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电工技能训练分析论文

2022-04-25

汽车电工技能训练分析论文 篇1:

基于职业岗位需求的《汽车电工电子技术》课程改革研究

摘要:针对《汽车电工电子技术》在教学中出现的学生学习兴趣不高、与后续课程脱节等现状及问题。提出以课程内容“工作化”、教学过程“职业化”、 教学手段“多样化”、编教材写“特色化”、 课程考核“能力化”等一系列改革措施和建议。在实际改革过程中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汽车电工电子技术;课程改革;岗位需求

1 现状与背景分析

《汽车电工电子技术》课程是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进行岗位能力培养的专业基础课程,在汽车类专业教学中一直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本课程紧紧围绕高职高专人才培养的要求,以及职业岗位群对汽车电工电子技术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要求,重点突出理论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它既有自身的理论体系,又有很强的实践性,认真学习该课程有助于增强学习专业课的兴趣,并能为后续的专业课打下扎实的基础,对提高学生在汽车电子产品生产、汽车检测维修、营销、维护保养、生产技术管理等工作岗位职业能力和职业素养的培养起到重要作用,为汽车电子技术专业人才的培养起到关键的支撑作用。

然而传统的教学模式和教学内容已不能适应现代汽车类专业人才在电控维修方面的培养要求,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1.1 理论与实践脱节

《汽车电工电子技术》课程是《汽车传感器技术》、《汽車电器》、《汽车性能检测技术》等专业核心课程的重要基础课程。在专业成立初期,课程因没有很合适的《汽车电工电子技术》教材,选用《电工技术》和《电子技术》两本教材教学,教学内容没能与汽车实际应用紧密结合,教学效果不够理想。而且传统的教学方式中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是分开的,大部分老师在讲授理论知识时往往过分追求教学内容的系统性与完整性,忽视了《汽车电工电子技术》作为应用学科的实用价值,尤其是在汽车上的应用,导致学生缺乏明确的学习目标,难以理解课程的目的,造成学生的学习有很大困难,也影响了高职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及技能型、应用型人才的培养。

1.2教学方法相对落后

传统的教学方法基本上采用“老师讲,学生听”的满堂灌的方式,有些教师对高职教育新的教学方法和手段不适应,课堂教学讲得过多过细,缺乏新意,没有留出足够的时间供学生实践和操作,导致学生始终处于被动学习状态,无法激起学习的兴趣和热情。

1.3考核方式单一

《汽车电工电子技术》课程传统的考核方式采取闭卷笔试的考试方式,主要考核对理论知识的掌握,这样既不利于学生对知识的全面掌握,也不利于高职学生专业能力的培养。

2 课程改革措施及建议

针对该课程传统教学存在的问题,在此以“职业岗位需求”为目标,以“汽车电工电子技术应用”为主线,通过项目式教学方式,从课程内容、教学模式及教学考核等方面进行改革和探索,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强化学生的实践操作技能,从而达到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

2.1课程内容“工作化”

教师深入汽车企业一线掌握汽车相关岗位流程、岗位职责,收集并整理经典案例和成功经验,为将实际工作任务转化为典型学习任务奠定基础。根据职业分析研讨会和企业调研确定本课程的教学目标,突破学科体系限制,重新构建教学内容,体现出高职一体化教育的特色。从实际岗位需要出发,将各课程的知识与技能有机地结合起来,增加实用性和针对性,删去一些与今后工作关系不大的内容。

本课程以实际工作过程中的实际工作任务作为学生的主要学习内容,将学习内容整合成不同的学习任务,课程学习从工具使用和仪表使用入手,学习汽车上常用电子元器件的识别、检测,基本汽车电路的分析与应用,掌握典型电路的组成、工作过程(原理)作为基础,但这里要考虑职业能力培养的针对性和明确性的特点,将各个基础电路与汽车电路相结合,尽量让学生不再机械地、割裂地学习理论知识,而是接受基本的工程训练,为学生核心职业能力的形成提供必要的保证。

本课程围绕专业相关知识,以学生为主体,以电工电子在汽车上的典型应用为载体,设计若干个任务单元作为学生的能力训练项目,其目的就是为了改变传统的教与学的氛围,调动学生的自主学习兴趣,在任务单元中将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融合在一起,理论由浅入深,技能由简单到复杂,用理论匹配实践,用实践整合、序化理论。在教学中,采用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方式,解决了理论与实践脱节、教学内容与岗位要求脱节的问题。

2.2教学过程“职业化”

