膨胀剂混凝土施工分析论文

2022-04-23

摘要:随着建筑业的高速发展,建造技术突飞猛进,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技术日趋完善和成熟,但施工企业对大体积混凝土施工过程管控的重视程度却随之弱化,施工过程中,简单套用或仅凭以往施工经验的现象普遍存在。今天小编为大家推荐《膨胀剂混凝土施工分析论文(精选3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膨胀剂混凝土施工分析论文 篇1:

浅谈混凝土施工缝的留置及施工中的注意事项

【摘 要】混凝土施工缝问题在建筑施工中是经常遇到的问题,要掌握好混凝土施工缝的设置原则和留置方法,并在施工中保证施工缝的质量。

【关键词】混凝土施工 施工缝 质量控制

1.引言

目前, 大多数的建筑可以说都离不开混凝土。而现浇混凝土在施工浇筑过程中施工缝几乎可以说是每个混凝土工程都要遇到的问题。施工缝的留设方式、施工缝的质量、位置直接影响整个建筑结构的质量与安全, 因此必须严格控制施工缝的质量。结合现行施工规范及笔者平时设计和现场服务的一些经验, 就施工缝的问题作些探讨。

2.混凝土施工缝的设置原则与留置方法

2.1 混凝土施工缝的设置原则。其一,由于过多的施工缝将导致工程建筑存在较多裂缝安全隐患,不利于工程建筑的质量与安全管理,而且极有可能降低建筑物的整体结构性及使用寿命。因此,施工单位在日常建筑施工的过程中,应当尽量避免设置施工缝,将施工缝的设置数量控制到最低化,避免影响工程建筑的整体结构水平。通过减少留缝,可以有效的降低影响建筑物整体结构的可能性,确保其整体刚度。其二,在施工过程中,留置施工缝应当结合建筑物的整体结构受力能力,尽量避免将施工缝留置于钢筋锚固区及主筋搭接处,而应该将必须设置的施工缝留置在剪力、弯距较小处。其三,在施工过程中,留置施工缝时应当结合工程项目中的具体施工工艺要求与施工操作规范,而应当结合工程项目中的具体施工工艺,避免由于施工工艺因素而限制了施工缝的留置部位,从而影响了混凝土构件的内在质量水平。其四,在施工过程中,留置混凝土施工缝时,施工人员必须结合实际的施工温度应力与收缩变形因素,尤其应当注意避免出现裂缝,尽量避免在留置施工缝的过程中出现结构收缩裂缝和温度应力裂缝的现象。

2.2 混凝土施工缝的留置方法。在设置施工缝时,首先保证通过施工能达到计算力学假定,确保结构安全,便于施工操作。

2.2.1现浇板施工缝沿着横向设置。在现浇板跨中1/3范围内虽然这种施工缝留置在结构受剪力较小处,但是很难保证结构计算时的力学假定。由于混凝楼板的收缩或者在长期荷载作用下,往往会在这种施工缝处产生裂缝,甚至会出现管通缝,将地板砖拉裂。因此在施工过程中,施工缝的处理需按规范要求,在施工缝处继续浇筑混凝土时,已浇筑的混凝土抗压强度应达到不小于1.2MPa,而且需要剔凿掉松动的石子和软弱的混凝土层,用压力水冲洗干净,而且要求充分湿润保潮不小于24h,然后在浇筑混凝土前宜先铺一层10~15mm 厚的水泥砂浆,其配合比与混凝土内的砂浆成分相同。

2.2.2现浇板施工缝留置在承重横墙中线处。此种留置施工缝的方法与相应施工要求较为符合,通过将施工缝留置在剪力较小处,可以有效的避免由于施工缝在跨中1/3 范围内处理不好所引起的裂缝。此具体留置方法为:首先,施工人员应当将垫木或钢管放置于承重墙中线位置处,不仅可以充当现浇板负筋的临时支撑,而且可以作为现浇板混凝土的临时侧面模板。其次,施工人员应当在完成浇筑混凝土后,当混凝土强度达到1.2MPa时,及时剔凿掉中心线处多余浇筑的混凝土。再次,通过采用压力水对其进行彻底冲洗,将残留在混凝土表面的积水除去,并确保其湿润度超过一天以上。最后,施工人员应当在其表面铺设一层10~15mm 厚的水泥砂浆之后,才能开展混凝土的浇筑施工,将其配合比应当与混凝土内的砂浆成份保持一致;并展开二次浇筑施工。

