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博在教育中的应用

2022-08-28

第一篇:微博在教育中的应用

关于微博在教学中应用的研究

摘要:教育的发展,自古以来就伴随着科技的革新而进步。如今,微博越来越受到人民大众的青睐,人们也开始关注微博在教学领域的应用。“微时代”的到来必然会对当今教育教学的环境、方式方法、载体等产生一定的影响。微博为信息化教学开辟了全新的途径,同时也为推动教学改革和教育的发展提供了新的工具与平台。本文通过介绍微博的概念和特点,探讨微博对教学工作的作用和影响,并提出微博在教学中应用的一般模式。

关键词:微博;应用;信息化教学;教学变革

一、文献综述

微博是微型博客(MicroBlog)的简称,即“一句话博客”。美国人埃文·威廉斯2006 年创办了Twitter ,这是最早提供微博服务的网站。微博是Web 2.0 技术的一种应用形式,它通过关注机制来分享和传播简短实时信息,是广播式的社交网络平台,与传统的博客相比,短、灵、快是微博的突出特点。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微博越来越受到学生们的青睐。因此,微博在当代教育教学中的应用方式及效果影响日益成为人们关注的问题。通过梳理课题相关的研究文献,总结出微博应用在教学中的研究现状,分析当前国内相关研究的主要内容和发展方向。

目前,专家学者对于微博应用在教学中的研究,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微博的理论研究。

虽然专家学者对于微博的理论研究各有侧重,但主要是集中在微博的发展、微博使用现状、微博的特点这三个方面。如林书兵、徐晓东的《微博客及其教育应用探析》,张艳琼的《微博在教学中的应用探微——以新浪微博在<大众传播学>中的使用为例》等论文中,首先对微博理论进行了叙述。微博以自身实时互动、快捷方便等多种优势很快得到广泛传播。

第二,微博对学生教育工作的影响具有两面性。

微博的蓬勃发展给学校教育工作带来机遇的同时,也带来了种种挑战和困难。各种网络暴力信息潜移默化的影响着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尹晓敏在《微博兴起背景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挑战与应对》中指出,微博的无限性、多元化和以“80 后、90 后”为主体的当代大学生的自主性、独立性很容易形成契合,导致大学生思想观念、思维方式和人生态度的深刻变化,并在一定程度上引发当代大学生价值观的“西化”“、淡化”、“俗化”等问题。同时,刘春雁在《大学生微博使用状况的调查与思考》中提出,微博的丰富多样性有利于大学生开阔思维,微博的互动性和平等性有利于大学生交流思想、释放压力。同时,微博也存在许多消极影响:微博的包容性与开放性在思想上容易对大学生造成负面影响;微博使用的

[1]方便性和隐蔽性在行为上容易使大学生的自控能力削弱;微博的自主性和独立性在意识上容易使大学生的自我主义膨胀。

第三,微博与教学结合前景

范芸芸、毕莹是我国较早研究微博与教学结合的学者。她们提出,微博的出现改变了以往的记录博客的方式,也开启了随时随地记录和交流的时代。如何用好微博,为大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围上一条温暖的“围脖”是摆在大学和大学教师面前的新课题。郑燕林、李卢一的《微博客教育应用初探》中,探讨了微博客在教育中的应用前景,认为微博客可以用于支持教育信息资源的共享与聚合;支持教育教学中的社会性交互;支持新型学习方式——微型学习。微博运用多种媒体为学生们提供微型学习内容,设置微型学习目标,同时以简洁明了的方式实现信息交流。李超在《微博在国内教育中的应用现状与分析》中指出,微博广播功能应用于抛锚式教学方法,个别化教学方法应用到微博私信功能,小组学习、协作学习与微博微群功能、微博话题有机整合,远程教学模式与微博内容订阅有机结合,详细探讨了教育理论和微博的有机整合方式。

总之,这一课题的研究有利于推进微博等新媒体应用于教学的进程,是一个多角度、影响深、意义大的研究问题。微博也是一把双刃剑,教师在教学中积极实践应用的同时,也应以更积极的态度面对微博带来的种种挑战和弊端,合理利用,扬长避短,引导学生形成积极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

[5][4]

[3]

[2]

二、微博的特点

第一,信息的碎片化。微博特点在于“微”,字数限制在140字以内,使得人际交往、交流沟通更加随意化、快捷化。

第二,便捷终端灵活选择。用户可通过桌面客户端、移动设备、各类浏览器等多种渠道发布微博。可以随时随地发布微博,将即兴、快速的碎片化内容高效发布。

第三,极强的互动性。用户通过关注与被关注的关系使得信息以病毒速度进行传播,然后通过转发、评论等方式使得更多的人参与讨论。热门话题、人气榜等用户关心的话题、人物,登陆后点击即可查看。