全部学习活动围绕课程目标展开,整个学习过程是企业真实工作过程的“再现”,帮助学生树立质量意识、成本意识、工艺方法、安全操作和工作态度等工程意识,实现知识传授、技能训练和职业素养形成相结合。改革教学模式,融“教、学、做”为一体的教学法,使学生“在学中做,在做中学”,通过实际识别、分析及检测实际的汽车电子电路中常用的电器元件和电路,使学生真正掌握汽车电子技术的主要专业技能,以满足社会对高技能人才的要求。

教师给学生上课时,授课内容既要注意与学科专业基础知识的衔接,又要兼顾与后续课程的联系。在教学中,每章都从最基本的应用实例出发,由实际问题入手通过技能训练引入相关知识和理论,由实训引出相关概念及相关电路。首先是教师提出学习的内容、目的、要求及其他相关事项,学生自主学习有关内容,再通过自己动手做的方式来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同时获得相关技能的训练。

2.3教学手段“多样化”

高职学生基础相对薄弱,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对基础知识、基本内容和重点内容精心组织,运用多种多样的教学方法。为了适应目前既要减少教学时数,又要增加课堂信息量的教改形势,同时培养学生学习主动性,提高自学能力,充分利用QQ群等网络资源教学是最有效可行的方法之一。

2.4编教材写“特色化”

通过对校企合作企业调研,以及各企业对汽车电子技术、维修、售后服务等岗位的技能需求,结合教学实践和探索,通过课程结构、教学方法、实践教学等方面的改革和创新,形成自己的特色教材。教材以项目为轴线展开,引导学生思考,进入课程的学习。在编写过程中尽量吸取借鉴行业企业专家的宝贵经验,综合考虑学校现有的师生情况、教学场地和设备等因素,编写一本适用性较高的教材。为便于巩固应掌握的基本知识和引导应用,采用教、学、做相结合的教学模式,以理论够用、注重应用的原则,通过循序渐进、不断拓宽思路的方法讲述所需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2.5课程考核“能力化”

进行项目式教学改革的最终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就业适应能力,提升学生的就业竞争能力,因此改变传统的考核方式,强调考核学生的能力,实现课程考核向过程考核的转变势在必行。

项目教学法注重学生对知识和技能掌握“过程性”的考核,根据目标多元、方式多样、注重过程的评价原则,综合运用测试、操作、作品展示、项目设计等评价方式,特别是强调能力评价、个性化评价、创新能力评价;建立过程考评(任务考评)与期末考评(课程考评)相结合的方法,强调过程考评的重要性,针对学生独立或合作完成每个工作任务的情况、理论知识的掌握程度进行考核评价,并监控整个过程,作出评价。改变传统教学模式中“终结性”的考核标准,这种考核方式更有利于学生个性的发展、特长的发挥,彰显了职业教育的特色。

3 结论

通过本门课程的教学改革,将传统的教学内容结构重构,以企业要求、岗位需求为目标,以汽车为载体,通过汽车典型实际案例、虚拟仿真等现代手段,让学生对课程产生兴趣,实现专业基础课与专业核心课程的良好衔接。 目前,课程组教师紧紧围绕汽车专业的培养目标,在课程内容的整合优化、课程标准的修订、教学资源库的建立等课程建设已经取得了一定的进展。在今后的教学中将进一步优化教学手段、丰富教学资源。

参考文献:

[1] 鞠娜.《汽车电工电子技术》课程项目式教学改革实践探索[J].时代农机,2015,42(5):107-109.

[2] 王波,王云霞,刘文婷. 高职《汽车电工电子技术》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J].安阳工学院学报,2015,14(2):96-98.

[3] 贾宝会,范智勇,蒲一鸣. “汽车电工电子技术”课程教学改革创新与实践[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3(8):193.

[4] 李兆平.“汽車电工电子技术”课程教学改革创新与实践[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3(8):193.

[5] 钱玲玲.《汽车电工电子技术》教学改革实施与研究[J].科技论坛,2015(16):115-116.

