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历史教学中德育论文

2022-07-03

摘要:初中历史教学是传承德育教育的主要阵地。因此,对历史教学有机融入德育教育有利于学生形成理性的思考、健全的人格以及健康的心理。本文首先阐述了在历史教学中融入德育的现实价值,随后分析了历史教学中德育的现状,最后提出相应措施,希望为历史教学合理融入德育教育起到积极的作用。今天小编为大家精心挑选了关于《初中历史教学中德育论文(精选3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初中历史教学中德育论文 篇1:

浅谈初中历史教学中德育渗透如何以生为本

摘 要:生本教育理念是衡量课堂教学效果和质量的重要标准,也是德育教育渗透是否有效的重要评价。在当前初中历史教学中发现,德育教育渗透的过程脱离了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存在很多制约学生德育发展的弊端,一些教师对德育教育有偏向的认知,以为德育工作应集中在思想品德课程方面,忽视了对学生德育教育的渗透,更谈不上以生为本。文章就初中历史教学中德育神渗透如何以生为本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初中历史;德育教育;以生为本

一、以生为本的相关概述

以生为本的教育即在课堂教学中坚持以学生为主体的原则,将以学生综合能力的发展多为教学的核心。这就要求教师在实际教学中,应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因材施教,促进学生综合能力全面发展。将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融入到历史教学的德育教育当中,就是倡导让学生综合素养全面发展,在提升历史知识和能力的同时,强化学生德育教育,提高学生思想品质和个人修养,为学生身心健康发展打好坚实基础。

二、初中历史教学中德育渗透现状

以生为本的初中历史德育教育中,需要将学生的综合素养目标与历史教学目标保持一致。但是在当前历史教育中,初中生的德育教育更多的流于形式,并没有充分发挥历史教材中应有的德育育人功能。德育教育强化的是学生的德育修养,关注的是学生未来的发展,如果历史教学中的德育目标设定在完成教学任务当中,那将脱离了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

三、基于以生为本的历史教学德育渗透探究

(一)强化渗透德育教育的针对性

在当前历史教学中,德育渗透缺乏针对性,针对这个问题,教师应在实际教学中注重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落实学生课堂主体地位。将德育教育贯穿到整个教学过程当中,使学生能够通过历史知识学习改变思想状态,进而将内化的知识外化与行为当中[1]。教师要注重历史教学内容的选择,采取更具针对性的德育渗透方式。例如在讲解到李鸿章签订‘马关条约’、汪精卫在民族存亡的紧要关头投降日本等事件中,借助这些历史人物和事件,培养学生的民族自尊心。教师在实际教学中,可以借助影视作品去丰富和补充课本资料,以培养和增强学生民族自信、自尊以及自豪感为目标,学生明白在面对困难和诱惑时应作出什么样的选择,锻炼学生的意志力。

另外为了落实生本教育,促进学生综合能力的提升,教师也可以在教学完之后,又针对性的选择重点人物,让学生对这些人物编写一个小传,去提高学生学科的能力水平,提高学生知识迁移能力,系统思维能力以及求异思维能力,激发学生历史学系的兴趣,调动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让学生去撰写重要历史人物小传,不仅能强化学生对人物的理解,同时进一步锻炼了学生的写作能力,对学生历史学系的积极性和创新都有很大帮助。

(二)明确德育渗透的目标

在初中历史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是将提升学生综合素质为主要目标。教师应真确认识德育渗透的目标,关注学生身心发展,创建多元化方式强化德育教育渗透的有效性[2]。在尊重学生主体地位的同时,完成历史课程中德育渗透的过程。在德育渗透目标的指导下,保证德育内容的时效性。

比如在讲授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相关知识时,学生处在衣食无忧的当下,很可能无法理解当时粮食不够的情况,教师可以利用情境教学使学生同化。从当时的社会背景中给学生娓娓道来,最后询问学生,国外有人说‘到21世纪的三十年代,中国人口将会达到16亿。这么多人怎么生存?该如何拯救因此而引发的粮食危机?’通过这个问题促进学生思考,结合当前衣食无忧的现状明白粮食危机已经解除,然后在询问学生‘如果是你,你当时会怎么做?袁隆平使如何做的?他是怎样成功的?’通过连续设问,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进而达到培养学生爱国情怀的目的。

(三)德育教育应接轨学生生活实际

德育教育与学生生活实际接轨,使提高德育渗透有效性的重要手段,可以让学生对历史现象产生思想上的共鸣[3]。当前历史教学中的德育渗透,主要将生活中的實例导入课堂教学当中,让学生对案例进行分析和总结,最后将得到的思想内容转化成自身的品质。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技术辅助教学。如给学生播放‘火烧圆明园’的影片,让学生利用网络等渠道搜集史料信息,通过小组讨论等活动,让学生记住这些耻辱,强化学生爱国思想和为中国更加繁荣去努力拼搏的意志。那些历史资料是都生活的记录和写照,教师只要引导学生将历史与生活实际相连接,就能潜移默化的完成渗透的过程。

