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的机遇与挑战

2022-07-18

第一篇:我国的机遇与挑战

一带一路—我国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2013年9月和10月,国家主席习近平在访问中亚四国和印度尼西亚期间,分别提出了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 简称“一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 简称“一路”) 的战略构想。李克强总理在2014年《政府工作报告》中将这一战略构想纳入全年的工作重点。“一带一路”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主动应对全球形势深刻变化、统筹国际国内两个大局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对我国全面发展,实现伟大中国梦具有跨时代意义。

一、 “一带一路”建设的重大意义

“一带一路”建设战略给古老的陆路和海路丝绸之路赋予了新的生命,为中国全面深化改革规划了美好蓝图,为亚欧区域合作注入了新活力,为世界发展繁荣提供了新路径。

(一)延续古丝绸之路辉煌成就的必由之路

随着时代发展, 丝绸之路成为古代中国与他国政治经济文化往来通道的统称。古有西汉张骞出使西域的“西北丝绸之路”;有北向蒙古高原,再西行天山北麓进入中亚的“草原丝绸之路”;有西安到成都再到印度的“西南丝绸之路”;还有从中国东南沿海出发,穿过南中国海,进入太平洋、印度洋、波斯湾,远及非洲、欧洲的“海上丝绸之路”等。各国人民排除艰难险阻、跨越万水千山,以极大的毅力和勇气开辟了这条道路,承载的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精神薪火相传。新时代背景下,亚欧国家都面临着转变发展模式、增强发展动力的共同使命和挑战,使这条曾经创造无数财富、

1 凝聚各国人民友谊的传奇之路重现辉煌,成为惠及沿线各国人民的合作之路、共赢之路。

(二)是构建我国全方位开放新格局的必然要求

习近平主席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发表60周年纪念大会上出:“中国正在推动落实丝绸之路经济带、21 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孟中印缅经济走廊、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等重大合作倡议, 中国将以此为契机全面推进新一轮对外开放,发展开放型经济体系,为亚洲和世界发展带来新的机遇和空间。”改革开放特别是实施西部大开发以来,西部地区积极实施赶超战略,发展步伐明显加快,但受地理区位、资源禀赋、发展基础等因素影响,与东部地区相比仍有很大差距。“一带一路”建设,有助于西部地区统筹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形成横贯东中西、联结南北方的对外经济走廊,进一步释放开发开放和创新创造活力。

(三)是促进亚欧国家共同发展繁荣的必然选择

中国坚定不移走和平发展道路,始终不渝奉行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积极践行亲、诚、惠、容的外交理念,逐步深化同周边国家互利合作。通过“一带一路”建设,能够更好地推动沿线各国人民友好交往,促进不同种族、不同信仰、不同文化传统的国家之间和谐相处,共同发展、共同繁荣,给沿线各国人民带来实实在在的利益和好处。“一带一路”是世界上跨度最长的经济大走廊,也是世界上最具发展潜力的经济合作带。“‘一带一路’发端于中国,贯通中亚、东南亚、南亚、西亚乃至欧洲部分区域,东牵亚太经济圈,西系欧洲经济圈,

2 覆盖约44 亿人口,经济总量约 21 万亿美元,分别占全球的 63%和 29%。 ”通过“一带一路”建设,能够把中国的发展与沿线各国的发展对接起来,让周边国家从中国的发展中获益。

二、实施“一带一路”战略所面临的双重安全挑战

在这幅员辽阔的疆域内,“一带一路”战略在加深区域内经济合作的同时,也面临着巨大的安全风险。

(一)传统安全方面 (1)大国地缘政治的博弈

近年来,当今世界主要大国在“一带一路”区域内纷纷提出各自的地缘战略,谋求增强地区影响力。前任美国国务卿希拉里·克林顿于2011年7月在印度金奈提出“大中亚”思想和“新丝绸之路”构想,主张建设一个连接南亚、中亚和西亚的交通运输与经济发展网络; 9月,她在联大会议期间向国际社会进一步描述了“新丝绸之路”计划。美国还持续推进“亚太再平衡”战略,积极打造“印—太”概念,将亚太的边界延伸到印度次大陆。美国还不断强化其在亚太的军力,利用中国周边海洋领土争端,极力扶持其盟友及相关争端当事国,实施离岸战略“以邻制华”。

欧盟在 2009 年提出“新丝绸之路计划”,通过修建“纳布卡天然气管线”,加强与中亚及周边国家在能源、商贸、人员、信息等方面的联系,积极开展投资,在保证自身能源供应安全的同时,增强在中亚地区的影响力。此外,欧盟出于自身利益,担心地区争端恶化,要求争议各方在多边框架内通过对话合作解决争端。欧盟的介入,一

3 方面有利于平衡美俄在中亚地区的影响力,但另一方面也使得中亚地区局势更趋于复杂化,不利于中国“丝绸之路经济带”所推进的地区合作。

俄罗斯在 2002 年与印度、伊朗共同发起“北南走廊计划”,提出修建从印度经伊朗、高加索、俄罗斯直达欧洲的国际运输通道,以保持其传统区域影响力。近年来,俄罗斯又提出整合中亚地区的倡议,即“欧亚联盟”的设想,加速推进独联体经济一体化进程。冷战后,俄罗斯一直将中亚视为其传统势力范围,尽管普京在2014年5月亚信峰会期间中俄首脑会晤中宣布支持“丝绸之路经济带”计划,但依然对中国存在戒备心理,从而影响中国与中亚国家的全方位合作。

日本早在 1997 年的桥本龙太郎内阁期间就提出“欧亚大陆外交战略”,2004 年提出建立“中亚 + 日本”对话机制,2006 年提出建立“自由与繁荣之弧”,通过加强日本与中亚国家的经济合作,在提升中亚各国的经济发展速度和国际化水平的同时,增强其在这一地区的政治和经济影响力,利用该区域丰富的油气资源,保障自身能源供应安全。2013 年 10 月,安倍晋三内阁强化对亚欧地区的关注,他指出: “从东京出发,经过伊斯坦布尔,最终抵达伦敦。日本要做新亚欧丝绸之路的起点、地缘政治的操盘手。”日本还积极发展太平洋、印度洋沿岸国外交,加强军事存在。以上都是日本意图在更大的范围内构筑“防线”遏制中国的举措。

印度、伊朗和阿富汗共同推进南亚“南方丝绸之路”建设行动,试图打通“海上丝绸之路”和“陆上丝绸之路”。印度依据其地理优

4 势,谋求独霸印度洋,对外部力量在印度洋的存在都抱有防范之心,尤其将中国所谓的“珍珠链战略”视为战略包围。拉贾·莫汉怀疑印度是否会容许中国的海上丝绸之路通过印度洋来实施,因为地缘政治和安全因素太浓。这对中国与南亚国家的合作将产生不利影响,尤其需要指出的是,印度强势的海洋战略势必会影响中国的能源通道安全。此外,印度积极推行“东进”战略,介入南海问题,在经济、政治、军事上与中国竞争,增强对亚太事务的辐射响力,从而加大了中国在东南亚方向的战略压力。 (2) 领土、岛屿争端