作者:郝志廷

汽车电工技能训练分析论文 篇2:

浅议浙江省课改《汽车电工电子技术基础》的衔接教学

[摘          要]  将浙江省课程改革教材《汽车电工电子技术基础》与汽车电气、电控发动机、检测与排故等后续课程进行合理的衔接性教学,将基础理论与实物、实训、实际应用有机结合在一起,以基础理论为引导,以岗位职业技能为核心,通过合理安排课程内容、引入行业标准、提升熟练度,拓展课程外延,不仅使学生打造更加扎实的理论基础,更好地适应后续学习,而且更充分地调动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高一学生更好地认识专业和自身学习前景。

[关   键    词]  衔接性教学;独立汽车部件载体;参数熟练度;课程前瞻

[

随着汽车工业的快速发展,汽车产业亟须大批现代汽车检测与维修的专业人才。汽车工业从传统的机械领域占据主导地位,逐渐趋向于机电一体化,智能化的程度越来越高,电控、ECU控制模块越来越多。因此,《汽车电工电子技术基础》这门课对于培养汽修专业学生良好的职业素养有着重要意义,是中职汽修的专业基础课程。然而这门课程相对于其他汽修专业课程来说,开设时间还不长,在本校开设的时间只有5年,浙江省编新课程改革版《汽车电工电子技术基础》在省内全面试行的时间只有3年。从近些年的教学实践来看,学生的确掌握了一些汽车相关的电工电子基础知识,但是也存在着以下一些问题:

电工电子技术基础这门课的理论性比较强,涵盖知识面广,理论性强又比较抽象。与机械领域学校相比,电工电子技术在学生学习众多理论基础后,也较难把它与汽车上直观的应用联系起来。这对于文化课基础本就薄弱的汽修专业学生来说,容易使他们望而却步。

现行的《汽车电工电子技术基础》是由原中职电学专业学生学习的教材改编过来的,它只对一些知识点做了删减,大部分保留了原电学专业的知识体系和专业脉络,对汽车维修本身的专业性和针对性都不够强。

本课程于高一学年第二学期开设,从学校09级到14级汽修专业学生情况来看,由于学生普遍年龄小于16周岁,生活中直接接触汽车的机会也较少,对于汽车的了解大多限于外观,对内部结构更是所知甚少。不过由于汽修专业学生主体为男生,对汽车相关的一切充满好奇心,是他们的优点所在。

考虑到具体学习情况,该课程的后续主要专业课程《汽车电气》安排在高二年级,其主要内容包括:全车两大主要系统(起动系、点火系)以及电源、仪表报警、各主要传感器和舒适系统等。十个项目中每个项目又分为:认识主要部件的原理,能够检测其好坏;认识部件的组成,能够进行安装操作;了解常见故障并排除等步骤。全书知识点多,是机械基础和电工电子基础课程的结合,同时又以实际操作为教学重点,学生很难在两个学期的教学时间中透彻地理解这么多的原理。同时,各项目之间功能相互独立,知识结构上不具备系统性,学生不能充分理解原理,在实践操作中很容易照葫芦画瓢,教学效果并不好。

为了更好地完成教学衔接,笔者尝试将《汽车电气》课程中的部分内容,比如一些独立部件(蓄电池、电动机)、汽车电路必备组成(熔断器、继电器)和一些基础定律(电阻定律、电磁感应原理)以及半导体器件知识、ECU控制器知识等,在《汽车电工电子技术基础》课程进行衔接教学,具体实施过程如下:

一、合理选取教学内容

根据在中职汽车检测与维修专业的教学中,应以基础理论为引导,以岗位职业技能为核心,有针对性地选取教材中的章节,服务专业、服务学生的精神,在课程内容上我做了如下调整:

对实实在在的汽车功能部件的分析,加深了学生对抽象知识点和原理的认识,并将各相关知识点串连起来,保持了课堂的完整性。结构类似、原理相同的部件,比如各类汽车用电动机顺次学习下来,不仅可以相互比较异同,学生还能够做到触类旁通,取得了更好的教学效果。

二、贴近行业标准,注重职业能力培养

为了更好地贴近实用型的汽修专业学习,在设定课程标准时,我尽量参照行业标准和企业对实际职业能力的需求,采用市场上主流车系和常用多种部件类型进行教学。并在教学过程中做到:

(一)合理设置教学重难点

对于汽修专业学生来说,能够认识汽车部件的基本结构,知道它组件的大致作用即可,不要求对原理理解得多么深入。过高的目标要求、不够合理的课时安排会使学生纠结于本来就不太擅长的理论学习而产生厌倦心理。

一些涉及基本电学概念的参数,比如电阻值、额定电压、电流、功率,对于汽车检测与维修非常重要。在课程过程中,尽可能做到实地、实物、实际参数,并通过反复训练,使学生不仅仅只是认识参数的正常值范围,而且大大地提高熟练程度,为后续的汽车排故实训课程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渗透企业规范、培养多面技能