第四,界面简洁大方,操作简单快捷。界面干净大方,各种功能按钮明显突出。一键操作即可完成转发、评论、私信等功能。

三、微博如何促进教学变革

(一)教的行为方式转变

利用微博开展教学活动时,教师不再是单纯的传授者,而是监督者,教师要通过微博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适时地监督、约束学生的微博行为,使得良好的微博学习秩序得以维持。同时,也是引导者,设定主题,发起投票,引导学生参与。最后,还是学习活动的合作者,在微博教学中,教师不仅要提出问题,还要与学生交流互动,协助学生解决问题,是学生学习的合作伙伴。

与传统的教学相比较,微博环境下的教学开始注重师生交互的多向性,强调知识的多向传导,通过微博实现师生的自由平等的交流与沟通。

(二)学的行为方式转变

利用微博能够摆脱传统接收式学习的束缚,可以开展多种学习活动。微博中提供了许多学习资源,比如微博用户中有学者、专家,有各国各地的老师和学习者,不同地域的学习者可以就某一主题进行交流探讨,共同协助解决问题;微博中也有关于远程教育等教育技术的主页,可以利用主页信息自主学习。

此外,微博中提供了微群功能,如考研、英语学习、摄影等各类微群,学习者可以根据兴趣与需要加入。而且可以随时随地登录微博,不受时间、空间、移动终端的限制。

四、微博的教育应用潜力

第一,保持了人际交流的微妙关系,使得信息能够自主交流。微博恰恰保持了朋友间适当的距离感,给我们找到了恰当的平衡点,既可以无限沟通,又可以自主表达。

第二,随时抒发思想和观点,激发教师创造性。传统教学方式剥夺了教学中的创作性,微博教学的出现使得各种因素处于积极主动的状态。

第三,移动学习,构建虚拟课堂。将微博引入教学领域,就可以使得整个社会网络形成一个有效的虚拟课堂,人们随时随地学习和终生学习的理念将进一步加强。

第四,符合现代生活方式,影响生活方式和教育理念。用户将琐碎生活小事发布微博,体现生活的真实性和及时性。如果将微博的真实性带到教育领域中,必然会对教育方式和理念产生冲击。

五、微博在教学中应用的一般模式

(一)课前环节

教师可以利用投票等功能了解学生学习现状、知识掌握程度等,为设定教学目标和策略提供参考。还可以发布课堂教学计划,提出预习问题,引导学生有效进行课前复习。

(二)课堂环节

充分利用微博的大屏幕功能,使每个学生参与到课堂互动中来,提高课堂效率,激发学生积极性,同时能有效解决学生的问题。

(三)课后环节 1.利用微博反馈意见

学生可将上课不明白或作业不明白的知识点发布微博,老师与同学共同交流解答,也可征集学生意见建议,反思教学。

2.利用微博共享资源 课堂知识毕竟有限,老师可将课外拓展知识发布微博,拓展学生视野,学有余力的学生接收更深层次的学习,一定程度上实现了分层次教学的基本要求。而且,利用图片、音频、视频等方式更能激发学生兴趣。

3.利用微博实施评价

微博完整记录了整个教学活动中学生的参与情况和学习情况,老师可以有效筛选微博上的信息进行学生评价,微博综合了多方面的信息,如合作意识、创新意识、自主学习的能力等,可以进行全面系统的评价,而不仅仅是传统教学方法中对学习结果的单纯评价。

总而言之,将微博引入传统课堂教学,是为了充分利用微博方便快捷的优势,通过微博这个交流平台,有效丰富教学手段,提高课堂效率,调动学生积极性,是对传统教学方式的一大变革。但我们必须意识到,微博等新媒体手段并不能完全取代传统教学。因此,要将微博与传统教学有机结合,微博才能更好地发挥优势,才能进一步推进教育信息化的建设、深化教学改革。

参考文献

[1]尹晓敏.微博兴起背景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挑战与应对[J]. 网络思想政治教育,2011,2:49-52.

[2]刘春雁. 大学生微博使用状况的调查与思考.实践研究(思想理论教育),2011,2:90-91. [3]范芸芸,毕莹.为大学生思政教育围上一条温暖“围脖”——浅谈微博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J].科技资讯,2010,21:193-194. [4] 郑燕林,李卢一. 微博客教育应用初探[J].中国教育信息化,2010,2:29-32. [5] 李超. 微博在国内教育中的应用现状与分析[J].信息化教学,2011,8:131-134.