3.确保施工缝质量的方法

如何提高施工缝界面分二次浇捣的混凝土之间的粘结力和咬合力,使施工缝处混凝土力学性能和抗渗性能等同于其它部位混凝土是需要认真对待的,以下是几种施工缝处理方法。

(1)表面清理法:在已浇好的混凝土界面上人工凿除浮浆及松动石子,并清除干净,待浇筑混凝土时,界面上先浇筑同配合比的水泥砂浆,使旧、新混凝土结合牢固,浑然一体。

(2)插粗骨料法:有些体积较大的混凝土分层分段浇筑时,表面浮浆多,易造成施工缝处结合差,此时应准备长尖型小毛石,均匀插入旧混凝土深2/3,外露长1/3,使施工缝处结合牢固,增加抗剪强度。

(3)插粗短钢筋法:在浇筑旧混凝土时先均匀插入粗短钢筋,由于粗短钢筋的存在,使施工缝处混凝土温度及干缩变形受到阻碍和约束,于是提高了施工缝处抗拉、抗剪强度。二次浇捣深梁及某些设备基础时也往往用此法。

(4)设钢丝网法:施工缝处配筋较密集、堵头模板无法设置时,可采用钢丝网封堵浇筑完毕的混凝土,其作用除能阻挡混凝土流动外,还可以在钢板网处形成均匀的混凝土凸头,会大大提高施工缝处混凝土粘结力和咬合力。

混凝土浇筑前先将钢丝网用铁丝绑扎或点焊在附加钢筋上,距离柱边缘500mm或者距离与梁高相同的梁内,该距离可视混凝土坍落度的大小适当调整。钢丝网的孔眼在15mm左右。钢丝网可以作为永久性混凝土模板留在构件中。

(5)使用补偿收缩混凝土:近年来微膨胀剂的发展,使得“后浇带”、“加强带”等施工缝的处理变得容易,具体做法为:在后浇带混凝土中掺加水泥重10%以上的微膨胀剂(具体掺量按试配确定),配制成补偿收缩混凝土,基本或大部分抵消了混凝土的温度收缩变形对施工缝的不利影响,通过后浇混凝土的微膨胀,挤实新老混凝土之间的施工缝。

(6)当梁、柱的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同的时候,如何处理施工缝与节点之间的关系,我国规范并没有明文规定,通常的处理方法同国外规范比较相似。当柱比梁的混凝土强度等级高出不超过一个等级(5MPa)时,可以将节点核心区和梁板一同浇筑,节点混凝土强度与梁板混凝土强度相同。此时,施工缝可以留设在柱脚或者梁底。当柱比梁的混凝土强度等级高出不超过两个等级(10MPa),且柱四周都有现浇梁时,也可以将节点核心区和梁板一同浇筑。这样处理方便了施工,但是容易造成节点核心区强度不足,所以一般情况下要对框架的节点核心区进行抗震验算。也有的施工单位,采用节点混凝土强度与柱混凝土强度相同的处理方法。这样做的弊端是会引起结构构件刚度的改变,不建议采用。而当梁、柱的混凝土强度等级相差比较大的时候,混凝土交接面要设在梁上;同时,节点处的混凝土要遵循“先高后低”的浇捣原则。即先浇筑强度等级高的混凝土,再浇筑强度等级低的混凝土,严格控制在节点混凝土初凝之前浇捣梁板的混凝土。梁板的混凝土建议采用二次振捣法,即在混凝土初凝之前再振捣一次,以增强高、低等级强度混凝土交接面处的密实性,减少混凝土不同强度等级混凝土收缩的差异柱的施工缝可以留设在梁底或者梁板面。当在梁底柱的施工缝上继续浇筑混凝土时,柱内混凝土要浇至板的上表面。在实际施工中,高、低强度混凝土的交接面常留设成垂直面和倾斜面。

4.结束

作为建筑工程施工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混凝土施工缝的处理是十分关键的环节,对此必须要引起高度的重视。要想解决混凝土施工缝的问题,关键是了解施工缝出现的原因,结合具体的情况,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提高控制质量,保证工程结构安全。从上文的分析中我们看到唯有按照施工要求进行施工缝的处理、组织好的施工、施工缝处的混凝土强度要高于设计的强度需求,施工缝的质量才能得到保证,工程的质量才能得到保证。

作者:马甲子 刘芳

膨胀剂混凝土施工分析论文 篇2:

大体积混凝土施工过程管控

摘要:随着建筑业的高速发展,建造技术突飞猛进,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技术日趋完善和成熟,但施工企业对大体积混凝土施工过程管控的重视程度却随之弱化,施工过程中,简单套用或仅凭以往施工经验的现象普遍存在。本文通过对大体积混凝土的界定和施工过程控制要素的分析,并结合ISO9000标准关于特殊过程的控制要求,阐述了大体积混凝土施工过程管控方法,希望对大体积混凝土施工管理起到借鉴作用。

关键词:大体积混凝土  施工过程  管控方法

0 引言

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建筑业高速发展,建造技术突飞猛进,高速铁路、高速公路、高层、超高层建筑、大型水利大坝工程越来越多,随之而来的是大体积混凝土的广泛应用。由于大体积混凝土受水泥水化热和混凝土散热性能等自有特性以及施工工艺和施工环境的影响,极易发生温度应力导致结构裂缝的现象,从而影响结构的使用性能和耐久性能,严重的危及结构安全性能,因此对大体积混凝土温度应力及温度控制的研究,一直是设计与施工企业重点关注的问题。目前,随着各方面的致力研究和实践探索,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技术日趋完善和成熟,施工难度也随之降低,但是由于施工难度的降低,施工企业对大体积混凝土施工过程管控的重视程度也随之弱化,施工过程中,简单套用或仅凭以往施工经验的现象普遍存在,由此导致结构裂缝、造成返修或返工的事件时有发生。本文通过对大体积混凝土的界定和施工过程控制要素的分析,并结合ISO9000标准关于特殊过程的控制要求,阐述了大体积混凝土施工过程管控方法,希望能对大体积混凝土施工管理起到借鉴作用。

1 大体积混凝土的界定

目前,国内外对大体积混凝土的定义尚无统一的规定。国内,《大体积混凝土施工规范》(GB50496-2009)定义为:混凝土结构物实体最小几何尺寸不小于1m的大体量混凝土,或预计会因混凝土中胶凝材料水化引起的温度变化和收缩而导致有害裂缝产生的混凝土;《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规程》(JGJ55-2011)定义为:体积较大的、可能由胶凝材料水化热引起的温度应力导致有害裂缝的结构混凝土。国外,美国混凝土学会(ACI)规定:任何就地浇筑的大体积混凝土,其尺寸之大,必须要求解决水化热及随之引起的体积变形问题,以最大限度减少开裂;日本建筑学会标准(JASS5)规定:结构断面最小厚度在80cm以上,同时水化热引起混凝土内部的最高温度与外界气温之差预计超过25℃的混凝土,称为大体积混凝土。

综上所述,大体积混凝土的界定主要看两项指标,一是结构尺寸,二是混凝土内外温度差引起的温度应力。由于混凝土自身散热性能较差,结构尺寸越大,越容易造成内外温差过大而产生温度应力导致结构裂缝的现象,因此目前施工企业以结构尺寸来判断是否是大体积混凝土的现象比较常见。但是从上述国内外大体积混凝土定义来看,大体积混凝土实质上并不是由结构尺寸的大小决定的,而是由是否会产生水化热引起的温度应力来定性的,而温度应力的大小,除了受结构尺寸的影响外,还受混凝土配合比、原材料以及施工环境等因素的影响。因此,简单的以结构尺寸来判断是否是大体积混凝土的做法是错误的,正确的方法应该是通过计算混凝土内外温度差引起的温度应力是否会造成结构裂缝来判定;当温差过大且温度应力大于混凝土自身的抗拉强度时,此时应判定为大体积混凝土,既便是结构尺寸不大,也应该按大体积混凝土实施控制。

2 大体积混凝土施工过程控制要素

大体积混凝土施工的关键及难点是如何有效控制混凝土内外温度差引起的温度应力,防止混凝土结构裂缝的产生。由于混凝土温度应力变化受原材料选择、配合比设计、施工技术工艺、施工环境变化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因此,大体积混凝土施工前,应从施工组织和施工技术两个方面进行科学合理的策划准备工作,确保大体积混凝土的施工质量。

2.1 施工组织准备 大体积混凝土施工的显著特点是混凝土数量大、浇筑时间长,要确保施工过程的顺利完成,必须在施工场地规划、管理和施工人员配备、物资及机械设备配置方面做好充足的准备。

①场地规划。施工现场“三通一平”,根据现场实际情况,合理规划场地布置,避免各类机械车辆的交叉作业。施工前,做好水电供应设施设备的检查验收工作,确保满足连续施工的需要,为防止意外,现场应配备发电设备和蓄水设施。场内道路应满足不同天气的需要,坚实平坦,并合理安排混凝土罐车的行走路线,确保混凝土的连续供应和浇筑。