又如在讲解抗日战争时期的历史时,教师可以利用多种教学资源将毛泽东的故事贯穿其中,利用毛泽东这位学生都熟知的历史伟人,强化学生的爱国情感,培养学生树立远大理想目标,培养学生形成不怕困难的良好品质。毛泽东的人生经历,教师可以利用口头讲授的方式、记录片的方式或者影视资料的方式等,让学生去了解毛泽东的一生,去发现毛泽东的人生观是如何建立的,当他遇到困难挫折时是如何做的,为了实现自己的理想目标又是如何做的等等。层层递进的问题引发学生进行思考,结合学生自己的生活,说一说自己从中学到了什么,以后又该怎么样做等等。

总结

以生为本的教育理念是当前教育中各个学科都必须遵守的教育原则。初中历史教学中落实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主要是要正确认识到以生为本的教育内涵,立足于当前德育教育的现状,强化教育的质量,从学生生活实际出发,使其更具针对性,进而保证渗透目标与教学目标的一致性,达到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目的。

参考文献

[1]徐磊.德育教育以生为本的体现[J].科学咨询(科技·管理),2016(01):84.

[2]刘宝龙.初中历史学科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的探究[J].黑龙江科学,2018,9(03):80-81.

[3]张荣.生本教育模式下的初中历史课堂教学对策探讨[J].名师在线,2018(29):11-12.

作者:胡琪

初中历史教学中德育论文 篇2:

论初中历史教学中德育的融入

摘要:初中历史教学是传承德育教育的主要阵地。因此,对历史教学有机融入德育教育有利于学生形成理性的思考、健全的人格以及健康的心理。本文首先阐述了在历史教学中融入德育的现实价值,随后分析了历史教学中德育的现状,最后提出相应措施,希望为历史教学合理融入德育教育起到积极的作用。

关键词:历史教学;德育;策略

一、初中历史教学融入德育教育的现实价值

初中历史教学是提高学生自身情操,完善学生自身素质的重要途径。同时,加强对学生的德育教育,能够为学校的健康发展减少不必要的麻烦,使学校实现合理化规范化发展,使学校的整体运行呈现出良好的态势。

(一)有助于学生提升辨别是非的能力,为形成优质道德行为打下基础

在历史教学中融入德育教育,能够促使学生形成较强的道德观念,能够辨明是非,在学习生活中具备较好的理性思维。思想道德教育正是注重学生正常情感观念的培养和树立,注重学生良好的道德意志和理念,最终为学生形成优质的道德行为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有助于适应我国人才培养的趋势,提升学生的自身素质

全面发展的人才不仅要具备过硬的专业素质,还应当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初中历史教学融入德育教育能够使学生摒除那些不良的思想,脱离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等观念,也为学生将来的职业道德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使他们在今后的学习工作中具备高尚的职业操守,尽情地施展自己的才华。

(三)有助于与法制建设保持一致性,促进精神文明建设与法制建设的共同发展

精神文明建设应当与法制建设保持高度的一致性,步调一致,才能赢得两者的共同发展。在历史教学中融入德育教育,学生的道德水准才能得以提升,学生的法制观念和法律意识才能得以树立和稳固,使法制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朝着健康有序的方向发展。

二、初中历史教学的德育现状

尽管历史学科具备重要的作用,但是很多人认为历史的德育教育作用已经逐渐淡化。这是因为,很多不良因素充斥在历史教学过程中,使历史学科的德育教育功能不能正常发挥,处于一种非常尴尬的处境。

(一)教学目标有所偏离,成绩分数占据主导地位

目前,很多學校在安排历史教学时,主要考虑初升高的升学率,把学生的分数成绩看成是设置历史学科的唯一目的。借助历史教学进行有效的德育教育已经没有人谈及,仿佛这个人文学科已经完全丧失了德育教育功能。

(二)不注重学科之间的区分,德育教育成为说教课

很多历史教师在进行历史教学时,没有注意学科之间的合理划分,往往把历史知识牵强附会的德育化,最终把德育教育的融入变成了无休止的说教课,使学生产生了厌倦情绪,反而不利于在历史教学中对他们进行德育教育。