在《汽车电工电子技术基础》课程的教学过程中,有很多值得注意的与企业规范的衔接之处,例如,安全用电规范、操作中的规范细节等。

另外,培养汽车电路图的读图能力以及正确使用维修手册的能力,也是汽修专业学生的必备技能。汽车电路图与学生从初中开始学习的电学电路图有很大的区别,学校没有安排独立的课程对它进行讲解,因此,在本课程的器件学习中,贯穿对汽车电路图的读图学习也是很好的尝试。汽车电路图贴近工程图样,直观的电路图,不仅能帮助学生理解单独的汽车器件,也使他们从图纸上看到了整车联系,有助于他们逐步养成查阅手册工具的良好习惯。

三、对课程应用的拓展和前瞻

为了紧密地联系现代汽车制造业状况,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与专业了解度,并更好地与《汽车发动机电控系统结构检修》等后续专业课程的衔接,采用多媒体与微课技术为载体,在基础理论学习中合理穿插相应的现代汽车电控新技术,如发动机燃油喷射、点火、炱速等用到的电子控制技术,自动变速、动力转向(ESP)、巡行(CCS)、防抱死(ABS)等系统的电子控制技术,安全气囊、天窗、电动坐椅、中央控制门锁、全球定位系统(GPS)、数字仪表及其显示以及汽车通信与网络技术简介等。这样不仅开阔了学生视野,使他们全面了解到汽车电控技术的魅力,更使他们感受到学有所用,从单一功能模块认识到到整体组合运用的效果,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热情。

总之,《汽车电工电子技术基础》课程的衔接性教学,不仅是后续课程的过渡与衔接,也是基础理论教学与实物实训,现实应用与未来前瞻,以及行业规范、职业能力等的衔接。不仅使学生打造更加扎实的理论基础,更好地适应后续学习,而且更充分调动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高一学生更好地认识专业和自身学习前景。在实行衔接性教学的一年里,从学校每年例行对学生进行学情调查来看,学生对于本课程的满意度有了大幅提高。我也将继续努力,使这门课程的教学更具活力和认可度,为学生插上飞翔的翅膀!

参考文献:

[1]郑必松,李步照.《汽车电器与电子设备》课程教学改革尝试[J].扬州教育学院学报,2009,27(4):85-87.

[2]崔心存.现代汽车新技术[M].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1.

[3]解福泉.汽车典型电控系统构造与维修[M].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5.

作者:王晓诚

汽车电工技能训练分析论文 篇3:

浅谈中职院校汽车电工的技能训练

摘要:在实践教学中,汽车电工技能训练要注重讲解示范与示范练习相结合、循序渐进与启发引导相结合、正确评价与反馈整改相结合。教师活动主要表现为引导—辅导—指导,学生活动主要表现为参与—操作—应用。

关键词:中职;汽车电工;技能训练

汽车电工技能训练是汽车电工专业实践教学重要组成部分,是提高学生操作技能的主要手段,其技能训练效果直接影响到学生对汽车电工理论知识的理解和基本操作技能的形成。我经过不断探索实践,在汽车电工技能训练过程中采取“三个结合”和“三个环节”,取得了良好的训练效果。

一、 技能训练过程中应注重“三个结合”

⒈ 讲解示范与示范练习相结合

讲解和示范在技能训练过程中是不可缺少的,准确讲解与标准示范有利于学生不断地调整头脑中的动作表象,形成准确的定向映象,进而在实际操作中可以调节动作的执行。教师的准确讲解结合操作示范,可以使学生具体、直观地感受到所学操作技能的形成过程,加深对技能训练内容的理解。

在汽车电工技能训练过程中,教师对每一种电工工具、仪表仪器的使用方法要讲解清楚。在准确讲解的基础上,结合动作示范,指导学生进行规范练习,做到讲练一体化。因为实习教学就是以专业理论的系统性和工艺过程的连贯性为内在联系的技术技能的有效传授方式,所以在给学生作操作示范的过程中,应辅以必要的“解说词”,交代动作的顺序和要领,讲清操作的关键和理由。传授给学生正确的操作方法之后,应让学生进行自主练习。这些看似简单的操作,如果学生不能使用正确的方法进行规范练习,很难达到预期的训练效果,甚至发生仪表损坏等故障。特别是容易出错的操作规程,一开始就应让学生规范练习。

