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挫裂伤临床治疗论文

2022-04-18

摘要:目的:观察并对比双侧额叶脑挫裂伤患者采用单侧与双侧开颅术治疗的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1年2月我院接收的双侧额叶脑挫裂伤患者68例,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4例,对照组选用双侧开颅术治疗,观察组选用单侧开颅术治疗,观察并对比两组结果。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脑挫裂伤临床治疗论文(精选3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脑挫裂伤临床治疗论文 篇1:

额叶脑挫裂伤临床特点及手术治疗探讨

【摘要】目的:探讨额叶脑挫裂伤的临床特点及有效的手术治疗方式。方法:选取我院在2010年1月至2014年12月期间收治的额叶脑挫裂伤患者27例,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分析其临床特点及手术治疗方式。结果:在27例患者中有6例死亡,有3例患者放弃治疗,19例为生存,生存患者中有15例恢复良好,有3例为中度残疾,有1例为植物生存。结论:针对额叶脑挫裂伤的临床特点,及时把握手术时机,进行有效的治疗方式,对患者致残和致死率降低具有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额叶脑挫裂伤;临床特点;手术治疗

额叶脑挫裂伤主要有两种类型,即原发性机械损伤及继发性损伤,其中继发性损伤是由于众多放大型迟发性神经坏死导致的。[1]额叶脑挫裂伤有极高的致残率和致死率,严重影响患者的生命安全,在临床上一般采用手术治疗的方式,然而手术治疗的时机却是影响治疗效果的关键。为探究该疾病的临床特点及有效的治疗方式,本文选取我院在2010年1月至2014年12月期间收治的27例额叶脑挫裂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现将分析结果作如下报道。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在2010年1月至2014年12月期间收治的额叶脑挫裂伤患者27例,其中有20例男性患者和7例女性患者,患者的年龄均在21-78岁之间,平均年龄为(43.15±2.61)岁。其中有16例为高处坠落致伤,有3例摔倒所致伤,有7例为交通事故所伤,剩下1例受伤原因不明。有13例为受伤3h之内入院,有9例患者为伤后3-5h入院,5例患者受伤超过5h后入院。

其临床表现为应用GCS进行评分,有10例评分<8分,表现为神志昏迷,单侧或双侧瞳孔散大;有10例评分在8-12分之间,表现为头痛、呕吐及烦躁;有7例评分>13分,其表现为烦躁和头痛等。有11例患者有合并伤,其部位为胸部、腹部和肢体等。

患者入院时应用CT对患者头颅进行扫描,其影像学表现为额叶脑内有小血肿,其大小不一,蛛网膜下腔呈现出血现象,有13例患者为单侧,14例患者为双侧,有18例合并硬膜外血肿,有9例患者合并其他部位脑挫裂伤。有12例患者采取立即手术。其他17例患者进行CT跟踪复查,其影像学表现为:血肿有增大的趋势,有明显的脑水肿,并也呈现增长的趋势。侧脑室前角有明显的受压,单侧脑挫裂伤患者有不同程度的中线移位,硬膜下血肿没有较大的变化,轻度增大患者7例。

1.2 方法

有12例患者直接进行开颅手术,15例患者采用常规的治疗方法,给予患者支持疗法,给予脱水剂和止血剂等,将开颅准备做好,对患者的病情进行密切观察。并用CT进行检查,一旦颅内压呈现增高趋势时,要进行开颅减压,在15例患者中,有4例在24h之内进行开颅,有4例在72h进行开颅,有7例在超过72h后开颅。其手术方法如下:采用单侧额颞骨瓣开颅者13例,采用双额骨瓣开颅者14例,即在头皮作大冠状切口。在手术中将坏死脑组织和血肿清除,进行颅内减压,其中去骨瓣减压者22例,缝合硬脑膜骨瓣复位者5例。手术之后给予患者抗生素、脱水、止血治疗,行气管切开术者5例。

2 结果

在27例患者中有6例死亡,有3例患者放弃治疗,19例为生存,生存患者中有15例恢复良好,有3例为中度残疾,有1例为植物生存。

3 讨论

3.1 额叶脑挫裂伤发病机制

额叶脑挫裂伤有较为复杂的发病机制,主要是因为枕部受伤导致额叶对冲性损伤,枕部受到暴力作用,颅骨和脑组织进行相对运动,撞击了额叶,导致脑组织挫裂伤。血管受到损伤而出血,组织被破坏,早期点状血肿形成,进而导致脑组织水肿,造成各种病理变化[2]。