(三)历史教学与学生生活脱轨,丧失德育教育时机

很多时候,教师可以将历史内容与学生的现实生活很好的联系起来,但是,教师往往对学生身边的事情充耳不闻,视而不见,不懂得从生活中寻找契机,寻找现实生活和历史内容的契合点,去教育学生。他们只知道一味地将知识机械地灌输给学生,对学生的成长和思想却熟视无睹,忽略了学生心中的真实想法,不利于德育教育的良性开展。

(四)评价方式不合理,教学中尚未营造出平等氛围

很多教师,过分关注成绩优秀的学生,对他们进行必要的鼓励和支持,而对于成绩稍差的学生则不闻不问,使那部分学生产生严重的自卑心理,不利于健康心理的形成,不利于健全人格的形成。因此,在历史教学过程中尚未营造出和谐平等的学习氛围,历史德育教育的作用便无从发挥。

三、初中历史教学有效融入德育教育的策略

目前,我国初中学校在历史教学中融入德育教育的过程中并未收到预想的效果,反而存在某些问题。我们应当有针对性地采取有效措施,确保学生德育教育在历史教学中的顺利开展。

(一)对教师进行适时培训,提高教师对德育教育的认识

学校应当根据德育教育的落实情况,定期组织教师进行深度培训学习。通过学习培训,教师会对历史教学发展前景及学生德育教育的重要性有全新的认识。培训可以促使教师树立高度的责任心,意识到德育教育对于初中学生的重要意义,以便在高效完成课堂教学任务的同时牢记德育教育的融入。

(二)教师从自身寻找突破口,实现德育教育的融入

首先,提升教师人格魅力,把握德育教育在课堂教学中的方向。教师是进行德育教育的关键因素。因此,历史教师应当注重自身思想素质的提升,注意平时的言谈举止,注意职业道德的培养。究其原因,教师的高素质会对学生产生直接的影响,对学生是一种鞭策,感染学生改变自身的道德素质,朝更高的方向发展。这也是高素质教师人格魅力的体现。

其次,教师应注重总结科学教育方法,激发学生对德育教育的热情。历史教师应当注重科学教育方法的不断归纳。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当结合学校实际情况和学生的群体特点,有针对性地采取不同的教育方法,激发学生接受德育教育的热情。另外,教师应当充分注重学生在接受教育过程中的主体地位,注重和谐师生关系的培养,敦促他们实现自我管理、自我完善。

(三)给学生各抒己见的机会,在探究型学习氛围中进行德育教育

很多时候,学生对历史事件有着自己独到的看法。因此,在历史教学中不应当抹杀他们的想法看法,而是给他们机会,让他们充分完整的表达出来,也有利于大家对历史事件的理解。比如,在讲述岳飞抗金的内容时,我们可以先行朗读岳飞的著名作品《满江红》,让学生谈谈对岳飞的认识,一旦谈到对岳飞的认识问题,岳母刺字、岳飞抗金的历史事件就会很自然的被谈出来。然后紧接着通过岳母刺字来对学生进行良好的爱国主义教育,使历史课堂教学的德育作业凸显出来;接着要求学生对岳飞抗金事件发表自己的看法,有人会认为岳飞是了不起的民族英雄,其爱国主义思想应当得到世人的尊崇和发扬;有人会认为,金与宋是中华民族的内部战争,统一是社会发展的大趋势,岳飞的行为恰恰是阻碍统一的行为;还有人认为,南宋王朝已经非常腐朽,穷途末路,岳飞却大力维护,并没有值得肯定的地方。探究性学习还有助于学生独立思维的培养。

初中的德育教育直接影响着学生未来的学习生活。因此,在历史教学中融入德育教育是符合教育发展潮流的,社会各界应给予充分的关注和支持。面对思想道德教育工作存在的不足,我们更应发挥用于担当的教学精神,认识形势,切实增强责任感,端正工作态度,在课堂教学中,努力加强对学生的德育教育,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

【责编 闫 祥】

作者:冯坤英

初中历史教学中德育论文 篇3:

核心素养背景下初中历史教学中德育渗透策略

摘要:初中历史对于学生的德育培养有着重要作用,教师要重视在初中历史教学课堂上渗透德育教育。本文研究了初中历史教学中存在的不足,并就如何在初中历史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提出了针对性的策略,能够改善传统初中历史教学中的问题,提高学生德育培养的速度,加强学生个人素养的有效提升。

关键词:初中历史;核心素养;德育教育策略;

历史中包含着深刻的哲理,蕴含着丰富的人文知识,学习初中历史,能够快速而有效地提升初中学生们的能力,拓展学生的知识视野,让學生在漫长的历史当中进行感悟,获得启发。在历史知识的学习当中,学生能够了解英雄先辈的事迹和精神,明白时代变迁和技术发展的必然,学习到他人高尚的精神和崇高的道德品质,树立正确的历史观,形成积极的人生观。学生在良好的初中历史教学当中逐渐达到新课标的要求,得到核心素养尤其是德育的良好培养和提高。