基于历史原因,“一带一路”地区内存在各种领土、岛屿争端,争端处理的结果直接影响战略实施的安全保证。目前存在的争端主要包括:海洋上,中国与部分东南亚国家存在“南海争端”。 2014年5 月,由于“中海油 981”号钻井平台引发的所谓中越“西沙主权”之争;中国与菲律宾、越南之间愈演愈烈的“南沙主权”之争。另外,中日之间也存在钓鱼岛以及东海专属经济区之争。周边海洋争端的实质在于区域秩序主导者及其追随者同中国崛起之间的矛盾。短期内,这些争端难以解决,这不利于深化中国与东盟的全方位合作,进而影响中国在新一轮贸易规则制定中的话语权。

陆地上,“二战”后印巴之间关于克什米尔地区争端、中印边界争端、巴以领土争端依然没有解决。冷战后,随着苏联解体,“丝绸之路经济带”地区涌现了一批主权国家,这些国家之间的边界划定工作并未全部完成。这些边界领土、飞地之争和水资源纠纷已经成为引

5 发地区局势恶化的重要显性因素。尤其是中亚地区的争端,直接影响到未来上海合作组织范围内的政治互信、安全与经济合作,不利于维持中国西部地区的稳定。 (3) 区域内个别国家政局动荡

“一带一路”区域内的国家多为发展中国家,受国内社会阶级矛盾、民族宗教问题等复杂因素影响,这些国家一般实行政党政治,但部分国家由于朝野斗争,政局存在脆弱性和不确定性,缺乏共同归属感,导致重要的内政外交政策缺乏延续性。随着“一带一路”战略的推进,中国未来势必在区域内加大投资力度,扩大进出口,促进人员交流,这些国家的动荡将会提升经济投入成本并降低合作效率,进而影响中国的海外利益。

(二) 非传统安全方面 (1) 恐怖主义的威胁

以恐怖主义为核心的地区“三股势力”( 恐怖主义势力、宗教极端势力、民族分裂势力) 的破坏活动是威胁“一带一路”战略实施的重要因素,日益成为区域内最大的非传统安全威胁。尽管当前各极端组织之间的政治目的、组织形态、人员构成、活动能力存在差异,但其共同点均为反对世俗化政权,主张建立政教合一的伊斯兰国家。受国际反恐局势和地区安全局势变化的影响,区域内的各极端组织出现人员互相交叉、指导思想相互融合、活动分散化、组织碎片化等特点,同时与国际恐怖组织之间的联系也有所加强。 (2) 海上航道的安全风险

6 维护通行安全是“一带一路”战略实施的重要考虑,这种考虑将基于通道的“打通”或“切断”而展开。全球商业贸易的90%和石油总量的65%要通过海洋运输,其中印度洋提供了全球一半的集装箱运输,70%的石油产品运输需要通过印度洋由中东运往太平洋地区。印度洋航线分布着诸如曼德海峡、霍尔木兹海峡和马六甲海峡等对全球贸易有着重大影响的战略要道,其中40%的全球贸易运输经过马六甲海峡,40%的原油贸易要通过霍尔木兹海峡。因此,维护海上安全意义重大。

(3)区域经济一体化压力

中国推行“一带一路”战略的目的在于建立中国与东南亚、中亚 、中东、欧洲更加紧密的经贸联系,寻求更加深入的合作与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通过输出资金、技术推动区域内国家发展与繁荣,带动中国经济的升级与再平衡。而美国提出构建“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 议 ”,以阻碍东亚区域一体化进程,对亚太地区逐步形成的由东盟主导的“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 起到分化作用。同时,欧美联合构建跨大西洋贸易与投资伙伴关系协定,推行更加自由化的国际经贸规则,从欧洲大陆方面阻碍亚洲与欧洲的经贸合作进程。 (4) 跨国有组织犯罪

中国推进“一带一路”战略密切区域内各国经贸关系的同时,也会受到跨国有组织犯罪问题的影响。被联合国大会列为“世界三大犯罪灾难”之一的跨国有组织犯罪日益猖獗,严重影响了各国的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当前跨国有组织犯罪的类型包括: 毒品走私、偷越

7 国境、跨国经济犯罪等。

三 对我们海军的期望要求

中国的远洋生命线大部分集中在经马六甲海峡、印度洋到中东、北非这一航线上,如果说石油是工业的血液,那么从中东连接印度洋,并且途经马六甲海峡的航道,实际上已成为中国经济增长的大动脉。 因此,维护 21 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上的马六甲海峡、霍尔木兹海峡以及曼德海峡三处节点的通道安全至关重要。近年来,美军加强了对太平洋的兵力投送,对华意图明显;中日钓鱼岛争端日益升级;中非、中越南海岛礁争议白热化;中印海军针对性军备意图明显。因此,我国海军面临越来越大的压力与挑战。

随着我国海军实力不断加强,近年来,持续不间断的钓鱼岛巡航、索马里护航、对外友好交流访问,彰显了我国大国形象,展示了我军实力,对周边觊觎之国和海盗恐怖分子,起到一定震慑作用。但是我们也必须清晰认识到,我军与美军等存在的军事实力差距。再加上美日等国构建的第

一、第二岛链对我国的海上封锁。我军面临巨大的海上安全压力。因此,要求我们不断创新,努力提升自身实力,建设一支强大军队,保卫我国领土安全和国家利益。

第二篇: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机遇与挑战

从新世纪开始,我国将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的发展阶段。对新阶段的发展,江泽民同志明确指出:“展望下世纪,我们的目标是,第一个十年实现国民生产总值比2000年翻一番,使人民的小康生活更加宽裕,形成比较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再经过十年的努力,到建党一百年时,使国民经济更加发展,各项制度更加完善;到世纪中叶建国一百年时,基本实现现代化,建成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国家。”实现这一宏伟目标,必须充分认识发展农业的重要性、艰巨性,始终把农业放在发展国民经济的首位,保证农业在提高整体素质和效益的基础上持续、稳定地发展。

一、 对当前我国农业发展进入新阶段的分析

今后5~10年,是我国社会经济发展承先启后打基础的关键时期,我国的经济结构能否顺利调整,国民经济能否发展得更快一些、更好一些,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农业基础是否稳固。只有加强农业基础,确保农产品供给,才能顺利推进工业化和城镇化;只有加强农业基础,依靠科技进步,开拓农村市场,才能支撑国民经济的快速增长;只有加强农业基础建设,使农业发展、农民富裕、农村稳定,才能保持整个社会的长期稳定与可持续发展。

(一)我国农业与农村经济发展新阶段的突出特点

(1)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与世界经济的关联度日益增强;

(2)农业和农村经济与国民经济的互相推动、共同发展的关系越来越紧密;

(3)农业发展的制约因素由过去主要是资源约束变为资源需求和环境约束;

(4)农业和农村经济的专业化程度提高,一体化经营步伐加快,混合经济趋势显现;

(5)科技进步成为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主要推动力量;

(6)金融对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制约增强;

(7)农业发展已由单纯追求产量,向产量和质量、效益并重,积极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大力发展高商品率、高附加值、高创汇率的产业和产品的新阶段转变;

(8)农民收入的增加,已由主要依靠农产品产量的增加和价格的提高,向根据市场调整结构和发展多种经营转变。

(二)21世纪初中国农业发展的指导思想和战略目标

1.指导思想

中国是地少人多的大国,必须坚持独立自主,坚定不移地把农业放在国民经济的首位;必须坚持有中国特色的食物与营养结构;坚持以人为本,以实现小康(部分富裕)生活为中心;坚持依靠科学技术发展农业;坚持发展是硬道理,加快提高农业综合生产力,重视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的有机结合;坚持竞争意识,加强现代管理,面向两个市场和两种资源,逐步把农业和农民推向市场竞争的轨道。