Research on the application of micro-blog in teaching Abstract:The development of education, since ancient times, is along with the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novation and progress. Nowadays, more and more people micro-blog popular, people also began to concern about micro-blog application in the field of teaching. "Micro era" will have a certain impact on the current educational environment, methods and carrier. Micro-blog opens up a new way for teaching, but also provides new tools and platform to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of teaching reform and education. This paper introduces the concept and characteristics of micro-blog, and the effect of micro-blog on teaching work, and put forward the general mode micro-blog application in teaching.

Keywords: weibo;application;information technology teaching ;teachingreform

第二篇:探析微博在突发事件中的传播作用及效果

摘要:微博在人们的生活中扮演的角色越来越重要,作为一种新的信息传播平台,近几年在突发事件的传播中也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本文将从什么是微博出发,引用几个近几年的实例,逐步分析微博在突发事件中的传播作用和效果。由于微博在突发事件的传播中具有很大的优势,所以对于这个方向的研究是很有必要并且是很有价值的。 关键字:微博 突发事件 传播作用 效果 前言:什么是突发事件呢,突发事件就是指发生在预测范围之内,出乎意料的一些重大事件,简言之,就是指天灾人祸。前者是指自然灾害,包括地震、洪水、泥石流等,后者包括一系列人为因素而造成的重大事件,比如暴力恐怖事件等等,专家也称其为“危机”。突发事件具有不可测性、严重破坏性、不确定性等的特点。

一、微博的发展进程

微博,即微博客,中国的微博在2007年诞生,并且有多家网站经营,如“饭否”、”腾讯薇薇“等,但是在2009年由于“石首事件”里的言论过于开放,多家网站的营业执照被吊销,使得中国的微博发展进入低迷状态,但是过了不久新浪推出微博,成为中国首家提供微博服务的门户网站,并且经过一年的发展,迅速掀起了新的一波微博热潮,随后其他各大门户网站,比如腾讯、网易等,也相继开通了微博服务,目前,各大微博网站的注册和使用用户数量依然在不断攀升。

微博的兴起,开辟了一种新的信息传播方式,也悄然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甚至给政府的工作也带来了一定而影响,比如微博参政议政等,并且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各种微博app应用的出现,使得微博进一步普及,刷微博逐渐成为了人们的一种生活方式和时尚。微博改变了人们的生活,也在社会的各个方面都起到了一定的影响作用。

二、微博在突发事件中的传播作用

1、为突发事件及时传播搭建有效的信息平台

微博的发展给突发事件的传播搭建了一个新的有效的信息平台,平时就可以看见微博对突发事件进行直播、转播等,并且民间和官方的机构都可以通过微博获取突发事件的信息。微博具有较低的门槛,操作简单,使用者多,当突发事件发生时,相关信息会在第一时间大量涌现并且在网络上迅速传播。比如在汶川地震、玉树地震等突发事件中,人们获取消息的途径除了传统的新闻媒体外,还有微博的报道,而且微博上信息的传播要比其他平台快得多。由此可见,微博为突发事件的传播搭建了有效的信息平台。

2、促进对事件报道的多角度开展

微博对突发事件的参与性报道,是一种全方位立体化的直播,可以丰富对突发事件的报道,促进对突发事件报道的多角度展开。微博在传播突发事件的时候,都是图片、文字和声音同时存在,人们可以通过这些多媒体形式更真切的了解到突发事件的现场情况,同时在发送微博的同时会加上自己的评论,使得微博带有强烈的主观意识,这也会引导人们更加理性的看待突发事件中出现的问题。比如汶川地震中,通过微博发布出来的一段地震时候的视频,可就可以很好地反应地震时候的真实状况,通过一些图片也可以看出人们在地震时的一些反应,而电视台等的媒体就没有对地震的当时存有资料。所以微博可以促进对事件报道的多角度展开。

3、加强大众对社会的关注度

微博对突发事件的报道,可以加强大众对社会的关注度,增强民众的社会责任感。微博的使用者大多是是普通的民众,对于突发事件的关注度也是大众对社会的关注度,同时也可以反映出大众的社会责任感的强弱。比如云南鲁甸的地震,各大微博网站自发发起了“祈福鲁甸”的活动,公众对鲁甸地震关注度很高,同时越来越多的人通过微博参与进来,加强了民众的社会责任感。