②人员配备。根据混凝土数量,预测浇筑时间,配备充足的管理和施工人员,合理安排倒班班次(两班倒或三班倒),防止人员长时间工作产生极度疲劳,导致工作失误或对身体健康造成伤害。

③物资和机械设备配置。搅拌站应根据配合比设计及混凝土浇筑数量,准备好充足的混凝土原材料;现场养护所需的塑料薄膜、草袋、洒水胶皮管以及防雨物资应提前组织进场。

机械设备的数量和型号应根据具体工程规模和施工工艺进行策划与配置。施工前,所有机械设备均应进行检查和试运转,考虑到发生故障的可能性,施工时主要和关键机械设备还应配备备用品或易损零件,同时配备修理工,随时检修。

2.2 施工技术准备 大体积混凝土施工质量控制的关键是采取有效的温度控制技术,减小混凝土内外温度差引起的温度应力。为此,需要从原材料选择、配合比设计、热工计算及温控养护等环节做好技术准备工作。

①原材料选择。水泥应根据工程特点、混凝土设计性能和所处环境条件,合理选择水泥品种,尽量选用低热水泥,如矿渣水泥、火山灰或粉煤灰水泥;骨料应选用中粗砂和粒径较大、级配良好的碎石;在设计和规范允许的条件下,合理掺加使用适量的粉煤灰和外加剂,如缓凝剂、减水剂和膨胀剂,以减少水泥用量,降低水化热。

②配合比设计。根据选用的原材料,进行混凝土配合比试配工作,重点解决掺和料和外加剂掺量控制以及减少水泥用量、降低水化热的问题。根据试配的理论配合比,实测搅拌站现场砂石料含水率、含泥量,进行配合比优化,以满足实际现场拌制要求。

③热功计算及温控养护。大体积混凝土施工前的热功计算是针对工程的特定条件,通过计算预估混凝土内部温度及内外温差,从理论上复核施工方案的可行性,并为后续的温控和养护工作提供依据。鉴于目前随着相关施工规范和施工技术的不断完善,施工企业在热功计算以及保温养护和温控监测方面已经有了相当的施工经验,形成了相对成熟的技术措施,本文在此不再赘述。但值得注意的一点是,目前部分施工企业在实际操作中存在不进行热工计算,只凭实测实量和以往施工经验进行温控养护的现象,由此失去了对大体积混凝土的主动控制,极易在施工过程中发生不可补救的严重后果。由于工程项目具有单件性的特征,因此施工企业应针对不同的工程项目,在大体积混凝土施工前,有针对性地进行热功计算,以适应不同项目、不同条件下的大体积混凝土浇筑和温控养护工作,这一点至关重要。

3 基于ISO9000标准特殊过程的管控方法

ISO9000:2005《质量管理体系—基础和术语》标准中规定:“对形成的产品是否合格不易或不能经济地进行验证的过程,称之为特殊过程”,并在ISO9001:2008《质量管理体系—要求》标准中规定:“当生产和服务提供过程的输出不能由后续的监视或测量加以验证,使问题在产品使用后或服务交付后才显现时,组织应对任何这样的过程实施确认”。在大体积混凝土施工过程中,由于水化热引起的温度应力难以经济的通过检测或测量手段来加以验证,温度应力可能导致的结构裂缝只有在施工结束后才能显现,因此,认证施工企业应该根据ISO9000标准要求,按“特殊过程”对大体积混凝土施工实施控制,并对过程实施予以确认。过程实施的确认主要包括准则、方法和程序的确认、人员资格的鉴定、设备的认可三个方面,俗称特殊过程“三鉴定”。

3.1 准则、方法和程序的确认 准则即施工依据的设计文件、标准、规范;方法和程序即遵循准则要求和现场实际情况,制定的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方案、工艺流程和参数、混凝土配合比设计等。大体积混凝土施工前,应组织对准则的有效性和适用性和以及方案的可行性进行评审和确认。

3.2 人员资格的鉴定 针对大体积混凝土施工过程各环节涉及的操作人员,如混凝土工、模板工、试验工、机械操作人员及修理工等,施工前应对其岗位能力进行鉴定,必要时应通过专业技能培训并考核合格、持证上岗。

3.3 设备的认可 针对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方案中确定的各类机械设备,包括小型机具和备用设备,施工前应对其性能状态进行检测检修,确保性能稳定、状态完好。特别注意对试验检测、测温监控涉及的仪器仪表或计量工具,应按相关标定要求进行检测标定。

4 结束语

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技术难度大、工艺复杂,完善的施工方案和充足的原材料、人员以及机械设备配置是大体积混凝土施工保障的基本要素,严格的施工过程控制是大体积混凝土质量保证的关键,只要按照特殊过程控制要求,做好前期策划准备工作,大体积混凝土施工质量完全可以得到保证。

参考文献:

[1]倪平安.大体积混凝土施工过程中质量控制[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0(4).