2.战略目标

党的十五届五中全会指出,“今后五到十年,是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时期,是进行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的重要时期,也是完善社会市场经济体制和扩大对外开放的重要时期”。就农业而言,到2030年左右,我国农业整体上要逐步形成以公有制为主体,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并加快产业化进程,以当代科技、先进装备与高素质农民合成的现代农业生产力为主力,以农产品市场体系、支农工业体系、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国家对农业的支持和保护体系为支撑的,能够适应人口峰值期全国人口小康生活(部分中等富裕)需求的,能够应对国际国内农产品市场激烈竞争局面的,向着可持续发展和现代化方向大步迈进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农业。

(三)21世纪初中国农业面临的新机遇与新挑战

总体来看,进入新世纪后,我国农业将面临如下机遇:我国国民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为我国农业发展创造了日益宽松的环境,农业即将进入与工业平等发展的新阶段;农产品市场需求日益旺盛,给农业发展带来广阔的发展前景;加入WTO后,将有利于我国农业在更广阔的范围内引进国外的资金和先进技术,有利于利用国内外的生产要素,提高农业现代化装备水平和管理水平,有利于加速改造国内的传统农业,实现向现代农业的转变,全面提高农产品质量和农业的经济效益;新的农业科技革命将为农业发展提供强大的技术支撑。

与此同时,也应看到,世纪之交中国农业面临许多新问题和新挑战,主要表现在:国际政治、经济环境日趋复杂,经济全球化进程加快,尤其是加入WTO后,我国农业将面临国外优质、廉价农产品的冲击,农业生产和农民收入将会受到一定影响;耕地和水资源日趋紧缺,承受的压力越来越大;农业生态环境压力加大;农业经济区域发展不平衡,地区差距越来越大;农业生产成本不断上升,边际效益下降,农民增收压力加大;农村剩余劳动力继续增加,就业压力加大,对采用新科技,提高劳动生产率和实现农业现代化产生不利影响。

(四)当前我国农业与农村经济工作的重点与对策

从“九五”情况看,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持续发展,农村经济社会面貌发生了显著变化。

实现了主要农产品由长期短缺到总量平衡、丰年有余的历史性转变。农产

品供求关系的重大变化,是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九五”期间我国农业发展的突出成就,也是农业进入新阶段的主要标志;二是农村产业结构和就业结构发生积极变化,非农产业占农村经济的比重不断提高;三是农业运行机制和经营方式创新取得积极进展。农业市场化改革进一步深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明显增强,初步建立起有中国特色的农村市场经济体制;四是农民基本解决了温饱,生活总体上达到了小康水平。进入“十五”后,我国的农业和农村经济工作要以增加农民收入为中心,以推动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为主线,以改革开放和科技进步为动力,以确保国家粮食和食物安全为前提,进一步巩固和加强农业基础地位,保持农业和农村经济持续、稳定、健康发展。而农民增收和粮食与食物安全则是“十五”期间两件关系国民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全局的大事。

二、面向21世纪,调整我国农村与农业产业结构

党的十五大、十五届三中全会、五中全会提出,今后5~10年,是我国经

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时期,是进行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的重要时期,也是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扩大对外开放的重要时期。我们一定要深刻认识这次结构调整的重大意义,面向农业现代化,面向整个国民经济调整和世界范围的农业科

技革命,把结构调整作为今年和今后一个时期农业和农村经济工作的主攻方向。

(一)21世纪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调整的方向

按照党的十五届五中全会的要求,21世纪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调整的方向是:

(1)要面向市场,依靠科技,不断向生产的广度和深度进军。

(2)以优化品种、提高质量、增加效益为中心,大力调整农产品结构。

(3)加快发展畜牧、水产业,提高农产品加工水平和效益。

(4)合理调整农业生产的区域布局,发挥各地农业的比较优势。

(5)深化农产品流通市场改革,发展农产品销售、储运、保鲜等产业,大力发展食品工业,实现农产品多次增值。

(6)引导乡镇企业推进结构调整、技术进步和体制创新,实现健康发展,加快农业富余劳动力的转移。

(7)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促进以科技和信息服务为重点的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

(8)支持农业科技创新和技术推广,使先进适用技术进入广大农户。

(9)加快建立农产品市场信息、食品安全和质量标准体系,引导农民按市场需求生产优质农产品。

(二)农业进行战略性结构调整的新内涵

农业结构是农业各生产部门以及部门内各生产项目间的构成比例和组合,是农业资源的转换器。市场决定结构,结构决定功能,功能决定效益。不同层次的社会需求将形成不同的产品和服务需求结构。随着收入的增长,需求的重心也会从低层次逐渐转向更高层次。同时,由于需求具有引导生产的作用,需求结构的变动将导致农业产业结构发生变动。农业产业结构的变动,将导致农业和农村产业结构的逐步合理化、多样化和高级化。

1.结构转换是有序的过程

随着农村经济的增长,农业知识技术传播和应用的速度加快,农业产业不断出现分化和综合,新市场不断拓展,农业产业结构发生相应转换,这种转换是有序的:农业由传统单一的种养业向现代农业的产前供应、产中服务和产后加工、销售相结合的一体化产业发展;由自给自足的产品化产业向以市场为导向的商品化产业发展;由劳动密集型产业向资本、技术密集型产业,再向知识密集型产业发展;由手工畜力、分散经营为特征的传统产业向专业化、规模化、集约化和现代化的产业发展,等等。

2.结构调整是不断向农业的广度和深度进军的过程

所谓广度,就是在不放松粮食生产的前提下,积极发展多种经营,使农林牧渔全面发展。发展乡镇企业,发展农村第三产业,实施发展小城镇的大战略。所谓深度,就是大力发展优质高产高效农业,发展农产品加工转化,延长农业产业链,不断增值增收。

3.结构调整是实施科教兴农的过程

从根本上看,决定农业结构合理化、高级化的原动力在于农业的科技创新。结构调整的效果如何,关键要看能否提高农产品的科技含量,能否使农业劳动对象、生产手段、生产组织都发生质的变化,从而培育出应用高新技术的农业新兴产业部门,导致区域农业产业结构不断调整升级和优化。

4.结构调整是农业从粗放经营向集约经营转变的过程

通过调整结构,增加农业的资本、技术投入,必将大大提高单位面积产量和收益,提高农业资源利用效率、劳动生产率和投入产出率。

5.结构调整是农村经济新体制建立和完善的过程

搞好农业结构调整,需要实现各种生产要素的优化配置,这就必须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在坚持家庭承包经营的基础上,加快产业化进程,不断完善农产品市场体系、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和国家对农业的支持保护体系,进行经济体制的改革和创新。

(四)农业进行战略性结构调整的新途径

农产品就其用途而言可分为三大类:第一类是人类直接需求的生活必需品;第二类是间接需求的生活必需品;第三类是用做工业原料的必需品。通过深层次加工增值,满足人们对日用品、工业品和增加收入的需求。

1.满足直接需求,在农业结构调整中要以多品种、高质量、高效益为主目前我国居民生活正由吃饱向吃好阶段发展,正在向吃的精、吃的科学的方向发展。总的来看,居民摄取的食物中,热量有余,优质蛋白质和脂肪年缺口仍然很大。

