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营经济发展历程

2022-07-10

第一篇:民营经济发展历程

中国社会经济发展历程

一、中国古代的经济政策

1.赋税制度

①内容

A、“相地而衰征”:春秋齐国管仲实行,根据土地多少和田质好坏征收赋税,实质是默认土地私有。

B、“初税亩”:春秋后期鲁国实行,用法律规定将公田交给耕者,按田亩收税,实质是默认土地私有。

C、编户齐民:两汉实行编户制度管理百姓,在编平民称为编户齐民,具有独立身份,向国家交纳赋税,服徭役、兵役,或交纳更赋代役。

D、租庸调制:隋唐实行。即向农民征收田租、人头税,并可纳绢(或布)代役。E、两税法:唐朝于780年实行,改变以人丁为主的收税标准,是我国赋税制度的一次重大变革。

F、募役法和方田均税法:北宋王安石实行变法,募役法实质是纳钱代役,方田均税法实质是按亩纳税。

G、一条鞭法:明后期实行,把田税、徭役和杂税合一,按田亩多少征收银两。反映了我国商品经济的发展。

H、地丁银:清朝雍正帝在康熙“滋生人丁,永不加赋”的基础上,实行摊丁入亩,征收统一的地丁银。废除了汉唐以来长期实行的人头税,表明封建国家对农民的人身控制松弛,反映商品经济的发展。

②特点

A、征税标准由以人丁为主逐渐向以田亩为主过渡,人头税比例越来越小。

B、由实物地租逐渐向货币地租发展。

C、征税时间由不定时逐渐发展为基本定时。

D、农民由必须服一定时间的徭役发展为可以纳银代役。

E、税种由繁多逐渐减少。

F、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对商品课以重税。

2.重农抑商政策

①表现

强调以农为本,商业为末;

抑制土地兼并,防止农民破产;

强调户口管理,限制人口流动;

对商人进行诸多方面的限制,课以重税。

②认识

重农抑商政策是由封建国家的经济基础——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所决定的。农业是最具决定性的生产部门,农业生产的状况直接关系到国家兴衰和人民生计。因此,以农立国必然成为历代统治者的治国纲领。

在封建社会前期,对新兴地主阶级政权的巩固起了促进作用,有利于社会的稳定和人民生活的安定,并促进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

在封建社会后期,在资本主义萌芽已经出现的情况下,该政策限制商业的发展,违背经济发展的规律,是经济落后于西方的重要原因。

二、中国经济重心的演变

1.中国古代经济重心的南移

①过程:

A、先秦到东汉:以黄河流域为主的北方农业区居全国经济中心地位。

B、魏晋南北朝时期:北方战乱,大批农民南迁,给南方带来大量劳动力和先进技术,江南的农业得到开发,南方经济开始赶上北方,为经济重心南移打下基础。

C、隋唐时期:江南土地资源得到进一步开发。安史之乱后,经济重心开始南移。

D、南宋时期:经济重心南移完成。“苏湖熟,天下足”的谚语的出现为标志,江浙地区长期成为全国的经济中心。

E、元明清时期:南方的经济重心地位得到巩固和发展。

②认识

经济重心的迁移与社会政治经济状况关系密切,经济重心南移的过程基本是在北方战乱、南方相对稳定时期。

人口的迁移是经济重心转移的重要因素。

经济重心与政治重心的转移有密切联系,但不完全同步。

2.近现代经济重心

①概况

鸦片战争以来,随着西方列强的入侵,洋务运动的开展,使东部沿海和南方地区的民族工业形成并发展,东部地区首先开始以工业为特征的近代化。

国民政府时期,中国的经济建设主要放在东部沿海地区。

新中国成立后,“一五”计划的建设重心置于东北地区,形成重工业基地。但全国经济中心仍在东部沿海。改革开放以后,东部地区经济迅速发展,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兴起,东西部差距扩大。目前正在实施西部大开发、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等战略,加快西部地区的发展,促进东部地区的崛起。

②认识

近代以来,东部沿海地区保持了我国经济重心地位。其原因有:

近代东部沿海地区开放较早,外商企业集中;

洋务运动和民族资本主义企业主要集中于东部沿海地区

人们思想观念较开放,文化先进,有利于经济发展

国家对东部地区投资较大,政策优惠

自然条件较好

三、中国近现代的工业化历程

1.中国近代的工业化

①近代前期

洋务运动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三阶段)

②近代后期

国民政府统治前期,民族工业发展较快。但相继受到日本侵华和美国资本的冲击,以及官僚资本的排挤,发展艰难。

③认识

中国早期工业化具有明显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特征

受到内部封建保守势力的抵制和外部资本主义列强的排挤,发展缓慢,经历曲折最初由洋务派领导,民族资产阶级始终未能掌握现代化的领导权

缺少必要的资本积累,技术、人才准备不足,主要动力来自于外部

发展畸形,产业结构不合理,在国民经济中所占比重小,重工业基础薄弱,地区分布

2.中国共产党对工业化的探索

1949年,中国共产党在七届二中全会上规定民主革命胜利后中国由农业国变为工业国的总任务。

①1949-1956年

A、工业化成就:

制定一五计划,优先发展重工业,重点置于东北地区,为社会主义工业化奠定初步基础。

B、经济体制:

内容:由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成分并存的新民主主义经济,向高度集中统一管理的计划经济体制转变。

原因:苏联的影响;重工业建设的需要。

影响:对恢复国民经济和社会主义工业化起过积极作用,但日益显露出严重的弊端。②1956-1966

A、工业化成就:工业产值大幅度增长,建成武汉、包头钢铁基地,实现石油自给,电力工业增长很快。

B、经济体制:

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进一步加强。

③1966-1978

受“文革”干扰,经济建设损失巨大,但仍有一定成绩。

④1978-1992

A、工业化成就:基本建设和技术改革取得重大发展,建成一批接近或者达到世界先进水平的工程项目。

B、经济体制

内容:从单一的公有制经济转变为以公有制经济为主体的多种所有制经济成分并存的经济,从计划经济转变为以计划经济为主,市场调节为辅的经济。

原因:正确总结经验教训,借鉴外国经验,决定实行经济体制改革,对外开放。作用:增强企业活力,解放生产力,工业成就显著。

⑤20世纪90年代以来

内容: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变。

原因:决定加快改革开放步伐,深化经济体制改革,把企业推向市场。

作用:进一步解放生产力,迈向21世纪。

四、中国近现代重要土地政策

1. 农民阶级:《天朝田亩制度》

①内容:废除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绝对平均分配土地和产品,建立“人间天国”。②评价:

A、革命性:突出反映农民阶级要求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的愿望,是几千年农民反封建斗争的思想结晶。

B、空想性(落后性):绝对平均无法实现;剥夺农民对剩余产品支配权,无法调动生产积极性;固定小农经济,排斥商品经济。

③未能实行的原因

A、没有安定环境(客观、直接)

B、空想性(主观、根本)

2. 民族资产阶级:民生主义

①内容:核定全国地价,现有地价归原主所有,革命后增涨的地价归国家所有,是资本主义的土地纲领。

②评价:

表达资产阶级在经济上的利益和要求,不是彻底的土地革命纲领。

3.中国共产党的土地政策

①民主革命时期

A、国共十年对峙时期:土地革命

目的:完成民主革命反封建的基本任务;调动农民支援革命战争和进行根据地建设的积极性。

核心措施:依靠贫雇农,联合中农,限制富农,保护中小工商业者,消灭地主阶级,变封建半封建的土地所有制为农民的土地所有制。

作用:巩固根据地,支援革命战争。

B、抗日战争时期:地主减租减息,农民交租交息

目的:巩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克服根据地困难。

核心措施:地主减租减息,农民交租交息。

作用:减轻封建剥削;改善农民生活;提高农民抗日和生产的积极性;有利于联合地主阶级一致抗日。

C、解放战争时期:土地改革

原因:抗战胜利后,农民迫切需要获得土地。

核心措施:没收地主土地,废除封建剥削的土地制度,实行耕者有其田的土地制度,按农村人口平均分配土地。

作用:激发农民革命和生产的积极性,成为解放战争胜利的可靠保证。

②建国后

A、1950-1952年:土地改革

原因:封建土地制度严重阻碍着生产力的发展。

核心措施: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

作用:巩固政权;解放生产力,为农业生产的发展和工业化开辟了道路。

B、1953-1856年:农业合作化

原因:小农经济难以满足国民经济发展的需要。

核心措施:把土地等主要生产资料由私有制转变为公有制,并实行集体经营。作用:进一步提高农村生产力;确立社会主义制度。

C、1958年:人民公社化运动

原因:一些领导人主观地认为农业合作化的规模越大,公有化程度越高,就越能促进生产发展。

核心措施:提高公有化程度和扩大规模。

作用:严重挫伤了生产者的积极性。

D、改革开放新时期: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原因:党中央正确总结了合作化和公社化的经验教训,作出了实行经济体制改革的决策。核心措施:坚持土地公有制的前提下,改变经营管理方式,实行分户经营、自负盈亏。作用:极大地调动农民积极性,推动农业生产发展,使农村改革向专业化、商品化、城市化发展。

世界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1.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主要时期及特征

①资本主义在欧洲的兴起(14-16世纪):资本主义萌芽出现并不断发展,处于分散的手工工场阶段(简单协作)。

②手工工场时期(16-18世纪):即集中的手工工场时期,是资本主义机器大生产过渡的准备时期。

③工业资本主义时期(19世纪70年代前):从英国开始的、以蒸气机的使用为标志的第一次工业革命推动资本主义进入机器大生产时期(蒸汽时代或自由竞争阶段)。

④垄断资本主义时期(19世纪末20世纪初):第二次工业革命把人类带入电气时代,垄断成为普遍的经济现象。私人垄断资本主义发展。

⑤动荡与调整时期(两次世界大战之间):20世纪30年代在大危机打击下加强对经济的干预和调整。

⑥当今世界和信息时代(二战后):二战后,资本主义经济在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推动下得到迅速发展。

I 二战后至20世纪50年代初,除美国外的几乎所有资本主义国家都致力于恢复经济的发展。

II 20世纪50-70年代初,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发展,联邦德国和日本速度最快。III 20世纪70-80年代,世界性经济危机和滞胀后,资本主义经济逐步恢复。IV 20世纪90年代以来,世界经济明显地呈现出全球化和区域集团化两种趋势。

2.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因素

①前提:社会稳定;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调整

②条件

科技:如三次科技革命。

市场:国内市场和国际市场。

资本:如资本的原始积累;普法战争赔款对德国经济的促进。

二、工业革命和科技革命

1.基本史实

①第一次工业革命(18世纪60年代至19世纪中期):由英国扩展至欧美各国。主要有棉纺织机器、蒸汽机和交通运输工具等重大发明。

②第二次工业革命(19世纪70年代开始):同时发生在几个资本主义国家,主要表现为电力的广泛应用 、内燃机和新交通工具的创制使用、电讯事业的发展和化学工业的建立。③第三次科技革命(20世纪40-50年代开始):表现为原子能技术、航天技术、电子计算机及人工合成材料、分子生物学和遗传工程等一系列高新技术的出现。

2.共同条件

①资产阶级统治的确立和稳固

②自然科学的突破性进展

③市场的扩大导致社会对技术革新的要求迫切

3.影响和后果

①极大地促进生产力的提高

②导致生产关系的巨变:如工厂制、垄断组织

③对工运和社会主义运动产生重要影响

④对亚非拉民族民主运动影响巨大

⑤促进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

三、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

1.含义

世界市场是指通过国际间的买卖而使各国国内市场得以联系起来的交换领域。世界市场的产生和形成过程,是资本主义生产力水平不断提高的过程,也是国际贸易从区域性贸易发展为世界性贸易的过程。

2.过程

①16-18世纪:开始形成时期。

14、15世纪新航路的开辟打破了世界各地之间相对隔绝的状态,为世界市场的形成创造重要条件。世界开始成为一个相互影响、相互联系的整体。海外殖民扩张从此开始,世界市场开始形成。

②19世纪至19世纪六七十年代:初步形成时期。

第一次工业革命大大推动了资本主义的发展,为了抢占更多的原料产地和销售市场,西方加紧殖民扩张,许多国家沦为其殖民地或半殖民地。1857年第一次世界性经济危机的发生,证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初步形成。

③19世纪70年代至20世纪初:最终形成时期。

19世纪70年代开始的第二次工业革命进一步推动了资本主义的发展,资本主义过渡到帝国主义阶段。主要帝国主义国家掀起瓜分世界的狂潮。20世纪初,世界被瓜分完毕,亚非拉绝大多数国家和地区在经济上成为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一部分,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最终形成。

3.主导世界市场的国家

①16-18世纪,随着新航路的开辟,西班牙、葡萄牙、荷兰、英国先后占据主导地位。②19世纪前期至19世纪六七十年代,英国成为“世界工厂”,占据主导地位。③两次世界大战之间,英美共同主导。

④二战后,美国取得世界经济霸主地位,主导世界市场。

⑤20世纪70年代后,美国霸主地位动摇,世界市场逐渐形成美、日、西欧三足鼎立的局面。

4.认识

①资本主义的发展是推动世界市场形成的根本动力。

②资本主义国家的殖民扩张是世界市场形成的主要途径。

③新的交通工具、通讯工具的发明与创制,是世界市场形成的重要条件。

④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促进了西方资本主义的发展。

⑤世界市场的形成把资本主义的生产方式扩展到世界各地,冲击瓦解着东方各国旧的经济结构,客观上促进东方各国近代化。同时也给东方各国带来了深重的灾难,造成了东方的长期贫穷和落后,使东方从属于西方。

第二篇:发展历程

1 中国农产品期货市场发展历程

中国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从制度上推动了中国期货市场的产生, 而中国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深入发展促进了中国期货市场的快速发展。农产品尤其是原料性大宗农产品, 由于其生产和现货市场特性,使得农产品期货在中国与在其他期货市场发育较成熟的国家一样, 成为最早产生的期货品种, 并且到目前为止, 农产品期货仍是中国期货市场上最重要的品种。中国农产品期货市场的发展历程大致可分为以下四个阶段: 1.1 初创阶段( 1990~1993 年) 1990 年中国郑州粮食批发市场成立以及1991年3月在该批发市场签订了第一份小麦远期交易合同等都在为中国农产品期货市场的发育奠定基础, 并在一定程度上显示了中国农产品期货市场发育的可能性; 1992 年下半年起适应期货市场发展要求的期货经纪公司开始成立; 1993 年4 月中国颁布了第一个有关期货市场方面的法规———《期货经纪公司登记管理暂行办法》。截止到1993 年底, 全国范围内建立的期货交易所达40 余家, 上市交易的农产品期货品种也不断增加, 在国家工商局登记的期货经纪公司达144 家[1]。总的来看, 这一阶段为中国农产品期货市场发展奠定基础的同时, 不断产生的各种问题使得中国农产品期货市场盲目发展的趋势明显。

1.2 清理整顿阶段(1994~1996年) 这段时间里, 中国农产品期货交易快速增长,1995 年中国期货市场总成交量达63612 万手, 总成交额达10 万亿元, 其中农产品期货成交额占到一半左右。但是, 由于中国农产品期货市场盲目发展和不规范而引发的一系列问题, 1993年11 月国务院发布了《关于坚决制止期货市场盲目发展的通知》, 并开始对期货市场进行清理整顿工作。即使这样, 由于在这段时间里农产品期货交易主要集中在一些小品种上, 尤其是绿豆、咖啡、红小豆等不具备较好的期货市场发育所需要的现货市场条件的品种交易活跃, 使得农产品期货交易中垄断和恶性炒作事件不断发生, 甚至威胁到中国期货市场的继续生存与发展[2]。

