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母校的一封信

2022-08-01

第一篇:给母校的一封信5篇

给母校的一封信

致亲爱的母校:

岁月流逝,时光荏苒。回首间,我已结束了母校的学习生涯,步入了社会。期间,我有过泪水有过欢笑,但无疑的是母校每时每刻都陪伴着我,为我营造了良好的学习氛围,创造了优雅的生活环境。故在此由衷感谢母校四年的培育与关爱。感谢曾经给过我热忱与奉献的每一位老师,你们在引导我走向未来的同时,更是传承与谱写了辉煌的传统与隽永的华章。

往事浩若烟尘,往事又历历可数,弹指一挥间四载东理岁月已如幕幕烟雨融进了我的记忆。如今,在梦想与现实交织的时候,我则更怀念在母校走过的点点滴滴。带着憧憬,带着期盼,带着兴奋,我踏进了东华理工大学的校门,开始了我的大学生涯。永远都不会忘记走在校园的林荫路上的心情,看那高耸的教学楼、图书馆前那一张张兴奋的脸庞,充满着激情与快乐,那是何等的幸福与骄傲。

在东理我除了知识的积累、见识的增广,更多的是学会做人的道理,这是我一生受用并为之感谢的。老师们的言传身教更让我懂得了爱是一种给予,一种奉献,而离开东理的日子更让我明白了爱应该是一种感恩,一种怀念„„在东理的生活更是让我学会了独立,学会了勇敢,学会了坚强去面对生活中的挫折与困难。

感动,总是想的太多而又说的太少,在这里,我邂逅了多少友情,又见证了多少精彩,付出与收获到底如何换算,我掰着手指头算到今仍没有答案。走进东华理工大学,我怀揣青春与梦想,踏上征程,一

路上有您,敬爱的校领导,一路上有您,敬爱的老师,一路上有您,我亲爱的朋友。

感恩东理,您是渡海的舵手,掌握前进的方向,您独特的成长历程和人文气息才让梦想的蓝图成为了真实的画卷。您挺拔英健、气宇轩昂、谦和宜人,那张刚毅的脸上充满了精明豪放之气。走进您,您是一本厚厚的书,里面承载了人生太多的坎坷艰辛和永不言败的奋斗史;走进您,您的胸怀蕴育着中国教育的博大精深;走进您,就被您的人格魅力所感染,深深感悟到什么是人生的篇章。您带来严父的训导;您带来慈母的呵护;您更带来兄长的理解;世界上最伟大的人是父母,比父母更伟大的是老师!可能所作所为并不壮丽,仅仅是一句迷茫时的提点;可能收获的并不多,只是一声由衷的感谢,但这有何妨?当您们站上三尺讲台,这最美的风景中,您们该是何等浓艳的一抹。

老师给我的爱,轻轻的,柔柔的,像茉莉一般,散发着沁人心脾的香味。老师的爱,无私之中流露着平凡,却又暗含一些伟大。它像一股暖流,渗入我们的心田;像一种呼唤,帮助我们落寞的心灵找到回家的路;像一阵春风,给我们温暖和温馨。我的老师,没有华丽的舞台,没有簇拥的鲜花,一支支粉笔是他们耕耘的犁头;三尺讲台,是他们奉献的战场。他们的幸福,是桃李满天下,是学生唤他的一声“老师”。感恩老师,用优异的成绩,用可骄的成功,用您一点一滴的进步来告诉老师,“老师,我能行”。

四年了,在人群中兜兜转转,寻寻觅觅,每个人都找到了自己的

结局。我在人生的道路上渐行渐远,您没有说什么,只是折一枝青梅,将我的牵挂一并留下,等待着来年的春暖花开。

您不知道,种在我心中那颗感恩的种子,早已蔚然成荫。

怀念早上赶时间,就这么从一楼踱步而上,周而复始。

怀念课间倚在栏杆上眺望,看陌生的背影,看同样陌生的一片云。

怀念拖堂,怀念做题,怀念表扬,怀念批评。

怀念流泪,怀念为谁而流泪,怀念为何而流泪。

莫忘感谢,爱需要我们的表达!也许感激不需要惊天动地,只需要一句问候,一声呼唤,一丝感慨:东华理工大学,感谢您!

