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身保险复习重点

2022-07-13

第一篇:人身保险复习重点

人身保险复习题

一、名词解释:

人身保险均衡保费生命表年金保险意外伤害保险保险经纪人团体人身保险企业年金投资连接保险健康保险受益人保险金额宽限期条款不丧失价值条款人寿保险定期寿险两全保险分红保险医疗保险

二、简答题

1 人身保险的特点

2 人身保险理赔流程?

3 分红保险的红利来源

4 简述健康保险与人寿保险的区别

5 分红保险的特点

6 简述投资连结保险的特点。

7 人身意外伤害保险与人身伤害责任保险的比较

8人身保险公司中的资金运用渠道有哪些?

9 简述保险与储蓄的区别

10 简述意外伤害保险保险责任

11 简述人身意外伤害保险与人寿保险的区别

12 健康保险与人寿保险的区别

13简述影响寿险费率的因素

14 简述团体寿险与个人寿险的差别

15简述人身保险资金运用的风险

三、论述题

1人身保险的作用

2人身保险与社会保险的比较

3人身保险与财产保险的比较

4简述人身保险资金运用的意义

第二篇:保险营销学复习重点

保险经纪人与代理人区别:代表的利益不同、提供的服务不同、服务的对象不同、法律上承担的责任不同。推销观念:推销观念认为,消费者普遍存在购买惰性和对卖主的抗衡心理,购买惰性使消费者不远寻求不熟悉的产品;抗衡心理则使消费者认为卖主想骗钱,第卖主缺乏信任。因此,在无外力的影响下,不会购买足够的本企业产品,这就需要企业想消费者施加影响,向顾客推销本企业产品。 市场营销观念认为,实现企业组织目标和利益,关键在于正确确定目标市场的需求和欲望,并且比竞争者更有效地传送目标市场所期望的产品和服务,进而比竞争者更有效地满足目标市场的需求和欲望。 保险公司的特征:享有相对独立的经济权利;拥有相对独立的经济利益;具有经济责任。 保险代理人的法律地位:保险代理是由民法调整的民事法律行为;保险代理是基于保险人授权的委托

保险需求的特性:客观性、多样性、差异性、层次性、渐进性、波动性、选择性、隐蔽性、非迫切性。 影响保险需求的因素:(1)经济发展水平,伴随经济发展而产生的风险扩大了保险需求、以及带来人们收入的变化,从而影响保险需求;(2)人口结构及数量;

(3)社会因素,包括参考群体、家庭、社会角色或地位;(4)地区结构,经济地带、行政区、城乡的不同也会带来保险需求的不同;(5)社会保险的实施力度和制度;6)保险商品价格的变化;(7)银行利息率的高低。 购买动机:理智型(求的较高回报或最佳保障效果)、诱发型、感情型、被迫型、时髦型、投机型。 保险营销:就是在变动的市场环境中,以保险为产品,以市场交换为中心,以满足被保险人需要为目的,实现保险企业目标的一系列整体活动。 顾客总价值:指顾客从企业提供的产品或服务中获取的全部利益,它由产品价值、服务价值、人员价值、形象价值和个人价值五方面组成。 顾客总成本:在获得一系列价值的同时,顾客必须付出一定的代价,这就是顾客总成本。包括货币成本,时间成本、精力成本、心理成本。

商品的整体概念:核心商品、有形商品和附加商品。 保险商品组合:指保险公司根据市场需求、保险资料、公司的经营能力和市场竞争等因素,确定保险商品保障技能的结合方式。

保险市场竞争及其类型:保险市场竞争是指在同一目标市场范围内,对其他的保险公司产生一定影响的一种经济行为。按竞争程度不同,可以分为自由竞争市场、垄断市场、垄断竞争市场和寡头市场。 竞争强度的影响因素:行业内现有竞争者、潜在加入者、替代品生产者、讨价还价的购买者、讨价还价的供应者。 波士顿矩形:问题类,指市场增长率高而相对市场份额低的公司业务;明星类,市场增长率高且相对市场份额高的公司业务;金牛类。市场增长率在10%以下但仍保持较大市场份额的公司业务;狗类,市场增长率低,市场份额小、投资回报率低,损失大的公司业务。 同行业竞争的五种基本形式:份额、均势、差别、规模、多元化竞争。

总成本领先策略是指企业尽可能的降低自己的经营成本,在同行业中取得领先优势。具体途径有;

