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见检验项目临床意义

2022-10-17

第一篇:常见检验项目临床意义

肝胆外科常见检验结果及临床意义

常见检验项目:三大常规(血、尿、粪),血生化、肝肾功能、电解质、凝血全套、输血全套、感染性标志物、血糖血脂、血气分析、胸腹肺部引流液生化检查及细菌培养及药物敏感试验、心肌标志物、肿瘤标志物、血尿HCG检测及与移植相关的配型及抗原抗体检测、血药浓度的检测等等。

一、血常规检查正常值与临床意义

1、红细胞计数(RBC) [正常参考值] 男: 4.0×10 12-5.3×10 *12个/L 女: 3.5×10 12-5.0×10* 12个/L 儿童:4.0×10 12-5.3×10 *12个/L [临床意义]  红细胞减少多见于各种贫血,如急性、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缺铁性贫血等。  红细胞增多常见于身体缺氧、血液浓缩、真性红细胞增多症、肺气肿等。

2、血红蛋白测定(Hb) [正常参考值] 男:120-160g/L(12-16g/dL)。 女:110-150g/L(11-15g/dL)。 儿童:120-140g/L(12-14g/dL)。 [临床意义]  血红蛋白减少多见于各种贫血,如急性、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缺铁性贫血等。  血红蛋白增多常见于身体缺氧、血液浓缩、真性红细胞增多症、肺气肿等。

3、白细胞计数(WBC) [正常参考值] 成人: 4-10×10*9/L(4000-10000/mm3)。 新生儿: 15-20×10*9/L(15000-20000/mm3)。 [临床意义]  生理性白细胞增高多见于剧烈运动、进食后、妊娠、新生儿。病理性白细胞增高多见于急

性化脓性感染、尿毒症、白血病、组织损伤、急性出血等。

 病理性白细胞减少见于再生障碍性贫血、某些传染病、肝硬化、脾功能亢进、放疗化疗等。

4、白细胞分类计数(DC) [正常参考值] 中性秆状核粒细胞:0.01-0.05(1%-5%)。 中性分叶核粒细胞:0.50-0.70(50%-70%)。 嗜酸性粒细胞:0.005-0.05(0.5%-5%)。 淋巴细胞:0.20-0.40(20%-40%)。 单核细胞:0.03-0.08(3%-8%)。 [临床意义]  中性杆状核粒细胞增高见于急性化脓性感染、大出血、严重组织损伤、慢性粒细胞膜性白血

病及安眠药中毒等。

 嗜酸性粒细胞增多见于牛皮癣、天疤疮、湿疹、支气管哮喘、食物过敏,一些血液病及肿瘤,

如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鼻咽癌、肺癌以及宫颈癌等。

 嗜酸性粒细胞减少见于伤寒、副伤寒早期、长期使用肾上腺皮质激素后。

 淋巴细胞增高见于传染性淋巴细胞增多症、结核病、疟疾、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百日咳、某

些病毒感染等。

 淋巴细胞减少见于淋巴细胞破坏过多,如长期化疗、X射线照射后及免疫缺陷病等。

5、血小板计数(PLT) [正常参考值] 100×10*9-300×10*9个/L(10万-30万个/mm3)。 [临床意义]  血小板计数增高见于血小板增多症、脾切除后、急性感染、溶血、骨折等。

 血小板计数减少见于再生障碍性贫血、急性白血病、急性放射病、原发性或继发性血小板减少

性紫癜、脾功能亢进、尿毒症等。

二、尿常规及临床意义

尿常规化验单常见指标包括:白细胞、酮体、尿胆原、胆红素、蛋白质、葡萄糖、尿比重、隐血、PH等。所具体的临床意义如下:

1. 尿白细胞(U—LEU) 正常人尿中有少数白细胞存在,离心尿每高倍镜视野不超过5个。异常时,尿中含有大量白细胞,表示泌尿道有化脓性病变,如肾盂肾炎、膀胱炎及尿道炎等。

正常参考值:<5个/HP。

临床意义:增高:见于急性肾炎、肾盂肾炎、膀肮炎、尿道炎、尿道结核等。 2.尿酮体(U-Ket) 正常参考值:阴性(-) 临床意义:阳性,见于糖尿病酮症、妊娠呕吐、子痫、腹泻、中毒、伤寒、麻疹、猩红热、肺炎、败血症、急性风湿热、急性粟粒性肺结、惊厥等。此外,饥饿、分娩后摄入过多的脂肪和蛋白质等也可出现阳性。

3、尿胆原(URO或UBG) 正常参考值:弱阳性

临床意义:阳性,见于溶血性黄疽、肝病等。阴性,见于梗阻性黄疽。

4、尿胆红素(U-BIL) 正常参考值:阴性(-) 临床意义:阳性,见于胆石症、胆道肿瘤、胆道蛔虫、胰头癌等引起的梗阻性黄疸和肝癌、肝硬化、急慢性肝炎、肝细胞坏死等导致的肝细胞性黄疽。

5、尿蛋白(R-PRO) 正常参考值:阴性(-) 临床意义:阳性‘见于各种急慢性肾小球肾炎、急性肾盂肾炎、多发性骨髓瘤、肾移植术后等。

6、葡萄糖(U—Glu) 正常参考值:阴性(-)正常人尿内可有微量葡萄糖,每日尿内含糖量为0.1~0.3克,最高不超过0.9克,定性试验为阴性。

临床意义:阳性,见于糖尿病、甲状腺机能亢进、垂体前叶机能亢进、嗜细胞瘤、胰腺炎、胰腺癌、严重肾功能不全等。此外,颅脑外伤、脑血管意外、急性心肌梗塞等,也可出现应激性糖尿;过多食入高糖物后,也可产生一过性血糖升高,使尿糖阳性。

7、尿比重(SG) 尿比重受年龄、饮水量和出汗的影响。尿比重的高低,主要取决于肾脏的浓缩功能,故测定尿比重可作为肾功能试验之一。

正常参考值:1.015-1.025 临床意义:尿比重减低: 常见于慢性肾盂肾炎、尿崩症、慢性肾小球肾炎、急性肾功能衰竭的多尿期等。尿比重增高: 多见于糖尿病、高热、呕吐、腹泻、脱水、急性肾小球肾炎及心力衰竭等。 8尿酸碱度(U—pH) 正常参考值:尿pH值(酸碱度)在5.5~7.4之间,一般情况下在6.5左右。正常尿为弱酸性,也可为中性或弱碱性,尿的酸碱度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饮食种类、服用的药物及疾病类型。

临床意义:尿pH值小于正常值:常见于酸中毒、糖尿病、痛风、服酸性药物;尿pH值大于正常值:多见于碱中毒、膀胱炎或服用重碳酸钠等碱性药物等。

9隐血(U—BLO) 正常人尿中可偶见红细胞,离心沉淀后每高倍镜视野不超过3个。 正常参考值:阴性(-) 临床意义:若尿中出现多量红细胞,则可能由于肾脏出血、尿路出血、肾充血等原因所致。剧烈运动及血液循环障碍等,也可导致肾小球通透性增加,而在尿中出现蛋白质和红细胞。还见于泌尿系统结石、感染、肿瘤、急慢性肾炎、血小板减少性紫癌、血友病等。

三、粪常规

1.粪便隐血试验(OB):阳性,见于消化道溃疡,肿瘤等原因引起的出血。 2. 胆色素检查:有助于阻塞性黄疸等胆道系统疾病的诊断。

四、常见生化指标临床意义 1.谷丙转氨酶(ALT):0-46U/L 2谷草转氨酶(AST):0-46 U/L AST/ALT: 0.2-2.0 3.直接胆红素(Dbil)0-7ummol/L 4.间接胆红素: 1.5-18 ummol/L 5总胆红素:(Tbil) 0-25 ummol/L 6.白蛋白(ALB):35-55g/L 7.球蛋白(GLB):20-30 g/L 8.ALT/AST: 1.5-2.5 9.总蛋白: 60-83 g/L 10.尿素氮: 1.7-7.2mmol/L 11.肌酐: 45-117u mmol/L 为评估肝肾功能及机体免疫力提供有力依据。 五.肝功能