1.3 调整阶段(1997~2000年) 经过前一阶段的整顿, 中国农产品期货市场开始进入相对平稳的试点发展时期。1997 和1998 年政府加大了对期货市场的调整, 进一步压缩期货交易所、期货经纪公司以及期货交易品种;1999年6月国务院颁布了《期货交易管理暂行条例》, 并相继实施了与之相配套的一系列相关管理办法等, 从而加强了对期货市场的法制监管, 使之逐渐向规范化发展。经过这段时间的调整, 中国期货市场的法规体系和制度框架已基本构建, 从而使中国农产品期货市场的规范化程度有了较大提高。在整个调整时期, 中国期货市场交易量持续下降, 农产品期货交易也在不断萎缩, 2000 年中国期货市场成交额不到1995 年的1/ 5, 农产品期货仍占中国期货市场成交额的绝大多数, 尤其从2000 年起中国农产品期货交易已经开始趋于向原料性大宗农产品集中( 图1和表2)。

1.4 规范发展阶段( 2001年以来) 2001 年3 月,“十五”规划纲要首次提出“稳步发展期货市场”, 为中国期货市场多年的规范整顿划上了句号; 2002 年党的十六大报告中提出要正确处理“虚拟经济和实体经济的关系”, 不仅为期货市场进一步发展扫除了理论认识方面的障碍, 也预示着中国期货市场发展新阶段的到来。从2001 年开始,期货市场逐步趋于活跃, 出现恢复性增长, 并于2003 年超过之前的最高水平, 全年成交金额达到10.84 万亿元, 其中农产品期货占77.1%; 2004 年农产品期货成交额稍有下降, 但近几年一直稳步上升,尤其是期货市场发育或功能发挥所需具备的现货市场条件比较好的原料性大宗农产品期货的交易越来越活跃( 图1 和表3) 。2007 年3 月起, 国务院和证监会陆续颁布了有关期货交易、期货交易所以及期货公司等的相关条例和办法, 为中国期货市场的进一步稳健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宏观环境。

一、中国建立农产品期货市场的初衷——回避现货交易风险

农产品作为日常生活食品的来源和工业原料,其流通状况涉及到农民利益、国民生活和工业发展,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都无不重视农产品的流通环节。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逐步深入和商业经济的健康发展,农产品生产和流通实行了以市场调节为主,极大地促进了生产和流通。但同时也出现了农产品价格大起大落和农产品买难卖难的问题,使得农民和消费者的利益受损,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农业生产的正常发展。为了改变这种状况,不失时机地借鉴发达国家的经验,引入期货市场机制,通过期货市场特有的价格发现和回避风险功能,使农产品价格波动的风险转移,从而起到缓解农产品价格波动、稳定农产品生产和流通的作用。

一、农产品期货市场对农业发展的作用

首先,农产品期货交易市场成为农民种地卖粮的好指导。农产品的生产周期比较长,价格波动也非常剧烈,生产者承担着巨大的自然风险和市场风险。随着国家对农业生产的大力扶持和农业保险的逐步实施,对农民来说,他们面对的最大风险不再是自然风险,而是价格风险。

其次,成为企业改善经营和保值避险有效工具。对于很多现货企业来说, 期货市场的主要作用是套期保值。还有的现货企业,将期货市场作为调整经营策略和方向的指示器,在长期参与期货市场的过程中,摸索出了一套利用期货市场价格信息进行经营的有效策略。

同时,期货市场价格信息反映市场预期,可以为国家宏观调控提供科学的参考信号,增强宏观调控的预见性和针对性;并且期货市场价格信息传导效率高,对现货市场影响大,国家宏观调控信息通过期货价格信息传递,能够减少信息传导的时滞,提高政策实施的效率,增强调控效果。

中国从1988 年起开始研究期货市场。与美国等其它国家不同的是, 国外的期货市场是自然生成的, 是根据生产经营者的需要“自下而上”自发产生的, 中国的期货市场是由各级地方政府或政府主管部门“自上而下”自觉建立的。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过程中, 价格体制、外贸体制及对商品交易的管理体制都发生了很大变化。农产品价格剧烈波动, “三角债”、违约现象屡禁不止。期货市场可以有效回避或减少这些风险, 这成为中国当时建立农产品期货市场的重要原因。

1990 年6 月, 中国第一家以期货交易为目标的郑州粮食批发市场建立。1993 年5 月该市场正式推出了小麦、大豆、绿豆等5 个期货交易品种。上海粮油交易所于1993 年6 月开始小麦、大豆、菜籽油等农产品的期货交易。除此之外, 海南中商交易所推出了天然橡胶、原糖期货交易。苏州商品交易所、北京商品交易所、天津联合交易所、大连商品交易所等交易所也陆续推出了其它农产品品种的标准化合约。农产品期货交易的品种、数量在全国逐步扩大

3.1中国农产品期货市场的建立 3.1.1 中国农产品期货市场产生的背景

我国期货市场的产生起因于80年代的改革开放。经济转轨要求国家更多地依靠经济手段,依靠市场这只“无形的手”来调节经济。80年代的改革是沿着价格改革和企业改革这两条主线展开的。价格改革最早从农产品开始,随着农村家庭联产承包制在全国范围内的推广,农业生产得到很大发展。国家实心价格双轨制,除计划订购外,可以议价购销,市场调节范围不断扩大。随之,出现了农产品价格大起大落,农业生产大升大降,买卖问题此消彼长,政府用于农产品补贴的财政负担日益加重等一系列问题。这其中,现货价格失真并且市场本身缺乏保值机制,一旦价格波动,政府必须出面,甚至承担全部价格风险。能不能建立一种机制,既可以提供指导未来生产经营活动的价格信号,又可以防范价格变动造成的危险呢? 80年代后期,一批学者提出了建立农产品期货市场的设想。1988年初,国务院作出重要指示,决定研究期货交易。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国家体改委、商业部等部门开始组织力量进行期货市场研究,并成立了期货研究小组,系统地研究了国外期货市场的现状和历史,组织人员到国外期货市场进行考察研究,积累了大量有关期货市场的知识。

3.1.2 中国农产品期货市场的建立和发展

经过一段时间的理论准备后,我国的期货市场开始进入了具体运作阶段。1990年12月,中国郑州粮食批发市场经国务院批准,以现货交易为基础,引入期货交易机制,作为我国第一个商品期货市场正式开业。到1993年,由于人们认识上的偏差,尤其是部门和地方利益驱动,在缺乏统一管理的情况下,各地各部门纷纷创办各种各样的期货交易所。到1993年下半年,全国各类期货交易多达50余家,期货经纪机构近千家,中国期货市场建设一哄而起,盲目发展。期货市场一度陷入了一种无序状态,如交易所过多、分布不平衡、品种重复设置、设计不合理、地下非法交易泛滥、盲目开展境外交易、大户联手操作、欺诈投资者等,多次造成期货市场风险,直接影响其市场功能的发挥。

在经过了长达7年的清理整顿之后,期货业的规范程度大大提高了,期货业的规范形象已初步树立起来。无论内部条件,还是外部环境,我国期货市场都已经具备了发展期货投资基金的基本条件。