青春作证,无论走哪里,我都是东华理工大学的儿女。今日,我以学院为荣,他日定让学院以我为傲。我相信,未来会更加精彩。

青春散场,我等待下一场开幕。等待我在前面的旅途里,迎着阳光,就着彩霞,回忆这生命中最美好的四年,盛开过的花„„

最后祝母校桃李天下,再创辉煌;祝母校的老师们身体健康,工作顺利;祝学弟学妹们能够在东理的滋养下,展开丰满的羽翼,画出人生的一片天际。

此致 敬礼!

东华理工大学2012届毕业生

2012年11月13日

第二篇:给母校的一封信:

还记得2013年6月9下午5点那天,两天的大雨居然在这天伴随着高考的结束而结束,雨后空气潮湿清新。我的心情轻松又有些压抑。因为这场考试的结束就意味着我即将离开五中,离开这个我生活学习了3年的母校。。。。。。

收拾好行囊,我站在母校门口,在急匆匆赶着回家的学生流中静静的看着她,看着这个不大的却充满我青春的校园,不禁有些伤感,脑海里放电影似的出现一幅幅画面,那些原本最最平淡无奇的生活在现在看来却是如此的留恋。。。。。。

想想自己在五中度过的这三年,觉得很充实,自己从一个稚嫩的男孩变得越来越懂事,也懂得了身上的责任。这巨大的变化是离不开老师的谆谆教导的。我觉得我是幸运的,因为我的班主任徐学峰徐老师陪了我三年,也对我倾注了三年的心血。记得一开始见到徐老师的时候,我觉得他是一个比较严肃的人吧,可是等接触后才发现,徐老师不仅上课上的好,而且人还幽默,把原本枯燥无味的数学课变得有趣起来。早读课他总是很早就到教室,记得有一次我迟到了,他说:”你自行车轮子太小,这次就原谅你了,下次换一个大点的轮子。“我忍不住扑哧一下就笑了。不过从那以后我就再也没有迟到过。这也许就是徐老师的一种教育方法吧。还有就是我的成绩起伏波动特别大的时候,徐老师也会把我叫到办公室仔细的分析我成绩下滑的原因,给我鼓劲加油。一日为师,终生为父。徐老师对我的恩情我一辈子都不会忘记。

经过母校和老班的培养,我最终来到了吉林省吉林市北华大学,就读计算机网络工程专业。经过了快一年的时间,我从一开始的对这个学校以及吉林的不了解到现在的能够逐渐适应大学生活,北方和南方的生活方式和理念的确有一些不同,我一开始来的时候想家会比较多,经常会感到孤独,但是通过学校的种种活动我已经能和舍友打成一片,并且和同学处理好关系了,比如足球赛活动、植树、运动会等等还有各种社团,这些都让我体会到了大学的真正魅力所在。他给了我们很多自由,让我们自己去做想做的事情,发展自己的个性。我还参加了学校的实验室基地,学习更多的知识,拓展自己的眼界。

在学习方面,可能许多学弟学妹们都以为到了大学就不用读书,就可以随便怎么玩了。其实不然,到了大学也是要学习的,你知道足够优秀,学校是不会亏待你的,有许多荣誉奖学金等你拿。而我还是像高中那样踏踏实实的过好每一天的生活,最后也取得了比较好的成绩,获得了校二等奖学金。在此我真的很感谢北华大学给我的荣誉,让我付出有所回报,有了更大的动力。

最后,我还要为学弟学妹们介绍一下北华大学,北华大学是1999年经教育部批准,原吉林师范学院(1906年清政府创办,省立院校,中国第一批师范院校)、吉林医学院(1928年孙宗尧创办,省立院校)、吉林林学院(1952年吉林省创建,省立院校)、吉林电气化高等专科学校(1920年创建,中国冶金部直属院校)合并组建成北华大学。