肝脏的功能包括: 解毒功能、代谢功能、分泌胆汁、造血、肝脏再生功能。 肝功能基本项目与参考值。 肝功能基本项目与参考值 项目 参考范围 ALT() 0~46 AST() 0~46 AST/ALT(谷草/谷丙) 0.2~2.0 GGT(谷氨酰转移酶) 7~32 ALP(碱性磷酸酶) 53~128 TBILI(总胆红素) 5.1~19.0 DBILI(直接胆红素) 0.0~5.1 IBILI(间接胆红素) 5.0~12.0 TP() 60~80 ALB(白蛋白) 40~55 GLB(球蛋白) 20~30.0 A/G(白球比) (1.5~2.5):1 LDH-L(乳酸脱氢酶) 109~245 临床上检查肝功能的目的在于探测肝脏有无疾病,肝脏损害程度以及查明肝病原因,判断预后和鉴别发生黄疸的病因等。

肝功能检查项目通常包括: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总蛋白、白蛋白、球蛋白、白蛋白/球蛋白以及总胆红素的检查。肝功能检查方法可以帮助患者及早地发现和诊断某些疾病,是否患有急、慢性肝炎、酒精肝、药物性肝炎、脂肪肝、肝硬化、及肝胆系统疾病等。

六.肾功能

1 血尿素氮(BUN) 参考值: 1.7~7.2mmol/L 临床意义:增高:急慢性肾炎、重症肾盂肾炎、各种原因所致的急慢性肾功能障碍,心衰、休克、烧伤、失水、大量内出血、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症、前列腺肥大、慢性尿路梗阻等。

2.血肌酐 参考值:正常情况:成人 46-117μmol/L

临床意义:增加:肾衰、尿毒症、心衰、巨人症、肢端肥大症、水杨酸盐类治疗等。减少:进行性肌萎缩,白血病,贫血等。

3.血尿酸 参考值:正常情况: 119~417μmol/L

临床意义:增加:痛风、急慢性白血病、多发性骨髓瘤、恶性贫血、肾衰、肝衰、红细胞增多症、妊娠反应、剧烈活动及高脂肪餐后等。

4.尿肌酐(Cr) 参考值:正常情况:成人7~8mmol/d。

临床意义:增高:饥饿、发热、急慢性消耗等疾病,剧烈运动后等。 减低:肾衰、肌萎缩、贫血、白血病等。

5 尿蛋白 参考值:正常情况:定性 阴性 定量:<150mg/d 临床意义:正常人每日自尿中排出约40~80蛋白,上限不超过150mg,其中主要为白蛋白,其次为糖蛋白和糖肽。

七.电解质

1.血清钾:3.5-5.5mmol/L 2.血清钙:2.25-2.75mmol/L 3.血清钠:135-145mmol/L 4.血清镁:0.85-1.15mmol/L 为维持水、电解质平衡提供依据。 八.凝血功能

包括PT、APTT、TT和血浆纤维蛋白酶原等,根据凝血时间,判断患者凝血功能。

 凝血时间延长,见于严重肝病、维生素K缺乏、纤溶亢进、DIC、使用抗凝血药物或者异常抗凝

血物质。

 凝血时间缩短,见于高凝血状态(如DIC早期)、心肌梗死、脑血栓形成、生静脉血栓形成。 九.输血全套和感染性标志物

检测患者ABO血型和RH血型,以及甲乙丙戊肝、梅毒、HIV等传染性疾病,为手术备血、术 后用血做好准备,也为查找肝病等病因以及消毒隔离防感染提供依据和做好准备。 十.血糖血脂

1.血糖:参考值:3.9-6.1mmol/L,血糖值低于2.8 mmol/L可诊断为低血糖,须及时补充糖;餐后血

糖不高于10 mmol/L为宜,随机血糖高于11.1即可诊断为糖尿病。糖化血红蛋白(G-HB)可反映近2-3个月的血糖平均水平,6.5%以下反应血糖控制良好,6.5-7.5%控制一般,大于7.5%血糖控制较差,已成为监测血糖的前沿检查项目。

2 . 血脂

 总胆固醇:2.9-6.0mmol/L, 增高:胆固醇>6.2mmol/L见于高胆固醇血症、高胆固醇饮食,特别是胆总管阻塞,如胆道结石,肝、胆、胰肿瘤时,总胆固醇增高伴黄疸。

降低:见于严重肝脏疾病,如重症肝炎、急性肝坏死、肝硬化等 ,也可见于营养不良、贫血。  血清甘油三酯:0.56-1.7mmol/L,增高见于原发或者继发高脂血症;降低见于严重肝脏疾病、

肾上腺功能减退,甲亢。

 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0.94-2.0mmol/L 降低具有临床意义,见于冠心病、动脉粥样硬化、糖尿病、肝脏损害、肾病综合征。  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6.4mmol/L为升高,升高具有临床意义,与冠心病成正相关。

十一.血气分析 血气分析可快速检测血液中的血气、生化、电解质、血球压积甚至尿素氮、肌酐、出血时间,PT等。 正常值:

PH: 7.35-7.45 PCO2: 35-45mmHg PO2: 80-100mmHg Na: 135-145mmol/L K: 3.5-5.5 mmol/L Cl: 96-106mmol/L ICa: 2.25-2.75 mmol/L HCT: 37-52%PCV Hb: 12-16g/dl TCO2: 21-29mmol/L HCO3: 22-27mmol/L BE: (-)3-(+)3 mmol/L sO2: 95-100% BE:-2.3--+2.3mmol/L  pH是反映血液的酸碱度。>7.45为失代偿碱中毒,<7.35为失代偿酸中毒。

 PCO2反映肺通气的指标,正常平均为5.33kPa(40mmHg)。CO2轻度升高可刺激 呼吸中枢,当达到7.31kPa(55mmHg)时则抑制呼吸中枢,有形成呼吸衰竭的危险。PCO2增高表示肺通气不足,为呼吸性酸中毒或代谢性碱中毒;

降低为换气过度,为呼吸性碱中毒,或代谢性酸中毒

 PO2是指血液中溶解的氧分子所产生的压力,氧分压与细胞对氧的利用有密切联系 缺氧PO2降低,<10.6kPa(80mmHg)为轻度缺氧;<7.9kPa(60mmHg)为中度缺氧 <5.3kPa(40mmHg)为重度缺氧。<2.67kPa(2OmmHg)以下,脑细胞不能再从 血液中摄取氧,有氧代谢停止,生命难以维持。

 剩余碱(BE),它表示血液碱储备增加或减少的情况,即达到正常缓冲碱(NBB)水平所需的酸或碱量,BE为正值加大,称碱超,表示代谢性碱中毒,BE为负值加大,称碱缺,表示代谢性酸中毒。

 血清二氧化碳总量(TC02),为血清中以所有形式存在的C02总量,增高:常见于呼吸性酸中毒、代谢性碱中毒。 降低:常见于代谢性酸中毒、呼吸性碱中毒。

 氧饱和度(SaO2),SaO2是指血液在一定的PO2下氧合血红蛋白(HbO2)占全部血红蛋白的百分比,即Sa02=HbO2/(HbO2+Hb)以百分率表示,其大小取决于PO2。正常人动脉血SaO2为93%~98%,静脉血为60%~70%,也可反映机体缺氧情况。

 K: 3.5-5.5 mmol/L ,ICa: 2.25-2.75 mmol/L ,反应血液中重要电解质是否平衡,如不平衡,会引起心跳骤停、抽搐等严重症状,应及时纠正。