⒉ 循序渐进与启发引导相结合

技能训练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操作技能的形成,一般都要经过掌握局部动作阶段、动作交替阶段、动作协调阶段和动作完善阶段。在教学过程中,必须遵循课题的逻辑顺序,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由简到繁、由局部到整体、由慢速到快速地进行,使学生易于理解和记忆、便于掌握和巩固所学的基本操作技能。整个汽车电工技能训练过程可分为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安全用电常识及常用工具、仪器、仪表的正确使用。教师对学生进行必要的安全用电常识教育,使其了解电的性能,熟悉电工操作规程,学会正确使用常用仪器仪表,为安全、有序、正确、规范的汽车电工技能训练打下良好的基础。

第二阶段,使用常用仪器、仪表检测汽车电器各总成。要求学生了解汽车电器各总成的结构与作用,熟悉它们的技术性能和主要参数,掌握各总成质量的判断方法。

第三阶段,综合性技能训练。着重培养学生综合知识的应用能力及实践能力,要求学生将所学过的知识进行综合。

第四阶段,熟悉协调和操作水平的提高。

上述四个阶段是一个由浅到深、由易到难的过程,教师在技能训练过程中应按照循序渐进的原则进行讲解,同时对重点、难点问题,坚持循序渐进和启发引导相结合。

⒊ 正确评价与反馈整改相结合

正确评价技能训练成绩是激发学生热情、调动学生积极性的重要手段。通过考评,发现问题,要及时反馈给学生进行整改,做到正确评价和反馈整改相结合,逐渐提高学生的操作技能。

另外,通过举办一年一度的学生技能比赛,考核学生独立完成实际操作任务的能力,检测学生的技训水平。例如,汽车电工技能比赛“发电机故障的检修”,要求学生在规定时间内,完成检测与维修,并有一定的工艺要求。通过严格的考评,不仅能比较公平地评定技能训练的成绩,而且可以督促学生认真、规范地完成技能训练的每一个环节,增强学生的竞争意识,提高技能训练的实效性。

二、 技能训练过程中应把握“三个环节”

在技能训练过程中,教师应把握好以下三个环节:第一,教师引导学生参与;第二,教师辅导学生操作;第三,教师指导学生应用。教师活动主要表现为引导—辅导—指导,学生活动主要表现为参与—操作—应用。学生的技能训练既要适合专业的岗位需求,又要注重中职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提高学生的职业技能。

1. 教师引导学生参与

教师引导是指技能训练起步上的引导。中职学生文化基础比较薄弱,学习兴趣不浓厚。由于汽车电工专业课程理论较深,专业性、实践性强,许多学生学习存在一定的困难,上课听不懂、学不好,由于学不好不愿意学,因此学习动力不足,容易失去信心,产生厌学情绪。教师要善于正确巧妙地引导学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做好知识储备,保证技能训练的顺利进行。初次接触技能训练,部分学生存在对“电”的恐惧心理而缩手缩脚,教师应加强引导,对学生进行必要的安全用电常识教育,使其了解电的性能,鼓励学生多动手、多实践。同时教师还应对安全文明操作规范和如何防止操作中易出现的问题作出必要的说明,列举错误操作可能带来的危害。

2. 教师辅导学生操作

教师对学生操作练习要给予全面辅导,对不同基础、不同潜质的学生,要把学习时间作为变数,以“学会”为质量基础,因人而异,弹性操作,做到“上不封顶”,支持每一位学习进度快的学生,达到更高的目标;“下能保底”,根据不同的学习目标,保证最基本的质量标准。既要注重共性问题,又要注意个别差异。共性问题采用集中辅导,个性问题作个别辅导,使学生的操作技能不断形成和提高。

3. 教师指导学生应用

学生要学以致用,离不开教师的指导。教师指导学生通过实际的动手操作,加深对所学理论知识的理解,重视知识的应用,能增强学生的专业技能,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为提高学生对汽车电器线路故障的判断能力,教师应指导学生正确分析、有序查找和排除。首先,通过理论讲解,熟悉线路连接,了解某一部分线路易出现的故障现象,什么样的现象,可能是哪段线路有故障,这是故障分析的基础。其次,向学生介绍各种不同故障的处理方法,并指导学生排除。也可有意设置故障,让学生分析处理,给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熟悉电路分析的方法。教师要指导学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例如,在教师的指导下,让学生维修汽车电器设备或利用课余时间设计简单的电子电路,学习一些简单的维修技术,这样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使学生增强了职业技能。

(山东省交通技术学院)

作者:柴启霞

上一篇:学生伤害事故法律责任论文下一篇:贪污贿赂犯罪刑罚完善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