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装裁剪基础入门

2022-06-29

第一篇:服装裁剪基础入门

服装裁剪的基础知识与实践教程

量体以前,首先必须对人体主要部位进行仔细观察。量体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1. 要求被量者站立端正,姿势自然,不要深呼吸。

2. 围量横度时,应注意皮尺不要拉是过松或过紧,要保持水平。

3. 围量胸围时,被量者两臂垂直;围量腰围时要放松腰带。

4. 冬季做夏季服装,或夏季做冬季服装,在量体时应根据顾客要求,适当缩小或放大尺寸。

5. 量体时要注意观察好体型特征,有特殊部位要注明,以备裁剪时参考。

6. 不同体型有不同要求,体胖者尺寸不要过肥或过瘦,体瘦者尺寸要适当宽裕一些。

7. 量体要按顺序进行,以免漏量。

量体具体方法

1. 总体高:代表服装“号”,由头部顶点垂直量至脚根。

2. 衣长:由前身左侧脖根处,通过胸部最高点,量对需长度,一般量至手的虎口。

3. 胸围:代表上衣类服装“型”,在衬衫外,沿腋下,通过胸部最丰满处,平衡围量一周,按需要加放尺寸。

4. 肩宽:由后背左肩骨外端顶点量至右肩骨外端顶点(软尺在后背中央贴紧后脖根略成弧形)。款式需要夸张时,肩可适当放宽。灯笼袖款可适当改窄。

5. 袖长:由左肩骨外端顶点量至手的虎口,按需要增减长度。

6. 袖口:围量手腕一周,再按需要加放尺。寸还可根据款式的不同用胸围比例法计算。

7. 领大:沿喉骨下围量一周,按需要加放尺寸。

8. 腰节:一般体型可按总体高算出。遇到特殊体型时,就需要量取前后的腰节尺寸(在腰部最细处,围一条皮尺成水平),分别量取前后腰节的尺寸。

9. 裤长:由腰部左侧胯骨上端,向上4厘米往下量至脚跟减3厘米。

10. 腰围:代表裤子类服装“型”。在单裤外沿腰间最细处围量一周,按需要加放尺寸。

11. 臀围:沿臀部最丰满处平衡围量一周,按需要加放松度。

12. 上裆:由腰部右侧胯骨上端,向上4厘米,量至大腿根。

肩宽与胸宽的量取

肩宽:是左右肩端点之间的长度,要通过后颈点测量。

背宽:测量背部左右后腋点之间的长度。

胸宽:测量前胸左右前腋点之间的长度。

乳间距:左右乳峰点之间的长度。

围度的量取

胸围:通过乳峰点的位置,使皮尺水平围量一周。注意不要过紧和过松,后背有肩甲骨,尺寸易下落。

乳下围:在乳房下端用皮尺水平围量一周。

腰围:在中腰最细处用皮尺水平围量一周,根据品种加放松度。

臀围:在臀部最丰满处水平围量一周,根品种加放松度。

背长与总长的量取

背长:从后颈点到腰围线的垂直长度。

总长:从后颈点向下垂放皮尺,在腰围处轻按住,量到脚底。

后长:从侧颈点开始经过肩甲骨量到腰围线。

前长:从侧颈点开始经过乳峰点量到腰围线。

乳下垂与腰高的量取

乳下垂:从侧颈点到乳峰点间的长。

腰高:从腰围线到臀围线间的长度。要在靠近侧缝的位置测量。 档长:从股根部到脚踝骨的距离。

肩袖长:从后颈点开始经过肩端点沿自然下垂的胳膊量到手根点。袖长:从肩峰点到手根点的长度。

头围与领围的量取

手腕周长:通过掌根围量一周。

手掌围:母指轻轻向掌侧弯曲,通过母指根围量一周。

头围:通过前额的中央,耳的上方和后头部的突出部位围量一周。

领围:通过颈根部,经前颈点围量一周。

衣长与裤长的量取

衣长:从后颈点到上衣的底摆线的距离。根据款式变化可灵活变化。

膝长:从腰围线量到膝盖骨的垂直长度。

裙长:从腰围线量至需要的裙摆线位置。

裤长:从腰围线经过膝部量至外脚踝骨。

中臀围与大臂围的量取

中臀围:在腰围与臀围中间的位置水平测量一周。

臂根围(袖窿周长):通过肩峰及腋下围量一周,在这个尺寸上加1/10左右的量可做为袖窿尺寸的基准。

大臂围:在上臂最粗的位置水平围量一周。

肘围:曲臂后通过肘点围量一周。在紧身袖制图的时候这个尺寸很必要。 立体裁剪教案第一章《绪论》 一立体裁剪的概念

立体裁剪是区别与服装平面制图的一种裁剪方法,是完成服装款式造型的重要手段之一。服装立体裁剪在法国称之为“抄近裁剪”,在美国和英国称之为“覆盖裁剪”,在日本则称之为“立体裁断”。它是一种直接将布料覆盖在人台或人体上,通过分割、折叠、抽缩、拉展等技术手法制成预先构思好的服装造型,再从人台或人体上取下布样在平台上进行修正,并转换成服装纸样再制成服装的技术手段。

二立体裁剪的渊源

立体裁剪这一造型手段是随着服装文明的发展而产生和发展的,西方服装史对服装造型的分类为:非成型、半成型和成型三个阶段,每个阶段都代表了西方服装史的发展过程,而立体裁剪产生于服装发展的第三个时期,也就是历史上的哥特时期,在这一时期,随着西方人文主义哲学和审美观的确立,在北方日耳曼窄衣文化的基础上逐渐形成了强调女性人体曲线的立体造型,这种造型从此成为西方女装的主体造型,因此,欧洲历史上的哥特时期,也是欧洲服装史上窄衣文化形成的重要时期。随后,在服装的定制过程中逐渐得到发展,因为定制服装要求合体度高,所以以实际人体为基础进行立体裁剪是必然的,这种方法一直沿用到今天的高级时装制作。随着成衣业的发展,人们开始采用一种标准尺寸的人体模型来代替人体完成摸某个服装号型的立体裁剪。

三立体裁剪的应用范围

立体裁剪技术广泛地运用服装生产、橱窗展示和服装教学中。用于服装生产的立体裁剪

服装生产分为两种不同的形式即产量化的成衣生产和单件的度身定制形式,因此,立体裁剪在服装生产中也常常也因生产性质的不同而采用的技术方式一种为立体裁剪与平面裁剪

相结合,利用平面结构制图获得基本板型,再利用立体裁剪进行试样、修正;另一种为直接在标准人台上获得款式造型和纸样。立体裁剪在服装生产中要求技术操作的严谨性。

用于服装展示的立体裁剪

立体裁剪因其在造型手段上的可操作性,除用于生产同时也较多地运用于服装展示设计,如橱窗展示、面料陈列设计、大型的展销会的会场布置,其夸张、个性化的造型在灯光、道具和配饰的衬托下,将款式与面料的尖端流行感性地呈现在观者眼前,体现了商业与艺术的结合。

用于服装教学的立体裁剪在服装教学中,除了上述两方面的学习与运用外,应更加注重造型能力和材料的运用能力的潜能的开发,通过设计、材料、裁剪和制作等环节的研究,逐步掌握立体裁剪的思维方式和手工操作的各种技能,从而熟练地将创作构想完美地表达出来。在教学实践中应鼓励学生拓展思维,大胆实践,从造型到材料的选择都应具有一定的独创性,同时建立造型、材料和缝制间的相互联系,并对其进行相关评价。

四立体裁剪与平面裁剪的比较

平面结构的优势

(1)平面结构是实践经验总结后的升华,因此,具有很强的理论性。

(2)平面结构尺寸较为固定,比例分配相对合理,具有教强的操作稳定性和广泛的可操作性。

(3)由于平面结构的可操作性,对于一些定型产品而言是提高生产效率的一个有效方式,如西装、笳克、衬衫以及职业装等。

(4)平面结构在松量的控制上,能够有据可依,例如,1/4B+5,5即为松量,便于初学者掌握与运用。

立体裁剪的优势

(1)立体裁剪是以人台或模特为操作对象,是一种具象操作,所以具有较高的适体性和科学性。

(2)立体裁剪的整个过程实际上是二次设计、结构设计以及裁剪的集合体,操作的过程实质就是一个美感体验的过程,因此立体裁剪有助于设计的完善。

(3)立体裁剪是直接对布料进行的一种操作方式,所以,对面料的性能有更强的感受,在造型表达上更加多样化,许多富有创造性的造型都是运用了立体裁剪来完成的。 立体裁剪教案第二章《立体裁剪基础知识》

一.立体裁剪的构思

立体裁剪的构思过程不同与平面裁剪,它既可以先绘好效果图,依图造型,也可以仅在一个抽象的构思基础上直接设计,因为立体裁剪技术的一个突出的特点之一就是可操作性较强,即在操作过程中可随时调整原始设计,因此,采用立体裁剪技术有利于设计的完善和加强,另外将面料直接披挂在人台或人体上,根据面料自然的形态而产生的设计灵感也是立体裁剪的构思过程。

二.立体裁剪的工具与材料

人台;人台是现代立体裁剪中必备工具,包括用于成衣生产的标准人台和用于度身定制的特体人台以及用于内衣研究的裸体人台。人台还分为半身人台、全身人台等。

珠针:立体裁剪的专用大头针,针身细长,便于刺透多层次的布料之中。

坯布:立体裁剪多用白坯布作为代用布,以降低成本,在选择代用布上则应尽量选择与面料质地相近的代用布,以保证最终面料造型的完整性与稳定性。

剪刀:由于立体裁剪操作的独特性,因此立体裁剪时一般采用9#或10#的剪刀。

粘合带:用于人台上表示线和款式造型线的确定,一般采用及时贴来代替,因其起到标识的作用,所以粘合带的宽度越细越好,最大不能超过0.4厘米。

其它:除了上述的基本工具与材料外,熨斗、笔、划粉、尺、有齿滚轮、复写纸、牛皮纸等也是必需的。

三立体裁剪的准备

进行立体裁剪之前必须进行相关的准备工作。人体模型补正与整理——一般来说,我们所采用的大多数人体模型都是用于工业生产的标准化模型,如果是用于成衣生产的立体裁剪,则只需选择相应号型的人台即可;如果是为单件定做,则需对现有人台进行相应地调整,补出不足之处,如胸围的大小、肩的高低、背部的厚度、腹部与臀部的丰满度等,尽可能地将人台调整到与穿着对象体型相近,人台补正多使用棉花、垫肩、坯布等材料。除了因特定对象的体型差异而进行的人台补正以外,对于某些特异造型的款式也同样需要对人台进行一定的整理,尤其是那些较为夸张的立体造型,则需给人台加上衬垫等支撑物。

确定人台的基础线——基础线是立体裁剪过程中的对位线与参考线,是保证纱向正确造型稳定的基础,因此基础线的确立应该是严谨的。人台的基础线主要包括颈围线、胸围线、腰围线、臀围线、前后中心线、公主线、侧缝线、小肩线、以及袖窿线。其中三围线应保持水平,而前后中心线则保持垂直。

假手臂的制作——假手臂主要用于袖子的立体裁剪,制作假手臂主要有棉布、棉花或晴纶棉、硬纸板、针线等材料。

四的技术原理

(一)立体裁剪所用布料的纱向:

立体裁剪所用的布料的丝道必须归正。许多坯布多存在着纵横丝道歪斜的问题,因此在操作之前要将布料用熨斗归烫,使纱向归正、布料平整,同时也要求坯布衣片与正式的面料复合时,应保持二者的纱向的一致,这样才能保证成品服装与人台上的服装造型一致。

(二)立体裁剪的缝道处理技术:

缝道实际上是指衣片之间的连接形式。整件服装是由缝道将各个衣片连接起来所形成的造型,因此缝道的处理技术至关重要,由于立体裁剪具有很强的直观性,缝道的处理直接影响着服装的操作与整体造型,所以缝道的处理技术显得更为突出与实际。

缝道的设置:缝道应尽可能地设计在人体曲面的每个块面的结合处即女性胸点左右曲面的结合处——公主线;胸部曲面与腋下曲面的结合处——前胸宽下侧的分割线;前后上体曲面的接合处——肩线;腋下曲面与背部曲面的结合处——后背宽下侧的分割线;背部中心线两侧的曲面的结合处——背缝线;腰部上部曲面与下部曲面的接合处——腰围线等。缝道设计在相应的结合处使服装的外型线条更清晰也与人体形态相吻合。

缝道的形状:缝道的形状从设计角度而言具有很强的创造性,即设计领域是宽泛的,然而结合到结构设计的合理性与工艺制作的可行性,则会受到一定的制约,因此缝道处理时要注意尽可能将缝道两侧的形状设计成直线,或与人体形状相符的略带弧线的线条形状,同时两侧的形状尽量做到相同或相近,便于缝制。壹品购{}提供

第二篇:裁剪放码_制衣入门

| 裁剪放码 | 立体裁剪教案第一章

《绪论》

一 立体裁剪的概念

立体裁剪是区别与服装平面制图的一种裁剪方法,是完成服装款式造型的重要手段之一。服装立体裁剪在法国称之为“抄近裁剪(cauge)”,在美国和英国称之为“覆盖裁剪(dyapiag)”,在日本则称之为“立体裁断”。它是一种直接将布料覆盖在人台或人体上,通过分割、折叠、抽缩、拉展等技术手法制成预先构思好的服装造型,再从人台或人体上取下布样在平台上进行修正,并转换成服装纸样再制成服装的技术手段。

二 立体裁剪的渊源

立体裁剪这一造型手段是随着服装文明的发展而产生和发展的,西方服装史对服装造型的分类为:非成型、半成型和成型三个阶段,每个阶段都代表了西方服装史的发展过程,而立体裁剪产生于服装发展的第三个时期,也就是历史上的哥特时期,在这一时期,随着西方人文主义哲学和审美观的确立,在北方日耳曼窄衣文化的基础上逐渐形成了强调女性人体曲线的立体造型,这种造型从此成为西方女装的主体造型,因此,欧洲历史上的哥特时期,也是欧洲服装史上窄衣文化形成的重要时期。随后,在服装的定制过程中逐渐得到发展,因为定制服装要求合体度高,所以以实际人体为基础进行立体裁剪是必然的,这种方法一直沿用到今天的高级时装制作。随着成衣业的发展,人们开始采用一种标准尺寸的人体模型来代替人体完成摸某个服装号型的立体裁剪。

三 立体裁剪的应用范围

立体裁剪技术广泛地运用服装生产、橱窗展示和服装教学中。

1 用于服装生产的立体裁剪

服装生产分为两种不同的形式即产量化的成衣生产和单件的度身定制形式,因此,立体裁剪在服装生产中也常常也因生产性质的不同而采用的技术方式一种为立体裁剪与平面裁剪相结合,利用平面结构制图获得基本板型,再利用立体裁剪进行试样、修正;另一种为直接在标准人台上获得款式造型和纸样。立体裁剪在服装生产中要求技术操作的严谨性。

2 用于服装展示的立体裁剪

立体裁剪因其在造型手段上的可操作性,除用于生产同时也较多地运用于服装展示设计,如橱窗展示、面料陈列设计、大型的展销会的会场布置,其夸张、个性化的造型在灯光、道具和配饰的衬托下,将款式与面料的尖端流行感性地呈现在观者眼前,体现了商业与艺术的结合。