 HCT: 37-52%PCV ,Hb: 12-16g/dl ,反应贫血情况,当HCT<0.3,HB<7g/dl的手术病人,应考虑输血,特别是红细胞。

十二、胸腹肺部引流液生化检查及细菌培养及药物敏感试验 常见的有T管、胸腹腔引流液、痰液的细菌培养及药物敏感试验,为判断引流液的性质、是否有细菌感染以及对何种抗生素敏感提供依据,以指导外科手术病人合理的、有针对性的使用抗生素。

十三、心肌标志物和血清淀粉酶

常见的有血清肌红蛋白(smb)、肌钙蛋白I(CTNi)、脑钠肽、肌酸激酶(CK)等,常用于心肌梗死,心肌损害、心力衰竭、休克等的性质和程度的判断;血清淀粉酶急剧增高是急性胰腺炎病人的常用诊疗依据。心肌标志物和血清淀粉酶检查均为急查或限时检查项目。

十四、肿瘤标志物

我科常见肿瘤标志物检查项目有甲胎蛋白(AFP)、癌胚抗原(CEA)以及其他糖类抗原,如CA-19

9、CA-50等,用于肿瘤的普查筛选、查找病因、良恶性质及程度的诊断。

 癌胚抗原(CEA):参考值:<10ug/L,升高见于: 1结肠癌,若结肠癌发生转移,CEA升高更明显

2.其他消化道肿瘤也可检测到CEA阳性,如大肠癌、胰腺癌、肺癌以及胃癌 3.非肿瘤疾病,如肠道炎症、肾功不全、结肠息肉、肝硬化、慢性肝炎、闭锁性黄疸等也可导致CEA水平增高

4.妊娠可致CEA水平一过性增高

临床意义: CEA检测对肿瘤术后复发敏感性很高,可达80%以上。往往早于临床、病理检查、X光检查等。 但CEA并非一种癌的特异性抗原,而是癌的一种相关抗原,缺少特异性,主要用于肿瘤患者的监测,疗效的判断。  甲胎蛋白(AFP): 参考值<10ug/L 升高见于:

1.持续高水平见于原发性肝癌和非精原细胞的睾丸肿瘤。

2.胃癌、结肠癌等内胚层衍生的组织发生的癌,即使未发生肝转移AFP也会升高 3.部分卵黄囊肿患者血清AFP上升;

4.肝脏良性病变时,AFP也可增高。病毒性肝炎患者AFP轻度增高,慢性肝炎患者约有20%AFP增高。暴发性肝炎患者AFP明显增高。

5.怀孕可致一过性升高。

 血、尿HCG的检测,参考值:血清HCG<5U/L,尿HCG阴性,也有利于 肝、胃、肠、胰腺、肺等肿瘤的诊断。 十

五、与移植相关的抗原抗体检测及配型

主要检查项目有ABO血型相容实验、人类白细胞抗原(HLA)、群体反应性抗体(PRA)、混合淋巴液培养等以及筛选供体质量所需的移植器官功能检查、有无血液病、结核病、恶性肿瘤、严重全身感染及传染性疾病的检查。这些是器官移植必检项目和前提,也是保证移植成功和提高受者存活率的关键。

十六、血药浓度的检测

主要有他克莫司(FK506)、环孢素A的检测,常在清晨服药前10min抽血检查,根据血药浓度值,判断药物吸收率和抗排斥效果,为及时调整抗排斥反应药物的剂量和用法提供参考,是移植病人长期需要监测的项目。

标本留取影响因素与注意事项

(一)为了保证急诊检测项目的及时检测,请不要将平诊检测项目与急诊检测项目混合的开在一个检验申请单上,避免检测不及时或漏查的发生

(二)血液标本

1标本采集说需注意的生理因素的影响 进食、运动、妊娠、情绪波动、体位、吸烟、昼夜变化等对检测结果的影响。如进食可显著影响血GLU、TG的结果;运动可增加血中肌酸激酶的含量;醛固酮的立卧位结果完全不同;妊娠可影响血生化、血常规等多个项目;皮质醇的昼夜结果差异也很大。因此采集标本时尽可能避免这些干扰,尽可能在清晨病人空腹的条件下采集,保持条件一致。

2造成不合格标本的常见原因

1) 未询问病人姓名,未核对标签,抽错标本。

2) 在输液时抽血,造成血样污染或被稀释:由于前臂静脉存在广泛联系,同一手臂一 侧输液另一侧抽血会污染,输液及输血的针头或滞留管内采血都会造成污染并稀释血样。 3) 抽血时压脉带使用时间过长,病人攥拳太紧,部分抽血困难,采血后未卸下针头直 接快速注入试管,甚至注入气泡,造成溶血,这些都将影响检测结果。

4) 抽血量少或量不准,需要加抗凝剂的标本未按血液和抗凝剂比例抽血,甚至没有及 时颠倒混匀,造成标本明显凝固而失效。

5) 错过最佳采血时间:如血药浓度,肌酸激酶,皮质醇(Am8:00、Pm4:00),疟原虫 (发作时采血),微丝蚴(安静状态下晚上9:00-11:00),血培养应在抗菌药物应用前或无法停药时下次用药前并在发热时采集,且需多次采集等。

6) 抽动脉血气前未准备好橡胶塞,抽时未推完针筒里的肝素,抽后没有将针头及时插入 橡胶塞,忘了马上来回搓动针筒混匀标本,造成部分血液凝固。

7) 病人同时需做血培养时的采血顺序:先注血培养瓶,再注抗凝管,最后注入干燥试管。 3葡萄糖耐量试验:

(1).试验前三天每日碳水化合物进量不得少于300g, (2).试验前一天晚餐后禁食至试验完毕

(3)试验日抽空腹血2ml,将100g葡萄糖溶于300ml水中,让病人服下,服后0.5h,1h,2h.3h各抽血2ml测血糖即可。及时送检。

(三)、尿标本:

1. 尿常规:核对标签,留早晨第一次尿液10-50ml,不可将粪便混入尿液,经期不宜留常规标本。 2. 24h尿液留法:备一3000ml-5000ml的洁净大容器,嘱病人于清晨7时排空膀胱,弃去尿液,并于病人解第一次尿时加入防腐剂,继续收集尿液至次晨7时排尽最后一 次尿,即24h尿液。

3. 尿培养留法——取中段尿:按导尿法清洁、消毒尿道口,嘱病人自行排尿,弃去前段尿,可由护士用试管夹夹住无菌玻璃试管留取中段尿约5 ml,留尿前后均应将无菌玻璃试管口在酒精灯上消毒,留尿困难时可用导尿法留取或膀胱穿刺法收集尿液。采集后及时送检。若无法及时送检时应4℃保存。(注:严格无菌操作,留早晨第一次尿(细菌阳性率高),且在膀胱充盈下进行,尿内不得混入消毒液)

4. 内生肌酐清除试验:患者进低蛋白饮食三天,检测当天勿饮茶或咖啡,避免激烈运动,清晨饮水300 ml后排空膀胱,此后准确收集5小时的尿液,并抽血2~3 ml送检。

(四)粪便标本的采集

1、粪常规:选取含有粘液、脓血等异常病变成份的粪便于洁净容器中及时送检,查阿米巴滋养体的需保温立即送检,,查蛲虫卵的用透明膜拭子或无菌棉签蘸生理盐水,在晚12时或清晨便前左右,病人感觉发痒时于病人肛门周围皱襞处拭取并立即送检。

2、隐血试验:试验前三天禁食肉类及含动物血的食物,禁服铁剂、维生素C等

3、粪便培养:选取含有粘液、脓血等异常病变成份的粪便于洁净容器中及时送检,冬天保温并于用药前送检。注意标本不得被尿液、泥土、药物等污染。

(五)痰标本: 由于清晨痰量多。可嘱病人于清晨先用朵贝氏液再用清水漱口,以除去口腔中细菌,深吸气后用力咳出肺内的痰标本于无菌痰杯中。对痰少者可嘱其保持头和肩低于胸部水平的姿势10分钟或雾化吸入15%NaCL溶液诱导痰液咳出。