[2]刘力源.大体积混凝土施工过程控制要素分析[J].山西建筑,2011(26).

[3]解荣.大体积混凝土温度监控的研究[D].长安大学,2011.

作者:李鑑

膨胀剂混凝土施工分析论文 篇3:

水利工程混凝土施工技术及质量控制研究

摘 要:水利工程作为我国当前发展过程中的重要项目,随着国家的发展,对于水利工程建设的要求也在不断提高,确保水利工程质量是十分重要的。基于此,本文围绕水利工程混凝土施工展开探讨,介绍了常用的混凝土施工技术,并针对施工要点提出了控制施工质量的策略。

关键词:水利工程;混凝土施工;质量控制

引言

水利工程不仅对于国家水资源的保护、开发和利用有着重要意义,而且还有着保护周围居民生命财产安全的作用,因此,水利工程质量控制格外重要。混凝土施工作为我国水利工程建设过程中的重要部分,其施工技术和施工质量对于整个水利工程的质量都有着直接影响,因此,加强此方面研究十分有必要

一、常用的混凝土施工技术

(一)浇筑技术

在水利工程混凝土施工过程中,混凝土浇筑是整个施工过程中的必要部分,也是关键环节,混凝土浇筑技术水平和浇筑质量直接影响着整个水利工程的质量,因此水利工程施工通常对混凝土浇筑环节要求较为严苛。在实际施工过程中,需要注意的技术要点包括以下幾个方面:第一,混凝土浇筑质量不仅会受到材料搅拌情况的直接影响,还会受到其他外部因素影响,因此在实际进行施工的过程中,需要控制好影响浇筑质量的各个因素,要做好混凝土加工和搅拌工作,为水利工程建设奠定坚实的基础。第二,在进行混凝土浇筑的过程中,主要应用的浇筑技术有分成分层施工、自然流淌浇筑施工等,此外,在进行混凝土浇筑施工的过程中,要合理控制斜向分段与持续性推行的融合,以此确保混凝土浇筑技术的有效性,保障施工的质量,最大程度上避免施工质量问题而引起的二次施工。第三,在实际进行浇筑施工的过程中,对于已经完成搅拌的混凝土不能够再次向其中加水,否则会对混凝土的密实程度以及均匀性等方面性能产生不良影响。

(二)钢筋技术

钢筋是水利工程混凝土施工过程中的必备材料,因此钢筋施工技术对于整个水利工程施工而言也有着重要影响。在实际钢筋施工的过程中,为进一步确保钢筋施工技术的有效性,需要对以下要点进行着重把控:第一,确保钢筋质量达标,对于钢筋施工而言,钢筋质量是保障施工质量的基本要求,因此,在水利工程建设的过程中,需要选择正规、可靠的钢筋供应商,在钢筋入场之前需要对其质量、规格等方面进行检查和控制。第二,钢筋连接是钢筋施工过程中的重点环节,在实际进行连接施工的过程中,不仅要结合实际情况分析钢筋受力情况,还需要合理选择钢筋焊接和捆扎方式,确保施工技术和施工方法的科学合理,以此保障施工质量。第三,结合实际情况选择合理的钢筋施工技术,钢筋施工质量直接影响着水利工程结构的稳定性,因此选择合适的施工技术对于钢筋施工而言是十分重要的。常用的钢筋施工有散装和整装两种安装方式,整装就是指在施工之前完成框架加工,然后再将其运送到施工现场;散装则是指在施工现场根据设计图纸进行钢筋连接。

(三)养护技术

在完成水利工程混凝土施工之后,为避免后期出现工程质量问题,需要针对混凝土结构采取有效的养护措施。混凝土结构养护技术的应用,需要结合施工现场的气候环境等有针对性的采取相应的养护技术,其中最主要的参考因素就是当地的温度情况。例如,在夏季时环境温度普遍偏高,为避免水分蒸发过度,使得混凝土出现裂缝等问题,可以根据环境温度、湿度等情况,在混凝土表面喷洒适量的水,以此确保混凝土施工质量。此外,由于混凝土受高温影响较为严重,所以通常情况下,夏季混凝土施工养护的时间相对较长。在冬季天气温度较为寒冷时,为避免混凝土结构出现冰冻情况,除了喷施适量的水之外,还需要采取适当的防冻、保暖措施[1]。