3 用于服装教学的立体裁剪

在服装教学中,除了上述两方面的学习与运用外,应更加注重造型能力和材料的运用能力的潜能的开发,通过设计、材料、裁剪和制作等环节的研究,逐步掌握立体裁剪的思维方式和手工操作的各种技能,从而熟练地将创作构想完美地表达出来。在教学实践中应鼓励学生拓展思维,大胆实践,从造型到材料的选择都应具有一定的独创性,同时建立造型、材料和缝制间的相互联系,并对其进行相关评价。

四 立体裁剪与平面裁剪的比较

1 平面结构的优势

(1)平面结构是实践经验总结后的升华,因此,具有很强的理论性。

(2)平面结构尺寸较为固定,比例分配相对合理,具有教强的操作稳定性和广泛的可操作性。

(3)由于平面结构的可操作性,对于一些定型产品而言是提高生产效率的一个有效方式,如西装、笳克、衬衫以及职业装等。

(4)平面结构在松量的控制上,能够有据可依,例如,1/4B+5,5即为松量,便于初学者掌握与运用。

2 立体裁剪的优势

(1) 立体裁剪是以人台或模特为操作对象,是一种具象操作,所以具有较高的适体性和科学性。

(2)立体裁剪的整个过程实际上是二次设计、结构设计以及裁剪的集合体,操作的过程实质就是一个美感体验的过程,因此立体裁剪有助于设计的完善。

(3)立体裁剪是直接对布料进行的一种操作方式,所以,对面料的性能有更强的感受,在造型表达上更加多样化,许多富有创造性的造型都是运用了立体裁剪来完成的。

| 裁剪放码 | 立体裁剪教案第二章 《立体裁剪基础知识》 一

立体裁剪的构思

立体裁剪的构思过程不同与平面裁剪,它既可以先绘好效果图,依图造型,也可以仅在一个抽象的构思基础上直接设计,因为立体裁剪技术的一个突出的特点之一就是可操作性较强,即在操作过程中可随时调整原始设计,因此,采用立体裁剪技术有利于设计的完善和加强,另外将面料直接披挂在人台或人体上,根据面料自然的形态而产生的设计灵感也是立体裁剪的构思过程。

立体裁剪的工具与材料

1 人台;人台是现代立体裁剪中必备工具,包括用于成衣生产的标准人台和用于度身定制的特体人台以及用于内衣研究的裸体人 台。人台还分为半身人台、全身人台等。

2 珠针:立体裁剪的专用大头针,针身细长,便于刺透多层次的布料之中。

3 坯布:立体裁剪多用白坯布作为代用布,以降低成本,在选择代用布上则应尽量选择与 面料质地相近的代用布,以保证最终面料造型的完整性与稳定性。

4 剪刀:由于立体裁剪操作的独特性,因此立体裁剪时一般采用9#或10#的剪刀。

5 粘合带:用于人台上表示线和款式造型线的确定,一般采用及时贴来代替,因其起到标识的作用,所以粘合带的宽度越细越好,最大不能超过0.4厘米。

6 其它:除了上述的基本工具与材料外,熨斗、笔、划粉、尺、有齿滚轮、复写纸、牛皮纸等也是必需的。

立体裁剪的准备

进行立体裁剪之前必须进行相关的准备工作。

1 人体模型补正与整理——一般来说,我们所采用的大多数人体模型都是用于工业生产的标准化模型,如果是用于成衣生产的立体裁剪,则只需选择相应号型的人台即可;如果是为单件定做,则需对现有人台进行相应地调整,补出不足之处,如胸围的大小、肩的高低、背部的厚度、腹部与臀部的丰满度等,尽可能地将人台调整到与穿着对象体型相近,人台补正多使用棉花、垫肩、坯布等材料。除了因特定对象的体型差异而进行的人台补正以外,对于某些特异造型的款式也同样需要对人台进行一定的整理,尤其是那些较为夸张的立体造型,则需给人台加上衬垫等支撑物。

2 确定人台的基础线——基础线是立体裁剪过程中的对位线与参考线,是保证纱向正确造型稳定的基础,因此基础线的确立应该是严谨的。人台的基础线主要包括颈围线、胸围线、腰围线、臀围线、前后中心线、公主线、侧缝线、小肩线、以及袖窿线。其中三围线应保持水平,而前后中心线则保持垂直。

3 假手臂的制作——假手臂主要用于袖子的立体裁剪,制作假手臂主要有棉布、棉花或晴纶棉、硬纸板、针线等材料。

立体裁剪的技术原理

(一)立体裁剪所用布料的纱向:

立体裁剪所用的布料的丝道必须归正。许多坯布多存在着纵横丝道歪斜的问题,因此在操作之前要将布料用熨斗归烫,使纱向归正、布料平整,同时也要求坯布衣片与正式的面料复合时,应保持二者的纱向的一致,这样才能保证成品服装与人台上的服装造型一致。

(二)立体裁剪的缝道处理技术:

缝道实际上是指衣片之间的连接形式。整件服装是由缝道将各个衣片连接起来所形成的造型,因此缝道的处理技术至关重要,由于立体裁剪具有很强的直观性,缝道的处理直接影响着服装的操作与整体造型,所以缝道的处理技术显得更为突出与实际。

1 缝道的设置:缝道应尽可能地设计在人体曲面的每个块面的结合处即女性胸点左右曲面的结合处——公主线;胸部曲面与腋下曲面的结合处——前胸宽下侧的分割线;前后上体曲面的接合处——肩线;腋下曲面与背部曲面的结合处——后背宽下侧的分割线;背部中心线两侧的曲面的结合处——背缝线;腰部上部曲面与下部曲面的接合处——腰围线等。缝道设计在相应的结合处使服装的外型线条更清晰也与人体形态相吻合。

2 缝道的形状:缝道的形状从设计角度而言具有很强的创造性,即设计领域是宽泛的,然而结合到结构设计的合理性与工艺制作的可行性,则会受到一定的制约,因此缝道处理时要注意尽可能将缝道两侧的形状设计成直线,或与人体形状相符的略带弧线的线条形状,同时两侧的形状尽量做到相同或相近,便于缝制。

立体裁剪教案

第三章

《衣身的立体裁剪》 一

原型的立体裁剪

(一)原型是最基本的也是最简单的纸样,是一切款式的基础。立体裁剪原型是衣身立体裁剪的基础。操作步骤如下:

1 将确定好前中心线、胸围线和基准线布料覆于人台上与人台上的同名线条符合,在前中心和B.P点处用大头针固定在人台上。

2 将胸围线以下多余的量推到B.P点下面,形成腰省量并用大头针固定腰省,同时确定侧缝线的位置并固定。

3 将胸围线以上的余量推向肩部,在领口处需打剪口,以消除领口处的牵扯力,根据领围、肩部、袖窿的基础线在布料上作出点影线。

4 后片的操作方法与前片相同。

(二)原型宽放量的设计:主要有两种方法:

1 推移法:在操作之前在胸宽处推出一定的松量,并用大头针临时固定。

2 放置法:在立体裁剪完成之后,直接在侧缝处加放松量。

3 衣身的修正:由于立体裁剪的技术难度角度较大,裁剪部位较难保证精确,因此,对于左右对称服装常常只作出右衣身,而左衣身则根据右衣身进行裁剪,因此衣身的修正是必不可少的;

(1)将布样从人台上取下,置于平台上,用熨斗熨平;

(2)用打样尺重新描顺领窝、袖窿弧线以及侧缝、肩缝等;

(3)检查相关部位是否合理,在依据右衣身剪裁左衣身;

(4)将左右衣身用手针连接起来并重新固定在人台上,各相关部位如口袋、纽扣均按实样裁剪并置于相应的部位,以检查服装的整体造型是否完善。

立体裁剪中省的运用

在原型的立体裁剪中我们可以看到衣身的造型呈现出两中基本状态:宽松式与合体式。宽松式表现为面料与人体是一种离体状态,形成了一定的空间;而合体式则是面料与人体的符合,呈现出贴体状态,这种贴体状态的产生关键就在于省的运用。

1 省的概念与意义

省是服装制作中对余量部分的一种处理形式,省的产生源自于将二维的布料置于三维的人体上,由于人体的凹凸起伏、围度的落差比、宽松度的大小以及适体程度的到低,决定了面料在人体的许多部位呈现出松散状态,将这些松散量以一种集约式的形式处理便形成了省的概念,省的产生使服装造型由传统的平面造型走向了真正意义上的立体造型。

2 省的转移及其运用

省的转移是省道技术运用的拓展,使适体装的设计走向多样化,立体裁剪中省道转移的原理实际上遵循的就是凸点射线的原理,即以凸点为中心进行的省道移位,例如围绕胸高点的设计可以引发出无数条省道,除了最基本的胸腰省以外,肩省、袖窿省、领口省、前中心省、腋下省等,都是围绕着突点部位即胸高点对余缺处部位进行的处理形式——省的表现形式,此外,肩胛省、臀腰省、肘省等,都可以遵循上述原理结合设计进行省道转移。

3 几种省形的立体裁剪操作

(1)腰省——这是省形中最基本的一种形式,将全部余量转至胸点下方。

(2)肩省+前中心省——这是将全部余量分成两部分分别转移推移到设计的位置,这与平面结构中所讲的省的分解与转移是同一概念。

(3)人字省——省形表现为人字形,故由此冠名。人字省不同于以上省形的对称特点,它表现为不对称,同时还表现为子母省的特点,这类的省还包括Y形、T形等。

4 立体裁剪中省与分割

分割是继省的之后的又一种裁剪技巧,当两个省都指向胸高点时,我们可以将这两省连接起来,形成一条分割线,这就是平面结构中所讲的连省成缝的结构形式,分割的技巧使用使合体服装在结构设计上又增加了一种表现手段,同时也使服装设计语言更加丰富。

(1) 纵向分割——将肩省与胸腰省结合起来形成一条纵向分割线,如经典的公主线。除此之外,领口省与腰省、袖窿省与腰省等都是纵向分割。

(2) 横向分割——主要体现为一种水平或近似水平的分割线,如将袖窿省与前中心省连接形成横向分割,将肩胛省转移至袖窿处,连接两省形成后片的水平分割。

(3) 斜向分割——界于水平与垂直之间的分割形式,且是一种不对称的分割,如将右衣身的肩省与左衣身的侧缝省连接,形成贯穿衣身的斜向分割线。

(4) 直线分割与曲线分割——在服装结分割设计中其成型后的线形主要表现为直线分割与曲线分割两种基本形式,其余皆是在此基础上的变体。直线分割是分割的基本表现形式,而曲线分割是对分割设计的丰富,但应注意的是曲度越大,工艺难度也就越大。

(5) 操作要求——无论是哪种方法哪种形式,它们的操作方法是一致的。首先,在人台上确定分割部位,并用表示线标识出来,然后按照立体裁剪原型的操作方法与步骤分片完成。

立体裁剪中的抽褶艺术

抽褶是服装设计中运用较多的设计语言,它使服装显得更有内涵、更生动活泼,尤其是在少女装的设计中,抽褶是主要运用的一种表现形式。褶分为规律褶和自由褶两种基本形式。

1 规律褶——主要体现为褶与褶之间表现为一种规律性,如褶的大小、间隔、长短是相同或相似的。规律褶表现的是一种成熟与端庄,活泼之中不失稳重的风格。

2 自由褶——与规律褶相反,自由褶表现了一种随意性,在褶的大小、间隔等方面都表现出了一种随意的感觉,体现了活泼大方、怡然自得、无拘无束的服装风格。

3 操作要求——由于立体裁剪不同与平面裁剪能够很精确地计算出用料的多少,所以在布料的裁剪上首先应留有充分的余量,再根据需要来设定褶量的大小,并用笔做上记号。

立体裁剪教案

第四章 《领的立体裁剪》 一

颈的构造

由于人体颈部构造与胸腔呈一个较大的角度,从功能性角度出发,决定了领的造型原则上应与衣身分开。仔细观察颈部形状近似圆柱形,略向前倾斜,有自上而下渐粗的特征。进一步观察会发现后颈根中心点比前颈根中心点高,将两点连接起来便形成后高前低的斜线,这就不难理解为何前开领要大于后开领了。

立领的立体裁剪

立领是立体裁剪中最基本的一种领型,实际上是颈部结构的平面展开形式。操作步骤如下:

1 取长=1/2颈围+5厘米、宽=设计宽度+6厘米的经向布料,使用前将布料用熨斗熨烫拉伸成稍弯曲形,将布料的中心线与衣身后领窝的中心线复合一致。

2 将其余面料顺着领围线继续安装,边安装边观察造型边调整。

3 在做好的领型上做上标记,修剪多余的布料。

翻领的立体裁剪

翻领不同于立领只局限于颈部,与肩胸部分不发生联系,因此结构相应要简单,翻领不仅有立领部分同时还有翻领部分,即还需考虑领与肩的关系。操作步骤如下:

1 取长=N/2+10厘米、宽=设计量+5-8厘米的斜纱面料一块,划出中心线。

2 将中心线与后领窝的中心线复合,再依据领窝来确定翻领形状。

3 调整好翻领形态后用笔在领窝处做上记号,并用标识带作出翻领的造型。

4 从人台上取下之后置于平面上进行修正。

波浪领的立体裁剪

波浪领的制作有两种方法:一种是量取法,即当衣身完成后量出领窝大小,再在平面上剪出领窝大小的圆弧形样片,将领面内弧线的两端拉开,与衣身领窝复合,遂形成波浪领;另一种方法为直裁法是典型的立体裁剪方法,操作方法如下:

1 取出长=宽=(N/2+5)/2的正方形45度正斜布料,在布料的正中剪开,剪切长度为后领宽,作出基础领样,将基础领样的后领部位固定于衣身后领窝处,并根据领窝形状在基础领样上做剪切口。

2 在基础领样的外侧做波浪,做波浪时,一手按住领样的装领处,另一只手捏住布料做波浪,边做边在领窝处开剪口以消除牵扯力。

3 做到一半时将波浪翻到正面,观察波浪量是否合理,以进一步修改。

4 继续波浪领的制作,注意各部位的协调保持波浪的均匀。

5 当波浪完成后用标识带定出波浪领的外形。

驳领的立体裁剪

驳领与翻领的不同在于肩领与驳领连接在一起,形成独特的翻驳领结构,其横开领与直开领都应做相应的调整。操作步骤如下:

1 取长=N/2+8厘米、宽=设计宽+5厘米的斜纱布样,在后领处剪去深5厘米、宽8厘米作成基础领样,将其安装在衣身领窝上。

2 将后领翻折线翻折,并观察其是否平整。

3 用标志线作出衣身的驳头造型,将基础领样的前端与驳头复合一致。

4 在基础领样上作标志线,并按标志线作出外轮廓造型。

5 剪去对于的布料,作成最后完成的领样。

变化领型

上面介绍了基本领型的立体裁剪方法,变化领型的操作步骤也同基本领型一致,关键地在于首先要根据造型来确定面料的纱向,表现垂褶状态的领型应选择斜纱,连翻领类的也应采用斜纱,如铜盆领等。

