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E工业工程论文

2022-04-15

摘要:通过对基础工业工程(IE)相关技术在A企业装配线的推行,利用秒表测量法确定生产线瓶颈工位、应用生产线平衡相关理论对生产线平衡性进行效果评价并寻找不平衡原因、采用ECRS原则进行流程重组等,为企业提出生产线平衡的改善方案。最后通过对改善前后生产线平衡效益对比,确定打破生产线不平衡所产生的效率损失,消除生产过程的浪费现象,优化成本。今天小编为大家推荐《IE工业工程论文(精选3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IE工业工程论文 篇1:

国际化视野下工业工程(IE)人才培养模式创新与实践

摘 要 本文引入新的理论视角——“高等教育国际化”视角,以杭州电子科技大学工业工程专业为研究对象,对国际化背景下的IE人才培养模式优势和存在的问题进行系统分析,并结合实际提出相应的改进措施和建议,以期对IE人才培养、推进高等教育国际化有所指导。文章对于人才培养模式创新、高水平IE人才培养和国际化实现,具有一定的实践意义。

关键词 国际化 工业工程 才培养模式

Key words internationalization; industrial engineering; talent training mode

人才培养,是高校的核心职能,而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又是高校实现人才培养的核心指标。人才培养模式的革新,是高校深化发展的内在要求,也是建设高水平大学的必然选择。长期以来,我国政府非常重视高等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和国际化发展。浙江省属高校结合省情、校际开展有益的尝试。如杭州电子科技大学2011年颁发的《杭州电子科技大学“十二五”发展规划》,对杭电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和高等教育国际化做出进一步规划。2015年校党政会议一致通过了我校“十三五规划”深化改革、建设一流大学的一系列指导文件。

1 高校工业工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现状

以工业工程(Industrial Engineering 简称IE)为例,它是工程技术与科学管理相结合的一门综合性学科。目前IE专业已被认为是世界高等教育的十大支柱之一,IE人才培养模式始终是学界研究的热点。其人才培养模式瓶颈主要表现在:培养目标与专业定位不明确,特色不突出;知识结构不合理;师资队伍结构不合理,教学方法与手段落后;实践教学条件不足;学生实际应用能力较弱;国际化特征不明显;部分高校与国外教育接轨、联合办学过程中机制不顺等。

因此,随着国内外形势的巨大变化和我国高等教育体制的深入发展,高校IE人才培养模式也需要进一步发展和完善。近年来,有研究表明IE人才培养需要在与国际接轨的背景下开展教学模式改革,①以培养具有创新能力、拥有国际化视野、适应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高水平IE人才。②在当前教育国际化背景下,研究、创新高校人才培养模式,对于提高人才培养质量,③④提升高校改革发展水平,⑤加快高校一流大学建设步伐意义重大。

现有文献资料中,对高等教育国际化问题的研究成果丰硕,然而,宏观研究多,微观研究少;理论研究多,实践研究少;理论指导多,可操作性的建议少。IE人才培养模式的文献多为局部领域研究,对于当前国际化背景下的IE人才培养模式研究虽略有涉及,但总体看,研究文献依然较少,且缺乏系统性,对国际化背景下的IE人才培养课程质量与结构、教学方法与形式、教学制度制定与管理、学生主体地位与个性差异等方面的考虑还不完善。

因此,本文在前人研究基础上,结合杭州电子科技大学IE专业实际,以教育国际化为背景,从微观和实践角度出发,深入、系统研究国际化背景下的高校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与实践,探讨IE人才培养模式现状、问题及对策,以期对IE人才培养和国际化水平提高有所助力,对其他高校人才培养模式创新与实践有所指导。

2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IE人才培养现状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工业工程专业包含工业工程和工业工程(工业技术管理方向),后者是我校与德国斯图加特大学于2010年开始合作办学的中德联合培养“3+1”模式专业,通过德方代表选拔,部分学生有机会在完成杭电3年的本科课程学习并通过德福考试后,申请签证赴德国斯图加特大学修读第四学年相关专业课程,完成德国的所有课程及论文之后,获得斯图加特大学及杭电的毕业证和学位证。其余学生则继续在杭电进行第四年学习。