3.2 临床特点

患者在受伤的早期,一般都会保持意识清晰,或者有较轻的意识障碍,因此,早期无法将其病情完全反映出来。由于脑干网状结构和脑皮层有较轻的损伤,且血肿较小造成的[3]。若病情发展,有脑中心疝出现时,才会有意识障碍。额叶脑挫裂伤病情变化快速,且恶化有突然性,一旦脑水肿加重,提升了局部压力,压迫脑干和下丘脑,意识也会由清晰转为模糊,直到丧失,使其瞳孔散大,无法反射光,造成呼吸循环衰竭,最终死亡。另外,额叶脑挫裂伤由于脑水肿有较大的持续时间,因此有较大的危险性。患者在入院时采用保守治疗,但由于病情加重转为手术治疗。

3.3 临床治疗

在临床上采用手术治疗最为常见。在手术中将坏死脑组织和血肿清除,并进行去骨瓣减压。在临床研究中有学者认为要适当将手术指证放宽,不要等待出现脑疝征象再手术[4]。经CT检查呈现出额叶对冲伤,且呼吸呈现不正常的状态就需要进行手术治疗。其手术指证有病情由轻加重或出现反复;单侧脑挫裂伤血肿超过30ml;血肿在30ml之内,然而组织水肿多,环池结构和侧脑室额角受压均消失;鞍上池及环池闭塞;脑挫裂伤四周水肿直径超过75cm[5]。有以上指证的患者均要采用手术治疗。要综合考虑患者的病情、血肿大小及意识状态,并依据影像学检查来决定是否采用手术治疗。然而患者家属对手术的接受程度也是治疗的关键,使其错过手术时机,因此,医生要提升其决断性,把握其手术时机。

综上所述,本文通过对我院27例额叶脑挫裂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对其临床特点进行了总结,以作为临床治疗的依据,在临床上有保守治疗和手术治疗两种,要将手术指证适当放宽,有效地把握好手术时机,以提升治疗效果,降低患者的致残率和致死率,需要在临床上进行进一步研究。

【参考文献】

[1] 刘辉.手术治疗双额叶挫裂伤的疗效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5(3):43-43,45.

[2] 周建梁,谢培,庄伟等.双侧额叶脑挫裂伤的临床特点及治疗体会[J].大家健康(下旬版),2014(10):449-449,450.

[3] 苑来生.额叶挫裂伤60例手术治疗及预后分析[J].航空航天医学杂志,2013,24(11):1337-1338.

[4] 顾庆丰,朱为民,虞聪等.双侧额叶挫裂伤32例的救治体会[J].南通大学学报(医学版),2015(3):247-248.

[5] 蒋昌政,许令明.早期手术干预双侧额叶脑挫裂伤致中央型脑疝诊治体会[J].安徽医药,2012,16(11):1644-1645.

作者:杨焕松

脑挫裂伤临床治疗论文 篇2:

单侧与双侧开颅术治疗双侧额叶脑挫裂伤临床疗效对比分析

摘要:目的:观察并对比双侧额叶脑挫裂伤患者采用单侧与双侧开颅术治疗的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1年2月我院接收的双侧额叶脑挫裂伤患者68例,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4例,对照组选用双侧开颅术治疗,观察组选用单侧开颅术治疗,观察并对比两组结果。结果:对照组手术时间长于观察组、术中出血量多于观察组、嗅觉失常率和精神障碍率均高于观察组,治疗有效率明显低于观察组,两组对比差异明显(P<0.05)。结论:将单侧开颅术应用到双侧额叶脑挫裂伤患者治疗中,不仅可以大大提升患者的治疗有效率,而且可以缩短手术时间、减少出血量、降低患者嗅觉失常率、减少精神障碍率,有效改善患者自理能力,值得广泛推广。