立体裁剪教案

第六章

《裙装的立体裁剪》 一

直身裙的立体裁剪

直身裙是裙装最基本的造型。

(1)取出经向布料一块,在布上需标出臀围线与前中心线。

(2)将布料与人台的同名线条相复合。

(3)在腰围处将余量推向公主线处,并用大头针固定,作为腰省处理。

(4)在腰围线、侧缝线处做点影,留出缝份。

(5)后裙片方法同前裙片。

波浪裙的立体裁剪

波浪裙的裙摆量较大,在臀围处较贴体,裙子在纵向形成波浪,因此在面料的选择上应采用轻薄、悬垂性良好的织物,对于较厚实的面料应采用45度斜裁面料。

(1)取45度正斜布料一块,在布料上标出经纱方向和臀围线。

(2)将布料与人体模型的同名线条对齐,45度斜裁面料将斜纱方向与前中心对合。

(3)在腰围处向上提拉在与之对应的下摆处向下拉,同时在腰部做剪口。

(4)波浪完成后将腰围线与下摆修整,裙样便完成。

褶裙的立体裁剪

褶裙包括规律褶和自由褶,

规律褶主要表现为褶皱的规律性,操作比较简单;

自由褶以缩褶形式为主,褶的表现语言比较丰富,操作时应分析褶的方向与起始点,以保证最终褶的效果与设计意图相吻合。 总的来说,无论是哪种形式其操作的过程基本上是一致的,即先用标识线定出分割线的位置,在分片完成。

裁剪放码

立体裁剪教案

第五章 《袖的立体裁剪》 一

手臂结构与袖的构成原理

手臂与身体部分仅由关节联系在一起,因此其活动范围较大,从功能设计的角度出发,袖子结构一般都与衣身分开。通过对人体的观察,可以清晰地看到手臂向前弯曲的状态,因此不难理解合体袖向前弯曲的结构,以及前袖窿挖度大于后袖窿。在袖子的立体裁剪中较多采用平面与立体相结合的方法。

一片袖的立体裁剪

1 无省一片袖的立体裁剪

(1)先完成衣身的立体裁剪,量出袖窿弧线长,定出袖长和袖宽,取适量的布料一块,标出袖中线、袖山顶点和袖长后,在14厘米的袖山高处画出水平辅助线,根据袖窿弧线的长度来确定袖山线。按平面裁剪的方法画出袖山弧线,并连接袖底线。

(2)将袖片与衣身复合,注意褶皱的均匀。

(3)标出记号后,从人台上取下袖片,重新修正袖山弧线。

2 泡泡袖的立体裁剪

泡泡袖有称公主袖,泡泡袖的肩宽应窄于一般的服装,其目的在于体现袖型的饱满和坚挺。操作步骤如下:

(1)取无省一片袖的板型对折,覆盖在布料上在袖中线处放足褶量,剪出泡袖基础袖样。

(2)将基础袖样覆盖在肩臂处,使袖中线与肩线对齐,并逐一作出褶形,注意褶量的均匀,检查造型是否符合要求,确认后,用笔做上记号。

(3)从人台上取下袖片,展平并重新修正轮廓线。

3 喇叭袖的立体裁剪

喇叭袖的立体裁剪方法与泡泡袖相同,只不过放量在袖口处。

两片袖的立体裁剪

两片袖结构是由大小两块袖片组成,是一种合体式的袖结构。两片袖的立体裁剪一般是以手臂为基础,先完成大小袖片的基本形,再用平面裁剪的方法标出袖山弧线,最后在人台上确定二片袖的造型。操作步骤为:

(1)分别两块布样在手臂上量出长度与宽度分别加放一定的松量并标出中心线。

(2)将手臂前中心线朝上,平放在台面上,从布边至袖山顶3厘米处作一记号,覆盖在手臂上,同时将布样在中心线处放松度3厘米左右,顺手臂向下逐一固定,余量向两侧推移至袖缝处,并作出记号。

(3)小袖片操作步骤与大袖片相同。

(4)基本型完成后分别取下,置于平台上,依据平面裁剪的方法画出袖山弧线,并留有一定的余量,剪去多余的布料。

(5)用手针将大小袖片缝合并与衣身复合,重新修正,最后确定袖片板型。

连身袖的立体裁剪

连身袖的立体裁剪方法同上述方法基本一致,不同的在于由于衣身与袖子是连在一起的,故而,在制作时需考虑手臂的活动量。

立体裁剪教案

第七章

《整体结构的立体裁剪》 服装的整体结构是指衣身、衣袖、衣领等部件结构的综合组成,整体结构的立体裁剪是对前面各种部位、部件立体裁剪方法的具体运用,也是对立体裁剪方法的总结。

一 成衣设计与立体裁剪

成衣设计以实用类服装为主,是各部位立体裁剪技术在整体服装中的综合运用,强调立体裁剪的技术性。以抽褶衣身、翻折领短上装为例,操作步骤如下:

1 在人台上用标志线作出衣身的造型线。

2 取长=衣长+10厘米、宽=B/4+7厘米左右的经向布料,标出前中心线、胸围线、腰围线。将布料覆于人体模型上并与人台同名线条复合一致。

3 在前衣身门襟作抽褶造型,并作出领窝、肩线、袖窿、门襟、底边的点影线,留出缝份剪去多余量。

4 再取一块同样布料将前片的另一部分完成。同样的方法完成后片的制作。

5 取长=N/2+5厘米、宽=设计量+6厘米的45度斜裁布料作领的立体裁剪。按照前面讲述的领的制作方法,边做边调整。

6 在平面上完成袖的制作并装在人台上,观察整体效果并进行调整,修正,最后确定造型。

二 礼服设计与立体裁剪

礼服设计与上述成衣设计不同在于其侧重于服装造型的体积感,服装设计的创造性,其设计的自由度较大,因此,礼服设计强调的是立体裁剪的艺术性。操作原理同成衣类相同。以花瓣形裙身晚礼服为例,操作步骤如下:

1 此款礼服的衣身为任意褶皱,裙身为花瓣形的装饰布堆积而成,整体造型立体感强,层次分明,应使用具有一定光泽又有弹性的美丽绸或雪纺类材料,用料约为3米左右。

2 根据设计做好衣身的标志线,将长约1米的布料上口折出3厘米的折边并固定在领口造型处,然后在侧缝边做自由褶,注意褶的大小间隔应尽可能不同以体现生动俏皮的感觉。

3 将余量在后背处固定。

4 将边长分别为

25、30、35厘米的正方形布快,按三角形对折并在毛边处缝合,以形成大大小小的花瓣造型的装饰布。

5 将这些装饰布逐一固定在裙身上,注意疏密得当、自然生动。

三 服装解构与立体裁剪

服装解构出自于解构主义这个现代设计中的新概念,就是打破一种程式化的模式,完全建构一种新的造型观念。服装解构就是摒弃传统的服装结构模式,创立风格独特的服装结构,这种结构形式没有一种固定的模式,完全根据设计师的理解而定,因而不同的设计师对服装的解构的表达形式也各不相同。由于立体裁剪是在人台上的直接操作,所以对人体结构的理解更直观,运用立体裁剪的方法进行服装解构设计不仅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同时更能培养学生的创造力与主观能动性。

立体裁剪教案

尾章

《材料的性能与材料的改造》 一 材料的性能与立体裁剪的关系

材料的性能包括材料的质地厚薄、悬垂性能、伸缩性能、抗绉性能、定型性能等这些性能的不同对立体裁剪的款式造型的稳定起着至关的作用,因此在立体裁剪之前需多所操作面料的相关性能进行测试与了解,以便能根据材料的性能正确地运用立体裁剪的方法来完成款式制作。例如,精纺毛料的悬垂性能较好,宜于表现垂褶、波浪等造型;而雪纺等面料有较强的光感且韧性较强,宜于表现具有空间造型体积感强的款式等。

二 面料再造的意义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服装的要求在不断地升,纯粹的款式变化已不能满足人们的要求,材料的革新与创造为服装的发展带来新的生命力,科技的发展更是令服装材料达到了一个全新的领域。对于设计师而言,款式变化受到服装功能性需求的控制,而在材料上的再创造则正是丰富与拓展服装设计的新思路。在服装教学中强调材料的再造,不仅加强了学生对材料的认识,同时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对材料的感性认识以及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和造型能力。

三 材料再造的方法

材料再造就是在原有的材料的基础上,运用各种手段进行改造,使现有的材料在肌理、形式或质感上原有材料相比都发生了较大的甚至是质的变化,从而,拓宽了服装材料的使用范围与表现空间。材料再造的方法多种多样,他体现了设计师的创造能力,在实际运用中,我们可以将材料再造的方法归纳为两种最基本的设计原则:加法原则与减法原则。

1 加法原则

加法原则在立体裁剪中运用较为普遍,主要表现为添加的手法,或通过改造后表现出一种很强的体积感一种量感,使用加法原则极大地加强和渲染了服装造型的表现力,使服装的语言变得更加丰富,更具感染力。加法原则的具体表现形式有:抽褶法、填充法、堆积法、绣缀法、编织法、折叠法、镶嵌法、面料重置法等等。

2 减法原则

与加法原则所表现出的雍容华贵和妙趣横生的风格相反,减法原则所体现的是一种简洁朴素,雅致大方、欲说还休的含蓄美,现代人对服饰美的追求往往存在着双重性,既追求一种纷繁复杂的华丽之美同时也讲求简洁大方的朴素美,因而,减法原则的运用同样是现代服装设计中不可缺少的必要手段之一,减法原则的运用手段有:省道合并法、镂空法、面料剪切法、抽纱法等等。

3 加减法的综合运用

立体裁剪非常注重款式的造型以及表现力,因此,掌握上述造型原则有利于发展与完善立体裁剪中的款式造型与丰富造型的表现力,上述技巧既可独立使用也可综合运用互为补充。 制衣基础 | 关于牛仔布分类的基本知识

20世纪70年代末以来,牛仔布在我国经过多次大发展,目前年产能力估计已达15亿平方米以上,已成为国际上牛仔布的重要生产国。一大批较先进的牛仔布、牛仔服装企业,在质量和品种方面已基本与国际水准接轨,初步扭转了我国牛仔产品在国际市场上属于“低档品”的观念。

我国牛仔产品的开发生产虽起步较晚,但起步水平较高,拥有气流 纺纱、自动络筒、球经染色、无梭织机(大量的是剑杆,其次是片梭, 再次是喷气),重型预缩后整理机等较先进的设备,从而为牛仔布品种开发、提高质量水平创造了良好条件。然而长期以来,一些性能优良、功能齐全的设备如剑杆织机的电子多臂、多色、不均匀卷取、快速更换品种以及无人操作等功能,没有引起足够重视,造成功能浪费,这种状况亟待解决,以便更好地为开发品种、提高质量和劳动生产率服务。

目前国内外较流行的牛仔布品种主要是环锭纱牛仔布、经纬向竹节牛仔布、超靛蓝染色牛仔布、套色、什色牛仔布以及纬向弹力牛仔布等等。

环锭纱牛仔布

随着环锭纺纱高速、大卷装、细络联、无结纱等新工艺设备的发展应用,粗支纱纺纱长度短、生产效率低、结头多等缺点已得到解决。牛仔布的用纱被气流纱代替的局面正在迅速改变,环锭纱大有卷土重来之势。由于环锭纱牛仔布优于气流纱的一些性能,例如手感、悬垂性、撕裂强度等,同时也由于人们心理上的回归自然,追求原始开发的牛仔风格的影响,更重要的原因是环锭纱牛仔服装经过磨洗加工后,表面会呈现出朦胧的竹节状风格,正符合当今牛仔装个性化的需求。此外目前市场十分流行竹节纱牛仔装,而环锭竹节可以纺制出较短较密的竹节,也推动了环锭牛仔布的发展势头。

竹节牛仔布

当设计用不同纱号、不同竹节粗度(与基纱比),节竹长度和节距的竹节纱,采用单经向或单纬向以及经纬双向都配有竹节纱,与同号或不同号的正常纱进行适当配比和排列时,即可生产出多种多样的竹节牛仔布,经服装水洗加工后可形成各种不同的朦胧或较清晰的条格状风格牛仔装,受到消费个性化需求群体的欢迎。早期的竹节牛仔布几乎都是用环锭竹节纱,因其可纺制长度较短、节距较小、密度相对较大的竹节纱,易于形成布面较密集的点缀效果,并以经向竹节为主。随着市场消费需求的发展,目前流行经纬双向竹节牛仔布,特别是有纬向弹力的双向竹节牛仔布产品,国内外市场都十分畅销。而一些品种只要组织结构设计得好,经向可采用单一品种的环锭纱,纬向用适当比例的竹节纱,同样可达到经纬双向竹节牛仔的效果。

纬向弹力牛仔布

氨纶弹力丝的采用,使牛仔品种发展到了一个新领域,可使牛仔装既贴身又舒适,再配以竹节或不同的色泽,使牛仔产品更适应时装化,个性化的消费需求,因而有很大的发展潜力。目前弹力牛仔布大多为纬向弹力,弹性伸度一般在20%~40%,弹性伸度的大小取决于织物的组织设计,在布机上的经纬向组织紧度愈小,则弹性愈大,反之,在经纱组织紧度固定的条件下,纬向弹力纱的紧度愈大,则弹性愈小,纬向紧度达到一定程度,甚至会出现丧失弹性的情况。此外目前弹力牛仔成品布的突出问题是纬向缩水率过大,一般为10%以上,个别甚至高达20%以上。布幅不稳定给服装生产带来很大困难,解决的方法一是在产品设计时不要使弹性伸度过大,一般取20%~30%,即保持一定的经纬向组织紧度,并在预缩整理时采取适当加大张力的方法,使布幅有较大的收缩,从而获得成品布纬向较低的剩余缩水率;另一个解决方法是弹力牛仔经预缩整理后进行热定型处理,这样可获得较均匀一致的布幅和较稳定的、较低的纬向缩水率,满足服装加工生产的要求。

特种色牛仔布

由于超级靛蓝染色或特深靛蓝染色牛仔布制成的服装经磨洗加工后,能获得色泽浓艳明亮的特殊效果,而受到消费者的广泛欢迎。“超靛蓝”染色牛仔布有两大特征:即染色深度特别深和磨洗色牢度特别好。前者是指单位重量纱线上上染的靛蓝染料的量(一般为染料占纱干重的%表示,简称染色深度%)特别多,例如常规牛仔布经纱靛蓝染色深度都在1%~3%,而“超靛蓝”染色深度则需要达到4%以上,才可以称为超级靛蓝色或特深靛蓝色。后者则是指“超靛蓝”染色牛仔服需要经受重复磨洗3小时以上,其色泽仍能达到或超过常规染色牛仔布未经磨洗时的色泽深度,而其色光要比常规染色牛仔布浓艳明亮得多。对于靛蓝染色牛仔布的磨洗色牢度,其实质是取决于染料对纱线的透芯程度,而非染料本身的磨洗牢度(靛蓝湿磨牢度仅为1级),即透芯程度愈好,磨洗色牢度愈好。

过去所谓的“靛蓝染色快速水洗工艺”,实际上是在纱线染色过程中,故意使靛蓝染料对纤维的透芯程度很浅,这样当牛仔服装磨洗加工时,纱线表面极薄的一层染料被磨去后,露出较多的白色纱芯,使色泽很快变淡,从而达到短时间磨洗后,立即褪色的效果。而“超靛蓝”染色工艺却与此相反,要求染料透芯程度特别好,才能使牛仔服装经磨洗加工后,获得既深浓又艳亮的色泽。