2.满足间接需求,应由二元结构向三元结构调整农业结构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畜牧业有了长足发展,肉、蛋、奶产量成十几倍、几十倍增长,成为农民致富的主要经济来源之一。但是,至今没有形成独立的饲料种植业,仍然沿袭粮食作物—经济作物的二元种植结构,以至粮饲不分、以粮代饲、以秸秆代饲草的现象普遍存在,其结果是浪费了粮食,增加了成本,降低了饲料报酬,降低了经济效益。为此,农业结构必须由传统的二元结构向粮食作物—经济作物—饲料作物三元结构进行调整。大力发展高赖氨酸玉米、高蛋白青贮玉米以及高蛋白、高产的紫花苜蓿、“冬牧70”黑麦草等优质饲草,并将其纳入播种面积之中。在草原地区,完善草地围栏、划区轮牧,大力发展培植割草地和人工草地,尽快实现草地牲畜冬春以圈养舍饲为主的饲养方式,增加设施畜牧业比重。

更重要的是要大力发展食品工业。国际先进经验证明,没有食品加工业,就没有农产品的商品化和市场化,也就没有经济的繁荣。经济发达国家,食品工业产值一般达到农业产值的2~3倍,而我国食品工业产值只占农业产值的40%左右,只相当于经济发达国家的1/4~1/6。因此要大力加快发展食品工业,提高食品工业总产值占农业总产值的比重,使食品工业发展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

3.满足工业加工需求,要向区域化、专业化调整工业原料作物结构和布局为工业加工品生产农产品原料的农作物称为工业原料作物。狭义的、传统的概念,它包括棉花、油料、麻类、烟叶、糖料、药材等经济作物;广义的、现代的概念,除上述经济作物外,还应包括主要是淀粉、酒精、医药、饲料等工业加工原料的甘薯、高粱、玉米等粮食作物。

结构调整的原则是生产要同原料来源和产品的加工消费地区相结合,农业布局同工业相结合,以利于农业的专业化和商品化。工业原料作物要向适宜种植区合理集中,向高效区相对集中,实行区域化布局、专业化生产,向农业产业化发展。对于甜菜、烤烟、高粱、甘薯等小宗工业原料作物,应在优势地区集中发展,使在全局是劣势的作物,在局部变成种植、加工优势,提高经济效益。对于大宗经济作物,如棉花,应根据市场需求调整种植比重,根据区位优势调整布局,集中种植。对于粮、饲、加兼用型的工业原料作物——玉米,应根据规划,在集中产区建设饲料加工厂或工业品加工厂,反过来促进玉米的集中种植和生产的发展,形成生产、加工、销售相结合的玉米产业化。特别是食品工业,要加快由传统农产品加工形态向现代工业制造型态的转变,成为农业工业化进程中的一大新兴支柱产业。

第三篇:我国电子商务发展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摘要:随着计算机网络的迅速扩展,电子商务拥有的发展空间也越来越广阔。以网上购物为主的电子商务因其比面对面交易更为方便、快捷,越来越得到消费者的青睐。电子商务开拓了巨大的市场,给世界带来了无限商机。全球电子商务正以惊人的速度发展,但在我国尚属于起步阶段。我国电子商务的起步比较晚,与其相配应的服务行业以及政策法规还尚未完善,以至我国电子商务的发展速度缓慢。企业为了适应市场,也纷纷建立起自己的电子商务系统。可以预见的是,我国即将或者已经成为全世界最大的网络市场。电子商务的潜在利益是巨大的,同时,我国的电子商务发展也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本文从我国电子商务发展的现状出发 ,分析我国电子商务发展所遇到的机遇与挑战。

关键词:电子商务发展机遇挑战

所谓电子商务,是指在互联网、企业内部网和增值网上以电子交易方式进行交易活动和相关服务的活动,是传统商业活动各环节的电子化、网络化。

一、我国电子商务发展现状

(一)我国电子商务发展现状

我国电子商务虽然起步较晚,但发展十分快。电子商务与互联网之间是相辅相存的关系,由于我国互联网用户人数众多,因而电子商务在我国具有较好的发展基础。2008年,我国网络交易总额达到了1200多亿。2006年到2009年中国互联网发展对比在2008年,网络购物市场的增长趋势明显。目前的网络购物用户人数已经达到7400万人,年增长率达到60℅。但与发达国家相比,仍然存在一定距离,美国为71℅远远高于中国的使用率。2007年—2008年电子商务类应用用户对比我国电子商务发展虽然很快,但在重点群体中所占的比例却很不均衡,大学生和办公室职员两个群体所占的比例大大超过了中小学生和农村外出务工人员,中小学生由于自身年龄及经济能力的原因暂不予考虑,而农村外出务工人员所占比例较低则说明了电子商务的发展的不平衡。因此在今后几年里,电子商务的发展应该向城市郊区及农村扩展。电子商务是一种以信息的联网络为载体的商务活动新模式,它的发展受制于信息网络基础设施水平和对应于网络经济的

社会法律、诚信环境状况。尽管我国政府高度重视电子商务发展,但由于我国各项社会性基础设施不甚完备,相比发达国家仍有较大差距。而保障电子商务活动规范、安全运行的社会法规、诚信环境不完备则是制约我国电子商务发展的更直接、深层的因素。

(二)我国电子商务发展的趋势。

由于B2C以及C2C在我国电子商务中的份额还比较低,因此我国电子商务的发展还有巨大的潜力。随着互联网技术以及物流业的发展,我国电子商务也会向着个性化、专业化、规模化以及国际化发展。

二、我国电子商务发展面临的机遇

(一)政策为我国电子商务发展营造的环境

1、电子商务相关立法

1999年3月,九届人大二次会议颁布了新《合同法》,其中合同形式条款部分涉及数据电文这一新的电子交易形式。新《合同法》将合同的订立方式由传统意义上的书面形式扩充到数据电文形式,并明确了以数据电文形式订立合同的到达时间,此外还对电子商务合同的生效地点进行了规定。虽然新《合同法》的规定还不够细致与完善,但增加的“数据电文”条款,为电子商务立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对电子商务活动的开展具有积极的意义。

2000年年初,在全国人大九届三次会议上,张仲礼提交《关于制定我国“电子商务法”的议案》,将电子商务立法问题提上了议事日程。自此,我国电子商务立法发展到新的阶段,成为众所瞩目的问题。

2004年8月,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十一次会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子签名法》,是我国电子商务立法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一部法律,标志着我国电子商务法制建设进入新阶段,是电子商务发展的里程碑。这一法律的出台扫除了电子签名在电子商务及其他领域中应用的法律障碍,推动了我国电子商务的迅速发展。

此外,有关部门还相继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法规,以规范电子商务活动。2005年1月8日,为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大提出的信息化发展战略和十六届三中全会关于加快发展电子商务的要求,国务院办公厅发布了《关于加快电子商务发展的若干意见》。2010年5月31日,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依据《合同法》、《侵权责任法》、《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产品质量法》、《反不正当竞争法》、《商标法》、《广告法》、《食品安全法》和《电子签名法》等法律,制定发布了《网络商品交易及有关服务行为管理暂行办法》。2010年6月24日,商务部为进一步规范我国网络购物市场,发布了《关于促进网络购物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电子商务催生了在线交易和第三方交易平台的产生和发展,在线交易金额的

日益膨胀,使规范支付机构运营、统一交易流程、设定行业入门标准等成为当务之急。2010年6月14日,中国人民银行发布了《非金融机构支付服务管理办法》,意在促进支付服务市场健康发展,规范非金融机构支付服务行为,防范支付风险并保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此外,为规范支付机构客户备付金的管理,央行分别于2011年11月4日和2012年1月5日发布了《支付机构客户备付金存管暂行办法》和《支付机构互联网支付业务管理办法》。