该专业通过以中德联合培养项目为先导,扎实开展国际化人才模式的改革,侧重于工程能力训练和教学,为社会输送一批能具备国际化视野、适应我国国际化经济活动的、工程素养较高的本科生。

工业工程中德合作办学项目大大提升了我校IE专业的国际化水平,但是,依然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

(1)课程设置需要完善。在最初制定该专业的培养计划时,由中德双方教授探讨确定相关课程设置。但由于文化差异和交流上可能出现的信息不对等,对同一门课程,中德双方的认定和理解不同,国内老师授课内容和国外对这门课要求学生掌握的知识点出现偏差,直接导致学生出国后课程衔接上的问题,同时也影响了国内学生专业知识结构的完整性。

(2)教师资源上外籍教师少。目前,给中德联合培养的IE专业学生授课的外籍教师人数较少。该专业课程虽然都标注“中德”两字,但在实际的授课中却没有很好地体现。国内教师在中德课程上的教学方法和内容基本与一般国内课程无异,有的虽对国外先进的工业工程前沿知识有所涉及,但在培养学生的国际化思维和视野上依然有所欠缺。近年来,学校为部分教师提供德国访学的机会,学习并带回国外教学理念和方法,从一定程度上弥补了外籍教师资源少的不足。

(3)学生外语能力不足。申请赴德留学的IE专业学生需要通过德福考试,获取德福证书。通过德福考试一般至少需要课堂教学800~1200个小时,而我校学生可以获得的课堂教学学时为250学时左右,因此学生需要自己另外参加250学时以外的德语学习培训。尽管部分学生参加了校外机构培训,德语的掌握情况依旧不够理想,影响了获得出国深造机会的比例。

(4)学生与国外交流机会少。普通工业工程专业学生及中德班未留学的那部分学生国外交流机会少,除外籍教师之外,很少有与国外专家、学者沟通的机会。学习途径范围局限。

(5)合作办学机制仍需完善细节。“3+1”模式首先在时间上存在问题,学生在出国后一般一年内无法完成学业。其次,完成学业后回到杭电申请毕业和学位证书,在申请流程、学分换算、学费等一系列细节问题上尚未形成一个明确的文件说明。

3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IE人才培养模式创新与实践

IE人才培养模式的定位应是路径与模式的统一,两者共同作用,缺一不可。培养模式的构建,必须在路径的指导作用下进行。

(1)杭州电子科技大学IE人才培养模式创新与实践路径。目前,国内对于IE人才培养模式创新与实践路径研究多强调高校产学研联合培养、课程改革、学制改革、制度保障等方面。而本文是从高等教育国际化视角研究杭州电子科技大学IE人才培养模式,提出杭电IE人才培养模式创新与实践路径。

高校IE人才培养模式创新与实践是一个“上下结合、内外结合”的过程。一方面,IE人才培养制度建设会受到政府政策导向等自上而下的路径作用;另一方面,高校会结合自身人才培养实际等产生自下而上的路径作用。

同时,高校IE人才培养模式还会受到来自国外政治、经济、教育环境以及国内产业需求、社会需求环境的综合影响。因此,杭州电子科技大学IE人才培养模式创新与实践的作用路径即:国际化视角下,“上下结合、内外结合”的双重作用路径。

(2)杭州电子科技大学IE人才培养模式创新与实践模式。杭电的IE人才培养以国际化为特色,注重学生综合能力、个性发展、专业知识系统性和技术应用性的培养。主要由以下三个方面来构建创新型的人才培养模式。

首先,明确培养目标。重点培养工程实践能力强、具备国际化视野、适应我国国际化经济活动的毕业生。对学科特色、社会需求、就业走向及办学目标进行准确定位。其次,确定合理的培养方案。根据培养目标和定位,构建符合行业发展要求的专业课程体系,制定具有国际化特色的培养方案。并在与国外合作院校沟通、学习的基础上,不断优化改进。第三,采用创新型培养方式。壮大优秀的国外师资力量,学习国内外先进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提升教师专业素养和教学水平,利用丰富的教学实践资源,培养适应社会发展的国际化复合型IE人才。