(六)脑脊液、胸腹水标本:抽取后一般分装三个试管,第一无菌管作培养,第二作化学分析和免疫学检查,第三管作脑脊液常规检查。需要做培养的可直接注入无菌玻璃试管或注入血培养瓶,立即送检。注:因脑脊液放置过久,细胞变性、破坏。可导致计数、分类不准,且GLU等也会因细胞分解而降低,故必须立即送检。同理胸腹水等也应及时送检。

(七)生殖系统标本:

1、精液:采集前禁欲3-7天,标本需保温并及时送检

2、前列腺液:可由前列腺按摩后采集,作常规检查时可直接滴于玻片上,及时送检,防止标本蒸发,作培养时需先消毒阴茎头,再用无菌棉拭子取标本。

3、 分泌物:采集前清洁、消毒尿道口及外阴,尿道分泌物可将无菌棉拭子伸入尿道3-4厘米捻转拭子采集。阴

道分泌物采集前24小时应禁止房事、盆浴、阴道检查及灌洗等,采集时可用无菌棉拭子(常规检查一般用生理盐水浸湿的棉拭子取材)自阴道深部或阴道穹后部,宫颈2-3厘米处,转动并停留10-30秒取分泌物。淋球菌培养需保温及时送检,衣原体、支原体等培养无法及时送检时应4℃保存。

(八)耳、鼻、喉拭子标本,胆汁、脓汁、穿刺液等标本:作培养时均需严格消毒后采集,尽可能多部位采集,保存于无菌玻璃试管或无菌棉拭子试管内,及时送检。

检验科 2011 肝胆外科常见一般影像学检查及专科特殊检查的适应症

常见的一般检查项目有:B超、X线、CT、MRI、ECG、胃镜、肠镜等。

专科特殊检查项目有:经皮穿刺弹道造影(PTC)、经皮肝穿刺胆道引流(PTCD)、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肝功能储备检查、肝脏解读等。

① B超 适用于腹腔、盆腔中实质脏器穿孔、出血、积液、阻塞、结石、肿瘤的检查,常见于肝、胰腺、脾、胆囊、肾、膀胱、输尿管、子宫等的检查。

② X线 适用于呼吸系统中肺、支气管炎症、积液、结核、肿瘤;消化系统中的上消化道中食管、胃、十二指肠溃疡或癌症,下消化道中结肠癌、肠梗阻;心脏、大血管的器质性病变;骨、关节疾患;泌尿系结石、肿瘤等。

③ CT 即计算机体层成像,是一种特殊的X线,可任何平面断层扫描。适用于中枢神经系统中颅脑外伤、出血、梗阻、肿瘤及脊柱病变;头颈部的瘤或癌;胸部疾病中平片难以显示的心、大血管重叠病变;腹部肝、胆、胰、腹膜腔,盆腔泌尿生殖系统中占位、炎症、外伤性病变。价格较贵。

④ MRI 核磁共振,对颅骨骨折和颅内急性出血不敏感,但对颅颈交界部肿瘤早期脑梗脊髓空洞先天异常诊断价值高;心脏大血管病变、纵膈肿瘤及转移情况;肝、肾、膀胱、前列腺、子宫的占位病变;骨髓肿瘤,感染等。MRI在骨骼、肺、胃肠道方面显示效果较差。价格昂贵。

⑤ 胃镜 适用于食道、胃、乃至十二指肠疾患的检查,食管癌、胃各部的溃疡、出血、穿孔、肿瘤及十二指肠的溃疡直视检查及病理活检。

⑥ 肠镜 适用于直肠、结肠肿瘤、阻塞等的直视检查及病理活检。 ⑦ ECG 由心电图波形等特点评估心脏有无缺血坏死、梗死、冠心病及其他器质性病变。也是平诊手术病人必查项目。

⑧ PTC 用于肝内胆管肿瘤、阻塞的部位、原因、范围及程度和性质的检查,有利于胆道疾病,特别是黄疸的诊断和鉴别诊断。

⑨ PTCD 适用于胆道结石、炎症、周围组织恶性肿瘤等引起的胆道阻塞及黄疸后胆汁的引流期待或保守治疗。

⑩ ERCP 用于胰胆管阻塞、炎症肿瘤的诊断及后续胰液、胆汁的引流治疗。

11 肝功能储备检查 了解原发或者继发肝脏疾病后病人残存肝功能,评估肝脏损害程度。 12 肝脏解读 可三维立体直观的显示肝脏的形态、血管走形、肿瘤位置形态大小等,是肝脏手术的立体地图。

第二篇:临床医学检验论文关于医学检验论文医学检验论文浅谈检验科与临床科室的有效协作在诊疗工作中的意义

临床医学检验论文关于医学检验论文免费医学检验论文: 浅谈检验科与临床科室的有效协作在诊疗工作中的意义

随着现代医学的飞速发展以及循证医学在临床医学中的广泛应用,检验学科已经从医学检验向检验医学发展,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检验科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辅助科室,它与临床联系更加密切,正凭借全新的检验理念、现代化的检测技术及科学严谨的工作作风转变为临床医学的专业科室,在疾病的诊断、治疗、预防发挥着巨大的作用。由于影响检验结果准确度的因素较多,包括检验前、检验中、检验后三个环节,临床医师在医疗过程中获得患者体内客观而真实有价值的信息,就要求医护人员和检验工作者必须加强有效的合作,认真对待工作中的每一个环节,严格把关,最大限度地降低检验全过程中的误差,尽量减少各种因素的影响,确实为临床提供科学、准确的诊疗依据。

1选择检验项目,满足临床需求临床医师是患者诊疗方案的制订人,从临床实验项目的选择到检验结果的合理应用都贯穿于整个医疗过程[1],如何合理选择检验项目,使其发挥临床最大的功效是每个医师必须考虑的问题之一。

因此,要求医师在认识疾病的同时,有针对性地申请检验项目,尽量选择对某种疾病有特异性诊断的实验方法,同时还应对该检验的方法学原理,临床意义及干扰检验的生理、病理、药理等深入理解[2]。知晓检验结果在不同时间、不同环境、不同疗程都会有不同的变化,与检验人员一道共同探讨,选出最佳的、合理的、具有实用性的检验方法。通过临床长期实践,不断总结优化出对某种疾病最直接、最特异、最经济的项目及项目组合提供给临床[2],切不可盲目追求经济利益,无针对、无目的性地申请检验项目“大组合”。这样,既造成医疗资源浪费,又加重患者经济负担,而且过多的检验会提供一些不必要的信息,从而干扰诊断治疗。

2高度树立检验质量意识,确保医疗质量提高临床检验技术能否提高,在很大程度上直接影响着整体医疗水平的发展。

我们知道,如果没有准确可靠的检验结果作依据,临床诊疗工作就非常受限,所以,要保证良好的医疗质量就必须加强检验科建设,从人力、物力、财力上加大投资力度。而检验质量又是检验科生存的基础,质量得不到保证,再先进的仪器和方法也得不到信任[3]。因此在检验工作当中,要一切围绕质量这一核心,教育工作人员牢固树立质量意识,使每个人都能认识到质量是科室发展永久的主题,只有以质量作保证,检验科才能得到临床认可,科室才有地位,有权威性。

2.1认真做好分析前质量保证临床检验的分析前程序就是从医师开出医嘱申请到检验分析开始这一环节,其中包括申请、患者准备、标本采集到运送一系列过程。以上工作均由医师和护士来完成,其中某一环节处理不好,不符合规定和要求,都直接或间接影响检验结果的准确性。有文献报道,临床反馈不满意的结果中,有80%的报告可溯源到质量不合乎要求[2],而且这一环节潜在因素多,难以控制,因此,需要广大临床医护人员和检验人员共同努力,共同配合,共同把关。多加强相关专业知识的学习和培训,掌握影响检验结果的多种因素,特别是患者的生活起居、饮食状况、生理状态、病理变化、治疗措施等。真正做到按要求正确采集标本,最大限度地减少干扰因素,使送检的每份标本都能符合要求,且能真实反映患者的真实情况,为标本的正常检测奠定可靠的基础。