①清理整顿任务基本完成,期市规范程度大大提高。从期货市场自身条件来看,经过清理整顿,期市规范化程度显著提高,这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一是有了一套比较系统的法规体系。国务院颁布的《期货交易管理暂行条例》及证监会出台的四个管理办法已正式施行,为期货市场的长期规范发展提供了法制保障。二是监管体系和市场结构逐步完整。我国期货市场的监管体制发生重大改变,初步建立了中国证监会垂直管理体系,监管思路符合市场规律,监管能力显著提高。期货交易所从14家撤并到3家,经纪公司从原来的300家压缩到170余家,期货经纪公司充实了资本金,管理人员和业务人员经培训和考核获得了从业资格,交易所和期货经纪公司的抗风险能力显著增强,规范运作的自觉性显著提高。三是经过几次升级和改造,期货市场的交易和信息系统更加成熟,其容量、速度、安全等主要指标都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四是投资者操作R趋理性。经过十年磨练,投资者对期货市场的功能特征、运行规律有了更深刻的认识,操作手段日趋成熟和理性,法制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明显增强。总之,经过几年实践,期货市场己建成一套严密的交易、结算与风险控制制度,特别是经过一系列风险事件的洗礼,期货市场风险监控技术与能力得到大幅提高,目前己能有效遏制期货市场较大风险事件的发生。现有的市场基础和条件,非常有利于推出期货投资基金。

②实践造就了一批专业的期货管理与投资者队伍。目前,我国专业期货经纪公司有170余家,期货经纪公司的最低注册资金由原来的一千万元提高到三千万元,大大增强了经济实力,一些大型期货经纪公司脱颖而出。另一方面,期货经纪公司不得从事自营业务的规定,使经纪公司的风险大大降低,自有资金显得比较充足,这就为发起成立期货投资基金创造了条件。同时,期货经纪公司不从事自营业务,也可以避免关联交易的发生,打消投资者的顾虑,这从制度上保障了期货投资基金的公正性。此外,通过培训和长期实践,期货市场从业人员的素质得到提高,造就了一支既懂期货理论又有实践经验的期货管理人员、经纪人与投资者队伍,为期货投资基金的试点成功奠定了人才基础。

③期货市场达到一定的规模。在经过长期的低迷之后,目前我国期货市场恢复性增长势头良好。2003年中国期货市场在国内外大环境趋好的背景下,大连、上海和郑州国内三大期货市场全面活跃,交易规模已创历史最好水平。据统计,2003年,全年交易额累计达10.84万亿元,一举刷新了1995年创下的10.12万亿元的历史新纪录。这说明,我国期货市场经过几年规范整顿,正逐渐迎来新一轮发展空间,已经进入规范发展新阶段。权威部门预测,我国期货市场未来发展的环境继续看好,理由如下:第一,中国经济已经进入新一轮经济增长周期,较快的经济增长速度,带来了市场供求关系的变化,进而引起包括生产资料、农产品等一系列商品价格的剧烈波动,增加了生产、经营者利用期货市场套期保值、回避价格风险的需求;第二,中国经济增长的增量,成为国际市场供求变化的主要变数,在铜、铝、大豆等主要期货品种上,中国期货价格对国际期货市场价格的影响不断增大,中国期货市场的国际地位不断提高;第三,党的十六大三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决定》中明确指出“稳步发展期货市场”,确定了期货市场的重要地位,为期货市场的发展指明了方向。因此,有理由相信,我国期货市场容量将继续扩大,交易规模将更加扩大。

2000年底,期货业协会成立,我国期货市场三级监管体系初步形成。我国农产品期货的几个品种中,大豆、小麦与国际市场联系紧密,大豆、小麦期货为引导农业生产结构调整,服务粮改,衔接粮食生产、主销区的购销关系,发挥了积极的作用;而且大豆、小麦期货在价格预期指导和为粮食生产、经营、加工企业提供转移风险的手段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效果,显现出了期货市场的经济功能。

第三篇:班级发展历程

11会计学1班班级发展历程

一、概述

在高校中,班级作为大学里学生组织的基本单元,是大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主要组织平台,良好的班级建设对每个学生的全面健康发展和对完成学校教育教学的各项任务具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着眼于2012-2013学年度,11会计学1班的班级发展历程,紧跟时代发展步伐,积极响应学校各级领导在学风班风建设目标和建立创新型班级管理模式,改正班内班风学风懒散局面,发挥班委的领导和带头作用,务求深入贯彻和落实学院领导及班主任对本班的学习和发展的构想和建议以及相关指导措施。团结班级体,为构建健康和谐的学习氛围,时刻鞭策自身,不忘领导和老师对本班各方面建设发展、改进和完善的殷切期望。

在党的十八大三中全会上,总书记在,《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的报告中提出:“坚定信心、凝聚共识,统筹谋划,协同推进””更加注重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本班在发展中深入研究如何建设积极和谐班级体,积极响应党中央的号召,加快推进班级内部团结发展步伐,务求以健康、公平民主、相互学习、相互包容的思想去感染和带动班集体,以期建成一个积极向上,催人奋进,团结互助的班风班貌。

二、团日活动的开展

11会计学1班在通过各类异彩纷呈的活动提升班级内部的和谐程度之余,积极响应党中央和学校团委的号召,大二学年的团日活动“青春魅力无限,共谱莞工新篇”主题团日活动,在团支书的带领下如火如荼地开展。以团支书和副团支书为代表组织策划以及各班委的协助下,活动的前期策划以及活动的准备工作有条不紊,班委们积极预测活动中会出现的突发情况并制定了一系列紧急补救措施,在大家的万全准备之下,活动获得了同学们的连声喝彩,与邀请的嘉宾一道,活动气氛热烈,收获了同学们的连声应和,这也正是班委们连日筹划和部署的动力和支持。

通过2次团日活动和6次子活动的开展,充分发挥了全班同学的才情和通力合作的信心。在大家的理解和支持之下,团日活动展示完满成功,荣获工商管理学院团日活动展示杰出奖。经过大家的辛勤耕耘,精心浇灌,团日活动圆满收官,为大学期间最后两次团日活动画上了完满的句号。团日活动的开展,让我们共睹了11会计学1班班集体的团结一致,紧密配合的处事作风,同时也体会到学校的良苦用心,共同接受学校的任务和考验,以不错的成绩既展现了本班风采,同时也为本班班风班貌改善起到不可或缺的作用。

三、先进班集体评比

为了更加深入的了解11会计1班的整体学习情况,全面整合和分析大二期间11会计1班在学习方面的各种现状及潜存的问题,以班长为发起人,积极参加学校先进班集体的评比活动。在评比的过程中,看到各个班级多姿多彩的呈现形式以及各班班风学风各类指标的展示与说明,笔者与本班团支书一道,专注于对各班学风班风各项具体指标进行对比,综合前期评比材料的准备与汇总,更加深入且清晰地了解班级现存的问题。有赖于院领导的包容以及亲自指导,使得笔者以及11会计1班意识到自身以及整个班级的在学习和班貌上存在的不足,领导为了对本班兹以鼓励,特颁发工商管理学院先进班集体奖项,这让本班看到了领导的关心以及对本班的殷切期望,为班委们建设班级班风学风积蓄了无限动力。

四、班级活动的组织策划

班级活动是班集体建设的重要支柱,在班级活动中可以形成班集体的骨干核心,培养健康的班集体舆论,还可以形成学生之间良好的人际关系,营造和谐健康的班级氛围。

在大二学习期间,班委们多次组织开会研究,以期运用轻松愉快的班级活动,改善紧张、松散的班级氛围,为改进班内学风班风出谋划策,班委们交换对如何把11会计学1班建设成为一个积极向上,团结和谐的班集体的意见。为了尽快凝聚班集体,建成团结互助,和谐一致的班内基本氛围,班委们根据班内同学对于各项课内及课外活动的受欢迎程度,分工协调,紧密沟通,密切配合,多次提议组织各类球类运动和各种形式的课外活动。在文体委员和组织委员的带领下,组织野炊,收到班上90%以上同学的积极响应,场内气氛融洽,同学们互帮互助,青春洋溢,使得班委们对于推进班风班貌的整改任务倍感希望!同时还曾组织与工科院系进行联谊,经过两班班委的通力合作,联谊活动顺利异常,场上气氛热烈,激起本班同学一阵又一阵欢声笑语,这为本班班委提供了工科班集体的班容班貌杰出例子,为班委们对于建成一个团结和谐的班集体提供了许多可行性学习蓝本。女生节时,班内男生悄悄摸黑去校外购买美味早餐献给班内女生,为了体现班内的人文关怀,创历史之先例,班委们决定本年度男生女生享有同等福利,全班沉浸在早餐的美味以及节日的快乐之中。一次次活动不断在笔者脑海里浮现,每每忆起都倍觉感动,在班委们润物细无声般的合作和付出中,收获了11会计学1班的一片片难忘的欢声笑语。