4 对策和建议

依照杭州电子科技大学IE人才培养模式创新与实践的路径和模式,针对我校IE人才培养中涉及到的环节和方面,分别提出以下对策和建议,以期对杭电IE高层次人才培养有所助力。

(1)进一步完善课程体系和内容。要按照国际化的IE专业工程师认证标准,优化专业课程结构,使学生的知识体系更具国际化。借鉴国外先进课程理念与教材,构建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课程体系。加强教学中的实践环节,培养国际化企业所需要的工业工程专业毕业生。

(2)教师队伍国际化。针对外籍教师少的问题,可采取以下措施。加强内部教师队伍的国际化建设,提供更多出国进修机会。与国外优秀院校保持并拓展校际合作关系,使教师通过考察访问,不断提高学术水平、教学和科研能力,学习并传授国外先进的教学理念和方法。同时,积极引进国外专家学者来校任教或开展讲座等交流活动,培养出具备国际化思维和视野的IE专业人才。

(3)提高学生外语能力。首先要让学生具有国际化意识,在思想上对外语学习引起重视。由于德语是学生在大学之前从未接触过的一门外语,要很好地掌握有一定难度。课内学时有限,课外语言培训则是对学生的学习自觉性的一种考验。只有学生引起重视并提高学习自觉性,才能学好德语,提高德福的通过率。学院可以与外国语学院开展合作,为学生提供更多学习德语的机会。同时,也不可忽视学生的英语能力培养。

(4)提供国内外交流沟通机会。引进优秀外籍教师、专家学者,积极开展学术交流、交换生等项目,使教师、学生获得更多学习交流机会,打破学习途径范围的局限,视野更开阔,思维更具国际化。

(5)完善合作办学机制。进一步加强国内课程和德方课程的衔接,在学分认定、证书授予、学籍管理等一系列细节问题上,形成明确文件。

对国际化IE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只有不断改进IE人才培养长效机制,使其符合国内外环境、产业需求和社会需求,才能进一步推进高等教育国际化,培养出更多优秀的符合国际化企业需求的工业工程专业人才。

注释

① 王璐,陈昌贵.跨境合作办学外部保障机制构建[J].西南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3):71-76.

② 孙超.工业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国际化研究[J].经营与管理,2014(1):29-30.

③ 余建国,冯梅琳,黄鹏鹏,伍建军,张启忠.基于产学研合作教育的工业工程人才培养研究[J].管理方略研究,2012(11):3-5.

④ 董泽芳,王晓辉.普林斯顿大学本科人才培养模式的特点及启示[J].高教探索,2014(2):77-81.

⑤ 臧玲玲.我国高等教育本土化研究述评[J].现代教育管理,2013(3):12-15.

作者:童晓燕 李亚

IE工业工程论文 篇2:

工业工程(IE)技术在企业装配线平衡中的应用

摘要:通过对基础工业工程(IE)相关技术在A企业装配线的推行,利用秒表测量法确定生产线瓶颈工位、应用生产线平衡相关理论对生产线平衡性进行效果评价并寻找不平衡原因、采用ECRS原则进行流程重组等,为企业提出生产线平衡的改善方案。最后通过对改善前后生产线平衡效益对比,确定打破生产线不平衡所产生的效率损失,消除生产过程的浪费现象,优化成本。

关键词:工业工程(IE);ECRS;生产线平衡

引言

工业工程(Industrial Engineering,IE)是对人员、物料、设备、能源和信息组成集成系统进行设计、改善和设置的学科,是世界上公认的能杜绝各种浪费,有效提高生产率和经济效益的工程学科。生产线平衡是对生产的全部工序进行平均化,调整作业负荷,以使各作业时间尽可能相近的一种技术手段与方法,其目的是消除作业间不平衡的效率损失以及生产过剩。ECRS是工业工程学程序分析4大原则,即利用取消(Eliminate)、合并(Combine)、调整顺序(Rearrange)、简化(Simplify)对作业流程进行优化,减少作业过程中的浪费以实现提高作业效率、降低生产成本。