可以说,这些已出台的政策法规分别就不同方面对电子商务主体、行为等进行了规范,但这些大多属于规章办法,缺乏可操作性与全面性,我国仍缺少一部系统性的电子商务监管法律。

网购立法工作全面启动

2012年6月,由国家工商总局牵头发起《网络商品交易及服务监管条例》的立法工作全面启动,并已被列入国务院“二类立法”计划。这意味着我国首部电子商务监管立法已进入制定阶段。

此前,在杭州召开的《网络商品交易及服务监管条例》立法工作方案研讨会上,国家工商总局有关官员指出此次立法以《网络商品交易及有关服务行为管理暂行办法》为基础,全面拓展延伸,坚持发展优先、权利保护优先、自律优先,从市场准入、信用体系建设、消费维权、案件管辖、网上知识产权保护、新兴业态、跨境交易、网络不正当行为、秒杀等网络新兴行为九大方面进行落实。

此次立法被明确列入2012国务院“二类立法”计划,涵盖了电子商务市场中的C2C与B2C网络零售、O2O网络团购消费、移动电子商务、虚拟商品交易、B2B网络贸易、大宗品电子交易、跨境电子商务(海外代购、小额外贸)等诸多细分领域,是我国目前针对电子商务交易监管层面的首次立法,其意义重大,不仅关系到广大网络消费者,而且涉及到网络经营者、服务提供者、交易平台等市场主体的切身利益。

据悉,受国家工商总局委托,全程参与此次《网络商品交易及服务监管条例》立法调研与起草工作的是中国电子商务研究中心。此次立法的焦点主要集中在网络经营者的主体(如淘宝网店)准入与界定、网络经营者是否征税、虚拟商品交易规范、跨境网络交易监管、平台经营者监管、网络促销规范、网络消费纠纷管

辖权等方面。

电子商务立法涉及的范围比较广,需要政府部门及立法机关的相互配合。《网络商品交易及服务监管条例》的制定和出台不仅可以填补我国在这一领域的空白,还将治理我国电子商务行业中存在的种种乱象,保障电子商务的健康发展

第四篇:浅析当前国际环境对我国的机遇与挑战

作为一名有志之士,一个拥有激情热血的大学生一名心系祖国的国华儿女,我不得不去关注当今的国际形势。并且作为一名军事爱好者我将更多的眼光瞄向了军事,所以在接下来的论述中我将主要从军事方面剖析当前国际环境对我国的机遇和挑战。并分为形势篇、危机篇、机遇篇、、展望篇。

形势篇:自二战结束之后,世界上的两大军事主体(北约、华约)相互对立,进行军事竞赛。到之后苏东剧变,,苏联解体,两极旧格局终结,世界再转向多极化发展。目前,美国素有霸权主义阴谋,成为超级大国;日本成为经济大国,并开始谋求政治大国地位;欧共体成为欧洲联盟,全方位扩展其影响;第三世界在国际事务中发挥重大作用;我国内政、外交生气勃勃,国际影响力逐渐增强。世界格局正朝着一超多强的多极化的方向发展。冷战结束以后,美国成了世界上唯一的超级大国。这种形势,一方面使得美国政府主宰世界的欲望更加膨胀,于是加紧推行霸权主义和单边主义的对外政策;另一方面,旧的平衡被打破,新的平衡一时难以建立起来,两极格局解体留下的空间,客观上有利于多极化趋势的发展。欧盟、日本、中国、俄国 (不包括印度、巴西等国)冷战结束以来,欧洲统一和自主、自强的速度和规模令人关注。欧盟实施马斯特里赫特条约,扩充和完善共同市场,发行欧元,建立货币联盟,进而推行共同外交政策和防御计划,推行统一的宪制改革,以及欧盟和北约的扩大,使欧洲不事声张地切实地成为多元世界里的重要成员。它们发出自己的声音,提出自己的主张,树立起了一个力量整体的形象。中国自实行改革开放政策以来,遵循邓小平开辟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经济增长迅速,建设成就举世瞩目,综合国力显著增强,政治和社会保持长期稳定,使中国的国际地位有了很大的提高。尽管中国的国力比起西方发达国家仍有相当大的差距,但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中国的崛起,以及它在国际社会中表现出来的坚守原则,不结盟,不当头,不怕压,不信邪的严正态度,不能不对世界格局产生重大的影响。至此,世界格局形成“一超多强”的局面。

危机篇:从国际环境中看仿佛中国前景一片光明,其实不然,中国周边是步步危机,步步惊心。我国国土辽阔,邻国众多,潜在的危险时时刻刻的存在着我们周围。首先,美国对我国安全存在着综合性的威胁。虽然美国与我国不接壤,但从美国的战略目标、政策走向来看其实质都是企图延缓中国上升为世界强国地位的速度。为此美国对我国在政治、经济、军事等方面,处处制造事端,鼓动、唆使我国周边国家与我国对抗,从而成为我国周边安全环境中对我威胁最大的国家。政治上,加紧实施“西化”、“分化”,企图将我国纳入美主导的世界经济体系。军事上,对我全面遏制和防范。美国利用其世界头号军事强国的绝对经济和军事优势,不断对我周边国家进行军事渗透,逐步缩小对我的军事包围圈。从“银河号”事件、“小鹰号”事件、袭击我驻南斯拉夫大使馆等一系列事件不难看出美对我构成的威胁时最大的、全局性的也是长期的。其次,日本是我国依旧不可忽视的一支,存在着潜在的威胁。20世纪的那场战争给世界人民留下了不可磨灭的阴影,虽然日本输了,但不断的靖国神社表明其从未真正的忏悔。一直以来,日本追随着美国,而美国始终竭力遏制中国的发展,日本当然当仁不让地助纣为虐。发展至今日,日本的经济实力十分强大,其军事实力更不容轻视。虽然暂时日本没有核武器,但一旦战争发生,日本绝对有实力在短时短时间内制造出核武器。

近期钓鱼岛事件的发生表明了日本的野心,开始由“防御型”向“进攻型”转变。并在美国的保护下肆无忌惮地袒露野心,全力突破和平宪法,俄国位居我国北方,和我国北方大部分地区接壤,且其强大的军事实力是我国安全的另一大威胁。历史上的俄国对邻国从来不做“好朋友、好邻居、好伙伴”,其与中国始终都是利益关系,一旦利益关系不存在,俄国将是中国最大的威胁。在领土问题上,俄国强占我国黑瞎子岛 ,且至今并未洗除中国北方领土的不法性。一旦关于领土的矛盾扩大,俄国将是一颗时刻会爆炸的潜在炸弹。 印度位居我国西方。从60年代的中印战争开始,几十年来印度一直将矛头对准中国,视中国为其潜在敌人,因此印度始终把遏制中国作为坚定不移的长远战略目标之一,一是利用大国关系遏制中国。二是利用西藏问题分化中国,企图把西藏变成受其控制的“中印之间的缓冲地带。