五、网上互动平台的建立

大二班委团成立之初,为了帮助班委了解班上成员的想法,特开通了邮箱、博客以及班级公共信箱,其目的在于更好的推动班务的开展,以及提供更多让同学们表达各自想法的渠道,建成一个轻松、自在、民主公平的班级氛围。班委轮流管理班级博客,同学们可以以匿名的方式在博客上提出自己关注的问题并邀请其他同学在上面评论,旨在把博客打造成为11会计1班的班级论坛,抓住时下学生酷爱上网的特点,从网络方面着手,为班内成员提供一个自由言论的平台,同时也藉此机会,希望建成一个供11会计1班同学毕业以后信息互通,用于回忆珍藏的网络平台。这是策划建成多方面多样式公众平台的初衷,但是由于在后期推行中,对于班级平台的推广号召力度以及笔者的个人标杆作用及领导魅力不足,平台的运用效率较低,这一旨在提供自由言论平台的措施收效甚微。

六、日常班务民主评议

为了体现公平民主的带班理念,在学校下发的各项决议中,充分体现公平民主精神,突出班内成员的主人翁意识。班内大小决议,若条件允许均在班上半数以上同学表决通过后方才决定实施。其目的在于提高班内各成员对于班务以及学校通知的了解,务求让同学们清楚每次班级活动组织的原因,意义和要求,促进各项活动的实施,同时推动班内成员对于“班级是一个整体,班内各成员都可以在这个整体中诉说自己看法”的理解和认识。促进班内团结发展步伐的推进,减少了各项班务开展的反对声音,推动班委各项工作在一片认同声中顺利完成。

七、学风建设试点工作开展

(一)班级学风概述

本年度另一重要活动必是学风建设试点工作的开展。究其根本而言,学风建设试点工作任务的下达,也说明11会计学1班在学习和生活中与同级另外11个班相比,从各项数据中以及老师日常上课中反馈的结果中所暴露出来的许多让人不甚满意的地方:如挂科率高,学习习惯存在问题,学习态度不端正,整体学习氛围懒散。

在学风试点工作的前期协商中,大部分同学对于学校这个决定表示尊重和理解,并愿意配合学院领导、班主任以及班委们开展相关工作。从这一活动的本质而言,对于改善班内长期存在的学习上的普遍性问题,如懒散、得过且过、班级整体对于学习的追求和热情不高,以及上课气氛低沉、上课效率与另外3个会计专业的班级对比犹显低下等问题有极大的外部促进作用。把握上级对于本班学风发展任务的目标,针对本班学风情况积极推进学风试点工作的开展,将有利于促进本班班容班貌的改善与发展建成团结互助,积极向上的班集体形象。

为了推进学风试点班级工作的深入开展和实施,把学风试点工作逐步提升到实践与理论相结合的战略发展新高度,在结合本班实际发展现状,根据各项具体可量化的指标探寻本班存在的显性和隐性问题,与班主任蔡传里老师进行深入的分析和讨论,以辩证的观点,试图找寻解决本班学风存在的问题。

(二)班级学风重点整治问题

根据各方证据搜集,本班学风建设重点整治问题有三:

一、学生对于学习的重视程度不足,认为学校学习到的理论和实践知识不能很好地与社会实践以及未来就业向契合,认为高校学习只为了考试及格,获取本科毕业文凭。这一错误性认识,使得学生轻忽对专业理论的学习与专业理论的创新、激发专业理论与自主学习理念相结合的学习能力的培养。经调查显示,专业理论的学习能力以及对于自身学习专业的负责程度,成为了日前企业最看重的能力之一,以学生的学习力来评判一个求职者对于新环境的适应能力,对于企业业务的学习速度与掌握程度,以及一个人的可塑性和潜力的主要评判标准之一。学生对于高校理论的不重视,将直接影响自身学习能力的锻炼不足,忽视理论学习对指导实践的重要性,学习力低下,也将成为日后就业和职位晋升的软肋。

二、学生的学习习惯存在问题。高新技术的产生于发展便利了人的生活与学习,同时也为人与人之间的交流构筑了一堵“高墙”,人与人之间缺乏面对面交流的机会,更枉论人与学习之间的“深度交流”。大学生课堂看到的除了书,出现频率最高的物品就是手机,手机软件开发的多样性,智能化等特征,使得大学生对于手机的依赖程度不断加深,上课玩手机现象随处可见,有的学生甚至不带课本上课,只带一个手机,一节课只低着头,对着手机屏幕。手机市场的发展以及在大学的普及度,暗示着学生的听课习惯在进入大学之后不断发生改变,对老师的尊重程度不断降低,师生互动减少,学生听课效率低下,老师的讲课热情消退。同时,逃课率虽处于一个较低水平,但是跟其他班级相比,逃课人数仍然位居前列,迟到现象也偶有出现。

三、从学生的价值观念看,学生对于学习的认识不清晰,目标制定能力重要程度意识不足,或者所制定的目标缺乏可行性,缺乏对自身职业生涯规划的意识等。这一系列折射在学习上就是学习缺乏持之以恒的动力,加之部分学科的学习考试在于对理论知识的背诵记忆,在应试教育下,缺少对于知识的理解、延伸和创造能力的开拓,学生学习自主性较低,过分迎合考试范围,对于知识的学习以及二次运用率和运用能力低,学术氛围不够浓厚,这都是致使本班学生学习僵硬、缺乏灵活运用能力的原因。

从本班当期数据上看,第一学年班级总绩点排名专业倒数第一,大二第一学期总绩点倒数第二,大学英语四级通过率略低于会计2班,挂科率在会计专业5个班中也比较高。从这些指标中,可以发现班内学生的学习效率整体偏低。从班内成绩排名来看,两级分化比较严重,处于学习成绩下游的同学同事也是挂科的“重灾区”,从整体而言,学风问题严峻,学风建设试点志在必行。

针对本班大二学年出现的学习学风上的问题,要从根本上改变学生对待学习的价值取向以及学习态度,是一个战略性发展并需要老师和学生长期奋斗的过程。运用“学习型组织”的理念,构建一个充满活力,拥有有机合作机制,具备持续学习和终身学习能力的学习共同体。“学习型班级”旨在构造一个具有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氛围,互动合作,支持双赢的学习文化,使学生寻找到最佳的学习状态,获得持续创新的能力,培养良好的学习的心理机制和心理品质,树立积极健康,适应现今社会高速发展要求的心智模式,从而促进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满足学生成长和发展需要。

学风建设试点工作是本班班级建设工作以及大二班级发展历程中一个十分重要的工作,对于改进班级内部团结问题,改善大二学年班级学风弊病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重点推进学风建设试点工作是重建班级班风学风和班貌的一个有利时机。

经过学校以及院领导的鼓励、支持和指导教育,考虑到学风建设是一个长期性、根本性的核心工作,本班采取以点带面,由表及里逐步升入的战略部署计划。从改变学生的学习习惯入手,逐步改变学生的学习的态度以及对于学习的价值性认识。引导学生向“有目标,有计划,有价值,有坚持”的“四有”精神迈进。