1、进行成本构成分析,明确降低方向;

2、加强银保融通,获取规模经济效应;

3、运用价值链。 市场领先者保护现有市场份额的三种措施:阵地防御、进攻性防御、运动防御。 市场细分的作用:有利于保险企业发掘新的市场机会、有利于调整经营策略。 细分保险市场需要考虑的因素:

1、地理因素,包括地区、气候、行政区域、人口密度等;

2、人口因素,包括性别、年龄、收入水平、文化程度、职业、民族等;

3、心理因素,包括社会阶层、个性和生活方式等;

4、行为因素,包括消费者的投保时机、利益驱动、忠诚度以及对保险的态度等等。 如何进行保险市场细分:首先市场调查,然后分析资料,找出明显差异,进而细分市场,并结合公司和险种特征,选择目标市场。 选择目标市场的依据:

1、目标市场的规模和潜力

2、目标市场结构的吸引力3公司的目标。 进入目标市场策略:无差异市场策略、差异性市场策略、集中性市场策略。 保险定价策略:成本驱动定价策略、竞争对手驱动定价策略、客户驱动定价策略、产品组合及其定价策略、产品组合及其定价策略、新产品定价策略。

保险广告传递信息、沟通供求的策略:增强保险广告的刺激程度、加大保险广告信息刺激的对比度、提高保险信息刺激的重复率。 如何利用广告激发保险需求:充分发挥保险广告的诱导和说服的作用;以保险广告的长期计划性挖掘需求;以保险广告的艺术性诱发需求。 告知性保险广告的内容与类型:告知公众的信息主要有:公司名称、徽标、重大保险事故的理赔情况,新险种面世的时间及内容。类型:实力、信誉、庆贺、谢意、声势、解释、响应、倡议、公益、赞助广告。

直接营销渠道的利弊分析:A,自销渠道:优势:1在保险公司自身的业务人员完成或超额完成预期任务的前提下,维持营销成本较低;2业务人员到保险市场直接推销保险,具有较强的公司特征,易在顾客中建立良好的外部形象;3公司业务人员能最大限度地限制欺诈行为的发生,并且给顾客较强的可信赖感,有利于保险公司加强对保源的控制。缺陷:1有限的人力面对无限的市场,不利于公司争取更多的顾客;2自销人员不可能与顾客建立较为密切而持久的关系,因而不可能将顾客的潜在保险需求转化为现实购买行为3限于人力,自销的业务范围往往较小;4工作效率偏低;5由于业务人员的收入不完全与其销售业绩挂钩,因此不利于其积极性的发挥。B直销渠道:优点:1使保险公司能对顾客的询问做出及时、迅速的反应,不断将询问转化为销售,并将感兴趣的客户变为终身客户;2现代通讯技术将保险公司与顾客联系在一起,公开,适时和方便的交流培养了顾客对保险公司的忠诚;3拓宽了覆盖面以及扩大了保险公司的知名度;4直接营销的成本较低;弊端:1,没有面对面的服务,给消费者提供安全感引导选择,促成销售较难;2,由于保险商品的不可感知性,保险商品无法凭借人们的五官感觉吸引购买;3一般人很难读懂保险条款,需要训练有素的人员为顾客讲解,并当场解答问题。 间接营销渠道的利弊分析:A保险代理人:优势:1,有利于提高保险公司的供给能力,增进保险业务销售2,有利于降低成本3,有利于提高保险公司的服务质量,增强保险公司的竞争实力4.有利于密切与顾客的联系,赢得顾客的信任;5有利于建立健全信息网络,提高经营水平。劣势:1核保与推销之间的冲突使保险代理人很难与保险公司形成融洽的合作伙伴关系;2,保险代理人的一些越权行为往往导致保险人与被保险人发生矛盾,损害保险公司声誉;3,代理人有时换串通投保人、被保险人,实施有损于保险公司利益的行为。B保险经纪人:优势:促进保险业的发展,提高保险效益。弊端:对其管理如果缺乏法律、法规方面的限制,就可能导致经纪人在居间活动中,以中介为名,采取欺诈手段提供虚假信息,牟取暴利,使交易者在经济上受损,也扰乱了正常保险商品流通秩序。 影响保险营销渠道选择的因素:1,,商品因素,如类别,服务对象、费率等;2市场情况,即主要注重顾客的保险需求;3企业自身条件;4确定可能从中介商那里得到的合作;5环境因素;6营销成本与效益评价。