机遇篇:俗话说“危机与机遇并存”,中国周边虽是处处危机,但也有自身的机遇。第一从机遇方面看两极格局的瓦解世界局势的缓和改善了中国的国际环境在多极格局中中国对国际战略平衡的影响已比过去增强中国的国际地位和作用也得到提高。特别是在亚太地区建立新的政治、经济合作体系。没有中国的参与是不可能实现的。其次在世界格局出现多极化的形势下,中国的国际地位和作用得到了提高。 中国经济长期保持快速增长综合国力不断提升日益从国际舞台的边缘 走向中心。 在金融危机席卷全球背景下,中国政府并没 中有采取诸如贸易保护或货币贬值等伤及他国的手 段而是率先宣布实行刺激经济计划,扩大内需实现产业结构升级调整,提出了 4 万亿元人民币的经济刺激方案受到世界各国的肯定和欢迎从而有效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 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增长。2009 年中国取得外汇储备世界第一外贸出口世界第一 经济增长速度世界第一。再次,科技方面中国在超级计算机方面发展迅速,跃升到国际先进水平国家当中。中国是第一个以发展中国家的身份制造了超级计算机的国家,2011年中国拥有世界最快的500个超级计算机中的74个。世界排名前五的计算机我国拥有两台。最后是军事方面,中国正发展至少两种第五代隐形战机,而且正在积极发展一种隐形的垂直起降战斗机。而且,航母也已部署,并拥有舰载机。

展望篇:由此可见我国未来前景并不悲观。我国与俄罗斯开展的火星(萤火)计划,我国可以此为基础,加深与俄罗斯的交流。并利用上海合作组织,加强与第三世界的联系,提升和树立大国形象。在国际上采取全方位的战略维护国家安全和国家利益发挥中国在国际社会中应有的大国作用。相信我国未来必将美好。

第五篇:电子商务对我国外贸企业带来的机遇与挑战

序言

根据世界贸易组织(WTO)电子商务专题报告的定义,电子商务是指通过电信网络进行的生产、营销和流通等活动,它不仅指以因特网为基础进行的交易,而且指所有利用电子信息技术来解决问题、降低成本、增加价值和创造商机的商务活动。

电子商务已成为各国经济实力较量的重头戏。外贸行业远领先于其他领域的企业,原因可能是因为出口企业在与国际接轨方面一直走在前列,对国际贸易中电子商务趋势的感受和认同相对来说是靠前的。近些年的调查也显示出口企业计算机的普及率、触网率都较高,对互联网的认识较有深度,对互联网的使用较为广泛,对互联网信息的需求很强烈。因此外贸企业必须大力发展电子商务。

一、电子商务在外贸企业中应用的现状

目前电子商务在我国外贸企业中的应用取得了显著的效果,无论从基础设施建设还是涉及范围上都有了快速的发展。电子商务快捷、高效、全天候、零距离的优势日益显现。

(一)电子商务的参加者大幅上升

近些年由于电子商务的开展并体现出了较强的劲头,更多的企业和个人意识到了它的潜力和好处。纷纷加入电子商务活动中去。据著名的国际贸易网站—阿里巴巴网统计,03年度其网络企业会员新增50%,每日新增商业机会9000-12000条比以往上扬3倍。国际贸易采购商检索商品次数也大幅上升,中国供应商及外贸企业的注册数量也有大幅的上升。此外,一批大型的外贸企业在电子商务应用方面进行了积极而有效的探索。海尔集团将电子商务作为其实施国际化战略的重要手段。截至2001年,利用其网络采购平台,产生的直接效益达15亿元人民币。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在物资采购方面应用电子商务投入约1000多万人民币,而由此产生的库存量减少,采购价格下降等为企业带来了1.8亿元人民币以上的经济效益。一些传统大型外贸公司,如中国化工产品进出口集团、中国粮油食品进出口集团、中国五矿进出口公司、中国通用技术集团等,也充分认识到开展国际电子商务对改造传统产业的重要性和紧迫性,纷纷采取措施制定发展规划,通过企业信息化建设和开展电子商务应用,有效拓展了业务,提高了企业适应市场变化和参与市场竞争的能力。与此同时,一些地区的中小企业也逐步成为电子商务的积极实践者。

(二)大型外贸企业纷纷大力发展电子商务

在03年的前四个月,宝钢股份在继续完善“宝钢在线”的基础上,分别针对订货用户和战略用户,加大了网上“大客户通道”和“协同商务”体系的建设力度,并加紧工程采购系统的上线工作。除此之外,03年同期宝钢国际公司开始整体规划电子商务各门户系统,下属各子公司也纷纷加大电子商务的实施力度。钢贸公司对网站进行了全面的升级改版,在现有的交易模式的基础上,拓宽期货贸易订货功能,拓宽信息资源渠道,丰富了用户服务手段。

这些大型的外贸企业纷纷加大电子商务的使用力度充分体现了电子商务给企业带来的优势和潜力。同时也证明了电子商务是外贸企业进行外贸活动的不可缺少的强有力武器。并且电子商务也成为了一种趋势。

(三)应用电子商务使外贸企业的利润大幅上升

电子商务在外贸企业的实施,给外贸企业带来了前所未有的低成本、高效率以及相当广泛的供需源和较高的利润。使外贸企业的销售额迅速上升。

由于电子商务的加入,03年前6个月据海关统计,我国外贸出口额达到1903亿美元,同比增长34%。同年,上海网上贸易交易额同比增长100%。03年春季广交会成交的44.2亿美元中,有13亿美元是通过电子商务取得的。各个主要大型外贸企业作为代表,运用电子商务也同样取得了很高的销售额。

仅03年前四月份,宝钢股份公司电子网上交易额就比去年同期增长了一亿元,网上采购额也大幅增长。钢贸公司在03年前四个月,网上电子商务交易额超过1.5亿元,同比增长了九倍。实业公司网上电子商务交易额也大幅上扬。截至03年5月,网上废次材交易金额突破2.4亿元,同比上升一倍多。

电子商务使我国外贸企业的对外贸易额大幅增长,且增长势头强劲。体现出良好的前景和应用势态。

(四)中小型外贸企业加入电子商务

商务部曾在03年指出:大力发展电子商务,发展跨国网上洽谈和国际贸易,在短期内赢取订单。且逐步完善电子商务的基础设施建设,使更多的外贸企业加入电子商务,尤其是中小型外贸企业。同时也提出了相应的有效政策以鼓励我国中小型外贸企业使用电子商务扩大对外贸易。

(五)政策法规的逐渐健全

我国已颁布了《关于维护互联网安全的决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电信条例》、《互联网信息服务管理办法》等政策法规,初步确立了符合国际惯例的法律框架。这些重要的基础性建设都为我国国际电子商务的进一步发展创造了良好的环境。当然,这种环境还只是一个基础,还必须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和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不断建设和完善我们的环境,不断促进我国电子商务的发展。

二、电子商务给我国外贸企业带来的机遇与挑战

(一)电子商务给外贸企业带来的机遇

1、电子商务能提高商务活动的效率

电子商务使以销定产更为简便易行,企业通过电脑网络展示自己产品的质量、性能、价格、售前售后服务及付款条件等,客户各取所需,发出订单,企业生产部门根据电脑网络传递的订购信息及时安排或调整生产规模和品种,从而实现小批量、多品种、零库存、即时制造和交货的理想模式,适应现代社会消费潮流。电子商务的实施不但可以大大提高交易速度,加快订单处理和货款结算支付,而且可以减少人为的疏忽,一些计算机程序基本能发现业务人员输入的错误信息而提出警告或自动予以纠正,避免可能发生的损失和浪费。这对严格要求单证一致的信用证结算贸易业务显得尤为重要。