三、微博在突发事件中的传播效果

1、传播速度快

微博使得突发事件的消息得到迅速的发布。在汶川地震、玉树地震的等举国关注的突发事件中,几乎所有的最新信息都是有微博传出来的,每一条消息都会有很多的人评论、转播,使得越来越多的人了解到最新的灾情。在玉树地震的时候,第一条关于地震的消息就是有微博发布出来的,成为所有的媒体中传出消息最快的一种传播方式;汶川地震,关于地震的新闻也是在twitter上最早出现;温州动车追尾事件,最早的消息也可以在微博中找到。由此可见,微博的传播速度是其他新闻媒介没有办法比拟的,由于每个微博不多于140字,也不需要什么华丽的辞藻,降低了微博发送的知识门槛,发微博就如同发短信一样便利,并且在手机上也装有客户端app,这也就使得微博发布消息的速度得到有效的提升,。

2、信息生动、鲜活、真实

微博参与突发事件的传播,可以使得信息生动、鲜活、真实。微博参与突发事件传播,大多采用直播的方式,发布者都是在事件发生的地点进行现场报道,这就可以保证事件的真实性,不会夸大报道。并且微博一般是采用文字、图片、视频同步发送的方式,可以将现场的事件进行真实的还原,使得微博参与突发事件的传播具有生动、鲜活的特征,同时,在发送微博的时候也会有发微博者自己的感受等,140字的限制也会使得感情的流露比较直白,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弥补传统媒体的不足,可以听到来自底层民主内心的声音,反映人们内心的真实感受。比如2012年北京的大雨,很多的受难群众和志愿者都在使用微博发布自己所在地区的真实情况,使得灾情的真实程度得到很好地反映。所以通过微博对突发事件进行报道,可以让突发事件信息更加生动、鲜活、真实。

3、具有鼓动性和号召力

由于微博的用户众多,当微博上有公益的、积极的号召的时候,如果这些号召符合大多是民众的心理,那么就会有很多的人参与进来,比如说灾区救援。汶川地震、玉树地震的时候,更大微博网站都有“汶川不哭”“玉树加油”等的号召,并且号召大家支援灾区,捐款捐物,这些活动得到广大微博用户的认可,在微博的号召下,给灾区送去了大量的人力物力的支援,在灾区救灾和灾后重建中都起到了很大的作用。舟曲泥石流发生的时候,姚晨发布微博:“为支援抗旱救灾,卤蛋童鞋现决定,将代表每一位加我关注的粉丝,捐出一角钱,你们的关注总数量将作为俺最终的捐款数额……”最后,姚晨兑现承诺,向灾区捐款13万余元,帮助灾区救援和灾后重建。

四、总结 总是,微博在突发事件的参与性报道中起到了很大的作用,为突发事件消息的传播搭建了一个很好的平台,当然,微博对突发事件的传播也有着局限性,其中不乏炒作和虚假信息,这也要求民众提高自己的判断能力,不要被虚假的和消极的消息所迷惑;同时也要求微博运营网站加强管理,净化微博环境;微博也要同其他的新闻媒体合作,更好的为突发事件的传播服务。相信,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网络的发展,微博会越来越好的为人们生活、为社会的发展更好的服务。

第三篇:物联网在教育中的应用

1.提高教学质量

将物联网与现有教学平台集成,开发阅读器接口中间件,对于需要督导的自律性较差的学生,定时佩戴传感器手表、眼镜等记录学生的多重数据,如脑电图、血压、体温等生理信息及眼动、手部轻微移动等运动信息,引入心理学相关测试技术,得出学生的紧张程度、注意力状况、动脑情况等。将传感器获取的实时数据导入现有教学平台,老师根据这些反馈信息对学生进行有效的督促辅导。 2.学生的健康状况

通过门式晨检机感知学生的健康信息,自动采集体温指标,当学生体温异常时,可通过短信等通知家长与老师,当学校出现一定数量体温异常案例时,即可通过应急联动机制,将信息传至医疗机构跟踪处理,防止出现集体疫情;而通过为学生配置运动传感器,可以系统感知其运动指标,避免学校只培养“书呆子”。 3.信息化教学

利用物联网建立泛在学习环境。可以利用智能标签识别需要学习的对象,并且根据学生的学习行为记录,调整学习内容。这是对传统课堂和虚拟实验的拓展,在空间上和交互环节上,通过实地考察和实践,增强学生

1

的体验。例如生物课的实践性教学中需要学生识别校园内的各种植物,可以为每类植物粘贴带有二维码的标签,学生在室外寻找到这些植物后,除了可以知道植物的名字,还可以用手机识别二维码从教学平台上获得相关植物的扩展内容。 4.教育管理