第三篇:保险学 期末重点复习

保险学 复习题

一、解释概念

1.重复保险

是指投保人对同一保险标的,同一保险利益,同一保险事故分别向二个以上的保险人订立保险合同的保险

2.险位超赔再保险

它是以每一危险单位的赔款金额为基础确定分出公司自负赔款责任的限额即自赔额,超过自赔额以上的一定赔款额,由分出公司负责。

3.可保风险

可保风险是保险公司可以接受承保的风险。

4.损失说

损失说以处理损失作为保险核心内容的学说,分为损失赔偿说,损失分担说,风险转嫁说,人格保险说四种分支学说

5.危险单位

保险标的发生一次灾害事故可能造成的损失范围。是保险公司确定其能够承担最高保险责任的计算基础。

6.公众责任保险

是对机关、企事业单位及个人在经济活动过程中因疏忽或意外事故造成他人人身伤亡或财产损失进行承保的一种责任保险。

7.足额保险与超额保险

所谓足额保险,又称全额保险,就是保险金额等于保险价值的保险。超额保险,就是保险金额超过保险价值的保险。

8.保险金额

是指保险人承担赔偿或者给付保险金责任的最高限额。

二、简答题

1.共同海损与单独海损的区别。

(1) 损失的原因不同:单独海损是直接原因;共同海损是人为原因 (2) 损失的补偿方式不同:单独海损由受损方或承保人单独承担;而共同海损由受益各方按比例分摊。

2.代位求偿的含义和实现条件。

答案:保险代位求偿权又称保险代位权,是指保险人享有的,代位行使被保险人对造成保险标的损害负有赔偿责任的第三方之索赔求偿权的权利。

对于代位求偿权的成立要件:(1)保险标的所遭受的风险必须属于保险责任范围; (2)保险事故的发生应由第三者承担责任; (3)被保险人要求第三者赔偿;

(4)保险人必须事先向被保险人履行赔偿责任; (5)保险人只能在赔偿金额限度内行使代位求偿权.

3.理想可保风险应具备哪些条件?

(1)风险必须是纯粹的风险。(2)风险必须具有不确定性。

(3)风险必须使大量标的均有遭受损失的可能。(4)风险必须有导致重大损失的可能。

(5)风险不能使大多数的保险对象同时遭受损失。 (6)风险必须具有现实的可测性。

4.原保险与再保险的区别和联系。

联系:

(1)原保险是再保险的基础,再保险是由原保险派生的

(2)再保险是对原保险的保险,再保险支持和促进原保险的发展。

区别:

(1)保险关系的主体不同。原保险关系的主体是保险人与投保人或被保险人,体现的是保

险人与被保险人之间的经济关系;再保险关系的主体是原保险人与再保险人,体现的是保险人之间的经济关系。

(2)保险标的不同。原保险的保险标的包括财产、人身、责任、信用以及有关的利益;再

保险的保险标的是原保险人所承担的风险责任,是一种具有责任保险性质的保险

(3)保险赔付的性质不同。原保险合同包括补偿性合同和给付性合同两种。再保险合同均为补偿性合同。

5.损失补偿原则的含义和补偿的限度。

(1)损失补偿原则包含三层意思:

一.无损失则无补偿,补偿须以损失的发生为前提;

二.保险人所补偿的损失只能是保险责任范围内的损失,即由于保险事故造成的保险标的的损失;

三.保险赔偿以补偿实际损失为限。

(2)关于赔偿金额的限度。

一.以实际损失为限。

二.以保险金额为限

三.以被保险人对保险标的具有的保险利益为限

6.保险投资的来源包括哪些?

答案:

1) 资本金。资本金是保险公司在开业时必须具备的注册资本。我国设立保险公司的注册

资本的最低限额为2亿元人民币。保险公司注册资本必须为实缴货币资本。保险公司的资本金除按法律规定缴存保证金(我国目前为实缴货币资本的20%)外,均可用于投资,以获得较高的收益率。

2) 各种责任准备金。责任准备金是保险公司为保障被保险人的利益,从收取的保费中提

留的资金。包括:未到期责任准备金、未决赔款准备金、总准备金和人身保险的各种准备金。

3) 其他投资资金。在保险经营过程中,还存在着其他可用于投资的资金来源,主要包括:

结算中形成的短期负债、应付税款、未分配利润、公益金、企业债券等。这些资金可根据其期限的不同作相应的投资。

7.信用保险与保证保险的区别是什么?