关键词:单侧开颅术;双侧开颅术;双侧额叶脑挫裂伤;治疗有效率

双侧额叶脑挫裂伤是由于外力所导致的脑部损伤,易出现血肿并压迫患者产生意识障碍、肢体支配能力差、降低自理能力等现象,重症者可造成植物人的状况,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1]。临床对双侧额叶脑挫裂伤的治疗较为有效的方式是开颅手术治疗,开颅的方式有单侧开颅术和双侧开颅术,为了观察更为有效的手术入路方式,我们选取了68例双侧额叶脑挫裂伤患者进行对比和观察,内容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20年1月~2021年2月我院接收的双侧额叶脑挫裂伤患者68例,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4例,对照组中男18例,女16例,平均年龄(40.12±2.39)岁,有8例为跌落致伤,有11例为交通事故致伤,有15例为高处坠落致伤;观察组中男19例,女15例,平均年龄(40.89±2.46)岁,有7例为跌落致伤,有13例为交通事故致伤,有14例为高处坠落致伤;两组基本资料无明显对比差异(P>0.05)。入选标准:所有患者资料均通过伦理委员会审核后投入使用,对本次研究均知晓并在同意书上自愿签字。排除标准:将非自愿、重度心肺肝肾功能损伤、凝血功能差或精神疾病等患者排除。

1.2方法 两组患者入院后均进行核磁共振、CT等影像学检查,确定患者病情状况,并根据成像结果分别对两组患者进行开颅手术治疗。对照组选用双侧开颅术治疗,观察组选用单侧开颅术治疗,方法:根据影像学检查结果选择病情更为严重的一侧行单侧开颅术治疗,若检查结果显示双侧颅脑都很严重,一般情况下优先选右侧进行入路。在整个手术过程中均需要脑室镜的全程显示配合,单侧开颅术行切口后逐层显示病情情况,观察到血肿后置管引流,若遇到阻碍需要采取对症处理方法进行处理,再给予引流,操作要细心、熟练、小心,避免对患者造成再次伤害,最后进行冲洗和缝合。两组患者术后均给予3个月的回访,记录患者恢复情况并进行效果对比。

1.3观察指标 结果观察并对比两组的手术情况、治疗有效率。手术情况观察内容有手术时长、术中出血量、嗅觉失常率和精神障碍率。治疗效率的评定根据GOS(格拉斯哥量表)标准进行,分成4个等级,患者治疗后症状全部消除,完全自理,认知清晰,分值达5分为A级;患者经治疗后症状基本消除,能进行大部分生活处理,认知稍有迟钝,分值达4分为B级;患者经治疗后症状未消除,认知模糊,自理较差,分值在3分为C级;患者经治疗未恢复清醒状况,依然处于昏迷,甚至发生死亡,分值1分为D级[2]。治疗有效率=A级+B级概率。

1.4统计学方法 数据处理采用SPSS24.0软件进行统计,采用“x±s”计量,使用t检验,百分数采用%表示,两组存在差异的对比意义采用P<0.05表示。

2结果

2.1两组手术情况对比 对照组手术时间长于观察组、术中出血量多于观察组、嗅觉失常率和精神障碍率均高于观察组,两组对比差异明显(P<0.05),见表1。

2.2两组治疗有效率对比 对照组治疗有效率为58.82%,观察组治疗有效率为85.29%,对照组治疗有效率明显低于观察组,两组对比差异明显(P<0.05),见表2。

3讨论

双侧额叶脑挫裂伤的发生多由于外伤所致,如交通事故、高处坠落或跌落等,患者脑部致伤后会出现头痛、意识模糊或影响肢体活动能力等症状,甚至有些患者治疗后仍会长期昏迷、处于无意识状态,严重影响患者生命质量[3]。临床对双侧额叶脑挫裂伤的治疗以手术治疗为主,目前有单侧开颅术和双侧开颅术,经分析和探究,单侧开颅术的效果优于双侧开颅术。本研究也可表明,观察组行单侧开颅术治疗,其手术时间短于行双侧开颅术的对照组,术中出血量也少于对照组,造成嗅觉损伤率和精神障碍率均低于对照组,治疗有效率明显升高,大大改善了患者的自理能力,肢体活动能力,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单侧开颅术对患者脑损伤较小,双侧开颅术虽然术中视野开阔但是易对脑组织造成多种创伤,影响术后恢复效果。

总之,将单侧开颅术应用到双侧额叶脑挫裂伤患者治疗中,不仅可以大大提升患者的治疗有效率,而且可以缩短手术时间、减少出血量、降低患者嗅觉失常率、减少精神障碍率,有效改善患者自理能力,值得广泛推广。

参考文献:

[1]阮军平,汪海涛,林建平.双额叶脑挫裂伤患者个性化手术策略与疗效分析[J].当代医学, 2019, 25(14):152-153.