由于“超靛蓝”染色牛仔产品的染色深度比常规的传统牛仔布染色增加60%以上,因此染液的靛蓝浓度也将成倍地增加,甚至达到3~4g/L,才有可能获得较深浓的色泽。这样染液粘滞性增加,流动性变差,影响染料隐色体的渗透能力,使牛仔布的磨洗色牢度降低,达不到服装生产对最终深度的需求。于是有的企业就采取再次增加染色深度的设计,使染液靛蓝浓度再次增加,渗透性能也就变得更差,如此往返形成恶性循环,仍达不到“超靛蓝”色的要求。染液中靛蓝浓度愈高,则染色物的红光愈重,色泽愈灰暗,就没有“超靛蓝”的效果。因此目前有许多生产厂已经或正准备改造染浆联设备,用增加染色道数的方法来解决这一难题。例如把染色道数增加到8道,甚至10道的,不但使投资费用、染化料耗用增多,操作难度增大,且增加了对环境的污染。解决这一矛盾的较好方法是,适当降低保险粉或烧碱的配比用量,尤其是烧碱用量的控制,使染液PH值稳定在11~12之间,上染率最高且色泽稳定,同时适当降低经纱片的染色张力,从而获得较好的“超靛蓝”染色效果。

以靛蓝为基础色的

套色牛仔布

为增加靛蓝牛仔品种的色泽、色光变化,各种套色牛仔品种目前极为流行。例如靛蓝套染硫化黑、靛蓝套染硫化草绿、硫化黑绿、硫化蓝等等,适应市场个性化的需求。同时也使牛仔布生产厂各自有了专利特色的牛仔新品种,来提高市场的竞争力。这方面需要注意的是,尽可能控制好母液的浓度,防止染液过多的溢流而造成染料的浪费和扩大对环境的污染。

彩色(什色)牛仔布

主要有溴靛蓝(市场俗称翠蓝)牛仔布和硫化黑牛仔布,以及采用硫化染料拼色的咖啡、翠绿、灰色、卡其、硫化蓝牛仔布,还有少量的以纳夫妥染料或活性染料染色的大红、桃红、妃色牛仔布等等,虽然生产批量不大,但市场需求比较迫切,往往满足不了需要。主要问题是色泽色光不够稳定,染色重视性也较差,服装生产厂不满意,这固然与生产批量不大、色种过多有关,但由染浆联合机生产什色品种难度较大,消耗大、成本高,且污水难以处理等等,也有一定影响。解决的方法一是设计时尽量减少拼色数,尽可能采用二拼色,最多不超过三拼色,或采用其他较稳定的染料品种来替代,以适应染浆联机台的生产特性,获得较稳定的染色效果;二是较彻底解决的方法还是采用色织工厂纱线大容量染色,分条整经的生产工艺路线来生产什色牛仔布较为理想。

制衣基础 | 教你怎样挑选一把好剪刀?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穿着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服装的样式、质地、裁剪、做工等都成为人们在选购衣服时最在意的因素,服装的裁剪直接影响到后期的做工。一把好的剪刀能带给裁剪师整个工作过程中的轻松愉悦,现在教您怎样挑选一把好的剪刀。

1 挑选剪刀的方法

(1)看剪刀的钢材。好的裁剪刀最主要条件那当然是钢材要好,现在高档剪刀通常采用440C钢,硬度达到58~60,特别是国产剪刀,此钢已代表最好的钢材了。德国和日本有些采有314钢材(日产)。有人会说剪刀光泽度是经过抛光了的,这没错,但不管如何抛光,不同材质钢发出的光的色泽本身是不能改变的,只是亮一点而已。但有些剪刀钢材是哑光的。

(2)看做工。剪刀的高低档次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做工是否精细。观察做工一是看内刃刃线(即刀口内侧一条白光线,为剪刀两片刀口接触轨道线)是否均匀平滑,可能的话可张开剪刀,然后平缓合上,感觉剪口是否顺畅;二是看导轨是否圆滑,现在大部分剪刀导轨都呈“U”形,日本剪刀偏向“V”形,但端部一定要圆滑;三是看手柄是否符合人体工学原理设计,剪刀握在手里感觉是否舒适,手指在指圈里会不会有不适,指圈的边沿是否光滑圆润,手尾是否牢固,刀尖合拢时是否紧密。

(3)试手感。如果剪刀符合了以上标准后手感一般不会有大问题,但剪刀都是手工生产出来的,并不能保证每一把的质量都达到完美,而且不管它质量是否有问题,总要自己使用时手感舒适才好,因为每个人的手指形状和粗细有差别,同一把剪刀各人的手感会有细微的差别。但是试手感时千万要注意的是,一定要轻缓开启和闭合,因为速度快了造成空剪,对新剪刀刀口损伤较大,大部分销售商都是不允许这么做的。

(4)试锋利。这里介绍两种简单的方法:一是取一张单层的面巾纸,用水喷湿,用剪刀剪开一道口子,如果剪口光滑则代表锋利,剪刀毛糙则是不快;二是取一截细棉线(毛巾上的棉线也行),用剪刀刀尖去剪,能剪断则表示刀尖锋利。但不管用哪一种方法试,试之前一定要征得销售商的同意才行,高档剪刀一般是不允许试的。

以上所述都是从质量方面考虑的,除此之外我们还要针对各人的经济情况、使用习惯等差别来分析,包括剪刀的品牌、价格、尺寸大小、手型等。

要想使两层或多层面料裁剪准确,应选择专用剪刀,最常用的是24~28cm长度,即上面标有10#、11#、12#的剪刀。鉴别剪刀质量好坏的关键,是以剪布的刀刃部位为重点,首先看两片刀刃是否锐利,上片刀刃呈直线状态,下片刀刃略显曲线,两片刀刃头要平齐。其次看两片剪刀是否等宽、等厚,再把刀柄握在手中感触良好,不磨手、不别扭,具备以上条件才是比较理想的剪刀。

另外,小剪刀又称纱剪,也是必备的,主要用于手缝或车缝的细小部位时剪线或线头,在某些部位需要打剪口时也很方便。要选择刀刃咬合正确、弹性好的小剪刀。

2 剪刀的保养

为了保养剪刀的锐利性,延长剪刀的使用寿命,专用剪刀只限于剪布料和衬料,不可用于剪纸或其它的东西,否则很容易损坏刀刃。剪刀用完以后要用沾有缝纫机油的布头擦拭刀刃以免生锈,影响使用。剪刀要妥善保管,不得随意磕碰或掉在地上。

3 剪刀的使用技巧

剪刀要妥善保养和巧妙地使用,才能较长时间保持其锐利。在裁床上铺好面料后,左手轻压面料,右手正确握住刀柄,下片剪刀前端贴住裁床,刀柄稍抬起。裁直线时要使用刀刃中间部位剪开,并且剪刀稍往外侧倾钭。剪尖角或转弯部位时要使用刃尖,在裁剪过程中切记不要把剪刀抬起,否则两层或多层裁片剪口处定会错位,容易造成裁片在裁剪过程中的误差。

第三篇:服装立体裁剪 教案

许丽莎

第一章 绪 论

教学目的:

1、使同学们了解立体裁剪的含义及其历史与发展

2、立体裁剪的基本操作程序

3、立体裁剪与平面裁剪的关系

4、了解立体裁剪的用具并做准备 教学重点:

1、立体裁剪的优点以及如何学习立体裁剪

2、了解立体裁剪的含义

3、人体模型的补正教学方法:讲述法、举例法、图示法 学

时:2 教

具:粉笔、人体模台、大头针 作

业:

1、查阅相关资料

2、收集立裁图片 教学内容:

第一节 立体裁剪简介

一、立体裁剪的含义

立体裁剪是主要采用立体造型分析的方法,来确定服装结构的形状,完成服装款式的纸样设计。具体的说,立体裁剪就是以立体的操作方法为主,直接用布料在人台或人体上进行服装款式的造型,边裁边做,直观地完成服装结构设计的一种裁剪方法。

二、立体裁剪的历史与发展

立体裁剪诞生于西方,人类从比拟身材式样的仿效裁剪,到科学合理的平面裁剪,前后经历了从立体到平面,再从平面到立体与平面并存的结构设计方法的演变过程。平面与立体相辅相成,兼而用之。

三、立体裁剪的基本操作程序

1、确定基本服装款式。

2、根据穿着者的体形选择人台,必要时适当地补正人台。

3、以坯布或面料为材料,以剪刀和大头针为工具,在人台或人体上边裁边做,进行服装初步造型。

4、用铅笔或胶带进行标点描线,将初步造型完成的服装衣片结构加以记录。

5、平面布样整理。

6、假缝。

7、试样修改。

8、划样、裁剪、缝制。

四、立体裁剪与平面裁剪的关系

立体裁剪和平面裁剪同为服装结构设计的两种不同的方法,二者殊途同归、相辅相成、相互渗透。

立体裁剪离不开平面裁剪的支持。立体裁剪的最终目的是平面纸样。在批量化的工业生产中,还要结合平面推档技术将纸样进行系列化

平面裁剪离不开立体裁剪。平面裁剪来源与人体的原型,而原型的确定就是大量立体裁剪原型结构的分析与归纳。另外,立体试样又为观察修正服装和累积平面裁剪经验提供了参考和源泉。

五、立体裁剪的优点

1、立体裁剪造型直观准确,既适合初学者的掌握,也适合专业人员的提高。更利于服装设计者的创作。

2、立体裁剪造型快捷、随意,既有利于结构简单的普通服装,也可用于形态新颖款式多变的流行时装。

3、立体裁剪便于理解和加深平面裁剪的理论。

4、立体裁剪易处理特殊体形。

六、如何学习立体裁剪

1、多实践、勤动手。

2、规范操作。

3、与平面裁剪知识融合贯通。

第二节 人体与服装的立体性

一、人体的立体特征

对人的体型特征的分析可使我们加深对服装立体性的理解,明确人体对服装的基本要求。

人体是一个特定的立体,它是由若干个基本线条来呈现的。从正面看,肩部较宽、略倾斜,肩部到腰部逐渐变窄,从腰部到臀部有逐渐变宽,臀部以下有逐渐变窄,从侧面看,胸部前突,以胸围线为界,向上至颈部,向下至腰部逐渐变窄,并以胸厚味最大,臀部微后翘,以臀部为界,向上、向下厚度逐渐变小;从背面看,虽然线条组成有所不同,但其特征仍与从正面观察所得的结果大致相同。人体的立体形象就是由具有上述特征的基本线条所组成的一个廓形。

人体是一个特定的立体,它是由若干戈面组成的一个集合体,对于这些面,我们可以根据服装制作的要求,将它们加以分割。从宏观上看,可大致分为前、后、左、右四个面,面与面结合处形成的线条,也就是立体裁剪中必须重视,并按服装款式需要体现的基本线条。这基本线条对形成服装的立体效果具有决定性的意义。也是款式设计构思的重要依据。

二、服装立体感解析

服装款式依赖于人体形态。因此,服装也必然是一种立体表现。只要以此为出发点,在实际裁减操作中想象人体的立体形状,我们就可以制作地服装尽可能的美观合体,富于立体性。

怎样才能使服装具有立体性?就是不仅要考虑到人体的体型特征,而且还充分考虑到侧面的因素,增加与人体特征相符合的侧面结构线。就可以得到立体的服装效果。

第三节 立体裁剪的用具与材料

一、人体模型

现在使用人体模型的种类大致分三种:立体裁剪用、成品检验用、服装展示用。人体模型按长度分,有全身模型、2/3身模型、半身长模型等;根据性别与年龄分为三种:女装用模型、男装用模型、童装用模型。

二、用具与材料准备

1. 布料 2. 棉花 3. 大头针 4. 针包 5. 剪刀 6. 色带 7. 记号笔(或画粉) 8. 滚轮 9. 蛇形尺 10. 袖窿尺 11. 软尺 12. 直尺 13. 熨斗 14. 牛皮纸 15. 针与线

第四节 立体裁剪的准备

一、布纹的整理

(一)布纹整理的必要性

立体裁剪的第一步就是整理面料的纹路。一般布料在织造、染整的等过程中,常常会出现布边过紧、轻度纬斜、布料拉延等现象,导致布料丝缕歪斜、错位。以这样的布料做出的衣服会出现形态畸变,这是立体裁剪的大忌。因此布料在使用前应检查布料的经线与纬线是否垂直,并对布料烫平而消除褶皱。

(二)整理布纹的方法

1. 划出印记:用右手拿一根大头针,把针尖插入织线与织线之间,左手拽住布端,右手向后微力移动大头针,使布料上面形成一条顺直的纵向印记,再用相同的方法做出一条顺直的横向印记。

2. 矫正布纹:布料在纺织过程中,由于受到拉力的作用,纵横丝缕发生变化。因此,把布料较短的一面向斜向拉伸使之加长,这种作法达不到要求时,可使用熨斗进行推拉、定型,直到纵横丝缕顺直为止。

3. 检查整理:用直角三角板的两条边对合布料的纵横丝缕,当它们各自吻合时(即相互垂直)便说明布纹整理好了。

立体裁剪中布边也需要处理,这是因为布边过紧、过硬的缘故。通常是将布边撕掉(0.5厘米),以保证坯布经纬纱向正常的服装裁剪。

二、大头针别法

(一)正确使用大头针

第一,大头针针尖不宜插出太长,这样易划破手指。 第二,大头针挑布量不宜太多,防止别合后不平服。

第三,别合一进一出要用大头针的尾部,固定后比较稳定。

第四,衣片直线部分的大头针间距可稍大些,曲线部分的间距要小些。

(二)大头针的别法

1. 对别法 2. 重叠法 3. 折叠法 4. 藏针法

第二章 立体裁剪基础

教学目的:

1、基础标识线的贴制

2、紧身衣的立体裁剪基本操作方法

3、紧身衣的分析和调节

4、布手臂的制作 教学重点:

1、紧身衣的立体裁剪基本操作方法

2、紧身衣纸样的分析和调节

3、基础标识线的贴制 教学方法:

讲述法、图示法、操作法

时:4

具:粉笔、标记线、人体模台、大头针

业:

1、为人台贴制基础线

2、制作紧身衣

3、收集立裁图片

教学内容:

第一节 人台基准线的标记

一、基础标识线的贴制

1、基准线的标记:就是将人体模型的重要部位或必要的结构线,在人体模型上标记出来。

2、标注线的应选用色彩醒目、鲜明,透过布料易被识别的粘合带。一般选用黑色、红色或色彩对比明显的颜色。宽度为0.3—0.5cm。

二、标记部位

基准线的标记部位有横向标记线、纵向标记线、弧向标记线等。

纵向标记线包括:前中心线、后中心线、左侧缝线、右侧缝线、前公主线、后公主线,共6条标记线。

横向标记线包括:胸围线、腰围线、臀围线。共3条标记线。在设计裤装时,需增加膝围线。

弧向标记线包括:颈围线、左袖窿弧线、右袖窿弧线、肩线,共4条标记线。

三、标记方法

人体模型上的各基准线都要作得平整、规范,基准线要贴靠,该直顺的地方要直顺,该圆顺的地方要圆顺,左右基准线的标记要对称,弯势一致,充分体现人体的曲线,真正起到立体裁剪的尺规作用。

第二节 紧身衣的制作

一、布料准备

(一)确定用布量

前衣片取长为人体模型长加6~8cm,宽为臀围/2+14cm的经向布料一块。后衣片取长为人体模型长加6~8cm,宽为臀围/4+8~10cm的经向布料两块。紧身衣的布料一般选用中厚胚布。

(二)确定标志线

将撕下的布料整理熨烫好后,按图中显示的基准线的位置,在布料上用色笔标出前中心线、后中心线、胸围线、腰围线、臀围线、BP点等,注意各线条与人体模型一致。也可以用较醒目的纱线,先将各横向和纵向线条抽丝,再用平缝针的针法,将横向和纵向的线条手缝出来。