物联网在教育管理中可以用于人员考勤、图书管理、设备管理等方面。例如带有RFID标签的学生证可以监控学生进出各个教学设施的情况,以及行动路线。又如将RFID用于图书管理,可通过RFID标签可方便地找到图书,并且可以在借阅图书的时候方便地获取图书信息而不用把书一本一本拿出来扫描。将物联网技术用于实验设备管理可以方便地跟踪设备的位置和使用状态,方便管理。 5.智慧校园

智能化教学环境,控制物联网在校园内还可用于校内交通管理、车辆管理、校园安全、智能建筑、学生生活服务等领域。例如,在教室里安装光线传感器和控制器,根据光线强度和学生的位置,调整教室内的光照度。控制器也可以和投影仪和窗帘导轨等设备整合,根据投影工作状态决定是否关上窗帘,降低灯光亮度。

第四篇:电化教育在聋教育中的应用

①广西北流市特殊教育学校 刘 升

聋教育作为特殊教育的一个重要类型,在各级教育行政部门的重视下,特别是经过最近几年的发展,它在我区的九年义务教育中已占有相当大的比重,电化教育作为一种新的教育形式在各级各类普通学校已经广泛开展,而在我区各地的聋教育中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还未能广泛开展。

聋校电化教育是用科学的教育理论作指导,采用现代化教学媒体补偿缺陷,优化教学过程和方法,以最小的投入最大限度的提高聋校教学质量。它的内涵是已经聋生的语言学习以及其它方面的技能学习为目标,依据一般的和特殊的教育理论,运用多种现代化电教媒体,有目的的传递教育信息,使聋生的多种感官的代偿与缺陷补偿相结合,以求达到教育目标的最优化。

因为聋教育也属于学校教育的范畴,所以教育学的一般规律和原则都适用于聋教育。相对于普通教育而言,聋校电化教育的内涵更丰富,电教媒体的种类更齐全。在这里,且把普通学校通用的电教媒体称为“普通电教媒体”,把聋校专用的电教媒体称为“聋校电教媒体”,并结合聋教育的实际情况,谈谈电化教育在聋校教育中的具体应用。

一、“普通电教媒体”

随着我国聋教育的发展和聋教育工作者对电化教育认识的日益提高。普通学校所使用的许多电教媒体已经在聋校开始得到广泛使用。

——听觉型媒体:收录机(包括相应的电教教材,下同)、扩音机等

按照普通学校电教仪器配备要求,收录机是主要的,必备的设备之一。收录机在普通学校可广泛应用于语文课、音乐课和其他的教学活动。说到在聋校使用收录机,许多人会认为这是“天方夜谭”。

其实不然。据听力检测,97%的聋生还具有残余听力,随着戴机(助听器)率的不断提高,许多聋生也能听到声音。1995年,我在苏州某聋校的一个班看到:一下课,那些聋生就抓紧时间放收录机听音乐,有的还能跟着哼。他们的班主任就告诉我,班上买了收录机后,课间乱喊乱叫的现象基本杜绝了,学生课间的情绪安定,休息效果更好。

北流特校在新购置扩音设备设立广播室后,在放音乐时,竟也有聋生跑到喇叭口底下去 ① 刊登在《广西电教》,1998年第3期 “听” 音乐,可见他们对音乐从听觉上已经有了感应。

同样,常熟聋校的陆建英老师改变了“收录机于聋生无用”的观念,运用收录机对学生进行试验。一年后,这些聋生竟有一半能按老师的要求完成听读任务,对一些简短的文章能基本听懂。在“分类教学”汇报会上,该班学生的听读能力使在座的老师们惊叹不已。无独有偶,该校的一位体育老师在其执教的研究课中,带领学生借助收录机进行愉快的肌肉放松,也收到很好的效果。

大家知道,聋生将由于听力障碍而缺乏语言环境,言语水平大都较差。而运用收录机这类电教媒体为聋生创造一个有声环境,充分利用其残余听力,确能有效促进他们语言的发展。

——视觉型媒体:投影仪、幻灯机等

听觉是人们接收外界信息,认识客观世界的重要途径。耳聋学生由于听觉功能障碍,学习活动受到自身生理缺陷的极大限制。但是,人的感官有一种代偿功能,聋生在听觉上有缺陷,由于长期对视觉的依赖和使用,视觉的补偿能力得到长足的发展。聋生看花能力的形成便是视觉补偿最具典型的例子。怎样合理运用最合适的电教媒体,充分挖掘聋生的视觉潜能来为教学服务,已成为聋校电化教育领域重要的科研课题。