截至2013年12月,学校有东、南、北三个校区和一所附属医院。占地面积279.077万平方米(含实验实习基地),建筑面积54.99万平方米。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2.76亿元,馆藏图书298.6万册(其中,电子图书102万册)。学校设有78个本科专业,涵盖11个学科门类(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历史学、理学、工学、农学、医学、管理学、艺术学);有各类全日制在校生24808人,其中硕士研究生1236人,本科生21950人,专科生897人,留学生658人,预科生67人;有成人教育在籍学生18749人,其中本科生7609人,专科生11140人。

我觉得学校学习的氛围比较浓厚,课外活动也比较多,设备设施都比较齐全。希望学弟学妹能够来到吉林省吉林市北华大学度过愉快地四年。

第三篇:给母校的一封信

致母校

——二中60校庆之际

打开手机,今天已是9月30日,明天就是国庆了,也是我母校,邢台二中的60校庆。不知不觉我已经离开二中一年多了,当年在学校奋斗与欢笑的场景依然鲜活的展现在我的眼前。

来到二中很幸运很幸福。本来我并没有来二中的打算,是我妈想让我到市里上学生活的好点。就这一个简单的原因,我与二中便共同生活了我最难忘的三年。我有幸来到了37班,有幸遇到了樊云峰老师,有幸与37班的同学共同争得了一墙的荣誉,和大家在一起的生活很丰富很充实很开心很幸福。

记得我们刚入学时一起参加军训,一起站军姿,一起拿着一毛的硬币向别的方队投去,一起拉歌一起叠军被一起接受训练的洗礼。还记得谁走的像唐老鸭,谁分不清左右?

记得上课时,我们又和一批优秀的老师学习知识,交流生活。从他们身上学到很多得到很多,不仅仅是课本上的东西。语文、数学、物化生,我们与这些老师共同为高考努力,我们每年都会了解到母校高考佳绩,直到我们到了高三,成了高考的主角。我们变得坦然,变得踏实,按照安排好的流程备战高考,一步一步坚实的向前走去,不管结果如何大家都不曾后悔在这一年“激情燃烧的岁月”,记得樊老师在高考之前的九封信,每周一封,让我们高考之前没有慌乱自己的阵脚,依旧沉稳迎战。大家都没有放弃高考的目标,坚持到了高考的最后一刻。回想那段一块努力学习的片段,我总有莫名的感动与自豪,还记得我们高三是晚上学习累了,一块在楼下踢毽子,是我们开创了高三的娱乐运动之风,那是我们最放松最开心的时刻。一想到这些我就不自主的笑起来,我们那是都是青春的青年学子。

记得在高中我们也有很多文化活动,一块排练课本剧,参加奥运知识竞答,文艺表演,我们生活的点点滴滴早已放到了我们的留念光盘中,有时间还是再看一遍吧,我的同学们。

记得每当独自一人或携三两好友漫步于二中校园,沿着启明楼、格致楼、文昌楼的后边小道,欣赏美景,谈笑风生,没有烦恼没有忧愁,那是我们最悠闲的时候,虽然短暂却最甜蜜。

我最忘不了的还是大门正面的那一面石壁,“自强不息”是我心中恪守不变的人生信条,不管走到哪里,遇到什么挫折,它都是我心中不灭的指路明灯。

三年匆匆,我们已经各奔东西,去追寻属于我们自己的梦,不管天涯海角,我们千里共婵娟,母校不变,我们的记忆不变。

我无法忘记你,我不想你忘记我。

2007级37班董斌伟

第四篇:给母校的一封信

亲爱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校园里的每一棵树,从我入学的那一天起,就一直在阳光和大地的滋养下茁壮成长,而我也在母校温暖的怀抱里慢慢地成长。六年,说过就过,一丝也没有停留。回想过去,有成功,有失败,有高兴,有伤心。我记得,刚入学的时候,班上全是一张张陌生的脸,我孤独地一人坐在座位上,趴在桌子上一声不吭。当时教我们语文的张老师静静地走到我的身边,抚摸着我的头亲切地问:“你为什么不跟同学们一起玩啊?”“我害怕同学们不和我玩”我红着脸轻轻地说。张老师听了,轻轻地笑了,说:“她们不会这样的,不信,你去试试!”在张老师的鼓励下,我终于站起了身和她们打招呼,而她们真的很友好地和我握手和我一起玩。