答案:

(1)投保人不相同;

(2)信用保险是填写保险单来承保的,其保险单同其他保险单并无大的差别;

(3)信用保险的被保险人是权利人,承保的是被保证人的信用风险,除保险人外,在保险合同中只涉及权利人和义务人两方;

(4)在信用保险中,被保险人缴纳保费是为了把可能因义务人不履行而使自己受到损失的风险转嫁给保险人。

8.保险损失说的内容。(见课本)

9.举例说明补偿性保险与给付性保险的区别。

与补偿性保险相对,给付性保险不以补偿损失为目的。大多数人身保险都属于给付性保险。因为人身保险的标的人的生命或健康是不能以价值来衡量的,保险事故发生后造成的损失也无法以货币来评价。而且,有些人身保险并无意外事故的发生,也无损失的存在,保险人依

合同规定所给付的保险金只是为满足被保险人的特殊需要。比如,在生存保险中,在保险期限届满时被保险人仍然健在,无意外事故的发生也谈不上造成损失,但从另一个角度来看,人们年龄越高,体力越差,就更需要得到经济上的保障,而保险人于此时给付保险金,能够达到雪中送炭的效果。因此,在人身保险合同中,通常根据被保险人的特殊需要及承担保险费的能力确定一个保险金额,在危险事故发生或保险期限届满时,由保险人根据合同规定的保险金额承担给付义务。这个金额是固定的,不能任意增减,因此,人身保险合同也被称为定额保险。

10.保险合同的特征。

答案:

保险合同是合同的一种形式,一方面它应遵循一般合同的平等、自愿、公平、诚实信用、公共利益、协商性;另一方面它又是一种特殊的民事合同。与一般的民商事合同相比,保险合同的法律特征主要表现在:

(1)射幸性。 (2)附合与约定并存性。(3)双务性。(4)要式性。(5)有偿性。(6)诚信性。

三、论述题

1、导致保险合同终止的原因。

答案:保险合同的终止,是指保险合同确立的当事人之间的权利和义务关系的结束,即保险关系的完全消灭,是保险合同发展的最终状态。导致保险合同终止的主要原因如下:

(一)自然终止

自然终止是指因保险合同期限届满而终止。这是保险合同终止的最普遍、最基本的原因。

(二)义务已经履行完毕而终止

保险人已经履行赔偿或给付全部保险金义务后,如无特别约定,即使保险期限尚未届满。保险合同即告终止。

(三)因合同主体行使终止权而终止

合同主体在合同履行期间,遇有某种特定情况,享有终止合同的权利,无须征得对方的同意。

(四)因保险标的全部灭失而终止

由于非保险事故发生,造成保险标的灭失,保险标的已实际不存在,保险合同自然终止。

(五)因解除而终止

解除终止是指在保险合同有效期尚未届满前,合同一方当事人依照法律或约定解除原有的法律关系,提前终止保险合同效力的法律行为。

2、保险公司的经营特征。(见课本)

3、代位求偿的含义及其实现条件是什么?

答案:保险代位求偿权又称保险代位权,是指保险人享有的,代位行使被保险人对造成保险标的损害负有赔偿责任的第三方之索赔求偿权的权利。

对于代位求偿权的成立要件:(1)保险标的所遭受的风险必须属于保险责任范围; (2)保险事故的发生应由第三者承担责任; (3)被保险人要求第三者赔偿;

(4)保险人必须事先向被保险人履行赔偿责任; (5)保险人只能在赔偿金额限度内行使代位求偿权.