紧身衣的布料准备

二、操作步骤及操作技巧

(一)前衣身的立体裁剪

1、固定前中心线:布料上的前中心线、胸围线、腰围线、臀围线与人体模型复合一 致,并有大头针将其固定。

2、固定前领口:为使领口部位平服,可在领口部位剪放射状刀口,将领口部位捋平,并用大头针将其固定。

3、收肩省:把布料上的胸围线、腰围线、臀围线与人体复合一致,再把布轻轻地拉向侧缝后固定。在肩部作一肩省,使胸围线以上部位平整。

4、做分割缝:先在臀部的公主线处捏出缝份(大于2×1.2cm)的量,捏出后将臀围线在侧缝处固定。纵向纱支要保持竖直,衣服的各部位布料应平服于人体上。

5、剖开分割缝:前衣片上的左右衣片及分割缝做好后,用剪子将分割缝剖开,前衣身被分为三片,剪时注意两边缝份要均匀,不要偏斜,以免衣片缝份不够。

6、点影:用色笔按人体模型标记线,标出侧缝线、袖隆弧线、肩线、分割线、下摆线的点影线。

(二)左后衣身的立体裁剪

1、固定后中心线:后衣身的后中心线、胸围线、腰围线、臀围线与人体模型复合一致后,用大头针将后中心及胸围线加以固定。

2、固定后领口:方法同前衣片领口。

3、做分割缝:先在公主线的下端捏出缝份(大于2×1.2cm)的量,再沿公主线向上的位置作腰省和肩背省,并连成分割线。

4、剖开分割缝:左后衣片及分割缝做好后,用剪子将分割缝剖开。为使衣片在腰部处贴体,可将衣片腰部剪刀口。

5、点影:在剖开的后中衣片上,用色笔按人体模型标记线,标出领口线、肩线、分割线、下摆线的点影线。

6、划线:将各点影进行连线,注意轮廓线要光滑圆顺,最后将多余布料剪掉。

(三)缝合前、后衣身

1、缝合前、后衣身:缝合前后衣片肩缝、侧缝、公主线,再将各缝进行劈缝。

2、处理袖窿、下摆:将袖窿剪刀口,袖窿、下摆处的缝份向里折光。再将后衣身的左侧背缝缝份折光,用手工缲缝固定。

(四)烫领、绱领

1、裁剪衣领:衣领取长为领围加4cm,宽为7cm,要求为450正斜向布料。

2、折烫衣领:在斜向布料上,按衣领用布量将领子轮廓线画好,按折线进行熨烫,领子要贴体,领宽为2cm。

3、绱领:衣领的曲线状与人体体型完全吻合后,将衣领用手针扦于衣身领窝处。

第三节 布手臂的制作

一、布手臂的结构制图

小袖

大袖

盖肩布

臂根布

袖口布

手臂模型的结构图

二、布手臂的裁剪

裁剪时先留缝份后粗剪,用手将布料撕开,再进行布纹整理并熨烫好。然后留出的缝份进行裁剪。

三、布手臂的制作

(一)做手臂面

1、拔开处理:将大袖的前袖缝用熨斗进行拔开处理,或用手把大袖布料斜向拉伸。

2、袖片拔开效果:用熨斗将袖片拔开,能折出很顺的曲线为止。

3、固定前袖缝:将大袖与小袖的基准线对合,到缝纫机上进行缝合。

4、缉合后袖缝:把前后袖缝用机器缉好并劈缝,大袖片的肘线比小袖片的肘线抬高0.5cm,袖口处的基准线应对位。

(二)做手臂里并絮填充物

1、手臂里布的裁剪:手臂里布的布料通常选用薄或中厚的白胚布,但要采用斜纱裁剪,裁剪时先留缝份后裁剪。

2、包裹填充物:一支手臂的填充物用棉花150克~200克(用腈纶棉1.2米),此次手臂的填充物为晴纶棉。

3、袖里布缲缝完成:腈纶棉的填充合适后,将两袖侧缝的净样线扣净后对齐,用大头针暂时固定,并用白棉线进行缲缝。

(三)手臂里装入手臂面内

1、手臂里装入手臂面内:手臂面套折三段,然后将里布手臂插入其中,袖口处要插实。

2、修剪里布袖口:里布包布在腕部处的缝份向内翻折,里布袖口留4~5cm,多余量修剪。

3、包裹里布袖口:将里布袖口处留出的多余包布向内包折,包折时面布袖口不能空起,里布袖口包布可向外凸起,使袖口处做的饱满。

(四)封袖口

取用已做好的袖口布,将其与手臂腕口处对位,短轴为左右方向,手臂前后中线对准袖口布的中央垂直线。

(五)装臂根布

将手臂面的袖山边缘用针缝缩处理,缩缝量较大,一般为6~7cm。注意扌寨针的缝线为双股白棉线。

(六)装袖山斜长

手臂取下。将手臂袖山多余布料剪掉,留2cm缝份,使其不超过布条的宽度。斜条锁缝,将手臂缝份向内翻卷锁缝。

(七)装盖肩布

盖肩布底边扣好缝份后翻到正面,将两缉线上下对合,再用熨斗将两边折线烫好。将烫好后的盖肩布贴在手臂模型上,使盖肩布与手臂袖山处的形态贴合一致,固定盖肩布与手臂模型。

第三章

衣身立体裁剪

教学目的:

1、掌握胸省、肩省立体操作的基本步序

2、掌握褶在衣身上的立体操作的基本手法

3、掌握分割线的立体裁剪手法 教学重点:

1、掌握胸省、肩省立体操作的基本步序

2、掌握褶在衣身上的立体操作的基本手法

3、掌握分割线的立体裁剪手法 教学方法:讲述法、图示法 演示操作 学

时:6 教

具:粉笔、人体模台、大头针 作

业:

1、省饰款例

2、褶饰款例

3、分割饰款例 教学内容:

第一节

省在衣身中的应用

一、贴体型基本衣身的立体裁剪

(一)准备工作

1、确定用布量

贴体型基本衣身为两块长方形布料,布料的纵向取前(后)腰节长加8cm,横向取前(后)胸围大加8cm。

2、粗裁

布料的纵横向均用手撕开,整理布纹,要求布样丝绺平直。

3、划样

用醒目色线或2B的铅笔,将基准线标记清楚。前衣片的标示线有:前中心线、胸围线。后衣片的标示线有:后中心线、胸围线、背宽线水平线。

(二)操作方法及技巧

1、前衣片立体裁剪

(1)固定前中心线及胸围线:

将衣片的前中心线、胸围线与人体前中心线、胸围线对齐,用大头针固定BP点及前中心。

(2)粗裁领口:将布料从中心线向领口处扶平,粗裁领口。

(3)修剪领口:在领口边剪放射状剪口,将多余布料沿颈围剪掉。

(4)整理肩胸部及纳省: 将布料从领口向肩部、袖窿自然地贴在模型上,多余的部分做为袖窿省,用大头针将其别出。

(5)整理腰部及纳省: 将布料从袖窿向侧缝处扶平,侧缝用大头针固定,再将腰部多余的部分做为腰省。

(6)点影: 在衣片上用笔将肩线、袖窿弧线、侧缝线、腰口线进行点影。

(7)划线、整理: 把衣片从人体模型上拿下来放平,先将省位确定下来。再按照各轮廓线点影将衣片的轮廓线用笔画好,并将多余量剪掉。

2、后衣片立体裁剪

(1)固定后中心线及胸围线:把布料披到人体模型上,将衣片的后中心线、胸围线、背宽线与人体后中心线、胸围线、背宽线对齐,并用大头针固定后中心线、背宽线。

(2)粗裁后领口:将布料从中心线向领口处扶平,粗裁领口,裁时从后领窝点开始至颈肩点,颈肩点很容易剪过。粗裁时一定慢慢剪,千万不要剪过。

(3)修剪领口:在领口边剪放射状剪口,将多余布料沿颈围剪掉,注意不要剪过领窝净线。

(4)整理肩背部:将领口、袖窿理顺自然地贴在模型上,多余量留在肩部,整理布料时,理顺一处就用大头针固定好一处。

(5)纳省:肩部多余的部分做为肩省,用大头针将其别出,肩省指向肩胛骨最高点。

(6)固定袖窿及侧缝:将布料从肩部向袖窿、侧缝处理顺,衣身上的多余量放至腰部,并用大头针固定袖窿、侧缝。最后用剪刀修剪肩缝、袖窿弧线。

(7) 修剪侧缝: 侧缝固定好后,将侧缝处的多余量进行修剪。

(8) 固定腰口及纳省:理顺后的布料在腰部处产生余量,所以在腰处纳省,腰省省尖指向肩胛骨最高处。

(9)修剪腰口: 腰口及腰省固定好后,将腰口处的多余量进行修剪。

(10)标记腰口:用粘纸或彩带,将腰口净线标记出来。

(11)点影:在后衣片上,分别将人体模型上的领口线、肩线、袖窿线、侧缝线、腰围线如实地在坯布上标记出来。

(12)划线整理: 将后衣片取下,连接各点影标记,留出缝份,其余剪掉。

第二节

褶在衣身中的应用

一、前中心抽褶衣身的立体裁剪

(一)准备工作

1、布料准备

前中心抽褶的衣身布料为长方形,纵向取前腰节长+8cm,横向取前(后)胸围大+8cm。在布料上将前(后)中心线、胸围线标记出来。

2、标记衣身造型线

根据设计者的要求,在人体模型台上将前衣身造型线用粘纸标记出来。

(二)操作方法及技巧

1、前衣片立体裁剪

(1)固定前中线:把布料披到人体模型上,将衣片的前中心线、胸围线与人体前中心线、胸围线对齐,并用大头针固定。

(2)固定侧缝线:布料从腰口向侧缝处扶平,腰部留有部分余量,侧缝用大头针固定,胸围线后端略上抬。

(3)固定袖窿及肩部:侧缝用大头针固定好后,将布料顺着侧缝向袖窿、肩部扶平。

(4)修剪轮廓线:将侧缝、袖窿、肩部、领口粗略进行修剪。

(5)抽褶及标记前止口线:将集中在前胸中心处的多余布料抽褶,抽褶可与固定前止口标记线同时进行,一边标记,一边抽褶,把所移动的褶分成若干小褶,整理好形状后加以固定。

(6)点影:根据衣片侧缝、袖窿、肩部、领口的位置,在衣片上用笔将肩线、袖窿弧线、侧缝线、腰口线进行点影。

(7)划线、整理:衣片放平后,按照前止口造型线及各轮廓线点影将衣片的轮廓线用笔画好,并将多余量剪掉。

2、后衣片立体裁剪

(1)固定后中心线:将衣片的后中心线、胸围线与人体后中心线、胸围线对齐, 并用大头针固定后中心下端。

(2)固定侧缝线:将布料顺着腰口向侧缝处扶平,腰部留有部分余量,使布料下端平服,侧缝用大头针固定。

(3)固定袖窿及肩部:将布料顺着侧缝向袖窿、肩部扶平,使衣片与人体贴合,袖窿处略留有余量,肩部用大头针固定,注意领口处的布料要扶紧。再将侧缝、袖窿、肩部、领口粗略进行修剪,领口打剪口使其平服。

(4)点影:各部位调整好后,根据衣片侧缝、袖窿、肩部、领口的位置,在衣片上用笔将领口、肩线、袖窿弧线、侧缝线、腰口线进行点影。

(5)划线、整理:把衣片从人体模型上拿下来展平,按照各点影将衣身的轮廓线用笔画好,并将多余量剪掉。

第三节 分割线在衣身中的应用

一、刀背分割处理胸部

(一)准备工作

1、布料准备

准备两块长方形布料,即前面布与后面布。前面布包含前正面布及前侧面布,后面布也包含后正面布及后侧面布。

2、标记衣身造型线

按款式造型图用粘纸在人体上将前后刀背分割线及胸侧短斜省位置标记出来。

(二)操作方法及技巧

1、前面布的立体裁剪

(1)前正面布的立体裁剪:固定前中心十字点、前中心线及胸围线 、前领口、前胸肩部、腰部、胸侧短斜省,修剪前刀背分割线、袖窿及肩,再进行前正面布点影、划线。

(2)前侧面布的立体裁剪:固定前侧胸围线、前侧腰围线、前胸袖窿部,修剪前侧面布,在前侧面布上沿人体侧缝线、袖窿线、刀背分割线、腰线进行点影、划线。

2、后面布的立体裁剪

(1)后正面布的立体裁剪:固定后中心十字点、后中心线及胸围线、后领口及后肩部、分割线及腰部,修剪后正面布,在后正面布上沿人体领口、肩线、袖窿线、刀背分割线、腰线进行点影、划线、整理。

(2)后侧面布的立体裁剪:同前侧面布的立体裁剪

第四章 衣领立体裁剪

教学目的:

1、了解和掌握基本领型的立体裁剪方法

2、掌握变化的领型操作方法及规律 教学重点:

1、掌握基本领型的立体裁剪方法

2、掌握变化领型的操作方法及规律 教学方法:

讲述法、图示法、演示操作 学

时:4 教

具:粉笔、人体模台、大头针、标记线 作

业:

1、制作基本领型3款

2、制作变化领型3款 教学内容:

第一节 基本型衣领

一、无领立体裁剪

在无领立体裁剪中有两种操作方法,一是先在人体上将领口造型标记出来,后进行衣片的别扎,称人体标记法;二是在人体上先将衣片制作出来,后将领口造型标记出来,称衣片标记法。

二、立领立体裁剪

立领围绕于人体颈部,呈封闭状态,给人干净、利落、保暖之感,是衣领的重要种类之一。下面介绍向内倾斜型立领,向内倾斜型立领结构特点是领下口线呈一 条向上翘起的弧线,领上口围小于领下口围

(一)准备工作

1、布料准备

向内倾斜型立领的布料为长方形,纵向取m+6~8cm(m为领宽),横向取N/2+6(N为领围)。

2、标记前后领窝及后中心

用粘纸在人体模型的衣身上,将领窝的形状调整好,并将颈部的中心线也标记好。

(二)操作方法及技巧

1、固定领片后中心及领宽:将领片的后中心线与人体模型的后中心位置对齐,在颈根的净线上横向别两个大头针,再在中心线处将领宽别出。

2、确定后领下口线:将后领片下口的布边向上翘起,确定后领下口线,布边向上翘起时注意领片与人体颈部要留有空隙。

3、确定领翘:先将领片下口的布边向上翘起,再把领片向前围绕,前领中心布边向上翘起量增大,领片上口将靠近颈部,形成梯形的立领造型。

4、领下口剪刀口:为使领下口的缝份平服于人体模型上,即领片平服,将领下口线剪刀口,注意剪口不能超过人体模型颈根净线。

5、领下口线点影:根据衣片领窝弧线的位置,在领片布上用笔将领下口净线按领窝弧线进行点影。

6、确定领上口造型线:根据设计者的要求,用粘纸将领上口造型线标记出来,或用笔标记也可。

7、卸下领片:将领片从人体模型上卸下来。

8、划线、整理:把领片从模型上拿下来展平,将领子的轮廓线用笔画好。

9、修剪领片:将领子的轮廓线用笔画好,留出缝份将多余布料剪掉。

三、连翻领立体裁剪

连翻领由底领与翻领组成,但两部分不断开,连在一起,由一块面料组成,连翻 领的底领宽与翻领宽差数较小,底领略高,是常见的领型之一。

(一)准备工作

1、布料准备

准备一块长方形斜纱领布,长为N/2+6cm,N为领围;宽为m+n+8cm,m为翻领宽,n为底领宽。在布料上将后中心线、领下口净线标记出来。

2、标记前后领窝及后中心

领片进行立体裁剪之前,先在人体模型上将领子后中心线及领窝线按款式要求用粘纸标记好。

(二)操作方法及技巧

1、固定后中心线:将领片的后中心线与人体后中心线对齐,将领片下口净线用大头针水平别两针,在后中心线上再将底领宽别出。

2、折领下口线:将领下口多余布料向上折,向上折的越多则翻领松度越大。底领宽与翻领宽的差量越大,则翻领松度越大;反之则小。

3、调整连翻领:将领下口线向下修正,并将领布下口线向上折起后固定于领窝上。边固定边翻向正面,观察翻折线的形状是否满意,然后再翻向反面修正或继续固定领布,直到满意为止。最后将翻领多余布料向上翻折。