本文以工业工程技术为基础,结合精益生产与PDCA持续改进理论对A企业装配线平衡率进行改善,最终实现企业装配线生产效率、生产成本的优化,增加企业竞争力。

1装配线平衡改善方法及流程

1.1作业测定

A企业以为某品牌代工运动手环为主营业务,装配线要完成的具体作业内容有:左右表带安装、主体镭射、手环上下表面保护膜贴装、彩盒标签打印及贴装、电量测试&功能测试、装盒等。通过秒表测量法对各工站作业消耗时间测定,确定平均作业耗时及最小耗时(如表1所示)。

由表1可以看出,A企业装配线共有10个工站,其中电量测试平均作业耗时为23.21s,此工站为装配线瓶颈工站,即A企业装配线生产效率由产线生产节拍CT(Cycle Time)(电量测试工站)确定。

1.2平衡率确定及评价

生产线平衡率计算公式为11=各工序时间总和/(CTx工序数)x100%。(1)由式(1)可以看出,平衡率的高低代表产线效能高低,平衡率较低表示生产线产能损失较大,具体平衡评价指标用平衡延迟(Balance Delay,Bd)评价,亦可以称时间损失系数,Bd的计算公式为

Bd=(NC-t)/(NC)x100%,式中:N为工位数;C为生产节拍;t为生产线总耗时,具体平衡延迟率评价指标如表2所示。

(1)根据A企业装配线CT时间可以看出,装配线瓶颈工站为电量测试,其作业耗时均值为23.21s。

(2)生产线平衡率

n=各工序时间总和/(CTx工序数)x100%=

201.15/(23.21x10)x100%=

86.66%。

(3)装配线平衡损失率

Bd=1-生产线平衡率=1-86.66%=13.33%。

(4)装配线平衡效果判断。根据以上数据判断,A企业装配线平衡率为86.66%,平衡损失率为13.33%,较同行业相比,A企业生产平衡率属中上水平,但电子制造业竞争激烈,想要保持行业领先水平,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必须成为企业永不停歇的目标。

2问题分析

利用基础工业工程技术对A企业装配线平衡存在问题进行分析,A企业在人、机、料、法、环方面存在问题表现如图1所示。

根据图1对装配线存在问题分析汇总,装配线具体存在问题表现为:

(1)人:人员由于经验欠缺导致作业手顺不熟练。同时,其中右手操作动作较多,左手闲置,不符合人体动作经济原则。

(2)机:机器设备摆放不符合人机工程学原理。其中工作台及座椅高度没有达到使操作者舒适的感受,且部分设备布局没有按照最佳顺序排列。

(3)料:物料摆放距操作者取、拿移动距离远:左右两边物料摆放位置不固定。

(4)法:电量测试和功能测试为瓶颈工站,与上下工位比较耗时分别长5.23 s和2.04 s。此工站由于与上下工站作业时间相差较多导致彩盒折叠和保压工站会出现半成品库存积压,彩盒贴标签工站出现等待、停滞。

(5)环:没有根据生产现场5S管理要求对现场有针对性开展“整理、整顿、清扫、清洁、素养”管理,作业现场比较混乱。

3装配线平衡改善方案

(1)应用人机工程学原理对控制作业区、水平作业区、作业空间等进行重新设计,保证作业人员工作舒适度,提升作业安全稳定性及工作效率。在进行此步骤改善时应遵循原则为:能同时展开双手完成的操作应通过技术培训达到双手协同完成操作、能依靠物料惯性、重力等条件完成的物体移动避免使用人力取拿完成、操作动作应符合操作者最省力、最舒适、最简洁、自然方式完成。