慢慢地,以前一张张陌生的面孔变熟悉了,平淡的友谊变纯真了。就在一次测验中,朋友的真情给了我信心。当时,我忘记带颜色笔,着急之中,我的眼前突然出现了一盒崭新的颜色笔,抬头一看,大大的眼睛正对着我笑,小兰亲切的说:“你就是健忘,以后不许啦,这个给你用啦!要考好成绩哦!”我缓缓伸手接过了那份友情的象征——颜色笔。虽然事情发生了很久,但至今我还历历在目。

翠色欲流的草地曾是我们一起玩耍的地方,明亮的教室曾是老师传授知识的圣堂,在升旗台的面前,我们严肃地向国旗敬礼„„校园了所有的一切,所有曾经发生的事情都铭刻在我的脑海里。

再见,敬爱的母校,敬爱的老师,亲爱的同学;温暖的怀抱,哺育的深情,纯真的友谊,都将是小学时代最美好的回忆!

北京东城区韶山南路六年级:1255832423

第五篇:给母校的一封信

亲爱的母校:

光阴荏苒,日月穿梭。转眼间,从母校毕业已经快一年了。2010年我们带着稚气的微笑踏进了亳州一中南校的大门,这是一所年轻且充满活力的学校。她年轻在我们是她的第一届学子,充满活力在这里的领导团队和教师都是骨干青年。从踏进母校的那一刻起,我就为能成为一中南校人而感到无比的自豪。

母校是我们成长的摇篮,回顾过去三年的历程,我每一点成绩都凝聚着您的心血与汗水,是您让我结识了叫我如何做人、如何成才的周丽、于亚彬老师。你们教导我要乐观积极地对待生活,人生充满坎坷,重要的不是我们要面临多少坎坷,而是我们要从中走出来,找到新的自己,让那种乐观积极地心态持续下去。是你们指引我一步一步走来,如果没有他们我就不会坐在这里继续接受更高层次的教育。

三年的时光,一千多个日夜,有过成功的欢乐,也有过失败的痛苦,得到过老师的赞扬,也受过一些批评甚至委屈。回想过去,我忘不了因为早操迟到而被张主任“逮捕”,但批评过后往往是以关心的话语说晚上要好好休息;我忘不了昔日模仿班主任的字迹写假条偷偷出校;我忘不了生病的时候班主任到医务室那一声令人感到温暖的问候;我忘不了运动会上龙腾虎跃的英姿,那是一种怎样的凝聚力;忘不了你们展现在母校的美好心灵,这一切是那样的刻骨铭心,深深印在母校老师的记忆之中;更忘不了母校一步步走来取得的进步,省示范高中、市名列前茅的称号。四个“一流”---“一流设施、一流师资、一流管理、一流质量”的办学目标已深入大家心中。

今天,我由衷的感谢母校能有这么好的发展,所有的校领导,所有的老师为学校赢得设施最齐、校园最美、环境最好的全寄宿制学校的美誉做出的贡献。并衷心的祝愿母校发展的越来越好。

每一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精彩,最主要是发现自己独有的价值。而我就是在这里发现自己的价值,梳理自己的理想。“眼光有多高,天空就有多高,世界就有多大。”您如一把火炬,时刻把光明照到我们这儿来,让自己的生命燃烧不止,我们像出港的小船开始新的航程。在此,让我送给您一朵鲜花,让花香伴随着您,消除您心中的愁云。

祝:母校越办越好

此致

敬礼

****

上一篇:公司财务管理制度下一篇:护理学基础复习题1

本站热搜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