投影仪由于其操作简单,制片简便,使用效果好而备受聋校教师的欢迎。

因为教育对象的特殊性,聋校语文教学中要使用一种“大字课文”或称“放大课文”,教师在分析课文和指导朗读时都要用到它。因为没有配套发行的“大字课文”,按照传统的教法,我很长一段时间都是用毛笔把课文整篇的抄到白纸上(很多地方的老师都这样),无论从效率、效益还是效果上看,都划不来。后来我尝试着把课文复印到投影胶片上,使用投影仪进行语文教学。由于投影清晰、规范,而且图文并茂,学生相当喜欢,同样也解放出我大量的时间用于教法设计,提高了工作效率和教学效果。

早在我毕业前的教育实习时,我要上常识课中的“人体中的动脉和静脉“,考虑到内容的复杂和受语言条件的限制,即便是利用挂图、模型,学生也将难以掌握。于是我制了一套线叠转动式活动片。在课堂上,我把盖片轻轻一拨,“动脉”和“静脉”便一目了然,无需多言学生便已掌握。

——听视觉型媒体:电视机、电子计算机等

以收录机、投影仪为代表的听觉型媒体和视觉型媒体虽然在聋校教学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但因为它们均是从单方面(听觉或视觉)去进行教学辅助的缺陷补(代)偿,所以往往很难满足聋生多种感官同时参与的需要,而听视觉型媒体就能以其高科技的声像的完美结合去满足聋校教学的需要。 现行九年制聋校新教材中的语文、常识、理科等课程的知识面更广,内容更丰富。像风声、雨声、小鸟鸣叫声等自然环境的声音,如果不运用这种电教媒体辅助教学,聋生可能永远也不能从感性上去认识、理解,甚至天天用自来水也不会知道打开水龙头水流会“哗哗”地响。就这么简单的东西,如果仅凭教师的一张嘴,又怎能“讲”得了呢?就这么“简单”也这么“难”的问题,如果把学生带进情景教室或电教室,运用电视、录像这些综合类媒体就能很好地解决,而且还能帮助将学生实现耳闻目睹的真实感、现场感,加深对知识的巩固。

1991年,我在南京市聋校听过两节作文课。作文的内容是要求记一次有意义的活动。作文前,老师拿来了近期拍摄的学生活动的录像带放给学生看。十九名学生兴高采烈地看着,仿佛又回到了熟悉的活动中„„最后,全班学生都按要求记下来一次有意义的活动,内容很具体、真实,也写得很好。

二、“聋校电教媒体”

聋校学生在学习上很明显的一个特点就是语言(包括口语和书面语)能力较差。因此,补偿听力缺陷,形成和发展语言成为聋校教学特殊的重要任务。

为了使聋生更好地参与教学活动,更好地接收教学信息,必须提高聋生的听觉能力。听觉感知在获得信息方面是其他感官所不能代替的。因此,助听系统在聋校所有的电教媒体中就显得最为重要,它的地位和作用也是其他电教媒体所替代不了的。充分、合理、有效使用聋校助听系统,将是二十一世纪聋教育的主要发展方向,它将成为提高聋校教育质量的重要保证。

助听系统是由传声器、放大器、受话器、电源及各种调节装置构成,它一般分为个体助听器和集体助听器。

在聋校的传统教学中,教师在上课时只能放慢进度,夸大口型来迁就学生,极大地影响课堂教学效果。聋生配上合适的助听器(包括耳模)后,通过训练可以提高听觉能力,接触有声世界。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能调动学生大脑皮层听觉中枢优势,活跃思维过程,便于对学习内容的理解、记忆。南京姑娘周婷婷因药物中毒致聋,三岁半还不会说话,后来佩戴了助听器进行听力语言康复训练,进步很快,小学里四年就连跳两级,8岁背下圆周率小数点后1000位数字,从“哑女”变成了“神童”,现在已是辽宁师大的一名本科生。

现在,很多聋校都要求新生入学时必须佩戴助听器,一些省市还把学生戴机率作为评估学校的一项重要指标。正如美国特教专家柯克所说:“助听器的使用大大减轻了某些人的听力损失程度,把原来的耳聋变为重听,把原来的重听变为只有轻微的障碍。”