2.2分析中质量控制临床医师、护士可以影响检验标本的真实性,但对于一份真实的标本,其结果的准确性则依赖于检验技术人员的质量控制[1]。标本采集虽然符合要求,但检验科人员素质低、专业技能差、设备落后、管理跟不上都远远不能满足检验质量要求,大大影响结果的可靠性。所以要获得准确的检验报告,就必须从以下几方面抓起:首先,提高检验人员的医德修养和业务技能,树立爱岗敬业的思想,所有检验人员必须持相应专业职称证书方可上岗;其次,用于检验的检测仪器设备和试剂耗材必须达到国家规定的相关标准,尤其是精密仪器要指定专人维修、保养,定期进行仪器校准;第三,科室应成立质量管理组织,建立完整的质量控制和质量评价体系,按要求认真做好室内质量控制。建立起科室自己靶值,严格控制实验误差范围,积极参加室内质量评价活动,以此推动科室检验质量的稳步提高。 2.3加强分析后质量保证这是检验工作最后一个环节,当完成患者样本检测后就要出具检验报告。此时应认真做好结果审核发放工作,科室应指定具有高级职称资格或科负责人经认真审核后签发报告,并形成制度。如遇特殊标本或医师对检测结果有质疑时,及时与医师联系,必要时采取复检,从而确保检验结果的真实性及可靠性。

3开展新业务,引进新科技现代医疗水平的发展,离不开实验诊断水平的提高,这给检验科工作带来了挑战,也带来了机遇。要求检验科工作人员应有创新意识,不断了解国内、国外医学新动态,掌握新知识,大胆开展新技术。当今检验医学新技术、新方法层出不穷,如何使一项新的检验项目让临床接受是检验科的责任[1]。科室从实际出发,在准备开展新技术、引进新仪器的同时,应广泛征求临床科室的意见和建议,做好可行性论证。力争多开展一些既能指导临床诊疗又实用的新项目,更好地为临床服务。

4加强检验科与临床的交流有文献报道,在整个标本检验过程当中,检验前所占的时间占全部时间的57.3%[2],而且分析前的具体工作全部由医师和护士来完成,这就要求医护人员和检验人员必须加强交流与协作,相互学习,相互理解,相互配合。 检验人员一方面要寻找机会向医护人员介绍医学检验方面的新知识、新技术、新项目及临床意义,多介绍正确采集标本的重要性、注意事项及影响因素,还应适时建议和帮助医师正确选择检验项目及合理分析使用检验结果。另一方面,还要多深入病房,及时把医护人员对检验科的意见建议带回检验科,便于及时发现科室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与不足,以期得到整改。医学事业的发展与医疗水平的提高,都离不开临床和其他医技科室的配合。多年的实践表明,检验科是联系临床最为密切的科室之一,检验科建设已成为衡量一所医院医疗水平的重要标志。在临床诊疗过程中有很多信息都来自于检验科,并以此作为评价临床诊疗效果的重要标准之一,而检验科要谋求发展得到临床认可同样也离不开医护人员的大力配合。

这就要求无论是医护人员还是检验人员都要树立“以人为本”的原则,一切从患者的利益出发,工作的中心全部围绕临床诊疗活动。要认真对待工作中的每一个环节,积极协作,共同配合,从严把关,以精湛的医疗技术和优质的人性化服务更好地为广大患者服务,共同推动医疗事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王前,郑磊,曾方银.加强临床实验室与临床交流建立全面质量管理体系[J].中华检验医学杂志,2004,27(1):67-69. [2]丛玉隆.临床实验室分析前质量管理及对策[J].中华检验医学杂志,2004,27(8):483-487.

第三篇:蒙山县人民医院检验科所有临床疾病检验项目

蒙山县人民医院

检验科所有临床疾病检验项目

检验科:

蒙山县人民医院检验科是一个检验项目齐全、仪器设备先进、技术力量较雄厚的医技科室。主要担负着全院的临床检验、教学和科研等工作任务。科室主要工作是针对各种疾病从生物化学、血液学、细胞学、免疫学、分子学等给临床诊断疾病、追踪疗效和估计预后提供准确科学的检验依据。本科室现有专业技术人员10人,本科学历1人,大专学历6人,中专学历3人。是一个组织机构健全、专业设置和人才结构趋于合理的高素质服务团队。

一 临检项目:

1. 血液一般检验:血常规、白细胞形态检查、异常白细胞分类及计数、网织红细胞计数、红细胞沉降率测定、C反应蛋白试验(CRP)、ABO血型鉴定、Rh血型鉴定

2. 贫血的检验:地中海贫血筛查、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G6PD)、血红蛋白电泳

3. 其他:凝血功能检查、微量元素六项、交叉配血、过敏源试验

二 体液项目:

尿常规、尿沉渣检验、尿HCG、粪常规及隐血试验、胃液隐血试验、脑脊液常规、胸水常规、腹水常规、癌细胞涂片检查、精液检验、前列腺液检验、阴道分泌物检验、

三 生物化学检验项目:

肝功能检查、肾功能检查、电解质六项、血气分析、心肌酶及血清肌钙蛋白I(CTnI)测定、心衰因子(BNP)测定、血脂及脂蛋白测定、血糖测定、糖化血红蛋白测定、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免疫球蛋白测定、补体测定、血及尿淀粉酶测定,血尿酸测定、血流变学检验

四 免疫项目:

1. 一般免疫学检验: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测定、梅毒螺旋体(TP)测定、优生四项、孕中期唐氏筛查、癌胚抗原(CEA)测定、EB病毒测定、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测定、风湿两项(ASO+RF)测定、抗核抗体(ANA)测定、肺炎支原体(MP-IgM)测定、结核抗体(TB-Ab)测定、血HCG测定、乙肝两对半定性试验、甲型肝炎抗体(HAV)测定、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测定、丙型肝炎抗体(HCV-IgG)测定、甲胎蛋白(AFP)测定

2. 化学发光学检验:性激素六项测定、甲功五项测定、乙肝两对半定量试验、C肽(C-P)测定、胰岛素(INS)测定、CA-125测定、CA-153测定、CA-199

测定、血孕酮测定

五 微生物学项目

1. 常见临床标本微生物学检验:血液及骨髓标本的细菌学检验、尿液标本的细

菌学检验、粪便标本的细菌学检验、上呼吸道标本的细菌学检验、下呼吸道标本细菌学检查、脓液及病灶分泌物的细菌学检验、无菌体液细菌学检验、生殖道标本的细菌学检验、脑脊液标本的细菌学检查

2. 其他微生物检查:内毒素测定、支原体培养及鉴定

3. 微生物涂片染色检验:革兰染色查细菌及真菌、抗酸染色、荚膜染色

第四篇:产前检查免疫检验项目对孕妇和胎儿的临床价值分析

【摘要】 目的 对产前检查免疫检验项目对孕妇和胎儿的临床价值进行评价分析,为今后的临床检验和预防工作提供可靠的参考依据。方法 抽取在2011年1月――2013年12月间在我院接受孕期检查的8765名孕妇展开了产前艾滋病、梅毒、乙肝和丙肝等免疫项目检验,并对检验结果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 经统计发现,本组受检孕妇的HBsAg阳性率最高,其次为梅毒抗体阳性、抗-HCV阳性,本组受检者并未检出抗HIV阳性者。结论 产前免疫项目检验可以及时发现孕妇和胎儿存在的传染性疾病,以便及时展开预防措施,为配合母婴阻断提供实验室依据,从而达到改善妊娠结局的效果。

