报道或评论。为了让人们更形象直观

地理解《总体方案》,新华社还专门配发了图解版。新华社认同《总

体方案》的“冲锋号”的意义,直接使用了《中国吹响建设世界一流大 学冲锋号》的标题。而《人民日报评论员:植根中国大地 建设一流大学》则首先回顾历史,“综观世界近现代历史,没有任何一个大国可以在高等教育落后的情况下,真正成为全面领先的世界强国”,继而梳理了我国高等教育跨越式发展的脉络,《光明日报评论员:为建设“两个一流”夯实内涵支撑》强调了内涵支撑对高教建设的重要价值。主要的商业媒体也纷纷对建设世界一流大学议题发表评论。《南方

都市报》发表社论《建设世界一流大学,慢工才能出细活》,文中指出《总体方案》可以算作是中国大学迈向世界一流高校的正式冲锋,是近20 年来最大的一次政府支持动作。其决心之大,规格之高,都体现了高层对于高等教育发展的意图与设计。虽然中国已经至少有

4、5 所大学进入全球排名 100 名之前,但大学作为学者的学术共同体,如何选择自己的发展道路,特别是选择符合学科和学校发展规律的节奏,还需要学校领导与教授的智慧与沉着。《新快报》发表评论《建设世界一流大学:改革当快,心态要慢》,批评了当前中国高校界以论文发表数量论英雄从而造成学术研究泡沫化、急功近利气氛蔓延的不良做法,相应地提出要建设现代大学制度,抵制行政化和功利化倾向。5网友的态度

与高校界和媒体界对该议题表现出的虽有差异但整体倾向性较为一致的评判不同,出现在各类互动空间以及自媒体上的网友评论则体现出更为复杂的舆情态势。

从态度的性质和强度上来看,第一类是对建设世界一流大学表示欢迎,提出中肯意见或意见。如:天涯社区的《【民间语文 581 期】世界一流大学岂能是规划出来的?》一文,网友贾也一方面指出一流大学不是靠行政命令搞起来的,另一方面献计献谋,倡导“制度创新”。

第二类网友对建设一流大学议题持温和态度。如:网友扣扣在知乎上表示“这次新一轮双一流世界高校建设是985,211 的升级版,各高校原有优势将更加强化和固化。”匿名网友持相似观点“现在中国高校的格局基本就是52 年院校调整确定的,90 年代高校合并、

211、985 都只不过在强化这种结果。现在既有格局已经形成,双一流也造就的不过是强者更强的局面。要想对既有格局造成冲击甚至颠覆,短期内基本不可能,长期来看个别性高校进行颠覆性的改革或许可以。”网友“微笑,爱生活,爱旅游”认为这是“中央给各部属高校拨款的新一轮给付政策。。。还是对部属(qin)高(er)校(zi)亲啊!”

第三类网友态度整体上呈消极甚至激进之势,但内部又有差异。

有网友将建设一流大学的时间表视为一种运动式的学校建设。还有网友戏言“当年还说赶英超美呢。。。说呗,又不掉块肉”、“画大饼呗,这几十年没少画,要画到死。期间有人靠这个得利耳”

更有甚至,一些网友在该议题上表现出对西方教育的趋之若鹜、盲目崇拜的的心态。如网名为“弧度度”的网友在天涯论坛上发帖《中国为何无法建设世界一流大学》,提出“当代中国大学与世界一流大学的差距,就好比是中国微博与facebook 的差距......当代中国大学最根本的缺陷就是官本位思想严重。”而yuwang37在新浪博客上的博文《建设一流大学就是复制西方大学!》甚至妄言“(中国)可从来没有达到世界一流大学的标准。为什么?私塾观念,封建余毒,清政府的裹脚布......什么才能进步,先尝一尝西方教育的味道,吸收营养,品出口味,培养出世界一流的人才......西方教授,校长,老师,实验室,来华授课,管理学校事务。全部西方理念,快速提高教育水平,直接培养出一流大学生。重点校园图书馆建设,引进世界先进图书......提升中国学生的知识面。拼命阅读,不吃不喝的程度。西方备课,西方授课,全盘西化......”。6舆情点评

纵观针对建设世界一流大学议题高教界、媒体界以及网友的意见态度,不难发现此次事件的舆情中呈现出如下特点:

第一,经媒体披露出的高教界的回声主要集中在各知名院校的管理

层(校长)或知名学者,而鲜少看到占高校数量更大比例的一般院校的观点表达,更遑论从事在教学一线的普通教师和高等教育的最终服务对象广大学生的真实看法。而后者的观点在一定程度上借助于自媒体的形

式,以网友态度的面貌得以出现。这反映出媒体的把关标准和新闻价值

判断准则依然存在某种精英化意识。

第二,从高教界的回声和媒体的评论中,不难发现二者对建设世界

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的议题虽有忧思和微词,但更多的是在高度赞扬其重要价值前提下的献计献策。这一议题中的媒体框架具有“向外(国际)

看、向上(一流)看”的价值预设。换言之,排名靠前的西方声名卓著的老牌高校成为媒体认同的潜在竞争目标和楷模。在这种观念影响下,

自然能够理解为什么在这一议题中几乎没有看到媒体自觉自主地将一

流大学建设与我国教育资源公平匹配相联系的报道。有趣的是,正是李克强总理在多个场合强调了高校建设与农村教育的紧密关系。12 月 3 日的国家科技教育领导小组第二次全体会议上,李克强总理指出“要继续扩大重点大学面向农村地区定向招生规模,提高农村学生比例,让贫困家庭的孩子有公平的上升通道和向上的希望。”“要通过深化改革加快发展,进一步缩小教育资源配置的城乡、区域、校际差距,特别是要加强中西部农村教育能力建设,使更多的孩子能受到良好的基础教育。”

第三,将网友对建设世界一流大学议题的多元化的态度与媒体界的声音进行对比,可以看出二者之间依然存在较大的张力。在这个议题上,

媒体的声音与网友的评论俨然成为两个判然有别的舆论场。媒体的舆论场表现出精英式的傲慢,对网友舆论场内的多元观点倾向态度冷漠。在他们的报道中不仅很少看来对网友意见的引用,更没有对网友多元观点

的回应。而网友舆论场对媒体报道与评论后面的价值判断更是表现出排斥、抵制乃至颠覆。如何促使两个舆论场形成良性互动是需要进一步思

考的。而需要警惕的是网友言论中的极端西化倾向。--

上一篇:培训交验范文下一篇:乒乓球吧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