2、电子商务能提高工作质量,扩大市场

电子商务增加了客户和供货方的联系。无论双方是否跨地区、跨国界,空间的障碍已经消失,电子商务系统网络站点使得客户和供货方均能了解对方的最新数据,而且电子数据交换(EDI)更加强了企业间的合作。电子商务可以提供每年365天、每天24小时的服务,使企业能更及时、准确、充分地掌握市场需求信息,按时、按质提供客户所需要

2 的商品或服务从而加强市场竞争地位。同时电子商务可以提供交互式的销售渠道,使商家能及时得到市场反馈,改进本身的工作。

3、电子商务可降低成本,有利于提高企业利润

降低交易成本,节省了潜在开支,如电子邮件节省了通信邮费,电子数据交换则大大节省了管理和人员环节的开销。此外,电子商务可以优化企业供应链。降低供应成本。传统商务活动是由多个中间环节组成的供应链完成的,这些中间环节必然要耗费大量的物质资源,而电子商务可以缩短供应链的长度,减少中间环节与周转时间,节省物质资源的损耗。以商业企业为例,优化企业供应链,实行直销,可以减少库存和营业面积,降低周转与管理成本。据统计,在传统商务模式下,商品从订货到售出过程中的物流费用约占企业成本的18%-20%,国外企业利用电子商务优化供应链后,目标为将该费用比例降低到10%-12%。由此可知,电子商务的应用在降低成本的同时给企业带来丰厚的利润。

4、电子商务可加强外贸企业品牌意识

当前外贸企业进行对外贸易活动若要成功,首先要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和优质的服务。从而就要打造自身的品牌。随着电子商务的发展和普及,外贸企业的业务范围更加广泛,面对的机遇也很多,因此通过电子商务这个平台可以有效高速的提升自身的品牌。

5、电子商务的发展给中小型企业带来机遇

电子商务的发展和推广,部分地解决或降低了跨国公司在信息通讯交流、人员流动等方面的时间和费用,使得中国的中小企业有可能进行跨国经贸活动,即以这种全新的平台取代传统的交易平台,以实现减少流通环节,降低成本,从而达到增加利润这个大目标。这些都给希望进行对外贸易的中国中小型外贸企业带来了进一步发展的机遇。

(二)电子商务给我国外贸企业带来的挑战

在信息技术和电子商务显现出巨大生命力的同时,我们还应注意到外贸企业需要面对的挑战有很多,主要有:

1、电子商务环境下,外贸企业需要大力发展硬件建设

互联网设施的大发展,要求外贸企业在计算机和其他终端电子设备的配备和更新有一定的规模。计算机网络设施需要进一步完善,带宽与速度需要显著提高。这样才能满足外贸企业对外贸易活动中所需要的高质量、高效率、高容量的要求。就目前的硬件水平而言,我国外贸企业从事电子商务在硬件上仍要面对挑战。

2、外贸企业需要将自身E化升级

企业E化有待进一步提高。随着信息化建设的深入。对从事外贸的企业,到2006年70%以上企业应力争有能力运用电子商务的手段进行国际贸易活动。这样就需要外贸企业加速自身的E化升级,用电子商务手段管理和运营企业。这同样对大部分外贸企业是一个挑战。

3、发展电子商务,物流仍是瓶颈

现代物流作为一种先进的组织方式和管理技术,被广泛认为是企业在降低物资消耗,提高劳动生产率以外的重要利润源泉。而电子商务物流是融物流理论、电子商务理论和现代管理方法为一体的物流系统。它与传统物流相比,具有信息化、自动化、网络化、智能化、柔性化和互动化等特点。但是我国目前的电子商务物流形势严峻,发展基础尚不 3 完善且物流业相对落后;再加上相关企业对电子物流的重视程度不够,且管理和技术水平不高,又欠缺物流专业人员.我国外贸企业物流系统与发达国家相比,其社会化、规模化和信息化程度都不高,从而造成了生产成本和运输成本的上升,严重影响了工作效率,制约了我国外贸企业的外贸活动。外贸企业应该重视并加强物流基础设施的规划和建设,采用信息网络等技术手段,加快科技创新和标准化建设,为物流系统创造信息平台使其能提高工作效率并降低成本.外贸企业只有正确对待这个现实问题,在将来才能生存和发展。

4、电子政务的落实挑战相关外贸企业的电子商务活动

电子政务与政府信息化有重大进展。政府网上办公将进一步普及,电子政务与政府信息化有重大进展,政府信息资源进一步共享,为广大企业、人民群众提供信息服务,政府机关内部、政府部门之间、政府与企业和民众之间的信息沟通主要利用网络进行。大宗的政府采购项目的招标、签订合同和贸易活动将通过电子商务进行。因此对于与国外政府之间进行贸易活动的外贸企业来说,了解和掌握电子政务同样具有挑战性。

5、健全和完善法律法规

电子商务的立法是推动电子商务发展的前提和条件.电子商务的立法问题已经得到了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过去的法规和政策在全球化的网络环境中已经不适应.况且电子商务涉及的法律问题很多,且都有待解决. 我国应调整或修改传统的商法,同时由于电子商务是全球性的商务活动而不仅仅是某个国家的国内业务,因此不仅要考虑国内环境还要考虑到国际环境,使国内立法与国际立法相一致.外贸企业也应积极参加相关法律的立法和调整.又由于外贸企业是经常从事全球性的外贸活动,所以外贸企业不但要关注本国的相关法律,还要关注一些国际组织机构,如WTO(世界贸易组织)、ICC(国际商会)、UN(联合国)、EU(欧盟)、APEC(亚太经合组织)等发布的关于电子商务的有关建议和报告.因为它们的指令和建议可能成为各成员国的相关法令和规则.因此是否能建立一个良好的法律环境是我国外贸企业进行电子商务的前提和保障,是其健康发展的关键.

6、电子商务人才素质对外贸企业仍是挑战

中国外贸企业应用电子商务的另一主要瓶颈是各类相关人才极其缺乏。电子商务的中心环节是需要既掌握信息技术又掌握商务规则的人来从事商务活动。开展电子商务知识培训和电子商务岗位技能培训,提高商务人员电子商务业务素质和网络技能是保证外贸企业电子商务迅速发展的重要途径。Internet和电子商务在我国近几年得到了迅猛的发展,许多企业缺乏足够的技术人才来处理电子商务中遇到的各种问题。开展全球性的电子商务要求24小时连续工作,需要有一大批专业技术人员对其进行管理。外贸企业开展电子商务业务的成功与否,人才是一个关键的因素,外贸企业要想在电子商务的大潮中获得收益,就必须培养一大批相关人才。

三、机遇与挑战并存的情况下外贸企业应如何进行电子商务活动

(一)构建电子商务环境、重构管理机制

外贸企业电子商务建设和功能的充分实现离不开企业内部的信息化建设。目前中国外贸企业普遍存在的信息化基础

4 落后与网络和电子商务技术的现代化形成了巨大反差,已经不适应甚至阻碍了中国企业电子商务的应用与发展。外贸企业是开展电子商务的主角,对于要参与和开展电子商务活动的企业来讲,必须具备开展电子商务的三个基本要素,即:(1)企业自身内部管理的现代化和计算机化,以及业务操作的电子化;(2)企业的计算机网络基础设施和开展电子商务所依赖的连接网络;(3)企业要建立开展电子商务业务的应用系统。

(二)处理以下几个方面的关系

1、 国际经验与中国国情有效结合起来。在中国开展对外贸易电子商务学习和借鉴西方发达国家在这方面的模式、技术和经验是非常必要的,也是不可缺少的。但仅仅学习和借鉴是不够的,盲目照搬就更会走入歧途。