【关键词】 产前检查;艾滋病;肝炎病毒;梅毒;免疫

产前检查为妊娠前对孕妇以及胎儿展开的临床检查,其可以对孕妇与胎儿是否出现了病理改变诱发高危妊娠进行观察,可以及时早期危险的存在以便及时处理解决,减少对孕妇与胎儿结局的影响,提高妊娠安全[1]。近几年关于产前免疫项目检验的研究相对较少,本次研究中出于对产前检查免疫检验项目对孕妇和胎儿的临床价值进行评价分析的目的,对在我院接受孕期检查的8765名孕妇展开了产前艾滋病、梅毒、乙肝和丙肝等免疫项目检验,并对检验结果和妊娠结局进行了统计分析,现汇报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研究中资料来源于在我院接受孕期检查的孕妇,抽取其中的8765名作为研究对象,孕妇年龄在21-42岁之间,平均(27.4±14.3)岁,分娩时孕周在37-41周之间,平均(39.6±1.5)周,经产妇387例,初产妇8378例,所有孕妇无输血史,且自愿接受临床研究,并签署了知情同意书。

1.2 方法

1.2.1 研究方法 对以上统计的8765名孕妇展开产前艾滋病、梅毒、乙肝和丙肝等免疫项目检验,而后对检验结果进行统计分析。

1.2.2 检验方法 采集以上统计研究对象的晨起空腹静脉血,经离心处理后分离血清,而后展开梅毒、肝炎以及艾滋病等免疫项目检验。检验过程中梅毒抗体的检验采用快速血浆反应素环状卡实验(RPR),若是RPR阳性则展开梅毒螺旋体抗体明胶颗粒凝集实验。HBsAg以及抗HCV检验采取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方法展开,抗HIV检验同样采取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方法进行筛查,阳性结果者再次核实身份后采血样送确证实验室确认。检验过程中所需仪器为anthos2010型酶标分析仪,anthosfiuido自动酶标洗板机。以上所需试剂均为相应配套试剂,并在有效期内,所有操作均严格按照说明书进行,并且每批带入质控样品进行质量控制。

1.3 数据处理 研究中相关数据资料采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处理,受检者年龄、孕周等相关计量资料采用均数加减标准差(χ±s)形式表示,在对比过程中计量资料的对比采取t检验,计数资料的对比采取Χ2检验,在P<0.05时,视为差异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本组8765名受检者中,HBsAg阳性者471例,阳性率为5.37%,抗-HCV阳性者11例,阳性率为0.13%,RPR阳性者32例,阳性率为0.37%,抗-HIV阳性者0例。通过对比发现,HBsAg阳性率最高(P<0.05),其次为梅毒阳性率,未检出抗-HIV阳性。

3 讨论

目前在我国乙型肝炎、丙型肝炎、梅毒、艾滋病等为威胁人类健康的严重传染性疾病,以上几种疾病的传播途径相同,均为血液传播、性传播和母婴垂直传播,在母婴传播中可以经产前的宫内感染、产时产道感染、产后母乳喂养、母婴之间的密切接触等因素传染,感染的途径较多,从而增加了感染机会,新生儿的感染几率也会随之增加[2]。并且感染孕妇在住院分娩的过程中,若是在抽血检验、分娩手术、羊水等分泌物对产床、病床、地面等造成污染,如果消毒不严格则很容易传染给其他健康产妇、婴儿甚至医务人员。

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显示[3],我国乙型肝炎病毒的感染率相对较高,在一般人群中HBsAg阳性率在9.09%左右,在HBsAg携带者中约有30%-50%是通过母婴传播,在孕妇HBsAg阳性后,会使新生儿感染HBV的几率明显升高。在本次研究中,在8765名受检者中,HBsAg阳性者471例,阳性率为5.37%,较梅毒、艾滋病等阳性率高。

本次研究中梅毒阳性检出率位居第二,诸多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显示,孕妇梅毒感染率正呈现逐年升高的趋势,已经受到了社会各界的高度重视,在本次调查的受检者中,有0.37%孕妇RPR实验阳性,尽管阳性率相对较低,但是梅毒的危害极大,且在妊娠期梅毒症状不具有典型性,绝大多数存在潜伏期,因此孕妇需在妊娠早期展开梅毒血清学筛查,以便及时发现和早期治疗,降低妊娠合并梅毒对孕妇以及胎儿的影响,提高妊娠安全[4]。

艾滋病为人类免疫缺陷病毒引起的人体免疫功能缺损行疾病,其具有较长的潜伏期,危害性较大,可防不可治,因此必要的产前检查可及时检出潜伏者,及时展开有效干预措施,减少发病,降低母婴传播[5]。

综上所述,在产前对孕妇展开必要的免疫检验项目筛查可及时发现肝炎病毒、艾滋病、梅毒等传染性疾病的存在,为早期诊断和早期干预治疗提供了可靠的参考依据,可保证孕妇与胎儿妊娠与分娩安全,减少感染性疾病的母婴传播,最终实现降低传染性疾病的发生率。

参考文献

[1] 苑春华,郭素红,李改,等.多种方法联合检查在产前筛查中的价值[J].广东医学,2010,10(24):236.

[2] 韦丽华,向东.224例孕妇产前ABO血型抗体的研究[J].云南医药,2010,11(06):334-335.

[3] 柳爱华,储穆庭.2537例孕妇ABO血型抗体效价检测结果及分析[J].现代预防医学,2011,22(01):1034-1035.

[4] 宋世军,许瑞环,张旋.TORCH-IgM抗体检测方法在产前检查中应用的对比研究[J].中国优生与遗传杂志,2011,19(01):799-801.

[5] 于丽.大连地区孕前及孕早期妇女TORCH感染情况调查[J].中国优生与遗传杂志,2011,11(01):724-725.

第五篇:临床检验论文临床医学论文:临床检验过程的质量控制分析

临床检验过程的质量控制分析

戴丽荣

涂国和

(江西省荣誉军人康复医院 樟树

331211)

【关键词】临床检验 质量控制 分析

临床检验质量控制伴随着各种高端科技在检验医学中的不断运用,有力地确保了临床检验的准确性、有效性。为患者疾病的迅速诊断、快速治疗提供了可靠的依据。随着社会的进步、时代的发展以及患者保健意识的提高,对医学检验也提出了更高、更优的要求。笔者结合自身从事检验工作的实践,简单谈谈如何加强临床检验过程的质量控制。

1.分析前的质量控制该阶段是从临床医生开出检验单、患者准备、原始标本的采集、储存、运输直至检验室验收、检验等全过程。

1.1.准确填写检验申请单:医生要准确无误地填写申请单,字迹要清晰可读,写明患者姓名、年龄、性别、住院号、病案号、诊断以及标本来源,有时还要附有简单的病历,特殊情况说明等临床资料。如果这些内容一旦被漏填、忽视、错填或者填写不清,都会使检验人员在检验操作过程不能全面获取患者信息,以至于不能根据患者生理变化对检验结果做出正确的判断,出现错报、漏报、误诊等情况[1]。

1.2.患者准备:此项工作可以确保送检的标本质量,避免一些生理因素对检验结果的影响。例如,当患者处于兴奋、激动、恐惧状态时,可导致白细胞、血红蛋白增高;患者运动时,可以导致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肌酸激酶等一时增高;而且还可以引起血中钠、钾、钙以及清蛋白、血糖等指标的变化;高蛋白饮食可引起尿素、三酰甘油、尿酸、血糖等增高;另外服用药物以及疲劳、熬夜、饮酒等都会影响测定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所以,当采集患者标本时应尽可能的规避上述情况。如果确要检验,而又存在上述情况,应该在检验申请单上注明,从而方便检验人员客观地解释检验结果。

1.3.标本采集注意事项:正常情况下,对患者进行采集标本。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①核对检验申请单所填写与标签是否一致;②采血最好以坐位或卧位,从而确保安全;③止血带压迫时间不宜过紧、过长,也不要用力拍打穿刺部位,检验人员应在穿刺入血管后立即放松止血带;④采集标本的器材一定要符合实验要求;⑤避免血标本的溶血和标本的污染[2]。