4、社会保险与商业保险的联系与区别。

答案:

联系:从功能上看,两者都是社会风险化解机制。社会保险是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的主体,商业保险可以作为对社会保险的补充,是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的一个组成部分。社会保险的产生晚于商业保险,它所使用的术语和计算、预测方法很多与商业保险有关。

区别:(1)保险性质不同(2)实施方式不同(3)资金来源不同和保费的负担原则不同(4)保障对象不同(5)保障程度不同(6)保险范围不同

(见教材P2-3页,论述题需要将每一个要点展开谈一谈)

5.保险利益原则的含义内容及意义。

答案:(1)保险利益原则的含义内容

保险利益也称可保利益,是指被保险人对其所投保的标的所具有的法律上认可的经济利益,也就是说,标的的损坏或灭失对被保险人有着利害关系。如果财产安全,投保人就能得益;如果财产受损,其利益亦遭受损害。所谓保险利益原则是指在签订和履行保险合同的过程中,投保人和被保险人对保险标的必须具有保险利益。我国《保险法》第12条规定:“投保人对保险标的应当具有保险利益。投保人对保险标的不具有保险利益的,保险合同无效。”但人身保险合同除外。

(2)意义

保险利益原则规定,投保人对保险标的必须具有法律上承认的利益,否则,保险合同无效。在保险经营活动中,坚持保险利益原则意义深远。

(1)防止道德风险的发生。在保险利益原则的规定下,由于投保人与保险标的之间存在利害关系的制约,投保的目的是为了获得一种经济保障,一般不会诱发道德风险。

(2)避免赌博行为的发生。保险利益原则规定,投保人的投保行为必须以保险利益为前提,一旦保险事故发生,投保人获得的就是对其实际损失的补偿或给付,这就把保险与赌博从本质上区分开来。

(3)便于衡量损失赔偿金额,避免保险纠纷的发生。保险人对被保险人的保障,不是保障保险标的本身不遭灾受损,而是保障保险标的遭受损失后被保险人的利益,补偿的是被保险人的经济损失;而保险利益以投保人对保险标的的现实利益以及可以实现的预期利益为限,因此是保险人衡量损失及被保险人获得赔偿的依据。保险人的赔付金额不能超过保险利益,否则被保险人将因此获得额外利益,这有悖于损失补偿原则。再者,如果不以保险利益为原则,还容易引起保险纠纷。

第四篇:农村小额人身保险论文农村保险论文敢问“农村小额人身保险”路在何方—浅议金融危机下的农村小额人身保险需

农村小额人身保险论文农村保险论文

敢问“农村小额人身保险”路在何方 ——浅析金融危机下的农村小额人身保险需求

摘要:农村信社改制为核心的农村金融第一轮改革初见成效,2010年的中央一号文件正是基于中国处于经济战略转型的基本现状,依然就围绕农村金融发展提出了一系列的重大政策方针,其中特别强调继续推进农村小额保险的试行,本文阐述了在国际国内经济发展的新局势下,农村小额人身保险需求的变化情况,以及其进一步推广小额人身保险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同时,就保险公司涉足该领域之后却是举步维艰等问题提出几点意见。

关键词:农村小额人身保险;需求;经济转型;发展建议 长期以来,金融服务业尤其是信贷服务的缺乏一直是制约农村经济市场发展的瓶颈,小额人身保险作为一种有效的金融扶贫手段,正在日益凸显着自身的重要性,同时也是我国在金融危机的宏观环境下的经济战略转型是否成功,“三农”问题是否能进一步推进的关键。

一、农村小额人身保险需求理论分析

小额保险(Micro-Insurance),根据国际贫困扶住协商组织(CGAP)的界定,是为低收入人群提供特定风险事件的风险保障,同时低收入人群要按照承保风险事件的发生概率和所涉及的成本按比例支付一定保费的保险服务。从世界上各地区的实践来看,其要成功发展,产品的设计和服务必须要符合低收入人群的需要,适当的确定保险的保障范围,可承受度,可获得性等。

而与一般的商业保险相同,人们对小额人身保险的需求也收到面临风险大小,个体风险承受能力,个人财富以及保险成本等因素的影响。

最优保险需求模型:

maxI{(1-P1-P2)U(W-(P1+C))+P1U(W-(P1+C)-L1+min(I,L1))

+P2U(W-P1+C)-L2+min(I,L2)}„„① W(-P1+C)>W1„„②

其中,U为投保人的效用函数,W为财富,P1,P2分别为未来损失L1,L2(L1

根据①可知,在不考虑基本生活需求的财富约束时,投保人的最优保险金额是处于两种可能的损失金额之间,即L1

P(1-P2)U(1W-(P1+C)=P(21-p)U(1W-(P1+C)-L2+I)„„③

但如果考虑到基本生活需求的约束时,对于低收入人群,他们可以承受的保险金额则只能由基本生活需求的约束方程式决定,即受到条件○2的限制:

L*Low(W-W1-C)/P„„④

因此,由以上①至④所列的模型可知,面临风险的水平越高(包括出险概率越高以及出险之后损失越多),个体的风险承受能力越低,人们的潜在保险需求越大。保险成本越高,收入水平越低,即使潜在的保险需求很高,人们所能承担的保险金额也就很低。可以看出,低收入人群巨大的潜在保险需求和受到抑制的实际保险需求之间的反差,给小额保险的发展提供了合适的空间。小额人身保险则恰恰满足了农村低收入人群的保险需求,同时又为农村消费市场的进一步扩大提供了有利的条件,使之最终能成为中国经济战略转型的推动力之一。

二、农村小额人身保险需求现状分析

(一)面临中国经济战略转型的宏观经济环境

全球金融危机对中国实体经济的影响依然在不断的加深,中国以往过度依赖出口的经济增长方式的脆弱性告诉我们,当务之急,中国必须积极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由出口导向型转向内外需并重,以不断的扩大内在市场——尤其是在其中站决定性作用的农村消费市场来谋求长期的生存,但是,这种经济的转型必定要经历一个漫长而痛苦的过程。

其中最主要的阻力是中国的广大的农村居民的消费能力不强,相对于消费能力的消费意愿也更加低迷。造成这种状况的主要原因是中国传统的高储蓄习惯,这种储蓄习惯又源于居民对于未来生活的不确定性和社会保障体系的缺失,这种状况在现在仍未得到根本性的转

变。当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逐渐传导到中国实体经济层面——越来越多的农民工失业返乡的时候,这种储蓄的意愿就会达到一个顶点,相应的,消费的信心和意愿也降到了最低点,这种情况没有得到根本的转变之前,可以预见诸如“汽车下乡之类的下乡活动虽然在初期由于财政的补贴等会有一些效果,但是仍难以真正的活跃农村消费市场,达到中国经济战略转型的目的。

从根本上来说,农村消费市场的活跃取决于两个因素,一是农民的收入水平真正大幅上升,另一个就是建立起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降低农民的储蓄需求。前者是一个缓慢的历史进程,而后者则是需要国家在政策上进行大动作,彻底改变中国农村社会保障体系缺失的状况,其根本的立足点又在于建立并且健全农村小额人身保险机制,使农民真正的享受到党在十七大提出的“使全民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的和谐社会带来的乐趣,农民们才能真正能够放心的进行消费而不用储备大量的现金以防万一,整个农村消费市场才能够真正活跃起来,为庞大的“中国制造”提供庞大的市场,改变我国过度依赖于出口的经济结构,实现国家经济的战略转型。

(二)低收入人群转移风险,稳定保障需求空间巨大

由于城乡二元经济结构的影响,城市基本医疗和基本养老体系并没在现行机制下在广大农村普及,农村新农合的保障程度依然十分有限,农民人身或是财产损失补偿无法得到有效的补偿,农村保险业务

进程缓慢,根本上的制约了农村社会福利保障体制的进一步完善。小额人身保险作为一种有着政府和其他金融机构的资金支持,同时有兼有商业保险的高效运作方式的保险措施,极大的程度上满足了农民,尤其是农村低收入人口的保险需求,其能够在没有适合农村社会的保险项目的情况之下向农民提供相对完善的社会保险保护服务,也能够在比较完善的情况下向农村低收入人口提供商业性质的保险,为低收入家庭提供必要的金融服务。

根据《中国全面小康发展报告(2006)》,很大一部分人口集中在城市边缘——也就是我们俗称的农民工。作为农村大量流动剩余劳动力的主要出口,农民工的季节性流动,游击性流动大,使得政府无法采用简单的城镇保障方式保障其的风险。然而,年龄在18-50岁的青壮年农民工人口占到农民工人口总数的97%以上,96%以上从事的是工作强度大,风险系数高的第二,第三产业,女性农民工从事生产工作强度大的流水线工作,男农民工则聚集在意外事故风险极高的建筑业,冶金矿产业。这一低收入人群在风险面前非常脆弱,除政府救济之外,农民工工伤医疗保险缺失严重,应对风险的措施也相当有限。小额人身保险能够较好的满足他们在工作期间的人身保障需求,有效的转移其的风险,弥补由于风险管理手段的薄弱和滞后造成的相对贫困。