(2)其次,运用ECRS原则对A企业装配线问题进行分析,寻找是否存在可取消、可合并、可重组、可简化作业环节并提出改善方案。A企业电量测试&功能测试工站具体分解动作包括:取出周转、扫描充电底座条码、扫码放入测试工装、RF测试、Sensor测试,因此工站为生产线瓶颈工站,经过分析发现,将此工站分解动作进行上下工站划分可有效改善产线平衡率。

(3)第三,应用现场5S管理对生产现场进行改善。5S活动起源于日本,并在日本企业中得到快速推广。5S活动开展过程中,“环境”是主要对象,其需要从全局发展角度综合考虑问题,有针对性制定相应整改方案,并对改善进行规范化,达到管理现场的目的,具体改善方案如表3所示。

(4)改善效果评估。由于企业加强对作业人员技能培训,作业员工作熟练度稳步提升,工位操作平均时间缩短,且工作质量也稳步提高,改善前后各个工位作业平均时间对比如表4所示。

通过对上表数据计算可得:

生产线平衡率

n=各工序时间总和/(CTx工序数)x100%=

193.63/(21.35x10)=90.69%;

平衡损失率=1-90.69%=9.31%。

由此可见:改善后装配线生产平衡率提升4.03%,平衡损失率减低4.02%,瓶颈工位平均时间也缩短了1.86 s,单小时产量提升12件,日均产量提升96件(8h工作量)显著。

(5)PDCA持续循環改善。生产线改善不是一劳永逸的事情,在现有的技术条件下通过对人、机、料、法、环的改善可达到的效果亦不是最优的效果,持续不断对其进行改善才能使企业在竞争过程中立于不败之地。同时,在P阶段要注意对预期想要达到的效果进行量化、细化,这样才能保证在D阶段可操作。方案提出后在改善过程中要积极修正,并随后要对改善效果进行一段时间的监控,寻找进一步可改善的空间。

4结束语

本文通过对A企业装配线现状描述确定企业装配线平衡率及损失平衡率,根据对现状分析寻找到企业存在的问题,随后利用基础工业工程技术对问题提出改善意见并进行改善效果评估。需要说明的是:企业利用工业工程技术对生产线进行改善时应注意从人员对工业工程的认识着手,即加强对工业工程技术的专业知识培训,让高层、中层及底层作业人员都能从思想上接受工业工程:其次要从企业内外部环境综合考量,为企业提出较为完善的解决方案。

作者:王红 王丽玲

IE工业工程论文 篇3:

FM物流进入中国市场战略计划新阶段等

FM物流进入中国市场战略计划新阶段

2007年12月20日,法国FM 物流在上海宣布:该公司在中国第一阶段的发展目标已经顺利完成,FM物流正在建设位于上海和北京地区的两个自有物流中心。

早在1996年法国FM物流就获得了法国物流平台设计一等奖,又于2004年获得法国e-SCM物流创新奖. 同年,FM物流董事会决定考察中国市场。经过6个月的分析和研究,FM物流公司决定分两步进入中国市场:首先开展运输业务,然后开展仓储业务。

定期的干线运输、配送运作以及首个仓库的管理运作是FM物流(中国)第一阶段的战略目标,它具有极大的挑战性。如今FM物流赢得了这个艰难的挑战,并获得在中国市场运作的经验和各种支持:

——干线运输、配送、仓储和建筑方面的经验。

——管理中国团队、分包商和合作伙伴的经验。

——充满活力且强大的管理团队。

——来自于众多客户对其运输、配送和仓储服务的信任。

目前FM物流的主要客户有雀巢、宝洁、 联合利华、宜家家居、易初莲花、蒙牛、日本电产等。

由于中国市场的特殊性,FM物流需要随时调整其工作流程和管理系统以适应这个快速发展的市场。

FM物流指出“目前最大的困难在于,客户越想要达到完美订单率,其方案的投资就越大。中国市场的难点在于客户要求服务高水准,但又无法接受相应的成本。这正是FM物流正在努力解决的问题。FM 物流花费了两年来适应本地市场各方面的局限,现在终于开始突破了。”