2.分析中的质量控制该阶段就是从接受标本开始,主要包括维护仪器、准备试剂以及分析过程中质量控制等,直至检测结果出来。

2.1.维护仪器:良好仪器是确保检验结果的关键,所以,必须经强化仪器的维护。检

作状态。检验仪器在更换部件时一定要做好书面保养记录,从而有利用仪器发生故障时方便查询[3]。

2.2.准备试剂:检测项目的试剂一定要按流程操作,要按试剂说明书来配制。暂时不用的试剂必须迅速放回冰箱中,以防止试剂挥发;对平时不经常使用的试剂,要观察其稳定性;对不符合检验要求的试剂,要及时更换。

2.3.分析过程中质量控制:临床检验作为一项以实验为基础的工作,一定要建立和完善客观全面的质量管理体系,从而使检验分析的全过程中都处于规范受控的状态,这样才能使检验结果客观、准确、及时。一是要确保仪器应处于正常工作状态,做好室内、室间质控,一旦出现失控情况,必须要有失控的调查记录及改正措施。二是规范保存原始记录,要重视原始数据的法律效力,各项检验结果原始记录是检验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是检验结果的记载,也是最直接反映检测过程的数据资料。三是所有检验项目都应具有标准操作程序,此操作程序应该具备可操作性以及规范性、有效性[4]。

3.分析后的质量控制

3.1.认真审核测定结果:目前的医学检验越来系统,越来越自动化,所以,检验人员之间的配合也越来越多。无任是患者信息的录入、标本编号到分离、审核仪器操作检验结果、发送检验报告单以及检验结果的信息反馈等各个环节都是一环套一环,上述各个环节都有可能出现瑕疵或者错误,这就要求检验人员必须要认真分析和核对检测结果,以便第一时间发现问题和错误,并及时改正。在此基础上,还要强化检验结果的分析比较,一旦检验结果超出了医学水平,检验人员应当立刻与近期结果进行比较,有效分析各参数之间关系,并与临床资料作分析比较,必要时还要与深入临床一线,了解患者病情以及标本采集的具体状况,从而真正保证检测结果的合理、准确和有效。

3.2.建立报告单签收制度:建立健全严格的报告单签收制度,所有的检验报告单都应该由专人负责统一送达。检验科也要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对检验报告单的室内保存时间、保存方法做出明确具体的规定,以便复查和核对。

3.3.结果分析和解释:一旦出现检验结果与临床诊断不相符合的情况,检验人员应及时和临床医生进行沟通,找准症结,摸清情况。随着医疗知识的普及,很多患者都希望知道自己病情和病因,所以,会经常性让检验人员对自己的检验结果做出有关解释,检验人员应当有针对性地根据检验结果对病情进行客观全面地分析,这就要求检验人员在工作实

参考文献:

[l]屈引婷,王全会,血清标本放置时间对血清中ph、Ca测定的影响[J].现在医学检验杂志,2005,20(3):39. [2]章晋林,张小鹏.标本的保存条件与保存时间对常规生化检测结果的影响[J].现代检验医学杂志,2005,20(6):9. [3]楼慧萍.谈检验科的全面质量管理[J].中华医院管理杂志,2000,19(3):276. [4]万本愿,吴茂红.医学检验前后质量控制的剖析[J].江西医学检验杂志,1999,17(3):169.

戴丽荣:

江西省荣誉军人康复医院检验科

主管检验师

联系电话:13870540215 涂国和

江西省荣誉军人康复医院设备科

主管药师

联系电话:13879591355

检验科血细胞分析仪使用与管理对策

戴丽荣 涂国和

(江西省荣誉军人康复医院

樟树 331211)

【摘要】 血细胞分析仪近年来已被广泛运用于医学检验技术中,由于长时间的使用和管理血细胞分析仪,我们积累了较丰富的经验。检验科全面质量管理体系的建立是保证质量,提高检测水平的关键,是检验科全面管理的需要,是实际工作的需要。(1)首先应该树立全面质量管理的观念;(2)检验前的质量管理工作要严密组织,检验前阶段是检验过程的第一阶段,也是整个检验过程中很重要但又容易被忽略的环节,我们认为非常重要;(3)检验过程中的质量管理工作要认真仔细,我们建议要尽快完成检测结果,以免造成误差;(4)检验后的质量管理工作要复检核对,我们建议每个科室可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与工作经验制定适合自己的复检标准,并做好对仪器进行保养与维护,做到每日清洗、每周清洗、每月清洗和每万次维护清洗。加强检验科与临床科室交流,检验工作和临床是密切相关的,许多工作是需要双方有效合作,通过有效合作可以对检验前运行情况进行了解,对检验结果进行有效分析,并应用于临床。笔者对血细胞分析仪操作的规范化、标准化也提出了一些初步的看法。

【关键词】 检验科 血细胞分析仪 管理对策

在现代化的医院中,医疗仪器设备不仅是开展医疗、教学、科研的必备条件,而且是提高医疗质量的物质基础和先决条件,随着医学科学的飞速发展,现代化的检测技术大量运用于医学检验工作中,血细胞分析仪最近几年来已被广泛运用于医学检验技术中。检验科全面质量管理体系的建立是保证工作质量,提高检测水平的关键,是检验科全面管理的需要,是实际工作的需要。2005年以来我们检验科陆续购买了三台血细胞分析仪,在使用过程中,我们坚持树立全面质量管理的观念,认真做好质量控制和仪器的维护与保养工作,使用效果非常满意。由于长时间的使用和管理血细胞分析仪,我们积累了较为丰富的经验,为此,下面谈一点我们粗浅的见解。

1 树立全面质量管理的观念

纵观医学检验事业的发展,核心问题就是质量管理的问题,质量管理是医学检验之本,没有检验结果的高质量就谈不上学术的高水平,没有准确可靠的检验结果作为依据,临床诊断治疗工作就受到很大的制约,而且检验质量又是检验科的核心问题,质量得不到保证,再先进的仪器和方法也得不到可信任的结果[1]。围绕检验质量这一核心工作,首先,我们

的因素和环节都要处于受控的状态,保证每一个环节的协调统一,确保实验结果真实可靠[2],我们把这一过程划分为检验前的质量管理工作、检验过程中的质量管理工作和检验后的质量管理工作。

2 检验前的质量管理工作

检验前阶段是检验过程的第一阶段,也是整个检验过程中很重要但又容易被忽略的环节,包括从临床医师开出的检验申请单开始,检验单的填写,患者准备,标本采集,标本储存,运送直至接收等几个具体环节,而这些环节都是由医生和护士等在实验室外部完成的,我们需要与其加强沟通,协作并监督他们完成这一过程的工作,针对每个环节的质量保证,要求的具体做法如下。

2.1 检验申请的内容要求

清晰准确,并有准确的临床信息,包括患者姓名、性别、年龄、住院号、门诊号、有条件的话我们建议使用ID号,申请人姓名、明确的检验项目,标本采集时间、采集的部位等内容,并要求检验工作人员审查确保其完整。

2.2 患者的准备

患者的准备很重要,由于患者自身的差异以及在诊疗过程中的动态影响,必须要求其规范标本采集前的一切行为,我们的要求是:患者在标本采集前应处于情绪稳定的平静状态,避免剧烈的运动以及紧张、恐惧心理,并主张在清晨固定的时间采集,最好空腹采血,匆忙起床等情况下应嘱其先休息后再采集,采血前应该禁烟、禁酒等,最好禁食。

2.3 正确采集标本

首先确保采集管的干燥清洁,并有EDTA-K2抗凝剂,1ml血液要求10~15μl抗凝剂,建议统一采用坐姿采血,并保证采血过程合乎规范,标本采集结束后轻轻混匀,有相关文献报道,在大量静脉滴注的患者存在血液稀释使某些项目结果较真实值偏低[3],应避免在输血输液部位采集,尽可能在输血输液等操作之前或有效休息后采集,尽可能排除可能造成标本溶血的操作,熟练掌握穿刺术,确保操作合乎规范,例如穿刺次数、时间等因素,采集完成后要在标本管上标记采样时间及患者信息。