(三)学风建设试点措施

以下为本班在大二下学期学风建设试点相关措施: A根据学生现阶段毕业规划,设立“考研小组”“考公务员小组”“就业小组”三个专项小组,举办交流会,通过老师牵线搭桥,联系并邀请有类似成功经验的师兄师姐或者是老师参加交流会,为学生的毕业规划提供具体可行的方法,以便学生对于现行计划更进一步的部署,考察措施的可行性,推动目标的实现。

B班委集体行动,每节课对坐在自己附近的同学的学习纪律进行监督,严重的即时提醒,每周固定时间公示,并把相关情况记入学期学生情况量化考核表。

C建立一帮一小组,被帮同学提前总结自己考试失意的原因及改善的方法,帮助人的同学针对他的总结进行分析并制定适合他们提高学习成绩,改善学习方法的具体措施

以一帮一小组为轴心,把其余同学分入各小组,小组内部相互学习交流,各小组选出组长,组长对组员每学期的学习任务进行了解并记录上报班委,班委定期汇总情况

D宿舍长课下要提醒同宿舍同学按时上课,课下多鼓励同宿舍同学讨论关于学习上的问题,分享在学习上的发现和有趣的故事,在潜移默化中提升宿舍整体学习氛围。

由班委统一购买计划本分派到各个同学手里,每个同学要记下自己每天的学习任务或更详细的学习的时间表,时间表的具体制定依据个人学习方法和学习习惯,计划本的详略暂时不作具体要求。通过对学生学习习惯的规范,为学生归纳总结日常时间运用效率有根据可循,改良学习方法和学习习惯,以学习目标为指引,对学生学习起到一定鞭策作用。

班委每3人一组,每组班委对口私下比较相熟的宿舍,每周定期询问各宿舍学习或考试备考情况,对于处于瓶颈的同学要勇于并善于提出走出瓶颈的好方法,对于处消极态度的同学要谆谆善诱,耐心教化。

E制定班规并处相应的奖励或惩罚措施,制定学期学生情况量化考核表、每节课课上纪律记录表。班不能一日无规则可循,规范化的管理,是最快速最直接约束包括班委在内所有班级成员的无形的准绳,注意制定可行性强,有一定人文色彩的班规,是推动班内同学进步和发展,推动班级整体班风学风的建立的良方。班规的制定是促使班级和全体学生共同发展的制度保障,制定班级管理规定,就是要使学生明确自己在班级管理中的地位和作用,权利和义务以及实现个人发展目标和班级发展目标应遵循的方法。

11会计学1班班规如下:

一、上课不能吃东西,玩手机,大声说话聊天,不能看与该课无关的书籍,睡觉

二、不能迟到早退

三、同学间要相互关心团结一致,积极配合班委工作

四、体育课穿着要规范

五、开班会时只能坐前排,坐后排的同学到时随机补上前排座位

六、课前不能占过多座位

七、上课时要积极回应老师问题,尽量提前五分钟到达课室

八、同学间作业出现抄袭情况,发现者重做该次作业

九、上课时要保持良好的精神风貌,做好课前预习课后复习

十、班委如遇紧急情况可群发信息,一般情况等课下再群发信息

十一、不得利用班级事务便利谋求私利,假公济私,贪污腐化

十二、不搞封闭小团体,同学要真诚相待,课下积极沟通与交流

十三、做人做事要坦诚,公正,客观

十四、如对班级各项规定不服,或者对于班委实现班务不服,可以通过班级邮箱、博客以及私下联系相关班委,表达意见和不满。

(四)班级成绩总结

从大二总体成绩以及上课的规范程度而言,试点效果仍是稍有起色,但从学校全局而言,11会计1班学风试点建设效果是不显著的。这主要归咎于以笔者为代表的领导能力以及各班委的协调和对于各项措施的反馈跟踪能力的不足。造成试点工作收效甚微,笔者在此对于辜负了领导的厚望以及辜负了班级成员的期望致以十二万分的歉意,并希望在失败的经验中找寻更多可行性措施以及探索更加能够激发学生热情的方向,实现民主自由与人文主义相结合的灵活性强、能够激发学生的创新性思维的方法。

六、学风建设试点工作功与过

有赖于院领导的支持与鼓励,学风建设试点工作的推进,为班委们对于班级学风治理构想提供了充分的想象和发挥的空间,班委们对于班级学习活动的策划产生了许多可能性想法,丰富了11会计学1班对于学风建设试点工作的内涵,极大地鼓舞班集体去设想促进自身以及有利于整体发展的想法和具体措施。同时,班委们积极鼓励班内成员出谋划策,让同学们开始重视和聚焦自身学习上存在的问题,团结应对班级总体遇到的挑战。时刻保持清晰和正确的认识是推动班集体以及自身发展的前提。

学风建设试点工作的开展,通过组织开展座谈会,邀请有成功考研、考公务员以及成功就业经验的同专业的师兄师姐参与到我们的座谈会中,与会中,同学们踊跃提问,会后,同学们对于毕业的方向有了许多更为细致,更加全面的认识,对于日后的毕业发展有了更加清晰的把握。有了中短期的发展目标,同学们学习的动力和劲头也更加强劲。学习的规划与发展更具方向性。

根据班主任老师贯彻的教育方针以及对于本班上课习惯的批评指导,我们深刻意识到手机对于学习上课的消极作用。根据相关措施,以比较强硬的作风,尽量减少学生上课玩手机、聊天、睡觉等不良习惯,减少对老师上课的干扰,提高老师上课的热情以及整体的上课效率。这一措施的施行,主要在于笔者对于严抓学习习惯上的一个大胆试验。由于作风过硬,也引起许多同学的不满,虽然总体玩手机、睡觉以及上课聊天现象被减到最少,与此同时,学生的不满也达到极点,加之大家对于匿名人士的猜测,引发一系列错误猜测之风盛行,衍生出一系列不良风气,这主要在于笔者对于情势的错误估计和大胆冒险作为,虽然在大二剩下的时间内改善了班级整体学习习惯,但都是暂时性的,表面性的,冒进的。这也让笔者深感内疚,对于这一错误做法的强制推行报以诚挚的道歉。 同时也让笔者意识到,光从表面对于班级学习习惯的整顿可行性较低。如要从根本上对学生学习态度进行整改,应该结合学生是否愿意接受此项措施,以及从学生反应程度以及与预期实行结果的偏差进行考虑。

学习“一帮一”小组对于提高班级整体尤其是成绩排名稍微落后的同学的成绩提供合适的学生“导师”对其进行学习指导,同时,也提供了一个让成绩暂时落后的学生去及时反省自身的学习态度、学习目标以及学习习惯是否相一致的机会。以“一帮一”小组为轴心带动全班同学加入到学习小组内,激发学生的创新性思维,各小组各自设计并建成多个具有各自特色的创新性小组,根据小组内部各成员的学习情况不同,与小组中成绩较好的核心人员进行交流互动,交换学习意见并讨论学习问题,逐渐在各小组内形成一到两个核心人物,在班内形成由各小组核心人物带动和辐射的学习型班级氛围,形成以更紧密、范围更广的,由成绩优秀且热心同学所带动的积极学习氛围。通过本措施的推动和执行,促进了各个层次,价值观不同的同学进行交流学习,在成绩优秀同学的带动下,成绩靠后的同学也越来越多地去图书馆与学习优秀的同学一起学习。根据大二学年综合绩点排名情况与大一学年综合绩点排名情况分析比较发现,部分小组内成绩靠后的同学的成绩有了很大幅度的提高。从另一面来看在经过一年的学习和半学期的学风建设试点整改之后,亦有不少同学的学习成绩仍然维持原状。这主要归咎于以笔者为代表的班委团对于部分小组学习情况的跟踪反馈工作做得不够严密到位,对于该项措施的重视程度不足的小组的号召和推广力度不足,这还是本人的领导、号召以及感染能力不足作为根本原因所导致的结果。