一、初中历史教学中的不足

随着新一轮课程改革,时代对学生的素养和教育教学的目标进行了提升和优化,在初中历史的教学当中,各朝代的历史轨迹、大事以及相关的影响意义等都是学生们必须要掌握的基础知识,另外,教学还需要学生们逐渐树立起以史为鉴的意识、发展变化的创新精神、表达与交流的能力等,要通过初中历史的教学课堂让学生们的历史核心素养得到提高,个人的道德修养获得加强。

但是由于传统教学的长期影响,教师很难在短时间内改变自己的教学方法。传统的历史教学课堂比较枯燥,学生在历史课上并不太活跃,对于历史知识的记忆、吸收和掌握效率比较低。

一是教材内的历史知识本身就比较枯燥,教材内容通常由事件、地点、任务、事件、影响等构成,言辞刻板。历史教材当中大量的文字内容,记忆起来比较困难,另外,部分历史教材的编写比较混乱,历史知识本身也比较琐碎杂乱,学生难以依靠自己进行整理,这就进一步加大了学习历史的难度。

二是部分初中历史教师的教学水平不足,教学课堂无法吸引学生。有部分教师甚至采用直接勾画、照课本念的方式来进行教学,过于呆板不利于学生对知识的吸收和理解,不能让学生生出学习的兴趣。另外,教师不用心,学生也会比较排斥这样的课堂。

二、在初中历史教学中渗透德育的重要措施

对于初中历史课堂上的不足,教师要重新认识新课标的要求,创新自己的教学方法,提升自己的教学水平,在初中历史教学当中进行有效的德育教学渗透,促使学生的能力和修养提升。其德育渗透策略如下。

(1)将教材与计算机技术结合,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

在进行初中历史的德育教育时,教师要注意利用好新时代的计算机技术以及历史教科书,通过两者结合,加强学生对历史事件的理解和感知,让学生在时代背景下的历史事件当中产生更深的感悟和启示,获得自身德育的有效培养,促进自己的知识和能力全面发展。

比如在部编版初中二年级的《鸦片战争》一课,教师在教学时就要注意方法。首先,教师可以播放老旧的历史影片或者影视片段,让学生们看到当时那个时代人们的生活和精神面貌,可以将重点放在吸食鸦片、林则徐虎门销烟这一点。通过影视片段,将学生的注意力牢牢抓住,让学生随着教师的节奏进行学习。

学生们在日常的生活当中,比如看电视、上网等都对这段历史有一定了解,教师通过视频片段吸引住学生以后,可以引导学生进一步深入思考:为什么西方列强要将鸦片贩入我国?甚至鸦片成为一场战争的导火索?国家在战争中失败的原因是因为鸦片吗?还有其他什么原因?通过教师的一步步引导,学生开始思考历史事件,逐渐探讨看似平常的事件中蕴含的规律,培养了学生的思考探究精神,加强了学生的思维活跃度,也通过这些问题让学生的求知欲大涨,学习的积极性得到提升。在进行教学时,教师还可以通过“鸦片”这个部分的知识引导学生认识到毒品对人的身心的危害,让学生们不碰毒品,进一步加强对德育教育的渗透。

(2)生动再现历史人物事迹,树立人物榜样

教师要在教学的过程中要以英雄历史人物的事迹为榜样,教导学生们像英雄学习,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工匠精神、科研精神等,提高学生的道德修养和个人品质。教师在这个过程中可以利用纪录片、科普文章等生动再现历史人物,让学生系统的整体认识人物。

比如在部编版初中二年级《革命先行者孙中山》的教学中,教师可以把孙中山先生的事迹做着重教学,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让学生立志报效祖国。另外,部分历史人物的经历和行事具有多面性,在不同的情况下会有不同的选择,教师要教导学生们正确认识这种特性,看到人性是复杂多变的,评价一个事件和人物都要从多个角度进行思考,不能过于片面。

三、结语

对于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德育方面的品质,需要教师多加费心,加强备课,创新教学,将德育自然且深刻地渗透进课堂当中。

参考文献

[1]陈大会.培养学生核心素养,打造初中历史高效课堂[J] . 家长,2021(20):115-116.

[2]杨钉霞.核心素养下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德育渗透[J] .新课 程(中),2019(11):293.

[3]张牧笛.初中历史教学与学生德育培养:以部编版八年级 上册第七课《抗击八国联军》为例[J] .现代交际,2019(2):152.

作者:张旭

上一篇:D公司财务预算管理论文下一篇:信息平台必要性研究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