2.4 标本的储存、运送及接收

标本采集后应该存放于专用密闭容器内,由专人立即送至检验科,接收标本时要严格观察标本是否符合要求,包括标本类型与申请类型统一,标本外观完好情况,病人信息完

3 检验过程中的质量管理工作

标本采集完成后,要尽快进行检测,对异常结果要进行复查,文献报道室温状态下,细胞形态在2小时后可能发生形态变化[4],我们建议要尽快完成检测结果,以免造成误差。

3.1 仪器与试剂准备

血液分析仪器要有专人管理,切实做好仪器保养、维护、清洁工作,定期对仪器进行校准,确保仪器正常运行。

3.2 专业技术人员的培训

仪器操作人员要求经过培训,具有相应的资格证书,培养其职业素质,规范操作,避免人为因素影响。

3.3 室内质控与室间质评 3.3.1 室内质控的目的

是要控制标本检测的精密度,并检测其准确度改变情况,提高检测结果一致性,要求有一批质量控制的技术骨干,在实际工作中不断进行培训提高,并按严格规范进行质控操作,仪器定期用配套校准物进行校准,实验室要根据自身情况选择定值质控物和非定值质控物,要求质控物要与患者标本在同样条件下进行测定,严格按照质控物说明书要求进行保存,并在保质期内使用,并认真对质控结果进行分析。

3.3.2 积极参与室间质评,检测实验室检测能力

积极参与各级室间质评活动,对于失控的检验项目要及时采取措施进行纠正,力争所有项目达到合格直至优秀,我们在工作中发现PLT、MCHC、MCH三个参数容易出现失控现象,必须进行严格控制。

4 检验后的质量管理工作 4.1 血细胞分析仪

虽然大大提高了检验工作的效率,但是这类仪器在鉴别细胞形态方面还不够完善[5] ,如果完全依靠仪器检测结果,不加分析,势必有一定的误差甚至错误报告,因此,应根据仪器的警示信号和细胞直方图,对异常结果进行涂片、染色、镜检等,复检后才能发出报告。

4.1.1 确定要复检的标本

建议每个科室可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与工作经验制定适合自己的复检标准,如有警示

PLT<80×109且没有历史数据作为对照的标本、有聚集信号的标本等。

4.1.2 镜检方法

要求能熟练操作并且对细胞形态充分认识的专业技术人员,先低倍镜后高倍镜观察细胞染色和分布情况,再用油镜观察细胞形态和分类情况,如无异常可认可仪器结果,如存在异常,应根据复查结果进行修正,并记录异常情况。

4.2 一份完整的检验结果

应该包含以下内容,医院名称、报告项目名称、患者个人信息、申请医生信息、标本类型、采集时间、接收时间,各个检测项目结果及分析结果等,在检测完成后要核对病人信息和检验结果信息,保证检验结果无误后发出。

4.3 结果备份及标本处理

检验结果要进行备份以备日后查询比较,做动态查询之用,并根据检验项目及感染控制要求储存和妥善处理标本。

4.4 仪器的管理、维护和保养 4.4.1 仪器操作人员要求

操作人员必须熟练掌握有关仪器的性能,严格遵守仪器的操作规程,熟练地进行操作。仪器与仪器资料不分离,便于随时查阅。仪器室内应有简明操作规程,并建立仪器档案,检查、登记入账。仪器报损也应按医院规定手续办理。

4.4.2 仪器管理

仪器实行专人专机,操作中若发现异常或故障,应立即向科主任汇报,不能擅自乱**修,按照正常渠道进行检修。使用后须检查仪器并恢复原位,清理好试剂、操作台,并做好使用、维修记录。

4.4.3 其他人员管理

进修实习人员原则上不能独立使用本仪器,必要时,应在指导老师严格指导、监督下进行操作,并由指导老师负全部责任。 做好仪器室的安全、清洁工作、严禁在仪器室内吸烟、进食或接待客人。外来参观人员须经医院或科领导同意方可接待。

4.4.4 仪器应定期进行校准

掌握仪器校准状态,每天了解仪器的运转情况、试剂的使用情况;检查仪器的整洁、安全、水源、电源情况,保证仪器的正常运行。

检验科主任应经常了解、检验仪器室的情况,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带有微机配置的仪器,不得运行与本机工作无关的软件,不得在电脑上玩游戏。 4.4.6 保养与维护 4.4.6.1 每日清洗

正确进行开关机程序,可以进行管道日常清洗操作。 4.4.6.2 每周清洗

清洗SRV托盘,每周清洗WBC流槽和反应室:(1)清洁旋转阀盘。(2)清洁废液杯(工作达到600次以上)。

4.4.6.3 每月清洗

每月清洗进样口,在提示CLEAN THE ORIFICE 信息时取下进样管,用清洁工具清洗:(1)清洁空气过滤器(工作5500次以上)。(2)清洗白细胞或红细胞换能器。

4.4.6.4 每万次维护清洗

清洁样本旋转阀SRV(或工作7500次)。 5 加强检验科与临床科室交流

检验工作和临床是密切相关的,许多工作是需要双方有效合作,通过有效合作可以对检验前运行情况进行了解,对检验结果进行有效分析,并应用于临床,我们建议作好以下3个方面的工作:第一,加强双方的沟通交流,互相配合。第二,在临床医护人员中进行检验知识培训,有效督促其标本采集等检验前工作合理进行,使其对影响因素进行关注,如清楚剧烈运动、药物等对检验结果的影响,对病人执行情况进行有效监督,确保前期工作无误。第三,提高临床医护人员标本采集技术,了解标本容器质量,抗凝剂种类以及操作对结果的影响,保证标本合格。总之,加强与临床交流是提高检验医学水平的重要环节,检验工作质量取决于标本留取送检,到报告发出每个细节,严格遵守以上环节,构筑一个完整质量管理体系,才能保证实验的科学性、准确性,为病患的治疗提供有效诊疗依据。

6 医学检验血细胞分析仪操作的规范化、标准化整个检验过程,从申请单开出到报告单发出,是一个多人参与的过程,影响因素较多,严格遵守检验工作流程是确保检验质量的重要举措。我们建议使用条形码管理,通过条形码管理标本以减少人为误差,以适应新形势下的医院管理模式[6]。(1)抗凝剂使用,EDTA-K2,1ml血液需要加10~15μl抗凝剂。(2)标本采集操作,坐姿采集标本,并严格保证采集时间限制。(3)标本有效存放时间标本采集后,尽可能快的在1h内检测完毕,时间越短越好。(4)试剂的质量,保证试剂特别是

溶血剂的使用很重要,建议使用进口配套试剂。(5)仪器的校准,仪器使用后必须进行校准,建议使用进口配套校准物定期校准。(6)室内质控与室间质评的分析,持每天质量控制的结果进行,出现失控要及时查找原因,采取措施进行纠正,积极参与室间质评活动,对失控的项目要进行分析,查找原因,及时纠正。(7)仪器检测后,对检测结果有异常信息警示的,要进行手工镜检复查。

【参考文献】

[1] 张美和,宋文琪. 应重视与临床交流. 中华检验杂志,2004;27:880. [2] 丛玉隆. 临床实验室分析前质控对策. 中华检验杂志,2004;27:483. [3] 林昕宝. 药物对临床检验结果的干扰. 国外医学·生化检验分册,1983;5(2):41. [4] 杨萍,陈美珠. 健康人静脉血血细胞各项参数调查分析. 职业与健康,2005;21(4):535. [5] 朱晓辉,何菊英. 应用血液分析仪分析后复查血片内容及程序. 中华检验医学杂志,2003;26:785-787. [6] 丛玉隆. 现代医学实验室管理与实践. 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5:112-125;181-210

戴丽荣:

江西省荣誉军人康复医院检验科

主管检验师

联系电话:13870540215 涂国和

江西省荣誉军人康复医院设备科

主管药师

联系电话:13879591355

上一篇:村级脱贫攻坚调研报告下一篇:常见近义成语辨析补充

本站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