纵观大二学风建设试点推行时期,总体策划欠缺可行性,对于策划的推行以及号召实施力度不足,主要由于本人的标杆带头作用做得不好,由于作风过硬,部分措施引起学生的不满,反抗情绪加剧。以点带面,由表及里的部署方式,是一个不断深入解决班级学风问题的策略和大致方向。笔者忽视了方案的策划和执行能否深入解决学风上存在的问题,以及缺乏对于不可行方案的备选方案的准备,以至于方案主要停留在表层,而光是停留在表层亦衍生出许多新的问题。

加之,本班考风考纪出现问题,有一人次在期末考试作弊。诚信作为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是立身处事的准则,是衡量个人品行优劣的道德标准之一。作为一个会计班,从会计从业人员的职业操守考虑,诚实守信是会计从业人员的基本职业道德之一。班内成员出现考试作弊现象,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班级对于考风考纪的重视程度不够高,以笔者为代表的班委团,对于考风考纪的重要程度的落实和推广力度不足,致使学生对于考风考纪的重要性认识不够全面和深刻。

为了争取做一名优秀、诚实守信的会计从业人员,班级内部建设方向应当偏向于以“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高素质大学生作为我们奋斗的目标。对于作弊人员应进行批评教育,并引导以该成员为代表全体人员对考试作弊行为的严重性和影响的深度进行剖析,经过对班内成员的多次重复地引导,为建成一个文明诚信的班集体形象而努力奋斗。

在班级发展历程中,以班委为代表全体人员应该要树立“脚踏实地,真扎实干”的学习精神,加深学生对于学习重要性的认识,养成爱学习、会学习的良好学习习惯,在学习中遇到的问题要刻苦钻研并善于向成绩优秀的同学请教。对自身的学习情况要有一个大致的了解,并为考试尽最大努力做最充分的准备。树立诚实应考的学习观念,为日后成就一个文明守法,诚信爱岗的会计从业人员形象而不懈追求。

综合各科考试情况以及各证件考试情况,大二学年的绩点整体上升了0.7,德育分整体上升了0.8分。从各考证情况来看,计算机一级通过率100%,截至大二学年,大学英语四级通过率为89.3%,大学英语六级共有3人通过,通过率为20%。另一方面,各必修和选修课程的挂科人次较多,值得引起重视。

从大二整体成绩来看,大学英语四六级通过率偏低,挂科人次较多。透过现象看本质,学校取消了大学英语四级考试及格证书与毕业证书挂钩的相关政策,英语基础薄弱的同学对于大学英语四级的通过重视程度不高,部分同学对于通过与否保持着侥幸心理。大学作为一个综合性强,与社会联系极其紧密,并旨在为社会输送高素质人才的教育体,对于大学的学习,多学科交叉,要想提高自身的综合能力并实现学有所用,学有所成,自主学习观念的树立和坚持非常重要。

七、班级未来发展展望

针对班级整体发展,总结学风建设试点工作落实措施的失败教训,为了创设一个健康和谐、催人奋进的班集体想象,是一个长期性、战略性、多元部署的系统工程。着眼于11会计学1班的未来发展前景,促进班内各成员在大学阶段实现自身的价值,谋求一个更加灿烂的发展前景,需要对本班现状进行整改并以此为基点,构建一个优秀班集体形象。

建设一个健康积极向上的班集体关系到班内各成员在大学内的成长发展,是关乎成员未来的战略性发展环节。面对班级内部环境松散、整体学习热情下降、学习习惯长期积弊、班级整体学习情况形势严峻,需要在多方面对现阶段班级存在的问题进行集体整改,从班级内部氛围、整体学习态度、学习价值观以及学习习惯各方面全盘部署,逐个解决。

1、改善现有班级氛围,构建适宜班级整体发展的班级文化。班级文化是班级的灵魂。构筑团结互助,相互学习的良性竞争氛围,制定同学们一致认同并保证实施的班规制度,坚持以参与度高的有效的班级活动,带动班级内部成员的亲密感和归属感,运用良好的载体,创设让同学们心情舒畅,健康向上的温馨班级成长环境。坚持从文化层面,丰富班级环境内涵,坚持具有认知、规范、陶冶、凝聚以及协调等功能的班级发展环境。

2、倡导自主学习的价值观念,根据自己的学习基础和特点,确定自己的学习目标,制定学习计划,选择适合自身发展的学习内容、方式、场所以及所需的材料等。根据一定学习时期的学习结果反馈,适当调整自身的学习目标和学习习惯。引入自主学习的概念推广,深化学生对于自主学习的认识,与自身订立的学习目标向对应,吸收自主学习的价值观念,力求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不断调整自身发展步伐,推动自身各个阶段性目标的实现。

3、加强对优秀职业道德和个人品德的学习与发扬,重视班委的带头作用,在日常生活的细节中渗透德育的观点,在班级集会上弘扬中华民族优良传统,提高自身的思想道德素质从而促进科学文化素质的稳步提高。坚持以德服人,推进会计从业人员职业道德教育,恪守诚信品德,严抓班级考风考纪,逐渐形成感恩生活,并还美于生活的理念。推动班级内部整体的思想道德素养的提高。

4、班委在开展学生工作时,要时刻反省自身的行为是否是同学普遍接受和认同的,正确处理对于班级治理过程中的力度把握,不能过硬引起同学的抵触心理,破坏班委与同学间的和谐,统筹兼顾,注重个人作风对于班内风气的形成具有引导和推动作用。大学四年可以被生动概括为“身心过渡期”“能力锻炼期”“专业技能提升期”“社会实践期”。11会计学1班正处于大三上学期,是“能力锻炼期”和“专业技能提升期”的过渡时期,要做好模范带头作用,以身作则,注重对自身的各方面能力的培养以及对于专业技能的汲取,发挥个人感染力和感召力,发挥标杆作用,引导班级全体人员向注重专业技能的锻炼与培养过渡。提升班集体相互学习专业知识和技能的良性循环氛围。

5、对于大二学年比较好的学风建设试点相关措施,如建立学习小组“一帮一”,调整大二时期不合理的监督布局,提高对于学习小组的跟踪反馈能力,真抓实干,坚持在班级内部落实“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八字方针。以点带面,发挥成绩优秀同学的辐射效应,从部分到整体,全面带动起班级热爱学习,主动学习的优秀学风班貌。

八、个人总结

根据本班同学的毕业志向调查结果显示,90%以上的同学有毕业后就业倾向,这也暗示着11会计学1班将是大部分同学们最后一个班集体,由于本人能力不足,以至于在大学较为关键的一年中,班风学风建设成效不显著,未见班级内部氛围明显改善,这是本人个人在大学的一个遗憾,由于本人工作不到位,对于细节以及人际关系处理不成熟,从而引起的一系列“烂尾工程”,极大地加重了领导以及老师的负担,同时也使得外界对于11会计学1班的基本形象定格,对此本人感到非常抱歉和内疚。同时经过这一年的学习和磨练,在遇到许多困难面前也教会了本人:“不要害怕决策,以及人要有担当。”一年的学习时间,同时也为以本人为代表的班委团留下了许多宝贵的学习经验。

第四篇:欧盟发展历程

走过半个世纪的风雨历程,欧盟几经扩大,从当初的6个成员国发展到今天的25国,从单一经济一体化组织走向包括政治、外交、防务等多方面联合的国家联合体,成为当今世界维护和平、推动发展的一支不可忽视的力量。2004年10月29日,25国领导人在罗马召开的欧盟峰会上签署了《欧盟宪法条约》。这是欧盟向更深层一体化发展的里程碑。