2、 在企业战略上要把市场运作与传统资源有效结合起来。中国目前的出口体制基本还是处于一种管制状态下,电子商务网站必须有效利用好传统体制资源,并且在市场运作上要不断创新。

3、 在网站建设上把商务与内容有效结合起来。国内对外贸易电子商务网站一定要在完善电子贸易功能的同时,下大力气推进网站信息内容建设,这样才能增强网站的吸引力,从而拓展商机。

4、 注意把技术与经营有效结合起来。电子商务企业不能忽略作为自己经营基础的技术研发与进步。真正成功的网站必须至少在初期把相当大的一部分资源向网络技术创新方面倾斜。

5、 注意把人才的使用与培养有效结合起来。互联网企业的竞争说到底就是人才的竞争。如

何有效地发现、使用和培养人才决定了企业现实和长远的竞争能力。关键是要根据企业发展的需要抓紧培养既懂外贸又了解网络的复合型人才。

(三) 企业再造与变革

一个外贸企业开展电子商务并建立其信息体系后,在企业经营的信息流程上较以前会有很大的改变,当前我国外贸企业在运用电子商务手段后,信息流程变化很明显,由原来的部门独立逐渐转变为跨越部门的整体的信息沟通系统。企业在这样的变化下就要逐步适应其变化的趋势,因此必须在建立相应的信息体系的基础上并以此为中心对企业的经营流程和组织结构重新规划,进行重新的整合和分工,完成企业再造,从而在成本、质量、服务、速度等重要经营指标上取得显著改善。

实现电子商务的传统外贸企业,其管理模式、运作机制,乃至业务流程都不能按传统方式进行,否则企业不但不能获得理想的效益,而且会引起各方面环节的不协调。目前,我国有些外贸企业虽然已经实施电子商务,但是只是表面上的硬件基础设施的完善,也就是说只是外表的电子商务。从其内部和本质上仍然保持着传统的经营管理模式。这样形式主义的电子商务只会影响其自身的效益,也给外贸活动带来了很大的负面影响。例如在业务单据流程上仍然运用传统的邮寄和笔头的纪录和部门间交流。甚至操作人员都不能掌握实施电子商务应具备的专业技术。外贸企业,尤其是传统的外贸企业要想实施电子商务,就要彻底的从本质上实施,不能只求表面,应从多方面进行变革。外贸企业从事电子商务必须变革。

互联网技术已成为世界上最流行、最可靠的电子商务媒介。外贸企业必须具备硬件条件基础上采用Intenet技术,充分利用网络空间信息资源共享的优势。无论是客户和市场之间的沟通方面,还是与供应市场、供应商、合作伙伴之间,都应采用最先进的技术。建立企业的Intenet和Extranet。在外贸商务运作过程中,企业各个环节、各个部门将结合成一个完整的整体。外贸企业应建立不同的电子管理系统,如:财务系统(如用友ERP等)、进销存系统、人力资源管理系统、客服系统等独立运行。电子商务使各个系统相互沟通成为整体和系统。这样的系统下,就要求外贸企业工作者必须具备相应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操作技术,并且从认识上要具备全局整体的经营和发展观,从人员和企业自身都需要顺从技术的变革而变革。

(四)结构改革,制度深化

外贸企业,为了适应电子商务和经济全球化,必须在经营环节进行结构调整。首先,由于电子商务的自身特性就是快捷方便,而且通常情况下一个专业的电子商务人才能通过电子手段解决业务流程中的绝大部分问题,比起以前传统贸易方式下的操作过程将大大节省了人力物力,也提高了工作效率,提高了客户满意度。这样就要求外贸企业在企业结构上要做出调整,要精简机构并做出人事调整,做到以最少的人力物力,达到最优的经营管理效果。从而节约运营成本,提高工作效率。这样才能顺应电子商务在企业中的特性。使电子商务带来的效果和优势达到顶峰。其次,由于电子商务要求外贸企业有全球性的发展观,且对相关的信息能最快最及时最全面的掌握,因此外贸企业应多渠道合并,全面掌握所需信息;还有做到内外部信息共享,使信息及时的传递给相关方,做到工作同步,沟通全面,提高效率。最后通过Internet在全球范围内优化供应商管理,适应客户个性化要求,并实现高效配送货物。在政策和体制上,一定要适应电子商务在外贸企业中发展的需要。

(五)企业文化的变革

电子商务的大力发展,对外贸企业来说,意味着自己的商务范围在短时间内迅速增大。这对企业决策层提出更高的要求,企业领导者不能只看到自己所在的地区,考虑自己所经营的企业;而是要求采用全球性的眼光和思维方式。因为外贸企业处于全球范围内。有人做过一个研究,说一个纯粹的步行者,他日常生活半径通常在3公里之内;一个骑自行车的人,生活半径在10-15公里;一个开车的人的生活半径在100公里,即可适应在一个城市居住,也会在另一个城市工作,在第三个城市度假。这样的三种人对人生的体会完全不同。

外贸企业也是如此,一个传统外贸企业把自己的商务半径放在世界某一个地区,所经营的货物品种也单一固定。而从事电子商务的外贸企业,应融入全球经济,用全球性的思维方式去思考,使自己的商务半径到达世界任何地方,货物种类满足一切要求。电子商务意味着24小时中的每一个小时。没有时空的距离,一切必须快速实现。

(六)国家政策以及法规的建立与健全

我国外贸企业的现状大势一片良好,但其中仍然存在一些政策体制的问题。我国外贸企业中有相当一部分是国有企业,还有一部分是中小型私有企业。对于国有企业来说,大部分情况下它们的市场较固定,国家统一安排供销,主动扶持。它们也就没有一种市场的压力,开放程度也不如其他类型企业。这样一来,电子商务在这些国有企业的应用作用显得微不足道,而且管理层也常常重视不够。因为它们不需要自己去寻找或争取业务源,国家把一切都安排好了。因此它们也不需要什么专业人才,这样使电子商务在这些企业的应用的前景变得更加暗淡。反而,那些中小型私有外贸企业虽然已经被放到市场中,开放性也很明显,但其电子商务的应用和发展仍然不容乐观。因为虽然它们需要自己寻找业务源,也具备相应的条件开展电子商务,但国家没有相应的政策和措施去扶持和鼓励它们进行电子商务,因此这些中小型企业电子商务的发展也十分令人担忧。总的来说,国家政策和法规必须在电子商务方面给予支持和规范。要积极鼓励中小型企业开展电子商务,技术支持国有外贸企业的电子商务,规范国有企业的电子商务行为。我国应对外贸企业做出相应的法律法规以规范外贸企业的电子商务行为,同时提出相应的政策以便外贸企业可以更有效、快捷地开展电子商务活动。还应将国有外贸企业完全的推到市场中去,强迫它们去改善自身经营和强化电子商务的建设,优胜劣汰。并且积极提出相关国际电子商务贸易的商务标准和技术标准。

五、总论

在电子商务应用空前繁荣的今天,外贸企业在机遇与挑战并存的环境下应该抓住机遇,迎接挑战。看清优势,弥补劣势。在构建并完善自身的电子商务网络基础设施建设的前提下,结合相关的政策和标准拟制电子商务实施方案及适用于自身的政策。运用各种现代化技术和快捷的电子商务手段使外贸业务通过电子商务变得更加快捷、高效、盈利和拓展。同时要把电子商务手段运用到各个业务流程,做到真正意义上的电子商务,并为我国外经贸活动做出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