在要求学生佩戴个体助听器的同时,很多聋校还配备了集体助听器。它功率大,功能多,性能稳定,更适合于课堂教学。北流特校在1996年购置了一套北京思瑞DJCC—1012型集体助听器后,许多极重度聋的学生都能提到听到,语训效果明显提高。

无论是“个体”还是“集体”,助听系统作为聋校教学中最重要的电教媒体这一点是无可非议的。实践证明,助听系统在聋校教学中也是不可缺少的。现在有的聋校在使用一种感应式助听系统。这样,既保证了聋生的助听效果,又可以让他们在感应范围内自由活动。

要使以上所说的这些电教媒体在教学中能顺利运用,除了对配套设备的检测要求外,对操作者也有较高要求。有些接触助听器多年的教师竟不知助听器上的“T”有何作用,很多教师甚至连收录机上的“PANSE”键是留作何用也不知道,这又从何谈起运用电教媒体来提高教学质量?更有甚者,教室里的助听器一片啸叫,教师还在滔滔不绝,难道这也叫“运用”吗?我说这简直是在摧残学生那本来就少得可怜的残余听力!

现代高科技的不断发展,为聋校教育提供了愈来愈多、愈来愈好的电教媒体。无论是“聋校”的还是“普通”的,都为切实提高聋校教学质量提供了必要的物质条件。能充分运用这些电教媒体,将给聋教育的发展带来质的飞跃。

第五篇:谈赏识教育在职业教育中的应用

摘 要:赏识教育是一种可以满足学生心理高层要求———对尊重的需求的教育,同时是对教育本质的回归。

通过对职业教育学生的分析,提出了在职业教育的课堂,课外活动和日常生中实施赏识教育的具体应用,为在职业教育中引入赏识教育提供了一种思路。

关键词:赏识教育;职业教育;自信;尊重中图分类号:G7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2076/ZY(2011)01-0021-03

一、赏识教育的兴起赏识教育是通过欣赏和赞扬受教育者的优点来进行的一种教育方式。南京的周弘老师对自己的聋哑女儿周婷婷,通过激励、表扬手段开发她的潜能,肯定孩子的优点和长处,最终创造出特殊教育的奇迹。16岁的周婷婷被辽宁师范大学特殊教育专业破格录取, 21岁被美国加劳德特大学录取到心理咨询专业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周弘老师在教育女儿的过程中,不懈地探索教育的真谛,在教育上历经了五次开窍。从一个“爱”字发展到“行”字,然后归纳为赏识。周弘认为在父母教育孩子的历程中,有一种方法成功率最高,就是教孩子学说话、学走路的方法———赏识教育。[2]健全孩子在爸爸、妈妈的教育下,最后几乎百分之百地学会说话、走路,这中间的奥秘是什么?无非就在于所有家长心灵深处都是绝对地相信自己孩子“行”

这一个字上。赏识是孩子生命成长的阳光、空气和水。父母对子女如此,教师对学生也应如此。让学生受到赏识、学会感动,这是教育的一种极佳境界。

心理学研究表明:人在受到赏识的时候工作或学习的效果最好,学生一旦受到赏识,无论对于眼前的学习还是日后的长久发展,都是大有裨益的。赏识教育是回归,是家长、教师对教孩子学说话、学走路那样一种心态的回归,是对教育本质的回归。没有赏识、就没有教育。因此我们要学会赏识孩子,不断寻找孩子的闪光点,给予足够的肯定和应有的赞扬。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认为,人类除了最基本的生理、安全需要外,更高层次的需求就是对尊重的需求,希望得到他人的肯定和欣赏,得到社会的肯定性评价,这是人们心理高层次需要。“赏识教育”能满足孩子内心深处的需求,它使受教育对象的生理和心理产生快感,在乐中学,在乐中做,因而激发出巨大的潜力。“赏识教育”是依据人渴望得到赏识的本质需求,对受教育者施以信任、尊重、理解、激励、宽容、提醒的教育方法和思维方式的一种新兴的教育理念和模式。它的出现必将对我们的教育以及整个教育界产生深远的影响。那么如何将这种教育理念引入到职业教育中,为职业教育所用呢?