[2]姜兴旺.单侧与双侧开颅术治疗双侧额叶脑挫裂伤伴颅内血肿的疗效对比分析[J].中國医药指南, 2018, 16(33):64-65.

[3]雷呈林.观察单、双侧入路开颅手术治疗双侧额叶脑挫裂伤伴颅内血肿的临床疗效[J].中国民康医学, 2018, 30(12):63-64.

作者:曹子建

脑挫裂伤临床治疗论文 篇3:

微创清除术治疗额叶脑挫裂伤60例的临床分析

【摘要】目的 探讨额叶脑挫裂伤微创治疗的疗效。方法 对60例额叶脑挫裂伤GCS≥8分的额叶脑挫裂伤患者采用YL-1型一次性颅内血肿粉碎穿刺针在局麻下经皮锥颅穿刺碎吸血肿及坏死的脑组织,再从锥颅针内注入NS 2 ml+尿激酶2万U进行血肿及坏死脑组织抽吸术。结果 55例患者通过早期微创清除术+尿激酶溶解方法均治愈,疗效满意。5例患者行开颅血肿清除术+去骨瓣减压术,术后恢复良好。无颅内继发性出血及感染,无遗留额叶精神症状或仅有轻度额叶精神症状,平均住院15 d。全部病例随访6个月~2年,按GOS评分恢复良好52例,占86.7%;中残8例,占13.3%。无重残及死亡。结论 微创血肿清除术是治疗额叶脑裂伤的一种简单有效的方法,能提高生存率,改善生活质量。

【关键词】额叶脑挫裂伤;微创清除术;疗效

额叶脑挫裂伤一般为对冲性损伤,病情较为复杂,发展相对迅速,治疗如果不及时则会产生脑疝等严重的后果。有些患者由于额叶血肿较小,早期意识障碍轻,常给予保守治疗,但病情往往在瞬间发生恶化而危及生命,应引起高度重视。本文旨在探讨额叶脑挫裂伤微创治疗的疗效。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本组60例,男36例,女24例;年龄14~70岁,平均48.6岁。受伤原因:车祸致伤36例,高处坠落10例,走路时滑倒枕部着地撞击伤6例,硬物击打8例。合并伤:合并四肢骨折6例,肋骨骨折4例,血气胸2例,脊髓损伤1例。暴力作用部位:枕部34例,颞枕部18例,额颞部8例。入院时GCS评分:15分21例,13~14分19例,10~12分13例,8~9分7例。均行头颅CT显示额叶脑挫裂伤并脑内小血肿,合并枕骨线型骨折13例,单纯枕部头皮血肿8例。单侧额叶脑内血肿45例,双侧15例,每侧血肿量按多田公式计算为10~40 ml。

1.2治疗方法

入院时意识状态呈昏睡至清醒,首剂先予半量甘露醇脱水,根据病情调整甘露醇剂量,或联合速尿、甘油氯化钠脱水治疗,同时予止血,营养神经及预防并发症等综合保守治疗,血气胸行床边闭式引流,四肢骨折给予夹板外固定。严密监测病情变化,24h内根据病情需要进行多次CT复查,动态观察脑部影像变化,1~3d内采用YL-1型一次性颅内血肿粉碎穿刺针在局麻下经皮锥颅穿刺碎吸病灶血肿及坏死的脑组织,抽出量约5~25ml不等,再从锥颅针内注入NS 2 ml+尿激酶2万U进行溶解后夹闭,2 h后开放引流管负压引流或使用10ml注射器抽吸,穿刺针留置1~3 d,复查CT了解病灶清除情况,必要时可调整穿刺针深度及侧孔方向再抽吸及注入尿激酶溶解,一般手术后48-72h拔针。

2结果

55例患者通过早期微创清除术+尿激酶溶解方法均治愈,療效满意。5例患者分别于手术后第1-4天复查CT示血肿量有所减少,但脑水肿较前明显,中线结构偏移,同侧脑室受压消失,脑干受压,随即行开颅血肿清除术+去骨瓣减压术,术后恢复良好。本组无颅内继发性出血及感染,无遗留额叶精神症状或仅有轻度额叶精神症状,平均住院15 d。全部病例随访6个月~2年,按GOS评分恢复良好52例,占86.7%;中残8例,占13.3%。无重残及死亡。