(三)保险公司涉足农村保险市场动力不足

从试点省农村小额人身保险的开展情况来看,保险公司涉足农村

保险市场动力不足造成农村小额人身保险市场的供求失衡问题已成为制约其发展的重要不利因素。虽然保监会出台了较多优惠政策,但是目前为止也只有不到十家公司申请了小额保险业务。究其原因: ①城市市场相对较完善,农村市场需要大量的前期投入。 ②开展农村小额保险在费率厘定,保费收取,保险理赔等环节也存在困难。

③保险公司很多都以城市为中心,不善于开发适合农村的产品,致使现有的小额保险险种缺乏对农村市场的适应性,难以满足农民的需求。

三、农村小额人身保险发展建议

(一)政府加大支持力度小额保险是扩大社会保护的有效工具,很多国家已经将小额人身保险纳入综合的社会保障体系,极大的激发了农民,尤其是农村低收入人群的社会积极性,为社会发展的长治久安提供了切实的保证。国际经验表明,小额保险可以,并且应当纳入社会保障系统,同时,政府也应当给予巨大的扶持。①政府鼓励商业保险公司进入农村小额保险市场,对于开展农村小额保险的公司,实行切实的优惠政策。适当的优惠政策和广阔的农村市场能够吸引更多的商业保险公司投身到小额保险之中。②政府对农民进行一定的保费补贴。一方面可以缓解了农民因收入原因而无法购买小额保险情况,一方面有助于扩大小额保险的覆盖面,推动我国农村小额保险的发展

(二)提高农民的保险意识

保险是一种引致性的需求,不是自发形成的,这就需要不断向农民普及保险知识,提高风险意识,启蒙他们的保险消费意识和消费观念。一方面,政府以及大型的金融保险机构可以开展小额人身保险教育,帮助低收入人群了解保险,熟悉保险,并且运用保险知识,通过保险知识的普及,激发他们潜在的保险需求,并将其转化为现实的购买行为,使之参与到现代文明建设的进程当中。另一方面保险公司应当努力塑造自身的良好的形象,借鉴西方国家的先进经验,同时又结合我国的基本国情,投资建立农村的民心工程,例如修建希望小学,或是以公司的名义在乡镇小学设立奖学金,使农民对保险公司产生一种信赖感,进而使得保险事业真正的深入民心。当然,笔者在此还需指出的是,宣传的持久性的必要,只有通过“零距离”的贴心宣传,反复宣传,才能真正的培养农民的保险意识,促使他们保险消费意识的觉醒和自我保护意识的增强。

(三)保证以及优化的保险服务

农村保险市场的脆弱性和原生态的特征,促使政府以及相关的保险公司在保险服务的设置和推广上,更应该注重服务本身的优质性和合理性,建立农村小额人身保险的基层体系。也就是说,要以村为最小单位,以村委会、村卫生所等村级机关为依托,设立小额保险专员和临时理赔点等构建基层服务体系。一是在县级保险公司设立小额保险管理机构,设专人进行管理。根据实际情况,比如参保人数、地区等设立保险专员,由县一级的保险公司进行管理。二是针对农村小额

保险可能存在集中理赔的问题,可以建立临时理赔点,由县级以上(含县级)的保险公司派人进行理赔,平时则由保险专员负责理赔。保费收缴可引进高科技产品。进而,力求小额人身保险服务达到一个简单化,可操作化和可实现化的“三化”标准,赢得广大农民的信任,帮助农民在受到意外风险后能够尽快的回复生产和生活,享受到“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的切实实惠,从而也将进一步的促进农村小额人身保险的健康稳定持续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高峰,王珺.小额保险需求分析.保险研究.2008(10). [2]张文庆.论发展农村小额人身保险面临的机遇和对策.经济师.2009(7). [3]王文军.农村小额保险情况调查.中国保险.2009(4).

第五篇:人身保险作业

项目六人身保险作业

人身保险产品介绍

请上网或实地调研,了解一种人身保险产品,并以PPT形式介绍,个人完成。要求涵盖以下内容:

1.产品5大要素

投保条件——什么人可以投保?

保险期间——能保障多长时间?

缴费方式——保险费要怎么缴?

保险金额——保障额度有多高?

保险责任——投了以后保什么?

2.投保示例

3.产品特色

时间:5分钟

从下周开始,每节课上课前抽两位同学上去介绍。

上一篇:人生规划认识自我下一篇:人生励志感悟人生