物流业务的发展对人力资源有很高要求,高效的物流解决方案和高质的服务取决于业务人员的能力和专业素质。为了开拓中国市场,FM物流把人力资源管理作为管理的重心。

为了满足未来业务的需要,FM物流目前正在进行管理人员的招聘和培训项目。在今后的两年内,FM物流要保证有至少2位管理人员处于培训状态,以满足开展和管理新业务的需求。

FM物流对在中国市场的发展充满信心。FM物流在太仓和燕郊在建的两个物流中心,总面积达到20万平米。其中燕郊物流中心距离北京天安门仅40公里,而太仓物流中心距离上海人民广场也只有45公里。太仓物流中心一期2万平米的建设将于2008年9月竣工。在随后的4年中太仓10万平米的物流中心也将建造完成。

易腾迈与思科提供崭新移动商务解决方案

自动识别设备及解决方案领先供应商美国易腾迈公司(Intermec Inc.NYSE-“IN”)近日宣布,其多频CN3移动计算机和思科的统一通信系统(Cisco Unified Communications)及统一无线网络解决方案(Unified Wireless Network)已具备互操作性。这项合作为不同规模的企业提供一个移动业务解决方案,帮助它们与移动办公人员和业务应用保持实时连接,同时提高其整体运营的效率。

思科移动解决方案总监Ben Gibson表示:“当今移动办公人员需要使用多种设备来进行业务操作,这取决于他们是置身在蜂窝式还是无线保真(Wi-Fi)覆盖环境,这大幅度增加了运营成本、并降低了效率。Intermec的CN3移动计算机不受工作环境和接入技术的限制,通过使用一台设备便可提供稳定、高度安全的通信。”

CN3可同时在多个语音和数据通信平台上操作,例如无线广域网(WWAN)语音和数据服务,这包括3G EV-DO 、EDGE 及CDMA射频。配合思科的统一通信系统和统一无线网络解决方案,无论在市内还是户外工作环境,CN3都提供无缝、高度安全的移动通信支持。

新的思科统一通信系统可以把多个语音和数据流汇聚到一个单一IP平台,而思科统一无线网络方案则

提供了室内通信覆盖。这个组合免除了使用多个通信设备的需要,因而可以提高生产力、优化工作流,同时降低运营成本。

嘉里大通杯IE工业工程应用大赛总决赛圆满落幕

12月14日,由国际知名港资物流企业嘉里大通物流和清华大学工业工程系联袂打造的“中国制造业、物流业CEO高峰论坛暨嘉里大通杯IE亮剑全国大学工业工程应用大赛总决赛”在清华大学紫光国际会议中心圆满落幕。活动由嘉里大通物流全程赞助,历时3个月。

作为建立企业基础标准、提高工业生产率的一门综合技术,IE在工业发展体系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但在国内的应用尚处起步阶段。以嘉里大通物流为代表的国际知名企业携手清华工业工程系,在推动IE行业发展及人才培养等领域开展的一系列探索尝试,不但凸显了IE理论转化成现实生产力的巨大价值,还切实反映出企业运营过程中对IE知识应用的迫切渴求。

嘉里大通物流企业发展部刘忻经理表示,作为两届活动的全程赞助商,嘉里大通物流一直倡导将IE的思想与企业的实际运作结合起来。不仅从自身的企业管理出发,通过优化内部流程,提升自我的运作水平;更要将这种优化的思想运用到产品设计与服务订制上,为客户提供优质的服务来帮助他们合理有效的降低成本,提高效率。同时,嘉里大通物流非常重视人才培养与校企合作。人才是企业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量,嘉里大通物流与清华工业工程系培训中心等机构就专业培训、人才储备、校园招聘等方面展开全面、深度的合作,以满足可持续发展,特别是近3到5年公司实施跨越发展对人才储备的特殊要求。另外,赞助此类活动,回馈社会,为中国IE人才的培养贡献企业的一点微薄之力,推动产业发展也是嘉里大通物流义不容辞的责任。

上一篇:家庭暴力刑法论文下一篇:企业金融投资论文

本站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