欧盟风雨半世纪

欧盟全称欧洲联盟,它的诞生和发展是战后世界上具有深远影响的事件。1950年5月9日,法国外长舒曼建议同德国建立煤钢共同体。这一建议史称“舒曼计划”。1951年4月18日,法国、德国、意大利、荷兰、比利时、卢森堡6国在巴黎签署建立欧洲煤钢共同体条约,1952年7月25日条约生效。1957年3月25日,6国领导人又在罗马签署了建立欧洲经济共同体和欧洲原子能共同体两个条约,统称《罗马条约》,1958年1月1日条约生效。《罗马条约》被认为是欧洲一体化进程正式起步的象征。1965年4月8日,6国在布鲁塞尔签署条约,将上述3个共同体合而为一,统称欧洲共同体,该条约于1967年7月1日生效。1991年12月11日,在马斯特里赫特会议上,欧共体首脑们签署了欧洲联盟条约,确立了建立欧洲经济货币联盟和欧洲政治联盟的目标,1993年11月1日,条约生效,自此,欧共体发展成欧洲联盟。

在半个多世纪中,欧盟5次扩大,成员国从最初的6个,发展到今天的25个。最近一次扩大是2004年5月1日,塞浦路斯、匈牙利、捷克、爱莎尼亚、拉脱维亚、立陶宛、马尔他、波兰、斯洛伐克、斯洛文尼亚10国被接纳为成员国,这10国多属原苏联东欧势力范围,人们将这次扩充称为欧盟“东扩”。东扩后,欧盟开始与俄罗斯、白俄罗斯、乌克兰等独联体国家接壤。

欧盟,国际舞台上的重要力量

50多年来,欧盟的规模不断扩大,经济实力日益增强。目前,欧盟总面积400万平方公里,人口4.5亿多,国内生产总值占世界的30%以上,对外贸易额占世界总贸易额的20%。人均收入和对外投资均居世界前列。欧盟已成为世界上一体化程度最高、综合实力强大的经济体,其经济实力可与美国比肩。随着综合实力的不断增强,欧盟在国际事务中的自主意识越来越强,积极发表对国际重大问题的意见,日益发挥重要的作用,在世界上的影响和地位不断提升。

冷战结束后,世界政治格局发生巨大变化。欧盟主张世界格局多极化和国际关系民主化,奉行多边主义,主张加强联合国的作用,强调各国都应该尊重国际法,主张尊重世界多元文明,反对强权政治、单边主义、单极战略和一国的价值观主宰世界。在重大国际问题上,法、德等欧盟一些国家公开向美国说“不”。它们反对美国撇开联合国执意对伊拉克开战;反对美国对伊朗进行军事打击以及推翻伊朗现政权,主张通过外交途径和经济技术合作等手段和平解决伊朗核问题。对欧盟实力不断增强以及地位和角色的变化,美国极不情愿,非常担忧,但又无可奈何。欧盟一体化进程继续深化的势头不可逆转。布什再次当选美国总统后,第一次出访就屈尊飞往欧洲,企图同欧盟弥合分歧,修补裂痕。但布什的欧洲修好之行成果有限,双方在对待国际事务的理念和如何解决当前重大国际问题上的分歧依旧。欧盟联合自强,追求共同的外交与安全政策,在国际事务中发出强大声音,对抑制世界力量对比失衡,阻碍美国推行全球霸权,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欧盟已成为当今世界维护和平、推动发展的一支不可忽视的力量。

第五篇:申报发展历程

我国近代著名民营大报《申报》的发展历程

《申报》,上海的第二家中文商业报纸,创刊于1872年,由英商美查等四人集资创办,目的完全为盈利,因而十分重视办报质量。在外国人所办报刊中,申报为第一家一直由中国人主持笔政的。

初创时期特点:

重视新闻报道,重视猎奇性、趣味性强的社会新闻。在其他城市聘请特约记者,以报道当地新闻

注重新闻的真实性,派记者实地采访,不断拓宽新闻报道面,大量报道社会新闻。如报道杨乃武与葛华氏通奸一案,最早刊登旅行通信等。

为提高实效性,在国内报纸中最早使用电报传送新闻稿。如刊出第一条国内报纸的电报新闻,第一条国内新闻电讯,第一次用电报传递有关科举考试的消息,在国内报纸中最早发布号外。

为迎合中国读者,从办报人员到风格都尽量中国化。报纸版式采用中国传统书册式。

加强报纸言论工作,声称“利”与“义”不完全对立。重视发表副刊性文字也是其一大创举。

在发行、广告等报业经营业务上,《申报》也有不少成功的经验。采用廉价销售的营销策略,雇用报童在街头叫卖报纸,请人给各商号上门送报,同时加强外埠发行工作。大力招刊广告。

申报馆除了出版《申报》外,还利用其人力物力资源优势经营其他出版事业,出版文艺副刊和实事画报,经营书局。

①出版发行各类期刊包括我国最早的文艺期刊《瀛寰琐记》;在国内率先出版以图画为主的刊物《瀛寰画报》;发行我国最早使用白话文和标点符号的报纸《民报》。

②兼营书籍出版业务。

影响:申报的创办与飞速发展,标志我国中文商业报纸发展到了成熟阶段,申报成为我国商业性报纸的一个成功典范。

1912年史量才接办后的《申报》

1912年史量才接办后,对《申报》进行改革:

(1)大力开展广告业务,设广告推广科,使广告成为该报赢利首要来源;(2)抓好发行环节,设立报纸推广科,并向外埠发展:(3)加强基础建设,不断更新技术设备,使其成为当时全国设备最新、最完备的报纸;(4)为避免政争牵连,该报实行政治不偏不倚,轻言论重新闻的编辑方针,聘请名记者黄远生、邵飘萍任驻京特派记者,用大量专电等政治新闻补充言论不足,同时加重报纸的知识性、趣味性内容。

北伐时期的《申报》:

这一时期的《申报》稳步发展,营业上升。这一时期的特点是:

(1)扩大版面,增设多种专栏、专刊、附张、增刊

(2)报纸的内容趋向综合化、杂志化,加大广告、商业经济、文化娱乐方面的版面,同时削减实事评论,对评论的写作持谨慎态度,尽量避免以言论取祸。

九一八事变后申报的进步与改革:

这一时期的《申报》改变了先前保守的政治态度和单纯营业性质,转向爱国进步立场,要求抗日和民主,批评国民党的内政外交政策,吸收了黄炎培、陶行知等民主人士参与到办报中来,1932年11月发表了《申报六十周年革新计划宣言》,在报纸业务上进行了重大改革:

(1)言论态度鲜明,加强政治时事评论,迅速报道“九一八”国难,呼吁民众奋起猛醒,全力报道支持淞沪抗战,发表宋庆龄批驳国民党反动派的文章,积极报道支持中国民权保障同盟的成立和活动

(2)革新副刊《自由谈》,摒弃庸俗和低级趣味,把其办成“一种站在时代前面的副刊”,在鲁迅等进步作家的支持下,《自由谈》成为反文化围剿的进步文化阵地

(3)聘请李公朴主持开展社会文化服务事业,发动教育青年参加抗日救亡运动

(4)创办申报月刊,发行申报年鉴

这一系列改革及服务了社会又增强了报纸声誉,促进了报纸销路,但是申报的民主进步取向和爱国举动却触怒了国民党反动当局,1934年国民党特务杀害了史量才,此后,言论重趋保守。上海沦陷时,曾在日伪控制下出版。抗战胜利后,为国民党接收,1949年5月,上海解放时停刊

抗战期间,《申报》数度停刊复刊,历经波折。

上海沦陷后,日方企图控制该报,《申报》拒绝其新闻检查,于1937年12月14日宣布停刊。1938年1月、3月,汉口版、香港版先后复刊,但汉口版不久停刊,香港版也于次年7月停刊。1938年10月10日,《申报》借美商之名在上海租界复刊。1941年12月8日,日军开进上海公共租界,申报再次停刊。一周后,在日军威胁下,《申报》复刊,完全为日军报道部所控制。1942年日军军部突然派人查封《申报》。12月6日,日本海军派汉奸陈彬和以“军管会”的名义接管《申报》,并任命陈为社长。日本投降当天,陈彬和潜逃,《申报》停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