4、领下口线剪刀口:用大头针沿领窝线别插固定领片与衣身,剪好刀口后进一步调整领片与人体颈部的关系。

5、调整领造型:再次将领子翻折好,进一步调整领造型,领造型不满意则重新调整领下口线的位置。

6、领下口点影:领片调整好后,根据衣片领窝弧线的位置,在领片布上用笔将领下口净线按领窝弧线进行点影。

7、标记领外口造型:将领翻到正面,观察翻领宽、底领宽、翻折线的造型,要注意它们之间的平衡关系,底领与颈部留有空隙。

8、划线、整理:把领片展平,按照领上口造型线及领下口点影将领子的轮廓线用笔画好。

9、修剪领片:留出缝份将多余布料剪掉。

第二节

变化型衣领的立裁

变化型领款是指一些富于层次及形态变化的领款,其结构较复杂,是一种高品味的设计,具有独特的视觉美感,深受广大女性的喜爱。

一、波浪领

波浪领的领呈V字形,是坦翻领的变形领,此领基本无底领,翻领部分为波浪状,造型活泼生动、随意、富有动感,适合少年儿童及青年女性服装,面料应选择柔软,但有弹性、有身骨的面料,如乔其纱,尼丝纺等织物。

(一)准备工作

1、布料准备

取一圆形布料,需要在布料的中间先剪去圆形或桃形的孔洞,孔洞的周长为领口线周长的1/2,大约为N/2。

2、标记前后领窝及后中心

根据设计者的要求,在人体模型台上将衣片领窝线用粘纸标记出来。

(二)操作方法及技巧

1、固定后中心线:将领片的后中心线与人体后中心线对齐,并用大头针固定。

2、固定后领下口线:将领片的后领部位固定于衣身后领窝处,并按领窝形状在领片上作剪切口,从而固定后领下口线及波浪。

3、作领外侧波浪:领下口一边刀口,一边将领子捏住做波浪,观察领外口的波浪。

4、修剪外侧波浪:将领样固定于衣身后,观察波浪的位置是否合适,最后按波浪领的造型将多余的部分粗略剪去。

5、标记领外口波浪造型:领外侧波浪修剪好后,在领波浪布上将领外口造型用粘纸标记好。

6、点影:领下口线及领外口线分别点影。

7、划线、整理:把领片展平后,按照领外造型线及领下口点影将领子的轮廓线用笔画好,留出缝份将多余布料剪掉。

第五章

衣袖的立体裁剪

教学目的:

1、了解和掌握基本袖型立裁方法

2、了解和掌握变化的袖型立裁方法 教学重点:

1、了解和掌握基本袖型立裁方法

2、了解和掌握变化的袖型立裁方法 教学方法:讲述法、图示法、演示操作 学

时:2 教

具:粉笔、人体模台、大头针、标记线 作

业:

1、基本袖1款例

2、变化袖2款例 教学内容:

第一节

基本型衣袖的立裁

一、无袖

无袖是只有袖窿没有袖身部分的衣袖,袖窿的形态即为衣袖的造型线,在衣片袖窿上进行各种造型变化,其构成是所有衣袖中最简单的,造型变化只体现在袖窿的形状变化。

(一)准备工作

1、布料准备

准备两块长方形布料,布料的纵向取前(后)衣长加8cm,横向取前(后)胸围大加8cm。

2、标记衣身造型线

在人体模型上,按款式造型图用粘线将前后袖口、领口、衣长位置标记出来。

(二)操作方法及技巧

1、前衣片立体裁剪

(1)固定前中心线及胸围线:将衣片的前中心线、胸围线与人体前中心线、胸围线对齐,并用大头针固定BP点及前中心。

(2)整理肩胸部:先将领口粗裁,注意不要剪过。

(3)固定侧缝:将布料从袖窿向侧缝处扶平,多余量留在腰部,侧缝用大头针固定。

(4)粗裁及纳省:先将肩线、袖窿、侧缝进行粗裁。将腰部多余的部分做为腰省。

(5)点影:在衣片上用笔将领口线、肩线、袖窿弧线、侧缝线、腰口线进行点影。

(6)划线、整理:衣片放平,再按照各轮廓线点影将衣片的轮廓线用笔画好。

2、后衣片立体裁剪

(1)固定后中心线及胸围线:把布料披到人体模型上,将衣片的后中心线、胸围线与人体后中心线、胸围线对齐,并用大头针固定后中心线。注意后片中心基准线成垂直状态。

(2)粗裁后领口:将布料从中心线向领口处扶平,粗裁领口,裁时从后领窝点开始至颈肩点。

(3) 固定袖窿及侧缝:将布料从肩部向袖窿、侧缝处理顺,衣身上的多余量放至腰部,并用大头针固定袖窿、侧缝。

(4)纳省及修剪:腰部多余的部分做为腰省,用大头针将其别出。

(5) 点影:在后衣片上,分别将人体模型上的领口线、肩线、袖窿线、侧缝线、腰围线如实地在坯布上标记出来。

(6) 划线整理:将后衣片取下,连接各点影标记,留出缝份,其余剪掉。

二、基本型袖立体裁剪

基本型袖为一片袖,袖身、袖口有一定的放松量,为满足肘部凸起,设定袖肘省。基本型袖款式

(一)准备工作

为操作方便,可把手臂从人体模型上取下来, 布料为长方形,长为袖长+6~8cm,宽为臂根围+6~10cm。在布料上按图示标记袖中线、袖深线。

(二)操作方法及技巧

1、固定袖中线:将布料的袖中线、袖深线与人代手臂复合一致,并用大头针固定。

2、加放松量:留取松量的部位是袖根、袖肘、袖口等。

3、确定袖内缝标记:用粘纸在手臂的内侧将袖内缝的位置标记下来。

4、包裹前侧布:处理前袖缝时,把前侧布包裹到手臂里侧。

5、点影:以袖内缝标记为准,在前侧布上进行点影。

6、修剪前袖缝:以前侧布上的点影为准,留出缝份,将多余布料剪掉。

7、确定后袖缝:先将前侧布翻起,以便固定后侧布。把后侧布包裹到手臂里侧中线。将肘部多余量用大头针别起,即为袖肘省。

8、点影:以袖内缝标记为准,在后侧布上进行点影。

9、固定袖内缝:将前后袖缝用大头针固定在一起,进一步整理其形态。

10、固定袖底缝:将袖山顶点对准肩缝线,别上针固定。

11、固定袖山:用大头针逐一别出袖山余料,把袖山处轮廓大概确定下来。

12、确定袖口:根据袖长决定袖口的位置。

第二节

变化袖款的立裁

变化袖型一般用于表演装、婚礼服、酒会服、夜礼服等服装上,其结构是在原型袖基础上变化,加之分割与皱褶手法的运用,使造型更加完美别致。

(一)准备工作

这是一款斜插肩短袖型,为了取得较好的贴体效果和比较丰富自然的波浪效果,袖片的丝缕也采用变形量较充分的斜纱方向。

(二)操作方法及技巧

1、袖片的对位

将袖中线与模型的肩部基准线对位并固定袖片于肩部。

2、修剪袖造型

按照款式效果需要,修剪领弧线、前后插肩线处多余面料。

3、袖片的点影和连线

依据袖造型标记点影并取下袖片,将点影线连接,形成袖片轮廓线,再按照轮廓线加放适当的缝份、贴边,最终形成袖片裁片轮廓。

4、袖裁片拷贝

由于本款服装左右对称,将所得到的服装袖片进行对称拷贝。

第六章 下装立体裁剪

教学目的:1.掌握裙子立体裁剪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2.掌握裤子立体操作方法。 教学重点:

1.掌握裙子立体裁剪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2.掌握裤子立体操作方法。 教学方法:讲述法、图示法 、演示操作 学

时:4 教

具:粉笔、人体模台、大头针、标记线 作

业:

1、基本裙型1款例

2、变化裙型2款例 教学内容:

第一节 裙装的立体裁剪

一、直身裙

直身裙也称筒裙、一步裙,它是裙装中最基本的款式。

(一)准备工作

1、布料准备

根据直身裙臀围确定用布的宽度,用布长为(裙长+5cm),宽为(臀围/4 +8cm)。

2、标记腰围线、臀围线的位置

根据款式要求,用粘纸在人体模型上分别粘好腰围线、臀围线的位置。

(二)操作方法与技巧

1、固定前中心线:将布料的前中线和臀围线分别与人体模型上的前中心标志线和臀围标志线对齐,用大头针固定中心线。

2、折叠臀围放松量:在臀围线处折叠0.5~1cm,即加入2~4cm的臀围放松量,用大头针固定臀围线及折叠量。

3、固定侧缝:将臀围线以上部分向侧缝方向推抚,下部分根据造型来固定。

4、固定前腰省:根据造型需要将腰部余量折出两个省道,并用大头针固定腰围线。

5、固定后中线、折叠腰围放松量:对齐后中心线和臀围线,大头针固定后中心线,臀围线处也要折出0.5~1cm的放松量。

6、固定后腰省:将臀围线以上部分向侧缝推抚,侧缝处留有一定的缩缝量。

7、固定后侧缝:将前后裙片侧缝处对合,折叠后片侧缝缝份,大头针固定。可在前(后)中心或侧缝处开衩。

8、固定裙腰:将腰面布对准前中心和腰下口线,边抚平腰布。

9、点影:在前后裙片上,要求点出腰围线、侧缝线、省道、裙长线及开衩位置。

10、划线整理:从人体模型上取下前后裙片,按照点影线位置,重新修正裙片平面结构图。从结构图中可以看出,腰省不是直线而是弧线。

二斜裙

斜裙也称波浪裙。腰口没有省道,下摆呈波浪形。可以根据造型需要,制做不同的斜裙摆度,其制作过程比直身裙简单。

(一)准备工作

1、布料准备

用布量要考虑摆度的大小和面料的丝缕方向。

2、标记前后腰围线、臀围线的位置

根据款式要求,用粘纸在人体模型上分别粘好腰围线、臀围线的位置。

(二)操作方法与技巧

1、固定前中心线:将斜裙前身布料的中心线对齐人体模型前中线,腰围线也与人体模型标记的腰围线对齐,大头针固定。

2、形成第一个波浪:在款式有波浪的部位将腰部面料向上拉伸,形成一个自然波浪,用大头针固定,腰部打剪口。

3、形成前身其余波浪:按同样的手法作出其余波浪,注意波浪要均匀、自然。同时将腰线以上余料打剪口,以保持平整。

4、固定后裙片:将后裙片按前片的方法固定在人体模型上。

5、形成后身波浪:同前身波浪操作方法。

6、固定侧缝:拼合前后裙片侧缝线,用大头针固定。

7、固定裙腰:裙腰的操作方法同直筒裙。

8、确定裙长:根据款式确定裙长,标记位置。

9、点影:要求点出腰围线、侧缝线及裙长线的位置。

10、划线整理:从人台上取下前后裙片,按点影线位置,重新修正裙片平面结构。

第二节 裤装的立体裁剪

筒型裤

筒型裤臀围有一定的放松量,直裆长稍短,裤管大小适宜,裤长较长,给人以修长的感觉。

(一)准备工作

1、布料准备

筒型裤前片用料长为(裤长+10cm),用料宽为(臀围/4 +15cm);筒型裤后片用料长为(裤长+10cm),用料宽为(臀围/4 +20cm)。

2、标记腰围线和臀围线的位置

根据款式要求,用粘纸在人体模型上分别粘好腰围线、臀围线及裙长线的位置。

(二)操作方法与技巧

1、固定前中线:裤片烫迹线和右腿中心线对齐,裤片臀围线与人模臀围线对齐,并用大头针固定布料。

2、固定腰围褶裥:向上抚平布料,将腰围处多余部分用折裥折叠。要求第一个折裥设计在烫迹线上,并保持上下顺直。

3、固定侧缝部位:横档以上部分可以和人模平服,根据布料的热缩程度,固定侧缝,侧缝和人体要留有间隙,多余部分剪去。

4、固定前裆缝:抚平前裆以上部分布料,多余部分剪去。

5、固定后中线:后片布料中心线、臀围线与人模烫迹线、臀围标志线对齐。

6、固定后裆斜线:抚平后裆部位,固定后裆斜线。同时按前片方法固定后片外侧缝。

7、固定外侧缝:臀围处稍加褶皱,作为工艺吃势量。

8、固定后裆弧线:按照前裆的处理方法,处理后裆弧线,边剪边固定。

9、固定裤腰:裤腰布可双折,宽度男裤3.5cm左右,女裤可稍窄。

10、点影:腰口、前后裆、下裆线、脚口线、外侧缝要进行点影。

11、划线整理:用直尺、弯尺按照前后裤片上的点影位置将各点连接。

第七章 服装立体构成艺术技法

教学目的:

1、掌握各种布纹处理方法和技巧

2、了解立体构成原理在服装上的应用 教学重点:

1、掌握各种布纹处理方法和技巧 教学方法:讲述法、图示法、演示操作 学

时:4 教

具:粉笔、人体模台、大头针、标记线 作

业:

1、款例1

2、款例2 教学内容:

第一节 抽褶法

一、抽褶法及其特点

所谓抽褶法是将布料反复无规则地折叠固定,或用缝线收紧固定,使面料呈现抽褶效果的褶纹,从而产生必要的量感和美观的折光效应的立体构成手法。

二、抽褶法的工艺技术要点

抽褶法的工艺技术要点:先在布料上画出要抽褶的线的位置,然后按造型的需要计算布料上所需抽褶线的长度,抽褶线的长度一般为抽褶长度×(1.5~3倍)。

第二节 折叠法

一、折叠法及其特点

折叠法是将布料的一部分按有规则或规则的方法进行折叠,用大头针或针线将折叠的部分拉开或不拉开,从而产生富有立体感、蓬松的外观造型的立体构成方法。

二、折叠法工艺技术要点

折叠法的工艺技术要点:估计用布量。用布量的实际长度(或宽度)=实际造型的长度(或宽度)+折叠造型所需的用布量(或蓬松造型的用布量),折叠用布量=折叠个数×一个折叠宽度。

第三节 编织法

一、编织法及其特点

编织法是将布料折成条或扭曲缠绕成绳状,然后将布条、布绳之类材料用编织形式编成具有各种美观纹样的衣身造型,若辅之以其他的方法如折叠、抽缩等能作成具有雕塑感的立体造型,是具有“前卫”意识的设计师经常使用的方法。

二、编织法的工艺技术要点

编织法的工艺技术要点:条状编织造型是将布料折成所需宽度的扁平状布条。布条裁剪宽度为:2×布条实际宽度+2×缝份。扁平状布条是通过缝纫机缝合来完成,将缝份藏在布条的里端。先面面相对进行缝合,后翻到正面烫平。