二、如何在职业教育中实施赏识教育自信,是一个人成功的基础。如果一个人看不到自己的优点,那他就缺乏起码的自信。

目前职业院校的学生最缺少的就是自信,他们从应试教育中退了下来,选择了职业教育,因此他们厌恶了那种一切以分数来衡量的体制,反感那种以抱怨为主的教育。他们身心疲惫,他们排斥书本教学,他们对前途感到迷茫,在他们身上我们可以看到应试教育带给他们的累累伤痕。他们大部分还有着复杂的社会背景和不幸的家庭生活,有的父母离异,有的家庭困难,父母为了生计放松了对他们的管理,沉溺于网络、早恋等现象常常发生在他们身上。因此,与那些成绩优秀的学生比,无论在教师眼里还是在家长心中,他们都是毫无优点可言,到技校、职校混个文凭,找个工作是无奈的选择,得到表扬、肯定以致赏识更是遥远的事情。但教育心理学认为,渴望被别人信任、被重视、被看得起是学龄儿童和青少年最大的心理需求。尤其是处在成长高峰期的青少年,自我http:///意识不断增强,特别希望能得到别人的羡慕、好感和赞扬,渴望得到老师和其他成人的尊重,成为这一年龄段学生的第一心理需求。“赏识教育”恰好能够弥补“抱怨教育”的种种弊端,使学生在愉悦的心理环境中接受教育。那么如何树立孩子的自信呢?表扬和鼓励对于树立孩子的自信心尤为重要。首先,我们应该坚

信每个孩子都有优点,这是一个最基本性的评价。其次,要善于发现孩子身上的才能。例如有些学生思考能力欠佳,但动手能力很强,如果他考不上大学而成为一名优秀的技师,你能说他不成功吗?再次,创造一个鼓励性的环境,给每个孩子定一个切合实际的目标和要求。

职业教育是教会学生实际操作能力和职业知识及素养,培养技能型人才的活动,教学目标、内容、方式等与普通教育相比发生了重大改变。职业教育教师要改变传统灌输方式,赏识教育对他们尤为适用,这是职业教育教师的义务,更是职业教育教师的责任。教育的本源是“爱”,被承认、被肯定,渴望关怀也是人的需要,对学生不能求全责备。[4]美国心理学家、教育学家罗杰斯认为,教师必须保持对学生的“无条件关怀”,因为青少年得到人际关系中的如温暖、热爱、同情、关心、尊重等方面的关怀对其自我概念的形成十分重要。这里包含了教师对学生无条件的爱心和教师对学生高度的宽容。所谓“无条件关怀”,就是不管什么学生、不论学得怎样,教师都要给予关怀和爱心,而不是抛弃和冷漠;所谓“宽容”,就是学生有了这样或那样的问题或错误,教师都要给予宽容,耐心地期待和帮助他们反思、进步。赏识教育无论是从理论上还是从方法上都非常适合职业教育的学生,尤其是在发挥学生的潜能和树立信心方面更是如此。

赏识教育的奥秘就是让学生觉醒,推掉压在学生心头上自卑的巨石,这样孩子的潜能就会像火山一样爆发出来。所有的学习障碍在孩子巨大的潜能前面,都是微不足道。下面就从课堂、课后活动以及日常生活三个方面来谈谈赏识教育的实施。

以课堂教学为主渠道实施赏识教育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要求教师做到正确的认识学生、评价学生,并逐渐地形http:///hexiesh/成以“赏识教育”理论为指导的教学模式。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采用多种学科渗透、探索发现、多元评价、审美心理发现等教学法,提高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积极思考,主动探索,自觉实践,让学生始终保持一种愉快的情感,使学生自觉、主动地投入到教与学的过程中,形成和谐的教学气氛。

赏识教育的灵魂就是沟通。“三人行,必有我师”,适当地打破老师和学生的角色界限,让老师成为学生,学生成为老师,这样做的前提是学生和老师之间要有很好的情感沟通。最后的“老师”就是学生本身,因此,老师要多以赏识的心态向学生请教,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迅速把学生的思维调动到最活跃的状态,激活学生的主体意识,对整节课的把握,老师就是要不断地设问,通过问题来让学生开动脑筋,老师的作用就是以鼓励、引导和赞赏来控制课堂的气氛,把握问题的方向,具体的问题让学生来解决。

另外我们还提倡学生采取科学的态度进行争论,对每个学生的发言,都给予正面的鼓励,即使是错误的答案,也让学生把意见表达出来。美国心理学家威廉·詹姆斯有句名言:“人性最深刻的原则就是希望别人对自己的言行加以赏识”。詹姆斯发现,一个没有受过激励的人仅能发挥其能力的20% ~30%,而受过激励后,其能力是激励前的3~4倍。因而在学习过程中,激励的存在至关重要,任何学生都需要不断的激励。为了让学生注意力集中,间或出一些有趣味的智力题或当前的热门话题,以活跃课堂气氛。

上一篇:我的家有我一份责任下一篇:我的教师职业幸福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