典型病例1:患者,男性,50岁,双侧额叶脑挫裂伤。术前CT及术后第1天、第7天CT见图1、图2、图3。

典型病例2:患者,男性,78岁, 左侧额叶脑挫裂伤术前、术后1天、8天CT见图4、图5、图6。

3讨 论

3.1损伤机制及特点 额叶脑挫裂伤是闭合性颅脑损伤中的一种严重类型,多为枕部着力的减速性对冲伤所致,与受伤着力点有十分密切关系。与颅底的特殊结构有关,枕顶部着力时,头颅突然停止,脑组织在颅内相对运动,对侧额极、颞极撞击于颅前窝前壁和蝶骨嵴而致伤,又因额骨眶板表面粗糙不平,易使移动的额叶底面因摩擦而造成损伤[1]。由于额叶脑挫裂伤部位多位于中线两侧额极底部,距离后颅窝较远,对脑干的压迫较晚,早期患者出现临床症状较轻,神经阳性体征出现相对较晚。但随着时间的推移,脑挫裂伤、脑出血明显,脑水肿加重,压力逐渐后移且加大,环池闭塞,而中线结构无明显偏移,特别是双额叶脑挫裂伤,其血肿周围的水肿范围呈进行性扩大,甚至可超过血肿的体积数倍,当压力持续增大,使脑血管受压血流改变,脑组织缺血缺氧,代谢紊乱,可进一步加重脑水肿,造成恶性循环,患者可表现为神志昏迷,双瞳孔变小直至突然散大,最后形成脑疝。继发性脑水肿和出血是导致脑疝和死亡的主要原因。

3.2手术指征 随着CT、立体定向技术的发展,微创手术清除由于创伤小、操作简便,日益受到人们的推崇。针对额叶脑挫裂伤患者的病情潜在风险大,容易突发恶化的特点,我们认为对额叶脑挫裂伤的患者应尽早采用微创手术干预,只要血肿量在10 ml以上,都可以行微创手术。双额叶脑挫裂伤手术时机的选择是提高患者生存率的关键。早期(1~3 d)行微创血肿清除+尿激酶溶解方法只需局麻、创伤小、手术时间短、效果好,家属容易接受。及时微创手术,能清除大部分无生机的脑组织及血肿,降低颅内压,同时也保存了有生机的脑组织,避免血肿压迫血管及坏死脑组织的毒性反应使脑组织水肿加重,造成脑的多种加损害。微创后仍应密切观察病情,及时行CT复查,对个别效果不佳的患者,及时行开颅手术。本组60例中,通过此方法早期抽出血肿5~25 ml,绝大部分恢复良好,有5例术后复查CT提示脑水肿较前明显,中线结构偏移,脑干受压,及时改行开颅血肿清除+去骨瓣减压术,所有病例术后恢复满意,部分预留轻度额叶精神症状。本组临床效果较好可能与选择微创手术时间较早,病例相对病情较轻有关。

3.3手术方法体会 ①脑挫裂伤出血微创手术主张在伤后24-48 h进行,原因考虑脑挫裂伤往往有多个散在出血点,过早减压可能引起再出血的几率更大[2]。而在脑水肿高峰期形成之前(48~72 h)及时锥颅减压+尿激酶溶解抽吸血肿,降低颅内压,可减少脑疝发生的几率。②锥颅后再开颅:少部分病例以脑挫裂为主,血肿量不多,锥颅时抽吸物少,手术后脑水肿可能扩大,故手术后应密切观察病情,24 h内随时复查头颅CT,如发现脑水肿加重,中线结构偏移明显,脑干受压等,应及时行开颅手术,防止病情突然恶化危及生命。

总之,微创清除术是治疗颅内血肿的简单而有效的方法。适用于血肿量小,尚无脑疝形成的额叶脑挫裂伤患者,微创手术及早干预,手术操作简单,临床疗效好,可明显降低患者的死亡率及致残率,减轻因额叶挫裂伤所带来的额叶精神症状,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适合广大基层医院开展。

参考文献

[1] 陈军,朱志峰,罗成,等.额叶脑挫裂伤恶化的危险因素分析[J].临床神经外科杂志,2013,10(6):369-370.

[2] 王洪亮,顿志平,尚景瑞,等.额叶脑挫裂伤临床特点及手术治疗探讨[J].中国临床神经外科杂志,2010,15(9):57.

作者:朱雷 韦祖斌 陆田 梁意能

上一篇:医生道德哲学思考论文下一篇:信阳茶叶品牌建设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