二、施工质量控制策略

(一)材料质量控制

在水利工程混凝土施工过程中,材料质量是影响施工质量最主要,也是最基本的因素,因此想要确保整体施工质量,就必须要加强对于施工材料质量的控制,施工材料质量不仅仅指的是材料的型号,还包括施工材料的规格和数量等方面。由于水利工程项目较为复杂庞大,因此混凝土材料种类和用量也相对较多,其中的主要材料有砂石、水泥、融合剂、添加剂等。首先,在进行材料采购的过程中,采购人员需要选择正规可靠的供应商,根据水利工程建设质量要求和相关标准规范选择施工材料,确保施工材料的实用性和适用性。其次,在施工材料入场之前,需要进行材料验收和质量检查,不仅要对相关材料的质量进行评估,还需要对材料的规格、型号以及数量等进行核对,严禁质量不合格的材料入场。最后,在材料入场之后,施工管理人员要做好材料的保存和堆放,降低外界环境对于材料质量和性能的影响。

除此之外,在进行细骨料选择的过程中,细骨料的含泥量通常在5%以下,且细骨料粒径要在0.5mm以上。值得注意的是,如果选择的粒径较大,在进行拌合的过程中,需要控制好混凝土中的水分含量和水泥用量,通过降低其中的含水量,实现对于水化热的控制,并以此调节混凝土材料的收缩性。虽然使用粉煤灰代替水泥能够有效提高混凝土性能,但是粉煤灰用量需要控制在25%以下。另外,当前混凝土施工过程中,所使用的外加剂种类也十分复杂多样,不仅有减水剂、膨胀剂,还有复合外加剂等等,因此,需要结合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外加剂。

(二)施工操作管控

在水利工程混凝土施工的过程中,想要进一步提升施工质量,确保施工有效性,除了要加强材料质量控制之外,还需要对施工操作进行管控。在整个施工过程中,需要在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控制:首先,在浇筑混凝土之前,为确保浇筑施工的有效性,需要先对模板进行检查,如截面、标高等,确保模板参数合理,为后期混凝土施工奠定良好的基础;其次,强化对于预埋件位置的控制,结合设计图纸和方案要求,避免疏漏,确保每一个施工环节的有效性;再次,做好清理工作,确保操作面干净整洁,在进行混凝土浇筑前,需要将模板中的杂质清理干净;最后,在钢筋施工之前,需要做好相应准备工作,确保钢筋材料的有效供应,例如,在实际水利工程施工过程中,可以安排专门的材料管控人员以及技术监管人员,确保对于混凝土施工作业的全面监控,保障施工质量。

(三)施工队伍建设

加强施工队伍建设不仅仅是指提升施工人员施工技术、材料管理等方面,还需要加强施工队伍管理,例如,可以建立责任制度,将水利建筑混凝土施工过程中的职责进行有效落实,具体到每一位工作人员,以此提升工程管理相关工作人员的责任意识,确保每一个工艺环节的质量。除此之外,还需要对每个部门的工作进行有效区分,并结合实际情况和工作要求制定相应的奖惩措施,提高施工人员以及技术管理人员的责任感以及对于自身工作的重视。最后,还需要加强对于施工人员技术能力方面的培训,确保其施工技术能够满足水利工程混凝土施工要求和相关标准,保障施工质量[2]。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水利工程混凝土施工过程中常用的施工技术有浇筑技术、钢筋技术以及养护技术等,在此过程中想要进一步确保施工质量,不仅要加强材料质量控制,还需要强化施工操作管控,注重施工队伍建设,重视混凝土养护控制。相信在施工技术和质量控制水平不断提升的情况下,我国水利工程建设将会得到更好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马海聪,李世豪.浅谈水利工程混凝土施工技术及质量控制研究[J].名城绘,2018,000(003):P.176-177.

[2]彭晓菲.水利工程混凝土施工技术及其质量控制策略的研究[J].山东工业技术,2018,No.264(10):140-140.

(宁夏回族自治区固原市彭阳县扶贫开发办公室   宁夏 固原  756500)

作者:刘学天 黄丞

上一篇:建筑施工存在问题研讨论文下一篇:心脏病术后乳糜胸护理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