第四节 缠绕法

一、缠绕法及其特点

缠绕法是将布料有规则地或随机地缠绕在人体或人体模型上。缠绕法是人类自古至今最基本的服装样式之一,从原始人用树叶、兽皮缠绕裹身作为身体的遮蔽和保暖物,古罗马人用缠绕式托嘎作为装束以及印度妇女的莎丽装,到现代法国女装设计师格瑞夫人著名的缠绕式时装,缠绕式造型样式真可谓千姿百态源远流长。

二、缠绕法的工艺技术要点

缠绕法的工艺技术要点:为布料的缠绕作好前期准备工作,根据款式的需要将准备用于缠绕的部位确定下来。布料的边缘要折净、折光,形成的布纹要流畅自然、不能生硬刻板。

第五节 绣缀法

一、绣缀法及其特点

绣缀法是通过手工缝缀形成凹凸、旋转等立体感强的纹理,装饰在服装的各个部位,通过巧妙的大头针别合方法,在人体模型上形成优雅别致的造型。它的处理方法常有两种,一种是用布料缝缀成图案后用针与衣服固定;另一种是直接在衣服上缝缀成图案。

二、绣缀法的工艺技术要点

绣缀法的工艺技术要点:先观察服装款式造型,在服装款式造型所需的部位上,将绣缀针针法画出来,并将针法图中的直线两端进行缝缩。绣缀针针法的每格间距根据款式缝缩需要而定,可宽可窄。

第六节 堆积法

一、堆积法及其特点

堆积法是根据面料的剪切性,从多个不同方向进行挤压、堆积,以形成不规则的、自然的、立体感强烈的皱褶的立体构成技术手法。由于堆积法能利用织物皱痕的饱满及折光效应,因而堆积法形成的造型极富艺术感染力。

二、堆积法工艺技术要点

堆积法的工艺技术要点:从三个或三个以上方向挤压、堆积布料,使布料皱褶堆积呈三角形或多边形。各个皱褶之间最好不能形成平行堆积关系,平行则显得呆板单调,各部位的堆积量要大小不同,从而有所变化。

第八章 整装立体裁剪与制板

教学目的:

1.掌握立体裁剪组合成衣的操作方法。

2.培养和提高学生把握服装整体造型及制板的能力。

3. 服装样板的制作方法及规范化。 教学重点:

1.培养和提高学生把握服装整体造型的能力。

2.服装样板的制作方法及规范化。 教学方法:讲述法、图示法、演示操作 学

时:8 教

具:粉笔、人体模台、大头针、标记线 作

业:

1、款例1

2、款例2 教学内容:

第一节 生活装立体裁剪与制板

吊带领型刀背缝分割上装

(一)准备工作

1、布料准备

为保证丝缕的一致和用料的经济性,一般刀背缝两个分割片用同片面料同步下料,只是在胸围尺寸上增加5厘米的分割预备尺寸。

2、标记衣身造型线

根据款式效果在人体模型上贴制款式造型线。

(二)操作方法及技巧

1、前衣身立体裁剪

(1)前片标志线对位:将前衣片面料胸围标识线、前中心标识线与模型相应标识线对位固定。

(2)前片刀背分割:胸围线保持水平,前中心线保持垂直,将胸围线上下的松量分别向将前衣片侧逢方向推转,抚平面料。

(3)前中心线裁剪:将领部前中心线剪口至1厘米缝份处,边打剪口边裁剪领窝。

(4)吊带领的修剪:将颈胸部余量向后推转,边打剪口,边将面料抚平至肩线后。

(5)前片点影:将吊带领抚平,修剪多余面料。用记号笔点影并取下。

(6)前侧片与标志线对位:将剪下待用的刀背侧片取出,胸围线与模型胸围标记线对正固定。

(7)前侧片省量推转:在胸围线不变的情况下将上下余量向刀背分割线处推转,即将胸省、腰省推入刀背分割线。

(8)前片轮廓连线:修剪分割线处多余余量,并且点影取下。

(9)前片裁剪完成:将明确轮廓线的裁片加放适当缝份、贴边和余量后进行裁剪,形成最终前衣片裁片轮廓。

2、后衣身立体裁剪

(1)后片标志线对位:将后片坯布胸围线、后中心线与模型标记线对正固定。

(2)后片刀背缝裁剪:以胸围线不变,将上下余量分别推转进入后刀背缝,用针固定。

(3)后片侧片对位:取出后片刀背分割裁片,将胸围线与模型标志线对正固定。

(4)后侧片省量推转:将侧片余量沿箭头方向抚平,余量分别推转进入刀背分割和侧缝。

(5)后侧片点影: 将粗裁后的后片进行点影处理。

(6)后侧片轮廓连线: 取下裁片用记号笔将点影连接成线,形成裁片清晰轮廓。

(7)后片裁片完成:将明确轮廓线的裁片加放适当缝份、贴边量和余量后进行裁剪,形成最终裁片轮廓。

第二节 礼服立体裁剪与制板

横向细褶礼服

(一)准备工作

1、布料准备

布料宽约为55,长为衣长加抽褶量,抽褶量越大,则布料越长。

2、标记衣身造型线

根据款式效果在人体模型上贴制款式造型线。

(二)、操作方法及技巧

1、前衣身里布制作:

(1)前衣身里布对位:将前中心线、胸围线与模型标志线对位,并用大头针固定。

(2)前衣身里布裁剪:通过收取腋下省、胸腰省,将衣片上的浮余量收光。

(3)前衣身里布点影 与连线:点影取下前衣片里布,连接点影形成衣片轮廓。

2、后衣片里布制作

(1)后衣身里布对位:将后中心线、胸围线与模型标志线对位,并用大头针固定。

(2)后衣身里布裁剪:通过收取腰背省,将衣片上的浮余量收光。

(3)后衣身里布点影与连线:同前衣片里布。

3、前衣片外层立体裁剪

(1)前衣片外层对位:前衣片取料45度斜纱,用布纵向长度为与缩褶量的大小和多少成正比例变化,一般为成品衣长的1.5倍左右。

(2)前衣片缩褶处理:两侧缝同时设置缩褶,但左右衣褶不一定完全对称或相连。

(3)调整固定缩褶:完成缩褶后,对整体效果进行调整,修剪多余布料并用手针在两侧缝处、褶集中处进行与里布固定。

4、后衣片外层立体裁剪

后衣片外层立体裁剪方法与前衣片的制作方法基本相同。

5、裙的立体裁剪

外裙片为腰部抽缩褶的喇叭裙形式,外裙片长需比成品裙长长出20厘米,为形成灯笼裙的裙摆蓬松饱满状态准备足够的回转量。

6、裁片整理

将所得到的服装的前、后裙片、进行点影、连线、修剪。

7、裁片的假缝试样

将裁片的贴边扣烫,缝份扣净,曲度较大的边口部位要打刀眼。用大头针将服装相关结构线进行假缝。效果完成。

第四篇:服装立体裁剪授课总结

《服装立体裁剪》课程总结

《服装立体裁剪》课程是服装专业的主要课程,通过立体裁剪知识的学习和实训练习,学生可以了解服装平面结构与立体结构之间的关系、结构的变化规律,熟练掌握立体裁剪的基本原理、方法,能够独立进行有目的的服装立体裁剪的操作。

本次《服装立体裁剪》课程的任课班级为15级服装2班,这个班级的同学是二年级的学生,有比较扎实的服装制板和工艺制作基础,因此在教学和实训操作过程中进行的比较顺利,课程也达到了比较理想的教学效果。本学期主要的任务是,通过教学,让学生把立体裁剪与毕业设计相结合。

但其中也存在很多不足:1.个别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每次集中示范时候在后面玩,自己做时候发现不会,不主动提问。2.立裁需要用许多工具,许多学生在中途用完材料之后就不在购买。3.实践课程相对课堂教学纪律上较难管理,个别班级学生自觉性较差。

《服装立体裁剪》是一门动手操作性很强的专业课程,要求同学在通过学习学会观察基本人体结构和特征,了解立体裁剪的操作手法和步骤的基础上,将平面裁剪与立体裁剪结合起来,人体结构与服装的关系及立体构成手法综合到一起,完成设计的全过程。

此次课程通过大量针对性作业的训练强化学生综合运用各种基本技能的能力,完成从构思到成品立体裁剪的全过程。在知识的难点方面,如特殊部位的造型和工艺等,通过反复讲解和演示操作,结合习作辅导,并针对不同学生给予不同程度的教学。对基础较差的加强对其基础知识和技能的训练和要求,能力较强的在保证扎实的基础之上对其作品的精细程度和创造能力都做了更进一步的要求。这样同学们也能更好地接受课程所设计的知识点,掌握所传授的知识,并取得了比较理想的教学效果。针对每节内容,我都能亲自动手制作演示,在演示过程中结合理论知识将正确的知识内容和操作方法传授给同学,在实训练习时不断进行认真的指导和示范,这样同学们就能有最直观的认识。通过对典型立体裁剪作品的分析,启发和引导同学们进行思考和创作。

第五篇:服装厂裁剪车间培训材料

裁剪车间培训材料

裁剪车间是成衣生产过程中重点,第一道工序,各工序要严格把好关,保质保量给缝制车间提供优良的裁片,因此,裁剪各工序要有高度的责任心,严格执行各工序要求。

验布

在正式铺布之前须对所有布料进行数量、幅宽、质量上的抽检,及时把住面料关卡,发现布料问题及时报告,避免开剪后出现无法挽回的质量问题,这是批量裁剪的重要关口。

一、面料检验:

利用验布机对来料质量进行检验是裁剪生产的第一步,是提前发现布料质量缺陷,避免因面料质量问题影响车间流水生产的重要手段。面料检验应固定专人负责,对以下问题进行检验: 1)是否短码; 2)幅宽是否标准;

3)是否有抽丝、粗纱、色纱、破洞、色差、色档、印染着色不匀、接头过多等不良现象; 4)是否存在布边宽窄不一或布边过紧、过松现象; 5)是否存在纬斜现象; 6)确认面料反正面;

7) 标识检验;检验出厂标签上的品名,色泽,数量及两头印章,标识是否完整,做好记录。

二、注意事项:

1、发现问题后应进行以下处理:

①发现面料短码,应根据检测数据计算出短码率,并及时报告跟单经理;由跟单经理负责与客户联系,以便计算实际到料数量和衬料数量;

②发现面料有残次现象,应及时报告跟单经理,由跟单经理与客户联系,按客户确认意见操作。

2、面料检验结束后,由面料检验员如实记录面料抽验情况,填写《面料检验表》备案。

裁剪分配方案的制定

由于服装企业生产时,往往要一次加工数千件或数万件相同款式、规格的成衣,且各个规格,颜色的产品数量又不相同,因此在实施面料裁剪之前,一定要确定裁剪工作如何进行,才能以最少的劳动量完成生产任务的要求,而不能毫无计划的盲目裁剪而造成不必要的浪费。因此,首先要进行的工作是制定裁剪方案。

一、方案制定的原则:

1、符合生产条件,首先要了解面料的性能、裁剪设备的情况、加工能力的大小等生产条件,然后根据这些条件确定出铺布的最多层数和排版的件数等。①由裁剪设备的加工能力(电剪刀)、面料的性能及服装档次等条件决定铺料层数。②由裁床的长度、操作人员的配备及每件服装平均用料等情况决定每层面料铺排件数。

2、提高劳动效率:在确定裁剪方案时,要尽量考虑节约人力、物力和时间,以提高劳动效率。

3、节省面料,排料方便:几件不同规格的服装进行套裁,比只裁一件服装的面料利用率大。大、小号套排要比大号小号分别套排时的面料利用率高。

二、方案制定的方法:班组长对所下达令单,合理分配裁剪计划,分配时要充分考虑板皮长度、型号搭配合理、铺放层数合乎工艺要求、配件件数正确、节约布料、保障效率等诸多因素。

主要常用的有比例法、分组法、并床法、加减法、取半法等。

1、比例法:适用于某种服装各规格件数间具有某种比例关系的情况。

如:单色生产任务规格 S M L XL 2XL

件数 100 300 300 200 200 如果是童装上下衣可分为S/1 M/3 L/3 XL/2 2XL/2 一床排完板长约在7-8M左右,铺布可铺100层。 如果是成人服装10件3床板长会太长,可分为2床;

S/1 XL/2 2XL/2铺100层;M/2 L/2放150层。(注:视情况而定,只举例说明如何分床)。

2、分组法:适用于各规格件数间虽不成比例关系但经适当分组,可转化为具有某种比例关系:

如: S M L XL 2XL 400 800 900 250 250 第一种方法可分两床:

第一床: S/1 M/2 L/1×200层两床。 第二床: L/2 XL/1 2XL/1×250层。 第二种方法可分三床: 第一床: S/1 M/2 L/2×200层两床。 第二床: XL/2 2XL/2×125层。 第三床: L/1×100(处理布头用)。

3、加减法:

如: M L XL 2XL 252 502 503 253 可分两床:

第一床: L/2 XL/2×252层(L#多2件,等于加2件) 第二床: M/1 2XL/1×253层(M#等于多加1件)

排版

1.排版前的准备工作;

1)根据样衣和工艺单,对照样板是否与样衣的衣片符合,零部件是否齐全,有无漏缺; 2)检查样板中各部横、直、斜的丝向规定方向是否准确; 3)掌握裁片质量标准,了解各部位丝向允许偏斜的程度; 4)明确特殊要求,如裁片的对格、对条等;

5)对面料进行布幅检验,为了预测准确,一般要量几个,量完后再去询问验布员,看是否与验布员所测得门幅一致,找出能供大量裁剪的幅宽进行排版。

6)检查面料的质量与面料的方向性,避免绒向(倒顺毛排版)与图案(方向排版)倒置,注意色差的影响,对边差和段色差要分别处理。

7)认定织物正反面及各档规格的用料定额。

8)根据生产作业通知单、面料性能和工艺要求合理分配裁剪计划,制定产品规格、颜色、数量的裁剪搭配单后进行排版。

2.排版原则:

1)先大后小:排料时,先将主要部件较大的样板排好,再把零部件较小的样板在大片的间隙中及剩余部分进行排列。

2)紧密套排:根据样板的不同采取直对直、斜对斜、凸对凹、弯与弯相顺、尽量减少样板之间的空隙,充分利用面料。

3)缺口合并:有的样板具有凹状缺口,但缺口内不能插入其他部件,可将两件样板的缺口并在一起,使两片之间的空隙加大后中,排放的小片样板。

4)大小搭配:当同一版皮上要排几件衣服时,应将大小不同规格的样板相互搭配,统一排放,使样板不同规格之间可取长补短,实现合理用料。

5)有边色差面料,排料是应将相组合的部件靠同一边排列,零部件尽可能靠近大身排列。 6)有段色差的面料,排料时应将相组合的部件尽可能排在同一纬向上,同件衣服的各片,排列时不应前后间隔太大。

3.排版注意事项:

1)严格按照裁剪比例进行裁剪,不允许随意更改裁剪方案。

2)线准确,线迹清晰,片的质量,直接影响裁剪的质量,如有修改,应将废线划掉,以防误认为标记符号,剪口等定位点要注明,位置要准确。

3)节省面料,要将纸样紧密的排列在一起,尽可能提高面料的利用率。 4)丝绺方向,纸样的排列方向和工艺要求的方向一致。 5)面料的反正面与衣片的对称关系。 6)面料的方向性:

①经向与纬向之分(平行于布边的为经向,垂直于布边的为纬向);

②顺毛与逆毛之分(毛领的毛向问题); ③方格、条纹及各种图案的阴阳格问题。

7)对领子、兜盖等裁片相同但分里、面的裁片,要在版皮上标注清楚。 8)进行色差排版或版皮较长的,应在版皮上注明件数。 4.复版:

版皮画完后,排版工应对版皮进行复核,按照排版要求对版皮进行检查,并测量版皮长度,计算单耗,由班组长报告工艺跟单员,客户确认后方可裁剪。应在确认无误的版皮上标明产品名称、适用的幅宽、版长和放布层数,以便铺布时使用。排版工根据版皮复核情况填写《核版记录》。

5.特殊衣料的排版

1)顺毛排版:一般指人造毛,必须顺毛排版,避免倒毛排版,会显露绒毛空隙而影响外观,而且客户也不允许。要考虑到整件衣服的毛向是全部向下的。

2)倒毛排版:也称逆毛裁剪,一般指灯芯绒、条绒等面料。有些面料也不是绒毛状,但由于面的倒顺两个方向的光泽不同,应保证整件衣服的毛向一致,毛向全部向上。

3)花面料的排版分为三大类:

①没有规则,没有方向性的花型图案与素色衣料排版基本相同。

②花型图案有方向性、有规则性的排版,如倒顺花,阴阳格、团花等。图案要根据花型特点进行排版,如人像、山水等不可以倒置。排版时必须保持图案与人体直立,方向一致,不能一片倒一片顺,更不能倒置画板。

③有些面料是专用花型图案,一般用于女裙、女衫上,排版不但专用性强,而且排画的位置也是基本固定的。如某些裙料,裙摆一端是专用的图案,在排版时位置一定要固定。

4)对条、对格排放

①对条:条子面料分为经向竖条形式,横条很少,排版时条除了左右对称外,主要是横向式斜向结构上直丝对条,明贴代式暗代的代盖;双裤对条、横领面与领口对条,前片一般条形顺直,排放时,最好剪下一块面料,根据条形的宽窄进行排版。

②对格:对格的排版要求高,难度也大,要求横缝即前片摆缝对称,上衣的左右门襟对称,并造成组格,在这种要求下,排版时尽量把前片和后片放在同一纬线上,如方格布料有纬斜现象,同一纬线上的前后片需放1CM,左右袖根据各款方格的大小测量出各个型号的放量,尽可能排在同一经线上,这样既省料又保证左右袖对称。两前片不要分开,如果门襟成品要求组成一组格,那在排版时,需要量出此款方格需要放多少,成品后能组成一组格,在测量时一定要量准确,以确保裁片质量。

铺布

一、铺布前的准备工作:

1)铺布员向组长领取所要铺的版皮,根据版皮定板,刀口不得长于1CM。

2)仔细看好、听好组长交待的层数、件数、款名,所要铺布的名称(面料、里料、兜布等),以防铺错面料。

3)确认布的正反面,不能确定的及时询问组长或工艺员,确定好反正面后方可铺布。 4)在铺布时,要仔细测量布幅的宽窄,发现有宽于1.5CM和窄1CM的要另外排版,更不能铺用。

2.铺布要求:

1)铺布过程中,要观察面料的残疵、色差等情况,并及时报告组长,不能确定能否使用的要向工艺技术科反馈。

2)铺布时,要做到齐、准、平三个方面。齐:三齐;准:准确;平:布面平整

①铺布时,如果不整齐,拉绷的过紧、过松(摇粒绒等弹性面料),都会影响裁片的质量。 ②起手要齐,即在铺第一层面料时,起手要用直角尺,在衣料横头垂直对齐,因为第一层面料的横头是基础,如果不直,以后逐层铺料就随之歪斜。

③两边的布边一定要齐,各匹布料甚至同匹面料虽然有统一的门幅规定,但总有宽窄不均,因此,在铺布时需要两个边都要对齐,对准是不可能的,只能做到一边铺齐,叫齐口,板皮的直边也要与齐口对齐、对准。

④落手要齐,铺布到需要长度的一端叫“落手”(切布机处)和“起手”一样,都要归正经、纬丝,要用直尺画齐、剪齐、叠齐,以保证整个铺布层面角方正。

⑤铺布长度和层数要准确,应严格执行工艺单中规定的铺布层数,遇有特殊情况,确须增加铺布层数的,应征得组长、跟单员的同意后再铺布。

⑥铺布时,每层面料都要铺平,如有折痕波折,应尽是整平不能拉伸,以防出现有松有紧现象。

⑦在铺弹力布、遥粒绒或网洞时,特别是弹力布和网洞,铺布前应在最底层加一层纸或硬衬,要自然放松面料,不能拉伸,平整向前匀布,以防止裁片走刀。

⑧在铺灯芯绒、条绒、毛毛等有丝向和图案的面料时,要向一个方向铺布,逐层检验,以防铺错。

⑨擀边时,要从“起手”方向向“落手”方向擀,待整层面料擀平后,擀边人员必须观察面料的残次情况,及时向组长或工艺人员反应,如无异常现象,退后两步,观察面料是否存在色档现象,擀边人员必须注意将残疵面料剔出,保证铺布质量,再用切布机断料。

⑩每款布料在放布过程中,铺布员必须算出其标长与所铺层数是否相符,如有短码情况,写出标长、版长、层数报告班组长,并据实填写《铺布记录》。

摇粒绒每公斤折合米数=实际铺布长度(米)÷公斤数 注意:

一、在铺布过程中,面料常见的几种残疵及处理方法。

1、常见的残疵:抽丝、色档、死褶、色差、胶不匀、印染不均、边松边紧、布幅不均、漏洞、纬斜、接头过多、沾污、断差、边中差、异色纱、粗纱。其中抽丝、色档、死褶、胶不均、印染不均、漏洞、异色纱、粗纱可以归为一类。布料分为上、中、下三等。

①上等布料一般以上各种现象会很少出现,铺布时可以用上,裁后换片。 ②中等面料如果有以上现象出现可以采取断掉不用。

③下等面料如果上面几种现象严重出现,我们可以向客户确认,如果客户要求退料我们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及时退料。如果客户要求必须用但裁后残片必须换片,那么我们换片后一定要把残片留下,以备向客户换取面料。

2、色差面料(包括断差、边中差、对边差),色差的处理方法主要是靠排版来处理,要靠铺布来发现。

3、边松边紧、针眼距布边不均、烂边、边污等情况,我们要靠边紧的在铺布过程中可以在布边针眼外打上剪口,剪口应是45度角,铺布时面料最短的位置要达到定版的位置;针眼距布边不均的、烂边的、边污的可以把烂边处、边污处用进边处理的方法来排版利用;边松的布料要求在铺布时垂直于裁床边缘,要求和两头的断头平行。(注意甩边现象)

4、纬斜:最明显的是方格纬斜,铺布时可以采取挂钉吊线的方法使方格横平竖直。

二、常见的几种特殊面料:

有轻微弹性的面料:摇粒绒、单面绒、羊羔毛等以上几种面料,绒向都有倾向性。铺布时处理方法:自然放松、不能拉伸,用力要均匀。

有较大弹性的布:弹力布、针织布、罗纹。铺布时的处理方法:铺布时在最底层铺上一层纸或衬。

推刀

铺布结束经检验无误后,按复核后的排版图或纸样做好开裁的准备。裁剪由专职裁剪工负责。

1.推刀人员必须熟记操作规程。

2.推刀前应对板皮再进行复核。应注意板皮与所放布料的种类、颜色、层数是否相符,划线是否清晰,版号有没有标注清楚等问题,确认无误后方可裁剪。

3.裁剪时要注意以下事项,以确保裁剪精度。

1)首先注意自身安全,严格遵守操作规程,裁剪前先检查线路是否无露线,必须把电剪刀线绕到电剪刀后,防止裁断电线,以造成伤害。需要变化位置拉动插座时,不能随意拉扯电线,而应将电剪刀断电,拉动插座把手至合适的位置后再开动机器进行裁剪。

2)推刀员在推刀前必须经组长同意,方可进行推刀,在每推一个裁片前,推刀员首先检查所推刀的裁片画线是否清晰完整,如不清晰不完整要告知排版员修补后方可进行推刀。

3)掌握正确的开裁顺序,先横后直,先外后内,先小后大,先零片后整片。

4)裁剪到拐角处应以两个方向分别推刀,而不应直接拐角,确保裁片精度,如较滑面料采取多点固定方式,随裁随调整固定,推刀时采取逆向进刀,控制滑移发生。特别是条绒面料,推刀时一定要逆行推刀,否则裁片将因顺毛滑而裁片不合适。裁剪刀路要清晰,裁片四周要顺直、圆顺,不能有缺口或锯齿形,裁片各边的直、横线条,弧度、曲线与样板要相符。

5)左手压面料,用力要柔,不要用力过大或过死,更不要向四周用力,以免使面料各层之间产生错动,造成衣片间的误差,特别是裁剪摇粒绒和行棉时,左手压料时,必须轻柔,不得用力,否则会造成裁片大小不一。 6)裁剪时要保持裁刀垂直,否则将造成衣片间的误差,在裁有拐角的裁片时,要分别从两个不同的方向进刀。

7)要保证裁刀始终锋利和清洁,否则裁片边缘会起毛,影响裁片精度。 8)严禁在裁剪过程中托动面料。

9)裁剪时应在规定的对位点上打剪口,剪口的深度应以工艺单为准,没有特别注明的,一般以0.3-0.5CM为准。打剪口时必须注意裁刀的垂直性,保证剪口的位置正确无误、深度适宜,以保证缝制车间的正常生产的成品质量。要根据工艺要求的留好打号位置,打号位置必须方正。

10)根据面料特性,灵活运用,以确保裁片质量,如在开裁尼丝纺、丝绸料、涂层布或网料、弹力布时,在铺布前应铺上一层纸或一层硬衬,确保裁片的质量。

11)推刀员应在裁下裁片后,对最后一层用样板进行复核,看是否准确,如有误差检查自的裁刀方式是否正确,确保裁片精度,裁片误差只能在±0.3之内。

12)放完布后,板皮要按照定版时的位置放置,特别是有接版的情况时,要特别注意不能将板皮放反。

13)有粘性、涂层、有胶的面料,压脚要松,走刀速度不能太慢,以保证裁片不粘连。 14)裁活时,注意下角料和小件的摆放位置,不能随意放置,防止小件混入垃圾。

其他工作要求

一、验片

推刀完毕后,应对裁片进行检验。验片是对裁剪质量的检查,目的是将不合质量要求的裁片查出,避免残次片流入缝制工序,验片时必须一丝不苟、认真负责、严格把质量关。验片的内容与方法:

1)裁片与样板相比较,裁片是否与样板型号、尺寸一致。 2)上下层裁片相比较,各层裁片误差是否超过规定的标准。0.2CM 3)剪口的位置与样板的定位点位置是否一致,剪口的深度是否适宜,是否有漏打现象,如果剪口深度太浅或漏打,要进行修整和补打。

4)对格对条是否正确,检查裁片的毛向是否正确。 5)裁片边是否顺直,圆角处是否圆顺。 6)裁片上是否有布残、色差等现象。 7)不合格品的处理(换片)

经过上述各项检查,将不合格裁片剔出。可以修理的,应修整合格后使用,无法修整的应进行补裁,补裁时要注意色差。检验无误后要及时填写《裁片复核单》。

二、捆扎

推刀完毕后,应立即将裁片捆扎好,按照不同版号、不同型号进行分类摆放,以防出现裁片混淆。

1、不能随便改变裁片的上下顺序,正反面。板纸不能随便改变上下位置。如在捆活过程中,裁片倾倒、散落,一定要通知组长。

2、捆活过程中及时清扫垃圾,保持案面清洁,避免小件和下角料混在一起。清扫垃圾时,一定要看清楚是否有小件(推刀的人员注意下角料的放置,不能乱放)。

3、如果有损坏的裁片,不能随意扔掉。(方便打号)

4、检查一下裁片是否按线裁下,有没有漏裁现象,及时告诉推刀的改正。

5、如果有两个板一起拉布现象,一定不要混放,减少发料员分活时麻烦。

三、打号

1、打号时要知道所打裁片款名,学习工艺单,认识裁片名称(通常第一板都有名称),熟记打号位置,严格按照工艺单进行。(如有不打号的部件必须经工艺同意)

2、号码要打在距边0.6CM以内。打号打正反面按工艺单,数字清晰,一般7位号机。1-个人代码,2-型号,

3、4-板号,567-层数,型号、板号、层数正确。

3、号油的颜色与布料颜色不能太相近,避免车间看布不清号码重新打号。浅色薄布料打号油可能出现渗透造成污染,要通知推刀人员预留打号位置,打号切忌污染,打高现象。

4、打号的监督工作:

①再次确认布料的正反面(如发现有铺反现象及时通知组长) ②检查裁片质量(是否按线裁剪,有没有损坏、走刀现象) ③再次确认铺布颜色、层数。 ④型号、板号要正确。

5、打号过程中,如少一页,一定要确认在哪里少一层,不一定是最后,通知组长处理。

6、如有标方向性面料,可能标有AB情况,例如两条裤子8条腿,4个A,4个B,若发现标有5个A,3个B,要通知组长。

7、打号过程中,仔细看板皮,发料过程中的小疏忽可以及时发现,(如110#混放在120#中)

8、如感觉打号位置不合适,(如压衬可能挡住得情况)及时向工艺反映。

9、小件打号,窄头一定要给车间留出缝份,让车间看清号。打号躲开剪口处,(剪口处如果拿褶则看不清)

10、不能用圆珠笔打号、改号,(以防污染、监区改号)。压衬的件不能用白蜡笔打号、改号。

11、最后检查板号、型号、层数和所打号是否齐全、正确,不能漏号,打半截号,重号以及渗油、污染等现象。

四、发料

1、准确抄写公司下达的生产令单的款号、型号、配比。

2、对照样衣,看懂工艺单,认识所有裁片,分清该款衣服由几种部件组成,明确有无绣、印花片,是否有需压衬的部件。

3、铺布结束后,根据组长下达的铺布明细,对照令单配比及裁剪数核对所铺布料的层数。

4、裁剪推刀之前,检查板皮是否与所铺布料相符。

5、正确标注版号,有方向要求的衣服应检查毛向是否正确,如有需要,标注打号位置。

6、分活时应检查裁片质量,对照工艺单清点裁片种类、数量,检查裁片是否预留打号位置,及时发现问题,通知班组长。

7、及时安排打号。

8、打号完毕后,检查打号质量,将裁片按不同版号、型号分类捆扎放置。

9、记清裁片数量和发料数量,及时记账,每日与班组长沟通、对账。

10、及时发放绣、印花片,发放前要认真对照工艺单检查绣、印花片是否正确,防止发错;及时送需压衬的部件至裁棉组。所有发出的裁片都应有详细的发料单据。

11、严格按照生产令单数量发料。

12、及时、据实开具领料单,所发裁片的时间、款号、颜色、型号、件数均应正确记录在领料单中。

13、监区领料前,必须复核样板,确保无误后发料。

14、对照车间生产进度及班组生产情况,及时提醒班组长安排裁剪,并做到按比例均衡裁剪,既保证每款产品兼顾,又保证同款产品不同型号、不同颜色兼顾。

上一篇:妇幼卫生工作计划下一篇:服装公司介绍英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